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的財務管理制度范文
時間:2023-10-08 17:23: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合作社的財務管理制度,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摘要:2013 年8 月,《海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管理暫行辦法(試行)》開始頒布實施,隨著合作社數量的增加,合作社對促進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合作社由于自身的特殊性,財務管理的特點區別與普通企業。本文從屯昌縣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特點和內容出發,分析財務管理現狀,以期為財務管理制度的建設和完善提供參考。
關鍵詞 :合作社;財務管理;制度;特點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農村農業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國家和政府所重視和關心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農村經濟的改革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隨之產生,并且隨著經濟發展而蓬勃興起。
據海南屯昌農業局提供的數據資料顯示,截止到2013年8月31日,全縣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各類合作社918 家,比2012 年4 月份統計的數量新增17.8%。出資總額36953.67 萬元,合作社成員近20734 人,帶動周邊農戶近40000戶。
2013 年屯昌縣合作社成員人均純收入較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高200—350元。隨著市場的進一步規范,屯昌縣政府的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數量還在不斷增加,農民的收入還在不斷地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成立整合了農村資源,有效促進了農業推廣,提高了農業科技,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特點
(一)成員賬戶的不穩定性
《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中規定農民專業合作社應當為每個成員設立成員賬戶,合作社堅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則。因此管理成員賬戶是合作社財務管理工作中一項重要內容。
合作社成員既是合作社的投資者,又是供應商和客戶。一旦成員不再與合作社發生交易往來、不再利用合作社提供的技術和服務時,可以自愿退出合作社,可以抽回入社資金。而為了穩定企業的股權結構,《公司法》規定企業股東不能隨意撤資,特殊情況除外。隨著社員經營能力和經濟能力的變化等自身條件的變化,社員與合作社的交易情況就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使合作社社員賬戶與合作社的財務關系變得很不穩定。
(二)以“服務最優化”為財務管理目標
合作社依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以服務成員為宗旨,提高對外交易額為目標,由農民自己成立,自己管理。農民加入合作社后,即是合作社的普通社員,在合作社中扮演多種角色,既是合作社的投資者,又是經營管理者,同時也是供貨商和銷售方。西方合作社財務管理的目標是合作社價值最大化,由于合作社的性質區別于股份制企業,因此,國內合作社的財務管理不應以合作社的價值最大化為目標。合作社對外追求合作社利益最大化,對內提供服務最優化和技術最佳化原則。
(三)盈利返還合作社成員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經濟組織,是區別于普通企業的經濟組織。在盈余分配的決策和處理上,遵循的法律法規也不相同。農民專業合作社以服務最優化為財務管理目標,立足本社社員、服務本社社員,通過合作社將擁有共同目標的農民組織起來,完成單個農戶“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合算”的事情。
盈余分配是處理成員與組織之間以及成員相互之間利益關系的核心,盈余分配的特點主要表現在:(1)合作社從當年盈余中提取公積金,量化給每個社員,計入社員個人賬戶。(2)可分配盈余按社員與本社的交易量(額)比例返還,返還總額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60%;其余部分按照出資額和公積金份額的比例分配給社員。
(3)每年的分配方案要經社員大會討論決定。
(四)財務會計制度的特殊性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財務活動與普通企業一樣,就是經濟組織再生產過程中的資金運動,其實質就是合作社與各有關方面發生的財務關系。與普通企業相比,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資金籌集、組織機構、盈余分配等方面具有特殊性,這就決定了其財務會計制度區別于普通企業的會計準則。例如:合作社是特殊的經濟組織,對成員提供服務,對外開拓市場提高業務量。因此合作社與社員的交易價優惠于合作社對外的交易價格,這就要求合作社在會計賬務處理上要分開進行核算,不能混為一談,這樣會導致會計基礎工作不規范,合作社法披露的會計信息不能真實反映對內對外的銷售情況,也會影響成員賬戶的記錄。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內容
(一)籌資引起的財務活動
籌集資金活動是合作社財務管理工作的起點,是合作社的基礎財務活動。合作社的主要籌資渠道是對外籌資和對內籌資。這些都表現為合作社資金的流入。在各種資金的籌集過程中,需要償還到期貸款,支付借款利息和其他一些籌資費用,是籌資引起的資金流出。
(二)投資引起的財務活動
合作社進行了資金籌集活動,資金一旦到位,即可開始進行投資活動。合作社首先將資金投資于內部建設,用來建造生產場地,購買生產設備和原料等,這些都是合作社的對內投資。待合作社資金充裕拓展外部業務的時候,可以考慮進行對外投資。這些投資活動引起的資金活動是合作社重要的財務管理環節。
目前,海南合作社由于其自身發展的特點和局限,大部分還沒有對外的投資活動。不管是對內投資還是對外投資,都會引起合作社資金流出,而投資獲得的收益同樣會引起資金流入。
(三)利潤分配引起的財務活動
合作社與企業一樣,期末要進行會計利潤的核算。利潤分配是合作社與社員發生的另外一個重要的財務活動。按照《合作社法》的規定,合作社產生利潤要向稅務機關繳納所得稅,并且提取公積金,提取一定的比例向社員分配利潤。提取公積金分配到社員各個賬戶,增加社員賬戶積累,提高社員投資的信心。這些是合作社產生利潤后發生的資金流出。
三、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的相關政策法規
國家和各個地區的政府高度重視合作社財務管理,為了讓合作社規范的發展,2007 年國家制定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該法對合作社會計業務核算、財務會計制度等都做了明文規定。同年,國家專門制定《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試行)》。目前,全國已有16 個省區市頒布并實施了與合作社相關的地方性行政法規,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有了明確的法律保障。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運行有法可依,合作社正朝著健康和規范的方向發展起來。
2013 年8 月,為了響應和執行黨的“十”和2013 年中央1 號文件精神,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有序發展,提升海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水平和國際旅游島的影響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等相關法律條例,海南省農業廳出臺了《海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管理暫行辦法(試行)》,說明海南省相關政府部門重視合作社的管理和發展,海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四、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現狀分析
(一)屯昌縣農民專業合作社資金來源情況
農民專業合作社資金來源主要有兩大部分:一部分是自有資金,主要包括社員繳納的股金和留存盈余;另外一部分是外部資金,主要有各類金融機構的貸款和民間借貸以及政府扶持資金。內部籌資可以提高企業的資源配置效率,尤其是在我國信貸緊縮的大環境下,農民專業合作社如果能夠從內部獲得資金的話,將緩解其所面臨的外部融資壓力。
(二)屯昌縣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決策機構設置情況合作社社務公開是最基本的民主管理制度。按照現行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規定:合作社的內部治理結構中應當設有社員大會,作為合作社的最高權力機構;理事會,作為合作社的執行機構;監事會,作為合作社的監督機構。根據調查問卷情況整理出以下(表1)合作社財務決策機構的設置情況。
(三)屯昌縣農民專業合作社收益分配情況
根據《合作社法》的相關規定,合作社的利益分配方法有三種: 一是按社員交易量(額)返還利潤;二是按股金分紅;三是成員享受股息。第一和第二種分紅方式容易理解,第三種分紅方式是指合作社在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或對內投資新項目時,如果社員投資該項建設,那么這些建設資金就形成投資股。這些投資股不承擔經營風險,不參與股金分紅,農民專業合作社一般按高于銀行利率支付利息給社員。合作社的收益分配區別于公司制企業的收益分配。
通過對屯昌縣100 家合作社的調查發現,有小部分合作社沒有建立收入分配制度,分與不分由理事長說了算。提取公積金的只占35%,大部分社員只是享受到購買生產原料、出售農產品等方面的優惠價格,合作社與社員實行內部優惠交易,社員很少參與剩余收益的分配。就算有分配,也只是象征性地拿出小部分收益按交易額進行分配。有些合作社的收益分配方案不經過社員大會批準,存在少數人決定多數人的收益分配現象。(四)屯昌縣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制度執行情況海南農民專業合作社總的來講是“起步較晚、發展較快、問題也較多”。目前,屯昌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處于初級階段,合作社成員整體素質偏低,松散的財務運行模式導致合作社管理存在這樣那樣的漏洞。以下(表2)為屯昌縣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制度執行情況調查表,該表體現了合作社日常基本的財務管理工作執行是否到位。
合作社各項管理制度尤其是財務管理制度并沒有做到與時俱進,適應合作社快速發展的需要。而合作社的相關培訓、監管和扶持等政府相關部門沒有做到足夠的重視。
四、建議
從以上現狀分析可以得出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主要有:融資難、財務決策民主缺失、財務運行不規范、收益分配不合理等。農民專業合作社應該抓住當前特區經濟的機遇,利用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有利政策和優惠措施,努力對外發展交易業務,對內完善內部管理才能解決財務管理存在的諸多問題。
構建適宜當前合作社特點的財務管理制度,完善財務管理制度。規范實用的財務管理制度,可以促進各種財務活動有序進行,合理籌集資金,充分利用有限的資金,降低資金使用成本,增加利潤;處理好各種財務關系,真實反映合作社生產經營情況和財務成果,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穩健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于桂娥.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的特點[J].財會研究,2007(7):76-77.
[2]劉蕾.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改進探討[J].財會月刊,2011(11):1-10.
篇2
關鍵詞 農民專業合作社 財務管理 問題及對策
一、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的重要性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由分散的農戶通過股份合作等形式組織成立的從事專業生產的利益共同體。這一合作形式是在我國農村家庭承包責任制的承包經營基礎上發展而成的,是促進農業發展的一種重要經營形式,對于引導分散的農戶進入市場、農業產業化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常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有果蔬種植及銷售、合作養殖、茶葉等農副產品生產銷售、農機互助、農資專業合作社等。
目前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經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作為一種股份合作的經營共同體,財務的管理在規范合作社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規范的財務管理是確保合作社成員利益的基礎和保障。首先,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成立是為了合作共贏,例如,農民成立茶葉專業合作社,可以通過合作社打造品牌,取得更好的銷售收入,共同獲取更高的利潤。因此,明確合作社成員的利益分配關系以及財產關系,就需要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其次,合理規范的財務管理能夠準確和及時地記錄合作社的盈利情況,為合理分配利益提供依據。再次,國家在農村改革和新農村發展過程中給予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多種優惠政策,包括稅收、信貸、保險等方面。制定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能夠對各種扶持資金更加落到實處,便于監督和管理,為合作社的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1)財務組織機構不健全。當前,農民專業合作社還處于起步階段,許多專業合作社的組織機構本身尚未健全,尤其是財務組織機構不規范和不健全問題十分普遍。我國農村農民合作社一般規模不大,且以能人帶動為主,合作社的成立大都是為了滿足合作社成員追求經濟利益的需求。因此,合作社目前的發展往往對市場比較關注,而對合作社本身的財務管理有所忽視。尤其是考慮到節省成本,目前諸多合作社沒有專門設置財務管理機構,甚至有些農民合作社尚未形成規范的賬簿,財務的核算和會計等業務也往往是由理事長或合作社核心成員來承擔,財務管理不規范現象十分常見。
(2)內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明確要求合作社應實行社務公開,要定期向合作社社員公布財務狀況。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農民合作社理事長往往掌握財務管理權力,合作社資金的使用均由理事長或少數骨干成員決定,缺乏相應的監督和內部控制措施。其次,為了節省成本,許多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會計、出納、保管等職務都由同一人兼任,在財務管理方面難以進行相互制約和內部控制。再次,由于近年來我國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較大,一些合作社的成立僅僅是為了獲得政府各種優惠政策,而并非以合作經營為目的來進行經營管理,因此合作社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更是十分缺乏。
(3)分配機制不完善。根據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當中的相關規定,合作社應該按交易量或交易額比例返還盈余,盈余分配比例不低于當年合作社可分配盈余的60%。按此比例返還以后的部分,以合作社成員出資額和公積金份額、國家財政補助和捐贈財產平均量化到合作社成員的份額,按比例分配給本社成員。但在現實中,合作社財務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使社員的利益分配難以保障。很多合作社在盈余分配時比較隨意,由理事長或主要骨干制定分配規則,因此缺乏科學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往往會影響一般社員的積極性,阻礙合作社的進一步發展。
(4)融資難度較大。從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資金來源來看,目前主要的融資渠道包括:合作社成員入股、國家專項財政補助、銀行貸款、發展基金和風險金、合作社盈余累積、社會捐贈的公益金等。盡管來源渠道開始多元化,但是主要的資金來源仍然是合作社成員的股金和國家財政補助專項資金。在合作社成立初期,成員入股金額一般較少,有的甚至是實物或勞動力折價,合作社實際能夠使用的資金量較少。例如,茶葉合作社成員常常以勞動力作為入股資金,就會造成實際現金資本較少,需要進一步融資的現狀。而且由于農業生產具有一定的周期,支出的成本往往在短時期內難以收回,因此前期有大量的投資需要,但現有資金量難以支撐,就會出現合作社大量的融資需求。但在現實中,由于缺乏一定的抵押和擔保,大量的合作社在融資時面臨著種種困難,難以獲得有效資金。
三、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的改進對策
(1)建立健全財務管理組織機構。農民合作社財務管理規范化的基礎就是要建立健全管理機構,配備相應的財務管理人員。合作社應該進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財務管理人員應當具備一定的財務專業知識和工作能力,并且對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法律法規比較熟悉。建立專門的財務管理機構,不僅能夠使財務人員做好合作社內部的會計核算,還能發揮一定的會計監督作用,及時發現和解決合作社經營問題和財務問題,為合作社發展提供決策參考。
(2)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制度是管理的基礎,是約束人們行為的準則,完善財務管理制度能夠有效提升合作社的財務管理水平。具體而言,應建立貨幣資金、經費開支審批、會計檔案保管、內部控制、固定資產管理等相關制度。此外,合作社應該按照《會計法》《會計工作基礎規范》等法律法規的規定,明確農民合作社的崗位責任制,實行錢、賬、物的分管,完善相應的財務管理制度。
(3)推動產品成本核算規范化。我國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以生產型的合作組織為主,例如種植、養殖等,其產品主要為農產品。對于這些合作社而言,規范產品成本核算具有重要意義。一般來說,農產品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成本主要有土地成本(土地承包經營費用等)、資金成本(購買種苗、化肥農藥、農業機械購買或租賃等)、人工成本(雇工費用等)、設備折舊等。合作社應該合理計算各類費用,規范成本的核算。
(4)建立盈余分配制度。合理的盈余分配制度可以保護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的收益。合作社分配盈余主要包括:一是提取一定比例公積金用于擴大生產經營或者彌補合作社虧損。二是在盈利的基礎上按照一定的分配方式對合作社社員進行盈余返還。三是按照合作社成員的出資情況對其進行股金分紅。合作社應該建立完善的盈余分配制度,把握公平公正的原則,按照相關法律法規或合作社成員大會制定盈余分配的具體方案,切實保證社員利益。
(5)加強金融支持。缺乏抵押和擔保使貸款難成為農民專業合作社融資的一個普遍問題,一般現有的資金來源難以滿足合作社發展實際需求。因此,政府可以為合作社提供一定的銀行貸款擔保服務,使合作社有更多機會獲得專項資金和銀行貸款,解決合作社發展初期融資難的問題。
四、結論
財務問題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重要問題,目前我國合作社發展尚未到成熟期,合作社財務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管理不合理和不規范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于逐步重視和完善財務管理工作,從財務管理機構、管理制度、成本核算、盈余分配、融資等多個方面有針對性地加以引導,提高合作社財務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存在問題;對策
我國是個農業大國,13億人口有9億多的農民,因此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向來是國家和政府所重視和關心的問題,加快農業發展,維護農民利益是保證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重要條件。合作社是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的最好形式,我國廣闊的農業和農村為合作社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1]。我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要走上長久發展之路,必須重視合作社的財務管理工作,對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應給予認真分析,并多方尋求解決措施,使得財務管理對合作社的發展發揮積極的作用。
1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1.1 對財務管理工作不夠重視
從主觀方面看,對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從思想上給予高度的重視。從合作社的發展歷史看,財務管理工作一直沒有受到重視,這就限制了合作社的發展空間;合作社成員的財務管理意識比較淡薄,觀念比較落后,對財務知識比較欠缺,意識不到規范會計核算監督和加強財務管理的重要性,正是由于主觀思想上的忽視,才會導致客觀行為上的很多漏洞。
1.2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
從客觀方面看,財務管理的各個環節存在問題,財務管理制度制定不健全,執行不到位,沒有內部控制制度,財務人員的配備和素質不健全,缺少必要的會計監督[2]。從籌集資金方面看,籌資困難,資金嚴重不足。從投資方面看,資產管理混亂,相應的制度不健全。目前,由于合作社發展的局限性,很少有對外投資活動。一些合作社的資產保管和管理制度不健全,導致對固定資產和存貨等缺乏有效控制,對財產物資的收發記錄不及時不準確,從而不能保證做到賬實相符,實物流轉信息與賬務流轉信息不一致。從收益分配方面看,收益分配制度不健全,存在分配制度混亂的現象。
1.3缺乏必要的財務監督機制
一些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無章可循,監督控制機制不健全;或有財務內部控制制度,但未形成完整的約束體系,從而造成財務管理混亂的局面。有的合作社沒有或無法建立內部審計部門,即使有,也很難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缺乏必要的財務監督機制。另外,多數合作社成員財務知識比較匱乏,即使公開合作社財務狀況,許多成員也看不懂,根本起不到監督作用。
2對策
2.1從思想上給予高度重視,加強思想教育
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讓合作社的社員都懂得財務管理的重要性;重視財務管理工作,把財務管理工作當作合作社發展中的重要事情來抓;加大宣傳力度,開展普及財務會計知識教育工作,讓合作社中從領導到社員都樹立重視財務管理的思想,這主要就靠宣傳教育。
2.2開拓新的資金渠道,彌補資金不足
一方面創新我國農業合作社股金籌集機制,增強其內部融資能力;另一方面,制定吸引外部資金投入的靈活機制,以提高合作社資金實力。利用良好的外部融資環境來提高合作社資金籌集能力。《合作社法》的頒布為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提供了法律依據,使得合作社的發展有法可依。利用政府為合作社創造良好的財稅環境、金融環境,并為其創造有效貸款擔保機制,籌集來源于金融機構的資金,以提高資金實力[3]。
2.3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
合作社應該按《會計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建立本單位的內部控制監督制度。本著成本效益性原則明確內部崗位責任制,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實行錢、賬、物分管,建立健全的經手、簽收、審批程序,防止貪污、侵占、挪用合作社資金資產。同時,合作社應結合自身管理需要和業務特點建立會計核算體系設置賬簿、會計科目和內部二級科目,便于會計信息的收集核算和會計監督。對于建立的各項內部控制制度,應定期或不定期檢查。對發現的薄弱環節,要及時加以完善。加強財會人員隊伍建設,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和知識水平。
2.4健全收益分配制度,國家和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一般合作社除了留取一定的積累外,合作社的收益分配包括利潤返還、股金分紅、股息支付三部分。社員作為惠顧者應該得到利潤返還,作為投資者應該得到股金分紅和股息。3種收益所占的比重可根據合作社的具體情況而定。國家和政府可以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實行政策傾斜,可以視情況設立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專項資金。各級財政應在支農資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或從農業產業化資金中切出一塊支持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4]。
3參考文獻
[1] 王玉玨.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思考[J].新,2009(12):50-51.
[2] 胥晨慧.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控制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32):123-124.
篇4
[關鍵詞] 專業合作社 財務管理 管理規范
[中圖分類號] F30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4-0023-01
農民作為市場經濟中的弱勢群體,他們只有加入專業合作社才能提高自身的市場經濟地位、維護自己的利益。當專業合作社需要進一步擴大自己的規模時,財務管理問題就會成為最大的制約因素。因此,了解財務管理的現狀,分析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才能解決發展中的財務管理問題。
一、目前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1.資金不夠,導致合作社運作困難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資金主要來源于合作社成員繳納的股金、會費、從金融機構或社員處借人款項稅后盈余分配后留存專業合作社的資金政府補助和其他單位的捐贈。專業合作社的資金主要用在以下方面:
1.1資金需求緊急且數量較大的供應生產資料、收購和儲藏加工農產品的經營。
1.2資金需求量較大且收益穩定增長的為農業標準化和規范化而進行的科技實驗,為引進新品種進行的新技術的推廣、品牌建設。
1.3農民進行的小額度日常貸款。
1.4自然災害過后的重建資金,一般金額量大、需要時間長且緊迫。
2.會計基礎工作不牢固,監控制度不完善
2.1合作社和成員之間的業務流程不規范。例如,在農資集中采購和供應的時候,成員應該按照合作社的制度要求從合作社購買農資,但是有一部分成員都沒有通過合作社而是私底下自己采購。就像收購銷售等業務,按照合作社的制度和領導層的意向適應合作社統一收購成員農產品然后銷售。但是成員一般是以利潤為導向。若合作社的收購價只能夠和當地市場持平或不能達到成員的期望值,成員就會將產品賣給其他單位,合作社就無法保證自己的貨源量,然而當產品不好賣的是偶,成員又會強烈要求合作社按合同來收購規定數量的產品。
2.2合作社內部的監控制度不完善。理事長兼出納理事長直系親屬兼倉庫保管監事長兼會計監事兼產品收購等現象比較突出。許多合作社盡管設立了財務課、技術部、銷售部等組織機構,但是由于缺乏專門的管理人員,導致部門內部票據使用不規范。如,員工的費用報銷時一般都使用收款收據而非正式發票、業務人員收購會員的農產品時沒有開具正式專用的收購依據、銷售人員銷售產品時也不能自覺開具銷售發票并且不將經濟業務入賬。還有財政補助和資金使用不符合合作社章程等問題也頻繁出現。
2.3記賬工作不完善、連續,清查財產制度也不健全。合作社記賬工作通常都是記錄在一本流水賬上,沒有分設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賬兩項,保管現金并沒有使用專制的保險柜,合作社公款和私人現金都混亂的放在一起。很多合作社都沒有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定設置成員賬戶和非成員賬戶,并對他們的交易進行區分。合作社內部記賬沒有設置合理的會計分錄和明細賬科目,并缺乏對貨物流通進行完整的記錄, 實際現金流與賬目記錄的不相符,財產清查工作也較少進行。
3.利益分配不合理
合作社的利潤分配制度不僅影響到每個社員的自身利益,而且關系著整個合作社內部的凝聚力,但是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社在這方面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3.1專業合作社由于示范項目資金賺取的利潤并沒有按照相關的規定折換成股份平均分配到全體成員。
3.2返還可分配盈余資金的時間不符合相關法律規定。許多合作社對于季節性的交易進行返利,但是由于季節性農產品的價格浮動較大,導致成員對產品銷售的時間和效率產生新的矛盾。
二、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問題的本質
在我們國家,不論是相對發達的省份還是相對落后的地區,合作社財務管理問題都比較常見。這個現象就說明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問題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應該結合合作社內外部各因素進行分析。
1.合作社并沒有完全形成作為市場經濟主體的財務管理體制,會計信息的需求主體也并沒有真正形成。另外政府部門對合作社的會計要求低于其他市場經濟主體使得成員對合作社財務管理信息不對稱感到不滿,另外成員對合作社提供的財務報表公告不關注,只關注會計信息是否真實和產品銷售信息,對合作社盈余分配和財政補貼、公積金量化等利益缺乏關注。
2.政府對合作社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認識不足。政府在幫助合作社發展的政策中往往輕視管理重視經營,合作社能明顯帶動當地其他產業的發展,政府會對合作社示范項目進行資金補貼,對新科技的引進予以財政支持卻沒有對管理培訓進行補助。財政對合作社經營的示范項目進行優先補貼,缺少對合作社獲得補貼后的經營運作工作的監督、審查,導致合作社重視申報新項目卻輕視自身組織管理。合作社管理人員兼職記賬現象非常嚴重,合作社成員也只關注產品的銷量而非會計核算,這樣導致財務管理問題越來越嚴重。
三、對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問題的對策研究
1.加強利益相關人員對財務信息的需求,規范財務管理制度。合作社成員及國家財政應該要求專業合作社定期提供財務報表,并提供相關真實依據。由相關人員對合作社產生壓力,從而使其內務對財務管理工作加以重視并規范化。合作社監督部門及相關合作部門應該對合作社提供的會計報表進行指導,并進行核對審查,促使合作社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
2.提高合作社工作者的素質。專業合作社要想更快更穩的發展,就需要大量素質水平較高的工作人員和領導者,具體措施就是在普及國民教育的基礎上對工作人員進行職業培訓,并為合作社招納更多財務方面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唐亞,鄧軍蓉. 湖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現狀分析――基于23家合作社的調查[J]. 經濟研究導刊,2013,24:34-36.
[2]馬斌. 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問題研究[D].山東農業大學,2010.
篇5
一、調研基本情況
通過座談、質詢和現場觀摩等方法對海南州8個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從合作社制度建設、合作社運行情況、牧民參與情況、生產資料整合情況、建設資金到位情況和建設資金使用情況等10方面進行了深入調研,具體情況如下:
(一)合作社制度建設
每個合作社均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制定了合作社章程、財務管理制度和內部收益分配制度,也做到了制度上墻。合作社章程是合作社的行動指南,但是現有合作社成員對合作社章程并不熟悉。有些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制度和內部收益分配制度詳細可行,公開透明,如同德縣黃河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有明確的牧民分紅收益臺賬, 做到了民主管理。有些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制度和內部收益分配制度存在形同虛設的情況,財務管理情況不公開,內部收益分配制度與實際操作情況不一致。
(二)合作社運行情況
1、合作社運行相關方案的制定與實施
每個合作社均有合作社生產資料整合實施方案、草原利用與保護實施方案、牲畜組群放牧方案、勞動力培訓及轉移實施方案和生態畜牧業建設基本生活保障實施方案。但是,除共和元者、拉乙亥麻和同德黃河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制定的相關方案實施較好之外,其他專業合作社所指定的實施方案存在與實際操作不一致的問題。關鍵原因還在于合作社內部機構運行不力所導致。
2、勞動力轉移情況
各個合作社均有勞動力培訓及轉移實施方案。但是,方案實施效果截然不同,合作社組織轉移富余勞動力比例最高的是同德黃河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為100%;比例最低的是興海賽行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為11%(表1)。這說明,合作社組織的治理結構和實施機制設計,直接影響富余勞動力轉移的程度。同時,合作社在組織富余勞動力轉移方面的成效不均衡。
3、合作社收入
(1)經營性人均純收入
為了更好地說明合作社運行績效,我們用合作社經營性人均純收入指標來進行評價。從表2可以看出,調查的8個專業合作社中,人均經營性純收入水平最高的是拉乙亥麻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為5400元;人均經營性純收入水平最低的是賽行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為358元。最高的人均經營性純收入是最低的15.08倍。值得指出的是,同德黃河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共和元者、拉乙亥麻生態畜牧業合作社,貴南貢哇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結合實際,運行規范,不僅實現了集體經濟的壯大、合作社功能的增強,還實現了生態、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
(2)合作社戶均收入
從合作社戶均收入來看,最高的為拉乙亥麻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為24282元;最低的為賽行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為1993元。最高的合作社戶均收入是最低的戶均收入的12.18倍,戶均收入差異懸殊,也說明了合作社運營績效的差異。
(3)二、三產業收入
從二、三產業收入占合作社總收入的比重來看, 最高的是共和元者生態畜牧業合作社, 比重為46.18%;最低的是貴南吾隆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 比重為8.31%。最高的超出最低的37.87個百分點。從二、三產業的經營對象來看,主要集中于民族服飾加工、特色農畜產品加工、民族餐飲、生產資料生產和運輸等。值得指出的是,共和元者、拉乙亥麻、貴南貢哇和同德黃河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二、三產業發展的結果證明,依靠資源稟賦,充分發揮民族文化和自然資源的比較優勢,就一定能夠拓展農牧民收入來源渠道,促進二、 三產業的發展, 實現農牧民增收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同時,由于能夠及時轉移富余勞動力,壯大了集體經濟, 加快了合作社建設的進程。
(三)牧民參與合作社的情況
調查表明,牧民參與合作社情況存在一定差異。有的合作社參與程度高,達100%;有的合作社參與率較低,最低為50%。主要原因在于:1、牧民對合作社認識有偏差,認為合作社就是“”時期的歸大堆,害怕失去對農業生產資料的所有權;2、因合作社建設初期缺乏一定的經濟基礎,牧民害怕因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而造成的損失無法得到有效補償,不愿意加入合作社。
(四)生產資料整合情況
調查表明,生產資料(草場、牲畜和畜棚)整合情況與牧民參與合作社情況呈正相關關系。牧民參與合作社程度高,生產資料整合力度大;反之亦然。牲畜整合之后的能繁母牛和能繁母羊比例因合作社運作差異而不同。
(五)建設資金到位與使用情況
調查表明,所調查的8個生態畜牧業合作社中不論省級資金,州、縣配套,還是自籌資金,均已當年到位,使用完畢。所投資金均根據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實際情況和項目需要安排使用,建成用途不同的固定資產,所有固定資產均接受州、縣和鄉等相關政府職能部門的財務管理和監督。
二、結論
通過前面的基本情況分析,我們得出如下結論:一是合作社制度建設能否適應合作社發展要求,合作社治理結構是否有效,是決定合作社運行績效的重要因素。所調查的8個合作社中,啟動村(拉乙亥麻)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成為了海南州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典范,就是例證。有的合作社,雖為示范村,但沒有發揮出合作社的真正功能。二是合作社負責人的素質對于合作社發展至關重要。三是結合當地資源稟賦進行合作社類型選擇是合作社發展的基礎。四是合作社能否依據資源稟賦、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積極發展二、三產業對于合作社發展、壯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存在的問題
(一)牧民觀念轉變不到位,影響了合作社的參與率
因宣傳不到位,牧民的自身專業素質低和合作社建設初期對自然災害抵御能力有限等原因,使部分牧民對合作社的內涵和特征理解不到位,對合作社功能產生懷疑,影響了牧民的參與率。牧民的低參與率,造成生態畜牧業建設缺乏廣泛的群眾基礎,直接影響生態畜牧業建設的進程。
(二)合作社制度設計不切合實際,影響了合作社功能的正常發揮
部分合作社雖然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制定了詳細的規章制度,但有些規章制度有形同虛設之嫌,具體內容不切合實際。由于制度不符合具體實際情況,導致牧民產生不好的行為,進而產生不好的效果,嚴重影響了合作社功能的正常發揮。具體表現在:有些合作社雖有財務管理制度,但缺乏財務公開,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內部收益分配制度的制定過于簡單、不具體,缺乏可操作性。
(三)合作社發展不平衡,影響了生態畜牧業建設的進程
調研結果表明,海南州8個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中,拉乙亥麻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是發展水平最高的專業合作社,是結合當地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實現生態保護、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協調統一的典范。有些合作社雖然牧民參與率較高,但是合作社發展基礎薄弱,制度績效不顯著,致使合作社的功能沒有得到正常發揮。合作社發展不平衡,影響了生態畜牧業建設的總體成效,也影響了建設社會主義新牧區的進程。
(四)合作社發展模式如何優化,仍是今后合作社發展的重要難題
調研表明,合作社采取何種類型,取決于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切不可照抄照搬。同時,現有模式還沒有完全定型,需要進一步優化。如何優化現有模式,進一步提高合作社的運營績效,是每個合作社發展的重要難題,需要合作社和相關部門進一步探索。
(五)牧民人力資本水平低,是制約合作社發展的重要瓶頸
調研結果表明,牧民文化程度遠遠不能適應合作社發展的需要。主要表現在:1、牧民文化程度決定了對合作社內涵的理解和把握,影響了牧民參加合作社的比例, 也影響了參與合作社治理的能力; 2、現有牧民文化程度,也決定了對農業科學技術的接納能力,進而影響了生態畜牧業建設的成效。因此,今后應把新型牧民的培育放在合作社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
(六)整合項目多而產生的牧民自籌增加,加重了牧民的負擔
在調研中發現,有些村因村集體經濟薄弱、合作社發展剛剛起步,牧民增收幅度有限。在此約束條件下,由于合作社整合項目多,牧民自籌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牧民的負擔,進而影響了牧民參與合作社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幾點建議
(一)提高牧民人力資本水平,為合作社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根據合作社建設現狀,相關部門和合作社自身應采取切實可行的辦法,進一步加大新型牧民的培育力度。可以考慮,成立牧民技術培訓專項基金,加大牧民培訓次數,使合作社建設中分流的富余勞動力真正擁有一技之長,加快富余勞動力轉移速度;使從事牧業生產的牧民能夠及時接納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畜牧業生產能力。通過人力資本投資,提高牧民參與合作社治理的能力,為合作社健康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二)正確處理合作社規范與發展的關系,為合作社發展指明方向
現有合作社發展還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規范,應該按照“先發展,后規范”的原則穩步推進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建設。不能因為合作社發展中的不規范而延緩合作社發展的進程。鼓勵合作社結合實際情況積極探索合作社發展路徑,不斷總結經驗,真正探索出一條符合當地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之路。
(三)強化制度設計,為合作社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應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使現有制度真正能夠發揮“激勵與約束”的功能,降低合作社運行的交易費用。可以考慮:1、建立完善的合作社運營績效考評體系,進行年度考核,并將考評結果與政府扶持力度掛鉤;2、加強合作社財務管理制度建設,強化資金使用效率,監督合作社內部收益分配,做到財務公開、公正、公平,提高牧民參與合作社的積極性。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為合作社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應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要求,切實加強各級財政對合作社的支持力度,支持合作社開展信息、培訓、農產品質量標準與認證、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市場營銷和技術推廣等服務。鼓勵商業性金融機構采取多種形式,為合作社提供金融服務。
(五)進一步優化現有模式,真正發揮合作社的功能
各地相關部門,尤其是農牧局要加強對各地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現有模式的跟蹤研究,進一步優化現有模式,不斷提高現有模式的運營績效。可以考慮,在省、州兩級成立“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研究中心”,廣泛利用社會力量,定期對合作社發展中的重大現實問題進行專題調研和理論研究,探索青海不同地區合作社發展的一般規律,從理論和實踐層面為優化現有模式給予指導,使合作社能夠真正成為促進生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平臺。
參考文獻:
[1](美)西奧多?W?舒爾茨,梁小民譯. 改造傳統農業[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2]景暉,穆興天. 青南牧區走聯合經營之路的思考[J]. 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4)
[3]鄧本太. 關于加快青海生態畜牧業發展的思考[J]. 攀登,2010(1)
篇6
一、總體思路
以把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成為引領農民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的現代農業經營組織為戰略目標,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以培育典型為突破口,以規范化建設為核心,指導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強內部管理,規范運行機制,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促進產業穩定發展。
二、目標任務
通過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六有”創建行動,發揮典型引路、示范帶動的作用,推動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發展,促進合作社實行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化經營,增強合作社發展后勁。今年,全市著力培育30個經營規模大、產品質量優、民主管理好、帶動能力強、經濟效益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
三、基本條件
1、依法經工商部門注冊登記,運行時間二年以上;
2、合作社法人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組織機構代碼證三證齊全;
3、合作社有牌子,有固定的辦公場所,有獨立的銀行帳戶;組織機構健全、規章制度完善,實行獨立的會計核算。
四、主要內容
深入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建設行動,大力加強規范化建設,做到“六有”,努力實現合作社的健康持續發展。
1、有組織制度。要按照農業部《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章程》,指導合作社結合自身實際進一步完善章程,明確入社條件、股金認購、盈余分配等事項;幫助合作社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崗位職責、生產管理、財務管理、檔案管理、盈余分配等內部管理制度;指導合作社建立健全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等“三會”制度,每年至少組織召開二次社員(代表)大會,充分保障全體成員的合法權益。
2、有統一服務。合作社要為社員統一采購農業生產資料、統一銷售農產品,及時提供技術、信息服務,增強為社員服務的能力和水平。農業生產資料統一采購和農產品統一銷售率達80%以上。
3、有規范財務。指導合作社落實財務會計核算制度,建立健全會計賬簿、財務管理制度和盈余分配制度,建立完整、準確的成員賬戶,及時編制和報送年度會計報表,認真做好財務檔案資料的整理、歸檔,提高財務管理規范化水平。
4、有較大規模。指導合作社積極推進標準化生產,建立統一的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程,規范使用農業投入品,建立健全生產記錄制度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鼓勵和支持合作社建立標準化的生產基地,改善生產條件,擴大生產規模,標準化生產率達60%以上。
5、有產品品牌。指導幫助合作社注冊自主商標,開展無公害基地(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標志的認定,幫助合作社樹立品牌意識、誠信意識,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加大宣傳推介力度,組織更多的合作社參與“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農社對接”,加強對接雙方的合作,同時,組織合作社積極參加省內外的展示展銷活動,提高合作社產品知名度和信譽度。
6、有明顯效益。指導合作社加強服務,進一步規范運行機制,實行生產標準化、管理規范化、經營規模化,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樹立產品品牌,增加合作社效益,成員收入比當地非成員收入高出20%以上。
五、工作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市、區)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認真篩選、確定創建對象。要加強指導和服務,認真組織實施,抓出實效。各地要按照創建行動的條件、內容和指標(詳見附件1),結合各地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并在合作社辦公場所醒目位置懸掛幫扶責任牌(樣式詳見附件2),于4月20日前將方案、名單一并報送市農業局農經法規科。
篇7
關鍵詞: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
中圖分類號:F23文獻標識碼:A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民在地方政府相關部門的指導下,依據“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自發組成的一種新型合作經濟組織。據國家農業部統計,目前全國有l5萬多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隨著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和規模的擴大,預示著我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邁向新的臺階。但由于合作社的理事長一般都是由農村中的種養大戶和長期從事農產品販運的大戶擔任,他們中絕大多數對財務核算和管理流程一知半解,財務管理混亂、核算不規范、原始憑證手續不齊全等現象非常普遍,如果不及時加強管理,將嚴重影響合作社的生命力。2008年實施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試行)》對合作社的會計核算和會計信息披露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但在執行過程中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只有做好農民專業合作社財會工作,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才能促進合作社健康發展。
一、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財務活動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由農民自愿組織起來,以農業生產者為主體,以專業化生產技術和生產經營為紐帶,以增加社員收入為目的,在農戶自主經營的基礎上,實行資金、技術、生產、供銷等互助合作的民辦經濟科技服務組織。它的財務活動就是合作社再生產過程中的資金運動,實質就是合作組織與各有關方面發生的經濟關系。合作社資金運動包括資金的籌集、使用、耗費和收入分配四個方面。
第一,籌資引起的財務活動。籌集資金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經營活動的前提條件。合作社可以吸引社員投資,向銀行和信用社借款等籌集資金,這表現為合作社資金的收入,它是合作社資金運動的起點。
第二,投資引起的財務活動。合作社籌資的目的是為了把資金運用于生產經營活動以便取得盈利。合作社把籌集到的資金投資于合作社內部用于購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便于形成合作組織對內投資。目前,合作社由于其自身發展的局限,還沒有對外的投資活動。
第三,經營引起的財務活動。合作社在正常經營過程中會發生一系列的資金收支。合作社要進行生產首先要采購原材料商品,以便從事生產和銷售活動。合作社將產品銷售以后,便可以取得收入,收回資金。
第四,分配引起的財務活動。主要表現為三方面的活動:一是合作社在經營過程中會產生利潤。這表明合作社有了資金增值或者要依法納稅;二是用來彌補虧損,提取公積金、公益金;三是要向社員分配利益。
二、安寧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現狀
(一)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基本情況。截至2009年11月,安寧市規范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有44個,2008年實現農產品銷售額4,000多萬元,入社社員850多戶,帶動農戶5,500多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基本覆蓋了安寧的種植業、養殖業、林果特等農業主導產業,包括茶葉、水果、蔬菜、食用玫瑰、生豬、畜禽、螞蚱、鄉村生態旅游、農機作業等10多個主導農業產品。
《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試行)》施行以后,對強化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快速發展,對財會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但財會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從2009年8月至11月,筆者對安寧農民專業合作社情況進行了摸底調查,發現財務管理現狀不容樂觀:第一,很大一部分專業合作社都沒有建賬,由供銷社基層社記賬;第二,有的將專業合作社財務與村的財務混在一起記賬,沒有單獨核算;第三,建賬的大多只是一本流水賬;第四,有的雖然建賬但沒有按財務規定科目入賬。合作社對財務管理工作的忽視,限制了合作社提升空間,也阻礙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健康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要發展壯大,不僅需要政策的支持,也需要加強內部自身的管理,特別是財務管理工作,對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應認真分析,積極尋求解決措施,規范財務行為,以提高合作社競爭力,促進合作社長足發展。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1、總體上看,財務管理工作長期未得到應有的重視。長期以來,合作社對財務管理工作的忽視,限制了合作社提升空間。財務管理工作未得到應有重視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初期,由于其經營活動較少,造成收入低下,合作社不愿意也承擔不起專門聘請會計人員而產生的成本;二是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的財務管理意識淡薄,觀念比較落后,對于財務知識比較欠缺,很難識別財務公開的真實性,也就起不到監督作用。
2、具體上看,財務管理中的籌資、投資、收益分配、財務管理制度等環節存在問題
(1)籌資困難,資金嚴重不足。合作社資金主要來源于社員會費、股金、從結余中提取的公積金、公益金、風險基金、來自銀行和信用社的借款、接受國家財政的直接補助、他人捐贈等。造成合作社資金籌集困難的原因有:一是許多傳統農民專業合作社規定按社員身份同等投資的,造成投資額有限;加之社員通常需要以現金形式得到更多的返還金;二是由于合作社是一個非盈利性組織,對外交易量少,盈余少,再加上合作社普遍存在抵押資產不足,擔保難以落實等問題,金融機構出于防范風險和規范管理的要求,限制對合作社發放貸款。
(2)資產管理混亂,相應的資產保管制度不健全。合作社把籌集到的資金投資于合作社內部用于購置固定資產、農業資產等,形成合作組織對內投資。目前,合作社由于其自身發展的局限,很少有對外的投資活動。對于合作社的資產管理,一些合作社未制定健全的資產保管制度,導致對固定資產、存貨等資產缺乏有效控制。如一些合作社缺乏對貨物流通的必要賬簿記錄,從而不能將實物流轉信息與賬務信息一體化。
(3)收益分配制度不健全。一些合作社存在收益分配混亂的現象,主要表現在:一是對收益分配中的股金分紅、股息、利潤返還的比例制定不合理,甚至合作社社員對這三個概念理解不清楚,混淆不清。導致不少合作社把付給社員股息當成是股金分紅,而實行股金分紅,這種現象帶有普遍性;二是一些合作社沒有建立起相應的收益分配制度,對社員不進行利潤返回,從而違犯了辦社宗旨和相關法規。
(4)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合作社法》的頒布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奠定了法律基礎,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一些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無章可循、監督控制機制不健全,或有財務內部控制制度,但未形成完整的約束體系,從而造成財務管理混亂的局面。
(三)缺乏必要的財務監督機制。有的合作社沒有或無法建立內部審計部門,即使有,也很難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缺乏必要的財務監督機制;有的專業合作社沒有固定的財務公開欄,沒有定期向社員公開財務收支情況和經營成果;多數合作社成員財務知識比較匱乏,即使公開合作社財務狀況,也是只公開幾筆數字,而沒有詳細公開具體內容,許多成員也看不懂,根本起不到監督作用。同時,外部監督也沒能發揮更好的作用。
三、解決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問題的對策
(一)開拓新的籌資渠道,彌補資金不足。農民專業合作社應當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想方設法擴大籌資渠道,使籌資渠道和方式呈現多樣化,彌補資金不足。一方面應適當調整原來的分配制度,形成按交易額分配與按股分配并存的格局。即合作社生產經營產生的盈余,提取一定的公共積累、風險基金等之后,歸全體社員所有,并按社員同合作社的產品交易額比例與按股金比例并存進行分配,從而提高社員集資入股、參與經營管理的積極性,盡可能擴大股金來源;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種信用工具,廣泛地在合作社外融資。譬如,爭取國家農村政策金融機構、農業銀行及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金融支持,借助證券信用,像工商企業發行債券一樣發行合作社債券等。
(二)依法建立財務管理體系。加強會計核算,強化內部管理。專業合作社必須按《會計法》和《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等規定,明確合作社內部崗位責任制,實行錢、賬、物分管,建立健全簽收、審批和內部稽核制度。首先,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根據專業合作社的不同形式,制定適合不同專業合作社的核算流程,如收購環節的核算、加工環節的核算、銷售環節的核算等;其次,按制度規定實行崗位分工,規范貨幣資金審批使用程序。貨幣資金收支實行審批制度,按照規定的程序辦理貨幣收支業務,對重要或額度較大的貨幣資金支付業務,應當集體決策和審批,并建立責任追究制度,防范貪污、侵占、挪用貨幣資金的行為;再次,實行現金管理雙人監督制。現金收付必須有兩人以上簽字方可生效。加強現金庫存限額管理,現金收入必須及時入賬,嚴禁收款不入賬,不得賬外設賬,不得私設“小金庫”。
(三)加強財會隊伍建設,提高財會人員素質。一是按管理部門的規定和要求齊配財務人員,做到責、賬、錢、物相分離,實行理事長、監事長雙筆聯簽和監事會民主監督制度;二是合作社理事會、監事會成員的親屬不得在社內擔任會計、出納、保管等相關工作;三是財務人員要實現聘任制,理事會在聘任人員的時候要嚴格把關,挑選思想好、業務素質優、責任心強的人來擔任;四是主管部門要抓好財務人員的培訓,提高業務素質和水平,使合作社財務人員均能持證上崗。
(四)健全收益分配制度。一個好的分配制度是合作社的靈魂,既是社員努力工作的核心激勵手段,也是合作社吸引非社員加入的關鍵制度安排。要明確合作社是社員的經濟組織,合作社的宗旨是為社員謀福利。合作社的收益分配制度是實現社員收益的重要手段,搞清社員加入合作社應該得到的各種收益至為關鍵。貫徹《合作社法》中有關收益分配的規定,并根據本社的特點,合理確定盈余返還、股金分紅和股息的比例。根據該法規定,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分配制度不同于企業,主要有三點不同:第一,專業合作社從當年盈余中提取公積金,并量化給每個成員,計入個人賬戶,這是合作社在財務核算中的一個重要特點;第二,可分配盈余按成員與本社的交易量(額)比例返還,返還總額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60%;其余部分,按照出資額和公積金份額的比例分配給社員。這說明按交易量(額)的比例返還是盈余返還的主要方式,但不是唯一途徑;第三,每年的分配方案要經社員大會討論決定。另外,要分清盈余返還、股金分紅、股息這三個不同概念。簡單說,社員作為顧客(供應商和消費者)應該得到盈余返還,作為投資者,應該得到股金分紅和股息。三者收益各自占的比重,由合作社的具體發展情況來決定。初創階段,股金分紅的比例高一點,可以吸引社員的加入;發展階段的關鍵是穩定,利潤返還應該成為分配制度的主角。如果合作社中社員繳納的股金數量較大,在合作社總資產中的比重較高,股金分紅就應該占較大的比重,反之,則應該著重進行利潤返還。
(五)實行財務公開,強化監督機制。合作社實行財務公開應作為一種制度長期堅持下去,充分體現全體成員的參與權、知情權。每個合作社在制定章程時,都應當明確財務公開的內容、形式時間等,以便于成員的監督,體現合作社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的宗旨。要將成員的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有效結合起來,定期接受業務指導部門或社會中介機構的專門審計,提高財務管理的透明度。
總之,農民專業合作社要想走上長久發展之路,必須重視合作社的財務管理工作,對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應給予認真分析,并多方尋求解決措施,使得財務管理對合作社的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作者單位:云南安寧市委黨校)
主要參考文獻:
[1]王瑜,賈憲威.淺談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問題.農村經濟與科技,2006.8.
篇8
一、2013年工作總結
(一)、切實加強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嚴格執行農民監管制度。
認真貫徹執行《省農民負擔監督管理條例》,嚴格規范一事一議籌資籌資審批程序,分發農民負擔監督卡6436份,建立農民負擔管理數據庫,及時在網上申報,完成2013年度農民承擔費用審批方案及歸戶計算匯總工作,加強涉農收費公示制,對涉農部門實行統一票據管理,收支兩條線。等5個村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道路總長3810米,爭取財政獎補資金79萬元。通過有效監督,全鎮沒有出現亂收費,亂集資,亂攤派現象。
(二)、以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為抓手,積極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
2013年新建規范化農民專業合作組織10個,其中農機專業合作社4個,進一步規范了畜禽等4家合作社,建立健全了各項合作社制度,農民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工商登記3個家庭農場,農工辦備案6個,在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民增收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三)、制定幫扶措施,加快低收入人口脫貧奔小康步伐。
上報兩個2013年脫貧奔小康財政獎補資金項目,即村泥鰍養殖和村草莓種植,帶動低收入農戶150戶、591人,按照市政府、扶貧辦要求,與市商業局、工業資產經營公司、機關事業保險處等3家單位對接,做好市財政供養人員一對一幫扶低收入農戶工作,加快了低收入農戶脫貧奔小康的步伐。
(四)、加強財務管理規范化建設,三資四化管理再上新臺階。
今年,是村支部換屆選舉之年,鎮農經、財政抽調專人組成審計小組對11個村實行財務審計,并形成審計報告,對存在問題提出了合理化的意見和建議。嚴格按照財務管理制度的規定規范各項辦公經費支出票據,三資四化管理走在全市前列。
(五)、積極引導農民合理流轉土地,提高土地效益。
為加強土地集約化生產,提高土地效益。今年我們積極引導引導農民合理進行土地流轉,為下一步搞好搞活我辦土地流轉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六)、保質保量完成全市新農保參保任務,新農保工作位居全市第一.
(七)、做好農經統計工作,為上級分析農村經濟發展情況提供準確數字資料。根據要求按時按質完成各類農經統計報表。
二、2014年下半年工作計劃
(一)、夯實“三資”清理成果,加強和規范農村集體財務規范化建設水平。
(二)、搞好農民負擔監管,堅決杜絕加重農民負擔事件發生;
(三)、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范發展;
(四)、繼續引導農民進行土地流轉,提高土地整體效益,解決好土地糾紛;
篇9
一、農村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執行不到位? 制度是用來約束規范人們行為的。據調查,大部分村沒有完整的財務管理制度,部分村的制度條文很健全,但執行情況差,或干脆棄之不用,制度條文純粹是應付檢查,形同虛設。
2、村級民主理財組織和財務公開制度沒有建立,缺乏群眾監督。
大多數村會計兼任文書和出納,既管錢又管帳,缺乏有效的內部監督機制。會計檔案資料沒有認真保管,鼠咬蟲蛀,霉變毀壞。有些村財會人員變動沒有正常的帳目交接手續,或不交賬,有的甚至帳目丟失。
二、農村集體資產存在的問題
1、農村集體資產流失嚴重。一是個別地方村集體土地、資產、資源發包、出售、出租,不公開、不透明,個別村干部暗箱操作,從中漁利,群眾監督和部門監管不到位,造成集體資產流失;
2、土地征占中被征地農民要求將大部分或全部征地補償款分配給被征地農民,否則就到處上訪,致使村集體應當得到的補償費得不到,造成集體資產損失;
3、在國家極力鼓勵興辦農民專業合作社,村集體的部分職能將逐步被專業合作社所取代,村集體經濟組織已經面臨撤銷或解體,村民(成員)要求分掉全部集體資產。個別村財務管理混亂。全縣村級財務管理整體水平是好的,但仍有個別村財務混亂。主要表現在:村干部獨斷專行,有章不循、有法不依、財務制度形同虛設;收入不入賬、坐收坐支、資金管理混亂,核算不及時;建設項目不招投標、集體資產出售、發包暗箱操作,集體資產流失嚴重,大額開支不透明,弄虛作假;管理不民主,財務公開流于形式等等。?村財務會計委托制工作仍不完善,方式尚不夠規范。部分鄉鎮根本沒有實行村財務會計委托制;多數鄉鎮只是對村轉移支付資金核算,沒有村級的全部會計業務,存在會計核算“兩層皮”的現象;鄉鎮機構的人員業務素質不適應,部分鄉鎮經管中心人員配備不齊,缺少專業人員,致使無法開展制工作;財務工作流程、賬務處理還不夠規范。
三、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管理
農村財務;規范化;思路對策 農村財務管理不僅是一項經濟工作,同時也是一項嚴肅的政治工作,是農村基層組織、思想、政權建設的需要。因此必須加強組織領導,認真搞好村級財務管理工作。中央和省一再要求要認真搞好村級財務的管理,并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的一項大事來抓。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財務管理已顯得相對滯后,農村集體財務管理混亂,迫切需要 進行規范。
1、提高農村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加強會計法規制度的培訓,為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做好人力資源準備 農村財務管理既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又是一項業務性極強的工作。因此,穩定財會 人員隊伍,提高財會人員素質至關重要。為提高財會人員的素質,要切實加強業務培訓,定期或 不定期地進行業務考核,穩定隊伍,提高素質,為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做好人力資源準備。鄉村也要建立會計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即要求會計人員必須按照其資格證的級次,持證應聘相 應崗位之職,保持財會隊伍穩定。為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做好人力資源準備。
2、加強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必須要堅持“五個統一”,有效化解農村財務管理的矛盾, 加強財務規范化管理,必須要堅持 “五個統一” 即:統一思想,規范監督程序;統一帳、 表、 冊、據規范會計操作程序;統一審批手續,規范支出管理;統一業務培訓,規范交接手續;統一 檔案專柜,規范財務資料。只有這樣才有利于農村的財務行為進一步規范,從而可以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干部一個清白,農民也不必為財務問題而上訪,干部也不必因財務管理而費心,干群 關系將更加密切,為農村和諧社會的建設創造有利的條件。
3、各級鄉鎮領導都必須提高對村級財務重要性的認識,加強領導、強化管理,使之逐步納入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 農村財務規范化就是要求村級的各項收入、財政對農村的轉移支付和部門對農村撥付的資金,都要規范繳付手續,統一管理,有效監督。這樣可使村級收入管理得到加強,有效遏制亂 收費、 亂攤派行為,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 村級各項支出均在村財鄉管部門的全程監督下使用, 資金使用進一步規范和透明,不僅避免了資金使用的盲目性,還可有效地杜絕擠占、挪用等違 紀現象的發生。
4、健全農村財務管理化的各項管理制度,做好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的制度保證 建立健全規章制度,使村級財務管理有章可循,是搞好財務管理規范化的重要保證。為使 農村村級財務管理有章可循,必須嚴格執行國家農業部、 財政部新頒布的 《村合作經濟組織會 計制度》和《村合作經濟財務制度》這兩個新制度。
篇10
在合作社的示范帶動和影響下,種植結構不斷調整,蔬菜面積增長迅速,社員人均年收入都在9000元以上,比非合作社社員人均年增收高35%以上。合作社先后被授予“河南省優秀示范合作社”“河南省杰出青年農民專業合作社”“全國農技推廣農業科技實驗示范基地”“周口市菜籃子工程”生產基地等榮譽稱號。
在李順昌理事長的帶領下,白云蔬菜合作社以發展的眼光和高品質、高標準、高效益、高目標要求,通過遠程教育高科技手段對社員進行技術培訓和素質教育,已開展培訓20多場次,受訓人員達2000余人次。強化管理模式,實行“五統一”生產模式,統一規劃布局、統一農資供應、統一技術服務、統一儲藏加工、統一市場銷售。合作社大力推廣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統一配送種子、種苗、農藥和肥料,統一聘請專家和農業部門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指導,同時按區域和品種布局,選出6名具有多年種植經驗、群眾威信較高的社員擔任區域技術員,采取定期上門和現場指導等形式為社員提供技術服務,確保合作社蔬菜生態、安全、優質、高產、高效。
為使全縣蔬菜有一個規范的集聚場所,合作社自籌資金籌建了一個占地50余畝的蔬菜批發市場,并專門組織了一批有多年銷售經驗的人員常年在外開拓市場。目前,已經與全國300多個蔬菜批發商保持有密切的聯系,與30多個蔬菜批發市場建立有信息共享平臺,與30多家連鎖超市成功對接,能隨時掌握蔬菜的最新行情和價格趨勢分析。為了提升品牌效應,合作社注冊了“青野”與“謝安”牌商標,申報了部分園區有機蔬菜認證,加工了精致禮品包裝,提高了產品附加值,很受消費者歡迎。
- 上一篇: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性
- 下一篇:新版醫療質量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