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的學習計劃范文
時間:2023-09-06 17:43: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研究生的學習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激發 實驗教學 開展 新穎
學習興趣是一種力求認識世界、渴望獲得文化科學知識的意識傾向,能推動人們去尋求知識,鉆研問題,開闊眼界,它也是一個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種高效能的催化劑。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一、上好緒言課,激發學習興趣
有趣,是初中生學習化學興趣形成和發展的前提。有趣即化學教學富有趣味性,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化學知識以特殊的方式變得富有魅力;二是傳授和學習化學知識的過程生動活潑。經驗告訴我們,第一堂化學課是尤為重要的。上好緒言課,首先要精心設計,認真準備。如我的緒言課一開始向學生介紹,從今天起我們開始學習一門新的課程,并將事先填充的氫氣球放飛到教室上空。氫氣球下系一條紅色綢帶,上書:歡迎同學們學化學,祝大家成功。此時,學生精神抖擻,課堂上充滿歡樂愉快的氣氛。接著提問:“什么是化學?”學生面面相覷,不能回答。老師再問:“氫氣球為什么能飛?”“如果改用口吹的氣球,它能不能飛呢?”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用口吹的氣球不能飛。而對于“為什么”,卻面帶難色-----?最后,老師以科學家諾貝爾的故事結束緒言課的教學。[1]由此不難看出,一堂緒言課對于學生產生興趣和樹立信念具有多么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二、加強實驗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中學化學實驗包括教師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兩部分。例如,我在講述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時,設計下列實驗:在空氣中用酒精燈燒銅絲,紅色銅絲被氧化變黑,然后用氫氣還原,又變為原來的紅色。通過這個實驗事實能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透過現象看本質,從而理解氧化還原的基本概念。例如講述《酸的性質》一節,我結合教材內容,針對學生易犯的錯誤設計下列實驗:氧化銅加水,再稍稍加熱,不反應;氧化銅加酸,加熱,反應發生,生成藍色溶液。 通過這一實驗,學生可得到氧化銅不溶于水但溶于酸的正確結論。通過生動活潑的化學實驗,可以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化學教學要真正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學生的能力,還應該重視興趣廣泛性的培養和興趣持久性的協調。一方面利用化學知識與物理學、生物學、數學、美學等學科的密切聯系,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興趣的廣泛性。另一方面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教師可收集大量的趣味化學片斷、化學與社會、化學與生活、化學史、化學魔術、化學謎語、化學游戲、化學趣味實驗等,通過講座、表演、比賽等方式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例如,設計活動測定人體所需的維生素C的含量,這易為學生接受并產生興趣。用一些身邊熟悉的水果(如橙子)和蔬菜(如大白菜)作為原料進行實驗測定,進而對各種蔬菜和水果中的維生素C含量作比較。通過實驗,同學們懂得了維生素C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維生素之一,從而在實際操作中情緒高漲,比做課本中的實驗更有趣。[2] 再如,經過一系列的活動以后,最后開一個化學晚會,晚會的內容有相聲、魔術、謎語、趣味實驗等,表演者全部是學生。通過此項活動,對表演者和觀眾都起到了開闊視野的積極作用,同學們學習化學的興趣為之大大增加。
四、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和知識分化點,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初中化學的難點及知識分化點一般有:化學用語、溶液的計算、無機物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一個學生即使興趣較高,一旦幾次被難倒,興趣也會大減,從而影響學習成績,所以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和知識分化點很重要,例如化學用語中元素符號、化學式,采取分批識記,從緒言開始,日積月累。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教給他們“五查”:一查分子式寫的是否對;二查配平是否正確;三查“等號”有沒有寫;四查條件有沒有標注;五查該畫的“”或“”有沒有畫。將常見元素的化合價、酸堿鹽溶解性編成口訣幫他們識記。這樣有助于學生記憶及掌握,不至于使學生感到為難,從而使他們的學習興趣不減。
篇2
關鍵詞:高中學生;高中化學;學習積極性;有效策略
現代教學不僅要求提升教師教學的有效性,還要求提升學生學習的有效性。而為了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需要教師實現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其中一個應該引起教師高度重視的環節,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只有學生積極的學習知識點,學生的學習效率才能得以提升。本人作為一名高中化學教師,在實際的化學教學中積累了一些有助于調動學生化學學習積極性的方法,在此與大家分享。
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化學學習理念
為了有效調動高中學生的化學學習積極性,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實現方式的多樣化,教師不僅要通過外界的一些方法與技巧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要采取一些措施,使學生從內心對化學學習產生激情。本人作為一名高中化學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也積極的采取有效措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本人認為教師如果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化學學習理念,對調動學生的化學學習積極性有很大幫助。
本人在實際的教學中就通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化學學習理念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目前高中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認識來講,部分學生能夠意識到化學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學科,不僅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分值,而且是一門對生產生活也產生重要影響的學科,學習化學學科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而部分學生則對化學學科沒有十分清楚的認識,只知道進行化學學科學習是為了應對高考,因此,學生在化學學習的過程中就會產生一定的壓力,進而難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積極性。這就要求化學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進一步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化學學習理念,進而從學生的內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營造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
教師的教學是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的,學生的學習也是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的,因此教師在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過程中,該引起重視的一個環節,就是營造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
不同的課堂教學氛圍,能夠對學生產生不同的影響,例如在沉悶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即便學生原本的學習積極性較高,也會因為受到特定環境的影響,而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逐漸變得較為低落,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注重營造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那么,在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生也會逐漸活躍起來,學生能夠更好的感受到化學課堂教學的樂趣,愿意積極主動去思考,進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然會高漲。在營造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的過程中,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積極性,主動的去營造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這樣學生才能在教師的引導下變得更加輕松、活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提升。
三、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時興趣也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一個有效途徑。高中化學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為了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個人一旦對某件事物感興趣,那么,他就能夠積極主動的去關注該事物,主動的研究該事物,進而有更多的收獲。化學作為一門自然學科,學生的學習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學生對理論知識點的學習上,也不應該被動的對知識點學習,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積極主動的去獲取知識點,積極主動的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那么,在實際的教學中,高中化學教師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有助于化學教師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方法有很多,本人在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的過程中,注重將學生興趣的培養與化學學科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體會到化學學科學習的魅力,進而使學生對化學知識點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自然在沒有教師催促的情況下,學生也能夠積極主動的去思考、研究。
四、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為了有效增強高中學生的化學學習信心,教師還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我們在實際的教學中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一些學生的化學成績較為優異,學生在化學學習的過程中也積極性較高,而另外一些學生的化學成績一般,尤其是一些在化學學習過程中出現嚴重困難的學生,逐漸失去了學好化學這門學科的信心。可見,學生是否有學好化學學科的信心,直接影響到學生化學學科學習的有效性。這就啟發廣大高中化學教師,在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科學習積極性的過程中,要注重從培養學生的學科學習信心人手。
教師要鼓勵學生樹立學好化學學科的信心,讓學生明白只要努力并且掌握有效的方法與技巧,學生一定能夠有效的掌握化學知識點,學好化學這門學科。學生只有樹立了學習化學這門學科的信心,才能更加積極主動的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進行學習,切實達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目的。
五、組織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
傳統教學中,教師一味的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講解,采用“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結果整個化學課堂教學較為枯燥,教師自然難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現代教學要求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在提升課堂教學活躍度的同時,也使學生更好的學習知識點。本人在實際的教學中,就注重通過組織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達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目的。例如:本人針對講解的知識點,對學生設置一些問題,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學生積極的展開小組討論,學習積極性被很好的激發。
六、加強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
篇3
關鍵詞:基礎化學;學生評價體系;評價方案;評價手段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3)11-0066-02
項目化教學是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突出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我院在基礎化學項目化教學過程中創新教學評價模式,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技能掌握和能力提高,在促進學生的關鍵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提高的同時,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個性發展以及安全防護、環保意識等也起到了有效的促進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學評價方案的確立
從評價內容、評價方法、評價手段、評價實施過程、對實現教學目標是否有利、是否具有較好的可操作性等方面確立方案,評價過程實現動態化。根據不同教學內容,本課程可實施的項目有11個大類:化工生產基礎知識、化工產品質量保證與標準化、實驗室組織與管理、化工分析測定技術基礎、待測樣的采集、制備與預處理、酸堿滴定法及其應用、配位滴定法及其應用、氧化還原滴定法及其應用、沉淀滴定法及其應用、重量分析法及其應用、分析儀器應用。以化工基礎知識中三個模塊金屬和非金屬化合物、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反應平衡、數據的處理及上報為例,如表1所示。
每一個項目評價由同類課程教師提供,教研室共同討論確定,考核評價由任課教師組織實施。
教學評價手段的創新研究與實踐
作為檢驗教學效果的評價方式要易于操作,既要起到評價教學的作用,又要培養學生能力,避免整個教學過程總是關注評價,忽視學生知識技能、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要緊緊圍繞“實際、實用、實踐、實效”進行評價。
評價標準要有明顯的主題和突出的重點 設計的項目要做到既被大多數學生所喜愛和認可,又可以用某一評分標準公平準確地給予評價,同時還要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得教學能有很好的效果。但是,每個項目評價不一定都要面面俱到,教師要根據具體的評價方向來確立最合適的項目評價,評價標準要有明顯的主題和突出的重點。在教學中,我院對考核內容采用核心指標評價的方式,即把那些對學生訓練過程起導向作用的內容定為核心指標,在分值分配上突出考核重點,使其直接影響考核效果。如課程學習剛開始一段時間,我們主要圍繞學生職業素養訓練,重點是遵守規章制度、養成良好習慣、培養溝通協調能力和環保、成本、操作規范性等意識,隨著課程不斷深入,由職業素養考核評價轉為突出能力目標進行重點評價。
引入企業評價標準 通過攝錄企業產品質量檢測過程,并把企業質量活動和標準播放給學生,滲透企業生產、管理、經營、服務的實際過程,學習內容與企業生產同步。除此之外,邀請已經實習的優秀學生在休假期間回校參與教學指導,通過他們的示范行為,將企業的文化標準、質量標準引進課堂,使學習環境再現或接近于企業工作環境。
改變評價形式,活躍教學氣氛 通過播放錄像,記錄學生整個學習過程。在播放過程中,讓學生重新體驗學習過程,不但起到了有效評價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活躍了教學氣氛。學生能夠參與對自己的認定或評估過程,將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貫穿至每一教學過程和評價過程。
學生實驗員參與教學評價 我院每班平均50個學生,由于實驗員有限,即使分組實訓,在同一時間內也很難做到對每一個學生或每組學生進行評價。為達到教學評價的目的,我院從高職一年級學生中選拔出一定數目的優秀學生充當實驗員。這些實驗員利用課后或自習課時間由教師指導參與實驗準備工作和實驗實施,作為教師的助手參與整個教學過程。由于學生參與實驗指導,大大緩解了實驗員不足帶來的缺陷,使評價得到有效監控。
技能大賽促進教學評價 我院每學期都會舉辦學生和教師層面的技能大賽,在大賽過程中采取教師評價、師生互評。大賽內容選取上既重視實踐也不忽視理論,既考核技能也考查其耐力,既考查身體素質又強調心理健康。此項活動的開展,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切磋技能、相互交流、展示風采的舞臺,有效地促進了技能訓練的開展。
考核量化實施
多種評價形式的結合,不是為了評價而評價,而是通過評價有效促進學生不斷學習,使學生在教師評價、學生評價、自評或互評中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得到進一步提升。為使考核評價易于操作,我們采取了量化考核。具體內容如表2所示。
教學評價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選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與學生共同評價 這里的代表性既有成功作品,也有失敗的作品;既可以通過優秀、標準、規范的操作讓學生獲得成功的經驗,也可以通過學生的錯誤操作讓學生得到失敗的啟示。
加大評價結果的利用力度,使評價結果更有效 教學評價的目的既要達到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和教學任務的完成,也要起到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性、積極性。因此,考核評價不能流于形式,應利用考核評價結果查找不足,提出改進措施,使考核工作呈螺旋式上升,從而發揮考核工作的真正作用。
質量評價是一個動態過程 項目教學本身是一個工作過程和學習過程,注重的并不是最終的結果,而是完成項目的過程。因此,項目教學的質量評價應是一個動態過程。建立以提高學生創新能力、著眼于未來發展的發展性學生評價體系是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
實施新評價體系,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創造能力不斷提高。實踐證明,只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對項目進行考核評價,才能使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以學生學習效果和就業為目標的質量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田鳴,蓋馥.高職實踐教學質量評價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20):89-91.
[2]馮永琴.職業技術教育學生學業評價的比較及發展[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12):60-64.
[3]吳賽蘇,周君,陳玲霞.化學檢驗技術課程項目教學法的實踐與研究[J].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09,23(2):52-55.
[4]王元有,張杰,陳鎖金,等.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教學模式下《化學基礎》課程改革的思考[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09,l8(2):52-54.
[5]張立芳,王志林.淺談高職高專工科化學教學改革[J].教育與職業,2007,538(6):117-118.
[6]來月英,宋心琦.關于化學教材改革的看法和建議[J].中國大學教學,2002(1):46-47.
[7]李哲,等.工科基礎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大學化學,2002,17(3):16-18.
[8]姜大源.論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的系統化設計[J].中國高教研究,2009(4):66-68.
篇4
關鍵詞:學生視角 酒店 實習效果
學生實習是高校解決酒店行業供需矛盾的主要方法。實習是在校學生將理論融合到實踐中的一個學習過程,是理論學習與正式工作之間的過渡。它是學校課堂教學的擴展,更有利于學生直觀地感受和理解酒店行業。實際運作中,由于學校、酒店和學生各自的出發點不同,使學生實習的效果不理想,甚至影響了學生的職業認同感,挫傷實習的積極性。本文以九江學院酒店管理專科專業學生為例,從學生的角度總結了學生酒店實習的問題,剖析了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并針對性地探討了優化學生酒店實習效果的方法,以期有助于實際。
一、造成酒店管理專科學生酒店實習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實習機制原因
首先,學校、學生和酒店三方的實習目標不一致。學校和學生以學習為重,酒店以營利為目的,體現在實習運作上,如實習期半年、實習期不輪崗、按正式員工標準管理等。酒店的這些要求帶給實習生的真實工作感受就是實習期過長、工作單獨乏味、工作標準要求過高等,影響了學生工作的積極性。
其次,實習規劃不系統。學校對實習酒店、工作崗位、學習內容等粗線條規劃。被動接受酒店安排的工作崗位和學習內容直接導致了學生的抵觸情緒。
最后,缺乏嚴格的考核機制。酒店對學生的實習過程無考核;由于操作不便,學校對實習結果的考核限于實習中期和返校后測試,缺乏實習階段性效果的考核。不完善的考核機制缺乏壓力,也使學生喪失了學習的動力。
(二)學生自身原因
首先,適應力差。多數學生有自我為中心、心理年齡小、自負、適應能力差等問題。李莉[2]在文章中提出,實習生會出現很多不適應,如水土不服、飲食不習慣;語言障礙造成與客人和同事之間的溝通困難;管理方式的變化造成了實習生的不服從、無歸宿感等。此外,長期缺乏鍛煉的實習生面對酒店工作叫苦不迭。
其次,期望過高,心態不好。面對整體學歷偏低的酒店行業,實習生的優越感不斷膨脹,沒辦法把自己放在一個學習者的位置去對待工作,認為自己的能力超越職位設定。同時,實習生容易被酒店富麗堂皇的外表和舒適高雅的內部環境所吸引,對實習、薪酬和職位抱有很大的期待。正如海力力[3]的文章指出的,很多學生初入社會,夢想著一份能坐辦公室的輕松工作。酒店晉升要憑工作經驗和扎實的技能,從基層做起,造成了實習生的心理落差。
(三)酒店管理原因
首先,酒店對實習生重視程度不夠。實習生是酒店的特殊員工,他們敏感、單純、心理脆弱;他們有離開父母、老師的孤獨;他們是酒店教授的對象,可以允許他們在犯錯中成長。而多數酒店的管理層忽視對實習生的關注,缺少培養和關懷,使實習生缺乏精神動力。
其次,實習生的待遇低。實習生工作效率與普通員工無異,但工資低于普通員工。有些酒店把節假日的福利待遇都要將實習生區別對待,也沒有進一步培訓實習生的意愿。多數酒店僅把實習生看作節省人力成本的一種重要方法。缺乏物質激勵,讓實習生工作無動力。
(四)酒店行業原因
酒店行業的工作特點不符合實習生對自己職業的要求。如勞動密集性的特點強調對體能的要求;重經驗、輕學歷的特點要求學生從一線基層做起;低工資難以滿足學生的消費欲望和對自身價值的預期;服務性行業的特點要求服從和客人至上意識,心理素質也要夠強大;三班倒的上班時間不符合實習生對規律生活的期待。這些特點使學生失去實習的動力,實習效果不理想。
二、優化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實習效果的途徑探討
(一)學校優化實習教學的機制
實習機制是保障和指導學生順利完成實習的完整體系,包括酒店、崗位和實習內容的選擇、實習過程的監管及實習結果的考核等。首先,把好酒店選擇關。合作酒店實行淘汰制,對學生反映差和指導老師考核差的酒店應終止合作,給學校以合作的主動權。其次,實習前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把他們對工作的預期引至合適的水平,防止落差太大給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再次,做好權利下放,充分發揮實習帶隊教師的作用。最后,學校與酒店共商實習內容、位輪換方法、實習考核機制和學生共同管理方法等。
(二)學校做好實習前期準備工作
首先,學校在實習前應明確告知酒店各實習崗位對于技能、體能、溝通能力、語言能力、服從意識、服務意識等的要求,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培訓,也使得學生有準備的方向。其次,做好實習生心理預期管理,幫助學生做好自我定位,減少實習之路的坎坷和曲折,提升實習效果。
(三)酒店優化實習生管理體制
首先,酒店加強對實習生的重視。酒店所有管理者都應有關心實習生的意識,特別是直接領導者;配備學生心理疏導師,及時處理學生的心理問題;配置專人負責實習生管理,并加強與學校和負責教師的溝通;給予實習生培訓和晉升的機會等。這些可以讓實習生感受到被需要的價值和歸宿感,會讓他們更加積極地投身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建立合理的實習生薪酬制度。可與其他員工同工同酬;也可在工資略低于其他員工的同時,加大實習生獎勵力度,拉平工資差距,調動實習積極性。
最后,做好實習崗位管理。盡可能按學生意愿安排崗位;建立實習生逐級提升的崗位調動制度,在挑戰中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如原有實習崗位考核通過的話可安排輪崗,或在原崗位給予職位上的提升;合理規劃實習生的學習內容等。
參考文獻:
[1]鄭茜.酒店管理專業實習效果研究綜述[J].經濟視野,2016,(09).
[2]李莉.旅游院校酒店實習問題的探討[J].大眾科技,2009,(122).
篇5
關鍵詞: 高中數學學困生 成因分析 轉化策略
現在高中數學“學困生”的數量持續增加,已經成為高中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一個突出問題。數學作為一門科學和技術性學科,有著很好的發展前景,但在如今的高中教學中卻出現令人擔憂的狀況。很多教育教學家對此作出分析,由于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高中數學學困生自身出現了許多變化因素,這使這學困生現象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需要教師及各教育工作者進行研究,對此現狀進行有效控制。高中新課標明確指出,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科學技術發展道路上的作用舉足輕重,所以必將把解決高中數學“學困生”問題提上日程。
一、明確“學困生”的含義
學困生,指的并不僅僅是那些在學習方面有著嚴重問題的學生,這類學生群體在性格、體質和思維等方面都與普通學生有著細微差別。這類學生的智力在年幼時并未得到合理的開發,導致日后的學習越發困難,以至于在課堂上無法跟上老師的進度,達不到教學大綱的要求。這些學生自身往往有著很嚴重的惰性,在學習過程中會刻意回避有難度的問題,從不愿意積極思考,而且注意力不集中,在課堂上經常出現開小差的現象。在高中基礎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在基本的公式概念記憶等方面也表現出其能力有限的情形,這對于以后的數學學習造成了很大的困難。相較于其他學生而言,學困生即使花上更多的時間也難以與其他學生處在同一起跑線上。而特定的“數學學困生”指的則是那些在智力方面并未與其他學生相差甚遠,但在感悟數學的能及分析數學的能力方面有著明顯差異的學生,這類學生往往在課堂上難以當堂掌握知識,達不到教學目標。
二、分析“學困生”的成因
高中數學學困生出現的原因包括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從客觀方面來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規定的教學目標不僅內容負荷過大,而且難度也超過部分學生所能接受的范圍。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往往本著時間緊、任務重的原則,將基礎的知識點和習題一帶而過,將課堂重點放在難點和發散性習題的講解上。這樣忽略基礎知識,不注重對學生基本能力的培養,必然會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恐懼心理,進而導致數學學困生的數量增加。
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不管是在思維方式還是在數學語言上都有著天壤之別。就像高中數學中一些函數、幾何、邏輯運算等,都不在初中知識的接受范圍內,跳躍性非常大,以至于學生出現難以接受的現象。數學語言也變得越發抽象,使學生開始產生畏懼心理,認為學習面臨很大的阻礙,不敢嘗試,這就導致學困生的產生。
從主觀方面來看,在高中學習中往往出現“付出”與“收獲”不成正比的現象,使得學生的自尊心嚴重受挫。有些同學的學習用功程度根本沒法和自己比,但成績卻比自己要理想的多,這樣一來會造成學生的心理壓力極大,郁悶情緒又無法及時排解,日積月累便對數學學習產生了恐懼心理,甚至開始排斥數學課。這樣一來,使數學學困生的數量持續增長。
三、轉化“學困生”的策略
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強調要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進行區別對待,這里的“區別對待”指的是針對學生的不同程度對課堂內容進行適當改變,降低教學內容的難度,以適應各個程度的學生,達到增強學困生自信心的目的。
(一)實行鼓勵政策
教育學家認為,造成學生成績的差異的原因不在于智力因素,而是其他方面。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對學生的思想進行疏導,也可以起到排解學生消極心理,增強學生自信心的作用。學困生往往出現自卑心理,在這時教師就應該給予學生充足的空間及充分的理解與信任。要切記,尊重他們是幫助他們的首要前提。要知道學困生的心理是十分脆弱的,教師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時常鼓勵學生,使他們對學習充滿信心。這樣知識教學與心理疏導共同進行,可以使學生在有效的課堂學習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得到更好的發展。
(二)堅定學生意志
學困生往往存在著意志定不堅的現象,才會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被難題所擊潰。難題往往由一個又一個簡單的公式和概念連串而成,所以教師要注意強化學生對概念和公式的記憶。在這個過程中,因為枯燥和繁瑣,又會使得一些學生輕言放棄,這時教師應當采取激勵措施讓學生堅定自己的信念邁過障礙,久而久之,學生在面對困難時便不會輕言放棄了。
(三)激發學習興趣
學困生的一大特點是缺乏自信心,他們自我否定,因此對待學習持有消極態度。在課堂教學中,他們往往惰于思考,從不積極主動地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設計一些簡單有趣的內容吸引學困生的注意力,使他們注意力集中。并且教師可以在學生有準備的情況下,邀請學困生回答問題,并且給予鼓勵。這樣一來,學生的努力得到老師的肯定,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還可以激發起學困生對于學習的興趣。
(四)加強師生溝通
師生間的溝通需要家長作為橋梁,教師要及時向家長反映學困生在校表現,家長要及時向老師提供反饋,幫助教師在校對學生的輔導與幫助。教師與家長共同掌握學生動態以便教師對學生進行開導。師生之間的溝通要做到平等,教師要適當了解學生內心的想法,并加以引導,讓學生恢復自信,這對于學困生的轉化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預防“學困生”的產生
想要預防高中數學學困生的產生,就要緊緊抓住學困生的心理特點,并在心理疏導方面給予他們適當的關心與鼓勵。并且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關心,多表揚。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進行必要的自我分析,這樣一來,當學生遇到問題時,他們能夠第一時間進行必要的疏導與排解。這樣,高中數學學困生的數量便可以得到控制。
學生始終是要走向社會的,只有充分認識自己,使自己的身心健康發展,才能夠被這個社會所接受。所以新課標要求教師研究學困生的轉化問題,是為了了解學生心理,使學生能更好地走向社會,做好充足的準備。學困生的轉化需要在日常的實踐教學中獲取經驗,是一項需要長期進行下去的工作。教師找準學生問題,對癥下藥,幫助高中數學學困生解決問題,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樹立理想,為未來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申銀燕.高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轉化對策[J].當代教育論壇,2013.12.
[2]沈夏佳.如何轉化高中數學學困生[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07.
篇6
關鍵詞:初中化學;學生經驗;有效練習;教學模式
初中階段,化學課程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課程內容之一,化學課程不僅僅影響了學生的中考成績,更重要的在于化學課程的學習對學生創新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學習能力方面的培養和提升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教師在初中化學教學實踐中,要豐富學生的化學學習經驗,就要建立初中化學有效練習的教學模式,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豐富化學練習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練習有效性。
一、初中化學教學目標概述
1.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
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是初中化學教學的基礎目標。化學課程是學生在初中階段接觸的新課程,學生對于化學課程的學習方式、學習方法等方面了解較少,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激發學生參與化學學習的積
極性。
2.完善學生的化學知識結構體系
初中階段,學生在化學知識方面的基礎較不健全,學生的化學知識結構體系建立不完善。因此,初中化學課程教學和練習的目標之一就是完善學生的化學知識結構體系。完善學生的化學知識結構,一方面包括幫助學生建立化學知識的框架,另一方面是幫助學生查找自身化學知識體系中的漏洞,進行查漏補缺,這一方面也是教師有效練習教學模式的重要教學側重點。
3.增強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水平
增強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水平,主要指學生在化學學習中逐漸形成的化學思維方式,這一化學思維能力水平的提升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不同形式、不同方式的化學學習和訓練,需要教師豐富化學有效練習的教學模式。
二、如何基于學生經驗構建初中化學有效練習的教學模式
培養學生的學習經驗,需要教師根據初中化學的教學目標,豐富化學有效練習的教學模式,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有效性。
1.將化學理論練習與化學實驗練習相結合,激發學生興趣
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在化學學習中的參與度方面,教師要注重將化學理論練習和化學實驗練習相結合,即將化學實驗方面的練習探究和化學理論角度的練習探究進行交叉和融合。例如,在化學實驗中,經常使用到化學密閉容器來收集氣體,檢驗裝置的密閉性等,這時,教師就要將化學實驗和化學理論相結合,讓學生依照密閉容器的理論作用來具體設計化學實驗過程。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化學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經驗,提高化學練習的有效性。
2.引入線上練習系統,提高學生完善自身化學知識體系的針對性
在提高學生化學知識結構體系的完善性方面,最重要的就在于發現學生化學知識結構中的缺點和漏洞,并及時通過練習進行查漏補缺。初中學生的學習壓力大,學生能夠用于大范圍進行化學練習來篩選化學知識漏洞的時間大大縮短,因此,教師在創新化學有效練習的教學模式時,要注重增強練習的針對性和個
性化。
如,在增強化學練習的針對性和個性化方面,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引入線上學習系統,即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在互聯網上進行特定的學習。教師可以將化學課程微課、化學練習題集錦上傳到練習系統,從而幫助學生篩選針對自身情況的知識框架進行學習,在自己知識薄弱區域進行練習,提高學生練習的有效性。
3.豐富化學課程的有效練習形式,鍛煉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
學生化學思維能力水平的提升和強化,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多方面、多角度的練習。普通的單項練習模式或者訓練模式都不能夠幫助學生有多層次全面提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豐富化學課程的有效練習模式。
如,打造翻轉課堂來提高學生的化學探究思維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中主動參與學習,積極主動地探索提問,不斷在學習中增強自己的化學思維能力;將化學實驗課程練習教學從實驗室“搬到”室外,讓學生自主發現生活中常見的化學現象,并探究這些化學反應是如何發生的,增強學生的化學知識水平與生活相結合的能力。
綜上所述,初中化學科目的教學離不開教師教學模式的創新,增強學生在化學方面能力水平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豐富學生的化學經驗,即,讓學生能夠多方面、多層次、多渠道接受化學練習。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初中化學教學目標,依照教學目標來創新化學有效練習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經驗豐富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化學實驗 學習興趣 探究性教學 思路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9B-0063-02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渠道,通常情況下,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程度將會直接影響并決定著學生的學習質量。我們都知道,高中化學相比較于其他學科而言,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一般性主要體現在它枯燥乏味,特殊性則是體現在與一般性對立的角度層次上,具有一定的課堂新穎性。怎樣才能有效地挖掘出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新穎性呢?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新穎性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筆者對課堂上的教學模式進行挖掘與探究,構建出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高中化學課堂探究性教學模式。本文將如何在高中化學課堂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動力為研究主題,以“化學反應速率”為例,通過對高中化學課堂探究性教學模式的設計,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一、設計探究性化學實驗教學的原因
隨著我國高中教育新課改的進一步發展,新課改理念得到了貫徹與實施,絕大多數的中小學教師、學生都對此保持著極大的熱情,尤其是高中的教師與學生,這對于進一步實現高中素質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是,許多教師在課堂上及其實施教學設計的時候,還是會存在一些問題與矛盾,這些實際問題會嚴重制約著新課改的發展,同時也會限制著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激發。存在的這些問題與矛盾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雖然整體教學形式較以往有著巨大的改觀,但是固定的思維模式還是存在,也就是說,教師還是以講解為主,學生在課堂上的角色還是聽講、作筆記等。
2.在高中化學的課堂教學中,不少教師還是只注重自己的“教”,忽視學生的“學”,完全沒有意識到學生才是教學中真正的主體角色。在課堂上,一旦有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表述自己的觀點,且如果學生的觀點和老師不一致時,老師往往會把學生的思維活動“強拉”回來,這嚴重地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3.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化,教學上雖然采取一定程度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但總體上還是“重理論、輕實驗”,課堂教學過于單一,且許多的實驗活動沒有針對意義,純碎是“為了實驗而實驗”“為了活動而活動”。
蘇聯著名的教育實踐家、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曾經說過這么一段話,“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這也是他的人生體現。我們可以從這一段話中感受到,探究性學習對學生是那么重要。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探究性化學實驗教學設計思路
以“化學反應速率”為例說明。
“化學反應速率”就是指化學物質反應過程中,所進行的快慢程度(也就是指其平均反應速率),可以用單位時間內反應物或者是單位時間內化學生成物物質的量來進行表示。在容積不變的反應容器中,通常用單位時間內反應物濃度的減少或生成物濃度的增加來表示。
化學反應速率中的單位:
mol/(L?s)或mol/(L?min)或mol/(L?h)
化學反應速率的計算表達公式:
mA+nB=pC+qD
在高中化學課程教學體系中,從當前新課改教育環境總體發展來看,“化學反應速率”似乎是非常受教師、學生歡迎的一門公開課程,其中主要包括示范課和觀摩課等相關教學課題。“化學反應速率”之所以如此受學生的歡迎與喜愛,主要是因為其教學內容既存在一定的定性研究與分析,又可以作為定量參數來進行計算,尤其是在課程實驗教學中,既能夠進行化學實驗探究學習,同時又可以安排小組讓學生進行課題討論。其教學設計思想如圖1所示。
正如圖1所示,在高中化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動力、興趣的途徑是實時探究性、研究性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化學實驗為基礎,在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交流―互動”。以“化學反應速率”為例作簡單說明。“化學反應速率”是高中化學二年級教材中《化學反應原理》中的一個環節。以下是某高二班上這一節化學課的片段。
化學老師: 在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下,我們如何才能有效判斷出影響其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呢?下面我們就開始一探究竟。同學們,注意了,大家來完成這個實驗活動(學生被老師分成了若干個實驗小組)。
學生實驗小組: 小組成員分別向A、B、C這三個試管中依次放入等體積的H2O2物質溶液,之后分別向這三支試管加入2―3滴不等的洗滌劑。接下來向A試管中放入2―3滴0.2 mol?L-1 FeCl3溶液,向B試管放入極其少量的MnO2物質粉末,試管C則是原封不動留作比較使用。之后,讓小組成員仔細觀察、比較,并分析三個試管中所發生的現象。
化學老師: 同學們,通過剛才這些實驗,大家都得到了什么樣的結論?哪位同學來談一下自己的認識、看法?
學生甲: 通過我的仔細觀察,我認為其中的催化劑能顯著增大化學反應速率,而且不同的催化劑的催化作用效果也是有差別的。
學習乙: 我認為加入的H2O2化學溶液的容量比例越大,其產生氣泡的速度就會越快,這可說明了一個結論,在同等條件下,隨著化學反應物的濃度不斷加大,其相對應的化學物質反應速率也就隨之加快。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交流―互動”的探究性教學思想,通過探究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這個設計思想改變傳統的化學課堂教學模式,從“形式探究”逐步轉變到“動機激發”探究,不斷強化課堂中“教”與“學”的趣味,通過探究性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又比如《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在進行實驗操作過程中,老師可以以圖表的方式把需要講解的內容表達出來。這樣不僅使課堂富有趣味性,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鞏固,如圖2和表1所示。
粗鹽濁液實驗研究:
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把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出來,投入到化學學習中。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教學為主的基礎學科,也就是說,化學實驗活動是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化學老師應該盡量多安排一些有針對性、有實際教學價值的化學實驗活動,盡量使得化學實驗生動、形象、有趣,最大限度地去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欲望,探索并挖掘出學生內心中那種對知識、對科學的渴望。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強烈探索欲望、思維邏輯性強的學生,這也是新課改教育環境下的時展要求。
篇8
【關鍵詞】 課堂筆記 初中 學習方式
1 問題的提出
1.1 從學生的角度審視學生的課堂筆記的現狀。觀察現在的課堂,我們初步抽樣調查了解了我校學生320人(初一、初二、初三各兩個班的學生)對某學科的課堂筆記情況以及他們的學習成績,相關情況大致如下:
1.1.1 部分學生不會記課堂筆記。從初步的調查來看,現在的初中學生用筆記本在課堂上做學習筆記的人數不是很多,約占15%左右;較多人數是在教課書上進行記錄,約占65%;還有近20%左右的學生上課時很少做記錄或要么不做記錄。
1.1.2 多數學生不知道怎么記課堂筆記。主要體現在有些學生即使課堂在記錄,但只是機械性的在記錄課堂筆記,成了“搬運工”,老師上課講什么他記什么,記錄的內容沒有條理性,抓不住上課的重點和難點。有些學生是為了應付老師的檢查而進行記錄,老師要檢查哪里才趕著記錄一下,否則就不記。一些學生處理不好聽課與做筆記之間的矛盾,上課聽得很有趣卻不能及時把知識的重點和難點進行記錄,以至于知識的掌握經常存在某些缺陷,造成做作業時經常出現考慮問題不全面的情況。
1.1.3 多數學生不會利用課堂筆記。課后復習和做作業過程中,能經常翻看學習筆記的學生人數不到10%。而其中,有課堂筆記本的學生能翻看和利用課堂筆記的同學所占的比例較高。從另一層面可以看出,學生會不會利用課堂筆記是一個學生學習方式的重要體現。
1.1.4 課堂筆記與學習成績的相關性。調查顯示,用課堂筆記本記錄而且課堂筆記又比較完整的學生中,成績優異者所占的比例很高,約占90%。課堂筆記記錄在書本上的學生,成績優異者所占的比例約占50%。而課堂筆記記錄不全或幾乎不做筆記的學生中學習成績不足的學生所占的比例卻很高。
1.2 現階段影響學生做學習筆記因素分析。
1.2.1 新課程的內容體系與學生的“課堂筆記”之間的沖突。新課程教材與傳統教材的教學理念與教材的體系已有較大的差異,以新課標科學教材為例,淡化了知識的系統體系,而更突出了科學方法、科學能力和情感、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新課標教材的一個特點就是,學生通過一系列探究后,自己得出一個結論。比如,初中科學在學習“力的存在”內容時,教材首先給出是若干幅生活中和自然界中常見的場景圖片,如,小樹被風吹后彎曲了、壓力將鋁板壓成鍋、手壓礦泉水瓶變扁了等四幅圖,然后要求學生歸納并得出“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的第一個結論,接著又是四幅場景圖,再歸納得出“力能改變物體的速度大小”和“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方向”。這是新課標教材的一大特點。學生上課時的注意力會被豐富的生活場景深深的吸引,但常常忽視我們這節課必須落實的幾個科學原理。新課標的要求是最終讓學生能夠準確地用這幾個科學原理去解釋生活實踐中、自然界中或生產實踐中出現的各種類似現象。而部分學生在學習之后,遇到類似的現象時,卻記不起或無法準確地用科學的語言去描述。新教材的實施,使課堂的“活動”更豐富了,但是學生要想把本課時中的科學原理主干知識理出來并記錄下來的時間減少了,記錄的條理性和完整性難度增加了。
1.2.2 教師的教學行為與學生的“課堂筆記”之間的沖突。新課標實施近十年以來,教師的教學觀念也發生了較多的變化。在教學設計中,主觀上會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突出過程的“活動”性和“互動”性、探究性,課堂的時間有限,我校多年來實施了每節課40分鐘制度,上午第三節課后有40分鐘時間的大課間,學生進行戶外活動。課堂中,教師更多地考慮教學情景的創設,學生也會花更多的時間了解教師所創設的課堂情景,也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思考這些情景所包含的知識。短暫的課堂40分鐘時間中,學生記錄的時間勢必受到擠壓,無形之中忽視了學生課堂上進行記錄所必須的時間。以致于我校許多老師在教研活動中,經常會提出上課時到底要不要學生記錄課堂筆記,課堂筆記的作用如何,怎么樣讓學生記錄一些重要的知識要點之類的問題。這也說明了我校教師對課堂筆記這一學習環節淡化了。
1.3 校本研究需要從“教”轉向“學”的研究。校本研究是以學校所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學校發展的實際需要為選題范圍,以學校教師作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過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且將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學校教育教學的研究活動。我校是一所山區(縣級)市的城鄉結合部的重點初中,教學班級31個,學生數1700余人。為一市教科研基地之一。一直以來,學校堅持質量興校、教科研興校的辦學思路。選擇合適的立足本校的校本教育教學研究對學校的發展、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及教師本身的不斷成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在我們日常的校本研究活動中,一般情況是較多的關注教師“教”的教學行為而忽視學生“學”的行為的情況。這樣經常會導致了研究問題的片面性,導致了我們對課堂教學的某些片面認識。學校在教育教學研究時,除了研究教師教學方式即“教”的行為過程中,同時應關注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方式、師生互動方式的改進,即需要轉向“學”的研究。在“學”的研究中最核心的是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進,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效度體現在其學習的每一個環節,如,學生的聽課、作業、復習等各個環節。
“課堂筆記”或“學習筆記”雖然不是一個新的話題,我們在教學觀察中可以發現,我校的初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筆記是其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學生在初中各主要文化課程中有沒有記課堂筆記的習慣,怎么記課堂筆記,記了課堂筆記以后又會不會用這個筆記以及怎么有效地去利用自己的課堂筆記,這一系列問題對學生的學業的發展和學生的學習成績的提高具有很大的相關性。
1.4 重建“課堂筆記”對改進學生學習方式的價值和意義。從目前的教學現狀來觀察,學生從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升入三年制初中后,一開始很難適應課堂學習。小學學科的課堂教學都比較“活潑”,也比較關注學生的主體精神發揮。而升入初中后,課程數的增加,日常學習的知識容量增多了,以及學習進度的加快、作業量的增多,中考壓力的加入,課堂教學中更多地體現出較多知識的輸入。在這種現狀下,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習的內容不太可能當堂鞏固。在做作業或檢測習題中也經常反應出知識的不完整性。
調查案例之一:學生在學習科學中畫一個平面鏡成像的光路圖,上課時老師會通過探究教學法使學生理解其基本原理,歸納出若干條基本要求,并讓學生按要求上課時進行了練習。但是課后的作業中或檢測中,我們又會發現許多學生畫出來的平面鏡成像圖卻達不到要求,該垂直的沒垂直,該等距的并不等距,要求畫虛線的畫成了實線,要求實線的卻畫成了虛線。批閱作業中也發現,其中部分同學能完整無誤的畫出來。調查中了我們可以發現,這些在課后作業中能完整無誤地將上課時老師的要求做到的同學,除了上課認識外,他將上課老師的繪圖完整地記錄在了筆記本上,“晚上回家做作業時雖然有點忘記,翻看了一下筆記之后,就把上課老師講得內容都想起來了(學生原話)”。部分同學雖然上課時同樣按老師要求進行了繪圖練習并且當時達到了要求,但是課后作業中還是有錯,老師問他為什么不復習一下上課時所畫的圖,回答說,“上課時我畫在草稿紙上的,回家做作業時,想看一下找不到了”。此教學實例,體現出了現在的課堂教學中,學生要不要記筆記的思考以及怎么樣記筆記、記在哪里等問題的思考。
縱觀我校歷屆畢業學生中,但凡學習優異者,多數在三年初中學習過程中,其各科學學習筆記整整齊齊。反觀學習稍有困難的學生,則其有學習記筆記的習慣者,難覓蹤影。
調查案例之二:王樂楓是我校2010年初三畢業的學生,進校時年段內部排名約10到12名左右,三年的學習過程中,排名一直進步,初三時基本穩居年段第一,中考時,以建德市總分第二的成績考入杭州高級中學地區班學習。她的成功之處在于三年之中,各主要學科都有完整的學習筆記。初三總復習時,她經常拿出從初一到初三的完整的課堂筆記進行回顧和復習。平時上課中,只要是老師講的新知識、課堂知識的擴展應用以及變形應用,無論老師是上新課時講的還是在分析作業時補充的內容,你幾乎都可以在她的筆記本中找到。再追綜調查我校異地建校的十幾年中,歷屆中考的諸多“狀元”們,無論是申屠李蓉(市中考狀元、省高考狀元)、高原(市中考狀元)、還是徐文(市中考狀元)、王慧蓉(市中考第二名)等等,你都可以發現,他們在三年的學習過程中,學習筆記都未曾與他們分離過。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養成良好的作學習筆記的習慣,同時在做學習筆記過程中,整理學習思路,總結知識要點,并從中形成良好的學習技能,為自己將來的進一步學習,如高中以致于大學的學習能打下良好的基礎,終身受用。
如前所述,校本研究原本就是以學校所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學校發展的實際需要為選題范圍,以學校教師作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過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且將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學校教育教學的研究活動。我們選取“課堂筆記”改革作為校本研究,是從本校的教學實踐中觀察到的學生學習現象為出發點,從學生角度來看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從教師教學角度上看,可以幫助老師再次審視自己的教學設計是否更有利于學生的“學”,讓我校教師在教科研活動中再次思索新的教學理念與本校的現實教學中能找到更多的交集。比如,老師在備課時,要更多地考慮自己的講課形式、講課語速、課程的行進速度、課堂中的“活動”量與基本知識落實的時間比例等。
研究中,我們已經發現學生的課堂學習筆記的諸多非常值得在全校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推廣的閃光點。
2 從教師角度研究重建學生做學習筆記的習慣和學習方法的策略
2.1 重建做學習筆記的教學觀念。教學調查中我們也發現,教師對學生的要求對學生是否做學習筆記的影響很大。我校的部分教師上課作記錄要求較嚴,其教學班級的學生認真做課堂筆記的比率就比較高,而部分教師則較為忽視,其比例則相對較低。要培養學生做學習筆記的習慣,老師是關鍵因素之一。只有教師本身明確了課堂學習筆記的重要性才會要求學生去做筆記。
2.2 建立教學中學生的課堂筆記制度。本課題的研究建議,教師在接班的第一課即初一新生入學的始業課中強調,上課必須記學習筆記,同時讓學生進入初中一開始就意識到上課要做筆記,懂得如何做筆記,以及做了筆記還要會使用自己的課堂筆記。
2.3 改變某些教學方式以利于學生記課堂筆記。為便于學生課堂記錄,教師首先要對課堂教學行設計和改變。比如,板書的設計要有條理性,課件的設計同樣要有知識的系統性。教師講課時的速度合理,使學生記錄的速度跟得上講課的速度。講解一個知識點時,提示學生哪些內容要求記下來課后再次復習的等等。
2.4 定期檢查,鞏固學生記課堂筆記的習慣,提高學生記課堂筆記的能力。在學生養成做學習筆記的初期階段,做定期的檢查。檢查的內容包括:學生的課堂筆記達標情況,哪些學生的筆記較為完善,指出學生的課堂筆記的漏記、錯記或誤記。對于課堂筆記比較好的在班里進行展示,給其它學生作示范作用。
2.5 期末評比,提高學生記課堂筆記的積極性。特別是在初一的第一個學期期末,對學生的課堂筆記進行評比,也可作為部分學業成績指標。優秀的課堂學習筆記,給學生以一定的鼓勵,并可在班級或學校櫥窗進行展示。實踐證明,這一策略環節對建立課堂筆記習慣以及學生的整個學習習慣和學業成績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3 從學生角度研究重建學生做學習筆記的習慣和學習方法的策略
在目前初中各學科教學中,如何重建學生做學習筆記習慣和方法的對策,我們可以從“記什么”、“怎么記”、“怎么用”三個角度進行闡述。
3.1 “記什么”——讓學生了解課堂筆記所要記錄的內容。新課標下,初中各主要課程的特點不同,課堂筆記的內容不盡相同。要讓學生明白,上課的學習筆記應該記哪些內容。如,語文要記課文提綱、課文大意、課文中心思想、字詞句的理解等;英語要記課中的某些單詞或詞組的特殊用法及例句等;數學課、科學課要記其中的基本原理、典型例題、新的解題思路、新的拓展應用等。要明白以認知體系為主的課,要記什么內容,以方法體系為主的課又記什么內容等。
3.2 “怎么記”——培養學生做課堂筆記的方法。在新課程背景下,學生如何記筆記也有許多的方法或技巧。例如,老師可能幫助或指導學生課堂筆記的一些方法:常用的字詞可以用符號表示,這樣可以節省時間。如,某些學科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固定的詞組(如,社會主義、資本主義等詞組),可以指導學生改用一些固定的符號進行記錄,加快記錄的速度,減少記錄的時間。課堂筆記要記的松一點,不能為了節省本子而把一頁記得密密麻麻。每一頁筆記要留一定量的空白,至少要保持三分之一的空白,以方便修改和補充,新課時不可能把某一知識點或原理的應用講的面面俱到,許多拓展因可能在作業本或單元測試卷中再出現,新課筆記中的留空此時就派上了用場。上課時要正確處理好聽課與筆記的關系,解決好相互之間發生的沖突。不能因為一節課忙著抄課堂筆記而忽略了老師講的內容。
3.3 “記后用”——讓學生提高課堂筆記的使用效益。學生記錄了學習筆記以后如何利用好自己的學習筆記。教學調查中發現,許多學生上課會“記筆記”,但不會使用筆記。如果說課堂上是為了記錄而記錄,或許就會進入事倍功半的境地,這些同學記完了,下課了筆記本就睡大覺了。同時,我們在教學調查中也發現有部分學生的學習筆記有許多閃光之處,如,同學會把課堂筆記分為三階段:“課堂實錄階段”、“整理筆記階段”和“補充完美筆記階段”;也有學生會把“筆記本越記越厚”,到總復習時,又把厚厚的筆記本“越記越薄”;有些同學在筆記本中有紅黑等色筆做上不同的標記或重點難點劃線等,這些是非常值得推廣的優秀學生的筆記方法。
4 結束語
培養學生記課堂筆記的習慣和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正確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但不失為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有效的學習方法。從課題研究中的許多案例都可以證明,學習成功者與記課堂筆記及充分利用課堂筆記有很大的正相關關系。
參考文獻
1 呂健.高一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課堂筆記
篇9
【關鍵詞】信息技術;學困生;高中英語
新課程改革中的學困生泛指由于各種不同的原因,不能適應高中學校教育條件下的學習和生活,但這些學生有進步的潛力,在一定的補救條件下可以轉化。英語學習困難阻礙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影響教育質量,這就要求英語教師應主動運用新課標理念和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幫助英語“學困生”排除學習障礙,從而調動他們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幫助學生克服英語學習的困難,消除厭惡英語的情緒,真正愿學、會學、學會。
為了驗證英語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的運用對英語學困生產生的積極影響,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實證研究,其目的就是了解信息技術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適度應用對英語學困生的英語學習所產生的影響。
一、研究設計
1.研究對象
參與本研究中的學生是筆者所在中學高一年級的兩個理科平行班的學生。兩個班中的學生80%來自于農村,英語基礎較差,編班初始英語成績在及格線以下的同學分別占32%(實驗組)和33%(控制組),沒有顯著差異。在開學初的一次問卷調查中那些英語成績在及格線以下的同學基本上都表現出對英語學習興趣不高、基礎知識薄弱、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缺乏自信心等特點。因此,可以把那兩組學生確定為英語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A班確定其中的19名同學為實驗組(n=19),B班確定其中的20名為控制組(n=20),且男女生比例相當。
2.研究方法和步驟
本研究實驗的時間為高一的下學期,持續時間約為十六周,從開學的第二周開始。在實驗開始之前高一年級上學期末參加了一次全市的統考(前測),整個考試過程實行的是統一交叉監考、閱卷的方式,考試結果客觀真實有效。在實驗階段,這兩個理科平行班的英語教學由筆者擔任,實驗期間兩個班的總課時,每周的課時量,課程進度,課時的安排和作業量等方面基本相同。首先,通過多媒體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利用信息技術給“學困生”創造個別化學習的機會。第三,利用計算機的網絡特性激發“學困生”的主體意識。學習期間適度以BBS或電子郵件的方式和學生交流,實驗組的學生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學習交互、生生交互和生師交互。實驗的后期進行了一次全市統考(后測),測試和評分要求與前測保持一致。
3.研究工具和測評標準
本研究中的前測和后測都是以全市統一考試為標準,試題由市教研室制定,根據市教研室給出的試卷的信度分析{a (前測)=.8346; a(后測)=.8252},表明兩份試卷基本上是可信的。考試采用兩分一率作為班級成績比較的參考標準,試題主要由聽力、單選、完形填空、閱讀理解和書面表達等幾部分構成。考試后所有的數據統計都是使用社會科學院統計軟件SPSS10.0進行處理的。
二、結果和討論
1.前測時的學生英語成績
實驗之前兩個班同時參加了全市統一考試,整個過程都是客觀真實的。選取兩組同學的得分進行統計,前測的各項結果見表一。
從表一中可以看出控制組的平均分和及格率略高于實驗組,但獨立樣本中的t-test結果顯示兩組學生的各項成績無顯著差異,沒有統計意義(P值均大于0.05),因此,可以認定實驗前兩組學生的英語水平相當。
2.后測的統計結果
后測統計的數據來源于同一個學期結束時的另外一次全市的統考,由市教研室統一安排,題型不變。兩個組的評價分見表二。
從表二中可以看出,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控制組和實驗組的學生在各項的得分上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說明了整個學習的過程中的總體效果較好,兩組學生的成績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進一步分析會發現實驗組學生具體各項的平均分高于控制組,和前測的結果進行比較有比較明顯的變化。同時t-test檢驗也可以反映出兩組學生的各項分值有顯著差異,也就是說,實驗組的學生在各項的整體水平要比控制組的學生提高的多。此外,在實驗的前后階段針對英語的學習狀況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表明一個學期下來實驗組同學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有了很大的提高。
3.結論
研究結果表明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現代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不僅可以豐富教師的教學手段,把略顯枯燥無味的知識變成生動形象,增加學困生學習英語的樂趣,同時可以整合課內外的各種資源,使師生間、生生間、師生與資源間產生互動,互相交流、合作,自主創新、探究,進行一系列有效學習,確實滿足學生差異性學習的要求,能有效促進學困生的英語學習。
總之,為“學困生”解困,使其走出學習的困境,適應新課程下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潛在優勢,是極富價值的策略選擇。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讓英語“學困生”在課程改革實驗中得到較大的提高,縮小與優等生之間的差距,實現課程改革的戰略目標。
【參考文獻】
[1]祝智庭.教育技術培訓教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夏俊兵,孟秀琴.淺析多媒體技術提高高中英語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0(18)
篇10
【關鍵詞】項目探究模式;有機化學;自主學習;教學改革
有機化學是研究有機化合物的來源、制備、結構、性能、應用及其有關理論和方法的科學,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并重的基礎課,也是化學相關專業的重要的主干課和必修課,對于化學相關專業本科生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和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 [1]。學生對專業課程的掌握程度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決定了其能否更好地適應將來技術工作中的環境,能否更好的為社會服務,具有社會競爭力,成為棟梁之才,說到根本,與學生的就業息息相關。現實的工作往往需要本科生具有較好的自學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傳統的有機化學教學方式顯然不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自學能力的培養以及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進行相關教學改革探索勢在必行。
一、有機化學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由于有機化學是一門基礎學科,知識內容比較抽象,傳統的課堂教學講解較為枯燥,經常表現為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寫,學生記;臨近考試時學生通過短期的死記硬背復習以應付過關,考試結束后大部分知識都已忘記;整個學習過程學生思考少、創新能力弱,而工科專業有機化學有限的教學課時數使有機化學教學課時緊、任務重,難以解決以上的問題。傳統的有機化學實驗教學屬于單一驗證式、知識型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過分依賴教師講解和實驗指導教材中的操作方法,學生做實驗時往往表現為“照方抓藥”,實驗過程局限于驗證教材,缺乏積極的思維和創新。以上這些都嚴重制約了學生有機化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化學學科及專業層面無法有效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當今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使有機化學的內容越來越豐富,這也使得工科有機化學的短學時教學與不斷膨脹的有機化學內容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讓學生掌握有機化學基礎知識和有機化學基本實驗技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是有機化學教育者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如不能妥善處理,容易造成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對有機化學基礎知識掌握膚淺,實驗技能相對匱乏,不利于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更為嚴重的是,不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以及對未來工作的適應。
二、項目探究模式培養本科生有機化學自主學習的基本研究內容
在現有教學條件下,我們認為,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學能力,也就是扭轉傳統教學過程中以教師講授為主體,改為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自學能力是解決掌握未知知識的金鑰匙。但是,現今本科生中存在一定的厭學現象,僅僅讓其對學習產生興趣并且通過自學來掌握確實有很大的難度,不現實。這就需要我們引進新的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方式。
我們通過實踐教學研究認為,通過項目探究模式可以有效地培養本科生有機化學自主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所謂項目研究模式就是借鑒研究生的培養模式,讓正在進行有機化學學習的本科學生憑借現有的有機化學基礎知識及實驗技能直接參與到實際的科研實踐活動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科研實踐的過程中讓學生直接面對實際遇到的問題,促使其對自己不足的有機化學知識通過自學掌握,并將這些知識應用于解決科研問題。這樣可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未知知識的探索,培養學習興趣和自學能力。從事科研工作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課外科技學術活動,也能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2]。
這種教學模式是以科研帶動教學,以教學促進科研,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自學能力、增強動手能力和激發創新能力。讓學生直接面對實際的科研項目,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掌握知識,解決實際科研問題,使其產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主動學習的源動力,只有對所學課程產生濃厚興趣,學生才能主動地、創造性地去學習和實踐。讓學生參與科研活動可以讓其學以致用,利用所學的有機化學知識解決目前面對的問題。此外,參與科學研究可以使學生的視野不斷開闊,進一步深化和更新學習內容,不斷提升知識容量和自身水平。
教師以此模式培養學生需精選科研項目,既要讓項目與學生已經掌握的有機化學知識和已經做的有機化學實驗有一定聯系但又不應完全一樣,否則將使學生懶于學習和思考。項目可與教師的實際科研工作相關,并且應難度適中,這樣能促使學生必須通過自主學習才能掌握所要解決的問題涉及的知識,通過掌握知識并查閱相關資料才能制定出實驗方案,通過努力才能完成實驗取得成果解決科研問題,另一方面,教師可在這一過程中更加了解學生,對各個學生因材施教。這樣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自學、實踐和創新素質,還能增進師生友誼。
此教學模式也是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的一種形式,可形成師生互動的交互式學習環境,經常開展組內學習研討會,逐漸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同時,鼓勵學生之間以及與教師交流基礎的有機化學學習知識、科研思路以及所遇到的問題,使學生的交流能力、表達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得到提高。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協商制定實驗方案,共同商議解決實際遇到的問題。
有機化學的科研問題大多是在實驗過程中動手實踐解決的,在學生親自動手進行科學實驗過程中,教師可規范其操作,補充日常有機化學實驗教學的不足,使其動手能力不斷加強,為將來的學習和工作做基礎。在本項目中,學生是主體而不是被當作教師科研的“勞動力”或“助手”,而是通過教師適當的指導,獨立地完成科研任務,是所承擔任務的課題“負責人”。學生在做實驗的同時還要規范地書寫實驗報告,完成研究任務后,還需寫出研究小結以及撰寫論文,鼓勵學生將自己的科研成果寫成,鍛煉寫作等多方面能力,培養科研意識。
教師利用這一模式進行教學,還可將項目相關的資料如課件、教案等進行整理,發表教改論文,以供未來參考推廣。
三、以項目探究模式培養本科生有機化學自主學習的探索與實踐
在實施這一以項目探究模式培養本科生有機化學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招收制藥工程專業的本科生,將其分成兩組,每組選一負責人,分別布置不同的有機化學相關科研題目,這些題目同時也是教師所要解決的科研問題。在進行基本介紹的基礎上,針對各課題所要解決問題,鼓勵學生自學不了解的知識,查閱相關資料以制定科研方案,同時,教師對學生的自學進行輔導,解答其遇到的問題,并與學生共同制定實驗方案。
在學習方法上,鼓勵學生在遇到問題后進行自主學習,整理筆記,主動獲取知識,遇到問題可進行小組討論并可與教師進行探討,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遇到的問題,學生與教師協商,共同制定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教師每個月與學生開研討會,開展第二課堂,以達到共同學習進步和提高水平的目的。定期讓學生對這段時間自己所學的知識以及所完成的科研工作進行整理和總結,經共同修改后形成相關教案及研究報告;對所遇到的且尚未解決的問題師生共同協商制定進一步的解決方案。
指導教師積極為學生準備學習資料和教材,以目前所學的教材為基礎,積極利用圖書館豐富的圖書資源,對經常用的優秀圖書及教輔材料進行購買,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在教學及科研條件上,教師利用已到位的科研經費購買相關儀器及設備,積極創造機化學實驗的條件。教師還應讓學生了解科研的全過程,完成實驗后正規書寫實驗報告,完成項目后撰寫實驗總結及學術論文,提高其寫作能力,以期達到全方位的提高。同時,還應鼓勵學生創新性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并鼓勵實踐,培養其創新精神。實驗過程中,教師可規范學生的實驗操作,增強其動手能力的培養。
實踐證明,這一教學模式能夠實現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學生自學與教師講授相結合,課堂教育與課外教育相結合,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是科研活動與產、學、研相結合的培養新途徑,可是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自學能力和科學精神的有效教學改革方法,是從課堂教學、實驗教學兩個方面進行改進和提高,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于鵬飛,紡織科學與工程專業“創新人才”實驗班有機化學教學的探討與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3,11,43-45.
[2] 郭明林,科學時代[J],科學時代,2013,14,297-298.
作者簡介:
于鵬飛(1980―),男,吉林長春人,理學博士,講師,主要從事有機化學教學及與有機化學相關的研究工作。
- 上一篇:存款管理辦法
- 下一篇:社區反電詐宣傳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