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級課外閱讀教學分析

時間:2022-07-12 15:56:54

導語:中年級課外閱讀教學分析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年級課外閱讀教學分析

摘要:課外閱讀是語文實踐的重要陣地之一。選擇合適的閱讀書籍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通過導讀,拓寬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zhì)量;開展各種讀書交流活動,以活動引領閱讀,以活動激發(fā)閱讀,以活動促進閱讀。

關鍵詞:課外閱讀;閱讀習慣

《新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語文實踐的途徑有很多,因為語文是我們的母語,因此廣義上來說,心中所思、眼中所見、耳中所聽、手中所寫皆為語文實踐。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教學中的語文實踐,應該是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最終又回歸生活的,帶有教育者強烈的目的性,充分考慮受眾的身心特點,并科學系統(tǒng)地循序開展。因而,學生應該在教育者的引領下,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掌握并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語文教科書中的選文可謂濃縮著精華。但是,語文教科書僅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媒介,只憑借教科書就想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其語文學習能力,是有欠缺的,因此,課外閱讀顯得尤為重要。在實際教學中,筆者從書目選擇與語文教學以及學生當下生活的關聯(lián)的角度出發(fā),注重閱讀教學與課外閱讀的整合,有了一些經(jīng)驗的積累。

一、書目選擇,與教材互為補充,重在培養(yǎng)閱讀興趣

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閱讀興趣是閱讀活動持久的動力,但興趣不是憑空產(chǎn)生的,它是建立在閱讀客體對主體產(chǎn)生吸引力的基礎上。因此我們必須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特點,為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推薦適應的課外書籍。一年級的學生識字量少,且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多以直觀認知和思維為主,對艷麗的色彩、精美的圖案更感興趣。因此課外閱讀以繪本為主,重點以課程為依托,在語文教學中提倡閱讀文化,比如經(jīng)典童話《木偶奇遇記》《一年級的小豌豆》等。到了二年級下學期,孩子們的識字量和閱讀能力有了較大提升,色彩繽紛的插圖、加注拼音的短小課文,讓對閱讀充滿新奇的孩子們意猶未盡。為了使學生的閱讀有一個量的飛躍,讓孩子們喜歡閱讀、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同時也為中年級做好閱讀儲備,筆者選擇了圖文結(jié)合的《小豬唏哩呼嚕》《小屁孩日記》等推薦給學生,書中的人物與孩子們年齡相仿,心理距離近,淺近的故事情節(jié)與孩子的理解能力相當,貼近生活,更容易喚醒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他們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從三年級上學期開始,隨著習作目標需要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閱讀重點由趣味性故事轉(zhuǎn)向以敘事性作品為主。此時,人物依然是閱讀的主角,以人物喚醒孩子心靈引發(fā)共鳴是推薦書目時考慮的首要因素。筆者向孩子們推薦了《一百條裙子》《小王子》《秘密花園》等,讓他們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關心書中人物的命運與情緒。無論是旺達、小王子、瑪麗、狄肯這些生動的人物形象,他們身上閃光的品質(zhì),還是故事里和諧的情境、包含的真善美的道理,都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獲得審美體驗,營造和諧的閱讀氛圍。教師推薦閱讀書目,只是一個引導,隨著孩子語文能力的逐步增強,更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孩子們獨立選擇書籍、獨立閱讀的能力。為此,筆者從一年級開始,每周開展一次“好書分享會”,設計了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首先,孩子們認真選擇一本自己喜歡的書,認真閱讀;其次,在分享會上向同學們講述故事的梗概、分享的理由;最后,老師和同學們進行閱讀交流。在閱讀交流這個環(huán)節(jié),筆者會根據(jù)孩子們選擇的書目,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在尊重自己閱讀興趣的同時,注意選擇趣味性、故事性、教育性較強的書籍。對于閱讀興趣比較特殊的,只要無原則問題也予以支持。一個學期之后,根據(jù)大家的推薦,形成班級的共同“推薦書目”,教師鼓勵有興趣的同學利用假期選擇閱讀。三年級開始,筆者對書目推薦及讀書分享做了進一步要求:在關注趣味性的同時,更多關注作者語言文字的美、人物形象的美等抽象的審美體驗,逐步感受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這種讀書分享,實際上就是在閱讀實踐中,培養(yǎng)孩子自主選擇和閱讀的能力,讓孩子能夠盡早地脫離教師搭建的“閱讀藩籬”,在書海中自由徜徉,真正享受閱讀的樂趣。

二、導讀,重視遷移內(nèi)化

朱永新先生說,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閱讀,其實就是與人類的各種智慧對話,能讓我們的精神豐富起來。但是,如何有效地提高對話的質(zhì)量,更好地提升閱讀能力和語文水平?對于中低年級的孩子們來說,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提供閱讀指導,就是很好的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拓展思維空間,同時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以提高閱讀質(zhì)量。中年級的整本書導讀就是為了在學生合適的閱讀年齡教給他們適宜的方法,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讀書樂趣,使其分享讀書的快樂。導讀的方式有很多:直接將一本文質(zhì)兼美的書呈現(xiàn)在孩子們面前,讓他們自由閱讀;或者利用班會,請喜歡課外閱讀的同學談談讀某本書的收獲和樂趣,講述名人讀書故事;也可以由老師現(xiàn)身說法:“我最近看了一本書,特別棒……”更多的時候,閱讀是和語文教學相結(jié)合的,如學了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在牛肚子里旅行》后推薦《格林童話》《稻草人》,學了《盤古開天地》《精衛(wèi)填海》之后推薦《中國神話故事》,學了《蜜蜂》《小蝦》之后推薦《昆蟲記》,等等。這樣引導孩子們由點及面,由一個單一的小故事,深入到某一文體,由一片葉子瞥見整片森林,進而引發(fā)他們的思考、自省,提升精神境界。

三、閱讀習慣是維系閱讀活動的永恒動力

閱讀只有成為內(nèi)在自覺且持久的需求,才能真正地受益終身。因此,在培養(yǎng)閱讀興趣的同時,更應該注重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

一是教師的積極參與。課外閱讀的導讀在激起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要注重指導學生制定適合自己的讀書計劃,并引導激勵學生按計劃約束自己、管理自己、獎勵自己。特別是中低年級的孩子,老師除了及時地督促、引導、鼓勵,還要盡可能地多為他們朗讀,讀得趣味十足、有聲有色,使他們形成良好的語感、濃厚的閱讀興趣和強烈的閱讀期待。比如在三年級下學期,有位同學推薦了《淘氣包馬小跳》,里面有這樣一段文字:“教室里安靜極了,大家都在認真地寫作業(yè),‘沙沙沙’的寫字聲像春雨悄悄地下著。突然,‘嘭’地一聲,教室的門被一腳踹開了。大家都被嚇了一跳,坐在門邊的麗麗更是‘哎呀’一聲尖叫了起來。這誰啊,這么不文明?只見馬小跳像陣風一樣刮進了教室。”這段文字中有較多的象聲詞,非常形象生動,現(xiàn)場感特別強。老師把握住這一點,通過示范朗讀,點燃了孩子們的熱情,使其感受到了象聲詞的巨大魅力,提高了閱讀的興趣。老師趁機激勵孩子們制定好整本書的閱讀計劃,適時和孩子們一起朗讀精彩片段。老師的融入和引導,使得閱讀的過程非常順利,班里的45個孩子都圓滿完成了《淘氣包馬小跳》的閱讀計劃。

二是盡量保障孩子們校內(nèi)閱讀的時間。閱讀本身就是一種享受,更多時候讓閱讀回歸本真,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每天20分鐘晨讀,營造和諧的默讀氣氛,師生在教室里捧讀自己喜歡的書,可以不做記錄,也不進行交流,當時間在靜靜地流淌,沙沙的翻書聲在教室回響,濃濃的書香也在孩子們中間飄溢。與書的對話在默讀中激蕩著孩子們的心靈,感染著他們的情緒。可以想象,這種長期的浸染,將使書卷氣成為孩子們靈魂的底色。

三是積極評價。中低年級孩子年齡小,對事物的關注難以持久,但是他們的表現(xiàn)欲望和獲得認同的渴望比較強烈。因此要想讓閱讀活動長期堅持下去,并逐漸內(nèi)化為自覺行為,需要經(jīng)常肯定他們的進步,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可以設置一些小獎項,表揚激勵表現(xiàn)較為突出或是進步較快的孩子。還可以多開展一些活動,給孩子展示的機會,比如經(jīng)典誦讀、讀書征文等。

四是充分發(fā)揮家長的積極作用。其實從時間上來說,課外閱讀更多是在家庭中完成的,因此營造濃厚的家庭閱讀氛圍,發(fā)揮家長的陪讀伴讀作用,對于中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尤為重要。老師要及時和家長溝通孩子的閱讀計劃,及時分享孩子閱讀能力的進步,指導家長開展家庭閱讀,鼓勵家長之間分享閱讀經(jīng)驗。一年級時,我班就專門建了一個微信群,向班級所有家長開放,家長們可以在這個群內(nèi)分享伴讀經(jīng)驗和成果,可以提問,還可以對班級的讀書安排提出建議。大家群策群力,形成合力,很多孩子的閱讀水平提升很快。

四、讀書交流是課堂的一種延伸和升華

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活動促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語文的需要,如加以適當引導激勵,他們便會將這種需要轉(zhuǎn)化為學習動機,產(chǎn)生語文學習的愿望。與此同時,語文學習要落實在語文實踐當中,活動無疑是最佳途徑之一。學生在活動中通過交流,一方面互相影響,互相促進,使閱讀活動持久,從課堂延伸至課下,甚至更深遠的境界;另一方面,就個體自身而言,實踐和學習交融,學會真正使用語文這一工具,感受語文這門學科的人文特性,才能真正完成語文學習任務。活動有很多種,讀書交流便是其中的重要形式之一。《一百條裙子》匯報課上,孩子們由書中的人物品讀,到質(zhì)疑“你像誰”,直至追問自己“我是誰”,在交流中受到了由故事到生活、由人物到自己、由外部因素到內(nèi)在心靈的觸動。《秘密花園》閱讀后摘抄的那些優(yōu)美的語句,讀來讓人仿佛置身文中,在吟誦賞析中收獲自己的語言積累———美的語言我們共享,美的情緒相互感召。“好書分享會”上孩子們繪聲繪色的講述,精彩的推薦按語,從書本走進內(nèi)心,再通過語言呈現(xiàn),將讀、思、說結(jié)合起來,形成完整的閱讀過程。閱讀小報的制作,是一種內(nèi)化,同時也是一種釋放。除此之外,還可以根據(jù)閱讀進行情景劇的改編、制作讀書卡、創(chuàng)編續(xù)編,觀看欣賞書目改編的電影,等等。這些自主的個性化的閱讀收獲,使得學生在閱讀實踐中發(fā)展了多元智能,提高了語文素養(yǎng)。一次交流對于一本書的閱讀來說是一次終結(jié),但對于孩子的閱讀而言是一次穿越、一次慶典、一個儀式,靈魂由此得到滋養(yǎng),生命成長也更加美好。

五、關注個體差異,每一個孩子都應該享受讀書的樂趣

由于個體身心發(fā)展及學習生活環(huán)境的差異,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對文字的感知能力、內(nèi)容的喜好、個人生活經(jīng)歷等都有不同。讀書就是交流,應該說,每一個孩子都有交流的欲望和需求。因此我們要充分了解每一個孩子,關注個體的差異,讓閱讀真正走進每一個孩子的內(nèi)心。讀完《木偶奇遇記》后,大家都在熱烈討論匹諾曹的鼻子為什么會變長,小迪卻趴在桌上,無精打采。于是筆者輕輕走到他身邊問他怎么回事,他不說話,頭埋得更低了。課后筆者找到他了解情況,原來他前幾天向爸爸撒了謊,雖然承認了錯誤,但是仍擔心自己的鼻子也會變長。其實這表明孩子已經(jīng)讀懂了故事,并和自己的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了,是值得高興的事。筆者告訴他老師為他知錯就改感到驕傲,勇于改錯的孩子鼻子是不會變長的;然后又告訴他,老師也為他認真讀書感到開心,肯定他是一個愛讀書會讀書的好孩子。小迪如釋重負,一蹦一跳地跑了。閱讀是一種精神享受,是每一個孩子的權利,師者的任務便是引導孩子們充分行使這項神圣的權利,獲得幸福和快樂。在大量的扎實的師生閱讀過程中,以培養(yǎng)興趣為出發(fā)點的書目推薦、重視遷移內(nèi)化的閱讀指導以及引導延伸、堅持閱讀的習慣的養(yǎng)成、升華的讀書交流、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發(fā)展,促使閱讀教學與課外整本書共讀相互融合,激蕩起閱讀與理解的漣漪。在豐富的閱讀活動中發(fā)展語言,鍛煉思維,豐富體驗,提升語文的綜合素養(yǎng),讓閱讀成為師生日常的生活方式,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個體精神成長。閱讀是一生的事情,它在孩子們的心里蕩起漣漪,讓他們學會尊重、寬容、合作,讓他們懂得謙虛、敬畏、感恩,讓他們變得專注、寧靜、熱忱……

作者:孟娟 單位:毛坦廠中學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