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患者的康復護理范文
時間:2023-10-20 17:33: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骨折后患者的康復護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骨折術后 康復護理
中圖分類號:R49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4-155-02
隨著人口老化,老年人髖關節(jié)骨折日趨增多,骨折后愈合速度慢甚至不愈合,故需行手術治療。由于患者年齡大、合并癥多、病死病殘率高[1],因此,做好術后病情觀察及護理尤為重要。我科2008年3月~2010年7月共對120例高齡髖關節(jié)骨折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經過精心的治療、護理,臨床效果滿意。現(xiàn)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資料共計120例,為我科2008年3月~2010年7月住院部收治的髖部骨折術后的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60例。實驗組60例中,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齡(61.26±12.72)歲;平均病程(10.60±4.76)月。對照組60例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齡(59.83±14.13)歲;平均病程(9.84±5.62)月。兩組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對照組 術后患者取平臥位,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20°~30°, 必要時給予皮牽引或者穿“丁”字鞋,制動,忌內旋位,嚴密觀察傷口的滲血、肢端血運、感覺活動及術后肢體組織腫脹程度,如有異常情況時及時處理,在腸蠕動等恢復后予以高蛋白、高維生素、高鈣食物,如果患者疼痛,給予鎮(zhèn)痛藥或者在術中安放止痛泵,預防術后疼痛的發(fā)生,早期不介入康復護理,術后患肢腫脹、疼痛等癥狀消失后,1周左右介入傳統(tǒng)護理,即根據醫(yī)囑執(zhí)行常規(guī)護理,包括定時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密切觀察病情,記錄飲食和排出物的量,適度翻身按摩,根據病情需要幫助病人更換、擦澡、洗頭、剪指(趾)甲等,每隔1―2小時巡視1次,既了解病情和治療情況,又幫助飲食起居,進行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在術后3周后X線檢查顯示,骨折對位對線良好,骨折線模糊,有少量骨痂形成,關節(jié)置換無脫位現(xiàn)象,穩(wěn)定。
1.2.2 實驗組 術后患者取平臥位,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 20°~30°,必要時給予皮牽引,或者穿“丁”字鞋,制動,忌內旋位,病情觀察及飲食護理同對照組, 但于術后1天即介入康復護理,具體方法介紹如下。
1.2.2.1 心理護理[1]由于治療時間長,活動受限,生活不能自理。所以患者往往出現(xiàn)焦慮、煩躁情緒,影響疾病的康復。因此應以耐心、寬容的心態(tài)對待患者的言語和行為,鼓勵患者樹立積極、主動的戰(zhàn)勝疾病的良好觀念,并且使其主觀上積極地參與康復鍛煉的活動,正確、愉快地配合各種康復計劃,促使自身功能恢復,克服焦慮、緊張情緒。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主動關心呵護患者,盡最大努力幫助患者克服各方面的困難,使其每時每刻都感受到醫(yī)院大家庭的溫暖,通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并將術后康復鍛煉的目的、方法、步驟及注意事項等向患者做好系統(tǒng)的說明,使其變被動訓練為主動訓練。
1.2.2.2 主動鍛煉(1) 術后6小時在床上做簡單的活動,幫助患者從被動活動過渡到主動活動,如進行上肢運動及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鍛煉、踝關節(jié)主動屈伸活動;練習3點支撐,即抬臀練習,具體方法為:彎曲健腿、健足與雙肘,用3點支撐肢體,腰部稍用力將臀部抬起,以防止臀部長期受壓形成壓瘡。(2) 術后1―2天,拔除負壓引流管,開始髖關節(jié)康復練習,練習強度以每次訓練量不引起肌肉過度疲勞為宜。術后第2天開始做膝關節(jié)為主的屈伸活動,膝關節(jié)彎曲20°~30°,每天10次,每次15分鐘,但以患者髖關節(jié)能耐受且不感覺疲勞為度,屈髖關節(jié)小于45°,以后逐漸增加度數,但避免大于90°。( 3 ) 術后1周左右,根據患者恢復情況進行練習。坐位練習,即進行髖關節(jié)的屈伸練習,每天2~3次,每次30分鐘。行走練習,由他人協(xié)助,抬起上身,使腿離開床,屈髖
1.2.2.3 CPM機鍛煉 術后2周開始進行CPM機鍛煉,即用下肢關節(jié)鍛煉器進行關節(jié)屈伸方向的功能鍛煉,使用時先將患肢放置于下肢關節(jié)鍛煉器上,綁好固定帶,接通電源,然后打開開關,開始使用時角度為15°,以后從小到大逐漸增加到最大范圍, 每次40分鐘 ,每日1 ~ 2次。勻速運動持續(xù) 10~14天。
1.2.2.4 電腦骨折治療儀輔助治療 術后48小時開始用電腦骨折治療儀治療,2對電極板在患者骨折處交叉放置,每天2次, 每次40分鐘,術后第2天選擇消腫止痛模式,術后10天選擇運動康復模式。
1.3 資料分析2組治療護理效果,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2組內比較用t值檢驗,組間比較用單因素方差( X2 )分析。
2 結果
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分析(見表1、表2 、表3)治療2周后,統(tǒng)計2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關節(jié)活動度、并發(fā)癥的比較,結果表明:局部疼痛程度, 在2周時間內, 2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 0.05;關節(jié)活動度 2組比較 P
表1 局部疼痛程度的比較
注: 對照組與實驗組相比,X2=10.63 ,P
表2 關節(jié)活動度的比較
注:對照組與實驗組相比,X2=13.74 ,P
表3兩組術后并發(fā)癥比較[n(%)]
注: 對照組與實驗組相比,X2=11.18 , P
表42組患者出院時及6個月時的Harris評分比較(x±s)
3 討論
高齡髖關節(jié)骨折患者由于年齡大 、體質弱,術后生活不能自理,進食、排便等基本生活需要他人幫助,加上環(huán)境改變導致睡眠紊亂,以及擔心家庭、醫(yī)療費用及治療效果等,均可產生不同程度的精神不振、焦慮、抑郁,對鍛煉不積極、缺乏信心等負面情緒,極大地影響患者健康恢復和生命安全。故加強患者術后的健康護理教育,對樹立患者生活信心,堅持康復鍛煉,提高自身生活質量具有重大意義[2] 手術是一種創(chuàng)傷性的治療手段,營養(yǎng)狀況與手術的耐受力密切相關,由于老年患者代謝降低、蛋白合成減少,組織修復愈合能力下降,幾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缺鈣等現(xiàn)象。老年髖部骨折患者機體處于應激狀態(tài),其神經系統(tǒng)、激素分泌與生化代謝均發(fā)生一系列變化,垂體―腎上腺素功能的改變,兒茶酚胺、胰高血糖素、促生長激素等促進分解代謝的激素增多,而胰島素分泌減少進一步引起熱量供應不足,加速蛋白質分解,使血漿蛋白下降,直接影響切口的愈合,組織的修復與免疫功能[3]。因此,必須加強基礎營養(yǎng)支持,補充充足熱量、蛋白質和維生素等營養(yǎng)物質,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持正氮平衡和熱量平衡,以維持機體蛋白質、免疫系統(tǒng)和組織修復的需要。肌肉運動是保持全身及各系統(tǒng)器官正常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刺激劑,持續(xù)制動及長期臥床導致肌肉活動嚴重喪失,必然引起不良的生理效應,并可損害免疫系統(tǒng),影響康復、甚至會產生各種并發(fā)癥[4] 。臨床上應做到術后嚴密觀察病情、注意生命體征變化、做好并發(fā)癥的防護、加強心理護理、進行有效康復訓練指導,使患者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處于最佳的治療狀態(tài),提高患者的康復質量。積極、正確的康復護理是骨科手術后成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有效的早期康復訓練是恢復髖關節(jié)功能的關鍵。因此,術后早期進行康復功能鍛煉是對運動的補充,可彌補運動不足的影響,促進疾病痊愈或創(chuàng)傷愈合,且能預防和消除長期臥床對機體的不良影響,活躍呼吸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的功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和全身各系統(tǒng)器官的生理功能及新陳代謝,從而防止和減少肺炎、褥瘡、尿路感染或結石、靜脈血栓形成、便秘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并能改善患者情緒,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增強其舒適感。肌肉舒縮練習可以在不影響內固定的情況下,可以對局部靜脈起到按摩作用,促進靜脈、淋巴液的良好回流,促進肢體的血液循環(huán),減輕肢體腫脹, 避免靜脈血栓的形成。CPM機的出現(xiàn)是骨科功能鍛煉特別是關節(jié)ROM方面的重大進展,早期的被動活動可以在不影響骨折內固定的情況下完全松解粘連,為有效的主動活動創(chuàng)造條件。術后3天關節(jié)發(fā)生的粘連,經CPM機鍛煉后可產生透明軟骨修復[5]減少了關節(jié)內粘連,從而使髖關節(jié)在屈伸方向獲得較好的活動。電腦骨折治療儀療通過促進中樞神經系統(tǒng)內源性內啡肽物質的釋放而達到鎮(zhèn)痛的作用,并能增強肌肉張力和力量,對骨組織有明顯的激活作用,可實現(xiàn)成骨效應,促進骨折愈合。
本研究通過隨機分組,對比研究,證實早期康復護理在高齡髖關節(jié)骨折患者術后的重要性,對骨折術后的功能恢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許迎晨,高志嫻,劉玉風.骨科患者的心理護理[J].職業(yè)與健康,2005,11:103―104.
[2]黃津芳,劉瑩,楊春梅,等. 外科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特點及施教對策 [J].中華護理雜志,1999,34(5):270.
[3]李寧.加速康復外科治療中的圍手術期營養(yǎng)支持[J].腸外與腸內營養(yǎng),2008,15(2):86.
[4]范振華.骨科康復醫(yī)學[M].上海:上海醫(yī)科大學出版社,1999,27.
篇2
【關鍵詞】
股骨頸骨折;康復訓練;護理
股骨頸骨折多發(fā)生于60歲以上老年人,是常見骨折之一,主要發(fā)病原因是青壯年多由于強大暴力所致,老年人多是由于骨質疏松,外傷后發(fā)生股骨頸骨折。股骨頸骨折患者特別是老年人多需要長期臥床,在臥床期間易出現(xiàn)一系列的并發(fā)癥[1]。現(xiàn)總結性回顧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間,在長春市中醫(yī)院住院的42例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的康復訓練和護理情況,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42例,其中男15例,女27例。年齡36~85歲,平均年齡67.25歲。21例行人工股骨頭置換,11例行動力髖內固定,7例行人髖關節(jié)置換,3例行三枚空心釘固定,住院時間13~62d,平均24d。
1.2方法
1.2.1運動康復措施
1.2.1.1早期:炎性反應期(0~1周)
早期練習的主要目的是減輕疼痛,消退腫脹,提高肌力,避免粘連及肌肉萎縮。以靜力練習(關節(jié)不活動,保持某一姿勢直至肌肉疲勞)為主,逐漸增加小負荷的耐力練習:①麻醉消退后即開始活動足趾及踝關節(jié)并開始踝泵練習,通過小腿肌肉擠壓作用促進血液及淋巴的回流。這種練習可以促進患肢血液的流通,預防腫脹及深靜脈血栓。②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做股四頭肌及腘繩肌等長收縮練習,每日要大于300次。③術后3d應開始CPM練習(2次/d,30min/次),練習后即刻冰敷30min。
1.2.1.2初期:(2~4周)
初期練習的主要目的是增加關節(jié)活動度及提高肌力。①開始直腿抬高練習(10~20次/組,1~2組/d)。②在無或微痛及骨折穩(wěn)定的前提下,開始髖膝關節(jié)主動屈伸練習(10~20次/組,1~2組/d),動作要緩慢、用力,屈膝屈髖要達到最大限度,保持10s后緩慢伸直。③繼續(xù)加大CPM練習角度,若骨折處愈合良好,力求在4周左右膝關節(jié)屈曲達120°,髖關節(jié)屈曲角度達90°。④在保護下,開始下地扶拐行走,患腿可部分負重(小于1/4體重)。
1.2.1.3中期:(5周~3個月)
中期練習的主要目的是繼續(xù)強化關節(jié)活動度,提高肌力,改善關節(jié)穩(wěn)定性。通過影像學檢查,以確定是否可以逐步嘗試增加患腿負重,改善步態(tài)。①負重及平衡練習:在骨折愈合程度允許的前提下,開始負重及平衡練習。根據骨折愈合的程度,可在平板稱上讓患腿負重,以明確部分體重負重的感覺。負重由1/4體重、1/3體重、1/2體重、2/3體重、4/5體重、100%體重逐漸過渡,至達到患側單腿完全負重站立。②繼續(xù)加強關節(jié)活動度練習,在抱膝屈髖位逐漸縮短足跟與臀部之間的距離,在髖關節(jié)感到疼痛處保持5~10分,至與健側腿角度相同。③開始蹬車有氧練習,逐漸由輕負荷至大負荷,并逐漸減低座位的高度。④加強腿部肌力練習,包括后抬腿練習、俯臥位抗阻屈膝、抗阻伸膝練習。⑤提踵練習。
1.2.1.4后期:(4~6個月)
后期練習的主要目的是強化肌力及關節(jié)穩(wěn)定。若骨折完全愈合,并足夠牢固,即可開始全面恢復日常生活各項活動。①隨著肌力的增加逐漸增加下蹲的角度。②跨步練習,包括前后、側向跨步練習。③患側單腿蹲起練習,動作要緩慢、用力、有控制(不打晃)。
1.2.2專科護理①心理護理。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患者康復。要關心體貼患者,對急躁、發(fā)脾氣或心灰意冷、抑郁的患者,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放松身心、分散注意力,在允許的范圍內參加一些適當的文娛活動等。②飲食護理。患者受傷或手術后短時期內,食欲會受到影響,老年、體質弱或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患者可能更明顯。飲食應注重色、香、味,以刺激食欲。多吃一些辣椒、西紅柿、青菜、包菜、蘿卜等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蔬菜,以促進纖維骨痂生長和傷口愈臺。③二便護理。患者手術后,可能會臥床一段時間,要幫助患者應學用大小便盆排便。骨折早期因憂思少動、氣機郁滯、無力推運,常有大便秘結,宜多食含纖維素多的蔬菜,吃些香蕉、蜂蜜等促進排便的食物。必要時服用通便藥物,如麻仁丸、番瀉葉等。長期臥床易發(fā)生尿路感染和尿路結石,可適當多飲水以利于利尿。④護理。患者體息時宜適當抬高患肢,超過心臟水平,踝關節(jié)高于膝關節(jié),以促進血液回流,減輕腫脹。患肢置于外展中立位,避免外旋內收,仰臥時在兩大腿之間置軟枕。⑤個人衛(wèi)生護理。臥床時,除每日冼臉、刷牙外,還應定期洗頭,保持身體清潔舒適。洗澡不便,可改為擦浴。襯衣褲要經常更換,保持皮膚清潔。傷肢穿褲子不方便,腳趾血液供應差,寒冷季節(jié)可縫制棉腳套保護。⑥預防并發(fā)癥護理。應練習深呼吸,用力咳嗽,痰咯不出時,可拍打背部進行協(xié)助防止墜積性肺炎;要經常翻身,防止骨骼突起處長期受壓而發(fā)紅、糜爛、形成褥瘡,必要時,在骶尾部、腳后跟等處放置氣墊或棉圈;如果患者出現(xiàn)下肢深靜脈血栓,要把患腿墊高,嚴格臥床休息,避免出現(xiàn)腦栓塞等危及生命的并發(fā)癥。
2結果
功能訓練對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和促進患者康復至關重要,本組42例患者均給予適當的的康復訓練,通過訓練預防了臥床帶來的并發(fā)癥,功能不同程度的恢復,經電話或上門隨訪患者均能生活自理或部分生活自理。
3討論
股骨頸骨折多見于60歲以上的老年女性患者,其發(fā)病機制多是以骨質疏松為基礎的疾病,婦女絕經后由于雌激素分泌低下,腎臟合成活性維生素D減少,小腸吸收鈣的能力減弱等原因,致使骨形成緩慢造成骨質疏松癥[2]。老年股骨頸骨折后臥床時間3~12周,如果出現(xiàn)并發(fā)癥,會給患者增加痛苦和經濟負擔,作者認為早期實施康復訓練,可以有效預防并治療褥瘡、深靜脈血栓等并發(fā)癥。同時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和加強功能鍛煉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才能使患者早日康復[3,4]。
參考文獻
[1]杜克,王守志.骨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5:284.
[2]耿麗華,金芳.骨科創(chuàng)傷患者的功能康復護理.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1997,12(5):233.
篇3
【關鍵詞】 優(yōu)質護理服務模式; 創(chuàng)傷性骨折; 術后康復; 護理滿意度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on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Fracture/WU Ting-ting,GUO Me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08):090-092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on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fracture.Method:123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fractu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2 to June 2014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n=61) and observation group (n=62)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Both of the two groups received the routine nursing service,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additionally.The preoperative anxiety and surgical tolerance were analyzed in both groups.The postoperative pain was analyzed by using the visual analog scale (VAS),as well as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analyzed in both groups.Result:The preoperative anxiety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1.9±3.78),lower than (45.3±2.49) of the control group,while the surgical toleranc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2%,better than which of the control group(82.0%),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 significant(P
【Key words】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Traumatic fractur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satisfa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Nanyang City Center Hospital,Nanyang 473009,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8.025
手術是治療骨折的有效方式,但影響骨折術后康復效果的因素較多[1-2]。患者的心理因素及治療態(tài)度會影響其對手術的配合程度,甚至會影響康復效果[3]。優(yōu)質護理服務模式是一種常見外科護理模式,目前已被證實可促進多種疾病的術后康復[4-5]。本研究在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護理中實施優(yōu)質護理服務模式,發(fā)現(xiàn)其對促進術后康復有較好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2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3例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75例,女48例;年齡21~54歲,平均(44.2±7.9)歲;骨折部位:左側59例,右側64例;致傷原因:交通傷78例,高處墜落傷45例。納入標準:(1)獲知情同意;(2)均為股骨骨折;(3)術后意識清楚,無認知功能障礙。排除合并嚴重內科疾病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123例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61)和觀察組(n=6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組別 性別 例
年齡
(歲) 骨折部位 例
致傷原因 例
男 女 左側 右側 交通傷 高處墜落傷
對照組(n=61) 36 25 43.1±8.6 28 33 40 21
觀察組(n=62) 39 23 45.4±9.3 31 31 38 24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本科常規(guī)護理,而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接受優(yōu)質護理服務,詳情如下:(1)引領患者入院,向其及家屬介紹醫(yī)院的設備和功能區(qū)域,保持病房環(huán)境整潔、安靜及整潔,營造溫馨的病房環(huán)境,消化患者的陌生感[6-7];(2)術前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向其講解手術方案的制定及圍術期注意事項,強調術前準備工作對手術效果可能造成的影響[8-10];(3)對患者進行心理評估,了解其負面情緒來源,通過適當手段緩解其焦慮情緒,采用面對面交流的方向與患者進行溝通,囑咐家屬注意言語,幫助其建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11];(4)術后待其清醒后,告知其術后疼痛為正常表現(xiàn),可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幫助其緩解疼痛[12],同時鼓勵患者表達自己對術后疼痛的感受,護理人員耐心傾聽其敘述,給予相應術后鎮(zhèn)痛措施;(5)告知患者術后適度訓練對術后康復的重要性,通過講解康復實例,幫其建立信心,積極鼓勵患者進行康復護理;(6)同時傳授調節(jié)心理的方法,進一步促進其術后康復,鼓勵患者與病房中的其他患者進行交流,相互分享康復經驗[13];(7)囑咐家屬理解患者的術后表現(xiàn),強調患者需要家屬在精神上給予支持,避免家屬自身的不良情緒影響患者心理狀況,鼓勵家屬主動關心患者的身心變化,消除其術后康復期間的孤獨感,提高患者術后康復的信心。
1.3 評價標準 分析兩組術前焦慮及手術耐受情況,采用視覺疼痛模擬評分(VAS)分析兩組術后干預前后的疼痛情況,同時調查兩組患者的整體康復效果及護理滿意度。手術耐受情況判斷標準:優(yōu),血糖、血壓控制良好,可積極配合手術;良,情緒波動較小,血糖、血壓基本得到控制,可配合手術;差,情緒較激動,血糖、血壓控制不理想,在醫(yī)護人員勸慰下進行手術或拒絕手術。采用本院滿意度調查表調查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情況,滿分100分,其中90分以上為非常滿意,80~90分為滿意,60~80分為良好,60分以下為不滿意,滿意
率=(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版軟件包對所得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術前焦慮及手術耐受情況 觀察組患者的術前焦慮評分低于對照組,且手術耐受性以優(yōu)為主,其手術耐受優(yōu)良率為95.2%(50/61),高于對照組的82.0%(59/62),差異比較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表2 兩組患者的術前焦慮及手術耐受情況
組別 焦慮評分(分) 手術耐受性 例(%)
優(yōu) 良 差
對照組(n=61) 45.3±2.49 11(18.0) 39(64.0) 11(18.0)
觀察組(n=62) 41.9±3.78* 29(46.8)* 30(48.4) 3(4.8)*
*與對照組比較,P
2.2 兩組患者術后干預前后的疼痛情況比較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術后干預前的VAS評分分別為(8.45±1.12)分和(8.31±1.54)分,而干預后的VAS評分分別為(5.45±0.96)分和(2.75±0.65)分,兩組干預前VAS評分的差異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3 兩組術后干預后的整體康復效果比較 對照組61例患者中整體康復優(yōu)秀者22例(36.1%),良好者26例(42.6%),不佳者13例(21.3%),觀察組62例患者中整體康復優(yōu)秀者34例(54.8%),良好者24例(38.7%),不佳者4例(6.5%),觀察組的整體康復優(yōu)良率為93.5%(58/62),高于對照組的
78.7%(48/6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4 兩組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61例患者對護理非常滿意者12例(19.7%),滿意者19例(31.1%),良好者26例(42.6%)和不滿意者4例(6.6%),觀察組62例患者對護理非常滿意者25例(40.3%),滿意者23例(37.1%),良好者13例(21.0%)和不滿意者1例(1.6%),觀察組的護理總滿意度為77.4%(48/62),高于對照組的50.8%(31/6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創(chuàng)傷性骨折是一種常見的骨折類型,影響其術后康復效果的因素較多,故應針對性的給予相應干預措施以促進術后康復[1]。多項研究發(fā)現(xiàn),優(yōu)質護理服務模式可促進多種手術的術后康復,如股骨頸骨干骨折、肱骨干骨折等[14-17],同樣有研究發(fā)現(xiàn)該種護理模式對緩解術前焦慮有較好效果,故本研究給予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優(yōu)質護理服務模式,以期促進其術后康復。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術前的手術狀態(tài)優(yōu)于對照組,如觀察組患者的焦慮程度較輕,手術耐受性較優(yōu),這與優(yōu)質護理模式加強了患者入院后的心理護理有關[18],同時該護理模式還向患者強調術前準備對手術效果有重要的影響,因而鼓勵患者做好術前準備,將自己的心理和身體狀態(tài)調整在最適水平。術后疼痛是影響患者術后康復的重要因素,部分患者因術后疼痛而產生較嚴重的焦慮情況[19],同時因為術后疼痛而懼怕進行適度訓練,因此緩解術后疼痛對促進術后康復有重要意義[20]。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術后的疼痛程度較輕,表明優(yōu)質護理服務對緩解術后疼痛有顯著效果,主要原因為該護理模式針對術后疼痛,采用心理干預及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來減少患者對疼痛的關注程度。
本研究通過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康復情況來驗證優(yōu)質護理模式對提高術后康復效果的有效性,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整體康復優(yōu)良率高于對照組,表明優(yōu)質護理服務改善術后康復的效果確切無疑,主要與其緩解術前焦慮心理,鼓勵患者做好術前準備及有效減輕術后疼痛有關。此外,本研究發(fā)現(xiàn)該種護理模式可提高患者對護理質量的滿意程度,對于緩解護患關系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在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護理中實施優(yōu)質護理服務模式的效果較好,不僅可緩解患者術后疼痛及促進整體康復,還可提高護理滿意度,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潘杏玲,馮周蓮.舒適護理對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術后疼痛及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14,11(29):89-91.
[2]朱月莉.舒適護理在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4):29-30.
[3]曾麗.疼痛控制護理對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7):1674-1676.
[4]高青房.舒適護理在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0):93-94.
[5]尹紅梅,李溫霞,楊揚.優(yōu)質護理服務對OPCABG病人術前焦慮和術后康復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5,29(14):1755-1756.
[6]周亞君.優(yōu)質護理服務對股骨頸骨折病人術后康復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4,12(2):181-182.
[7]胡明慧.疼痛控制護理在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術后康復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4,1(9):1613,1616.
[8]陳媛媛.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術后的心理護理心得[J].吉林醫(yī)學,2013,34(27):5702.
[9]黃喜嬋,顧冬梅,吳錫娣.電磁療在創(chuàng)傷性骨折康復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9):32-33.
[10]夏靜.舒適護理在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保健營養(yǎng)旬刊,2014,24(2):894-895.
[11]茹長英,鄭超華,張艷茹,等.疼痛控制護理在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術后康復的應用效果[J].醫(yī)學美學美容,2015,24(6):406.
[12]張文.心理護理干預對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4,24(2):923-924.
[13]任秀霞,黃文萍.預見性護理程序應用于創(chuàng)傷性骨折的效果觀察[J].基層醫(yī)學論壇,2009,13(30):873-875.
[14]吳天慧.早期康復治療對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預后的影響[J].醫(yī)學信息,2015,28(7):60.
[15]蘇樹娟.舒適護理在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0):63-64.
[16]黃偉瓊.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產科圍手術期的干預對術后康復的影響[J].中外醫(yī)療,2014,33(2):144-145.
[17]馮艷,趙芳芳,蘧明月.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肱骨干骨折術后康復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5,6(18):96-97.
[18]呂永紅.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肱骨干骨折術后康復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5,31(23):143-144.
[19]何蘭妹,吳軍.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的術后心理護理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5,6(7):89-90.
篇4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yī)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0016
【摘 要】目的:探討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在老年股骨頸骨折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我院收治的60例行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的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在術后給予早期康復護理干預,觀察兩組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經早期康復干預后,其術后3 個月、半年、1年的Harris 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對患者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可促進髖關節(jié)功能盡快得到恢復,顯著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縮短住院時間,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早期康復護理;老年股骨頸骨折;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
股骨頸骨折是股骨近端常見的骨折類型之一,臨床上多發(fā)于老年群體,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Total hip replacement ,THR)是目前臨床上公認的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首選方法。[1] 此外,大量臨床資料證實,在THR 術后對患者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可有效控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提高手術成功率,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2]。本次研究中,筆者就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在老年股骨頸骨折行THR 術后中的應用價值展開分析,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臨床資料
自2012 年1 月到2014 年1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行THR 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男29 例,女31 例;年齡60 ~ 75 歲,平均(65.5±4.3)歲;骨折原因:外傷所致51 例,股骨頭無菌性壞死所致7 例,其他原因2 例。隨機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 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骨折原因等一般臨床資料上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的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在行THR 術后給予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即:①心理護理,本次研究的對象較為特殊(老年群體),患者在術后多因疼痛等不適感而易對早期功能康復訓練產生排斥心理,此時,護理人員應耐心向患者解釋其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勵患者自主參加到早期功能康復訓練中;②護理,囑咐患者在術后行平臥位,根據患者要求可將床頭適當調高(不得超過30°)。同時,為防止術后壓瘡的產生,護理人員應定時幫助患者做翻身動作;③早期功能康復訓練護理,根據患者病情,可在術后1 d 為患者按摩下肢肌肉,避免發(fā)生肌肉萎縮和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術后2d,護理人員可指導患者做抬臀、踝關節(jié)屈伸、被動關節(jié)活動等動作訓練,待患者可以進行主動肌力訓練后,逐步指導患者抬高患肢及坐位訓練。術后2 周,指導患者做站立練習,訓練步驟由無負重站立到負重站立,并幫助患者逐漸恢復生活自理能力[3];
1.3 評價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的遠期(術后3 個月、術后半年、術后1 年)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采用Harris 評分標準對兩組患者的髖關節(jié)功能進行評估。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17.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 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Harris 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經早期康復干預后,其術后3 個月、半年、1 年的Harris 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論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術后立即給予優(yōu)質的心理干預和護理,術后1d即接受患肢按摩,術后2d 即逐步進行簡單的關節(jié)活動練習及站立和行走訓練。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經早期康復干預后,其術后3 個月、半年、1 年的Harris 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THR 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和平均住院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因此,在THR 術后對患者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可有效促進髖關節(jié)功能盡快得到恢復,顯著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縮短住院時間,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周亞. 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股骨頸骨折行髖關節(jié)置換患者術后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的影響[J]. 當代醫(yī)藥論叢,2014,12(2):251-252.
篇5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7月30例肱骨骨折術后患者,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大小不等,平均年齡50歲。
1.2護理方法
按照精心設計好的精細護理方案對患者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康復護理,三個月后查看患者的具體康復情況。具體內容如下:
1.2.1術前康復護理
(1)在術前同患者交談,介紹肱骨骨折手術的一般情況和康復效果,對患者進行心理疏通,避免患者因缺乏相關知識而導致的緊張、焦慮和恐懼情緒,從而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手術以及術后的康復治療。
(2)向患者講解術后康復護理的重要性,讓患者了解康復護理的常識。同時,向患者詳細介紹肱骨骨折的方法和細節(jié),讓患者清楚注意事項,以便在之后的術后康復護理中起到比較好的效果。
1.2.2術后康復護理
(1)在患者的術后1-10天,派醫(yī)護人員隨時關注患者狀況,安置好患者,將床頭抬高,將患臂用枕頭墊起,放置好肘關節(jié)和肩關節(jié)的位置,具體標準為:肩關節(jié)置于前屈外展位,肘關節(jié)屈90度。嚴密觀察患者的情況,觀察患者是否有術后麻醉消失,患部異常疼痛的現(xiàn)象,對有此現(xiàn)象的患者使用止痛劑,緩解疼痛感。對患者進行力所能及的幫助,如患者起身應當幫忙扶起,患者如廁應當給予幫助。在患者身體有知覺之后,應對患者患部手臂進行手指和手心的按摩活動,保證患者手臂其他位置血液暢通。同時,指導患者進行患臂肩部肌肉等長收縮運動、腕關節(jié)和肘關節(jié)的運動,就具體操作方法為:患臂側手握拳,伸指及肱二頭肌的等長收縮,減輕手部水腫,握拳以8s左右為一次,10次為一組,每天堅持20組左右,情況好轉,可增加練習量。
(2)在術后10-25天,開始練習肩部活動,如肩部前后屈伸活動。具體操作方法為:護理人員站在患者身后,一手固定患者肩部,一手托住肘關節(jié),以一定幅度輕微活動,重復5-10次為一組,每天堅持5-8組。在這一過程中,禁止患者患臂外展,以造成二度骨折。也可以教患者健臂扶住床架,身體下彎進行自我鍛煉,以輔助治療。同時,在這一過程中也要隨時注意觀察患者的情況。
(3)術后25-50天,在沒有不良反應的前提下,指導患者進行全面關節(jié)練習。如身體向前彎曲,使患臂在重力作用下下垂;患臂前后擺動后左右擺動。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階段,患者運動量仍不宜過大,以每次50-80下即可,運動的幅度以患者自身情況而定,以無不適感為佳。在這一階段后期,患者可以用健全的手臂托住患臂,放松肩關節(jié),還可進行緩慢的下蹲運動,讓肩部跟隨身體運動而得到活動。在無不適感之后,可由健全的手臂將患臂向外推送,以達到矯正之目的。此階段是患者恢復的關鍵階段,在此過程中,會有患者擔心動作過大導致再次骨折的問題,因此醫(yī)護人員要對患者進行心理的疏導和動作的糾正,以幫助患者盡早康復。
(4)術后50-90天,在第三階段活動順利完成之后,可讓患者進行刷牙、洗臉等日常生活訓練。
1.2.3出院指導
(1)運動指導
鑒于患者的住院時間不長,患臂并沒有完全康復,不宜進行負荷較大的運動,在出院后,患者應堅持康復訓練,鞏固治療效果。
(2)飲食指導
在飲食方面,應當注意相關營養(yǎng)元素的攝入,在骨頭愈合期,需要大量鈣質,適時補充鈣元素。不宜飲酒、抽煙等。
(3)生活指導
注意休息,保持生活的規(guī)律性。
2.結果
經過為期3個月的護理,本次治療30例患者中,肩部、肘部關節(jié)能正常活動的有28人,恢復了正常的身體機能。康復率達到95%。
3.討論
篇6
【關鍵詞】 尺橈骨干 雙骨折 圍手術期 康復護理 療效觀察
2007年1月至2009 年3月我科采用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尺橈骨干雙骨折66 例,并同時加強圍術期的康復護理,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獲得了滿意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 采用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尺橈骨干雙骨折66 例,采用前瞻性隨機分組觀察研究方法,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康復護理組(34 例) 和對照組(32 例)。其中康復護理組男20例,女14例;年齡(32.6±5. 6) 歲。對照組男19例, 女13例; 年齡(31.8±4.7) 歲。2 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
1.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手術操作均由同一組醫(yī)師采用相同的方法完成。康復護理組患者于術前、術后均給予綜合康復護理,而對照組患者則進行常規(guī)護理。
1.2.1 術前護理
兩組術前護理包括生命體征的觀察和記錄,觀察雙手活動是否正常,血運及感覺情況。術前采取患肢石膏托外固定可使患肢制動,此時要注意觀察末梢血液循環(huán)情況,避免石膏過緊、過松,觀察皮膚受壓部位,是否有石膏扭曲、變形及斷裂現(xiàn)象。
1.2.2 術后護理
術后患肢必須保持肘關節(jié)屈曲90°前臂中立位。對照組患者主要在護士指導輔助下進行被動肘關節(jié)屈伸活動,每天1 h。康復護理組則給予綜合康復護理,主要進行患肢的主動活動訓練,具體內容如下。
(1)早期康復護理(術后1~2周內)。術后2 周內局部疼痛、肢體腫脹、骨折端不穩(wěn)定, 功能訓練的目的是促進局部血運, 改善局部癥狀, 防止肌肉萎縮, 關節(jié)粘連。此期的護理首先是向患者耐心細致地講解功能鍛煉的重要性, 變被動活動為主動鍛煉,充分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其次向患者講解功能鍛煉的方法, 在復位固定麻醉消失后, 即鼓勵患者以主動活動患肢肌肉為主, 在有利于局部固定的前提下, 活動某些關節(jié),具體按下列步驟訓練:患肢各手指運動和用力握拳及張手運動;患肢肩關節(jié)主動運動(開始階段可在健手幫助下進行);患肢前臂肌肉等長收縮練習;健肢前臂肌肉運動。每個動作保持10s重復練習,每天3~4次,每次10~15min。注意禁止患肢前臂旋轉運動,練習強度以不引起劇烈疼痛和腫脹加重或以患者感覺輕度疲勞為宜,同時口服院內制劑骨傷膠囊Ⅰ號。而且責任護士針對患者病情應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 建立登記卡,及時獲得反饋信息, 隨時修改計劃, 使患者能針對自身問題, 做到切實有效的功能鍛煉。
(2)中期康復護理(術后3~4周)。術后3~4周, 此期骨折局部癥狀基本消退, 骨折端基本穩(wěn)定, 骨痂開始生長。康復以主動活動為主, 鍛煉肌肉的舒縮活動和關節(jié)活動。指導患者堅持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堅持不懈的原則。具體按下列步驟訓練: 患肢的腕、肘關節(jié)漸進增加活動范圍的主動—輔助運動和主動運動;患側前臂輕柔、緩慢的旋轉運動,逐漸進展到患者各關節(jié)的用力性抗阻運動;增加患肢肘、腕關節(jié)活動范圍的被動運動及器械輔助運動;患肢的抗阻運動。每個動作保持10s重復練習,每天3~4次,每次10~15min。注意骨折愈合早期或外固定去除后早期階段禁止強制性被動運動,練習強度控制在不引起患肢疼痛及腫脹加重。同時口服院內制劑骨傷膠囊Ⅱ號及熏蒸治療。
(3)后期康復護理(術后5~6周后)。術后5~6周后, 骨折達到臨床愈合標準, 外固定可去除, 此期應抓緊時機進行全面的肌肉關節(jié)鍛煉和肢體的負重能力練習。口服院內制劑骨傷膠囊Ⅲ號,或用舒筋活血藥劑熏洗患肢。做好患者出院后功能鍛煉指導, 定期來院復診。
2 結 果
2.1 兩組骨折愈合時間、療效比較
康復護理組骨折愈合時間為(4.2±0.5)個月,優(yōu)良率為91.2%,對照組所需時間為(6.8±0.3)個月,優(yōu)良率為81.3%。兩組骨折愈合時間、優(yōu)良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2.2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康復護理組2例發(fā)生感染,1例出現(xiàn)橈神經麻痹,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為8.8%;對照組發(fā)生感染、筋膜間隔區(qū)綜合征、延期愈合、不愈合各1例,前臂旋轉功能障礙、關節(jié)粘連、橈神經麻痹各2例,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為31.3%,與康復護理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
篇7
關鍵詞:康復護理;人工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功能訓練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5-0333-02
目前,人工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是一種治療由不同原因所造成的髖關節(jié)畸形?功能障礙以及疼痛較為有效方法[1-2]?但人工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屬于骨科大手術,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比較大,術后需要對患者加強康復護理,確保手術治療效果,促進患者恢復?本文主要探討人工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康復護理,效果顯著,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選取從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行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40例,其中15例女,25例男,年齡為64歲-80歲,平均為(70.22±10.23)歲;前外側切口11例,后外側切口29例;22例右側,18例左側;3例類風濕關節(jié)炎,2例先天性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7例股骨頭缺血壞死,8例髖骨關節(jié)炎,9例股骨轉子間骨折,11例股骨頸骨折?
1.2 護理
本組均采取康復護理:①基礎護理?給予常規(guī)吸氧,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觀察,注意患者意識情況;72h以后,將引流管拔除,注意引流管通暢,并做好詳細記錄;觀察患者切口滲液與滲血,敷料如果發(fā)生滲液或者是滲血,需要及時更換;術后患者飲食以清淡為主,多食用蔬菜與水果?②心理護理?術中需要將引流管留置,患者害怕疼痛,護理人員需向患者耐心解釋,說明康復訓練重要性,使其積極配合康復訓練?③康復鍛煉?術后當天,患者生命提升穩(wěn)定,指導患者跖屈運動?踝關節(jié)背伸;術后第二天,指導患者股四頭肌長收縮訓練,3次/天,30下/次,并鼓勵患者上肢活動,進行深呼吸練習;術后第三天,指導患者進行被動運動,并開始直腿抬高練習,2次/天,15min/次;術后第五天,指導患者站立練習,2d的適應性練習后,使用助行器或者是雙拐行走,10min/次,2次/天,并按照患者恢復狀況逐漸增加練習強度?④并發(fā)癥預防?采取人工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以后感染是較為嚴重并發(fā)癥,術后常規(guī)給予抗生素,對患者切口變化進行觀察,換藥需按時,切口部位采取理療;術后,患肢需要抬高,給予低分子肝
作者簡介:李妍,女,漢族,1988年8月生,吉林省長春市人,本科學歷,護士,骨科手術病人的康復護理,骨關節(jié)外科,吉林省長春市白求恩第一醫(yī)院(吉大
一院),三級甲等?
素皮下常規(guī)注射,穿彈力襪,早期康復訓練,有利于下肢血液回流,避免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霧化吸入,2次/天,患者需定時叩背?翻身,鼓勵患者喝水,防止出現(xiàn)尿路感染?壓瘡?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⑤出院指導?手術以后3個月內,盡量避免側臥或者是劇烈活動,三周內屈髖小于45°,然后逐漸增加,但需注意不能>90°;根據康復訓練方案持續(xù)進行關節(jié)活動,戒煙酒,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保證營養(yǎng)充足,定期進行復查?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統(tǒng)計分析數據采用 SPSS 14.0 軟件,計數資料χ2檢驗,百分數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 ±s表示,P
2 結果
本組40例患者,術后2周內均出院,無人工關節(jié)脫位情況,切口愈合良好?隨訪6-12個月,平均為(9.32±1.23)個月,隨訪過程中,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1例,采取相應處理以后患者癥狀緩解?術前髖關節(jié)Harris評分為(64.22±4.22)分,術后為(83.24±6.57)分,術后明顯優(yōu)于術前(t=10.893,P
3 討論
近些年來,人工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在臨床中得到普遍應用,術后康復護理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術后康復訓練有助于患肢血液循環(huán),避免關節(jié)僵硬或者是肌肉萎縮,同時能使患者肌力增強,恢復患者動作協(xié)調性以及體力,能促進患者康復,保證手術治療效果?根據術后康復訓練?循序漸進以及個體化原則,為患者制定相應康復護理方案,患者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較好?術后并發(fā)癥對手術治療效果產生嚴重影響,同時也是造成患者死亡主要因素?壓瘡?感染以及下肢深靜脈血栓是術后常見并發(fā)癥,針對術后可能會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不僅要采取早期功能訓練,還應該加強基礎護理,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古永恒[3]等報道顯示,康復護理能減輕患者痛苦,減少并發(fā)癥,提高手術成功率?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1例,采取相應處理以后患者癥狀緩解;術前髖關節(jié)Harris評分為(64.22±4.22)分,術后為(83.24±6.57)分,術后明顯優(yōu)于術前(P
參考文獻:
[1] 黃穎,李亞丹.超高齡人工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病人圍術期的護理[J].護理研究,2013,12(09):122-125.
篇8
【關鍵詞】 髕骨骨折;術后護理;康復護理;功能鍛煉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2-0771-01
1 臨床資料
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髕骨骨折35例(粉碎性髕骨骨折14例)本組均手術治療。其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齡32至78歲,平均54歲。內固定類型:可吸收螺釘10例,爪髕器8例,克氏針+張力帶12例,空心釘+張力帶5例。住院天數:15至37天,平均23天。
2 術后護理
2.1 一般護理 髕骨骨折患者一般多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術后可根據患者一般情況進行護理,如高齡或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時,需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吸氧、心電和血氧飽和度監(jiān)測,患肢皮溫、顏色、腫脹、活動等情況。
2.2 疼痛護理 查明是切口疼痛,還是繃帶束縛太緊,根據情況給予對癥治療和護理。
2.3 飲食護理 大便通暢后,鼓勵進食高蛋白,多維生素,易消化飲食,多飲水。
2.4 腫脹護理 術后腫脹為創(chuàng)傷性水腫,一般術后22-36小時達到高峰,需要患者從入院后開始持續(xù)抬高患肢,膝下墊一軟枕,高于心臟水平15-30度,以利于靜脈回流,減輕水腫,保持患肢中立伸直位,必要時使用脫水藥物。
2.5 康復護理 在不影響骨折穩(wěn)定和愈合的前提下,盡早開始患肢膝關節(jié)功能練習,較嚴重的粉碎性骨折和年老體弱者可適當延緩功能鍛煉。
2.5.1 初期(一周內) 在術后24小時開始臥位的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即用力緊繃和放松。每次收縮停留5秒,30下/次,3次/天;利用下肢持續(xù)被動運動(CPM)機進行膝關節(jié)的持續(xù)被動運動,一般30度開始,每天增加5度,每次40分鐘,2次/天。并增加髖、踝關節(jié)的主動運動和直腿抬高練習。
2.5.2 中期(第2-3周) 繼續(xù)初期的康復治療,患者可帶石膏扶拐患肢非負重下地行走。每天上午、下午各1次,每次5-10分鐘,每次鍛煉行走后患者要抬高患肢以減輕患肢的腫脹,防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和肺栓塞的發(fā)生。
2.5.3 后期(第4-6周) 此時可去除石膏或支具拍X線片,通常髕骨骨折已愈合或接近愈合。可以在CPM機上練習膝關節(jié)被動活動。并囑患者行主動的膝關節(jié)屈伸活動。同時繼續(xù)初期的肌肉力量訓練。關節(jié)的活動度練習應循序漸進。以病人能夠耐受為宜。患者可扶拐患肢部分負重行走,每天上午,下午各1次,每次10分鐘,以增加肌肉力量和促進血液循環(huán)的恢復,防止靜脈血栓的形成。第六周后,可讓患者逐步過渡到完全負重行走,主動下蹲練習等,以增加肌肉抗阻訓練。
2.5.4 相關事項 如有外固定,應注意石膏或支具的卡壓和松動,折斷,以免導致骨折固定失效,骨折移位,影響愈合。功能練習應循序漸進,以病人能夠耐受為宜,注意遲發(fā)深靜脈血栓等形成。
3 小結
通過對35例髕骨骨折術后的患者進行隨訪,隨訪時間6-18個月,6個月18例膝關節(jié)功能完全恢復,6 12個月17例部分恢復(18個月后膝關節(jié)基本恢復),無并發(fā)癥發(fā)生,日常生活動作和步行能力,膝關節(jié)活動度滿意,所以術后力爭早期康復鍛煉,最大限度的恢復其功能,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篇9
關鍵詞:人工髖關節(jié) 置換術后 護理
隨著人口老齡化,股骨頸骨折發(fā)病率逐漸增高,該骨折部位特殊,病程長,臥床時間長,并發(fā)癥多,對護理要求高,難度高,以此,多行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術后通過良好的護理,及時準確系統(tǒng)的康復指導,對縮短患者的病程,減少并發(fā)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至關重要,對我院2010-1月~2011-1月年期間142例行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治療股骨頸骨折患者的康復護理進行總結。現(xiàn)將康復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142例,男89例,女53例,年齡55~88歲,平均69歲。
1.2 治療方法 患者術前均先處理合并癥,全身情況穩(wěn)定后行手術治療。在全麻下行全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
2 護理
2.1 術前術后護理 向患者交代手術的目的、療效和優(yōu)點,術后早期積極康復鍛煉的重要性,使其了解有關疾病的護理及功能鍛煉的知識,消除顧慮,樹立信心,積極主動配合治療、護理和康復訓練。醫(yī)生、護士、患者及其家屬要充分溝通,使病人及家屬能清楚地了解可自手術中獲得什么,了解術后的長期療效并不意味著能完全恢復所有的跑跳動作,可提供信息訪問曾做過這種手術的病人,以增加病人對手術的認識和信息及對困難的估計和心理準備,以便配合治療。患者至少在術前2周戒煙。注意術前的鍛煉,包括加強心血管功能的耗氧鍛煉和受累關節(jié)附近肌肉的力量性訓練;練習床上大小便及腋杖和助行器的使用。將家里的床升高,座位升高,包括馬桶都要升高,如果是蹲廁式而所應改為坐式馬桶。
2.2 術后病情觀察
2.2.1 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報告醫(yī)生,協(xié)助處理。觀察切口引流管,并做好引流管護理。
2.2.2 預防并發(fā)癥的護理 全麻術后患者盡可能行霧化吸入,鼓勵患者深呼吸及指導有效咳嗽,協(xié)助適當的翻身及拍背,促進痰液排出,必要時給予消炎,化痰藥物霧化吸入以預防肺部感染。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患肢應保持外展30度,中立位,髖關節(jié)不能外旋和內收,以防止脫位。
2.3 術后在院康復護理
2.3.1 一般康復護理 術后當天,盡可能帶鎮(zhèn)痛泵,以減少疼痛刺激,保證休息,在術側肢體下墊適當厚度的軟墊,使髖、膝關節(jié)稍屈曲,術后應保持患肢于外展30度中立位。患側足穿防外旋鞋,兩大腿之間可放置軟枕,以防患肢外旋內收,并減輕疼痛。
術后第1天,撤除軟墊,盡量伸直術側下肢,繼續(xù)穿防旋鞋,開始作踝關節(jié)的主動屈伸。具體的練習方法是:股四頭肌、繩肌的等長收縮練習,即繃緊大腿肌肉約25s,再放松,每小時5~10次;臀肌的等長收縮練習,即把兩邊臀部收縮在一起2~5s,再放松,每小時5~10次或更多,反復練習。給病人進行患肢的被動推拿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防止關節(jié)僵硬,病員只能仰臥,避免側臥,也不能翻身或交叉雙腿。可在腰后墊軟枕,并把床頭稍抬高,以便于進食及調整皮膚受壓部位,避免發(fā)生褥瘡。同時指導進食一些富含營養(yǎng)的湯、粥、面條之類的飲食。
術后1-2天,拔除引流管,一般放置不超過48h,X線片判斷假置正常可開始髖膝關節(jié)的小范圍屈曲練習和髖關節(jié)的旋轉練習,逐漸由起始的被動向主動加輔助到完全主動練習,但注意臀部不能離床,避免術側髖關節(jié)置于外旋伸直位,兩腿間置入三角枕保持術側肢體外展,如果要翻身,腿間夾枕頭,整體翻動,似“滾木頭”;繼續(xù)穿防旋鞋以防止下肢外旋。同時可行上肢肌力練習。目的是恢復上肢力量,以便術后較好的使用拐杖。在術后早期體療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①避免術側髖關節(jié)置于外旋伸直位,為防止患者向對側翻身,床頭柜應放置手術側。②抬高對側床腳或保持術側肢體的外展。或者雙腿間置三角墊,但需防止下肢外旋。③術后早期進行關節(jié)活動度鍛煉,以免出現(xiàn)關節(jié)僵硬。④如有術側髖關節(jié)中度屈曲位不穩(wěn)定,在座位行髖關節(jié)旋轉練習時,應避免上身向術側傾斜。
2.3.2 特殊康復護理 術后一周,患者體力多恢復,使用骨水泥固定型假體的患者,已經可以進行下地功能康復練習。康復目的是恢復關節(jié)的活動度,同時進一步提高肌力,需注意的是下面所有特殊康復練習必須在醫(yī)生的直接指導下進行,結合術前髖關節(jié)病變程度,假體類型,手術過程和患者全身情況,有選擇性的制定各自的康復計劃。術后7天以后,除進一步提高肌力外,主要還要恢復關節(jié)的活動度,臥位可作有限的髖關節(jié)屈曲(小于60°)及髖關節(jié)外展活動(小于45°),仍然是每天3 次,每次10個動作;還有下列站立位的練習:①站立位伸展髖關節(jié)練習:后伸術側下肢,健側髖膝半屈,抬頭挺胸,作骨盆前移動作,拉伸髖關節(jié)前關節(jié)囊和屈髖肌群。②站立位髖關節(jié)外展練習:骨盆左右搖擺,使雙側髖關節(jié)交替外展、內收,外展要多練習。
3出院標準 時間一般在術后2~3周,具體標準為:①扶雙拐自己行走,無需他人幫助,能獨立坐起,這樣出院后生活基本自理。②沒有任何術后早期并發(fā)癥跡象;③病人及家屬已經掌握或了解出院后的康復計劃。
4討論 老年人骨質疏松,只需很小的扭轉暴力,就能引起骨折。股骨頸骨折是老年人常見的一類骨折【1..2】。而股骨頭的血液供應主要依靠于旋股內外側動脈,兩動脈環(huán)繞在股骨頸的基底部,股骨頸骨折時,尤其是頭下型股骨頸骨折時,旋股內、外側動脈的分支受傷最重,對股骨頭的血液供應影響也最大,因此骨折很難愈合,極易出現(xiàn)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導致長期的臥床,出現(xiàn)并發(fā)癥,影響生活質量。而我科五年來,通過對142例行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手術患者實施的上述護理措施,所進行的階段性的系統(tǒng)的康復知識指導,杜絕了老年臥床病人常見的并發(fā)癥,縮短了病程,減少了臥床時間,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3.4】。
參考文獻
1.易祖玲,孫燕.115例伽瑪釘治療股骨轉子周圍骨折的護理.實用護理雜志,2000;16(3):13
篇10
關鍵詞:連續(xù)護理模式;老年髖部骨折術后患者;綜合干預效果
髖部骨折在老年人群的發(fā)病率較高,且由于年齡的不斷增長,其發(fā)病率也越來越高。老年髖部骨折的治療通常采用手術與非手術的治療方法,患者長時間的臥床,會出現(xiàn)多種并發(fā)癥,所以,對需要手術治療且耐受能力較強的患者,采用手術治療,能夠使患者的臥床時間明顯縮短,較快恢復功能,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1]。但有研究顯示,一些老年髖部骨折術后患者,12個月后依然不能獨立行走,一些患者的日常生活也不能自理[2]。本文探究了連續(xù)護理模式在老年髖部骨折術后患者中應用的綜合干預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7月~2015年4月收治的58例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并按照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29例患者中有男18例,女11例,年齡62~77歲,平均(69.6±12.5)歲。觀察組29例患者中有男20例,女9例,年齡63~79歲,平均(70.2±11.3)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的對比(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包括對患者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并發(fā)癥的預防等。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連續(xù)護理模式對術后患者進行綜合干預,具體內容包括:①全面評估:對患者的營養(yǎng)情況、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等多方面內容進行評估;②康復團隊合作:建立有骨質疏松科以及老年骨科等相關科室護士組成的康復護理隊伍。相對應的科室對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針對性的檢查,護理人員對患者給予綜合性的護理評估,對于患者出現(xiàn)的不同護理問題采取不同的護理方法,有效完成圍手術期的觀察與護理工作,防止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降低患者的住院與臥床時間。③健康教育與心理干預:發(fā)放老年髖部骨折健康教育手冊,對患者的健康需求充分調查,為其提供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同時,對其實施有效的心理疏導,指導家屬多關心與陪伴患者等。④康復鍛煉:護理人員和康復治療師一同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康復計劃,由弱至強,長期堅持,對患者給予有效的康復指導。其中主要包括關節(jié)松動以及肌力訓練等,有助于髖關節(jié)功能的改善。⑤出院隨訪:護理人員根據不同學科醫(yī)師的建議,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合理制定出院計劃,進行90 d的電話隨訪與家庭訪視。隨訪內容主要有心理護理、并發(fā)癥的預防、跌倒的危險因素評估以及預防等,對患者服藥情況充分調查。隨訪時間:出院后的30 d內,家庭訪視的時間為1次/w,出院后90 d,家庭訪視時間為1次/3 w,家庭訪視的時間都為30 min/次,電話隨訪為1次/w,同時,利用短信平臺發(fā)送健康知識短信,同時,每天都有專人接受電話咨詢。
1.3評價指標 根據Harris髖關節(jié)評分對患者骨折前的髖關節(jié)功能情況充分了解;根據Barthel指數對患者骨折前的日常生活能力充分掌握;根據GDS評分對患者骨折前的抑郁情況充分了解。根據上述指標,在出院時、出院后30 d、90 d時再次評價。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本組研究中全部數據都選擇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統(tǒng)計,計量資料利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
2 結果
2.1兩組手術前后不同時間點Harris髖關節(jié)評分的對比 觀察組患者出院后30 d、90 d的Harris髖關節(jié)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
2.2兩組手術前后不同時間點Barthel指數的對比 兩組在手術前后不同時間點Barthel指數的對比(P
2.3兩組手術前后不同時間點GDS評分的對比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不同時間點GDS評分的對比(P0.05),但出院后90 d兩組的對比(P
3 討論
老年人多數都會伴隨骨質疏松癥,極易出現(xiàn)髖部骨折的現(xiàn)象,其對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與健康帶來嚴重的不利影響,對髖部骨折采用手術治療后,多數患者1年后依舊不能獨立行走,傳統(tǒng)的護理措施都在患者出院以前實施,未對患者出院后的功能鍛煉有效指導[3]。采用連續(xù)護理模式對老年髖部骨折術后患者綜合干預,對患者的骨科情況與跌倒有關危險因素等有效評估,對其實施有效地健康教育與心理干預,有助于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并成立以骨科、康復科等護士組成的康復隊伍對患者給予不同方面的護理,并由護理人員和康復治療師,對患者制定針對性的康復計劃,促使患者髖關節(jié)功能的快速恢復,在患者出院后,定時對其進行電話隨訪與家庭訪視,有助于患者髖關節(jié)能力的恢復與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出院后30 d、90 d Harris髖關節(jié)評分、Barthel指數與對照組的對比(P
由此可知,對老年髖部骨折術后患者采用連續(xù)護理模式,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狀況與髖關節(jié)功能,使其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曹虹.應用連續(xù)護理模式對老年髖部骨折術后患者綜合干預效果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