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普法宣傳方案范文
時間:2023-09-06 17:44: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殘疾人普法宣傳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各位領導、同志們:
根據會議安排,我就司法局領導班子__年工作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__年以來,在區委、區政府和區委政法委的正確領導下,司法局領導班子團結帶領司法行政隊伍,以強烈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認真貫徹落實十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平安、法治、隊伍”三大建設和區委、區政府工作大局,面對人民群眾對司法行政工作多元化的需求,努力做好為民便民這篇文章,各項工作與去年同期相比呈現出 “三多兩提高”的特點。即:人民調解案件多,法律援助案件多,接受社區矯正人員多;提高了司法所規范化建設水平,提高了機關人員素質和工作能力。司法所、調委會排查各類矛盾糾紛件334件,調處334件,成功327件,調解成功率98%以上。律師事務所、法律服務所辦理各類案件517件,擔任法律顧問35 家,法律文書672份;接受法律咨詢1914人次;挽回經濟損失312萬元。法律援助中心,援助案件175件,其中民事訴訟案件122件,刑事辯護案件22件,行政訴訟案件29件,勞動仲裁2件。刑釋解教、社區矯正,接收刑釋解教人員50人,幫教50人,幫教率100%;接收社區服刑人員107人,解除27人,實際在冊122人。法律宣傳抓實,順利通過“六五”普法中期驗收。法律服務,完成了6家律師事務所19名律師,12家法律服務所49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年檢注冊。一年來,隊伍建設得到加強,涌現出一批典型事跡。愛民東道司法所長張靜榮獲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稱號;群樂里社區調委會主任張靜賢榮獲全省模范人民調解員稱號;九州、萬莊司法所獲全省首批規范化司法所稱號;區司法局榮獲省司法廳職業化建設先進單位稱號。
一、深入開展“六五”普法工作,扎實推進全區依法治理向縱深發展
(一)強化法制宣傳教育,營造良好法治環境。一是統籌安排全年工作,制定了《__年全區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要點》。二是集中精力抓好普法骨干培訓工作。先后開展法制副校長培訓班2期,人大代表履職講座2期,人民調解員、調委會主任培訓2期,領導干部預防職務犯罪講座4期。三是齊抓共管增強法宣工作合力。全區法宣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緊密結合各自實際,按照誰執法誰普法的原則,積極開展專業法的普及工作,大力加強執法隊伍建設,依法治區工作全面推進。
(二)突出“六五”普法重點,扎實推進了“法律八進”工作深入開展。一是推進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學法用法工作,區直各部參加了領導干部學法用法征文活動。二是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到三中、九小、四小等學校督導檢查依法治校工作的開展,送去了《青少年以案學法讀本》等書籍。三是扎實推進“法律進市場”,在北旺大集開展以“遠離非法集資,拒絕高利誘惑”為主題的防范打擊非法集資集中宣傳活動。四是局機關開展了“每月讀一本好書”活動,購買了《“六五”普法案例讀本》、《中國夢學習讀本》等書籍。為區直部門送去了《“六五”普法黨員干部讀本》等法律書籍。五是新開路、解放道、尖塔、新源道等司法所以展出普法展板、發放宣傳資料、法制宣傳標語、法制宣傳漫畫、現場法律咨詢等形式向群眾釋疑解答法律知識。
(三)強化法治 文化建設,營造法治文化氛圍。一是開通__司法門戶網,以圖片、文字等形式對網民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制作以案說法展牌,配以形象的漫畫,方便群眾學習法律知識。二是開展群眾性法治文化實踐。愛民東道司法所邀請律師、法院、工商局等工作人員采取“以案說法”的形式對廣大居民、商戶和調解員進行培訓。上半年,主辦了 “多彩法宣之夏暨全面推進司法行政進社區文藝匯演”,市司法局副局長段福強,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農工部長解軍艦等領導出席。三是開展12.4普法,39個區直部門200多人在管道新六區、蔬源蔬菜批發市場、3534社區和西后街社區進行宣傳,共發放各類宣傳材料、法律書刊73600余份、懸掛宣傳標語70條,展出普法展牌10塊。出動宣傳車40多輛,其中LED電子顯示屏流動車1輛,參加現場簽名活動200余人次,解答群眾相關法律知識咨詢220余人(次)。市委副書記蔣洪江等市區領導到現場指導工作。
二、全面加強基層基礎工作,夯實司法行政工作根基
(一)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結合春節、“兩會”、經貿恰談會等敏感節點,組織駐村工作組、各基層司法所、人民調解委員會集中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大調處”專項活動。
(二)全面推進基層司法所隊伍和業務的規范化建設。一是經區委四屆常委會十八次會議議定:司法所為司法局的派出機構,司法所實行司法局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雙重管理,以司法局管理為主,司法所辦公及業務經費開支列入財政預算,各司法所設所長1名。二是利用三天的時間對19名基層司法行政工作人員進行了專題培訓,學習了《河北省基層司法所規范化建設標準》。三是區局為司法所、調委會配備電腦12 臺,手提電腦2臺。推進司法E通社區矯正平臺建設,為每個司法所配備一部定位手機。落實了“四規范”、“六統一”,調解室設立了法制書架,室外設立了法制櫥窗、板報、法律咨詢信箱等,各項規章制度全部上墻。四是培樹了九州、萬莊、愛民東道、解放道等不同類別的典型,推廣了典型經驗和做法。
(三)開拓創新,在全區開展司法行政職能進社區活動。一是成立了司法行政職能進社區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下發了《關于司法行政職能進社區工作的實施意見》,各司法所也成立相應機構,明確任務、制定方案。二是培育了馨境界、群樂里、吉興、頤和等“五進社區”典型,做到了普法依法治理進社區、人民調解進社區、法律服務進社區、法律援助進社區、矯正幫教進社區。
三、著力提升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工作監管水平,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
(一)強化幫教措施,防止脫、漏管事件發生。一是做好六項工作:宣告、談話、發放相關文書、簽訂協議、提要求、進行等級測定。同時,檔案實行一人一檔,到期后集中裝訂成冊,編號歸案。二是規范安置幫教日常工作制度,對重點人員及有重新違法犯罪傾向的重點對象進行清查與統計,做到不漏登、不脫管、不失控。
(二)完善工作機制,促進社區矯正工作規范化建設。一是10個鄉鎮(街道)已正常使用GPS手機定位管理系統,實現了社區矯正工作管理網絡化,執法規范化、定位動態化。目前,我區矯正工作者已全部配備定位手機,對75名社區服刑人員實行手機定位。二是定期與區檢察院互相通報工作情況,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發現解決。
四、規范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行為,努力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一)加強律師事務所、法律服務所隊伍建設,規范執業行為。一是以強化學習為目標,深入開展教育活動,使基層法律服務隊伍政治素質、業務能力得到明顯提高。二是加強對律師事務所和法律服務所執業活動的監督管理,認真完成了年度考核工作及新律師事務所注冊工作。
(二)打造“陽光”特色平臺,助推法律服務提檔升級。一是對特殊要求的服務對象提供“上門式”服務,并建設服務標準,形成“工作有標準,監督有辦法,違規有處罰,實績有考評”等長效管理機制。二是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__區法律顧問團”主動為項目開工,重點企業的進駐提供法律服務。
五、大力加強法律援助工作,推出系列便民利民措施
一是局內設立了法律援助便民接待室,鋪設了殘疾人專用坡道,配齊了辦公設備,將法律援助受案范圍、提交的資料、工作流程等各項制度上墻公示。二是挑選出5名女同志,組建了一支業務精湛、形象良好、愛崗敬業的女子法律援助隊伍。統一著裝,規范文明 用語,定期組織業務培訓,持證上崗。三是將法律援助覆蓋人群從低保群體拓展至低收入群體,針對農民工、未成年人、殘疾人等特殊人群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提供法律援助服務。
六、大力加強司法行政隊伍建設,不斷提高隊伍整體政治業務素質
(一)強化理論武裝,推進學習型機關和司法行政隊伍建設。結合“為民務實清廉”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組織學習十會議精神,參加全省政法系統網絡視頻大講堂活動。局黨組成員參加了市委政法委每周五在市中級人民法院審判廳舉辦的法律大講堂及區委不定期舉辦的理論學習班。股室負責人參加了省司法廳、市司法局組織培訓班。同時,在全系統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活動,組織機關干部開展專題討論、撰寫心得體會。在機關走廊內設置公開欄、學習園地、懸掛廉政文化標語。上半年,局黨組到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司法局及街道司法所和調委會參觀和學習交流,收到良好效果。
(二)促進和諧,認真做好農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工作中做到“四個一”。一是上好一堂教育課。二是簽訂一份責任書。三是開展一次大清掃。四是擬定一份實施方案。按要求完成各項工作的同時,為該村4名殘疾人協調4輛輪椅送到手中,積極籌措20__0元用于法制村建設。
以上是我們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仍然存在著不足之處:一是工作思路還不夠開闊,創新不夠;二是基層基礎設施較薄弱,人民調解工作指導經費、調委會補貼經費得不到保障;三是司法行政隊伍建設、隊伍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2014年我們將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省委八屆五次全會、市委五屆三次全會和區委四屆三次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__區“十二五”規劃,深入推進“三大建設”,結合司法行政工作實際,著力在便民利民上下功夫。一是全面實施“六五”普法規劃,為全區經濟建設營造良好法治環境。二是加強人民調解工作,推進社會矛盾化解、推進“五進社區”深入開展,落實以案定補”等制度。三是完善安置幫教工作機制,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四是強化社區矯正監管力度,防止和減少再犯罪。五是規范法律服務管理工作,不斷提高法律服務水平。六是加強法律援助工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七是狠抓司法行政基層建設,夯實工作基礎。八是加強司法行政隊伍建設,提高服務大局的能力和水平。
篇2
一、全面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扎實推進依法治市工作
我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認真落實“五五”普法規劃確定的目標和任務,狠抓普法重點對象學法用法,全面深化依法治理工作,進一步提升全民法律素質和全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在總結二00六年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基礎上,向全市各鄉鎮(街道)、市直各單位下發了《*市20*年依法治市工作要點》,通過積極組織開展法制宣傳和依法治理工作,取得較好的社會效果。
(一)扎實抓好重點對象的學法用法
堅持以領導干部、國家公務員、青少年和農民為重點普法教育對象,帶動全民普法工作深入開展。在國家公務員特別是領導干部學法方面:繼續以市理論學習中心組為龍頭,以舉辦法制講座為主,以黨校為依托,深入開展面向全市廣大公務員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上半年局領導到市委黨校舉辦的領導干部培訓班開展法制講座3場。在青少年學法方面:積極推進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計劃、課時、教材、師資“四落實”。全市各中、小學校開展了“學生帶法回家”、“小手牽大手、我與父母同學法”、“以案釋法”等形式多樣的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大大激發了廣大學生的學法熱情。在農村普法方面:新年伊始,我局就配合市委開展送法下鄉服務“三農”活動,先后到了洋莊、上梅、嵐谷、吳屯等鄉鎮宣傳法律知識,普及法律、法規知識。印制了《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農村土地承包法》、《環境保護法》等法律宣傳材料5000余份,并將《農民身邊的法律顧問》書本500余份分發到各鄉鎮、街道辦。在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方面:4月份我局與*市委宣傳部、市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聯合下文,部署了20*年全市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學法用法工作的實施意見,就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學法用法工作的目標任務、學習內容、方式方法、工作要求進行細致地部署,旨在提高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法律素質和依法管理的能力,促進企業依法經營、依法管理、依法參與市場競爭,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截止6月底,我局領導帶領干警分別深入*正華竹木有限公司、*喜樂制衣有限公司、*赤城酒業有限公司等企業開展法制宣傳工作,深受企業的好評。
(二)以法律頒布日為契機廣泛深入開展法制宣傳
我局緊緊圍繞建設國際性旅游度假城市、海峽西岸經濟區、“平安武夷”等重大戰略部署,利用法律頒布日,組織、會同有關部門開展了:“綜治宣傳月”、“3.1”公證法宣傳、“3.8婦女維權周”、“3.15”消費者權益日、“水法”宣傳周、“人民防空法”宣傳周、“6.5”世界環境日等宣傳活動。突出抓好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消費者權益保障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據不完全統計,上半年,全市各地各部門共懸掛法律宣傳橫幅、標語1萬多張;出簡報、宣傳欄1000余期;印發宣傳材料3萬份。讓法制宣傳涉及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深入到鄉鎮、村、戶,收到了較好的社會效果。今年四月,南平市人防辦、南平市委宣傳部、南平市教育局、南平市司法局和南平軍分區政治部授予*市司法局為人民防空宣傳教育工作“先進單位”。
(三)積極探索普法教育新途徑
我局在普法實踐中,注意結合工作實際、不斷改進工作方法,積極創新宣傳形式、探索普法新途徑,努力增強實際效果。近年來由于工業園區、高速公路等國家建設需要征用集體土地和林權改革問題所引發的山林權屬糾紛、征地補償糾紛、拆遷安置糾紛等問題十分突出,各鄉鎮村民群體上訪、越級上訪等成為社會熱點、難點問題。針對這些實際情況,我局加大了對土地管理法、農村土地承包法、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順利開展營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圍。如今年上半年,局領導參加市工作組與局、土地局、林業局、財政局等相關部門的同志一道,多次深入吳屯鄉解決庫區排頭村毛園、嶺頭小組土地糾紛,并開展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取得良好的效果。3月21日,市依法治市辦與市工商局聯合行文,組織全市黨政機關干部、城鄉居民、中小學校學生、企事業單位職工等開展“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知識網絡競賽活動。公證處等機關利用橫街頭廣場大型的電子屏幕適時開展法制宣傳;有的單位利用手機短信傳輸快的特點,進行普法宣傳;為有利于服刑人員的改造,局領導多次帶領法律援助中心的律師深入*監獄開展法律咨詢活動,探索服刑改造的新途徑。
二、拓展和規范法律服務,促進法律服務有序開展
(一)公證工作
充分發揮公證預防糾紛,減少訴訟,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的職能作用,引導當事人借助公證手段調節經濟關系和民事關系。上半年,共辦理各類公證226件,其中國內經濟公證9件;國內民事公證57件;涉外民事公證149件;涉港、澳、臺公證20件,接待各類咨詢319次,拒絕不符合法律事項公證4件。組織相關部門利用“3.1”公證法宣傳日,開展法律咨詢宣傳活動。在現場張掛橫幅二條,解答群眾咨詢近百人次,分發宣傳資料500余份。利用媒體優勢連續在橫街頭大屏幕每天滾動播放《公證法》的相關規定,同時將公證的流程、收費標準、執業公證員名單、聯系電話等內容編印成《公證服務指南》發放給群眾,引導群眾利用公證手段,預防糾紛和矛盾,為構建和諧社會發揮公證的職能作用。
(二)律師工作
夷順律師事務所以抓律師隊伍建設和規范管理為重點,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業務素質,開展合伙律師所規范建設和律師參與涉法工作,充分發揮律師法律專業知識的作用。半年來共擔任常年法律顧問11家,接受各類案件42件。
(三)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中心通過報刊、電視、簡報等方式廣泛向社會宣傳法律援助,通過實際案例講解,讓全社會了解法律援助的宗旨、援助的對象及援助的條件,同時倡議全社會傾注對法律援助事業的奉獻和愛心,讓全社會都來關心弱勢群體,支持法律援助事業。上半年,我市法律援助中心共受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18件,其中:民事案件15件,刑事案件3件。為19名弱勢人員提供法律援助,免收費金額達4萬余元。接待咨詢人數達323人次。根據上級要求分別成立了為農民工和殘疾人提供法律服務團,建立農民工和殘疾人法律援助“綠色通道”。
(四)基層法律服務工作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與群眾聯系緊密,不僅可以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快捷、便利的法律服務,還可為鄉鎮(街道)黨委、政府和中小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同時在法律宣傳、維護社會穩定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上半年,各基層法律服務所擔任法律顧問9家。結合各鄉鎮(街道)實際,基層法律服務所共各類訴訟案件21件;法律文書70件;解答法律咨詢239人次;開展法律宣傳21場;向鄉鎮(街道)提出法律意見書1件。
(五)“148”法律服務
“148”法律服務熱線值班室,按省司法廳和市司法局的要求,認真開展“有問必答,有糾必解,有訴必幫,有困必助”的服務承諾,積極開展工作,半年來共接待群眾來訪(含基層)237人次,接受電話咨詢256次,受托辦理法律事務69件。
三、鞏固基層,強化基礎,積極推進基層司法行政工作
(一)人民調解工作
人民調解具有在非訴訟領域預防化解矛盾糾紛、防止矛盾激化、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的獨特優勢。在司法局的具體指導下,人民調解始終堅持以化解社會矛盾為主線,以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建設為重點,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結合我市去年開展的村級綜治協管員制度,市指導人民調解工作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司法局聯合對全市村級人民調解委員會的綜治協管員進行培訓,全市10個鄉鎮(街道)及村級組織全部設立調委會,人民調解組織的覆蓋面達到了100%。舉辦各村調解主任、調解員參加的業務培訓班計36期1271人。
組織開展了春節、“兩會”和春耕大忙期間民間糾紛的專項治理活動,開展法制宣傳教育,集中調處矛盾糾紛,為維護春節、“兩會”和春耕大忙期間的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上半年,全市共受理各類矛盾糾紛288件,調解288件,成功調解286件,調解率為100%,成功率達99.3%以上。防止民轉刑案件3件5人,制止群體性械斗1件12人,防止8件413人。
(二)安置幫教工作
按照“幫教社會化、就業市場化、工作規范化、管理信息化”的要求,突出抓好了銜接、安置、幫教三個重點環節,進一步健全機構,落實措施。將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工作納入了綜治工作和依法治鄉鎮(街道)工作目標,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局面。開展了刑釋解教人員落戶就業和社會保障的調研工作,為進一步做好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工作落戶就業和社會保障打下基礎。上半年全市共有“兩勞”回歸人員27人,其中解除勞教1人。建檔立卡率達100%,安置率達100%,幫教率達100%。
根據省上和南平市《關于開展刑釋解教人員調查摸底專項活動的實施方案》的精神,我局高度重視,及時制定了專項活動的實施方案,周密安排調查摸底工作,全體司法所干警經常放棄休息日和休息時間,深入到各村、各小組、各單位開展清理排查工作,做到“一個不漏,個個有交待”。通過努力,摸清了底數,掌握了情況,按時完成了清理任務。全市20*年到20*年“兩勞”回歸人員共397人,其中農村籍314人,解除勞教23人,原單位安置10人,落實責任田337人,從事個體經營40人,外出打工45人,重新犯罪1人。
(三)積極推進司法所建設,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司法所是我國基層政法部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司法行政工作的基礎。司法局狠抓落實,大力推進司法所建設,不斷強化司法行政基層基礎,不斷改善司法所的裝備。通過我局的協調與努力,嵐谷鄉政府已經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嵐谷司法所的建設問題,并形成專題會議紀要。紀要明確:嵐谷鄉政府為司法所無償提供土地,并從建設資金、建設木料、圖紙設計、房地產辦證上提供支持和幫助。目前嵐谷示范性司法所小樓建設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半年來我局不僅為十個司法所全部配備電腦,而且還為五個司法所配備專用摩托車。同時繼續努力,力爭早日實現司法所“五個一”工程。在增加物質裝備的同時,我局努力為司法所提高政治待遇,上半年已經提拔4名副科級司法所所長。
四、加強政治理論學習、積極參與創業競賽活動
(一)以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為契機,全面抓好司法行政工作。我局認真組織全體干警學習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要求做好筆記,寫心得體會5篇,并認真組織干警考試。通過開展具有司法行政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如摩托車管理制度、電腦管理制度、財務制度等,進一步明確工作責任,提高工作效率,司法行政隊伍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隊伍整體素質明顯提高。
(二)積極參與創業競賽活動。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20*年*市創業競賽活動實施方案》和《開展十佳科(局)長和十差科(局)長評選活動》的有關精神,司法局專門召開局務會,討論研究實施方案,制定了《*市司法局關于開展創業競賽工作的實施意見》,成立了招商引資及為企業提供法律服務領導小組,明確領導小組的職責和工作范圍,制定了招商引資和為企業服務的要求及獎勵辦法,我局的《實施意見》規定具體明確,有利于創業競賽活動的開展。同時為落實評選“十佳十差”活動,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局領導班子成員對各項重要工作實行分工負責制,既要分工更要配合,樹立全局工作一盤棋的思想,共同推進全局工作向前發展。
五、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1.全市十個司法所的辦公用房都是由當地鄉鎮(街道)安排一至二間房間辦公,辦公用房十分緊張;司法所沒有辦公經費,各項業務開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2.調研、信息工作落后,全體干警的積極性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3.“法律三進”工作開展不平衡。
六、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繼續做好“五五”普法工作,按照*市《關于全市法制宣傳教育第五個五年規劃》的要求全面貫徹落實,同時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城鄉一體化等中心工作,積極組織開展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和“民主法制示范社區”的創建活動。
(二)圍繞*市“創建國際性旅游度假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加大全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力度,扎實開展“法律三進”工作,做好迎接檢查的準備工作。
(三)進一步做好法律援助工作,認真落實為民辦實事目標,對應提供法律援助的農民工、殘疾人援助率達到100%;加強對各鄉鎮法律援助工作站的業務指導,為農村弱勢群體提供優質的法律援助。
篇3
一、結合司法行政具體職能,服務征地拆遷中心工作。
隨著宜昌副中心城市建設,已經納入重點項目建設區域。三峽珠寶項目,共征地800畝,針對征地拆遷糾紛群體性多、反復性大、沖突性強的特點,司法所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積極配合有關職能部門,全程介入征地拆遷工作,妥善調處征地拆遷糾紛,保障征地拆遷工作順利開展。
(一)宣傳先行,預防為主。利用各種宣傳載體和各種宣傳渠道,廣泛開展征地拆遷政策法規宣傳工作,及時為群眾釋疑解惑,最大限度取得群眾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司法所工作人員耐心接待來訪群眾,對群眾提出的合理訴求和疑慮,及時進行思想疏導,并盡快聯系相關單位和部門及早解決,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因征地拆遷所引起的矛盾糾紛。
(二)及時介入,化解矛盾。以“矛盾不出村”的目標來要求自己,對現存的家庭內部矛盾或鄰里之間的土地糾紛,所長李富修主動介入,及時調處解決,杜絕征地拆遷問題與其他矛盾相融合,嚴防糾紛結合,最大限度地防止群體性矛盾的發生。
(三)疏堵結合,以理服人。一方面加大征地拆遷工作的法制宣傳教育,確保征地拆遷工作過程透明、程序合法,政策統一;另一方面在鎮相關職能部門的協作配合下,通過幫助解決低保、幫助就業等方法切實解決一些弱勢群體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深入村組開展征地會議。同時,對一些提出無理訴求、嚴重影響征地拆遷進程的,及時對其開展相關法律法規的解釋工作,打消他們各種不切實際、違反政策的補償要求。
截止6月,司法所已指導基層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處各類涉及、土地承包、征地拆遷類的糾紛18件,受理各種咨詢19批36人次。有效促進了征地拆遷工作平穩推進。
二、排查分析抓住重點矛盾,疑難糾紛直接參與指導。
在,很多工作都與征地拆遷相關,很多矛盾也都是由于征地拆遷引起的。在這種大范圍拆遷的形勢面前,維穩工作就被擺在了特別重要的位置上。上全年,鎮各人民調解委員會共調解糾紛36件,其中涉及房屋土地的糾紛就有19件,占總量的一半以上。這些糾紛大多由于歷史遺留原因引起,例如以往的買賣雙方并未簽訂合同,邊界也未畫清,現在就很難確定土地到底是歸屬于誰,只能看經營權證上面的名字是哪方。為了妥善處理征地拆遷工作中類似的歷史遺留問題,各調委會在處理之前,要進行詳細的調查摸底,對問題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進行全面考慮,以贏得工作的主動權。針對歷史遺留問題的不同情況,制定方案,落實措施,實行目標管理,突出重點,包干責任,不使事態擴大化。
對于一些較為嚴重,有可能引發群體性上訪事件的矛盾糾紛,司法所一向采取迅速反應,及時上報,直接參與指導的措施。6月初,在司法所的全程參與指導下,我鎮桂溪湖村調委會成功調解一起發生在桂溪湖村居民點建設工地的意外傷亡賠償案件。從傷者還在醫院搶救期間,司法所就參與到為受害者家屬爭取醫療費用的調解當中,收到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6月4日上午,安排完后事的家屬們將一封大紅的感謝信送到了鎮政府機關,同時為桂溪湖村委會送去了“為民辦事、關懷備至,為民解憂、情深似海”的錦旗。此次糾紛的圓滿調結,提升了司法隊伍的形象,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三、認真調查研究結合實際,調委會率先進工業園區。
裝備工業園作為鎮重要的工業園區之一,園區內的各種民間糾紛也因區域生產經營活動的活躍而逐步增多。司法所通過多次調查研究,發現在園區整個開發建設過程中,因征地拆遷補償、環境污染、建設工地的工傷事故等問題而產生的糾紛時有發生,一直困擾著園區的正常運作,以往發生糾紛后也及時組織力量成功化解糾紛,但操作相對欠缺規范,急需一種新的規范的矛盾協調機制。
工業園區人民調解委員會旨在調解本片區園區內企業內部重大矛盾糾紛或調處不成功的、園區內企業與企業之間及附近企業內部發生的矛盾糾紛。充分發揮企業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優化、整合企業調解資源,及時、妥善化解矛盾糾紛,通過向企業和員工宣傳政策法規,預防違法案件的發生,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為切實保障企業和員工的合法權益,維護鎮經濟和諧發展與社會穩定發揮積極作用。
園區調委會現在處于緊張的籌備階段,關于成立裝備工業園園區調解委員會的請示已經提交到鎮政府,按照計劃今年7月就能掛牌成立。
四、認真履行各項司法職能,努力提升司法隊伍形象。
一是積極履行普法宣傳職能,為群眾安居樂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營造良好法治氛圍。
突出法制宣傳的超前性,注重宣傳教育的針對性、階段性、層次性,通過法律咨詢、法律講座、法制宣傳欄等多種形式,先后深入20多個村組、 社區、學校,因地制宜地開展土地征收、拆遷安置、安全生產、槍支管理為重點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宣傳活動。
4月初,司法所針對三一八國道與猇亭交界之地出現大批藏民兜售弓弩等管制刀具的違法情況,迅速開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處罰法》專項宣傳教育活動。在出事地點懸掛宣傳過街橫幅五條、張貼宣傳標語50余條、印制藏漢兩種文字的宣傳單500余份,發放給周圍的農戶和過街行人以及兜售者。
5月底,鎮以當前“安全生產月”活動為契機,集中開展系列安全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活動和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在5月28日召開了鎮企業安全生產工作會議,會上重點宣傳《安全生產法》、《勞動合同法》、《工傷保險條例》、《食品安全法》等,并向各企業印發了《鎮企業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以舉辦培訓講座、發放宣傳資料、進入企業宣傳等形式,大張旗鼓地宣傳與企業生產管理密切相關的安全法律法規。
通過多方面,多渠道的普法宣傳活動,進一步擴大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社會影響力并為“六五”普法打造良好的的社會輿論基礎,營造和諧穩定的法治氛圍。
二是落實安置幫教社區矯正新舉措,教育矯正質量不斷提高。
管理監督加強。按照《社區矯正實施辦法》進行嚴格管理,開展矯正人員、刑釋解教人員專項排查。對13名矯正人員、40刑釋解教人員進行排查摸底,開展結對幫扶,加強幫教管控,確保了無一例矯正人員或刑釋解教人員重新犯罪,也沒有在重點項目中鬧事、阻工等事件發生。
審前調查落實。我鎮司法所已經建立社區服刑人員審前調查的常態運行機制,明確調查范圍、細化調查環節、規范調查文書,嚴格調查時限,努力提高審前調查結果在法院審判環節的實際運用。
社矯文書規范。進一步健全社區矯正工作制度,規范工作程序,明確工作職責。我所積極推進信息網絡工作,實現社區矯正安置幫教信息數據化傳輸。按照《湖北省社區矯正安置幫教工作基礎業務臺帳和檔案》要求,全面啟用和統一規范基礎業務檔案。
摸底排查深入。6月底前開展了一次對刑釋解教人員的排查工作,做到了刑釋解教人員底數清、情況明,5年內刑釋人員和3年內解教人員安置幫教措施落實、檔案齊備。
三是充分發揮法律援助在服務困難群眾、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方面的作用。
加大法律援助的宣傳力度。司法所堅持把法律援助知識作為普法的必備內容,經過發放宣傳資料,入戶走訪等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力爭做到法律援助“進機關、進鄉村、進家庭”。
加大法律援助的工作力度。司法所從各村摸排調查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案源,工作人員負責解答群眾法律咨詢并提供法律援助。另外,為保證法律援助的質量,對于疑難案件一律經過所務會議認真研究,才制定援助方案。
加大法律援助的延伸力度。司法所加強與綜治辦、殘聯、婦聯等部門的協調配合,積極開展殘疾人、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社會弱勢群體的法律援助,把法律援助觸角延伸到轄區的邊邊角角。
上全年司法所共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起,咨詢解疑25件34人次。為我鎮桂溪湖村老人劉英解決了贍養問題。法律援助工作真正做到了以民為本,為民解困,促進和諧穩定。在達到這些目標的同時,還提升了我們司法行政部門在群眾心目中的地位,樹立了良好的形象,為今后開展工作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五、仔細排查自身不足之處,真抓實干積極整改落實。
今年上全年我所的司法行政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清醒的認識到我們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1、園區調委會尚未發揮功效。
2、法律援助工作進度相對滯后。
3、規范化檔案管理有待改進。
下全年主要工作目標:
1、積極圍繞拆遷工作,做好維穩、糾紛排查、普法等相關事宜。
2、積極開展送法下鄉活動,抓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3、進一步抓好社區矯正和刑釋解教人員的管理幫教。
4、關注民生,積極開展法律援助工作。
篇4
司法行政文化是司法行政系統在長期的工作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思想觀念、心理意識、行為規范、行為習慣以及價值取向的總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重要內容。為加強司法行政文化建設,當陽市司法局采取一系列措施,扎根基層接地氣,深耕土壤吸養分,大力實施法治文化“培根工程”、社區矯正“鑄魂工程”、“調解文化大院”、“司法行政工作室”建設等系列活動,為推動司法行政事業創新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思想保證、強大的精神動力、有力的輿論支持和良好的文化條件。
一、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用文化理念激勵人
一是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體司法行政干警頭腦。深入開展理想信念的學習教育活動,不斷深化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引導廣大司法行政干警進一步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永葆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自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堅定不移地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捍衛者。二是堅持有針對性的開展各類主題實踐教育活動。把廣大司法行政干警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強力推進作風建設活動,牢固樹立宗旨觀念,始終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時刻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堅決反對和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不良影響,幫助引導廣大司法行政干警確立高尚的思想道德追求,不斷提升思想境界。三是提煉本土核心價值觀理念。結合司法行政工作職能和特點,總結提煉語言簡煉、形象生動、內涵豐富的工作理念,在內部大力倡導,使其為全體人員所接受,進而轉化為工作動力,當陽司法局在司法行政系統確立了“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崇尚法治、維護正義、珍惜榮譽、奉獻司法”24字的司法行政核心價值觀。四是形成本土職業道德理念。著力培養司法行政隊伍無私奉獻、奮發有為、服務為民的敬業精神,大力倡導忠于法律、誠信為本、修德敬業、維護正義的執業精神,努力使廣大干警和法律服務人員自覺規范自己的言行,培養良好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習慣,自覺遵守職業操守。經常性組織干警觀看警示教育片、案例剖析研討、廉政談話等活動,努力提高廣大司法行政干警拒腐防變能力,筑牢思想道德防線。
二、深耕基層文化土壤,用文化品牌服務人
(一)打造法治文化。當陽市司法局報請市委、市政府出臺了《當陽市“法治文化培根工程”實施方案》和《當陽市“法治文化培根工程”建設推進方案》,圍繞豐富文化內涵、加快文化傳播,推進文化建設等目標,將“培根工程”建設任務分解為15個子項,明確任務責任單位30個,遵循自發、自主、自費和必要的扶持“三自一扶”原則,努力打造了“三個一批”。一是打造一批法治文化示范戶。重點培育王道鳳、張青山、梁孝蘭等法治文化典型人物,逐步形成以“法治文化示范戶”為龍頭引領全民的法治文化示范體系;二是打造一批法治示范基地。因地制宜在公園、廣場、社區等建設不同規模、各顯特色的法治文化景觀。依托圖書館、文化館、農家書屋、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建設不同主題、不同類別,針對不同人群的法制宣傳教育基地;三是打造一批法治文化精品。組建“法治當陽”建設理論研究會和法治文化創作專家庫,開展法治課題調研。全市已培養“法治文化示范戶”30個;建立各類法制宣傳教育基地20多個,其中,8個基地被列為宜昌市首批“法制宣傳教育基地”;聘請美術、書畫、攝影、戲劇等工作者和業余愛好者50多人,建立了法治文化創作專家組,創作各類法治文化作品60多件。
兩河鎮“鳳平法治文化餐館”負責人王道鳳,在餐館辦起了100多平米的法治宣傳墻,把餐館接待室改成閱覽室,訂閱法制報刊十余種、法律書籍一千余冊,周末免費對外開放。自1996年以來,她還自費在集貿市場旁豎起一塊法制宣傳專欄,10多年來堅持定期更新,讓市場經營者和街道居民抬頭見法,做事守法。2013年,王道鳳被授予宜昌市首屆“十大法治人物”榮譽稱號。
當陽市“法治文化培根工程”在《三峽日報》頭版頭條予以刊發,《法治湖北》雜志專版予以介紹,省司法廳廳長汪道勝同志親自作出重要批示,在全省推廣這一經驗做法。
(二)創建調解文化。近年來,當陽市司法局不斷拓展調解領域,延伸調解觸角,發展調解文化,取得顯著成效。一是“調解文化大院”接地氣。三橋村民調中心戶楊明生在自家院落建立“明生調解文化大院”,通過張貼法治對聯、掛置止紛勸調諺語和意境畫、設置動態宣傳公示欄、張貼案例和法律知識圖片、公示調解員相關信息等形式,大力宣揚人民調解文化,促進了村風民風好轉,維護了農村和諧穩定。二是“張青山調解室”成招牌。全國勞動模范、湖北省優秀人民調解員張青山創建的“張青山調解室”成為遠近聞名的金字招牌,他總結的人民調解“四心工作法”,即對群眾要忠心,對事業要熱心,對工作有責任心,為人處事有公心,家喻戶曉,他每年向村民宣傳法律知識1萬余人次,“張青山調解室”成為村民學習法律知識和調解知識的免費課堂。三是“司法行政工作室”集大成。當陽市司法局在雄風村建立司法行政工作室,按照法制宣傳、人民調解、社區矯正、安置
幫教、法律服務、法務網格等方面工作職能,落實了機構、人員、運行程序及相關制度,并開展了系列活動。同時,遵循“法至上、調在先、和為貴”的工作理念,制作了18塊巨幅宣傳展牌,鋪設了57米的宣傳長廊,按照“法治文化、調解文化、群眾文化”的宣傳內容和順序,集普法問答、法治漫畫、案例釋法、糾紛調解、犯罪預防、村規民約、法治鄉村、和諧社會為一體,總結提煉了“村民自調、戶長商調、組長協調、群眾合調、‘兩委’議調,司法所導調”“六調聯動”獨特模式,較好地發揮了調解文化的引導作用,有效化解群眾矛盾糾紛,清除社會不穩定因素,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
(三)融入群眾文化。司法行政工作的終極目標和追求,就是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使廣大群眾獲得更大更多的實惠。圍繞這一目標,司法局積極創新文化建設的內容形式、載體和制度,形成富于特色、內容豐富、健康向上的司法行政群眾文化。一是打造法治景觀普法,實現宣傳的場景化。投資10萬元,以法治文化景觀墻、法治人物雕塑、法律格言宣傳牌等形式在臨沮公園、工人文化宮、盛泰華庭、香榭水岸、太子橋社區等地建設法治文化景觀15處,用法律元素吸引路人眼球,將法治文化融入百姓生活。二是豐富形式載體普法,實現教育的生活化。廣泛開展“法律服務進社區”、“法律援助進項目(企業)”、“送法下鄉”等普法活動。結合群眾日常生活需要,編印了法制宣傳小冊子、法制宣傳茶杯、手提袋等多種普法小物件,受到群眾歡迎。組織鎮處、市直部門創作法治文藝節目,在“12.4”當天集中演出,并組織農村業余宣傳隊在全市巡回演出法治文藝精品。讓參與者受到生動形象的法制教育。三是挖掘傳統文化普法,實現傳播的藝術化。注重挖掘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將法治元素植入傳統文化之中,實行一個鎮(處)一個品牌戰略。如壩陵辦事處普法小品《拆遷風波》、河溶鎮法治諺語《頭尾相接說普法》、王店鎮普法小電影《傳銷風云》、廟前鎮人民調解情景劇《魚塘風波》等,突出普法宣傳群眾性、廣泛性、深入性,讓法律與群眾“零距離”,實現普法工作全面深化。
(四)探索特色文化。司法局創造性開展社區矯正“鑄魂工程”。大力開展“五扶”活動,即扶心,正面教育、心理疏導;扶智,關注學業、促進成長;扶困,落實保障,解決所需;扶技,培訓技能,掌握本領;扶業,安置就業,回報社會。塑造社區矯正人員和刑釋人員新靈魂,降低社區矯正人員和刑釋人員與政府和社會的對立情緒,探索出了自己獨特的特殊人群幫扶文化。
三、精心打造陣地建設,用文化氛圍感染人
(一)宣傳陣地和墻面文化潛移默化。當陽市司法局籌措資金300多萬元,對局機關及司法所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和建設,形成層次分明,分類辦公,方便服務,環境優雅的辦公環境,院內綠化達標升級,文化墻、宣傳欄、圖書室、閱覽室文化氛圍濃郁。辦公場所請本地書畫名家書寫法治名言及廉政警句張貼,法治文化及廉政建設文化令人耳目一新。
(二)法律援助中心和公證處窗口文化匠心獨具。當陽市局對法律援助中心和公證處進行了精心設計和改造。窗口單位布局合理、設計新穎、制度健全、運行規范、法制宣傳范圍濃郁等諸多特色亮點,讓前來辦事的群眾感覺舒適、溫馨。司法局還大力整頓律師、公證、法律援助、基層法律服務司法鑒定等法律服務資源,依托法律援助中心,精心搭建“四大平臺”。一是搭建服務發展大平臺,我們前移維穩服務關口,圍繞全市重大項目建設,全程提供優質高效法律服務和法律支持。二是搭建特殊群體維權工作大平臺。我局與市婦聯、總工會、殘聯聯合成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每周指派兩名律師到工作站定期坐班接訪,參與調處婦女、殘疾人、勞動爭議及職工維權方面的矛盾糾紛。三是搭建律師參與維穩工作大平臺。我們創造性出臺《當陽市律師參與維穩工作辦法》,建立律師參與維穩機制。與市局聯合,每天安排一名局領導、一名司法局領導和一名律師,共同組成“三人協調小組”,市司法局領導和律師在市法律援助中心值班,遇到案件及時與當班局領導聯系。共同化解案件。為此市政府每年撥付專項經費10萬元,保證此項工作的順利運行。四是搭建醫療糾紛調處工作大平臺。市委市政府投資20萬元在法律援助中心建立了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行業性專業人民調解組織平臺的建立,為構建和諧當陽創造了優良社會環境,得到省廳、宜昌市司法局領導高度肯定,省廳領導、宜昌市司法局主要領導多次來調研考察。
(三)制度文化建設與時俱進。不斷將先進的文化理念和科學管理方法,融入到司法行政制度文化建設中,引領和規范司法行政行為,促進司法行政事業科學發展。堅持推行“政務公開”,規范辦事(執法)程序,強化制度的執行效力,提高辦事(執法)效率。不斷強化崗位目標責任制的落實,考核責任制落實到人,每年層層簽訂責任狀,并實行動態管理。
四、堅持開展學創活動,用文化活動凝聚人
突出司法行政工作職業特色,有計劃地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性文學、藝術活動,給干警提供相互學習交流的平臺,豐富干警的精神文化生活,培養干警健康的生活情趣,增強司法行政隊伍的文化底蘊。
(一)堅持開展“沮漳司法·周四講堂”活動。堅持每周四下午進行“沮漳司法·周四講堂”活動,班子成員和科室負責人帶頭,人人備課,制作課件,輪流上臺,講授相關專業知識,電腦、攝影、寫作知識,介紹工作實踐心得,激發干警工作熱情,提高隊伍素質。
(二)堅持開展文明創建活動。一是積極參與文明城市創建活動。每周五開展潔城活動,每天輪流安排機關干警在局門前三包地段協勤,勸導群眾文明行為,通過提高城市形象,來促進社會各方面進步。二是堅持文明單位創建活動。司法局連續12年蟬聯“文明單位”稱號,努力營造團結和諧、平等友愛、同心同德謀事業、一心一意促發展的濃厚氛圍。
(三 )堅持開展“道德講堂”活動。堅持每年開展3次“道德講堂”活動,嚴格按照自我反省、唱歌曲、學模范、頌經典、發善心、送吉祥、向“德”鞠躬、做善事八個規范環節,運用精心制作的多媒體演示,吸引全系統干部的廣泛參與,號召全體司法行政干警立足自我,從小事做起,努力工作,愛崗、敬業、奉獻,推動形成誠信友愛,融洽和睦的人際關系,把共同的道德規范滲透到日常工作和平時生活中。
篇5
今年以來,**辦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省、市、區關于平安建設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堅持穩定壓倒一切不動搖,狠抓平安建設各項工作的落實,實現了“發案少、秩序好、社會穩定、群眾滿意”的目標,保持了**地區社會政治穩定的良好局面
一、基本情況
**區**路街道辦事處下轄3個社區,居民4813戶,13922人。其中:黨員449人;下崗職工722人;貧困戶1589戶,4205人;流動人口45戶,108人;“兩勞兩放”人員15人;“”重點人10人。
二、轄區治安狀況
04年治安案件10起,刑事案件1起;05年治安案件7起,刑事案件1起。
三、主要工作
一、高度重視,上下聯動,努力把建設“平安街道”工作納入重要日程
1、健全平安創建的組織網絡。**路街道黨工委高度重視“平安建設”工作,將其納入黨政重要工作議程。在領導辦公會上,多次討論研究建設“平安街道”的有關工作,并成立了由黨工委書記親自掛帥,分管領導及派出所所長直接負責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小組,各社區有專職聯絡員,形成了上下和諧統一抓創建的工作格局。制定了創建平安街道工作實施規劃,努力實現“五個確保”,即:確保社會政治穩定、確保經濟運行穩健、確保社會治安狀況良好、確保社會公共安全、確保人民安居樂業。
2、舍得投入資金。為進一步體現對建設“平安街道”工作的重視,辦事處在財力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今年投資1萬元,開展綜合治理工作,對下崗職工、特困人群、殘疾人給予了救助,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從而消除了轄區內外不安全隱患,營造了平安建設的良好氛圍,
3、重視綜治干部的業務培訓指導。辦事處綜治委從加強隊伍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入手,定期請區委、區綜治辦領導到辦事處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辦事處班子定期深入到社區、深入到群眾中檢查工作落實情況,針對發現的具體問題進行現場指導,既進行綜治理論的培訓,又注重實際操作的指導,有效地提高了隊伍的整體素質,增強了專兼職人員的工作本領,有力地推動了工作開展。
4、認真開展平安建設的宣傳工作。及時制定平安建設宣傳工作實施方案,利用社區黑板報、宣傳欄和文化長廊刊登創建“平安街道”、“平安社區”的宣傳內容,把創建平安工作的目的、意義、創建的內容等宣傳給廣大社區的群眾,先后張貼宣傳標語48幅,懸掛條幅5幅,散發宣傳單1500張,制作工作牌板4塊,書寫永久性宣傳標語20條,形成了創建平安街道人人有責、轄區居民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把工作的評判權交給群眾,不斷增強服務意識,熱情為群眾辦好事、實事,營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在“平安街道”創建活動中,經測評,群眾滿意率達98%以上。
二、提高認識,明確責任,努力把建設“平安街道”工作落到實處
1、健全基層平安管理機制。為把建設“平安街道”工作落到實處。**辦街道黨工委及時成立了**路地區建設“平安街道”領導小組,由黨工委書記任組長,派出所教導員及學校負責人為成員。并制定了例會制度、情況匯報制度、督導檢查制度等,及時交流和掌握單位創建平安工作開展情況。
2、強化治安防范機制。在建設“平安街道”工作中,堅持“黨委統一領導,綜治機構組織協調,各方面共同參與”的原則,進一步完善專群結合、整體聯動、高效運轉的打防控管一體化工作機制,強化各項防范措施的落實,針對轄區群眾反映的居民區丟盜問題,辦事處召集綜治成員單位進行分析,研究解決辦法,采取加大社會面的控制力度等措施,在人防上下功夫。一是對流動人群進行重點管理。掌握人口流動情況,每季度對卡入戶一次,發現流動人口及時登記,并按流動時間長短和年齡對他們進行分類,把中、青年和居住地點不固定的人員列為重點管理對象,動員群眾有針對性的防控。如:一對退休的老干部夫妻,每天通過散步進行巡視,通過連續幾天的觀察,發現一個剛剛居住此轄區的流動人員可疑,及時向派出所進行報告,干警布控三天,在該人勾結外來人員實施入室盜竊時,將該團伙抓獲,制止了入室盜竊案件的發生;二是對“兩勞兩放”人員進行重點管理。轄區累計兩勞釋放人員15名,辦事處社區組織專人與他們結成幫教對子,從思想上幫助、從生活上關心。辦事處積極為他們尋找生活出路,在金星公司磚廠、**礦和光彩家園社服中心安置10人就業,有5人在從事運輸、飯店、食雜店等個體經營;三是搞好轄區群眾的提示教育。定期請公檢法干警及法制教育輔導員為居民講法律、法規,在講授法律常識的同時,深入社區向居民講解如何識別犯罪嫌疑人,遇到緊急情況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報警等,假期請轄區共駐共建單位的學校品德教師對青少年進行道德養成教育,全年共培訓12次,受教育人數達1800人次。
3、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為了有效地遏制群體性和突發性事件的發生,辦事處成立了調防一體化組織機構,把居民矛盾糾紛分成幾大類進行處理:對家庭糾紛、鄰里糾紛,主要由社區進行調節。難度較大的由辦事處與社區共同研究、共同解決;對因生活困難引起的糾紛,主要由街道辦事處負責解決。為此,我們籌辦了“慈善超市”,為400余戶貧困戶捐贈棉衣、棉被等物品1200余件,送過冬取暖用煤10噸,穩定了人心。同時,我們積極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創造條件,建立了再就業培訓基地和再就業安置基地,舉辦就業信息會、招聘現場會等形式共培訓120余人,使400余人實現了就業、再就業。今年,共調處各類矛盾糾紛27起,調處率達100%,其中,通過及時調節,制止了4起可能發生的刑事案件。由于我們工作到位,轄區內未發生和越級上訪事件。
5、強化安全生產工作。為認真貫徹“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方針,辦事處制定措施加強安全工作。加大安全知識宣傳。把安全知識的宣傳作為重要任務納入安全工作計劃,利用一切資源和有利條件,抓住一切時機,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教活動。辦事處、社區定期請分局消防科進行安全知識講解、家庭小火的撲救以及遇到火災如何逃生等知識。對轄區重點地段進行安全大檢查,對存在隱患的街道,做通群眾工作及時拆除,打通防火通道2000余延米,撤換老化電線10000多米。
三、用活載體,創新機制,促進建設“平安街道”工作向縱深發展
機制創新是做好平安建設工作的重要保證,在這方面,我們主要抓了四個方面的創新。
1、創新治安管理網絡。為充分調動駐轄區單位參與平安建設的積極性,落實平安建設屬地化管理要求,在各個社區成立“社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協調委員會”,制訂社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三項制度,八項職責”,即《矛盾糾紛調處例會制度》、《社會治保組織工作職責》、《暫住人口管理工作職責》、《社區巡邏組織工作職責》、《社區安置幫教工作職責》、《社區法律服務工作職責》、《社區人民調解工作職責》、《社區普法依法工作職責》、《普法宣傳員工作職責》,將駐地單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全部納入到管理網絡中來。
黨工委組織開展了“平安在社區”活動,各社區也成立了以黨員志愿者為骨干的集治安、保衛、調解、幫教、普法為一體的巡邏隊,設立了7處報警點。形成了全方位社區治安防控體系。為防患于未然,把各類矛盾盡可能消滅在基層,黨工委充分發揮社區矛盾糾紛調處和民事調解的作用,做到了居民糾紛不出社區、不出街道,有效地防止了各類民事或刑事案件的發生。今年以來,辦事處會同居委會、派出所、駐地單位協調處理各類糾紛案件27件,調處率達100%。
2、創新工作機制。工作無小事。對社區內的重點人物采取辦事處、派出所、社區居委會三級信息管理,利用社區穩定工作信息員,及時掌握重點人物的信息,做好社區穩定工作。對轄區老上訪戶給予多方面的幫助,讓其感受到政府的關懷,安心生活。
3、創新安全生產工作機制。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領導干部“一崗雙責”,突出抓好安全生產工作。制定了安全生產工作意見。充分認識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性,采取有力措施,搞好安全生產工作;把安全生產工作落到實處。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做好當前安全防范,積極開展“地毯式”的隱患排查工作,找準隱患的“源頭”;對安全生產事故和火災、火情必須按規定及時上報,并認真調查處理。
4、開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特色活動。為了進一步推動“平安街道”建設工作的深入開展,我們堅持“群眾安全了,社區就穩定,社區穩定拉,社會就安定。”的思想認識,按照區委的要求,充分發揮社區的優勢,開展創建特色社區活動。如11社區,失業、無業人員較多,就制定創建“以就業促穩定特色社區”,先后安置就業200多人,此做法得到市領導的充分認可,市政法委編發了簡報向全市推廣。其中,一個叫劉善芳的群眾通過社區的幫助開蔬菜店生活穩定后,今年為11戶救濟戶無償贈送蔬菜達300多斤。如十社區,貧困戶多,就選擇創建“服務群眾保穩定特色社區”,社區主任籌措資金開了一個不以贏利為目的的糧油店,一年來,先后為低保戶、貧困戶佘米、面、油達300戶,解決了群眾最基本的吃飯問題,保證轄區的穩定。同時為了充分挖掘群眾中的綜治人才,壯大創建平安社區街道工作力量,我們在群眾中開展了“爭做綜治帶頭人”活動。九社區一名叫趙連任的老黨員,利用自身搞醫的優勢,為全社區1415戶居民建立健康檔案,為孤老,下崗職工無償贈送藥品700余元,為416戶居民進行義診等。開展特色社區以來,轄區未發生一起群眾進京、進省、進市上訪事件,轄區始終保持了穩定。
一年來,**路街道辦事處按照“高標準、高效率、創一流”的要求,堅持做到兩手抓,兩手硬,圓滿完成各項平安建設任務,有力地維護了轄區的社會穩定。呈現了發案少,秩序好,社會穩定,群眾滿意的良好局面。
篇6
對于云南和寧夏兩地的少數民族學生來說,其受教育權利不僅受到前述基本法律的保護,而且還得到一系列配套的行政法規、部門規章、政府規章及規范性文件的保護。如:《國務院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若干規定》第十九條提出,國家幫助民族自治地方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掃除青壯年文盲,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大力支持民族自治地方有重點地辦好寄宿制學校;在發達地區普通中學開設民族班或者開辦民族中學,其辦學條件、教學和管理水平要達到當地學校的辦學標準和水平。《云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辦法》《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自治條例》《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民族教育條例》《寧夏回族自治區民族教育條例》《寧夏回族自治區義務教育條例》等文件中也有相關規定為學生的受教育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受教育權利意識現狀
公民的受教育權利意識是指公民對受教育權利的認知和主張,以及對他人認知和主張受教育權利的社會評價。其中,受教育權利認知是指人們對自己應該或實際享有的受教育權利的認識、理解和態度,它反映著人們受教育權利意識的強弱;受教育權利主張是人們對自己應該或實際享有的受教育權利予以主動確認和維護的意識,如當自己的受教育權利受到侵害時尋求合法途徑加以維護的意識。通過本次調研我們發現,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和家長的受教育權利意識普遍較為淡薄。
1.學生的受教育權利意識狀況
從總體上來說,學生不想上學的狀況比較普遍,對受教育權利的態度比較淡漠。比如,在訪談中有老師反映:“我們這兒的學生很喜歡在外面游蕩,每天都會有學生不來上課,跑出去玩摩托車,家長不管,老師也管不了。”“也有一些學生,其實他家里還是能供得起上學的,但是還是觀念上覺得讀書無用,就不來上學。”“曾經有個學生考上了一所本科大學,卻因為路途遙遠,放棄了去上大學的機會。類似的情況還不少。”“實行并校政策以后,許多生活在山區的學生離學校較遠,來回學校不僅路途遠,而且交通極為不便。他們大都寄宿在學校,一周或一月回家一次,加之年齡較小,長期離家對他們的情感心理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這也使他們產生了不想上學的想法。”由此可見,雖然不想上學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是都反映出一個普遍的問題,學生的受教育權意識極為淡薄。
2.家長的受教育權利意識狀況
家長不愿意送孩子上學的情況并非十分嚴重,但是其對孩子接受教育多持一種冷漠和放任的態度。大多數家長被問到“對孩子以后的升學有什么樣的打算”這一問題時,均表示“不知道”“沒有想過”。家長的態度是“不愿讀書就不讀了,如果愿意讀書也送他去讀”。有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太關心,只要孩子在學校不犯錯誤就好。還有的家長對現在的學校教育沒有信心,認為現在上完大學也找不到工作。有教師認為,學生父母的教育觀念比較落后,不愿意送孩子上學,但又沒有相應有效的強制措施。雖然有政策規定父母不送孩子上學,可以對其進行罰款,但問題是鄉村干部不是執法部門,沒有權力罰款。這樣就只有靠一些村規民約來約束父母,村委會會把孩子的入學情況和扶貧的指標掛起鉤來,有時候會采取暫扣土地的措施,但這都不是絕對有效的。
二、受教育權利意識方面的問題及其原因
從學生和家長受教育權利意識的現狀來看,學生和家長對受教育權利缺乏基本的認知,并持一種漠不關心的態度;同時以功利主義的眼光來看待教育,將受教育視為改變家庭經濟狀況的手段而非實現自我完善和自我價值的根本要求,認為讀書沒有用處,新的“讀書無用論”又開始抬頭。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們也不會想要拿起法律武器來維護和捍衛遭到損害的受教育權利,甚至對政府采取的保護其受教育權利的措施采取反抗的態度。導致這一問題出現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自然環境條件
自然環境因素對受教育權利意識的影響在云南西雙版納地區表現尤為明顯。西雙版納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十分適宜動植物的生長,因此該地區居民普遍成熟得較早。在這種情況下,尚處在受教育階段的學生特別是女生的性意識萌發較早,早婚現象突出,故而學生常常會因為結婚而放棄學業。
2.經濟發展狀況
經濟發展狀況對受教育權利意識的制約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經濟發達導致受教育意識不強,這集中體現在傣族居住的地區。傣族居民多從事旅游業、種植業,生活富足、安逸,家中有孩子上學反而加重了家庭的負擔,許多家長認為不上學孩子也能過上富裕的生活。加之現在大學生就業困難,家長和學生看不到升學的美好前景,相反,留在家鄉卻能過上很好的生活。許多傣族學生看到家長沒有文化也照樣過得很好,更是堅定了“讀書無用”的觀念。另一方面,經濟貧困導致受教育權利意識淡薄,這主要體現在哈尼族、布朗族居住的地區。這兩個民族生活在山區,生產力水平相對落后,很少有利用文化知識來獲取生產技術、生活技能的經驗,所以對讀書有何用的認識是十分模糊的。而且微薄的經濟收入也使他們難以承受高昂的學費,導致其自動放棄受教育的機會。
3.
對于少數民族地區學生和家長受教育權利意識的形成來說,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以傣族聚居的西雙版納地區為例。傣族全民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把佛寺不僅當成宗教的活動場所,而且當成教育機構和學習文化的場所,甚至認為宗教教育重于學校教育。按照宗教傳統,傣族男孩到了七八歲時都要進入佛寺幾年接受佛寺教育,主要學習佛經和傣族語文。男童進入佛寺后,社會角色也隨之發生了巨大變化。他們被視為佛的使者,只接受佛爺的管教,父母都變成為他的信徒,得向他跪拜受禮,因而也容易對其是否接受學校教育采取放任自流的態度;同時,這樣的學生難以理智區分佛寺的和尚角色與學校的學生角色,容易將優越感帶入學校,或完全以和尚的角色替代學生角色,導致其接受學校教育的觀念和意識較弱,行為也與學校學習的要求格格不入。此外,傣族的宗教節日很多,佛寺一有宗教活動,這些學生大多數要回寺念經,傣族男生也要參加相關的活動,所以,傣族男生請假曠課的情況較為普遍,將學校教育放在無足輕重的位置。
4.家長的文化教育水平
家長文化教育水平的差異直接影響其對子女接受教育的態度。特別是在西部少數民族地區,整體教育水平不高,家長的文化程度也相對較低,本次調研所訪談的家長大多是初中及以下水平。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大多以自己的受教育程度來衡量子女的受教育水平,同時顧及教育投入的長期性和收益的不確定性,對子女是否接受教育采取放任的態度,甚至希望子女不要接受太高程度的教育。
5.法律意識
法律意識,是人們關于法和法律現象的思想、觀點和心理的統稱。它包括對法的本質、適用的看法,對現行法律的要求和態度,對人們的行為是否合法的評價和法制觀念等。受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居民的法律意識不強,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識,也未能形成法律情感和法律信仰,將宗教、道德和法律混為一談,對于訴訟避而遠之。因此,他們很難對“權利”這一法律的基本范疇形成很好的認識和理解,受教育權利意識的培養無疑是空中樓閣。
三、建議
公民受教育權利意識的培養和形成對于公民受教育權利的真正實現、國家教育事業的興旺發達以及法治國家的最終建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提高公民的受教育權利意識,應該樹立其基本的權利意識和法律意識,包括對權利概念、性質、來源的正確認識,行使權利的自主意識和自覺性,權利行使時的求實態度和自律觀念,建立和完善權利行使的使命感和創造精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識,依法辦事的意識,正確的訴訟意識,等等。具體來說,就要普及法律知識,深入持久地進行普法宣傳教育;堅定不移地實行依法治國方略;重視法學教育,開展法學研究;提高公民的科學文化素質。
同時,針對本次調研中發現的學生和家長受教育權利意識薄弱的現狀,分別提出如下建議。
1.提高教育質量,讓學生愿意讀
一是逐步建立對縣(市)黨政主要領導干部教育工作的實績考核制度,在部分縣(市)試行政府教育工作督導評估方案,對各縣(市)教育局實行年度教育工作主要目標管理考評,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對縣(市)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的評估機制,進一步落實縣(市)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責任,把評估考核制度落到實處;二是從教育評價的層面上研究對策,通過推行全日制普通初級中學督導評估方案、普通小學督導評估方案,建立健全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對學校、對校長、對教師、對學生的測量評價體系,用正確的評價導向引導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引導校長依法按規律自主辦學,引導教師面向全體學生,引導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將升學競爭引向學校辦學水平和綜合素質的競爭;三是通過組織學校體、衛、藝、德育等專項督導檢查,督促學校從管理層面上下功夫,正確處理普及和提高、數量和質量的關系,開齊課程,開足課時,上好必修課,開好選修課,搞好活動課,活躍校園文化生活,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多設置一些對他們的生產生活有幫助的、與他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的課程,增強學校的吸引力,努力創造條件,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從不同的側面感受到教育的價值、嘗到成功的喜悅,讓學生愿上學、愛上學、上好學。
2.強化宣傳執法,讓家長愿意“供”
一是強化教育宣傳。家長觀念的轉變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法律的作用也是有限的。進一步加大教育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義務教育法》《〈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及各省、區、市《實施〈義務教育法〉辦法》《民族教育條例》《義務教育條例》等法律法規,讓家長明白不送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是違法行為,必須承擔法律責任,努力提高群眾的教育法律意識和依法送子女上學的自覺性。二是講清“情理”。通過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用生動的事例幫助群眾消除“讀書無用”的錯誤認識,樹立崇尚知識的社會新風尚。三是采取強制措施。突出重點,針對“釘子戶”,加大教育執法力度,處罰少數,教育多數。
3.完善政策制度,優化學生讀書條件
篇7
(承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河北 承德 067000)
摘 要:在實際工作中,一方面,人力資源管理人員要為企業員工 辦理社會保險,并且對企業的人力成本進行核算;另一方面,社會保險對人力資源管理有著工資和獎金等其他報酬形式不可替代的 作用。社會保險能使企業員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對維護社會穩 定,增強企業員工的歸屬感等起著重要作用。而更加健全的社會保 險,將會使員工對企業更信任,從而更加努力工作,最終為企業帶 來更高的效益。
關鍵詞 :人力資源管理;社會保險制度
中圖分類號:F840.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0-8772(2015)07-0197-03
收稿日期:2015-02-12
作者簡介:曹婷(1980-),女,河北承德人,本科,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社會保障。
1.社會保險制度的完善有助于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
1.1 完善的社會保險制度有利于提高人口質量
人力資源的投資需要一個健全的社會保險制度,因此,人口的素質或者質量與社會保險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當勞動者或其家人碰 到生、老、病、死、失業等風險時,其個人收入或家庭收入都會受 到一定影響,嚴重的將導致勞動者及其家庭成員營養水平的下降,進而會造成其家庭成員健康狀況不斷惡化而影響人力資源的質量。 因此,社會保險對勞動者及其家庭成員身體素質的提高所具有的保 障功能,促進了人力資源的開發。
1.2 建立和健全社會保險體系,有利于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往往會有一些市場主體因為經營管理不善、經濟效益不好等原因面臨破產、倒閉、遭淘汰的危險,此時,社會 保險制度能夠起到保障作用,她使得這樣一些市場主體內的勞動者 在工傷、失業等不幸狀況下能獲得必要的物質幫助,為其度過難關 創造條件。每一個勞動者的權益都與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密切相 關。人力資源管理者必須認真了解社會保險體系,以便保護和激勵 企業員工,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1.3 完善社會保險制度有利于人力資源的流動
改革開放以來,人力資源大規模流動。但是,如果缺乏社會保險 或社會保險不完善,必然會阻礙勞動力的合理流動。首先,勞動者 跳槽具有很大風險,假如不成功,就會面臨失業甚至失去收入來源 的風險。其次,勞動者不愿從有社會保險的單位流向沒有社會保險的單位,除非沒有社會保險的單位能提供很高的收入,足以彌補流 動者所承受的各種損失,包括精神上的和物質上的。
2.當前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社會保險方面存在的問題
2.1 制度缺乏規范性
企業為勞動者繳納保險費這一制度缺乏規范性。據調查顯示,目 前我國較多企業仍然沿襲著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保險制度,與現代市 場經濟體制格格不入,主要表現為企業為勞動者繳納保險費制度缺 乏規范性。在相關法律法規的制約下,大部分企業都能為勞動者繳 納保險費用,但從實踐來看,所繳納的保險費偏低。這種現象對勞 動者的工作積極性造成了嚴重的打擊,很多員工對企業的信賴感和 自身的安全感降低,使得企業的經濟效益急劇減少,甚至出現了 “用 工荒” 。
2.2 勞動者本人對社會保險的認識不足
一部分勞動者對社會保險認識一知半解,缺乏基本保險知識。受 封建社會和傳統大一統思想影響,很多員工未能從舊的思想觀念中 解放出來,缺乏主人翁意識。 特別是社會基層的員工,為生活所迫,思想上存在著隸屬于企業的誤區,缺乏必要的人身和財產安全的觀 念。同時,我國保險事業起步較晚,對保險業的投入也不夠,這也 導致人們對其不夠重視。
2.3 企業社會保險管理工作缺乏規范性
有些企業對社會保險工作重視度不夠,社會保險制度不健全,流程不規范,導致社會保險工作經常出現規范性錯誤,這在一定程度 上影響了企業社會保險工作的質量和實效。
2.4 企業缺乏專業社會保險管理人才
部分企業出于節約人工成本的目的,尚未配備專業的社會保險管 理人員,社會保險管理工作往往由財務部門或者綜合辦公室人員等 兼任。這些人員往往崗位不固定,社會保險管理不到位,缺乏必要 的社會保險管理專業知識,從而導致企業社會保險管理水平不高、社會保險作用發揮不明顯。
3.新形勢下做好企業社會保險工作的對策
3.1 提高員工社會保險意識。
要消除員工的思想誤區,增強廣大員工的主人翁意識。企業要向 員工宣傳有關社會保險的知識,鼓勵員工積極地為自己的人身和財 產安全負責。廣大員工要走出處于社會基層就不能享受社會保險的 思想誤區,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參與企業關于社會保險的活動。
3.2 堅持以人為本,建立社會保險監督管理機制
實踐證明,只有一切從員工的利益出發,充分發揮員工的主觀能 動性和創造性,才能不斷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和員工的發展 是一個相互促進的過程。但現實情況是并非所有的企業都能看到這 一點,或者即使看到這一點,也未能將其認真貫徹落實到企業管理 過程中。因此,建立社會保險監督管理機制顯得尤為重要。該機制 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即對企業的鼓勵和對企業的監管。前者主要是從思想上對企業進行鼓勵和引導,希望他們能夠積極貫徹落實社 會保險方面的政策法規,尊重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后者則是對那些 逃避和推諉責任的企業進行監督、管理,通過一定的行政手段,比 如罰款、吊銷營業執照等方式,對企業的行為予以制度上的規范。 當然,在具體的監督管理過程中要把持以扶持和引導為主,行政手 段為輔的原則,這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要求。
3.3 通過多種形式來管理企業社會保險
其一,企業可以設立專門機構和崗位,指定具有社會保險專業基 礎的專業人才從事企業社會保險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企業社會保險 機構的內部管理制度。其二,企業可以通過社會保險機構來對 企業社會保險工作進行管理,這樣既可以節約企業的管理成本,又 可以發揮專業社會保險機構的專業特長,提高管理效益,促進企業 社會保險工作的開展。
3.4 提高企業社會保險管理透明度
企業在為員工辦理社會保險的同時,應當通過各種媒介,每年向 員工公布本單位全年各項社會保險費的繳納情況,接受工會組織和 員工的監督;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免費為用人單位和企業員工查詢繳 費記錄或為個人帳戶提供服務;發現與實際情況不符的,要及時復 核處理并告知處理結果。對不履行社會保險登記繳費義務的違法行 為,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舉報、投訴。勞動保障部門、社會保險經 辦機構要向社會公布舉報、投訴電話,對被舉報、投訴的企業和個人的違法行為要依法及時進行核實處理,進一步增強企業社會保險 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本文探討了把握以服務全局為主線,著眼中心大局謀發展;以服務民生為主線,圍繞群眾需求促提升兩條主線,打造四項特色,提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效率的措施。
目前,在黨的十精神鼓舞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緊緊圍繞促發展、惠民生、保穩定的工作大局,把握兩條服務主線,著力打造四項特色,推動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業創新發展,亮點紛呈。
4.人力資源管理中社會保險工作目標
4.1.把握兩條主線,明確工作方向
以服務全局為主線,著眼中心大局謀發展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積極將業務工作放眼全局,從全局總體布局出發謀劃工作,以自身業務水平的提高服務于全局工作的開展。
4.1.1干部調配向基層一線傾斜。針對基層一線拆遷、建設、招商等攻堅項目對干部的強烈需求,積極配合“一進二幫三提升”活動,在干部調配管理中突出向一線傾斜,加強干部在一線表現情況的跟蹤考核,確保調配到一線的干部拉得出、干得好、長得快,為“百日會戰”、“百日競賽”各項任務的完成奠定了基礎。
4.1.2人才保障向項目靠攏。根據分局內重點項目、重點產業對人才的需求,加大藍色經濟人才、緊缺急需人才、高層次領軍人才和團隊人才的引進力度,為分局提供全方位人才服務。緊跟大型企業產業升級對人才的需求,開展大型專場招聘、定向招聘、上門送人才等措施,跟進解決各類人才需求難題,有效保障了大項、大企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4.1.3維權保障向搬遷企業延伸。建立同街道辦事處、拆遷辦、企業工會相協調的維權聯動機制,主動深入企業宣傳勞動法律法規,指導企業依法制定分流職工補償方案,規范勞動合同解除行為,做好分流職工思想安撫工作,監督工資及補償金的發放落實,實時掌握企業搬遷進度和勞動用工情況,牢牢掌握了搬遷企業勞動關系協調的主動權。
4.2 以服務民生為主線,圍繞群眾需求促提升
把群眾關心的就業、社會保障等民生問題放在首要位置,積極爭取政策,落實資金,切實破解民生難題。
4.2.1加大政策落實力度。嚴格執行失業保障政策,全額發放失業保險金,積極鼓勵參加技能培訓,對參加技能培訓并考試合格的人員發放交通費補貼,為鼓勵失業人員參加培訓創造了條件。
4.2.2不斷健全保障體系。開展解決集體企業未參保人員養老保險問題專項行動。推進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作。及時發放各類社會保障資金,累計足額發放失業金、農民工一次性合同補助、喪葬補助金。
4.3.打造四項特色,提升工作效率
4.3.1推行新錄用人員導師制度
加大新錄用公務員培養力度,為新錄用公務員配備導師,指導新錄用公務員盡快融入工作環境,促進快速成長。建立相對穩定的導師隊伍,選拔理論素養高、責任心強、專業對口的處級干部擔任導師,并定期進行考核評議,保證導師隊伍的規范化和穩定性。選聘的導師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從思想、學習、工作、管理四個方面對新錄用公務員進行指導和幫助,引導其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和職業觀念;帶領新錄用公務員深入一線進行鍛煉,利用自身經驗進行言傳身教,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定期對所指導的新錄用公務員思想表現、工作能力等情況進行考核,并作為其轉正定級的重要依據。
4.3.2推行公益性崗位“363”管理模式。“363”即實行招聘崗位,招聘過程,人員信息三項公開,制定承諾、考勤、考核、講評、獎懲、網格化管理六項制度,落實出勤監督、巡察監督、群眾監督三項監督措施。推行“363”模式以來,全局通過規范管理先后終止公益性崗位勞動合同320份,騰出崗位用于安置困難群體就業,讓最困難的群眾享受到了政府的關懷。社區公益性崗位管理走上規范化軌道后,通過在社區衛生、治安、綠化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使社區管理上了一個新臺階,實現了社區管理和困難群體安置的“雙贏”。
4.3.3推行勞動監察預防預警制度。
實施勞動監察維權陣地前移,推行預防預警制度,實現勞動監察由被動執法向主動預防轉變。堅持普法宣傳先行,運用各類媒介開展送法上門,注重點面結合,把提高企業依法規范用工和勞動者自我保護意識;發揮“兩網化”事前監管和化解勞動糾紛功能,以社區為依托,將全局30個大網格細化為128個小網格,建立了一支60名兼職監察員和98名監察協管員的網格監管隊伍;按照定人員、定區域、定職責、定任務的原則,將預警監管與企業年檢、崗位開發、職業介紹、用工監測、日常巡查相結合,提高了監管效能,贏得了勞動保障監察工作的主動權;建立勞動維權協調機制,將勞動監察執法同就業備案、勞動爭議案件處置、保險擴面相結合,同街道、社區、企業相互動,建立每月報告拖欠工資、社會保險費和有欠薪逃逸隱患企業的信息報告制度,對重點監控企業提前介入指導,增強了勞動監察工作的針對性。
4.4推行便民服務預約制度
以便民利民為出發點,立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業務工作實際,全面推行便民服務預約制度。累計梳理包括人事、人才引進、檔案提取、補貼申報、培訓報名、退休認證等25項服務項目,面向全區群眾接受預約服務。推出三類預約服務方式: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殘疾人、重病患者及困難家庭,提供預約上門服務;對不能在上班時間到窗口辦理或有緊急事項的服務對象,提供預約加班服務;為同屬一個工作單位的多名服務對象,提供預約團體服務。預約制度的推行,延長了窗口服務時間,拓展了服務空間,豐富了服務形式,減少了服務盲點,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服務實現了無縫隙、全覆蓋,最大限度滿足群眾服務需求,受到了群眾的好評。
綜上所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將按照中央和省、市的統一部署,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廣泛動員,堅持學以致用、以用促學,把黨的十精神落實到全面推動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創新發展上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將始終堅持“民生為本,人才優先”工作主線,努力實現人民群眾“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三個民生目標,突出就業創業、社會保障、人事人才和勞動人事維權四個工作重點,進一步推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邁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 郭凱 社會保險人力資源方面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中國集體
經濟 2012年04期
[2]劉曉茜 社會養老保險經辦系統人才隊伍建設現狀研究報告[D].
- 上一篇:常見的網絡營銷渠道
- 下一篇:股權架構稅收籌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