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的閱讀筆記范文

時間:2023-10-18 17:26: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課外的閱讀筆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課外的閱讀筆記

篇1

1.客觀條件的需求

在國內缺少英語自然環境的條件下,要迅速地增加英語詞匯量,盡早地培養學生的語感,僅靠課堂學習是遠遠不夠的。而且由于班級人數多,課時有限,在學生中全面培養聽、說、讀、寫能力,顯然是有很大的困難。學習語言的首要任務是保證足夠的可理解的語言輸入。因此聽和讀就是學習英語的關鍵。輸入推動輸出,因此,我們要盡早地強化對學生的課外閱讀訓練,打好閱讀理解的堅實基礎。

2.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

閱讀能力的提高僅靠課堂上幾十分鐘是遠遠不夠的,想讓學生只通過閱讀教材來提高語言能力,增長知識,提高文化素質,培養英語學習興趣是不現實的。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課外英語閱讀,學會在課后去接受更多的語言輸入。

3.利于英語自學能力的培養

教師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識都傳授給學生。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只有當學生學會了怎樣學習,他才能獨立地遨游在知識的海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學習,在游泳中學會游泳。外語是學會的,不是教會的。在閱讀中,學生遇到問題,自己查字典,自己思考,自己總結,自己解決,從而提高了自學能力。

二、培養有效的閱讀策略和技能

對中學生而言,掌握一定的閱讀技能,對保持他們的閱讀興趣和提高閱讀水平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在英語閱讀過程中,不同的閱讀任務運用不同的策略和技巧:

策略1:培養學生根據上下文猜詞的能力

大部分學生往往一遇到生詞就束手無策,首先想到問老師或同學然后會查閱工具書,而很少會根據上下文、文章的背景知識、文化意識等去理解猜出詞義,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教師要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限制學生查閱工具書,鼓勵學生大膽猜詞,平時還應注意多做些猜詞的練習活動,培養學生綜合的閱讀能力。

策略2:抓住文章中的關鍵詞句和主題句

閱讀時不要從頭到尾、一字不漏地讀下去,而是用跳躍式的閱讀方法。在閱讀過程中要善于抓住文章中的關鍵詞句和主題句,不去糾纏某些細節,否則會影響掌握全文的大意。學生要學會找主題句和關鍵詞,以最快的速度了解文章的大意。

策略3:滲透文化意識,培養學生用英語思考問題的能力

學習英語的過程就是了解英語文化的過程。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文化有益于學生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通過廣泛的閱讀,不僅能幫助學生獲取信息,開闊視野,吸收豐富的知識,還能了解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科技、社會文化、風土人情以及東西文化的差異等,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策略4:材料的選擇

選材要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征,文章的長度宜短不宜長。過長的文章會占用學生較多的時間,而且讀起來學生會感到吃力乏味,容易失去興趣。而短文章能讓學生在短短的幾分鐘內就能完成,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能激發起他們的成就感。

策略5:教師的指導

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設想自己的大部分學生能在沒有嚴格而明確的教學要求下自覺進行學習,完成規定作業,安分守己地接受考核,這只是生活在幻想中的教師的向往。教師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時候要有計劃性,要有目標。而且還要在閱讀技巧方面給予學生以指導。比如說:不要反復回視已讀過的句子;閱讀要計時,要提高閱讀速度;在閱讀中遇到生詞時,不要馬上查字典,而可以根據構詞法的知識,根據文章上下文的推斷來猜測詞意。

篇2

關鍵詞:閱讀指導 語文教學 開展活動

俗話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課外閱讀,對于開拓學生視野、活躍學生思維、發展學生智力、陶冶學生情操,具有其他任何活動都不可替代的作用。《語文課程標準》中不僅對課外閱讀做了量的規定,還對學生的閱讀取向、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做了指導性的規定。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加強指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其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的習慣,從而使課外閱讀成為學生內在的需求,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種人生體驗。那么,如何做好對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呢?

一、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課外閱讀產生興趣、需要,才會積極、有效地去閱讀。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呢?我認為可從以下幾點著手:第一,通過講故事,把書介紹給學生。教師講到動人的地方時,可暫停講解,以激起學生“欲知后事”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去閱讀。第二,配合班級、中隊活動,把書介紹給學生。如通過主題活動、賽詩會、故事會,把相關優秀書刊介紹給學生,讓學生為活動做準備。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為了參與活動,就能產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和需要。

二、結合語文教學,指導課外閱讀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閱讀應當跟學習緊密地聯系起來。”根據這一原理,我們不斷探索,試圖建立一個以課本為主,以課外閱讀為輔,課內外閱讀互相溝通、相輔相成的閱讀系統。這既可為教學創造一個廣闊的智力背景,又可將課外閱讀作為鞏固、運用課內所學知識的積極手段。由于課外閱讀與課堂教學互相聯絡,激發了學生內在學習誘因,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在教學時我們可以這樣做:第一,可以把與課文內容聯系密切、中心內容一致的課外讀物,先安排課前讀,作為學習課文的鋪墊,學完課文再提出新的閱讀要求以加深理解。例如,配合《負荊請罪》閱讀《史記》(小學生版)。教師課前應引導學生關注以下內容,即請罪背景:“負荊請罪”這則故事是有緣由的,廉頗為什么會和藺相如鬧不和呢?這事起于藺相如的地位。原本是一官員家門客的藺相如,憑著他的足智多謀、不畏為趙國屢立奇功,深得趙王的器重,一步步高升,最后做了職位比廉頗還大的上卿。但這些課文并沒有介紹。這就要求學生在課前閱讀《史記》中《完璧歸趙》《澠池之會》的故事。第二,可以把與課文內容有聯系、知識有拓展的課外讀物,安排在課文學過后閱讀,以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如學了《三亞落日》后,教師可介紹學生讀《海上日出》;學了課文《三打白骨精》后,教師可介紹學生讀《西游記》。第三,對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有助于理解課文內容的課外讀物,可以穿插在課堂教學內進行。如配合《草原》閱讀《野馬西風》等介紹草原風情的文章,引導學生介紹文中草原人民的習俗和其他民俗風情。第四,那些與課文文體或文章的寫作特色相同的課外讀物,可結合讀寫訓練相機進行,使學生觸類旁通,進行讀寫知識的運用和理解。如配合《記金華的雙龍洞》閱讀《大鹿島游記》等游記文章,可使學生進一步學習游記的寫法。

三、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閱讀活動

為了有效地進行課文閱讀,按實際需要,教師可以采取多種形式,組織課外閱讀活動。一般形式有:介紹讀物、按要求共同閱讀、讀后講述、專題討論、讀書情況交流、一分鐘讀書信息導報、集體讀報活動等。

另外,為了推動課外閱讀的開展,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教師還可以與學校或少先大隊的活動結合,組織以下活動:讀書知識競賽、朗誦會、故事會、讀書筆記展、課外書課本劇表演、讀書匯報會等。

四、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

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可以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質量。讀書筆記一般有三種形式:一是摘錄筆記,摘錄好詞佳句;二是提綱筆記,側重于提挈作品內容;三是心得筆記,重點在寫自己的閱讀體會。課外閱讀中,教師應按照不同的年級,結合不同的讀物,提出具體的要求。

總之,課外閱讀能開拓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學識。為了讓學生在書的海洋中暢游,在知識的滋潤下成長,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課外閱讀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教師只有在教學實踐中努力探索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的有效途徑,培養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方法、習慣,為小學生的課外閱讀保駕護航,才能使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奧妙無窮的大千世界,去欣賞祖國優美的語言文字,去享受知識,在課外閱讀廣闊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參考文獻:

[1]劉桂珍. 書香沐浴人生 書韻豐盈人生――談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1(3).

[2]丁海艷. 讀書好 多讀書 讀好書――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初探[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8(4).

篇3

的確,作為學生要學好祖國語言,掌握科學,第一件事就是要讀書。新課程標準中就明確規定:中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得少于260萬字。面對如此龐大的數字,農村學生能完成嗎?我對身邊的學生進行了調查了解,發現實際情況不容樂觀。學校、家庭和學生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使課外閱讀成為一句空話。

一、氛圍缺乏:在農村,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難以形成。在家中,家長不能成為學生課外閱讀的榜樣,由于受自身條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長很少去閱讀書籍,也較少督促子女去博覽群書。在他們的心目中能自覺完成家庭作業的孩子,就是一個乖孩子。其次,學校也不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學生在校內的課業負擔是比較重的,每周課表上安排了35節課,課余還有大量的作業要完成,很難擠得出時間來讀書。即使是早讀課也不大可能,得用來背誦指定的課文。因此,學生無論是在校內還是校外都缺少讀書的氛圍。自然,學生對閱讀提不起興趣。

二、視野狹窄:學生閱讀的書籍中優秀名著、民間傳說、科幻讀物等比重較低,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是家長認識上的偏差。許多家長一聽老師說要買課外書,他們首選是優秀作文選,他們認為優秀作文能幫助自己的孩子提高習作水平。因此,就狹隘地認為作文書就等同于課外書。其次是學生認識上的偏差。大多數學生并不喜愛看名著,即使是對教材中推薦的名著也是興趣缺缺。學生喜歡看一些漫畫和小說。其中有不少書的質量都比較差,真正能稱得上文質兼美的極少。

三、讀未得法:大多學生閱讀課外書籍都是囫圇吞棗,粗粗瀏覽一遍,了解了故事情節就算是閱讀過了。很少有人做讀書筆記,就是做了筆記,也無非是幾句好句,幾個好詞。為什么會這樣?主要是學生對于閱讀的目標不明確,他們只滿足于了解一下故事情節即可,把課外書與動畫片同等對待,完全忽視了語言文字的魅力。

為了改變學生課外閱讀現狀,我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的課外閱讀加強了指導,不再是放任自流了。

一、由表至里,激發興趣

興趣是需求的內驅力,只有培養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濃厚興趣,學生才會以積極主動的心態,投入到課外閱讀中去。因此,我通過多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1.榜樣激勵。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能使學生產生看齊的向上心理。平時,我總是有意地向學生介紹古今中外熱愛讀書的一些名人名家的故事,也在班中樹立典型,讓學生來激勵學生,使他們逐漸認識到只有多讀書,肯讀書,才能有較高的閱讀能力,習作水平才會逐步提高。同時,我以自己的行為來為學生做示范,與學生一起讀書,一起討論,鼓勵學生熱愛書籍,從書籍中汲取無窮無盡的語言營養,精神食糧。

2.賞析激趣。現行的語文教材中有不少課文都選自名家、名篇,很有代表性。在平時教學時,我通常都會引導學生去細細品味其中的精彩片段,有聲有色地指導學生朗讀,學完后或介紹文章的開頭、結尾,或介紹相關的作品,或介紹主要人物,來激發學生對文章閱讀的興趣。

3.活動激趣。開展與課外閱讀有關的活動是十分必要的,在有趣、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生體會到課外閱讀的樂趣后就不會將課外閱讀當作負擔。我在班級里定期舉辦各類主題競賽,如講故事比賽、詩歌朗誦競賽、手抄報賽、成語接龍賽等,以此來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熱情。

二、指導方法,注重實效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我們教師本身并不能代替學生去讀書,因此“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只有準確地運用閱讀方法,做好讀書筆記,課外閱讀才有效率,才有收獲。

在課外閱讀中,學生常用的是瀏覽。缺乏精讀的閱讀是沒有深度的。因此,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我遵循由課內帶課外,扶放相結合的原則,即讓學生掌握一般的閱讀順序,即先初讀,感知文章大意,然后精讀品析,最后評議摘錄。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課外閱讀必須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讀書筆記類型很多:摘抄型、提綱型、感想型、想象型等,我指導不同學習水平、學習能力的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筆記類型來記錄閱讀所得,并通過提示范例,摘錄講評,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學生做筆記的能力。

三、落實檢查,養成習慣

只有布置,沒有檢查是搞不好課外閱讀的。對于課外閱讀,我把它放到與課內閱讀同等重要的位子,“書,不可一日不讀;讀,不可一日不查。”

我每天都抽幾分鐘,安排同學交流閱讀的收獲,其余同學評議。此舉一舉兩得,不但能矯正學生課外閱讀中的不足之處,還能借同學的口,開拓其余學生的視野。此外還每天檢查讀書筆記。通過檢查讀書筆記,了解學生閱讀書籍的內容、種類、閱讀量,并指出筆記的優缺點,明確努力方向。

篇4

關鍵詞:課外閱讀 功能 價值 環境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掀起了教學改革的,在這樣一場潮流中,學生的課外閱讀也成了語文教師的一個難題,特別是農村的一些學校,課外閱讀還存在著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下面我談幾點看法。

一、關于閱讀功能、價值的認識

我國歷來是個重視讀書的國度,“不讀詩,無以言”,“頭懸梁”、“錐刺股”,“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名言、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我認為閱讀對一個學生不僅有獲得新知、陶冶情操與提高審美鑒賞能力的作用;還有提高說與寫能力的作用。讀與說、寫是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的。讀是說、寫的基礎;說、寫是讀的升華,并又反過來影響讀。好多學生說的、寫的干癟癟,毫無文采,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閱讀量太小,肚子里沒貨。總之,只有全面、準確地認識閱讀的功能、價值,才能端正閱讀的目的、態度,從而使閱讀的意義真正體現出來。

二、讀什么

“減負”令和新教學大綱頒布以前,教師雖然或多或少地在課外閱讀工作上有些指導,但著眼點在中考上,閱讀面狹窄,學生在厭倦了應試類文章后,不知道該讀什么書了。“減負”令和新教學大綱頒布后,許多出版社以最快的速度推出了一套套打著“中學生課外閱讀”旗號的“營養大餐”。打著“中學生課外閱讀”旗號的中學生課外讀物,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給中學生課外閱讀提供了便利條件,但也有一些問題存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大多是年代較遠、部頭較大的經典作品,由于種種原因,一些名著學生不愿意去讀,經濟上也難以承受。其他出版社的叢書選的多是短文,比較適合學生閱讀,但也無法全部選擇,只選擇一種,學生顯然“吃不飽”。另外,大量的時文無法入選是最大的遺憾。鑒于此,我認為,教師還應作必要的指導,積極地向學生推薦一些沒有入選的名家名著,當代中外長篇小說(獲諾貝爾、茅盾文學獎的)也可推薦。其次,還要向學生推薦適合他們看的報刊,讓他們多讀時文,緊跟時代,激發他們強烈的閱讀興趣。為了減輕經濟負擔,可讓學生相互傳閱。再次,學校閱覽室、圖書館應盡可能地開放,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

三、怎樣讀

培根說過一段著名的話:“書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需淺嘗,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數需要仔細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書只要讀其中一部分,有的書只須知其中梗概,而對于少數好書,則要通讀、細讀,反復地讀。”這實際上是談泛讀與精讀的問題。不用說已有的書就浩如煙海,僅每年新出版的書就達10萬種以上,報刊近萬種,即使其中僅有極少的一部分適合中學生閱讀,這個數量也夠大的了。我們必須做到重點突出,有些書、文章要“通讀、細讀,反復地讀”,而有些書、文章只須泛讀就可以了,或“淺嘗”,或“吞咽”,或“只需知其梗概”,做到涉獵廣泛,并達到一定的閱讀量。沒有一定的量,是難以提高閱讀能力的。我認為,限于中學生理解能力、時間等,長篇巨著及一般的文章可泛讀,而文質兼美的千字文和古典詩詞則要精讀。

課外閱讀還要與記讀書筆記結合起來。“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都說出了記讀書筆記的重要性。一個未見過的字、詞、成語,一個精彩的句子,一段優美典雅或振聾發聵的話,一個典型的事例,讀后的感想,鑒賞評價,都可以記到讀書筆記上。記讀書筆記貴在持之以恒,要有恒心,有毅力,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教師要對學生提出明確而具體的要求,耐心指導,定期檢查。對讀書筆記記得好的同學要及時表揚,讀書筆記要傳閱,要展覽,強化學生記讀書筆記的意識,使之成為一種自覺行為。

四、還需要一個寬松的環境

由于受應試的影響,大多數語文教師還是靠向學生灌輸知識、讓學生大量做題來提高中考成績,還沒有把課外閱讀提到應有的地位上來。大多數語文教師都認為課外閱讀重要,但它的價值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體現出來,而且是隱性的,故不敢放手去搞課外閱讀。

篇5

一.閱讀引路,培養習慣

學生的課外閱讀帶有一定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因此,教師首先一定要像黛玉一樣,先推薦書目。黛玉告訴香菱:“你若真心要學,我這里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詩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這三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淵明、應、劉、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低年級學生識字量尚少,可引導學生選擇以繪本圖書、注音童話、寓言為主,兼顧科學小故事、科學小知識等為主要閱讀對象。其次指導學生安排課外閱讀時間,引導他們自由選擇閱讀空間,還要經常開設閱讀指導課,開展讀書交流活動,營造讀書氛圍,讓學生體驗到讀書的樂趣。

二.推薦經典,提高品味

北師大版語文課本有配套的《閱讀文庫》,文章很精彩,但精彩的不一定都適合孩子的閱讀,須有針對性地選擇一部分即可。低年級學生由于知識架構尚淺,因此教師在引導時還要幫助孩子選擇書的類別、篇目。正如黛玉把詩集交給香著作時說:“你只看有紅圈的都是我選的,有一首念一首。”低年級的課外閱讀中也可以涉獵名作家名作品,配合課文的單元主題,延伸閱讀課文作者的其它作品,或者同步閱讀相同主題的佳作。做到“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的統一,方能如香菱學詩,終有所成。如一年級學習課文《我的家》時,可推薦學生閱讀繪本圖書《猜猜我有多愛你》《我爸爸》《我媽媽》。

平常,我把我喜歡的一些名篇佳句教給學生。一次,孩子們上完體育課回教室了,一位孩子說:“老師,我很熱。”另一位孩子馬上接過話:“很熱的是你的心(選自詩歌《谷子成熟了》)。”我聽了,心里不禁發笑,雖然有些辭不達意,但孩子已將課外閱讀中的文本語言化為己有。

三.重視積累,保衛興趣

熟讀成誦是達到積累很有效的方法。香菱送還《王摩詰全集》給黛玉想換杜甫的律詩時,黛笑著問:“共記多少首?”當然熟讀成誦是在喜歡的基礎上多讀數遍的結果。其實在課外閱讀中并不能要求學生一定要背誦,只要學生感興趣,哪怕是一個詞,一個句,或者一個自己學會的標點都行。最重要的是保衛孩子的興趣,讓他喜讀,好讀。

我們語文老師很時興讓孩子做讀書筆記。但我認為這種做法對低年級孩子來說是一種極大的負荷,甚至會產生負效應。一些老師在下午孩子到校時讓他們進行課外閱讀,要求邊讀邊做讀書筆記,抄寫若干個好詞好句,更有甚者,還要求要寫從這篇文章中讀懂了什么之類,據說:“這樣做,安安靜靜,多好!”不難看出,讓孩子們做讀書筆記還有另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保持安靜。我認為這樣做違背了課外閱讀的初衷。為什么就不能讓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中,為什么非得讓他讀到精彩處就要停下來做筆記,為什么就不能讓他延續情感與文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有的人會說,只讀不記,那么在考試中他怎么會把好詞好句呈現在作文中呢?是啊,為了考試,我們語文老師不得不重寫輕讀,但我們有沒有想過,今天不情愿的寫會使他將來不情愿讀了,那樣的損失太重了。這又猶如橡皮筋理論:把課外閱讀看作這條橡皮筋,做讀書筆記猶如增加負荷,有一天,皮筋斷了,他的課外閱讀興趣就沒了。

做讀書筆記的最佳時機我認為應該是在小學高年級時,學生有了自我意識和判斷能力,對自己的課外閱讀方向有了認識,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是否做讀書筆記,但還是不能強迫。每個人有自己的讀書方法,面向未來的課外閱讀應當是個性化閱讀,“不動筆墨不讀書”不可能適用于每一個人。作為低年級的語文老師要想盡一切辦法調動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任何與之背道而馳的因素都要及時扼殺,畢竟學生將來要一生閱讀,閱讀一生。

篇6

一、對讀書方法的教授高度重視

要想使學生的課外閱讀取得效率,應當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筆者緊密結合教材,對學生如何閱讀課外書進行方法指導,真正實現“以課內促課外”“得法于課內,得益乃至成長于課外”“以課外補課內”的良好效果。例如,筆者告訴學生在對一本書開始閱讀之前需要首先明確自身想從書中收獲什么,然后對目錄快速閱讀,以對整本書的總體概要能夠做到掌握。確定自己想閱讀的內容,一邊閱讀一邊思索,在閱讀中學會自我領悟,在讀中自得,對于不明白的地方做好標記。等全書閱讀完畢以后再進行條理整理,對不明白的問題進一步思考。最后對精彩片段欣賞品味,對相關寫法進一步體味。

二、加強讀寫結合,取得更好的讀書效益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不動筆墨不讀書”,著名的蘇霍姆林斯基也強調:“對于作文教學來說,做好讀書筆記是十分關鍵的內容。”為了使學生在課外閱讀取得更高的效益,筆者要求所有學生都準備一個專門的積累本,要求學生堅持將閱讀中遇到的好句、好詞、好段摘錄下來,閱讀要有讀書筆記,要把閱讀的感受寫下來。學生經過幾年的訓練,在詞匯量方面有了顯著的增加,并且掌握了豐富的寫作素材,作文水平更是提高到了新的層次。

篇7

關鍵詞:課外閱讀 語文素養 體驗 積累

課外閱讀是中小學生學習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語文素養的重要渠道,是學生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重要平臺。然而,據調查研究,目前初中生的課外閱讀現狀不容樂觀:一是選擇面窄,主要圍繞教輔資料,純為考試服務,真正看名著的微乎其微;二是盲目追星,追趕潮流,網絡小說、武打言情小說、漫畫書是大多數同學在課余時間的首選;再加上僵化的閱讀教學模式,忽視學生是作品的意義建構者,課外閱讀缺乏必要的組織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現狀堪憂。

針對此種情況,筆者從教師的角度,就初中生課外閱讀指導提三點建議。

一.做學生課外閱讀的先行者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說明要教育學生,教師自己的榜樣作用不能削弱。要學生每天積累古詩詞、名言警句,進行閱讀,教師必須先讀,并說出這些篇目的好處,以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要求學生對閱讀名著感興趣,教師先要自己讀進去。教師要廣泛閱讀,多讀書,才能從書海中篩選出適合學生閱讀的書,并推薦給學生。凡要求學生必讀的書,教師要先讀這些書,知道這些書寫什么在那里可以找到或買到。以后才有資格與讀過這些書的學生交流,學生讀過的好書向教師推薦,教師也要虛心學習,確認是好書也可以向其他學生推薦。只有這樣,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時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同時給學生做出表率。

二.做學生課外閱讀的引路者

1、推薦優秀書目,供學生自由閱讀。學生受年齡和認識能力的限制,對書籍的辨別選擇能力比較弱,課外閱讀往往求奇求快,只看一些有趣逗樂的書籍。即使看到一本好書,也缺乏細讀研讀的良好心理。教師應有意識的向學生推薦一些優秀書目,提高學生選讀興趣和能力,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

2、教會學生使用工具書。教師要教會學生會使用工具書,掌握工具書的使用,學生就多了一位無聲的老師,也掌握了一種學習本領,閱讀的道路上就可以自己排除常見的“攔路虎”,這也是增強學生自信心的一條途徑。

3、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讀者在讀書過程的情感體驗、感悟、引發的思考等思維的火花,還有一些需要記憶的知識等,只有借助讀書筆記或在書上圈劃、批注等進行記錄,才能把這些稍縱即逝的收獲保存下來。而不是自己的書是不能隨便在書上圈圈點點的,所以要求學生每人必須準備一本讀書筆記。

4、保障課外閱讀的時間。每周學生能夠自由支配用于課外閱讀的時間,小學生平均每天有一個小時,中學生有半個小時就已經很不錯了,所以語文教師在要求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要注意適度,每周都要有兩節課外閱讀課,教師要引導學生選擇一些好書好篇目去研讀品味,讀出成效來,把那些只需基本讀通、了解大概內容的書或篇目留到寒暑假讓學生閱讀。

三.做學生課外閱讀的促進者

1、建立班內小小圖書館。倡議每學期每個學生購買1―2本課外書,爭取家長的同意,在班內建立小小圖書館,課余時間供學生閱讀,每學期下來每個學生就能讀上幾十本不同的書,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

2、做好讀書統計及跟蹤。學期初,教師與學生商定當學期的課外閱讀計劃,每半月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狀況進行一次統計,檢查讀書筆記,公布學生閱讀的書目做筆記的字數和完成讀書計劃的進度等。通過小組評議、班委會評議,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提出評價、建議和要求。據此評出每月課外閱讀的先進分子,并將每一個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以書面形式向家長反饋。

3、對學以致用進行激勵。心理學家蓋茨說:“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求成功的努力。”同樣,閱讀行為得到充分肯定,才能激起學生進一步閱讀的興趣。教師要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會應用才體現了讀書的真諦,體現了會讀書、把書讀活了,而不是死讀書、讀死書。

篇8

一、充分認識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高爾基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那么課外閱讀對學生有哪些好處呢?讀書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量;讀書可以讓我們擁有“千里眼”;讀書可以讓我們勵志;讀書能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提高習作水平。讓學生明白課外閱讀的重要性,知道閱讀對其成長的重要性后,學生就會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在閱讀中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二、以興趣為導向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養成習慣的前提是激發興趣,讓學生自發地去大量閱讀課外讀物。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積極有利的因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如可以采用自己的讀書經歷,用涌動的真情感染學生。還可用偉人及文化名人的讀書風采,形象闡釋讀書與成才的關系,鼓勵學生讀書立志等,讓學生產生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

三、循序漸進,培養讀書筆記的良好習慣

常言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因此,在課外閱讀中做好讀書筆記尤為重要,也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閱讀能力的重要環節。在教學中,學生剛開始閱讀時,教師不要過多要求學生,要做到循序漸進,使學生的興趣逐步提高。

剛開始,先讓學生讀一些內容較為簡單的文章,讓學生積累一些生字詞語,了解大概內容即可。再讓學生談談自己的一些感受,賞析一些好的句子,了解一些作者、作品及其時代背景等等。而筆記的形式不必統一要求,可以是積累好詞佳句,或是摘抄自己喜愛的句子;也可以讓學生寫些讀后感,或概括課文內容;慢慢培養學生邊讀邊記的良好習慣,時刻記錄下閱讀中的點點滴滴,養成好的習慣,這樣,學生的筆記越來越厚,所記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

四、注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

篇9

1.使學生課外閱讀具有明確的目的性。目的不明是當前學生課外閱讀存在的主要問題。目的不明,閱讀時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就較大,針對性和有效性就小,常常是一本書讀下來,記不得其中的一兩句話,即使記住了一些,也很快淡忘。為了寫讀書報告而進行的閱讀就不同了,它要求抓住精髓,做摘抄筆記。這樣的閱讀,是有目的的閱讀。

2.使學生課外閱讀具有科學的選擇性。良莠不分、不加選擇是當前課外閱讀存在的突出問題。怎樣幫助學生區分哪些書該讀,哪些書不該讀;哪些書即讀,哪些書緩讀;哪些書精讀,哪些書泛讀呢?寫讀書報告明確的目的性能使學生對所接觸的書籍進行科學的選擇。這樣的閱讀,是有選擇的閱讀。

3.使學生課外閱讀具有良好的習慣性。不求甚解、馬馬虎虎是當前學生課外閱讀存在的關鍵問題。許多學生課外讀書“只是眼睛在書頁上跑過,只知道故事的梗概”。長此以往,“養成了馬馬虎虎的讀書習慣,可要吃一輩子的虧”。(葉圣陶《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馬馬虎虎的讀書習慣在為寫讀書報告而展開的閱讀中是沒有“綠燈”可行的,即便是泛讀,它也要找有利于讀書報告的材料。這樣的閱讀,是有成效的閱讀。

如何讓學生寫讀書報告呢?筆者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些嘗試。

1.小小“采蜜本”。按照一定的格式要求學生每天完成一頁,“采蜜本”可以是學校統一印制的,也可以由學生自行購買。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能力選擇大小不同的開本,每天有計劃地閱讀教師指定或者自主閱讀的內容,摘錄文章中的好詞、好句、好段,并試著寫一寫自己的閱讀感受。

2.讀書筆記交流會。在小小“采蜜本”的基礎上,把學生自己課外閱讀并寫下的讀書筆記進行一次集中的展覽和交流,并評選出優秀的予以表揚和推廣,此舉既教給了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也給學生施展自己的才華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3.做小小編書者。讀書筆記積累到一定的數量,可引導學生試著自編文集,自己命名,自己設計,自己打印,自己裝訂,裝幀好之后,還可以起個書名,然后在同學間交換學習。學生在完成這些工作中不僅體驗到困難與艱辛,還體驗到交流給他們帶來的充實和樂趣。

4.我最喜歡的人物推薦。閱讀了一定的文字后,學生會積累不少自己喜歡甚至崇拜的人物。這時候,讓他們和班級同學先交流,然后寫下來,再讀出來,和全班同學一起分享,也可以在班級圖書角或者黑板報的專欄上展出。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還提升了學生的文學素養。

5. 童話、寓言、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比較。要求學生精讀師生共薦的20部中外名家名著中的5部(至少3部),或將一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進行比較,或就幾部作品中的藝術形象從不同側面進行比較、分析。如試比較《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鄭淵潔童話》中的人物形象,寫出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并在班上進行廣泛的交流。

6.每周一次優秀文章推薦及綜述。要求學生就某份報紙作一周的閱讀,然后推薦自己認為優秀的文章,在班級內交流,并要求學生小組合作,寫不少于800字的綜述。此舉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維能力,還可以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讀報習慣。

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適時。要把握好任務下達的時機,把握好任務完成的時限。小小“采蜜本”可以作為每天的課外作業,貫穿在每天的學習當中;“每周一次優秀文章推薦及綜述”宜在課程比較輕松的學期初或期中下達;“讀書筆記交流會”和“童話、寓言、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比較”宜在學期初下達,期末完成,或寒暑假前下達,假期后完成。

2.適量。要把握好學生的閱讀量和寫作量。高年級學生在校期間每天的課外閱讀量一般在3000字左右,每天的寫作量安排在300字左右,可以根據學習任務或者階段性考試作適當調整,假期中可稍作增加。

篇10

1. 問題法。讀書時帶著自己渴望解答的問題去讀,邊讀邊思考,達到基本上讀懂課文的目的。如在教學《第一次真好》這課文時,教師可在上課前幾分鐘讓學生自讀課文,引出疑問,如(1)課文說“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憂愁什么?快樂什么?(2)為什么“第一次的經驗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無窮”?(3)為什么“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讀課文,使學生不盲目、有目的讀書。

2. 勾畫、摘錄法。閱讀時一邊讀,一邊想,一邊勾畫,畫出本課生字詞,并注上音;畫出重點詞語和句子以及自己喜愛的詞句;畫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注上符號。通過閱讀,在課本上留下自己“鉆”過、“爬”過的痕跡。當然,閱讀時也要對必要的詞句等作適當的摘錄,如麗詞佳句、難詞難句、文章主旨等,逐步養成做筆記的好習慣。如在閱讀《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本時,可把文中的優美詞句摘錄下來:“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啊。”“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

3. 移位法。課外同步閱讀既是教學的一種補充,也是向縱深閱讀練習的一個過程。教師在選擇課外讀物給學生閱讀時,應該根據所教文章的特點有計劃、有目的地選擇,讓學生不知不覺地在移位中獲得知識。如在教學《童趣》一文后,學生體會到了作者通過合理的想象。寫出如此逼真的故事,讓學生了解到“觀蚊成鶴”“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等都是作者的豐富想象。這些想象都是很合理,符合小孩子的現實處境和他當時的心理,但學生只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未必能夠體會到“展開合理理想象”寫作的重要性。這時,教師就要適時推薦《安徒生童話集》、《格林童話集》等給學生閱讀。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學生才能有效地提高閱讀能力。

4. 默讀法。默讀是語文學習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之一。默讀跟朗讀不一樣,朗讀講究“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默讀講究“兩到”,即眼到、心到。默讀時只能用眼睛看,不能用手指著字一個一個讀,更不能讀出聲來。要求較高的默讀,要做到邊看邊思考,而且要有比較快的速度。邊看邊思考,就是要把每句話、每段話的意思看懂,讀完一段就想一想,這一段大意是什么,最后把大意連起來,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內容。如閱讀《羚羊木雕》《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這類課文,篇幅較長,內容又淺顯易懂的,多采用默讀的形式,但只了解主要內容還不夠,還要再深入地想想,分析文章的寫作特點和語文特色。閱讀課外中長篇小說,一般也采用“眼看心到”的默讀法,學會這種默讀法,要靠平時經常訓練,認真訓練。讀書的速度快了,獲得的知識多了,寫作水平也就隨之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