音樂專業的培訓范文
時間:2023-10-26 17:54: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音樂專業的培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男性和女性教師人數比例相差懸殊從現有的特殊音樂教師資源來看,女性音樂教師占有主體地位。通常高校特殊教育專業的女學生數量要遠遠多于男生數量,因而這也是構成特殊音樂師資女教師較多的原因之一。在筆者的走訪調查中發現,無論是特殊教育專業,還是音樂教育專業,男生數量也是明顯少于女生,男女比例略顯失衡。這就意味著日后的特殊音樂教學中,男性教師嚴重缺乏。女性天性溫柔,容易和孩子相處,而且女性教師往往比男性教師更有耐心,尤其對于特殊兒童來說,女性教師或許更適合陪伴他們成長。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針對特殊兒童這樣的群體,他們更需要男性教師的陽光之氣,需要男性教師給予他們積極能量的引導。因此,均衡特殊音樂教師比例,也是構建完善的特殊音樂教育師資體現不可忽視的內容。
(二)高校對特殊教育音樂師資培訓不夠重視雖然現在的特殊音樂教學開展有所發展,但總的來說無論是學校還是社會,對特殊教育音樂師資培訓還不夠重視。尤其是大多數師范類高等院校,并沒有開設專門的特殊教育專業,這也嚴重影響了師資培訓的質量和數量。特殊教育是我國學校教育的特殊形式,對于師資要求更為嚴格。但由于我國的特殊教育起步較晚,對特殊教師人才的培養關注較晚,致使高校對特殊教育教師培養重視度不夠。另外,由于高校受傳統的教育思想影響頗深,很長一段時間內高校的音樂教育基本流于形式,對特殊音樂教育專業設置更是不夠關注,甚至個別特殊教育專業的音樂課名存實亡。特殊音樂教育專業在高校的尷尬位置,導致了很多學生不愿報考此專業,對特殊音樂人才培養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二、河北省特殊教育音樂師資培訓措施
(一)培養專業的特殊教育音樂教師對于特殊學校來說,音樂教師不再是普通意義上音樂藝術的傳授者,而這種特殊的教學形式,賦予了特殊音樂教師新的使命感。特殊音樂教育的功能不僅僅局限于對學生德育與美育的滲透,更重要的是能夠幫助特殊學校的孩子培養良好的心態和健全的心理。專業的特殊教育音樂教師,要全面的了解特殊兒童的需求,熟知他們的心理,針對特殊學生的學習特點去開展音樂教學。顯然,這樣的教學模式更容易被特殊兒童所喜歡和接受。基于此,特殊學校需要更多的優秀音樂教師參與教學,不斷的促進特殊音樂教師團隊的科學構建。只有這樣,特殊學校才能培養出來一批會教育、懂管理、擁有專業的知識技能的音樂教師。也只有專業的“特教”教師才能針對特殊兒童學生的特點,運用豐富多元的教學手段來幫助特殊兒童走近音樂,享受音樂帶來的愉悅。
(二)廣泛吸納熱愛特殊音樂教育的人才針對特殊院校音樂教師男性教師匱乏的問題,特殊教學單位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和途徑廣泛吸納熱愛特殊音樂教育的人才來彌補。雖然特殊教育教師的地位現今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仍不能滿足男性對較高的社會地位的需求,加上特殊的工作環境,特殊學校一般都是女教師居多、男教師較少的尷尬境地也困擾著大多男性對特殊音樂教師行業的選擇。要想改變男女教師比例失調這個問題,一方面,需要全社會提高對特殊教師的社會地位,讓這部分教師獲得應有的尊重;另一方面,特殊學校也要放開門檻,讓更多喜歡特殊音樂教育的男性教師加入到特殊教育事業的團隊中來。
篇2
關鍵詞:職業;音樂專業;教學改革
近年來,隨著高校的擴招,全國高等藝術學校培養了大量的音樂專業人才,為社會主義音樂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在擴招的同時,音樂就業市場逐漸出現供過于求的趨勢,出現了很多音樂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就失業,就業專業不對口的現象,高校音樂專業教學存在著諸多問題需要改革。
一、高校音樂專業教學現狀分析
1.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為市場提供專業的音樂人才
現階段的音樂教學模式以課堂、教師和教材為中心,忽略了學生主體性的發展。這種教學模式片面強調了音樂技能的提高,忽略了音樂專業的專業特性和未來學生在以后職場競爭中所需要的各種技能培養。另外,音樂專業的學生普遍文化素養不高,學生大多是因為音樂特招考上的音樂專業,所以文化成績比較差,不具備學習音樂專業知識的素質。
2.學校師資隊伍不完善,學校硬件設施不健全
由于高校的規模擴大,音樂專業招生人數也在迅速增加,這就造成音樂專業教學所需要的師資力量短缺。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好壞。音樂專業的教師主要畢業于各類音樂學院,只熟練掌握聲樂理論和作曲方法,而缺乏實踐基礎,在教學過程中照搬照抄音樂教材,造成音樂課堂冷場的現象。同時硬件資源建設遠遠達不到所需要求,很多學校都是幾個學生甚至十幾個學生共用一套音樂設備,影響了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健康發展,使畢業生達不到市場所要求的水平。
3.音樂專業教學目標的定位偏頗
在當今的高校音樂專業教學中,只重視音樂專業知識的教授和某一種音樂素養的培養,造成了學生音樂知識面比較窄,對于不同音樂之間的聯系性不強,不利于學生多種音樂素養的形成。這些專業的音樂知識在以后就業中很難得到充分體現和驗證,造成音樂人才綜合素質不高,無法適應現代音樂市場的要求。
二、以職業為導向的高校音樂專業教學改革研究
從前面幾個角度分析,高校音樂專業教學沒有形成以職業為導向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發展,所以我們要對高校音樂專業教學進行以下改革。
1.了解市場需求,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專業性音樂人才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高校音樂專業的教學改革就應該以市場為中心,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專業性人才。當今社會音樂專業的畢業生主要從事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音樂教育方面、音樂理論的科學研究、音樂表演方面與音樂社會服務方面。以上幾個方面的工作都要求從業者必須掌握音樂基本知識,同時不同的行業對音樂人才的要求各不相同,這就要求我們在音樂專業教學改革中對不同的音樂從業者進行不同方面的培訓,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從而適應不同崗位的需求。
高校音樂教學的改革必須打破傳統的自我封閉,結合人才市場的需求進行全面且系統的市場調研,了解社會對音樂人才的需求情況,然后再根據實際情況設置專業方向,辦出院校的特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特長來確定以后自己要從事什么樣的工作,培養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音樂人才。
2.優化師資結構,加大投入改善教學設備
(1)教師隊伍的建設
在教師隊伍建設上,應該加大師資力量的投入,建設一支教學水平較高、業務能力突出、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同時,學校還要抓住機遇,創造一系列的有利條件來吸引一些高職稱、高學歷的學術帶頭人的加入,專職與兼職相結合的招聘模式,將內聘與外聘相結合,打造一流的教學團隊。另外,還要重視教師的培訓,對于一些業務能力突出的青年教師進行深造或者選派他們作為訪問學者進行參觀學習,改善學校的師資水平。
(2)加大投入改善教學設備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多媒體為代表的教學工具逐步深入到音樂專業教學的課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的聲像技術和視聽技術來進行授課,學生在課堂內就能接受到音樂方面的知名教授、藝術家的熏陶和感染,感受音樂藝術的獨特魅力。多媒體的運用使音樂教學的形式更加多樣化,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更加投入地置身于音樂課程當中。同時,利用多媒體進行遠程教學的方法,使教學的場所不僅僅是在三尺講臺上,擴大了學校的規模和影響,提高了辦學的效率和辦學的質量。
3.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建立適應市場需要的專業要求
(1)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高校應該根據社會和市場的需要合理改進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高校對于音樂專業的教學不應該以培養單一的音樂師資為主,在課程的設置和選擇上,既要重視音樂專業的學習,又要對音樂學科進行一定的發展,綜合發展學生的邊緣學科或者與音樂交叉學科的學習,使學生的知識面得到極大擴展,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同時,還要重視教育學科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踐,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和業務素質,使其在以后的職場獲得較強的競爭力,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
(2)明確培養目標,設立適應市場需要的音樂專業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實施,我們首先要重視音樂專業的培養目標,還要根據市場的要求設置相關的音樂專業和音樂課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音樂工作者既要有扎實的音樂表演基礎功底,又要有專業的音樂理論知識,同時具備較強的組織和社會判斷力的綜合性人才。這就要求高校在進行音樂專業教學改革時充分考慮到這幾點,在過去傳統的音樂課程基礎上進行課程設置改革。如增加一些諸如流行歌曲演唱、舞蹈編排和音樂填詞等課程,適應社會的需要,為社會提供專業的音樂人才。
對于高校音樂專業教學應該是以市場為導向,體現就業的方向。同時,以職業為導向的高校音樂專業教學改革研究,還應該重視地方特色的民族音樂文化,承擔起保護和發展地方音樂文化的重任。
參考文獻:
[1]曾輝艷.高職音樂專業教學改革的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
篇3
在我們學習漢語的過程中,首先是聽別人說話,并進行模仿,然后才進入拼音、漢字、詞語、句子、文章等階段循序漸進的學習。學習音樂也是一樣,不僅要聽要唱,還要不斷地學習和掌握音樂的基本要素,而這種能力則在樂理和視唱練耳的學習中得以培養。但目前很多高校的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對這兩門課程的掌握很難達到所要求的水平。
一、對樂理、視唱練耳的認識不清晰
在和學生交流中,很多學生對樂理的第一反應是習題練習,例如最讓他們頭痛的 “音值組合”、“判斷調式調性”等。正如蒲亨建先生《對中若干問題的異議》所說:“教師和學生往往只關心樂理習題的具體操作與演練,而很少關心具體技術細節背后的內在原理與規律性的東西。”
而對視唱的認識就是把音高和節奏唱準,期末考試時把劃定范圍內所有的視唱背熟,很少去關心這條視唱的調式調性、風格特點,不去想要表達什么樣的情感。練耳就是把聽出來的音和節奏記下來,甚至有些聽不出來的便選擇放棄,很少關心不同音程、和弦的色彩的差別,調式調性的特點,每個節奏型的表現作用等等。
二、多方面的不重視,給學生以錯誤導向
(一)藝考中的“小三門”
音樂類的“小三門”,即指的樂理、視唱和練耳。藝考中,針對不同的專業或考核方式,各學校對這三門課程的考查分數計算方法也不相同,主要有以下兩種:一種是按總分的百分比,如西安音樂學院2014年本科招生簡章中,作曲系專業考試樂理成績占10%,視唱練耳占5%;另一種是每門劃合格分數線,分數線根據考試情況進行調整,如該學院聲樂系、管弦系等要求基本樂科以及格線為準,不占專業分數比例,基本樂科合格分數線50分。
雖然藝考更加注重的是學生專業的考核,但對基礎學科的考核也至關重要,以上兩種形式都有各自的不足,前者所占比例較小,后者合格分數線較低。這樣會使考生誤以為 “小三門”不夠重要,學習過程中對其不夠重視。
(二)考前培訓中的“小三門”
在考前培訓中,“小三門”課程比重還是比較大的,因為培訓老師都能意識到“小三門”是影響藝考成績的關鍵因素之一,但以營利為目的的藝考培訓機構,在其教學過程中仍存在很多問題,最大的問題則出現在師資上。
為節省成本,培訓機構中負責“小三門”講授任務的老師大多是在校大學生,或其他表演專業的教師進行授課。他們本身對專業知識的掌握仍存在不足,準確性不強,在授課方法上也會存在一些問題。如有的老師總結的判斷復拍子的方法為:“分子能被2或3整除的就是復拍子”,因此在指導交流過程中那個班所有的學生都一致認為8/8拍是復拍子。在視唱練耳授課中常缺少音階、音程、屬七解決等環節,直接進入視唱和聽記環節,在視唱過程中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不能做到用正確的方法及時進行解決。在學習音樂入門的重要階段,這樣的教學實為一種錯誤的灌輸。
(三)專業老師的誤導
有些老師尤其是表演專業的老師,只注重學生演奏或演唱技術的培養,其本身對樂理、視唱練耳掌握的也不夠好,但并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甚至對此不屑一顧。與學生交流自己的學習經歷時,對樂理、視唱練耳課程的消極態度直接影響到自己的學生。
當然,中小學的音樂教育現狀,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對音樂的學習。雖然新課標強調了音樂知識(樂理知識、歌曲教學、視唱練耳、器樂欣賞等)的學習,但在具體實施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一些建議:
1.正確認識樂理、視唱練耳,尋求科學的教學方法
樂理(本文皆指“音樂理論的基礎部分”)是學習音樂的基礎,這門課程的主要內容是講解有關音、律制、記譜法、音樂的基本要素,音與音之間結合的基本規律等等。它是學習其它音樂理論課程如和聲學、曲式與作曲分析、復調、配器法、作曲法的基礎和前提,對具體的音樂實踐具有指導意義,而非純粹的理論研究。
視唱練耳包含兩大項內容,即視唱和練耳。視唱是用來培養能按樂譜所示一切要求準確地唱出曲調的音高和節奏等方面的能力,并加深對拍子、音程和調式等感性的認識。練耳是用來培養對音樂節奏的辨別能力、對音樂的記憶能力和對音樂的內心聽覺。
學習一門語言,少不了“聽、說、讀、寫”四個環節,而樂理和視唱練耳的主要任務就是在學習音樂語言中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在教學過程中,應在視唱練耳的訓練中同時進行基本樂理的學習,在感性的經驗中掌握、運用和鞏固樂理知識,以視唱帶動基本樂理的學習。
2.做好考前培訓與高校學習的銜接
同樣一門課程,在考前培訓和高校學習兩個階段應該有不同的側重,而不是簡單地重復,正如施詠在《樂理究竟教什么》中所說,樂理的教學目的分有不同的層面。第一個層面認為樂理是一門純技術理論課,首先是給專業的學習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并為學習其他理論課程做好準備。第二個層面是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發展音樂才能、開發智力,并培養審美情趣。
那么在考前培訓的教學中,應注重第一個層面。由專業的老師任教,培訓結束后學生應掌握音樂的基礎理論,同時具有讀譜、視唱、聽辨、記譜以及對各類音樂要素以準確把握的能力。在大學教育階段,應該達到第二個層面,這個階段更應該注重音樂的本體和音樂文化的擴展。如:在記譜法的教學中,除了學習簡譜和五線譜外,還應該使學生了解,在中國古代就曾使用過的文字譜、工尺譜等,而不同的樂器也有各自的記譜法;學習協和音程與不協和音程劃分時,如何去讓學生理解大二度這個在樂理課本中劃定為不協和音程,卻在西南諸少數民族的多聲部民歌中,得以大量的運用,頗具和諧之美與地域文化特色。五聲性音樂在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獨特之處等等。
3.藝考中,在注重學生專業水平考核的同時加大對樂理、視唱練耳的考核力度
篇4
【關鍵詞】小學教育專業 音樂課程 問題 教改措施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0C-0031-02
音樂教育是培養和造就人格素養、審美能力的重要手段,人文素養教育是實現師范生全面和諧發展的必由之路,在小學教育師范生培養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鄉村小學教師的來源主要是小學教育專業師范生,對于小學教育師范生來說,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難免會涉及音樂課教學、音樂課外活動的組織和排練等工作,通過音樂課程的學習可以使得他們勝任這些工作,同時也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陶冶情操,成為高水平的小學音樂的師資。本文試以鄉村小學教師為考察對象,針對小學教育專業音樂課程存在的問題,提出學習小學音樂課程新課標、選擇合理的音樂課教學內容、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高課后訓練的效率、熟悉小學音樂教材、加強學生崗前培訓、制定考核標準等音樂教學改革對策。
一、小學教育專業音樂課程存在的問題
一直以來,小學教育專業音樂課程都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小學教育師范生往往只學過幾節簡單的音樂課后便上講臺兼任音樂教師,而實際上,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所要具備的音樂知識和技能他們并沒有能夠很好地掌握。傳統的小學教育專業音樂課程存在以下方面的問題:
(一)學生音樂基礎較差
高等師范院校是培養未來教師的搖籃,在越來越重視小學教育的今天,小學教師的音樂素質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高等師范院校中,普通音樂師范院校都要求學生要有一定的音樂基礎才能入學學習,而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卻不同,該專業在招生時對學生的音樂基礎的考核要求相對較低,有一些學校甚至不作要求。與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相比,小學教育專業很多學生甚至從來就沒有上過音樂課,受過音樂教育或是學習過某種樂器的更是少之又少。而且學生對音樂的喜愛大部分都偏向流行音樂方面,對音樂課上教授的音樂理論知識缺乏興趣。
由于學生的音樂基礎有很大的差異,“集體課”的授課形式使得授課的時間、教學的內容、教學的進度和教學的效果都受到一定的限制,無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小學教育專業師范生的音樂技能水平不盡如人意。
(二)課程學時較少
由于專業需求,小學教育專業開設的課程較多,包括語文、數學、教學法、心理學等,還有許多通識課程,所以能安排音樂課程的課時非常少,有些是一個學年甚至是一個學期。由于課程學時嚴重不足,大多數高校的小學教育專業音樂課教學都采用“集體課”的授課模式。大班的集體音樂課主要在30到40人,它的優勢在于通過擴大教學對象的人數,大大減小教師的教學任務壓力。然而,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集中在一起上課,無法因材施教,同時,由于學生學習進度不同,教師上課感到吃力,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比如大班的鋼琴課教學,一堂課90分鐘的時間,教師對40多名學生一一進行輔導,是不可能實現的,甚至有時候都不能保證對學生進行新課的示范,學生課后只能“瞎練”,不僅教學進度慢,教學質量也不能得到保證。
(三)教學內容不合理
原來的師范生音樂課程內容基本上是參照音樂教育專業的課程標準。教學的內容包括樂理基礎知識、音樂欣賞、音樂教學法等。學習的內容很多,有些內容比較深奧,學生很難理解。學生往往是什么都學,但又學得不深,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小學教育專業音樂培養目標不是學藝精湛的音樂人才,而是要提高學生的基本音樂素養,通過技術技能的訓練,能對小學音樂教育的特性有深入了解并熟練掌握小學音樂教學的手段和方法。然而,大部分教師都是畢業于專業的音樂院校或是師范院校,有很高的音樂技能和很深的音樂專業情結,所以在教學中就會潛移默化地把傳統的音樂技能教學理念搬到小學教育師范生的音樂培養上來,把師范生當成音樂專業學生來培養,忽視了小學教育師范生對音樂針對性的學習和對未來該職業特色的音樂需求。
二、音樂教學改革對策
由于以上種種原因,師范生音樂課程教學效果不佳,很多鄉村教師不能勝任音樂教學。因此,筆者認為,小學教育專業音樂教學的改革對鄉村小學教師培養尤為重要。根據小學教育專業師范生的特點及鄉村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教學對象和硬件環境的特點,可從以下方面采取音樂教學改革對策。
(一)學習小學音樂課程新課標
教育部于2011年頒布了新的小學音樂課課程標準。新課標的實施,是我國基礎音樂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是實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新課標的出臺,使得教師創新教學有了更大的舞臺,為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開展指引了方向。小學教育專業的師范生通過學習小學音樂課的新課標,可以更好地了解新時期小學音樂課的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理念和內容標準等,為今后從事音樂課堂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選擇合理的音樂課教學內容
一直以來,小學教育專業音樂課程設置的隨意性較大,沒有統一的教學大綱,也沒有專門的音樂教材,很多時候都是用專業音樂師范院校的教材來參考,以至于有時候也會把培養專業音樂師范生的那一套模式運用到小學教育專業來。其實,大多數人們對音樂教育的認識并不完全正確,認為音樂教育就是音樂技能訓練,訓練學生演唱歌曲難度有多高,器樂演奏能力有多強,會演奏多少種樂器,往往忽視了音樂的美育功能,忽視了音樂對提高人文素養的重要性。在新頒布的小學音樂課標中,音樂課程降低了對學生知識掌握的要求,強調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鑒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的培養。所以,小學教育專業的音樂課程上要區別于專業音樂人才培養的要求,要有自己的專業特色。在小學教育專業音樂課教學內容的制定與教材的選擇上,更應該強調師范性、基礎性、實用性、審美性、創造性與多樣性,不僅僅是音樂技能的學習,音樂教學方法的學習也同樣重要。
(三)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加強小學教育專業的音樂技能訓練,提高學生對音樂課堂的興趣是關鍵。傳統的音樂教學以“教師教學生學”為主,學生的興趣愛好容易被忽略,久而久之學生會感到厭煩。提高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必須把“教師教為主”轉變為“學生學為主”,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畫家不一定會教畫,音樂家也不一定就是好的音樂教師,“會”是一回事,“會教”又是一回事。教師要學會把講臺讓給學生,鼓勵學生多上臺、多試講、多討論和多總結,討論如何設計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環節、如何將音樂技能運用到實際教學中,總結教學中的經驗和不足,讓學生做到與小學音樂教師崗位早接觸、早了解、早熟悉。除課堂教學能力的培養外,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對課外音樂活動的組織能力,比如合唱訓練、合唱指揮、歌唱比賽和晚會演出的組織等。
(四)提高課后訓練的效率
受專業課程開設的限制,小學教育專業音樂課時設置得比較少,要在有限的課時里完成音樂技能訓練和實踐教學是很難做到的,那么,學生在課后的音樂技能訓練就尤為重要。但由于學生本身的音樂技能水平較差,大班教學的人數眾多,教師不能一一顧及,課后訓練的效果并不理想。針對這一情況,我們為學生制訂了一系列課后訓練計劃和措施,并根據班級的學生情況進行分組訓練,以“優生”帶“差生”的方式來提高課后訓練的效率。此外,還要合理運用先進的電子教學設備,對訓練內容進行錄像、錄音,保證學生課后訓練的質量。
(五)熟悉小學音樂教材
小學教育專業的師范生將來要從事的音樂教學主要是小學音樂課,所以要求學生對近幾年來小學音樂課使用的音樂教材要很熟悉。為此,在進行音樂技能訓練時,可以參考小學音樂教材中的歌曲和教學要求,編寫一些視唱訓練的教材供學生練習,也可以進行兒童歌曲表演唱訓練。這樣,學生不僅能得到技能上的提升,也對小學音樂教材更加了解。除此之外,還要有一定的兒童歌曲量的積累,要多學、多聽、多唱,豐富自己的曲庫。還要對新出的兒童歌曲或是動畫片的主題曲多留意、多學習,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曲庫得到及時的更新。
(六)加強學生崗前培訓
結合小學教育專業學生頂崗實習的實際情況,加強學生的音樂技能培訓,使學生的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得到鞏固。根據實習學校情況的考察,為學生創造情景教學或是試講,同時,還加入一些音樂教具的制作等,為學生站上教師崗位提前做好準備。
(七)制定考核標準
音樂教學技能的考核,是對小學教育專業學生音樂課程教學掌握情況最直接的評價。應根據小學教育專業音樂課的教學大綱,制定合理的音樂技能考核標準。這不僅能使學生對音樂課程學習更加重視,還能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音樂知識、音樂技能的掌握情況,并對音樂課教學與訓練做出相應的調整。
此外,還要合理調整音樂課程的比例,使音樂課程的結構得到完善。當然,在培養模式上要具有靈活性,要根據學校與學生自身的情況進行調整與選擇。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陳麗娟.新課程標準下的音樂教師從教能力結構探析[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8
[4]周曉露,劉霄.小教專業(本科)音樂教育的目標定位與實踐途徑[J].沙洋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6)
[5]孫作東.農村小學音樂教師質量狀態調查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
篇5
關鍵詞:公共音樂教育 培養模式 培養目標 課程設置
我國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與世界上比較發達的國家相比,在整體發展水平上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但就整體來說發展方向是一致的,即公共藝術教育被認為是培養全面人才的教育、是促進社會進步的教育。公共音樂教育對于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完善知識結構、促進其他學科學習等方面起到了不能替代的作用。而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發展,與公共藝術師資隊伍水平息息相關。師資質量關鍵在于要有一個合理、科學的師資培養模式,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方向在職研究生培養模式和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方向統招碩士的培養模式,這兩種研究生層次的培養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普通高校公共音樂師資的整體素質,而且也緩和了公共音樂師資匱乏的矛盾。雖然目前的公共音樂師資培養模式在特定的時期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隨著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快速發展和對公共音樂教育的師資素質要求的不斷提高,我國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現行師資培養模式將會出現種種不適應的狀況。
在普通高校擔任公共音樂課的教師,大部分是音樂學院、藝術學院及綜合大學的音樂系和高師院校培養出來的師資。在這其中,音樂學院的培養目標是音樂表演型人才、高師院校則是中小學音樂教師的搖籃,這些院校的培養方向并不是高校公共音樂教師,但是因為長期以來培養模式的單一化,很大一部分本科畢業生進入到普通高校,擔任公共音樂課的教學工作,成為我國長期以來普通高校音樂教師的主要來源。我國音樂學院、藝術學院及綜合大學的音樂系和高師院校多年來,基本上采取的是專業為主的課程體系。形成了課程體系知識面較窄,側重于專業性的特點。而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工作要求教師不僅專業突出,還要有豐富的教育理論知識和文化知識,也就是高校公共音樂教師需要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所以,不能僅憑專業技能的優劣來衡量一個公共音樂教師水平的高低。我們要正視這一學科的特殊性,要培養大批高素質的公共音樂教育師資,一定要轉變過去的師資培養模式,創建多元化的教師培養模式。
一、拓寬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培養途徑
隨著公共音樂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的今天,現有的培養模式已不能滿足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更多的需要,首先:
(一)音樂本科階段增加公共音樂教育專業,為培養研究生等高層次人才做好鋪墊
目前,在我國音樂教育本科階段還沒有一個培養目標是針對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這一新興學科,盡管研究生的培養階段有,但是這根本滿足不了全國眾多的普通高校的需求。而且,很多在普通高校擔任音樂課的教師本科階段的學習根本不了解這一學科,更談不上對普通高校音樂教育這一學科的目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等等的相關知識的學習掌握。他們都是擔任了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師以后,才開始了對這一學科進行學習摸索,進入研究生階段才開始了對這一學科的系統學習。如果在本科階段增加這一教育專業,或者增加此類課程的選修,那就給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學科基礎,那樣的話我國普通高校音樂教師的質量也會隨之提高,那么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發展就有了有力的保證。
(二)在全國有條件的院校推廣首都師范大學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方向的統招研究生培養模式
首都師范大學的公共音樂教育方向的統招碩士招生點在全國是僅有的,這一模式的嘗試非常成功。但是就全國范圍來說,僅靠這一所院校的培養力度是完全不能滿足全國普通高校的需求的。現實情況是全國普通高校并不是所有的院校都開設了公共音樂課,有的雖然開設了,卻處在一種散漫、不受重視的狀態。所以,教師的缺口還是存在的,一線上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教師并不夠,遠遠達不到教育部文件中規定的:高校公共藝術教師與學生總數之比為千分之一點五至千分之二這一比例。所以,還需要加大高校公共音樂教師的培養力度,最重要的是培養高規格的公共音樂教師。
招收公共音樂教育方向的統招碩士,是培養高素質公共音樂教師的最好渠道,到目前為止,只有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在招收,這樣的培養面太窄,培養速度無法跟上。所以,在全國有條件開展這一工作的招生院校推廣此模式,為我國普通高校培養公共音樂教育的專門人才是符合教育發展規律的,最重要的是加快了培養高素質的高校公共音樂教師速度,促進了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全面發展。
(三)加強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
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方向在職研究生已經停招,考慮其公共音樂教師的繼續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筆者認為,首先可以改進普通高校公共藝術課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的招生辦法、攻讀形式等。研究生課程進修教育肩負著社會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的責任。所以,職后培訓的形式值得我們去思考。要充分認識到,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職后培養教育工作的開展和加強,不僅是一項可行的而且是必須的長期工作。可以開展豐富多樣的教師教育,既可以是攻讀學位的進修學習,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短期培訓、講座,還可以是訪學、函授進修等等,以及非正式的研究與團體工作、網絡學習、教學觀摩活動和出國考察等方式。這些多樣化的培養形式豐富了公共音樂教師職后培養形式,可以多級別、多層次、多渠道地為普通高校培養具有一定的公共音樂教育理論水平和較強的公共音樂教育能力的專業教師隊伍。
二、創建多元、靈活的培養模式
在具體操作中,可靈活實行公共音樂學科教育加音樂教師專業教育的培養模式。比如: 4+1(4年音樂專業教育1年公共音樂學科專業教育,畢業時獲雙學士學位)、3+1+2(3年音樂教育, 1年到普通高校實踐教學, 2年普通高校公共音樂專業研究性課程學習,畢業時獲教育碩士學位)、4+2(4年音樂教育, 2年教師專業和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畢業時獲教育碩士學位)、4+3(4年音樂專業教育,3年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研究性課程學習,畢業時獲碩士學位)等多種形式。當然,這只是一個建議性嘗試性的框架,是一種改革的思路或引示,各培養院校可以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進行選擇和調整。
(一)本碩連讀即4+2模式
本碩連讀即4+2模式,主要指學生在獲得學士學位后,進入到專門的師資培養機構進行教師教育的專業學習,最后授予碩士學位。4+2”教師教育培養模式是指在本科學習階段,完全按照音樂專業的培養模式,接受專業知識的學習;本科學習結束后,經過一定的篩選程序,繼續學習公共音樂教育教育這一方面的系統知識、當然還包括心理學、學科教學法的研究生課程,最后撰寫專業論文,獲得碩士學位。4+2培養模式可以改善培養規格,提高師資的質量,從公共音樂專業、教育專業、音樂專業三方面加強對未來普通高校教師的培養,使未來的高校教師能夠勝任工作。這種模式培養了高水平、高層次的公共音樂教師。同時,這類畢業生專業知識學得充分,又懂得教育,最重要的是對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方向的知識進行了系統的學習。這樣的話,進入普通高校就能很快的適應教學實踐。
(二)本碩連讀即4+3模式(4年音樂專業教育,3年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研究性課程學習,畢業時獲碩士學位)這種本碩連讀的方式首先在本科學習期間,按照音樂專業的培養模式接受本專業的訓練,本科學習結束后,經過一定的篩選程序,繼續學習公共音樂教育教育這一方面的系統知識、也包括心理學、學科教學法的研究生課程,最后撰寫與之相關的論文,獲得雙證。這種本碩連讀的培養模式也會為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培養一批高素質教師。
三、建立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專業培訓機構
目前,師范院校綜合化和非師范院校設立的教師教育的狀況,教師培養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為了突出公共音樂教師教育專業特色,提高其專業質量,建立如西安音樂學院籌備建立的專為高校培養公共音樂師資的教育中心(名稱暫定為“西安音樂學院第二師范系”)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個中心的建立,為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提供了專業的培訓機構,將會為全國的高校解決一批公共音樂師資問題。而這一專業的培訓機構也是值得各個培養師資的院校所借鑒的。此外,可以利用院校設立的專業的培訓機構來開展公共音樂教師的崗前培訓,上崗前在培訓機構培訓一年,取得相應的培訓證書。 以此充分發揮專業培訓機構的作用。
四、關于招生錄取標準的思考
目前音樂教育專業的考試錄取方式延續著多年來專業院校的傳統方式,側重于學生專業音樂技能的考核,而對學生文化素質的考核不足。因為音樂表演專業的傳統考試辦法有其針對性,他要為社會培養出高水平的音樂表演人才,從這個角度來說,學生的專業素質高水平要求是必須的。因此,對其文化課考試分數要求較低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這種現有的選拔演唱、演奏高水平人才的考試方式對以后要從事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工作的學生是不適宜的。
普通高校的音樂教師面對的是思維活躍的大學生,通過公共音樂藝術教育要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開拓思想視野,培養創新精神,提升人格修養,促進身心全面。這一系列的培養目標就要求公共音樂教師本身就具有較全面的知識結構,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師的培養模式要求學生要成為跨學科型的教師,這就與招生標準產生了矛盾。那么只有改革考試標準,才能滿足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師培養模式對生源素質提出的新要求。如何才能招收到具備高校公共音樂教師潛質的學生呢,首先要做的就是重視文化課的成績,提高文化課的錄取分數線;其次可以增加一些考試科目,如:藝術綜合知識等等;另外,也可以在錄取的學生里挑選適合從事公共音樂教育工作的,可以進行考試,考察綜合素質,最后擇優錄取。
五、構建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師資培養的課程體系
培養目標是通過各個具體的教學目標落實到教學活動中取得。為了培養合格的公共音樂課程教學的師資,制定相應的課程方案,建立課程體系是非常重要的。
(一)統一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課程標準,明確培養目標
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師資培養中缺少統一的課程標準,如全國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方向在職研究生培養模式,承擔培養任務的一共有13所院校,但是課程標準卻存在很多不同。所以,缺少統一的課程標準必然導致各個培養學校各自為政,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本校師資的實際情況設置課程,而不是完全按照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學的需要設置課程。所以,要完善公共音樂教師培養的課程設置,必須統一課程標準,各個培養單位在這個課程標準的框架內,應根據本校實際情況作適當的調整,以此解決課程設置較為隨意的問題。
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應該是符合公共音樂教育專業特點的人才,不是培養技藝高超的音樂表演人才,更不是側重于專業能力的中學音樂教師。培養學校只有具備明確的培養目標,才能合理設置課程,培養出高素質的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合格師資。
(二)改革課程內容,緊扣培養目標
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對象的特殊性要求教師的工作需要一套特殊的教育知識體系,其課程內容應該緊貼普通高校教師教育的實際。
一般來說,教師應該具備的知識內容,為普通文化知識、教育理論知識、專業學科知識三大塊。對于高校公共音樂育的教師在課程結構上要求需要接受教育理論知識教育、公共音樂學科專業教育和通識教育。
教育理論知識是一個合格教師所必備的,但實際情況往往不被重視。教育理論知識包括學科的體系框架、技能技巧知識、基本理論知識,以及學科的背景知識和發展方向等。要成為一個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對普通文化知識的掌握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樣的教育課程具有陶冶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質的內在價值。它給教師帶來深厚的文化底蘊、扎實的人文基礎、廣闊的視野、高品位的素養。它們對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教學質量以及教師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等都有著實際意義。
對于從事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教師來講,教育理論知識是基礎,音樂學科知識是教學的主線,而其他普通文化知識則是使音樂教育全面提升的保障。缺失教育理論知識就會違背了教育的基本規律;缺乏音樂學科知識則會缺失音樂教學的實際意義,音樂藝術教育就會干涸枯竭;缺少了其他普通文化知識的補充,音樂藝術教育將會失去了光彩。所以,文化素質低的的音樂教師來從事教學工作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
綜上所述,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一定要走專業化培養道路。首先,重視公共音樂專業這一學科,把握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師的職業特點,與別的專業教師培養相同的力度。其次,擬定合理專業標準,包括公共音樂教師標準、公共音樂教師質量標準、公共音樂教師教育課程標準和公共音樂教師教育機構資質認定標準。我們應當認清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各個專業的發展離不開師資隊伍建設,而師資隊伍的建設首先要有一個合理的師資培養模式作為基礎。所以,構建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師資培養模式是公共音樂教育發展的基石。高校需把師資培養當作首要任務來抓,給以合理的指導,并且認真對待,落實好培養的各個環節,尋求更好的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王安國.從實踐到決策――我國學校音樂教育的改革與發展[M].廣州:花城出版社,2005.
[2]郭聲健.音樂教育論[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4.
[3]北京當代師范教育研究院.中國當代教育研究[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
[4]曹理.音樂學科教育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篇6
一、奧爾夫教學法的概述和教學過程
卡爾?奧爾夫(1895-1982)是德國當代杰出的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其教學法的基本思想形成于上世紀20年代初,主要包括“聲勢”教學、節奏旋律練習、音條樂器和基本形體動作教學。奧爾夫的課程是建立在一種稱為元素性風格的基礎之上的,這種教學和學習的元素性風格與其他音樂學校普遍所采用的主題-邏輯-內容方法的課程形成鮮明的對比。
在奧爾夫教學法中,“過程”這個詞至關重要,關鍵在于探索和體驗。最初探索的音樂要素是極為簡單的,幾乎以原始粗疏的方式呈現。隨著親身體驗的參與,這些要素會逐步地被提煉、升華到更為復雜的探索與體驗中去。教學過程有空間的探索、聲音的探索、曲式的探索、創造的模仿、個體到合奏(合唱)團和音樂的識讀。動作是奧爾夫所有教學法的基礎和基石,對孩子們能夠歌唱、演奏、隨樂舞動才是奧爾夫教學方法的最終目標。
二、奧爾夫教學法在國內發展情況
1980年,廖乃雄與奧爾夫先生進行了歷史性的會面,回國后的廖乃雄教授首次向中國的音樂教育界介紹了《學校音樂》(oerff-Schulwerk),為中國音樂教育的改革帶來了新的教育思想理念。廖乃雄教授作為中國大陸奧爾夫的“第一傳人”對于奧爾夫音樂教育在中國的推廣做了大量工作,除了撰寫相關文章外,還到各地講學、舉辦培訓班、翻譯及創編教材等等。1984年他在上海首次舉辦了奧爾夫音樂教育講習班,在這個基礎上培養除了第一批奧爾夫教學實驗的教師。廖乃雄教授還組織了中國學子遠赴薩爾斯堡奧爾夫學院學習。
1993年,奧爾夫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2000年,奧爾夫專業委員會建立了網站chinaorff.com,目前己成為一個非常受歡迎的網站,吸引了眾多關注教育改革的目光。2002年7月“廣州海嬰奧爾夫咨詢有限公司”成立,這是第一家以奧爾夫命名的文化教育企業。2002年,中央音樂學院成立“奧爾夫音樂教育研究中心”這是一個重要歷史事件,并于當年舉辦“奧爾夫音樂教師師資培訓班”活動,機會兩年內舉辦三期,每期十天。
在我國,將奧爾夫教學法作為一門課程開設,是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于1997年率先進行的。該課程開設后,積極引進現代音樂教學法,借鑒國內外先進的音樂教育理念,2001年在國內首次提出了專業主課圍繞音樂教育學理論與實踐的思路,確立了音樂教育系的學科定位,并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音樂教育體系。
三、在學校音樂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一)師資水平分配不均
師資水平是教學質量最重要的保障,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對教師的綜合質量要求極高。但是當前高校畢業的大學生普遍受到“專才”教育的影響,相對綜合素質不高,師資分配不均。
“專才”教育即普通高校“音樂表演”專業的大學生。1998年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音樂表演”首次作為一個“專業”被列入在內并具有真正的“合法”地位,在此后的十多年,音樂表演專業迅猛發展,成為高校音樂系(學院)或專業音樂學院位居首位的專業。尤其是在2012年9月教育部頒布新版《目錄》之后,“音樂表演”專業仍位于音樂類專業之首,在國內開辦音樂表演專業的高校已多達一百七十多所。
這種超規模發展使得每年的畢業生數量龐大,與就業需求及不匹配,所以絕大多數畢業生考取了教師資格證分布到中小學或者是幼兒園進行教學工作。“音樂表演”專業到一線教學的工作崗位上也面臨著很大的問題。往往像奧爾夫教學法這類的課程是在“師范類”專業的課程中才開設的,稱為“音樂教學法”的課程。表演類專業的學生沒有接觸過這類知識,有少部分通過一些社會機構的培訓或者是再學習,但這只是一部分的教師,很大程度上能夠在課堂中應用到奧爾夫教學法的只是少部分教師,沒有接受專業培訓的教師很難完成教學任務。因此,師資水平是一個首要的問題。
(二)學生對奧爾夫教學法的接受程度不高
教育觀念是教育的指導思想和準繩,而作為課堂主導者的學生,他們態度更是一個棘手的問題。根據身邊從事一線工作的老師們講述,在幼兒園的課堂中實施奧爾夫還是可行的,學生很配合也很喜歡這種教學方式。而一直延續到小學部的高年級課堂中情況就不再是那么樂觀了,這個年齡層的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和強烈的自尊感,他們不愿意配合老師去做一些活動,這讓老師們很無奈。最棘手的是中學階段,他們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面子”,他們甚至認為奧爾夫的活動是一種嘩眾取丑的行為,而不愿參與其中。
作為一位老師去看待這樣不配合的學生,當然是很氣憤的。但是如果深入的思考一下這個問題的根源,或許就不單單只是學生的問題。奧爾夫是一種綜合性的教學法,是將音樂與舞蹈、文學、戲劇等多種藝術交融在一起的教學體系。需要學生有認知奧爾夫的前提和接觸的背景,前面也提到了在幼兒園中奧爾夫進行的還是很順利的而到了中學就是舉步維艱的情況,我覺得主要的原因是現在的中學生沒有接觸奧爾夫的基礎,要讓他們忽然參與到奧爾夫的活動去,是會讓他們覺得奇怪和不適應。對于新型的教學法還是需要一條線的教學,如果一個孩子從幼兒園就開始接觸奧爾夫,那么他們就不會不接受這種教學法,歸根到底還是教育分配不均的問題。
(三)學校設備與設施不到位
奧爾夫樂器是奧爾夫音樂教育的支柱體系。除了人體、嗓音這個重要的身體樂器外,還有一系列奧爾夫獨有的樂器。在奧爾夫教學法中所使用的一整套樂器可以為提供各種各樣的音色、顏色、質地的樂器,孩子們也很容易上手去演奏。正如奧爾夫全套樂器所展示的那樣,它們包括:音條樂器(木琴、鋼片琴、鐘琴)、豎笛、鼓和其他鼓衍生過來的打擊樂器、木制樂器(響棒、盒梆、木梆、鋸琴、木魚、沙錘、木制搖響器)、金屬樂器、弦樂器(吉他、倍低音提琴、中提琴)。
篇7
1.專業性強
此次培訓是由專業性較強的音樂學院舉辦。縱觀以往的培訓班,被委托的培訓機構一般由師范大學或教育學院組成,然而此次舉辦者是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這種教師培訓放在專業的音樂院校舉辦的例子在國外也呈現了良好的效果,如意大利的中小學音樂教師培訓是由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院相結合,對教師實施培訓,這樣整合了學校資源系統中的課程,讓本來具有的專業能力形成全新的培訓模式,能使學校之間有較好的合作機會,使參加培訓的教師在掌握教學規律和運用教學方法上得到提高。
近些年,這種培訓在國內的培訓基地都有了較大的革新,為教師培訓的地點設置打開了新思路,通過更加專業化的音樂氛圍和環境,讓接受培訓的教師們可以更加接近“音樂本身”,從而更好地融入“音樂本身”,而這些優勢在其他師范類院校是不能完全做到的。
2.綜合性強
首先,教師本身的綜合技能的展現。從授課教師的學習和經歷中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大多數教師都是學樂器出身。如教“歌唱教學”的老師自幼學習小提琴,“音樂與動作”的老師自幼學習鋼琴,在教授這門課程中不但展現了身體與律動的關系,即興演奏的水平也很高。這就打破了傳統的聲樂教師就是學聲樂、舞蹈教師就是學舞蹈的傳統觀念。中央音樂學院從事音樂教育的教師各自在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院擔任著數門專業必修課程(如“視唱練耳”“合唱指揮”“鋼琴即興演奏”)的教學任務。其次,培訓課程具有綜合性。如歌唱教學課,它有別于一般音樂學院和師范院校的聲樂課,它基于柯達伊體系,注重學生的聽、寫、唱等方面的能力,打破了傳統聲樂課“一對一”的模式,注重唱合唱這種更加綜合的訓練。結合中國自己的民族音樂和民歌的改編歌曲大量應用于課堂,注重身體律動和歌唱結合,注重重唱、合唱的訓練。
3.創新性強
(1)觀念新
注重結合國際先進音樂教育體系(柯達伊、奧爾夫、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體系)與中國本土文化,民族音樂文化的結合,啟發學員們改變舊的、錯誤的觀念,逐漸形成新的、正確的觀念。強調“體驗式”的音樂教學。學校音樂教育新體系的培訓所使用的教材屬于內部教材,教材的特點是重點突出中國民族音樂的部分,在教材中,不僅有大量的中國民間歌曲,還有一些作曲家編創或改編的中國重唱、合唱作品。通過教材的使用,讓參加培訓的教師深刻體會到,民間音樂元素的大量積累、認識、了解,是應用到歌唱教學上的一個重要環節。這也體現了柯達伊的“音樂教育的素材要從民族的開始”教學理念。另外,奧爾夫樂器編配中關于“元素性音樂創作”也是國內較為少見的理念。在授課教師的指導下,學員根據老師提供的素材創編成一個成品展示出來,開發音樂創造性思維。
(2)內容新
在課程設置上有“音樂與動作”“音樂與舞蹈”等培訓新課程。這些課程是在借鑒和吸收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和達爾克羅茲音樂教學法的基礎上開設的,這些課程的方法讓節奏、動作、音樂緊密聯系在一起,通過這種訓練方法,激發學生的音樂潛能,培養學生身體與音樂的協調性和律動感。
(3)授課方式新
分組討論式:“奧爾夫樂隊編配”和“音樂與動作”這兩門課程,老師在對知識點進行講授之后,給學員提出作業要求,要求學員用指定的音樂元素進行創作,再把學員分成若干小組,要求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的編創任務,完成之后老師對完成情況進行點評,有需要修改部分可以繼續改進。教師點評式:在“鋼琴即興伴奏”課程中,老師先把作業布置給大家,在之后的課上,老師要求學員上臺演奏,在全班學員面前展示自己的鋼琴即興編配能力,學員展示完畢后老師會逐一進行點評。這種方式達到了良好的互動效果,兼顧了共性與個性的發展。
二、現代音樂教師培訓的未來發展導向
從中央音樂學院的培訓和國內外一些研究相關教師培訓的重大課題中可以發現,在中小學音樂教師的教學任務內容中,不僅有基本的歌唱內容、樂器演奏、作品欣賞,還有音樂的游戲、聽音樂講故事、音樂劇目表演等這些用以發展學生動手創新能力的內容。這種綜合創新型的教師培訓在學校音樂教育新體系的培訓中給現代教師培訓一種新的思想導向,“專業的綜合性”要求現代音樂教師不僅要具備歌唱、指揮、演奏樂器等能力,還要求音樂教師具備文學、戲劇、舞蹈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
這種關于創新綜合的教師培訓手段和方法在湖南師范大學的2008年教育部的重點課題研究中也進行了研究探索。研究中以培養“能唱、能跳、能演、能編創”的中小學音樂教師為目標,目的是培養未來全新型的音樂教師。這次研究的課題以“音樂劇表演與編創”為教學途徑,設置了多個具有特性的教學環節,如舞臺表演、劇目創新、劇本創作等,使各種藝術形式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如音樂、舞蹈、表演、文學等內容,通過各種學術講座來強化教師的理論知識,開拓教師的藝術視野。這種新型音樂教師的綜合能力的培訓更注重啟發音樂體驗能力和教師綜合技能的培訓,著眼于發展音樂教師對音樂的體驗和組織能力。培養感受音樂與其他藝術的密切關系,在掌握音樂基礎知識的同時,通過音樂的表演、欣賞、創作等途徑來抒感的能力。
篇8
[論文關鍵詞]高職教育 工學結合 鋼琴教學
一、高職音樂專業鋼琴教學的現狀分析
首先,高職院校音樂專業的教學體系正處于轉型和逐步建立階段。因此,高職院校音樂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定位比較模糊,大都是照搬本科藝術院校的模式,培養目標也與市場需求脫節。其次,高職鋼琴教學模式與課程設置幾乎雷同于本科藝術院校的模式,只是認可自己的辦學層次和生源質量略低于本科院校,把課程的開設時間相應減少,以適應三年的學制。再次,高職院校教材的使用大多是大學本科教材的壓縮本,目前仍沒有一套適合高職音樂學生學習的系統的鋼琴教材。此外,高職音樂專業鋼琴教學上缺少學生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相一致的指導思想,缺少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與市場緊密聯系的教學模式;缺少與各相關音樂學科的相互滲透與綜合的教學理念。
因此,為貫徹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的”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重視學生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的指導思想,根據鋼琴培訓產業市場的需求,必須調整高職音樂專業鋼琴教學的培養目標與教學模式,對高職鋼琴教學進行改革與創新。
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對高職鋼琴教學實踐的指導意義
高等職業教育根據職業教育發展的本質規律,提出了“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發展方針,許多高職院校都在積極探索通過校企合作等方式來加強實訓基地建設,有效推進工學結合的教學改革。
當前,高職院校提出構建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工學結合的課程體系,但多是以工科類專業的研究為主。國內外工學結合模式下音樂專業鋼琴課程建設的研究為數不多,而由中師轉型高職的鋼琴課程建設的研究改革則更為罕見。因此,探索出一條適應高職教育發展的、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鋼琴課程建設新思路,將對高職院校音樂專業的發展建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就是把工作與學習結合起來的職業人才培養模式。它以提高學生的綜合實際應用能力為目標,以校企合作為載體,把課堂教學與工作實踐緊密結合;強調理論、技能知識的實用、精煉性和綜合濃縮性,強調教、學、做、用合一,學以致用。把鋼琴作為工學結合、工教結合、校企合作的音樂實訓平臺,作為音樂專業與培訓市場緊密結合的重要手段,是體現高職音樂專業職業化發展,實現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切入點,對高職鋼琴教學的培養模式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三、工學結合指導下鋼琴教學的探索實踐
(一)明確新時期高職院校音樂專業鋼琴教學的培養目標
教育部在關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意見中明確指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高等職業教育音樂專業是音樂教育領域中的新生事物,它屬于高等音樂教育層次,但同時又具有職業性和應用性特征。區別于本科專業藝術院校,它培養的是普及型、實用型的音樂技能型人才,其教學體系的構建應與具體職業緊密相連。新時期高職院校音樂表演專業是培養專科學歷層次為主體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一定的音樂專業理論、技能,面向音樂產業市場,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應用能力的職業音樂人。因此,新時期高職院校音樂專業鋼琴教學的培養目標應是積極面向鋼琴產業的培訓市場,掌握實用的鋼琴彈奏技巧和綜合應用能力的職業音樂人。
(二)構建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音樂專業鋼琴教學課程新體系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教學體系在鋼琴課程的應用包括鋼琴課程建設方案的開發以及鋼琴學習情境的開發兩部分。開發流程為:鋼琴培訓市場的調研——高職鋼琴教學崗位定位——高職鋼琴學生教學應具備的能力——鋼琴學習情境的開發與應用等環節。
1.鋼琴培訓市場的調研分析與高職鋼琴教學崗位的定位。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音樂教育的目的已從精英教育開始向大眾教育的方向發展,鋼琴已從過去“百姓生活必需的奢侈品”逐漸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娛樂器材。從1988年起,上海率先在全國舉辦業余鋼琴考級活動,1990年12月,中國音協成立了全國樂器演奏業余考級委員會,1991年中央音樂學院也開始了全國的鋼琴考級工作。由此,鋼琴考級的培訓開始進入中國的大眾視野,在社會音樂生活中已產生廣泛深刻的影響。目前,鋼琴考級主要分為三大類:全國鋼琴考級(中國音協鋼琴考級)、中央音樂學院鋼琴考級和各省級的地方鋼琴考級。截止到2009年,僅中國音協鋼琴考級在全國已有23個,190多個考點,考生每年達28萬人。
據國家統計局年度統計,城鎮居民平均每百戶鋼琴擁有量從2000年的1.26架,2007年上升到2.36架,8年時間遞增了87.30%。據近期音樂周報調查顯示,目前在中國學琴的琴童已高達4300萬人。僅在上海,鋼琴考級人數每年就穩定在兩萬多人,“十萬琴童”更是經常被人們掛在嘴邊的數字。20年來至今,全國鋼琴考級考生總數已超過百萬人次。但目前,鋼琴培訓教學市場呈現“僧多粥少”的狀況,學琴的孩子越來越多,但專業鋼琴教師卻數量有限,而業余鋼琴培訓教師的水平資質則參差不齊。尤其是各高職院校鋼琴教學直接面向鋼琴培訓市場教學的工學結合模式還佷罕見。因此,面對巨大的鋼琴考級培訓市場需求,高職音樂專業鋼琴教學應根據鋼琴考級市場的培訓要求,做出合理有效的崗位定位,認真嚴格地培養出適應市場要求的職業鋼琴培訓教師。高職音樂專業鋼琴學生的市場定位應是合格的陪練老師,學琴兒童的啟蒙教師,幼兒園、各級群眾藝術館、文化宮、少年宮、婦女活動中心,私立藝術學校、藝術培訓中心、琴行等培訓的鋼琴老師等。
轉貼于
2.高職鋼琴學生教學應具備的能力分析。通過2~3年的學習,應具備彈奏藝術質量優化的車爾尼849以上技術能力,并能夠彈奏鋼琴考級5 級以上程度的鋼琴作品,能勝任相應的鋼琴教學活動。學會自彈自唱的鋼琴(即興)伴奏的能力。在高職鋼琴教學上,既要加強學生的鋼琴基礎訓練,又要提高學生鋼琴綜合素養。鋼琴應作為學生綜合學習音樂必備的一個學習工具,是學琴、練聲、練視唱練耳、練鋼編、做樂理、和聲和作曲的一個有效學習工具。使學生通過學習鋼琴,不但具備基本的專業彈奏技能,而且學會綜合分析和應用音樂的能力。學生應具備“一專多能”的專業彈奏能力。具備較好的教育心理學素質、耐心細致的教學表達能力、合理有效的溝通能力。在教中學,在學中做,在做中用,不斷提高完善自身的彈奏和教學水平。
3.鋼琴學習情境的開發與應用。這一環節包括眾多的具體方面,筆者擬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思路、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幾個方面進行嘗試性論述。
在教學理念上,鋼琴教師首先應主動適應高職音樂職業教育的發展特點,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在鋼琴教學實踐中努力把自己塑造成為一位“多能一專”的“能師型”音樂教師。在教學內容上,以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和綜合素養為目的。強調鋼琴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綜合實用一致。在強調學生鋼琴基本功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善于結合鋼琴培訓的實際需求來設定教學內容,以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和綜合音樂表現力來安排教學環節。在有限的時間內,合理安排教學。在教學考核上以鋼琴考級教材為藍本,并能獲得相應級別鋼琴考級證書。在教學思路上,強調學生的積極模仿彈奏能力,逐漸形成會聽、會看—會模仿—懂彈—會教的學習實踐模式。要求學生首先學會聽、會看老師正確示范,并能自己獨立快速識譜,然后學習模仿老師彈奏,學會理性分析彈琴,提高練琴效率,并為今后鋼琴教學打好堅實基礎。
在教學方法上,強調綜合音樂感知教學一體化教學方法,即在教學中強調音樂分析、和聲分析、樂曲風格分析與鋼琴彈奏技法結合為一體化的實用綜合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綜合彈奏與教學的能力和綜合音樂感知能力。在鋼琴教學中把彈奏技能與方法理論結合起來,體會音樂理論、實踐彈奏技能;在實踐中學到實用的音樂知識與技能經驗,感受一體化的綜合教學理念。
在教學模式上,改變傳統鋼琴教學中片面強調彈奏技能技法的教學模式,把鋼琴作為工教結合、校企合作的音樂實訓平臺,作為音樂專業與培訓市場結合的有效手段。突出音樂職業化,反復強調學生實用的彈奏能力和鋼琴綜合素養的培養。鋼琴教學與市場要緊密結合,形成鋼琴學習與實際應用一致的教學培訓模式,并通過教師的良好示范,以有聲的鋼琴音樂形式,將音樂理論、鋼琴技能等綜合音樂知識濃縮再現傳授給學生,使他們不但能準確彈奏而且真正明白其中的音樂內涵,以提高學生整體彈奏能力和綜合音樂感知能力,提高教學效率,實現鋼琴教、學、做、用一體化。
篇9
1.電子音樂在教育領域的價值
電子音樂是現代音樂的一個分支,是一種與傳統音樂不完全相同的音樂形式,它在某種程度上說改變了整個音樂的傳統運作方式,也在現代教育領域深入人心,教育領域正在為建立系統和全面的電子音樂教育框架而不懈努力。它在中國教育領域的日漸強大和具備特色的發展意義重大,因為它不僅是中國音樂學術研究的重大課題,同時也是國際電子音樂學界極為關注的新動態。教育界電子音樂專業的建設過程可對每個學者提供專業上的借鑒和營養,對音樂藝術院校在學科和專業的發展方面同樣發揮著指導作用,甚至對整個中國電子音樂自身的整體發展和電子音樂學派在未來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發達國家無論是學科的基礎研究,還是綜合應用都走在了中國前面。從學科建設和發展的角度來看,與它們的差距并不僅僅局限于本領域。就某種程度而言,中國學科建設弊端的延伸甚至加速了我國這一專業的落后程度。我國沒有歷史性的深厚知識積累,研究和創新機制的完善程度不如發達國家。電子音樂在中國教育界的發展可積極吸取國外建設和發展的經驗教訓,結合我國實際,揚長避短,對于建設有我國教育特色的新專業具有積極意義。
2.音樂教育領域中電子音樂的發展
20世紀80年代初電子音樂傳入我國,1984年上海交通大學建立中國第一個電子音樂實驗室,1987年北京大學成立了音樂聲學與電子音樂研究室,但是這些先驅嘗試因為缺乏技術支持而終止。武漢音樂學院劉健、吳粵北兩位教授秉承“傳統與當代結合,理論與創作并重,音樂與科技聯姻”的建學思想,于1987年首先開設了“音樂音響導演”專業,標志著中國電子音樂進入了專業教育階段。其后1993-1994年,中央音樂學院張小夫教授創建“中國電子音樂中心”,先后開設電子音樂作曲、電子音樂技術理論、音樂錄音等專業;上海音樂學院吳粵北教授創建了音響工程系。2002年全國12所音樂學院及師大藝術學院共同發起了“中國音樂家協會數字化音樂教育學會”,它標志著中國電子音樂教育步入正軌。與此同時,普通高校、高等師范、職業學院、民辦高校紛紛增設電子音樂專業。社會上各類培訓機構相繼發展。電子音樂也帶動了中小學音樂教育改革,從2004年起,十二個以上省和直轄市已將中小學音樂教師電子音樂培訓納入教育改革內容規劃,開始有計劃地分批進行電子音樂技術培訓,并列入教師業務考核。20年來中國電子音樂教育得到了長足發展,中國電子音樂的大環境更寬容、寬泛,與各領域的交流進一步加強。
3.中國電子音樂教育的不足之處
當今,美國和發達國家在電子音樂教育領域,其基礎研究和應用上都遠遠領先于中國。我國至今尚無完整的課程體系結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硬件設施不完善且教學導向帶有盲目性;課程知識深度、教學范圍及知識聯系程度處于初級階段。立足我國現狀,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是發展和壯大我國電子音樂教育事業的必由之路。
(1)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師資不足
當前,我國只有少數音樂學院真正有能力培養電子音樂專業的研究生、本科生等音樂和科技兩方面的復合人才,專業的全面性、多樣性及教師隊伍結構也欠合理。中國電子音樂教師隊伍中97%屬于音樂專業背景,3%屬于非音樂專業,幾乎無雙重專業背景的教師,電子音樂背景的教師則更少。美國教師除數量多之外,其隊伍結構是多元化的,65%為音樂類專業背景,27%屬于計算機、物理、數學等專業,且有近8%的教師有電子音樂的專業學歷。教師復合型結構對電子音樂學科水平的提高有大的促進作用,教師隊伍的培養和體系的合理化已成為我國最迫切的任務。師資問題是限制中國電子音樂專業建設的核心問題,它直接牽制學科體系的建設和發展。我國教育硬件設施投入嚴重不足。不僅核心音樂設備價格昂貴,一系列的輔助器材的配備也難上加難,一般音樂院校沒有如此雄厚的財力配備多套系統。客觀條件的限制嚴重影響了最終的教學成果。
(2)課程結構與研究能力的缺陷
我國的電子音樂類課程所涉及的知識水平較發達國家低很多,主要是介紹性和應用性課程兩大方面。無論是音樂系科還是非音樂系科都沒有研究類的課程,這一缺失決定了我國電子音樂專業無法進行基本概念、基本特性和深入的有價值的應用研究,難以將電子音樂的各個專業總和為一個體系,來進行交流和補充,這對于本學科的長遠縱深發展弊大于利。國內電子音樂的重點研究中心和實驗室建設力度不足,而這些專業化和以創新研究為宗旨的研究所和實驗機構不僅是進行電子音樂日常基礎教學的必要環節,而且是學術和科研升華檔次與水平的關鍵一環。今后,我國當大力建設研究中心以及專業實驗室,為加快電子音樂的科研力度指明前進的方向。
(3)教育觀念和體制僵化
電子音樂在我國教育領域發展壯大的關鍵是音樂教育觀念的革新,這同時也是世界各國教育技術發展的經驗之談。近年來隨著電子音樂課程的普遍建設和硬件投資的加快,國內對電子音樂學科的重視程度加強。但是據調查,目前國內許多學校的問題主要在于對電子音樂專業的發展缺乏準確而全面的認識。很大程度上來說,觀念和認識的不足直接阻礙了這些學校學科和專業的實際發展。體制問題一直是音樂教育的深層次問題。就整個音樂領域而言,學科間缺乏必要聯系與合作渠道,嚴重影響了學科建設。專業音樂院校課程設置單純,學生綜合能力發展失衡,學生難以接觸到交叉學科的相關知識,且實踐能力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得不到很好的培養。這樣的教學體制對電子音樂這類具有學科交叉和融合特質的專業的發展產生了不良影響。
(4)交流和溝通的不足
在發達國家已經建立音樂領域跨學科的學術組織和機構,為電子音樂學科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但是長久以來,我國音樂學科甚至藝術領域之間缺乏聯系與交流的有效途徑和機制。信息不暢,交流不便的的局面,形成國內音樂學科力量分散的不良局面,同時嚴重阻礙了電子音樂專業的迅速發展。今后當通過創辦學術期刊、雜志、網站,以及每年舉行定期的學術會議,為電子音樂人才間的交流與合作提供直接而有效的機會,同時應加強電子音樂和其他音樂學科的交流與合作。
4.中國電子音樂教育未來發展的幾點建議
(1)踐行與時俱進和科學發展的教育理念#p#分頁標題#e#
在電子音樂教育的發展進程中,要注重與時俱進和科學發展,要以順應時代要求、符合時代特征的教育觀念為指導,摒棄局限于形式上的現代化發展。立足于我國電子音樂教育落后的現狀,將發達國家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和模式大力引進,并結合中國的教育現實,從而進行融合式的變革。21世紀的高科技時代和知識經濟的來臨也要求電子音樂教育進行大的改革,以培養全面的復合型和創新型人才為核心。電子音樂教育,無論是學科建設還是學生的實踐能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這就需要立足長遠,建立健全一套科學發展的模式,在長期可持續的過程中積累符合中國音樂事業現實的經驗。
(2)采取“系統性”的課程設置思想
一門學科的課程設置應具備系統性、原理性和普適性,應該形成一套由專業理論課到專業實踐課、由理論的一般性到實驗特殊性的教學規劃思想。只有從“經驗性”的傳授到“理論性”的系統指導,學生才會從單純和被動的使用工具轉變為工具的“主人”。電子音樂設備發展日新月異,我們應當拋棄追求設備的領先,而緊隨音樂的“本體”并去掌握教育理念的真諦。重視本學科課程建設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等系統性范疇的課程,在決定學科和本專業基本結構的關鍵課程上下功夫。加強課程內容的知識面、內在邏輯性和相互聯系性,使課程設置規范化、系統化和科學化。電子音樂教育課程的結構體系設計應遵循內容的科學性,協調基礎原理類課程和開發研究類課程的比例,綜合型、應用型和普及型并重,創造合理的學科課程內部機制,使電子音樂專業具備自我改良的內部“微循環模式”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3)加強高素質和高質量的師資建設
高素質的電子音樂教師隊伍和充足的資金、設備投入是促進電子音樂健康快速發展的關鍵。首先,開展電子音樂教學技能的培訓,使教師掌握成熟的教學操作技巧與技能。在此,課程體系的系統化再一次成為重中之重,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和靈活化也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其次,與國外大學和高等教育機構合作,派遣學者進修學習,引進人才,加強國際合作等方式來提高教師水平。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按照先進的課程結構要求,合理配置有限的教師資源,施行以復合型人才為重的培養策略。世界各國的電子音樂教育事業都離不開巨大的資金支持。電子音樂是中國新興的學科和專業,相對來說人們比較陌生,要想普及必須花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同時其實用性強,其電子器材昂貴,教學環境依賴性強。要保證基本的教學質量,就要有意識地加大人力和財力的投入,并進行合理的配置,并正確的進行教學導向,實現其真正的教學價值。
(4)“因地制宜”,發揮特長
因地制宜就是在不同類型的大學中按照各自學科的優勢,有針對性地選擇所開設的課程。美國電子音樂教育的布局中,很明顯的一點就是,綜合類大學利用自身雄厚的基礎學科優勢,大力開展基礎理論、開發研究性質的課程。而我國,教育水平排名前40的綜合型院校,除了部分師范院校外,課程比例的不合理大大浪費了其學科優勢。今后應發揮綜合類院校之長,立足各自實際,因地制宜,大力推進基礎理論、開發研究性課程。對于文學藝術類的院校,根據專業特點,加強應用性課程開設。若電子音樂的課程建設不問實際情況和需求,綜合類大學非音樂專業和藝術音樂專業一刀切,這不僅是削足適履、事倍功半,而且可能帶來教學管理上的弊端甚至失敗。
(5)加大國內外學術交流力度,擴展信息傳播途徑
中國電子音樂教育發展,借鑒外來優秀思想,加大國內外學術交流力度、擴展信息傳播途徑是必由之路。與國外大學和教育機構合作進行研究創作,增加我國經驗,在合作中融會貫通國外模式。鼓勵留學和出國進修,從根本上提高教師素質。引進國外優秀專家和人才,對我國的專業發展和改革提出建設性建議。在國內,擴大受教育者范圍,常規課堂教學之外,綜合現代媒體和因特網等有效途徑來實現教學目標。加大我國優秀音樂院校的宣傳力度。電子音樂專業在我國是一門新興學科,容易引進國外前沿的教育模式、授課方式和課程配置,并付諸實施和快出成果,這是其優勢所在。當然國內整個音樂界的體系也會較大的影響其發展,并與國外模式產生碰撞,這些都是在所難免的,我們真正要做的就是立足自身、尋找一條適應自己實際的道路。
篇10
【關鍵詞】幼師專業;聲樂課教學;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5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1-0245-01
一、幼師專業聲樂課教學現狀
(一)教師方面。目前,我國師范院校幼師專業的聲樂課教師絕大多數都是來自專業的音樂學院,他們有著較強的專業功底,在音樂的理論和自身的專業能力上毋庸置疑。但是他們普遍沒有進行過專門的幼兒聲樂教學的培訓,這就造成聲樂課教師在幼師專業的聲樂課上偏重于歌唱技巧的訓練,教師教給學生的基本上是他們在校學習期間所學到的方法和技能,忽視了幼師專業學生本應掌握的幼兒聲樂的基本技能。幼師專業聲樂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實際調研學習的結果就是對幼兒音樂課的教學特點不甚了解,所以在教學理論和實踐上脫鉤比較嚴重,不能滿足幼兒音樂課的需要。
(二)學生方面。很多幼師專業的學生缺少職業規劃,對自己將來所從事的專業缺乏必要的了解,沒有準確的定位,所以在學習中要么是對自己的要求過高操之過急,要么是得過且過不思進取。其次,幼師專業學生在聲樂課上對于歌唱的技巧不得要領,僅僅掌握歌唱的技巧是遠遠不夠的,最關鍵的就是情感的投入。最后,對學習內容缺乏興趣。很多幼師專業學生對于音樂興趣不大,他們選擇幼師專業并非出于對幼教事I的熱愛,而僅是為了今后找工作,自然就不會對聲樂課充滿感情,這樣就失去了聲樂教學的本來意義。
(三)教材方面。目前我國師范學校中的幼師專業尚無統一的聲樂課教材,各個學校基本上都是沿用以往的教材或者是學校自行編寫的校本教材,導致聲樂課上內容陳舊、不規范、脫離實際、隨意性大,無法適應幼師聲樂教學的要求。
二、幼師專業聲樂課教學改進的對策
(一)建立新的教學模式。傳統的聲樂課教學過于注重單一技能的訓練,忽視幼師專業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因此,必須建立新的教學模式。首先,必須轉變落后的聲樂教學觀念。教學不僅是為了教,更是為了學。聲樂課不同于幼師專業的其他課程,具有“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特殊魅力。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聲樂課教學不能只是單純地依靠“老師教唱、學生學唱”這種傳統的課堂教學來完成,要將體驗式教學貫穿其中。所以在教學方法上,聲樂課教師要注重對幼師專業學習方法的傳授和情感的培養。
(二)加強學生社會實踐。對幼師專業學生來說,課外實踐對他們聲樂技能的提升絕對不亞于課堂的訓練。學生只有不斷地在課下去練習才能加強對聲樂技巧的了解,達到鞏固和熟練運用的效果。聲樂技能的掌握本身就是一個實踐的過程。因此,師范院校要注重幼師專業學生聲樂課的社會實踐,在校內和校外為學生提供實踐的舞臺,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去檢驗教學方法是否得當、教學效果是否良好,讓學生能夠通過實踐去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及時發現自身聲樂技能存在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提高。
(三)加強師資培訓。幼師專業學生加強聲樂技能課內外實踐的同時,幼師專業聲樂課教師自身也要加強教學實踐活動。聲樂課教師不僅要教會幼師專業學生怎么“唱”,更得教會幼師專業學生怎么去教幼兒“唱”。因此,聲樂課教師應當經常深入到幼兒園中去了解幼兒音樂課的實際情況和需要,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重新設計聲樂課教學,讓課堂教學符合幼師專業學生今后的工作。
(四)開發聲樂教材。目前來看師范院校幼師專業的聲樂課教材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教學需求,所以制定統一的幼師專業聲樂課教材勢在必行。幼師聲樂課的教材必須要充分考慮幼師專業學生的特點,與科班出身的音樂專業的學生相比,幼師專業學生普遍起點低、音域窄、氣息短。所以,幼師專業聲樂課教材應該選擇一些旋律相對平穩、節奏簡單明了的兒童音樂作品。
三、結語
我國幼教事業的飛速發展對幼師的資質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提高幼兒教育的師資水平是當前幼師教育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同時也對幼師專業的聲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幼師的聲樂教學事關幼師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從長遠來看甚至關系到他們的就業問題,關系到師范院校幼師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和我國幼師音樂教學的進一步發展,所以幼師專業的聲樂課教學改革刻不容緩,師范院校幼師專業一定要以聲樂課的教學和改革為突破點,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手段上進行大膽創新,以找到最佳的發展路徑。
參考文獻:
[1]楊立梅.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
- 上一篇:手術室科普小知識
- 下一篇:生活科學小實驗及其原理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音樂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