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經濟形勢分析范文

時間:2023-10-10 17:42: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畜牧業經濟形勢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畜牧業經濟形勢分析

篇1

(××市畜牧局====年=月==日)

去年以來,我市畜牧業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緊緊圍繞奶牛、肉雞、肉鴨、肉羊、生豬和肉牛六大主導產業,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提升畜牧業發展水平,積極構筑畜牧流通、中介、信息、技術服務等組織,整合多方面的發展優勢,畜牧業在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漸漸明晰。====年全市肉蛋奶總產量達到==.=萬噸,同比增長==.==%;實現牧業產值==.==億元,同比增長==.==%;存欄家禽====萬只、生豬==萬頭、大牲畜==.==萬頭、肉羊==.==萬只,同比分別減少=.=%、=.=%、=.=%和增長=%。全市畜牧業出口創匯====萬美元,同比增長==.==%,各類畜牧養殖協會發展到==家,發展社(會)員====戶,規模龍頭企業發展到==家,實現銷售收入==.==億元,帶動==%的飼養戶進入產業鏈經營。版權所有

一、畜牧服務業發展特點

全市畜牧服務業圍繞奶牛、肉羊、肉牛、生豬、肉禽生產,通過流通、中介、信息、技術服務等合作組織的作用,大大搞活了畜產品市場,==年實現銷售收入==.==億元。其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以龍頭企業為主導的各類服務組織是帶動畜牧業發展的主流。圍繞華譽肉雞集團、光聚肉鴨、凱銀集團等龍頭企業,成立的稻莊肉雞合作社、光聚肉鴨協會、大王奶牛合作社等合作經濟組織,把千家萬戶的分散飼養與龍頭企業連接起來,有效解決了多年來存在的散戶市場信息閉塞、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低、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弱勢的嚴重問題,有效地提高了養殖戶的組織化程度和生產技術水平,實現了家庭小生產與大市場的對接,提高了市場競爭力,在畜牧業發展中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二是各類養殖協會,有效解決了畜牧養殖中的技術、信息等問題。如××區的龍居肉鴨養殖協會、××的北宋肉雞、肉鴨發展協會等,按照自愿、自立、互助的原則將農戶組織起來,在技術、資金、購買、銷售、加工、儲運等環節開展互助合作,為養殖戶提供禽苗、飼料、技術、信息等各項服務,提高了養殖業的技術含量,減少了養殖風險;三是各類畜牧專業市場,有效推動了產品的交易。如××的鹽窩畜產品大市場、××的陳官畜牧專業市場、××區牛莊牛羊專業交易市場等,以當地的畜牧資源為基礎,以銷售、流通為重點,促進畜禽及其產品交易,產品貿易額有了大幅提高,在促進農民增收、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存在問題

一是我市畜牧業產業化水平雖然有了較大幅度提高,但大型龍頭企業仍然偏少,部分龍頭企業的產業鏈還沒有真正形成,畜牧服務業組織建設處于起步階段,抵御風險和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不強,帶動養殖戶走向市場的作用仍不明顯。二是各種經濟組織還存在著組織化程度和帶動能力相對較低、內部運行機制不健全、發展環境相對較差等問題。

三、下步工作重點及建議

(一)工作重點

=、強化畜牧業基地建設。圍繞奶牛、肉羊、肉牛、生豬、肉禽=大優勢產業,大力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建設,狠抓規模膨脹和質量提高。

=、培育和扶持畜牧龍頭企業。按照“擇優扶持,做大做強”的基本原則,集中扶持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優勢、經濟效益好、產業關聯度高、輻射帶動作用強,與農戶利益關系密切的龍頭企業。

=、加強畜禽防疫體系建設。加強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和無規定疫病畜產品出口基地建設,配套完善動物防疫監督站的防檢疫設施,加快基層動物防疫機構建設,筑牢疫病防線,確保安全生產。

=、加強科技推廣和科技培訓。圍繞畜牧優勢產業,通過建立科技示范村、示范點等方式,大力推廣先進技術和高附加值產品,實行良種、良法、良料、良舍、良醫等“五良”技術綜合組裝配套,提高全行業科技應用水平。

=、加強各類畜牧服務組織建設。圍繞整個畜牧業發展的各主導產業,在產、加、運、銷等各個環節,逐步發展各類畜牧服務業行業協會等合作經濟組織,發揮其在產銷銜接、技術服務和協調出口價格等方面的作用,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增加農民收入,繼而推動畜牧業的全面發展。

(二)畜牧服務業組織發展建議版權所有

=、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民辦是前提,民管是基礎,民受益是結果。要充分尊重農民意愿,以農民為主體,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入退自由,一人一票,互助合作。要堅持由農民自己經營、管理和決策,要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的,保護好農民的弱勢地位,真正體現出農民受益的主旨。

=、堅持邊發展邊規范的原則。畜牧服務組織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性,要本著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做到在發展中逐步規范,通過規范促進發展。

篇2

一、全市國民經濟核算的主要方法介紹

國民經濟核算是以整個國民經濟為對象的宏觀經濟核算,它對社會再生產全過程進行系統的計算、測定和描述,從數量上反映國民經濟運行狀況及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生產、分配、交換、使用各個環節之間以及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的內在聯系。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是指國家或國際組織為國民經濟核算而制定的核算標準和規范,是全面、系統反映國民經濟運行的數據體系。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是為更好地進行宏觀經濟監測,評價經濟運行的總體態勢而建立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四類主要指標:

一是反映國民經濟發展總量和結構狀態的指標。包括國內生產總值、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和進出口需求,以及產業結構、地區結構、收入分配結構、財政收支、就業狀況、價格總水平等等。

二是反映國民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的指標,包括行業利潤、資金能源利用效益、勞動生產率等等。

三是國民經濟資金狀況的指標,包括貨幣供應量、資本市場交易狀況、銀行間資金拆借市場狀況、外匯市場運行狀況等。

四是反映國際經濟環境的指標,包括世界經濟增長狀況、世界貿易和資本流動狀況,以及主要商品市場運行狀況等。

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主要內容,主要包括:國民收入帳戶、投入產出表、資金流量表、國際收支平衡表、政府財政收支平衡表和貨幣概覽等。

1、生產總值核算介紹

社會生產總值(也稱社會總產出)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間內(一年、季度)生產活動的價值總和。由于生產過程中存在生產要素的相互投入,社會生產總值存在重復計算的問題。社會生產總值的計算:全社會生產n種商品,第i種商品的產量為Qi,商品價格為Pi,那么第i種商品的產值就是Qi*Pi,所有的商品產值的總和就是社會總產值。在實際統計中,往往按產業部門計算社會總產值。

國內生產總值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間內(一年、季度)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由于扣除了中間投入,國內生產總值不存在重復計算問題,是世界各國核算的主要內容。國內生產總值可以按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核算。

把各種產品的產值扣除原材料(也稱為中間投入)的價值,就是產品的增加值。所有產品的增加值之和就是國內生產總值。在實際統計中,按產業部門計算增加值。如第一產業:農業(包括林業、牧業、漁業等)。第二產業:工業(包括采掘業、制造業、自來水、電力、蒸氣、熱水、煤氣)和建筑業。第三產業:除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各業。由于第三產業包括的行業多,范圍廣,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第三產業可分為兩大部門:一是流通部門,二是服務部門。具體又可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次:流通部門,包括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商業飲食業、物資供銷和倉儲業;第二層次: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包括金融、保險業,地質普查業,房地產、公用事業,居民服務業、旅游業、咨詢信息服務業和各類技術服務業等;第三層次: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包括教育、文化、廣播電視事業,科學研究事業,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事業等;第四層次:為社會公共需要服務的部門,包括國家機關、政黨機關、社會團體,以及軍隊和警察等。

——生產法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值=總產出—中間投入。各產業部門增加值合計為國內生產總值。

——收入法國內生產總值:按生產投入的資源、固定資產、勞動等要素貢獻計算。國內生產總值=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稅收+營業盈余+資源租金。

——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按收入以后的支出去向統計的國內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投資+消費+凈出口。消費按消費主體區分為城鎮居民消費、農村居民消費、政府消費。

2、我委測算中主要考慮的因素

多年增加值率:統計部門計算當年價是在固定統計指標框架、指標體系范圍內,根據相應的產值、增加值統計辦法匯總而成。速度是根據可比價格(在90價基礎上調整)計算總量后對比測算得來。我委因無相應的統計指標來源,對GDP及其構成的測算只能抓住工業、農業、投資、消費等關鍵指標進行。首先考慮多年平均增加值率。即利用統計公布或部門預測的各行業產值以增加值率計算相應的增加值,如:一產增加值率一般掌握在60%~62%幅度內;二產中,工業增加值率掌握在40%左右,建筑業增加值率掌握在12%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第三產業中除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用增加值率參照計算外,其余主要根據行業發展狀況用增長速度測算。貿易餐飲業的增加值率掌握在45%左右。各縣的情況可能有所差異,具體的增加值率要根據本地的統計資料進行計算。如:第一產業增加值率=第一產業增加值/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率=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值;建筑業增加值率=建筑業增加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

行業發展速度:除按增加值率測算外,行業發展態勢及其產值發展速度又是一重要測量指標,以保證產值與增加值增減相一致,正確反映客觀經濟發展狀況。主要方式為一產、二產按增加值率方法分別計算出增加值后,對照農業、工業、投資增長速度調整平衡;三產當前更多是以速度測算。

物價指數:我委對GDP的測算大多數是測預期數、當年價格數,其測算必須考慮物價指數。計算公式為:現價生產總值=基期生產總值×(1+增長速度)×物價指數。反過來,可測算增長速度。

其他考慮的幾個比例關系:規模工業增加值約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67~70%;5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約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70%~72%。各縣的實際情況也有差別,要通過歷史統計數據進行計算。

進行必要的預測結果校驗:經濟指標間存在一定的恒定關系。如國內生產總值、第一、二、三產業的增加值和增長率之間存在以下關系:地區生產總值=第一產業增加值+第二產業增加值+第三產業增加值;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基期第一產業的比重×第一產業增速+基期第二產業的比重×第二產業增速+基期第三產業的比重×第三產業增速;同樣三次產業的預測數據也可通過類似關系進行校驗。

貢獻率的測算:投資貢獻率=投資增量/GDP增量;消費貢獻率=消費增量/GDP增量;三次產業對經濟總量的貢獻率也可根據上述計算方法類推。

二、主要經濟運行分析方法及實踐運用

1、主要經濟運行分析方法

在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基礎上,需要對所獲得的數據信息進行加工整理,并得出相應的結論。常用的一些具體分析方法有:

實證分析和規范分析。實證分析不帶有價值判斷,主要是陳述事實,討論經濟運行怎么樣;而規范分析則帶有價值判斷,主要討論經濟運行應該怎么樣,可能與經濟現實本身無關。經濟分析更大程度上傾向于實證分析,但是也包含了規范分析的內容。例如,在分析經濟增長過程中,第一、二、三產業的增長速度本身是實證分析,但是在評價這種增長速度是快還是慢的時候,則帶有了價值判斷的色彩,而在進一步分析三次產業結構合理與否的時候,則更多帶有價值判斷的傾向。

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所謂靜態分析,也稱為均衡分析。所謂均衡,是所分析的經濟系統內各個變量經過彼此之間的調整后,在外部條件不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各變量之間的關系維持穩定。而靜態分析或均衡分析則是指不考慮時間變動,僅對各變量之間的穩定關系進行分析的一種方法。動態分析,則是探索經濟變量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規律。這在經濟監測中,是最為常用的一種方法。經濟在運行過程中,往往不是處于均衡狀態,而經濟變量隨時間變化的程度和趨勢,則是經濟監測中所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通常的增長率分析,就包含了動態分析的成分。

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定性方法,是指在經濟監測過程中,對經濟變量或經濟事件的給出性質變化的判斷。如對投資狀況,給出的判斷是平穩增長,或者是加快增長。定量方法,是指在經濟監測過程中,對經濟變量或經濟事件給出具體的度量,如2006年我市投資為223億元,這就是從數量上說明了投資的規模,或者說投資增長15%,這也從數量上界定了投資的增長率。

2、經濟運行分析實踐

如何分析好經濟形勢,寫好季度經濟運行分析材料,是發改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現結合我委工作實際,將一些經濟運行分析的體會總結如下。

第一,總供給方面,從三次產業分析支撐經濟增長的因素。

首先對經濟發展不同階段的特征要有一個初步了解。三次產業的劃分就是根據人類社會生產活動歷史發展的先后順序作出的,是人類對社會發展認識不斷提高的產物。因此,對應的發展階段也有三個。一是農業經濟時代。人類從依靠陽光、水、土地,自然界的植物、動物到種植狩獵,以自己的體力從事簡單的勞動,最后到馴養家禽家畜來繁衍后代,來發展自然經濟。農業時代的生產比較弱,科學技術的發展也十分的緩慢,主要是依靠農業勞動以及其他的手工勞動發展生產。二是工業經濟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帶來了經濟的產業革命,人類進入了工業經濟的時代(從英國工業革命起始到現在為止大致上300年左右的時間)。主要表現在以工業為主導的第二產業產值在社會總產值中占有絕對優勢,生產力快速發展,勞動生產率極大提高,物質財富日益豐富,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大為改觀,人們的生活水平已逐步由初期解決溫飽向中后期的發展型邁進。目前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即處于這一階段。三是后工業經濟時代,隨著技術進步和勞動生產率的進一步提高,只需要少數勞動力從事第一、二產業就可以創造人類生存發展所需的物質生產生活資料,大量的勞動力從一、二產業中轉移出來,從事各種各樣的服務行業,服務業作為一大產業逐步取代第二產業成為經濟社會中的主導產業,人們的生活也由發展型向享受型邁進。如今的發達國家基本處于這一階段。

如何進行具體的分析:第一產業,一是要把握氣候情況和農業生產的季節性特征。二要看結構調整形成的新增因素,如優質農產品種植面積的增加,畜牧業發展的情況以及農業產業化推進情況等。三要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及其對農業生產所發揮的作用。

第二產業,主要分析工業運行的情況,一要看規模工業增加值的增長情況,可分輕重工業或行業進行分析;二要看重點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從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和產銷率來反映;三要看是否有新增生產能力、市場狀況是否有利于擴大生產以及煤電油運資金等生產要素供需情況。

第三產業,主要分析交通運輸、住宿餐飲、商貿流通等行業的發展形勢,近年來旅游業發展勢頭較快,可對其詳細分析。

第二,總需求方面,從投資、消費分析拉動經濟增長的因素。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著力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努力實現消費、投資、進出口相協調,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表明投資、消費、凈出口的協調和相互促進,對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從需求角度來分析經濟增長,投資、消費是內需,凈出口是外需,三者被經濟學界稱之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按照三大需求口徑來看,我國近十年的經濟增長格局具有突出的“投資打頭、消費殿后”的特征。這種投資拉動型經濟增長格局的形成是由我國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決定的,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加快必然帶動投資增長,具有其客觀必然性。但投資增長不是無限制和無止境的,同時,由于市場需求旺盛,也容易產生盲目擴張,投資過快增長,將帶來資源環境難以支撐等一系列問題。因此,我們在分析三大需求時,應當積極地去關注國家宏觀政策的變化和經濟發展的趨勢。如本輪國家宏觀調控,主要目的是要抑制固定資產投資的過快增長,其特點又是結構性的調控,不搞“一刀切”。對于農村、西部和社會事業等薄弱環節要加大投資力度;對于適應工業化、城鎮化加快和結構優化升級需要的投資,要保持一定的規模,進一步提高投資效益;而對產能過剩行業和盲目低水平的擴張則要嚴格控制,以期達到平衡供給與需求之間的關系。因為投資需求不是最終需求,項目建成后將形成新的供給能力,如不適當予以調控會導致供求關系的嚴重失衡,不利于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運行。

從我市來看,主要是分析投資和消費兩大需求,具體講:投資主要監測5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這一指標,包括總量和增速。一是從投資性質看,分基本建設、更新改造和房地產開發三類。二是從投資來源看,分財政資金、銀行貸款和其他資金。三是從重點項目實施情況來分析。

消費主要監測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這一指標,包括總量和增速。一要看消費能力是否提高,二要看消費預期如何,三要看消費環境是否有所改善,四是看有沒有新的消費熱點形成。

第三,效益方面,從三大收入分析經濟效益。

篇3

 

一、2014年呼倫貝爾市工業經濟運行情況

 

截至2014年12月,全市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07戶,累計完成產值1285.65億元,同比增長10.9%,增加值增速為10.9%,在自治區12盟市中排第3位。

 

(一)經濟運行表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2014年底,全市采礦業企業45戶,累計完成產值274.57億元,同比增長4.8%;制造業企業321戶,累計完成產值862.4億元,同比增長15.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企業41戶,累計完成產值148.68億元,同比下降0.6%。制造業成為拉動全市產值增長的主力軍。

 

1.新進規模企業小幅拉動產值增長。2014年初,全市新進規模企業22家,1-12月累計完成產值54.7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3%,拉動產值增長1.6個百分點。分地區看:海拉爾區、阿榮旗、滿洲里市分別有5家新進規模企業;鄂溫克族、陳旗、牙克石市分別有2家新進規模企業;額爾古納市有1家新進規模企業。

 

2.主要行業支撐工業平穩增長。目前,呼倫貝爾市工業各主要行業中,占全市工業產值比重超過10%的行業有4個,總體支撐全市工業平穩增長。

 

(1)煤炭開采業20戶企業,累計完成產值138.61億元,同比下降9.5%,占全市工業產值的10.8%,工業增加值占比為15%。主要企業有:神華寶日希勒有限公司、扎賚諾爾煤業公司。

 

(2)電力行業36戶企業,累計完成產值145.95億元,同比下降0.5%,占全市工業產值的11.4%,工業增加值占比為13.8%。主要企業有:華能伊敏煤電公司、海拉爾熱電廠、扎蘭屯熱電廠、牙克石熱電廠。

 

(3)農副食品加工業73戶企業,累計完成產值160.35億元,同比增長1.0%,占全市工業產值的12.5%,工業增加值占比為10%。主要企業有:呼倫貝爾合適佳食品公司、淳江油脂有限公司。

 

(4)木材加工業76戶企業,累計完成產值145.61億元,同比增長14.8%,占全市工業產值的11.3%,工業增加值占比為7.5%。主要企業有:滿洲里三發木業、滿洲里凱盛木業、滿洲里聯眾木業。

 

3.企業利潤總額下降幅度較大。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05.68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1.7%。全市407戶企業中,盈利千萬元以上的企業179戶,實現利潤130.66億元,同比增長3.6%;盈利億元以上企業30戶,實現利潤76.69億元,同比下降3.7%0

 

4.企業稅金總額小幅下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稅金總額54.92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3%。其中: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13.54億元,同比增長3.5%;應交增值稅41.38億元,同比下降3.5%。

 

5.企業庫存產成品增長較快,虧損增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為167.8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8.7%;產成品37.62億元,同比增長61.7%;虧損企業73戶,同比增長55.3%;虧損企業5損額29.38億兀,同比增長88.2%。

 

(二)存在問題

 

呼倫貝爾市工業經過近十余年的快速發展已取得長足的進步,但不論是從總量、規模看,還是三次產業占比、資源型產業占比看,全市工業仍處于工業化初期階段,發展中還面臨諸多問題。具體表現在:

 

1.總量、規模小,擴能增量的壓力依然巨大。第一是總量小。目前全市全部工業增加值總量為615億元,排在全區12盟市第6位,與排在前邊的通遼市、赤峰市已經有100億一300億的差距,與包頭市、鄂爾多斯市更是有1000—1500億的差距,沒有幾個、十幾個上十億、上百億元的大項目拉動,已沒有與I其相比較的空間。第二是規模小。I前,全市大中型企業戶數為11戶,產值規模362億元,占全市新常態工業總產值的28.2%,體量最大的企業是伊敏煤電公司,產值規模接近百億。相對而言,全市大中型企業戶數偏少,體量也偏小,這也是全市工業總量、規模小的主要原因。

 

2.產業集中度低,關聯度小,趨同度高,產業鏈條短,增值水平低。目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07戶,大中型企業11戶,占全市的2.7%。70%以上的產值規模分散在中小企業中,沒有形成規模經濟,規模效益,企業技術改造、開發創新能力受到限制,專業化體系很難形成;同時,資濂型工業占主導,粗放型工業占多數,產業鏈條短,加工精深度不夠,“原字號”企業居多,產品附加值低,流失巨大。以煤炭為例,2014年全市原煤產量8698萬噸,鐵路外運煤炭6305萬噸,占總量的72.5%;用于化X企業原材料消耗194萬噸,占總量的2.23%;用于發電、供熱的煤炭消耗2636萬噸,占總量的30.3%。煤炭的就地轉化還有很大空間。

 

3.園區經濟沒有發揮應有的效能。僅以呼倫貝爾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說明。因為它是市屬唯一一家重點推進開發區,在推進市域工業化進程中地位舉足輕重,其它為旗市區屬園區。呼倫貝爾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自2003年開發建設至今,歷經整合擴區、規劃調整,盡全市之力重點推進,但目前看體量還是太小,發展速度不快,沒有幾個像樣的成規模生產企業,所轄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不足30戶。2014年,開發區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人7369萬元,不足億元,其發展進程可見一般。

 

4.旗市區發展不平衡。全市地域、交通區位、資渾、環境條件等地區間差距很大,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不平衡性,工業發展的不y衡也比較突出。全市407戶規模以i工業企業分布在十三個旗市區中,超過50戶企業的有4個旗市區,戶數較少的有東旗和鄂倫春旗,分別僅有8戶和6戶;產值規模超過100億元的有6個旗市區,有5個旗市區產值規模不足50億元,東旗和鄂倫春旗不足10億元;從月度運行數據看,13個旗市區當月產值總量超過10億元的有4個旗市,東旗和鄂倫春旗月度產值僅幾千萬元,不到1億元。

 

5.發展后勁不足。主要是從新上工業項目、工業固定資產投資情況看,一是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近年來在逐年下降。2011年占比43.5%,2012年占比53.03%,2013年占比48.89%,2014年占比38.37%,到2015年預計31.9%,并且從投資量上看,近三年逐年呈下降趨勢;二是從2015年的工業項目建設目標看,缺少大項目支撐,一些煤、電、化大型工業項目不確定因素大,推進乏力;三是從旗市區工業發展的推動力看,招商引資目標不明確,信心不足,措施不力,有幾個旗市區的上報計劃年工業項目投資不足億元,可見其增長動力嚴重不足。

 

6.環保壓力帶來更為嚴峻挑戰。在以往全市資源規劃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項目中,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煤化工產業是其重要一支,但目前看,此類項目環境要求極高,環保壓力巨大,審批環節也更為嚴格,能取得核準的時限也更為漫長。同時,全市工業發展環境保護上的壓力還體現在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污水治理,企業排放還有許多問題和欠賬,環境治理和提升任重道遠。

 

二、2015年呼倫貝爾市工業經濟形勢分析

 

總的分析判斷,2015年,呼倫貝爾市既有拉動工業經濟增長的有利因素,也有抑制工業經濟增長的不利因素,工業經濟運行的壓力仍在持續加大,工業增速將還有一個小幅回落。全市確定的工業增速計劃目標為11%,比2014年增長0.1個百分點,比2014年計劃目標降低2.5個百分點。

 

(一)前兩個月表現乏力,下行壓力繼續加大

 

1-2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完成產值156.77億元,同比增長2.3%,工業增加值增速5.3%,列全區12盟市第9位,增速偏低的主要原因:

 

1.主要大宗工業品產量下降。1-2月份發電量同比下降0.3%,原煤同比下降4.4%,原油同比下降16.5%,水泥同比下降15.7%,水泥熟料同比下降18.5%,紙漿同比下降95.4%,人造板同比下降2.2%,?L制品同比下降13.7%,食用植物油同比下降16.9%,飲料酒同比下降2.5%。

 

2.重點工業企業下降幅度較大。華能伊敏煤電有限責任公司發電量減少1.25億度,下降6.2%,減少產值0.9億元;神華寶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原煤產量減少41.2萬噸,下降7.2%,減少產值0.33億元;扎賚諾爾煤業公司原煤產量減少17.5萬噸,下降6.5%,減少產值0.65億元;大慶油田呼倫貝爾分公司原油產量減少3.2萬噸,下降16.5%,減少產值1.9億元;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銅精粉產量增長18.5%,但價格下降20%,減少產值1.1億元;呼倫貝爾雀巢有限公司乳制品減少106噸,下降2.7%,減少產值0.4億元。

 

3.停產企業增多。1-2月份停產企業120家,比同期多停產73戶,減少產值21.14億元,其中停產較大的企業有:阿榮旗蒙西水泥有限公司、黑龍江北疆(集團)扎蘭屯水泥有限公司、陳巴爾虎旗天寶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陳巴爾虎旗天順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呼倫貝爾呼盛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呼倫貝爾綽爾礦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鄂溫克族自治旗伊赫塔拉畜牧業發展有限公司、呼倫貝爾光明乳品有限公司、呼倫貝爾市海中節能建材有限責任公司。受根河市金河興安人造板有限責任公司火災事故影響,滿洲里市55家木材企業2月份停產整頓。

 

4.全市9個旗市區工業產值呈現負增長。1-2月份,除扎蘭屯市增長14.9%、海拉爾區增長13.3%、牙克石市增長12.4%、阿榮旗增長0.3%外,其余9個旗市區產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下降幅度較大,莫旗下降29.1%;東旗下降27.7%;鄂倫春旗下降22.7%;根河市下降21.4%;西旗下降19%;滿洲里市下降12.7%;鄂溫克旗下降12.3%;額爾古納市下降7.8%;陳旗下降1.1%。

 

(二)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綜合分析

 

1.有利因素。

 

一是繼續推進城鎮化的投資和消費拉動工業增長。2015年,全市在棚戶區改造、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鐵路公路建設、環境治理建設,都有大量的投資和建設,將對工業增長產生正向的拉動作用;二是2015年全市在有色金屬、化工、生物制藥、裝備制造、農畜產品加工等一些重點行業都有一些項目建成投產,對呼倫貝爾市工業增長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三是世界范圍經濟回升有利于拉動我國工業經濟整體回暖。按照我國對全年工業經濟形勢的總體分析判斷,2015年我國工業下行壓力仍然存在,但工業生產仍能保持平穩增長,增速回落幅度不會很大。

 

2.不利因素。

 

一是環保壓力持續加大,對全市一些在建項目和未來規劃項目影響深遠。一些在建項目將逐漸完善環保手續和要求,推遲正式投入生產的時間。一些規劃推進中的項目也將在技術方向和設備選型上作必要的調整和改變;二是投資增速放緩將影響工業投資品需求。2015年,呼倫貝爾市的固定資產投資目標為13.5%,是近年來最低目標值,總量降低為910億元。尤其工業投資,已從近年來投資最高年份2013年的527億元降低到2015年的計劃投資290億元。投資放緩,勢必影響工業投資品的需求,從而拉低工業生產增長;三是控制“三公”消費,將繼續影響消費品制造業。受控制“三公”消費的影響,白酒、飲料、農副產品等產品生產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隨著控制“三公”消費力度不斷加大,2015年消費品制造業增長可能繼續放緩。

 

三、發展思考

 

總體看,呼倫貝爾市工業經濟進人21世紀,經過十余年的高速發展,已經實現了第一階段的量的積累和質的飛躍,形成了煤電、煤化工、有色金屬、農畜產品加工、非金屬礦物制品、木材加工、食品制造等8大支柱產業,產業結構由資源型占主導,逐步向非資源型,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新型現代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轉變,同時園區建設也逐步走上正軌,工業發展高地的作用正在顯現。而存在的主要問題,還是經濟總量小、產業規模小、產業層次低,工業發展還處在初期階段,距離工業化中期水平還有不小差距。1.新常態下,思想認識上的跟進尤為重要。必須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增強發展工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推進工業經濟實現新突破、新跨越。新常態下,經濟±1速進人換檔期,在認識上還顯得不夠到位,信心不足,壓力和動力也顯不足。要充分認識工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更加堅定地牢固樹立“無工不富”的發展理念,集中精力、持續施力,推動工業經濟有新的起色。

 

2.新常態下,要更加緊緊抓住“總量不足”這個主要矛盾,調結構、轉方式,堅定不移地推進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新的一年,以及今后五年、十年乃至一個時期內,工業發展的重要任務仍然是擴總量、上規模、投資拉動、上項目。發展項目,擴大投資,依然是這一時期的主攻方向。

篇4

一、經濟運行基本特點

1.二、三產業保持較快發展。前三季度,全省生產總值為1530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6%,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4.1個百分點。農業生產基本穩定,第一產業增加值685.6億元,增長2.9%,增幅同比提高0.1個百分點。糧食生產略增,晚稻種植面積與去年持平,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基本穩定。畜牧業生產增長較快,漁業生產基本穩定。第二產業增加值8279.5億元,增長10.6%,增幅同比回落4.3個百分點。工業增幅明顯回落。全部工業增加值7474億元,增長11.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954.7億元,增長11.6%,增幅同比分別回落4.4個和5.8個百分點。服務業較快發展,但房地產、旅游等行業景氣回落。第三產業增加值6336.8億元,增長11.5%,增幅高出GDP增幅0.9個百分點,比工業增幅高出0.1個百分點,但比去年同期仍回落4.4個百分點。

2.投資增幅趨緩,消費增幅回升,出口增長較快。前三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23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6.1%,限額以上投資5834億元,增長16.5%。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4.5%;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5401億元,增長2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6%,名義和實際增幅分別比上半年提高1個和1.4個百分點。其中,城市市場零售額增長20.6%,農村市場增長18.6%。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1562元,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5101元,分別增長8.2%和12.9%。進出口總額為1637.4億美元,其中出口1178.9億美元,進口458.5億美元,分別增長25.7%、24.3%和29.4%,出口增幅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個百分點。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263家,合同外資109.8億美元,下降16.6%,實際外資79.3億美元,增長11.4%。

3.財政收入和企業利潤增長減緩,城鄉居民收入保持增長。前三季度,財政一般預算總收入3003.9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566.7億元,分別增長20.3%和23.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186.6億元,增長4.8%。如扣除鎮海煉化和杭州煉油廠這2家企業的影響,規模以上企業利潤增長12.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22元,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8845元,分別增長10.3%和13.7%,扣除價格因素后,實際增長4%和4.7%。農村居民來自家庭經營第一產業的現金收入增長26.5%,增幅分別比上半年和去年同期提高3.8個和7.9個百分點。

4.消費價格漲幅明顯回落,生產價格漲幅高位趨降,房價漲幅逐月回落。前三季度,居民消費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6.4%,漲幅比上半年回落1個百分點,其中9月份漲幅(3.8%)為今年以來最低。8大類價格五漲三跌,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16.8%。工業品出廠價格和原材料購進價格分別上漲5.6%和12.8%,進出漲幅差為7.2個百分點,同比擴大5個百分點。9月份兩項價格指數首次出現回落,漲幅分別為6%和14%,比上月漲幅回落1.3個和1.8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5%和0.7%。前三季度,農資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21.1%,繼8月份環比價格下降0.2%后,9月份繼續下降0.1%。房屋銷售價格上漲10.2%,漲幅同比提高3.8個百分點,今年以來各月漲幅分別為12.4%、11.9%、11.6%、11.4%、11.3%、11.0%、9.2%、7.5%和5.6%,呈現逐月回落態勢。土地交易價格仍居高位,上漲29.2%,漲幅同比回落17.2個百分點。在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9月份杭州、寧波、金華房屋銷售價格漲幅分別為4.3%、6.7%和7%,高于3.5%的全國平均漲幅,分別居第30位、15位和12位,溫州上漲1.8%,居53位。

5.存款增長較快,貸款增長回穩。9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3462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9.8%,增幅同比提高1.8個百分點,其中儲蓄存款13674億元,增長21%。本外幣貸款余額28578億元,增長15.7%,增幅同比回落5.5個百分點,比6月末回升0.5個百分點,新增貸款3603億元。從人民幣貸款投向看,工業、商業和農業短期貸款分別增長19.3%、14.7%和16.5%,私營個體短期貸款增長16.4%;個人消費貸款增長18.5%。

二、經濟運行中的積極變化

1.結構調整升級取得新的進展。工業結構得到優化,裝備制造業逐漸成為拉動工業增長的重要動力。前三季度,裝備制造業增加值2040億元,增長13.8%,增長貢獻率達40.1%;實現利潤515.6億元,增長21.6%。非金屬礦物制品、黑色金屬等行業經過改造提升后生產穩步增長,增加值分別增長13.4%和9.9%。高耗能行業生產減緩,比重降低。紡織、造紙、石油加工、化學、化纖、非金屬礦物制品、黑色金屬和電力等8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4%,增幅比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別回落0.7個和1.5個百分點,比同期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幅低1.2個百分點,所占比重為36%,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投資結構繼續改善。一產投資增長21.6%;制造業投資2439億元,增長16.2%,增幅同比提高3.8個百分點,其中裝備制造業投資增長22.2%,占制造業投資的比重為45.7%;三產投資勢頭良好,投資3019.2億元,增長20.2%,增幅同比提高10.8個百分點,占限額以上投資比重為51.8%,信息、衛生社保福利、租賃和商務服務、科技務、水利環境和公共管理、文化體育和娛樂等行業投資增長20%以上。出口產品結構優化。機電產品出口增長26.8%,占出口總額的43.9%,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幅回升,增長7.4%,同比提高4.2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和服務業引進外資快速增長。新批高技術產業企業109家,合同和實際外資分別增長26.1%和75.6%;交通運輸、信息、科研、教育等服務業合同外資成倍增長。

2.科技創新取得積極進展。科技投入力度加大。前三季度,地方財政科技支出增長41.6%,增幅同比提高15.1個百分點。企業自主創新意識增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技活動經費支出增長36.2%,增幅同比提高1.9個百分點;限額以上投資中工業技術改造投資1594億元,占工業投資的比重達到57.4%。創新成果進一步體現。全省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增長43.0%和20.9%,其中發明專利分別增長23.8%和54.2%,發明專利授權量占專利授權總量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4.7%提高到6.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產值增長27%,增長貢獻率達22.4%,新產品產值率為15.7%,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

3.節能減排成效明顯。前三季度,預計全省單位GDP能耗下降3.9%左右,降幅比上半年提高0.4個百分點左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6.0%,降幅比上半年提高1.4個百分點。耗能千噸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6.8%,降幅比上半年提高1.3個百分點。1311家重點用能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7.8%,降幅比上半年提高0.2個百分點。主要污染物減排工作進展順利。據省環保局初步預測,前三季度化學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分別比去年同期削減3.3%和5.9%左右。

4.欠發達地區和海島地區經濟保持較快增長。舟山充分利用海洋資源,大力發展船舶制造等臨港工業,在全省經濟增長趨緩的形勢下,依然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前三季度,舟山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46.2%,利潤增長77.9%,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9.9%,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分別增長32.4%和28.4%,出口增長71.6%,增幅在全省均居首位。衢州和麗水也顯現出強勁的追趕勢頭。前三季度,衢州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38.6%,增幅居全省第2位,利潤增長35%,限額以上投資增長21%,均居全省第3位;麗水出口增長43%,利潤增長40.3%,增幅均居全省第2位,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35.6%,居全省第3位。

5.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民生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大。前三季度,地方財政支出1418.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6%,其中,城鄉社區事務、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環境保護支出分別增長26.1%、38.5%、29.9%和71.3%,教育、文化體育與傳媒、公共安全分別增長18.4%、38%和15.5%。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較低水平,三季度末為3.23%,比去年同期下降0.03個百分點。社會保障進一步加強。9月末,企業養老、基本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比去年末凈增186萬人、173.6萬人、185.3萬人、101.4萬人和157.8萬人;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人數分別比去年末凈增88.2萬人和92.2萬人。

三、經濟運行中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1.工業生產和效益增幅明顯回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從一季度的13.5%回落到前三季度的11.6%,利潤增幅從18%回落到4.8%,這既是企業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主動收縮生產規模的結果,也是我省工業結構層次較低和企業素質總體不高的綜合反映。主要原因:一是資金、土地、煤電油等資源要素制約。二是盈利空間在多重因素的綜合影響下減少。工業品“進出”漲幅差進一步擴大、勞動力和資金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政策調整等使企業成本壓力加重。三是外需拉動減弱。全球經濟增速下滑,美、歐、日等主要經濟體需求明顯下滑,我省前三季度出口累計增幅(24.3%)同比回落4.9個百分點,若扣除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因素,以人民幣計價的出口僅增長13.3%,增幅同比回落10.4個百分點。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出貨值增長12%,增幅同比回落8.7個百分點,出口對銷售產值回落的影響近40%。四是工業投資增速連續下滑。2004年,我省限額以上工業投資增速一度達到35.3%,2005年回落到22.4%,2006年回落到13.0%,2007年依然低迷,增長12.1%,今年前三季度雖然有12.7%的增幅,但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幅僅為1.4%。

2.投資、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減弱。前三季度,雖然全社會投資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名義增幅分別達到16.1%和20%,但若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影響,實際增幅僅為4.5%和11.6%,同比分別回落2.8個和1.4個百分點,土地、資金、節能減排、企業家投資意愿等多重因素制約下階段的投資增長。隨著宏觀調控政策效應的逐步顯現,房地產市場又受全球金融動蕩及對后市的不樂觀影響,市場觀望氣氛較濃,而開發商受資金壓力影響逆市推盤,供給短時激增,存量市場又不能理想消化,成交量萎縮,前三季度,全省房屋竣工面積增長18.6%,但銷售面積下降33.6%,銷售額下降24%。在居民收支增長趨緩和收入差距未能縮小、物價上漲帶來剛性支出增長較快、社會保障尚未健全、股市大幅下跌、房地產市場觀望氣氛較濃等背景下,擴大消費需求任重而道遠。

3.經濟增長減緩的影響有所顯現。財政收入增幅回落。前三季度,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累計增幅(20.3%和23.2%)分別比去年同期回落6.9個和5個百分點,比上半年回落3.2個和3.7個百分點,其中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增長20.1%和15.4%,同比分別回落8.8個和23.6個百分點。就業形勢不容樂觀,新增就業人數逐季下降。三季度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業人員僅增長0.7%,增幅在全國各省市中居末位;規模以下工業從業人員同比減少2.9%,減少18.9萬人。三季度全省城鎮單位新就業人員為23.7萬人,比二季度減少4.5萬人,比一季度減少8.6萬人。勞動力需求景氣指數為110.7,比二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別回落4.3點和11.4點。企業景氣下滑。據企業景氣調查,三季度企業景氣指數為124.3,企業家信心指數為112,同比分別回落26.6點和34.2點。與全國同期相比,我省兩項指數分別低4.3點和11.8點。產品訂貨、盈利狀況也不景氣。三季度,企業產品訂貨景氣指數為111.7,比二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別回落12.8點和18.1點;企業盈利景氣指數為99.6,是自2001年二季度以來首次跌入不景氣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