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營銷的商業模式范文

時間:2023-09-04 17:13: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社群營銷的商業模式,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社群營銷的商業模式

篇1

關鍵詞:“互聯網+”“她經濟”商業模式

引言

隨著電商的迅速發展和市場的細分,女性消費成為了新的消費趨勢,女性在市場上占有絕對的地位。于是商家為吸引女性消費,需要改變營銷策略,實施精準營銷(李玲,2015)。追根溯源,企業改變營銷策略需要對商業模式進行創新。創新2.0下“互聯網+”為商業模式的創新提供了動力,也在網絡經濟的背景下與傳統行業跨界融合。本文以“互聯網+”為背景,在女性經濟蓬勃發展的新時代,探討“互聯網”+“她經濟”環境下商業模式創新中關于社群、平臺、跨界的變化,為企業如何通過商業模式創新以滿足女性消費者的需求提出建議。

一、基本概念

(一)“互聯網+”的概念

“互聯網+”是一種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從技術與產業角度的“互聯網+”的實質,是使傳統產業轉變得更加信息化、數據化。“互聯網+”依托信息技術實現與傳統產業的結合,通過更新業務體系、優化生產要素、重構商業模式等措施來完成經濟的轉型和升級(李玲,2015)。依托“互聯網+”,能夠創造新的產業和業態,也能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為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動力(李璐瑩,2018)。“互聯網+”是一種創新性模式,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實現“互聯網+”的融合、開放、合作與共享,其具有六個相得益彰的典型特征即跨界協作、創新推動、重建結構、滿足需求、開放連接、連接所有(李偉,2018)。“互聯網+”的跨界融合促進新技術應用到社會經濟發展各個方面中,推動產業商業模式創新和新資源開發(馬化騰,2015)

(二)“她經濟”的概念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曾指出:“新的經濟增長,不是來自中國、印度或者互聯網,它將由女性驅動。”突出了女性在推動世界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因此《經濟學人》將由女性推動的經濟發展的現象定義為“女性經濟”即“她經濟”(寧家駿,2015)。依托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等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消費者即可以享受到良好的購物體驗,同時也可滿足心理需求。“女性經濟”則是在互聯網快速發展下產生的,女性消費使消費項目更具有側重點并日益多樣化,如女性產品設計注重感性元素(蔡晨微等,2010),“她經濟”下的消費特點可促進企業營銷方向和商業模式的改進和完善。“女錢”時代來臨,女性收入在逐漸增加,財務也越來越獨立。據對亞洲女性的調查中顯示:在財務獨立方面,67%的女性擁有個人的銀行賬戶;在收入方面,8%的亞洲家庭是以男性為唯一的經濟來源。隨著“女權力量”崛起,女性受教育程度和就業率的增加及多元文化的發展,女性的力量逐步增強,社會角色多樣化和特殊化,購買的商品種類逐漸增多,尤其在對化妝品、服飾、食品百貨、母嬰用品、家居用品購買決定比例均超過50%;對電子產品、旅游及休閑決定比例也接近半數,如圖1所示。“女神消費”興起,現代女性的愛美之心使得女性樂于購買服飾、化妝品等產品,據統計女性網購商品中服飾占到89%,化妝品占83%。女性因身份角色特殊,因此購買母嬰及兒童用品的比例達到了87%。

(三)商業模式的概念

1957年貝爾曼(Bellman)提出了“商業模式”。商業模式是在無邊界的互聯網下,將生產者與消費者聯系起來,兩者通過創建共同的社群平臺,達到生產者產生利潤、消費者滿足需求的模式(李文明等,2015)。“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女性旺盛的消費力使不能追隨潮流的商業模式逐漸被淘汰。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時代,脫離時代潮流的思想、生產、宣傳方式已不能吸引消費者的關注,故學者認為互聯網引發了商業模式創新(羅珉等,2015)。商業模式創新是依托“互聯網+”的產物,以技術、經濟可行性為主要前提,強調滿足消費者需求,通過整合利用多方的優秀資源,在符合制度的情況下創造新的模式和經濟價值,使生產者與消費者達到雙贏的局面。目前發展中的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網絡技術,將引導企業探求生存的跨界等變革,積極參與到商業模式創新的大潮中,以免被數據化時代淘汰(周建芳等,2015)。

二、“互聯網+她經濟”的商業模式

社群中的“她經濟”。互聯網社群中的社交關系錯綜復雜,在廣闊的互聯網空間內,具有相似興趣、價值認同的人逐漸形成具有一定表現形式的群體。“她經濟”的繁榮,也使得女性基于共同點形成群組。現代女性所擁有的多重身份,導致她們面臨時間緊張、自主支配時間少等困難,這會促使女性在做決策時會注重高效的產品和服務,并樂于在社群中分享。女性個性化需求旺盛,傳統的大批量同質生產已然不能滿足個性化的需求,可以促進新設計的創新(完世偉等,2014)。“互聯網+”背景下,社群具備互動便利的基礎,社群運營商可通過與女性社群的溝通以及個人行為的分析,了解其獨特的個性化需求,對她們進行“一對一”的精準設計和推廣。平臺中的“她經濟”。平臺是由一系列固定的、互補元素組成的(丁詩瑤等,2014)。開發者將其中的要素作為用戶與開發者之間溝通的橋梁。互聯網是一種擺脫了時空的限制的“無邊界”平臺,它加強了提供者與需求者的信息交流,讓信息需求者尋找信息的成本會大大降低,最終實現雙方價值交換(黃錦宗等,2006)。依靠“社群流量”快速發展,開發者和運營商可以合規地利用互聯網平臺收集女性用戶的個性喜好信息,準確的滿足市場需求,女性用戶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向開發者反饋個人體驗和建議,以便開發者改進。跨界中的“她經濟”。跨界是為了發揮協同效應,通過打破傳統模式,尋求合作伙伴間不同資源的互補、修正、聯合和協調,由此產生的新模式體現了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圍繞“互聯網+”應用的新科技在各行業中的滲透發展,行業間的界限不再分明,跨界協作變得更為便利(羅珉等,2015)。跨界過程中滿足了在原有價值的基礎上創造新價值,“互聯網+”下的跨界協作推動企業生產者發現目標社群,達到用戶與企業的價值協同(徐雙,2017)。“互聯網”+“她經濟”的跨界合作下,兩者相輔相成,既擴大了互聯網的滲透范圍,又為“她經濟”整合了線上、線下的資源,形成的女性社群和溝通平臺是促進“她經濟”滿足女性消費者需求的積極因素。

三、“互聯網+”背景下“她經濟”商業模式創新策略

(一)改善女性用戶體驗

相較于男性而言,女性一直是互聯網消費的主力,源于女性社會角色的多元化,她們更可能給互聯網消費市場提供強大的內生驅動力。建立完善的“她數據”庫。我國網民數據呈離散狀態,以至于無法有效的實現精準營銷,我們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她數據”庫,針對女性群體特征,結合已有的數據庫,提供專門化需求,為精準營銷建立基礎。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根據女性顧客的瀏覽記錄與購買行為數據,分析出女性的消費特點和個體差異,分類加入“她數據”,可以為女性顧客提供針對性的產品與服務及優惠信息。用戶主導的生產模式。“她經濟”,聯想到的是女性日益高漲的消費欲望和強大的購買力,然而女性既是產品消費者,又是產品創造者(趙振,2015)。企業需要將用戶加入價值創造過程,引導用戶參與進產品的設計和生產流程,才能實現生產價值、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積極建立以用戶為主導的生產模式,讓女性參與到產品的設計與生產中去,最終成功實施智慧制造模式。用戶體驗式營銷。企業間競爭日趨激烈,以提升用戶體驗為核心的營銷策略非常有必要。企業根據消費者對購物偏好與購物需求等進行劃分市場,以用戶為中心設計消費者真正需求的產品與服務,最終實現企業的“口碑效應”。百雀羚作為中國女性化妝品傳統品牌代表,為適應互聯網時代以用戶為主導進行商業模式創新,更改了產品的外觀、定位屬性、品牌代言、用戶體驗等,并拓寬了產品的女性受眾年齡。同時利用“萬萬沒想到”這個神秘的用戶服務部門,貼心的實現部分用戶的特別愿望,做到了成功的情感營銷。用戶滿意的售后模式。在實現讓顧客滿意的過程中,企業要注重其成本與收益的關系,達到既讓顧客體驗到專業服務,又使企業實現收益的目標。例如,戴爾的高效服務模式——“專業支持一線通”服務,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全天候專家技術人員電話服務、遠程診斷后現場服務、硬軟件服務及自動檢測服務等的技術支持。針對用戶尤其是那些“電腦盲”的女性用戶,這種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務模式讓戴爾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青睞。

(二)優化女性網絡平臺口碑傳播

女性客戶聽信廣告營銷產生購買意愿只是部分的表象,更多的女性希望能在社群或者平臺上獲得更多交流。因此,優化口碑傳播質量,讓女性顧客能在網絡上了解更多滿意度高的用戶反饋。獲得忠實的女性顧客群體的關鍵因素就是提高產品質量,促進正向的口碑傳播,達到良好的口碑效應和顧客鏈式反應。企業應因勢利導,將女性顧客視為營銷伙伴,讓目標客戶參與到產品的開發過程中。將女性列為營銷伙伴,這一概念象征著企業營銷模式發生了創新性的轉變,企業開始“與”女性共同營銷(張少君,2017)。

(三)行業跨界合作

隨著市場的碰撞競爭和行業之間的頻繁合作,新的商業模式也在不斷產生,企業將與自身毫不相干的企業相互融合、滲透,從而創造了更高效的整體,通過差別更大的跨界合作吸引消費者,用新穎、獨特征服消費者。例如,阿瑪尼與三星合作推出的聯名限量款手機,滿足消費者身份心理和求異心理需求,形成了有價值的企業鏈條。企業間應用開放式、發散式的思維進行跨界合作,在誠信的基礎上敢于創造新的合作模式,打破行業界限,強強聯合,互贏互惠。

篇2

相信許多讀者都熟知臺灣商界前輩王永慶先生少年時期賣米的小故事,年僅16歲的他,使用“行商”的營銷手段,顛覆了當時以“坐商”為行業主流的、被動的商業模式,利用人戶觀察,記錄顧客家里的米缸大小與日常用量,推測顧客米糧用盡的日期,然后搶在顧客出門購米之前,發動“先制攻擊”(Pre-emptive attack),直接將大米配送到顧客家中,從而阻絕了競爭對手與客戶接觸的機會,讓實體市場(門店)就此消失,轉為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的、以信息優勢為基礎的虛擬市場(住宅配送)。他的成功主要在于精明睿智、勇于創新。

在那個時代里,僅僅只是販賣方式的變革,就足以成就一代巨富。但是當時間進入2012年,我們見證了成千上萬前仆后繼的現代王永慶,借助IT技術,佐以無比的想象力,正在輕敲顧客心里的門窗,試圖去接近、擁抱顧客,甚至想把顧客藏匿起來,讓競爭對手再也找不回他們曾經擁有過的商機。

當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在全世界范圍內迅猛普及以來,電商早已拋棄了陳舊的Web1.0內容平臺概念,開始拋棄Web2.0的大眾門戶與用戶推薦概念,而逐漸進化到Web3.0的個性化門戶、020(線上線下互通)、SoLoMo(社交、在地、移動)等概念,這些概念,配合新工具與新技術盼陜速發展,為新型商業模式帶來無窮的創意來源與商業機會。這其中最重要的發展之一,就是結合了移動互聯網的手機應用。構造手機應用其實已經是非常容易的事了,不論是安卓還是iOS,都已經存在許多非常容易上手的開發平臺。所以對品牌商而言,究竟應該外包還是自制,取決于自己的能力。

企業把營銷戰線拉到了顧客的手機上

善于利用移動互聯網的品牌廠商,通過手機應用,把營銷戰場直接拉到了顧客的手機上,就好像王永慶站在顧客的家門口,攔截顧客的消費動機一樣。許多手機應用其實是免費下載的,但是其中暗藏商業模式,根本目的是:賺取應用程序內部消費的收入;提供與品牌相關的產品、服務、門店位置與活動的信息;構造品牌社群,提供品牌粉絲互動空間,鞏固顧客的品牌忠誠度;傳遞品牌知識,擴大品牌的知名度,進而導流線上瀏覽到線下消費;提升顧客對營銷活動的參與度,直接創造線上或線下的業績;通過游戲應用來刺激消費欲望;搜集并挖掘顧客的行為信息。

例如零售品牌京東商城的手機應用就是標準的“內部消費驅動型”應用程序,主要目的是鼓勵顧客直接利用手機進行消費。京東的手機應用除了常見的商品目錄、商品搜尋、團購倒數秒等等配合購物車的傳統消費功能外,還有“條碼購”、“拍照購”這種可以當場比價、直接下單、送貨到家的設計,所以競爭對手的實體店事實上成了京東的陳列門店,讓消費者在現場親自檢驗產品后,通過手機應用向京東下單,這是真正的殺手應用(killerApplication)。據說國內某巨型家電連鎖體系的某門店,曾經為了京東這個手機應用,下令撕掉所有產品的條形碼。與此類似的手機應用還有淘寶、掌上一號店等等。這類型應用確實可能顛覆我們今日所熟悉的零售世界。最近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連鎖百思買的CEO宣布辭職,并公布了大規模的裁員計劃,顯然這是某些世界級電商(例如Apple、Netflix、Amazon)通過移動互聯網所創造的杰作。對此,國美、蘇寧如果感覺芒刺在背亦不足為怪。實體商品品牌商同樣樂此不疲

其實不只零售品牌喜歡“內部消費驅動型”的手機應用,實體商品的品牌商也樂此不疲,畢竟這是最直接的手機應用獲利模式,Zara就是著名的例子。這些品牌商由于自己擁有大量線下門店,所以存在很高的動機將線上流量引導到線下門店里來。例如H&M,除了提供商品目錄展示外,還通過基于地點的服務(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提供門店地圖,方便顧客抵達線下門店的位置。同時這些實體商品品牌商也比零售品牌商有著更高的意愿來構造他們自己的品牌社群(brand community),所以多半同時提供與Facebook和Twitter的信息對接。當然,Facebook與Twitter目前都仍與中國無緣,為了達到類似目的,星巴克中國干脆在自己的手機應用里為顧客構造自己的社交網絡。

有些品牌商可能覺得如前面這樣直接在手機里開門店有失品牌尊嚴,所以采取了比較委婉曲折的手段,試圖達到隱含的營銷目的。例如耐克與阿迪達斯,兩者都是體育用品的品牌,他們更傾向于通過體育類的應用,指導消費者健身鍛煉,一方面強化自己品牌的專業形象、爭取顧客對品牌的好感,并實際提高產品的使用率,另一方面,這些應用都同時包含了社交網絡的功能(例如鏈接Facebook),可以更有效地構筑品牌社群,擴大品牌傳播效應,團結品牌社群里的消費者。同時他們也很擅長利用運動類的游戲應用,讓消費者將他們的品牌產品與相關的運動或是運動領域里的天王巨星聯結起來,藉以強化顧客的品牌意識,提高品牌忠誠。例如耐克的AJ2012游戲以及與喬丹合作的Jordan Post-Up游戲等。可口可樂的LiveCycle游戲、大眾汽車的藍色驅動(一款賽車游戲),也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此外,還有些品牌商提供的手機應用,純粹是為了誘發沖動型的消費欲望。例如Coke Drink游戲,讓消費者在炎熱的夏季里,望著手機里浮滿冰塊的冰涼可樂動態影像,恨不得馬上拿起手機一股腦倒進嘴里,立即消滅那大火焚身的暑氣。

實際效果怎樣

篇3

目前由于云端運算科技成為網絡另一個重要的技術,云端服務也同時成為網絡上另一種商業機制與環境,讓使用者可借助網絡連線從遠端的服務公司取得所提供的各種需求與服務,以完成工作要求。除此之外,新的網絡概念以使用者為中心的Web2.0方式,也可以通過網絡上的應用,促進網絡上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換和協同合作。因為過去的Web1.0網站,只由企業單方向傳遞信息給使用者;而Web2.0網站可讓使用者參與網絡活動,并進行互動,使得信息的流動可成為雙方向的傳遞與溝通;所以基于這樣的互動概念,使得商業網絡公司可以構建提供各式互動平臺,同時吸納資料提供者與滿足資料使用者的應用與需求,這樣的媒合形式也可建立實時的網絡商業經營模式。而這樣的科技發明與推展,更需要積極的商品化模式與應用,才能解決在其過程中所遭遇的風險與困難,以有利于科技輔助民生與經濟的初衷。

二、云端運算服務商業模式

云端運算根據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定義為:使用無所不在的、便利的、隨選需求的網絡,來共享廣大的運算資源(如聯結網絡、服務器、儲存空間、應用程序以及服務),其可通過最少的管理工作及服務供應者產生互動,快速的提供各項服務。

(1)軟件即服務。軟件的廠商可以將各種商用軟件包構建在資料中心上,以網絡聯結與瀏覽的方式提供需求的軟件服務,并依照定期訂閱或者是計次使用的方式進行收費。軟件即服務商業模式可提供給軟件需用者的是各種隨選且完整的應用程序,軟件使用者可能無法對主要程序各種特殊的設定,只能在顯現外觀與工作流程上做一些微小的變化,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應用軟件都適合通過這樣的服務來提供給需用者使用。

(2)平臺即服務。軟件的廠商構建網絡軟件的服務與使用平臺,提供基本的應用程序讓企業用戶或個人在在線進行設計、開發與測試信息服務系統。收費方式以資源的需求與使用量進行計價,但服務廠商可能允許當網絡流量、資源使用量未超過一定的門檻時,而給予特定的免費服務;這樣的服務型式將有利于微型創業企業與個人發展其特色網站。另一種特色是網絡服務平臺也提供信息系統業者所開發的網絡應用軟件市集,需要企業就可以租用所需求的網絡程序,構建于自己的在線信息系統上,可形成特有的網絡軟件生態體系,用來進行相關的服務。平臺即服務商業模式提供給應用程序的開發者擁有建構、部署與管理的網絡環境,讓開發者可以隨心所欲、創造出新的服務,并且快速地將其部署在網絡上的租用平臺,提供其他使用者應用。

(3)架構。架構即服務硬件的廠商可構建虛擬運算工作環境,并提供CPU、服務器OS、儲存空間給企業客戶或個人租用,并依照各種不同的資源使用量來進行計費,所以包括處理器計算時間、網絡使用空間或網絡傳輸量等資源都可以成為計費單位。架構即服務商業模式可快速地在短暫的時間內,提供虛擬環境與機器給有復雜需求的開發者,讓他們按著自己的需求進行開發、部署相關軟件或資源,并迅速的能夠開通使用。

三、通信公司案例分析

(1)個案簡介。個案公司是位于某科學園區的科技公司,原始經營項目以路徑記錄器硬件生產為主,為加強產品應用,并免費提供地理路徑記錄資料應用的網絡在線使用平臺,為基本典型的B2C經營形態的網絡信息服務公司。購買路徑記錄器的使用者可以借助運用路徑GPS與拍攝照片地點的地理信息結合,將可記錄下當次作業行程的相關信息記錄,并借著免費提供的路徑記錄資料應用使用平臺,將過去靜態的照片或GPS定位記錄,可轉化為視覺動態的影像記錄形態,這樣的應用在旅游內容信息應用產業提供更為動態與互動的市場機制。

(2)云端服務模式架構。個案公司基于基礎云端需求,架構完整云端前后軟硬件平臺。云端系統接口平臺由故事與觀光體驗分享平臺與產業導航與營銷平臺所組成。兩個平臺均可利用網絡或行動工具進入平臺,故事與觀光體驗分享平臺提供分享系統與工具,主要可提供社群網絡使用者、一般使用者與分享人自行撰述建立觀光體驗分享故事;而產業導航與營銷平臺則提業產品營銷與推廣系統工具,主要提品廠商在產品研發與制作后,進行營銷活動。分享人與產業人在本系統中均屬于內容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可自行撰述構建云端服務平臺中大量的數字內容資料。兩個平臺中的關聯資料更可借著各相關地點的地理信息進行關聯聯結,互相結合平臺中的資料,萃取展現出重要有趣的關聯信息。

消費者可借助各類社群網絡系統與一般網絡平臺進入云端界面系統,通過兩個營銷平臺的關聯,搜尋使用興趣資料,同時系統可適時響應社群網絡系統上的消費者,提供消費者各種興趣信息。這一營運接口主要在于增加使用者與內容提供者的相對互動關系,內容提供者(包含分享人與產業人)所提供的內容資料不至于因為等待云端網絡服務公司的修正而產生延遲,可具時效性的正面效益。但是其中尚需研擬增加上傳資料內容的審核機制,對于資料的正確性與及時性進行稽核,此為內容服務公司重要的把關程序,才不至于產生資料的錯誤應用與不當資料的使用,造成消費者的損失,并衍生可能的后續糾紛。

(3)盈收系統。對于整個云端服務平臺的盈收系統而言,則依照各種不同網絡強勢的使用情境進行盈收的收費與分配規劃。對于利用社群網絡系統或一般網絡系統的消費者所采取的是免費使用的策略,確保可以吸引足夠大量的瀏覽人潮,增大云端平臺系統的使用能量,擴增廣告營銷效益,也即為“人潮即錢潮”的基本市場精神。而對于使用云端平臺系統的產業人,則實施供貨商付費機制,為云端平臺系統的資金贊助來源;而另一群使用者分享人則可分配到體驗與分享撰述的智能財產權之使用費,鼓勵各路分享人提供體驗經驗的信息,擴大數字內容資料的利基與來源。云端服務平臺利用供貨商付費機制、創作版權收入與免費使用三種不同的使用概念,保持盈收系統的平衡,并獲取利潤。利用不同的網絡強勢,建立不同的差別收費機制,將可有效達成經營策略與目標。收費費率的多寡在收費系統中必須經過嚴密的精算,讓付費的使用者與付費的供貨商愿意持續付費使用個案公司的服務系統機制,也讓云端服務網絡公司能夠永續經營與成長的要素。

四、結語

本案例公司最初采用B2C經營形態,利用自有資金形式建立系統服務,當累積多年數字資料水準與成果后,再行轉換為B-B-C經營形態,而且擬改采用供貨商付費的策略,進行不同的經營模式。期待這樣的轉變,除能夠確實建立數字旅游信息的云端服務系統外,未來更展望能夠通過經營架構與盈收系統的組合經驗的移轉,建立更多不同資料類別的云端服務系統,提供達到質量要求的服務水平

篇4

【關鍵詞】互聯網 大數據時代 社會形態 商業模式

數據信息經濟時代的商業,信息不對稱將徹底消失。也就是說商業的未來是為每一個終端消費者提供專屬性的產品和服務,了解消費者的習慣通過相關關系的分析,其次是用協同過濾的辦法利用群體的智慧掌握著消費者的需求。人類所有的商業模式主要在把產品銷售從單純的推銷轉變成商家與用戶之間,相互溝通交流合作,也就是一種,互動、體驗、分享。通過互動,滿足用戶過去需求、激發用戶當下需求、發現和發掘需求,是雙向多維度而不是一種單線、先行的互動,如SNS成員社區和020商家和用戶。

電商行業,它的發展遠遠超越其他的其他傳統行業,因為他包括三大平臺,第一是信息交互第二是支付平臺第三是配送平臺。所有的購買者、消費者、其他廠商的所有信息都在這個平臺上可以看到,如果到一個商場去就絕對看不到這么多信息。搭建一個平臺讓所有資源都在上面運行,讓每一個參與者受益,達到共贏。

一、互聯網的發展起源

工業4.0是德國制造業的一個普遍特征,戰略的根本目的是通過構建智能生產網絡,推動德國的工業生產制造進一步由自動化向智能化和網路化方向升級。包括了以下幾個發展:

(1))三項集成:橫向、縱向與端對端。橫向集成,企業之間通過價值鏈以及信息網絡實現的一種資源整合,為了實現各企業之間額無縫合作,提供實時產品和服務;縱向集成:基于未來智能工廠中網絡化的制造體系,實現個性化的定制生產,替代傳統的固定生產流程;端對端:指貫穿整個價值鏈的工程數字集成,是所有終端數字化的前提下實現基于價值鏈與不同公司之間的一種整合,最大限度實現個性化定制。

移動互聯網發展一方面是得益于智能終端的快速和普及,另一方面是移動互聯網額渠道更加廣泛,終端廠商、系統平臺、互聯網應用和運營商是推動互聯網發展的四根基石。PC只是互聯網的終端之一,未來互聯網是以移動互聯網為主的互聯網

現階段,我國企業移動互聯網應用模型由一下三部分組成:企業服務平臺、移動互聯網絡、個人移動終端。移動互聯網的爆發式增長,給傳統的行業諸如報業、電信都帶來了不小的沖擊。移動OTT產品應用的大量涌出,對電信運營商傳統業務形成了直接的替代和競爭,運營商賴以生存的語音業務不斷下滑,像微信等代替移動通信,已經開始蠶食電信運營商的傳統業務,引發電信產業鏈大變革,并將改變電信運營商之間的競爭格局。

二、云計算的主要特征

(1)大規模:以goole為例,云計算已經擁有100多萬臺服務器,模超大,可以動態伸縮,以滿足應用和用戶規模增長的需要

(2)虛擬化:云計算支持用戶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種終端獲取應用服務。

(3)價格低廉:云的特殊容錯措施可以采用及其低廉的節點來組成,無需企業負擔昂貴的數據中心管理成本,使得資源利用率大大提升,又能享受用戶的低成本。云計算關鍵技術中的海量數據管理技術、海量數據存儲技術、編程模型等,是大數據的基礎,為大數據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應用平臺,是管理和處理大數據的有效工具、

三、云計算涉及的行業

(1)制造業:通過云計算的平臺,可以隨時了解供應商的庫存和市場行情,調整組裝和備用方案,縮短生產周期,提高產品性能,降低成本。

銀行業:銀行的核心業務是存款和貸款,核心利潤來源是賺取利率差和中間業務,云計算幫助業務創新。

(2))物流業:物流云公有的平臺,讓物流公司省去自建集散公司的高額費用,節約大量的配送潔庫存成本對于小型的物流公司來說,不需要自建IT系統,只需要通過網絡進入全國性的物流公有云平臺處理和拓展業務

(3)電信業:云計算在業務支撐系統、企業內部IT管理系統、增值業務系統、測試和離線運營環境以及互聯網數據中心創造利潤。

(4)服務業:基于互聯網的在線商業和服務業所占比重將會迅速超過實體銷售服務業

四、體驗經濟

體驗經濟這個詞并不陌生在互聯網時代。農業、工業、服務、體驗經濟時代,一個一個接著到來。產品是從自然界開發出來的可互換的材料;商品是公司標準化生產、銷售的有形產品;服務時為特定顧客所演示的無形活動;而體驗是使每個人以個性化方式參與其中的事件,銷售的既不是有形產品,也不是具體的服務,而是微妙的情感共鳴,是讓你心動的感覺,或是讓用戶心動的痛點。體驗經濟研究的是人的關系性和心理行為的理論,是以人的體驗為中心展開的更注重商品所蘊含的無形的價值,注重自己在購買和消費商品的過程中自己所獲得的感受。

體驗經濟產生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科技的發展。較少時間就會產生足夠的產品滿足自己的需求,更多屬于自己的時間從事喜歡的事,進行自我實現,這是普遍90后的一個思想,給人提供一種更高的、精神的、文化的需要,從更高層次來說,體驗與人性的解放和人的全面發展是聯系在一起的。

五、社交新形態

社交方式的轉變也是互聯網的一個典型特征由自媒體、社群經濟發展到現在的粉絲經濟。所謂媒體就是信息宣傳的載體或平臺。體驗在兩個方面,一個是自主性,現代社會的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媒體成為信息的制造者和者,第二個是自由性,自媒體不同于傳統的媒體而言是一種更為自由、個性的信息傳播手段,門檻低,操作簡單。

篇5

盡管關于營銷那些事看上去千頭萬緒、紛繁復雜,各種理論也層出不窮,從4P到4C,從4R到4L,但歸根結底無非就兩個因素,一是營銷環境,二是營銷對象。舍此無他耳!

什么是營銷環境?就是這個產品是在什么樣的市場環境下銷售?什么是營銷對象?就是這個產品是賣個誰?他有些什么特征?他的消費觀念是什么?他想要什么?

現代營銷學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教授把營銷的演進劃分為三個階段:營銷1.0時代,即“以產品為中心的時代”,這個時代營銷被認為是一種純粹的銷售,一種關于說服的藝術;第二個階段是營銷2.0時代,即“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時代”,企業追求與顧客建立緊密聯系,不但需要繼續提品使用功能,更要為消費者提供情感價值,企業需要讓消費者意識到產品的內涵,理解消費者的預期,然后吸引他們購買產品。如今我們即將見證第三個階段——營銷3.0時代,即“價值觀為中心的時代”,在這個新的時代中,營銷者不再把顧客僅僅視為消費個體,而是把他們看做具有獨立思想、心靈和精神的完整的人類個體。“交換”與“交易”被提升成“互動”與“共鳴”,營銷的價值主張從“功能與情感的差異化”被深化至“精神與價值觀的相應”。從中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為什么社群營銷這么火爆,因為社群營銷的起點與基石是相同的價值取向,其順應了“價值觀為中心的時代”。

營銷環境的嬗變:移動化、碎片化、場景化

如今的營銷環境基本上可以用三個詞來總結:“移動化、碎片化、場景化”。大家已經不再局限于每周、每月的固定時間里,在固定的購物場所進行消費。而是轉變為隨心所欲的全天候、多渠道的消費,消費者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任何方式購買他們所喜歡的商品。無論是智能手機銷量的暴增還是人們花在智能手機上時間越來越長,都足以證明整個營銷環境的移動化。而碎片化的特征就更明顯了,如今,人人都是自媒體,個個都是消息源,大家的注意力被分散在各個媒體。至此加劇了用戶的三個碎片化趨勢:消費地點的碎片化;消費時間的碎片化;消費需求的碎片化。

很多時候營銷要觸動消費者,一定要有匹配的情景,因為人是受環境影響的。而新技術的發展,讓隨時捕獲這種情景變得容易,比如可佩戴市場,還有移動互聯網和任意的廣告屏幕以及終端的無縫鏈接。因此,營銷如何“場景化”以及如何通過可以談論的內容+場景的匹配,成為所有企業都需要面對的問題。產品要能夠制造出讓消費者關注的內容話題,并通過不同的媒介制造出短時間內的話題場景,才能引爆品牌。

消費主體的蛻變:個性化、社交化、娛樂化

研究完環境,我們再來看看消費主體又有哪些變化呢?總的來說:同樣有三個關鍵詞可以很好的概括這4億多的80后、90后消費主體:“個性化、社交化、娛樂化”。

80后、90后作為一個正在不斷崛起的消費群體,他們的消費觀念、消費權力、消費意識、消費話語正在深刻影響著整個商業環境。普遍認為“80后、90后”心理特點就是追求自我張揚、有與眾不同的個性。他們重視產品消費體驗中是否能給自己帶來心靈、情感上的最大滿足,并獲得差異性、個性化、多樣化的體驗。于是,參與感成為小米手機大獲全勝的成功秘訣。

“80后、90后”這一群體接受了市場經濟、全球化、互聯網進程的洗禮,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消費觀,呈現出與其父輩迥然不同的特征。騰訊QQ的《中國90后青年調查報告2014》顯示,90后是孤獨與集體孤獨的一代,他們有強烈的社交需求,孤獨的他們習慣沉溺于虛擬社交圈,由此可以理解為什么各種社交媒體工具的火熱流行中。

調查數據表明:“玩”是80后生活的主體,“玩”的開支可達他們日常消費的1/3。而娛樂的價值就是教會他們“怎樣玩”以及通過何種載體讓他們覺得“好玩”。90后宣稱“我每天可以吃的有限,穿的有限,花的有限,但是開心必須無限”的90后熱愛娛樂,這種娛樂可以是對娛樂八卦的熱愛、對生活壓力的宣泄、對社會現象的吐槽、對自己生活的搞怪,天大的事兒也可以被他們解讀得極具娛樂精神。

營銷策略:大數據營銷、內容營銷、社群營銷、場景化營銷

分析完營銷環境和營銷主體,問題來了,面對“移動化、碎片化、場景化”的營銷環境和“個性化、社交化、娛樂化”的消費主體,對于企業來說可如何是好,又該怎樣應對?且慢,待本咖為你一一道來。首先我們要清楚什么是互聯網營銷。美國互聯網營銷專家Chuck Brymer認為互聯網營銷的本質就是用最小的投入,準確鏈接目標顧客,用完美的創意,實現強大的口碑以影響目標群體。

這下我們心里就有數了,面對“移動化、碎片化”的營銷環境和“個性化、社交化”的消費主體,同時還必須滿足“最小的投入,最精準的鏈接,最完美的創意”。各位想想哪種營銷方式可以完美勝任呢?非大數據營銷與內容營銷不可,大數據營銷解決最小投入、最精準鏈接,而內容營銷則以完美的創意實現朋友圈瘋狂轉發,比如最近流行的“情懷辭職信”則屬此樣版案例。

篇6

[關鍵詞]“互聯網+”;圖書物流;綠色物流;物流自動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3022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徹底改變了傳統的信息獲取方式,從而給傳統出版業物流帶來全方位、深層次、革命性的沖擊。中國出版業正在進入“互聯網+”時代,“互聯網+”行動計劃首次將互聯網建設上升到國家層面。“互聯網+物流”正在技術、設備、商業模式等諸多方面改變著傳統物流業的運作方式和效率水平,“互聯網思維”將徹底改變圖書物流的理念與實踐。

1圖書物流建設現狀

11取得成績

圖書物流建設是隨著中國出版業的改革而發展的,例如,建設發行中盤、培育現代物流體系、開設超級書店,逐步走向連鎖書店經營,進而促進集團化建設并對出版單位進行轉企改制等。

111一批物流企業加快壯大,行業引領作用更加明顯

21世紀以來,中國的出版業物流出現了規模化發展的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以新華書店為代表的大型圖書企業,也逐步向規模化、集團化邁進。各地圖書企業積極組建出版集團,進行資源組合,這就極大地促進了出版業物流的發展。目前,全國業已建立了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型圖書物流中心,這些物流中心都配備了自動化分揀系統和傳輸系統。例如,北京出版發行物流中心,是華北最大的出版物發行物流集散平臺,集信息流、商流、物流、資金流和綜合配套服務于一體,圖書的進貨、存儲、配送、退貨均實現自動化作業;西北出版物流基地,以陜西省為中心,輻射西北、西南、中原地區,兼具出版物展示展銷、批發零售、分揀分包、倉儲運輸、代儲代包、電子商務第三方物流、網點配送、綜合服務等功能;江蘇新華發行集團物流中心,是倉儲配送一體化、立足江蘇省輻射全國的圖書物流配送基地。

112出版企業積極創新轉型,多元經營推動物流發展

當前,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開拓,新的互聯網技術不斷產生,人們的閱讀習慣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因此,出版企業的實體書店受到了來自網上書店和電子出版物的強烈沖擊,一度出現了嚴重的萎縮。在這種形勢下,許多出版企業開始在商業模式、經營方式上積極創新,實力得到進一步壯大。

大型出版企業除了自己的實體書店外,紛紛開始自建網上書店,或與網絡公司合作擴展網上書店業務。如安徽省最大的出版發行企業――皖新傳媒集團,聯合騰訊公司,共同構建體驗式O2O書店。中小型出版企業一般與大型網上書店,如當當、京東以及亞馬遜等綜合性網站合作,利用網站的合作平臺擴大自身的影響力及宣傳范圍,從而提升競爭力。蒲公英童書館就是得益于互聯網渠道的一家童書出版專業機構,通過與當當的成功合作,其已成為網上年銷售碼洋過億的出版機構。

113電商和傳統物流企業融合,物流資源平臺共享

在網購的情形下,傳統物流只是進行商品的送達,而線上的交易忽視了消費者的體驗。送達和體驗對消費者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線下的傳統物流業必須推行信息化轉型,物流業只有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物流業“互聯網+”策略才能實現。基于此,電商的整體發展策略開始從單純的自營物流業務轉向與傳統圖書物流企業合作,形成共享物流資源、共擔經營風險的合作機制。例如,一些傳統自營電商創建開放平臺,吸引出版發行單位入駐,以圖共贏發展。

114社群營銷異軍突起,成為圖書物流新平臺

基于互聯網思維的營銷將變革傳統物流營銷模式。物流業的營銷思路必須面臨新的轉型,誰手上掌握了物流行業最有影響力、最有價值的粉絲群體,誰將是最大的營銷平臺。社群是在興趣和價值觀相同的基礎上形成的圈子,社群營銷則是通過微信、微博、博客、QQ群、論壇等自媒體凝聚社群里的人,使其進入網絡銷售渠道。社群電商相比平臺型電商而言對出版機構開展營銷活動更為有利,比如布衣書局的微群拍賣活動,收益甚豐;北京王府井書店通過微信開發了微書城,未來將會成為一種理想的物流平臺。

12存在問題

121 出版業經營觀念落后,物流自動化作業程度低

中國圖書行業中很多出版社還沿襲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模式,包攬了儲存、運輸與銷售活動,它們擁有書庫,備有車輛,還配備了相應的業務人員。這無疑大大增加了企業成本。中國圖書物流的自動化設施普及程度較低。一些勞動強度不高的作業,如上架、發貨等一般采用手工作業方式;另一些勞動強度較高的作業,如搬運、運輸等則一般采用機械化作業方式,離自動化作業還相差甚遠。

122區域壟斷和地方封鎖,物流建設缺乏整體規劃

在較長的一個時期內,中國出版物市場存在著區域性保護的弊端,許多部門和地方政府往往是從維護其行業和地方利益出發而制定政策法規,發展自家的圖書市場,物流建設缺乏整體規劃,造成了圖書物流明顯的區域分割局面。割據經營導致的覆蓋面局限性使圖書物流配送范圍受限,很難形成全國性的配送服務。這是中國圖書物流行業極為落后的一個重要因素。

123尚未實現信息化管理,未能形成統一信息網絡

盡管各地業已建立起許多現代圖書物流中心,但就整體而言,我國圖書物流領域尚未實現統一的信息化管理,專門用于圖書物流的信息管理系統還未能普及,物流信息交換格式不統一,圖書物流企業之間的信息互不聯通,信息的交換和信息共享受到限制。 因此企業難以迅速捕捉對市場的需求變化,難以實現電子資料交換(EDI) 和電子訂貨系統(EOS)的運作。

124物流標準化程度低,標準化體系有待建立

中國圖書物流尚未實現標準化,各地對物流使用的器具的規格和材質規定了自己的標準。這不僅嚴重制約了物流器具與物流設備的兼容性,致使物流效率低下,而且造成圖書物流行業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費。建立圖書物流標準化體系刻不容緩。這一體系還應包括包裝、條碼等數據管理的統一標準。

2圖書物流發展趨勢

21綠色物流受到重視,有關法規不斷完善

圖書物流為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追求帶來了便利,但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這種污染主要發生在運輸的各個環節,比如運輸車輛的選擇、運輸時間的安排等。運輸車輛排污量大,就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運輸時間安排在高峰擁堵的時段,整個運輸時間就會延長,其后果是對環境的污染也隨之增加。此外,作為圖書物流的一大特點,就是逆向物流。對逆向物流中回收的出版物(包括電子出版物)的無公害處理,即綠色處理也是未來圖書物流發展的趨勢。這就需要制定專門的圖書綠色物流法規,并隨著圖書物流行業的發展,構建完善的綠色物流法規體系。

22精準營銷勢在必行,配送系統趨于完整

暢銷書的營銷,包括教育領域的各種國家統一的教材的營銷,是面向大眾群體的,因而受到圖書營銷商和物流商的高度重視。另外,人們的個性化需求越來越高,一些面向小眾(讀者群小)的所謂“冷銷”出版物的營銷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這種面向個性化要求和將出版量小的出版物精準送達給其讀者的營銷就是精準營銷。精準營銷勢在必行,這就要求物流配送系統的精準配送。精準配送的重要條件之一是對讀者信息的精確把握。建立高效運作的供應鏈和完善的配送系統是最終實現精準營銷的保障。

23第三方物流成為主流,共同配送成為主導

當前,出版商尤其是大出版商都有自己的物流中心。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成規模的現代化物流中心有30多個,它們大都從屬于圖書出版集團。此外,還有專門從事圖書物流的企業,它們不從屬于某個出版集團,而是獨立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隨著中國出版業改革的深入進行和社會對圖書物流日益增長的需求,越來越多的圖書物流中心從出版企業剝離出來,成為第三方物流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可以打破出版企業之間的壁壘,為多個出版企業和圖書營銷商服務。不同的客戶在某一時段配送的數量不同,數量小的客戶單獨使用物流企業就會增加物流成本。這就產生了多個物流客戶與同一家第三方物流企業簽約,由第三方物流企業將這幾家的物流業務安排在同一物流配送流水線上,這種合理化的配送,就是共同配送。隨著綠色物流理念的深入人心,共同配送正在成為圖書配送的發展趨勢。

24多種群體參與物流,眾包成為物流新態勢

傳統概念下的圖書物流,是由專門從事物流行業的人完成的。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這一概念正在發生著變化。人們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追求自我價值的不斷完善與提升,對于網上書店“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業務的參與就是其中的一種體現。很多社會群體,特別是青年人,他們嘗試著幫助網上書店將出版物送至客戶手中,從而豐富自己的人生體驗與人生價值。當然,開拓這一新型物流模式的電商也會給他們一定的回報。這種由非物流人員完成某種物流配送作業的模式,在國際上稱為眾包(crowdsourcing)。眾包不僅提升了人們的自我價值,也為網上書店打造了新的O2O服務平臺。眾包正在成為圖書物流的一種新態勢。

參考文獻:

[1]苗晉誠網絡時代背景下圖書出版社營銷策略探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4(26):200,202.

[2]胡鳳蕊我國出版業物流建設現狀及問題分析[J].物流技術與應用,2014(5):129-132.

[3][5]劉建麗論制約我國圖書物流市場發展的根本原因及應對措施[J].中國商貿:2010(28):146-147.

[4]薛雙英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圖書物流發展研究[J].物流技術,2014(4):46-47.

篇7

>> 顧客讓渡價值理論及應用 基于顧客讓渡價值理論分析免費營銷策略 網絡營銷中的顧客讓渡價值 網絡營銷中顧客讓渡價值的分析 金融營銷中的顧客讓渡價值分析 基于顧客讓渡價值的品牌社群構建 飯店提高顧客讓渡價值的對策 體驗營銷背景下的顧客讓渡價值分析 基于顧客讓渡價值的農機營銷模式探討 基于顧客讓渡價值的企業競爭力提升 由顧客讓渡價值談會議營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基于顧客讓渡價值的國內奧特萊斯顧客滿意度提升策略 基于價值鏈分析法的顧客讓渡價值提升研究 基于“顧客讓渡價值”的高鐵民航競爭研究 基于經濟學的視角分析提高顧客讓渡價值的途徑 顧客讓渡價值視角下的商業模式創新研究 淺談顧客讓渡價值視角下的社會化媒體營銷模式創新 顧客讓渡價值理論在金融產品營銷中的應用 顧客讓渡價值理論在百貨業中的運用 顧客讓渡價值理論在滇菜企業營銷管理中的運用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13-12-14.

⑤潘懋元,吳玫.高等學校分類與定位問題研究[J].復旦教育論壇,2003(3):8.

⑥張寶玲.運用現代成本控制提高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J].民辦教育研究,2007(3):31.

⑦彭宇文.高校法人治理結構的構建[J].教育研究,2005(3):49.

⑧葉立青,吳曉燕.應用型本科生培養模式的創新與構建[J].吉林工學院學報,2002(1):16-17.

篇8

“定位理論”之父艾?里斯曾用一句話概括一個企業的營銷戰略:“從大的品類中分化一個新品類,在新品類中成為第一,用公關啟動傳播,用廣告維護既有優勢。”

近幾年,各行各業不乏按里斯模式成長起來的新品牌。無論是傳統的衣食住行,還是線上平臺APP,只要沾上互聯網,都會在第一時間搶占用戶的心智。連前一段時間飽受詬病的黃太吉,也要加上一個高大上的前綴――互聯網餐飲第一品牌。

赫暢無疑非常擅長營銷,每天一條微博,餐票上附贈微博語錄,這是人格化營銷的溫馨渲染。

一年一度的“外星人”演講(注:赫暢舉辦的演講活動,主講外星人、宇宙奧秘等內容),本身就是公關事件。用演講內容吸引粉絲,分離內容主體與黃太吉廣告,讓粉絲主動探索創始人背后的商業故事,外加與生俱來的演講天賦和視覺設計的后天修煉,讓赫暢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成為一個不可多得的營銷高手。

赫暢說:“黃太吉營銷上很成功,但是公關上很失敗。”

但在我看來,黃太吉在營銷和公關上都很成功。只是小小的煎餅果子,撐不起這么大的營銷和公關勢能。

煎餅果子撐不起赫暢的野心

從品牌的角度來看,一個小品類單品在品牌啟動時能引起輿論爭議,在網絡上形成口碑傳播,這本身就是公關的成功。只是輿論形成一邊倒的情況,讓很多人把矛頭對準了產品本身――煎餅不好吃。

菜品不好吃,餐館生意肯定慘淡。但不好吃和不能吃是有區別的。黃太吉的出現,起碼讓想吃煎餅的人能吃到,把一個低端的路邊攤品類變成了鎂光燈下的流行品類。這對品類本身的擴大有益無害,就像創業家副總裁紀中展所說,無論黃太吉口味如何,但它給了大家一個吃煎餅的理由。在營銷戰略上這一步沒有錯。

如果營銷和公關都沒有問題,產品還不至于差得不能入口,那被人詬病的原因在哪里?核心在于,營銷勢能和品類自身價值之間存在位差。即是說,你讓用戶產生了一個山珍海味的想象,實際上卻給他一個餡餅的實在。

營銷的法則其實是不變的:顧客讓渡價值的最大化,即顧客的預期價值和實際付出成本之間的差。營銷的關鍵,是要讓用戶感覺占到了便宜,用互聯網術語表達,就是用戶體驗的超預期。

如果這個問題再往下刨,營銷勢能和品類之間存在位差,那么是營銷錯了?還是品類錯了?或是營銷和品類都錯了?顯然,在營銷和公關上,赫暢的招式和動作都極致完美。只是煎餅果子這個品類撐不起赫暢的野心。

兩次跟赫暢對談,雖然言談舉止禮貌得體,但仔細體察后感覺其有倨傲之心,霸氣外露。這是他的本性,無論赫暢選擇什么品類創業,營銷的標準動作他都會去做。

至于品類的選擇,是一個創業者在成長路上的階段性認知局限也好,還是營銷戰略搶占品類第一也好,都不重要。結果是,黃太吉品牌的確人盡皆知了。

可是,當品類本身承載不了創業者的期望值時,品類在成長過程中就會變得畸形。

赫暢創業的兩個誤區

赫暢采用了精益創業的經營模式。這是一種典型的互聯網思維下的創業路徑。所謂精益創業,就是不做計劃,小步快走,一邊行進一邊反饋,用反饋建立新的認知,以便找到下一步的出口。

四年創業,赫暢一直在踐行精益創業。回望過往,他認為自己陷入了兩個誤區。

誤區一:精益創業適合未開發的新領域,成型市場不適合。像Uber、Airbnb、微信等完全沒有人沾染的領域,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確實適合精益創業模式。因為這個行業沒有既定的標準,連領先者也不知道下一步如何發展。小步快跑,及時修正是對的。

但像餐飲如此成熟的行業,如果在行業內尋求發展和突破,就必須參照行業的成型標準。單純地依照互聯網創業模式,而忽視行業本身的框架,會變得舉步維艱。

要增加銷售量,就得投入更多店鋪、人工,要衡量獲客成本、客單價。這些硬性指標無法逾越。所以“走一步,看一步”不如接受規則,在既定規則下把自己做得更好,發揮自己的優勢――在黃太吉成長的前兩年,赫暢認為自己鉆進了精益創業的怪圈。這其實也給了很多想要在傳統領域創新和轉型的創業者一點警示:哪些可以被顛覆,哪些需要被尊重。

誤區二:走得太快,慣性前進。正由于遵照精益創業理念,所以黃太吉一路狂奔,走著走著就走成了慣性,無法停下來思考,疏于管理和內部調控。

因為走得太快,成為了臆想中的領先者,所以每一個問題都當成這個行業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問題,每一個解決方案都認為自己是對的。這就很容易把常規成長路徑中遇到的問題非常規化:能解決的就解決,不能解決的就暫時擱置一邊,因為前進才是最重要的。

赫騁饈兜階約合萑肓宋笄,代價是行業整合本身帶來的機遇和紅利被大大忽視。試錯和迭代的成本,沖抵了企業品牌勢能的杠桿效益。

最值錢的是品牌

跟赫暢的交流中,我做過一個假設,假如現在黃太吉已經關門了,赫暢還剩下什么?也許黃太吉有一天會失敗,但是赫暢卻成功了。因為赫暢通過四年的經營,獲得了一樣東西:品牌。

品牌在這個時代有三個屬性。

第一個屬性是認證力。認證力的本質意義是背書。黃太吉可能在某一天被市場判為死刑,但在行業內部卻有極高的背書力。赫暢不常參與行業內部交流,無論是出于自傲還是互聯網公司的定位等原因,其結果是形成了信息不對稱。行業內部的人不了解黃太吉的營銷門道,但又認為他是餐飲界營銷的絕頂高手,他具有極高的自我背書。

圈內的高背書力,讓赫暢可整合行業內的多重資源,“九州會”(注:“九州會”為黃太吉在全國餐飲創業者的社群網絡)的活動一發起,業內的餐飲老板紛紛參與其中。且不說該活動未來會走向何方,一分錢成本不花,圈內人全程贊助,還探尋了業內餐飲人的“痛點”和訴求。從廣告收益的可量化,到增值服務的非可量化,“九州會”無疑都是超值的。

第二個屬性是注意力。注意力的本質是勢能,赫暢的微博有大量粉絲,屬于自帶流量。黃太吉的線下銷售額,相當一部分是赫暢流量勢能的線上轉化。所以無論赫暢有何動作,都會引起媒體關注。

自帶勢能的赫暢,在新商業模式的探索時可形成天然社群。無論是餐飲人的行業社群,還是喜歡赫暢個人的流量社群。在社群內的交互過程中極易產生連接價值和管道訴求。

很多人倡導社群經濟、社群創業,殊不知,社群是結果,而非原因。不是要達成某事要建立一個社群,而是某人在做某事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個社群聚合。所以,社群的前提條件是成為某人,但凡是為社群而建立社群的創業者,都會死在形成社群的路上。

第三屬性是連接力。在中國做品牌,很多時候是在貼標簽,標簽是劇場化的符號。所謂劇場化的符號,是指一個社會中形形的人既是演員又是觀眾,大家彼此的身份認知是通過符號進行的。

例如穿什么衣服、開什么車,可判定一個人的階層和背景。這背后更深層的意思是,具備更高檔次劇場化符號的人可跟同圈層的人進行連接和交往。所以品牌力的經營,跟背后的連接訴求是統一的。

赫暢可謂是一個連接高手,在經營黃太吉的四年中,他干得最多的事就是連接。

對內連接,他把中國大多數互聯網圈的創投大佬進行了利益捆綁,變成了黃太吉的投資人。對外連接,雖然黃太吉本身沒掙什么錢,但赫暢個人成為了一個成功的投資人,參股了很多高估值的成長性企業,通過投資能力增加了黃太吉的資產溢價。品牌杠桿撬動了金融收益。

所以無論是個人營銷技能在未來的變現,還是行業內圈子資源的吸納整合,再或是投資回報的財務收入,赫暢通過黃太吉成功地塑造了個人品牌,且成為了這個品牌的最大受益者,也許未來還會持續受益。

餐飲仍是存量市場

四年來,黃太吉從煎餅鋪子發展到外賣平臺,現在的成長已遇到了天花板。赫暢開啟了組織裂變,用四個方向分解增長陣痛。

一是打開原有業務的外延。黃太吉開放二三線城市加盟授權,最大化地利用品牌優勢回收現金流。

二是把外賣工廠店變成外賣倉,重構黃太吉平臺與行業內部的連接關系,把原來幫餐飲企業解決生產終端變成解決銷售渠道。

三是成立營銷公司。幫助餐飲企業做營銷服務,此項業務受到很多年輕餐飲創業者和老餐飲企業二代接班人的追捧。這是黃太吉用品牌做營銷服務杠桿。

四是做餐飲應用服務商。赫暢自己投資成立了一家公司,愿景是成為餐飲業的應用服務商。對餐飲行業的人與人、人與信息、商家與供應鏈等進行精準連接,其本質是一個超級中介。

在一個過萬億元市場的宏大產業鏈中,赫暢想織一張網,在1000萬餐飲人中篩選出10萬,做最優化的連接,提升整個行業的運轉效率,優化資源配置。赫暢的意圖很明顯,黃太吉原來的模式是挖金礦,而這家新公司則是給淘金人送水。

且不管這四個方向在未來是否成立,從赫暢的行為上可以判斷,他的策略正由“重”變“輕”。在經營結構上讓成本越來越低,在財務上離錢越來越近。這一系列舉動的背后,說明了一個行業的顛覆者從最初的雄心變成了務實的耐心,從逾越規則到尊重規則,甚至巧用規則。

通過四年的洗禮,赫暢能認知的是,對一個行業宏觀的走向和自我價值的梳理。他過去認為,餐飲業是一個增量市場,所以他要做橫向的生意,也就是規模取勝。

四年過后,他發現餐飲業仍是存量市場,自己能做的,其實是縱向的生意。只有深耕產業鏈條,才能找到自己的服務價值。

創業過程中,到底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哪些是有效行為,哪些是無效行為?除了馬后炮式的總結和編故事,有什么是可以對自我坦誠的?

就在這篇文章落筆之時,赫暢給我發了一條微信:“計劃是給創業幫了倒忙。”起初我還以為他是精益創業的余毒未散,事后才理解原來他是向內看,走心了。

篇9

風口

什么叫順著風口走

30年前下海,可能做什么都賺錢;20年前PC互聯網剛興起,你要玩玩站點,提前注冊幾個域名,現在也可以躺著數錢了;10年前當淘寶賣家,5年前做自媒體、微商,這些其實都是普通人能利用的機會。

這兩年算是“機會小年”,不過也不是完全沒有上升通道。2016年買互聯網股票還是很有機會的。你如果在年初買了騰訊、網易或者新浪微博的股票,現在也賺得盆滿缽滿了。

要問現在這個時代,在此時此刻這個時間節點,對于廣大普通人來說,做什么賺錢最容易?

首選當然是做社群了!

社群這個概念最近這幾年都挺火,特別是很多行業媒體,把它吹得神乎其神,其實95%以上的都是扯淡。現在網上寫社群的,基本都是沒做過社群的評論家在那里胡說八道。比如有評論家說“做好社群,年賺千萬不是夢”,基本上都是在扯淡!

因為對于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年賺百萬都非常困難。

不過,一年賺個幾十萬還是相對容易的。

社群是如何賺錢的

以最簡單的收會員費的模式為例:一人一年收500元,收滿800人就有40萬元的年收入。一人一年收3000元,收滿100人就有30萬元的年收入。

有的黑粉看到這里,可能會蹦起來八丈高,指著手機屏幕大罵:你說收500就收500,你說收3000就收3000,要一個人掏3000塊錢交年費,你知道有多難嗎?!

要一個人掏3000塊錢,說易不易,說難也不難。你看身邊的健身房,辦張年卡也要幾千塊錢;你再看看身邊的美容院,辦張年卡可能要上萬,而且辦卡的大有人在。關鍵還是在于你是否提供了足夠的社群價值,以及能不能說服別人認可你的社群價值。

況且,除了收會員費的模式以外,還有諸如消費入群、活動入群等其他模式,玩法還是很豐富的。

做社群,不像開淘寶店那樣需要非常大的流量,你一年能做幾百個會員,就有幾十萬元收入了。而且不一定需要你辭去本職工作全職來做這個事情,兼職做這個事情也可以。

到這里,你可能已經基本認可這樣一個事實:“做社群是一個風口,如果做得好,一年賺個幾十萬外快收入是沒有問題的!”

如何“從零到一”做社群?

做社群最重要的,是輸出足夠的社群價值。只要你輸出了足夠的價值,賺錢真的是一個順帶的事情。你輸出了價值,認可你的人多了,規模就自然做起來了。

那么如何才能輸出足夠的社群價值呢?

首先,你要考慮的問題是:你需要輸出什么樣的價值,什么樣的人最適合做社群!

以下三類人,最適合做社群:有專業技能的人,有資深愛好的人,有產品資源的人。

1.有專業技能的人

有專業技能的人非常適合做社群。比如我,擅長做營銷和商業分析。同樣的,如果你是一個有專業技能的人,或者有某個領域的知識背景,不管這個領域是裝修、做PPT、淘寶刷單、整容還是寫詩,都可以團結幾百人來做社群。你用你的專業技能為他們提供服務,這樣的社群,叫作服務型社群。

2.有資深愛好的人

曾經有一位會員告訴我,幾年前他特別喜歡翡翠,到處研究和買翡翠,身邊也聚集了一幫喜歡翡翠的朋友。后來他就建了個群,交流翡翠知識。群里面的朋友看到群主這么喜歡買翡翠,又這么懂翡翠,就找他幫忙買。他就在供應商和群友之間,賺個差價。

后來群越做越大,找他買翡翠的人越來越多,年收入從剛開始的幾十萬元,做到了后來的上百萬元,最后索性辭去本職工作,全職做這個。

任何資深的愛好,都是點燃社群這把大火的火種。像烘焙、釣魚、廚藝、讀書、健身這些愛好,都可以作為社群的核心價值。這樣的社群,叫作“愛好型社群”。

同時,我想說明的是,一些特別小眾的愛好,比如重機車,也可以做社群。雖然比例小,但因為中國的人口基數實在太大,所以該人群的絕對人數其實不小。再加上小眾愛好黏度強,也很適合做社群。

比如我有朋友就付費加了重機車的群,他們常常在夜晚開著震耳欲聾的重機車,成群結隊地上街,俗稱“炸街”;還會集體鉚足馬力穿越隧道,享受耳邊的轟鳴聲,俗稱“炸隧道”。

3.有產品資源的人

你如果本身有產品,而且本身有銷售渠道,那么將這些流量導到線上社群里面做復購,就賺大發了!以一個最簡單的商業模式為例――小區旁邊的水果店。

一個小區旁邊的水果店,它的銷售都依賴于線下實體店的人流量,不管這個人流量是每天500人還是每天1000人,它都是一個相對穩定且有限的值。而你如果能把這些在店里購買水果的人,導入到線上的社群里面,那你就擁有了一個新的流量來源。

你可以用“團購”和“搶鮮”來激勵線下用戶加入到線上社群,每天往社群里面加幾個人,過幾個月可能500人的群就加滿了。這時候,你如果有新品到貨,不管是海南的火龍果,還是智利的車厘子,你給群里面的人一個搶鮮團購價,再提供送貨上門的服務,是不是就多了一個線上銷售的渠道?可能很多產品還沒來得及在線下賣,線上的社群成員就直接搶購完了。

在擁有社群之前,你可能擁有的僅僅是線下實體店500~1000人的非精準流量,而有了社群之后,你在原來的流量基礎之上,還會增加幾百人的精準流量。

篇10

【關鍵詞】農產品營銷;微信;平臺

一、農產品銷售現狀

農產品市場營銷就是指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和欲望而實現農產品潛在交換的活動過程。具體指農產品生產者與銷售商在農產品從農戶到消費者的流通過程中,實現個人和社會需求目標的各種產品創造和產品交易等一系列活動,貫穿于農產品生產和流通、交易的全過程。這一概念體現了一定的社會價值或社會屬性,其最終目標是滿足社會和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和欲望。

企業引入電子商務意味著企業開始在塑造自己的一個平臺,以平臺打造"營"與"銷"一體化,這種平臺不僅僅是銷售平臺,更是傳播平臺和管理平臺。它突破了以往的經營觀念、營銷方式和管理模式,也帶動了整個企業的組織架構及人力資源變革;通過建立交易在線平臺,實現了農產品的信息流通和交易電子對接,同步通過實體店提供類似賣場的展示和銷售功能,作為一個流通的重要節點,并通過諸如渠道建設實現區域和地域的覆蓋,經紀人在中間起到重要的穿插作用。

但現在農產品基本上延續舊的銷售辦法,以農貿市場為主要源頭,向交易集中的菜市場延伸,超市與社區菜市場結合的銷售思路,農民種菜,商販收購,集市銷售的模式,有些是自己種自己銷售,也有通過合作組織集中采購銷售等存在,所以農產品的銷售本質上思路仍然以政府主導的大市場為主,不斷提出要建設大的貿易市場,建設規模型農產品交易市場,這樣的銷售方式將在很長時間占據主導。

我國農產品市場營銷的現狀:

1、農產品市場建設發展迅速

我國農產品市場發展迅速,類別繁多,包括糧油市場、蔬菜市場、水產品市場、肉食禽蛋市場、干鮮果品市場等。

2、農產品批發市場成為農產品流通的主渠道

目前大、中、小城市消費的生鮮農產品80 %~90 %是通過批發市場提供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大力發展,對于搞活農產品流通、增加農民收入、滿足城鎮居民農產品消費需求發揮著積極作用。

3、以配送、超市、大賣場等為主的現代流通方式發展勢頭迅猛

超市作為一種新型現代營銷業態在近啄暌倉鴆繳孀閂┎品銷售領域,成為農產品營銷渠道體系里的新成員,并與傳統的集貿市場在零售終端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傳統農貿市場的市場地位正在受挑戰。

4、農產品營銷中介發展活躍

現階段,各種農產品購銷主體:個體戶、專業戶、聯合體不斷發展壯大。依托這些活躍在城鄉各地的農產品營銷中介組織,使得小規模生產和大市場實現了對接,改變了過去產銷脫節的尷尬局面,有效地緩解了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

綜上所述,銷售的模式主要有三種方式:

其一,通過賣場貨柜銷售方式。

其二,專門做生產直供蔬菜方式。不直接面向終端,通過社區支持農業的形式建立會員制,配合宅配的方式。

其三就是定點供給方式。主要進行單位合作,通過對接,把農產品的信息出去,這樣大大加快產品的直接銷售。

從目前來看,把好產品通過合理的銷售渠道,把產品傳輸到消費家庭,傳輸到餐桌上,因此,一個農產品的整條連接要考慮生產的現代化,還要考慮營銷渠道的現代化,每一個細節都不能忽視,不斷的渠道創新才是高端農產品的營銷利器。

這樣一種新型的推廣模式,對傳統營銷產生了重大沖擊,新模式帶來新機遇,同時也帶來新問題。從其未來發展演變看,新媒體營銷將逐漸改善甚至在部分品類上取代傳統批零模式。

二、微商新模式

微商,既是一種新型的營銷方式,也是一種新型的商業生態。它構筑一個有機的平臺,將賣方、買方通過移動現代化方式實現連接。而"微信電商"是微商最常見的一種,它是以微信朋友圈為平臺的社會化移動社交電商模式。"微信電商"主要依靠微信朋友圈動態展示進行銷售,這是微商的起步階段,但這一階段占到微商的90%左右。

同時,線上化、社群化、平臺化、數據化已成為產品營銷共有趨勢,農產品也不例外。農產品作為微商經營的一種特色產品,除了一般商品所具有的共性之外,還具有農產品生產的季節性。

在一個十幾億人口飲食生活產生的巨大消費市場,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已經勢不可擋。模式多樣且不斷創新的農產品電商正在逐漸滲透消費者的生活,改變人們的消費觀念和習慣。如何進一步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增加已有客戶的粘性,不斷拓展新的客戶群,微信依托其區別于其他社交媒體營銷平臺的獨特優勢迅速成為企業營銷過程中炙手可熱的營銷工具。

隨著我國互聯網科技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微博、微信逐漸被更多的人使用,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年來,移動互聯網催生了一種新型的商業模式--微商,從最開始刷屏朋友圈的面膜,到服飾再到化妝品,微商開始深植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近幾年,農產品利用移動互聯網的特性,成功引爆了朋友圈,讓無數生鮮農產品成功走出大山,走向城市。

(一)特點

飛速發展的移動互聯網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形態,越來越多的PC用戶向移動終端轉移,用戶的消費方式變得更加便捷,交流溝通更加隨心。目前,微信作為國內用戶規模最大的移動即時通訊軟件中的佼佼者,已成為企業移動營銷的重要陣地。

1、利用用戶的碎片化時間

移動終端的普及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用戶可以隨時隨地在線進行搜索、閱讀、分享等行為,在各個城市中尤為明顯,人們在等公交、坐地鐵、排隊取餐等時刻,看視頻、朋友圈已成為常態。微信營銷可以通過占據消費者的碎片化時間,將信息傳送給用戶,引起他們的關注和興趣。

2、個性化服務

現在及未來的網絡用戶越來越追求個性化的定制服務,企業對消費者類型的劃分愈加細化,對于營銷,已經迎來了一個個性精準的時代,微信點對點的溝通方式,使用戶可以自己隨時隨地閱讀信息,且不被他人打擾。微信公眾平臺可以根據用戶的地理位置、閱讀時段和信息需求,為其提供精準的定制化推送,這些特點要優于其他泛社會化媒體營銷。

3、信息傳播方式多樣化

微信不僅可以發送文字、圖片,還可發送語音消息,增加了親近感,從而拉近與用戶的距離。企業在利用微信為客戶提供咨詢服務時,可利用語音功能與其進行實時對話,語言和情緒的雙重信息傳遞使服務人員能夠更準確的捕獲客戶需求。

(二)農產品的微信營銷優勢

1、龐大的用戶群體

移動互聯網環境和技術的日趨完善使用戶可以隨時隨地上網接收并信息,龐大的用戶規模,使微信成為一個極具商業推廣價值的平臺,利用微信進行農產品的宣傳推廣,比電視廣告、網站廣告投放等方式更易得到消費者的關注。 2、2、實現精準營銷

在用戶基于自身興趣,主動關注農產品微信公眾號后,用戶對推送信息的排斥率會明顯降低。微信公眾賬號后臺對關注用戶的數量、屬性、使用行為等數據的統計分析,使企業能更加具體的了解用戶需求,實現精準營銷。

3、實時溝通交流

微信營銷區別于傳統網絡營銷的新優勢在于其改變了以往營銷信息的單向流通,為企業和顧客提供了一個互動交流的平臺。顧客可以隨時隨地向農產品銷售者咨詢、反饋,一對一的服務更具人性化,圖片、語音等多種信息形式的即時傳遞使交易雙方的溝通具有時效性,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營銷成本,提高了資金利用率。

4、關系營銷

微信是一個基于強關系的社交平臺,其通訊錄中的聯系人大部分都是現實中真實存在的社交圈,基礎信任度很高是口碑傳播的有利條件。在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愈加重視的時代,朋友圈中對產品的信息分享,使企業更易獲得新客戶,發展具有更高忠誠度的客戶群。這種隱形營銷方式不僅可以培養用戶的信任感,還能提高用戶對產品的認可度。

三、農產品微信營銷的模式

第一,農產品企業可以利用查看附近的人、漂流瓶和掃描二維碼來為產品宣傳造勢,提高產品知名度,另消費者對產品產生熟悉感,激發消費者的興趣,進而會產生深入了解產品并有購買行為的可能。

第二,在吸引消費者關注微信公眾號后,工作人員可以在后臺看到用戶的性別、地域等詳細信息,可以對他們的瀏覽、轉發、分享等行為進行統計并分組管理。這樣就可以對不同的客戶群進行有針對性的信息推送,在保證每天推送信息內容差異化的同時還要保持信息形式的多樣化,確保收集精確的客戶數據,分析客戶偏好以調整推送信息時間和內容。

第三,對農產品的信息描述必須完整清晰,圖片真實,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動及時調整更新產品信息。客戶可以在舒適的界面自行瀏覽相關產品介紹,快速了解農產品的產地、特質等詳細資料,后臺服務人員要與消費者進行及時的互動交流,滿足客戶需求。

第四,設計微信電子會員卡,在朋友圈植入廣告進行轉發,在朋友圈中集贊,用豐富新穎的激勵手段促使客艚產品信息分享至朋友圈或其他社交媒體非常重要。

保證農產品的高品質是所有營銷方式的關鍵。沒有高質量的產品,一切營銷都是空談,只會使客戶流失的更快。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需求逐漸呈現個性化、優質化,但生產者和消費者間的信息傳遞不對稱現象依然嚴重,農民豐產不豐收的悲劇比比皆是。微信營銷是農產品營銷方式和渠道的創新,農產品營銷應該把握機遇,借助微信平臺,利用消費者行為產生的大數據實現精準營銷,擴大品牌知名度,突破傳統農業營銷的瓶頸。

四、結語

其實,農產品很適合這種分享模式去銷售。當一個客戶可以知道他買的產品是如何種出來的,是如何成長的,是如何采摘的,是如何包裝的等,每一個環節他都很清楚地了解,就好比是親自種植的一樣,自然有一種信任感,對產品也沒有什么顧慮。

農產品微商這種銷售模式會越來越盛行,除了微商本身這種模式爆發之外,還有就是整個農產品的產業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種植、生產到銷售,都與以前的傳統農業有所不同,這也是所謂的新農業。產業基地互聯網化、品牌化營銷、渠道微商化社群化、供應鏈扁平化、快物流網絡,將成為微商時代新的商業模式。新的商業模式給我國農業經濟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會。

"微商模式"與傳統商業"捆綁商模式"不同,投資門檻低,且不必構建系統的網絡渠道,對創業者也并沒有過多的商業經驗要求,人人均可嘗試。推進"微商創業",對大學生體驗創業、熟悉管理、積累經驗都有非常大的幫助,同時也是解決現階段"就業難"問題的良策之一。

新的就業模式,一定會帶來全新的商機,帶來全新的創業機遇。想要在農產品微商這一創業道路上所作為,更重要的是建立一體化的專業資源和運營團隊。道路阻且長,但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移動互聯網的不斷完善和改變,也必將使農產品微商成為一股創業大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