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病人的健康教育計劃范文

時間:2023-07-23 09:37: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血壓病人的健康教育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高血壓病人的健康教育計劃

篇1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4--01

高血壓作為機體慢性病癥,目前對癥方法、對癥藥物的使用雖可起到病癥緩解的效果,但難以達到治愈標準,即患者若存在高血壓癥狀,應遵循終身治療的準則。然而,在實際治療期間,若患者健康意識、疾病認知度相對較差,往往會出現終止治療和擅自更改治療方案的行為,導致高血壓整體治療療效受到影響[1]。鑒于此,筆者50例高血壓患者納入研究,分析規范化健康教育對提高高血壓患者疾病認知度的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選擇50例高血壓患者納入研究,隨機選擇25例患者為參照組;余下25例患者,即為試驗組。參照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最小年齡為28歲,最大年齡為85歲,年齡中位數為(55.2±3.3)歲。試驗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最小年齡為30歲,最大年齡為83歲,年齡中位數為(56.2±3.2)歲。各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資料對比中,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 參照組患者實施傳統健康教育,即常規血壓測量、用藥監督;告知患者注意事項和相關禁忌;按時隨訪調查等[2]。試驗組患者實施規范化健康教育,即包含以下幾點內容:

首先,擬定教育方案。按照《基層醫院規范化健康教育標準》相關規定,對健康教育方案予以科學擬定,對醫護人員進行嚴格培訓,加強其對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疾病知識的掌握度。特別針對醫護人員溝通能力的培訓,“以老帶新”的培訓模式,提高新入職護理人員的工作經驗。其次,對現有高血壓患者予以調查,結合基礎知識問卷的方式,對其疾病認知度予以全面掌握,以便為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創造條件。即患者入院時,醫護人員應將健康教育方案擺放至顯眼位置,促使患者能夠充分掌握教育流程及規范的前提下,提高治療依從性。再次,依據規范化健康教育小組的建立,對教育工作內容、方法、落實情況予以監督,通過組員和患者間的協調溝通,明確其需求點,切實提高高血壓疾病健康教育的意義。例如:患者文化程度相對較低的情況下,應由醫護人員對宣傳冊內容加以宣讀;利用專家會診和知識講座等手段,對患者詳細說明高血壓相關藥物、測量儀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等。最后,結合患者病情的思考,對具體治療方案予以說明,如藥物使用劑量、使用方法和服用時間、副作用、緩解措施、日常注意事項等,以此提高患者對高血壓疾病的認知度[3]。

1.3 ?u價標準 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各組患者疾病認知度予以評價。而在問卷內容中,包含獲取途徑(>4種)、鍛煉項目(>2種)、高血壓臨界值、持續用藥優勢、鹽攝入量、致病因素(>2種)等[4]。

1.4 統計學處理 以SPSS 20.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數據加以處理討論。其中,涉及的計數資料選用百分比表示,組間數據采用卡方檢驗;涉及的計量資料選用均數加減標準差表示,組間數據采用t檢驗。若各數據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則P

2 結果

試驗組患者高血壓疾病認知度顯著高于參照組,即各組患者高血壓疾病認知度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P4種)為90.00%,鍛煉項目(>2種)為85.00%,高血壓臨界值為95.00%,持續用藥優勢為100.00%,鈉鹽攝入量為97.50%,致病因素(>2種)為92.50。

3 討論

高血壓即為機體循環動脈血壓升高,常伴有心腦腎器官功能障礙、器質性損害等病癥,作為慢性病的代表,是危及機體生命安全的關鍵。同時,在致病因素探討中,可知遺傳因素(30-50%高血壓患者存在遺傳背景)和精神因素(長期處于激動、健康或焦慮的精神狀態)、環境因素、年齡因素(40歲以上患者是高血壓發病的主要人群)及生活習慣(膳食結構不合理)、藥物影響(避孕藥,刺激性藥物、消炎止痛藥等)、其它疾病(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等均是誘發機體高血壓的主要誘因[5]。

如果對高血壓疾病予以有效控制,建議可從規范化健康教育的角度入手,逐步提高其疾病認知度。例如:高血壓疾病雖具有可防、可控性的特點,130-139mm Hg、85-89mm Hg是其正常高值,若患者存在超重肥胖、高鹽飲食或過量飲酒等現象,應立即施以強制性健康教育,定期體檢,做好相關危險因素的控制工作;若患者已表現為高血壓,則應定期測量血壓,特別為清晨血壓管理工作,輔助針對性治療工作的開展,能夠在降低靶器官損傷的前提下,避免心腦腎并發癥、致殘和致死等問題的滋生[6]。

篇2

健康教育是衛生保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種治療手段,已經受到人們的重視。高血壓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疾病,健康教育可以幫助老年患者提高防范意識,消除高血壓的危險因素,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實施的質量直接影響高血壓病人的治療和轉歸,現把健康教育在治療老年高血壓患者中的作用進行分析總結。

臨床資料

2005年3月~2006年4月收治老年高血壓病人79例,男61例,女18例,年齡67~85歲,平均76歲。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計劃:將健康教育的內容列成標準計劃,制定出健康教育方案,采取口頭、書面、集中講課等多種形式進行宣教。患者入院當日進行入院須知講解,介紹病區環境,了解病人家屬的情況,做心理指導,取得配合,使護理工作細化、量化,提升服務質量。

健康教育的實施心理疏導:高血壓是一種終身性疾病,病程長,由于老年人的心理特點,容易產生孤獨、悲哀、失望等負性情緒,加上長期服用藥物容易出現情緒障礙,血壓受情緒影響出現波動,責任護士有針對性地做病人的思想工作,鼓勵他們參加力所能及的各項活動,改善心境、開朗樂觀、正確對待疾病,培養健康的情緒,加強自身修養,正確面對疾病帶來的壓力,使負性情緒降低,增加了自我管理的積極性。

飲食指導:制定高血壓病病人的具體飲食計劃,做到科學、合理。人到老年,新陳代謝減低,消化功能減弱,牙齒脫落,口腔黏膜變薄,味覺減退,往往喜吃咸食物,所以要嚴格控制食鹽含量。必須強調飲食的重要性,養成清淡、低鹽、低脂、多維生素的飲食習慣。一般每日的食鹽量要控制在3~5g以下,據統計每日攝入的鈉每多增加100mmoL,收縮壓和舒張壓就會相應的增加2~4mmHg。現在臨床上有些患者通過控制食鹽攝入量,血壓便逐漸恢復至正常范圍。

藥物指導:對于高血壓病人的治療,科學的藥物治療對治療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合理用藥才能達到治療疾病,保護健康的目的。臨床上有些高血壓病人,血壓一下降便立即停藥,采用不正確的服藥方法,即:服藥-停藥-服藥,結果導致血壓出現升高-降低-升高,血壓大幅度波動。通過健康教育,督促患者遵從醫囑的行為,使患者服藥的依從性得到了明顯提高,血壓能控制在正常范圍(高血壓病治療特點是終身治療,全方位治療。全方位治療就是遵從健康的生活方式,配合恰當的藥物治療。有效的健康教育是控制血壓的有效措施)。

疾病知識教育:高血壓病是影響老年壽命的重要疾病,發病率隨著年齡而升高,世界衛生組織把高血壓病列為引起心、腦、腎并發癥的最重要致病因素。讓病人了解高血壓病基本知識,危險因素,并發癥的危險性,遵醫治療的重要性,進而延長患者生命,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我們采取通俗易懂的語言,循環重復的教育方法,同時制作疾病知識片,使病人易于接受,提高掌握疾病知識的興趣,使患者形成有益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高血壓病知識掌握越多,自我保健越好,才能最大限度提高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生命。

健康行為教育:高血壓病直接影響老年健康與生命質量。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矯正不良行為習慣,建立積極向上的健康理念,對高血壓的轉歸起著至關重要作用。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除了合理科學的藥物治療,還要注意日常生活細節及禁忌,做到戒煙、酒、忌辛辣食品、控制體重、不吃動物脂肪以及高糖、油炸類食品,養成定期測量血壓的習慣,做到心態平衡,心胸寬廣,防止情緒急躁或過于興奮,生活起居有度,堅持體育鍛煉。通過我們的講解宣教,患者血壓保持在相對恒定的范圍。

出院指導:出院之前對老年患者及家屬做好指導工作。強化住院期間的教育內容,出院后繼續服藥的目的和方法,安全用藥的知識,經常監測血壓,來調解降壓的劑量。由于老年人近期記憶力減退,容易健忘,告訴家屬提醒,協助病人服藥,鼓勵患者家屬多給予關懷,情感支持,同時告之病人出現緊急情況應對措施,責任護士將急救電話、科室電話告之患者家屬,將患者的電話做好登記以便隨時聯系,定期進行電話回訪及上門服務。

效果評價:在我院住院的79例老年高血壓病患者,通過強化健康教育,患者在心理調節、生活方式、遵醫行為等方面效果顯著,接受護理的順應性增加,病人及家屬對高血壓病的認知水平普遍提高,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患者得到了全方位的護理服務,加大了護患之間的親和力,患者由原來的詢問轉變為主動接受教育,掌握了疾病預防、用藥、保健知識,改變了不良的生活方式,提升了生活質量,達到了控制血壓,享受健康的人生目標。

參考文獻

1 于小杰.老年高血壓病人的健康教育.當代護士,2006,9

2 萬嘉豫.對老年高血壓病高危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體會.護士進修雜志,2004.8(8):743

3 秦芳.健康教育對老年高血壓病人的影響.現代臨床護理,2004.3:(4)

遂寧:政府牽頭指導重大醫患糾紛處理

(記者白國志)日前,四川省遂寧市政府印發《遂寧市預防及處置醫患糾紛暫行辦法》。該《辦法》提出,各級政府建立由分管領導牽頭,衛生、公安、司法、民政、等部門組成的醫患糾紛處置協調領導機構,負責對轄區內重大醫患糾紛處置的工作領導。市、區、縣在司法行政部門掛牌成立醫患糾紛調解中心,負責對轄區內影響大、矛盾突出的重大醫患糾紛的調解。

篇3

關鍵詞 原發性高血壓 健康教育 血壓控制率

對象與方法

調查對象選取2004年3月~2005年3月來我所門診就診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均符合l999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高血壓學會治療指南中確定的診斷標準)156例,年齡35~72歲。隨機分為兩組。教育組80例,男45例,女35例。其中Ⅰ期高血壓66例,Ⅱ期12例,Ⅲ期2例。對照組76例,男42例,女34例。其中Ⅰ期高血壓64例,Ⅱ期10例,Ⅲ期2例。兩組病人在性別、年齡、高血壓分期、用藥及文化程度等方面基本一致。

確定治療前后的血壓情況:156例均在治療前后測量血壓。第1周每天測量血壓1次, 1周后改為每周2次,1個月后改為1周1次,記錄每次測量的血壓。固定使用同一經過檢驗的臺式汞柱血壓計, 在病人右側上臂測量,按照我國高血壓指南血壓測量的要求測定, 病人休息5分鐘后進行測壓。

血壓控制判斷標準[2]:①血壓控制"優良":全年有3/4時間血壓在140/90mmHg以下;②血壓控制"尚可":全年有≥1/2(≥6個月)時間血壓在140/90mmHg以下;③血壓控制"不良":全年有≥1/2(≥6個月)或以上時間血壓在140/90mmHg以上。血壓控制率指血壓控制"優良"和"尚可"的高血壓患者占接受治療的高血壓患者的比例。

教育方法與內容:兩組均給予降壓藥物治療。教育組針對患者的基本情況,即普遍存在吸煙、飲酒及不合理膳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在健康教育計劃中采取面對面地反復宣傳教育及家屬配合監督等措施,除介紹有關高血壓病的知識及患高血壓病的危險因素之外,重點教育患者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即采取低鹽飲食(

效果評價:兩組均于治療半年(180天)后進行生活方式及血壓控制率效果評價。

統計學方法:數據處理用x2檢驗。

結 果

干預前,兩組一般情況、高血壓分級構成比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0.05)。

干預前,在吸煙率、飲酒率、低鹽(

討 論

高血壓是腦卒中、冠心病發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1]。本文資料顯示, 原發性高血壓病人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配合健康教育,即根據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及認知誤區采取反復宣傳教育等綜合措施,使患者理解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對高血壓防治的重要意義,結果在較短時間內教育組的吸煙率、飲酒率得到較好的控制,低鹽飲食的比例明顯增多,血壓控制率與干預前及對照組相比顯著提高(<0.01)。本研究表明,健康教育在原發性高血壓病人的輔助治療中起到了顯著作用。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及其家屬對高血壓病有充分地認識和了解以及其引起相關心腦血管病的嚴重后果,能夠從思想上引起高度的重視,自覺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控制高血壓危險因素;從而提高了其遵醫行為和自我保健意識,提高了血壓的控制率,提高了生活質量。

因此,在基層或社區的高血壓病防治工作中,除了針對高血壓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有效安全的降壓藥外,應同時積極開展健康教育進行綜合治療,使高血壓患者掌握自我護理的基本知識,運用相關知識改善生活方式,全方位的控制血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同時也減輕了社會、家庭的經濟負擔和醫院的壓力。

參考文獻

篇4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1-162-02

健康教育: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教育活動,促使人們改變不良的健康行為和影響健康行為的相關因素。根據健康計劃單進行健康教育,正好可以達到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全面教育的目的。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入院須知

包括環境介紹,探視陪留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有責任護士隨時進行個體化宣教。環境介紹使患者到了一個新的環境不至于感到陌生恐懼,如衛生間開水房及護士工作站的位置等。探視陪留制度不僅給醫護人員集中操作提供了方便,也給患者提供了安靜的休息環境。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醫院紫外線燈的使用、床檔的使用等,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

2 護理分級和有關疾病知識的宣教

首先向患者和家屬介紹疾病的基礎知識及分級護理的目的。例如糖尿病患者,讓其了解疾病的病因、臨床表現及治療方法等,以提高對疾病的認識,提高對治療的依從性,并強調糖尿病是終身性疾病,其危害主要是并發癥的發生,良好的控制血糖具有重要的意義,強調早期胰島素治療的重要性,介紹胰島素制劑的類型及保存,低血糖反應應急處理方法。

3 各種化驗檢查項目有關的知識宣教

根據病人不同的檢查項目進行宣教,尤其特殊檢查,因事先告知病人檢查的重要性、目的及注意事項,取得病人的配合。例如纖維胃鏡檢查的患者,責任護士應事先通知病人禁食水8至10小時,做好心理護理,當胃管到達咽喉部時做像吞面條的動作,以減輕病人的痛苦。

4 飲食宣教

根據不同疾病的病人應指導合理膳食,例如高血壓病人應進低鹽、低脂飲食,糖尿病病人應控制飲食,進低糖或無糖飲食。乙肝病人飲食以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膽固醇、低脂肪為主。

5 藥物指導

告訴病人所用藥物的名稱、劑量、注意事項、用法及副作用。例如糖尿病病人口服二甲雙胍時,應囑其餐前半小時口服。有些病人口服消心痛時出現頭痛等不適癥狀,責任護士應預先告知病人口服該藥時出現的藥物副作用,避免病人緊張焦慮。

6 輸液速度及注意事項

對特殊藥品的輸液速度護士應掌握并告知病人以達到及時治療的目的。例如顱內壓增高的患者在靜滴20%甘露醇時應在半小時內輸完。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在靜滴硝普鈉時需用輸液泵根據血壓的高低嚴格控制輸液速度并采取避光措施。

7戒煙限酒的醫學意義

篇5

[關鍵詞] 高血壓; 健康教育; 自我管理; 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54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1-28-03

Effect of Systematic Health Education on Self-management 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Mid-aged and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HE Jianjia PU Lihong

Yiyang City Third People’s Hospital in Hunan Province,Yiyang 41300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ystematic health education on self-management 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mid-aged and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MethodsA total of 164 cases of mid-aged and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each consisting of 82 cases. Both groups received routine therapy and health education,and the systematic health education was added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for 1 month. The self-management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After interven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in terms of rational diet,appropriate activity,psychological equilibrium,adherence to medical treatment and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all P

[Key words]Hypertension; Health education; Self-management; Quality of life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不僅患病率高,而且是冠心病、腦卒中和腎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盡管采用多種有效的干預措施,但目前仍只有53%的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值達標[1]。有研究表明[2],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知識水平與其舒張壓呈顯著負相關,提高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作者通過對100例高血壓患者實施健康教育,旨在探討健康教育對中老年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為臨床上高血壓患者的護理及治療提供理論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06年8月~2008年8月來我院就診的高血壓患者164例,其診斷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高血壓診斷標準[3]:收縮壓≥140mmHg或(和)舒張壓≥90mmHg,并排除繼發性高血壓及嚴重心、腎、肝功能障礙和糖尿病的高血壓患者。其中男92例,女72例,平均年齡(50.6±11.2)歲。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入選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2例。兩組在年齡、性別、體重指數、職業分布、文化程度、經濟狀況、合并疾病和病情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治療和一般健康宣教,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為期1個月系統性健康教育。成立高血壓健康教育小組,小組人員均經過專業培訓并熟練掌握高血壓病相關知識及健康教育方法。根據對患者的綜合評估結果確定健康教育內容和目標,制定教育培訓計劃。采用示教、講座、討論、看書自學、音像、發宣傳材料及個別輔導等多種形式進行有針對性地健康教育。

1.2.1 認知教育 向患者及家屬宣教高血壓的相關知識,包括高血壓的病因、誘發因素、預防及治療,識別并發癥發生的先兆,提高患者及家屬對高血壓的認知程度。應強調宣傳檢查血壓的重要性,使其認識正規診斷、治療的重要性。

1.2.2 心理教育 與患者進行溝通,同情、關心和體貼病人,講解心理、情緒對高血壓的影響,及時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心理指導,減少應激及焦慮情緒,使其保持情緒穩定、精神愉快。在患者焦慮、煩躁時給予關心、理解和支持,可通過與人聊天、聽音樂、看電視等轉移注意力,避免其情緒激動。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1.2.3 行為教育 改變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要做到勞逸結合,保持足夠的睡眠,參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和體力勞動以及體育鍛煉。講解飲食,特別是鹽、酒的攝入控制對高血壓的重要性。限鹽,每人每天攝入鹽量小于6g為宜,提倡戒煙,限制飲酒,提倡不飲酒或少許紅酒,合理膳食,食物多樣,多吃蔬菜、新鮮水果,控制體重,護士協助制定適合不同個體的運動種類、強度、頻度和持續時間,堅持有恒有序有度的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提倡每日運動30~45min,量要適度,運動后微出汗即可。教育患者及其家屬定期監測血壓,教會他們測血壓的方法、注意事項及血壓的正常范圍等。耐心仔細地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所用藥物名稱、用量、藥物作用、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用藥因人而異,原則上以小劑量獲得最大療效,根據高血壓患者個體差異及經濟狀況所用藥物的不同進行講解。告知降壓藥物的長期服用是治療高血壓的基礎。向患者家屬講解有關防治高血壓知識,給患者提供正確的協助,成為患者康復過程中的監督者和積極合作者。

1.3 觀測指標

分別于實施系統性健康教育前后對兩組患者進行自我管理能力評定,評定項目包括合理膳食、適度運動、心理平衡、遵醫用藥和血壓監控等5個方面。采用漢化版簡明健康調查量表(SF-36)[4]評定患者的生活質量。該量表包含8個維度: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活力;情感職能;精神健康;社會功能;總體健康。每個項目滿分100分,分數越高表示健康狀態越好,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0.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平均值±標準差(χ±s)表示,比較采用t或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Pearson卡方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自我管理能力的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在合理膳食、適度運動、心理平衡、遵醫用藥和血壓監控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干預后,觀察組在合理膳食、適度運動、心理平衡、遵醫用藥和血壓監控等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的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在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和精神健康等生活質量8個維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

3 討論

3.1 系統性健康教育可提高高血壓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是一種行為科學的策略和方法,強調患者本人對其健康的責任,強調在護理過程中患者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在醫務人員的協助下,患者承擔一定的預防性或治療性活動的能力。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的成敗與健康教育主體的水平、教育形式和客體的接受能力密切相關。由于高血壓病的管理特別強調行為生活方式的調整、血壓的自我監測及堅持治療,只靠醫生,沒有患者及其家屬的參與無法實現。高血壓自我管理模式強調醫患雙方的共同參與和患者對自身健康的責任及潛能,特別適合于高血壓病這種需要終身管理、涉及生物-心理-社會多方面問題的疾病。這種疾病管理模式可評價患者可能潛在人身損害和鼓勵其采用自我護理方法,高血壓患者采取自我管理行為至關重要[5]。健康教育是防治高血壓病的重要手段,可有效控制高血壓患病率,在幫助患者樹立健康觀、改善治療依從性、有效控制血壓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國外已有7個研究項目證實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高血壓病人的血壓水平[6]。黃夏青等研究發現,采用階段性健康教育對高血壓患者實施分階段、分層次、有目的、有計劃的健康教育計劃可提高高血壓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史月田等研究表明[7],對老年高血壓病患者實施個體化健康教育,指導患者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能有效地控制血壓,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減少心腦腎等并發癥發生。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在合理膳食、適度運動、心理平衡、遵醫用藥和血壓監控等自我管理能力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系統性健康教育可顯著提高中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應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實施自我管理依從性促進計劃以提高患者高血壓相關知識,有必要采取護理干預措施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依從性[8]。

3.2 系統性健康教育可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質量

生活質量是個體在社會生活和日常生活中能力和主觀感覺的表現,業已成為一個公認的療效評價指標。近年來,對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備受關注,改善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質量已成為降壓治療的主要目的之一。健康教育就是要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社會和教育活動,促使人們自愿地改掉不健康的行為,消除或減少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劉冬梅等[9]采用生活質量指數評定量表評估高血壓患者家屬同步實施健康教育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結果表明高血壓患者家屬同步實施健康教育可提高家屬的照料水平及配合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魯萍[10]采用SF-36健康教育對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結果顯示,干預后,除活力外,干預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其他7個維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的生活質量各個維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健康教育對中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質量有積極的作用,進一步證實了系統性健康教育可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與魯萍結果的不一致可能與本研究樣本量太小有關。因此,應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實施系統性健康教育,規范患者的行為和生活方式,逐步養成全面科學的生活方式,達到促進健康、維護健康的目的,有效防止高血壓的發生、發展。

綜上所述,系統性健康教育可提高中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Dolor RJ,Yancy WS Jr,Owen WF,et al. Hypertension Improvement Project(HIP):study protocol and implementation challenges[J]. Trials,2009, 10(8):13.

[2] Mahaka H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ypertensive pregnant women's hypertension self-care knowledge and hypertension control at a reference in Harare,Zimbabwe[J]. Cent Afr J Med,2006,52(5-6):58-62.

[3] 劉力生. 2004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實用本)[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4,32(12):12,9-13.

[4] 李春波,何燕玲. 健康狀況調查問卷SF-36的介紹[J]. 國外醫學?精神病學分冊,2002,29(2):116-119.

[5] Gohar F,Greenfield SM,Beevers DG,et al. Self-care and adherence to medication:a survey in the hypertension outpatient clinic[J]. BMC Complement Altern Med,2008,8(11):4.

[6] Warsi A,Wang PS,LaValley MP,et al.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programs in chronic diseas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hodological critique of the literature[J]. Arch Intern Med,2004,164(15):1641-1649.

[7] 史月田,羅春燕,賈長寬. 個體化健康教育對老年高血壓病病人血壓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 護理研究,2008,22(36):3321-3322.

[8] Jeong BS,Gang HG,Gwak MY,et al. Effects of biophysical index,knowledge,and self management compliance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by a self management compliance promotion program[J]. Taehan Kanho Hakhoe Chi,2006,36(3):551-560.

[9] 劉冬梅,丁芬芳,蔣學英. 高血壓病人家屬同步實施健康教育對病人生活質量的影響[J]. 現代護理,2006,12(22):2134-2135.

[10] 魯萍. 健康教育對住院高血壓病患者生活質量及其療效的影響研究[J]. 現代護理,2007,13(25):2372-2374.

篇6

【關鍵詞】農村病人;健康教育;問題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G44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4-0458-01

健康教育是通過對病人及其家屬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評價的教育活動,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和自我護理能力,達到預防疾病、保持健康、促進康復、建立健康行為,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筆者在針對農村病人實施健康教育過程中發現存在著許多問題,通過對68例農村病人進行健康教育問題分析,提出了解決的辦法以提高對農村病人進行健康教育的質量。

1 臨床資料

1.1年齡:50歲以下15例,50-65歲31例,65歲以上22例。

1.2 文化結構:文盲10例,小學畢業32例,初中畢業以上26例。

1.3 疾病分類:原發性高血壓18例,冠心病12例,腦梗死17例,高血壓腦出血5例,其它16例。

1.4 教育效果:健康教育普及率100%,小學畢業以下的健康教育有效率為75%,初中畢業以上的健康教育有效率為90%。

2 農村病人健康教育存在問題

2.1 病人方面

2.1.1 文化層次較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弱,思想觀念落后,對醫學知識缺乏,對疾病的認識不足,難以接受健康教育的知識。

2.1.2 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弱,對醫院的一切都感到恐懼、陌生,難與醫護人員溝通。

2.1.3 大部分農村病人家庭的經濟基礎差,承受大筆開支的能力較弱,希望花最少的錢能把病治好,不大愿意接受必要的輔助檢查。

2.1.4 對生活質量要求較低,只注重眼前的疾病治療效果,對愈后疾病預防知識不重視,因此,很少主動配合護士健康教育。

2.2 護士方面存在的問題

2.2.1 護士的觀念陣舊,護理模式未轉變,思想上沒有完全從“以治病為中心”轉變到“以病人健康為中心”的理念上來。

2.2.2 護士自身的素質和知識水平存在差異,知識面較窄,對新業務、新知識接受較慢,護士敬業精神不強,自覺性不高,工作缺乏主動,個別護士“看不起”農村病人,不愿與他們交談;護士不能把握健康教育的最佳時機。

2.2.3 其它:健康教育缺乏整體教育計劃和個體教育計劃;健康教育只重視對病人的教育,忽視對病人家屬的教育。

3 對策

3.1 樹立新理念,適應新的護理模式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模式也從“疾病護理為中心”轉移到“以病人身心健康為中心”的模式上來。護理的任務不再是簡單、機械地執行醫囑和常規的護理操作,而是轉化為集治療、預防、康復、促進健康為一體的多元化護理。① 21世紀護理人員將是衛生保健的主要力量,是健康教育的實施者,是其他醫務人員的平等合作者。護理人員要為病人提供高質量、高技術水平的護理。而我們是面向廣大農村的基層醫院,促使農民朋友們自愿地接受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及生活方式,消除或減少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從而提高廣大農民朋友們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的能力。這是21世紀我們基層醫院全體護理人員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

3.2 加強繼續教育,提高護士自身的素質和知識業務水平

現在護理隊伍中仍以中專畢業的為多,外出進修學習的機會較少,因此普遍存在知識陣舊、知識面窄的現象。而我們整天對著疾病身、身心處于痛苦狀態、對疾病一無所知、社會低層次的弱勢群體,這就不僅要求我們有崇高的責任心與愛心,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嫻熟的技術,還要有心理學、社會學、營養學、康復醫學等相關學科知識,這樣才能把健康教育做得更生動、更深入、更仔細、更廣乏。因此,我們也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機會,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護士自身的素質和業務水平。

3.3 因人而異,制定個體化的教育目標

3.3.1 正確評估病人對健康教育的需求。不同疾病的病人對健康教育的要求不同。如原發性高血壓病的人,他們最需要了解的是本病的發生、發展及治療愈后的情況,飲食、生活、工作、休息等對本病的影響,以及怎樣才能保持正常的血壓;而那些高血壓腦出血或腦梗死的病人及其家屬最迫切想知道的是該病有多危險、病程有多長、愈后怎樣,病人的家屬急需立即掌握一些護理病人的知識和幫助病人進行肢體功能康復訓練的時間與方法。所有病人及其家屬在心理上都渴望得到護士的同情、關心與安慰。

3.3.2 制定個體化教育的目標與方法

護士對病人進行個別教育,這是病人反映最好的一種健康教育方式②。在基層醫院,個病人的身體狀態、心理反應、家庭經濟狀況以及對疾病的認識都不一樣,我們要根據他們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病人的病情等等具體的情況,制定行之有效的教育計劃與目標,有的放矢地進行施教,只有這樣才能收到滿意的效果。如一位42歲的“原發性高血壓腦梗死”的男病人,他小學畢業,來自較偏辟的山村,是家庭中的中堅力量,其家庭經濟較困難,病人及其家屬對本病的相關知識一無所知,出現緊張、恐懼、甚至絕望的心理。我們根據他們的情況,首先是關心、安慰病人及其家屬,了解他們的家庭情況后,向病人及其家屬講清楚本病的病因、發生、發展及治療愈后的情況,并介紹本科室的技術力量,及同病例在本科室治療的情況,制定有效的護理措施及肢體康復訓計劃,并與家屬一道實施,教會家屬并與家屬一起共同實施對病人偏癱的肢體進行功能恢復訓練。通過共同努力,病人康復較快,住院25天,能拄拐步行出院。病人及其家屬都非常滿意。

3.3.3 準確把握時機,恰當運用溝通技巧

準確地把握時機,恰當運用溝通技巧是健康教育是否能取得較好效果的關鍵。把握好時機,運用恰當的溝通技巧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單元大廳設立櫥窗,宣傳本病區相關的健康教育知識;對危重病人要在搶救到生命體征平穩后再進行施教;對家庭經濟困難的要多同情、關心、理解他們,想方設法幫助他們,在取得病人及其家屬的信任后再進行施教;對文化層次較高的病人,找一些與本病相關的健康教育資料,讓病人自己閱讀后再有針對地講解;如對老年病人,因為他們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較差,聽力、記憶力都下降,對他們的教育我們采用直觀的形象、通俗的比喻,深入淺出,多舉例子,反復強化的教育方法,說話時聲音宜大些、親切些、速度慢些,這樣才能收到滿意的教育效果;健康教育應避免在病人休息、吃飯、病人感到不適或醫生進行查房時進行。

3.3.4 重視病人家屬的力量,注意對病人家屬進行健康教育

在基層醫院,病人住院多有家屬倍同。家屬是病人主要依賴、依靠、信任的對象。所以實施健康教育時,不但不能忽視對病人家屬進行健康教育,而且重視通過對病人家屬進行健康教育來達到預期的效果。通過對病人家屬的健康教育,尊重家屬的意見,重視家屬的反饋,與家屬一起共同改變病人的不良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共同促進病人的康復。

4 體會

對農村病人,我們在實施對“治病”的同時,對他們進行健康教育,一方面可使我們社會中這一群相對較低層次的弱勢群體也可以了解疾病的有關知識,影響并改變他們的不良生活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他們不良的心理因素,增強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幫助他們提高生活質量;另一方面,以“健康教育”為契機,激發我們的求知欲望,提高我們學習的自覺性,提高服務質量,密切護患關系,幫助我們實現自身的價值,使護理工作能得到社會的理解與支持,使病人及其家屬都滿意,提高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老年病人健康教育

在以“病人為中心”的新型護理模式,對病人實施健康教育的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病人了解掌握有關疾病的病因病理知識和康復保健知識。筆者通過對老年病人健康教育實踐,意識到健康教育對老年病人的康復起著有益和有效的作用。但由于老年病人的生理、心理問題以及護士健康教育能力問題,直接影響著健康教育的開展,現分析如下。

一、一般資料

2007年-2009年內科老年病人,年齡在60a以上的住院病人,年齡最大達92a;文盲半文盲占75%。護士不定時進行住院病人健康教育,檢查反饋與其它項目相比,令人不滿意的是老年病人的健康教育:發現病人對疾病的病因病理、癥狀,體征、診療、檢查項目、目的、藥物、飲食、活動、潛在并發癥等方面的知識在深度和廣度上掌握不夠,達不到充分調動病人積極參與活動,提高自我護理保健能力的地。

二、老年病人生理、心理特點

2.1記憶力差、認知力差及感知覺減退老年患者隨著年齡的增加及生理功能衰退,使身體患有多種疾病如腦萎縮、糖尿病、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等,均可導致老年病人不同程度健忘、耳聾、視力減退、感知覺減退、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認知力差,易引起誤解或曲解別人的意思。

2.2易怒、固執、疑慮等不良的心理反應老年人是一群特殊的群體,他們年齡大,但社會經驗豐富,心理活動復雜。由于生理性衰老、視、聽不靈、體弱多病,加之社會和家庭角色改變,適應能力減弱,一旦住院,心理壓力增加以及對醫療費用的負擔和對疾病的認識不足等原因,使他們對病情的估計多為悲觀和對抗意識,而出現易怒、固執、多疑等不良心理反應,對治療護理疾病的康復失去信心。

三、護士在健康教育時可能存在著不足之處

有的護士可能缺乏溝通技巧或不熟悉溝通技巧,影響著護患之間的關系;有的護士在運用護理程序方面存在著入院評估收集資料不全面,如病人的身體情況、疾病過程、文化程度。社會背景、經濟狀況、行為方式(生活、飲食習慣),和社會心理因素等情況的收集不完整或欠認真細致,評價不及時或未能做出恰當的效果評價;有的護士對老年病人的生理、心理特點掌握不全面;有的掌握疾病健康教育的內容不全面。如:入院教育、有關疾病的病因病理知識教育、檢查項目介紹、治療藥物知識的宣教、飲食指導、活動指導、危險因素的防治及出院指導等。基于這些原因,而導致護士在進行有關疾病的健康教育時不能根據病人接受知識的能力和病情各階段有的放矢地進行健康教育,顯示不出個體差異。

四、討論

4.1護士應具備健康教育的能力健康教育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有評價的教育活動,首先應具備相應的理論知識。如教育學、心理學、行為學、社會學等多種邊緣學科知識。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掌握護患溝通交流技巧,按照不同的對象,不同的場合,病情的不同階段,選擇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使他們對護士產生信任感,愿意接受護士傳授的健康信息。健康教育形式要有針對性,因人而異,因病而異。內科老年病人病情復雜多樣,不同疾病的病因、誘因各不相同,著重的預防保健措施亦不相同,因此要根據不同疾病的特點,采取相應的知識教育。例如:阻塞性肺氣腫的病人,住院后主要與病人講解采取有效的半臥位休息的目的,低流量吸氧的目的,指導有效排痰的方法以及吸煙、有害氣體、粉塵及氣候對疾病的影響,同時加強呼吸功能鍛煉和飲食的指導,并保持大便通暢,避免誘發因素及改善個人體質。而支氣管哮喘病人住院后主要講解哮喘發作時取端坐位舒適的目的,用B受體激動劑、茶堿類、糖皮質激素等藥物的作用、副作用,以及鼓勵病人補充水分,每天2500ml-3000ml的目的,指導病人不宜食用魚、蝦、蟹,豬肝、蛋白質等易過敏的食物。避免誘因:避免密封門窗及花草、地毯、皮毛、異味氣體接觸,防止情緒激動等。因人而異:對記憶力減退,認知力差的病人要利用每日治療,護理查房的時間,反復多次強調并且耐心細致的教育指導。因人而異、因病而異的個體化教育是健康教育工作獲得成功的基礎。

4.2護士應具備良好職業道德水準在以“病人為中心”的健康教育,要求護士要進行認真細致的評估收集病人資料,護士不僅要向病人灌輸健康知識,包括生理、心理健康保健知識,而且還包括形成人們的健康意識、健康責任和健康行為,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實施過程中,正確應用護理程序及馬斯洛層次需要論,根據不同個體,不同層次的需要刪減或增加教育內容,及時評價,反饋調整教育計劃。護理人員要不斷加強社會責任感,護士對病人的照顧既有權利又有專業和法律的責任。只有具備高度社會責任感的護士,才能積極參與這項工作,完成對病人的健康教育,達到病人滿意的回報。提高護理人員的社會責任感,是保證健康教育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4.3健康教育是一個護患雙邊活動的過程一個完事的質效優良的健康教育活動應該是雙向的,即應包括醫護人員和病人雙方,美國教育家B.S布理姆認為:教育活動是一個雙邊活動,應該是雙邊人員都得到激勵才會產生“自動力”。心理學家R.A布朗漢認為激勵等于效價一手段-期望的乘積。其中效價是指對所獲得報酬的需要程度,手段是為獲得報酬而努力的方式,期望即經過努力所能達到目標的可能性,三種因素之一為零,那么激勵也為零,就無法產生“自動務”。例如:一位高血壓病人因頭暈、嘔吐、心悸、BP180/100mmHg而入院,如果護士缺乏護患溝通技巧和因病而異、因人而異的健康教育水平,而不顧病人當時的病情、心理,盲目地進行入院教育,結果會使病人產生煩悶的情緒,對醫院的服務水平產生懷疑,對以后護患雙方合作產生一定影響,此時效價為零。既然健康教育是護患雙邊活動,那么如果只有醫護人員的“自動力”而得不到病人的接受和配合,或只有病人的“自動力”而得不到醫護人員的耐心指導和訓練,都不可能取得好的結果。

五、總結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促使老年病人健康教育的順利開展,使老年病人獲得有關疾病的健康知識,使老年病人形成健康意識和健康行為,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主要因素是醫護人員的職業道德和健康教育能力以及病人的“自動力”病人對醫護人員的依賴等綜合因素的結果,缺一不可。

參考文獻:

篇8

【摘要】目的:探討和分析護理干預措施在治療老年性高血壓患者中的臨床療效,總結其臨床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在我院就診具有完整臨床資料的來的老年性高血壓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兩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各為5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的藥物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整體的護理措施。觀察兩組的臨床效果。結果:觀察組療效優于對照組,兩組療效具有顯著性差異(P

【關鍵詞】護理干預;老年性高血壓;體會;療效

Hypertension in elderly nursing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nursing interven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n clinical efficacy, summarize its clinical value.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ed our hospital's 10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namely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atients, each of 5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medical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to give the overall nursing care. Clinical effec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wo groups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nursing intervention; senile hypertension; experience; effect

高血壓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是由遺傳和環境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1]。臨床上老年性高血壓的主要特點為收縮壓升高,脈壓差增大[2]。不僅可以引起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而且是引發腦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因素。鑒于老年患者的特點,老年性高血壓病的有效護理顯得更為重要[3]。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具有完整臨床資料的老年性高血壓患者,通過臨床整體護理的精心治療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來我院就診的老年性高血壓患者100例,其中,男64例,女36例,年齡56-73歲,平均年齡64.6歲。均確診為高血壓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疾病程度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藥物治療,每次口服依那普利10mg,每天1次。對照組在此基礎上進行整理的護理,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根據老年患者的經濟狀況及性格特點進行心理疏導,以取得患者的積極配合。應先讓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了解控制高血壓的重要性及有效治療措施,說明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態,避免出現急躁、激動情緒對治療老年性高血壓的重要性。在進行心理疏導時要耐心、細致。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老年高血壓患者治療的順應性。

(2)生活護理。根據老年患者的特點,合理安排休息時間。適當進行散步、太極拳等戶外訓練,鍛煉時要循序漸進,不可過度。平時要注意勞逸結合。急性期發作時要臥床休息,同時消除情緒激動、勞累等外界因素。

(3) 飲食控制。老年性高血壓患者要控制食鹽的攝入量。長期服用降壓藥物,會造成血鉀減小,必要時應多食芹菜、香蕉等富含鉀、鈣的食物。控制脂肪的攝入,多補充蛋白質,可適當增加蛋類、魚類的供給,平時應少吃多餐、戒煙限酒,適量飲茶,多吃粗纖維食物。

(4) 預防和控制血壓出現異常。護理時應告知老年患者避免長時間站立,避免洗熱水澡,改變時動作不能過猛,防止引起性低血壓。

(5) 開展健康教育。定期開展健康教育和知識講座,制定健康教育計劃,與患者溝通病情,了解疾病誘因及治療方法,闡明控制高血壓的重要性。提高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

(6)出院后輔導。出院時囑咐患者有關情緒調節、飲食要求等情況,讓患者密切關注血壓情況,并做好記錄。定時復查。并為醫生合理調整給藥劑量提供依據。

1.3 統計學處理方法:對統計學數據進行X2檢驗,P

2 結果

經整理精心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血壓控制情況好于對照組。兩組療效情況具有顯著性差異(P

3 討論

高血壓病是老年人最常見的心血管病,可以引起心臟的重構,腎小管結構等的變化而導致心臟和腎臟功能的障礙,還是引發冠心病的高位高危因素,還能引起腦出血和其它腦功能的障礙,常常導致中風、冠心病、心肌梗塞及心力衰竭。

老年性高血壓具有不同于年輕人的特點,因為老年性高血壓通常病程比較長,常合并有心、腦、腎等臟器功能的損害,脈壓差增大,因老年人情緒變化、體力活動、及季節等變化使老年人的血壓波動比較大,對周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低,容易出現一些如:猝死、腦出血等突發性的事件,而且服藥的依從性較差,而且高血壓疾病很難徹底治愈,并且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危險性及疾病的死亡率越來越高,所以對于高血壓疾病的老年患者來說,除了積極的臨床治療外,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也是非常必要的[4],對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控制病情發展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通過臨床觀察,筆者認為護理工作中主要應做到以下幾點:

(1)生活護理:包括增加體力運動,減肥,多食如水果和蔬菜等富含鉀的食物;進行散步、打太極拳、聽音樂等放松療法。

(2)用藥護理:藥物治療是老年人高血壓的主要治療手段。因此囑病人堅持長期用藥,并了解藥物的作用及副作用,當出現副作用時應及時報告醫生,調整用藥。

(3)心理護理:老年人心理脆弱,心情易處于惡劣狀態。因此應該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態,予以必要的解釋和安慰,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讓其保持平靜的心態,避免情緒激動及過度緊張、焦慮。

(4)檢查護理:應定時多次測量血壓,通常選右上臂測量,以減少誤差,測量部位固定于一則肢體,測量血壓時,測量肢體和身體不能動,及時觀察血壓變化。

參考文獻

[1] 溫麗平. 老年高血壓治療進展[J].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1, 9(7): 864-866.

[2] 謝林芳, 尹麗芳. 84例老年高血壓病患者的護理[J]. 當代護士, 2011, (3): 109-110.

[3] 韋敏. 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應用和臨床觀察[J]. 2011, 12(18): 121-122.

[4] 趙麗華. 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降壓效果的影響[J]. 中國醫藥指南, 2011, 9(17): 321-322.

作者單位:214023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無錫市人民醫院特需病區

(上接第184頁)

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維持血氧飽和度在96%以上,麻醉未完全清醒時尤其要注意血氧飽和度的變化,因為胸腔鏡術中持續單側肺通氣,增加了肺內右向左分流,容易導致低氧血癥的發生,故對血氧飽和度的監測尤為重要。麻醉完全清醒后,取半臥位,注意抬高床頭30――50度,可減輕局部充血和水腫,同時使膈肌下降,有利于氣體交換、引流。術后定時體療,協助患者坐起拍背,通過振動使分泌物自管壁脫落而易于咳出,從而使肺部盡早膨脹,排出胸腔內積血積氣。

2.2.3 胸腔閉式引流的護理:術后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顏色、量以及水封瓶內水柱波動情況。同時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引流的目的及注意事項,保持引流管通暢,防止扭曲、打折,如果引流瓶不慎傾倒或者引流管脫出,應立即通知醫護人員采取相應處理。

2.2.4 疼痛的護理:由于胸交感神經切斷手術創傷使患者術后常常感覺傷口疼痛,易出現煩躁不安心率加快等,術后采用放松訓練,注意力分散法和音樂療法等進行疼痛干預;仍感疼痛者,遵醫囑給予止痛劑;長時間臥床可引起全身酸痛,故應注意護理,盡可能使患者處于舒適位,每2小時幫助患者輕微變換,并按摩受壓部位。

2.2.5 出院指導:出院前對患者進行詳細指導,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應合理膳食,少吃辛辣刺激食物,以易消化食物為主;術后適當活動,多做深呼吸運動,鍛煉心肺功能;術后傷口周圍出現疼痛、麻木,屬正常現象,隨時間推移,癥狀會逐漸減輕或消失,不影響活動;定期復查。

3 小結

篇9

【關鍵詞】髖關節置換下肢靜脈血栓預防護理

人工關節置換是近30年來矯形外科學中投入最多,發展變化最突出的領域之一。該手術是關節疾患終末治療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對于高齡老年人常見的股骨頸骨折,人工髖關節置換成為一種公認的有效的治療方法,但術后高發的下肢靜脈血栓卻成了老年患者護理的瓶頸。因此,做好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的護理,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成為手術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2006年1月~2009年10月我科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43例,其中男20例,女23例;左髖關節19例,右側髖關節21例,雙側髖關節3例;共46個髖關節;行人工股骨頭置換16個,人工全髖關節置換30個;年齡62~88歲,平均75歲。

1.2并存病合并高血壓病9例,冠心病9例,糖尿病10例,合并高血壓病、冠心病和糖尿病三病者8例,慢性支氣管肺氣腫5例,腎功能不全2例。

2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

2.1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對血栓形成的影響因素

①高凝狀態。患者合并有心腦血管疾病、靜脈血栓均使血液成分改變而使機體處于高凝狀態,是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一個主要原因。②靜脈血流狀態。患者多屬于高齡且合并多臟器生理退變和器質性疾病,心輸出量減少,靜脈回流減慢,均使下肢血流處于相對滯緩狀態,加上術后患肢制動等使血流進一步減慢、瘀滯,局部組織缺氧和代謝環境改變而致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增加。③血管壁的損傷。術中過度旋轉、屈曲,下肢過度牽拉而間接損傷血管壁,還有術中骨水泥的熱損害、術野炎癥刺激或高滲糖造影劑直接損害血管壁均會致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5]。

2.2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判斷與觀察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表現:下肢腫脹,皮膚顏色變為紫紺、皮膚溫度升高;甚至出現胸悶、口唇紫紺、呼吸困難。發現以上情況應警惕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或繼發肺栓塞。

2.3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措施

①藥物療法。低分子肝素是預防術后深靜脈血栓的首選藥。一般使用量為3000-5000U,皮下注射1次/d;②機械性療法。分主動和被動2種方法:(1)主動活動。在病人股骨頸骨折住院臥床期間做好下肢牽引;圍手術治療期鼓勵病人患肢遠端關節(踝關節)屈曲、旋轉活動及股四頭肌舒縮等活動,有條件的病人最好穿上彈力襪;(2)被動活動。麻醉過后即可按術前要求進行功能鍛煉,術后配合下肢功能鍛煉器(CPM)使用進行患肢被動功能鍛煉,術后第三天開始進行,從小幅度30°開始日漸增加幅度,但不能超過90°。病人持續使用功能鍛煉器1~2周。以上方法能有效地加速下肢靜脈回流,減少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總體發病率。

2.4觀察與護理

①嚴格執行床頭交接班制度。每班護士均要檢查病人患肢是否保持中立位并予抬高,下肢是否有循環障礙現象;②囑病人忌作患肢熱敷止痛;③靜脈穿刺忌選擇患肢作注射對象;④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若發現異常應立即通知醫生處理。

3出院指導

確定病人和家屬已經掌握或了解出院后的康復計劃,并能較好的執行;囑病人堅持患肢功能鍛煉,并教會病人各種時患肢的姿勢,指導病人術后6周內勿交叉雙腿,保持外展位,避免患肢屈髖超過90°或并攏下肢下蹲動作或內旋盤腿動作的正確保護方法,勿臥于患側;勿坐沙發或矮椅;坐位勿前傾,勿彎腰拾東西;勿在床上屈膝而坐。指導家庭實施設立坐廁,并加扶手設置。后3周可扶拐下地活動,但要避免患肢負重;持續3個月以上可漸漸讓患肢負重,但要避免患肢受外力撞擊或持續劇烈活動。應定期進行隨訪,了解病人康復情況,及時修訂康復計劃。:

4護理體會

患者因年齡較大,血液循環欠佳,易形成下肢靜脈血栓,并且對手術治療易產生恐懼、緊張、不安等心理,因此護士對患者要熱情、關心、體貼,術前做好解釋工作,向患者講解手術的有關知識及注意事項,主動協助患者做好生活護理,積極配合醫生護士做好術前準備工作。

術后可以指導幫助患者進行早期功能鍛煉,逐步加強下肢肌力與耐力的練習。患者出院后要長期隨訪,在術后1月、3月、半年來院復查,并告訴患者功能鍛煉不可操之過急,發現靜脈血栓跡象應及時就診。

參考文獻

[1]劉潔珍.高齡患者髖部骨折圍手術期護理探討.實用護理雜志,1999,15(6):15.

[2]王少華,曹艷,曲東郁,等.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圍手術期的康復護理.護理雜志,1999,16(2):38.

[3]張小萍,秦欣榮,梁桂珍,等.雙側全髖人工關節置換術后護理診斷探討.實用護理雜志,2001,17(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