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健康管理范文

時間:2023-10-17 17:35: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血糖健康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高血糖健康管理

篇1

關鍵詞社區健康管理;老年人;護理干預

臨床上,高血壓、糖尿病屬于慢性病,在我國發病率高。調查數據顯示[1],我國>60歲者每月發生慢性病的概率在43.8%左右,其中農村34.8%、城市53.4%。因慢性病的發生可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造成較大的影響,所以,我們還需注重老年患者的健康管理工作,以盡可能幫助其減輕心理壓力,改善生活質量。本文旨在剖析社區健康管理和護理干預在老年人高血壓與糖尿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糖尿病與高血壓患者160例,采取自愿參加方式,對160例病例進行分組。研究組(n=80)中,男46例,女34例;年齡60~79歲,平均(68.24±3.17)歲;病程2~13年,平均(6.8±1.3)年。對照組(n=80)中,男47例,女33例;年齡60~80歲,平均(68.41±3.26)歲;病程2~15年,平均(7.0±1.4)年。比較各組的家庭狀況和文化水平等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方法:兩組都予以為期6個月的社區基礎護理,研究組同時加用社區健康管理與護理干預措施,詳細如下:①加強健康檔案管理,收集患者基本情況、危險因素、健康問題及家族史等,錄入宇信健康檔案管理系統中,為患者建立完善的健康檔案,對行為習慣、自理能力進行評估。通過健康體檢表,發現主要問題,進行健康評價,制定個性化的健康管理計劃。②綜合分析患者病史、查體、診斷、治療等情況,并結合健康檔案,對患者進行綜合評估,全科醫師將患者納入慢性病規范化管理,每年進行4次面對面隨訪、心理干預、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小組活動、家庭保健員培養等措施,對患者進行全方位的健康管理。③定期開展健康知識講座,提高患者對高血壓和糖尿病相關知識水平,鼓勵患者主動參加并配合治療。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向其提供日常飲食、心理、運動等方面指導,及時糾正不良習慣,囑其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將“健康自我檢測表”發給患者,同時護士向患者示范相關指標的測量方式,包括腰圍、臀圍、血壓、身高、血糖、體重。教會患者如何正確使用血糖儀與血壓計,告知檢測次數,指導填寫自我管理卡。④告訴患者適當運動的好處,視其實際情況,為其制定科學、有效的運動方案。叮囑運動時應嚴格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避免高強度運動損傷機體組織。鼓勵患者參與戶外活動,多和家人、朋友交流,學會傾訴,促使良好心態的維持。觀察指標:經連續6個月的護理干預之后,檢測并比較各組的血糖和血壓水平。統計學方法:數據以統計學軟件SPSS20.0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比較血糖水平:研究組干預6個月之后的空腹血糖水平(6.59±0.73)mmol/L,明顯低于對照組的(7.39±0.86)mmol/L,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餐后血糖水平和對照組比較顯著下降(P<0.05),見表1。比較血壓水平:研究組的收縮壓和舒張壓都比對照組的低,兩者之比為(129.03±8.26)mmHgVS(137.64±7.48)mmHg、(81.21±6.25)mmHgVS(90.23±6.31)mmHg,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論

篇2

【關鍵詞】高校男性教職工;高血壓、高血糖和脂肪肝和高尿酸

【中圖分類號】R1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6-0417-01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與代謝相關性疾病的發病率明顯上升。高校男性教職工由于教學與科研的雙重壓力,平時又不注重自我保健和體育鍛煉,他們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定期組織體檢并對體檢結果進行分析,有利于早期發現問題,便于管理部門對他們進行定向干預,并增強他們的自我保健意識,從而減少疾病的發生,也是高校衛生保健部門的重點工作。

1 對象和方法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2年在中大醫院(三甲醫院)體檢中心參加體檢的男性教職工930名,年齡為22~96歲。按照年齡分為(22-29歲)59名,(30-39歲)283名,(40-49歲)208名,(50-59歲)109名,(60-69歲)58名,70歲后113名。對體檢資料中的高血壓、高血糖、脂肪肝和高尿酸4項指標進行分析。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2 診斷標準

1.2.1 高血壓病診斷參考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際高血壓聯盟制訂的高血壓診斷標準(成人18歲收縮壓(SBP)≥140mmHg和(或)舒張壓(DBP)≥90mmHg,包括既往有高血壓史者。

1.2.2 高血糖的判斷按照2007年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診斷標準,空腹血糖≥6.1mmol/l,且7.0mmol/l;糖尿病為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既往糖尿病史;以上2種情況統稱為高血糖。

1.2.3 脂肪肝的判斷由江蘇省中大醫院彩超室??漆t生寫出診斷報告確定。

1.2.4 血尿酸采用血清尿酸酶法男性≥6.4mg/dl。

2 結果

3 討論

3.1 高血壓檢出情況

高血壓是一種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并嚴重危害人類身心健康的疾病,可引起約60%的腦卒中和50%的冠心病。本體檢資料顯示:本校男性教職工高血壓的檢出率為27.63%,遠高于陳蘇贛,孔軍峰等的相關報道(男性13%)[1],檢出率隨著年齡增高而遞增且呈低齡化趨勢,且各年齡段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2 高血糖檢出情況

高血糖本身不是一種單純的疾病,而是多種復合病因引起的綜合癥。相關研究顯示,中國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已成為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非傳染性疾病,對社會和經濟帶來沉重負擔,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世界性公共衛生問題。本體檢資料顯示:本校男性教職工的高血糖檢出率為9.78%,高于陳蘇贛,孔軍峰等的相關報道(男性6%)[1],隨著年齡的增長,高血糖的檢出率呈現上升的趨勢。

3.3 脂肪肝檢出情況

脂肪肝主要是甘油三酯在肝臟過度沉積的臨床病理綜合征。當脂肪在肝細胞內貯積量超過肝重的5%以上,或在組織學上有50%以上肝細胞脂肪化時即為脂肪肝。本體檢資料顯示:本校男性教職工脂肪肝的檢出率為34.30%,低于陳蘇贛,孔軍峰等的相關報道(47%)[1],但30-39年齡組為45.94%遠高于平均檢出率。分析其原因可能為該年齡組男性以科級干部居多,他們社交活動頻繁,經常飲酒,酒精能影響脂肪代謝的各個環節,使脂肪代謝紊亂,加速脂肪性肝病的形成。

3.4 高尿酸檢出情況

血尿酸是嘌呤代謝的終產物,它是由黃嘌呤和次黃嘌呤通過黃嘌呤氧化酶作用合成,在合成過程中伴氧自由基產生,觸發內皮損傷[2];高尿酸血癥被認為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之一,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高尿酸血癥常伴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目前認為與胰島素抵抗有關。本次檢出率為18.64%高于李宜川,沈永杰的相關報道(男性13.53%)[3]。

總的結果顯示男性教職工高血壓、高血糖、脂肪肝和高尿酸與年齡因素有關,發現高血壓、脂肪肝、血尿酸呈低齡化趨勢。高血壓、高血糖的檢出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高。針對本次健康評估的結果,制定個性化的健康干預措施并予以實施,提升男性教職工的健康水平。高校男性教職工是高等院校中寶貴的人力資源,要加強他們的健康教育和指導,提高對高血壓、高血糖、脂肪肝和高尿酸所產生危害的認識,合理膳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戒煙戒酒,保持良好心態,做到早預防、早發現和早治療, 這對提高他們的生存和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陳蘇贛,孔軍峰等.上饒師范學院教職工體檢結果分析[J].中國校醫,2010,24(7):552-553.

篇3

100克饅頭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為48.3克,也就是說,二兩饅頭中大約含有一兩糖。很多人沒想到,不細嚼根本吃不出甜味的白饅頭中還隱藏著這么多的糖呢!不過,白糖高甜度的口感和純白結晶的視覺沖擊,使人認為“吃糖”的滿足感明顯高于吃白饅頭??蓪嶋H上,白饅頭中的碳水化合物進入體內后升高血糖的速度不敗給白糖,甚至風頭還蓋過白糖呢。

為了反映食物與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營養學利用了“血糖生成指數”這一指標,通常把葡萄糖的血糖生成指數定為100作為參照。從下面的表格即可看出幾種常見食品的血糖生成指數,其中白綿糖的升糖指數的均值為83.8,而白饅頭的血糖指數已經達到了88.1。

白饅頭升高血糖的速度超過白綿糖,這怎么可能呢?按常規的想象這的確不好理解,但通過下面的解釋,你可能就很容易明白這是怎么回事了。

蔗糖一1分子葡萄糖+1分子果糖,在食物中以白糖、紅糖、冰糖等形式體現。在甘蔗、甜菜和蜂蜜中含量較多。

乳糖一1分子葡萄糖+1分子半乳糖,只存在于哺乳動物的乳汁中。鮮奶中乳糖含量約為5%~7%,是天然乳汁淡淡的甜味的來源。

麥芽糖=1分子葡萄糖+1分子葡萄糖,是淀粉和糖原的結構成分。食品中的飴糖、糖瓜、灶糖通常都是用麥芽糖制作的。

上面提到了兩個營養學名詞:蔗糖和麥芽糖。白綿糖就是蔗糖,而麥芽糖呢,是構成淀粉的成分,白饅頭中的碳水化合物就是以淀粉的形式呈現的。也就是說白饅頭在體內分解后的某個階段就是麥芽糖。

篇4

關鍵詞:危重癥;胰島素;護理;治療

危重癥是指患者患有的疾病為緊急、瀕危病癥,如不盡早進行醫學處理,會對患者身體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甚至導致患者死亡[1]。胰島素對抗的應激性高血糖是危重癥患者的臨床表現,高血糖通過對患者的免疫與代謝等產生影響進一步損害患者的身體。強化胰島素治療可以改善患者病情,降低死亡率和并發癥發生率。本文通過對危重癥患者強化胰島素治療,分析治療策略及護理管理方式,現將具體內容報告如下。

1危重癥患者強化胰島素治療研究進展

高血糖的判定標準為患者在進入醫院后兩次測量血糖水平均在6.9 mmol/L以上或者隨機測量血糖水平在11.1 mmol/L以上[2]。研究分析發現,通過強化胰島素治療可將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4.3~6.0 mmol/L,這樣可大大降低患者死亡率以及并發癥發生機率。 美國內分泌協會建議危重癥患者在給予強化胰島素治療后血糖水平應穩定在10 mmol/L左右,不建議將血糖控制在>10 mmol/L或者是

2危重癥患者強化胰島素治療護理管理

2.1對護理人員進行控制血糖相關知識培訓 針對危重癥患者的護理工作包括監測血糖、配制胰島素、調整胰島素劑量、觀察患者病情變化以及對血糖進行記錄[4]等等。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能,所以要對護理人員進行知識培訓,使他們了解這些知識。培訓內容包括控制血糖的目的、 如何準確監測血糖、注射胰島素的速度、低血糖等相關并發癥的處理措施等等。同時將護理人員進行分組,建立護理人員管理小組,給護理人員設定血糖控制目標,監督胰島素使用頻率與血糖監測頻率,使患者的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的控制,減少并發癥發生的幾率,逐漸降低胰島素的使用量。

2.2提高血糖監測準確性 血糖監測最準確的方式是實驗室針對血漿標本的檢測,近些年,使用血糖儀的頻率高于實驗室檢測,也給醫患兩方面帶來了便利。了解血糖儀的相關原理和使用方式,可以使血糖的監測更加準確。血糖儀分為很多種類,這都要求護理人員逐漸了解不同血糖儀的不同應用,例如對于缺氧的危重癥患者使用葡萄糖氧化酶原理[5]的血糖儀就容易出現誤差。 另外,不同的采血部位對血糖的水平也有影響,所以為了強化護理管理,應該多個部位,飯前飯后,綜合監測血糖,制定規范化血糖監測流程,在采血針刺過程中,避免用力擠壓或者按摩導致血液稀釋,影響測量值。

2.3針對低血糖并發癥的護理管理 根據相關報道顯示,強化胰島素治療將會導致低血糖并發癥的發生,進而易導致患者腦細胞死亡,帶來更壞的影響。因此對患者出現的任何低血糖的反應都應引起重視[6]。針對腸外營養支持患者,營養液需要勻速注射,防止昏迷的情況出現。當患者血糖>11.0 mmol/L或者

2.4健康教育與心理疏導并行 危重癥患者易出現焦慮抑郁的情緒。血糖監測過程中使用采血措施將會對患者的身體帶來疼痛,增強患者緊張心理,促進交感神經興奮,使腎上腺素分泌增加,患者血糖值會有所增高。因此護理人員在護理的同時,要與患者進行親切交談,換位思考,使患者了解血糖儀和采血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使患者積極配合。護理人員要用和善的語言、親切的目光以及恰當的撫摸等肢體行為感謝患者的每一次配合,使患者安全順利度過血糖不穩定的時期。同時使患者的血糖穩定在目標范圍內。

3結論

穩定的血糖有利于危重癥患者疾病的恢復,對于危重癥患者,強化胰島素治療可以改善患者病情,降低死亡率。在臨床工作中,護理管理人員應根據科室具體的情況,制定相關工作流程,加強護理人員專業知識的學習,對血糖儀器采取專人管理及定期校對,保證有效的監測血糖,及時處理,使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促進疾病的康復。

參考文獻:

[1]關國宏,黃寶強,肖杰揚,等.強化胰島素治療危重癥患者應激性高血糖的臨床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17):82-83.

[2]趙秉清,祝振忠,王征.強化胰島素治療對危重癥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外醫療,2011,12(17):47-49.

[3]倪元紅,候中華,彭南海.危重癥患者強化胰島素治療的護理管理進展[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16(18):118-120.

[4]李瑞國,方宏梅.強化胰島素治療危重癥患者應激性高血糖的臨床療效觀察[J].河北醫學,2014,20(4):605-607.

篇5

關鍵詞:顱腦損傷;高血糖反應;胰島素;護理干預

臨床研究表明,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普遍存在血糖升高現象,而且血糖升高越明顯,腦部損傷越嚴重,影響預后療效[1]。一般情況下在患者在傷后12~24 h血糖值最高,發生高血糖反應后會進一步帶來腦損害、心肌損害,提高了死亡率。本文立足于實踐以重型顱腦損傷發生高血糖反應的患者為研究對象,闡述了護理干預措施的應用情況,具體如下。

1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高血糖反應概述

重型顱腦損傷一般是由于外界暴力因素直接作用在頭部引起的顱腦組織損傷,高血糖反應是機體出現的糖代謝紊亂現象。臨床上研究表明,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發生高血糖反應的概率較大,發生原因復雜,一般認為是由以下因素引起的[2-3]:①在顱腦損傷的影響下,患者會出現腦水腫,引起占位效應,對下丘腦-垂體-靶腺軸造成刺激,患者的交感神經和腎上腺系統發生亢進,生長激素、皮質醇等血糖激素異常分泌,從而促使血糖水平增高。②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醫源性的操作會引起血糖升高,例如輸注糖類溶液、使用糖皮質激素等。③患者病情越嚴重,胰島素抵抗程度越嚴重,從而致使胰島素功能受損,降低了敏感性,促使血糖升高。

2 臨床治療方法

首先積極治療原發疾病,通過手術降低顱內壓,合理選用脫水藥物,給予呼吸支持,糾正體內酸堿紊亂、水電解質紊亂等。然后限制含糖物質的輸入,對于需要使用葡萄糖的患者,可以使用果糖代替。研究表明果糖注射液能夠起到葡萄糖注射液的功效,而且對血糖的影響小,有利于降低高血糖反應的發生率[4]。最后要及時使用胰島素治療,嚴格控制使用劑量,觀察患者的血糖變化,將血糖值控制在合理范圍。

3 護理干預方法

3.1病情監測 患者發生顱腦損傷后,病情在早期進展中會出現腦水腫、顱內出血等情況,尤其腦干損傷患者病情進展快。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監測意識、瞳孔、心率、血壓等體征,一旦發現患者出現惡化趨勢,例如意識障礙加重、瞳孔對光反射減弱、心率減慢、血壓升高、顱內壓增高等體征變化,及時告知醫師處理,采用預見性的護理操作措施[5]。

3.2呼吸護理 顱腦損傷后會影響呼吸中樞的功能,造成呼吸障礙、呼吸道感染等并發癥。患者腦干損傷后會抑制呼吸反饋,阻塞氣道、增加呼吸道分泌物,致使機體處于高糖狀態。如此加重了腦水腫,導致氣體交換不暢,從而提高了呼吸障礙的發生風險[6]。患者癥狀表現為呼吸變慢、血氧飽和度降低、呼吸驟停等。對此,護理人員要監測患者的呼吸情況和血氧飽和度指標,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對于氣管切開患者,要及時清理氣道分泌物,確保通氣順暢,保持合理的氧流量,血氧飽和度控制在95%~98%[7]。另外,將患者頭部抬高30°,可以促進顱腦血液回流、保證呼吸通暢。護理人員定期輔助患者翻身、拍背,加強氣管套管的消毒管理,使用濕化液時保證均勻緩慢,避免發生肺部感染。

3.3降糖護理 ①血糖監測:準確測定患者的血糖水平,關系到臨床治療操作。在采血時首先使用乙醇(濃度為75%)消毒皮膚,待皮膚清潔干燥后再穿刺采血;采血部位一般選擇為無名指的指甲角,要求護理人員選擇固定的采血部位,采血量為豆粒狀大小,避免過多或過少,也不要和靜脈輸液手臂重合[8]。②當患者確診為高血糖反應后,及時使用胰島素以強化治療,要注意緩慢降糖,避免血糖值突然降低,按照每小時降低3~5 mmol/L進行控制。根據血糖變化情況調整監測次數,確保處于合適的范圍。③胰島素使用指導,首先向患者講解胰島素作用機制、治療效果,告知患者正確的保存方法,要求放置在2℃~8℃的冰箱內冷藏[9];為了保證藥效,要現用現配,嚴格按照規范步驟操作。抽取胰島素時,通過反復抽吸來保證劑量的準確性,維持均勻的輸注速度。④低血糖護理:胰島素使用過程中容易發生低血糖事件,要求護理人員加強巡視,患者發生低血糖反應及時停止使用胰島素,要求患者口服葡糖糖。另外,胰島素使用的同時加強患者的胃腸道營養,可以減少低血糖的發生[10]。

3.4飲食護理 根據患者的身高、體重,計算每日飲食中的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總熱量,適當增加膳食纖維,嚴格控制糖類攝入。由于患者多存在意識障礙現象,一般需要留置鼻飼管,以維持體內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為了保證血糖穩定性,可以采用24 h均勻滴入形式[11]。要求護理人員嚴格遵循操作規程,減少并發癥,保障患者的營養吸收。

3.5康復訓練 患者術后容易發生吞咽障礙、語言障礙等情況,在病情的影響下會產生焦慮、抑郁、煩躁等負性情緒,不利于臨床治療和預后恢復[12]。為此,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同時開展早期功能康復訓練。①向患者和家屬進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吞咽障礙、語言障礙屬于正常現象,經過規范訓練可以糾正。②盡量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加強和患者之間的溝通,增強患者的安全感、信任感;對于無法語言溝通的患者,采用手勢、表情、書寫等途徑進行交流,促使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13]。③康復訓練從表情動作開始,包括吞咽、咀嚼、皺眉、鼓腮等;然后指導患者頸部屈伸、屏氣、發聲等,從單音節字開始,逐漸過渡到多音節字、詞語、短語、句子。

3.6并發癥護理

3.6.1消化道出血 腦干受損后會影響正常的腸胃功能,導致胃黏膜功能障礙,從而引起胃黏膜出血。在鄭劍煌等人的研究中稱[14],患者胃黏膜出血發生率高達100%,一般發生在傷后1 w內,嚴重者會引起大出血、休克、胃穿孔等。而且相關研究發現,患者高血糖反應和消化道潰瘍的發生具有一定聯系[15]。對此,患者術后要使用抑酸劑、胃黏膜保護劑,鼓勵患者盡早進食,并且觀察胃液的顏色、性狀,了解腸胃蠕動、腸鳴音、排便情況。

3.6.2高熱 高熱的發生主要是下丘腦功能受損引起的,要求護理人員定時測量患者的體溫,對于體溫升高患者首先采用物理降溫法,然后考慮藥物降溫。另外,患者在手術后還會出現感染性高熱,因此還要合理選用抗生素。

3.6.3感染 ①切口感染:加強切口護理管理,及時更換切口敷料,確保清潔干燥,觀察切口是否發生滲血、滲液、脫落等現象。另一方面,要做好室內衛生消毒工作,限制探視時間和人數,避免發生交叉感染[16]。臨床上實施侵入性操作時,要嚴格遵循無菌原則,加強管道護理。②肺部感染:定期幫助患者排痰,保證呼吸道通暢,給予吸氧支持;吞咽困難患者發生吸入性肺炎的概率高,要求護理人員及時清理口腔分泌物,缺氧嚴重患者可以切開氣管,進行霧化操作。③口腔感染:根據細菌學培養結果,為患者選用合適的口腔護理液,護理3~5次/d,觀察是否發生潰瘍、破損,積極防治口腔炎癥[17]。

3.6.4壓瘡 為患者選用氣墊床,定期給予翻身、拍背操作,并進行適當的按摩,避免某一部位長期受壓。使用氣墊床的過程中要及時更換床單,保持清潔干燥,防止患者出汗后對皮膚造成刺激,從而發生皮炎。

4 結論

數據調查顯示,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發生高血糖反應后,臨床治療后恢復良好比例只有20%,死亡率高達80%。本文分別從病情監測、呼吸護理、降糖護理、飲食護理、康復訓練、并發癥護理等6個方面探討了護理干預的實施方法,旨在提高患者的治療舒適性和滿意程度,改善預后和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楊慧琴,吳清美,汪俊美,等.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高血糖反應胰島素干預的觀察與護理[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12,10(05):595-596.

[2]于靜.護理干預對重型顱腦損傷后高血糖患者治療的影響[J].醫療裝備,2010,23(08):84-85.

[3]Chen Qingchun,Shi Liyang.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with high blood glucose[J].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ursing,2011,27(06):23-24.

[4]吳宏姣.重型顱腦損傷應激性血糖增高患者的護理[J].護理學雜志,2012,27(16):41-42.

[5]孫吉花,于蘇國,王志紅,等.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對重型顱腦損傷高血糖反應患者的控制效果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5):59-61.

[6]孟穎,王濤.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并發高血糖61例的護理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2015,33(20):116-117.

[7]黃婷翠.重型顱腦損傷并發應急性高血糖預防及護理[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04(10):1915-1915.

[8]鄭紅,陳華,張淑娣,等.循證護理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應激性高血糖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08):31-32.

[9]Zhang Huaying.Application and observ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combined with high blood glucose[J].Medical frontier,2012,10(22):153.

[10]吳曉珍.重型顱腦損傷后高血糖患者的護理干預[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3,12(12):400.

[11]羅秀瓊.重型顱腦損傷繼發高血糖患者胰島素強化治療的護理研究[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4,24(05):163-164,165.

[12]Mao Mengjun.Nursing intervention of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with high blood glucose[J].Medical research i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2012,10(08):112-112.

[13]Zhongju Li,Wu Shaoxia,Ye Hong,et al.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combined with high blood glucose[J].Chinese medicine guide,2013,06(21):342-343

[14]鄭劍煌,康春爾.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并發高血糖癥的護理干預[J].中國校醫,2011,25(04):284-285.

[15]蔚曉霞,張淑芳.重型顱腦損傷合并高鈉血癥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1,09(35):3240-3241.

篇6

關鍵詞 老年人 高血壓 高血糖 高血脂 脂肪肝 檢出率

中圖分類號:R1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4)20-0057-03

對本社區2012年老年人群體檢中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簡稱“三高”),及脂肪肝檢測結果分析如下。

對象與方法

對象

2012年上海市松江區中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從地區體檢管理中心數據庫中收集本社區戶籍常住人口中60歲以上老年體檢者3 474名,其中男性1 400名(40.30%),女性2 074名(59.70%);平均年齡(68.39±6.78)歲。

研究方法

采用全自動血生化分析儀檢測血糖,膽固醇氯化酶法檢測總膽固醇(TC),甘油磷酸氧化酶法檢測甘油三脂(TG)。脂肪肝檢查采用B超。血壓測量按WHO規定標準化法,在被測量者坐位靜息15 min后,用臺式汞柱袖帶血壓計測量其右上臂血壓。

高血壓判斷按2004年《中國高血壓病防治指南標準》;高脂血癥依據2005年《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 TG>1.69 mmol/L或TC>5.19 mmol/L;高血糖為空腹血糖≥6.1 mmol/L[1]。

結果

不同性別體檢者“三高”及脂肪肝檢出人數

體檢者高血壓分級

正常高值血壓檢出率為48.53%,高血壓檢出率為40.50%。其中男性正常高值血壓和高血壓的檢出率為90.36%,高于女性的88.14%,主要是60 ~64歲組。1 407名高血壓患者中,輕度高血壓患者1 085名(占77.11%),中度高血壓患者294名(占20.90%),重度高血壓患者28名(占1.99%)。男女不同級別高血壓患者構成比無顯著性差異(c2=0.50,P=0.78)。

體檢者高血脂分類

高血脂患者檢出率55.96%,其中單純TC高者占27.29%,單純TG高者占12.46%,兩者均高者占16.21%。女性高血脂患者的檢出率為63.40%,高于男性的44.93%(c2=115.87,P=0.00)。TC及TC和TG均為女性高于男性(c2=53.40,P=0.00;c2=54.40,P=0.00)。

不同性別和不同年齡體檢者中“三高”及脂肪肝合并檢出人數

討論

近年來研究發現,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脂血癥均是心腦血管事件的獨立危險因素[2],同時合并多種異常時發生心腦疾病的危險更大,且諸多危險因素集于一體,協同作用遠大于單獨作用。趙月鳳等[2]對14 050名中原油田老人的體檢結果顯示,高血壓患病率為68.62%,高血糖為10.62%,高TC為34.62%,高TG為50.06%;TC和TG均高者為17.78%;“三高”者占5.50%。與其相比,本地區高血壓、“三高”、高TG的檢出率較低,而高血糖、高血脂、TC高的檢出率較高。兩地區的流行病學分析均顯示檢出率與年齡無明顯相關性。本次調查中女性的高血脂和“三高”的檢出率高于男性,與其調查結果相反。女性60歲以后高血脂檢出率明顯高于男性,這可能與女性絕經前后體內激素水平改變有關。因此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防治應根據不同性別、年齡人群的特點進行。

本次調查中高血壓的檢出率為40.50%,低于劉愛東等[3]對中國部分省區的研究結果(48.2%),也低于程娜等[4]對上海市的研究結果。高血糖的檢出率12.87%,低于吳正等[5]研究的18.61%。也低于殷應傳等[6]對合肥某社區的研究結果。高血脂的檢出率為55.96%,高于黃麗萍等[7]研究的47.08%。體檢者中脂肪肝的檢出率為31.23%,高于龔濤等[8]研究的25.89%,但脂肪肝的檢出率隨年齡的增長而降低這一趨勢是相一致的。調查結果不同,原因可能與不同地區的人群患病率不同,也可能與不同地區的年齡結構及生活方式不同有關。

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早期多數都沒有臨床癥狀,對身體的損害是隱匿、逐漸性的,這也是很多人不重視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的重要原因,但其是引發的心腦血管疾病并發癥,致殘、致死率最高的慢性病[9]。本調查的結果不容樂觀,慢性病的防治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參考文獻

鄭穎. 老年高血壓合并糖尿病實施社區規范管理效果分析[J]. 中國全科醫學, 2011, 14(6): 1943-1945.

趙月鳳, 石福榮, 江風榮, 等. 14 050例60歲以上老年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分析[J]. 山東醫藥, 2009, 49(3): 89.

劉愛東, 李劍虹, 米生權. 1997-2009年中國部分省區成人高血壓流行趨勢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健康教育, 2012, 28(12): 991-995.

程娜, 徐繼英, 姚海宏, 等. 2010年上海市15歲以上居民高血壓流行現狀[J]. 環境與職業醫學, 2012, 29(6): 339-342.

吳正. 某高校教職工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和脂肪肝檢出情況分析[J]. 現代預防醫學, 2013, 40(3): 515-516.

殷應傳, 余本富, 梅周, 等. 合肥某社區40歲以上人群糖代謝異?;疾∏闆r及相關因素研究[J]. 安徽醫藥, 2013, 17(4): 592-594.

黃麗萍, 趙滿, 馬亞軍, 等. 北京市社區老年居民代謝異常現況分析[J]. 中國全科醫學, 2012, 15(27): 3099-3102.

龔濤, 冉亮, 鄧學潔, 等. 重慶市4 364名60歲以上老年人健康體檢結果研究[J]. 重慶醫科大學學報, 2011, 36(12): 1504-1509.

篇7

1無糖尿則無糖尿病

在接診門診患者時,經常碰到患者要求查尿來判斷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他們認為糖尿病就是因為尿里含了糖,只要尿糖陰性就能排除糖尿病。其實尿糖的產生是受腎糖閾值(一般為8,8 mmol/L)影響的,尿糖陽性是診斷糖尿病的重要線索,但不能作為診斷依據,尿糖陰性也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如糖尿病腎疾患時并發腎小球硬化,腎小球濾過率降低,腎糖閾升高,血糖雖已經輕度或中度升高,尿糖仍陰性;反之,如腎糖閾降低,血糖正常時也能出現尿糖,如妊娠、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間質性腎炎和家族性糖尿等。其他尿糖陽性還可見于生理性糖尿、應激性糖尿、假性糖尿(班氏定性試驗時可出現)。故診斷有無糖尿病必須依靜脈血漿葡萄糖值來判斷。

2空腹血糖正常則血糖正常

空腹血糖正常則血糖正常,這是比較常見的誤區,有的糖尿病患者甚至從來沒查過餐后血糖。2007年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明確指出,在排除應激或其他可能暫時影響血糖的情況下,有糖尿病癥狀者加隨機血糖或葡萄糖負荷后2h血糖值≥11,1 mmol/L可作為糖尿病診斷,而無糖尿病癥狀者,若兩次隨機或葡萄糖負荷后2h血糖值≥11,1 mmol/L也可確診。空腹高血糖主要反映肝糖產生增加,餐后血糖則提示機體對糖的清除利用異常。兩者都反映胰島素分泌與作用的改變。最新研究表明,波動性高血糖較恒定性高血糖對血管內皮細胞可能具有更強的損傷效應。急性高血糖可導致健康受試者脂肪組織和骨骼肌總體基因表達下調。故要求在控制空腹血糖的同時,更要控制餐后血糖,減少血糖的波動,做到平穩降糖,減少并發癥的產生。

3血糖越低越好

血糖越低越好,表面看這句話很有道理,但事實上。血糖水平太低會增加低血糖的風險,特別是在有些用藥方式不太合理的情況下更應特別小心。有學者提出。一次嚴重的醫源性低血糖或由此誘發的心血管事件可能會抵消一生維持血糖正常范圍所帶來的益處。筆者在臨床工作中接診過很多醫源性低血糖,最嚴重的一例因為在外院救治不及時還出現不可逆的腦損傷,成了植物人。危害之大顯而易見。在趨向用糖化血紅蛋白(HbAle)來衡量血糖控制水平的今天,如何防范低血糖將成為臨床上血糖控制難以達標的重要障礙。

4初診糖尿病患者應盡量少用藥

糖尿病是終生性疾病,需終身治療,這點對一些初診為糖尿病的患者似乎很難接受,總是對自己沒患糖尿病抱有那么一絲希望。不愿去用藥降糖,而是希望單純通過飲食運動來控制血糖。對于這種因恐懼而產生的僥幸心理,醫師需給予耐心講解與勸導,讓他接受自己患糖尿病的事實,勸其接受治療,而且是早期強化治療。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B細胞缺陷突出,糖毒性明顯,胰島素基因表達下降。促使胰島B細胞凋亡,如果血糖持續增高,可導致B細胞功能損害更加嚴重。直到B細胞功能衰竭。時間一長,將產生“代謝記憶效應”,就算數年后認識到高血糖的危害,開始強化降糖,也無法阻止長期高血糖對血管和細胞組織的毒性作用。

5單一藥物不斷加量

在以往的糖尿病治療模式中,首先是干預生活方式,其次是服單一藥物治療,再次才聯合用藥。這顯然有悖于高質量的降糖原則,不利于患者胰島B細胞功能早期保護,不利于血糖長期控制達標,不利于防治糖尿病的各種并發癥。每種降糖藥都有其優缺點,單藥不斷加量會增加藥物的不良反應。聯合用藥可使單藥劑量減少,不但可以因人選擇不同藥物的優勢治療,而且可以減少它們的不良反應,彼此取長補短,優化降糖效果,保護胰島細胞功能,有助于長期保持對血糖的良好控制。

6擔心胰島素會有依賴性

“胰島素用了會產生依賴,就得一直用下去,而且會用得越來越多”,這是流傳多年一種說法,雖然經過近幾年醫務工作者的宣教。越來越多的人愿意接受胰島素治療,但在農村和一些老年患者,他們仍堅信這一點。糖尿病的產生就是因為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產生的,胰島素可增加葡萄糖的利用,加速葡萄糖的消除,促進肝和組織中糖原的合成和貯存,促進葡萄糖轉變為脂肪,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異生,從而降低血糖水平。使用胰島素治療可以保護胰島B細胞功能,能避免口服降糖藥物的不良作用,很好的控制血糖,使機體糖、蛋白質、脂肪代謝維持正常,防止或延緩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發癥的發生。廣義來說,任何糖尿病患者都能接受胰島素治療,只是選擇時應該就患者的個人接受能力、依從性強弱、有無相關并發癥來決定,而且必要時還可以用胰島素聯合口服藥物治療,如肥胖患者可以聯用二甲雙胍,使用諾和靈30R患者餐后高血糖加服拜唐蘋等。因此,適時的胰島素治療是必要的。

7飲食不控制或過度節制

飲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療方法中重要組成部分,每個被診斷為糖尿病的患者都會被告知控制飲食,或許是由于理解能力問題,也可能是醫師解釋不夠,常常會出現兩種錯誤情形。一種是患者認為自己已經吃了藥,血糖自然不會高,可以隨便吃:另一種是患者太過擔心高血糖,什么都不敢吃,認為只要少吃或不吃,血糖自然會降下來。第一種的結果是體重控制不下來,血糖越來越高,很快出現各種并發癥。第二種就更危險,除營養不良外,還會反復出現低血糖,有的甚至會酮癥酸中毒昏迷,救治不及時危及生命。每位糖尿病患者,都必須做到合理的健康飲食,在醫務人員耐心的正確引導下,控制總熱量,低鹽、低脂、高纖維,適量蛋白質,非低血糖時避免甜食等,并改變不良生活習慣,以利于糖尿病的治療和控制。

8只顧血糖不管血壓和血脂情況

篇8

[關鍵詞] 健康管理;血糖控制;糖尿?。桓深A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12(b)-0172-02

糖尿病是以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他生物作用受損引起高血糖的一種代謝性疾病。為一種內分泌疾病,糖尿病可導致心臟、腎、眼的功能障礙,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多嚴重的影響[1]。而且一旦控制不好,糖尿病會產生很多的并發癥,據估計,目前已經高達100多種并發癥,出現并發癥,治療相當困難,因此應當早期就進行防治,如何有效的進行防治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也是健康管理的重點,患者對于疾病危害意識以及相關依從性較差,為了進一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健康管理可以把資源利用最大化,幫助患者達到健康效果,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國的糖尿病處于迅速增長期,而生活方式的干預可以使糖尿病得到有效的控制[2]。該研究對2014年5月―2016年5月該院收治的30例糖尿病患者實施健康管理干預,取得良好效果,該研究對此進行總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5月―2016年5月進行健康體檢的60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即研究組與對照組各30例。男28例,女32例;年齡31~73歲,平均(55±7.4)歲; 研究組:男13例,女17例,年齡32~73歲,平均(55±8.5)歲。對照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31~70歲,平均(55±6.9)歲,兩組在性別、年齡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符合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關于糖尿病的相關診斷標準[3]??崭寡恰?.0 mmol/L,和/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早期癥狀為多飲,多尿,多食,易消瘦,即“三多一少”癥狀,我國糖尿病的診斷要結合臨床癥狀考慮,有癥狀且達到上述的標準的任意一條即為糖尿病。如果沒有上述的癥狀,但是同時達到這兩個標準,也可診斷為糖尿病。

1.3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的健康管理,在體檢報告中注明相關指導,包括血糖監測,藥物治療,飲食指導等。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綜合健康管理模式。①健康知識教育:對患者進行定期的健康宣教,了解糖尿病的常見癥狀,發病部位,臨床表現,病因,鑒別診斷以及后期并發癥,禁忌食物等。開展健康教育講座,改變患者態度,了解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識,同時提高患者的重視程度,了解控制好糖尿病對健康的益處。加強患者的自我管理。認識糖尿病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②建立健康管理檔案:對患者的基本情況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包括一般資料,個人史,家族史,有無病史等。③心理干預:糖尿病是目前并發癥最多的一種疾病,其治療是一個緩慢地過程,患者因此也會失去信心,容易產生焦慮、懷疑等不良情緒,所以要定期進行心理干預,對患者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建立良好的依從性,早期出現早治療,做到未病先防。④生活指導:進食過多,運動減少容易導致肥胖,這是2型糖尿病出現最主要的環境因素,而糖尿病容易伴發高血脂,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因此應對患者的飲食和運動加以干預指導,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宜清淡有營養,要做到低糖、低脂、低鹽,飲食富含淀粉和膳食纖維,應該控制好每日的熱量和所需營養元素,膽固醇的量應當控制在200 mg以下,多吃蔬菜和水果,限制大量飲酒。而運動有利于增強體質,提高人體免疫力,也有利于改善糖尿病的情況,對患者運動的時間、強度方面要有一個合適的規劃,運動形式可多樣化,比如散步,游泳,快走等,但同時也要避免低血糖的情況出現,保持體重在合理的水平。⑤用藥指導:定期監督患者的用藥情況,醫務人員對患者的對患者藥物的用法用量,包括不良反應等要做出詳細的說明,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緒。對患者提供全方位綜合服務。⑥血糖監測:每月來體檢中心檢查血糖一次,跟蹤患者血糖控制結果。患者自己每天也要自我監測血糖,1型糖尿病至少要檢測4次/d,對于血糖不穩定的患者至少要檢測血糖8次/d,2型糖尿病可酌情減少,做到嚴格控制血糖的發展。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的血糖控制結果,對糖尿病知識的認知度以及生活質量方面的評分。生活質量應用SF-36健康調查表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調查,包括生理功能評分,總體健康評分和社會功能評分。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糖尿病認知功能對比

對照組深度認知率為12例,占40.00%,中度認知率為10例,占33.33%,低度認知率為8例,占26.67%;研究組深度認知率有20例,占66.67%,中度認知率為7例,占23.33%,低度認知率為3例,占10.00%,研究組的深度認知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研究組生理功能評分為(79.98±1.25)分,高于對照組(73.63±2.80)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糖尿病在臨床上是一種常見病[4],是有遺傳和多種環境因素引起的慢性疾病,已成為中國公共衛生危機之一。近年來,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提高,經濟的發展,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嚴重,糖尿病的發生率也在顯著增高,糖尿病分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類型的糖尿病。其生化特征為持續的高血糖,而高血糖對人體各臟腑器官的損害也在逐漸形成,可引起心、眼、血管、腎臟的功能損害。1型糖尿病好發年齡

糖尿病為一種慢性病,對糖尿病患者的治療,健康管理干預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措施,治療糖尿病不能靠單一的藥物治療,應該注重“飲食,運動,健康教育”的綜合管理。該文選取的60例糖尿病患者,通過健康管理干預,研究組對糖尿病深度認知率占66.67%,對照組對糖尿病深度認知率占4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健康管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知識水平的提高,以及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生活質量改善均得到了明顯的效果,患者也能有個良好的心態對待疾病的發展,增加患者對生活的自信心,因此,健康管理干預對糖尿病的預后有重要的意義,值得臨床借鑒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鄧學潔.健康體檢中心對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干預效果[J].心理醫生,2016,22(13):11-12.

[2] 陳莉,何金萍,簿.糖尿病病患者的健康管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1,6(24):235-236.

[3] 鐘杰琴,寇麗霞,莫偉,等.個體化健康管理對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研究[J].中國中醫藥資訊,2014,4(5):95-96.

[4] 趙文高,徐湘明. 體檢中心健康管理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干預效果[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5):691-692.

[5] 吉林,段利英.2型糖尿病健康干預效果評價[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10):2788-2790.

篇9

1 臨床資料

6例HHS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4例,均為2型糖尿病患者,年齡62~78歲,檢驗結果血糖38~58mmol/L,血鈉152~180mmol/L,血漿滲透壓348~415mmol/L。嗜睡2例,昏睡3例,昏迷1例。經治療血糖降至14mmol/L,血漿滲透壓降至320mmol/L以下,意識逐漸恢復,生命體征穩定5例,1例患者入院時已經處于深度昏迷狀態,因嚴重脫水、感染、循環衰竭,入院24小時內搶救無效死亡。

2 搶救

2.1 合理安排補液,積極糾正高滲狀態 首先建立2條靜脈通路,一條為靜脈補液,另一條使用微量泵注射調節胰島素用量。補液量按脫水程度估計,補液速度根據中心靜脈壓測量結果定,一般采取先快后慢的原則,第一天輸入應補液量的2/3,其余在24~72小時輸入,開始輸等滲鹽水,血糖降至13.9mmol/L時輸5%葡萄糖溶液,在靜脈補液的同時配合留置胃管給予胃腸道補液,胃腸道補液量占總補液量的2/5,我們采用胃管滴注低滲溶液(38~41℃溫開水),方法:將溫開水注入輸液瓶,插上輸液管并排氣,胃管末端反折封閉,輸液管連接8號頭皮針刺入胃管遠端并膠布固定好,根據補液速度調節滴速,早期200~400ml/h,6h后酌情改為100~200ml/h,每2小時監測血漿滲透壓,每小時監測血糖,當血糖降至13.8~16.7mmol/L時,改為靜脈輸5%葡萄糖溶液,血漿滲透壓降至310mmol/L,患者意識轉清,停止胃管內滴注低滲液。

2.2 小劑量胰島素治療,可以降低血糖,消除酮體 我科采用微量注射泵來控制胰島素輸入速度,開始輸入速度為0.1u/kg/h(4~6u/h),使用微量血糖儀每小時測血糖一次,當血糖降至16.7mmol/L,時改為0.05u/kg/h并同時給予5%葡萄糖滴注,患者的血漿滲透壓恢復正常,精神癥狀消失,病人恢復正常進餐時,可以改為胰島素皮下注射治療方案。

2.3 補充電解質,糾正酸中毒 在胰島素缺乏、高滲、酸中毒情況下血鉀水平升高,如病人入院時血鉀正常或低度水平,說明機體嚴重缺鉀。開始胰島素治療后,隨著酸中毒的糾正,容量的恢復,均可降低血鉀水平,為了預防低血鉀,當血鉀<5. 5mmol/L、尿量適可即可開始補鉀,可靜脈補鉀,亦可自胃管內補鉀。如果PH>7.1,不必對酸中毒進行干預,可通過控制血糖來糾正,如果PH≤7.1則可給碳酸氫鈉,及時測定PH及HCO3-,以調整PH≥7.1。

2.4 防治誘因,處理并發癥 HHS最常見的誘因是感染,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伴急性全身嚴重感染,應該在補液、胰島素治療的同時,積極抗感染治療。HHS最常見的并發癥包括胰島素治療后的低血糖、低血鉀癥、轉換胰島素治療時高血糖的反復。HHS患者可以發生腦水腫,雖然少見,但往往是致命的,臨床上腦水腫的特征是意識模糊、嗜睡,覺醒程度降低和頭痛。在高危病人中,降低腦水腫病人危險的預防措施是給高滲患者應逐漸補充鈉和水(每小時血漿滲透壓最多降低3mmol/L)和當血糖降至13.9mmol/L時需補充葡萄糖溶液,并使血糖維持在13.9~16.7mmol/L直到高滲和精神狀態改善,病情穩定為止。

3 護理

3.1 臨床護理觀察 ①嚴密監測生命體征,予心電監護儀監測,并嚴密觀察神志、瞳孔變化,及時做好記錄。②尿量的觀察,嚴重缺水血液濃縮,血漿滲透壓升高,尿量減少,顏色深,甚至短期內可無尿,隨時做好記錄,準確記錄出入液量。本組患者均有意識障礙,均予留置尿管來觀察尿量,為臨床補液提供可靠依據。③嚴密監測血糖、電解質變化情況,治療開始每小時測血糖1次,每4小時測血鉀、鈉、尿素氮1次,并計算滲透壓。

3.2 補液護理 ①補液速度先快后慢。②監測中心靜脈壓,每日2次,必要時隨時測量,本組均為老年病人,根據中心靜脈壓調節補液速度,并注意觀察尿量、精神狀態、腎功能,警惕和避免水負荷過量。

3.3 基礎護理 ①口腔護理:用生理鹽水棉球擦洗口腔,每日2次,防止霉菌生長及潰瘍形成。②留置胃管的護理;胃管既有補液作用又有營養作用,注入流質或開水前應先抽吸胃液是否在胃內,并觀察是否有胃潴留、胃擴張情況。③尿管護理;每日用1:5000呋喃西林液膀胱沖洗,并用碘伏清洗會及尿道口,病人意識清醒,病情穩定后及時拔尿管,預防泌尿系上行感染的發生。④皮膚護理:本組患者均為老年人,并且糖尿病患者本身皮膚抵抗力差,容易發生壓瘡,我們予患者每2小時翻身一次,每日擦浴2次,并按摩骨突處,促進血液循環,保持床整、清潔、干燥,本組有一例患者入院時,骶尾部有壓紅,經精心護理,壓紅消退,無壓瘡發生。

3.4 清醒后的心理護理 糖尿病是慢性終生性疾病,長年用藥,病情遷延,情緒反復波動易產生并發癥,尤其是HHS時,病情嚴重,死亡率高,病人及家屬心理負擔重,易產生恐懼、悲觀、失望情緒,要告訴患者、家屬發病的各種誘因,可預防再次發生,使患者樹立信心,并需要家屬積極支持配合。

3.5 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導工作 健康教育是提高人提高人群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徑,對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進行教育是降低糖尿病發病率,減少糖尿病急慢性并發癥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內容包括①長期堅持嚴格控制糖尿病,尤其是正在應用各種降糖藥物或接受胰島素治療的病人,不能隨意減量或中斷治療。②嚴格做好飲食管理。③及早發現和防治各種誘因包括感染。④糖尿病尤其要注意在有并發癥時,應注意保持水的平衡,,警惕高血糖的癥狀和體征,自我監測有助于早期發現和治療高血糖,從而避免明顯的糖尿和滲透性利尿。病人如果經濟條件許可,應購買微量血糖儀,并教會病人監測血糖及打胰島素。

參 考 文 獻

篇10

摘 要 目的:探討近2年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體檢的老年人高血壓、高血糖、血脂異常的發生率,以采取預防及保健措施。方法:2012年1月-2013年8月在社區中心健康體檢的>65歲老年人4 960人,對其進行調查分析。結果:高血脂1 476例(29.76%),男性>女性,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80歲者(P65歲老年人進行體檢,對疾病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極為重要的。

關鍵詞 老年人 高血壓 血脂異常 高血糖

Analysis of the abnormal status of the blood sugar,blood lipids,blood pressure if the over 65 years old people in community

Xu Wenjuan,Yu Jun

Daduko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Panzhihua City,Sichuan 610000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of hypertension, hyperglycemia,dyslipidemia in recent 2 years which were examined in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the elderly,in order to take some measures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health care.Methods:4960 people who were over 65 years old and did health examination in the community center from January 2012 to August 2013.W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ir health examination datas.Results:1476 cases with high blood cholesterol(29.76%),and the males are larger than the females.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Key words Aged;Hypertension;Dyslipidemia;Hyperglycemia

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07萬居民,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和體力活動的減少,高血壓病、2型糖尿病及高脂血癥的發病率已逐年增加趨勢。老年人定期體檢,對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有積極的預防作用,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減少糖尿病、高血壓并發癥的出現,提前干預可延緩病情進展,積極治療可延長患者生命,改善生活質量[1]?,F將2012年1月-2013年8月體檢的>65歲老年人的血壓、血糖、血脂檢測結果進行分析,了解這3種疾病的分布狀況及在轄區的變化趨勢。

資料與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8月健康體檢的>65歲老年人4 960人,男2 123人,女2 837人。根據年齡分為3組,65~69歲2 617人,70~79歲2 120人,>80歲223人。

測定方法:所有體檢者在測血壓前安靜休息15分鐘,用立式水銀血壓計測量坐位右上臂血壓;采集空腹靜脈血,血液離心后,用半自動生化分析儀對血糖、甘油三酯、膽固醇等指標進行檢測。

統計方法: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及統計學分析,用χ2檢驗各組差異有無統計學意義。P

結 果

性別比較:>65歲老年人4 960人,男2 123人,女2 837人。高血壓,男652人,女617人;高血糖,男242人,女304人;高血脂,男748人,女728人。高血脂男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不同年齡段比較:高血壓人數1 269人,65~69歲組的高血壓百分率較>80歲組增加明顯(P80歲組增加明顯(P80歲者增加明顯。血脂增高者所占百分率最高,與其他兩組高血壓及高血糖的百分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討 論

在老年人體檢中,高血脂的比例最大,其次是高血壓,再次是高血糖。而且,3種疾病常合并存在。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變化,我國血脂異常的患病率正逐步升高。老年人代謝緩慢,攝入高膽固醇類食物不能及時代謝,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及脂代謝障礙。血脂異常是脂代謝障礙的表現,也是缺血性心血管病的獨立危險因素[2]。

高血壓諸多相關因素包括不良飲食習慣、吸煙、肥胖等,長期的高血壓引起全身小動脈病變,導致重要器官心、腦、腎缺血。長期高血壓伴隨的危險因素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及發展,因此,應早期診斷高血壓并對其進行正規治療,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及危害。

糖尿病是復雜的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環境因素包括人口老齡化、現代生活方式、營養過剩、體力勞動不足、子宮內環境以及應激、化學毒物等。糖尿病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的患病率較高,病情進展較快。

總之,改變我社區居民的不良生活方式,加強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對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代謝疾病進行系統、規范化管理意義較大。同時,做好每年定期的>65歲老年人健康體檢工作,定期做好隨訪及健康宣教,使之了解自身健康與疾病的關系,對疾病早發現、早治療,以減少致殘率及死亡率,提升居民的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