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商風險管理方案范文

時間:2023-08-30 17:14: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供應商風險管理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供應商風險管理方案

篇1

制定網絡安全基線

網絡安全基線是阻止未經授權信息泄露、丟失或損害的第一級安全標準。確保與產品相關的人員、程序和技術都符合基線,將有效提高政府的網絡安全等級。網絡安全基線應體現在采辦程序的技術需求以及性能標準中,以明確在整個采辦生命周期內產品或服務的網絡風險。由于資源有限以及采辦中風險的多樣性,政府應采取漸進和基于風險的方法,逐步增加超越基線的網絡安全需求。這種需求應在合同內清晰且專門列出。

開展網絡安全培訓

政府應對工業合作伙伴開展采辦網絡安全培訓。通過這種培訓向工業合作伙伴明確展示,政府正通過基于風險的方法調整與網絡安全相關的采購活動,且將在特定采辦活動中提出更多網絡安全方面的要求。

明確通用關鍵網絡安全事項定義

明確聯邦采辦過程中關鍵網絡安全事項的定義將提高政府和私營部門的效率和效益。需求的有效開發和完善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對關鍵網絡安全事項的共同認識。在采辦過程中,不清晰、不一致的關鍵網絡安全事項定義將導致網絡安全不能達到最優效果。定義的清晰界定應建立在公認或國際通用的標準上。

建立采辦網絡風險管理戰略

政府需要一個部門內普遍適用的采辦網絡風險管理戰略。該戰略將成為政府企業風險管理戰略的一部分,并要求政府部門確保其行為符合采辦網絡風險目標。該戰略應建立在政府通用的采辦愿景基礎上,并與美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制定的“網絡安全框架”相匹配。戰略應為采辦建立網絡風險等級,并包含基于風險的采辦優先次序。戰略還應包含完整的安全需求。制定戰略時,政府應將網絡風險列入企業風險管理,并積極與工業界、民間和政府機構以及情報機構合作,共享已驗證的、基于結果的風險管理程序和最佳經驗。

加強采購來源的網絡風險管控

確保提供給政府的產品真實、未被篡改和替代是降低網絡風險的重要環節。偽冒產品往往不能進行安全更新,或達不到原始設備制造商產品的安全標準。政府需要從原始設備制造商、授權商獲取產品,或者從合格供應商表中確定可信采購來源。政府通過一系列基于采辦類型的網絡安全標準,評估供應商的可信情況,建立合格供應商表。即便來自可信采購來源的產品也可能存在網絡安全缺陷。對此,政府應限制原始設備制造商、授權商以及可信供應商的來源,并將資格要求貫徹到全采辦生命周期。政府從供應商獲取產品或服務時,若供應商未與原始設備制造商建立信任關系,政府應要求其就產品的安全和完整性提供擔保。

篇2

關鍵要:物資采購;廉潔風險;防控措施

本文針對石油企業物資消耗種類多、專用性強、采購資金量大的客觀實際,結合物資采購存在的廉潔風險,制定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對于有效防范物資廉潔風險,保證物資采購供應工作依法合規運行,確保采購物資質量,降低物資采購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石油企業物資采購廉潔風險面臨的現狀分析

(一)石油企業物資采購的特殊性給物資采購廉潔風險防控帶來了困難

石油企業的生產所需物資具有技術復雜、專用性較強,部分物資壓力等級高、易燃、易爆等特點,因此對采購物資的質量和安全性能要求比較高,部分物資通過公開采購的方式,易產生采購人員與供應商串通,產生腐敗問題,從而導致采購物資質次價高問題,影響企業的安全生產,影響企業經濟效益和石油企業的形象。

(二)高度集中統一的物資采購管理體制增大了物資采購廉潔風險管控難度

當前,石油企業普遍實行“歸口管理、集中采購”的物資采購運行模式,按照物資屬性,實行分級采購,對于關鍵重要物資、資金量大的批量物資實施集中統一采購,一般物資、零星物資由使用單位自行采購。分級采購后,發揮了批量采購優勢,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約了采購資金,同時也應看到,增加了集中采購人員的權力,也相應增加了企業的物資采購廉潔風險。

(三)物資采購供求關系的變化給物資采購廉潔防控帶來困難

目前,我國的物資供應市場絕大多數物資買方市場,采購人員變為供應商競相拉攏腐蝕的對象。因而,物資采購業務人員中發生的違法、違紀問題相對比較突出。

二、石油企業物資采購存在的主要廉潔風險點

根據石油企業物資采購現狀,結合物資采購業務流程,梳理出物資采購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廉潔風險有以下幾個方面:(一)物資采購管理制度不健全,導致運行不規范帶來的違規采購風險。(二)物資采購權利過于集中、自由裁量權過大,導致權利濫用產生腐敗問題的風險。(三)物資采購方式選擇不合理,導致采購的物資質次價高,給石油企業帶來經濟損失的風險。(四)采購人員串通供應商,導致損公肥私的腐敗問題帶來的風險。(五)物資采購質量把關不嚴,導致采購物資質量不合格帶來的安全事故風險。(六)物資采購監管制約機制不完善,誘發物資采購及管理人員行為失范的風險。

三、石油企業物資采購廉潔風險防控措施

針對識別出的風險,石油企業物資采購廉潔風險防控應堅持以合規合法采購為核心,不斷加強物資采購廉潔防控體系建設,明確物資采購各崗位工作人員的職責和權限,規范物資采購業務流程,逐步建立起有效的物資采購監督、制約運行機制,有效地防范物資采購廉潔風險。

(一)完善物資采購防控制約機制,防范違規采購風險

建立物資采購防控制約機制。石油企業物資采購應實行“管采分離、采辦分離、分級采購、專業部門參與把關、審計部門參與過程監督”的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物資采購運行機制。企業管理部門負責石油企業物資采購監督管理工作;物資采購部門負責集中物資采購工作;專業技術部門負責集中采購物資的技術審查;審計、監察部門負責集中采購過程的監督,從而建立起職責清晰、相互制約的風險防控運行機制。

(二)梳理業務流程,加強關鍵環節風險防控

持續推進廉潔風險防控工作,根據物資采購業務實際,梳理物資采購流程和權力清單,從物資采購計劃編制及審批、采購方案制定及審批、采購實施(招標、商談)、物資采購結果的編制及審批、入庫驗收(檢驗)、倉儲、供應、使用、質量反饋、責任追究全過程進行梳理,理清工作流程,查找風險點,針對工作流程中確定的風險點,進一步完善《物資管理業務內控與風險管理手冊》,通過過程控制,有效防范腐敗行為的發生。

(三)實行分級采購管理,避免權利濫用產生腐敗問題

1、分級采購,避免權利過于集中。石油企業對物資采購實行目錄管理,進行分級采購:對于集團石油企業一級物資,由各使用單位嚴格按照集團石油企業采購結果執行,通過《中國石油物資采購管理信息系統》實行目錄點擊采購;對于采購資金量大的大宗物資、在石油企業范圍內能形成批量的通用物資以及涉及安全的一級以外的其他物資,列入石油企業“三集中”二級采購物資目錄,由石油企業物資管理部集中組織采購,各單位嚴格按照川慶石油企業采購結果執行,實行目錄式采購;對于采購資金量小和采購品種繁雜、不能形成批量的一級和二級目錄外的零星物資,列入授權采購物資,由各單位自行組織采購。物資管理部日常加強對各單位進行監督檢查,避免各單位越權采購。2、“三集中”采購物資實行專家會審制,進行集體決策,避免個別人員人為因素影響采購結果。石油企業集中采購物資先由使用單位對擬采購物資的技術要求、供應商資質要求和采用的采購方式等提出建議意見,然后由石油企業機關專業處室以及法律、財務、質量等處室專業人員組成專家組,對采購方式、供應商資質、技術要求、評分辦法及評分標準、入圍供應商確定的原則等進行評審,作為制定采購方案和招標方案的依據,通過集體決策,避免因個人決策權利過于集中、自由裁量權過大導致權利濫用產生腐敗問題的風險,保證采購方式的合理性、采購結果的公平性。3、嚴格采購方案審查把關,避免采購方式不合理帶來的風險。機關專業處室共同參與物資技術方案、采購方案和招標方案審查把關,從而保證采購方案的合理性。

(四)推行公開招標,實行“陽光”采購

1、合理選擇采購方式,大力推行公開招標。石油企業物資采購管理辦法明確規定:“物資采購原則上采用目錄式采購和招標采購方式。不滿足目錄式采購和招標條件的可選用競爭性談判、詢價采購和單一來源談判采購等方式”;在實際采購工作中,對于滿足招標條件的物資,盡量實行公開招標采購;對于采購批量超過100萬元,不能實行招標采購的,對擬采購物資的名稱、金額、采取的采購方式、選擇的供應商以及不能招標的理由等信息在《中國石油招投標網》和《中國采購與招標網》上進行公示,公示無異議后,嚴格按照規定程序申報《可不招標審批》,經石油企業主管領導審批后,方可申報非招標采購方案。2、成立專業招標機構,實行專業化運作,實現“陽光”采購。石油企業成立招標中心,負責石油企業集中采購物資的招標工作。3、加強對招標方案和招標文件審查,提高招標工作質量。對“三集中”物資招標方案和招標文件實行“會審制”,提高招標方案和招標文件質量,確保招標結果公平、合理。4、合理組建評標委員會,保證評標結果公平合理。注重評標委員會的組建,通過石油企業評標專家庫隨機抽取評委,并對評委采取保密措施,在招標前一天抽取評委,防止評委與供應商串通,避免暗箱操作、泄漏標底等違規行為。

(五)深化廉潔風險防控,推進物資采購“陽光”建設

1、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中國石油集團石油企業、川慶石油企業物資采購管理規定實施石油企業“三集中”物資采購,確保物資采購規范運行。2、加大公開招標力度。凡具備公開招標條件的物資,全部進行公開招標,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實現“陽光、透明”采購,確保滿足招標條件的物資招標率達到100%。3、推行網上采購。運用電子信息技術,逐步通過《中國石油物資管理信息系統》實行網上招標,減少與供應商直接見面機會,防止暗箱操作。4、實施集中采購。堅持推進物資“三集中”采購,充分發揮批量采購優勢,努力降低采購成本。

(六)加強采購、采購管理人員管理,避免腐敗問題帶來的風險

1、注重采購人員的配備。在《物資管理業務內控與風險管理手冊》中,明確了物資管理部各崗位人員的學歷、專業背景、工作經歷及經驗、綜合素質等要求,同時,選擇有責任感、政治素質強、黨性強、紀律性強的人員,配備到物資采購及采購管理崗位;對于招標中心人員的配備盡量取得招標師資格的人員中選聘。2、加強采購人員的日常教育,做到警鐘長鳴,防患于未然。一是加強物資采購人員業務知識和采購法律、法規的學習、培訓;二是要求物資采購人員嚴格按照管理制度執行;三是日常加強對采購人員的廉潔自律教育,培養物資采購人員的廉潔自律意識,避免物資采購人員腐敗問題帶來的風險。3、實行輪崗制。定期對關鍵崗位采購人員進行崗位輪換,避免采購人員長期在同一業務崗位上經常與供應商交往而發生腐敗問題。

(七)嚴格把好物資采購質量把關,避免不合格物資帶來的安全事故風險

1、嚴格把好選商入口關。對于石油專用物資,在選擇供應商時,要求須具備中石油物資采購準入資質;對于部分技術性強,質量、安全要求高的石油專用物資還需具備技術準入、質量認可、HSE準入資質。2、專業技術部門把好采購物資技術關。物資采購前,根據物資專業屬性,按照職責分工,分別由專業技術對物資標準、技術要求進行審查。3、合同中明確質量條款。簽訂物資采購合同時,明確采購物資的質量標準、技術要求和驗收標準,以及發生質量問題的處理措施。4、加強采購物資質量抽查。石油企業每季度開展物資質量抽檢,對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物資,立即停止采購,及時做好退貨處理,并暫停供應商的交易資格。

(八)建立完善的物資采購監管制約機制,避免物資采購及管理人員行為失范的風險

1、為保證物資采購過程規范運行,避免不合規現象發生。在物資招標、商談采購全過程派專人進行現場監督,保證采購過程公平、公正。2、公開招標信息,增強透明度。對公開招標項目,在《中國石油招標投標網》和《中國招標投標網》同時招標公告,向社會公開招標信息,暢通潛在供應商參與投標的渠道,并對招標結果在這兩個網絡進行公示,接受供應商和相關人員的監督,若供應商對招標結果提出異議或投訴,進行合理的處理,并以此為契機,及時整改招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九)落實責任追究機制,有效防范風險發生

1、暢通物資采購廉潔舉報渠道。以實名或者匿名的方式,通過各種途徑反映物資采購、管理方面的不廉潔行為和事件,打造物資采購管理廉潔風險防控陣地。2、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于發現物資采購中出現的腐敗問題,逐級追溯問責,對責任人進行責任追究,嚴格處理。

四、結論與建議

石油企業物資采購工作,通過構建物資采購廉潔風險防控體系,完善物資采購管理制度,明確物資采購各崗位人員職責,抓好物資采購關鍵環節的廉潔風險防控,加強對物資采購工作的檢查考核,有效地防范物資采購廉潔風險,營造良好的物資采購廉潔從業環境,從而形成石油企業物資采購人員“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格局。

參考文獻

[1]胡玉敏;同步防控執法和廉政風險的探索[J];中國監察;2009年18期.

[2]石見元;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有效防范廉政風險和監管風險工作的規范完善[J];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09年12期.

[3]葛平;項目審批環節廉政風險分析及治理[J];中國監察;2010年04期.

[4]謝一帆;關于廉政風險管理的理論思考[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5]祝鵬飛;試析“崗位廉政風險教育”的理念[J];中國監察;2010年10期.

篇3

重視中小企業融資

“貨物融資”作為UPS供應鏈融資方案的重要組成部份,其目的是為中小企業提供物流融資服務。早在2005年UPS融資公司就將UPS供應鏈融資解決方案從美國帶到中國。事實上,全球中小企業金融的難題由來已久,國內物流專家表示,中國的產品從出廠經過裝卸、儲存、運輸等各個環節到消費者手中的流通費用約占商品價格的50%,物流過程占用的時間約占整個生產過程的90%。而且,經銷商用于庫存占壓和采購的在途資金也無法迅速回收,大大影響了企業生產銷售的運轉效率。對于資金實力薄弱的國內中小企業來說一不小心資金鏈就會斷裂,企業就會面臨破產倒閉。2008年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機使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雪上加霜。

2008年上半年,UPS公布最新一期的《UPS亞洲商業監察》報告。58%的受訪中小企業稱仍然遇到融資困難,造成供應鏈上的中斷,企業運營困難。在中國,72%的中小企業遇到融資困難,25%的受訪企業項目建議不被接受,25%的企業融資缺乏擔保,36%的企業缺少愿意貸款給小企業的機構。

目前,UPS全球供應鏈金融方案通過整合物流和現金流,提供包括風險管理、融資及付款管理等一系列供應鏈金融服務,利用其專業技術和信用度,為企業和合作銀行提供雙保理服務,并確保其應收帳款,有助于企業減低信貸風險及加快現金流轉。該方案針對企業存在的應收賬款、應付賬款和存貨問題,提供融資解決方案。通過整合物流及資金流的服務來滿足企業供應鏈上資金流及降低風險管理的需求。

“三流”合一

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于三個相互獨立的部門負責是中小企業的普遍做法,而供應鏈管理要求“三流”是不可分的。UPS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快遞和供應鏈管理公司, “三流”管理方面就做的比較好:在物流方面,UPS是全球第九大貨運航空公司;在信息流方面UPS已擁有全球無線網絡,能有效幫助客戶追跟蹤、管理物流信息;在資金流方面,UPS已在歐、美等資訊發達地區設有UPS融資服務網絡。

UPS全球供應鏈金融方案的目標就是為企業降低信貸風險,簡化交易流程,加快資金流,解決融資的燃眉之急。該方案能夠將供應商應收帳款的周期從交貨后60天縮短至3天,從而大大節約時間并可以為企業留出更多資金以完成更多的業務。在這一方案之下,供應商可以更早地收回貨款,并根據買方的信用狀況以協助供應商獲得更有利的貸款成本,加快應收賬款的回收;買方可以通過放寬對供應商的付款條件,通過對供應商提供及時的資金解決方案降低所售貨物的成本。

現在資金鏈已經延伸到前端,在貿易融資上,通常銀行只做到保理這一端。UPS卻可以利用兩個供應鏈的方向中間的重疊的部分――信息流,用其全球的貨物跟蹤系統,在工廠、海關、倉庫等供應鏈每一個節點上對庫存進行追溯或跟蹤,甚至會細化到貨物在倉庫里的具置。而包括銀行在內的放款方通過與UPS合作,可以利用這一系統進行查詢,還可獲得定期報告和節點報表等融資參照,以減少因資金不透明帶來的融資風險,進行風險控制。通過與UPS合作,放款方可以到UPS的系統上面查詢。另外,UPS還提供報告,例如周報表,在每一個節點上的報表等,可以協助銀行做決策。

假設一批貨物由UPS運送,貿易雙方對貨物運送信息非常透明,UPS確保貨物送達買家,并且貨物的運送過程都以報告形式及時、確切來反饋。UPS資金融通方案的角色就是把物流的信息轉化為銀行可以看得懂、能把握風險的信息,供銀行放心為企業放貸,UPS的資金融通方案起到的是信息流的作用。對合作銀行來說,通過UPS提供的資金融通方案,銀行就可以判斷貨物確實到達了,降低將來發生貿易糾紛的風險。

事實上,UPS資金融通海外也是進口保理商,為出口商提供收款服務,當然還要承擔買方在當地國家的破產的風險,UPS既要確保貨物能送到客戶手中,而且還是確保貨款一定可以收回來。UPS在海外確定買方的信用,對國內的銀行來說可以確定貨款是否可以回來,可以確定這批錢什么時候可以入賬。通過UPS資金融通服務,當一批貨的賒帳期是六十天時,可能貨物發出三天之后,企業就可以先從銀行拿到融資,不會影響企業下一批訂單的生產。UPS資金融通服務給銀行、客戶帶來雙贏,甚至更彈性的資金融通。

UPS還為中小企業提供貨艙融資和存貨融資服務。如果中小企業使用了UPS物流服務,也使用了UPS在美國的貨艙。貨物裝入UPS的貨艙后,UPS資金融通服務讓銀行全面了解如何控制風險,提供資金給客戶。銀行對后面的交易就可以控制風險,開始做資金融通,對中小企業來說就得到了比較彈性的資金供應。存貨融資就是企業的貨物只要上了UPS的供應系統都可以進行存貨融資,進入UPS的飛機或者卡車都可以是存貨,每一個點都可以提供發放貸款的根據,供應商可以比較早的得到資金的融通,對于買方來說,可以改善資產的負債表。

受限銀行監管

其實,國內部份銀行也提供物流金融業務,融資類產品主要有五種:一是核定貨值質押融資模式,二是非核定貨值質押融資模式,三是貨權質押融資業務,四是未來提貨權倉儲監管融資模式,五是未來提貨權保兌倉融資模式。五種產品共同特點是僅憑企業合法擁有的貨物或貨權就可以質押融資,不影響企業正常經營周轉,滿足了企業的資金需求。

通過分析國內銀行提供的物流金融服務,UPS融資服務主要的特色在于:

一是UPS結合了其主營業務的優勢及銀行在國內資金流動性的優勢,貿易融資最大的風險在于資金的不透明,UPS能協助資金實現透明化。

二是UPS整合物流及資金流的服務來滿足客戶供應鏈上資金流及降低風險管理的需求。在UPS提供的物流金融服務中,UPS在收貨的同時協助出口商得到預付貨款,貨物即是抵押。發貨一端的小型出口商們得到及時的現金流;而在出口的另一端,貨物在UPS手中,自然不必擔心進口商賴賬的風險。對于出口企業來說,貨物發出之后立刻就能變現,如果把這筆現金再拿去做其他的流動用途,便能加快資金的周轉率。

三是UPS通過庫存管理和配送管理,可以掌握庫存的變動,了解充足的客戶信息,在動產抵押物監管及價值保全、資產變現、商品行情等方面有很大的優勢。

四是UPS通過整合物流和現金流,提供包括風險管理、融資及付款管理等一系列供應鏈金融服務,有助于企業降低信貸風險及加快現金流,提高在全球化市場上的競爭能力。

UPS供應鏈金融方案是UPS與銀行中間的橋梁,協助企業改善物流效率,在資金流方面給予中小企業以支持。從短期來說,此舉可以改善公司體制;從長期來說,能擴大營業收入。

目前,在中小企業看來,銀行要求提高物流信息的透明度、提高物流效率,無疑這會使自己的單位費用有所提高。為了節約資金,中小企業更多地進行物流金融的咨詢,真正付諸實施的并不多。供應商(經銷商)保守的經營理念是物流融資的最大障礙。UPS融資公司上海辦事處經理蔡宗杰說:“客戶需要換一種思路,也許企業的費用高了,但是通過信息的提升、效率的提升,企業其它地方的成本就會降低,UPS融資公司的服務也是非常規范的。”

蔡經理表示:“UPS既有自己的金融部門,又能提供物流服務,相輔相成的。這種“排他性”優勢多少降低了其同客戶之間的溝通成本”。UPS相信這種創先河的全球供應鏈金融方案,能為中國企業以及銀行伙伴帶來多贏的局面。

其實,國內的銀行也需要繼續努力創新,加強金融物流的開展。首先,銀行借力物流公司在物流及貨物監管等方面具有專業能力,通過庫存管理和配送管理掌握庫存變動,彌補了銀行監管的不足,構筑金融業務安全“防火墻”,為銀行降低了信息不對稱所產生的風險;其次,對客戶而言,在基本不改變經營現狀(如廠家自有倉庫、第三方監管)的情況下,能夠在最大程度上盤活存貨,增強資金實力;對物流公司來說,他們在充當銀行人,保障信貸資產安全,并就企業經營活動向銀行提供預警的同時,通過對銀行客戶的合理共享,也將為自身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和客戶增長渠道。

中國融資之路

事實上,2007年11月,UPS資金融通服務網絡和國內招商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深圳發展銀行三大銀行合作,在廣州啟動UPS在國內的資金融通服務,推出包括出口保理和供應鏈融資等與貿易相關的金融服務,標志著UPS國際資金融通方案開始服務中國用戶。熟悉這三大銀行的人都知道,浦發銀行的優勢在于長三角地區;而深發展的優勢又體現在珠三角地區,同時深發展又是國內銀行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上的首創者,同兩者的合作正好符合UPS資融公司立足長三角、珠三角的戰略布局。而選擇招商銀行,看重的是其遍布全國的網點,可以滿足UPS業務的縱向延伸。

篇4

【關鍵詞】電力; 物資采購; 風險; 質量

在“十二五”期間,為創建世界一流電網、打造國際一流企業,國家電網公司戰略性的提出了要深入推進電網發展方式轉變,實施人、財、物的集約化管理以及核心業務的扁平化與專業化管理,全面建設統一堅強職能電網。電網建設對電力設備需求大、質量要求高,物資集約化管理就是要采取統一運作、優化配置的方式對電力物資采購實施集中管控,其規范、合理的運作,對于一個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整體經濟效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防范物資采購環節的潛在風險,從源頭上進行事先預防、事中控制、事后處理,是電力物資部門必須高度關注的問題。

1.控制采購質量風險的必要性

電力設備、材料的質量直接決定著電網的電能質量。在電力物資采購過程中,由于供應商提供的電力設備質量不符合要求,導致設備在運行過程中發生故障,引發電網事故,給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帶來嚴重的損失,應有可能給電力用戶造成經濟、技術乃至人身安全等方面的損害的可能性,這就是電力物資采購質量風險。供應商產品質量不符合采購合同、技術協議的問題頻頻出現,產品質量問題已經成為影響電網建設的不可忽視的因素。如果供應商質量不過關,會直接影響到電能質量和電網企業的經濟效益;會導致經常性退換貨,引起管理成本的上升;供應商交貨延期,會直接影響到電力工程的建設進度。所以,電力物資企業在采購時必須對產品質量進行嚴格把關,應用風險管理的理念對內部產品質量監督管理模式以及外部供應商不確定因素進行全面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2. 采購質量風險的分類

根據電力物資采購風險的形成機理,常見的產品質量風險一般可分為外因型風險和內因型風險兩大類。

2.1外因型風險

外因型風險主要是指由于供應商原因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產品質量風險。主要包括供應商產品制造風險、供應商誠信風險、市場風險。

供應商產品質量控制體系發生問題,在產品設計、原材料采購、工藝控制、出廠試驗、包裝運輸、安裝調試的各個階段,都有可能對產品質量造成影響,產生產品質量風險。供應商是產品質量責任的主體,如果其在誠信上發生問題,將引起誠信風險。國網外經濟像是變化或直接影響到電力設備行業的發展格局,對生產廠家造成影響。電力設備制造企業在一些大型店里設備的原材料,組部件的采購商已經進入了全球采購,如近幾年銅、鋁、鋼材的價格持續上漲,使部分廠家無法消化成本壓力,如果廠家采取低成本戰略,消減原材料、人員成本,也會對產品質量造成較大影響。

2.2 內因性風險

內因性風險主要是指電力物資企業產品質量監督內部控制出現問題,不能及時發現缺陷設備,導致帶來缺陷產品入網運行的可能,主要包括計劃風險、監造風險、抽檢風險。

物資采購主要是通過編制和實現物資供應計劃來進行的,物資計劃的編制和各類集中采購物資的需求計劃上報等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帶來計劃風險。計劃管理技術不科學,計劃管理工作不嚴格會導致物資需求計劃編制和上報過程出現問題。采購數量、規格型號和技術參數、交貨進度、運輸計劃、使用計劃、質量計劃等與采購目標發生較大偏離,出現計劃風險。建造單位為獲取建造項目,有可能提供虛假資質證明,如不能對其進行嚴格審查,則有可能是本不具備相應監造資格的監造單位承擔監造任務,影響監造效果。在監造過程中,如對監造單位的管理不嚴,對監造實施方案、監造權責、建造過程不能有效進行監督,則有可能不能及時有效的發現重大產品質量問題,影響監造的效果,在監造中產生風險。抽檢工作目標要求對中標供應商100%抽檢,對中標物資類別100%抽檢。由于中標供應商數量大,中標物資類別多,而目前實施抽檢的資金,人員有限,如不能合理制定抽檢計劃、編制抽檢方案、明確重點抽檢設備和重點抽檢項目,則難以滿足抽檢目標的完成,在抽檢中產生風險。

3.電力物資采購質量風險應對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質量監督管理體系

電力工程建設的醒目單位是設備、材料的直接使用者,對廠家情況、設備情況最為熟悉、農電、基建、生計、營銷等專業管理部門專業性強,對設備問題分析深入,是各專業管理規劃、策劃的制定者;生產廠家是產品的制造者,對產品質量有著主體責任,所以電力物資管理部門的指揮下,按照“依靠項目單位、聯動專業部門、突出生產廠家”工作機制,在電網工程建設中分型各級產品質量監督管理責任,獲得有效的技術支撐,形成高效實施的質量監督工作體系。

3.2 供應商風險應對

加強對供應商的選擇和考核,按照嚴格準入、量化評價、過失退出、動態管理的原則,制訂出一套可操作的供應商管理辦法和流程約束、規范供應商行為。嚴把供應商準入關,對供應商的質量體系和質量保證能力進行調查、審核和評價,綜合確定合格供應商準入資格;在合同履行的過程中,建立完善設備監造、催交協調機制,加大設備催交力度,及時協調解決設備催交催運中發生的問題;制定《供應商不良行為處理實施細則》,對供應商不誠信行為作出明確界定以及制定明確的處罰措施,對供應商不誠信行為進行公示;開展對合格供應商的考評和動態管理,除了常規的周期考核評價外,對于供應商出現嚴重質量問題、誠信危機等須立刻啟動專門的評價評估和采取果斷措施止險。

3.3 計劃風險應對

物資采購必須實行計劃管理,所有物資采購應有計劃并嚴格按計劃執行,產品質量監督計劃包括駐場監造、抽檢、關鍵點見證以及巡檢計劃。產品質量監督計劃應覆蓋所有招標采購批次、覆蓋所有供應商、覆蓋所有規格型號物資。計劃編制可根據批次物資采購數量、種類和簽約到貨情況,在年度工作方案中形成整體思路統領全局,在季度工作計劃中謀劃重點工作,在月度工作計劃中具體實施。

3.4監造、抽檢實施風險應對

國家電網公司與2012年建立商務平臺信息系統,編制了電力設備、線路材料的監造、抽檢大綱以及作業規范,建立了監造、抽檢作業的標準化流程,從計劃下達,方案制定,方案審批、計劃執行、問題上報等一系列流程進行全面管控,使產品質量監督工作逐步向專業化、系統化、標準化的方向發展。電力物資企業在使用電子商務平臺的基礎上,還可以有針對性的開展專項抽檢活動,對重點設備實行集中抽檢。有能力的情況下,拓展監造范圍,使更多的設備納入到監造范圍中來,對設備運行常見問題成因進行統計分析,提出監理與抽檢的工作重點,嚴格監造、抽檢計劃的編制實施,結合廠家排產進度制定監造、抽檢實施細則。開展駐廠監造,對監造組工作質量和監造成效進行全面評價考核,落實項目單位關鍵點見證責任,嚴格審查關鍵點見證人員業務能力,提高駐廠監造質量。

篇5

【關鍵詞】總承包 材料采購 材料采購管理 項目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K82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引言

材料不僅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要素,也是影響工程造價的決定性因素,材料投資在整個工程投資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材料采購維持著正常的建筑施工狀況。但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在實際操作階段材料采購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問題,如價格難預算,成本難控制,數量難明確等。因此材料采購管理成為項目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論是施工企業或是總承包單位在制定作業計劃時要充分考慮材料因素。因為如果材料采購不當或管理不善,所采購的材料達不到項目建設的要求,不僅會影響項目的順利實施,還會降低項目的預期效益,甚至導致整個項目的失敗。

2 材料采購項目化管理的必要性及含義

2.1因為工程項目建設采購的物資品種較為繁多,涉及面廣,用量大;采購隨機性大,即便經過非常精細地預測,也不能夠排除圖紙變動和設計變更,以及突發事件等的影響造成采購計劃的變更;部分主要建材的價格如水泥、鋼材等受市場波動的影響大,確定材料選購時間非常重要,而材料選購時間同時會受設計和施工中資金、工期、施工方案等方面的影響,因此對材料采購人員的專業水平、知識結構、工作能力要求高。針對材料采購管理的獨特性及特殊性,實行材料采購項目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2.2項目化管理是現代項目管理理論對項目和運作活動進行管理的技術和手段,它將傳統的項目管理方法應用于全面的企業運作,“按項目進行管理”是其核心內容,是傳統項目管理方法和技術在企業所有項目上的綜合應用。項目化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如何在確保時間、技術、經費和性能指標的條件下,以盡可能高的效率完成預定目標,讓所有與企業相關方滿意。

2.3材料采購項目化管理就是基于企業戰略視角下,以材料采購項目各目標的實現和各相關方的滿意為著眼點,運用項目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對企業的材料采購管理工作所進行的系統地、動態地長期性組織管理活動。

3 材料采購項目化管理的內容

3.1明確項目總體目標和任務,確定并編制項目總體材料采購計劃,確定材料采購目標和任務,制定材料采購的管理流程計劃和控制措施,協調各種資源并實施。

3.2確定材料采購項目進度計劃、編制步驟及進度影響因素,并對材料采購項目進度計劃進行控制。

3.3確定材料采購項目成本構成,進行成本估算、成本預算,收集并分析成本控制的依據,確定成本控制方法,明確成本控制成果,掌握成本控制策略。

3.4明確所采購材料的質量要求,分析項目材料采購的特點,確定質量計劃,明確質量控制依據,掌握質量控制方法,明確質量控制結果,并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

3.5制定項目材料采購人力資源計劃,選派與之相適應的人員,組建采購工作團隊,分配任務,并扎實搞好采購人員的培訓工作。

3.6明確材料采購項目風險類別并對其準確識別,掌握風險度量和評估方法,建立風險管理模型并對其進行分析,在風險分析的基礎上制定風險應對的措施。

4 材料采購項目化管理系統構建注意事項

工程總承包模式下的材料采購管理過程,是一個動態過程,涉及企業技術、供應、施工、質量、生產、財務等所有部門和所有相關人員,因此,需要構建一種適應工程總承包的材料采購項目化管理系統。

4.1計劃管理。確定采購目標和任務,編制采購計劃,協調各種資源并實施。材料采購計劃的編制是整個采購活動的準繩。編制材料采購計劃時應注意:

4.1.1確定材料需用量。材料的需用計劃一般由項目的技術人員編制,材料消耗定額是編制材料供應計劃的重要依據,同時還應結合施工設計要求和施工進度,確定用多少進多少,從而達到最佳供給狀態,并據此可科學地判斷材料使用的節約或浪費。

4.1.2確定經濟采購量。確定經濟采購量的目的,就是使與材料有關的訂貨成本、購買成本、儲存成本和缺貨成本四項成本總和達到最低。根據施工項目的一般情況,最終得出一定期間的經濟采購量。

4.1.3編制材料采購計劃。根據材料的需用計劃和經濟采購量的分析結果以及將要選擇的合同類型編制采購計劃,說明如何對采購過程進行管理,具體包括合同類型、組織采購的人員、管理潛在的供應商、編制采購文檔、制定評價標準等。

4.2目標管理。主要包括質量、成本和進度三大目標的管理。

4.2.1質量管理。分析材料采購項目的特點,制定采購規范、質量目標、質量控制措施等。在采購過程中,杜絕不合格品流入生產過程,把不合格品控制在最低限度,保證采購供應質量不斷提高。

4.2.1.1采購規范。采購規范是說明采購原材料的資料,包括材料的類別、品種、規格、登記、技術標準、技術要求、圖樣、檢驗規程、生產工藝等內容,全面規定了采購的原材料的客觀性質。材料采購規范的制定應按照科學、合理的原則進行。規定的材料質量特性既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過高會造成材料潛力未充分發揮,功能過剩,增加不必要的成本;過低會造成不能滿足產品、工藝需要,無法實現產品的功能,滿足不了產品質量要求。

4.2.1.2質量目標。質量目標是保證材料質量的行為與結果的規定,它是進行材料質量控制的依據,是衡量與反映材料質量管理的標準,是對采購供應活動進行考核的依據。

4.2.1.3質量控制。質量控制是為了滿足質量要求的管理活動,其目的在于控制質量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使之達到質量目標的要求,通過預先控制、檢驗、驗收等工作進行控制。

4.2.2成本管理。材料采購成本包括:買價、運雜費和采購保管費,它是材料部門的可控成本,所以材料部門是材料采購成本的責任中心。因此,要做好材料采購成本管理和原材料價格管理,對其相關費用做出計劃、估算、預算和控制工作。

4.2.2.1編制材料采購預算。材料采購預算是在實施采購行為之前,對采購成本進行預測,這是對整個采購資金的一種理性規劃。主要是在預算的基礎上,根據各種材料的消耗定額和市場價格,結合期初庫存材料的數量和其他材料采購成本費用編制。從而使采購人員自覺地調整、約束自己的行為,激勵他們努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材料采購成本。

4.2.2.2采購詢價。就是通過詢問價格的方式,從可能的賣方那里獲得誰有資格、誰能最低成本完成材料采購計劃中的供應任務。這就需要做好采購詢價管理,充分利用計算機管理系統,借助網絡優勢,快速地瀏覽和獲取需要的信息,確定供應商的范圍,從而保障采購詢價管理,得到詢價結果的高效率。

4.2.2.3適當的采購方式。對于每個工程材料費用占到很大比重,材料采購是否經濟直接較大影響項目成本,因此材料采購方案必須經濟合理。根據采購材料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采購方式,材料采購的主要方式有:詢價比較采購、招標采購、競爭性談判、電子商務網上采購、集中采購、聯合采購等。

4.2.2.4合理的運輸方式。材料運輸應根據各運輸工具的特點,結合工程項目所在地及購買材料的具體情況,在促進貨物流通、充分利用各種運輸方式的條件下,選擇最合理經濟的運輸路線、運輸方式和運輸工具,準時、安全地完成運輸工作。在科學的施工組織設計保質和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材料的裝卸和運輸,減少運輸途中的損耗,減少或避免重復搬運。材料的運輸方式主要有:鐵路運輸、公路運輸、水路運輸、集裝箱運輸。

4.2.2.5控制庫存。當企業生產部門需要某種材料時,可以直接與對應的供貨商聯系,供貨商將材料直接發送企業,這樣就省去了中間環節的采購部門,節約訂貨時間,降低訂貨成本,增強原材料供應的及時性。在工作中適量的降低庫存,控制庫存,提高材料的質量和效率,減少庫存積壓。

4.2.3進度管理。識別企業所屬項目的材料需求時間,確定采購工作各環節的順序,測算各活動所持續的時間,編制進度計劃,按進度計劃進行控制。

4.3供應商管理

4.3.1供應商分級。可根據企業所采購材料的重要性不同,在對材料進行重要性分類的同時,也將供應商分為如戰略性材料供應商、重要材料供應商、瓶頸材料供應商和一般材料供應商等,企業根據不同情況選擇與供應商合適的合作伙伴關系。

4.3.2供應商評估。企業可按照系統全面、穩定可比及可操作性原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定期對供應商進行評估。由材料采購員對工程所需材料進行市場調查,確定三個以上可提供所需材料的供應商名單,項目經理組織人員對市場調查情況進行綜合評估,確定出合格的供應商名錄。

4.3.3供應商信息數據庫。對供應商評估的原始信息的收集非常重要,主要包括供應商的基本信息、供貨信息、資信信息和歷史信息。其中,供應商基本信息主要用于內部工作人員維護和供應商動態維護;供貨信息主要包括供貨范圍、供貨批量、供貨能力、價格、質量和交貨期等;供應商的資信信息主要有準時交貨率、到貨質量等級、質量合格率、質量分數、資信等級等;供應商的歷史信息主要有各種歷史交易記錄,如供貨、退貨、代用、質檢、降價、應付款記錄等。

4.4合同管理。常見的合同可分為成本加獎勵費合同、固定價格加獎勵費用合同、固定總價合同三種。采購合同就是在確定了供應商后,項目與供應商之間簽定的確保雙方履行約定的一份法律文件。在簽定之前,需要對合同類型進行選擇,因為不同的合同類型決定了風險在買方和賣方之間分配:項目的目標是把最大的實施風險放在供應商,同時維護對項目經濟、高效執行的獎勵;供應商的目標是把風險降到最低,同時使利潤最大化。

4.5風險管理。在材料采購工作中,采購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采購風險通常是指采購過程可能出現的一些意外情況,包括人為風險、經濟風險和自然風險,具體說來,如采購預測不準導致物料難以滿足生產要求或超出預算、供應商供貨不及時、提供貨物不符合合同要求、供應商之間存在不誠實等。在風險管理系統中,關鍵是對材料采購有關環節上的外部和內部風險予以識別,并對風險給出定性或者定量的評估和衡量,在此基礎上探討和研究風險規避、防范及應對措施,實現材料采購項目化管理目標。

4.6人力資源管理。材料采購是一個動態的全過程活動,采購不僅要掌握特有的采購技巧和策略,還要掌握一定的工程、預算、合約、法律方面的相關知識,以及其他關于產品、市場等很多方面的綜合知識,因此,對采購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重點抓好材料采購人員選聘與培訓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建設。主要從采購人員面試管理、招聘渠道選擇、專業技能測試、采購及采購管理培訓和職業素質培訓入手,配合各項制度建設,形成一整套規范化的程序文件和表格,以此來共同推動材料采購人力資源管理的完善。

4.7信息管理。建立材料采購信息系統,材料采購信息系統應包括計劃采購系統、目標(成本、質量、進度)分析系統、供應商管理信息系統、合同管理系統、風險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等。材料采購信息系統的建立,既可利用計算機來取代人工繁瑣的事務處理,提高管理效率,又可完成手工難以完成的信息處理,為材料管理及決策提供信息分析及最佳決策方案,使供應工作處于最佳狀態。材料部門要提倡“多存信息,少存實物”的新觀念。

5 結語

本文針對目前材料采購管理存在的問題,對材料采購項目化管理的必要性進行了分析,從計劃管理、目標管理、供應商管理、合同管理、風險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管理七個方面構建材料采購項目化管理體系,希望將材料采購項目化管理溶入與工程總承包項目管理中,達到提高材料采購管理質量,降低材料采購管理成本,最終提高投資效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龔國華.采購與供應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2] 邱小平,徐玖平.項目采購管理.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7;

[3] 成虎.工程項目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劉靖,黃有亮.EPC總承包項目采購管理中信息溝通問題研究.建筑管理現代化,2007;

[5] 徐霆.施工型企業項目化管理的應用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工程碩士學位論文,2007;

篇6

關鍵詞:火電企業;電力物資采購;風險;管理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對電力企業的要求也在逐漸增加,這就要求在火電企業的建設上要不斷的改革和創新,投入新的設備以及技術,對電力物資的質量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物資采購工作是影響火電企業的電力生產成本和工程建設造價的根本,決定著整個電力系統的安全與運行,而整個火電企業的經濟效益在很大程度上也被電力物資采購影響著。因此,火電企業必須加強電力物資采購的管理,把采購中的風險降到最低,以保證整個電力系統的安全與穩定運行。

一、火電企業電力物資采購的風險

(一)概念。電力物資采購的預期目標與實際結果有可能出現的偏差叫做電力物資采購風險。電力物資采購過程的每個環節都可能出現風險,電力物資采購風險并不僅僅限于向供應商購買物品的過程,而是物資從計劃采購到使用結束的整個過程中都會面臨各種風險。

(二)分類。電力物資采購風險一般分為兩大類,即內因型風險和外因型風險。

1.內因風險。內因風險主要包括計劃風險、決策風險、訂貨風險、運輸風險以及驗收和保管風險。計劃風險:火電企業為了保證物資的供應會制定物資采購計劃,因此在采購計劃和物資需求計劃的制定上就會存在一些差異,造成風險。例如,市場需求的走勢、市場預測以及工程設計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差錯等等。因此,采購計劃必須在技術上做到科學管理、工作上做到嚴格要求,才會將計劃風險降到最低。決策風險:由于一些企業管理人員的技術問題、業務水平以及對工作的責任心等,使得一些企業的某些決策出現了錯誤的判斷,就會引發風險。訂貨風險:在電力物資采購的過程中,采購工作人員必須要理解管理人員的意思、按照采購的正確程序進行操作,供應商的選擇以及合同的簽訂一定要按照過關家有關的法律法規進行,一旦有所紕漏,就有可能引發相關的風險出現。運輸風險:電力物資采購好以后,在運輸上一定要做好管理措施,特別是一些專用設備的運輸,極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出現運輸風險。驗收和保管風險:電力物資采購回來以后,對種類、數量、價格以及型號規格等方面必須進行嚴格的檢查和驗收,符合相關指標的標準后方可入庫。檢查驗收的過程一旦有所疏忽就會有相關的驗收風險產生。而入庫的物資保管工作也一定要做好,避免物資丟失、變質等風險的出現。

2.外因風險。外因風險主要包括社會風險、供應商風險、市場風險和意外風險。社會風險:部分物資采購法律法規、社會制度以及政策等都會對電力物資采購造成一定的影響,引發社會風險。供應商風險:在電力物資采購過程中,供應商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一旦廠家在產品生產的某個環節上出現紕漏,就會產生物資質量風險。另外,由于相關法律以及管理力度在電力物資采購環節上比較薄弱,這就會使得某些供應商趁機不對自身的行為進行規范,從而造成電力物資在價格、質量等方面的風險。市場風險:目前全球的經濟形勢也會對電力裝備這一行業在發展過程造成一定的影響,很多火電企業的大型設備原材料、部件等已經進行全球性的采購,而材料價格的逐漸增長也導致電力物資的成本不斷上升。由于來自各方面的經濟壓力,一些廠家會也因此而采用一些措施來降低成本,使得電力物資的質量受到影響。意外風險:在采購電力物資的過程中,很多自然或人為的災難是無法避免的,這會給設備帶來一定的風險,甚至是損壞,是得物資在訂購、運輸以及儲存等方面出現問題。

二、火電企業電力物資采購風險管理

在電力物資采購管理上,如果只對某一方面的風險進行分析的話,是很難解決根本問題的,因此,火電企業在物資采購管理上必須建立一個完整的體系,以便于從各個環節對采購的物質進行監督管理,使得電力物資在采購過程中有可能發生的所有風險盡量得到避免和降低。

(一)供應商風險對策。在供應商的選擇上要加強考核和選擇的力度,為了約束和規范供應商的行為,有必要制定出一個全面的可實施的方案。在供應商的產品質量體系和能力進行方面要做好調查和審核中國,要去生產現場對其生產技術和能力進行考察,還要收集行業中對該供貨商的評價和業績情況綜合進行盼盼;必須從供應商的產品質量、交貨時間、產品合格率、合同的履行以及售后服務等方面進行綜合考評,特別是一旦出現嚴重的物資質量問題或供應商誠信危機的情況時,必須立即采取相應措施阻止風險發生。

(二)計劃風險對策。物資管理的核心工作是制定物資需求計劃管理工作。電力物資采購工作必須采取計劃管理的方式,整個采購過程必須要有嚴密的計劃,并且要嚴格按照計劃執行。采購計劃必須要按照需求計劃的相關要求制定,結合工程實際所需的物資準確制定出物資需要量與交貨日期。此外,一旦原計劃發生改變,要對原來上報的采購計劃及時進行修改。應急物資方面則需要根據需求制定相應的計劃,同時還要對應急物資的新動向隨時注意。

(三)采購訂貨風險對策。在電力物資采購的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進行,在物資采購的計劃落實上,必須按照制度化和規范化的標準。在物資采購過程中,必須采用最強硬的措施和態度盡量避免人為因素帶來的風險。簽訂和確定相關的技術協議及合同時,必須按照審批的計劃進行。在合同談判過程中,若原定計劃有重大改變發生,需辦理相關手續,得到批準后才可以簽約。

(四)驗收和保管風險對策。火電企業對驗收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必須提高,有必要做到使工作人員對各類電氣設備的用途做到充分了解,以便于提高驗收工作效率。保管工作人員一定要具有較強的責任心,要定期巡視和保養設備,防止設備丟失、變質以及災難帶來的風險。

三、結語

在火電企業物資采購的整個過程中,任何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引發相應的風險。因此,為了更好的保證電網能夠安全地、穩定地運行,必須加強物資采購風險管理,同時也能使得火電企業的工作效率和整體利益得到保證。

參考文獻:

[1]程嘉許,李云峰.“三集五人”體系的理論內涵與戰略意義[J].國家電網,2012 (3 ) :78 79

[2]金錫萬.物資采購質量風險防范對策[J].中國軟科學,2001(8):121 -122

篇7

中國信保助力湛江水產企業危急中謀發展

外部環境的大幅變化,要求企業內部各方面的策略做出相應調整來予以應對。一方面,市場的變化要求企業以更靈活的條件取得訂單,在競爭中勝出;另一方面,對外銷售信用風險增大要求企業加強內部風險控制水平,確保貨款的安全回收。在這種情況下,積極的市場發展策略和嚴格的風險管理控制如何平衡成為水產企業關注重點。

針對水產企業的兩難處境,中國信保廣東分公司自2008年成立湛江區域工作團隊以來,目前已為湛江超過20家大中型水產出口企業提供信用風險管理服務,包括國聯水產、恒興水產在內的知名水產企業已實現全面投保,預計2012年全年支持水產企業出口將超過2.5億美元。中國信保通過搭建行業信用風險管理平臺、全方位信用風險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嵌入式”顧問服務等,幫助水產企業實現市場策略和風險控制的完美平衡,從而為企業應對危機、實現逆勢增長提供支持。

集合資源,打造行業信用風險管理平臺

中國出口企業在對外貿易過程中往往面臨著與買方信息不對稱問題,通過自身能力無法清晰了解買方真實實力及信用狀況,可能會出現不同企業在同一個買方身上重復遭受損失的情況。中國信保通過將行業內眾多供應商集中于同一平臺,統一額度資源管理,能最大限度制約買方,防止在一盤散沙的情況下被買方“各個擊破”。隨著越來越多湛江水產出口企業納入承保,水產行業信用風險管理平臺的作用也日益凸顯。

中國信保的行業信用風險管理平臺主要通過兩種途徑實現。一是通過“關注名單”制度防止不同出口企業在同一買方身上重復受騙。二是通過額度統一管理避免買方拖欠某一出口企業貨款后轉換供應商繼續采購。

案例一

2012年上半年美國某水產經銷商拖欠湛江某知名水產企業A公司約120萬美元貨款,買方因下游超市銷售不暢導致貨款長時間沒有能力歸還。出于維系自身營運目的,該買方在拖欠貨款的同時通過中間商向湛江其他水產企業咨詢采購,如其順利轉換供應商則A公司貨款回收將更為困難。在其他水產企業向中國信保詢保的過程中,中國信保明確告知在該買方沒有全額歸還A公司貨款的前提下中國信保將不會批復新的額度。該買方在無法轉換供應商的前提下只能先歸還A公司貨款,目前A公司已全額收回貨款。

水產行業有著不同于其他出口產業的特點。首先,水產行業海外買方以中間商居多,資質普遍較弱,履約能力受其下游還款影響較大,在宏觀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差;其次,水產業淡旺季明顯,特別是蝦產品集中在下半年8~12月份出運,使得出口企業限額需求集中,風險敞口進一步加大。一旦出現買方拖欠、破產等風險,對水產企業自身運營造成的影響非常大。

就水產企業內控機制而言,大多數水產企業沒有建立起買方信用風險管理體系,買方管理處于較粗放的狀態,沒有科學有效的買方評估管理方法。中國信保通過“嵌入式”風險管理,與投保企業決策層、銷售、財務等多層級、多部門建立立體溝通,打造全方位風險管理體系。在與中國信保展開合作后,通過為水產企業量身定制風險管理體系,規范企業內控流程,形成科學合理的決策機制。一是買方信息檔案的建立與重點買方風險分析;二是買方交易決策控制與買方分類管理;三是額度控制與動態管理。

案例二

湛江某大型水產出口企業B公司為規避壞賬風險,執行較嚴格的信用管理制度,能容忍的最大風險為自控提單業務。2011年初某俄羅斯買方向B企業提出用賒銷方式共同做大業務,但限于公司風險控制要求,B企業忍痛拒絕了該客戶。2011年6月B企業與中國信保建立全面合作,2011年底該俄羅斯買方向B企業重新提出該要求時,B出口企業將該買方提交中國信保評估。中國信保經評估后發現,該俄羅斯買方集團背景實力雄厚,銷售網絡廣,具備成為核心買方的條件。針對該買方中國信保及時批復300萬美元額度,目前該買方已發展成B公司的大買家之一,預計2012年全年交易金額將突破500萬美元。

“與中國信保展開合作后,我們的市場策略從防守轉為進攻。”一位水產企業的高管說,“利用資信調查去甄別、發現一些有價值的買方,利用信用銷售擴大與這些買方的交易,是我們培育核心客戶的有效手段。”

針對水產行業買方多為中間商的特點,中國信保在綜合了解買方歷史履約記錄、下游銷售情況的前提下,執行積極的承保政策,滿足企業市場拓展、特別是新興市場拓展的要求。同時中國信保利用自身平臺資源,為海外買方與國內供應商搭建溝通平臺,促進雙方共同做大貿易。在中國信保的支持下,湛江水產企業近兩年在俄羅斯、南美等市場開拓工作成效顯著。

案例三

加拿大某羅非魚經銷商下游買方主要為沃爾瑪等大型超市,在中國大陸年采購金額超過5000萬美元,采購地主要為廣東湛江。2012年該經銷商業務量進一步擴大,需要中國信保提供更大的額度支持才能擴大在中國內地的采購量。受中國信保邀請,該買方負責人于2012年6月赴廣州與中國信保承保人及主要供應商面談,向中國信保提交了近幾年的財務報告,并對自身公司經營情況進行了詳細說明。在全面了解該買方財務及市場狀況后,中國信保對其批復額度由700萬美元提升至1200萬美元。該買方表示,鑒于中國信保廣東分公司對于其市場拓展提供的大力支持,今后的訂單安排會進一步往湛江傾斜,希望與中國信保保持更密切的合作。

中國信保作為我國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業務的唯一承辦機構,在解決企業“走出去”面臨的風險及支持企業取得項目融資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支持水產企業在海外市場自建生產基地和銷售網絡,對于拓寬企業發展空間,實現轉型升級意義重大。

案例四

湛江某大型水產上市公司C公司于2011年收購美國一大型水產經銷商,并將該公司作為平臺構建自身在美國的營銷網絡,邁開了C公司“走出去”的步伐。中國信保積極響應企業需求,與C公司高層、美國子公司展開溝通,在新一年度合作方案中將美國子公司一并納入承保范圍,確保該子公司對下游銷售應收款的順利回籠,為企業拓展新市場、新領域解決后顧之憂。

結語

篇8

供應鏈金融在國外的發展

供應鏈金融在西方發達國家之所以能取得較快的發展,是因為市場和技術力量的推動。在國外先進的金融機構中,供應鏈金融正越來越依靠電子信息技術平臺進行日常的操作和維護,這方面的產品創新也必須以電子信息技術作為開發基礎。

國際上,供應鏈金融業務應用最廣是在北美(美國和加拿大)以及菲律賓等地。以美國為例,其供應鏈金融的主要業務模式之一是倉單質押,倉單既可以作為向銀行貸款的抵押,也可以在貿易中作為支付手段進行流通。它的供應鏈金融體系是以政府為基礎的,這樣不僅提高了運營系統的效率,而且降低了營運成本。

以下通過一些實例來反映國外供應鏈金融的最新成果:

一、荷蘭銀行

荷蘭銀行(ABN AMRO)是較早開始挖掘供應鏈和國際貿易中的商機并將貿易融資作為重點業務的銀行。荷蘭銀行2006年被評為最佳網上貿易服務提供者。能獲此殊榮得益于它們的MaxTrad技術。MaxTrad通過提供24小時的在線服務,為買賣雙方自動處理貿易交易及管理應收、預付賬款提供了良好的解決方案。技術創新之處體現在:在系統中融入供應鏈金融模型,為客戶提供了縮短變現周期、獲取實時信息及降低紙質文件傳遞的網絡工具。使用者亦可以根據需要,在網上實時將其應收賬款貨幣化。

二、摩根大通銀行:實體供應鏈和金融供應鏈的聯姻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現金管理服務商,摩根大通銀行的資金清算部門在全球的美元清算業務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現金管理與貿易融資業務是兩項相輔相成的銀行業務。JP Morgan Chase Vastera公司提出的價值宣言是:為進出口商提供一站式服務,妥善解決跨境貨物運輸中日益增加的各種挑戰和風險。

在為全球供應鏈中主要的支付交易包括收付貨款、支付運費、支付保險費、支付關稅等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摩根大通銀行可以自動獲得各類金融貿易數據。而利用運輸單據制作和管理的自動化,Vastera固有的流程和技術有力地支持了“實體貨物”的跨境流動。

三、GE(美國通用電氣公司) 和太平洋資產融資公司的存貨所有權解決方案

存貨所有權解決方案(Inventory ownership solutions)是一種新興的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這種方案令供應商能夠以低于一般流動資金貸款的利率獲得融資,從而減輕由于買賣雙方融資成本差異帶來的流動資金壓力。在供應商需要保持的在途存貨數量巨大,或者供應商在買家的壓力下不得不持有大量存貨倉儲設施的情況下,比如供應商代買家持有庫存模式(VMI),存貨所有權解決方案為供應商提供一個新的資金來源。

供應鏈金融在國內的發展

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供應鏈金融在我國仍是一個較新的商業活動。但供應鏈融資模式從誕生到現在,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在國內的發展速度還是較快的。下面主要以深圳發展銀行和浦發銀行為例介紹:

一、深圳發展銀行

2006年,深圳發展銀行在業內率先推出了“供應鏈金融”品牌,系統地對供應鏈中應收、預付和存貨提出了結構性的解決方案。深發展不但在產品創新上彌補了金融服務市場空白,更無疑大大提升了銀行自身的競爭力。在融資產品之外,深發展供應鏈金融還為供應鏈上企業提供了一系列的增值服務。

二、浦發銀行

浦發銀行的“企業供應鏈融資解決方案”提供的服務包括:信用服務支持;采購支付支持;存貨周轉支持;賬款回收支持。其六大業務方案為:在線賬款管理方案。以領先的平臺和服務理念為企業解決賬款管理難題的業務方案。采購商支持方案。為采購商解決在采購過程中的各種問題,緊密上下游的銀行支持方案。供應商支持方案。為供應商解決在銷售過程中的各種問題,緊密上下游的銀行支持方案。區內企業貿易融資方案。為出口加工區和保稅區內企業度身定制的嶄新服務方案。船舶出口服務方案。為船舶生產及出口企業提供銀行產品和服務的整體業務方案。工程承包信用支持方案。為企業在境內外競投標及新項目資格預審中提供各項資質及信用支持服務的業務方案。

國內外供應鏈金融發展的比較分析

一、供應鏈融資主體

國外由于法律監管較松金融機構實行混業經營,開展供應鏈融資的主體變得多元化,既存在銀行、保險公司、基金和信貸公司借款給中小企業并委托專業的第三方機構對質押存貨和借款人進行評估和管理控制,又存在核心企業兼并銀行或銀行成立專門的金融公司獨立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這樣就使得中小企業的供應鏈融資渠道更加廣闊和暢通。

國內在融資主體上,我國由于受銀行分業經營,供應鏈金融業務中提供資金和進行相關結算的主體主要是商業銀行,第三方機構的參與度較小,核心企業和其他金融機構都主要是協助銀行進行融資業務,銀行對中小企業授信,委托第三方機構對借款企業和擔保品進行評估和管理控制,或者銀行對整個供應鏈授于一定額度,由核心企業或者商會按銀行規定對供應鏈上所需貸款的企業分配額度。

二、主要融資模式及融資對象

國外的供應鏈金融業務融資模式比較豐富,允許的擔保品種也比較豐富,應收帳款融資、訂單融資和存貨質押融資業務都發展得較為成熟,其中存貨品種的涵蓋面包括農產品、原材料、產成品、半成品甚至在制品。至于融資對象,也從最原始階段的農戶,擴展到了批發零售型的流通型企業,并進而擴展到了供應商和生產型的企業,形成了針對供應鏈上中小企業的全方位的融資體系。

國內的供應鏈金融模式主要局限于三大類,基于企業財務報表中的“存貨、應收賬款、預付賬款”三個科目而進行的。國內在擔保品種上,應收帳款融資開展較早,也較為成熟,選取面較寬;存貨質押融資近幾年雖發展較快,但其質押品種選取面還較為有限, 存貨質押融資業務中,我國現階段多是針對流通型企業開展業務,因此對存貨的保管方式多以公共倉儲為主。最典型的就是深圳發展銀行為代表的貿易融資產品,包括針對企業預付、存貨及應收等資產支持而給予的結構性短期融資。這些融資,既可以基于企業主體評級而發放傳統貿易融資,也可以基于單筆債項評級而發放自償性貿易融資。

三、信用評價體系與風險控制

篇9

[關鍵詞]中儲糧;內部控制;風險識別;風險應對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3110

1公司簡介

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簡稱中儲糧總公司)是經國務院批準組建的涉及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國有大型重要骨干企業。中儲糧總公司成立于2000年,注冊資本1668億元,實行董事長負責制,董事長為公司法定代表人。截至2015年年底,企業總戶數972戶,其中:直屬庫344戶,擁有職工44289人,總資產達11263億元,營業收入為1543億元,累計購銷糧食27192萬噸,累計購銷油脂571萬噸。

2內部控制風險識別

風險指未來的不確定性對中儲糧實現其經營目標的影響。內部控制風險,就是指影響內部控制功效發揮和目標實現或導致內部控制失效的不確定性,一個企業要發揮內部控制功效,就必須從控制和防范內部控制風險開始。

風險識別,則是指中儲糧及時發現、分析經營活動中與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相關的風險。由于儲糧行業的高風險特征,中儲糧應充分識別、評估、防范及應對經營和管理中的風險,針對各種風險建立確認風險應對措施的程序和方法,對具有較高發生概率、影響重大的風險優先考慮,建立一套廣泛適應的風險決策判斷標準。

2.1目標設定

目標設定是風險評估的前提,設立目標是風險評估過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企業在進行風險確認評估與控制之前,目標就必須已經存在。只有先確立了目標,管理層才能針對目標確定風險并采取必要的行動來評估風險。盡管目標的設定并非內部控制要素,但它卻是內部控制得以實施的先決條件。糧庫風險管理首先要確定目標,只有先確立了目標,管理層才能針對目標確定風險并采取必要的行動來管理風險。

2.2風險識別方法

風險識別的方法有很多種,結合中儲糧公司實際情況,糧庫風險識別應將定性與定量方法相結合。定性方法可采用問卷調查、集體討論、專家咨詢、情景分析、政策分析、行業標桿比較、管理層訪談、由專人主持的工作訪談和調查研究等;定量方法可采用統計推論、計算機模擬、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事件樹分析和財務分析法等。有效的風險識別應當形成一個風險數據庫,列明糧庫面臨的各種主要風險,為確保所有主要活動及其風險都被囊括進來糧庫的風險識別應當以一種系統方法來進行,并進行有效的分類。

3內部控制面臨的主要風險

3.1戰略風險

戰略風險是指不確定因素對中儲糧實現戰略發展目標和實施發展規劃產生的影響。為減少這些影響,中儲糧要結合市場情況保持其核心競爭優勢,選擇合適的產品組合,抓住發展機會,從宏觀戰略上規避面臨的風險。2015年中儲糧總公司《全面風險管理報告》中提到產生戰略風險的原因,即總公司是以政策性業務為主的企業,目前處于發展期,投資需求和投資規模較大,產業政策調整、行業發展趨勢、投資資金來源和投資決策程序等,都將影響整體戰略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3.2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即市場經營風險,指未來市場價格的不確定性對企業實現其既定目標的影響。這些市場因素可能直接對企業產生影響,也可能是通過對其競爭者、供應商或者消費者間接對企業產生影響。近幾年市場上糧油價格大起大落,市場走勢不確定性增加,影響價格因素增加,價格的形成機制也越來越復雜,市場經營決策面臨的風險加大。中儲糧面臨的市場風險主要包括市場糧食價格大幅波動的風險、新產糧源不足的風險、客戶和供應商信用風險、利率和匯率風險、其他糧企的競爭風險等。其中,價格波動、客戶和供應商信用等風險是中儲糧重點應對的領域。

3.3運營風險

運營風險是指供應鏈的管理、資源的合理調配、關鍵人員的流動、法律法規、監督檢查等涉及公司運營方面的不確定性對公司運營目標產生的影響因素。中儲糧系統面對的運營風險主要包括:社會輿情風險、信息系統安全風險、人力資源風險、糧油監控風險、健康安全環保風險、保密風險等。

3.4法律風險

法律風險指不同國家或地區法律法規環境的差異性、具體法律法規的重新制定和變更給企業帶來的影響。中儲糧系統隨著業務的擴大和延伸,主要面臨以下法律風險:一是合規法律風險;二是合同風險;三是投資法律風險;四是法律糾紛敗訴風險;五是知識產權風險。

3.5財務風險

財務風險是指公司財務結構不合理、融資不當使公司可能喪失償債能力而導致投資者預期收益下降的風險,如利率和匯率的變動、庫存商品或輪換糧油價格波動、信用政策等不確定因素對企業現金流的影響,以及公司在理財方面的行為對企業財務目標的影響。主要包括:資金風險、稅務風險和信用管理風險。

3.6政策風險

政策風險指由于國家政策的變化給中儲糧帶來的風險。政策風險主要包括反向性政策風險和突變性政策風險。反向性政策風險是指市場在一定時期內,由于政策的導向與企業內在發展方向不一致而產生的風險。當企業運行狀況與國家調整政策不相容時,就會加大這種風險;突變性政策風險是指由于管理層政策口徑發生突然變化而給儲糧企業造成的風險。中儲糧面臨的政策風險主要包括:兩個確保風險、政策執行風險、政策變動風險、中央投資建庫投資安全風險等。

4內部控制風險的應對方案

風險應對是中儲糧針對風險發生的原因、風險重要性水平,考慮風險之間的關系并把握機遇,運用風險組合觀,選擇風險應對方案的過程,從而實現對風險的有效控制。在評估了相關風險之后,管理層確定如何應對風險,制定風險應對方案。風險應對方案主要包括四類:①回避風險――退出產生風險的各種活動;②減少風險――采取行動減少風險的可能性或影響。實施內部控制就是減少風險的有效方法;③分擔風險――通過將風險轉移或者分擔部分風險來減少風險的可能性和影響;④接受風險――不采取任何行動去影響風險的可能性或影響。

在考慮作出風險應對的過程中,管理層需考慮風險產生的可能性,應對的成本和收益等,選擇恰當的風險應對方案并評估各種方案產生的影響。

中儲糧應建立并完善強有力的內部控制措施,加強現有的內部控制,充分評估以上六個方面的風險,從而更好地應對風險、減少風險的損失。一般情況下,對于戰略、財務、運營等風險,可采取回避風險、減少風險、接受風險等方法;對于能夠通過保險、期貨、對沖等手段減少風險的,可以采用風險轉移等方法。

參考文獻:

[1]趙幸福,楊忠誠,白石.糧食流通企業風險管控研究(一)[J].黑龍江糧食,2011(6):30-33.

篇10

關鍵詞:稅務風險;內部控制;措施

引言:

2009年5月,國家稅務總局了《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試行)》,就大企業風險管理的制度與目標、稅務風險管理組織、稅務風險識別和評估、稅務風險應對策略和內部控制、信息與溝通、監督和改進等問題進行了明確。2010年,2011年國家稅務總局先后明確提出“信息管稅:就是樹立稅務風險管理理念。”“實施稅務風險管理。將風險管理理念貫穿于稅收征管全過程。”2015年中辦、國辦印發《深化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改革直指“痛點”。其中,加強納稅服務、促進誠信納稅是方案的一大重點;在“轉變征收管理方式”中明確提出了“深化稅務稽查改革”“增強稽查的精準性、震懾力。”隨著國家稅制改革的深入與征管力度的不斷加強,如何有效防范稅務風險,建立誠信納稅機制已成為企業風險管理的重點。

一、企業稅務風險理論

狹義的稅務風險是指企業的涉稅行為因未正確遵守稅法的規定而導致的未來經濟利益的流失;其主要表現在少繳稅款而導致稅務機關的罰款等。廣義上的稅務風險還包括企業經濟行為適用稅法不準確而導致未足夠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而導致多繳稅款。

二、企業稅務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

(一)管理者的經營理念以及企業從業人員的素質有待提高

首先管理者的經營理念、風險意識,對稅務管理的重視程度對企業稅務風險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國企業管理者的納稅意識往往存在這樣的誤區:在遇到棘手的稅務問題,往往是通過托關系、找路子解決問題,通過關系與稅務機關領導協調,達成減免部分稅收的意向。但是隨著稅務局交叉稽核、納稅評估、定期輪崗等措施,通過關系來解決稅務問題,必會給企業帶來更大的稅務成本和風險。其次“營改增”以來,增值稅貫穿了企業每個經營環節,合同的簽訂、票據的接收與企業生產管理人員密不可分;票據報銷、發票的管理、會計檔案、稅務申報與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密切相關。企業人員的專業技能、工作態度、法律意識都影響著企業的稅收成本。浩瀚繁雜的稅收條款,企業人員如果沒有相應的業務素質與能力,也是稅務風險產生的原因之一。

(二)企業稅務風險內控管理制度薄弱

部分企業內控管理制度形同虛設,建立制度只是為了應付檢查,并沒把內控制度要求傳達到每個員工;加之制度本身的不完善,操作性欠缺,執行力差。制度的不完善導致稅務風險控制不力,最終給公司經營造成名譽上和經濟上的損失。

(三)稅務環境的復雜多變

企業所面臨的稅務環境不僅僅包括國家稅務變革期間政策的多樣性與復雜性,還包括當地稅務機關公務員素質、稅企關系以及地方經濟發展水平,供應商的社會環境等等。稅制改革中各種政策出臺的復雜性與不完善性是企業稅務風險的重要因素。例如從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開展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營改增試點擴大至8省市;2013年8月1日,將廣播影視服務業納入試點范圍。2014年1月1日起,將鐵路運輸和郵政服務業納入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2016年5月1日起,將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全部納入“營改增”試點。這是自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來,財稅體制的一次最深刻的變革,各項制度規定也在變革中不斷修訂與完善。從營業稅到增值稅前后紛繁復雜的變革時間短,覆蓋面廣,涉及行業眾多。復雜多變的稅務改革期間容易導致稅務風險的產生

三、稅務風險應對措施

(一)夯實會計核算基礎,加強培訓,樹立全員風險意識

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規范的會計核算辦法,電算化的信息管理平臺是完善稅務管理的基本保障。財務人員的專業知識、職業素養、責任心則是稅務風險防控的基本要求。浩瀚繁雜的稅收法律法規,財務人員很難準確而系統地把控稅務風險。企業應加強稅務風險管理培訓,特別是在稅制變革期,及時將最新的稅訊知識傳達到全體員工,樹立全員稅務風險意識。涉稅問題不能僅僅依靠財務人員的能力,還應廣泛借助中介和專家的智慧與力量,正確解決稅務問題。

(二)建立內部控制風險管理體系

1 建立科學有效的職責分工、制衡機制和稅務管風險管理的崗位職責。設置稅務管理機構和崗位,明確各個崗位的職責和權限,確保不相容職位分離、制約和監督。2 稅務風險的識別與評估。稅務風險的識別是指識別可能會對企業產生影響的潛在事件,并分別確定是否會對企業實現目標的能力產生負面影響。稅務風險的識別應充分考慮可能給企業帶來的有利和不利影響的內、外部因素,從而進一步分析相關事件并進行風險評估。風險評估要側重對高風險和重要業務單位、重要事件進行評估。重點關注企業在收入確認與稅法上的區別,優惠政策的使用與備案等等,這些都需要企業在風險的識別上做進一步評估。3 稅務風險應對策略和內部控制。定期開展稅務自查是企業防范稅務風險的重要手段之一。重點監控發生頻率較高的稅務風險,把控其重要性和全面性原則,定期自檢,避免在稅務大檢查前被稅務稽查機關要求企業被動進行自查。根據自查的結果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來分析,及時修正和完善內控管理辦法。

(三)加強內、外部信息溝通,建立誠信互動的稅務環境

企業應從經營環節的源頭上抓起,加強供應商的管理,嚴格管理供應商信用評估,從合同簽訂、票據收取等方面控制稅務風險,建立誠信的合作關系,杜絕虛開增值稅發票等行為。同時加強與稅務機關的聯系與溝通,對于新業務新問題主動請教稅務專家。重視稅務稽查,給予積極的協助與配合,并與稅務稽查人員進行充分地溝通,加強內、外部信息與溝通,建立誠信互動的稅務環境。

參考文獻:

[1]蔡昌.《稅務風險揭秘》,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D].2011-07-01

[2]欒慶忠.《企業稅務風險自查與防范》,中國市場出版社[D].2012-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