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學習范文
時間:2023-04-05 09:56: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合作學習,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合作學習;合作;學習
倡導合作學習,可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溝通交往能力,使學生“學會關心,學會合作。”
一、合作學習的內涵及特點
1.合作學習的內涵
合作學習,是一條對學生進行主體性教育的好途徑,它的學習方式打破了“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框框。它是一種社會交往,它是在教學過程中得以實現的,它是通過學生之間相互依賴,相互溝通,共同負責來促進學生的主體性發展以及學生的社會化發展的過程。他強調的是學生之間的合作性的人際互動,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相互之間的合作來達到學習的目標,完成學習的任務。合作學習是一種融入積極競爭的相互促進的學習。它是一種目標導向活動,學生之間為了實現共同的目標可以產生較好的協作、配合行動,通過相互之間的配合、協作來實現共同的目標。因而,合作學習又是一種責任明確、同學之間協調一致、相互配合的學習。
2.合作學習的特點
(1)合作學習的互動性。合作學習是一種目標導向活動,它強調動態因素之間的合作性互動,并以此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培養學生良好的非認知品質。合作學習是生生互動式教學活動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這對于我們正確認識教學本質,減輕師生的負性負擔,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增進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它還強調師師互動的前導地位,合作學習將師師互動作為教學的前導性因素納入教學系統,擴大了教學系統的外延。
(2)利他主義的共享性。合作學習具有明顯的利他主義共享性。利他主義是指團體中的成員從內心上感到自己有責任協助別人,成員之間能夠提供支持、建議、評論等行為來協助其他的成員,可以分享自己相似的經歷,以利于協助其他成員。合作學習正是通過激發小組成員的利他行為,從而使個人通過幫助他人而獲得自身的改變,從而使合作學習具有了離他共享的特征。在合作學習中,合作的努力使學生們都勸人了一種追求互利的活動過程中,學生們深信所有組員都會從別人那里獲益,認為所有的人都擁有一個共同的命運。在合作學習的情境中,學生之間積極相互依賴,相互支持,學生具有較強的責任和貢獻意識。
(3)學生個體以自己的能動性同時參與到活動當中。在合作學習中,突出了每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小組中每個學生都有在別人面前展示才能的機會,每個學生都可以同時參與活動,擴大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使學生由以前教學活動中單純的旁觀者而成為教學活動中的積極參與者。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喚起他們學習的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動機,使學生能夠從那些與它不同的觀點及方法中得到啟迪,并且還有利于學生學習的遷移。
二、合作學習的依據
1.合作學習的現實依據。在教與學的關系中,傳統的教學過程過分強調和利用競爭的機制,從而造成同學之間的隔閡、排斥,形成了損人利己的不和諧的人際關系,對學生的學習、身心健康等都產生了不好的影響,進人21世紀后,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培養學生的人際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溝通能力已經成為教育的主要任務,使學生學會合作已成為當今教育發展的趨勢,而過去那種過于強調競爭的教育方式已不再符合時代的要求,倡導合作學習已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2.合作學習的心理學依據。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理論與策略有著深厚的心理學基礎。行為主義認為合作學習中同伴的成功可以起到榜樣和強化的作用。認知學派認為學習中存在著一個認知過程,認為學習是通過認知獲得意義和意向的過程,學習是認知結構的組織與重新組織,學生的認知在學習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認為學習者的意義建構促進學生的高水平的學習和思維活動。社會文化歷史學派認為,學生看到同伴的成功,會提高他們的自我效能感。合作學習還能適應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增強他們的平等意識,促進他們的相互理解,改善人際關系,發展學生的合作意諷和合作能力。人本主義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強調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對合作學習也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三、合作學習的理念
1.互動觀。合作學習強調動態因素間的合作性互動,在眾多的互動因素中,合作學習特別強調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即生生互動。教學是一種人際交往,是一種信息互動。生生互動是教學系統中尚待進一步開發的寶貴的人力資源,是教學活動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為與同伴的社會相互作用是兒童身心發展和社會化賴以實現的基本關系。當然合作學習也重視師生之間的互動以及師師之間的互動。
2.目標觀。合作學習是一種目標導向活動,有了共同的目標,才能產生較好的協作行為。合作學習特別重視情感領域教學目標的達成,認為學習是滿足個體內部需要的過程。合作學習認為,只有學生愿意學才能學的好,只有滿足學生對歸屬感和影響力的需要,他們才會感到學習是有意義的,才會愿意學,才會學的好。同時合作學習也為忽視學生的學術性目標以及交往技能目標的培養,克服了以往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注重學術性目標,而忽視學生合作技能目標的缺陷。
3.師生觀。基于教學過程中學生與教學內容之主要矛盾,合作學習倡導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主張教師轉變傳統教學中所擔任的角色,提倡教師當好導演,學生當好演員,而不像以前一樣,學生只是屈服于教師權威之下的磕頭蟲,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合作學習從學生主體的認識特點出發,把大量的課堂時間留給了學生,使他們有機會進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使在傳統課堂中許多原先由教師完成的工作現在由學生所組成的小組來完成,教師在學習過程中起促進指導的作用,而不再是學習的主體,從而減輕了教師的負擔,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使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得以發揮,產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以學為樂,而不再視學習為苦差事,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使師生之間形成“指導―參與”的關系,而非原先的“權威―服從”的關系。
4. 形式觀。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是:班級授課與小組活動相結合,合作學習認為教學應該兼顧教學的個體性與集體性特征,應當把個別化與人際互動結合起來,在教學形式上,合作學習強調以集體授課為基礎,以合作學習小組活動為主體形式,實現集體性與個體性的統一。
四、開展合作學習所遵循的基本原則
1.合作學習的學習任務應該是合作性的。合作學習的學習任務最好是團體性的,而不是個體性的任務,并且合作學習的學習任務最好是開放式的,即答案不是惟一的問題。這樣更能激發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溝通、交流和思考。
2.合作學習的學習策略應該是多樣化的。如果合作學習的學習策略形式單一則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激發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因而,合作學習的學習策略應該是多樣化的。西方的研究學家們經過長期的探索開發了小組成績分等法,小組游戲競賽法,切塊拼接法,小組調查法,合作辯論等多樣化的學習策略。
3.在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進行有效地組織和引導。教師是合作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因而,教師在合作學習開展的過程中一定要扮演好“導演”的角色。教師應該做到:全面的設計合作學習的任務,并創設一定的問題情景,并且在引入學習內容的基礎上適時的引入討論,為了讓各學習小組在課堂上能真正的開展學習,教師必須善于將學生引入教學過程。并且對各小組及學生個體的學習狀況給予及時地反饋與調整。并將學習小組的注意力引向新的探索方向。
4.在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進行及時有效地評價與管理。在合作學習的開展過程中,教師面臨兩個難題:既要活躍課堂氣氛,又要維持課堂秩序,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及時地管理與評價,以便讓學生明白什么樣的行為是必需的,什么樣的行為是不可的。在評價合作學習的時候,要采取多元評價,不能采用單一的評價模式,以便使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能力不斷得到增強和提高。
五、合作學習的影響因素及在開展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合作學習的影響因素。合作學習是一個多種因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個人所處的生活環境生活背景、個體的人格特征以及成員之間相互交往的形態等因素均影響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設計中,對以上諸因素及其相互關系必須予以充分考慮。
篇2
【關鍵詞】合作學習;調動學習積極性;發展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效率
【Abstract】To do well the cooperation study, it may arouse the enthusiasm which the student studies, develops student’s learning capability, enhances the classroom efficiency, moreover can raise student up-to-dateness and so on each other contact, unity cooperation, fair competition. It is strengthens between the student the widespread information exchange important method, is displays the student community wisdom the effective way.
【Key words】Cooperates the study; Reassignment study enthusiasm; Development learning capability; Enhances the classroom efficiency
在教育飛速發展的驅動下,教師更新教育觀,轉變教學法是時代的需要。教學方法甚多,讓學生合作學習也是教學方法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在近來的教學工作中,我將合作學習有效地滲透其間,收到良好效果。現就合作學習的點滴積累作一探討。
1合作學習的意義深遠合作學習就是讓學生分成小組,互相探討,共同思考,善積廣益,分工合作,團結進取。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又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1合作學習有利于改變學生的惰性。由于我國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不少學生都是家長的掌上明珠,養成了嬌寵型。因此,誤導了不少兒童“以我為中心”、“自由散漫”、“不思進取”等種種不良傾向。他們不善于處理各種人際關系。而當今社會各種矛盾非常復雜,如果只講競爭不講合作,那就不能形成完整的人格,不能確立與他人協作的那份收獲與喜悅,提高與他人合作進取的那份聰明與才智。搞好合作交流是知識、技能和行為的共同體現。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能力,適應建設和諧社會的發展之需,也利于改變部分學生的惰性心理。
1.2合作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素質,與素質教育相貼近。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關心、學會成長是教育者的目的所在。那么,合作學習不僅有助于學生挖掘潛能,擴大知識面,善學善積,更有利于他們綜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基礎教育階段,重視學生合作意識與合作精神的培養是很重要的。
1.3合作學習有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長期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合作交流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它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凸顯了學生的主動地位。在教學實踐中要有意識,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讓他們從合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積累經驗,對問題加深感知,提高學習效率都有著相當程度的目的和意義。
1.4合作學習能起到良好的傳、幫、帶作用。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成績較好的學生通過幫助別人使自己掌握的知識更加得到鞏固,同時,在交流過程中又有新的發現,對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在幫助別人過程中也收到一份助人為樂的喜悅;對于中等學生又可對思維過程進行梳理,對所學知識進行再認識,從而更加明悟;對后進生來說,可以通過模仿,探討,領會理解逐步掌握所學知識,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思維習慣。對于持不同意見及看法的人可以通過交流,爭論在探討中汲取他人觀點,在傾聽別人意見時,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使所學知識都得到新的突破。且每個學生在合作中都可以無拘無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樣既能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識,又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有利于增強學生自信、樹立學習信心。還有利于促進學生信息交流及溝通,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轉貼于 2進行合作學習的操作步驟怎樣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呢?合作學習就是在合作過程中,既有討論協作,又有爭論、辯論,在學習過程中有時產生異議,有時達成共鳴,整個學習過程熱烈而又和諧。還要將學生學習的主動地位與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地發揮出來,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在組織過程中,不妨做到如下幾點:
2.1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他們的興趣,提高他們參與活動的認識,同時要創造機會鼓勵學生競爭,指導他們合作,實現學習目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培養學生感悟能力,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讓他們之間相互啟發、爭辯、修正、補充、完善,使之在經歷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深刻理解,牢固掌握。這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這幾個方面都得到較好的處理,這既有利于體現學生的自身價值又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并培養學生的分析、辨別能力,逐步養成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培養他們自信、自強的心理。在學生掌握理解的基礎上,教師應把握住火候誘導,拓展學生視野,讓他們既有創造性的思維與認識又富于前瞻性的能力。在合作過程中,養成他們與人溝通、善于傾聽他人意見的良好習慣。
2.3指導學生合作學習應剔除教師凌駕于兒童之上的傳統觀念,放棄教師的架子。做到與學生平等,同時還應轉變教師在知識中的權威性,教師應找準突破口,設立知識圈套,激發兒童去鉆,去探討。在合作過程中,學生是絕對的主導地位,教師要少講,少問,少于指手劃腳,充當畫龍點睛的角色。
2.4為小組合作創設民主,自由的學習氛圍。在組織過程中,教師應遵循學生的認識發展規律,注重培養學生情感,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尊重保護他們的參與熱情,恰到好處地表揚和鼓勵他們。在合作過程中,更要注重學困生的參與,對他們多一份愛心,鼓勵他們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多與同學交流,做到“君子好學,不恥下問”。讓他們在合作中發展,提高自身能力,嘗試成功喜悅,分享幸福。
2.5充分發揮組長能力。在小組合作中,首先確定組長,組長要輪流,不可一任到底,也不要一律指定成績優秀的學生任小組長,要讓人人都得到鍛煉,人人都有自信心,自強心。小組分派后由小組長組織成員有序地開展討論,進行交流。探討中應敢于承擔責任,做到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發揮好團隊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組學習任務。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應平等地參與到小組合作中去。
2.6指導學生討論,提高討論效果。學生討論時應逐步做到“三會”。即會聽別人意見;會發表自己的意見;會有條理,有根據地說話,談觀點。討論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地引導幫助,鼓勵表揚,讓討論熱烈活躍,步步深入,層層推進。給學生帶來思維之趣,成功之樂。
3合作學習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合作學習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發揮能力,提高效率,但組織不當將適得其反。具體來說應注意下列幾個問題:
3.1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個必須通過小組合作才能解決問題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獨立探究的基礎上產生合作的自我需求及愿望。
3.2分組合作學習的自由度較大,應防止學生偏離學習中心,乘機閑談及玩小動作。
3.3嚴防學生滿足現狀,不從精度、廣度和深度入手。
3.4注意防止學優生歧視學困生,造成心理傷害。
3.5嚴防合作中的板結狀態,提倡靈活多變,氣氛濃烈。
篇3
(1)有明確的小組討論,或需解決的數學任務;
(2)小組內成員面對面互動;
(3)小組內有相互合作幫助的互動的氣氛;
(4)小組內人人參與,每人都有自己的職責。
一、合作學習的形式
根據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要求的不同,我們可以將合作學習的形式分為課前協作式、課內討論式、課后研討式三種。
1、課前協作式
課前協作式是指學生根據學習的需要,在課前分工協作完成學習任務(包括準備工作)的一種合作方式。這種方式一般是把總任務分解為幾個子任務,由小組里的成員分別承擔一個子任務,通過匯總每個成員的子任務來完成整個小組的學習任務,同一小組的成員可以在不同的時間內完成各自的任務。比如為了學習某個內容,需要先進行社會調查,以便收集有關的數據,這時就可以將調查的內容分成若干項目,由各小組分別承擔進行調查,然后將各小組的調查結果進行匯總。
2、課內討論式
課內討論式是指學生根據學習的需要,在課內通過小組討論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合作方式。在討論的過程中,小組內的成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針對問題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也可以仔細地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有時還可以進行辯論。在每一次討論中,小組內的成員有相對明確的分工:記錄員、檢查員、組織員(組長)、總結報告員等。這種方式一般是在固定的時間內完成學習內容。
3、課后研討式
課后研討式是指學生根據學習的需要,在課后進行合作的一種學習方式。它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指學生圍繞課堂內沒有解決的問題或可以延伸的問題在課后分小組作進一步的探討;二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學習任務,小組內的同學進行互幫互助,基礎差的同學主動請教基礎好的同學,基礎好的同學熱情地幫助基礎差的同學,以達到同一小組的同學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指學生為了了解(或解決)某一問題(比如課題研究),需要進行數學實驗或調查研究,通過分工與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二、合作學習的組織
要組織好合作學習,必須做好兩方面的工作。
1、科學、合理的進行分組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學過程中的信息傳遞只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單向進行,這樣的信息傳遞大多是師生問答式,沒有學生之間的討論,沒有學生之間的橫向交流,更缺少學生自我調整、矯正的機會,從而也就無法暴露學生思維的“過程”。而新課程倡導的合作學習,恰恰是對這種“缺陷”的彌充,它至少有以下幾方面的作用:一是同學之間互幫互學,以優帶差;二是增加學生發言的機會,培養學生傾聽別人意見的習慣;三是為學生創設辯論的機會,在辯論中鍛煉思維的敏捷性;四是培養合作意識、團隊精神。因此,小組內成員的搭配就應該做到科學、合理。我們認為必須遵循以下兩個原則:一是異質搭配的原則。異質是指同一小組的學生在知識、情感、態度、能力等方面應該是不同層次的,這樣便于取長補短,互相幫助,共同提高。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則。就是各個小組內的成員男女比例應基本相同,這樣可以優勢互補,有效地促進組內的合作與組際的競爭。組與組之間的相對平衡,也有利于合作學習的評價。
2、充分發揮小組內每個成員的作用
小組內的每個成員雖然層次不同,分工不同,但都應該樹立整體意識和團隊精神,樹立“小組的榮譽離不開我的努力”的意識。因此小組內的成員做到既有分工更有合作,特別是對于那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習基礎比較差的、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弱的同學,更應該幫助他們克服障礙。為了使每個人都有鍛煉的機會,小組內的分工應該輪流進行,而且各個組輪流的方式基本相同(即同一層次的同學同時擔任同一角色:記錄員、檢查員、組織員、總結報告員等),這樣也利于評價的公平性,樹立每位同學的信心。
三、合作學習的評價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對合作學習評價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評價小組的整體情況,當然也必然會有個人評價與小組評價,自我評價與同伴評價,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我們不僅僅要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更應關注學生合作的過程;不僅僅評價對每個學生的參與情況,更應關注小組的整體情況;不僅僅評價發言學生的答案是否正確,更應關注學生在表達自己的觀點、傾聽同學的發言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態度;不僅僅評價學生的學習水平,更應關注他們在合作中所表現出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與態度。教師通過評價機制,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四、合作學習中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
1、怎樣的合作更有效
從目前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合作學多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具體表現在:一是分組的隨意性比較大。教師大多根據學生的座位就近分組,座位變了,小組也就變了,既不考慮學生的搭配,也不考慮組內的分工。二是合作學習的目的不夠明確。哪些問題需要合作?什么時候進行合作?如何進行合作等問題教師心中沒有底。教師講累了讓學生“合作一下”,有老師來聽課了讓學生“合作一下”,把合作學習當作了調劑品、裝飾品。三是學生不知道怎么去合作。沒有其他老師聽課時,學生把合作學習當作“可以熱鬧一下的時候”,有老師聽課時,學生把合作學習當作最難受的事,討論時不說不行,說又沒東西可說。四是缺乏群體意識。合作時熱熱鬧鬧,匯報交流時要么無話可說,要么沒有形成共識,只能說自己的觀點。
怎樣才能取得理想的合作效果?我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點工作:一是教師必須提高認識。認識到這次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將以往學生的被動、接受式地學習方式,轉變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等方式。二是教師要精心組織好合作學習。教師只有明確了合作學習的目的、意義,才能去創設合作學習的氛圍,精心組織合作學習的內容。比如問題如何提出?要求學生做到什么?以什么形式組織等等。三是討論必須建立在學生的獨立思考基礎之上,否則討論就可能停留在表面或不能深入。四是加強對合作學習的指導和評價。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不能依賴學生自己完成,必須在教師的引導和鼓勵下逐步完成的。對于小組內的每一個角色,分別承擔什么任務,如何組織,如何記錄,如何匯報,如何補充等都應該進行指導,使學生逐步形成一種習慣。同時通過評價,有效地促進合作向正常的軌道發展。
2、教師的角色如何定位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角色該如何定位?《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不能把握自己的角色。在學生討論時,教師要么站在講臺前,要么輪流轉幾圈,看看這組,瞧瞧那組,不能把自己融入到學生的學習中,也就不可能成為學生的學習合作伙伴。歸根到底還是教師的角色沒有發生轉變。因此要使教師在學生的合作學習中發揮更好的作用,必須從轉變教師的觀念開始,必須在平常的教學中去體現,這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
3、小組內成員的搭配應該相對固定。
由于小組內成員的搭配基本上是根據班級學生座位的安排進行就近組合,因此就必然會隨著學生座位的變動而變化。另外,不同學科的分組方法也不盡相同,這就給數學合作小組成員的相對固定帶來困難,一方面我們應該做好與班主任的溝通,另一方面也要堅持數學合作小組的穩定性,使合作學習成為學生學習上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
4、樹立兩種觀點:
(1)要求學生合作,首先教師應該學會合作。
應該承認,對教師來說合作學習也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因為我們的教師大多也是在缺乏合作的傳統教育體制下成長起來的。所以在工作中,教師間的合作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只有經過合作才能從中感受到合作的要義,才能體驗到合作的快樂和收獲,才能有效地去指導學生的合作。集體備課、教研活動等都是訓練教師合作態度、合作精神的有效策略。
(2)學生要建立成長記錄,教師也應該建立成長記錄。
在這次課程改革中,為了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成長過程,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我們都要建立學生的成長記錄袋。那么教師自身呢?“教師與新課改同成長”也是我們這次課改的任務之一,新課程帶給我們的是全新的教育理念,這就必然要求我們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改變傳統的思維方式、學習方式,使教師和課改同步成長。為了幫助教師認識自我,不斷適應新課改的需要,也就有必要建立教師的成長記錄。比如:我們把教學中成功(或失敗)的案例、教學心得、教學反思、論文、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等及時地積累下來,作為自己成長的記錄。
5、防止兩種傾向。
(1)把討論變成了只有少數幾個人的發言。剛開始時,大家(特別是學生)都覺得討論這種形式比較新鮮,于是每個人都會爭先恐后地發言,以表明自己的觀點。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基礎好的同學慢慢地成了小組內的“權威”,基礎差的同學受到了排擠,漸漸地也失去了發言的勇氣,于是小組討論就變成了某某某的中心發言。
2)追求表面上的熱鬧。這是目前在合作學習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教師為了追求課堂上學習氣氛的熱烈,以顯示教學上的寬松、民主,任憑學生的自言自語或大喊大叫,甚至對于學生的借機“放松一下”,或“吵鬧一下”,教師也會視而不見或一笑了之。久而久之,必然會導致教學走向另一個極端。
合作學習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我們必須去學習;合作學習是一種新的教學策略,我們必須去研究。讓合作學習這朵課改之花越開越盛,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健康成長。
篇4
關鍵詞:合作學習;定義;形式;要點;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5)05-0012-02
合作,是為了共同的目的一起工作或共同完成某項任務。在我們的社會生活與工作中,合作行為隨處可見,成為人們一種常見的社會行為。如:教師們合作研究一個課題,工人們合作制造一架飛機,醫生們合作完成一臺手術,航天領域更是需要6大系統幾十萬人的合作才能把飛船發射進入太空、在太空飛行或返回地球。與這些宏大壯觀、驚心動魄和精益求精的合作工作相比,中小學體育課中的合作學習要簡單從容多了。中小學體育課中的合作學習,就是體育教師指導學生為了獲得具有一定難度的體育知識或體育技能,學生需要采取一定的合作形式一起學習,從而更好地共同完成有難度的學習任務。
中小學體育課中合作學習的重要意義在于,對于中小學生來說,體育課合作學習中的合作意識培養與合作行為形成,能夠激發并影響學生合作性社會行為的形成。這在我們2012年曾經做過的中小學體育教學合作學習實驗與研究中,也有所證實。所以,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就很好地簡明扼要地詮釋了合作學習的教育意義與價值。
那么,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習方法還是一種學習方式呢?從商務印書館1983年出版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著的《現代漢語詞典》,我們對學習、方法、方式等詞義進行查詢,詞義表示,學習方法是為獲得知識或技能采用的門路、程序等;學習方式是為獲得知識或技能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我們認為,稱為合作學習方式更貼切一些。合作學習方式中,學生、師生之間的協助、協作和協商等互動合作行為是其主要內容與方法,使學生圍繞共同的學習目標開展合作學習活動是其主要學習形式。那種不需要學生間配合和協作的共同學習,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
一、合作學習的內容
1.協助
當一個人完成學習任務困難時,自然地就形成了求助他人幫助、輔助自己或自己也幫助、輔助他人的需要。如:體操教學中,在新學習靠墻手倒立動作時,我們都需要在老師或同學的保護和幫助下完成練習,練習者與保護者可以交換角色,直到自己能獨立完成這個動作為止,這期間的學習與練習都需要合作學習。所以,凡是需要人之與人間互相協助的體育學習內容都是適合進行合作學習的。
2.協作
某些運動項目的學習,如:籃球、排球、足球等就需要若干人配合完成任務。如排球需要有一傳、二傳、扣球;籃球需要進攻、防守;足球還要有守門員,都需要分工與合作,共同努力、多方配合完成任務。所以,當我們一個人對墻練習籃球傳、接球時,也可以,那不需要合作學習,因為不需要人與人之間的協作。可是,籃球實戰中,傳球、接球的都是跑動中的人,這時候就需要合作學習與練習了。所以,凡是需要人與人之間相互協作的體育學習內容都是適合進行合作學習的。
3.協商
當我們的教學內容學習需要經過爭辯、探討、質疑;需要求新、求異、求變;需要權衡利弊得失、價值判斷與多種決策路徑選擇;需要以群體業績表現、以任務整合成果衡量與考評時,我們需要合作學習共同商量以便取得一致的意見。所以,凡是需要多人協商的體育學習內容都是適合進行合作學習的。例如,在雙人技巧組合練習教學中,為了完成“主題式雙人技巧組合動作”的學習內容,2名學生必須要進行合作學習,并解決下述問題:(1)選擇怎樣的技巧動作,兩人怎樣配合練習?(2)該怎么站位,完成動作的順序和路線是怎樣的?(3)動作結束時能不能擺一個組合造型?(4)給自己的技巧組合動作取一個能表現動作的主題名稱,是飛翔、團結還是力量、柔美呢? 等等。
上述三種教學情境中包含了為什么要合作學習的三種因素,也回答了什么樣的體育教學內容適宜合作學習的問題。當然,只是列舉性的,也是相對而言的。對于許多體育教學課堂情境而言,這些因素可能不是有或無的問題,而是強或弱、多或少的問題。
二、合作學習的難點
1.同質與異質的學習小組劃分
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在班級授課制的前提下,體育教師都要對全班學生進行小組劃分,以便因材施教或分類指導,小組劃分通常是根據學生的年齡、性別、身體素質、體育成績、體育技能等,采取同質劃分(即將特質相同者分為一組)或異質劃分(即將特質不同者劃為一組)來進行,這種同質或異質的學習小組劃分實踐經驗正好為我們實施合作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從合作學習方式來看,“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小組劃分有利于小組成員之間取長補短、互幫互助,一起提高;若采用“組間異質、組內同質”的小組劃分,則是為了讓能力較強的小組完成難度較大的任務,讓能力較弱的小組完成難度較小的任務。還可以將小組劃分的權利交給學生,由學生根據自己的條件或愿望自行組合。總之,合作學習小組的劃分只需要把握一個原則,那就是小組的劃分是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有利于學生互相協助、協作或協商,相互支持,在提高個人學習成效中完成小組共同的學習目標。
2.三類成員的任務分工
合作學習中,體育教師是體育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小組長是體育教師的得力助手和學習活動的參與者。(1)體育教師:要確定體育教學的內容與制定體育教學的目標,要設計或者幫助小組設計體育教學的相關情境,要對學生進行體育學習指導,要參與小組的討論,或者指導小組開展活動,要詢問小組長要求其反饋情況,要發現、指導和鼓勵后進生的學習,要對課堂所有活動進行全面觀察、全面組織。(2)小組長:要按體育教師的要求組織本小組的學習與練習活動,要檢查本小組成員的學習情況,向體育教師報告本組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向同學展示本組的活動成果,并盡力幫助后進生學習。(3)小組成員:要互幫互助全力合作,要為本小組討論問題出謀劃策,設置情境,共同完成練習任務。
3. 體育教師的主導價值
合作學習時,小組討論時,體育教師應該做些什么?不是等待,不是觀望,而是深入到小組當中。體育教師要了解學生合作學習練習的效果、討論的焦點、認知的進程,從而靈活地調整下一教學環節。這樣小組合作學習才可能是有效的、扎實的。例如,在小組多人合作跑教學中出現了一個問題,小組內意見不統一,有的要兩個一起跑,有的要三個四個一起跑,有的不愿意和女生手拉手。發現情況后,教師這樣作了指導,“老師有一個提議,我們合作跑從簡單做起好嗎?先兩個人的,再三個四個地跑,最后大家一齊跑。把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再做難的那就更了不起了!”然后,老師主動拉起女生的手,說:“老師現在想和你們一起跑,趕緊行動起來吧!”
三、合作學習的評價
在實踐中,評價是合作學習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在實施評價時,可以由體育教師、學生自己、看課者(如領導、觀摩者等)進行。當然,這只是一個示例,供大家借鑒與參考。
1.體育教師的評價
在實施評價時要注意:(1)合作學習活動的評價一定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首先,要評價學生對學習內容掌握的成績與程度怎樣,以便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成果怎樣,有什么缺陷與不足,需要怎樣進一步提高。其次,要評價各組的學習行為與效果,用各小組的“團結合作、參與程度、自主學習、學習效果”等指標進行總體考查,還可以對每個小組成績優良的學生進行對比,或對每個小組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進行樣本考查。(2)合作學習評價時,體育教師既要關注學生參與小組活動,達成小組學習目標的情況,也要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顧及學生的特殊感受和特別收獲。(3)體育教師既要關注合作學習中學生態度、興趣和收集信息、處理問題的能力,也要考慮學生探究體驗、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4)評價的方案可以由體育教師自己制定,也可以在師生協商的基礎上提出,還可以借鑒其他研究者的評價方案。
2.學生的評價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完成下面合作學習活動問題的回答。
(1)你能接受這種學習方式嗎?
(2)你對合作學習活動感興趣嗎?
(3)你有沒有積極參與學習的整個過程?
(4)你有沒有什么獨到的見解?
(5)你和其他同學合作愉快嗎?
(6)在活動過程中你有沒有聽取其他同學的意見?
(7)你和你的小組有沒有提出新的觀點和設計出新的學練形式?
(8)在討論或交流過程中你有沒有參與辯論或提出建議?
3.看課者的評價
看課者可以通過詢問學生對下述問題的回答,評價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收獲。
(1)你覺得這種學習方式與以往有什么不同?
(2)你更喜歡哪種方式?為什么?
(3)最令你感興趣的是什么?
(4)你從這次活動中學到了什么?哪些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篇5
我從今年七月份開始,就在我校高三(8)班使用合作學習的方法進行生物第一輪復習,收到較好效果。至今已進行4個月左右,從未間斷。目前必修的三本書已基本復習完,以下是一位名叫周國旺的學生寫的心得體會,具有一定代表性。
生物一直不是我的強項,在考試時常常拖我的后腿,所以我也一直對生物學習沒有信心。我總覺得是自己記性不好,什么東西記了就忘,尤其是對減數分裂那一塊,什么異常問題,什么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在不同時期的圖像判斷等等,這都是很讓我頭痛的問題,考試時我也會常因這類問題丟分。然而,“不幸”的是,我們小組被分配到了講生物必修二中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這章,而我又“幸運”的抽簽抽到了“減數分裂與受精作用”。起初我真的很不情愿,只想逃避,我覺得自己完全沒有能力講好這最讓我覺得困難的這一節,再加上在生物必修三的復習中,我也曾上臺講過一次,我覺得那是所有小組講課中最差勁的一次,我不想再給自己的小組丟臉了。小組中的一個好朋友開導我,他告訴我越是不擅長的,就越是要去鉆研,把不懂的問題搞懂搞透,最后,他還微笑的拍了拍我的肩膀,說:“沒關系的,你有什么不懂的就來問我,你講的這一節是這章中最關鍵的,加油啊!”當時我真的很感動,只覺得就算是為了朋友們的支持和鼓勵,我也要硬著頭皮講下去。我為了那次講課,用了整整一個星期的時間準備,減數分裂的過程圖像在草稿紙上畫了一遍又一遍,為了不在講臺上出差錯,我和組里的同學討論,又向徐老師請教,對自己的教案也進行了多次修改,引入了的變形過程、有絲分裂與無絲分裂的異同等知識點,還把自己在減數分裂這塊最“害怕”的問題整理成了三個專題。在講課的那天,我發現自己并沒有當初想象的那么緊張,最終講課結果當然是好的,我成功了!
高三(8)班周國旺
我所進行的合作學習有以下十個環節組成:培訓分組——任務分配——集體備課——教師指導——組內審議——印發資料——課堂展示——批改作業——記憶檢查——測試評價。
一、分組培訓
分組:典型意義上的合作學習其小組活動與傳統教學中的小組活動有著重大區別。這主要表現在傳統小組(如興趣小組)往往是同質小組,而合作學習小組則是異質小組。異質小組通常是由性別、學業成績、素質能力等方面不同的成員構成,成員之間存在著一定的互補性。合作學習小組通常由6—7人組成,2:3:2(兩個學習成績較好的,三個一般的,兩個學習困難的)的比例進行分組。要求各小組總體水平基本一致,每個小組都應是全班的縮影或截面。每組確定一名組長負責組織實施合作學習,組長不一定要是組內成績最好的,但一定要具備較強的組織、協調和溝通能力。高三(8)班合作學習分組表:
培訓: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十分重視知識性目標,而往往忽略學生合作交往技能的訓練與培養。而在合作學習課堂中,對學生進行合作技能的教授與訓練是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否則學生會因為缺乏必要的合作技能而無法進行合作,從而直接影響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甚至嚴重削弱教學效果,至于培養學生的合作品質,則更無從談起。在正式開展使用合作學習的方法進行生物第一輪復習之前,我對學生進行了培訓(專門開展了一次班會——什么是合作)并建立了合作學習規則:1、遵守規則、合理分工是合作學習的前提。2、獨立思考、自主學習是合作學習的保證。3、學會傾聽和表述是合作學習的基礎。4、學會互助和支持是有效合作的關鍵。5、正確對待矛盾與沖突,他們是智慧的碰撞和交流。
各小組圍繞本組的任務章節去精心準備一份學案、一幅概念圖、一堂課(內容較多的章節可利用多節課進行)、一套訓練題,我調侃為“四個一工程”,以此來引領全班開展本章節的一輪復習。在小組內再進行自主協商,對“四個一工程”的任務進行再分解分配到每個人。
組員通過完成任務,既自己成績得到提高,同時本小組的“四個一工程”質量也得到提高,進而全班同學都受益。這樣的任務分配方式也在潛移默化中在全班營造了一種合作性的情境。組織學生學習所營造的情境中,最理想的就是合作性的情境,學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進行學習,在這種情境中,學生們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的關系,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獲得成功,小組成員之間是“榮辱與共”的關系,這是一種“利己利人”的學習情境。
三、集體備課
高三(8)班學生領到任務后,每周我會給他們一個晚自習的時間進行集體備課。每個小組要提前一周完成備課。他們在集體備課中會非常熱烈的討論甚至是爭論他們任務章節中的重點、難點、考點和熱點是什么,學案該怎樣編寫、如何構建概念圖、選擇哪些經典題目、這一節課怎樣講最合理等等,每個學生都會把自己對所承擔的任務的理解和構思和盤托出,大家評頭論足,指指點點,一片火紅景象。
生生互動是教學活動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合作學習把生生互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作為整個教學過程中一種十分重要的互動方式來加以科學利用,充分開發和利用了教學中的人力資源,為高效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教學建立在了更加廣闊的交流背景之上,這對于我們正確地認識高效課堂的本質,減輕師生的負擔,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增進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四、教師指導
在高三(8)班進行的合作學習中,各小組集體備課之后,都會將他們的成果向我匯報請我把關,有時學生們講得頭頭是道,我也頻頻點頭不住的夸贊;有時他們卻抓耳撓腮,我就順勢指點迷津;有時為著某個問題幾個人打起“官司”來,我儼然成了“判官”,可判案過后我總是要費盡口舌去向“敗訴”的一方解釋清楚。我充當“管理者”、“促進者”、“咨詢者”、“顧問”和“參與者”等多種角色,旨在促進整個復習過程的發展,使學生與復習之間的矛盾得到解決。我不再把自己視作為工作者,而是合作者。因為如果教師把自己看作是工作者的話,那么他就不會把學生看作是人,而是工作的對象,予以機械刺激。在合作學習中,我與學生之間原有的“權威——服從”關系逐漸變成了“指導——參與”的關系,大大激發了學生一輪復習的主觀能動性。
五、組內審議
經過以上幾個環節后,組員會將自己對所承擔任務研究的結果提交組內進行審議,有的是要在組內進行試講;有的是將精心挑選題目的來龍去脈解釋清楚;有的是請大家看看有沒有知識性錯誤等等。大家七嘴八舌,既有贊賞之聲,受者兩頰緋紅,心里甜如蜜;也有被喝倒彩的,處之泰然,知錯就改。合作學習將教學建立在滿足學生心理需要的基礎之上,使教學活動帶有濃厚的情意色彩。從合作學習的整個過程看,其情意色彩滲透于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之中。尤其是在小組合作活動中,小組成員之間可以互相交流,彼此爭論,互教互學,共同提高,既充滿溫情和友愛,又像課外活動那樣充滿互助與競賽。同學之間通過提供幫助而滿足了自己影響別人的需要,同時,又通過互相關心而滿足了歸屬的需要。在小組中,每個人都有大量的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傾聽他人的意見,使學生有機會形成良好的人際技能,當學生們在一起合作融洽、工作出色時,他們學到的就會更多,學得也就更加愉快,由此可以實現認知、情感與技能教學目標的均衡達成。
六、印發資料
“四個一工程”幾經打磨,終于成型,學案、概念圖和訓練題就由負責的同學拿去油印,提前發給全班同學,成果就由全班同學來分享。該小組成員們的成就感油然而生,雖然付出了辛苦,但是收獲頗多。
七、課堂展示
每個小組將任務章節的重點、難點、考點和熱點一一分解到人,每位組員就專一的一個點進行“精確打擊合”,把自己研究的心得與全班分享,簡潔高效。
合作學習認為,教學應當兼顧教學的個體性與集體性特征,應當把個別化與人際互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因此,在教學形式上,合作學習強調以集體授課為基礎,以合作學習小組活動為主體形式,力求體現集體性與個體性的統一。合作學習中的課堂講授是以合作設計為基礎的,講授過程也力求簡要清晰,時短量大,高效低耗,有著較強的研究性、探究性。因為是學生“小老師”在講課,大家的局促感沒有了,在課堂展示過程中上臺講課的學生往往就成了“標靶”,臺下學生對他所講內容的質疑與追問猶如一支支“冷箭”,直奔靶心,有的應對無誤,有的直冒虛汗,有的干脆直接向我求助,課堂氣氛熱烈,幾乎所有學生都動了起來。課后我會用不到十分鐘的時間進行點評、歸納總結和補充。
八、批改作業
課后每個小組組長負責收全班“四個一工程”中的訓練題作業,由命題人批改并進行統計分析,下次課拿出一定的時間,就訓練題的批改中發現的共性問題在全班進行針對性的講解,以此做到精講精練,大大提高了復習效率。
九、記憶檢查
作業評講結束,該組全體組員分到不同的座位組一一對全班學生的任務章節知識點記憶情況進行拉網式檢查。然后將檢查情況填寫在《知識點過關檢查記載表》上,以此來督促學生扎扎實實的過好一輪復習的基本功這一關。
十、測試評價
最后,由老師拿出一套高質量的本章節測試卷進行測試,根據測試結果和小組各成員的表現來進行分組綜合評價。合作學習的評價觀與傳統教學也有很大不同。傳統的教學評價關注個體在整體中的位置,熱衷于分數排隊,比較強弱勝負。這種競爭性的評價是有局限性的,它把是否“成功”作為衡量學生優劣的惟一標準,脫離了大多數學生的實際。在這種評價方式下,只有少數學生能夠得到高分或好名次,能夠取得分數意義上的成功,而大多數學生則注定是學習的失敗者,這不利于大多數學生的發展。鑒于此,合作學習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所追求的一種境界,同時也將之作為教學評價的最終目標和尺度。
以上就是我將合作學習運用于一輪復習的思考和過程。當然,任何一種方法都有利有弊,在這四個月合作學習方法的探索中,我也發現了一些不足,諸如:
1、在合作學習的小組活動中,有時因組內成員的意見不一致、分歧太多而爭論不休,造成內耗,浪費了大家的時間和精力。
2、在合作學習小組進行討論時,有時一些不愿意承擔責任的小組組員推卸責任,或是在活動中不積極配合小組活動,表現消極,就會影響全組的士氣,降低全組的工作、學習效率。
3、在合作學習中,小組內同學間的交流相對小組間的交流要多得多,有時會造成各個小組的小集體主義傾向,不利于各組間的交流與合作。
4、部分同學主動性欠缺,有濫竽充數的嫌疑;對本組所負責的章節關注度高,對其他組負責的章節關注度低。
篇6
為了提高班級教育管理水平和課堂教學的質量和實效,必須
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全體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自覺參與到班級管理和課堂學習中來。只有這樣,才能使大家愛學習、會合作、會學習,并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和行為習慣。班級積極開展學習小組活動,就為學生的合作學習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一、合理構建學習小組
學習小組是由班內的成員構成,不同的學生又有各自的特點,如成績的優與差,紀律的好與壞,性格的內向與外向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同等等。如何把這樣的一個群體進行優化搭配,充分發揮出“1+1>2”的效能,是每一個班級管理者都應該考慮的問題。為解決這個問題,班主任應該對整個班集體的情況有一個全面的掌控——學生性別的比例、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生的家庭背景、學生各科成績的優劣、學生的生活圈子等。我們在進行優化搭配時,要注意到學生的情緒,認真傾聽學生的意見,考慮他們的感受。因為學生是這項活動的主體,只有讓他們從心理上認同這樣搭配有利于他們的成才,才會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其中去。也只有這樣,才能構建出好的學習小組,真正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體現出它的實用價值。班主任對生情和學情全面評估后,確定好學習小組的數量,學習小組的成員人數。總之,調整結構,合理搭配,互補性強,才利于雙贏。
二、構建學習小組的基本要求
1.形成積極互賴的共同體
要求學生知道他們不僅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而且要為其所在小組的其他同伴的學習負責,小組成員之間是沉浮與共、休戚相關的關系。
2.面對面的促進性相互作用
要求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組內學生相互促進彼此的學習,走向成功。
3.承擔個人責任
要求每個學生都必須承擔一定的學習任務,并要掌握所分配的任務,分工明確,責任到人。
4.適當的社交技能
要求教師必須教會學生一些社會交往技能,以進行高質量的合作。
5.開展小組自評
要求小組定期地評價共同活動的情況,檢討小組活動情況和功能發揮程度,以保持小組活動的有效性。
三、明確小組成員在小組中的角色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教師應當首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組合作的規則,并進行恰當的分工。合理分工有一個過程,剛開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特點進行分工,然后過渡到學生自己協商分工。選好組長,組長要有為同學服務的意愿,有一定的組織協調能力,學習成績處于中上游,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產生。鼓勵學生全員參與,有85%的學生參與度為最低目標。從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抓起,譬如做筆記的習慣、獨立思考的習慣、“定計劃”的習慣、“預習復習”的習慣、“思考”的習慣、“自學”的習慣、“讀寫”的習慣、“觀察”的習慣、“提問質疑”的習慣、“實踐動手”的習慣、“改正錯誤”的習慣、“自測命題”的習慣等。在小組中推行“小先生制”,組長就是“首席小先生”,可以取代教師的一些簡單工作。讓“學習小組”成為“動車組”,每個小組就是一節自帶動力的“車廂”,小組長就是“分動力機”。
四、及時對小組的學情進行總結
要有一套比較簡潔、易操作的量化考核表,交給班級學習委員會。對各小組的考核,不僅僅考查學生,也要考查科任教師;堅持一周一小結,一月一評比,注意評比的時效性;組長和成員的動態管理,讓組長和成員在班內流動起來;表揚要及時,形式要多樣,范圍要廣泛,適時保持學生的學習激情。在適當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評價的分數,以及個人評價、小組評價的情況,給優秀個人、優秀小組以適當的獎勵。為保證獎勵對學生的吸引力,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喜好,制訂相應的獎勵形式。獎勵形式不僅包括物質的,而且包括精神的以及娛樂性的。
篇7
關鍵詞:合作;學習;新課程;探究性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2-0166-01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成為有別于傳統教學的最明顯的特征,與探究性學習一樣,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著力點,但是我們在實際操作過程和觀摩中發現,現行的小組合作教學總是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一些問題。如常見的問題有:
一、小組成員間缺乏必要的人際交流和小組合作技能,不具備合作的心向和傾向性,有的小組一看就知是在公開課、研討課時臨時湊合而成,缺乏必要的練習。
二、教師為了讓學生能有廣泛的參與,一有問題,不管合適與否,難易如何,都要學生合作討論,似乎只有讓學生合作討論,才能解決問題,造成學生沒有參與討論的興趣,教學時間大量浪費,教學效率事半功倍。
三、問題一出現,教師不引導學生認真學生讀書,深入思化,就組織小組討論。學生沒有經過深思熟濾,匆忙展開討論,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隨從,這樣的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在無意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有駁于合作學習之真諦。
四、學優生在小組中處于主宰地位,承擔了主要的職責,學困生則處于從屬或忽略地位。
針對這些問題,我認為在開展小組學習必須抓好以下幾點:
1.小組成員編排的科學性。合作學習一般采用異質分組,即小組成員間形成性別,學習成績、能力方面差異,另外,還可以考慮到家庭經濟、社會背景、性格、脾氣等差異,采用異質分組,就連帶產生了全班各小組間的同質性,這就是合作學習的分組原則-一組見同質、組內異質。組內異質。組內異制為小組成員內部互相幫助提供可能,而組間同質又為全班各小組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總之,合作學習的分組技術不同于以往的能力分組,興趣分組,這些都是同質分組。合作學習小組不是純粹的交友小組或娛樂小組,而是一個協同共事的團隊。
2.小組合作學習要遵守一定的規則。小組內應該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學生都要被指定擔任一種特定的角色比如:領導者、激勵者、讀題者、協調者、報告者、操作者,而且應輪流擔任,實現小組角色之間的相互依存,增進學生互動的有效性,再如:學生在討論前,一定要有獨立思考,否則就容易出現“搭便車”的情況。其次,學生常常以“我”而不是“我們”進行表達,這實際上與學生缺乏必要的人際交往技能有關,人際交往技能同認知技能、動作技能一樣,應該在小學的教學中得到系統的訓練,讓學生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合作學習即日學習取得成功的條件,同時,其本身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目標。
3.小組合作學習的范圍及方式。合作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競爭意識和能力,同時通過小組成員間互相和幫助,實現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但是,我們應明確,這只是有效學習方式中的一種,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合理的選擇教學行為和學習方式。一般來說較簡單的認知學習任務,只需要個人獨立自學或開展全班教學即可。面較復雜的,綜合的學習任務,可以采取不同的合作學習方式。實現方法方式的多樣化是非常重要的,要避免“將所有雞蛋放入合作學習之籃”。
4.要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在小組學習中的作用。一般情況下,合作學習旨在通過小組討論,互相啟發,達到優勢互補,解決個體無法解決的疑難的目的。但是合作學習必須建立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上,“既然所有這些合作學習的類型都采用了一定數量的獨立行為”。學生要參與討論,參與探究,必須要有自己的見解和以前認知能力作為基礎,而個體的獨立思考是無法由別人或小組來代替的。只有在學生思考到達一定的程度展開討論,才有可能出現一點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時展開討論,才有可能可能出現觀點的針鋒相對和正面交鋒,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參與討論或探索之間,一定要留給學生一定的獨立學習思考的時機。
5.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的引導作用。學生再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時,很多教師仍然在講臺上等待,或者做自己的事,比如準備下一環節的教具,板書等,那么,是不是教師真的不應該介入合作學習的進程呢?合作學習的成功與否,我認為:同教師的引導、參與是分不開的,在活動中,教師不是更清閑了,而是擔負起更大的管理和調控職責,在合作學習中,教師重點是如何精心設計合作學習,從學生分析、目標設置、任務選擇、策略匹配、教學過程展開中與評估等全過程中的把握,除此之外,在開展合作學習過程中,隨時都會有意外的問題發生,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往往會阻礙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因此,再很多情況下,教師必須對各個小組的合作學習進行現場的觀察和介入,為他們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
篇8
關鍵詞:合作學習 新課程改革
合作學習也屬于一種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相比,它們有著許多質的不同。合作學習有以下四條特征:(1)有明確的小組討論,或需解決的數學任務;(2)小組內成員面對面互動;(3)小組內有相互合作幫助的互動的氣氛;(4)小組內人人參與,每人都有自己的職責。
一、合作學習的形式
根據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要求的不同,我們可以將合作學習的形式分為課前協作式、課內討論式、課后研討式三種。
1.課前協作式。課前協作式是指學生根據學習的需要,在課前分工協作完成學習任務(包括準備工作)的一種合作方式。這種方式一般是把總任務分解為幾個子任務,由小組里的成員分別承擔一個子任務,通過匯總每個成員的子任務來完成整個小組的學習任務,同一小組的成員可以在不同的時間內完成各自的任務。
2.課內討論式。課內討論式是指學生根據學習的需要,在課內通過小組討論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合作方式。在討論的過程中,小組內的成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針對問題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也可以仔細地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有時還可以進行辯論。
3.課后研討式。課后研討式是指學生根據學習的需要,在課后進行合作的一種學習方式。它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指學生圍繞課堂內沒有解決的問題或可以延伸的問題在課后分小組作進一步的探討;二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學習任務,小組內的同學進行互幫互助,基礎差的同學主動請教基礎好的同學,基礎好的同學熱情地幫助基礎差的同學,以達到同一小組的同學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指學生為了了解(或解決)某一問題(比如課題研究),需要進行數學實驗或調查研究,通過分工與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二、合作學習的組織
要組織好合作學習,必須做好兩方面的工作。
1.科學、合理的進行分組。小組內成員的搭配就應該做到科學、合理。我們認為必須遵循以下兩個原則:一是異質搭配的原則。異質是指同一小組的學生在知識、情感、態度、能力等方面應該是不同層次的,這樣便于取長補短,互相幫助,共同提高。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則。就是各個小組內的成員男女比例應基本相同,這樣可以優勢互補,有效地促進組內的合作與組際的競爭。組與組之間的相對平衡,也有利于合作學習的評價。
2.充分發揮小組內每個成員的作用。小組內的每個成員雖然層次不同,分工不同,但都應該樹立整體意識和團隊精神,樹立“小組的榮譽離不開我的努力”的意識。因此小組內的成員做到既有分工更有合作,特別小組內的分工應該輪流進行,而且各個組輪流的方式基本相同,這樣也利于評價的公平性,樹立每位同學的信心。
三、合作學習的評價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對合作學習評價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評價小組的整體情況,當然也必然會有個人評價與小組評價,自我評價與同伴評價,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我們不僅僅要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更應關注學生合作的過程;不僅僅評價對每個學生的參與情況,更應關注小組的整體情況;不僅僅評價發言學生的答案是否正確,更應關注學生在表達自己的觀點、傾聽同學的發言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態度;不僅僅評價學生的學習水平,更應關注他們在合作中所表現出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與態度。教師通過評價機制,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四、合作學習中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
1.怎樣的合作更有效。如何進行合作等問題教師心中沒有底。教師講累了讓學生“合作一下”,有老師來聽課了讓學生“合作一下”,把合作學習當作了調劑品、裝飾品。三是學生不知道怎么去合作。沒有其他老師聽課時,學生把合作學習當作“可以熱鬧一下的時候”,有老師聽課時,學生把合作學習當作最難受的事,討論時不說不行,說又沒東西可說。四是缺乏群體意識。合作時熱熱鬧鬧,匯報交流時要么無話可說,要么沒有形成共識,只能說自己的觀點。
2.教師的角色如何定位。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角色該如何定位?《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不能把握自己的角色。在學生討論時,教師要么站在講臺前,要么輪流轉幾圈,看看這組,瞧瞧那組,不能把自己融入到學生的學習中,也就不可能成為學生的學習合作伙伴。因此要使教師在學生的合作學習中發揮更好的作用,必須在平常的教學中去體現,這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
3.小組內成員的搭配應該相對固定。由于小組內成員的搭配基本上是根據班級學生座位的安排進行就近組合,因此就必然會隨著學生座位的變動而變化。另外,不同學科的分組方法也不盡相同,這就給數學合作小組成員的相對固定帶來困難,一方面我們應該做好與班主任的溝通,另一方面也要堅持數學合作小組的穩定性,使合作學習成為學生學習上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
4.防止兩種傾向。(1)把討論變成了只有少數幾個人的發言。剛開始時,大家(特別是學生)都覺得討論這種形式比較新鮮,于是每個人都會爭先恐后地發言,以表明自己的觀點。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基礎好的同學慢慢地成了小組內的“權威”,基礎差的同學受到了排擠,漸漸地也失去了發言的勇氣,于是小組討論就變成了某某某的中心發言。(2)追求表面上的熱鬧。這是目前在合作學習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教師為了追求課堂上學習氣氛的熱烈,以顯示教學上的寬松、民主,任憑學生的自言自語或大喊大叫,甚至對于學生的借機“放松一下”,或“吵鬧一下”,教師也會視而不見或一笑了之。久而久之,必然會導致教學走向另一個極端。
合作學習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我們必須去學習;合作學習是一種新的教學策略,我們必須去研究。讓合作學習這朵課改之花越開越盛,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健康成長。
篇9
一、要掌握分組技巧
教師對全班學生的分組要進行認真的研究設計,就是說每個組中成員的基礎知識、興趣愛好、組織能力、學習能力、學習成績、思維活躍程度、心理素質、性別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評定,并按照以下原則,建立較為固定的合作小組。
1、遵循組內異質的原則,把學習成績、能力、性別甚至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6名同學分在一個合作小組內。這樣,小組內的學生在能力、個性性別等方面不同但互補,便于互相學習、幫助,發揮小組的作用。同時由于各小組是異質分組,這就使得各小組間又是同質的,便于各小組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進行公平競爭。這是實現“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重要原則。
2、要尊重學生的感情和人際關系。
3、遵循就近原則,盡量拉近組員之間的空間距離,以便合作學習。
二、小組學習任務的分配
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向學生說明: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內容和目標是什么,怎樣完成任務,評價的標準是什么(小組的任務完成得怎么樣,個人的學習成果怎么樣等)。要確定每個成員的分工,可以采取輪換制,如組長、記錄員、資料員、報告員等由每個成員輪流做。組長負責組織、管理工作,記錄員負責合作過程的記錄工作,資料員負責學習資料的收集工作,報告員負責寫學習報告,代表小組進行學習成果匯報。
與此同時,教師還要通過創設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善于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促進學習遷移。
三、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設計。
教師備課時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確所要體現的新理念。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一定難度,有一定探究和討論價值,問題要有一定的開放性。要設計好一堂課的每個環節大約用多少時間,什么內容需要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學習的時間是多少,等等。
四、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問題設計
小組合作學習是由問題引發的。問題是以一定的認知為前提,而指向未知領域的命題。提出某個問題就為學生的智能活動樹立起一個方向性的障礙,從而對學生的智力活動產生刺激。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問題是教師深入鉆研教材后,將教學中的重、難點演繹成問題提出。要使小組合作學習富有成效,引起討論的問題就要切實能夠引起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能夠引起師生思維活動的展開。當然,問題還應是體現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問題,是學生“跳一跳能夠摘下的果子”。
1、矛盾型問題。即問題揭示教材中知識之間的矛盾之處,有意識地挑起學生認識中的矛盾,促使學生原有知識與新知識發生激烈的沖突,使學生意識中的矛盾激化,從而產生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考的興趣。
2、假設型問題。即要求學生以已知的內容為前提進行猜測、推斷。如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教師讓學生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猜測分數可能會有什么樣的性質,在讓學生在小組里進行合作探究。
3、發散型問題。即要求學生緊密圍繞某一問題,從多側面、多方位進行思考,以探求問題的多種答案。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開闊學生的思路,讓學生學會從多方位、多角度分析問題,培養學生多向思維的能力。
五、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實施。
1、每個小組明確了學習任務之后,各組根據任務分工進入合作探究階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組的學習成果。期間教師要在組間巡視,針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及時引導,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觀察學生學習和人際關系等各方面的表現,做到心中有數。要讓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多思考、發言,保證他們達到基本要求;同時,也要讓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潛能。
2.全班交流。讓每個小組的報告員代表本組向全班進行學習成果匯報,了解每個小組學習的情況,同時注意了解每個小組學習有困難學生的掌握情況;對于每個小組提出的疑問,可以請其他小組介紹解決辦法。
六、小組合作學習中應注意的問題。
1、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結構是:個體獨立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全班統一交流。也就是說,針對新的知識、新的信息,學生應該先獨立思考,使得思維的深刻性和獨創品質得到發展;然后小組合作學習,每個人將獨立思考的過程和結果在組內交流;小組交流后,將各組的信息歸納、總結,由小組代表向全班匯報;最后在教師指導下進行交流。
2、處理好教師與學生的關系。
合作學習從學生主體的認識特點出發,巧妙地運用了生生之間的互動,把“導”與“演”進行了分離與分工,把大量的課堂時間留給了學生,使他們有機會進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充當“管理者”、“促進者”、“咨詢者”、“顧問”和“參與者”等多種角色。
3、把握好小組合作學習的度。
篇10
關鍵詞:學習情境;學習過程;任務評價
小組探究合作學習是指由教師引導,以一定任務驅動學生進行學習。小組探究學習要求“創設”真實的或接近真實的“情境”,并以“任務驅動”方式進行,探究的過程就是某種實踐和體驗。小組探究合作學習包括情境、任務、過程、評估等4個部分。除此之外,還可以有諸如小組活動、學習者角色扮演等部分。
一、創設學習情境,探究合作學習
設計情景部分給學習者指定學習的方向,讓學習者明確將要學習的是什么。學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聯系的,在實際情境中進行學習,可以激發學生的聯想思維,使學習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從而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起聯系,并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
二、經歷學習過程,探究合作學習
在“過程”模塊中,教師說明學習者完成任務將要經歷的步驟,讓學生知道完成任務的有關要求。教師的說明可以包括任務的分配、每一個學習者扮演的角色或看問題的視角等等。
要求學生以事先分好的3~4人小組按照“任務”模塊進行小組內分工,利用老師所給的資源進行查找篩選。整理有效信息,順利完成活動項目。各合作小組在小組長的協調下,有序地開展學習活動。在討論、交流過程中,學生學會自己獲得知識從而逐步培養自學能力。在討論交流過程中,他們學會了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協調,學會了與周圍同學的交往,學會學習其他同學的方法,品嘗到了合作成功后的喜悅。經過一段信息收集的自主學習階段之后,學生填寫有關表格。如:各成員動手操作,加工處理信息,完成本小組的任務。
三、采用任務評價,探究合作學習
通常采用測評表來考查學生作品的不同方面,包括活動過程、結果、態度、情感等。評價人員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另外,可對多種任務進行評價,如:書面作業、學生作品或其他內容。評估之間通過互相欣賞、評價對方作品。個人與小組評價,最后由教師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