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科技科普工作計劃范文

時間:2023-03-15 01:45: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鄉鎮科技科普工作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鄉鎮科技科普工作計劃

篇1

為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全市農村文明鄉風的形成和農民科學素質的提高,按照全國、全省和全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及《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的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經研究決定,將依托鄉鎮成人教育中心學校,積極推進科普服務站創建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中心,以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為目標,以鄉鎮成教中心學校為依托,積極開展科普服務站創建工作,充分發揮各級教育(成教)、科協等部門的合力優勢,整合、開發提高農民科學素質的公共服務資源并實現共享利用,搭建農民科技培訓的社會化服務平臺,建立適應建設新農村和培養新型農民的長效服務機制,推動“科技下鄉進村”的經常化、制度化,為培養新農民、建設新農村積極貢獻力量。

二、目標任務

按照“政府統籌、部門聯動、共享資源、農民受益”的思路,在進一步完善農村成人教育縣(市)區、鄉(鎮)、村三級辦學網絡體系的同時。“十一五”期間要在全市鄉鎮成教中心學校創建30至40處科普服務站,使其成為提高農民科學素質、推動農村文明建設、具有示范輻射作用的重要基地。

三、鄉鎮科普服務站創建標準和條件

鄉鎮科普服務站是指在縣(市)區教育(成教)局、科協等部門和鄉鎮黨委、政府的具體指導下,依托鄉鎮成教中心學校資源優勢,承擔科技培訓、示范推廣、信息交流、科普宣傳等多項任務的鄉鎮農民科普教育基地。

創建鄉鎮科普服務站應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1、鄉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民科普教育培訓、科技推廣和提高農民科學素質工作,并賦予其對農民科普教育工作具有組織、協調和督導的職能;

2、鄉鎮科普服務站依托的鄉鎮成教中心學校應當是已通過教育示范鄉鎮驗收或者達到市級示范性標準的鄉鎮成教中心學校,與本鄉鎮農業、科技、科協、水利、林業以及本區域的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等部門有長期密切的聯系,在教育培訓、示范推廣、信息服務等方面相互合作、形成合力;

3、能較好地利用黨員遠程教育、中小學信息教育等農村遠程教育資源開展農民教育培訓,并能根據當地農村和農民的需求,采用多種形式及時搜集和傳播有關資料信息,將

科普服務站辦成開放式、實用性的農民科普服務中心;

4、能較好地為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和村辦化技術學校提供指導服務,所轄村(居)能較好地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民科普教育培訓工作;

5、能及時主動地根據當地政府中心工作的要求和農民對科技教育培訓的需求,提供針對性、實用性很強的教育培訓計劃。

6、有較健全的規章制度和較完整的教育培訓和活動管理檔案;

7、積極組織開展農村各類實用的教育培訓和科技推廣工作,提高農民科學素質、促進新農村建設效果顯著;農民年均參訓率30%以上。

四、組織實施

1、整合資源,構建平臺。各縣(市)區教育(成教)局、科協要根據創建鄉鎮科普服務站的基本條件,結合本地實際和有關鄉鎮黨委、政府的意見,提出本縣(市)區建設鄉鎮科普服務站的工作計劃和方案,分別報市教育局、市科協審定。同時進入各縣(市)區擬定范圍的申報科普服務站的鄉鎮成教中心學校要填報《創建鄉鎮科普服務站申報表》,并按規定要求,上報有關部門審定。經審定后的鄉鎮科普服務站由市教育局、市科協統一授牌。

2、建立隊伍,完善機制。建立一支穩定的農業科普專家師資隊伍,構建完善適應建設新農村和培養新型農民的長效服務機制,是推進鄉鎮科普服務站創建工作的重要基礎和關鍵。為此,市里將由市科協牽頭,充分發揮市、縣(市)區兩級科協的統籌協調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省、市、縣(市)區農業科研院所,特別是當地農業科技人才的優勢,動員協調社會各界力量,通過志愿服務和有償服務兩條途徑,在每個縣(市)區建立1個相對穩定的農業科普專家服務團,以確保鄉鎮科普服務站創建工作的順利實施。

3、搞好調研,按需施教。鄉鎮成教中心學校(鄉鎮科普服務站)要經常深入農村農民,認真搞好調查摸底工作,充分了解掌握當地農民對科普教育培訓最迫切的需求項目以及村辦農民文化技術學校(業校)開展農民科普教育培訓、科技推廣的情況。要根據當地農村農民的需求,逐年制定切實可行的年度科普教育計劃,填寫《農民教育培訓計劃安排表》,并于每年的1月底前分別報所在縣(市)區教育(成教)局和科協;同時,做好相關教育培訓的組織管理工作。各縣(市)區教育(成教)局、科協根據基層提供的教育培訓計劃,要認真做好協調銜接工作,按計劃科學選派專家師資深入指定鄉鎮農村,免費為農村農民提供講座、咨詢、現場指導等多形式、多內容的教育培訓項目。

五、保障措施

1、機制保障。為確保全市鄉鎮科普服務站創建工作的順利實施,成立由市教育局、市科協等部門負責同志組成的工作領導小組,縣(市)區、鄉(鎮)兩級政府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同時建議各級政府將該項工作列入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納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內容。有關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建立落實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等必要的組織、協調、督導制度,充分發揮各部門的整體優勢,切實在全市建立起農科教結合、城鄉互動共同推進新型農民教育培養的長效服務機制。

2、經費保障。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各級政府規范性文件所規定的有關農民教育、農村科普教育的各項政策依據,各級教育、科協等部門要積極協調籌措經費。市教育局主要負責鄉鎮成人教育中心學校(科普服務站)基礎建設獎勵經費的籌集工作;市科協主要負責鄉鎮科普服務站專家授課補貼經費的籌集工作。(經費安排使用辦法另定)。

篇2

為深入貫徹落實《左權縣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方案》精神,依托《山西省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工程實施方案》,推動我縣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工作跳躍發展,確保貧困群眾步入全面小康社會。現將工作匯報如下:

一、圍繞中心,科技助力

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脫貧攻堅中心任務,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按照“六個精準”、“五個一批”、“四個必須”的重大要求,集聚科技資源優勢,走出一條具有左權特色的科技扶貧新路子,助力脫貧攻堅。

二、立足實際,扶貧扶智

利用我縣區域優勢,提升產業級次。針對核桃、雜糧、規模健康養殖、設施蔬菜、中草藥五大特色產業,充分利用農技協和科普示范基地的輻射優勢,對照建檔立卡貧困戶,采取技能培訓、跟蹤服務等一系列措施,幫助貧困戶提升科學素質,依靠科技增收脫貧致富,對實現全村及周邊村民科學素質的跨越提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上下聯動,信息共享

左權縣是中國科普鄉村e站示范縣,建有鄉村e站20多個,通過PC端、APP、中科云媒、新聞傳媒等途徑,為農民搭建專業信息服務平臺,立足自身、輻射周邊,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農村科普綜合服務體。

四、示范帶動,形成合力

充分發揮農技協和科普示范基地帶頭作用,引進科技人才隊伍,以舉辦專題培訓和實地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大力培養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本土科普帶頭人、致富帶頭人、新型職業農民和鄉土技術人才,組建左權鄉土科技專家隊伍,通過專家培訓帶頭人,帶頭人示范輔導農戶,使每個貧困戶至少學校掌握1—2項致富技能。

五、加強科普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科學素質

以縣十大節慶活動、科普活動為載體,以科普宣傳欄、活動站和示范基地為陣地,全面開展各項科普宣傳教育活動,通過現場咨詢、發放科普圖書、科普掛圖等形式,以提高重點人群科普素質為目標,開展經常化科普。

六、積極探索青少年科技教育

在剛剛結束的第十七屆“山西省青少年機器人競賽”中,我縣宏遠學校小學部4名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和老師的教導,雙雙取得了機器人超級軌跡賽小學組省級二等獎,這是我縣青少年科技教育取得的重大突破,填補了青少年科技教育領域的空白,對青少年科技教育起到了模范作用。

七、下一步工作計劃

1、推行“六個覆蓋”。⑴、農村科普信息員全覆蓋。聯合省、市科協、山西農大,推薦培訓50名農村科普信息員,實現農村科普信息員鄉鄉全覆蓋。⑵、農技協組織全覆蓋。健全和完善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技專家服務站,實現農技協組織和服務鄉、村全覆蓋。⑶、鄉村e站全覆蓋。鄉鎮和重點村健全和完善科普中國鄉村e站、校園e站、農村中學科技館,實現科普e站鄉、村全覆蓋。⑷、科普服務全覆蓋。聯合省科技館、縣廣播電視臺等單位,實現農民科學素質培訓、科普大篷車巡回服務、科普大篷車電視聯播節目全覆蓋。⑸、科普報刊全覆蓋。在重點鄉、村實現科普報刊、科普資源、科普信息化產品全覆蓋。⑹、特色科技產業全覆蓋。培育1個鄉鎮特色產業,支持發展一批“一村一品”的貧困村,建設1個農業示范基地,培育1個以上新型經營主體,打造1個特色品牌,實現特色產業、“一村一品”、示范基地、新型經營主體全覆蓋。

2、建立科技助力扶貧示范基地。依托《山西省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工程實施方案》,在全縣范圍內建設5個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工程示范鄉(示范村、示范基地)。

3、大力推廣實用技術。根據實際產業需要,編輯出版科普圖書、掛圖,制作光盤,通過鄉村e站等平臺,重點推廣核桃防晚霜危害及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果樹、蔬菜綠色無害化栽培技術、家庭牧場養殖系列實用技術、道地中藥材種植技術、谷子機械化精播技術、食用菌優質高產栽培技術、滲水地膜應用技術、玉米膜側播種及抗旱栽培技術等8項技術,組織專家搞好項目對接,充分發揮農科110服務平臺作用,實行帶技術、帶項目進村入戶,幫助解決品種選擇、產業鏈延伸、特色產業發展、種養效益提升、生產技術落后及產品銷售等問題。

篇3

年我到鎮任職后,在全鎮農業科技工作方面,堅持以科技發展觀指導全鎮農業科技工作,圍繞科技與經濟一體化這條主線,廣泛推廣應用農業新技術、新成果,努力提升我鎮糧、膠、茶傳統產業,切實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建設,組織實施了上級農業科技計劃項目。去年,我在科技工作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加強領導,重視農業科技工作

鎮是一個山區鄉鎮,由于受制于地理、環境方面等原因,農業科技推廣應用率相對滯后發達鄉鎮和壩區,農民勞動力素質低,全面組織實施科技興農戰略任務十分艱巨和困難。我到鎮任職后,身感責任重大,工作上從不敢絲毫懈怠。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思想上牢固樹立起科學發展觀,務實科技興農戰略組織實施,把科技工作列入我鎮重要日程,加強科技組織機構建立和領導,為全鎮農業科技工作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氛圍。

二、開展科技宣傳活動,提高社會科技意識

科普工作是一項基礎性、公益性的工作,是科技工作的重點之一。工作上,以“三個代表”和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經常組織農業、文化、衛生教育、水利、林業等工作人員,靈活多樣地開展各種群眾性科普活動,提高全鎮各族民眾的科學文化素質。

(一)協調縣科技局開展科技下鄉活動。年月中旬,根據縣科技局科技下鄉活動的日程安排。為了開展好這次科技下鄉活動,切實落實科技興農戰略深入到農村,增強農民群眾對科技致富的認識,從根本上轉變民眾的傳統思想觀念,使農民群眾真正得到科技的實惠。我站在全局的高度,在開展科技下鄉活動的選點方面,結合全鎮實際,作了認真分析和研究,并對全鎮五個村委會的科技下鄉活動放到藤篾山和壩荷兩個村委會,舉辦了兩場科技下鄉活動。主要是開展科普掛圖展、贈送科普書籍、科普咨詢等活動。

(二)協調農場,舉辦民營橡膠技術培訓班,增強農民科技管理水平。鎮民營橡膠發展速度很快,目前,全鎮種植面積10萬余畝,每年割膠面積遞增很快。但由于我鎮部分膠農不尊重科學管理,不懂運用科技知識,在全鎮民營橡膠栽培、管理和割膠等方面,不僅增加了勞動強度,勞動成本,而且,膠產量不如農場,并造成了極大橡膠資源浪費。針對,當前全鎮民營橡膠科技管弱的問題,為了提升民營橡膠產業,依托農場技術加快民營橡膠健康發展。年上半年,我本人多方協調農場和縣鄉鎮企業局,舉辦了期橡膠技術培訓班,授教育人數達2500余人,主要培訓了栽培、施肥、管理、割膠等新技術。通過以點帶面的培訓,輻身到周邊農民提高橡膠新技術管理的認識。

三、精心組織,認真抓好一批科技項目推廣工作

(一)是科技工作的重心放在農民種植、養殖技術的推廣、應用和掌握上

(二)是生產技術、設施農業先進實用的農業技術為主要內容,采用多種形式,開展科技進村入戶行動,使全鎮農民群眾真正得到科技的實惠。年在農田水利改造方面投入資金達76萬元。

(三)是加大優質農作物推廣工作,提高生產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四)是認真作好農業機械化推廣工作,鼓勵引導農民購買農機具,提倡農業生產半機械化,降低生產強度,提高生產效率。全鎮農副產品加工動力機械108臺,農用犁耙機械160部。

(五)是抓好農村良種禽畜推廣工作。

(六)是加強科技組織機構的建設和領導。

(七)是積極開展科普衛生知識宣傳工作,特別注重做好傳染病、與日常生活有關病癥預防。

(八)是舉辦勐臘縣民營橡膠割膠技術職比武大會。

(九)是“預防為主、防治為輔”的工作方針,加強禽流感和橡膠蚧殼蟲害防治工作。

(十)是鎮農業科技信息體系建立。

年全鎮科技工作計劃

一、建立和完善全鎮農業科技信息體系建設,主要是充分利用我鎮現有微機電腦,定期向農民群眾提供農業科技信息,千方百計地改造傳統產業,發展第三產業,推動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在部分村民小組開展農業科技信息化示范工作。

二、實施科技興農戰略,推進農業和農村科技進步。積極探索政府科學引導,市場高效運作的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強現代農業科技農業科技建設,認真落實國家星火計劃,不斷推進農業現代化水平。

加速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和推廣,充分調動鎮農業綜合服務站的技術力量,相適應推廣動植新品種造育,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健康養殖技術,優質茶葉技術,農業半機械化、無化害產品、優良禽畜高產、優質、高效養殖技術等農業關鍵性增產、增效技術。

結合實施“云嶺先鋒”工程時機,加強農民技能培訓,培養科技致富帶頭人。積極開展科技下鄉活動,能夠很好地服務三農,滿足全鎮農民群眾學科技、用科技的強烈愿望,提高勞動者素質,推動鎮科技經濟協調發展。

三、加大對科技工作經費上的投入,積極開展科普宣傳、科普活動和農業科技技能培訓。

四、建立農業科技示范基地。

篇4

關鍵詞:鄉鎮農業;服務中心;創新和實踐

鄉鎮農業服務中心需要定期組織相關農業培訓,定期為群眾發放相關農業技術資料,讓群眾們時刻對自己的農業問題做到心中有數,并且在鄉鎮要安排具有農業知識基礎良好的技術人員長期坐班,設立答疑窗口以及答疑熱線,當群眾有問題的時候能夠第一時間進行回復,解答群眾的疑難雜癥[1],為群眾間接的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并制定相關的規劃,一切按照規劃來嚴格執行。

1鄉鎮農業服務的開展

1.1熱線電話以及技術人員的安排

需要進行熱線電話的安裝,并安排專業人員進行技術支持,在服務中心專門設立技術疑問解答窗口。及時關注當地的天氣情況,天氣處于干旱或是洪澇的時候需要及時進行處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引水渠等安排也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對鄉鎮的地理環境進行分析,選擇合適的地段進行引水渠道的挖掘。

1.2播種工作的安排

每到耕種的季節,相關技術人員應該走進農田,與村民們進行技術的互動,用群眾們能夠淺俗易懂的語言跟群眾們進行溝通。按時高效的完成農業播種的工作環節。當進行播種的時候,機械化生產會提升當地村民的工作效率。國家當前也為農民的機械化普及做了很多優惠政策,而鄉鎮農業服務中心更應該為村民們的機械問題多加努力[2],爭取能夠讓村民們實現機械化生產。

1.3農村基礎建設

農村當前的基礎建設已經逐步完善,鄉道以及相關機械化生產的設備,農村活動中心,相關的娛樂設施都在逐漸完善當中。農村的飲水工程目前正處于大力改進階段,農村的水質本身是非常不錯,但由于農村的牲畜以及人員排泄物的處理不當會對農村的水質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優化農村水質目前是一個非常重點的環節。農村當前的灌溉問題處理的非常到位,農田中每隔一段距離就會有一個井房。噴水裝置也基本到位,仍需要大力完善。

2用科學的方法開展鄉鎮農業服務

2.1加強科學技術的普及

加強科學技術的普及,可以通過進行科普講座,在村內進行板報宣傳或是發放科普小讀物,對于起帶頭作用的村民,應該基于經濟上的獎勵等,鼓勵大家科學種田,高效種田。并鼓勵大家用機械代替傳統的手工,提高工作效率。

2.2落實國家的相關政策

國家近些年來出臺了很多惠農的政策,都是為了讓農民們更加無憂的耕種,自從前些年農業稅減免之后,國家對于農業的政策一直沒有停歇。作為鄉鎮的農業服務人員,首要做的就需要將這些惠農政策宣傳到農民的耳朵里[3],讓農民明確自己的相關利益,更加科學合理的去進行農業操作。

2.3擴大農業生產規模

國外有很多的農場,規模都很大,操作也很正規。農業發展有很大的潛力與前景。一部熱播劇當中,當地村民就運用當地的地理資源進行花卉栽培、果樹的栽培以及豆制品的加工。這就很生動也很形象的為大家呈現出一幅農業生產的規范化影像。農業生產走向規范化、模式化會打開農村的經濟,并伴隨著農副產品的加工以及出口,最終會帶動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造福一方,所以作為鄉鎮的農業服務而言,進行合理的創新以及實踐是非常有必要的。

2.4相關工作計劃的制定

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設置糧油栽培技術員、植保技術員、土肥技術員、經作技術員、水果技術員、農業信息員、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員、保管員崗位。熟悉本鄉鎮主要農作物栽培品種及其栽培技術,根據不同農事季節,及時提出農業生產技術管理意見并組織實施。組織開展農業科技培訓工作,提高農民的農業科技素質,及時為農民提供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

3結語

新時期,新動態,作為新時期的農村,作為處于機械化生產的時代,一定要運用機械化進行高效率的生產。并且要發現當地可以進行深加工的潛力作物,進行重點培養。耕種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要進行生產加工一條龍的新農村。相關專線的成立,以及相關技術人員的定期科普的宣傳,相信未來的農村將會令大家眼前一亮,為之所震。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促進和諧社會建設,鄉鎮服務應該緊緊圍繞政府的經濟建設目標,以服務為宗旨,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為核心,以科技創新、機制和體制創新為動力,進一步優化農業結構,提高農業綜合競爭力,以千畝高效農業示范園和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為抓手,以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為突破口,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努力發揮各部門的職能作用,加強各站的內部管理,培養職工的愛崗敬業精神,為基層群眾服務的理念。

參考文獻

[1]毛德謙.鄉鎮農業服務中心的創新和實踐[J].農技服務,2016,33(10):186.

[2]王宏潔,張志榮,楊鵬,等.淺談靈武市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與實踐[J].科技視界,2016(20):276.

篇5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發〔〕6號文件為綱領,以《湖北省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建設標準與評審細則》為標準,以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特點和優勢,滿足城、鄉居民對中醫藥服務需求為目標,以保護和增進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為宗旨,切實加強領導,認真開展中醫藥工作先進縣創建活動,力爭到2012年把我縣建成中醫藥工作先進縣。

二、主要目標

把我縣中醫院建成國家標準的中醫院(100張床位標準);縣醫院中醫科、鄉鎮衛生院和社區中心中醫科、中藥房達到國家標準;縣中醫院建成3個重點專科,縣醫院建成1個中醫重點專科,5個鄉鎮衛生院形成專病專藥特色;鄉村醫療服務機構能夠使用中醫中藥實用技術;培養一支廣受群眾信任的中醫中藥人才隊伍。

三、主要任務

(一)建好縣中醫院

1、房屋建筑面積達到9000平方米,開放病床120張,急診部、門診部、住院部、醫技科室、藥劑室、院內生活服務區綜合配套,標準化建設。

2、人才隊伍建設形成梯隊結構。通過讀經典、拜名師、做臨床等方式培養一批優秀中青年名醫,引進一批中醫中藥人才,返聘一批知名老中醫做臨床、帶徒弟。

3、在消化內科和慢病治療上形成特色,建成專科。

4、運用中醫中藥特色文化,對居民開展健康教育。

(二)建好中醫科和中藥房

縣醫院、鄉鎮衛生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中醫科和中藥房建設上要做到房屋、設施、人才三配套。

(三)做好中醫藥的繼承工作

組織專人開展中醫藥古典醫籍、歷代醫家學術思想、民間醫藥傳統知識和技術的整理研究和利用。

(四)加快培養中醫藥臨床骨干人才和科技創新人才

5年內,每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至少有1人掌握10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全縣每年要引進3—5名中醫中藥大學本科畢業生;全縣每年要選送10人以上到上級中醫院接受培訓;每年對村醫開展2項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每兩年開展一次縣級名中醫評選活動,并給予獎勵。

(五)推進中醫藥科學普及

加強中醫藥科普工作,縣科協和衛生部門要通力協作,把中醫藥科普納入全縣科普規劃之中,統一管理,統一實施。

(六)積極開展中醫藥產業基地建設

創造條件在1—2個鄉鎮開展中醫藥產業基地建設。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

縣政府成立創建中醫先進縣工作領導小組,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每年研究1次創建工作,解決1—2個突出問題。

(二)加大投入

堅持中醫院的公益性質,落實中醫院和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補助政策。支持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在國家給予項目支撐的同時,適當給予資金配套,并減免有關建設規費。設立中醫藥人才培養政府專項基金,支持中醫藥人才培養,獎勵名中醫。

(三)完善政策

符合規定的中醫診療項目和中醫藥適宜技術優先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支付范圍,并合理確定費用支付標準和報銷比例,鼓勵患者使用中醫藥。

五、具體工作

(一)準備階段:年1月至6月

1、納入規劃:縣、鄉兩級政府把中醫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目標和當地社會經濟發展規劃。

2、成立組織:縣、鄉兩級政府分別成立以分管領導任組長,發改、財政、衛生等部門為成員的創建領導小組。負責領導和組織開展中醫藥工作先進縣創建工作。

3、調查摸底:按照全縣統一制定的調查表,對轄區內中醫藥機構、人員現狀全面系統的進行調查,鄉鎮衛生院在調查中,要摸清當地中藥材種植情況底子。

4、制定方案:縣、鄉兩級政府,按照標準要求制定印發轄區創建工作方案,并按方案組織實施。

5、宣傳發動:縣、鄉兩級分別召開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研究創建工作措施,解決創建工作有關問題。同時分別召開轄區內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負責人會議,領會創建工作意義,明確創建工作任務,分解創建工作指標,簽訂創建工作責任書。

6、制定相關工作計劃:①根據中醫藥資源現狀,制訂“中醫藥資源配置計劃”,建立健全中醫藥服務網絡。②按照標準要求,制定“中醫藥人才培養計劃”,參加省、市舉辦的高等函授教育和中醫繼續醫學教育,辦好縣中醫院開辦的中醫藥普及班,采取多種層次、多種形式對中醫藥人才進行有計劃培養提高。③根據醫學會的職能和特點,制定“中醫藥學術活動計劃”,發掘和整理名老中醫經驗和民間土單驗方。以中醫院為中心每年召開中醫藥學術活動兩次,編輯出版縣中醫藥期刊。④根據中醫特色,制定專科專病建設計劃,創建周期內全縣要建成4個重點專科,5個鄉鎮衛生院具有1—2個專病專藥特色。

(二)實施階段:年6月至年6月

全縣上下按照《方案》、《標準》、中醫院建設等有關要求,全面組織實施。在實施過程中將長遠計劃與短期安排有機結合起來,按照先急后緩、先易后難的原則,突出重點,抓好薄弱環節,確保創建工作整體推進。對各級職能單位的工作職責明確如下:

1、縣、鄉兩級政府

①有計劃、分步驟組織好中醫工作先進縣創建活動,及時召開年度中醫工作先進縣創建領導小組會議,研究解決創建工作存在的問題,安排落實有關中醫創建專項經費。

②立足本地中草藥資源優勢,將適宜種植、適銷對路的中草藥種植和藥源開發利用列入扶貧開發項目。建立比較穩定的藥材種植基地,同時給各衛生院、所及村衛生室劃撥0.5—1畝固定的藥材種植地,采取自種自采中草藥的方式,降低醫藥費用成本,受益于廣大農民。

③向人大匯報中醫先進縣創建工作進展情況。

④反饋人大提出的有關中醫藥建設方面的意見和建議落實情況。

2、縣衛生局

①當好縣政府參謀,及時解決創建工作中遇到的各種情況和問題。

②將中醫工作先進縣創建工作納入年度綜合目標工作考核,并及時通報創建工作進展情況。

③按計劃組織開展中醫藥人員培訓及學術活動。

④對中醫藥專科、專病建設及時進行檢查督導。

⑤每年安排實施中醫藥、科研項目1—2項。

⑥及時填報有關創建工作表冊。

3、有關部門

藥監部門要加強藥品質量管理,支持中藥產業發展;發改部門要將中醫藥事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科技部門要為中醫藥事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農業部門要負責中藥材種植規劃制定和生產技術推廣,抓好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和板塊基地建設;林業部門要指導木本中藥材生產,加強對珍貴稀有藥材的保護;財政部門要保障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投入;稅務、宣傳、人事、國土資源、物價等部門都要在支持中醫藥發展上發揮應有的作用。

4、縣中醫院

①制定年度中醫藥人員培訓計劃及學術活動計劃,并按計劃組織實施。

②每年牽頭開展1—2項中醫藥科研項目。

③年1—2個重點專科達標,年2—3個重點專科通過市級驗收達標。并帶動5個以上鄉鎮衛生院具有專科專病特色。

④建設周期內引進中醫藥診療新技術、新方法2項以上,并收到良好的效益。

⑤設立中醫基層指導科,每年下基層指導中醫藥業務工作不少于6次,組織基層培訓不少于10人次。及時指導中藥材種植,為當地中草藥種植提、供、銷服務。

⑥周期內基礎設施建設,設備總值達每床位6000元以上,建設中醫藥制劑室并投入使用。

⑦鞏固充實二級優秀中醫院內涵,按中醫先進縣建設標準評分達280分以上。

5、鄉鎮衛生院

①當好當地政府參謀,及時向政府匯報創建工作進展情況。

②抓中醫科室、中醫藥人員配套建設。年各院中醫科室落實到位,2010年中醫藥人員到位,人數達醫藥人員總數的10%以上。

③按計劃落實中醫藥人員進修、培訓,積極參與中醫藥科研項目和學術交流活動。

④制定轄區中醫藥技術指導、培訓計劃,對衛生所、村衛生室人員進行中醫藥技術指導及業務培訓。

⑤按計劃組織轄區內應訓對象,及時參加縣以上培訓。

⑥因地制宜開展中醫專科專病特色建設。

⑦充分利用當地中草藥資源,建好藥材基地,采取自種、自采、自用中草藥的方式,降低醫藥成本,惠及于民。

⑧周期內評分達165分以上。

6、村衛生室

①按時參加縣、鄉兩級組織的技術培訓,熟練掌握中醫藥基礎知識和中醫藥防治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技術。

②接受鄉鎮衛生院一體化管理,規范執業行為,做到門診有登記、用藥有處方、收費有發票、出診有記錄、傳染病有報告。

③種好藥材基地,充分利用中醫藥大力開展預防保健活動。

④面向村民積極開展健康教育,每年舉辦中醫藥預防保健科普宣傳專欄不少于4期。

⑤周期內按標準評分不少于130分。

(三)自查階段:年6月至12月

各級按照標準查漏補缺,規范整理相關資料編印成冊,各單位寫出自查報告。未達標的查找原因并限期整改。

篇6

科普工作總結1   科學技術是我國發展的基本動力,事關經濟振興、科普進步和社會發展的全局。努力提升教育理念,積極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不斷豐富示范內涵,廣泛開展科普活動,充分發揮基地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地為青少年學生提供科普活動陣地,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從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思想三個方面對學生進行科學技術普及教育,下面就基地科普工作匯報總結如下:

  一、精心部署、全員參與

  基地領導層高度重視基地的科普工作,由主任室潘衛成主任親自任組長,各科室主要負責人為成員,領導組做到了明確任務,責任到人。潘主任多次在會議上表示,基地工作要為科普工作開綠燈,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支持。加強對科普工作的宏觀指導,加大對日常工作的監督力度。

  基地全體員工能將科普工作滲透到平時的日常工作中來,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滲透科技創新的思想,每位教師都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滲透科技創新的思想,廣泛開展科普類實踐活動,有專職教師對科普類實踐活動做指導,每組實踐活動都做到有計劃、有內容、有學生、有場地,努力做到有實效,積極開展科技活動,在活動中使學生受到教育,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積極參加基地、縣、市、省組織的科技活動,動員教師學生撰寫科技論文,組織學生參加科技競賽,通過一系列活動,使學生們受益非淺,老師們也看到了科普教育的實效和發展前景,極大地調動了師生參與科普活動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進一步保證了基地的科普工作再上新臺階,科技創新方面的成績有了全面提升。

  為了把科普教育思想滲透到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進一步引領師生主動地開展科普工作,基地加強科普工作的制度建設,以制度規范科普行為,以制度激勵和促進科普工作的開展,此外,科普工作努力做到計劃先行,基地每年初召開科普工作專題會議,認真討論研究,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對學年工作做出整體安排,然后狠抓計劃落實,并對每學年的科普工作及時進行總結,找出存在問題和差距,及時糾正,彌補不足。由于重建制度,計劃先行,科普工作的開展思路清晰,穩中推進,有條不紊。

  二、加大投入、營造氛圍基地充分利用校園廣播室、宣傳櫥窗、班級板報、教職工例會等陣地,大造輿論宣傳的聲勢,營造良好的氛圍,努力使科普工作深入人心。

  基地努力營造濃厚的科普教育氛圍。為使學生在基地有更多的科普活動場所,充分利用和發揮科技館、環保館等的教育資源,基地不斷加大投入,加強科技館的硬件建設,充實和完善硬件配備,基本做到科普教育“環境化”。

  基地科普工作的主渠道是學生實踐活動,抓學科滲透,做到科普教育“學科化”,科普教育內容豐富,知識面廣,科學性強,各門學科不僅具有科普教育的豐富內容,而且各學科中滲透的科普教育內容既是漸進的、相對獨立的,又是相互聯系的,抓好科普教育的學科滲透,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充分挖掘學科教育中的科普教育內涵,是基地開展科普教育的堅實基礎。為此,我們一方面重視科普教育在各學科中的有效滲透,以科普輔導教師為骨干,以活動科集體備課等形式,組織教師分學科、分系列、分層次整理出學科滲透科普教育的知識點,使科普教育在各學科中具有可操作性,從而達到有機滲透有目的。另一方面,我們重視各學科間科普教育內容的相互溝通,使各學科教師齊頭并進,相互連通進行科普教育,聯合進行科普教育滲透,使科普教育真正落實到各科教學之中。

  三、打造科學型教師隊伍

  一流的基地既要有一流的設施,還要有一流的教師。“教師是一個基地的靈魂”,是基地的生命和活力所在,精神和力量所依。教師首先應該成為“勤于動手”的榜樣。

  (一)組織學習,提高認識。

  堅持不懈地組織教師進行學習,學習國家有科普教育的法令條文,學習與科普教育相關的理論,學習其他基地的教學實踐經驗,努力轉變不適應科普教育思想的觀念,不斷鉆研科科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增強科普育人本領,激發服務學生熱情,熱愛科普教育,爭當科普教育的實踐者和探索者。

  (二)專家引路,培養骨干。

  基地積極與縣內外教育專家取得聯系,經常向他們請教或邀請他們來校作學術報告,如20XX年下半年11月華中師范大學的郭元祥教授來基地把脈會診,指導培養教師開展科普活動。同時我們還積極組織有關教師參加科技類進修和培訓,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形式,學習他人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從而形成了一批科普教育骨干,有了這樣一批科普教育的領頭雁,有力地推動了基地科普工作。

  (三)科研導航,開發科普資源

  為了豐富基地內涵,整體推進科普工作,倡導研究之風,以研促教,基地要求全體教職工根據科普思想,圍繞科普目標,研究本崗位、本學科的實際情況,分析開發科普資源,找準突破口,制訂切實可行的科普方案,并加強相關學科的聯系和所有學科的滲透,目前,一大批教師在科普教育的實踐中不斷成長,基地逐步形成了一支科普型的教師隊伍。以他們為主體,不斷開發新的社會實踐課程。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

  實施科普教育的關鍵在于師生“勤于動手”,在于從實踐中體驗發展。活動課程中蘊含有豐富的科普教育內容,多形式、多渠道地開展科普活動,而且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

  1、社會實踐活動

  社會實踐活動是基地開展科普教育的最主要的形式,每年約有4萬中小學生到基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我們為他們精心準備了科普課程,有《生態調查》、《急救自護》、《航模》等十余門實踐項目。輔導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注意學生自主發展,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興趣愛好獲得滿足,每個學生的個人潛能得到和諧、自由發展。

  2、開放科普教室

  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充分發揮各科技活動室的資源效益和社會效益,基地各類科技活動室包括對學生免費開放,每天有人值班,責任到人,加強管理。并做好接待和講解工作。

  3、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

  20XX年9月14日,基地以“全國科普日”為契機、以“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為主題,開展了為期7天的“科技活動周”活動。在這七天里,教師開展案例設計、模擬課堂、環保演講等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南黃海一日行、海鳥觀察、兒童科普畫創作等競賽。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會進一步加強對科普教育的宣傳力度,提高師生、家長、社會對科普工作的認識,努力提高科普教育的實效,爭取形成廣泛的共識,進而形成科普教育的強勁合力,推進科普工作。組織對科普教育的理論學習、研究和實踐的探索,提高教師從事科普教育的素質和能力。加強科普教育的校本開發,走出一條符合基地特色的科普教育之路。

科普工作總結2   各位領導、來賓大家好:

  在農村工作的這一年,對于我來說是個極其不平凡的一年,我從一個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學生,逐漸轉變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起初的我帶有幾分忐忑、幾分憧憬。但是此時的我是滿懷著建設我國新農村的熱情。這樣的一年中,在上級領導的支持和幫助下,在各位導師的辛勤指導教育中,自己不僅在工作、學習和生活等方面學到了新知識,而且我很快的適應了農村環境,熟悉了基層工作。在農村的各項工作中,科普宣傳工作顯的尤為重要。

  一、利用科技宣傳基地,大力開展科普宣傳工作。

  科普知識宣傳工作旨在提高公民科學素質,以人才興國。這樣就要求我們結合科普工作發展要求和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做好相應的科普宣傳工作。這樣,科技長廊和科普知識宣傳欄,就是我的科普宣傳工作的基地,充分運用這一有利優勢,積極的做好相應的科普宣傳工作。并通過組織活動等形式來帶動科普知識的宣傳。開展科普知識普及活動,大力宣傳科學技術的作用及應用,每個月在宣傳欄中更換相應科學宣傳畫,補充宣傳單以作發放之用。使農民兄弟月月有新技術學、有新知識看、有新信息知。

  二、依托農村科普學校開展農民培訓。

  對農民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思想道德水平。依托農村科普學校這一平臺,開展培訓工作:XX年3月,我的農業技術輔導老師、縣動監局鮑杰老師來我村為養殖戶進行培訓,鮑老師解說了科學化的飼養。其中介紹了:養豬、養牛、養羊、養雞、養鴨等。詳細的講解了各種養殖項目的投入和收益,簡單明了。同時將種養殖業結合起來,讓農戶看到發展的前景。并發放相關材料:《絨山羊人工受精技術手冊》(附光盤)、《養豬實用技術》、《種草養畜禽生產技術手冊》等。通過組織這樣的培訓,我深深認識到,農民渴求致富,希望致富,他們需要的是好項目,好方向,好環境,我要積極組織這樣的活動來為農民兄弟開拓眼界,樹立致富信心。同時,我將向鮑老師學習相關農業技術,使自己也有一技之長,更好的為農民兄弟辦實事。

  三、利用遠程教育設施做好實用技術和黨員培訓工作。

  科技興國,同樣的科技興農。在這個信息的時代,科學技術的力量推動著整個時代的前進,也帶動著農業的發展。當代的農民要及時的轉變思想,改變自己原有陳舊的觀念,充分運用科學技術,使自己看清致富的方向。遠程教育在這里起到了它應有的作用。

  在黨員的定期集中學習時,運用遠程教育設備,對黨員進行轉變思想教育、先進性教育等。以黨員帶動,擴大到村民范圍中去。實用科學技術也是在科技示范戶帶動下集中進行學習,學習遠程教育中播放的內容。

  四、做好農業項目專家智力扶持項目聯絡員為農民服務。

  我作為農業項目專家智力扶持項目聯絡員,就是要將相應的科學技術及時、有效的傳達到對應的農戶手中,并將農戶的有關問題傳遞給農業項目的專家。起到一個紐帶與橋梁的作用,因此,我常深入到田間地頭,真真切切的了解農民兄弟的問題和困難,將這些實際的問題系統地總結起來及時的向農業項目專家反應。對于我來說這更是一個深入了解、認識農村和農民的鍛煉機會。在此,我也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工作流程:

  (1)按月定期收集廣大村民在進行項目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做好相應記錄,及時反饋農業專家的回應信息。

  (2)根據需要,定期收集廣大農民對致富項目、新型科技成果、突發病害等的信息需求,做好記錄,及時反饋。

  (3)協助農業專家做好農戶調查、實際成果反饋等相關活動的宣傳工作。

  (4)參加農業專家的培訓,積極、努力學習相關知識。

  時至今日,在農村工作的又一個年頭,這是一個充滿著機遇和挑戰的一年,對于我是提升自己、鍛煉自己、充實自己的一年。從實踐中吸取經驗,從基層工作中了解民情,從優秀干部身上學習領導藝術。做好自己的“六員”本職工作,即科普知識宣傳員、遠程教育管理員、農業項目專家智力扶持項目聯絡員、便民服務員、獻計獻策參謀員、文化活動組織員。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全身心的投身于農村基層工作當中。為農民兄弟辦實事、辦好事。

  我將嚴格要求自己,自覺接受縣、鄉鎮黨委和村兩委的領導,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按照《大學生村官各項管理制度》來進行自我管理,使自己能更好的在工作中鍛煉和提升自己。

  最后,我在這里感謝各位領導和導師對我的幫助,真心的感謝你們給予我的支持和鼓勵,我將在日后的工作中,以我的實際工作來報答你們。

  謝謝大家!

科普工作總結3   科學技術的普及程度,是國民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標志。科普活動不僅拓寬了學生們的思維空間,激活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而且還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一年來,我校在上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在省、市科協的指導下,結合本校實際,立足校園資源優勢,堅持把科普教育作為推進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突破口,積極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在科普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地為青少年學生提供科普活動陣地,形成了較為鮮明的學校科普教育特色,成效顯著。現將一年來我校科普工作總結如下:

  一、全校重視,組織機構和組織隊伍健全,校園科普氛圍濃厚

  學校充分認識到科普活動對青少年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校領導具有較強的科普意識,把科普工作列入主要議事日程,把科普工作提到作為檢驗新課改工作成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高度來加以認識。為了加大科普的力度,學校成立了創建市科普示范學校領導小組,每月召開一次例會,制定當月的科普工作計劃,規劃創建市科普特色學校的方案。成立了各項興趣小組,并配備專任輔導老師,形成學校三級科普教育網絡:校長、分管領導——科普工作小組成員——科普工作科技輔導員,下設各科普興趣小組、各學科競賽小組等,各機構分工明確,制定科普活動方案,對全校學生進行科普推廣、開展各項科普活動,學校將科普工作成效納入教育教學工作評估,保證了活動的.有序開展,極大調動了輔導老師積極性和創造性。

  為了確保科普教育和活動的順利開展,學校非常重視對科普教育的資金投入,設立了科普活動專項經費。充分利用和發揮學校專業資源,組建了校園局域網,開設了校園網站、廣播站,增添了大量的科技活動設備設施;還建立了完善的科普活動檔案,除了活動計劃、記錄和總結外,還有大量的科技作品和科技活動照片,并定期對學校科技成果活動進行展示,為全校師生創建了一流的科普活動平臺,形成了濃厚的校園科普文化氛圍。

  二、科普設施設備日趨完善,為開展科普活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學校配有與科普教育相適應的教育、活動設施:科技活動室、科普展覽室、電教室、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地理園、生物園等;建有校園計算機網絡,各個學科功能室都已配上電腦多媒體電教設備;全校有學生電腦100余臺,教師辦公電腦,學校還有學生電腦室1間,圖書室,學生閱覽室,教師閱覽室,并設有科學探究室,科普宣傳欄。學校的網站建設完善,設有專門的科普教育網站,實現科普信息的共享和互動。

  三、健全科普活動運行機制,打造科學創新型科普教師隊伍

  1、建立科學的科普評價體系,保證科普教育落到實處。

  科學的科普評價機制是科普活動落到實處的重要保證。學校把科普活動列入教師業務考核,科普活動實效和教師評優、職稱晉升相掛鉤。

  2、“走出去,請進來”,培養科普教師骨干隊伍

  學校非常重視科技骨干教師隊伍的建設,學校不僅從考評制度方面、對科技骨干的工作業績給予肯定外,還多方面創造條件讓他們外出學習,學習他校的科普實踐經驗,提高自身素質,增強科普育人本領,每年派出輔導教師先后到省、市參加各類科技教育培訓。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形式,培養了一批校園科普教育骨干,使我校的科普活動的有效開展得到了強有力的保證。

  四、積極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課內外科普活動。

  組織青少年學生開展科技活動,其意義不僅在于活動的成果,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生的實踐過程,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習慣和科學創新精神。

  1、組織各項科普活動興趣小組

  我校采用選拔和學生自愿報名兩種方式,挑選了一批對科技活動興趣濃厚,思維敏捷、想象力豐富,動手能力強的科技苗子,組建了各類科普興趣小組,占全校第二課堂活動小組一半以上,參加學生達300余人,。如:科技創新小組、小記者團、環保小組、生物小組、航模小組等。

  2、組織開展科普宣傳和科普讀書教育系列活動

  先后開展了以“崇尚科學、傳播文明”“健康伴你行”、“防震減災”、“我與合肥”等為主題的讀書活動,力求使活動系列化,在普及讀書的基礎上開展征文、演講、繪畫、知識競賽,到科普活動基地參觀學習等系列活動,舉行科普講座,組建科普志愿隊參加社會科普服務。在神七發射之際,我校組織學生收看了航天員艙外活動現場直播。然后我們又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將神七飛天的介紹給廣大學生,把航天知識普及開來,讓更多的學生了解我們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激發他們的愛國和學習熱情。2009年7月22日,長江流域出現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觀,我校地理小組的老師們錄下了整個過程,開學后學校通過觀看視頻,廣播講座,從地理學和物理學的角度,向學生闡釋了日食這一天文奇觀產生的奧秘,及觀測日全食的科學意義,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天文地理知識。

  3、積極參加各類科技、科普競賽活動

  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省、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以展示學校科普教育成果,讓學生有更多、更高展示科技創新能力的機會。我校李清容同學獲市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吳文海、張庭赫兩位同學科學小電影《掛包器的秘密》獲得全國二等獎,張鈺同學獲得市科幻畫比賽一等獎,陳天澤同學的機器人大賽獲得亞太地區二等獎,多名同學的電腦制作和科技動手做作品獲得上級表彰,張慧芳老師獲得最佳輔導獎,我校也榮獲最佳組織獎。

  4、校園科技節活動

篇7

 為更好地創建或鞏固國家級優質服務先進縣,我縣自實施出生缺陷干預工程以來,得到省市人口計生委的關心和指導,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通過我局相關工作人員近幾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近三年與前幾年相比出生兒中有缺陷的比例有所降低,切實抓好2012年度出生缺陷干預工作,貫徹落實好《XX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關于2008年度全省實施出生缺陷干預工作目標的指導意見》實現2012年度我縣出生缺陷干預工作新的跨越,按照市計生委有關安排,結合我縣實際,現對2012年出生缺陷干預工作作如下安排:

一、2012年出生缺陷干預工作重點

(一)2012年是“十二五”規劃實施的第二年,我縣要結合本地實際,以預防本地區嚴重、高發的可以預防的出生缺陷為工作的重點,確定2012年度出生缺陷干預工作目標為: 規范足量服用葉酸片干預神經管畸形,減少我縣神經管畸形二的出生,對新婚和符合政策生育的群眾進行ABO溶血癥的篩查,減少我縣病理性黃疸兒的出生或預防。大力宣傳出生缺陷的零級、一級、二級干預,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降低育齡群眾生育風險。

(二)加強優生及出生缺陷干預能力建設

2012年是我縣優生實驗全面進一步加強能力建設的一年。更好完善縣、鄉兩級優生實驗室,培訓優生遺傳技術服務人員,使縣、鄉兩級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站具有常見遺傳缺陷或外界干預發生缺陷兒咨詢的能力、加大宣傳和技術服務力度,進一步完善縣、鄉、村出生缺陷預防、監測、干預網絡。

(三)落實零級、一級干預

零級干預是指政府及有關部門實施政策、法律法規干預和社會行為干預。縣計生局科技股、縣計生指導站、各鄉鎮計生站、辦應按照有關部門要求,完成各自的職責,大力提高我縣出生人口素質。

二、2012年出生缺陷干預目標

通過對待孕婦規范增補0.4mg葉酸片,使我縣初生兒中基本無神經管畸形兒的出生。通過對新婚夫婦或符合政策生育對象進行ABO溶血篩查,杜絕我縣黃疸兒的出生,對具有遺傳高危對象欠其進行高危篩查,遺傳診斷,診斷高危兒出生的風險較大的對象,欠其適時終止妊娠,總之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大力提高我縣出生人口素質。

三、2012年出生缺陷干預分項目標

(一)充分利用人口學校向群眾開展預防出生缺陷宣傳教育和優生科學知識普及活動,推進社會行為干預,提高公眾的出生人口質量意識。縣計劃生育局制作優生宣傳展板進行巡回宣傳。出生缺陷預防及優生科學知識宣傳品入戶率要達80%以上,每村(居)有1幅以上預防出生缺陷及優生科學知識的宣傳畫或標語,一級預防科普知識人群覆蓋率達70%以上。

(二)全縣補充營養素(葉酸、)預防神經管畸形人數達市目標任務的80%以上,達縣目標任務的70%以上;采取技術干預措施的人數達市目標任務的25%以上,達縣目標任務的35%以上。技術干預措施ABO溶血癥篩查,TOCH篩查,婚前篩查等。

(三)加強優生監測工作,常住已孕婦女監測率達95%以上,新生兒產后7天內訪視率達95%以上。計劃懷孕、已孕婦女對優生優育、出生缺陷預防、孕期保健知識的知曉率達85%以上;計劃生育干部對優生優育、出生缺陷預防、孕期保健知識的知曉率達90%以上。

(四)全縣計劃生育工作人員在縣出生缺陷干預技術指導小組的指導下,開展優生優育宣傳教育、出生缺陷干預、缺陷兒病例鑒別診斷等工作。

(五)加大配備優生遺傳檢測設備、培訓優生遺傳技術人員的力度,提高我縣技術人員的服務水平。

 

二O一一年九月二十八

篇8

一、指導思想

堅持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中央1號文件精神,圍繞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穩定三大目標,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主線,以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為動力,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為首要任務,切實轉變工作觀念和工作方式,加大結構調整和科技投入力度,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推動農業跨越式發展。

二、目標任務

(一)開展農業技術推廣。年推廣農作物、蔬菜、林業、畜牧、漁業、水利、農機(以下統稱農業或農業各業)等適用新品種(新農具)、新技術各2項以上;每村至少有1處農業科技示范田、2個農業科技示范點、3-5戶農業科技示范戶;產前、產中、產后技術推廣服務范圍達到區域內農業各業生產規模的90%以上,力爭主要農產品(農、林、牧、漁等)優質率達90%以上。

(二)實施農民科技培訓。全面開展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關鍵農時季節到村集中開展農業各業先進實用技術培訓累計5次以上,現場指導10次以上,發放農業各業技術明白紙6種以上。村級培訓覆蓋率100%,農戶培訓覆蓋率85%以上。

(三)狠抓農業科技入戶。通過采用“三直接”、“零距離”方式,實現區域內農、林、牧、水產、農機、蔬菜等各業全面科技入戶。每個村10戶示范戶,技術指導員全年在村、組、戶工作時間不少于200天,累計入戶指導不少于100天。農業各業示范戶先進實用技術入戶率和到位率達到95%以上,示范戶的學習接受能力、自我發展能力、輻射帶動能力顯著增強。

(四)落實好惠農項目。開展涉農政策宣傳,按政策要求配合縣主管部門落實好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陽光工程等各類支農惠農項目,確保農民受益。

(五)做好農業試驗示范。按照縣主管部門要求,配合或獨立完成一項以上農業各業試驗示范項目,并形成總結報告。

(六)做好信息搜集與傳遞。努力形成涵蓋農、林、牧、漁、水、機、菜等農業各業生產、市場、政策及科技致富等高質量的綜合信息。

每季度上報1份農業綜合信息調查報告;每年向農民提供農業各業生產、市場、政策及科技致富等信息不少于4條。

(七)發展“綠色”農業。力爭區域內新增農業標準化生產,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示范基地1個,新認證“三品”1個。

(八)積極引導土地流轉,發展集約化、規模化生產。努力爭取區域內新培育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個以上。

(九)做好法律授權的或主管部門委托的行政執法工作,協助做好種子、農藥、肥料等農資市場的監督和管理。

(十)完成縣農委、縣有關部門和鄉鎮下達的其它工作。

三、工作職責

(一)宣傳貫徹黨和國家的各項農業方針政策。

(二)參與制定本區域內的農業發展規劃,制定農業技術(農技、農機、農水、林業、畜牧等)推廣計劃,并組織實施。

(三)配合主管部門做好以下工作:①農業新品種、新機具、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②農業“三情”、動物疫情、林木病蟲情、旱澇災情等農業災害的監測、預報、防治和處置。③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質量安全檢測、監測和強制性檢驗。④種子、農藥、肥料等農資市場和農機安全作業監督和管理。⑤農業資源、林業資源、農業生態環境和農業投入品使用與監測,土壤肥力監測、改良、檢測。⑥農村能源和水資源管理、農村水務和水利建設與管理,防汛與抗旱技術指導。

(四)配合縣有關部門實施各類涉農項目,落實好強農惠農政策。如農業科技入戶、新型農民科技培訓、測土配方施肥,糧食直補、良種補貼、高產攻關、農村戶用沼氣池、農機購置補貼、農村飲水安全、陽光工程等農、林、畜牧、水產、農機方面項目建設。

(五)開展農業科普活動。組織區域內農民實用技術培訓;采集、篩選、整理、呈報、、提供農業公共信息服務。

(六)積極參與、配合、指導鄉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引導區域優勢農產品的產業發展,促進產業鏈條延伸,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

(七)培育、指導創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培育和扶持種、養、加、銷等農民創業致富帶頭人,促進農業生產向規模化、社會服務向系列化方向發展。

(八)開展農村經濟、農業生產、農民生活、農村勞動力轉移等情況調查,主動了解農民的需求,結合工作實際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建議,并及時上報縣農委和有關部門。

四、工作原則

(一)富民為本的原則。積極把先進實用技術、農業信息和致富理念引入村組,帶進千家萬戶,通過科技服務促進農民增收。

(二)項目帶動原則。按照做大做強區域特色產業、發展“一村一品”的要求,積極主動承擔農業示范推廣項目,以項目為載體,培育和發展特色產業,帶動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三)典型示范原則。通過建立示范點、培育扶持示范戶和實施示范項目,樹立科技示范典型和培育農民身邊的科技致富示范戶,輻射帶動周邊農民致富。

(四)零距離服務原則。把工作地點前移到村、組、農戶和田間地頭,把廣播、電話、資料等不見面的服務形式變為手把手、面對面現場指導。

(五)及時高效原則。培訓、指導要抓住關鍵季節、關鍵環節、關鍵技術措施,不誤農時農事;及時解答農民咨詢,及時傳遞重要的、時效性強的農情信息。

五、工作要求

(一)實行站長負責制。站長主持本站全面工作,每周要召開一次全站人員會議,總結上周工作,安排布署下周工作任務。每月要向上級主管部門報送上月工作總結和下月工作計劃。

(二)重大事項匯報制。對于動植物疫情、旱澇災情、病蟲害情和群眾反映的農資質量問題及生產技術難題等重大事項,要立即向有關部門和領導請示匯報,并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采取措施,積極處理。

(三)熱情服務工作制。農技人員進村入戶、接受咨詢要做到熱情服務,方便農民。

(四)工作責任追究制。凡工作不負責任,重大事項沒有請示匯報,使農民不滿意,甚至給農業生產帶來重大損失的,要追究當事人責任。

(五)規范工作行為制。各項工作必須遵守行為規范,提高工作效率,保質保量完成。

(六)主動當好政府參謀。準確掌握本鄉鎮農業各方面的動態信息,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和提供解決農業生產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的意見、建議。

六、運作方式與保障措施

(一)人員定崗定職,職責任務明確,全員上陣,人人有責。

(二)制定計劃、擴大宣傳、選準項目、抓好示范、培植亮點、突出重點、扶持傾斜(向示范戶傾斜、向主導產業傾斜、向關鍵季節傾斜、向緊要工作傾斜)。

(三)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建立工作制度、學習制度、考勤制度、包村聯戶制度、工作日志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值班制度、規范服務用語制度、服務投訴制度、資料信息庫制度等。

篇9

[關鍵詞] 畜牧業科技創新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2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11-0273-02

近年來,我縣圍繞肉絨羊、林苗、全膜玉米、蔬菜生產等特色主導產業,以全縣科技示范戶、種養大戶、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農村基層干部、農民青年骨干等為重點培訓對象,采取集中培訓與場區指導、分散培訓與現場示范、專家把脈與技術服務、印制手冊與資料發放等相結合的辦法,扎實開展了科技入戶培訓工作,為社會事業的健康發展和全縣經濟建設提供了有利的保障。然而,為了加快畜牧業科技創新步伐,進一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和新形勢的變化,本文主要講述華池縣畜牧業科技創新中存在的問題及相應的對策。

一、華池縣畜牧業現狀

該縣以實施現代農業發展資金肉羊產業建設項目為契機,進一步加大標準化規模養羊場建設力度。新規劃建設的養羊場達到65個,已建成投入生產的32個,正在建設20個。在規范羊場建設中,按照“五化”(即: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標準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要求全力打造規模化、標準化羊場。截至6月底,全縣累計已建成1000只羊場5個,存欄量500只以上的羊場11個,300只以上的羊場68個。建成了山莊鄉白溝養羊小區,入駐羊場2個,養羊大戶5戶,小區羊只總存欄量達3000多只。截止2014年6月底,全縣羊只飼養量總數為46.68萬只,其中:存欄32.86萬只,出欄13.82萬只。比第一季度同比增長36%。全縣上半年新增養羊戶2951戶,養羊戶累計達到8293戶,占總農戶的32.04%;建成養羊合作社20個。全縣養羊總產值達到1.31億元,養羊戶人均收入1160元。

二、華池縣畜牧業科技創新中存在的問題

1.從創新投資來看,表現為投入不足和技術落后

由于人均科技經費列支不足0.1元,用于研究和開發的經費開支龍頭企業幾乎沒有,特別是廣大農民對科技投入有限,財政情況十分困難,即使華池縣畜牧業科技的投入逐年增加,但還是沒有形成企業、社會、群眾、政府多方面的科技投入機制。今年,縣財政拿出108萬元為各鄉鎮配備了15臺青貯粉碎打包分裝機和55臺粉碎機,但由于電網改造進行滯后等因素,大部分農戶沒有動力電,畜牧業機械不能正常使用,人力、畜力, 生產力為畜牧業生產的主要依靠,但其水平很低。所以,增產不增收的問題,對農民來說極為突出,科技發展水平明顯滯后。

2.從創新體系來看,表現為服務網絡不完善和功能弱化

盡管近年來華池縣初步建立了領導、服務、培訓、示范4大體系,農業科技流向千家萬戶的渠道基本被疏通。但網絡服務功能的局限性一直都存在,鄉鎮獸醫站作用職能發揮不夠,人員年齡結構普遍出現斷層,村一級服務體系基本處于空白狀態。所以說,畜牧業科技服務體系的現狀是制約著全縣畜牧業科技創新水平沒有進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

3.從創新能力來看,表現為科技成果轉化緩慢和產業化程度低下

以自然配種、粗放養殖等低技術含量項目為主的是畜牧業科技應用方面的傳統方法。導致大量畜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生產效益比較低下的主要原因有:“人工授精”、“同期”技術在高科技中也無體現;連機械粉碎飼料、定期防疫與驅蟲等常規技術也不能落實;在培育、引進、推廣新品種方面也明顯落后。全縣畜牧業龍頭企業不到10戶(家), 全縣沒有畜產品屠宰加工企業,對畜產品的開發處于飼喂、販運等低級加工階段,增值能力不強且科技含量低。

4.從創新體制來看,表現為管理模式滯后和行政命令干預

長期困擾全縣畜牧業科技發展的突出問題,是由于機制不靈活,創新體制不適應導致的。即使華池縣在畜牧業科技創新方面做出了諸多努力,獲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模式和體制的束縛還為完全擺脫掉,仍然沿用“計劃經濟”時代的舊管理體制,主要依靠政府推動,社會參與度不高,科技創新與生產經營相融合的組織體系不成熟,農戶的組織化、市場化程度不高,龍頭企業在科技創新與產業引領上作用發揮不強。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行政命令干預嚴重。如:近年來在老促會的扶持下,縣委縣政府在全縣大范圍推廣絨山羊養殖,為每戶投放5只絨山羊,但由于對絨山羊生產性能的真實考察不完整,在加上農民養殖技能素質不高,從而導致各種技術都達不到要求,致使華池縣羊產業發展多年未能顯現突出成效。

二是畜牧業科技項目實行計劃管理。每年實施畜牧業科技項目,大部分由政府部門根據各項目實施單位的工作計劃和全縣經濟建設的重點任務,敲定一個項目計劃盤子,作為工作任務下達給農口各單位實施。其弊端一方面政府部門忙于組織開展月檢查、季督促、年考核,工作效率低,另一方面項目實施單位疲于應付各種檢查,常常以點代面,導致畜牧業科技項目推動經濟發展的應有作用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發揮。

三、推進華池縣畜牧業科技創新的對策

1.確定畜牧業科技創新思路

應在戰略思路上對華池縣農業科技創新工作做出重大調整,根據縣情實際和形勢的發展。重點在以下三方面求突破。一是在畜牧業關鍵技術的創新、開發和應用推廣上求突破。要圍繞農村產業機構調整的有利時機,注重將信息技術、現代生物技術用于畜牧業產業化發展的研究與生產,逐步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無公害有機畜產品,努力在設施養殖、人工授精和配套設施應用技術以及畜產品深加工技術等領域實現新的突破。二是在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相關領域的技術創新上求突破。以改善人類生存發展環境為目標,結合“退耕還林(草)”、“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切實保護和治理農業生態環境,重點在營林種草、水土流失、疫情防治的監測預報及防治技術的創新上實現新的突破,三是在龍頭企業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應用上求突破。重視省級種羊場等規模化養殖場的裝備技術的更新換代,切實加強傳統飼喂方式的技術改造,在解決一批在全縣范圍內帶有關鍵性、共性和基礎性的技術問題上實現新的突破。

2.強化科普宣傳培訓

廣大農民始終是實施科技興農戰略的主體。要利用各類宣傳工具,采取多種行之有效的宣傳方法,特別要用縣域內外的科技致富典型進行現身說法,教育群眾,增強科技意識,把學科學、用科學變成自覺自愿的行動。在此基礎上,農業科技部門要配合鄉(鎮),結合農業科技項目的實施,按照“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依靠現有技術力量,采取集中培訓與分散培訓相結合、骨干培訓與普及培訓相結合、室內講授與現場示范相結合的辦法,不斷加強對廣大農民的科技培訓。并要充分發揮縣職業中專、大學生創業基地等陣地作用,選送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青壯年農民進行中長期系統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努力適應現代畜牧業科技創新的需要。

3.建立完善科技服務網絡

華池縣現有的畜牧業科技中介組織還沒有形成體系,如:華池縣養羊協會等的服務功能還很薄弱,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一方面應重點從開發農村技術市場入手,要積極發展畜牧業科技中介服務組織,加強技術市場體系建設。立足高起點、高附加值,利用臨近陜西和寧夏市場的有利條件,發展以活禽販運和畜產品深加工、儲藏、銷售為主的龍頭企業,形成產、供、銷一體化經營格局,另一方面是重點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技術服務隊、農產品購銷服務隊、 科技咨詢服務隊、畜禽疫病防治協會等各類民辦科技服務組織建設,開拓業務領域,強化服務功能。從簡單的飼草料供應、疫病防治向技術培訓、人工授精、訂單銷售等綜合業務發展, 使中介服務朝著“功能社會化、組織網絡化、服務產業化”方向發展。

4.切實抓好畜牧業從業人員再教育

一方面積極創造條件,加強與科研機構、大中專院校的聯合,有目標、有計劃、有重點地代培、委培一批畜牧業技術創新所急需的專門人才,并有計劃地對現有畜牧業科技人員進行輪訓再教育,特別是對獲取專業職稱的農民技術員,應盡快做出規劃,強化再教育,不斷更新和提高他們的知識結構和知識技能。另一方面,充分發揮現有人才的示范帶動作用,把實踐經驗豐富、專業技能較高的畜牧業科技人員同有一定文化程度的農民結成對子,引導示范,帶動提高,培養出新的鄉土人才,不斷壯大畜牧業科技人才隊伍,逐步解決科技人才總量不足、素質不高、養不起、留不住的問題。同時要制定更加優惠的政策,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大力實施“引智工程”,吸引省內外優秀人才參與華池縣的經濟開發建設,緩解人才緊缺的矛盾,推動全縣畜牧業科技創新工作上臺階、上水平。

參考文獻

[1]王秋霞,王風,高崇岳;重視草料產品質量提高畜牧業經濟效益[J];甘肅農業;2004年11期

[2]夏素銀;嚴學兵;王成章;李海艷;;紫花苜蓿生物活性成分在畜禽生產中的應用[J];草業科學;2010年07期

[3]劉克勝,,李向東;華池縣推廣合同養羊效益高[J];甘肅畜牧獸醫;1995年06期

[4]王子劭;優良牧草──紫花苜蓿[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1998年02期

[5]張富濤;楊曉春;田力;祿永峰;華池畜產強縣的崛起之路[J];中國老區建設;2009年03期

[6]孫德收;禹城加大力度向畜牧強市跨越[J];牧業通訊;1995年03期

[7]徐忠;啟東高效規模畜牧業邁上新臺階[J];江蘇農村經濟;2006年12期

[8]葛翔,劉少伯;我國畜牧業發展的現狀與對策[J];中國畜牧雜志;1996年05期

[9]馮天太;正寧縣畜牧業產業化發展思路與對策[J];農業科技與信息;2009年21期

篇10

[關鍵詞] 畜牧業機械化 經濟 社會效益分析

[中圖分類號] S8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7-0205-01

隨著伊犁州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深入推進,畜牧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畜牧業在伊犁州農業農村經濟中的單位越來越重要,機械化在畜牧業生產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畜牧業機械化是指用機械裝備畜牧業,并以機械動力代替人力操作的過程,是農業機械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畜牧業機械化應包括草原建設機械化、牧草收獲機械化、飼料加工機械化和畜禽飼養機械化,其中飼養機械化包括各類畜禽的飼喂、供水、清糞和糞便處理、畜禽舍及其環境控制、畜禽產品采集和初加工等方面的機械化建設。

一、畜牧業生產機械化技術基本情況

目前伊犁州畜牧業生產機械化技術包括天然草場機械化改良技術、牧草生產機械化技術、青貯飼料收獲機械化技術等三大類。

2005年~2012年伊犁州畜牧業生產機械化技術完成了186.32萬畝,其中天然草場機械化改良技術92.7萬畝、牧草生產機械化技術51.5萬畝、青貯飼料收獲機械化技術42.1萬畝。引進推廣各類畜牧業機械2458臺,其中牧草松土補播機79臺、青貯收獲機90臺、割草機1163臺、打捆機515臺、摟草機423臺、擠奶機188臺,具體情況見表1,表2。

二、工作措施

1.制定工作計劃明確目標任務

伊犁州農機推廣總站每年按照自治區和自治州農機化工作會議的部署,結合當年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重點,認真研究制定《伊犁州農機化技術推廣任務考核指標》下發給各縣市,各縣市也認真落實各項推廣任務,分解到各鄉鎮場,每年年初召開農機推廣業務會議,認真安排落實各項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任務,推動了各項農牧機械化技術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各級農機推廣專業技術人員深入農牧業生產第一線,認真抓好畜牧業機械各項工作,進行現場技術指導,及時解決農牧業生產中存在的技術問題。做到任務明確、責任到人、技術到位,從而保證了各項農牧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工作任務的順利完成。

2.引進新機具,提高農機裝備水平

充分利用國家、自治區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大力宣傳和引導廣大農牧民積極引進新機具,應用新技術,改善生產條件,提高生產效率,并且通過實行購機補貼向項目區傾斜,極大地調動了項目區農牧民購機用機的積極性,加速了畜牧機械引進步伐,各縣市重點引進示范推廣牧草松土補播機、割草壓扁機、旋轉式割草機、摟草機、打捆機、青(黃)貯收獲機、擠奶機等一批先進新型畜牧機械。

3.積極開展農機新技術服務

2005年來,伊犁州農機推廣總站對農牧業機械推廣與技術服務工作不放松。在畜牧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方面,州農機推廣總站負責機具選型、試驗示范、機具和裝備供應。各縣市推廣站負責落實示范點和養殖戶、跟機進行技術服務和現場指導,上下結合共同開展推廣工作,為農牧民提供實實在在的技術指導和優質服務。州、縣農機推廣站緊密合作,主動開展牧草松土補播機、牧草生產、青(黃)貯收獲機械的技術服務,發揮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總站給各縣市派出專業技術人員,對引進推廣的各類畜牧機械,環境安全畜禽舍自動防疫系統等進行跟蹤指導、安裝調試等技術服務,教著農牧民學、做給農牧民看、引著農牧民試、帶著農牧民干,通過示范帶動,為大力推廣畜牧業機械化新技術、新機具打下了基礎,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推廣作用,推動了伊犁州農牧業、設施養殖業機械化技術順利開展。

4.狠抓農機科技宣傳培訓工作

畜牧業生產機械化技術實施8年以來舉辦專題培訓班20期,培訓基層干部、農牧民、專業技術人員共計2000多人(次),發放科普宣傳和培訓資料3000余份(冊),舉辦不同規模的技術現場演示會10次,參加人員達600人(次),發放科普宣傳資料5000余份(冊),與此同時,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板報等形式開展全方位的科普宣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經濟、社會效益分析

1. 經濟效益分析

1.1天然草場機械化改良技術

改良天然草場機械化作業為松土補播,使用機具為9IBS-2.4型草原松土補播機,該機作業工藝為:劃破草皮―松土―補播―覆土―鎮壓,配套動力為120馬力拖拉機,改良草場機械補播模式為單種補播。采用天然草場機械化松土補播技術比人工播種牧草平均增產70kg/畝,2005年~2012年天然草場機械化改良技術完成了92.7萬畝,新增牧草6489萬kg,牧草單價平均0.7元/kg計算,新增產值4542.3萬元。

1.2牧草生產機械化技術

人工草場生產機械化技術牧草品種為紫花苜蓿,機械化作業包括:耕、耙、播、割、捆。使用機具為2BF-16播種機,配套動力為東方紅404拖拉機、92GZ-1.7型園盤式割草機、9GB-1.4往復式割草機、92LZ-3/4.8型指盤式摟草機、9GXY-2.4割草壓扁機、上海世達爾現代農機有限公司生產的THB-2060方捆機,播種模式為單種播種。2BF-16播種機進行了牧草單播播種,使機械化播種比人工播種牧草節約種子1.2kg/畝,每公斤草種平均按20元計算,畝節支24元,2005年~2012年牧草生產機械化技術完成了51.5萬畝,共節支1236萬元。

1.3青貯飼料收獲機械化技術

玉米青(黃)貯機械化收獲作業包括:割、切、裝、運、壓。使用機具為紐荷蘭790型青(黃)貯收獲機,配套動力為TD-1204拖拉機,作業工藝為機械收割或人工收割切碎裝車機械運輸裝窖壓實封窖。

機械化青(黃)貯飼料制作比人工收割青(黃)貯飼料制作每畝節約制作成本15元/畝,2005年~2012年青貯飼料收獲機械化技術完成了42.1萬畝,可節約資金631.5萬元。一共節本增收效益合計6409.8萬元。

通過畜牧業生產機械化技術實施,2005年~2012年累計完成推廣面積186.32萬畝,節本增效綜合經濟效益達到6409.8萬元。

2.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