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專業教學案例范文
時間:2023-10-13 17:36: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會計專業教學案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案例質量;案例層次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5-0075-03
專業課的教學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加之會計專業具有操作實踐性及應用技能型的特點,要求學生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上主要是“滿堂灌”,常常輕視了知識的運用及相關專業技能的培訓,影響學生的創新思維,限制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且降低學生對于知識探索的積極性。這樣的后果是直接導致學生日后走向就業崗位的同時不能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生產生活當中。從本文論述的角度出發,我覺得通過融入案例教學法在專業的課程中,會解決以上所產生的問題。運用案例教學法,可以符合教學目標跟要求,形象生動的案例,可以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可以是自己單獨思考研究或者是集體討論的方式來分析解決問題,進而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自主參與學習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性及培養創新思維能力。它是將理論與實踐相互融合,能有利于知識的掌握,擴展知識領域,帶動學生善于思考發現問題,提高學生整體綜合水平,進而強化會計專業理論教學內容。
一、運用案例教學法的重要性
會計專業具有的實踐性及技術性特點決定其不可以只通過對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等的理論學習就能培養出應用型人才,它屬于一門綜合類的學科,主要包含理論性、實踐性。以往的理論教學中,多是讓學生掌握好課堂或者書本上的知識,忽略其實踐能力的培養,就會計理論如何運用解決實際生產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時,則不知如何解決。倘若在會計課程中融入案例教學法,再結合相關課程的特點,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點,并將已掌握的理論運用到實際操作中,能夠真正地提高學生自主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樣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二、選取高質量的案例,提高案例教學效率
案例的選取關乎案例教學質量的高低,選取時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參考:
1.明確目的。教學過程中,教學質量是受課堂教學內容及相關案例共同決定的,首先教學要圍繞整體的教學目標要求來展開,在此基礎上選擇切合會計理論相關的案例,搜集相關資料,并模擬出相關重點及討論的問題。在描述案例的同時,要盡可能地言簡意賅,易于理解,不可長篇大論,“隱藏”重點。其表述方法可根據相關案例進行不同的選擇。
2.突出實務。設計案例內容時,應該與實務操作緊密結合,應以會計實務為基礎。盡量用真實會計主體的業務資料進行修改整理。實務案例的組織要反映具體會計崗位的工作實況,能讓學生有身歷其境的感覺,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掌握。
3.要求具有較高的綜合性。教學案例的編寫要注重綜合性,導引學生從對單一知識點的學習轉化為對綜合問題的分析和處理。在多個知識點的課堂教學后,要緊跟綜合性的實務案例。例如,在《會計學基礎》課程講授時,先對“T”形賬戶、借貸記賬法、編制會計分錄、登記賬簿、成本核算、財產稽查、編制財務報告等多個知識點獨立講授,然后以某一會計主體的記賬憑證編寫為案例,讓學生綜合性地理解多個知識點,把抽象的多個教學難點一次性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教學質量也是事半功倍。
4.分層次教學。根據在課堂上的應用經驗,將教學案例分為導引案例、討論案例和課后訓練教學案例三個層次,能夠更好地完成相關案例教學。其中的導引案例則是側重教師的課題講解,所選取的教學案例也一定要一目了然,突出會計基礎原理,當然在案例最后一定要提出學習目的,主要應用于會計學基礎、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及財務管理等課程的基礎理論授課。討論案例要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主要是讓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老師則是進行相關的引導,充分挖掘培育素質及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學生要同時學會會計學跟管理學相關理論知識進行運用。對于課后訓練教學案例則多是以學生自己獨立思考為主,通過自主查閱資料,適當的社會調研,充分理解專業理論知識,起到鞏固和提高的學習效果,這一類的案例設計應多以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分析、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的綜合案例分析為主。
5.掌握先進的教學特色。若案例教學設計的內容不能緊跟會計準則的修訂,就無法培養出會計主體需要的真正的會計人才。應該伴隨每次會計準則的修訂對教學案例進行全面調整,并針對性地體現調整帶來的影響效果,這樣的前后比較會給學生的學習增加活力,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案例教學法應用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1.合理掌握好理論教學及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法并非完全排斥講授法,前者為后者奠定了基礎,后者更是利于加深對前者的理解,兩者相互作用,相得益彰,是必不可少的兩個環節。因此,在會計專業教學過程中,既不能從頭講到尾地采取傳統的講授法,也不宜將案例教學應用于整個課程。
2.精心設計出不同形式的教學案例。實施會計專業案例教學法中,要有不同形式的實施方法,如引導示范教學、仿真模擬教學訓練,可以單獨訓練,也可以集體討論。教師要根據不同內容設計相關教學案例,提高學生積極性。如,講解《財務會計》的有關會計核算業務中,如果教師按照以往的教學,首先介紹的是賬戶的設置,進而介紹分錄編制,在講解前者過程中,學生通常會一頭霧水,覺得枯燥無味。而案例教學法的應用會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而積極思考,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學習積極性。
3.使用案例要盡量做到恰如其分。在會計專業的案例教學中,教師首先會搜集與教學課程相關的教學案例。其中要注意合理運用教學案例,言簡意賅。譬如一般來說,成本會計的相關案例會比較多一些,首先是要介紹一些相關的企業背景及相關企業工藝流程,學生理解掌握起來需要一定時間,所以在教授此類課程中,要適當采用授課前的相關引導案例教學,首先調動起來學生的積極性,其次課堂教學主要運用例題,講解相關成本核算方法的原理跟計算過程。為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在學生學習完整個成本會計知識后,要及時通過一個較大的訓練案例來檢測學生所學的知識。對于教授分析財務報表、財務管理等內容時,應充分運用案例教學,采用課堂討論,課后練習的方式,同樣在所設計選擇的案例中,要盡量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貼近課堂所教授的知識內容,其中教師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善于從案例中發現問題,提高學生的多角度思維及分析能力,能夠更好更牢地理解掌握所學的知識點,進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性及整體課堂教學質量。
4.巧妙靈活地運用教學案例。每一門會計專業課程的授課學時都是有限的,案例教學占用的時間通常會比傳統的理論授課用時偏多,這種情況會影響案例教學的實施效果。所以在案例教學中,不僅是在課堂中討論相關教學案例,同樣實施方式也是多樣化的,要學會推陳出新。例,如通過課堂內容設定相關案例大賽,大賽可以在不同的班級之間進行,也可以是在同班級內分小組來進行比賽,經過以往舉辦的競賽效果來看是比較好的。其次,可以讓學生在課后進行案例的商討分析,提交分析報告,作為確定學業成績的參照依據。再次,對于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安排學生到企業去學習考察,親自體驗企業的生產工藝及相關管理制度。倘若企業具有完善的會計核算及成本核算辦法,可以讓學生通過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去分析判斷此流程方式是否合理正確,還有沒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最后以調查報告的形式呈現出來,這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是很有好處的。
5.搞好點評和總結。案例分析討論完之后,教師應對整個案例討論過程進行及時中肯、簡單準確的總結。肯定積極正確并且有創造性思維的觀點,指出不符合會計理論的歧義和錯誤所在,避免簡單化處理。對于有些復雜的問題,應該發動學生從多角度思考,進行必要的“二次”討論,更好地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總之,案例教學法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方法,對改善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有積極的作用,在管理類的課程教學中早有實踐。本文對案例教學法在會計專業教學中的應用做了一些簡單的探討,對會計專業課程教學實施案例教學的必要性進行分析,并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概括了一些案例教學的經驗做法。教學實踐證明,案例教學法作為理論講授的重要補充,應該在實踐性較強的會計專業課程中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何忠文.案例教學在會計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會計之友,2008,(8中).
[2]何運信.教學方法革新和教學內容改革的協調研究[J].懷化學院學報,2010,(10).
[3]王曉燕,案例教學法在管理類本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9(4).
篇2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高素質復合型的技術技能人才,所以培養更多更好的適應企業一線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是我們的重要目標。但是,由于會計專業的特點,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設計并不理想,存在只重視理論不重視實際,或只重視講授不重視操作的問題。教學的重點和精力都放在對于專業準則的堆砌和核算方法的講述上,教學手段比較落后,很多教師以純講授為主,學生的求學興趣很難被激發,整體學習效果不盡理想。畢業生進入社會,工作后的實際能力很差,用人單位無法達到滿意。從專業角度出發,會計專業并不是一門簡單套用會計準則和制度就能產生結構的學科,它需要會計從業人員對于相關專業知識豐富的積累。可以說,會計專業不同于其他學科,專業素養的提升,動手能力的增強,并不只是單純依賴理論。所以,授課教師必須清楚了解、掌握本學科的特點,找準突破口,改變常規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案例教學法為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法,簡單說就是通過典型案例,將理論知識的傳授建立在實際案例分析的基礎之上,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參與教學的每個環節,通過案例分析,學生既能掌握理論知識,又能提高實務操作能力。案例教學法就是一種互動式教學方法。教師利用具體案例把抽象的知識具象化,學生通過分析被具象化的案例,更加直觀形象地了解問題的本身。通過思考,學生可以發現案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達到全員參與的目的。學生在會計案例討論中,逐漸發生角色轉換,教師將學生帶入到實際工作的情景中,使得學生主動站在企業的角度去思考,被動聽課的模式被打破了,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真實地參與到教學情景中。綜上,案例教學在高職會計專業教學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案例教學法在會計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會計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實踐性、操作性的要求都非常嚴格,這就要求會計專業教師擁有更多企業實踐經歷,只有接觸企業才能取得一手的案例,日常教學才有更多素材。
(一)針對現有案例進行篩選
在會計專業的案例教學中,教師要充分了解本學科特點,根據特點安排教學進度,將教學中核心問題的內容劃分為成教學模塊,分別制定相關模塊的教學目標與方案。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收集、整理和篩選案例,并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進行教學,這樣既容易使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又符合教學大綱的相關要求。鑒于高職院校學生的思維特點,案例的選取難易要適中,要做到既能說明問題,又能反映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在案例的收集和篩選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1.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會計工作具有專業性強、精度要求高等特點,教師在選擇案例時應該充分考慮到這些特點,這樣才能使案例教學更加富有實踐性和可操作性。案例的選取最好都是從企業一線選取,以使學生認識會計在日常經濟生活中的變化性。
2.選擇具有針對性的案例針對不同的教學模塊,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突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深入調查研究,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3.選擇具有實用性的案例案例的選取是以經濟活動為主體,教師將遴選案例以教學大綱為依據進行加工整理,讓案例中既蘊含相關會計專業知識,又具有一定的實用性,真正使學生達到學習效果。
(二)針對預設問題引導學生參與討論
1.預設問題教學案例選好后,教師應針對案例內容,結合教學大綱要求在案例中預設問題,或在實際操作中預設錯誤等,問題和錯誤應符合大綱對于基本知識點重點、難點的要求分層次設計,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漸進式提高。
2.注重引導案例教學不同于書本教學有章可循,很多案例都是在實踐經營中發生的,出現的問題可能會系統性考察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所以在案例分析討論過程中,教師要起到積極引導作用,將日常傳授的知識點整合,正確引導學生把握討論方向,從而達到迅速解決問題的目的。當學生對一個問題的分析已經基本成熟時,教師可適當提出進一步的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思考。
3.共同參與教師要整體把握案例討論的范圍,在案例討論前應該盡量為每名學生設立虛擬角色,利用分組討論,頭腦風暴等形式鼓勵每名學生參與其中。教師應組織不同組的學生對于同一案例進行多角度剖析,充分調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形成良好的人人參與局面。
(三)針對案例分析結果及時進行點評
學生對于案例進行充分討論后,教師應及時給予點評和總結,結合自己為該案例預設問題的效果、考核知識點的要求等,評判學生對于問題的分析程度,反應程度等。及時指出學生思考切入點、思維方式、基礎知識掌握和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等優點和不足,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課后可以根據學生要求提出思考題,讓學生進行后續思考。在課后,教師應針對課堂教學的效果,對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誤區進行總結,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這樣有助于教師對教學計劃、課堂設計、教案編寫等教學各環節的科學性及時進行調整。
三、實施案例教學在實踐應用中的啟示
(一)理論知識聯系實際案例
理論知識是基礎,實際案例是手段,這兩者是辯證統一的,缺一不可,案例教學這種手段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搭建起了立交橋。案例教學實施的基礎是學生要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功底,教師進行案例教學并不意味著拋棄理論知識的傳授。案例教學是一種新的嘗試,案例教學法能夠得到大家的推廣,真正得到認可,其前提條件是學生已經具備了大量的理論知識,案例巧妙地從旁起到支撐作用。所以教師要充分認識案例教學在實踐和理論兩者之間的催化作用,只有達到兩者的有機結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由會計專業的特點決定,其授課內容和形式存在著很強的局限性,教學手段比較單一,知識傳授較為枯燥,學生很難提高學習興趣。以前的教學模式,教師作為教學主體,主要授課形式就是填鴨式,學生被動地接受,所以課堂吸收率不高。考核形式也過于單一。案例教學法的實施,將傳統教學模式完全顛覆,一改呆板的教學模式,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運用自身掌握的知識,針對老師的預設問題對案例內容進行思考,最終得出解決方法。在此過程中,提升了學生綜合素質,增強了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則扮演著掌舵人的角色,把握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引入案例,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因此,在案例教學的實踐過程中,要確立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導向的原則。
(三)完善教學案例庫的建設
會計專業案例教學屬于新型教學模式,由于很多案例都屬于企業機密或是商業機密,所以會計專業的相關案例相比其他專業不容易取得。近年來,部分學院開展了會計案例教學,可是由于缺少必需的經典案例資源,教師會選取外國的優秀教學案例,但是這些案例通常是翻譯后的產物,很多案例翻譯就曲解了案例的原意。尤其很多案例都是從國外公司管理的角度出發而設計,不符合中國國情,還有很多案例是按照其他國家的法規和制度編制,根本解決不了我國的實際問題。這樣諸多原因,就造成了案例選取難的現狀,教師和學生都缺乏積極性,也勢必影響了會計案例教學的推廣,一定程度上妨礙了高職會計專業的發展進程。建議教育主管部門盡快制定相關政策,鼓勵企業與社會咨詢等機構收集整理相關財務案例,建立高等職業教育案例庫,這樣對于高職院校的教學將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也能為社會培養更多優秀的財務人員。
(四)努力提高教師專業素養
要使案例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要求教師具備較好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除了具備會計專業知識外,還要具備實踐操作經驗,能夠站在企業的角度處理問題。而目前高職院校教師中“雙師型”人才較少,教師多缺乏實踐經驗,造成教學過程中多拘泥于理論知識的闡述,不能很好地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因此,學院需要給一線教師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在完成教學工作之余,到企業一線實習實訓,積累實踐經驗,并運用到教學當中。
(五)堅持不斷交流與學習
案例教學是一種教學手段,它需要堅實的理論基礎做保障,同時案例教學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需為每一個學習階段制定學習目標,在奠定一定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再進行案例分析,在對案例的討論和分析中,不斷改進和提升。學習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隨時將學生分析報告進行匯總整理,客觀點評,并將結果反饋給學生,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教師在整個教學環節中要學會認真傾聽,及時與學生交流溝通,及時解決問題,激發學生對于會計專業學習的熱愛。
四、結論
篇3
一、案例教學法及其在高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中的意義
( 一) 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在教育管理中的應用最早由哈佛商學院在二十世紀初提出,其核心和關鍵就是實際案例在會計教學過程中的運用,這也是與其他傳統教學方法最大的不同之處。案例教學法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世界各個國家的教學實踐中,其具體可以解釋為教師以教學內容為基礎、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準備相關情景案例供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分析和討論,在研究案例的過程中注重提高學的知識的應用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法與傳統的舉例教學法是不同的,雖然兩者都是通過一些例子來達到教學目的,但是在教學的地位、主體、目的、范圍等重要方面都存在很大區別,而這些正是案例教學法在新教育改革中之所以被人們所認可的重要因素。例如,案例在教學過程中占據著主要的中心地位,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培養以及品行的教育等教學目的和任務都是以案例為中心展開;案例教學法的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學生必須主動學習和探究;案例學習讓學生在實際環境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而不只是起到解釋理論知識的作用;相比傳統的舉例教學,案例教學法涉及的知識面更加廣泛和全面。
( 二) 案例教學法在高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中的意義
會計專業的課程是集理論、操作性、方法性、業務性等于一體的專業,只依靠對相關會計準則和制度的機械性套用是不能在實際中很好的解決問題的。尤其是高校的會計類專業學生,雖然掌握了以一定的會計理論知識,但在處理各種實際工作中的問題時卻無從下手,嚴重缺乏經驗。因此,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身業務技能的提高為目標的教學方法在高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中是十分有必要的。案例教學法是可以達到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之一。從一些真實案例出發,讓學生結合自己掌握的專業知識來分析和解決案例中存在的問題,不失為一種對未來工作的模擬,讓學生切身體會到了社會實踐的樂趣,同時能夠在這個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并主動彌補,從而提高自覺主動學習的能力和自身的綜合業務素質,為以后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案例教學法在高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中的應用
案例教學法在高校會計專業教學中的應用主要包括案例選擇、案例分析、實物操作以及效果評價等環節。
( 一) 案例選擇
案例的選擇是進行案例教學的前提,其選擇的好壞直接關系著教學質量的高低。通過大量實踐和研究證明,教學案例應具備以下幾個特點:首先,雖然案例通常由教師根據真實的事件自行編制或引用已有案例,但其都應該與課堂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在一起,并且涵蓋相關理論知識,保證理論與實際很好的結合,這樣才能促進高效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產生質的變化;其次,僅僅觸及教學內容的案例是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的,應該選擇具有鮮明性或典型性的案例用于會計專業課程的教學中,這樣才能使得剛剛接觸新知識的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再次,案例教學法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深刻理解和靈活運用所學會計專業內容和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和探究興趣以及對自身業務能力提高的渴望,因此,案例難度和復雜程度的選擇應適當,過于繁瑣的程序和案例會讓學生失去信心,反而對教學效果產生負面影響。
( 二) 案例分析
教師在選擇好案例之后需要通過適當的方式引出案例,并結合課堂上學生的反映情況確定合適的組織方式來引導學生主動投入到案例的分析和研究中去。通常情況下,一般的案例分析內容是指出案例中存在的疑難問題并提出合理化建議和解決方案。案例分析環節是進行案例教學法的關鍵階段。學生作為案例分析的主體,可以以個人的形式單獨分析,閱讀相關資料,也可以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各抒己見。教師則要掌控好學生討論的方向和進度,給予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
( 三) 實務操作
在高校會計專業的案例教學過程中,完成案例的選擇和案例分析之后,實務操作是會計專業實現解決方案的必要途徑。在高校中一般借助多媒體實驗室來完成相關實務操作,包括合同的簽訂、各種憑證的填寫與匯總、會計核算以及賬務處理等。通過實務操作,教師可以完美的呈現案例,學生可以親自演練,加深了對各種業務技能的印象,提高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 四) 效果評價
高校會計專業的案例教學法的最后一個過程是對案例進行總結,并根據學生的表現對案例教學效果進行評價,為以后的改進教學打下基礎。
三、改進和完善案例教學法在會計專業教學中應用的措施
( 一) 建立會計專業教學案例庫
如前所述,適當的案例選擇是會計專業高質量教學效果的必要保障。對于高校來說,案例教學法的成功實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為了逐步提高案例教學質量,高校的會計專業應建立一個相應的教學案例庫,教學案例庫應該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教學案例庫中的案例應涵蓋不同類型的企業、不同類型的問題,是案例具有多樣性和全面性。第二,高校會計專業的教學案例庫應該不斷進行更新、補充或修訂,目的是使其適應社會行業的發展以及政策和準則的改變。
( 二) 加大案例分析在學生成績評定中的比重
在高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中實行案例教學法時,可以通過加大案例分析在學生成績評定中的比重,來督促和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的案例分析中,引起會計專業學生和教師對案例教學法的重視。同時,這也是檢測學生對實際問題分析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主觀性的存在,學生課堂案例分析成績的給定要公平公正合理,以免引起學生的不滿,產生負面情緒,影響教學效果。此外,對于案例分析過程中的討論、發言以及總結等各個環節可以根據不同實際情況設置合理的分數檔。
( 三) 提高會計專業教師團隊的綜合素質
教師在高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案例教學法的實行對會計專業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前所述,案例的搜集與選擇、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案例分析、掌控案例教學任務進度和目標、指導學生實務操作以及案例總結等都對教師的考驗。因此,我國高校在推進案例教學法在會計專業教學改革中的應用時,必須加大力度重視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具體可以通過舉辦經驗交流活動、組織教師比賽、進行相關培訓學習和后續教育等方式,來提高教師專業知識水平的同時,還要提升其案例教學能力,為培養會計專業人才提供保障。
篇4
【關鍵詞】 高職院校 會計專業 案例教學法
目前我國許多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學方法還是以傳統的會計教學法為主,強調“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形式,傳統會計教學模式的單一、死板狀態,使得會計教學的質量無法提高。在這種情況下,有一些高職院校開始把案例教學法應用于會計教學中,經實踐證明,案例教學法彌補了傳統會計專業教學法的不足,因其能使知識得到有效吸收而受到廣大師生的喜愛。
一、案例教學法概述與分析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case-based teaching),它產生于1910年,于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和法學院首次運用,隨后經過反復的實踐修改,逐漸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教學法。案例教學法通常適合在管理者、醫生和會計等專業人員的培訓中運用,它具有以下特點。
1、提升學習者獨立思考能力
傳統的教學方法只告訴學生怎么做,僅停留在書本理論層面,不能使學生學習效果立即顯現出來。案例教學法則可以通過學習具體案例使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站在自身的角度去對待案例中所遇到的問題。案例教學法的教學方式注重“以學生為中心”,所以教師在實施案例教學法時,主要發揮引導與啟發作用,而學習者更多地通過對案例進行自主分析,吸取相關的理論知識,使教學目標得以實現。
2、引導學習者由注重學到注重做
案例教學法讓傳統教學法以講授為主的形式轉變為以互動實踐為主的教學形式,注重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在會計教學中,最重要的就是理論知識的運用,有時候因為一個賬目計算方法使用錯誤,就能使企業蒙受巨大的損失。案例教學法最大的作用就在于通過案例的分析引導學生注重知識的實際運用,把理論知識生活化,再將知識轉變為實際操作的指導,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學生的職業能力。
3、雙向交流加強
傳統的教學法是老師講授,學習者聽。至于聽到多少,學到多少,要到考試成績出來時才能知道。案例教學法加強了學生與老師的互動,要求教師提前準備好案例以便課堂討論使用,這樣既強化了知識點的落實,也增強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從而加深學習者的印象,輔助學習者進行知識理解,有助于理論知識的吸收。
二、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案例教學法的實踐意義與不足之處
1、案例教學法實踐的意義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育的對象是即將步入社會從事與會計相關職業的學生,而會計又是一門實際應用性極強的學科,所以培養其全面發展的能力是高職院校教學的首要目標。在會計專業教學的過程中,有些高職院校由于忽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綜合能力,導致學生所學的知識無法實際運用。而通過案例教學法則可以改變這種現象,讓理論知識和實際運用相結合,從而加快會計專業教學全面發展目標的實現。案例教學法在會計專業教學中實踐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
(1)有助于推動教材改革,實現會計專業教育的發展。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有利于緩解會計教材與社會需求之間脫節的狀況。在會計專業教學中實施案例教學法,首先模擬出的現場場景應該與實際財務工作情境相聯,從某個角度看,它具有真實性,能讓學生更加容易接受所需要學習的知識。由于案例教學法具有真實性特征,所以它的教學成果可以作為會計教材革新的參考資料,在教材的改編中,加入更多可實際運用的內容,對其空洞的知識進行刪減。通過對教材內容的不斷完善,使得教育與社會需求同步,推動會計專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2)使抽象的會計理論變得直白形象化。會計案例教學把呆板的文字、數據變成了生活故事,呈現的畫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對會計理論知識的吸收和理解。例如:在會計等式關系的教學中,資產和權益是同一資金的兩個方面,那么在教學中可以先給出一個提問式案例“某公司要在其旗下再建一個原料供應工廠,要解決的問題有哪些?”,可以讓學生針對此問題進行討論分析,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與概括。通過案例的分析,就能把“資產和權益是同一資金的兩個方面”這一知識難點理解吸收。案例教學法能利用案例引出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對學習的關注度增加,不經意間就能吸收所需要學習的知識并加深記憶。
(3)有助于培養學生創新等綜合能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造力是培養21世紀高質量人才的主要目標,所以創造力也是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案例教學法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比如,在案例教學法的實踐運用中,案例模擬教學可以通過模擬現實情境,進行知識運用的訓練,在這個模擬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對所理解的知識進行加工整理。例如,關于證券的教學中,可以采用模擬證券操作法,學生可以在整個過程中就如何使證券操作更加快速進行研究。那么,通過會計案例教學法,就可以讓學生針對實際會計事項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矛盾,提前進行討論分析,并且能夠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提高。
(4)理論教學與實際操作相結合。近幾年,會計專業教學改革在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教材、方法等方面都同步進行,但是,在會計教學實踐環節,基本上還是照搬20世紀50年代的模式。比如:平時的作業練習基本上只是習題、試卷等停留在理論層面;高職院校因為一個班級的學生人數多且題目復雜,教師基本上采取的是抽查方式。而會計案例教學法將會計理論、制度和會計處理事項按照科學的目標、規范和格式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編撰成會計案例,以科學的方法和程序展示于課堂,讓學生能夠快速理解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提高了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2、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案例教學法的不足
(1)教師隊伍綜合素質不高。許多高職院校的專業老師并不少,但是大多數的專業課老師都沒有企業實踐經歷,對于專業知識的了解也僅僅限于書本,缺乏實際運用的能力。有時候,因為會計專業教師的缺少,甚至會出現一位老師擔任幾門專業課程教學的現象,也有其它專業的老師來教授會計專業課程的情況。由于教師本身對會計專業不了解,認知結構不全面,導致學生吸收的知識處于殘缺的狀態。
(2)教學內容脫離實踐。很多高職院校開始把會計專業實踐實習這一環節放入教學中,但是教學的重點還是停留在理論知識層面。一些教師沒有及時更新專業知識,再加上更多地強調理論知識,不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與運用;另外,一些學校缺乏對會計實訓設備的資金投入,學生真正動手實踐的機會較少,降低了學生學習會計專業課程的積極性。
三、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案例教學法的改進
1、與理論教學相協調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學要積極運用案例教學法,但是也要意識到,一個案例并不能把所要學的全部內容概括在內,如果教師片面使用案例教學法而完全摒棄理論教學,也無法實現會計專業教學目標。所以,會計專業教學需要案例教學和傳統的理論教學相協調,可以分為三步來進行:第一步,開始上課之前,老師要把每堂課的知識體系和重點進行單獨講解;第二步,進行案例講解,讓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與分析;第三步,由教師總結,并結合案例對知識進行系統講述。案例教學法和傳統講授法進行交叉運用:講授案例分析講授。只有這樣才能讓會計專業知識得到充分的吸收。
2、案例教學設計步驟要嚴謹
高職會計專業案例教學法實施中,必須要運用與會計專業培養目標基本要求相符合的案例,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和綜合能力。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為避免教學的盲目性,要提前對教學的內容進行整理,分階段有計劃性地進行講解,按照一定的順序安排進行上課。如果按時間順序來排,可分為: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以及其他課程。按內容排,則分為章節獨立案例和課程綜合案例。由于案例教學耗時長,所以在案例設計時,案例教學的步驟要計劃好,按照一定規律進行分層次教學。
3、謹慎選擇案例進行教學
案例選擇的正確與否在會計專業教學中起著關鍵的作用,正確的案例選擇可以加快教學目標的完成。關于案例的正確選擇,應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1)生活化。會計案例的生活化使學生在心理上更加容易接受理論知識,而生活化同時也要求會計案例具有真實性。真實的會計案例才能讓學生對其知識的可信度增加,才有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引導式。選擇引導式的會計案例,可以讓學生自己發揮創造思維,指引學生自主思考。帶著問題進行學習,才能有動力去解決問題,學好專業知識技能。
(3)互動性。選擇的會計案例要具有互動性,能夠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主動思考,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模擬性實際操作。教師在旁要進行引導,并針對學生的思考做出正確判斷,然后循序漸進地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幫助學生將知識熟練運用于實際中。
(4)綜合性。根據實際生活來說,某件事情不可能只關系到某一個方面的內容,同理而言,我們可以找一些較其他普通會計案例不同的、知識內容覆蓋面廣的內容,也能適時加強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4、對會計案例教學效果進行合理的評估
對于整個會計案例教學法實施而言,評估是重要的環節之一。在一個會計案例教學結束后,要及時對其教學的效果進行評估,這樣才好確定下一個會計教學案例的選擇方向。如果能對每次的評估結果進行整理,可以給整個會計案例教學的完善和創新提供有效的信息。
四、案例教學配套措施的改進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案例教學法在操作實施與完善的同時,相關的配套措施也應該跟上步伐,只有各方面互相配合才能使得高職院校在會計專業教育教學上得到提升。
1、教學進度科學化
俗話說“一口氣吃不成個胖子”,同樣學習上也不能急于求成,會計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應該與科學的教學進度相互配合。在許多高職院校,常常會出現會計教師采用大量灌入式教學方法的現象,導致大部分學生只能對少量的知識進行理解和吸收,加大了學生對會計知識學習的難度。所以會計教師在實行案例教學法之前,要對其教學進度進行合理的規劃,根據每次上課學習的效果對下次課堂制定的教學內容方法進行修改,然后再選擇合適的案例進行配合,這樣才能讓會計專業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效果加倍。
2、學習效果檢測方式的完善
傳統的會計學習效果檢測方式主要為筆試考試,以卷面分數來評定成績的好壞。在我們實施了會計專業案例教學法后,相對應的學習效果檢測方式也應該隨之修整。由片面的筆試檢測到全方位的考查,可以采用比例分配的方式,對整個會計教學的過程進行劃分。比如,筆試成績占50%,案例教學的學習效果檢測占30%,綜合能力考查占20%。只有對學生各方面知識點掌握情況進行綜合的考查,這樣才能保證檢測結果的客觀性、真實性、有效性。
3、案例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相融合
許多高職院校雖然提倡案例教學法,但是并沒有把傳統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很好的融合運用。應該注意,兩者之間是相互促進的關系,不可偏向任何一個教學方法,再加上會計專業涉及的知識面廣,更是需要兩種教學方法的相互配合和促進。
4、學校領導的重視
在案例教學法實施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問題,這就需要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尤其不能因為資金和實訓設施問題導致案例教學法無法順利展開。學校領導應大力支持案例的收集與撰寫,加強會計專業教師對于案例教學法的實施信心與激情,從而推動會計專業案例教學法的改革與發展。
五、結語
會計專業案例教學法在高職院校中還屬于探索階段,但經過多年來的研究和發展,證明案例教學法是科學且具有可行性的教學方法。目前,案例教學法還處在一種以理論為主的狀態,需要大力的提倡實踐創新。案例教學法在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實施,是對傳統會計專業教育教學的一次重要改革,也給整個會計專業教學進一步的發展提供了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謝周平:高職會計專業中稅法課程的教學改革[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3).
篇5
1.審計教育方法以教為主,學為輔,審計理論理解難度大。
審計學是一種行為科學課程,很多理論來自實踐經驗,如應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進行測試,或者如“存貨盤點后,注冊會計師應進行抽點”。這些經驗,如果只通過老師課堂講授,學生很難以理解其中的原因。例如,為什么審計人員去查被審計單位的會計資料,要先調查其內部控制是否有效。另外,教材中的術語,雖然與審計準則保持一致,卻不符合漢語表達意思,如“鑒證”“管理層認定”,若沒有案例來加以形象化,僅靠學生死記硬背,也不能完全理解其真正含義。
2.審計思維并沒有真正培養起來。
審計工作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選擇恰當的審計程序搜集證據得出結論的一個系統工程。由于教學過程中,案例分析不占主要部分,學生很少有機會從案例分析中,自主的提出自己的問題,并加以分析。現有的案例也是以會計錯誤為主,以更正會計分錄為案例的主要內容,這其實偏離了審計教學的核心思想。
二、案例教學法在審計學教學中的運用
通過筆者的實踐教學,審計學案例教學法主要運用在以下4個教學環節,有較好的效果:
1.導入新課環節。
教師可以在每次新課開始前,通過與本節相關的案例,來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介紹案例的同時,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來學習新課,例如:介紹審計工作的性質時,可以先介紹“南海公司事件”,提出“查爾斯.斯奈爾的工作與一般會計人員有何不同”“為什么社會公眾需要注冊會計師”等問題,引起學生對審計工作的關注。
2.課堂講授環節。
教師在闡述理論后,可以利用案例,解釋審計理論。例如,“了解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和“內部控制測試”是審計的兩個不同環節,前者是風險評估的必須程序,而后者則要依據風險評估程序結論,選擇是否進行“內部控制測試”程序,這兩個知識點,學生非常容易混淆,有的同學認為審計工作總是前后重復,其實,只要教師描述一個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現狀,讓學生分析為什么必須了解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讓學生討論如果不進行這一環節,會帶來什么樣的審計后果,就能讓學生掌握第一種程序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分析該案例,探討審計人員是否有進一步進行控制測試的必要性。如果審計人員在了解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后發現其極為混亂,就沒有進行“控制測試”的必要。學生因此能分清兩種審計程序的不同之處。
3.課堂練習環節。
課堂練習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獨立提出問題,結合所學的審計學、會計學等相關學科知識,來分析案例所存在的問題,以及對財務報表的影響。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自己提出可行的審計程序,來證實他們自己找到問題。學生要設計有效的審計程序,必須先查閱課本,將課本列示的審計程序加以篩選,并要求結合審計工作底稿模板寫出相關的審計工作底稿。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定小組對案例展開討論,以培養學生的職業判斷能力、處理問題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4.教學實踐環節。
審計學教學應有配套實踐軟件,可以通過實踐軟件建立模擬會計師事務所環境,給學生設置好一個被審計單位及其全部會計資料和相關信息。讓學生在課程實踐環節,獨立系統地完成整個審計流程。該被審計單位的資料中應設置多個會計陷阱供學生審查。筆者學校采用《審計之星》教學實踐軟件,學生上機既可以了解計算機審計流程,又能利用軟件提供的審計案例進行全面的審計分析工作。達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三、利用案例教學法解決審計教學存在問題的體會
1.利用案例教學,提高教材的可理解程度。
由于審計教材前半部分均是審計理論,概念較多,筆者結合小案例帶動審計理論的理解。再通過課堂討論,提高學生學習審計的積極性。
2.審計教學課時安排上,增加了課堂練習,課后實踐上機的課時。
教與學力爭平衡,學生喜歡在課堂上討論案例,有時候會相互質疑,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再適當的插入講解所學過的知識點,學習者能夠加深對理論理解程度。
3.通過案例教學。
篇6
[關鍵詞] 會計電算化專業;審計;案例;教學法
[基金項目] 院級教改項目“會計電算化審計實訓教學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JGYB201219
[作者簡介] 吳麗玲,廣西民族師范學院講師、經濟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財務管理、審計理論與實務,廣西 崇左,532200;周彩節,廣西民族師范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財務管理、審計理論與實務,廣西 崇左,532200
[中圖分類號] G42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23(2012)08-0100-0003
審計教學一直以來就是會計專業的一個難點,對這一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說法不一,但筆者在長期的審計教學過程中,對審計案例教學法比較看重,無疑審計案例教學會增強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加大學生對審計整體的認識,但更大的效果是形成良性互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審計教學過程中來,真正地做到教學相長的目的,也是教學方法的一個創新。
一、在上課過程中進行案例教學
在審計教學的過程中,把復雜問題簡單化,這樣不但能使學生掌握書本知識內容,更能夠使學生學到審計的實踐內容,大大增強上課的效果。運用案例教學的最大障礙就是如何把審計內容與審計案例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學習理論的過程中加強審計實踐的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先進行審計理論內容的講解(簡單講解),接下來就進行審計案例教學,把一個公司的審計案例相應的內容讓學生親自進行操作,在具體審計實踐過程中學生遇到問題自己解決,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以多找一些典型案例,避免重復。
(一)教學內容與實訓內容不一致時的處理方法
首先根據審計的實踐步驟進行審計課程的設計,這樣比較有邏輯有條理。其實審計實踐的整個環節是一個整體,是不能分開的,但是在審計教學過程中可以人為地分成幾個環節,這樣學生操作起來比較容易。比如審計重要性評估這個內容: 在審計教學過程中,重要性評估是比較重要的課程,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所在,這部分內容可以直接把審計實踐環節的重要性評估的那個表拿出來,讓同學們對照此表逐一進行示范講解。如下表1所示:
(二)理論與實踐的靈活運用
如果以資產總額、凈資產(股東權益)、主營業務收入和凈利潤作為判斷基礎,采用固定比率法,并假定資產總額、凈資產、主營業務收入和凈利潤的固定百分比數值分別為0.5%、1%、0.5%和5%,計算確定被審計單位2011年度會計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如表2所示。
這樣用表格的形式發給同學們,同學們就可以很容易做出重要性水平的評估,同時理解重要性評估的作用與目的。但同時還要告訴學生審計重要性評估是根據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進行判斷的,像上面的題正好是整數,然而在實踐中常常不是整數,我們可以化零為整,可以用一個近似的數值;而且重要性評估的百分比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例如注冊會計師可以把總資產的百分比改為0.5等,這就是重要性的特征,是個近似值,也是會計與審計的最大區別。
二、審計案例教學法的改革與創新
審計案例教學法不是一個新的思維,很多人提出這一觀點,但在審計教學法的具體應用上筆者針對會計電算化專業審計教學的的現狀及會計事務所審計過程中的一些基本流程,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審計案例教學法的實際應用
對于審計教學中,采用案例式教學方法,在每一章節中都設計一個實訓案例,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親自進行審計,讓學生知道一個注冊會計師在審計中的地位和作用。在這一過程中主要是案例的設計與完成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找到典型的案例,能把當前所學的知識與案例有機地融合到一起,這個案例不能太大,太大就是綜合實訓的部分了,案例要有針性。例如“內部控制測試”的內容,我們可以用貨幣資金審計為例,主要關注貨幣資金的授權控制、職務分離控制、審核控制、保管控制等內容。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領悟,這樣就把“內部控制測試”這個復雜問題變得淺顯,真正讓學生把審計知識應用到審計實踐中去,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采用“競賽”審計教學法
“競賽”審計教學法,就是教師先把學生根據人數分成若干組。然后根據教學要求提出審計規則,把實踐教學內容分配到各小組,由各小組根據分配的審計內容去完成審計任務。每個學生都有任務分工,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進行具體的操作,教師引導學生完成一個個具體的操作。各個小組通過這種方式學習新知識,增強了學習的創新性與原動力,同時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而且在競賽的形式下又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性,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完成審計任務。最終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三、審計案例教學的模塊劃分
在審計案例教學過程中,為達到簡便可行的目標,教師可將審計課程劃分為不同的教學模塊,然后再根據教學模塊將審計任務分配給學生,也便于學生進行單項操作。
(一)教學模塊的劃分
教學中進行模塊的劃分可以省時省力,例如劃分為:籌資與投資循環審計、銷售與收款循環審計、購貨與付款循環審計、貨幣資金審計等。這樣劃分出來,便于給分組的學生布置審計任務。各組既能分別完成任務又防止抄襲現象的發生,給學生壓力與動力。同時,便于讓每位學生都能根據自己對當前任務的理解,運用所學的知識和自己的理解解決問題,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學習與思考的獨立空間。這樣在最短的時間內可以完成審計的教學目標,之后可以讓各小組再調換模塊,在短時間內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識內容。
(二)學生角色的扮演
學生在審計實訓前要進行角色的分配,例如主審、助理、外勤人員等。首先要分工明確,這樣在實訓中才能避免出現有人沒事可做,有人做事太多的現象發生。同時避免使審計實訓流于形式,真正做到人人參與、人人出力。教師在整個實訓操作過程中是次要角色,主要讓學生自己去操作去發揮。教學中要盡力體現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思想。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性。
以上是針對審計教學中比較難講的內容提出的一些方法。如何把審計這門課上好,能讓學生對審計這門課產生興趣是一項長期的工程,既有教學設計上的竅門也有教學中的技巧,還有審計實訓上的充實,而審計案例教學可以為教學與實訓提供一個平臺,又能有效地銜接教學與實訓,在實踐教學中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參考文獻]
[1]劉蓉,梁素萍.財務審計手工綜合實訓模擬實訓教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潘穎.對審計教學的幾點思考[EB/OL].Zz66免費論文資源網.
篇7
【關鍵詞】會計課程 案例教學 問題 對策
一、背景介紹
案例教學法的提出和施行最初起源于上世紀二十年代的美國,在此后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由于其具有傳統的課堂講授方式所不具備的特征和優點,而備受教師和學生的喜愛,因而在教學實踐中運用的非常廣泛。而所謂的案例教學法的核心就是教師通過設計一個案例或者引入一個實際的案例,讓學生在一種兩難的情景中參與討論,然后尋求特定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它的特點在于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在問題的討論中學會獨立的思考和發表意見,同時在相互觀點的碰撞中啟迪學生的智慧,活躍學生的思維。案例教學法在會計課程的教學中也具備獨特的地位,這與會計知識的定位有關,作為一門實用性的工具性的學科,會計與經濟實務聯系非常緊密,它要求學生能夠在真是的經濟交易行為或者事項之中來運用已經掌握的會計學知識。正因為其較好地結合了會計理論和經濟發展的實務要求,而在會計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但是從案例教學法在會計課程中具體運用情況來看,其中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要改良案例教學法在會計課程學習中的適用,使其更好地發揮其應用的功效,應當對其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會計專業課程案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應當說,案例教學法在會計專業課程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還是主要的,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筆者認為以下的問題應該引起重視。
首先就是會計專業課程在講授的個過程中,盡管采用了案例教學法,但是還是存在著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略實務知識的講授現象。所謂的案例教學法,僅僅是冠之以“案例”的名稱,而忽略了案例教學法的實質,僅僅重視教師的單方的講授和知識的傳授,而沒有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無法形成獨立的思考,因而學生和教師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也缺乏足夠的互動和交流。其次,盡管在有些高校將案例教學擺著了一個較為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其在案例的理解上似乎有所偏差,所利用的案例往往缺乏時效性,案例的來源無法得到保證,理所當然,案例的質量也可想而知,缺乏生動性,這樣導致案例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就大打折扣,因為所搜集的案例過于呆板和滯后,無法達到現代企業經濟活動中的案例的豐富性和生動性。最后,案例教學所要求的是突出教師的主導地位,即教師來設計案例或者在通過實務部門來搜集案例,而學生處于主體性地位,師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共同促進會計專業知識在案例中的體現和升華的學習。但是從實際情形來看,更多被引用的案例僅僅是一種描述性的案例,即案例的作用沒有得到應有的發揮,案例的功能大打折扣,案例的利用存在著極大的缺陷。
三、案例教學法在會計課程中適用方式之完善
我們提倡案例教學法,認識到案例教學法在課程教學中的影響力之大,即是因為案例教學法有其適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所以筆者認為,案例教學法的適用范圍還會進一步的加大,在此后的會計專業課程的教學中適用案例教學法將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在揭示案例教學法在會計課程適用中所存在的不足時,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加以改善。首先是豐富案例的來源,使得案例的來源更加的廣泛,同時也要注重案例的生動性和實用性,能夠更好地反映現代企業的經濟活動和事項等。有學者提出在案例的引入上要做到案例的自主開發和引進相結合方式,筆者認為這是合理的,也會必要的,但是與此同時要注重自主開發和引進的案例上要有所側重,如前者注重理論的研究,后者注重實務知識的傳授等等。從這個角度而言,學校應該盡可能的為教學與實務的結合創造條件,例如強化校企合作,鼓勵產學研的有機結合等等。其次是要強調案例教學方法與教師的科研工作結合。案例教學方式是一種知識的探究,問題解決方式的模式,而教師在科研方式上同樣也是一種探究式的解決問題策略,如果教師能夠通過案例教學的方式來與科研方式形成良好的結合,對二者的發展和進步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學校尤其是會計院系可以主動的邀請具有一定資歷的會計專業教師來共同進行案例的選擇或者是編撰工作,按照不同的專業知識要求和掌握程度要求來設計案例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討論。最后就是要將傳統的教學方式與案例教學方式進行有機的結合,傳統的教學方式自有其優勢所在,而且學生在長期的學習和生活中已經接受了傳統的教學方式,之所以要結合二者,就是為了更好地發揮二者的積極作用而彌補雙方各自的不足之處。要做到根據不同的授課要求,不同的課程內容來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甚至是選擇統一授課方式的不同授課方法。
總而言之,案例教學法在會計專業課程的講授和學習中必然是一個趨勢,盡管其中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但是筆者認為,如果能夠較好地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找到合適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將能夠更好地發揮不同的教學方式在會計課程學習中作用,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會計的理論和實務知識。
參考文獻:
[1]楊同芝.會計案例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9).
[2]常穎,陳立群.關于會計案例教學的幾個問題載[J].會計研究.2000,(8).
篇8
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投入的不斷加大,經濟社會對會計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職業院校會計教學應當在堅持職業教育發展思路的基礎上,理論聯系實際,積極探索、實踐多樣化會計教學模式,以適應會計課程理論性強、分析方法眾多、業務操作要領高的學科建設要求,不斷創新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建起與社會、企業發展相適應、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相吻合的專業課程標準。在會計教學研究中,案例分析教學法是值得會計專業教師有效教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
二、會計案例分析教學法重要性分析
在會計教學中,案例分析教學法以教師結合課程教學內容提前備好的會計案例為主線,讓學生通過自學、小組討論、班級討論、師生互動參與,分析研究案例背景、內容與問題,通過生動形象的案例提升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從而有效提高會計教學效果,促進會計專業教學研究水平建設。
會計案例分析教學法主要特征為以會計教學案例為課堂教學主線,通過師生互動參與為基礎,倡導案例情景教學模式,利用多種教學方式、多媒體手段,引導學生分析案例、解決問題為出發點,培養學生會計實際操作運用能力會計案例分析教學法緊密結合職業院校會計理論知識教學與專業實踐,有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從而有效縮短會計專業學生走上社會工作崗位的適應過渡期。
三、職業院校會計教學案例分析教學法措施研究
(一)加強案例選取的適用性研究
案例的選取,必須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符合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會計教師選取的教學案例必須在案例來源、案例備課、案例內容和時效符合性等方面滿足有效教學與專業建設的要求(案例選取因素見圖1)。
1.案例來源。會計案例均應來源于實際,素材選取真實可信,才能讓案例教學的教師和學生置身真實會計案例環境中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案例備課。會計教師盡可能進入案例實地去收集整理各種背景與現實資料,結合教學實際需要進行素材資料的整理,結合學生實際接受水平與教學內容要求進行備課,準備充分的備課是執行案例教學的重要保障。
3.案例內容。會計案例內容需有效結合課堂教學目和學習任務,確定教學案例分析中心和主線,有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案例內容選取應當堅持夠用、易學為原則,緊密結合教學內容且難易程度適合學生的知識認知能力。
4.時效符合性。會計教學案例可能會伴隨著時間的推移、法規與會計準則的更新而變的內容過時、陳舊,而不適應最新教學要求,教師在案例選取上必須依舊案例的時效性進行選取,符合最新教學內容與大綱要求。
(二)案例分析教學應堅持全過程引導
案例分析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指揮棒,教師應根據案例教學程序與過程,對教學全過程加強對學生引導管理,根據會計教學理論與崗位實際操作要求,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分析討論與互動,積極參加角色模擬,切實感覺會計崗位的實際操作技能要求。
(三)堅持持續改進的動態循環模式
會計案例教學課堂分析評價取決于會計案例教學的課堂運用效果,學生參與度、認知度與課堂互動效果是課堂分析評價的主要內容,會計教師堅持按照PDCA動態循環上進教學管理模式建立切實可行的案例教學評價手段是評價教學效果、促進案例教學改革、豐富案例教學范圍的重要保障(PDCA動態循環教學管理模式如圖2示)。
圖2中,P即計劃(Plan),會計教師在實施案例分析教學前要做好計劃準備工作;D為執行(Do),就是會計教師案例分析教學實施過程;C為檢查(Check),會計教師在案例分析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檢查教學效果和存在的問題;A是處理與調整(Action和Adjust),就是會計教師在案例分析教學實施中針對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進行有效改進和提高,繼而完成一個PDCA循環。通過周而復始的PDCA動態循環,從而達到持續不斷提高案例分析教學法的有效性和教學效果。
(四)充分運用會計一體化實訓室開展案例分析教學
會計一體化實訓室為學生模擬會計崗位實際操作技能提供良好的場所,充分運用會計一體化實訓室開展案例分析教學,可讓學生置身于真實的會計環境當中,可有效提高案例分析教學成效。
(五)開展“教、學、做、評”一體化案例分析教學
“教、學、做、評”四位一體案例分析教學,是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案例項目為載體,結合實際操作,突出職業能力為核心,并通過學生自評、教師互評、專家評價等案例分析教學評價機制,以達到培養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在案例分析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條件,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同步進行;利用分組的方式,將學生置身于仿真的環境,著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和創新精神,提升教學效果。
篇9
關鍵詞:專升本;會計教學;改革
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社會對高層次會計人才的需求不斷增長,越來越多的會計專業專科畢業生要求提高學歷層次。普通專升本是解決專科生現實社會問題的一個理想的途徑。然而在有限的教學條件下和有限的學時內,針對專科畢業生的特點,如何培養專升本會計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達到本科教學目標是有待深入探討的教學研究課題。
1.普通高校專升本會計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專升本會計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目前,普通本科院校專升本會計專業課程設置主要分為兩類:含有專科會計專業課的課程設置和不含有專科會計專業課的課程設置。含有專科會計專業科的課程體系主要選擇專科學習階段開設過的《中級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等課程,選用普通本科教材再次開設。學習過這些課程的專科畢業生,會有重復學習的感覺,學習積極性不強。另一類是不含有專科會計專業課的課程體系,主要選擇專科學習階段沒開設過《高級財務會計》、《資產評估》等課程。非會計專業的專科畢業生會計基礎知識薄弱,學習這些課程感到比較吃力,教學效果不好。
1.2 學生專業水平差異化較大。會計專業性強,掌握好會計專業基礎知識顯得尤為重要。普通高等學校專升本會計專業的學生大部分來自專科學校會計專業。專科學校中大部分采用專科教材教學,少數專科學校采用本科教材教學,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深度不同。還有一部分來自專科學校非會計專業。這些非會計專業的學生又分為財經類專業和非財經類專業的學生。財經類專業的學生(如財務管理專業等)大部分學過《基礎會計》課程,少數學生學過《財務管理》、《會計電算化》等專業課程。非財經類專業的學生(如計算機專業等)沒有學過會計專業課,對會計專業了解不多。學生專業水平差異較大,給教學帶來了一定困難。
1.3 教學與工作實踐要求有差距。專升本層次的學生大部分已經具有多門會計課程專業知識。單一課程的案章節的案例教學已不能滿足他們對學習形式的要求。授課教師在選用教學案例時,也會發現大部分案例并非實例,學術理性取向性強,過分強調學科知識的獨立性,過分強調系統知識的傳授,而缺乏靈活性、整合性和選擇性。
1.4 缺少專升本會計專業教材。
目前,專升本會計課程教材
選用隨意性較大。雖然高校本科會計專業教材多,種類繁多,內容各異,但極少有針對專升本層次編寫的會計教材。在高校多數是選用本科會計專業教材代用。專升本教學與本科教學對于同一門課程的學時安排不同,教學起點不同。選用本科教材,難以使學生掌握學習內容的重點,了解本科學習與專科學習的區別,也不利于教師開展教學工作。
2.普通高校專升本會計教學改革的思考
2.1 明確教學目標,合理設置專業課程。專升本學生專業知識水平良莠不齊,因此,在第一學期課程設置中需要開設《中級財務會計》課程,作為與《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的銜接。滿足一部分會計基礎知識薄弱同學的需要。同時,提高會計專科畢業學生對《中級財務會計》課程中本科層次的知識的掌握能力。專升本教學應針對學生具有專科畢業證,可以報考注冊會計師這一有力條件,設置與注冊會計師考試關系比較密切的《審計準則》、《審計案例》等相關的課程。
2.2引導基礎薄弱學生鞏固會計基礎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會計執業要求和職業資格標準的變化,引入職業資格教育。針對學生來自會計專業和非會計專業的特點,鼓勵非會計專業的學生參加會計專業從業資格考試和會計專業初級職稱考試。將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會計初級職稱資格的成績納入培養計劃,豐富學生的會計專業知識,督促學生參加并通過考試。
2.3 開展跨域融合的會計案例教學。目前,專升本教學中開展的案例教學主要是針對一門課程某章節的案例教學為主,學習形式單一,不能滿足學生對于豐富知識結構的要求。教師可以豐富教學形式,以圖片、新聞、文字等多種方式展現實際案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對社會經濟問題的理解能力。有實踐經驗的教師可以組織起來編寫共用的會計教學案例。在編寫案例時,要把重點放在學生對會計信息的理解、分析、判斷和應用上。案例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展開討論,鼓勵學生多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教師加以引導分析,開展“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案例討論。
篇10
(一)教材建設不合理作為高校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都是教學中的重點。然而,從目前這兩門課程的教材建設情況看,二者在內容上存在很大一部分的交叉重復,如貨幣的時間價值、長期投資決策分析、存貨管理等章節。這種教材體系的安排破壞了課程內在的邏輯遞進關系,讓學生在重復學習過程中感到乏味,也容易讓教師的授課安排發生混亂。
(二)教師不夠重視從培養目標上看,目前高校會計專業仍以培養核算會計人才為主。而“管理會計”課程本身與核算會計課程接續性不是很強,因此教師本身就對“管理會計”課程不夠重視。另外,“管理會計”綜合了管理學和會計學理論,對應用方法和技能有較高的要求,而大學生畢業進入職場后很難有機會接觸到生產經營決策、全面預算等復雜和高層次的管理,因此很多教師認為學生沒有必要掌握很多的管理會計方法。
(三)學生不夠重視在高校會計專業核算會計培養目標下,成為一名企業管理會計人員沒有進入過學生的職業規劃中。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觀地將所學課程進行簡單分類,將與其他核算會計類課程連續性不強的“管理會計”排在核心課程之外。另外,“管理會計”課程由于綜合性較強,教學任務通常要安排在大四學年,就業、升學等多方面的壓力客觀上也造成學生學習熱情不高。
(四)教學模式和方法單一不同于“基礎會計”和“財務管理”等其他專業課程多樣化的教學模式,“管理會計”課程一般只采用單一的理論授課教學模式,并且受實驗室和實踐場地的限制,實踐幾乎沒有。在教學方法上,“管理會計”教學大多采用理論教學法,通過課堂講解的方式將理論知識灌輸給學生,然后利用習題將理論知識進行消化理解。這種傳統、單調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教師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但卻不能培養學生將相關理論轉化為實踐技能的能力。
二、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管理會計”課程教學方法改革
(一)“管理會計”課程教學過程中適用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教育者和受教者為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所采用的各種方式和手段,它包括教育者教的方法、受教者學的方法,是實現教學目的與提高教學質量所采用的重要手段。在應用型核算會計培養目標下,“管理會計”課程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學方法改革創新并沒有得到普遍重視,導致教學方法落后,具體表現在強調“教”而忽視“學”,強調“理論”而忽視“實踐”。“管理會計”是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結合“管理會計”的課程性質、教學目標及教學實際,本文建議推行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最早由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提出,20世紀20年代后得到哈佛大學商學院(HarvardBusinessSchool)的大力倡導。20世紀80年代,這種案例教學法受到了師資培育的重視,尤其是1986年美國卡內基小組(CarnegieTaskForce)在《準備就緒的國家:二十一世紀的教師》的報告書中,特別推薦案例教學法在師資培育課程的價值,并將其視為一種相當有效的教學模式。國內教育界于20世紀90年代后開始探究案例教學法。根據對西方管理會計教學資料的研究,“管理會計”課程的案例教學法是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其有效性具體體現在:
(1)通過案例教學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不同于教材中高度簡化了的例題,案例將具體企業管理會計方法真實再現,雖然相對復雜,但貼近實際,更有利于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教學案例通過再現較為真實的企業經營實際,將一系列綜合性問題拋給學生,他們要經過獨立思考、創造性分析,采用個體或團隊的形式將問題進行解答。這種教學方法使理論不再枯燥無味,有助于鼓勵學生獨立思考。
(2)通過案例教學引導學生變注重知識為注重能力。傳統“填鴨式”教學方法只注重教材中理論知識的灌輸,忽視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而案例教學法通過設置與企業管理會計工作實際相似的模擬案例讓學生綜合分析、展開討論,這對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十分有利。
(3)通過案例教學增強教師與學生的雙向溝通。在案例教學中,教師為學生提供能夠再現企業經營情景的教學案例,同時給學生留下與理論教學相關的案例分析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各章節理論知識的學習,隨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針對案例問題給予引導,使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得到認證,從而形成良好的教師與學生的雙向溝通。
(二)案例教學法在“管理會計”教學中的應用為了實現案例教學法在“管理會計”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學實踐中要對案例教學法做好系統安排:
1.在理論教學中選擇恰當的企業案例穿插其中。傳統的管理會計教學方法中,作為理論知識運用的手段一般只有一種,即隨堂例題。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鞏固基礎知識、訓練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作用,但是隨堂例題一般都具有模式化的特征,很難反映出企業運營的實際問題。因此,針對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企業經營實例,以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生產經營預測、生產經營決策和成本控制等章節,案例教學的作用更加明顯。管理會計案例的選擇總體上應符合實用性、代表性、針對性、綜合性和啟發性的特征。可以借鑒國外管理會計經典案例,也可以結合我國企業經營實際選擇實踐性更強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