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醫療服務價格管理辦法范文

時間:2023-10-18 17:20: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院醫療服務價格管理辦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醫院醫療服務價格管理辦法

篇1

一、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基本原則

改革的基本原則是:按照國家宏觀調控和市場調節相結合的原則,逐步擴大市場調節的范圍,發揮競爭機制的作用;建立科學的醫療服務價格管理體制和管理模式;強化對醫療機構價格行為的監管,建立和完善廣大患者和醫療機構內部

對醫療服務價格的監督約束機制。

二、改革醫療服務價格管理形式

對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和營利性醫療機構所提供的醫療服務分別實行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取消政府定價。對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實行政府指導價,醫療機構在省、市價格主管部門會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的基準價和浮動幅度的范圍內確定本單位的實際醫療服務價格,履行規定的備案手續后執行。放寬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提供的供患者自愿選擇的特需醫療服務的指導價格,由醫療機構按需求自主確定,報同級價格主管部門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營利性醫療機構向社會提供的醫療服務價格全部放開,實行市場調節價,由醫療機構根據實際服務成本和市場供求情況自主確定。

三、規范醫療服務項目

從20*年起實行全國統一的醫療服務項目規范,統一名項目的服務內容。在全國統一醫療服務項目規范以外新增的醫療服務項目,由醫療機構向市級以上價格和衛生行政部門申報,經省價格和衛生行政部門審定后試行,同時報國家計委和衛生部備案。

四、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管理權限

省級價格主管部門會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制定全省統一的醫療服務價格管理辦法、醫療服務價格成本核算辦法,確定全省醫療服務價格分級管理目錄,制定和調整省管醫療服務價格,協調各市制定的醫療服務價格,接受省級醫療機構的

價格備案。市級價格主管部門會同級衛生行政部門,根據省制定的醫療服務價格分級管理目錄、管理辦法、成本核算辦法等,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和調整市管的醫療服務價格的基準價和浮動幅度,并實施對本地區范圍內醫療服務價格的管理,接受所轄醫療機構的價格備案。

五、改進醫療服務價格管理方法

醫療服務指導價格的基準價和浮動幅度要依據醫療服務的社會平均成本,結合市場供求狀況及政府考慮的其他因素制定,并根據成本、供求等因素變化及時調整。要逐步提高技術勞務價值含量高的醫療服務價格,適當拉開不同等級醫院間的價格差距,引導患者合理分流,促進醫療服務質量和技術水平的提高。加強成本核算,建立科學的醫療服務成本測算體系,規范政府壓療服務價格調定價工作程序,完善價格聽證會和價格調整的社會公示制度。

六、加強醫療機構價格行為的監管

要制定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管理辦法,提高醫療機構自主定價的科學性和規范性。要建立健全醫療機構內部價格管理制度和自我約束機構,發揮醫療機構物價員的作用。各醫療柳,構要嚴格執行國家明碼標價的有關規定,在結算醫藥費用時,應按規定向患者提供醫療服務價格明細清單。要按規定以多種形式向社會公開醫療服務項目名稱、價格標準、服務內容和服務規范等,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各級價格主管部門要加強對醫療機構價格執行情況的檢查和監督,完善價格舉報制度,堅決糾正和處理各種價格違法行為。

七。穩步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

在20*年全省統一的醫療服務項目規范出臺前,先穩步推進以下改革:

(一)實行部分醫療服務價格適當浮動。凡醫療保險制度改革進入實質性運轉的市縣,經省同意,其技術勞務價值含量高的醫療服務項目可按現行規定的收費標準為基準價上下浮動,具體辦法另行下達。

(二)分批下放醫療服務價格管理權限。20*年上半年將部分收費項目下放市管理,具體辦法另行下達。

篇2

根據我們的調查,目前外資主導的專利藥和原研藥,也就是藥價相對較高的兩種藥,占到三甲醫院藥品份額的65%。高州醫院進行改革之后,目前它的藥品里95.5%的藥都是國產仿制藥,只有4.5%是進口專利藥。而醫院在連續七年采取藥品陽光化采購后,總共節省了1.3億元。當然,在“高州模式”中還牽扯到了監管的問題。在高州醫院,專家組會負責定期到醫院去檢查,看是否出現亂用藥、亂收費的問題。

我的建議是,在“高州模式”的基礎之上,建立一個更優化的專家組,對醫院目前存在的亂收費、亂檢查、亂用藥等問題做出一個系統、嚴肅的監督。那么在必要的時候,還可透過互聯網,請全民監督。這個好的模式一旦成型,我相信我們的大部分醫院都會像高州醫院那樣,把藥品價格降下來。在這個過程中,政府應該扮演的角色是制定詳盡、嚴格的藥品價格管理政策,而后由醫院執行。

第二個問題,服務要上去。怎么做?很多人說,患者少了,醫生多了,服務自然就上去了。這個說法沒錯,我對此有兩個建議。第一,針對非醫保的高收入人群,為他們在醫院里建立一個特殊通道,為他們提供額外的、高收費的服務,這部分額外賺到的錢醫院可以用來補貼大眾醫療。第二,鼓勵內地的醫生向香港醫生學習,香港的專科醫生可以去私人醫院兼職,也可以開設私人診所。這樣又可以把一部分不愿意排隊,并愿意花錢享受更好的醫療服務的人從大醫院分流出去。

透過這兩種方式,可以把高收入人群從普通公立醫院的就診隊伍里分流出去。而且醫生拿出本職工作以外30%的精力繼續提供醫療服務,醫院也可以再聘用更多的醫生彌補其他人賺外快時的空缺,這相當于無形中增加了全社會的醫療供給。那么在公立醫院中,就會因為就診人數下降、醫生人數上升,出現服務質量上升的現象。

篇3

灰色收入不會成為醫改成本。針對藥品回扣,有關部門多以查處院長、藥劑科負責人為主,很少追究醫生的責任,取消“以藥養(補)醫”,醫院與藥品利益鏈可能沒有了,但醫生通過醫藥代表與藥品的利益鏈可能還會存在。公立醫院改革的難度、阻力、復雜性要遠遠大于基層醫療單位。

沒有人才強不了基層。目前,三級醫療衛生網的建設存在人才不足現象,村衛生室人員源頭斷流,過去帶徒式培養已不適應時代的要求,低待遇吸引不了人;鄉鎮衛生院人員結構不合理,醫療人才招不進、留不住,蘇北地區生源到鄉鎮衛生院工作多選擇發達地區,中西部地區生源到蘇北鄉鎮衛生院工作一段時間又回到中西部地區的縣級以上醫院;公立醫院規模不足、人才培養滯后,數量和業務水平都不能滿足快速發展的要求。

醫改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既要圍繞既定的目標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同時也要正視和解決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為此建議:

嚴格管控藥價,建立和完善合理的價格形成機制

出臺藥品流通環節價格管理辦法,逐步健全藥品從出廠、流通到銷售的價格管理制度。與調控房價一樣,藥價不是越低越好,應該是合理回歸,是利益在各個環節的合理分配,只有兼顧各方、共同發展才是可持續的。

以質量為中心,建立醫療服務收費的約束機制

降低政府投資的大型醫療設備、基礎設施產生的檢查費、住院費,鼓勵和探索醫保部門用結余的醫保經費投入醫療設備,降低檢查費用;鼓勵同級醫療單位互認檢查結果、不同級醫療單位互認同種設備的檢查結果;提高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動價值的項目收費,同時提高服務水平和標準,建立以病人為本、質量為中心的考核激勵機制;加強支付方式的改革和研究,擴大按病種付費的范圍,科學地測算和調整收費標準,鼓勵基本藥物和適宜技術的應用,增強醫療單位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積極性。

堅持人才為本,建立招得來、留得住的用人機制

建立與鄉村醫生崗位要求相適應的定向學歷教育、資格考核、教育培訓、工資待遇等管理模式,探索鄉村一體化管理;以醫藥院校畢業生為基礎,強化繼續教育和實踐鍛煉,逐步為每個鄉鎮衛生院培養3—5名基礎扎實、知識全面的業務人才。建立人才基金,為縣級醫院培養引進學科帶頭人、鄉鎮衛生院培養引進技術骨干提供資金保證,調動基層醫療單位的積極性,擴大公平為基礎的分配權,放寬單位績效工資總額、個人績效系數;鼓勵縣級醫院集團化重組鄉鎮衛生院,促進“工作中心下沉,把更多的財力、物力投向基礎,把更多的人才、技術引向基層”。

篇4

(一)總體要求。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黨和國家衛生工作方針,堅持社區衛生服務的公益性質,注重衛生服務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堅持政府主導,鼓勵社會參與,多渠道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堅持實行區域衛生規劃,立足于調整現有衛生資源、輔以改擴建和新建,健全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堅持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并重,中西醫并重,防治結合;堅持因地制宜,探索創新,積極推進,將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作為深化城鄉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有效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重要措施,作為構建新型衛生服務體系的基礎,著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提高社區衛生服務質量和水平,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經濟的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

(二)目標任務。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目標:到年,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人口覆蓋率不低于60%,到年,社區衛生服務人口覆蓋率不低于70%,到年,社區衛生服務人口覆蓋率不低于80%,到年,社區衛生服務人口覆蓋率達90%以上,居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門診就診比例達60%以上,60歲以上居民建立健康檔案的比例達到90%,建成縣鄉兩級、鄉村一體、防治結合、多元投入、分工合理的新型農村衛生服務體系。

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目標:到年,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人口覆蓋率不低于85%,到年,社區衛生服務人口覆蓋率達90%以上,到年,社區衛生服務人口覆蓋率達95%以上,居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門診就診比例達50%以上,60歲以上居民建立健康檔案的比例達到95%,建成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醫院及預防保健機構分工合理、協作密切的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系。

二、完善社區衛生服務功能

(三)加強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各地要制定社區衛生服務中長期規劃和年度發展計劃,落實相應的政策措施,優化衛生資源配置與利用,促進衛生資源向社區傾斜,建立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主體、社區衛生服務站以及其他具有社區特色專業服務機構為補充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

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原則上按照每3至10萬人口或街道(鄉鎮)所轄范圍,規劃設置一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根據需要下設社區衛生服務站。農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按每個建制鄉鎮政府辦好一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3000—5000人口或行政村(聯村)設一個社區衛生服務站,保證農村居民步行15—20分鐘得到基本醫療保健服務。與此同時,進一步規劃好農村區域性醫療中心的建設,每3—5個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好一個區域性醫療中心(原中心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社區衛生服務站可實行一體化管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主要通過調整現有衛生資源,對政府舉辦的區級醫院、街道(鄉鎮)衛生院以及企事業單位所屬醫療機構等實施重組、改造或功能轉換,建成符合要求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現有衛生資源不足的,應加以補充和完善。按照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統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發展,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充分發揮社會力量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作用,加快推進社區衛生多元化發展。

(四)明確社區衛生機構服務職能。政府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具有公益性質,為非營利性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以社區、家庭和居民為服務對象,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貧困居民等為服務重點,以主動服務、上門服務為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要開展健康教育、預防、保健、康復、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和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服務,并受縣(市、區)級衛生行政部門委托承擔所轄范圍的公共衛生管理職能;根據居民健康需求設置一定數量的康復床位,但不向醫院模式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站主要開展一般常見病治療,提供家庭病床、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健康教育和咨詢等服務。進一步明確各級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機構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職責分工,把適宜社區開展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調整到社區,并加強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業務指導和技術支持。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作用,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配備中醫醫師,提供中藥治療、針灸、推拿、養生保健咨詢等特色服務。

三、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服務能力建設

(五)改善社區衛生機構設施條件。嚴格按照《省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標準》、《省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設置標準》和《省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服務站建設標準(試行)》進行建設。各地要將社區衛生服務設施納入城市和新農村建設規劃,統籌安排。在新建或改建居民住宅區和中心村建設時,按標準在公共服務設施中預留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用房,并無償提供給政府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使用。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業務用房使用面積不少于1000平方米,社區衛生服務站不少于150平方米。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業務用房使用面積不少于1500平方米,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少于2000平方米,社區衛生服務站不少于80平方米。未按規劃標準預留或建設社區衛生服務設施的,規劃、建設部門不得為其辦理規劃和施工許可證。全面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努力使每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逐步達到基礎設施配套、常規設備齊全、就醫環境良好、服務質量一流。

(六)建設高素質的社區衛生服務隊伍。

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人員總數,可按6—8/萬的比例配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必須有執業助理及以上資格,每1萬農村居民全科醫師數不少于2名,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資格的醫師達到30%,每個中心至少有3—5名公共衛生醫師和1名中醫師,根據需要配備適量護理和其他專業技術人員,衛生技術人員必須具有法定的執業資格,社區衛生服務站的人員必須取得鄉村醫生證書或執業助理醫師及以上專業資格證書,并逐步取得《全科醫師崗位培訓合格證書》,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至少應有1名女鄉村醫師或女執業助理醫師。

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萬名居民配備2—3名全科醫師,1名公共衛生醫師。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醫師總編制內配備一定比例的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全科醫師與護士的比例,目前按1:1的標準配備。其他人員不超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編制總數的5%。至少配備2名執業范圍為全科醫學專業的臨床類別、中醫類別執業醫師。社區衛生服務站至少有1名中級以上任職資格的執業醫師、1名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執業醫師,每名執業醫師至少配備1名注冊護士。

加快社區衛生服務人才隊伍培養步伐。要利用現有衛生教育資源,積極開展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繼續教育,加強全科醫師、公共衛生醫師、社區護士崗位培訓。市和各縣(市、區)要確定一所綜合性醫院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機構,作為社區醫護人員繼續教育學習進修基地。

(七)積極開展醫院支持基層社區工作,提高醫療能力及管理水平。認真貫徹衛生部《關于公立醫院支援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意見》(衛醫發〔〕244號)和《省衛生廳關于城市醫生晉升職稱前到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的意見》及《城市衛生對口支援城鄉基層衛生工作實施方案》,嚴格執行城市醫師晉升主治和副主任醫師前到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制度,建立和完善具有可持續性的醫院支持社區衛生服務的長效工作機制,逐步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醫療服務能力和管理能力。

四、創新機制,提高社區衛生服務運行效率

(八)改革管理體制,依法實行準入制度。制定完善有關規章制度,嚴格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從業人員和技術服務項目的準入。開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必須符合設置規劃,由縣(市、區)衛生局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履行審批、注冊登記,報市衛生局備案。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獨立法人機構,中心、站實行一體化管理,經濟運行獨立核算。嚴禁不符合資質要求的單位和個人在社區開展醫療衛生技術活動,對違反有關規定的機構和人員要依法取消其執業資格。

(九)提高社區衛生服務質量。明確社區衛生服務范圍和內容,健全技術操作規程和工作制度。督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依法執業,加強對醫務人員的教育,實施全面質量管理,預防服務差錯和事故,確保服務安全。充實醫療衛生技術力量,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完善社區衛生服務考核評價制度,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實行服務信息公開制。將接受服務居民的滿意度作為考核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從業人員業績的重要標準。

(十)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政府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屬于事業單位,要根據事業單位改革原則,按照服務工作需要和精干、效能的要求,實行定編定崗、公開招聘、合同聘用、崗位管理、績效考核的辦法。建立健全崗位考核制度,實行定性與定量考核、聘期考核與定期考核相結合,考核結果作為續聘、解聘或調整崗位的依據。完善辭聘解聘制度,對考核不合格的受聘人員,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可以調整其崗位;不服從崗位調整或無法勝任新崗位工作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可以與其解除聘用關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實行以崗位工資和績效工資為主要內容的收入分配辦法,加強和改善工資總額管理,對公益目標任務完成好、考核優秀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適當增加績效工資總量。社區衛生服務從業人員的收入不得與服務收入直接掛鉤。

(十一)改革財務核算辦法。各地要積極探索建立科學合理的社區衛生服務收支運行管理機制,規范收支管理,有條件的可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試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各項收入和支出納入單位預算,嚴格控制成本支出,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以縣(市、區)為單位,由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對政府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會計核算工作實行統一管理、集中核算。

(十二)改革藥品采供方式。以市為單位實行社區衛生服務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統一配供,保證藥品質量,降低藥品價格。有條件的地方可開展藥品零差率銷售試點工作,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轄區內常住居民治療常見病和慢性病,以配供價格銷售藥品,取消藥品加成率,直接減輕群眾醫藥費用負擔。

(十三)建立社區首診和雙向轉診制度。按照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的要求,引導和組織大中型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立穩定的業務合作關系,并加強監督管理,確保雙向轉診工作有序開展。大中型醫院要指定專門的職能科室和人員負責雙向轉診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雙向轉診流程和處理規范,對轉來的患者及時提供選擇科室、預約檢查、組織會診及安排住院等服務,同時將康復期患者和診斷明確的慢性病住院患者轉回社區,并提供跟蹤服務。各地要積極創造條件,推行社區首診制度,由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逐步承擔大中型醫院的一般門診、康復和護理等服務,方便群眾就近看病。

五、落實社區衛生經濟政策

(十四)落實政府投入責任。各級政府要加大對社區衛生服務的支持力度,建立穩定的經費籌措機制,新增衛生投入主要用于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市轄區政府不再投入舉辦醫院,著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要安排經費支持社區衛生服務設施建設、設備配套和人員培訓,切實改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條件。市、區和縣(市)對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年按城鎮常住人口每人不低于4元的標準補助,納入財政預算,并逐步增加,到年達到10元/人的標準。市市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由市、亭湖區、區、市開發區按45:3:15:1的比例分擔。各縣(市、區)建立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項資金,年按農村常住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6元的標準補助(含省財政補助),并逐年有所提高。對社會力量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的公共衛生服務,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給予同等標準補償。政府辦二、三級醫院藥品收支結余的10%用于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政府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參加社會養老保險之前,符合國家規定離退休的人員費用,根據離退休人數和國家統一規定的離退休金、補貼項目和標準由同級財政核定補助。

(十五)制定相關醫療保障政策。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管理辦法和醫療費用結算辦法。將符合條件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納入社會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范圍,將符合規定的醫療服務項目納入社會醫療保險基金支付范圍。引導參保人員充分利用社區衛生服務,鼓勵大重病患者康復治療、慢性病患者日常治療到社區就診,符合社會醫療保險政策的部分納入統籌基金支付范圍,個人自付比例應分別比二、三級醫院低15%、20%以上。完善補充醫療保險辦法,慢性病人在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門診的醫療費用,符合當地補充醫療保險政策的部分納入補充醫療保險支付范圍,個人支付比例比二、三級醫院低5%、10%以上。積極推進以大病統籌為主的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并與社區衛生服務有機結合起來,由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行首診負責制,嚴把住院關。勞動保障部門要按規定及時結算醫療保險基金。農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納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范圍。

(十六)實行積極的社區衛生服務價格政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應符合《全國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規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的基本醫療服務實行政府指導價格管理,市、縣級價格主管部門會同衛生主管部門制定服務項目價格,其標準不高于《省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及現行有關規定。對個性化服務,可由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服務對象簽訂合同,按服務時間、次數或服務人數等收取費用;特需醫療服務項目價格,由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按照合理補償成本原則自主定價,報同級價格主管部門備案。社會力量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其價格可根據運行成本適當放寬。有條件的地區可對多發病、常見病推行“單病種”限價收費。制定和完善價格管理辦法,落實價格公示和收費清單制度,規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價格行為。

(十七)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對非營利性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按政府規定收費價格取得的醫療衛生服務收入,免征各項稅收;對非醫療衛生服務收入直接用于改善醫療衛生服務條件的部分,經稅務部門審核批準可抵扣其應納稅所得額,其余額征收企業所得稅。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人的房屋和土地等不動產,在無償提供給非營利性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使用期間,按國家規定免征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人通過非營利性社會團體和政府機構向非營利性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捐贈,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后,在計算應納稅額時按國家有關規定予以扣除。

六、努力為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十八)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對于維護居民健康、促進社區和諧的重要意義,切實把這項工作作為深化城鄉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切入點,擺上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統籌發展規劃、資源配置、條件保障和政策措施,為社區衛生服務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務和發展環境。市政府成立以分管領導為組長、各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的社區衛生工作領導小組。各縣(市、區)也要成立相應機構,及時研究解決社區衛生服務中的重大問題。各街道(鄉鎮)要明確一位負責同志分管、落實專人聯系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進一步加大督促檢查力度,推動社區衛生服務持續健康發展。

篇5

從1997年至今,國家已經連續24次對藥品進行降價。然而,當前我國藥價虛高現象仍相當嚴重,消費者并沒有感覺藥費開支少了多少。衛生部2005年3月公布的《第三次全國衛生服務調查》顯示,我國居民平均每次門診費用在2003年達到了108.2元,比1998年增長了57.5%,而每次住院費用達到了3910.7元,上漲了76.1%,遠遠快于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為此,我國約有48.9%的居民選擇有病不就醫,29.6%應住院而不住院。造成藥價虛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藥品生產、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但分析深層原因,藥價虛高其實是一個體制性問題,單靠行政指令性降價或取消醫院藥品進銷差價等措施,無法扭轉藥價虛高的局面。

1問題與原因分析

1.1藥品定價機制不科學,推動藥價從源頭開始節節攀高現行藥品定價政策,在生產環節主要采取社會平均成本加成;在醫療機構實行以中標價為基礎,順加規定流通差價率的作價方法,價格高的品種順加低差率,價格低的品種順加高差率,一般的流通差價率為15%。

藥品生產企業為了回避因招標帶來的降價風險,盡量報足成本以保證藥品上市后的各種費用支出和足夠大的折扣、回扣空間,以致造成源頭藥品定價就虛高。作為醫療機構,為了獲取藥品進銷差價,熱衷于銷售進口藥、新藥及高價藥。例如,實行藥品招標采購的本意是要降低藥品價格,事實上對大部分降價的藥品或者對療效確切、價格低廉的老藥品,要么被醫院招標時替代,要么供應商無貨供應。這種辦法不能從根本上改變醫院已經存在的“多賣藥、賣貴藥”的利益取向,由此藥價虛高現象很難抑制。

1.2醫療機構壟斷處方,使患者沒有選擇社會藥房購藥的余地目前,我國還沒有實行醫藥分業管理,醫療機構基本壟斷著藥品終端消費市場。據統計資料表明,醫院藥品消費要占到藥品終端消費的80%以上,占醫療總費用的50%以上,其中鎮鄉衛生院更是高達80%,而實行醫藥分業管理的歐美國家,其藥費占醫療費用的比例均在14%以下。

2004年8月10日,衛生部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處方管理辦法》第二十五條明確規定:“除醫療用毒性藥品、、品及戒毒藥品外,任何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不得限制就診人員持處方到其他醫療、預防、保健機構或藥品零售企業購藥。”為控制處方外流,一般綜合性醫院都采用無紙化電子處方,看病后患者拿不到處方,沒有選擇社會藥房購藥的余地,只有接受醫院的藥價。

1.3醫療機構定性錯位,患者享受不到非營利性醫院藥價的實惠根據我國現行政策,將醫院分為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兩種。據統計,在我國醫療機構中,非營利性醫院占97%,營利性醫院僅占3%。實際上,政府很難以足夠的財力維持非營利性醫院的生存與運轉,這樣一來,以非營利名義存在的醫院幾乎都變成了營利性醫療機構,千方百計壟斷患者處方外流,獲取藥品進銷差價。在這種醫療市場結構中,盡管非營利性的公立醫院占絕大多數,但沒有真正起到平抑醫療市場價格的作用,長期以來,享受低保群體的患者沒有非營利性醫院就診的選擇余地,當然也享受不到非營利性醫院藥品價格的實惠。

1.4醫院產權改革滯后,阻礙藥房參與藥品市場的公平競爭醫院之所以存在藥品價格虛高、開大處方等頑癥,主要在于起平抑醫療市場價格作用的非營利性醫院產權制度改革滯后。

在現有政策下,公立醫院的國有資產出資人一般虛置,出資人不管醫院資產,醫院經營者無權處置醫院資產。在這種產權制度下,一方面醫院經營者很難站在醫院長遠利益的角度考慮問題;另一方面,還使得醫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無法取得根本性突破,醫院人浮于事,缺乏活力,使運行成本居高不下。公立醫院既然得不到財政的足夠補償,那么就不會主動將醫院藥房推向市場參與公平競爭,所以藥品價格也就很難降低。

2改革與對策

2.1改革藥品定價機制,使藥品價格更加趨于合理建立藥品定價審計和聽證制度。實現藥品定價與新藥審批一體化管理,建議由藥品價格管理部門、藥品質量監管部門、審計部門聯合設計藥品定價審計機構,對上市藥品的價格進行動態監管和審計;在政府對藥品正式確定價格以前,通過聽證會增加藥品定價的透明度和科學性,并將聽證的結果進行網上公示,收集社會相關方面的意見信息,綜合各種因素后確定最后批準的價格。

在此基礎上,實行市場價格機制校正政府定價,即利用藥品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的成交價,及時校正政府定價;同時實行同類藥品最高零售價格限制,特別是對仿制藥的價格,可借鑒法國政府的做法,強制壓低其價格。

2.2實行醫藥分業管理,使醫院藥價與社會藥房接軌醫藥分業管理是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核心。醫藥分業被歐美大多數國家所選擇,實踐證明是一種提高醫療技術、保證合理用藥、降低藥價虛高行之有效的辦法。2000年,國務院辦公廳在《轉發國務院體改辦等8個部門〈關于城鎮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指導意見〉的通知》(〔2000〕16號)中就明確指出“解決當前存在的以藥養醫問題,必須切斷醫療機構和藥品營銷之間的直接經濟利益聯系。要把醫院的門診藥房改為藥品零售企業,獨立核算、照章納稅。”

為推進醫藥分業管理,第一步應實行醫藥分開核算、分別管理,藥品收入統一由衛生行政部門分配,合理的收入撥還醫院用于事業發展;第二步將醫院藥房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法人經營機構,參與市場競爭,企業法人代表與醫院法人代表可合二為一;第三步,徹底實行醫藥分業管理。實施醫藥分業管理后,醫院門診藥房僅僅留一些急救類藥品、品、醫療用毒性藥品、放射性藥品、等。

篇6

(一)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推進衛生財務“制度化、規范化”建設

1.建立健全了內部控制制度我局列出了醫療衛生單位內控制度清單,建立健全了內控制度,包括收入支出控制、藥品及庫存物資控制等等,各下屬單位要以此為參考,根據單位自身情況完善其內控制度。2.建立健全了預算管理制度我局要求各醫療機構成立了預算管理組織機構,院長要對醫院總體預算負責,其他各科室的負責人也要為其負責的科室預算負責,要保證預算管理的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為醫院經營目標的順利實現做保障。3.建立了審查監督機制我局制訂了《醫院內部審計工作制度》,對于醫院的財務收支狀況、科室經濟分配、獨立核算的經濟實體等等工作展開經常性的檢查,進行審計監督,通過這樣的例行檢查,來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及時的防止問題的擴散,提出改善的具體措施和建議。有效的提高醫院的風險意識,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經濟運行的安全性。

(二)夯實會計基礎工作,加強財務部門職能建設

1.以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達標為推手,狠抓財務會計基礎工作財務績效管理工作不是說說而已,而是要真正的落到實處,我們不能讓這項工作變成了“表面工作”,流于形式,疏于執行,為了防止這種狀況,衛生局和財政局聯合印發了《衛生系統會計工作規范化考核標準》,與此同時,還成立了考核組,重點針對個單位進行監督審查。2.加強了財務部門職能建設各醫療衛生機構的財務收支要全部納入財務部門,進行統一核算,同意審查。財務部門認真進行財務核算。

(三)加強財務監管,提高經濟管理水平

1.嚴格執行預算管理機制在醫院成立預算管理組織,負責對預算管理的指導、審核、平衡和確定醫院預算草案,每年根據單位總體發展規劃編制年度預算。2.加強了單位資產管理,防止資產流失各醫療衛生單位每年都對資產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清理,做好賬賬相符、賬物相符。醫院每年會進行相應的醫療社會、辦公設備等采購,以往的采購環節中,總是會出現或多或少的問題,所以我們要具體針對采購環節,嚴格按照政府給予的采購吳木,報衛生局匯總后再交由采購辦審批,經過政府采購辦審批合格后,才能進行統一采購,采購由政府采購中心統一進行。此外,對于各單位固定資產的報廢,也要嚴格按照國有資產管理辦法來進行,不得擅自進行報廢處理,以免造成資源的浪費和損壞。3.加強經濟運行情況分析,定期公布經濟評價指標我局對各基層單位的經濟運行情況要進行按月匯總,按季分析,并且召開經濟運行分析會,公布評價結果。4.加快了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當前,各醫療衛生單位的財務會計信息報告嚴重滯后,為了及時掌握個醫療衛生單位的財務信息,提高財管水平,我局加快了財務管理信息平臺建設工程,于2011年6月完善了財務信息平臺機制,通過這樣一個平臺,真正實現了財務數據網絡直報,讓個醫療衛生單位的會計信息得以及時、準確、系統的進行通報。我局要按月收集匯總這些會計信息數據,然后進行整合,提供給單位領導,予以參考,為其制定正確的決策提供必要的數據分析依據。

(四)加大醫療服務價格監督力度

醫療服務價格要根據標準來制定,醫療服務必須公示價格標準,建立醫院內部價格管理條例,因此,衛生局每年都要對各醫療單位的收費情況進行檢查,以防各單位私自制定醫療服務價格,損害老百姓的利益,各單位自己也要對其收費項目和藥品價格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看看是否與標準相符,如果發生問題,要及時的改正。

(五)推行院務公開制

我局制定下發了《關于院務公開形式和院務公開內容指導意見》,明確全區各醫療衛生單位實行醫院院務公開的目標。

二、財務績效管理中存在問題

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完善財務績效管理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眾多問題。1.沒有充分發揮財務績效管理職能。一些醫院管理尚不完善,會計工作做得還不夠細致。另外由于我區各醫療衛生單位會計人員不足,由于會計人員的不足,導致會計人員的工作負荷過重,經常是一個人要做幾個人的事情。再加上這些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都比較低下,會計水平參差不齊,有個別水平極差、素質極低的會計工作人員,極大的影響了這些單位的財務績效管理水平。2.醫院財務監督管理欠缺,管理績效較低。目前部分醫院內部控制系統不完善,偏重事后控制,對于事前控制做得較少。3.全成本核算的制度和辦法缺失。一些醫院的財務會計制度不健全,沒有形成完整的核算體系。4.財務管理人員素質不高。醫院在招聘專業人才時,片面的注重應聘人員的醫藥執業資質,忽略了應聘人員的職業技能。導致眾多醫院的財務管理人員水平低下,素質不高。

三、改善財務績效管理的建議

(一)推進財務績效管理規范化建設

開展醫院財務績效管理規范化建設,在財務績效管理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礎上,全區各單位按照考核標準和實施方案,積極開展財務績效管理工作。

(二)加強內部監督,建立科學評價體系

各醫院要加快內部監督,完善機構建設。財務管理工作的實施和內部監督體系由不同的部門機構負責。醫院內部要形成相互制約的機制,保證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除此之外,還要制定科學的獎懲機制,以此來提高財務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三)開展創建“節約型醫院”活動,推行全成本核算

在醫院財務績效管理的運用中推行全成本核算,還要積極開展節約型醫院建設活動,大力宣傳節約的口號,同時在區直醫療單位必須推行全成本核算,加強財務控制。

(四)引進專業人員

篇7

關鍵詞:醫院制劑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F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10-234-02

醫院制劑是醫院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不斷地適應我國的醫療環境和醫藥水平的過程中,逐步成長發展,一些臨床急需而市場上無供應或供應不了的療效可靠的藥品通常由醫院制劑供應臨床,在配合醫院臨床需求提供藥品保障方面,醫院制劑發揮了重要作用{1}。

《藥品管理法》及《醫療機構制劑配制質量管理規范》明確規定:醫療機構制劑應當是本單位臨床需要而市場上沒有供應的、經批準常規配制、自用的固定處方制劑。長期以來,醫院制劑與臨床密切結合,其療效確切、價格相對低廉,并彌補了市場供應的不足{3}。新醫改形勢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法規對醫院制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療機構的制劑生產品種逐漸減少,經濟效益急劇下降,甚至虧損。部分醫院根據患者用藥安全和自身情況考慮,關閉作坊式的制劑室或者縮小生產規模,制劑室的發展出現了停滯,醫院制劑面臨嚴峻的考驗。

一、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制劑核算與物料管理缺少精益化。醫院制劑由于生產規模小,原輔料使用根據生產情況進行采購,量少價高,與成本核算出現分離現象,從而導致制劑室成本投入與生產產品之間的收益不均衡;原輔料、包裝材料的儲備量往往超出制劑生產的預期性采購計劃,原料周轉緩慢,造成制劑原料囤積和醫院貨幣資金的擠壓占用。

2.銷售范圍小,用量少。醫院制劑的使用量受醫生用藥習慣、季節性因素、節假日因素的影響,與市售藥品相比,較少受市場因素、新藥沖擊的影響,這些因素決定了醫院制劑使用量的相對穩定{2}。但是由于醫院制劑品種局限于本院臨床使用,在醫療機構之間相互調劑使用有限,品種少,使用范圍窄、效期短(3至6個月),往往出現一個效期內的自制藥品還沒有銷售完,就臨近效期、甚至過期。生產一批藥品(500~1000瓶)常常幾個月才能銷售完,加之臨床使用此類藥品少,使制劑生產的藥品銷售緩慢、造成積壓,加大了制劑成本,使制劑生產難以發展。

3.價格政策局限性大,藥品價格是決定制劑收益是否盈虧的基本條件。[2009]65號省物價局關于《湖北省醫療機構制劑價格管理辦法》第十條醫療機構制劑的零售價格,原則上每兩年審定一次。在兩年的有效期內,價格主管部門可根據制劑的主要原料價格變化等情況及時調整價格。醫療機構可根據市場供求和生產成本變化,按照價格管理權限向價格主管部門提出調價申請。但是由于近幾年通貨膨脹等原因,使制劑原輔料價格一直處于上升狀態,導致部分制劑產品價格處于虧損狀態。制劑定價方法的變化及原料藥品價格的上漲,使醫院制劑的利潤呈下降趨勢。

4.制劑質量管理存在隱患。醫院制劑產量小,生產批量少,原輔料的采購是量少價高,使單位制劑藥品的成本上升;原輔料抽檢受條件限制,只能根據自身檢驗條件部分抽檢,使制劑質量存在隱患;原料包裝材料倉儲面積小,不能嚴格按照倉儲管理要求存放。按管理規定制劑物料抽檢合格后方能使用,實際工作中抽檢合格報告未出,生產藥品卻急需使用,與制劑管理要求不符。現有制劑設備陳舊,機械化程度低,大多數醫院仍舊是以手工操作為主,制劑藥品的質量難以完全得到保證;制劑室內部管理松弛,成本意識淡薄,生產過程中時常有報廢現象的發生,各種原料藥、成品藥時有流失現象,增加了制劑藥品的間接成本。

二、對策與建議

1.構建制劑原輔料倉儲管理機制。對制劑室生產用的原料、包裝材料的儲備規范管理,實施倉儲分離管理,避免污染現象,按先進先出法出庫,避免貨物的囤積導致過期。對未使用完的原輔料進行必要的養護措施,利用溫濕度檢測調節設備,保持倉庫適宜的濕度(45%~65%)、溫度(1~25℃);對長期未用的原輔料,再次進行質量檢驗,以保證原輔料安全使用。

2.建立制劑原輔料采購管理機制。規范的采購工作流程是醫院制劑發展的基本保證。嚴格控制醫院制劑原輔料的采購,規范采購行為,從正規渠道購進,把好各環節質量關;根據制劑生產產品的批量及物料倉儲儲備的情況擬定采購計劃,控制半年至一年的使用量,避免過多貨物的囤積導致過期;保證購進的原輔料,具有規定的三證及質量檢驗報告單據,在包裝完好情況下經藥檢人員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原輔料價格的高低直接影響制劑成本,物料采購既要保證質量,又要控制價格,把原料價格上漲的因素控制在最小的幅度內,最終控制制劑成本的過快增長以及虧損風險。

3.確保制劑產品批次產量的合理性。合理制定制劑產品批量:制劑生產批量和成本息息相關,生產的批量大,批次少,成本就低;反之,成本就會上升。由于制劑產品的使用期限短、使用量較小,既要保證其確切的療效,又要確保產品不過期失效的雙重問題,批量大小難以把握,制定生產計劃時,必須根據制劑產品銷售范圍和上期銷售量以及季節性用藥情況,結合臨床醫生反饋的各種信息等因素,合理確定其生產批量,確保生產的自制藥品既滿足臨床患者用藥的需要,又不至于形成藥品庫存積壓過期。

4.健全制劑賬務核算,加強績效考核管理。規范管理制劑賬務,設立原材料包裝材料總賬、明細賬,并及時登記,根據每個品規的生產記錄,及時核對制劑生產的藥品投料情況,真實反映制劑生產的藥品物料成本消耗流向,保證賬務相符;按月核算、按季盤點,減少制劑自制藥品及原料的流失,降低制劑成本損失。加強制劑績效考核管理,定期分析工作量指標、質量指標和經濟效益指標;根據制劑生產藥品質量、批次產量、差價率、損耗率以及藥品過期、滯銷等作為績效考核的依據。

5.完善制劑藥品的分類管理。根據臨床使用途徑實行藥品分類管理,發展不同類別品種,體現制劑產能收益。對特色專科的中藥制劑和消毒制劑實施臨床療效跟蹤調查,發揮中藥制劑臨床療效確切、使用方便、費用相對低廉等優勢,服務于臨床;對大規格的消毒制劑根據臨床使用情況,借助制劑自制平臺對其劑型進行改裝,方便臨床使用;對療效確切、副作用小的協定處方、單方、驗方、祖傳秘方等,分別對待并加以研究,發揮醫院制劑優勢,開發出特色制劑,為廣大患者的健康和醫療服務。

三、小結

醫院制劑源于臨床,服務于臨床,是在臨床實踐中發展和提高的,其發展方向應當是“規模小、設備精、技術全”。醫院制劑要獲得長遠發展,應建立嚴密而高效的管理機制;提高現有制劑技術,整合制劑生產結構,優化制劑生產布局,加強內部成本核算與管理;加強科研力量,使生產、科研與臨床緊密結合,發展特色制劑,加強制劑研發,特別注重中藥制劑的研發;以擁有較多藥學技術人才的“三級”醫院為重點,利用現有制劑生產的硬件與軟件的資源優勢,成立區域性中心制劑室。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除滿足醫院臨床使用,也可供應本區域內各醫療單位,既節約大量資源,提高經濟效益,同時也解決市場上制劑品種供應不足和醫院制劑室的出路問題。

參考文獻:

1.王磊.醫院制劑的質量管理現狀與對策探討[J].科技信息,2009(2)

2.,范尚坦,張勇,蔡斌,宋洪濤.周期使用量分析對醫院制劑精細化管理的意義[J].中國藥業,2010(8)

篇8

[關鍵詞] 醫院收費環節;存在的問題;措施

[中圖分類號] R197.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3)04- 0023- 01

醫院收費問題越來越引起社會公眾的關注和重視。隨著醫療改革的日益深入,對醫院的收費管理也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針對當前醫療收費環節普遍存在的問題,醫院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做到收費價格有標準,收費規則合要求,使收費管理逐步規范法、合理化,從而提高收費管理水平,以實現醫院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1 醫院收費環節普遍存在的問題

歸納來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醫院管理者對收費管理重視程度不夠

不少醫院管理者將收費管理僅僅當作是財務部門和收費部門的事情,普遍認為收費只不過是一項簡單而又機械的工作,只要確保收費窗口處于正常的秩序就可以了。由于思想上不夠重視,管理上存在漏洞,造成很多經濟案件,如挪用公款、弄虛作假等頻發。

1.2 收費管理混亂,崗位職責不明

醫院的收費管理缺乏統一的醫療收費標準,超標準收費、重復收費、少收漏收費等現象普遍存在。另外,專職物價員崗位責任制落實不到位,職責不明確不清楚,投訴問題極為突出。

1.3 收費發票的審核不到位

醫院每天都有相當多的收費發票,這無疑加大了票據核對工作的難度。很多醫院在發票存根的處理方面過于隨意,沒有按照票據管理辦法進行歸檔管理,再加上缺乏專職人員的核銷,這樣以來,很難發現收費過程中存在的誤差或錯誤,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可靠性無從談起。

1.4 財務部門管理方面的問題

門診掛號處與住院結算收費處是醫院收費的主要組成部門,也是醫院收入的主要源頭。一旦收費稽核出現問題,有可能造成嚴重后果。財務部門必須加強收費稽核管理,確保收費資金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2 加強醫院收費環節管理的主要措施

2.1 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

要做好醫院收費環節的管理,必須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①健全醫院價格管理制度, 公開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強化醫院收費的透明度,使患者對各項費用的支出清楚明白;②建立切實可行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確保會計信息真實可靠;③制定收費人員交款制度,要求收費人員做到日清月結,每天結賬后將手中的現金、支票送交財務部門,同時還要遞交收費日報表以及當日所開的收費發票;④嚴格票據的領、購、銷制度,使票據應有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⑤落實醫療費用的審查制度,嚴格審查患者每日費用,對出院患者來說,必須在其費用三單一致的前提下,才可為其辦理出院手續。

2.2 構建規范、科學的醫療收費項目價表庫

收費項目價表庫是規范醫院收費管理的基礎,它包含具體的收費項目以及相應的收費標準。

(1)價表庫的設置必須符合國家醫療收費政策。收費項目價表庫的管理有較強的政策性,收費項目的設置必須以國家現行的收費政策為依據,嚴格執行國家醫療收費標準,收費規則要合乎要求。

(2)價表庫的設置要滿足臨床需要。收費項目價表庫設置的目的是為臨床提供嚴謹、可靠、實用的項目以及價格管理體系。對于一些包含多項收費的醫療項目,應在滿足臨床需要的前提下,結合實際的操作流程以及各種消耗,設置經濟合理、高效實用的收費組合。

(3)價表庫的維護要及時。收費項目價表庫的維護涉及到收費項目的新增、調價、廢碼等。價表庫的維護是一項日常性的工作,力求做到:新增項目的添加、項目價格的調整、停用項目的廢止要及時,防止亂收費現象的發生。

(4)價表庫要由專職人員負責管理。收費項目價表庫的管理作為醫院物價管理的關鍵環節,是確保醫院物價管理規范的重要保證。收費項目價表庫的管理包括多方面的內容,如藥品、醫療服務、醫用耗材、財務管理等等,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術性,只有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的人員才能勝任這一工作。

2.3 加強收費過程中的監督管理

加強對收費環節的監督管理可以有效規范收費行為,提高收費管理水平。對于門診和住院的費用收入,應由藥房以及相關醫療科室根據收費核對聯認真進行核對,防止重復收費、少收費、漏收費等現象發生。同時還應重視退費以及醫療欠費的監督管理。

2.4 提高收費人員的整體素質

要做好醫院的收費工作,還用注重收費人員素質的提高。收費人員首先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堅決杜絕無證上崗。目前,計算機在收費管理中得到了廣泛使用,因此,收費人員還必須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以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也是收費人員必須具備的。醫院應加強對收費人員進行培訓,不斷提高其業務技能和服務質量,使其更好地勝任收費工作。

3 結 語

醫院收費環節的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多個方面,需要醫院各個部門、各個科室的共同努力。要做好這項工作,應將收費監管貫穿于收費的全過程,特別是做好重點環節的監管,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收費管理的規范化,提高收費管理水平,使醫院獲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主要參考文獻

[1]蔡賀麗.醫院收費管理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農村·農業·農民:上半月,2010(8).

[2]萬金玉.促進醫療質量提高的六大收費環節[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1(1).

篇9

(一)各街道辦和區有關責任部門具體任務

1.各街道辦事處(10個)

(1)分解落實總目標。各街道辦要圍繞全區穩定價格總目標,強化組織領導,成立領導小組和專門工作班子,并結合實際情況,分解制定落實總目標的具體工作措施和目標責任制。

(2)穩定主副食品市場價格水平。各街道辦要保障市場供應,加強價格調控,切實穩定主副食品的價格水平。區物價局依據各街道采集的市場肉、禽、蛋、菜、魚等價格,測算其居民主要副食品綜合平均價格漲跌幅度,每月通報,并于年終進行考核。

(3)加強農貿市場管理。各街道辦要明確農貿市場的公益性屬性,加強對農貿市場的投入,切實加強管理,嚴格執行政府的各項政策規定,落實攤位費備案管理制度。嚴格執行市政府規定的各項規費減免政策。

2.穩定價格責任部門(22個):區物價局、區發改局、區商務局、區糧食局、區供銷總社、區農業局、區旅游局、區工商局、區教育局、區民政局、區財政局、區交通運輸局、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區公安分局、區國土分局、區住建局、區衛生局、區環保局、區城管局、區建工局、區人防辦、區質監分局。

(1)分解落實總目標。圍繞全區穩定價格總目標,進一步強化組織領導,依據本部門工作職能范圍,分解制定本系統、本部門落實總目標的具體工作措施和目標責任制。(責任單位:各責任部門)

(2)設立農貿市場直銷攤位。按照“定菜農身份、定生產基地、定銷售攤位、定食品安全責任”的“四定”要求,全區農貿市場應設立直銷攤位,攤位費按政府規定予以減免。直銷攤位的商品價格應相應低于市場內同品種商品價格,貫徹落實《直銷攤位管理辦法》。(責任單位:區商務局)

(3)降低攤位費標準。按市政府的規定,組織落實農貿市場攤位費的優惠政策。(責任單位:區商務局、區物價局)

(4)實行攤位費備案管理制度。農貿市場攤位費等收費實行備案管理,由市場開辦者向區物價局備案后執行。(責任單位:區物價局)

(5)進一步清理農貿市場收費。免收農貿市場案秤、電子案秤、電子臺秤、條碼秤、電子計價秤檢定收費;對農貿市場從事食品衛生及公共場所相關從業人員免收衛生知識培訓費。(責任單位:區物價局)

(6)降低農貿市場用水價格。對農貿市場用水按照民用水價格標準執行。(責任單位:區物價局)

(7)規范農貿市場稅費代收行為。農貿市場代收稅費必須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執行,不得另行加收任何費用。(責任單位:區物價局)

(8)深化“綠色通道”政策。擴大鮮活農產品目錄范圍,將馬鈴薯、甘薯(紅薯、白薯、山藥、芋頭)、鮮玉米、鮮花生列入“綠色通道”范圍,區域所有收費公路對鮮活農產品運輸車輛實行免費通行。(責任單位:區交通運輸局)

(9)推動企業價格自律。對大型超市、農貿市場等主副食品經營者宣傳價格政策,開展政策提醒。積極倡導各大超市讓利于民,多推大眾菜、優惠菜。(責任單位:區物價局、區商務局、區供銷總社、區糧食局)

(10)開展市場聯合檢查。加強對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超市等單位的市場聯合大檢查,堅決查處捏造散布漲價信息、惡意囤積、哄抬價格、變相漲價、相互串通、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切實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責任單位:區物價局、區商務局、區工商局、區質監局)

(11)加強消費維權。充分發揮行政執法體系作用,暢通消費者訴求渠道,認真受理并及時處理消費者咨詢、申訴和舉報,對不正當競爭和壟斷等擾亂市場秩序行為,要依法查處,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責任單位:區工商局)

(13)加強民生價格信息服務。將民生商品的零售價與批發價通過報刊、電視、網站進行公示、實行適時更新,不斷提高公布頻次,引導居民消費,穩定價格預期。(責任單位:區物價局)

(14)落實調運補貼和儲備資金。在惡劣天氣等緊急情況下啟動臨時調運補貼,由區財政補貼,保障緊急情況下市場供應。蔬菜儲備的費用由區財政承擔。(責任單位:區商務局、區財政局)

(15)加強社會救助。認真做好低保戶、低保邊緣戶、低收入困難家庭季審、半年審和年審工作,強化動態管理,做到“應保盡保、應出即出、應調即調”,各類困難群體臨時生活補貼不重復享受,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則,保證各項保障資金和各類救助資金真正惠及困難群眾。(責任單位:區發改委、區財政局、區民政局、區物價局)

(16)強化價格調控。突出價格調控的重點,落實糧食、蔬菜、食用油、豬肉、食糖等主副產品生產、供應、儲備、調控的目標和任務。強化考核,切實把價格工作目標列入各有關部門的重要工作內容。(責任單位:區物價局、區教育局、區公安分局、區民政局、區國土分局、區工商局、區環保局、區衛生局、區質監分局、區住建局、區人防辦、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區城管局、區交通運輸局、區商務局、區農業局、區旅游局)

(17)全面倡導價格行為規范。建立健全商品明碼標價制度,全面推行價格誠信經營,規范價格行為。全年無重大價格欺詐等違法、違規行為發生。(責任單位:區物價局、區公安分局、區工商局、區環保局、區衛生局、區質監分局、區住建局、區城管局、區交通運輸局、區商務局、區農業局、區旅游局)

二、治亂減負總目標:國家、省、市宣布取消的收費項目和降低收費標準執行到位,收費減免優惠政策落實到位。執行各項收費管理規定,全年無違法、違規收費行為發生。

(一)各街道和區有關責任部門具體任務

1.各街道辦事處(10個)

(1)分解落實總目標。圍繞全區治亂減負總目標,強化組織領導,成立領導小組和專門工作班子,并結合實際情況,分解制定落實總目標的具體工作措施和目標責任制。

(2)執行各項收費管理規定。國家、省、市宣布取消的收費項目和降低的收費標準執行到位,全年各有關所屬部門無擅自立項、超標準、超范圍、搭車收費等行為發生。

(3)落實各項收費優惠政策。落實涉及企業改革、促進和諧發展的各項收費優惠政策。落實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和低保對象等弱勢群體的各項收費減免優惠政策。

(4)加強房產價格管理。加強保障性住房價格管理,落實各項優惠政策,按照《 市保障性住房價格管理辦法》的規定,審核批準政府指導價。嚴格執行商品房明碼標價制度,維護和規范房地產市場價格秩序。

(5)加強醫藥價格(收費)管理。落實藥品價格和醫療服務收費政策,探索社區醫療服務收費管理政策措施,完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零差率銷售藥品制度。落實惠民醫院醫療收費減免政策。規范收費公示,公示率達100%。

(6)加強旅游價格監督。強化園林景點價格監管,凈化旅游市場價格環境,倡導旅游誠信經營,促進旅游業的發展。規范旅游價格明碼標價行為,標價率達100%。

(7)貫徹落實涉農價格(收費)政策。加強農業排灌水、電費等監管,無亂收費和亂加價行為。認真落實農產品價格保護政策,保持農資正常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加強中心集鎮、中心村建設,農民自住房基礎設施配套費等收費減免政策落實到位,執行率達100%。

(8)建立健全農村價格管理監督網絡并正常開展工作。各街道、行政村涉農價格和收費公示欄達到“看的清、讀的懂、留的住、不破損”的要求,公示率達到100%。

(9)規范收費行為。監管收費單位建立健全收費公示和收費清單制度,公示規范、醒目、公示率、準確率均達100%。收費票據開具規范,收費項目、標準準確無誤。

2、治亂減負責任部門(17個):區住建局、區建工局、區人防辦、區林業局、區國土分局、區公安分局、區交通運輸局、區工商局、區質監分局、區環保局、區城管局、區教育局、區民政局、區司法局、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區衛生局、區旅游局。

(1)圍繞全區治亂減負總目標,依據本部門工作職能范圍,分解制定本系統、本部門落實總目標的具體工作措施和目標責任制。

(2)貫徹執行國家和省、市有關收費管理規定,國家、省、市宣布取消的收費項目和降低的收費標準執行到位。全年無擅自立項、超標準、超范圍、搭車收費等行為發生。

(3)落實涉及企業改革、促進和諧發展的各項收費優惠政策。落實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和低保對象等弱勢群體的各項收費減免優惠政策。

(4)積極應對市場價格波動,確保政府價格政策措施落實到位。

(5)建立健全收費公示和收費清單制度,公示規范、醒目、公示率、準確率均達100%。收費票據開具規范,收費項目、標準準確無誤。

三、考核辦法

(一)考核標準分為優秀、達標、基本達標和不達標四個等次,具體考核工作分兩個方面進行:穩定價格目標考核由區政府市場價格調控聯席會議組織實施;治亂減負目標考核由區物價局和區發改局牽頭組織。

(二)各目標責任單位年度考核由日常考核、半年考核和年終考核組成。

日常考核以區政府市場價格調控聯席會議辦公室的日常價格管理檔案和檢查檔案為依據,日常考核分占全年總分的40%。

半年考核是各目標責任單位每半年對目標落實執行情況進行一次自查、總結,并將總結報告報送區政府市場價格調控聯席會議辦公室,報送情況分占全年總分的20%。

年終考核由區政府市場價格調控聯席會議對各穩定價格目標責任單位進行考核,在年底進行,年終考核分占全年總分的40%;治亂減負目標考核由區物價局、區發改局牽頭分平時、半年、年終進行相應考核。

(三)凡在年度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不達標:

1.因保供穩價措施不力,引起本區域和管理范圍內居民生活必需品等重要商品斷檔脫銷,造成價格暴漲的;

2.因價格或亂收費問題,引發群眾聚集、群訪等惡性事件的;

3.因重大價格違法、違規行為或亂收費問題被舉報并查實的;

篇10

醫療與醫藥行業是息息相關的兩大領域,從1997年10月國家政府部門對藥品實行第1次降價起至2006年12月底公布的第21次降價止,據統計降價金額已達416.6億元。其中以2005年9月第17次降價的平均降幅為最大,達40%;2007年1月26日實施的第21次降價總金額為最高,達70億元/年。降價是為了遏止藥品價格虛高,但是老百姓對藥品降價卻沒有感覺,反而“看病貴、看病難”的呼聲越來越高。為此,2006年國家相應出臺了多項政策法規,如打擊醫藥商業賄賂、整頓和規范藥品市場秩序、加大醫療體制改革力度和連續對藥品實行降價等,這些政策的推出就是針對當前的醫療體制和藥品流通中的不足。目前我國藥品銷售最大的終端還是在醫院,所以把醫療體制與醫藥行業視為密不可分的一體,要改革必須聯動,這是完全正確的。

1 醫藥行業

1.1 醫藥行業產能統計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可以生產化學原料藥近1 500種,總產量85.6萬噸。能生產化學藥品制劑34個劑型4 000余個品種,含商品名的品規約2萬種。2005年,我國七大類制劑(片劑、膠囊劑、顆粒劑、凍干粉針劑、粉針劑、輸液和緩(控)釋片)產量分別達到3 061億片、738億粒、63億包(袋)、11億瓶、105億瓶、49億瓶(袋)和17億片。2005年統計匯編的中成藥企業1 283家,能生產包括滴丸、氣霧劑、注射劑在內的現代中藥劑型40多種,中成藥品種8 000余種。我國有生物制藥企業400多家,其中具備基因工程藥物生產能力的企業114家,能生產疫苗、類毒素、抗血清、血液制品、體內外診斷試劑等各類生物制品300余種,其中現代生物工程藥品20種,生產預防制品約9億人份。疫苗生產企業28家,能生產預防26種病毒的41種疫苗,年產量超過10億個劑量單位。

但目前醫藥行業的現狀是國內4 000多家藥品生產企業中,近2/3面臨著危機。其危及生存的重要原因,就是藥企的研發資金匱乏,投入金額不足銷售額的5%(西方發達國家為15%~25%),且大多投入到仿制藥上。企業無能力進行創新,所以無法對其產品進行結構調整,因而屢屢出現重蹈覆轍的低水平重復和無序混亂的市場競爭局面,導致醫藥行業生存的環境相對較為惡劣,產能閑置的現象比比皆是。

1.2 醫藥工業經濟運行分析

2006年1-10月累計,醫藥工業實現增加值1 622.26億元,按現價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18.57%;實現銷售收入4 320.68億元,同比增長27.59%,增長率比上年同期上升2.04個百分點;但實現利潤為301.89億元,同比增長9.84%,增長率卻比上年同期下降了8.53個百分點(其中化學藥品制劑工業和中成藥工業由于受藥品調價政策的影響,分別下降了3.78%和1.80%);而銷售費用達518.7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9.91%,增長率較上年同期卻提高了2.19個百分點。與2005年同期相比,醫藥產業各項指標全線下降,為近10年來增長幅度最低的一年。

2006年1-10月,國有經濟類企業完成銷售收入316.8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48%,但較上年的增幅減少1.54個百分點;集體經濟類型企業占整體產業的2.17%,累計完成93.8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4.09%,較上年同期增幅提高0.11個百分點;股份制和港澳臺及外商投資經濟類企業分別完成2 040.82億元和1 143.01億元,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6.01%和26.85%;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實現銷售收入724.1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6.23%。數據證明,國有經濟類企業不如集體經濟類型企業更不如股份制和港澳臺及外商投資經濟類企業。

(注:以上數據取自SFDA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

1.3 2007年醫藥行業展望

2007年,政府控制居民用藥成本、減少藥品生產和流通環節虛高利潤的政策方向是絕對不會改變的。同時,醫藥行業中的很多體制問題也很難在短期內得到解決,政府改革進程中,仍然會繼續“犧牲”企業利潤。像對2006年前10個月統計一樣,行業的需求增長沒有太大問題,但行業盈利空間仍然將面臨壓力,所以2007年的利潤增幅很難出現大幅回升。

1.4 醫藥行業對醫療事業的貢獻

為了彌補財政對醫療機構補貼過少而造成的缺口,政府允許醫療機構在藥品銷售上順加加價15%。目前雖然醫療服務收入有了較快的增長,在醫療機構收入組成中的比例有逐漸升高的趨勢,但由于醫院普遍傾向于采取“高收入-高投入”的經營模式,醫療服務收支缺口反而逐步加大,所以藥品加價上的盈余收入,是醫院重要的利潤來源。從國家發改委價格司醫藥價格處和平安證券統計的數據(表1)可以看出,在1995年至2004年這10年中,藥品對醫療機構的補貼從約25%到45%左右(有報道說,在一些城鎮醫院已高達60%~70%)。

2 醫療體制

2.1 醫療體制改革思路、原則及制度

改革發展的初步思路:建立科學規范的公立醫院管理制度,維護公益性質。所有醫院不分隸屬關系,均由當地衛生部門實施全行業管理的體制。實施藥品收入分開,切斷藥品銷售與醫療機構的經濟利益關系。規范醫務人員收入分配機制,扭轉公立醫療機構盲目創收傾向,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健全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努力擴大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啟動以大病統籌為主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等。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必須堅持四條基本的原則:一是堅持體制機制改革和制度創新;二是堅持政府主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三是堅持醫療衛生體制、醫療保險制度和藥品生產流通體制三者同步改革、同步推進;四是堅持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

與此同時在醫療衛生服務和醫療衛生保障方面,要著力建立四項基本制度: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衛生保健制度;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科學規范的公立醫院管理制度。

2.2 中國醫療衛生資源運行狀況

2.2.1 醫療機構數量分布

中國衛生部統計結果顯示,截至2005年底,全國共有衛生機構總數達二十幾萬個,比上年增加1 457個。按照醫療機構的經營性質劃分:目前共有非營利性醫療機構13.2萬個,營利性醫療機構15.6萬個 。按照醫療機構的屬性劃分:在眾多的醫療機構中,醫院有18 703個,社區衛生服務(站)1.7萬個,農村鄉鎮衛生院4.1萬個。按照醫院等級劃分:三級醫院946個(其中:三甲醫院594個),二級醫院5 156個,一級醫院2 714個,未評定等級醫院9 887個。盡管目前營利性醫療機構數量比達到52.17%,但其擁有的病床比僅為3.99%,到民營醫院就診的人數比更少,只有3.26%,這直接導致了民營醫療機構客戶資源嚴重匱乏、規模普遍偏小、投資動力不足等問題的產生,完全起不到彌補國有醫療資源的不足,分流病人的目的。

2.2.2 醫療機構診治病患人數分布

2005年,全國醫療機構總診療人次數為23.05億人次,與2004年比較,醫院診療人次數增加0.82億人次,衛生院診療人次數減少0.04億人次。按照醫療機構的屬性劃分:醫院13.87億人次,占60.2%;社區衛生服務中心0.59億人次,占2.6%;衛生院6.99億人次,占30.3%;婦幼保健院(所、站)0.97億人次,占4.2%。按照醫院等級劃分:其中三級甲等醫院診療人次3.17億次, 占全國總量的13.75%,占城市醫院接診總量的22.86%。按照醫療機構的經營性質來劃分:非營利性醫療機構22.23億人次,占96.4%;營利性醫療機構為0.75億人次,占3.3%。其中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中的醫院、衛生院占總診療人次數的87.8%。

2005年全國醫療機構總體病床使用率為62.9%,三甲醫院達到了92.7%,其中衛生部部屬綜合醫院更高(達100.2%),而衛生院病床使用率僅為37.8%。占醫療機構總數量僅為0.20%的三甲醫院為代表的大型醫院成為醫療市場的主導力量,可以看出病人就診選擇以及醫療服務資源過度集中,這是中國現行醫療體制存在的缺陷之一。

2.3 人均醫療費用支出

衛生部統計數據表明,在藥品整體價格回落的5年時間里,無論是門診病人還是住院病人所負擔的醫療費用不降反升(見表2)。形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除了提高檢查治療費用外,針對降價而廣泛使用替代藥品也是重要的原因。由于提高了臨床用藥的平均價格水平,所以再次加重了病人的負擔。

3 醫療體制改革與醫藥行業發展之辨析

3.1 財政投入與藥品價格

醫療體制:無論是從中國政府的統計結果,還是從WHO的統計結果來看,我國政府在全民醫療保健體系上投入太少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自1993年開始,10余年的時間里政府每年投入到醫療保健體系的總額始終不足醫療費用總支出的20%。所以政府財政在對醫院給予相應經費補貼的同時,必須實行藥品收支兩條線管理,切斷藥品收入與醫院的經濟聯系。目前醫院的收入50%左右來自于藥品方面的補貼,成為醫院最為重要的利潤來源,這已是不爭的事實。醫院為了在藥品銷售上獲得更多的利益,在保證“招標價格15%加價率”規則的前提下,可能會要求醫藥工、商企業做進一步的讓價,這讓價的方式之一通常是通過額外贈送藥品來實現的。醫療單位作為藥品購銷的居間環節,已經在整個價值鏈中演化成為絕對的主導力量。

醫藥行業:目前降低價格無法改變利益分配,影響生產企業是不可避免的。但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部分醫療機構與制藥企業為繼續牟取高額利潤,會利用各種手段促使進入降價名單的藥品悄然退出市場。對此,政府凡發現醫療機構銷售降價藥品的數量與上年同期相比發生明顯下降的,要求各級價格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及時進行調查,發現存在違規行為的,及時予以糾正,情節嚴重的將追究相關負責人的責任。與此同時,政府對于藥品價格的管控向著更加科學、規范的方向發展。對藥品價格管理方式更強調以差異化原則對待不同的產品,這將促進藥品的創新和廉價藥品的使用,會給創新驅動型制藥企業以及廉價藥生產企業帶來一定的有利因素,這些企業未來遭受到的降價因素沖擊可能小一些。

3.2 社會醫保體系建設

醫療體制:醫改方向是全民享有醫療保障。但是在我國醫療保險覆蓋面過窄,特別是農村人口的醫療保障體系缺失,使得作為福利制度重要組成部分的醫保明顯缺乏公平性。所以必須加快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衛生保健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構建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和社區衛生服務網,合理調整醫療資源,對醫療機構實行屬地化和全行業管理,加快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理順醫藥衛生行政管理體制,推行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分開是十分有利的。

在上海市浦東新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必再擔心運營成本。2007年浦東新區政府將對社區服務衛生中心先按常住人口把基本款項撥到位,再根據“第三方”專家核準它們的運營成本,補足不足費用。對傳染病醫院和肺科醫院,則特事特辦。在2007年的衛生資源預算中,明確“托底”,既保證職工有合理收入,也使醫院有足夠的費用做好防病、治病工作。

近期在北京推行的社區基本用藥由政府采購、集中配送、零差率銷售等舉措。由于社區零差率配送藥品量大面廣,市食藥監局把社區零差率配送藥品列入重點監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如果對這些藥品的價格自行上調,則醫療保險基金將不予以支持。同時推行社區首診、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的方法,為控制醫療費用而推出的定額付費和單病種付費醫療費用結算方式等。

醫藥行業:基礎醫療服務網絡的建設以及病人就診分流策略的實施,將削弱以三甲醫院為主的國有大型醫院在整個醫療體系中的主導地位,除了一些住院用藥品種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外,其余易產生“大處方”的高價藥品采購量有可能會直線下降。預計5年后農村醫藥市場將超過450億元,其中80%由財政支付。所以隨著普藥在基礎醫療服務機構的大量使用,一些以普藥生產為主的大型制藥企業將獲利,因此生產企業必須考慮醫藥營銷重心不斷下移到普藥主要消費區域的問題。

3.3 醫療體制機制

醫療體制:病人就診選擇以及醫療服務資源的過度集中,國有醫療機構通過快速提高就醫病人的服務強度(不完全是服務質量的提高)的方式,以謀求取得更多收入,導致醫院固定資產投入不斷加大,病人負擔明顯加大。因而對醫療機構實行醫藥分家,以此來遏制醫院片面追求經濟收益,導致醫療費用水漲船高的趨勢。“醫藥分開”的實質是改革醫院“以藥補醫”機制,逐步取消藥品加成政策。要降低藥品價格,在建立“醫藥分家”醫療體制的同時還必須建立嚴密的反商業賄賂制度。因為醫藥分家只是解決了醫院偏好采購高價藥的問題,但并不能解決醫生作為個人收取回扣的問題,因為無論醫藥如何分家,處方權始終掌握在醫生手里。以法治醫可能會是一個幫助醫療體制改革得以實施的一種法律手段。

醫藥行業:歷經21次行政降價,藥品價格水平逐年回落,醫藥企業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但病人負擔卻并沒有減輕。提高國家對醫保體系的支付比例,擴大醫療保險的覆蓋面,雖然本身并不會給醫藥行業帶來明顯的影響,但隨著對國有大型醫院管控力度的加大,未來“收支兩條線”或類似政策的執行,過去因醫院占款因素引起的醫藥商業企業應收賬款過大的問題有望得到緩解。據了解,衛生部將會制定《醫療機構接受藥品贈送管理辦法》,將藥品贈送明晰化,醫療機構逼迫藥品銷售方做出的“暗扣”讓利將被劃定為商業賄賂,醫藥工、商企業將借此獲得更大的利潤空間。

3.4 醫藥流通體制改革

醫療體制: 根據90多個國家的經驗,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應作為國家藥品政策的核心。國家按照“安全、有效、必需、價廉”的原則,制定基本藥物目錄。政府招標組織國家基本藥物的生產、采購和配送,并逐步規范同種藥品的名稱和價格,保證基本用藥,嚴格使用管理,降低藥品費用,以保證百姓可以用上低價藥。

醫藥行業:流通領域的商業賄賂行為,致使制藥工業在正常的藥品交易過程中失去話語權,嚴重制約了行業的正常運轉。隨著政府打擊醫藥流通領域商業賄賂現象的力度加大,處方藥所在的醫院市場面臨較大的行政和輿論壓力,藥品使用會逐步走向規范化,與此同時也給OTC市場的發展帶來良好的機遇,醫藥流通體制改革將會帶動我國OTC市場較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