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社會工作理論范文
時間:2024-02-05 17:55: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殘疾人社會工作理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復康人士由于其生理或精神上的缺陷,使得其在學習、工作和參與社會生活當中都受到各種各樣的阻礙和限制。這種限制,加深了復康人士的“失能感”和“無用感”,讓其及家庭都面臨經濟壓力加重、來自社會的排斥和歧視等方面的問題。殘疾人社會工作融合社會工作的專業理念、專業價值、專業手法,為復康人士提供專業化服務,促進其克服自身障礙,改善其生活質量,提升其應對問題的能力和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
一、殘疾人社會工作的發展現狀
2011年,廣州市正式下發《關于加快街道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的實施辦法》提出,到2012年上半年,廣州市每個街道至少建成一個家庭綜合服務中心。這不僅促進了廣州市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的發展與建設,同時也加快了殘疾人社會工作服務的推進進程。不可否認,這是殘疾人社會工作服務進步的體現,但由于殘疾人社會工作在我國起步較晚,目前正面臨著以下兩方面的問題。
(一)殘疾人社會工作在我國起步較晚,缺乏可供借鑒的成功經驗
殘疾人社會工作最早起源于西方國家,但其傳入我國及興起的時間較晚,且由于地域及文化的不同,西方殘疾人社會工作所積累的理論和實務經驗并不完全適合我國殘疾人社會工作的開展,且現有的關于殘疾人社會工作方面的研究資料相對缺乏,導致我國殘疾人社會工作的發展缺乏可供借鑒的成功經驗。
(二)殘疾人社會工作尚處于探索階段,尚未形成有效的服務體系
在《關于加快街道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的實施辦法》的激勵下,截至2013年底,廣州市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已經覆蓋市內的所有街道,成立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約150多家,全面鋪開家庭服務、青少年服務、長者服務、殘疾人服務等多個服務項目,搭建起社會工作服務平臺,對殘疾人社會工作服務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實踐,并積累了一定的工作基礎和工作經驗,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殘疾人社會工作服務的發展。據筆者了解,廣州市各街道家庭綜合服務中心雖然全面鋪開了殘疾人社會工作服務,但都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服務相對松散,尚未能形成一個囊括專業服務理念、工作手法的整合體系。
二、個案管理介入殘疾人社會工作的實踐探討
沃萊基斯和格林(BetsyS.Vourlekis&RobertaR.Greene)在1992年出版的《社會工作個案管理》一書中,對個案管理做出如下定義:“社會工作個案管理是人際關系的過程,奠基在個案管理者和案主(系統)之間的關系,彼此間共同發展照顧計劃,以增進需要長期協助的案主之機能,并提升其支持網絡,而且促進并確保連續照顧的范圍,使之成為有效的服務。介入則反映社會工作的價值,目標在對案主的能力和環境的需求之間的相互配合和改進,這些部分包括改善伴隨失能或疾病而來的問題,建立支持網絡,促進案主水準的服務協調,并產生系統水準的效力。”[1]
傳統的殘疾人社會工作運用個案、小組及社區三大工作手法開展工作,不僅服務的人數有限,而且無法實現服務的全覆蓋,更不能及時掌握和了解復康人士及其家庭的動態。因此,廣州市C街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將個案管理這一模式引入到殘疾人社會工作當中,嘗試探討和搭建一個完整的殘疾人社會工作服務體系,這種服務體系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內容。
(一)個案式建檔
個案式建檔,是搭建殘疾人社會工作服務體系的第一步,亦是整個服務體系建立的基礎。廣州市C街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對轄區內的480名復康人士均以個案的標準去建立完整的個案式服務檔案,詳細了解復康人士的失能程度、殘障對其個體及家庭生活帶來的影響、復康人士個體及家庭如何應對這種影響、復康人士的社會支持網絡狀況、社會保障的落實情況等方面的信息,并在此基礎上,界定該個案的服務需求、訂立服務目標以及制定跟進策略。
(二)分級跟進個案
為了體現個案管理的系統性,廣州市C街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從個體、家庭、社區三個層面出發,設定了復康個案分級表,將個案劃分為活躍個案、普通個案及非活躍個案三個等級,每個等級都有對應的跟進方向、跟進頻率及跟進方式。復康個案分級表評估標準包括復康人士個體失能程度、復康人士增能需要、照顧者壓力、照顧者技能提升需求、社會保障落實情況、資源需求度及危機指數七大方面。建立個案式檔案后,社工會根據該個案的實際情況及結合社工的專業判斷,填寫復康個案分級表,將該個案劃分等級,并按照其所屬的等級跟進要求去開展服務,活躍個案以社工跟進為主,其跟進頻率在活躍、普通及非活躍三個級別當中是最高的,反之,非活躍個案跟進頻率最低,且采取社區工作人員電訪為主、社工跟進為輔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跟進。
(三)調級制度
社會環境是時刻變化的,復康人士個體及其家庭在與社會環境互動的過程中,其所面臨的問題或需求也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緩解或加重。因此,廣州市C街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將調級制度納入個案管理這一服務系統中,這就意味著復康人士個案所屬級別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復康人士個體及其家庭的實際狀況進行級別上調或下調。當復康人士面臨問題或困境,在社工的介入下,其問題或困境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或解決的情況下,社工會重新評估該個案的實際狀況,將其所屬個案級別進行下調,如由活躍個案變成普通個案或非活躍個案、由普通個案變成非活躍個案。相反,復康人士遭受喪親、重大疾病、離婚等重大事件時,社工亦會根據其實際情況,將其所屬級別上調為普通個案或活躍個案,重新設定跟進目標和方向,并提升跟進頻率,以更好地滿足復康人士的實際需求。
三、個案管理介入殘疾人社會工作存在的問題分析
廣州市C街家庭綜合服務中心運用個案管理介入殘疾人社會工作,提升了服務的覆蓋面,強化了社工對復康人士的關注與支持,有助于社工更有針對性地設計相關服務以滿足復康人士的實際需求,最大限度地提升復康人士的福祉。個案管理介入殘疾人社會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服務成效,但由于其推行時間尚短,雖然已經搭建起一個服務系統框架,但這個服務體系尚未成熟,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問題,需要在專業服務開展過程中加以改進和完善。
(一)資源整合度有待進一步提升
個案管理注重強調社會工作者與其他單位的共同合作和協商,整合社會資源,為服務對象提供更全面、有效的服務,滿足服務對象的多元化需求[2]。廣州市C街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目前所建立的個案管理服務體系,雖然整合了殘聯、居委會、精神病院等部分正式系統資源,但忽略了轄區內的其他正式或非正式系統資源。
(二)社工專業素質需進一步強化
社工是殘疾人社會工作的直接推動者,社工的專業能力素質直接影響著服務的質量和殘疾人社會工作的發展程度。殘疾人士的“失能”,讓殘疾人士在生活中遭受多方面的阻礙,如個體無法正常就業、成立家庭、依賴家屬供養造成家庭經濟負擔加重、低自尊、受到社會的排斥、嘲笑和冷漠對待等,其問題更具復雜性和挑戰性。而社會工作者普遍年輕[3],對專業認識和專業技巧的把握不夠深入,且缺乏直接的實務經驗,難以有效應對和處理殘疾人社會工作中出現的各種挑戰和困難。
(三)居民對社工的認同度有待提高
殘疾人社會工作作為一門新興的職業在近幾年雖然得到了迅速推廣,但居民對新生事物的接受仍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其對社工的認同度過低直接影響著社會工作行業的發展[4]。廣州市C街處于城市邊緣,居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其對社工雖然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但認同度還是處于一個較低水平,需要繼續提升其對專業服務的理解和認識。
四、解決策略探究
要解決個案管理介入殘疾人社會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保證殘疾人社會工作服務的專業性及高質量,則必須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改進和應對。
(一)加大對社區資源的利用,提升社會資源整合度
要做好殘疾人社會工作服務,僅僅依靠社工的力量是無法實現的。因此,必須對社區內的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和利用,充分發揮各個社區的優勢,從而更好地開展殘疾人社會工作專業服務工作。社工可以從以下兩方面提升社會資源的整合度:一方面是充分挖掘與殘疾人服務相關的單位,如殘聯、居委會、康園工療站、精神病院等,建立緊密的聯系,以形成合力,共同為轄區內的復康人士提供系統化服務;另一方面是挖掘社區的義工資源,為復康人士提供定期探訪及情感支持服務。
(二)加強社工對實務經驗的積累,提升服務專業性
社會工作是一門實操性很強的專業,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實務經驗,社工才能更好地應對殘疾人社會工作開展中的困難和挑戰,保證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因此,必須加強社工對實務經驗的積累:其一,社工在開展殘疾人社會工作專業服務過程中,經過實踐和摸索,不斷積累實務經驗;其二,加強對社會工作者的專業培訓。通過培訓,讓社會工作者獲得一種新的服務體驗,并將其整合運用到實務工作中去,不斷融會貫通,逐步積累服務經驗。這可以通過邀請社會工作發展比較成熟的香港專業督導對社會工作者進行專業培訓,通過培訓不斷提高社會工作者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社工對實務經驗的積累。
(三)加大社會工作的宣傳力度,提升專業認同度
宣傳是擴大居民對社會工作的知曉率和認同度的有效手段,社工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加大對社會工作的宣傳力度,提升居民對社會工作的專業認同度:其一,社工可以通過宣傳欄、現場咨詢、社區活動等形式在社區開展相關的社區宣傳[5],宣傳內容包括義工與社工的區別、服務內容、如何獲取社工服務等,提升社區居民對社工的認識和了解;其二,社工亦可借助網站、QQ群、微信、微博等多種宣傳方式進行宣傳,以擴大社工的影響力度。
篇2
關鍵詞:社會網絡理論;智障兒童;社會化智力
殘疾者較多喪失了基本的認知能力、行動能力以及言語能力,基本生存只能依賴外界的幫助。學界對于智力殘疾做出明確界定,智力殘疾是指智力明顯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顯示適應行為障礙。包括在智力發育期間,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智力低下;智力發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智力損傷,智力殘疾又分為重度、中度以及輕度三級。[1]筆者在哈爾濱市殘疾人托養中心進行專業實習期間對智障兒童問題的研究,哈爾濱市殘疾人托養中心又稱溫馨家園,溫馨家園學員多為智力殘疾兒童,本文將遵守社會工作專業保密原則,文中不會透露任何溫馨家園學員個人信息。
一、智障兒童社會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社會化是自然人成長為社會人的過程,社會通過各種教育方式,使自然人逐漸學習社會知識、技能和規范,從而形成自覺遵守與維護社會秩序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取得社會人的資格,這一教化過程即社會化。[2]社會化的過程是不斷學習的過程,自我不斷完善和發展的過程,學習知識、技能和社會規范以保證社會基本生存之條件。智障兒童由于身體因素的限制,在社會化過程中受到一定的制約。智障兒童社會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社會化過程中缺乏有利環境
智障兒童通常會被社會標簽化,認為智障兒童無法學習生存技能、生活不能自理,社會將智障兒童邊緣化,外界不愿與智障兒童接觸,甚至認為其具有危害性,這是不利于智障兒童社會化的環境,會阻礙智障兒童社會化的進程。但事實上,智障兒童可以學習生存技能,生活可以自理且不具有危害性,溫馨家園的智障兒童經過訓練后可以自己制作簡單手工藝品,可以進行銷售服務中的收銀工作,同時很多智障兒童都會跳舞和打乒乓球。智障兒童作為弱勢群體,社會應對其給予幫助,而不是嘲笑和不理睬,人際交往是社會化過程中極其重要的環節,智障兒童渴望與社會上的陌生人溝通,這樣會有助于智障兒童的自身發展,同時會幫助智障兒童更好地完成社會化。
(二)社會化過程中缺乏監管與照顧
智障兒童的監管和照顧的主體是家庭成員、學校、社區三者。根據對溫馨家園智障兒童的觀察發現,家庭成員主要是其父母對其進行監管和照顧,但是智障兒童的父母照顧和監管智障兒童時間較少,智障兒童多數時間在溫馨家園度過,生活上的照顧均由溫馨家園的老師和護理人員負責。學校即殘疾人服務組織,學校的教學資源有限,學員數量增加,老師的壓力也會增大,智障兒童自身特點決定其監管和照顧的難度極大。社區環境包括社區居委會、社區居民、志愿者組織等幾大類,社區是智障兒童出入較多的地方,中國社區的現狀導致其無法幫助監管和照顧智障兒童,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數量有限,不能提供過多的照顧,社區居民之間溝通較少且鮮有能夠提供智障兒童照顧的成員,社區中的志愿者組織不健全,志愿服務具有選擇性,志愿服務時間無規律性,所以社區內的志愿者組織也不會為智障兒童提供過多的照顧和監管。智障兒童在社會化過程中需要周圍人群對其進行引導和照顧,正確的引導和監管會加快智障兒童社會化的進程。
二、基于社會網絡理論分析阻礙智障兒童社會化的原因
社會網絡是指一群人之間存在的特定聯系,而這些聯系的整體特點可以用作解釋這群人的社會行為。社會網絡理論通常被應用于殘疾人社會工作領域,殘疾人社會支持網絡的建立是殘疾人社會化發展的需要,社會支持網絡分為正式社會支持網絡和非正式社會支持網絡。就殘疾人人際層面的社會支持而言,主要來自家庭內外的社會關系網絡,即包括家人、親屬、鄰里、朋友在內的非正式支持系統;在組織層面,則主要包含了社區、社會組織等組成的正式支持網絡。[3]智障兒童社會支持網絡的建立將會有助于其社會化進程的加快,本文從社會網絡理論的視角出發,分析阻礙智障兒童社會化進程的原因。
(一)智障兒童自身條件阻礙社會化進程
阻礙智障兒童社會化的首要原因是智障兒童身體條件的限制,智障兒童較多喪失語言能力、認知能力。溫馨家園中有三分之二的智障兒童不能說話只會喊叫,程度稍好學員可以說幾個字,當然這些是中度智障兒童的表現,中度智障兒童還伴隨性出現肢體不靈活、認知能力喪失等表現,智障兒童自身條件是阻礙其社會化最主要的原因。智障兒童的智力水平停留在正常兒童3-5歲之間,根據智力殘疾分級即兒童智力量表所分析的數據可知,重度智力殘疾智商范圍在0-34之間,中度智力殘疾智商范圍在35-49之間,輕度智力殘疾智商范圍則在50-69之間。智力殘疾兒童語言識別功能較差,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則相對較弱,所以智障兒童自身條件是阻礙其社會化的首要原因。
(二)家庭忽視對智障兒童的教育以及家長學歷層次普遍偏低
智障兒童社會化過程受到阻礙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家庭因素,家長忽視對智障兒童的教育。首先,傳統觀念下智障兒童家長只會專注智障兒童的基本生活保障,而不會關注智障兒童生活技能的培訓和教育,同時不能創造智障兒童社會化所需要的有利條件,智障兒童的人際交往問題更容易被忽視,智障兒童家長不會將智障兒童帶到陌生人面前,殘疾人家庭充滿自卑感和孤獨感且敏感、自尊心極強,自然智障兒童家長不會將智障兒童帶到親戚、朋友、鄰居等外人的面前,人際交往缺失會阻礙智障兒童社會化。其次,少數家長過度溺愛兒童,存在“零批評”與“護犢”情結,嚴重束縛和禁錮特殊兒童,忽略心理潛伏期教育,影響其成長和發展。還有的家長把孩子完全依托給教師和專業人員,忽視家庭教育作用,不與他人合作。[4]第三,智障兒童家長學歷層次偏低,不能使用科學的方法教育智障兒童。據溫馨家園登記調查可知,智障兒童父母學歷層次普遍偏低,學歷水平多為中學、高中等,智障兒童家長不能夠很好的配合學校的老師完成家庭訓練以及課后知識的鞏固練習,一味的依賴專業的教師和殘疾人服務組織等專業機構。
(三)智障兒童服務機構教育水平有限
目前針對智障兒童服務的社會機構主要有殘疾人托養中心、殘疾人特殊教育學校、殘疾人康復中心等,由于智障兒童數量不斷增加,智障兒童服務組織的教育資源有限,從而導致智障兒童服務機構出現教育水平下降,專業化服務水平不高等困境。智障兒童服務機構是民政局下設事業單位,機構內部教師均為國家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考慮到教師薪酬福利待遇問題以及國家資源合理配置問題,所以教師數量在一定程度上出現緊缺,面對這一現狀,智障兒童服務機構會采取聘任制形式招聘管理智障兒童的工作人員,管理智障兒童的工作人員學歷層次較低或是下崗員工,工作人員每天與智障兒童在一起時間較多,智障兒童無課時間均由工作人員監管和照顧,由于聘任制工作人員缺乏教授智障兒童的專業知識和方法,所以會間接阻礙智障兒童的社會化進程。
(四)社會人群用問題視角對待智障兒童
社會支持網絡中親戚、朋友、鄰居以及社區居民都是社會人群的組成部分,社會人群面對智障兒童只是看到其存在的問題,總是用問題視角去關注智障兒童,所以說智障兒童社會化進程中產生阻礙的因素還包括社會人群。中國多數社區表現為居民之間關系冷漠,交往較少的現狀,社區無法為社區內的智障兒童提供良好的社會化環境,智障兒童人際交往問題無法得到改善。社會人群是殘疾人社會支持網絡的組成部分,社會人群對智障兒童的關愛極其重要。愛心慈善組織對智障兒童的關注只停留在物質方面的資助,而智障兒童真正需要的是心靈的關懷,只有精神慰藉才能更好地幫助智障兒童社會化。
三、基于社會網絡理論的智障兒童社會化有效途徑探析
社會支持網絡的建立能夠有效地改善智障兒童社會化環境,幫助其學習生活技能和進行人際交往。探析智障兒童社會支持網絡的建立即幫助智障兒童完成社會化的有效途徑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分析。
(一)社會工作者介入智障兒童社會化
智障兒童社會化過程中需要社會工作者的介入,在幫助智障兒童社會化的過程中社會工作者會運用專業的社會工作價值觀、方法和技巧,為智障兒童鏈接資源,滿足智障兒童社會化的需要。考慮到智障兒童自身的特殊條件,社會工作者會運用個案工作的方法介入,運用個案工作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首先,接案與建立關系。社會工作者接案主要有兩種形式,深入智障兒童服務機構或介入智障兒童家庭,前者較多。社會工作者與智障兒童建立關系過程中要以朋友的身份介入,智障兒童對人極其友善,社會工作者可以在與其相處玩耍的過程中建立關系。其次是收集資料與問題判斷,收集資料過程中社會工作者要收集服務對象個人基本資料以及家庭資料,必要時還要收集服務對象周圍環境資料,社會工作者應該對案主的資料進行保密。通過對資料的分析來確定案主的問題,判斷阻礙智障兒童社會化的主要問題。然后是針對智障兒童自身存在的問題制定目標和工作計劃,制定計劃過程中要明確開展幾次個案服務,以及每次個案服務的任務。第三,實施服務計劃,智障兒童個案服務一般采取行為修正模式進行,實施服務計劃過程中社會工作者要幫助服務對象解決自身阻礙社會化的問題,改善自身條件,使其更好地完成社會化過程。最后,結案與評估,結案時要避免移情和反移情現象,評估個案服務目標是否實現。后期社工要進行跟進和定期回訪,以保證服務對象更好地完成社會化。
(二)改善智障兒童家庭教育現狀
針對智障兒童家庭對智障兒童的教育嚴重忽視,教育方法不科學導致智障兒童社會化進程受阻問題,社會工作者組建智障兒童家長互助小組,在小組中分享教育智障兒童的經驗,社會工作者以及智障兒童教師對其傳授專業教育智障兒童的方法和知識。智障兒童家長互助小組的建立需要以下幾個步驟:(1)小組前期準備。包括小組組員的招募,從智障兒童服務機構進行招募,招募組員的同質性應該較強,組員人數控制在5-9人之間,確定小組目標為改善智障兒童家庭教育現狀,然后制定小組計劃,確定小組活動次數、時間、地點以及預算等細節。(2)小組初期。智障兒童家長互相熟悉,進行破冰活動,尋找相似性,社會工作者此時應該為小組成員消除顧慮,與小組成員講明小組規則,組內成員會做到保密,運用同理、真誠和接納的原則對待小組成員。(3)小組中期。組員之間關系有所改善,社會工作者鼓勵小組成員之間繼續互相了解,智障兒童專業教師教授家長教育智障兒童的專業方法,小組中期主要以教育引導為主。小組中期社會工作者應該倡導家長積極關注智障兒童社會化和自身發展,避免其忽視智障兒童成長。(4)小組成熟時期。社會工作者鼓勵組員之間互相介紹自己的教育經驗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小組成員互相討論,社會工作者更多充當協調者角色。(5)小組后期。開始后期的離組準備,告知小組成員何時結束小組活動,幫助組員回顧在組中的收獲并檢驗小組目標達成的效果,并且處理離別情緒,最后進行小組評估,評估該小組是否完成改善智障兒童家庭教育環境的任務,是否讓小組成員學習到如何教育智障兒童的專業方法。
(三)倡導以優勢視角關注智障兒童
社會支持網絡中的親戚、朋友、鄰居以及社區居民總是以問題視角去看待智障兒童,這種行為會阻礙智障兒童社會化的進程。所以社會工作者倡導社會大眾用優勢視角去看待智障兒童,幫助其完成社會化。優勢視角是一種關注人內在力量和優勢資源的視角,把人們及其環境中的優勢和資源作為社會工作助人過程中所關注的焦點。[5]優勢視角強調關注智障兒童的優勢,強調對智障兒童的尊重,優勢視角更加有助于智障兒童學習生活技能和生存技能,更好地幫助其完成社會化。溫馨家園每一位學員都有自己擅長的技能,智力障礙兒童也是有潛力、有優點的,只是暫時沒有被開發,所以要以優勢視角關注殘疾人群體。對于倡導社會人群用優勢視角去關注智障兒童這一目標的完成需要社會工作者在社區內積極動員社區組織、志愿者組織、社區居民、社區內愛心人士和積極分子幫助宣傳,倡導社會人群關愛智障兒童,幫助智障兒童成長,可以采取發放傳單和張貼宣傳海報的方式,也可以選擇在微信、微博等平臺上進行宣傳,給智障兒童一點關愛,讓人間變得更美好。
(四)改善智障兒童服務機構教學水平
目前智障兒童服務機構資源有限、老師數量有限,面對這一現狀可以采取以下兩點措施:第一,政府加大對殘疾人服務機構的支持力度,加大財政支持和專業支持,配備完善的教學設施,聘請專業的智障兒童教師和護理人員,并對其護理人員進行專業培訓,讓護理人員學習科學的照顧方式和方法,使智障兒童免費入學,智障兒童服務機構加大宣傳力度使更多的智障兒童進入學校學習,早日回歸正常社會生活。第二,智障兒童服務機構可以引進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幫助智障兒童進行社會化,社會工作者運用專業的社會工作價值觀和方法來幫助智障兒童學習生活技能,使其早日完成社會化,回歸正常生活。志愿服務團體需要經過社會工作者和智障兒童專業教師的專業培訓,需要了解專業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溫馨家園招募了大批在校大學生志愿者團體,對智障兒童進行幫教活動,溫馨家園大學生幫教中心幫助智障兒童學習基本的科學知識和生活技能,并且有利于智障兒童人際交往的鍛煉,給予更多的關懷來幫助智障兒童社會化。
參考文獻:
[1]周沛,曲紹旭,張春娟.殘疾人社會工作[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2]劉啟云,張建新.社會學概論[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1.
[3]章程,董才生.論殘疾人社會支持網絡之構建[J].學術交流,2015,(4):160-164
[4]周丹,胡玉君.家庭教育對特殊兒童學習與發展影響研究[J].綏化學院學報,2016,(4):145-147
篇3
康復安全。社會康復服務組織。精確康復。
。康復保障一般包括恢復功能、補償身心功能喪失或補償身體功能限制以及恢復就業的各種措施。
狹義的康復保障主要是指醫療康復方面,即盡可能改善疾病或創傷造成的身心傷害,使患者能夠改善和提高他們能在最大程度上身心兼備,逐漸恢復身體機能,最終回歸家庭和社會,過上正常的生活。
。在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殘疾人康復保障的規模也在不斷提高。經過多年的發展,康復服務項目逐漸豐富,覆蓋面逐漸過大。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康復體系,但人口眾多,供給不足,資源分配不均,導致殘疾人的實際受益人群與實際康復需求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因此,我國的康復服務仍需進一步落實和完善。當前我國殘疾人康復保障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健全的法律體系是康復保障的重要環節。雖然中國已經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制度和規定來保護殘疾人的權益,可以促進殘疾人康復保障工作的開展,但仍有許多不完善之處,同時,政府和社會組織在經濟和人力資源方面對殘疾人的支持有限,使得殘疾人康復保障的實際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殘疾人康復無法實現高效發展。我國目前還缺乏相應的法律來保障康復安全。雖然一系列關于保護殘疾人的政策和條例促進了這一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與國外一些準確、完整的康復保護法律體系相比,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支持殘疾人康復保障體系,這只是相關的殘疾人法案中提到的,中國在康復立法方面相對落后。
。同時,各部門缺乏責任意識,相互推諉。少數部門認為殘疾人的康復不屬于自己的責任范圍。與中國發達地區的殘疾人康復保障相比,
缺乏法律法規的保護,缺乏邊遠貧困地區康復知識的普及。由于地方政府的管理漏洞和避醫的封建思想,一些殘疾人得不到很好的康復,,
。因此,各行各業都應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將重點轉移到殘疾人康復服務上。盡管中國現有的殘疾人康復服務機構,包括所有的非政府機構和社區機構,在這些年的發展中幾乎沒有取得什么成就社會組織和政府部門在民生和社會發展領域,在改善康復服務需求方面仍存在問題。
殘疾人康復服務辦公室作為一個協調機構,面臨著巨大的問題。與組成部門之間缺乏隸屬感,各組成部門之間的合作程度不高。出現問題時,由于各部門之間缺乏集體意識,容易造成各部門之間推諉扯皮、不愿承擔責任、各自為政、整體協調性差的現象。此外,康復服務機構缺乏明確的自我定位,因為殘疾人的身體和經濟條件不同,他們需要的康復服務也不同。如今,許多組織都采用相同的服務標準,無法有明確的分工,殘疾人無法獲得高質量的康復服務。目前的公共康復服務機構普遍以完成任務為目標,市場競爭力較弱,缺乏提高自助服務能力的積極性。從表面上看,中國殘疾人康復保障工作進展順利。然而,由于宣傳不足,康復輔助設備的展覽很少,殘疾人的身體康復訓練知識也太少。此外,與于城市相比,農村地區沒有廣泛有效的宣傳工作,大部分宣傳工作過于注重形式,沒有準確表達相關優惠政策,因此,一些欠發達地區的人們對殘疾人非常感興趣康復沒有安全的概念。不僅在宣傳方面,康復缺乏知識也是欠發達地區如農村地區康復保障無法很好實施的原因之一。村民缺乏知識援助,認為自己的殘疾是一種恥辱,因此他們逃避康復治療,這直接導致該地區殘疾人失去最佳治療時間。隨著經驗的積累,
變得越來越豐富。中國對康復領域的理解已經從狹隘的醫學康復模式發展到綜合康復模式。總的來說,綜合康復通過康復更加注重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工作和融入社會。然而,身體疾病和殘疾造成的精神壓力往往高于普通人。許多殘疾人認為,身體殘疾是不可逆轉的,他們無法恢復正常的社會工作,從而導致惡性循環。心理障礙也是無法有效促進殘疾人治療的關鍵。因此,心理康復是影響殘疾人擺脫困境、融入社會的重要因素。中國大多數殘疾人都遭受了身體和精神上的痛苦。雖然心理困難主要取決于自己和家人,但專業心理咨詢仍然非常有效。通過科學的方法幫助殘疾人重返社會,擺脫心理陰影,對殘疾人和社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中國正處于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殘疾人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必然受到足夠的重視。如何更好地為他們提供優質的康復服務,不僅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也是政府的重要責任。其中,政府起主導作用。在服務過程中,政府必須理順各部門在殘疾人康復保障過程中的職責和要求,協調管理各部門,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謀求雙贏,肩負起康復為殘疾人服務的重要任務,做好有關社會組織規范運作的監督工作。
的殘疾人康復保障工作之所以能夠做好,離不開政府的規范和相對穩定,但社會保障領域制定的大部分規章制度對康復機構和人員缺乏約束力,這阻礙了康復殘疾人研究的順利進行。在我國現階段,殘疾人的康復意識還比較薄弱,康復保障的法律法規在覆蓋和推廣方面還不夠,為了順利開展更加準確、完善的康復服務,國家要根據社會形勢和殘疾人現狀,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康復體系,使殘疾人康復工作依法開展。同時,有關部門要從醫療,康復,職業,心理等方面為殘疾人康復建立更加詳細的法律制度和服務保障體系,。,并根據殘疾人的康復需要和相應康復機構各類人員的培訓制度。
全面加強服務機構的規范化管理,以先進的理念和人性化的設計創造了舒適、清潔的康復環境。政府必須明確規范各種類型的社會康復加強政府的監督指導職能,嚴格規定市場準入和行業標準,明確責任主體,防止一些機構違規混淆視聽。
康復保障是殘疾人社會保障的基礎。在殘疾人康復需求不斷增加的今天,康復服務的供給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但是,要提供高質素的康復服務,我們必須對殘疾人士負責,有效運用資源,最大限度地提高殘疾人士的生存能力。
結合中國國情,一方面要改變殘疾人康復服務協調機構的服務辦公模式,逐步由組織協調向組織管理轉變,采用橫向梯隊的服務管理模式,促進康復工作發展,落實實際,提高工作效率,進一步提高公共殘疾人康復服務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加強康復人員隊伍建設,提高市場競爭力,在行業中起主導作用,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另一方面,社會高度重視康復服務機構等非政府組織的重要作用。殘疾人康復服務雖然事關民生,但公共殘疾人康復機構難以滿足殘疾人康復服務的需要。無可爭辯的事實是,政府的資金有限,因此,對于一些政府暫時無法提供、殘疾人急需的服務,應逐步調整政策,鼓勵社會康復服務的發展需要改進和補充。同時,面對日益增長的康復保障服務需求和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社會康復服務機構要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強自身建設,建立明確的組織結構,,并據此開展有針對性、多樣化的專業康復服務。
為了更準確地為不同身體狀況的殘疾人定制服務,使他們能夠感受到更高質量的康復,因此精準康復勢在必行。相對而言,殘疾人有特殊的醫療需要。由于身體的某些功能不完全,醫療費用、輔助設備的使用和日常身體護理費用遠遠超過普通人。因此,在完善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的同時,應優先從殘疾人的角度滿足殘疾人群體的特殊需要。
加強了醫療保險制度的完善。在落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援助措施和城鎮殘疾人醫療保險優惠政策的同時,結合實際情況,增加了以治療康復為目的的其他治療方式,對貧困殘疾人實施重癥醫療優惠政策,提高醫療救助補償率,為殘疾人提供特殊救助和康復式治療,放寬醫療保險機構門檻,擴大相關服務項目的免費計劃,允許更多的醫療康復機構進入康復安全市場,確保殘疾人能夠享受到更加便捷有效的服務。
的殘疾本身就是對殘疾人及其家庭的巨大創傷。事故發生后,許多人或多或少不能接受意外的變化這說明心理康復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心理康復是康復安全中心。殘疾人應在社區和家庭的幫助下,積極到康復服務機構進行心理咨詢。心理康復主要是指在面對自身心理干預時運用科學的心理學理論和方法,從而提高殘疾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時幫助他們恢復正常的生理功能,克服生活障礙。目前,
對中國殘疾人的心理健康關注較少,應積極到專業康復中心或康復醫院尋找醫務社會工作者,充分利用他們的專業方法,充分發揮他們的價值,普及殘疾人醫學知識和心理咨詢,運用科學的方法幫助殘疾人恢復情緒,鼓勵他們以積極的態度配合治療,心理學家的科學方法可以充分發揮幫助殘疾人重建心理健康的作用。在社區或農村地區,專業人員可以幫助公民組建心理咨詢小組,并開展小組活動,幫助殘疾人建立信心。同時,他們還可以通過相關勵志電影或視頻來恢復殘疾人的動力。
近年來,中國仍然高度重視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國家和社會正在努力實現共同利益發展殘疾人事業和經濟,堅持和完善殘疾人康復保障制度,完善殘疾人康復基本公共服務,努力縮小殘疾人收入與社會平均收入水平的差距,中國殘疾人的康復需求仍然很大,因此改善康復醫療的醫療服務勢在必行。解決殘疾人的康復需求是康復保障存在的立足點。它不僅是殘疾人減輕痛苦的良藥,也是社會減輕他們負擔的有效途徑。通過康復保障,他們最終可以參與社會勞動,回歸社會,在創造社會價值中實現自身價值。
[1]丁海瑤,張揚,麥琪等.精確康復政策下殘疾人社會保障研究[J]。泰晤士報財經,2019,(08):234-237。
[2]夏洛克·崔東艷。我國殘疾人社會保障現狀及對策分析[J]。中國市場,2017,(24):80+83.
[3]李令嶺,劉垚,敖麗娟,等.中國殘疾人社區康復存在的問題及發展探討[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7,32(02):213-216.
篇4
現代意義上的社會工作是一種以利他主義為指導,綜合運用各種專業知識、技能和方法,為有需要的個人、家庭、群體、機構和社區提供專業社會服務、解決社會問題的專門職業,是確保現代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制度和科學方法。專業從事社會工作的人才,在國際上通常稱為社會工作者,簡稱"社工",他們被認為是"社會工程師"。
從以上的概念中,我們抓住以下幾個關鍵字眼:
一、"利他主義"
這是由于社工師工種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所要求的。社工師主要就職于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社會慈善、殘障康復、優撫安置、衛生服務、青少年服務、司法矯治等社會服務機構中,對有效落實社會保障、社會管理、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的工作,真實反映人民群眾的需求,完善我國專業化社會服務體系,達到社會管理和維護社會和諧的目標,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也就是說,從事社會工作的人員不僅要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恪守職業道德,還需要具備服務他人,從他人角度出發的高尚思想和品格。也就是要胸懷社會,一種"大我"的境界。
二、"各種專業知識"
社會工作涉及的領域相當廣泛,如社會扶貧與社會救助、社區服務與社區管理、社會犯罪與社會矯治、家庭暴力防范以及殘疾人社會工作、老年人社會工作、青少年社會工作、婦女社會工作、醫療社會工作、精神康復社會工作等等,覆蓋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一名合格的社工師,僅有一方面的專業知識是不夠的,而是要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擴展眼界與知識面。這也是在社工師考試中測試社會工作法規與政策,以及社會工作綜合能力的目的。
只有掌握了這些,才能在合法、合理的范圍內,正確地處理社會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切實為民眾分憂解難。
三、"各種專業技能、方法"
這是在基于前兩者的基礎上,對社工師的特殊職業要求。由于社會工作的專業助人性質,它是一門非常強調實際操作的學科,助人技巧訓練和實習教育應該是成為一名社工師的非常必要的前提條件。
社工師的工作對象是現實生活中活鮮鮮的人和事,僅是刻板地掌握理論是無濟于事的,而要在學習理論的同時,運用專業的方法、科學的技能服務于工作。目前,我國在老年人服務、兒童青少年服務、家庭綜合服務、精神衛生服務等新的服務需求無法滿足,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缺乏如此熟練運用專業技能、方法的社會工作人才。
四、"綜合應用"
這是對社工師服務水平的全面評價,只有把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綜合地在工作中"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才能體現是會工作的價值和意義,提高我國社會服務的整體質量,彰顯我國社工師的素質和風采。
篇5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計,無志者只感千難萬難。付出過的人不會畏懼失敗,因為曾經為此努力過,就算失敗了,自己本身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社工初級考試真題及答案,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社工初級考試真題一、單項選擇題(共60題,每題1分。每題的備選項中,只有1個最符合題意)
1.社會工作者盧虹與前來尋求幫助的失業者瞿穎進行接案面談后發現,瞿穎更大的問題在于她的婚姻問題,而盧虹這時也正在與丈夫鬧離婚。
此時社會工作者盧虹需要考慮的是(
)。
A.決定問題的優先次序
B.決定是否需要緊急介入
C.權衡是否有能力處理問題
D.保證服務對象所要求的服務符合服務機構的工作范圍
2.“決定介入策略”這一步驟處于社會工作實務通用過程的(
)階段。
A.接案
B.預估
C.計劃
D.介入
3.覃爽由于對生活充滿困惑向社會工作者求助。
在制定目的和目標階段,社會工作者認真詢問了她的愿望,并與她討論協商,最后她們對希望實現的目標達成了一致意見。社會工作者的這種做法充分體現了制訂服務計劃時應遵循(
)原則。
A.詳細和具體
B.平等和協商
C.計劃與宗旨相符合
D.要尊重服務對象意愿
4.圓圓今年4歲,在這個階段她既需要父母的養育,也需要學習新的知識,此外還有(
)的需要。
A.發展
B.生存
C.社會化
D.自我實現
5.社會工作者小陳一年來一直在協助C社區的居民就搬遷安置和補償標準與開發商進行談判,在小陳的努力下,社區居民組成了維權小組,他們參與了社區重建規劃的修改,社區居民的歸屬感得到了增強。
此時小陳因工作調動結束了在C社區的工作。在解除與C社區的工作關系前,小陳需要做的工作之一是(
)。
A.肯定社區居民的能力,增強其信心
B.告訴社區居民自己與他們不再有關系
C.向居民承諾隨叫隨到,減輕居民的憂慮
D.悄悄離開,免得社區居民傷心
6.社會工作者李娟從事社會工作將近十年,在多年的工作中她發現有些服務對象在結案階段不愿承認已到結案期,避免討論關于結案的話題。
具體的表現是不準時參加與社會工作者的工作會談,會談時心不在焉等。這種情況屬于服務對象負面反應中的(。)。
A.憂郁
B.依賴
C.倒退
D.否認
7.李靜今年上小學三年級,父母對她的要求非常嚴格,每次考試都必須排在班級前5名,否則就要進行各種懲罰,而且還經常拿她與小區中的同齡孩子進行比較,這讓李靜感到很煩惱。
在這次期中考試中,一心想要考第一名的李靜動起歪念作弊,結果被監考老師發現,其科目被記零分。父母知道后對其破口大罵,盡管李靜誠懇地承認了錯誤,但是其父母覺得很丟人,根本不聽她的解釋,這讓李靜感到十分傷心。社會工作者張菊了解情況后,決定走訪李靜的家庭,對李靜進行個案輔導。張菊的服務屬于(
)服務。
A.替代性
B.支持性
C.保護性
D.補償性
8.牛牛今年12歲,母親在他6歲時因病去世,他一直與父親和奶奶生活在一起。
家里的經濟來源主要靠父親在建筑工地上打臨工的收入,生活比較困難。而牛牛卻沒有體會到父親的艱辛,在校不好好學習,經常與一些社會上的小混混一起進出網吧、酒吧,為此常常受到父親的痛打,而此時奶奶都會護著他,并且平時對他也是有求必應。這導致了父親與奶奶之間嚴重的矛盾沖突,甚至關系日益惡化。每次看著父親和奶奶激烈爭吵,牛牛也感到很難過,但是自己也沒有解決的辦法,于是前來向社會工作者郭勝求助。那么在下列選項中,郭勝的做法不正確的是(
)。
A.爭取學校的支持,建議老師在學習上給予牛牛幫助和支持
B.對牛牛進行心理疏導,增強牛牛的責任感、對生活的信心
C.與牛牛的父親溝通,建議他改變現行教育方式,給予牛牛關心,增強牛牛改變自己的動力
D.與牛牛的奶奶溝通,告知奶奶不要過多干涉父親對牛牛的管教,父親的管教才是第一位的
9.社會工作者張麗在對社區10歲女孩玲玲開展個案輔導時發現,玲玲的手背和眼角都起了大包,背上也是青一塊紫一塊的。
了解這種情況后,張麗首先應該(
)。
A.向公安機關舉報
B.通知玲玲的監護人到場
C.辨別玲玲是否有受到虐待的危險
D.繼續按計劃進行個案輔導
10.社會工作者張莉對某社區的青少年群體進行了調研和分析,發現有一些青少年整天游手好閑,對生活沒有明確的目標,特別是對就業形勢缺乏了解,對職業生涯缺少規劃。
為此,張莉設計了一個“職業生涯規劃”小組,招募到11名社區青少年參加。通過兩個多月的小組活動,這批青少年的態度和行為有了改變,自信心明顯增強,家長和鄰居也給予充分肯定,且每個人都制定了詳細的個人職業發展規劃,并開始付諸實施。張莉在上述小組活動中扮演的角色是(
)。
A.協助者
B.咨詢者
C.鼓勵者
D.領導者
11.許多達到退休年齡的老年人還有繼續工作的愿望和需要,希望發揮專長,也有許多老年人過去忙于事業而無暇休閑,現在閑下來打算好好享受生活,因此養花、養寵物、練書法、學畫畫、外出旅游等成為他們的新需要。
以上這些需要屬于老年人需要中的(
)。
A.經濟保障
B.就業休閑
C.居家安全
D.健康維護
12.改善青少年家庭及學校生活環境,探索建立學校、家庭、社區良性互動的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模式,是青少年社會工作中的(
)內容。
A.發展性青少年服務
B.創新性青少年服務
C.預防性青少年服務
D.治療性青少年服務
13.小李所在單位的女職工比例達80%,根據這一實際情況,單位工會為了使哺乳期的女職工既能正常上班,又能方便給孩子喂奶,特出臺了相關措施,比如騰出一間辦公室專門設為哺乳室,調整懷孕女職工的工作崗位、減輕勞動強度等。
該單位出臺的這些措施滿足了婦女(
)的需要。
A.性別平等
B.權益保障
C.特殊保護
D.自我實現
14.李霞所在的社會服務機構專門為受暴婦女提供社會工作專業服務。
在與服務對象建立信任的專業關系基礎上,社會工作者正確的做法是(
)。
A.將受暴婦女問題個人化
B.分析受暴婦女行為與暴力重復的因果關系
C.接納受暴婦女描述的問題而不是責怪她們
D.協助受暴婦女在家庭和個體角色間取得平衡
15.呂女士兩年前因與丈夫感情不和協議離婚,5歲的兒子跟著她生活。
由于平日工作繁忙,她只能將兒子托給母親照顧。周末的時候,她不僅要到大學聽課完成碩士學業,而且還要到母親家中看望兒子,因此一旦社區單親母親小組活動在周末舉行,她都無法參加。社會工作者賀秋林發現這一情況后,說服小組成員將小組活動時間改為工作日的晚上。這個案例充分體現了社會工作者協助有類似處境的婦女建立小組工作時,嚴格遵循了(
)原則。
A.兼顧社會工作者和婦女的平等關系
B.兼顧婦女實用性性別需求和戰略性性別需求兩種基本需要
C.小組活動的時間和場地一定要根據婦女的情況而定
D.需要關注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將自己的心放到小組中去
16.張奶奶作為老年社會工作者的服務對象,今年72歲。
按照我國老年階段的劃分標準,張奶奶的年齡屬于(
)老人。
A.低齡
B.中齡
C.高齡
D.長壽
17.軍人小兵為救落水兒童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此時離他復員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小兵父母年事已高且只有小兵一個孩子,“白發人送黑發人”使他們悲痛欲絕。小兵的父親一病不起,母親神情恍惚,覺得生活失去了希望,幾次試圖自殺。這時,社會工作者應為這個家庭首先提供(
)服務。
A.精神支持
B.經濟援助
C.危機干預
D.心理輔導
18.花園社區老年服務中心常年推出“關愛老人”服務項目,主要是為社區殘疾、生活困難的老年人提供送餐、洗衣和家居清潔等服務。
該項目為老年人提供的服務屬于(
)。
A.居家養老
B.家務服務
C.生活保障
D.日托照顧
19.有一天付大爺突然對社會工作者小覃說:“我已經厭倦了這一切。
”這屬于評估老人自殺傾向的(
)線索。
A.直接
B.間接
C.行為
D.主觀
20.小組工作有個主要原則就是“小組中說的事留在小組中”,因此社會工作者采用小組工作方法為老年人提供服務時應注意(
)。
A.尊重自決權
B.尊重保密權
C.尊重選擇權
D.干預小組動力
21.根據《社區矯正對象考核獎懲暫行辦法》,社區社會工作站在學習和研究的基礎上為矯正對象開展了“當新人、做好事、多加分”的宣傳服務活動,同時還要求社會工作者在服務開展過程中注意收集活動反饋信息,總結經驗,以促進社區矯正制度的不斷完善。
上述工作采用的方法是(
)。
A.社區社會工作
B.社會工作行政
C.社區綜合治理
D.社會工作研究
22.張濤是現役三級士官,在某次部隊執行搶險任務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隨后被追授為烈士。
對此,社會工作者可以提供的優撫安置服務是(
)。
A.撫恤
B.安置
C.優待
D.優撫
23.劉某三年前退役后接受當地安置辦安置,但是這么多年來,安置都沒能穩定下來,他覺得是因為自己沒有能力造成的,于是漸漸地對工作失去了興趣,也不愿意與他人來往。
面對劉某的這種情況,安置辦人員首先要做的工作是(
)。
A.讓劉某的家人多照顧他
B.向上級單位反映劉某的情況
C.對劉某進行全面評估,以便確定根本問題
D.繼續為劉某安置相關單位
24.劉虎在部隊執行任務時不幸受傷致左腳截肢,因此被迫退伍,后被安排到縣殘聯工作。
平時他工作積極認真,但是每當碰到無法解決的難題時,他總會失去耐心而抱怨自己殘疾的身體。社會工作者蔣敏決定接受他為服務對象,在溝通中了解到劉虎自受傷退伍后,內心非常自卑,認為生活毫無意義,因此平時在工作中他很少與同事交流,生活中喜歡一個人獨處。鑒于這種情況,蔣敏首先應解決劉虎的(
)問題。
A.身體康復
B.工作技能
C.溝通技巧
D.非理性信念
25.老王腿部殘疾,行走不便,從日常生活開銷到照料都靠家人幫助,很少與外界接觸。
在照顧老王的過程中,家人感到缺乏社區的理解與支持。針對老王遇到的困難,社會工作者可提供的綜合是(
)。
A.贈送輪椅和支具
B.協助家庭改造起居環境
C.開展殘疾人文化娛樂活動
D.建立社區支持網絡
26.社會工作者小吳剛到殘疾人服務機構時,督導劉老師就告訴他,在開展社區康復工作時,要努力針對附近傷、病、殘者的康復需求和資源狀況,爭取就近就地進行服務,大力開展家庭康復活動,服務于社區的所有服務對象。
這一工作方法遵循了社區康復工作的(
)。
A.社會化的工作原則
B.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則
C.因勢利導的工作原則
D.低成本、廣覆蓋的原則
27.目前在很多城市的道路設計中,都會專門鋪設盲道,這是(
)的體現。
A.提高殘疾人社會地位
B.建設無障礙環境
C.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
D.社會對殘疾人觀念轉變
28.院舍服務是社會工作領域中一種重要的服務模式,收容具有不良行為和可能發展不良行為的青少年,通過生活指導、職業訓練和學校教育,使之在較為自由開放的環境中得到改造,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
這是院舍服務中的(
)類型。
A.感化院
B.教養院
C.中途家庭
D.寄養家庭
29.行為治療法是以學習理論和實驗心理學為理論基礎而發展起來的治療方法,有許多有特色的治療方法與策略,當出現近似目標的行為時給予獎勵,以建立新的目標行為。
這種技巧屬于(
)。
A.懲罰
B.連扣
C.塑形
D.正增強
30.為促進矯正對象恢復和重建其嚴重缺失的社會功能,矯正社會工作者通過介入行動,主要應滿足矯正對象(
)的需要。
A.基本生活保障
B.教育權益保障
C.就業培訓
D.再社會化
31.李麗的父母由于工作繁忙而無法照看她,在她很小的時候就由奶奶照顧,奶奶對她百般疼愛,造成了她嬌氣、任性的性格。
盡管她現在已經15歲,但是每次班級安排的值日她都無法完成,遭到同學的譏諷,因此她向父母提出不想去上學了。針對李麗的這種情況,如果由你介入其中,你首先應該做的是(
)。
A.培養李麗的獨立能力
B.批評譏諷她的同學
C.批評李麗太嬌氣
D.幫助李麗轉學
32.2005年5月,林斌因打牌與鄰居發生口角后將對方打成重傷。
2006年6月,法院判處他拘役六個月,緩刑六個月執行,由此林斌成為社區矯正對象。如果你是社會工作者,以林斌為服務對象,恰當的做法是(
)。
A.找來與林斌發生糾紛的鄰居,對其進行批評
B.對林斌的問題不做正面回應,防止他情緒波動
C.勸林斌在緩刑期間少管閑事,好好反省自己
D.安排林斌參加社區公益勞動,同時開展社區教育,培育社區居民接納、尊重矯正對象的意識和習慣
33.某社區服務中心,對犯罪性質相同的罪犯采用同一矯正模式,這違背了矯正社會工作的(
)原則。
A.普遍化
B.個別化
C.可塑性
D.區別對待
34.幫助優撫對象尋求非正式的社會支持,增加優撫對象之間的溝通交流,引導優撫對象盡快適應大集體的生活環境,更好地融入“大家庭”,達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這是(
)在優撫社會工作中的運用。
A.家庭治療方法
B.個案工作方法
C.社區工作方法
D.小組工作方法
35.根據《社區矯正對象考核獎懲暫行辦法》,社區社會工作站在學習和研究基礎上為矯正對象開展了“當新人、做好事、多加分”的宣傳服務活動,同時還要求社會工作者在服務開展過程中注意收集活動反饋信息,總結經驗,以促進社區矯正制度的不斷完善。
上述工作采用的是(
)方法。
A.社區社會工作
B.社會工作行政
C.社區綜合治理
D.社會工作研究
36.孫女士有個患自閉癥的女兒,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照顧女兒上。
對于自己的丈夫,孫女士很有意見,覺得自己付出很多,而丈夫對女兒漠不關心,致使夫妻之問經常吵架,孫女士感到既疲憊又無奈。社區社會工作者了解到這一情況后開始積極介入,他們對孫女士夫婦及其家人進行輔導,讓大家彼此表達自己的感受。從中孫女士漸漸知道丈夫并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樣,夫妻倆逐漸互相理解,一起參與到孩子的治療和生活中。上述案例中,社會工作者所做的工作是(
)。
A.哀傷輔導
B.危機介入
C.心理社會評估和干預
D.處理焦慮、抑郁情緒
37.醫務社會工作者小陳為燒傷兒童、癌癥兒童在醫院外組織夏令營等休閑活動,協助他們增進同輩的交往,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
這種活動被稱做(
)。
A.出院計劃
B.外展服務
C.危機介入
D.心理社會評估和干預
38.兩個社區居委會通過自愿性的合作協議開展一門“居民教育”課程,一個社區出場地,一個社區找授課教師,形成一項完整的課程計劃,這屬于社區(
)。
A.資源節約
B.資源整合
C.資源優化
D.資源共享
39.育溪小區不少居民反映社區中因排水管道老化,下水道經常堵塞,給居民生活造成很多損失和困擾。
為了解決社區居民的困難,社會工作者召開居民代表座談會,居民代表們在座談會上反映:除了下水道經常堵塞,社區還存在其他問題,如路燈時常壞了未能及時修理;垃圾收集不及時,常常倒得滿地都是,影響環境衛生;社區內綠化少,刮風時灰塵很大,影響居民外出。代表們所反映的是居民的(
)需求。
A.比較性
B.規范性
C.表達性
D.感覺性
40.以個人、家庭和小群體為關注對象,針對個人、家庭和小群體采取的行動,重點在于改變家庭或小群體內的人際交往,或改變個人、家庭和小群體與其環境中的個人和社會系統的互動方式指的是(
)介入。
A.綜合
B.混合
C.直接
D.間接
41.某慈善協會每年都會為四川某偏遠山區的孩子們提供社會救助,既有生活必需品和學習用品,也有以獎學金形式發放的現金。
這一事例體現了社會救助的(
)特征。
A.救助手段的多樣性
B.救助水平的低層次性
C.救助對象的有限性
D.救助范圍的廣泛性
42.小磊在過13歲生日時,因和朋友玩得太高興而整夜未歸,為此,他與父母爆發了嚴重沖突。
之后小磊從寄宿學校逃到省城,在車站一帶露宿了一個多月,并結交了一些不良青少年。社會工作者發現小磊后,將他送回了家。在救助社會工作中,小磊屬于(
)類型的服務對象。
A.受虐兒童
B.問題兒童
C.特困兒童
D.流浪兒童
43.社會工作者秦強負責寶盛里社區的社會工作,他利用暑期成立了為困難家庭提供服務的。
“少年義工隊”。秦強向所在社區的幾家單位“化緣”,得到了大力支持,有的單位贊助了義工隊隊服,有的承擔了活動宣傳欄的工作,從而確保了這項活動的順利實施,社區困難群眾從中受益不少。在此過程中,秦強以社區為基礎推動的救助措施屬于(
)。
A.動員社會力量參與
B.整合駐區單位資源
C.建立鄰里支持網絡
D.注意發揮社會組織的力量
44.某救助機構的工作人員主動到流浪乞討人員經常出現和活動頻繁的地方,與他們保持密切接觸,通過提供輔導、資料及轉介服務,使這些流浪乞討人員,尤其是流浪兒童得到妥善安置。
這種方式稱為(
)。
A.慈善服務
B.公益服務
C.志愿服務
D.外展服務
45.社會工作者小胡為某社區的低保家庭成員開展了一系列小組活動,活動結束時很多組員都對小胡表現出極大的依賴性,對分離顯得十分傷感和失落。
面對這種情形,小胡首先應該做的工作是(
)。
A.不顧組員的情緒,堅決結束小組工作
B.及時處理組員的這些情緒問題
C.尋找組員感興趣的其他主題,延長活動時間
D.盡快結束工作,避免時間過長組員情緒不穩定
46.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活環境和溝通交流的方式,社會工作者只有從受助家庭所處的特殊處境和方式著手,才有可能把握受助家庭成員的真實需要,提供符合受助家庭成員要求的服務。
因此,社會工作者在開展家庭服務中要遵守(
)原則。
A.家庭普通化
B.家庭處境化
C.家庭個別化
D.滿足家庭成員需要
47.社會工作者張潔在開展家庭社會工作時經常通過講座、宣傳、知識競賽和娛樂活動等方式增進家庭成員的生活常識,改善家庭成員的溝通交流。
這種方法屬于改善親子關系服務中的(
)。
A.家庭生活教育
B.家庭主題活動
C.家庭心理輔導
D.家庭救助與幫扶
48.家庭結構圖是社會工作者在家庭評估中經常運用的重要工具,它用圖形方式來顯示家庭的內在結構、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以及(
)。
A.家庭內部的壓力
B.家庭內部的資源
C.家庭的重大事件
D.家庭與環境的界限
49.當外在壓力與危機來襲時,個體自身和環境中擁有的保護因子會作出自動反應,與外在壓力構成交互作用,有些人會出現酗酒、吸毒、犯罪或自殺企圖。
按照抗逆力理論,這種表現屬于(
)。
A.功能失調
B.抗逆力重構
C.喪失性重構
D.平衡性重構
50.曾佳6歲以前一直在鄉下由爺爺奶奶照顧,而爺爺奶奶總希望有個孫子,就把曾佳當男孩養,7歲時,父母把她接回市里與他們一起生活。
母親開始沒有在意曾佳的行為舉止,直到進入初中后母親才察覺曾佳的表現與女孩子極為不符,為此她刻意要改變曾佳的行為,母女倆為此經常爭吵。在學校,同學們對曾佳的穿著和行為也投來異樣的目光,甚至遭到一些同學的嘲笑。曾佳感到非常沮喪,前來向社會工作者陳潔求助。陳潔評估曾佳的問題后,介入的主要角度應該是幫助曾佳(
)。
A.建立個體的價值體系
B.改變人際間的沖突
C.加強自我的同一性
D.接納自己的身體和容貌
51.彭峰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由于父親工作繁忙無法照顧他,因此他由奶奶一手撫養長大。
奶奶的溺愛導致彭峰養成任性、偏執、沖動的性格,因參與群毆被判緩刑兩年。社會工作者安然決定為其提供矯正工作服務,但是彭峰對安然的好意卻視而不見,甚至消極抵觸,但是安然還是很耐心地從生活瑣事開始與彭峰進行溝通,讓他意識到自己是真心實意在幫他。通過近一個月的接觸,彭峰逐漸對安然產生了信任。本案例中,社會工作者安然堅守了(
)的矯正社會工作價值理念。
A.接納
B.保密
C.個別化
D.評判
52.季某在部隊曾是一名指揮員,在一次例行演練中因公致殘,后安排到某軍休所工作。
季某性格一直內向,到軍休所后也不愿與人溝通和交流,平時總是一個人獨處。針對季某的情況,如果社會工作者要介入,恰當的介入方法是(
)。
A.政策宣傳
B.個案工作方法
C.小組工作方法
D.社區工作方法
53.協調組建工作人員的支援網絡,加強工作人員的心理輔導及溝通技巧,協助工作人員進行壓力釋放、情緒疏導和問題解決,是(
)社會工作的內容。
A.烈士褒揚
B.軍供
C.軍休
D.光榮院
54.在我國開展社區社會工作的組織機構,不包括下列選項中的(
)。
A.街道辦事處
B.社區委員會
C.社區學校
D.社區服務中心
55.肖斌是社區社會工作者,老趙希望他幫助自己申請社會救助,肖斌首先應該了解老趙的(
)。
A.家庭關系
B.家庭背景
C.疾病情況
D.家庭經濟狀況
56.布雷德紹認為,由專家學者、專業人士、政府行政官員進行評估而決定的需求是(
)。
A.感覺性需求
B.表達性需求
C.規范性需求
D.比較性需求
57.社會工作者小張為了鼓勵居民參與社區活動,對居民參與態度和參與能力進行了調查,提出下列觀點,其中錯誤的是(
)。
A.居民參與社區活動需要時問和經費的保證
B.居民參與社區活動需要具備參與知識和技巧
C.居民參與社區活動主要受環境因素的影響
D.居民愿意參加與自身利益相關的社區活動
58.社區服務最基本的內容和最基本的任務是(
)。
A.維持社區治安
B.提高社區居民的滿意度
C.為社區居民提供便利服務
D.為社區弱勢群體提供福利服務
59.邱俊的父親是一名大學體育老師,邱俊從小受父親的熏陶,喜歡上了三級跳遠運動,經過多年的刻苦訓練,邱俊曾獲得過省運動會的第一名。
但在今年的市級比賽中,由于身體狀況不佳,導致發揮失常,邱俊沒有拿到名次,這讓他備受打擊,于是自暴自棄,甚至不想再練三級跳遠,也越來越不想學習了。父母看到他這樣很是著急,但是又找不到解決的辦法,于是前來尋求學校社會工作者譚琳的幫助。譚琳介入此案的策略不正確的是(
)。
A.個案輔導
B.采用小組工作方法
C.讓邱俊放棄三級跳遠,全身心投入學習
D.協助邱俊學習對抗壓力的方法以及培養承受挫折的能力
60.某小區有幾位精神疾病患者,病情多次反復,照料他們的家屬感到心力交瘁。
醫務社會工作者小李通過走訪了解到,家屬們普遍感覺自身照顧患者的能力和技巧不足,希望獲得幫助。小李將他們組織起來開展小組活動,一同分享體會學習照料技巧,建立相互支持。這類小組屬于(
)。
A.心理教育小組
B.家庭治療小組
C.家庭支持小組
D.家庭互助小組
二、多項選擇題(共20題,每題2分。每題的備選項中,有2個或2個以上符合題意。至少有1個錯項。錯選,本題不得分;少選,所選的每個選項得0.5分)
61.在接觸和初步面談后,可以終結服務的情況有(
)。
A.社會工作者認為其他機構的資源、素質更優越
B.社會工作者所能提供的服務不能解決問題
C.服務對象對問題的看法和期望與社會工作者所能提供的服務不相符
D.服務對象不能為機構帶來經濟效益
E.機構缺乏合適的工作人員
62.李娟,初二學生,學習成績在班里屬于中等水平。
一直以來父母對她管教都非常嚴厲,但是教育手段十分單一,每每李娟考試成績不好,父母只會打罵,造成現在李娟對父母敬而遠之,內心既脆弱又孤單。最近她認識了沒有穩定工作的小張,并逐漸喜歡上他,于是李娟開始逃課跟小張約會,經常不完成作業,有時甚至徹夜不回家。父母對她加強了管束,而李娟卻起了離家出走的念頭,打算和小張到另外一個城市一起生活。父母對此很無奈,只能向社會工作者求助。針對李娟的情況,社會工作者可以采取的介入策略有(
)。
A.批評李娟的想法和做法
B.與李娟的父母溝通,建議他們改變教育方式,同時傾聽李娟的內心想法
C.與李娟的男友交流,建議其男友勸說李娟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
D.對李娟進行心理疏導,使其明白現階段對于她來說,學習是最重要的
E.與李娟的老師、同學進行溝通,使他們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多跟李娟交流、溝通,使李娟感到集體的溫暖
63.以下哪項屬于治療性青少年服務的內容?(
)
A.提供被忽略或虐待的青少年的保護服務
B.提供就學或生活補助,以幫助有困難家庭的青少年正常成長
C.改善青少年家庭生活環境,為青少年家庭提供服務,提供青少年父母親職教育機會,以增進父母教導青少年的技巧
D.提供青少年發展中的生理、心理、性、情緒、行為、人際交往、法律常識、社會適應等方面的知識輔導服務
E.改善青少年學校生活環境,加強學校對不適應學業之學生的學業輔導、技藝訓練、發展補充性課程及相應活動
64.下列各項屬于老年社會工作對象的有(
)。
A.健康老人
B.孤寡老人
C.處境困難的老人
D.老人的親屬
E.老年人工作機構工作人員
65.單親母親家庭常常面臨的問題有(
)。
A.親子關系
B.就業困難
C.再婚困難
D.貧困化
E.老人贍養問題
66.老年社會工作者蘇丹準備對社區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開展小組工作,(
)情形的不宜采用小組工作方法。
A.有嚴重行為問題
B.患有器質性疾病,頭腦混亂
C.正處于緊急的危機狀況中
D.老年人身體狀況不好,出行有實際困難
E.老人被虐待
67.婦女社會工作主要是以婦女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其工作內容涉及面很廣。
以下針對全體女性人口的婦女社會工作有(
)。
A.開辦婚姻家庭小組
B.增加婦女維權意識
C.建立“打工妹之家”
D.對家庭暴力受虐者進行救助
E.倡導開展女性健康普查
68.殘疾人社會工作者常琳要為服務對象陳晨進行職業康復的服務工作,在了解案主的情況與就業相關的問題后,常琳進行了綜合考察,以幫助陳晨解決職業中出現的問題。
然后,常琳又對陳晨進行了作業水平和適應職業的可能性評定工作,進而有針對性地協助陳晨掌握一些職業基礎知識和技能,并提供了相關勞動力市場的信息和就業意見等。在這一服務過程中,體現了殘疾人職業康復的(
)步驟。
A.職業咨詢
B.職業評估
C.職業培訓
D.就業指導
E.就業分配
69.我國專業的殘疾人社會工作具有的特點是(
)。
A.充分利用社會支持網絡
B.有效利用調解方式
C.滿足殘疾人的所有要求
D.崇尚專業的社會倫理精神
E.提倡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
70.矯正社會工作對非監禁罪犯實施監管可以達到(
)的目的。
A.通過定期匯報的規定對犯罪行為作一定補償
B.通過監管預防其再犯罪
C.重新融入社會
D.通過不可隨意離開居住地的規定對犯罪行為作一定補償
E.家庭關系調適
71.學校社會工作者在面對處于生活困境的學生時,可以從(
)方面人手。
A.情感支持
B.經濟援助
C.發展支持系統
D.挖掘社會資源
E.開發學生潛能
72.下列各項屬于社區內群體性問題分析角度的有(
)。
A.如果社區存在問題和沖突,當前是如何處置的
B.政府是否有相關政策扶持,內容如何
C.人口分布和人口數量如何
D.社區與外部是否有嚴重的沖突
E.該人口群的共同屬性是什么
73.從社區教育的服務功能看,社區教育的內容包括(
)。
A.家庭生活教育
B.公民教育
C.安全教育
D.健康教育
E.成人教育
74.方園為有厭學癥的學生童欣欣提供的社會工作服務已進入結案階段,要確保童欣欣的改變,方園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
A.與童欣欣解除專業關系
B.強化童欣欣已有的改變
C.結案后減少與童欣欣的聯系
D.給童欣欣以積極支持
E.幫助童欣欣回顧她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所采取的行動和步驟
75.社會工作研究在青少年社會工作中的運用包括(
)。
A.服務過程研究
B.社會工作理論研究
C.青少年需求調查和服務設計研究
D.制定青少年服務發展的相應政策
E.青少年群體特征和社會環境狀況研究
76.社會工作者馬琳為陷入婚姻問題的婦女提供服務,她發現很多案主在結案前的一段時期尤其是結案前一周時間里,都會變得很反常,總抱怨這里不滿意、那里不滿意,對自己的服務也表示不滿,甚至會批評自己。
這些案主的行為表現出了結案時的負面反應有(
)。
A.憂郁
B.抱怨
C.倒退
D.憤怒
E.討價還價
77.當前,殘疾人的法律政策咨詢內容主要包括(
)。
A.求學問題
B.就醫問題
C.社會救助問題
D.勞動就業問題
E.意外傷害賠償問題
78.陶非是一名高三學生,因為臨近高考,他感覺心理壓力很大,對于父母關心的詢問感到很煩躁,而每次學校測驗的成績也讓他情緒非常不穩定。
對于陶非的這種情況,社會工作者葉林對他進行情緒管理的輔導,可以使陶非(
)。
A.提高學習成績
B.能夠辨別情緒
C.懂得掌控情緒
D.正確處理情緒
E.增強心理承受能力
79.張楊十年前患上某種慢性病,導致無法正常上班,近年來只能在家養病,生活陷入極度困境中,他向社區負責社會救助的社會工作者李強尋求幫助。
李強應為張楊開展的工作有(
)。
A.評估張楊的需要
B.為張楊提供就業輔導
C.了解張楊的需要
D.呼吁政府創造就業機會
E.幫助張楊申請最低生活保障
80.孫先生平時工作繁忙,鮮有時間去醫院進行體檢,最近感覺身體不適去醫院檢查被診斷為肝衰竭,需要進行肝移植手術。
醫務社會工作者小王要對孫先生進行心理社會評估,應包括(
)。
A.孫先生的情緒支持
B.孫先生目前遇到的困難
C.孫先生的家庭史、生活狀況
D.孫先生過去有關肝衰竭的經驗
E.孫先生家庭的溝通狀況、家庭關系
社工初級考試真題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很多時候服務對象的問題不只是一個,故需要協助他們理出問題的輕重緩急,以便能及時滿足他們的需要,同時使服務能有效果。
要注意的是,社會工作者需要與服務對象共同決定優先次序。瞿穎目前面臨的既有失業問題,又有婚姻問題,因此,社會工作者最緊迫的任務是與瞿穎一起商量需要解決問題的先后順序。
2.【答案】B【解析】預估的基本步驟有:(1)探究服務對象的情況、問題與需要。
(2)分析服務對象的資料并作出預估摘要。后者包括:對服務對象的問題與需要作出解釋,列出解決問題的目標及先后次序,決定介入的策略,撰寫預估摘要。
3.【答案】D【解析】制訂服務計劃要尊重服務對象的意愿。
即在制定目的和目標時,社會工作者要考慮服務對象的愿望,要與服務對象分享對目的與目標的期望。如果服務對象與社會工作者雙方的目的與目標不一致,雙方就要進行討論與協商,直到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見。否則,服務對象與社會工作者工作起來很可能是相反的方向。由此可知,本題所述符合要尊重服務對象意愿的原則。制訂服務計劃時應遵循的其余三項原則是:要有服務對象的參與,詳細和具體,計劃要與工作的總目的、宗旨相符合。
4.【答案】C
【解析】A、B項是重復選項,不選;D項不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也不選,故選C。
5.【答案】A【解析】安排結案時,社會工作者應鼓勵服務對象自己獨立解決問題,并肯定他們有能力這樣做,但服務對象可能會懷疑自己是否能夠將學到的東西用于應對其他問題。
因此,社會工作者要努力使服務對象相信他們有這個能力,并通過表達這種信息來支持服務對象的努力,以強化他們的信心。
6.【答案】D【解析】由于結案意味著社會工作專業關系的終止,意味著服務對象要回到各自的生活世界中,也意味著其后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就要停止接觸,不再有社會工作者的陪伴,因此,終止關系可能會給他們帶來“分離焦慮”等感受,表現為對這種即將到來的結案產生負面反應。
其中,否認是指服務對象不愿承認已到結案期,避免討論關于結案的話題,表現為不準時參加與社會工作者的工作會談,會談時心不在焉等。
7.【答案】B【解析】支持是指通過提高兒童所處環境(通常是指其家庭)的功能強化照料者的能力,以促進兒童的發展。
在題干案例中,張菊主要應做的是對李靜的家庭功能進行提高,而且面臨親子沖突問題,這些都是支持中需解決的問題。故答案選8。
8.【答案】D
【解析】根據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D項的做法會加劇父親與奶奶的沖突,因此是錯誤的。
9.【答案】C【解析】由于兒童自我保護能力差,因此在兒童社會工作中,社會工作者要特別注意保護兒童。
在本題案例中,玲玲的手背和眼角都起了大包,背部還青一塊紫一塊的,在這種情況下,社會工作者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先辨別玲玲是否有受到虐待的危險,以保護玲玲。
10.【答案】D【解析】社會化小組的目的是改變組員的態度和行為,使其更易被社會接受,發展基本的社會技巧,增強自信心,為將來制定發展規劃等。
在這類小組中,小組領導者常常由社會工作者擔任,領導者要有較強的運用小組的技巧和知識來促進個人成長和轉變的能力。本題中,張莉所設計的“職業生涯規劃”小組屬于社會化小組的類型,同時其為社會工作者,因而張莉扮演是領導者的角色。
11.【答案】B【解析】許多達到退休年齡的老年人,還有繼續工作的愿望和需要,希望發揮專長,這屬于就業需要;
也有許多老年人過去忙于事業無暇休閑,現在閑下來打算好好享受生活,因此養花、養寵物、書法繪畫、外出旅游等成為他們的新需要,這屬于休閑需要。兩者符合老年人需要中就業休閑的特點,所以正確答案為B。
12.【答案】C【解析】預防性的青少年社會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改善青少年家庭生活環境,為青少年家庭提供服務,提供青少年父母親職教育機會,以增進父母教導青少年的技巧。
(2)改善青少年學校生活環境,加強學校對不適應學業之學生的學業輔導、技藝訓練、發展補充性課程及相應活動。(3)改善青少年社區生活環境,加強社區各組織在青少年社會工作中的合作,整合各類社區資源,為青少年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支持。(4)探索建立學校、家庭、社區良性互動的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模式。(5)倡導有效的青少年服務和發展政策等。
13.【答案】C【解析】婦女在經期、孕期、產期和哺乳期應受特殊保護。
《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第二十六條規定:任何單位均應根據婦女的特點,依法保護婦女在工作和勞動時的安全和健康,不得安排不適合婦女從事的工作和勞動。第二十七條規定:任何單位不得因結婚、懷孕、產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職工的工資,辭退女職工,單方解除勞動(聘用)合同或者服務協議。該單位針對哺乳期女職工而出臺的這些措施滿足了婦女特殊保護的需要。
14.【答案】C【解析】針對婦女暴力的干預原則有:(1)接納受害婦女描述的問題而不是責怪受害者。
(2)尊重受害婦女的人格獨立,提升她們的自信心。(3)關注受害婦女的安全。(4)與受害婦女建立信任、真誠的專業關系。
15.【答案】C【解析】小組活動的時間和場地一定要根據婦女的情況而定,尤其是針對農村婦女和流動人口群體以及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婦女群體而開展的婦女小組,如單親母親小組等,小組活動的時間和場地需要根據婦女的情況而定,方便婦女參加。
16.【答案】B【解析】按照國際標準,我國一般把60~69歲的人稱為低齡老年人,70~79歲的人稱為中齡老年人,80歲以上的人稱為高齡老年人。
故答案選B。
17.【答案】D【解析】烈士褒揚社會工作主要是社會工作者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知識,協助烈屬做好悲傷輔導和心理疏導,倡導完善相關政策,協調落實相關待遇,緩和相關矛盾糾紛;
策劃有針對性的社會宣傳,擴大社會影響。因此,社會工作者首先應為小兵家庭提供心理輔導服務。
18.【答案】C【解析】老年社會工作的社會支持網絡正式支持涉及了貧困救助、生活照料、危機干預、老年人權益保障等多方面的內容。
它依據的是老年社會保障、老年福利與服務、老年衛生、老年文化教育和體育、老年人權益保障以及老齡產業等多方面內容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它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特別是為老年人中的特殊困難群體提供了基本保障。本題中,花園社區的“關愛老人”服務項目屬于生活保障。
19.【答案】B【解析】要評估老人的自殺傾向可能要比年輕人更困難,因為老人不大愿意說出自殺打算,并且實際實施自殺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與老人自殺有關的風險因素,可通過直接的、間接的和行為上的線索加以評估。間接線索是指比較間接地表明有自殺打算的說法,例如本題中“我已經厭倦了這一切”,問接表明厭世情緒,故本題選B。
20.【答案】B【解析】以前從未參加過小組的老人會接觸到許多其他人的新奇的私人經歷,對他們來說要抗拒誘惑,不跟他人講小組中發生的事是個挑戰。
所以,開辦小組自始至終都必須強調保密的重要性,要在對小組造成損害前就對破壞保密原則的人提出質疑。
21.【答案】B【解析】社會工作行政也稱為社會行政,它是將社會政策變為社會服務的活動。
從宏觀上講,社會工作行政與政府的社區矯正政策實施相聯系,這種政策變動過程應該是雙向的,將社區矯正的政策法規變成具體的針對矯正對象的社會服務,又將服務經驗上升到理論層面以影響政策法規的修訂。本題中,先根據政策法規開展宣傳服務活動,同時又總結經驗,以促進社區矯正制度的完善,正是采用了社會工作行政的方法。
22.【答案】A【解析】撫恤一般是指國家對因公傷殘人員、因公死亡以及病故人員家屬所采取的一種物質撫慰形式。
我國優撫工作中的撫恤是指對殘疾軍人、烈士遺屬、因公犧牲軍人遺屬,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給予的撫恤金優待,分死亡撫恤和殘疾撫恤兩類。
23.【答案】C【解析】在本案例中,劉某的問題首先在于他對自己缺乏信心,也不清楚自己適合做什么。
因此,安置辦人員首先要對劉某進行全面的評估,了解他的根本問題,然后才能找到合適的介入方法,故選C項。
24.【答案】D【解析】優撫安置社會工作服務對象的身份階層在社會轉型中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分化。
由現職到離職、由軍隊到地方、由軍人到老百姓,尤其是由健全人到殘疾退役軍人,在實現角色模式轉換的過程中,由于對新舊角色認識不清、理解不一,往往造成心理失衡、角色失調、行為失范。對個人身份地位的敏感、焦慮、緊張、失落與無奈是優撫安置社會工作服務對象較普遍的心態特征,他們往往將自己的這些不良情緒歸結于環境事件——由軍隊到地方,認為軍隊和地方都把他們當成了“包袱”,兩頭不管,普遍“帶著情緒在生活”。運用認知行為理論的視角可以幫助服務對象識別導致情緒不適和問題行為的有缺陷的思維模式,推進適應角色轉變。本題中,鑒于劉虎目前的狀況,蔣敏首先應解決其非理性信念問題。
25.【答案】D【解析】殘疾人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單靠自己的力量很難維持和恢復正常的生活,再加上社會轉型和體制變革的沖擊,使得他們在社會競爭中處于絕對的劣勢,進一步加劇了殘疾人的身心傷害,妨礙了殘疾人享受社會權利與履行社會職責的能力。
殘疾人作為特殊的弱勢群體,更需要廣泛的社會支持,健全的社會支持網絡對于殘疾人身心功能的康復、正常生活的建立、自立能力的提升以及正常社會活動的參與,甚至自我價值的實現具有重要的意義,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項。
26.【答案】D【解析】社區康復應針對病、傷、殘者的康復需求和資源狀況,采用低投入、高回報、高效益、廣覆蓋的方法,就近就地大力開展家庭康復,服務于社區所有傷、病、殘者。
這體現的是社區康復工作中低成本、廣覆蓋的原則。
27.【答案】B【解析】無障礙環境是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的基本條件,無障礙環境包括物質環境無障礙、信息和交流的無障礙。
物質環境無障礙主要是要求城市道路、公共建筑物和居住區的規劃、設計、建設應方便殘疾人使用和通行,如鋪設盲道、坡道,設置交通音響信號裝置等;信息和交流的無障礙主要是要求公共傳播媒介應使聽力、語言和視力殘疾人無障礙地獲得信息,進行交流,包括影視字幕、盲文、手語等。
28.【答案】B【解析】收容具有不良行為和可能發展不良行為的青少年,通過生活指導、職業訓練和學校教育,使之在較為自由開放的環境中得到改造,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在院舍服務中屬于教養院類型。
29.【答案】C
【解析】當出現近似目標的行為時給予獎勵,以建立新的目標行為,這種技巧屬于塑形。
30.【答案】D【解析】矯正對象的需要包括:(1)基本生存條件的保障需要。
(2)教育、就業權益的保障需要。(3)再社會化的服務需要。再社會化的需要就是社會工作者通過矯正計劃措施的實施,促進矯正對象恢復和重建其嚴重缺失的社會功能,成為社會正常的成員。
31.【答案】A【解析】幫助家庭成員增能原則要求社會工作者在幫助家庭成員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鼓勵家庭成員積極參與問題的解決過程,增強家庭成員自身的能力,提高他們的自信力和獨立能力。
針對本題,應幫助李麗培養獨立能力,改善其與同學之間的關系。
32.【答案】D【解析】社區矯正的功能發揮要靠社區居民的共同參與,以形成有利于罪犯改過自新的社會氛圍。
但是,由于矯正對象過去的行為對社會和他人造成了傷害,社區居民對矯正對象還有戒備、恐懼、防范、排斥等情緒以及行為,這是很正常的反應,可這些反應對于矯正對象而言,卻是融入社區成為正常社會成員的障礙。社區矯正社會工作者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就是通過社區教育的途徑,改變居民對矯正對象的偏見,培育社區居民接納、尊重矯正對象的意識和習慣,使矯正對象順利回歸社會。由此可知,正確答案為D。
33.【答案】B【解析】社區矯正社會工作要遵循個別化原則。
每一個接受矯正的犯罪者,不管他們的犯罪性質和程度是否相同,他們被判處的刑罰措施是否相同,由于其家庭背景、所處環境、個性特質及實施犯罪行為的原因各不一樣,接受矯正的生理、心理等基礎條件也各不一樣。所以,不能用先人為主的觀點和態度來判斷他們所面對的問題,也不能用一成不變的方法來實施矯正。由此可知,本題中社區服務中心的做法違背了個別化原則。
34.【答案】D【解析】
根據題干所述,沒有涉及“家庭”“社區”及“個案”的內容,強調的是“大集體”,故答案選D。
35.【答案】B【解析】社會工作行政是將社會政策變為社會服務的活動,宏觀上,既要將社區矯正的政策法規變成具體的針對矯正對象的社會服務,又要將服務經驗上升到理論層面以影響政策法規的修訂。
本題中,先根據政策法規開展宣傳服務活動,同時又總結經驗,以促進社區矯正制度的完善,正是采用了社會工作行政的方法。
36.【答案】C【解析】社會工作者針對服務對象家庭的干預,通過對孫女士家庭關系的調整,協助其家人處理關系,促進家庭和諧。
因此,社會工作者所做的工作為心理社會評估和干預。
37.【答案】B【解析】在醫務社會工作中,外展服務是醫務社會工作者擴展醫院的有關服務,走進社區開展活動,如腫瘤科的社會工作者到學校開展教育性活動,幫助學校理解患腫瘤學生的需求,從而改善學校的管理。
社會工作者也可以為燒傷兒童、癌癥兒童在醫院外組織夏令營等休閑活動,協助他們增進同輩的交往,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
38.【答案】D【解析】資源共享是指相鄰社區都有資源,但資源的種類不同,如一個社區有豐富的場地資源,另一個社區有豐富的人力資源,為了改善社區環境和促進社區發展,相鄰社區通過共同合作的方式,獲得各自的利益或達到各自的目的。
39.【答案】D【解析】感覺性需求是指社區居民或服務對象感受到或意識到,并用言語表述出來的需要。
本題中,居民代表們所反映的問題都是他們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的,是居民的感覺性需求。
40.【答案】C【解析】直接介入是指以個人、家庭和小群體為關注對象,針對個人、家庭和小群體采取的行動,重點在于改變家庭或小群體內的人際交往,或改變個人、家庭和小群體與其環境中的個人和社會系統的互動方式。
直接介入也指針對服務對象采取的行動以及直接提供服務和介入。
41.【答案】A【解析】救助手段的多樣性是社會救助的一個重要特征。
從形式上看,有現金救助,有物質救助,也有服務性救助;從時間上看,有臨時性救助,也有長期的固定救助;從類別上看,有常規性救助,也有特殊性救助。還有一些通過專業人員,比如社會工作者、心理咨詢師等,針對救助對象的精神層面、個人能力、心理問題等開展的救助。
42.【答案】D【解析】流浪兒童是指年齡在18歲以下,脫離家庭或其他監護人,在外游蕩超過24小時且無可靠生存保障并最終陷入困境的人。
本題中,小磊只有13歲,且離家出走,并在車站一帶露宿一個多月,符合流浪兒童的特征,故選D。
43.【答案】B【解析】在社區層面,共駐共建、資源共享是指單位與社區之間形成和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資源共同使用,問題共同解決,成果共同享用。
隨著單位制的衰落,社區的社會組織功能越來越突出,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本題中,社會工作者秦強向所在社區的幾家單位“化緣”,并得到大力支持,運用的就是整合駐區單位資源的措施。
44.【答案】D【解析】在社會工作中,外展服務通常由社會工作者主動到流浪乞討人員經常出現和活動頻繁的地方,與他們保持密切接觸,通過提供輔導、資料及轉介服務,使這些流浪乞討人員,尤其是流浪兒童得到妥善安置,發揮其潛能并預防不良影響的產生。
有些地方在外展工作中發放聯系卡或優惠卡,鼓勵目標人群主動尋求救助和咨詢以及所需要的其他信息和服務等。
45.【答案】B【解析】服務對象與社會工作者的工作過程是一個互相交往、不斷加深彼此了解的過程。
在工作結束的時候,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處理服務對象的情緒。如果服務對象對社會工作者提供的服務比較滿意,需要處理的是正面情緒,比如感激、滿意、自信等;反之就是負面情緒,比如悲傷、失落、痛苦等,在行為上表現出對社會工作者的過分依賴,或者過去的毛病又反復出現,或者出現新的問題等。本題中針對一些組員在結束階段出現的依賴情緒,社會工作者首先應該及時處理組員的這些情緒問題。
46.【答案】C【解析】家庭個別化原則認為,每個家庭都是獨特的,都有自己的生活環境和溝通交流的方式、社會工作者只有從受助家庭所處的特殊處境和方式著手,才有可能把握受助家庭成員的真實需要,提供符合受助家庭成員要求的服務。
家庭個別化原則要求社會工作者避免通過裁減受助家庭成員的需要以適合預先安排的服務模式,而要求直接從受助家庭的日常生活處境出發,準確評估受助家庭成員的要求,并且根據受助家庭的實際需要設計服務介入計劃。
47.【答案】A【解析】在改善親子關系的服務活動方面,常見的有家庭生活教育、有關家庭的主題活動以及家長學校等服務活動。
這些家庭服務活動以預防和發展為主,目的是改善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交流,增進家庭成員之問的情感聯系,促進社區和諧。家庭生活教育是一種通過講座、宣傳、知識競賽和娛樂活動等方式增進家庭成員的生活常識,改善家庭成員的溝通交流的服務活動,其目的是促進家庭成員之間的人際關系的協調,增強家庭的社會功能,提高家庭成員的生活質量。
48.【答案】C【解析】在家庭評估中,社會工作者經常運用家庭結構圖作為評估的工具。
家庭結構圖是用圖形方式來表示家庭的結構、家庭成員之問的關系以及家庭的一些重要事件等,它幫助社會工作者迅速、形象地了解和掌握受助家庭成員的結構、成員關系以及其他一些家庭情況。
49.【答案】A【解析】心理扭曲、生命瓦解意味著個體保護因素作用不利,沒有抵御和應對壓力與逆境的能力,但并不意味著生命的終結。
混亂之后的生命仍然需要重構,會出現四種可能:一是功能失調,比如酗酒、吸毒、犯罪或自殺企圖;二是喪失性重構,如自我價值感喪失、低自尊、自卑、自我否定、能力缺失等,這些都是非適應狀態的重構,不利于個體走向良性發展;三是平衡性重構,個體保持穩定狀態,繼續擁有安寧舒適的生活;四是抗逆力的重構,激活生命潛能,積極應對,體現勝任力,戰勝逆境,健康成長。由此可見,A項正確。
50.【答案】D【解析】在本案例中,接納自己的身體和容貌是解決其他一切問題的起點,因此,社會工作者陳潔的介入點是幫助曾佳接納自己的身體和容貌,故選D。
51.【答案】A【解析】社會工作最基本的信念就是相信每一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價值和尊嚴,而這種價值和尊嚴帶給每一個人不可剝奪的社會權利。
因此,社會工作者對待受助者的基本態度應該是接納而非批判。社會工作者同樣應該將受助者本身連同他過去的犯罪事實接受下來,然后才能以客觀的、體諒的心態,在平等的、安全的氣氛中與受助者深入討論問題,選擇解決問題的辦法。本案例中,正是因為社會工作者安然堅守了接納的價值理念,才使得彭峰逐漸改變了態度,對社會工作者產生了信任。
52.【答案】C【解析】在本案例中,季某個性內向,不與周圍的人溝通,因此需要社會工作者幫助他建立支持小組,參與溝通交流活動,故小組工作的方法比較合適。
53.【答案】B【解析】軍供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包括:(1)及時發現過往部隊中存在的生理、心理問題,配合部隊做好預防、解決和轉介工作。
(2)動員社會力量,整合社會資源,完成好軍供保障任務。(3)協調組建工作人員的支援網絡,加強工作人員的心理輔導及溝通技巧,協助工作人員進行壓力釋放、情緒疏導和問題解決。(4)開展研究工作,提出軍供站管理和發展方面的政策建議。
54.【答案】C【解析】
在我國開展社區社會工作的組織機構不包括社區學校。
55.【答案】D【解析】街道或者鄉鎮人民政府收到社會救助申請后,將組織人員對社會救助申請人的家庭收入和家庭財產狀況進行審查,以確定其家庭經濟狀況是否符合社會救助所規定的條件。
政府相關部門審查申請人家庭收入和家庭財產狀況的過程,一般被稱為“家庭經濟狀況調查”。因此,社會工作者肖斌應該首先了解老趙的家庭經濟狀況。
56.【答案】C【解析】社區需求分析較為常用的方法是布雷德紹提出的四種需要類型:(1)感覺性需求,指社區居民或服務對象感受到或意識到,并用言語表述出來的需要。
(2)表達性需求,指社區居民或服務對象把自身的感覺通過行動表達出來的需要。(3)規范性需求,指由專家學者、專業人士、政府行政官員評估而決定的需要。(4)比較性需求,指社區居民或服務對象將所得到的服務與其他類似社區進行比較而認為有所差別的需要。
57.【答案】C【解析】社區居民是否積極參與社區事務,主要受三個因素的影響:對參與價值的肯定、參與意愿和參與能力。
其中,社區居民參與社區事務的興趣關鍵在于這些事務與他們的切身利害是否有密切關系,如果參與對其生活質量改善不大,他們就不會參與。居民參與意愿受參與者的主觀因素控制,有時候也會受客觀環境的影響,但并不是主要因素。
58.【答案】D【解析】弱勢人群是指在經濟、社會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因而存在著種種生活困難的人群。
把弱勢人群作為社區服務的重點對象,為他們提供福利服務,是社區服務最基本的內容和最基本的任務,也集中體現了社區服務的福利性本質。
59.【答案】C【解析】
C項不符合社會工作者的工作原則,故是錯誤的。
60.【答案】C【解析】家庭支持小組由不同的患者家屬組成,在醫務社會工作者的帶領下,各組員分享照顧患者的各種苦和樂,學習照顧的方法,建立相互之間的支持。
本題中,醫務社會工作者小李將精神疾病患者家屬組織起來,開展小組活動,一同分享體會學習照料技巧,建立相互支持,這類小組顯然屬于家庭支持小組。
二、多選選擇題
61.【答案】ABCE【解析】影響決定的因素是機構的功能能否滿足服務對象的需要。
當存在如下情況時,即可終結服務:一是機構缺乏合適的工作人員,缺乏具有必要技能的工作人員,服務對象或其問題不在機構的職責、使命或功能之內,社會工作者認為其他機構的資源、素質更優越;服務的數量適于其他機構,其他機構具有處理特定服務對象或問題的特權(如社區矯正服務的專門機構)。二是當服務對象不愿接受服務、機構功能不符合服務對象需要或已經解決了問題時。三是服務對象對問題的看法和期望與社會工作者所能提供的服務不相符;或者是社會工作者所能提供的服務不能解決問題;或者是服務對象沒有充分的動機投入必要的時間、力量和資源。
62.【答案】BCDE【解析】針對本題所述案例,社會工作者不僅應該與李娟本人及其父母進行溝通,彼此傾聽對方的想法,還應該與其男朋友及學校老師、同學進行溝通,但是不應該直接批評李娟的想法和做法。
故正確答案為BCDE。
63.【答案】AB
CE【解析】項屬于預防性青少年服務的內容;D項屬于發展性青少年服務的內容。
64.【答案】ABCD【解析】老年社會工作的對象既包括那些處境困難的老人,也包括一般的健康老人,很多時候老年人周圍的人,如家庭成員、親屬、朋友、鄰居、社區工作人員等也會成為老年社會工作的對象。
更宏觀地看,如單位和服務組織也有可能成為老年社會工作的對象。
65.【答案】ABCD【解析】單親母親家庭是指因為喪偶或者離異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導致的只有母親和孩子一起組成的家庭。
單親母親家庭常常面臨的問題有:親子關系和孩子教育,單親母親的貧困化、就業困難、再婚困難,社會對單親母親的歧視和偏見,以及缺乏針對單親母親家庭的社會保障等。
66.【答案】ABCD【解析】在有些情形下,社會工作者不宜采用小組工作的方法,比如,老年人身體狀況不好,出行有實際困難,患有器質性疾病,頭腦混亂,有精神疾病,有嚴重行為問題,正處于緊急的危機狀況中等。
67.【答案】ABE【解析】婦女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解決婦女面臨的實際困難;
維護婦女權益和關注婦女的發展;倡導和促進性別平等和公正的機制建設。由此可見,只有ABE三項屬于針對全體女性人口的婦女社會工作。
68.【答案】ABCD【解析】職業康復是殘疾人全面康復中的重要環節,是為殘疾人獲得并保持適當的職業,使其重新參與社會生活而進行幫助的方式,也是殘疾人社會工作的一種特殊方法。
其程序包括四個步驟:咨詢、評估、培訓、就業指導。
69.【答案】ABDE【解析】我國專業的殘疾人社會工作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崇尚專業的社會倫理精神。
(2)提倡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3)充分利用社會支持網絡。(4)有效利用調解方式。(5)充分利用保護性政策。
70.【答案】ABD【解析】在一些國家或地區的立法和司法實踐中,矯正社會工作者被法律授予依法對非監禁罪犯實施監管的職責。
對非監禁罪犯實施監管的目的,一是通過限制一定程度自由的辦法(如定期匯報、不可隨意離開居住地等規定)對犯罪行為作出一定補償;二是通過監管預防其再犯罪。
71.【答案】ACDE【解析】學校社會工作者在面對處于生活困境的學生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1)情感支持。
(2)發展支持系統。(3)挖掘社會資源。(4)開發學生潛能。
72.【答案】BCE【解析】社區問題分析包括社區內群體性問題分析和社區內共同性問題分析。
社區內群體性問題分析包括社區中的老年人、青少年、婦女、殘疾人、失業者、貧困者和低收入者等。分析的角度有:該人口群的共同屬性是什么,人口分布和人口數量如何,群體存在的問題是什么,政府是否有相關政策扶持,內容如何,民間和社區組織是否提供服務,內容如何等。而共同性問題是指社區所有居民都卷入其中的,帶有明顯的“集體性”。而AD兩項屬于社會內共同性問題分析。
73.【答案】ABDE【解析】教育的理念相信每一個人都有能力不斷學習,并且能夠改善自己的生活,從這一點看,社區社會工作既是一種工作方法,也是一個教育過程。
從社區教育的服務功能看,社區教育的內容可分為:(1)家庭生活教育。(2)公民教育。(3)成人教育。(4)健康教育。
74.【答案】BDE【解析】確保服務對象在社會工作助人過程中獲得的經驗能夠鞏固下來并能夠用于日常生活中,是社會工作者的責任。
社會工作者要盡力幫助服務對象保持在助人過程中取得的進步,鞏固和增強他們的自我功能。下面這些方法能夠幫助社會工作者達到這樣的目的:(1)回顧工作過程。(2)強化服務對象已有的改變。(3)給予服務對象積極支持。故正確答案為BDE。
75.【答案】ABCE【解析】社會工作研究在青少年工作中的運用包括以下幾個層面的內容:第一,青少年群體特征和社會環境狀況研究;
第二,青少年需求調查和服務設計研究;第三,服務過程研究;第四,社會服務與政策改善研究;第五,社會工作理論研究。
76.【答案】BD【解析】
抱怨表現為對社會工作者不滿意。憤怒表現為對社會工作者不滿,批評、攻擊和挑戰其他人。故選BD。
77.【答案】ADE【解析】當前,殘疾人的法律政策咨詢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意外傷害賠償問題。
因各種意外傷害致殘的人數與日俱增,社會工作者在開展這類特殊服務時,首先要處理好工傷的認定問題,同時要適當進行轉介服務,協助有關的調查工作。(2)勞動就業問題。由于殘疾人自身難以克服的身心障礙,需要特殊的就業保護政策。社會工作者應當研究殘疾人就業這個領域的新問題、新情況,開展咨詢服務。(3)求學問題。對于廣大殘疾青少年來說,求學問題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其中包括適齡的殘疾兒童入學問題,正在上學的青少年因意外事故而傷殘,能否繼續學習問題,因運動致傷的大、中學生醫療待遇問題,以及涉及殘障大學生畢業后的求職問題等。
78.【答案】BCD【解析】學校社會工作者對學生進行情緒管理的輔導時,可以采取學校宣傳的方式,也可以開展小組工作或個案工作。
但不管是哪種方式,都旨在讓學生認識并掌握以下幾方面的內容:(1)學會認識情緒。帶領學生學習如何辨別和認識各種不同的情緒反應,并了解情緒對個體身心造成的影響。(2)能夠辨別情緒。應該使學生學會如何辨別理性和非理性信念,并了解非理性信念的由來與形成過程,從而能拒絕這種非理性信念對自己的困擾。(3)懂得掌控情緒。使學生了解情緒來時自己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態,思考有沒有一種適合自己的方法來控制情緒。(4)正確處理情緒。學生應學會一些正確處理情緒的方法,使其不會對自己的生活造成影響。
79.【答案】ABCE【解析】從事貧困救助的社會工作者要著眼于大的社會環境的改善,倡導制度和政策的完善,要成為救助對象的“代言者”和“呼吁者”,將貧困群體的生存狀況、問題與需求反映給相關社會救助行政部門,爭取社會政策的制定和修改能更有利于貧困群體的困境改善。
因此,針對張楊的情況,李強應評估張楊的需要,為他提供就業輔導,了解張楊的需要,幫助他申請最低生活保障。
篇6
【關鍵詞】社會工作;職業化;困境;發展前景
一、我國社會工作職業化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工作理論研究取得了一此成果,社會工作機構初步具備了一定職能,社會工作教育也達到了一定規模,但由于社會經濟結構與社會工作教育之間的不均衡發展,始終沒有從制度層面建立起社會工作職業,離專業化、職業化還有相當的斷離。
目前,從事社會工作者的人員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專業社會工作者隊伍,他們都在基層社區直接從事家庭、老年、矯治、醫療、康復等社會上作,并以此為職業,其中的人部分人員未經社會工作的專業教育和培訓,他們將成為今后專業社會工作者的主體。二是兼職社會工作者隊伍,他們從事社會工作行政、督導、咨詢和研究,承擔社會工作的規劃、組織和協調社會工作只是其工作職責的一部分,他們主要還是政府行政行為的某些有計劃的延伸,其知識和工作能力多半不是來自于社會工作的專業培訓和一專業實踐。三是志愿者隊伍,其主要工作是義務性的老年保護、病人護理、診治咨詢等,這類人員人數多、專業分布廣、年齡跨度大,他們雖有奉獻精神,但大多未經過社會工作的專業培訓。
近年來,我國相關機構正努力為社會工作職業化制度建設提供政策支持。民政部相繼出臺了《老年人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范》、《殘疾人社會福利機構慕本規范》、《救助管理機構基木規范》等政策文件。這些政策文件明確提出要引入社會工作專業制度、聘用專業社會工作者、提供規范優質社會服務的要求。
二、我國社會工作職業化面臨的困境
從國際通行的經驗看,社會工作職業化發展一般需要三個條件:一是要有成規模的合格的社會工作教育機構,包括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完整的課程體系、適合本上的教材、教法與實習場地等:二是政府和民間機構要熏川專業的社會工作人才:三是社會工作人員本身要擁有良好的職業操守和專業能力。對照這三個條件,日前,我國社會工作職業化發展還面臨著諸多困境。
(一)理論本土化困境
社會工作是一個發端于西方國家的專業性社會服務。中國作為一個后發國家,社會工作知識理論研究起步較晚,龐大的社會工作體系還沒有建立,缺乏成熟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專業知識理論。到目前為止,還卞要是學習、消化西方社會工作知識理論,而對不適合我國實際的專業價值、知識和技巧缺乏深入分析,對我國長期存在的半行政、半專業社會工作經驗和技巧沒有認真進行總結。
(二)專業教育困境
制約我國社會工作人才教育培養的因素主要有包括以下幾點:(1)師資隊伍總體水平不高。目前,我國已有200多所高校設立了社會上作專業,有一大批社會工作教師,但其中受過高層次社會上作專業訓練的教師還比較緊缺。(2)教學規范化程度不高,教育模式不夠科學。從總體上看,我國社會工作教育在教學規范性程度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存在明顯的差距。(3)實踐本性受到削弱。由于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重理論知識的灌輸而輕乏專業的訓練,再加上實踐木土化的幽難以及經驗缺乏和自身對實務理論的理解不透徹,許多教師難以對實踐學生進行專業督導,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
(三)體制困境
目前,我國社會工作仍是“政府負責的、非專業化”的社會工作機制,幾乎大部分應當由社會承擔的職能和服務都由政府通過其代表者―各種社會組織和單位負責推行,或由“準政府”機構包辦,政府既沒有放手發展民辦社會工作,也沒有讓民間社會工作機構分享到足夠的公共資源,政府與民間社會工作機構沒有形成一種相互補充、共同發展的伙伴關系,從而導致大量社會福利資源滯留在企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內部,社會福利機構缺乏足夠的資源現狀―福利資源短缺、福利資源的單位占有、福利資源的行政配置。國外的經驗表明,發達的社會工作體系通常不是由政府和企事業單位支撐的,它需要一個發達的民間組織社會下作網絡支撐,其中大規模的民辦社會工作機構所起的作用特別重要。
(四)職業定位和崗位缺乏困境
社會工作是種專門的職業,在國外己有百年歷史,發展非常成熟。但是,在我國,到日前還沒有明確界定并廣泛開發社會工作崗位,與律師、會計師等相比,其專業化水平不高,職業威望也很低,分致社會工作專業對學生吸引力不強。一些院校雖然設置了社會工作專業,而畢業的學生因為沒有對口的就業崗位,導致社會工作專業實際培養目標的模糊性。大量實際從事社會工作的人員,也得不到止式的職業門類的承認。社會工作職業定位和崗位問題不解決,是制約其發展的最大瓶頸。
(五)社會轉型帶來的困境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進入史無前例和翻天覆地的結構轉型期,社會轉型速度之快、范圍之廣、沖擊之大、影響之深是前所未有的,同時社會問題從生,社會失范現象比比皆是,越軌行為屢見不鮮,社會整合、社會秩序、社會管理成為頭等重要大事,這些為社會上作提供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由于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原來企事業單位承擔福利服務的結構己不復存在或很少承擔其成員的福利服務,而政府興辦的社會福利機構在經濟效益壓力下左右為難,政府相關部門因為體制不順和裁員而影響對弱勢群體的服務,因此,社會福利政策供給不足、經費投入不足、人力資源不足、價值理念模糊、服務方法與技巧缺失等都給社會轉型期的社會工作發展帶了阻礙。
三、小結
國際經驗表明,專業社會工作是解決社會問題、維護社會穩定、滿足人們多樣化需求、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現代化手段。實現社會工作職業化,是調動廣大社會工作專業技術人員積極性,確保社會工作服務質量和服務對象合法權益的需要,也是規范社會工作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管理的迫切需要。
參考文獻:
[1]康姣,任文啟.西部社會工作職業化的現實困境與反思[J].蘭州工業學院學報.2015(05)
[2]羅興奇,宋言奇.社會工作職業制度體系的本土構建――基于社會治理的視角[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5(05)
[3]董志峰.我國社會工作專業發展的“熱”“冷”境遇及反思[J].社會工作.2015(03)
篇7
【關鍵詞】優勢視角;學校;社會工作;作用;原則
一、優勢視角的基本理念
(一)優勢視角的緣起
優勢視角(The Strengths Perspective)是 20 世紀八九十年代興起于西方社會工作領域的一個新的實踐取向,優勢視角是一種以積極的視角來看待服務接受者及其行為的理論。它協助人們明白問題本身并不是最值得關注的。服務接受者在很多方面、很大程度上已經做得相當好了,因為他們擁有能力和資源,如每天使用著的應對生活中種種復雜處境、困惑的成功策略等。同時鼓勵服務接受者意識到這些并對其加以利用,找到解決現存矛盾、苦難等不幸事件的答案,增強信心以通過自己的力量將當下問題處理妥當,并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繼續前行、做得更好。目前,這一理論已被廣泛運用于問題青少年、殘疾人、離婚婦女和老年人等群體的社會工作中。
(二)優勢視角與學校社會工作
優勢視角是一種關注人的優勢資源和蘊藏潛力的一種視角,并不是關注此人身上的弱點和不足,同時也把人所生存的環境也看作是正向和友善的,是能夠提供人成長所需的能量,在助人的過程中學校社會工作者能夠鏈接各種資源為服務對象提供服務,優勢視角關注對環境的調試,而不是激烈的變革。該視角是學校社會工作實踐性理論的一個新取向,該取向的實踐則意味學校著社會工作者應該從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服務對象及其所處的環境和現狀,要立足于發現和挖掘服務對象的優勢和資源,協助他們增強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自我成長。優勢分為個人優勢和環境優勢。其中,個人優勢包括期望、能力和自信,環境優勢包括資源、社會關系和機會。
二、優勢視角在學校社會工作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挖掘案主自身的優勢和資源
優勢視角把案主看成是解決自身問題的專家,服務對象自身有無限的潛能,優勢視角根據需求導向而非問題導向挖掘案主,案主有自我改變的動機和意愿,并且有能力建立起自身的支持網絡,在面對困難時有自我決定的能力,學校社會工作者的介入,是與服務對象一起,協助服務對象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優勢和資源,并且增強運用這些優勢和資源的能力,這就是優勢視角理論中的“增能”優勢視角的運用,有利于挖掘案主自身的優勢和資源,這樣學校社會工作者的介入,就比較容易呈現服務提供的成效,可以評估到案主的成長和改變,服務成效一旦顯現,社會認可度就會提升,人們就會認可,主動求助的服務對象就會增多,政府也會加大支持力度,牽一發而動全身,學校社會工作的發展就會擁有良好的社會輿情,學校社會工作本土化就會有條不紊的逐步推進。
(二)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動用社會資源
優勢視角把社會看成是蘊藏巨大能量和資源的寶庫,社會蘊藏的資源是無限的,并且是正向的,是促進學校社會工作發展的,而不是造成阻礙的。但是這并不是說刻意的去避免不利因素或障礙,而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出發來看待這些因素,盡可能使之轉化成為有力條件,就如同我們個人,我們把困和挫折視之為成長的契機。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只要加以合理利用,找到適合的地方,它也是一堆寶。優勢視角的運用,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動用社會資源。
三、優勢視角下的學校社會工作原則
(一)聚焦于案主優點而非問題
焦點在于優點而不是問題和病理。優勢視角下社會工作者關注的更多的是服務對象的優勢及資源而非問題,也能夠引導服務對象去發現和運用這些優勢與資源解決問題。社工在介入過程中,要特別關注服務對象的家庭、生活及工作學習狀況,同時引導其重溫及回憶以往的正面經驗,并與其一起分享成功、快樂的經歷,從而幫其重拾信心。
(二)助人自助
案主是助人關系中的指導者。個人有能力去學習、成長和改變。社會工作的理念既是“助人自助”,既幫助服務對象提升能力從而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社會工作者相信每一個人都是有潛能的,都有能力去處理和解決自己的問題,每個人都是“問題解決的專家”。優勢視角去其他視角不同,它強調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宰,都應該且有能力解決自身的問題。這就要求社工在運用優勢視角進行實踐時要鼓勵服務對象去勇于嘗試、樂于探索、敢于冒險,從而獲得各種解決問題、自我成長的體驗。在這個過程中社工的角色更多的是問題解決的引導者、信息的提供者、成長的陪伴者。
(三)協助案主建立資源
社區是一個資源的綠洲。社區作為一個人類生活所在區域,必然存在大量生存的機會和生活的資源,外展與社區資源可以說是社會工作實務的一體兩面,外展是手段、方式與途徑,社區資源則是目的、目標與結果。在服務過程中,社工要引導服務對象通過各種渠道尋找現有資源,開發潛在資源,與此同時,社工也要鼓勵案主對資源進行規劃經營和循環投資,從而像滾雪球一樣,使資源不斷積累和擴大,服務對象的個人社會支持系統更加豐富。
參考文獻:
[1]王思斌.社會工作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篇8
關鍵詞:社區兒童社會化社區對兒童社會化的作用
社會化是社會學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心理學,人類學研究的問題。它是指作為個體的生物人,通過社會交互作用,學習社會文化,掌握生活技能,適應社會生活,成長為社會人的過程。兒童社會化是人生最初階段的社會化,也是社會化發展的最重要時期。兒童的社會化總是在具體的社區進行的,是通過所在社區中的社會化的多種渠道來接觸更高層次的社會文化。
對兒童社會化起到作用的有如下社區要素:社區內各個家庭、鄰里、同輩群體、學校等正式或非正式組織,還有來自社區之外的大眾傳播媒介如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所有這些構成了社區社會化的軟件和硬件系統,同時還和整個社會的社會化教育聯系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網絡。
八月二十五日至九月十七日,我在濟南市歷下區大明湖街道辦事處舜井社區居委會實習期間,就社區對兒童社會化的作用這一問題進行了考察、了解。現以舜井社區居委會為例,就這一問題做簡單分析。
首先,有必要對社區的概念加以界定。“社區”一詞自德國社會學家藤尼斯在《社區和社會》一書中首先提出來之后,至今已經有140多種解釋或表述。《觀察社會視角——社區新論》一書指出:“社區一般指聚集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的社會群眾和社會組織,根據一套規范和制度結合而成的社會實體,是一個地域社會共同體”,這個概念一般是廣義上的社區概念。如:工業區、科技文化區、商業區、農業區、農村村委會、村民小組等。民政部關于《在全國推進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指出:社區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可以通俗地說:社區就是居住在同一區域,靠一定的規范約束,大家互相聯系,互相幫助的共同體。
一、社區影響兒童社會化的要素及其功能發揮
1、社區內家庭
在一切社會中,家庭是最重要的社會化因素。這是因為:首先,家庭是社會化的最初場所,是兒童社會化的主要機構。在人出生的前幾年里,家庭對兒童的社會化擔負主要的責任。在家庭里,兒童學會了語言,開始了解行為規范,價值觀念,并且從家庭成員尤其是父母那里習得行為方式,形成了最初的個性特征。其次,家庭成員尤其是父母通過對孩子的撫育,呵護,與孩子建立了親密的感情聯系,為孩子的情感培養創造了條件。再次,兒童在家庭中逐漸獲得了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2、社區內學校
學校(包括托兒所、幼兒園等)是社會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系統教育的機構,也是個體繼家庭之后社會化的第二個主要場所。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隨著社會的日益發展,單靠傳統家庭教育,已經滿足不了人們各方面知識的需要,而通過學校,人們可以有組織、有目的的系統獲得與社會需要相適應的各種知識技能和價值觀念。
舜井社區居委會內現有托兒所2所,幼兒園2所,早教機構1所,小學1所。在國舜·世紀陽光早期教育中心,這里的幼兒在老師的照顧和與其他幼兒的互動中度過了社會化的重要階段。在這里,幼兒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粗淺的社會文化知識,完善了自我觀念,有了初步的社會角色意識,加強了社會交往與合作的意識。
該早教中心尤其注重兒童的交往合作行為和意識的培養。教師作為教育的計劃者、組織者、實施者,常常強調小朋友們要團結友愛、謙讓分享等。這種教育在我國的現有國情下,有利于幼兒社會交往和合作意識的培養。
3、社區內同輩群體
同輩群體是少年兒童社會化的主要場所,每一個少年兒童都必須參與并認同于一個同輩群體,通過群體之間的社會文化傳遞促進其社會化過程。人的社會化是通過社會交往進行的,個體也只有通過社會交往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社會的人”。在交往中,兒童既是交往的主體又是交往的客體。通過交往,他們學會了評價自己的行為,發展了自我意識,而自我意識又恰恰是衡量人社會化的重要指標。
在對舜井社區居委會的家庭結構狀況的社會調查表明:該社區90.3%的家庭呈核心家庭結構狀態。核心家庭已經是該社區家庭生活的普遍模式,并且這種家庭結構的核心化正在得到不斷的發展和鞏固。孩子在家庭里扮演的角色單純,加上家庭內社會互動的對象和內容又十分單一,致使孩子缺乏與兄弟姐妹和祖輩接觸的機會,因此,他們缺乏在多維的人際關系中成長的機會。這種情況容易使孩子們滋生特殊化心理,缺乏社會義務感,缺乏集體觀念和協作精神,容易養成孤獨、獨斷等不良性格,因而成為兒童社會化過程中的障礙。又由于子女在家庭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因此往往產生父母對子女過分寵愛,過分照顧,過分期望的現象,這種在今天的城市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傾向不利于兒童的身心發展。
調查顯示:舜井社區的獨生子女比率高達98.06%,每戶平均人口數為3.27人,在家庭內部,孩子有小伙伴可以交往的僅占2.07%。兒童游戲、交往的場所以及自由交往的機會都減少了,缺乏競爭和交往的情緒體驗,也不能學會通過群體交往的規則來調節、控制自身的行為,這樣既不利于他們自我評價的發展,也不利于兒童社會交往能力的形成以及其社會適應性的完善。
4、社區內鄰里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鄰里社會對少年兒童社會化的影響呈逐年縮小的趨勢。隨著傳統的大雜院迅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獨家獨戶的單元房,鄰里之間缺乏交流,更談不上原先那種“遠親不如近鄰”的親密現象,因此,鄰里社會對于少年兒童個性的形成、人生觀的塑造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也隨之弱化.。
根據調查,舜井社區內小學生家庭中居住獨戶數占85.09%,51.13%的小學生擁有自己的單獨房間。獨門獨戶盡管使兒童在家庭里擁有了更多的生活空間,但是城市建筑面積的大幅度增長又使其戶外活動空間不斷縮小。有限的室內生活空間和有限的戶外活動范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們從事戶外活動的機會,從而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他們的身心健康。獨門獨戶成一統的格局,導致鄰里成人之間交往的急劇減少,而且也限制了孩子與同輩群體的交往。
5、社區內傳媒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社會傳媒有了空前的發展。社會傳媒對少年兒童的影響可以說無處不在,無所不有,對少年兒童的社會化產生了全面的影響。現代大眾傳媒擴大了少年兒童認識世界的途徑,給少年兒童提供了更加豐富、更加快捷、更加全面的認識世界的手段。現代大眾傳媒縮小了少年兒童之間的差異,無論是城市少年兒童還是農村少年兒童,無論是發達國家的少年兒童還是發展中國家的少年兒童,通過衛星電視和計算機因特網,都可以享有同樣的信息,從而就相應縮小了彼此之間由于民族、地域、經濟、文化不同所造成的差異。現代大眾傳媒為廣大少年兒童提供了理想化的少年兒童形象,不論是動畫式的還是童星式的,使得眾多少年兒童不再以父母的要求為自己的目標,而是以某個理想形象為統一的楷模,用以學習和模仿。
以電視機為例,舜井社區居民電視機擁有率已達到100%,50%以上的兒童經常看電視(一周三次以上)其中,25%至35%的兒童天天看電視,電視能促進兒童的心理發展,電視節目滿足了兒童想象和模仿的欲望,還能使兒童開闊眼界,有助于兒童了解社會、增長知識和吸取間接經驗,認識社會角色,學習并掌握相應的社會行為規范,也有利于嬰幼兒的語言學習和豐富詞匯量,這些都有助于兒童的社會化發展。但是,電視也可能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反映暴力陰暗面的電視節目通過模仿會導致兒童形成不良社會行為,電視的普及使得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接觸時間相對減少了,削弱了家庭中的互動關系,過于迷戀或依賴電視節目,不利于兒童的身體健康和性格發展,易使孩子得“電視病”。
6、社區居委會對兒童社會化的作用
隨著時代的變化和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兒童的社會化已不僅僅是家庭、學校的責任,而是整個社會參與其中的過程。作為我國城市居民基層自治組織的社區居委會,在兒童社會化當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視。社區居委會對兒童社會化的作用主要通過開展社區服務的途徑得到實現。社區服務是社區建設的"龍頭"和"突破口",只有卓有成效的開展服務,才能贏得居民群眾的理解、支持、參與,樹立歸屬感。
首先,開展各種社區服務,可以為區內居民提供方便,提高生活質量,為家長減輕生活負擔,為兒童的成長創造良好物質條件。目前,舜井社區居委會可以為居民提供中低擋家宴、一般家庭裝修、電器維修安裝、房屋中介、勞務中介、家政服務、服裝加工等服務,初步實現了家務勞動社會化,不僅方便了居民生活,而且為失業或待業的人提供了再就業機會。家長從繁重的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關注孩子的成長。
其次,社區服務的開展,始終是以解決社區本身的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為基本出發點和基本任務的,因此,卓有成效地開展和發展社區服務,可在很大程度上緩解、解決社區的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促進社會穩定,使兒童在穩定有序的社會環境中成長。
舜井社區居委會通過創辦各類社區福利服務機構,開展各種有針對性的服務活動,以解決社區老年人、殘疾人、少年兒童各種生活需求問題,有效彌補了社會服務的資源短缺,緩解了社會服務的供需矛盾,從而避免了因上述社會問題積聚而引發的社會失調。如:對轄區內居民進行了深入調查、走訪,了解每家每戶的情況,將生活困難,符合標準的家庭納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體系,以保障其最基本生活;對于下崗、失業人員,幫助他們進行再就業培訓,聯系工作單位;為轄區內殘疾人建立特別檔案,成立了殘疾人協會,并且有固定的康復機構為他們做康復治療;成立了社區老年人藝術團,組織老年人參加舞蹈、演唱、模特培訓和表演。居委會與國舜·世紀陽光早期教育中心,歷下區人民醫院等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為轄區內家長、兒童提供咨詢、醫療服務,并成立假期學習輔導班,為小學生安全、充實度過假期創造有利條件等。
此外,動員和組織居民開展社會服務改善了人際關系,推動了精神文明建設。通過宣傳發動,組織社區居民開展互助互濟的社區服務活動。可以最大限度地為居民提供溝通、交往的機會,增進居民之間的交流和了解,改變和避免居民住宅條件改善后帶來的人際關系淡化的趨勢。社區內尊老愛幼、幫殘助弱、扶貧濟困等社會互助活動的廣泛開展,還可以使我國的傳統美德得到進一步弘揚,創造和諧、文明的社區環境,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面發展。兒童在健康、文明、高尚的社區中成長,不僅彌補了現代社會中因為與同輩群體、鄰里之間交往缺乏而導致的不良影響,而且對兒童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繼承優秀文化有很積極的作用。
九月二十日是第二個全國公民道德宣傳日,歷下區文明委開展了“陽光天使”系列活動,號召全社會關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和社會氛圍,讓未成年人在充滿陽光的生活中健康成長。在這次系列活動中,舜井社區居委會積極組織開展爭當文明市民和星級示范社區創建活動,力爭在抓好社區文化、樓院文化、家庭文化建設的同時,經常性地組織形式多樣的群眾文體活動以及鄰里相識互助活動,在滿足廣大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使群眾在參與中相識,在活動中相知,讓社區成為和諧融洽、環境優美的陽光社區,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氛圍。
二、社區促進兒童社會化所面臨的問題與對策
(一)舜井社區促進兒童社會化的問題與建議
我在這次實習過程中,就社區對兒童社會化的作用問題的調查研究中發現,在我國當前城市管理體制的大環境下,社區對兒童社會化已經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
1、社區力量發動不足,尚未形成全社區共同關注和支持兒童社會化、促進兒童社會化的大氛圍。相當多的家長傳統教育觀念根深蒂固,影響了社區對兒童社會化的影響力。因此,要加大宣傳力度,讓全社會了解社區對兒童發展的重要性,支持社區開展促進兒童發展的活動進而促進社區自身發展。
2、目前舉辦的針對兒童的社區服務項目和活動缺乏系統性、組織性,一些是為應付上級檢查或表面形式,沒有很好地起到服務作用。當前我國城市社區開展的社區服務與快速發展的社區發展和社區建設不相適應,特別是社區服務過分強調商品化和市場化等現象使得社區服務與專業化、職業化的社區社會工作還不能相提并論,與社區發展的要求還相去甚遠。因此,我們必須從社區服務入手,強化社區服務的社會功能,盡可能提升社區福利的地位。在此基礎上,發動各級社會力量,針對兒童開展科學、有效、系統的社區服務。
3、我國社區缺乏鼓勵居民參與社區發展的意識,在發動兒童參與以促進社區發展方面的工作更是不足。社區工作的開展離不開社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同時,也有賴于政府和非政府的介入,更有賴與居民的社區參與。因此,應該激發居民廣泛參與社區建設和發展的積極性,真正形成“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局面。
4、當前我國社區居委會自身存在的問題,極大地影響了社區對兒童社會化功能的發揮。這突出表現在如下方面:
(1)居委會并不是一級行政機關,但是擔負著上面各級政府移交的各種行政任務。目前,舜井居委會承擔著戶口管理、社區衛生建設、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計劃生育屬地管理、民事糾紛調節、社會福利救濟、下崗人員安置、征兵、各種攤派費用的征收等十大類上百項具體的行政工作,與其居委會極不相符,居委會無力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影響了各項社區服務項目的開展和實施,針對兒童發展的更是少之又少。
(2)居委會工作人員雖然已一改往日老大媽統天下的局面,但是經過換屆選舉上任的居委會干部仍然對社區服務等問題不能做到正確充分的認識,無法開展有效的社區服務。
(3)居委會辦公經費緊張,每月僅由街道辦事處下撥300元,居辦經濟數量有限,無法滿足居委會組織規模較大,系統深入的社區活動。針對以上居委會面臨的問題,只有通過加強和完善社區建設的途徑,提高社區服務水平,才能實現推動兒童社會化發展和促進自身功能不斷完善的良好社會效益。
(二)社區社會工作介入兒童社會化與理論的初步應用
社區社會工作是指運用專業性的理論知識和技術,以社區和社區居民為案主對象、以預防和解決社區問題為目標、以社區發展和社區進步為宗旨、以培養和發揚社區居民互助精神為追求,調動和利用社區資源,積極參與社區建設和社區管理,提高社區福利水平,促進社區發展的過程。
我在舜井社區居委會實習期間,舉行了舜井社區兒童早期教育咨詢活動,嘗試初步應用社區社會工作的理論和方法介入兒童社會化。
社區社會工作的過程如下:
1、社區分析
社區社會工作的主要對象就是社區及社區成員,因此必須對社區基本情況做較為詳細的調查研究和分析。我在實習的第一周,通過居委會、入戶調查、口頭訪談等渠道對舜井社區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印象比較深刻的除了轄區基本概況外,還有這里流傳的一些俗語,如“五多”,即:轄區面積多、下崗失業人員多、殘疾人員多、人戶分離多、低保人員多。看來這個社區的情況還是比較復雜的。此外,該社區學齡前兒童較多,其父母工作很忙,無暇照顧孩子,多將孩子交給家中老人看管,這勢必對兒童的健康成長有不利影響。這些年輕的父母對兒童成長十分關注,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也有很多困惑和問題,但又苦于沒有時間和渠道得到解答。所以,開展這個咨詢活動是面向舜井社區居民的實際需要的。
2、建立關系
建立關系就是進入社區,和有關的人士和機構建立專業助人關系。由于在社區居委會實習,因此得到了居委會的大力支持,居民也把我當成了居委會的一員,認為我是為他們真誠地做服務的,因此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同時和協辦單位的聯系也很方便。
3、資料收集
在居委會的幫助下,我通過問卷、訪談、咨詢、觀察等方法收集了社區各個方面的資料,活動涉及到的有舜井社區人口現狀的資料,并進行了分類整理。
4、制定社區發展計劃
由于我水平有限,在短短實習的十幾天里,不可能為社區制定長期的,總體的發展計劃。只是為此次活動制定了目標。即:使家長了解孩子,端正認識,樹立正確的早期教育觀;促進親子之間的溝通;宣傳早期教育思想,普及科學的早期教育知識;促進兒童早期教育以社區為基礎的管理模式的形成。
5、社區行動
社區行動就是社區工作者激發社區居民行動起來,將制定的計劃付諸實施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社區工作者擔任了服務的提供者,倡導者和管理者的角色。我組織開展這次咨詢活動,是為居民提供了一種服務;宣傳早期教育的思想,提倡家長科學教養孩子;對活動全程進行了有效控制,對助人資源如和協辦單位進行協調、溝通等。
社會工作者是社區工作的推動者。我國一般對社會工作者的定義是:遵循社會工作的價值標準,運用社會工作專業方法從事職業性社會服務的人員。他們是有一定專業知識并從事社會福利的人員。在社區社會工作中,社會工作者擔當服務提供者、支持者、倡導者、管理者、資源獲取者和政策影響人等角色。
同時,社區工作也有賴于政府和非政府的介入,更有賴于居民的社區參與,即居民主動參加社區發展、社區建設以及參加各種公共和公益事業,積極幫助他人解決困難的過程。社區參與的主體是社區居民,客體是社區建設和發展中的需要。社區居民只有通過廣泛參與,才能促進社區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同時也推動了人的發展,滿足了社區居民在物質、精神、文化、自我價值等方面的需求。在我國各級組織機構中,社區居委會直接面對社區普通居民,對社區成員的各種需求、困難、心態等有非常具體的了解,因此在社區社會工作中能有的放矢地解決居民的各種問題。因此,它是我國發動社區參與的主要組織機構。
社區社會工作介入兒童社會化,是否能夠使社區充分發揮對兒童社會化的作用有待于日后社會工作者的實踐。在我國城市社區建設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中,希望舜井社區以及其他社區能夠做得更好。
參考文獻:
《社會學概論》李芹山東大學出版社
《社區社會工作》周沛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兒童社會化中的幾個問題》周東民東方論壇一九九六年第四期
《當代中國少年兒童社會化條件及新特點》謝曉蔚江西社會科學1999年第6期
《我國幼兒園對兒童社會化的影響》鄧紅基礎教育研究2001年第10期
篇9
“創藝坊”和“寶翠中心”
下午3點,女孩子準時地打開錄音機,隨著音樂翩翩起舞,她告訴我,她表演的是電視上那個巧克力的廣告。她沒有受過訓練,動作也不標準,但很美,而這種美,來自于女孩子的內心,自我而快樂。
這是在扶康會旗下一家最小的機構里的一幕,這個機構叫“創藝坊”,是為智障人士提供藝術活動的場所。在這里,智障人士可以參加各種藝術培訓班,繪畫、音樂、陶藝制作、手工工藝等等。
墻上懸掛的作品非常有創意,藝術性很強,可以看出,“創藝坊”給殘疾人提供了自由自在的創作空間,無拘無束,任意構思,讓他們精彩的內心世界展露無遺,同時享受成品的喜悅。
從“創藝坊”開始,我們一步步深入下去,我們想探究澳門智障人士的生活,于是我們走進扶康會,走近這些服務者。
扶康會旗下另外兩個針對智障人士的服務機構,一個是“寶翠中心”,另一個是“康盈中心”。“康盈中心”是一所日間訓練及展能中心,為中、重度智障人士提供日間托養服務,進行生活技能的訓練。“寶翠中心”的服務對象則主要針對輕度及中度的智障人士,是一家綜合性的康復職業中心,也就是以輔助智障人士參與社會就業為服務目的的中心。
“寶翠中心”現有106名服務使用者,通過不同的工作模式,循序漸進地對智障人士進行訓練,其中包括職業及獨立生活技能培訓、庇護工場、洗衣工場,手工藝品商店、職業評估、輔助就業和在職培訓等服務。逐漸提升服務使用者的工作技能及適應能力,最終達到公開就業。
中心的工作多元化,工種種類也很多,就是要讓服務使用者勇于嘗試,適應新的挑戰。中心采用一條龍服務,學員首先要接受就業能力評估,然后根據他們不同的能力狀況,進行不同階段的訓練。第一個階段是庇護工場,就是在輔導員的指導下進行工作訓練,包括制作包裝袋、分裝禮包、手工藝品制作等,工作后,由專人對產品做最后的檢查;第二個階段是輔助就業,包括中心的洗衣工場,洗車隊和清潔隊,由一位指導老師帶隊,指導學員獨立完成工作;第三個階段就是公開就業,也就是走人社會,獨立工作。
扶康會總干事周惠儀告訴我們:“中心在2003年時曾出現了狀況。當時,很多工廠都開到了內地,澳門幾乎沒有了工廠,加工、包裝等活基本沒有了。雖然中心當時只有40個學員,但工作都不夠做。我們想,庇護工場必須要轉變方向,要靠自己!于是,我們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彩虹花’。‘彩虹花’的產品都是由智障人士自己設計出品,并且有自己的標志――一朵七彩的小花。每一個節日,我們都會推出一個產品在市場售賣,并且我們有自己的網站。慢慢地,很多公司企業知道了我們的存在,也會給我們一些工作做。
“原來,社會對殘疾人不夠認識,一些企業、公司都不知道該給我們什么樣的工作做,怕弄壞產品,對我們的學員沒有信心。現在,我們通過推銷我們的品牌,讓大家看到了我們的能力。”
“當時,報紙、電視臺也都來做采訪,通過傳媒,很多公司開始認識我們了,交給我們很多訂單。現在,我們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我們自己的市場,一條是外面給的訂單,我們每個月都有工作做。我們希望‘彩虹花’最終能成為殘疾人的品牌。”
澳門賭城開放以后,很多外資進駐澳門,一些大公司開始在澳門運作,這些公司都有做公益的責任,政府也要求這些公司擔負一些社會責任。許多賭城、飯店都有義工隊,還紛紛購買“寶翠”的產品。像“威尼斯人”賭城,出款15萬澳門元的工費給“寶翠中心”,包裝“威尼斯人”送來的禮包,并派義工隊和一些社會服務機構一起搞活動,把包裝好的禮品分發到家庭、兒童機構、老人院等等。由于大企業經常開展公益活動,殘疾人也得到了更多的工作機會。一些企業會用健全人的薪酬,聘用中心一些智障人士打掃衛生,月收入可以拿到6000澳門元。得到工作的殘疾人都很高興,他們可以進入這些大企業做清潔,得到了很好的福利。
紅紅火火的職業培訓順利地開展,“寶翠中心”并沒有忘記學員們的能力培養,中心經常舉辦一些活動,鍛煉學員的體能和生活自主能力。比如開展運動會,比如“帶爸爸媽媽去旅游”。一直以來,智障人士的生活都是由家里安排好,他們只需要按照別人的計劃做就可以了。對于部分家長來說,子女是否能獨立完成一件事已是一個無法想象的愿望。中心設計的“帶爸爸媽媽去旅游”活動,注重學員的親身經歷,對于訓練學員的自信、邏輯思維、團隊精神、人際關系等有著顯著成效。中心要求學員參與設計香港一日游的計劃,準備活動所需的一切物品,包括船票、行李等。學員們表示,這次活動是他們從小到大首次沒有父母參與計劃的一次旅行活動,首次到碼頭自己買船票,首次搭香港的登山纜車和渡海小輪,特別是可以自行選擇旅游的地點,以上經歷讓他們感到非常的新奇。過程中,學員經歷了被拒絕,學習了接納、包容,是一次很好的成長經歷。
周惠儀總干事說:“扶康的未來應該是向多元化發展的,理論上說,扶康的過程應該在社區,但我們一定要知道社區是否有足夠的支援。在社區支援尚未完善的情況下,我們對社會的推動作用不可忽視。”
一位“寶翠中心”的社工這樣看待自己的工作:“其實,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好像一塊七巧板,通過不斷的改變和修正,變換不同的圖形來配合不同時候的不同角色需要。這才能跟上社會的變化及滿足別人的期望。
“而在別人看來,智障學員就像一副不完整的七巧板,只顯示大塊的圖形,即外顯的長處或特質,而‘寶翠’的工作人員,就是要通過技巧的訓練及耐心的等候,彰顯學員藏在大塊圖形下的小塊圖形。‘寶翠中心’的工作人員正在用耐心和永不放棄的決心,幫助智障人士拼出豐富多彩的圖案,讓他們的生活綻放光彩。”
澳門扶康會“怡樂軒”
澳門精神障礙者大約有7000人,每年新增患者700人左右。在澳門,精神障礙人士的治療、康復需求服務的費用
全部由政府負擔。他們在醫院經過治療后,醫院給與評估,根據個案情況,轉介到相應的康復機構。
在澳門有兩家這樣的康復機構,一家叫“利民會”,以職業康復日間中心及住宿服務為主;一家叫“怡樂軒”,以一站式外展支援服務為主,直接走入社區與康復人士接觸,協助他們在社區里繼續生活。這家“怡樂軒”,就是我們記者前往拜訪的同屬于“澳門扶康會”旗下的一個民間機構。
“怡樂軒”為會員制,目前有會員90人,男女比例為5:4,而當中7成為精神分裂癥患者。18歲~45歲左右的會員大約占到70%,所以,職業訓練是中心康復的重要內容。
外展式服務,大體和內地走進社區的概念相仿。一些經過醫院治療出院的患者,一部分不愿意走出家門,一部分不愿意到中心參與康復活動,怕被貼上標簽,被社會不認同,而這批人士更需要康復跟進,于是,外展服務就顯得極其重要,并且是一種非常適合這部分人群的一項服務。
“怡樂軒”有9名工作人員,他們當中包括社工、輔導員、職業治療師和護士,根據個案情況,中心會安排一位專業人士擔任個案經理,通過專家團隊會議,融合不同專家意見,安排適合個案的評估和訓練,并定期檢查。會員雖然足不出戶,仍可獲得職業康復服務、輔導面談、生活技巧等訓練。“怡樂軒”的輔導員陳小姐告訴我們,中心的工作人員會到會員的家里或他們喜歡的地方,和他們進行溝通與交流、建立關系、聊一些康復知識,或者陪他們去購買盆栽、衣服等等,也會教一些生活自理方面的技巧。
讓記者印象最深的是監督會員服藥。服藥是康復者出院后保持狀況穩定的必要方式。監督服藥由外展服務隊開展,工作起來還要有一些小的技巧,比如,表面上看,是工作人員幫助會員管理他們的藥品,實際上,工作人員會借機數數藥片,檢查是否按時服藥。會員每個月都會按時去醫院取藥,取藥的時候醫院會給開單子,會寫清開了多久的藥,比如一個月的藥是多少粒。外展隊的工作人員大約一周到會員家里做一次觀察,數一數藥粒,看看吃藥的狀況。中心一直跟醫院保持著密切的聯系,每個月都會和醫生開一次例會,哪個會員情況不穩定,吃的什么藥,都可以隨時交流。如果發現有的會員不穩定,工作人員也會馬上打電話給醫生,看看是否可以提早到醫院看病,和醫生進行預約。這個細節繁瑣,但確實有效。
再說就業培訓。
病情的穩定、生活的自理、心情的疏導、相互的信任。當一切順其自然,工作人員就可以邀請會員到中心來,進行一些職業培訓前的評估,開展一些培訓項目。比如,做一些職業技能、工作態度、社交能力的培訓,教他們怎樣溝通,怎樣打電話,怎樣寫履歷和一些應聘的技巧。中心也會從寶翠中心拿過來一些訂單給會員做,還組織了汽車美容隊、清潔隊,帶他們外出實地操練,為將來走入社會工作打基礎。
記者了解到,中心的部分崗位也會拿出來交給會員做,有的還給個名頭,成為管理者,比如清潔督導,而不是清潔員,讓他們更有責任心;比如負責中心的海報、活動的組織等等,從內容、制作,到收集信息、匯總報告,讓他們自主管理,鍛煉能力。這最大的好處就是,會員們有了歸屬感,積極性有了提高,自我形象也有了提升,最后,能以一個理想的狀態,走人社會。
找到工作之后,中心也有繼續跟進的服務項目,如果會員和雇主發生了問題,中心的工作人員會教給他們處理的方法,幫他們協調與雇主的關系。
我們看到,“怡樂軒”以會員制的方式出現,而不是管理者和被管理人群的關系,這個細節,時刻在提醒人們,會員是主體,“怡樂軒”是服務者。在中心,工怍人員和會員同用一間大辦公室,電腦、辦公桌都沒有區別。會員在中心可以使用任何的設備,比如廚房、娛樂設施;可以穿行所有的區域,比如辦公室、吸煙室、中心的每一個角落……這里除“家”的概念,也看重服務。也就是說,你有需要,我就必須提供服務,而且必須要服務好。
篇10
關鍵詞:職業教育;行動導向法;教學方法;比較分析
近10年來,我國職業教育蓬勃發展,從國企到民企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從中央到地方的財政支持力度,從中職到高職的學生人數,無不反映出我國職業教育正處于歷史上最好的時期。各職業院校為了培養出適合社會需要的職業人才,也在不斷地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教學方法的改革更是首當其沖。現在職業院校的學生多是85后,甚至是90后,他們有著鮮明的個性特點,而傳統的理論化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不適應現代職業課程培養目標的需求。因此,如何改革教學方法以增強職業課程對適齡學生的吸引力,符合現代職業教育的培養特點,是當前我國職業教育急需解決的問題。
德國教育家在行動導向教學思想的指導下,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教育學、心理學的有關研究結論,設計了現代職業教育教學方法,這些教育方法在德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雖然我國已有不少職業院校開始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法,但由于各種主觀或客觀的原因,應用的效果并不明顯,教師對于如何把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情境等教學因素進行有效融合,尚沒有形成清晰、系統的教學設計思路。許多教師面對行動導向法之下的各種具體方法,不知該如何正確地選擇適合本課程特點的行動導向法。本文擬從比較分析行動導向教學法之下各種具體的方法入手,具體地提出對于我國職業院校應該如何選擇適合本專業、本課程的職業教學方法。
一、行動導向教學法比較分析
“行動導向的教學”由英國的瑞恩斯(Reginald Revans)教授在20世紀60年代首先提出,隨后在世界各國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應用,特別是在德國,開展了一系列的有關職業教育以及職業準備教育的教學改革試點項目,推動了不同形式的行動導向教學活動,促進了項目教學法跨學科、跨職業、跨培訓機構的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行動導向教學的具體方法有多種,如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模擬教學法、頭腦風暴法、實驗教學法、張貼板教學法、引導文教學法、思維導圖法、任務驅動法等等。現在我國職業院校推廣使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引導文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模擬教學法。以下就從這四種方法的核心目標、使用過程、教師與學生、所需工具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詳見表1)。通過對這四種方法的比較,我們可以發現它們之間有相同的地方,但也有各自的特點。
(一)相同點
1.學以致用,以用促學,培養學生職業能力。這四種方法都要求學生作為學習的行動以職業情境中的行動能力為目標,以基于職業情境的學習情境中的行動過程為途徑,以獨立計劃、獨立實施與獨立評估即自我調節的行動為方法,特別強調學習中學生自我構建的行動過程為學習過程,以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職業能力為評價標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腦、手、心”共同參與,通過活動引導學生將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以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2.角色轉變,教學相長。這四種方法都弱化了教師的作用,從信息的收集、計劃的制定、方案的選擇、目標的實施、信息的反饋到成果的評價,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處于主體地位。教師也向學生傳授知識,也是知識的傳授者,但更多的是學生行為的指導者,是學生碰到問題時的咨詢者,有時候甚至是課堂上的一位主持人。教師從教學過程的主要承擔者淡出,但這并不影響教師作用的發揮。行動導向教學法對教師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師并不把知識傳授作為其唯一的任務,而主要是準備教學情境、營造學習氛圍、組織和引導。
3.教學模式呈現出開放性。這四種方法都采用非學科式的、以能力為基礎的職業活動模式。它按照職業活動的要求,以學習領域的形式把與活動所需要的相關知識結合在一起進行學習。學生不再是孤立地學習,而是以團隊的形式進行研究性學習。學習中教師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情景,讓學生自己查找資料、研究教學內容,并在團隊活動中互相協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二)不同點
1.模擬教學法側重于“模擬”,關鍵在于結合專業背景與行業特色,給學生創設直觀的、模擬仿真的工作場景,讓學生模擬職業崗位的角色。要做到有效的模擬教學,就需要教師積極思考,精心設計,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對職業崗位專業技能的分析確定教學內容,制訂模擬教學方案,有針對性地選擇或設計富有挑戰性的職業場景。
2.案例教學法專注于“案例”,利用真實的事件為基礎并結合實際教育的活動所撰寫的案例就是教師上課的教材。案例的討論是課堂的中心環節,其精髓不在于讓學生強記內容,而是迫使他們開動腦筋,苦苦思考。各種案例的最后,總是問學生:“你說該怎么辦?”這個問題,不經過縝密的獨立思考是很難給出圓滿答案的。案例法訓練的就是決策藝術,鍛煉學生在不圓滿的條件下做出自己獨立決策的能力。
3.項目教學法的關鍵在于“項目”,將一個相對獨立的任務項目交予學生獨立完成,從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到完成后的評價,都由學生具體負責;通過一個個項目的實施,要使學生能夠了解和把握完成項目的每一環節的基本要求與整個過程的重點難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咨詢與指導作用。
4.引導文教學法重點則在于“引導問題”,教師通過引導問題的設置,幫助學生在引導問題一步一步的指導下完成工作任務。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探求知識、科學研究的方法,從而提高其自學能力、科研能力。是否有明確的線索、有足夠的提示、引導問題設置的數量和質量是能否有效引導學生完成任務的關鍵。
另外,引導文教學法與項目教學法從核心目標、到所需工具看似一樣,但是區別兩者的關鍵就在于教師資料的提供。項目教學法中教師會提供完成項目的所有相關信息資料,而引導文教學法教師只會提供部分資料,更多的資料和知識是需要學生通過對引導性問題的回答來自主地學習。
二、不同課程對行動導向教學法的選擇
通過以上對這四種常用的現代職業教育方法的比較分析,我們可以根據課程和專業特點,選擇正確的、適合的職業教學方法。以下以我國職業院校的課程設置為主線,以專業設置為輔助分析行動導向法的具體選擇和實施(見表2)。
我國職業院校課程設置包括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實踐課程;專業設置涉及技術、經濟和社會工作三個大的領域。這些領域和專業具體包括:(1)技術專業――設有建筑技術、電子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通訊技術、木材加工技術、信息技術、網絡與媒體技術、機械制造與加工技術、保養和維護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環境和射線保護等專業方向;(2)經濟專業――設有銀行、數據處理、財會、衛生事業、社會機構、房地產經濟、貿易、手工業經濟、工業經濟、國際營銷、國際稅法、媒體與通訊經濟、展覽與大會管理、公共經濟、運輸經濟、稅收與審計、旅游經濟、保險、經濟信息等專業方向;(3)社會工作專業――設有老年人工作、殘疾人工作、具有心理障礙及嗜好人群工作、犯罪人員工作、家庭教育、兒童和青年人工作、社區衛生工作、社區管理和社區服務工作等專業方向。
(一)通識教育課程
通識教育課程是各專業學生都必須學習的課程(一般包括政治課、體育課、外語課、軍事訓練課等)。這類課程雖然并不一定與專業有直接聯系,但卻是學生日后學習專業課的基礎,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所必修的課程。由于這類課程專業性不強,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學生主動學習的意愿不強,因此可以采用模擬教學法。在這種教學中教師是導演、學生是主演,學生在課堂中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就像演員演戲一樣。這種模擬人生、模擬社會的方式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學科基礎課程
學科基礎課程是專業課程系統中的基礎環節,旨在實現學生拓寬基礎、溝通文理、增強能力、健全人格的目標,使學生全面理解人類社會及科學技術的發展規律,掌握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等方面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形成均衡的知識結構,獲得必要的能力訓練,具備創新的綜合素質。課程的教學內容重在啟發思想、掌握方法,而非知識細節的灌輸,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技術類專業學科基礎課程包括基礎科學、科學技術與社會、應用科學三類。這類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能夠運用科學知識和方法處理個人問題。通過項目教學并且以個人為小組,要求學生獨立完成項目,訓練其科學思維,培養技術專業學生的獨立思考的能力。
經濟類專業學科基礎課程包括法政、社會、管理咨詢經濟三類。這類課程社會性強,旨在幫助學生了解社會的現狀、宏觀經濟的發展,培養學生從經濟的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通過模擬教學法,教師在課堂上對經濟現象的各種模擬,幫助學生從感性上更直觀地接觸社會經濟。
社會工作專業學科基礎課程包括人文、社會心理、法政三類。這類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對人心理的了解,學會從“他利主義”的思維來解決問題。教師在引導文教學法中能有效地設置引導問題幫助學生換位思考,更好體現了社會事業專業對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包容能力及對社會現象的理解能力的培養。
(三)專業基礎課程
該類課程指某一類專業學生必須學習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課。它是為學習專業實踐課程打基礎的。專業基礎課程所具有的“基礎性”、“專業性”、“大面積性”、“核心性”等特點,決定了它們在課程體系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技術類專業基礎課程最大的特點就是“枯燥”,大量復雜的技術方法、數學模型和虛構的設計使學生在學習中摸不著頭腦,很容易就失去學習的興趣。引導文法可使學生在教師“引導問題”的指引下,一步步地掌握技術知識和模型的設計。在頭腦里清楚“應該做什么”、“應該怎樣做”、“是否符合技術要求”、“哪些能做得更好”,并形成后續實踐課程中的操作步驟。
經濟類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方式與方法的采用必須有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和學生自主性學習的開展,必須把課堂的教學與學生課外的學習緊密結合起來。特別要求學生走出去與社會接觸,關注宏觀和微觀經濟的現象,因此除了教師的努力之外,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和學生自主性學習的開展。項目教學在此可以很好地發揮它的作用,通過真實的經濟項目,比如與企業合作的市場調研項目就能很好地讓學生主動通過經濟數據的收集、經濟指標的分析,撰寫市場調查報告。這一完整的過程,在項目中積極學習經濟方法,深刻體會市場經濟的特點。
社會工作類專業課程必須體現專業內涵的把握和專業價值觀的塑造,教學方法的選取必須突出專業特征。作為一個社會福利資源的籌集和發送體系,社會工作是以利他主義為指導,運用科學方法所進行的助人服務活動,是一種運用專業機制來確保現代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制度,也是一種運用專業知識來解決社會問題的專門職業。但是,由于學生年齡小,缺少社會閱歷,所以對課程中的知識很難從理性的角度去分析理解,對一些社會問題所引發的思考總是想當然。教師在授課中可以利用鮮活的案例資料,引發學生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引導學生在案例討論中培養社會學的思維。比如,就社會工作方法這一知識點,就可以利用“贍養老人”這種類型的案例,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讓學生體會到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的作用及其內容,并可以進一步地結合我國的實際,梳理并總結社會工作的基本領域――兒童、青少年、老年、婦女、家庭、矯治、殘疾人社會工作。
(四)專業實踐課程
專業實踐課程是集中體現專業特點的中心課程,具有一定的職業傾向。它根據某種專業對應的社會職業崗位需要而開設,其任務是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了解本專業最新的科學技術成就和發展趨向,培養學生未來的具體職業能力或職業拓展潛力。
技術類專業實踐課程非常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因此在這類課程中教師應該更多地以小組為形式,以引導文法為教學方法,教師只是從旁提醒學生在具體操作機械過程中的安全和環保問題,從資料的收集――計劃的實施――檢查評估,由始至終都是由學生動手動腦。
經濟類專業實踐課程強調的是與社會經濟現實接軌,避免照本宣科,教師要注意與時俱進。所以教師一定要讓“學生走出去和引進來”。“走出去”就是利用模擬教學法讓學生真正感受各種職業的具體工作。比如國際貿易實務模擬教學,可從組建模擬外貿公司開始,運用所學內容模擬一部分,從詢盤、發盤、還盤到接受,訂立貿易合同開始,從信用證項下的FOB進口合同、CIF項下的出口合同各環節來鍛煉學生開展進出口業務的實際能力。“引進來”就是利用案例教學法,在課堂上引入與專業知識相關的,具有現實性的案例。例如,在證券專業實踐課程教學過程中,案例以書面的形式被展現,作為被剖析的對象,教師和學生要共同直接參與對案例的分析、討論、評價等工作。案例教學就可以讓學生“身臨”形形的市場環境,去摸索、探討處理各種投資問題的經驗,從而提高學生進行投資分析和投資決策的能力。
社會工作類專業實踐課程的關鍵在于學生能真正學會用一個成人的眼光去處理社會事業中形形剪不斷、理還亂的事情。實踐課程的教學,能夠使學生深入了解社會弱勢群體的現狀以及問題的解決方案。社會工作實踐課程教學方法不是去模擬或創設問題的情境,而是直接采用實際的項目教學法,讓學生到現場參觀或者直接到相關機構去接觸現實的真實場景,從而使實際工作水平和技能得到鍛煉和提高。
參考文獻:
[1] 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 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