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網絡信息化建設范文
時間:2023-08-14 17:40: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加強網絡信息化建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農產品;網絡營銷;信息化
隨著Internet的發展,信息技術在我國農業中應用越來越廣,網絡營銷也逐漸被廣泛認識和推廣。而農村信息化是實施農產品網絡營銷的基礎,是解決農業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低和農產品賣難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一、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
第一,信息化建設既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更是解決的“三農”問題的必要途徑之一。在我國,信息化程度最低的是農業,制約了農民的脫貧致富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第二,信息不暢引起農產品銷售不暢,從而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農民因信息不暢不知道生產出來的農產品以什么價格、什么時間、什么地區、銷售給誰才能使也生產投入轉化為經濟收入,即“賣難”問題。
第三,當前農業生產結構不合理的矛盾十分突出,調整勢在必行。由于信息不靈,重復建設嚴重,導致大量的資源閑置。
二、國內農業信息化建設的現狀
近幾年,農業信息化建設發展速度很快,中國農業科技信息網的農業網站搜索引擎系統統計,截至2007年6底,國內涉農網站已經增至6395個,超過了法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僅次于美國、印度等國家。
從表1數字分析,國內涉農網站總數增長較快,但主要集中在公司企業所建立的自我宣傳網站,占國內農業網站的82.56%;農業政府部門對農業網站給予了相當的資源,建立的網站數量也明顯的增長,占國內農業網站總數的11%;從2000年底到2007年6月,農業科研機構建立的網站數量幾乎沒有增長,僅占國內涉農網站總數的2.6%,這與廣大用戶對農業科技信息的日益增長的需要形成了強烈反差。同時,國內農業網站信息內容涵蓋農業和農村經濟各個主要方面,涉及13個大類127個子類,有的網站涉及多個類別,截至2007年6月底,農業網站按信息專業內容分類情況如表2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農業網站提供的分類內容排序前5位是:農村與農業經濟、政策法規與管理、種植業、林業和農產品加工,大部分的網站涵蓋多類別信息。
三、農村信息化建設的不足
(一)農村網絡建設落后,農業網站地域分布不均
目前國內的農業網站數量比較多,且主要分布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山東、北京、浙江、江蘇、廣東等沿海省份,但農業生產大戶主要集中在經濟欠發達的內陸省份,且這些地區由于經濟基礎比較差,農村網絡基礎建設落后,絕大多數的農戶沒有條件上互聯網,嚴重地制約了這些地區農產品的網絡營銷的發展。
(二)信息資源規模小,服務功能弱
現在大多數農業網站缺乏高質量的數字化的農業信息資源,內容泛泛,許多信息淺嘗轍止,實用性、針對性強的特色信息缺乏,無效鏈接多。現有的農業網站數據庫種類數量較多,但大多規模較小,有些數據庫只有幾十條至幾百條信息,數據庫的質量及標準較差,不能保證信息的查準率,缺乏利用價值。
(三)缺乏信息的深層次的挖掘和開發
目前網站基本上提供農業相關信息的原始資料,而沒有進行信息資源的有效組織和深層次的挖掘。隨著用戶對獲取信息內容日益重視,信息消費者更迫切地要求得到高附加值的信息,即經過精心研究和領會之后被深加工的問題解決方案。
(四)農業信息的時效性差
網絡商務信息的特點是要求及時、準確、經濟、適度,農業網站的信息提供也是一樣,但國內現有的農業網站大多內容更新不及時,或提供過時的信息,這類信息以農產品的網絡營銷并沒有起較大的促進作用。
(五)網頁制作粗糙,視覺效果差
網頁的視覺效果將衡量網頁好壞的關鍵。有些農業網站的頁面存在諸如網絡各層頁面的風格不統一,頁面背景各不相同,頁面設計重復,圖片處理粗糙,影響頁面調用速度和文件下載速度,網頁的字體的大小、形狀可隨意改動以及存在錯字等問題。
四、農村信息化建設的途徑
(一)重視和加強政府在農業信息化建設中的作用
在農村信息化建設中政府要實行宏觀領導,統籌規劃。政府要專門設立農業信息化工作部門,全面調查,認真論證,制定科學的規劃,要將農業信息化的建設作為我國一大重要建設項目建設,加強各等級的農業網站建設,力求在數量與質量上上檔次,更重要是講求網站實用性,更要發揮統計部門擁有的信息的優勢,大力組織和開發農業信息資源。
(二)加大投入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我國當前農村的網絡基礎設施還比較落后,中西部經濟欠發達的農村尤其如此。某些貧困的山村僅有一條簡易公路與外界相通,更無從談起網絡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對于這些地區的信息化建設可分步進行。第一步送電,當時政府可以利用山區的地理優勢建設小水電工程,解決本地基本生活用電問題,或者加大國家電網送電范圍,解決山區用電問題;第二步通電話,在解決了用電的基礎上由電信部門建設通信網絡,實現山村與外界的電話通訊;第三步建設信息高速公路,通過捐贈、政府補貼、自購等方式增添網絡終端設備,如電腦、交換機等,利用電話網絡采用ISDN、ADSL等技術實現上網,最終達到網絡資源共享。
(三)加強農業信息網站建設
1、利用多種技術和系統開發工具作農產品網絡營銷平臺。面向農村、農民,而向各級領導和農業科技人員,因地制宜地建立各種各樣的有關農作物生產、銷售的專家系統和農村經濟決策支持系統。
2、對網站信息進行整序、組織等深層次開發利用、重新包裝提供信息服務。在農產品銷售決策時,人們將多種相關信息進行綜合的分析得到新的信息,新的信息價值往往遠大于所依據信息的價值總和。
3、網絡應開展農業信箱、專家咨詢BBS論壇,根據用戶的定制需求而制作的信息套餐等增值服務。如浙江省農業信息中心建立的農民信箱系統,按從事專業、行業、主營品種、職級、職稱等列為13大類和280個小類,用戶注冊時確定相對應的類別,形成分類群發信息的用戶群數據庫。系統由權威部門公共信息,并根據權限和不同用戶的需求分類提供針對性信息。自2005年9月系統啟用,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實名制用戶數就突破100萬。
4、農業網站應根據自己的專業優勢,建立規模較大的信息資源庫,加強網站數據庫的開發,不斷擴大現有的數據庫容量同時,大力挖掘信息資源,把農業信息視野擴展到農業相關的各個領域,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以充實現有的數據庫內容,逐步建立并不斷擴大網絡環境的大型綜合數據庫,以更好地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對象的需求。
(四)促進網絡運營商充分競爭,降低網絡資費
世界銀行2007年5月的《中國的信息革命:推動經濟和社會轉型》報告指出,我國擁有世界第二大互聯網和寬帶市場,但目前使用價格占收入水平的比重仍然偏高。發達國家互聯網使用價格不到其收入水平的1%,而我國的比例超過10%,也高于東亞及太平洋地區約8%的平均水平。由于國內互聯網資費居高不下,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互聯網市場份額繼續擴大的絆腳石,嚴重地阻礙了農民上網的積極性,對互聯網的發展也產生了負面影響,同時也制約了農產品網絡營銷的發展。
(五)加快培養農業網絡營銷人才
要推廣農產品的網絡營銷,人才是關鍵因素,需要一大批既懂現代信息技術和現代農業技術,又善于經營的現代信息產業的專業人才,并要在農業信息人才培養方面加大投入,在大專院校設立農業信息化專業,加強該類人才的教育,以農科院為帶頭,推動農業信息化的普及教育,逐步培養一支適應農業信息化發展的專業隊伍,保障農產品網絡營銷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總之,農村信息化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過程,要面向未來,順應時展的潮流,堅持改革和不斷創新,突破體制和觀念的束縛,學習掌握和應用新技術,為農村發展提供手段和保障。
參考文獻:
1、蒲海珍.我國農業信息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甘肅農業,2006(3).
2、張軍培.農業信息化在農民增收中的探索[J].河南農業,2006(4).
3、世界銀行組織.中國的信息革命:推動經濟和社會轉型[Z].2007.
篇2
關鍵詞: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現狀;問題;優化策略
一、企業會計信息化定義
企業會計信息化與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大致相同,會計信息化作為企業信息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按照財務管理理論,結合現代先進的科學信息技術,將會計的業務程序整合到一起,使企業財務業務程序與其他業務程序結合在一起,企業的信息、資金以及物流有效結合,企業的會計信息被有效開發和充分的利用,為企業謀取經濟效益[1]。會計計算機系統需要結合軟件的開發利用,才能實現企業的會計信息化。
二、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現階段的現狀分析
(一)對企業會計信息化的重視度不高
對于企業來說,建設會計信息化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且需要配置專業的人員及先進的技術支持。除此之外,更需企業的領導層提升對會計信息化的重視度。現階段,從企業的發展形勢分析,我國很多企業對會計信息化建設重視度并不高,很多企業對建設信息化的想法存在偏差,企業的高層對信息化建設的認識較為片面,認為先進的技術就可以實現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忽視了其他的建設要素。
(二)企業的管理系統和企業會計信息化沒有很好的銜接
在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中,網絡是傳遞財務信息的主要工具。但是,先進的網絡技術也只能實時的傳遞財務信息,所傳遞及接收的信息是否真實、可靠是不能夠保證的。財務信息是企業商業機密中最為重要的,根據信息可以了解到企業的整個發展及經營情況。因此,企業的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非常重要,并且不可以隨意泄露。但是現代網絡雖然十分發達,卻是一個虛擬的世界,企業的重要信息通過網絡傳輸仍舊存在較大風險,不能保證信息的安全可靠性。企業需加強管理,確保在會計信息能夠安全傳遞。
(三)企業會計人員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財務管理是企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中,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是核心,企業對會計人員要求就必須嚴格一些。想要實現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需要會計人員專業知識過硬之外,還需要熟練掌握信息技術。現代技術發展迅速,會計人員需要跟隨發展的腳步,不斷充實自己,加大知識儲備量,滿足企業發展需要。當前發展形勢,對高綜合素質的人才需求量非常大。會計人員在信息資源的規劃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在信息化建設的落實上還存在很大難度。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不高,對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有一定的影響[2]。
三、企業會計信息化優化策略探析
(一)開展研究企業會計信息化理論
現階段,網絡信息發展迅速,在這樣的環境下,企業會計實務及方法迎接著很多新的挑戰。會計信息系統如不能夠很好的支持,則會對會計信息化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會計分期是會計理論中的重要課題,其假設企業所編制的定期財務報告已經確定,經濟損益也確定的情況下,為確認會計要素、會計計量以及權責發生提供依據。在網絡迅速發展的今天,會計電算化具備非常強大的傳遞功能,且運算功能也十分強大,之前手工操作、工作量大的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企業的會計核算從之前的事后核算轉變成為現在的實時傳遞,財務管理也方便很多,從靜態轉變為動態,很大程度提升了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價值。
(二)不斷加強企業信息的安全控制
安全控制是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中需要重視的問題,其關系著所傳遞的會計信息是否安全可靠。企業必須加強信息的安全控制,做好商業機密的保護工作,為企業的發展做好鋪墊。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將計算機網絡信息、資料數據庫和網絡產物的結合,如果企業的網絡安全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則不能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因此,需要將先進的技術引入企業,聘請專業人員做好財務信息安全的保護工作[3]。除此之外,國家也要配合企業的發展需要,共同抗對網絡信息犯罪,盡職盡責保障企業網絡安全。不斷加強網絡安全宏觀調控,會計制度不斷的完善,嚴懲制裁威脅網絡安全的犯罪,為社會營造安全可靠的網絡環境。
(三)信息優化配置的實現
企業在考慮自身的規劃和發展時需要將各個環節融入其中,企業的會計工作使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環,高層需要提升對其的重視度。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化社會,企業的會計工作也需要引進新技術,不斷完善更新,實現信息化。建設企業會計信息化的過程非常復雜,因此,企業的規劃布局需要整體而又全面,一步一個腳印的向前發展,不能操之過急[4]。
(四)企業聘請綜合素質高的人才,提升整體人員素質
在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中,會計人員綜合素質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現代會計信息化想要快速發展,除了先進的技術外,還需要提升對專業人員的重視度,社會也要重視人才培養,從宏觀視角來看,國家應加強人才儲備,加大信息化建設。企業的會計人員也應不斷提升對自己的要求,提高綜合素質,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適應企業的發展需求。企業將強會計人員的培訓,必要情況下投入培訓資金,重視人才培養。從現代企業的發展形勢看,會計人員缺乏較高的綜合素質是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在市場激烈的競爭中,企業想要有一席之地,需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集眾人智慧,謀求發展。
四、結論
綜上所述,在市場經濟發展中,企業需要跟隨發展步伐,從長遠角度考慮,做好發展規劃。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及優化適應當前時代的發展,現階段正處于發展階段,還存在很多問題,迎接很多挑戰。在這樣的形勢下,企業應該正視問題,迎難而上,開展研究企業會計信息化理論,不斷加強企業信息的安全控制,優化信息化配置,聘請綜合素質高的人才,提升整體人員素質,不斷加強信息化建設。幫助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的不斷發展。
作者:李鴻 單位:太原市市政工程總公司
參考文獻:
[1]儀秀琴,侯鑄芳.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與優化策略途徑探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
[2]張麗軍.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與優化策略探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3.
篇3
關鍵詞:職業院校;信息化建設;思考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3) 18-0000-01
校園信息化建設是以計算機網絡為背景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條件下開展的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工作,是學校加強內涵建設和提高辦學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的建設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個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通過對校園信息化建設的研究和分析,將推動學校的教學和管理模式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必將會極大地提高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改善了師生的教學、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但是,目前我校信息化建設的總體水平還不高,在很多方面面臨著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我校信息化建設現狀
寧夏防沙治沙職業技術學院是2011年經教育部備案批準成立的一所高等職業院校,是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環境下,由普通全日制中等職業學校升格而成的普通全日制高等職業院校。學校經過幾年的發展,信息化建設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一)基礎設施建設方面
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校園網骨干網絡的光纖鋪設、樓宇綜合布線及網絡交換設備的綜合集成等,是實現校園信息化建設的前提和基礎。隨著學校新校區一期建設項目的竣工,校園網就基本實現了校內互聯互通。校園網一期主要包括行政辦公樓、教學樓、實驗樓。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原則,一期樓宇全部實現了光纖接入和互聯網的訪問,建成了覆蓋全校的計算機網絡;校園網主干采用快速以太網技術,拓撲結構為星型,分為核心層、匯聚層、接入層三級管理,全網采用1000M光纖到樓宇,100M雙絞線到用戶桌面。出口路由、核心、匯聚、接入設備全部采用華為的網絡產品,初步建成了具有一定的穩定可靠性和網絡擴充能力的校園網絡體系。
(二)應用系統和數字資源建設方面
在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的情況下,學校的網絡應用系統和數字資源相對匱乏。僅僅是實現了校園門戶網站的運行、校內文件的簡單共享和多媒體機房的廣播教學,數字資源建設方面尚處于起步階段。
二、我校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我校是一所剛成立不久的職業院校,學校成立之初基礎較差,雖然通過新校區建設項目的實施基本完成了網絡基礎建設,但在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觀念滯后,組織領導機構不健全。校園信息化建設并不等同于校園網技術的推廣,是一種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的創新。我校還未完全走出由中職向高職的過渡階段,管理觀念相對比較滯后,部分管理部門和教師還沒有體驗到信息化建設帶來的便利、加強信息化建設的意識淡薄,同時學校信息化組織機構不健全。
(二)重視硬件基礎建設,忽視了軟件投入。學校在新校區建設項目中把網絡硬件基礎設施做了統一規劃投入較大,在這幾年的發展中對于應用系統和數字資源等軟件建設的投入不夠,造成了現在有網絡無應用,網絡帶寬高但使用率低的現象。
(三)資源尚未實現整合。學校各個部門的資源分別存放在各部門的計算機中,尚未通過網絡實現資源整合,無法共享,極大的影響了辦公效率的提高。
(四)管理技術人員欠缺。出于學校發展規模的限制,學校在信息技術的管理人員和技術支持人員配備不足,高水平的技術人才欠缺。
(五)駕馭信息技術的水平較低。教師年齡結構中老教師還占相當的比重,他們對計算機的使用熟練程度不夠,對信息技術掌握程度有限,還處于從手工備課到電子備課的過渡階段,駕馭信息技術的水平較低。
(六)資金無法得到保障。由于行業辦學等條件的限制,學校辦學經費有限,在信息化建設的資金存在很大的缺口,無法為信息化建設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
三、問題解決的思路
針對我校信息化建設存在的以上問題,現提出如下的解決思路:
(一)轉變觀念,加強組織機構領導。信息化建設不是一個單純的技術問題,不是靠某一個部門某幾個關鍵技術人員所能實現的,需要一個擁有決策能力、能協調各部門之間關系的組織機構來統籌領導,各部門共同實施來完成的。學校應以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作為學院信息化工作的領頭部門,充分發揮他的領導決策功能。
(二)加強軟件在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根據學校各管理部門及教學部門的具體要求,通過合作開發或購買的形式基本建成符合學校實際工作需要的網絡應用系統平臺,主要包括網絡辦公自動化平臺、人事工資管理平臺、教務綜合管理平臺、學生學籍管理平臺等,實現各種校園信息資源在網絡這個環境下的全面共享,提高辦公效率,提升教育資源的利用率。逐步完善網絡輔助教學平臺,建立科研知識交流共享平臺。同時加強數字資源建設,建立健全各專業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充分發揮網絡教學資源的優勢。
(三)統一標準、實現資源整合。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要嚴格執行統一標準統一的規劃的原則,避免出現資源無法全面共享,形成信息孤島。要整合現有的資源,實現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為學院在更高層次上進行數據匯總、信息分析、決策支持等提供數據支撐。在應用系統開發的過程中,要規范通用應用程序接口標準,不同的軟件開發平臺下開發的應用系統應具備直接訪問數據的功能,便于各應用系統間進行集成。
(四)進一步加大培訓力度。通過培訓增進教師對信息技術的理解,了解信息技術在各學科中的滲透;讓教師熟練掌握、駕馭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通過網絡環境獲取、交流、處理與應用教學信息的能力。
四、結語
學校信息化建設是一個涉及到人、財、物等多個方面的問題,需要在領頭部門的統一指導下,多部門協調合作共同完成。學校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克服自身存在的不足與問題,打造符合學校實際,充分發揮網絡技術優勢的信息化校園。為推進學校教育水平更上一個新臺階發揮應有的功能。
篇4
關鍵詞:士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
E221
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積極推進政治工作思維理念、運行模式、指導方式、方法手段創新,提高政治工作信息化、法治化、科學化水平。思想政治教育是軍隊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隨著軍隊的職業化、專業化水平越來越高,士官在管理、訓練、作戰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因此,士官院校順應軍隊信息化建設的大勢,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設十分重要。
一、加強士官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意義
(一)信息化條件下士官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嚴峻挑戰
信息化條件下,信息網絡具有的開放性、交互式、終端用戶獨立自由等特點,對信息化條件下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一是對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提出了挑戰。由于西方發達國家憑借其在互聯網的霸權地位,極力向全世界特別是社會主義中國傳播西方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政治制度、文化思想,對不同于他們的異質文化橫加鞭撻,迫使別人接受他們的“網絡殖民文化”的侵略。二是對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提出了挑戰。以往的政治教育主要通過課堂上的說教來進行單向灌輸,這種“人與人”之間的對話成為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信息傳播的主要陣地。在信息化條件下,網絡打破了傳統封閉模式,“人與人”的對話形式顯得蒼白無力,“我講你聽”式的灌輸教育模式處于不利地位。三是對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對象提出了挑戰。網絡的開放性,使得大量文化垃圾可以通過匿名的方式自由,并毫無保留的在網絡中傳播,這些不良信息嚴重危害了士官學員的身心健康。四是對思想政治教育主題提出了挑戰。網絡上的信息量大且資源共享,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對象都處在網絡終端,可以同時獲得同樣的信息。對擁有同樣多信息的所屬官兵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對思想政治教育者來說是巨大的挑戰。
(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設是創新教育模式的必然選擇
時代在進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也需要與時俱進。網絡的出現,無疑給部隊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個新空間,是部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模式創新的重要載體。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設是網絡信息時代的軍隊思想政治建設的新形式和制高點。當前,網絡對部隊官兵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思維方式、行為模式、個性心理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這給我軍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但也是重新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固有價值和權威的難得機遇。為此,積極主動地將、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教育工作,有機地和互聯網這個高新科技手段緊密結合起來,與時俱進地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的觀點、立場和方法占領網絡制高點,用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和唯物辯證法引導官兵科學、客觀、正確地分析和對待網絡信息,就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在信息網絡時代的必然選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成為網絡信息r代軍隊思想政治建設的新形式和制高點。
二、士官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經過多年建設,軍隊士官院校加快轉型步伐,相繼建成了覆蓋廣泛的網絡基礎平臺,內容豐富的信息資源體系,特色鮮明的教學應用系統,功能完備的訓練設備設施,網上教學、網上演練、遠程教育等有了長足發展,這一切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但依然存在較多亟待解決的矛盾和問題。
(一)觀念滯后是影響士官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首因
首先是黨委領導重視不足。個別院校政治主官沒有以主要精力抓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嘴上喊得重要,但在實際工作中卻把教育當成軟指標,甚至存在“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有的將中心任務與思想教育割裂,遇有重大任務教育就“讓路”;有的黨委領導滿足于議教了、上會了,但還存在議教浮于表面、不夠深入的問題,有的黨委議教會變成傳達學習上級文件、安排部署本級教育的部署會,對院校教育形勢、學員思想情況分析不夠深刻,統籌謀劃、頂層設計教育的思路不夠明確;有的黨委領導追求“抓教育立竿見影”,注重短期見效、不愿持久用力,一旦教育過后一些問題沒有得到及時解決,就懷疑教育效果;有的領導干部不善于利用網絡抓教育、搞指導,個別甚至不會用網、不愿用網、不屑于用網,與時代脫節。其次是教員教學認識不清。有的教員習慣于憑經驗、靠感覺、按慣例來籌劃思想政治課教學,而不是依據形勢任務和具體對象去籌劃教學;有的教員習慣于照搬照抄、生搬硬套地機械開展教學,而不是因地制宜、靈活多樣地開展教學;有的教員習慣于用機械化時代的工作方式開展教學,而不是用信息化條件下的工作方式開展教學。
(二)人才缺乏是制約士官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瓶頸
通過近幾年的建設,士官院校教學的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對具備信息素養的高素質教員需求也越來越大。但從實際情況看,首先,存在“三個較低”的狀況。一是政治教員的信息素養多數較低;二是專業人員的信息技術比較低,目前,有相當多的專業人員只能從事一般的設備維護工作,一些核心硬件的維修、軟件的研發,無法獨立完成,需要到地方臨時聘請人才來實施;三是領導干部的信息能力比較低,受社會環境、個人經歷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各級領導的信息能力還不夠高,已經成為制約信息化建設的“瓶頸”。其次,人才的配置不夠合理。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編制不夠合理,難以形成技術保障的規模力量;二是結構不夠合理,信息化“五類人才”普遍發展不均衡,相互之間缺乏高度融合和協調互補;三是分布不夠合理,信息化人才從基層流向機關,從士官院校流向軍官院校,導致上層和中心區域“人才相對過剩”。最后,存在信息化建設緊迫與人才生成渠道不暢的矛盾。從士官院校內部培訓來看,還不規范、不系統、不經常,增加了信息化人才培養的難度;從借助地方資源來看,受社會大環境影響,對人才的吸引力明顯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需要的進不來、進來的用不上、用上的留不住”的不利局面。
三、加強士官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士官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設是提高信息條件下學員思想政治素養的必然選擇,是加快士官院校教學改革的重要動力。因此,士官院校必須要從各級領導做起,帶頭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充分認識士官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意義,積極穩妥地解決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順應教育轉型需要,不斷更新信息觀念
隨著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轉型深入發展,信息化教學和網絡化學習已成為教學的基本形態,信息化建設水平成衡量院校辦學實力的重要標志。要堅持把轉變思想觀念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首要環節,注重教育引導,積極示范引路,不斷深化全員的思想認識。一要抓教育統一思想。針對官兵思想中存在的模糊認識,廣泛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設怎么看、怎么干”的討論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利與弊”正反辨析,引導大家克服“不用建、不會建”、“與己無關”等消極思想,認清搞信息化建設不是為了趕時髦、造亮點、顯政績,而是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必然選擇。二要靠領導模范帶頭。各級政工領導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大潮中帶頭學信息化、鉆信息化來感召和引領部屬。政治機關也要在認識上深化一層、行動中先走一步,以領導機關學信息化知識、抓信息化建設的大環境調動基層的積極性,用領導機關的經驗指導基層的實踐,促進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設水平整體提高。
(二)加強要素建設,完善信息化基礎條件
一是要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以硬件集成、數據集中、網間高速互聯為重點的園區網升級改造,進行數據中心改造和結構性優化;建設支持集成控制、在線式維護的多媒體教室群;構建集教學過程監控、現場教學信息采集、教學信息綜合管理于一體的教學指揮系統;加強實驗室和訓練場地信息化改造,推進作戰實驗室一體化建設。二是要加強優質教學資源建設信息。建立政治理論知識信息庫,其內容包括:經典著作、中國化成果、軍隊政治工作基本原理和軍隊政治工作歷史、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作品以及其他地理、歷史人文知識。在信息表達方式上,加強多媒體技術應用,采取有聲、有音及圖畫等多種形式,生動傳遞政治理論信息。增強信息的新鮮度和及時性,有計劃組織領導、專家對當前熱點問題進行深入剖析。三是要加強應用系統的建設和應用。采用引進、開發、資源整合并用的方法,構建統一的信息門戶平臺、身份認證平臺、數據中心平臺、網絡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和推廣教務、教保、科研、后勤、績效考核、輔助決策等系統,實現教育訓練和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
(三)培育全員信息素養,提升基于信息系統教學水平
篇5
[關鍵詞]檔案;信息化;利用率;對策
計算機和網絡的產生將我們帶入網絡時代。檔案信息化是檔案部門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加強檔案信息資源的收集、整理、開發和利用的一個必然發展趨勢,它把分散的信息資源以信息化的形式儲存,以標準化的方法管理,以網絡化的方式連接,從而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實現資源共享。
一、檔案信息化的概念
檔案信息化是指在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的統一規劃和組織下,在檔案管理活動中全面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檔案信息資源進行處置、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務。檔案信息化建設是信息化建設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直接帶來檔案管理模式的革命便從以檔案實體保管為重點,向以檔案實體的數字化信息為主要形式對社會提供服務為重心的轉變。
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內涵。①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推動力量是信息技術在檔案管理工作中的廣泛運用。②檔案信息化建設的階段性目標是提高檔案工作現代化水平和確立網絡環境中檔案管理與服務的基本框架。③在檔案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必須重視重新思考檔案管理的原則、理論與方法。如檔案部門的職能與檔案工作體制的變化問題、檔案職業走向問題、電子文件管理系統問題、電子檔案鑒定問題、數字檔案館問題等。④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最終目標是實現社會公眾滿意的檔案信息社會化服務。其目標是在建立良好信息基礎設施的前提下,逐步實現檔案信息公開,以提高檔案信息利用率。
二、檔案信息化必要性、重要性以及主要任務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及逐步推廣應用,對檔案進行信息化管理的條件也已日趨成熟,檔案管理信息化已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必要性
1.檔案信息化管理不但能減少檔案管理人員手工操作的錯誤,同時也能提升檔案管理人員對其管理的各類檔案案卷屬性的掌握度與認知度;
2.檔案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檔案管理人員為客戶服務的效率,從而提高客戶的滿意度;
3.檔案信息化管理可以增加信息存儲量,合理利用館藏空間,大大減少不必要的空間浪費;
4.檔案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建立,可以讓機關內部員工自行查詢所需信息,并且能和檔案管理人員及時溝通、聯系,提高本單位的工作效率。
(二)重要性
1、檔案信息化,可改善檔案管理工作。
2、檔案信息化,可用翔實的檔案信息支持決策和管理。
3、檔案信息化,可為科學研究和知識普及等提供智能化服務。
4、檔案信息化,可避免出現“時空黑洞”。
5、檔案信息化,可拓展檔案工作的服務領域。
(三)主要任務
1、以研制和指引電子文件歸檔管理的標準為重點,加快檔案信息資源管理標準規范的制定和推行。
2、以檔案部門的內網、外網,黨政機關專網的建設為重點,加強檔案信息化的軟硬件基礎設施建設。
3、學習引進先進地區檔案信息管理系統,加強偏遠地區檔案管理應用系統的建設。
4、以館藏檔案的數字化為基礎,以電子文件的歸檔管理為重點,加強檔案信息資源的建設。
5、以檔案專業人才,計算機專業人才為基礎,以復合型人才為重點,加強檔案信息資源管理專門人才隊伍建設。
三、偏遠地區檔案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檔案信息化建設中缺少規劃。2、偏遠地區數字檔案資源短缺且結構不合理。3、受到經濟發展和基礎建設等制約,偏遠地區檔案信息化的重要地位與作用還未充分顯示出來。檔案信息化在偏遠地區各項建設過程中的作用不夠突出。4、檔案信息化人才匱乏。5、偏遠地區檔案信息化規范管理體系不夠健全。6、偏遠地區檔案信息化建設具有明顯的自發性、分散性特點。
四、針對檔案信息化的幾點認識與看法
1.檔案信息化包含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的內容。宏觀層主要應由各地區人民政府相關部門承擔,主要研究制定各地區對于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政策,如檔案信息化建設的目標定位、方針原則、發展規劃、工作體制、法律框架等,使檔案信息化建設明確基本走向和獲得基本保障;中觀層主要由各地區信息建設管理相關廳、局承擔,主要研究制定檔案信息化建設具體實施的制度,形成科學、配套、使用的制度體系,如檔案信息化建設中相關方面的管理制度、管理程序、技術標準,為檔案信息化建設提供適當的技術環境支持;各地區信息管理具體應用單位及各單位檔案部門承擔微觀層,主要研究解決檔案信息化建設具體實施的項目與措施保障問題,包括重要項目規劃、項目實施中的管理措施和技術措施,立項項目主要涉及的電子文件管理系統和電子檔案資源建設,如“電子文件管理系統功能需求規范建設”、“數字檔案建設布局和計劃”,微觀層的作用主要是推動檔案信息化建設技術應用不斷加快、全面實施和走向成熟。
2.檔案信息化組織原則和方法。將檔案信息化建設提升為各地區統籌發展戰略目標,目的是要改變各自為政的分散現狀,加強政府和各具體實施單位層面的統籌、規劃、研究和推廣,大力提高檔案信息化工作的組織程度,整合各類社會組織、機構的工作優勢和資源,自上而下地有序推進工作發展。
3.檔案信息化建設必須與社會的信息需求相協調。作為檔案職業生存發展依據的社會檔案需求,是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推動力。檔案信息化建設是社會對檔案信息需求不斷發展的結果。近年來,隨著我國政治經濟體制的改革和科技文化的快速發展,社會對檔案信息的利用發生了新的變化。因此,與社會信息需求相協調,理應成為檔案信息化建設中應該注意的一個問題。設定檔案信息化建設中目標、方案時,必須立足于社會的檔案信息需求,關注這種需求的變化態勢。因此,其規劃建設必須立足于信息技術的現狀與發展,與信息技術的發展態勢相協調。在設計檔案信息網絡的體系結構、選擇網絡的軟硬環境、確定相關的技術標準時,一方面,應盡可能采用已成熟的信息技術及其成果,確保其可行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要考慮信息技術的發展,使檔案信息網絡系統在技術上具有先進性、前瞻性和可擴展性。
4、檔案信息化建設必須注意前瞻性與安全性。現代信息技術和社會信息需求都處在不斷發展變化之中,因此,設計建設檔案信息網絡時,必須充分考慮這種需求與技術的變化,在立足現實的基礎上把握未來發展,尤其是信息技術的發展,注意技術標準的更新。安全性是發揮檔案信息網絡功能的前提條件。信息網絡在帶來數據共享等優越性的同時,也相應地帶來檔案信息利用方面的安全性問題,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安全性原則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信息網絡的基礎設施建設、上網檔案信息的準備、網上檔案信息管理服務及網絡環境的維護等各個環節安全問題都密切相關。
五、檔案信息化建設需注重檔案信息化資源建設
檔案信息化資源包括數字信息數據的構成形式和來源兩個方面。數字信息數據的構成形式主要有文本文件、圖形文件、圖像文件、影像文件、聲音文件及其他文件。數字信息數據的來源和采集范圍包括以下方面:
1、通過多媒體技術、數據庫技術、數據壓縮技術、網絡技術等手段,將現存各種載體檔案進行數字化處理,并整合到相應的檔案信息數據庫中。
2、收集和接收各種形式的電子文件。有兩種形式:①網絡在線移交接收,②介質移交接收。
3、采集各種具有檔案性質的政府和行業信息及專題資源庫,主要途徑有:①通過網絡在線采集網絡上現有的各種信息資源庫的信息,如國土信息資源庫、人口統計數據庫等;②根據社會需求,采購一些全文光盤數據庫補充數字檔案館數字資源建設不足,如《中國科技文獻數據庫》等。
4、互聯網上其他具有檔案價值的信息。
六、檔案信息化建設必須堅持標準化
標準、規范建設是對電子文件的形成、歸檔和電子檔案信息資源標示、描述、存儲、查詢、交換、網上傳輸和管理等方面制定標準、規范,并指導實施的過程,建設內容包括:
1、管理性標準。是對電子文件、檔案信息進行管理的一套規則,包括計算機安全法規與標準,數字檔案信息資源合法性的確認等,標準由國家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統一制定并推廣實施。相關法規與標準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計算機信息網絡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計算機病毒防治的辦法》等。
2、業務性標準規范。是對電子文件,檔案業務處理的規范,其范圍包含電子文件、檔案的術語標準及管理規范。它包括與檔案信息化建設相關的術語標準、資源的標示、描述數字檔案文件格式、元數據格式、對象數據格式等標準。
3、技術性標準規范,包括電子文件、檔案的數據存儲壓縮格式規范、數據交換標準規范、數據加密、水印技術規范和系統軟硬件技術標準等。標準化是網絡的生命,檔案信息化建設目標的實現,必須建立在統一規范、統一標準的基礎之上。網絡建設的目的是實現網上信息的共享,而共享是以標準為前提的,在開放式的網絡體系中,缺乏標準化的任何信息或技術都會被拒之網外。檔案信息化建設必須自始至終地強調標準的制定和推行,否則無法實現信息聯網、資源共享的目的,而且將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網絡建設標準是一個龐大復雜的標準體系,包括網絡體系結構方面的標準、網上數據方面的標準及網上信息管理與服務方面的規范等。檔案信息化建設的相關標準,不僅體系復雜,而且因信息技術的急速發展而處于相對的變動之中。
七、提升檔案人員素質,適應檔案信息化管理要求
檔案信息化建設,人才是關鍵。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它既需要檔案專業人才,計算機專業人才,更需要既懂檔案業務,又熟悉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方面的復合型人才。
1、轉變觀念,改變角色。檔案工作者應從根本上轉變觀念,立足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培養新的合理的知識結構以適應檔案信息化的需要。檔案人員在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應由傳統向現代、由單一向多元化轉變,成為信息專家,憑借所掌握的專業知識,除了從事信息的收集、整理、編研、提供利用等工作外,還應幫助利用者建立其所需要的數據庫。檔案人員不僅成為信息的提供者,更是管理者對信息進行甄別和選擇,進行信息資源重組以方便快捷提供利用;還要成為系統專家,負責本部門系統與外部信息網的聯系與協調,維護系統的正常運轉與信息安全。
2、更新知識結構適應工作需要。檔案工作者在信息化建設管理的今天,應該是具備多學科知識,掌握新技術,具有一定專業能力、技能的創新型、復合型人才,既要掌握檔案學、情報學知識,又要掌握計算機網絡知識、信息處理知識與經營管理知識,同時還要具有一定的外語水平。使自己開拓視野,增加新知,與時俱進,全面提高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成為檔案管理現代化與科技進步的重要推動力。
3、檔案信息化人才必然是檔案信息化建設事業發展的核心。首先,在知識、技術方面,要求檔案管理人員有較高的知識層次和先進技術水平,不能僅僅滿足于一般的計算機操作,還需要具備檔案軟件系統的開發與維護、檔案數據庫系統的建立與維護等高一級的能力。如既懂現代檔案管理基本知識,深諳計算機技術及網絡知識,又能獨自開發、使用、維護檔案管理軟件,進行檔案信息的編輯、存儲、檢索、利用等工作的實用操作人才。其次,在思想政治方面,相應的要求則更嚴格些。因為檔案或多或少涉及到一些企事業單位乃至國家的機密,必須加強對檔案信息化人員的培養與選拔。
篇6
關鍵詞:林業 信息化建設
森林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主體,是一種可再生、可培植的資源。“十二五”期間,全省林業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全國林業信息化建設綱要》的總體要求,圍繞廳黨組的工作部署,以全國林業信息化示范省和數字銅仁建設為契機,以林權權屬數據庫建設為重點,以林木測土配方信息系統推廣應用為中心,充分發揮信息化支撐發展、推動改革、引領未來的重大作用,為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促進科學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可見現階段信息化建設在林業管理中的重要,那么如何在林業管理中提高信息化建設呢?以下是我從事多年林業管理工作中如何在林業管理中提高信息化建設的幾點經驗。
一、提高領導重視程度,科學進行規劃
林業信息化建設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工作,具有要求高、難度大、周期長的特點。因此,各級林業管理部門領導必須高度重視信息化建設工作,按照國家及各級政府提出的工作思路與目標定位,對于本地區的林業信息化建設進行科學規劃,確保各項建設工作的有序進行。另外,在區域林業的發展中,林業部門領導必須重視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努力提高林業信息化技術平臺的使用效率,特別是在資源管理系統、公文處理系統、多媒體會議系統、檔案管理系統等經常性管理軟件的應用中,應盡量提高系統的實用性和安全性,以便更好的服務于林業信息管理工作。
二、以3G、3S信息網絡為基礎,加快林業信息化建設
在經濟全球化及信息全球化的 時代背景下,加快林業信息化建設對于推動林業經濟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在我國新時期的林業信息化建設中,應堅持以3G、3S信息網絡為基礎,網絡運營商應近來那個提高自身的信息整合與市場運作能力,實現林業信息化建設中信息資源與產業鏈條的有機結合。目前,國內在林業信息化建設中,尚未形成一個整體的信息化系統,嚴重影響了各類信息的共享性。因此,在今后的林業信息化建設中,應通過3G、3S技術的合理應用,逐步構建符合實際需求的地理信息系統、專家系統、決策支持系統等基礎數據庫,實現與林業網上業務辦理系統的結合,以便于林業管理部門對于各類信息資源進行動態、直觀、即時的監管。同時,在林業信息化建設中,以3G、3S信息網絡為基礎構建綜合性的信息收集與平臺也是十分重要的,特別是要結合各類政策、市場與科技信息的發展動態,為系統工作人員、社會大眾提供更為優質的林業信息服務,以滿足我國林業經濟的發展需求。
三、 完善林業數據庫的建設
在林業信息化建設中,必須逐步完善其數據庫,這也是滿足各類服務功能的重要基礎。在國內現階段的林業數據庫建設中,GIS技術的應用廣泛,其具備較為完善的網絡數據庫功能,可以用于地理信息、林業信息數據的存儲,并且通過C/S方式實現各類信息資源的共享。隨著現代林業管理工作項目、內容的不斷增加,林業數據庫建設中必須逐步完善GIS客戶端、林業圖形編輯、空間數據管理等功能。同時,為了保證林業數據庫的合理應用,GPS測量數據、RS影像數據提取等功能的設計也是必不可少的,并且綜合運用遙感、屬性數據分析、寬帶網絡、多媒體、GIS、航測、虛擬仿真等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實現林業數據庫功能的不斷完善,而且更加方便各類數據的應用與管理。
四、大力加強信息化機構和隊伍建設
在國家、省、市、縣四級林業主管部門均設立專門的信息 化管理機構,負責本地區、本部門林業信息化建設的組織、協調、指導、監督、管理。全面推行政府首席信息官(CIO)制度,提高信息化管理機構在林業發展決 策中的參政議政水平。為信息化管理機構配備強有力的工作人員,全部實行公務員制度管理。完善信息中心等信息化支撐體系建設,建立起決策、執行、監督分離又 相互制約的運作機制。加強信息化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信息化意識、業務素質和創新能力。充分利用網絡、多媒體等技術,創新培訓方式、豐富培訓內容、擴大受 眾范圍。按照分類培訓、按需培訓等原則,舉辦高級研修班、專題研修班、信息技術培訓班等。選派優秀人員出國培訓,造就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級信息化人員。
五、建立持續有效的信息化資金保障機制
研究建立林業信息化建設應用經費保障長效機制。科 學制定發展規劃,使林業信息化占有應有的一席之地。在各級政府財政預算中設立林業信息化建設專項,確保年度投入穩中有升。在育林基金、生態效益補償金等長 期性林業建設投資中,設立林業信息化建設專項,提取一定比例的資金專門用于信息化建設與應用。加強林業建設項目審查和預算管理,確保信息化建設內容和資金 投入應有盡有。堅持項目帶動原則,以重大林業信息化建設項目,帶動各級林業部門加大對信息化的資金投入。加強林業信息化建設資金統一管理、統籌協調和審計 監督,切實提高投資效益。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在經濟效益明顯的領域,積極吸收社會投資。
六、加強信息化交流與合作
完善信息化人員輪崗制度、借調制度、基層鍛煉制度、對口支援制 度等,促進林業系統內信息化部門和人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完善信息化專家咨詢制度,充分發揮專家的智囊團和橋梁紐帶作用。通過舉辦沙龍、林業信息化論壇、 專家講座、調研座談、合作研究、出國考察、服務外包等,深化與國家部委、先進行業、先進地區、教學科研單位、優秀IT企業、發達國家等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學習先進經驗,促進互利共贏。
總之,在我國的林業信息化建設中,一定要堅持科學、合理的原則,合理利用各類資源與技術,全面推進信息化建設的效率與質量。同時,在林業信息化建設中,還要加強對于技術應用問題的深入研究,通過提高系統的技術水平,實現其功能的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科學發展 檔案管理 信息化
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正確處理好我軍檔案信息化建設的軟硬環境協調發展問題
軍隊檔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最終是為了提高軍隊的信息化戰力服務的。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我軍檔案信息化建設中正確處理好檔案信息化的協調發展問題,對于我軍的信息化戰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加強信息化建設中的軟硬環境協調發展。進入21世紀以來,我軍的武器裝備的信息化建設有了長足的發展,解決了我軍信息化裝備從無到有的問題。但與此同時,在建設中信息化的硬件水平快速發展,硬件環境日益完善而與此相配套的信息化建設的軟環境的建設,比如與信息戰相適應的管理體制機制、信息化的標準化建設、大量的高端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等都呈現出相對滯后的局面,嚴重制約了我軍信息化戰斗能力的提高。
其次,加強我軍檔案信息化平臺建設與檔案信息資源建設協調發展。我軍目前在進行檔案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設,大多數建設僅僅是實現了對檔案管理流程的初級電子化、數字化,不僅信息化建設的水平低,同時也存在著檔案資源的信息化程度不高、有效利用率不夠問題,檔案信息化在提升信息戰能力方面的作用未能充分發揮。與此同時,信息化平臺建設迅速發展和與之相配套的檔案信息資源庫建設相對滯后,這些都與現代信息戰要求不相適應,影響了信息戰能力的發揮和提升。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在檔案的信息化建設指導規劃中,我們首先就必須處理好信息化建設的硬環境和軟環境協調同步發展、信息化平臺建設與信息資源庫同時進行這兩個方面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提高我軍的信息化戰斗水平。
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正確處理有關信息化戰力提升的質和量相統一的問題
在信息化戰爭環境下,檔案信息資源的質和量的建設所反映的就是網絡信息資源的安全性和信息化程度高低多少問題。在我軍檔案信息化建設中,不僅要考慮信息化程度水平這一量的方面同時也要考慮信息戰場環境下網絡信息資源的安全性問題。在軍隊檔案的信息化建設中,檔案信息資源的安全問題既有其可能面臨的被泄露、竊取的問題,同時也有信息戰條件下的其自身的生存能力問題。檔案管理網絡是借助計算機網絡實現檔案業務功能的檔案信息系統。電子檔案在網絡環境下的安全性問題,是關系到確保檔案原件的安全、確保數字化檔案信息的內容與檔案原件相吻合、確保檔案信息內容不泄密的原則問題。盡管軍隊的檔案管理網絡是在軍隊內部網絡這樣一個相對獨立和封閉的環境下運行,但計算機網絡本身開放性、密集型、共享性的特點并沒有消除,特別是我國計算機的關鍵部件和主要的系統操作軟件都嚴重國外的情況下,這些都使得檔案的安全性面臨著重要的問題。不僅如此,電子檔案無論是傳閱和批示,還是歸檔和利用,它的整個流轉過程均需在網絡上進行,對計算機系統依賴性較強,使得它除了面臨被泄露竊取的安全問題外,還具有著其在信息戰條件下自身不可避免的脆弱性。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首先,我們必須要在獨立自主上下功夫,要在關鍵領域內具有獨立自主、自主知識產權的信息化產品和技術。這些產品和技術不僅僅包括計算機硬件設施,同時也包括計算機網絡在內的相關的重要的系統操作軟件,擺脫對國外產品的依賴。其次,建立健全風險評估機制。電子檔案風險評估是指對電子檔案信息管理系統及其處理的傳輸和存儲的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屬性進行科學計量和評價的過程,是電子檔案風險管理的基礎性工作。風險評估的主要內容是:估測電子檔案的價值、電子檔案的存在方式、電子檔案的傳遞過程、加工處理過程以及相關資產的情況;評價電子檔案對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的要求;測算電子檔案及相關資產的脆弱性、潛在的威脅、潛在威脅發生的可能性;評估電子檔案及相關資產遭到破壞后所造成的后果。第三,提高軍用信息化技術安全防護能力。采用安全、可靠、通過檢驗的信息安全技術,是電子檔案風險防范與控制的有效手段。這些技術包括:物理安全技術、網絡安全技術、數據加密技術、數據備份技術、病毒防護技術等。通過這一系列技術的改進,提高我軍信息資源的安全和戰時生存能力。
三、加強我軍信息化的標準化建設
萬事標準為先,只有標準先行、標準統一,標準規范才可能發揮標準化的導向作用,起到引領方向的標桿作用。標準的制定,應是一項前瞻性、指導性、基礎性的工作,也是一項必須做的先行工作,更是一項在建設過程中不斷修正、不斷完善、不斷健全的工作。同樣,檔案數字化標準,是檔案數字化建設規范、高效的保障,是穩步推進檔案數字化建設的基礎,是檔案數字化建設中重點研究的內容和重點解決的問題。同時,也是消除檔案數字化過程中數據不規范、數據壁壘、垃圾數據的有效機制。在我軍的信息化建設在面臨技術的瓶頸的時候,另一個制約我軍信息戰力提升的重要障礙就是標準不統一的問題。由于我軍的信息化建設并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方位的綜合的領導機構,在信息化建設中往往出現許多各自為政的情況,這造成了單位與單位之間甚至單位內部之間都存在著由于標準不統一而造成的系統不兼容情況,嚴重影響了信息化設備的使用和效率的提升。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除了信息化人才的匱乏外,另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我軍甚至我國并沒有對信息化建設各項標準的制定給予一個強有力的支持和領導。因此,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必須從全軍甚至全國的戰略層面對信息化建設的各項標準的制定給予一個強有力的領導和支持才行,要制定一大批能夠實現資源共享的信息化標準平臺,從戰略層面解決無標準可依而導致的各自為政問題。同時,信息化建設成功的關鍵是信息化人才的培養,要大力的培養、造就一大批頂尖的信息化方面的人才隊伍,積極吸引信息化人才投身到軍隊的信息化建設中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我軍的信息化建設提供源源不斷地智力支持,實現我軍信息化建設跨越式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高仕海,嚴必洪.網絡環境下檔案工作面臨的機遇挑戰與對策.湖北檔案,2004.
篇8
全市司法行政系統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遵循國家確立的信息化建設指導方針,貫徹《全國司法行政系統信息化建設規劃》要求,堅持以網絡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手段,以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為核心,以信息化軟環境為保障,按照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和發展的要求,大力促進信息技術在司法行政系統各個領域的應用,實現司法行政系統信息資源共享,提高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工作效率,為推進法治連云港建設,實現快速崛起目標做出新的貢獻。
根據上述指導思想,全市司法行政系統信息化建設應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一)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協同建設。全市司法行政系統信息化建設在市司法局的統一領導下,總體規劃,分層推進,分步實施。各縣區局在市局的統一指導下,制訂規劃、計劃和實施方案,安排工作進度,建設相對獨立的局域網絡,并逐步聯成廣域網絡。
(二)需求主導,應用為主,穩步推進。在司法行政系統信息化建設中,要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以應用促發展,重點推進辦公應用系統和各種信息資源庫的建設,盡快發揮效益。堅持硬件建設與軟件應用管理并重,除保證硬件設備投入外,還必須十分注重應用軟件的推廣應用。要由小到大,由簡入繁,分段建設,穩步推進,充分利用現有設備,運用成熟的先進技術,使近期建設和遠期規劃相銜接、相配套,避免重復建設。
(三)規范標準,資源共享,安全保密。全市司法行政系統信息化建設,要統一標準,規范運作。凡有國家標準的,優先采用國家標準;暫無國家標準的,應制定和推廣行業標準。只有統一標準,才能實現全系統上下聯網,廣泛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在市局的統一管理和指導下,實現有條件、分層次的信息共享。采用先進可靠的安全、保密技術手段,確保網絡系統安全運轉和信息保密。
二、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
全市司法行政系統信息化建設的總體目標是,根據全市司法行政信息網建設進度,用兩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建成以現代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為主要手段的司法行政信息系統,建立司法行政機關內部計算機辦公網絡;實現全系統內的計算機聯網,并與市政府、省司法廳實現互通互聯;逐步實現各級司法行政機關與政府有關部門之間的網絡互聯。在互聯網上建立司法行政信息網站,面向社會宣傳司法行政工作,普及法律知識,提供法律服務,及時反映法治連云港建設成果。
全市司法行政系統信息化建設的主要任務是,根據司法行政工作的實際,加強信息網絡建設,拓寬應用領域,實現信息資源共享,逐步建成比較完善的司法行政系統信息化體系。具體包括以下四個部分:
1、建立內部局域網。市局在機關各處室,各縣區司法局在局機關和司法所、公證處、律師事務所、法律服務所之間建立內部計算機局域網絡,實行網上辦公,實現資源共享。
2、建立全市系統遠程信息網絡。在建立內部局域網絡的基礎上,依托市局信息網,實現市司法局與縣區司法局、鄉鎮司法所及直屬處所遠程聯網,建立起覆蓋全市的司法行政系統計算機網絡系統。
3、建立電視電話會議系統。市局建立電視電話會議中心,與省廳會議中心聯網;各縣區局建立電話會議系統,實現三級會議系統互通。
4、建立司法行政網站。在互聯網上建立網站,宣傳司法行政工作和法治連云港建設成果,面向社會提供法律服務。
三、推進信息化建設的主要措施
(一)加強領導,科學決策。為確保全市司法行政系統信息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市局辦公室對信息化建設進行組織協調;制定全市司法行政系統信息化建設指導意見及技術標準;對司法行政系統信息化建設工作進行指導。全系統各單位也要確定相應部門負責信息化建設的具體實施工作。
篇9
關鍵詞:消防信息化;信息化建設;信息化水平
中圖分類號:TP392
1 大數據時代下消防發展情況概述
隨著現代社會科學的進步,計算機應用的普及和人們安全意識的提高。消防安全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的發展。消防的信息化需求越來越明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計算機火災模擬。火災的模擬讓人們更直觀的認識火災,總結火災規律,找到防范火災的方法;(2)火災自動報警和處理。火災的自動報警和處理一直是消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領域;(3)消防裝備的信息化。隨著社會的發展,要應對現代社會的消防任務,消防裝備的專業化、智能化、信息化顯得很重要;(4)消防管理的網絡化。在大數據時代下的消防管理,肯定要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把監督管理、通信調度指揮、消防的培訓、滅火方案的制定、消防安全知識的普及和教育和消防的后勤管理等串聯起來,進行網絡管理。
2 消防信息化概述:
2.1 消防信息化的作用
(1)提升消防的現代化水平。消防的信息化提升消防的科技水平,對于攻克現代化高層建筑的火災撲救難點發揮了重要作用。信息化產生了電子滅火預案軟件,相對于傳統的電話語音報警,電子滅火預案軟件具有反應速度快,火災地點信息準確的優勢。大大提高了消防工作的效率,提升了消防的現代化水平;(2)推動消防裝備的發展。信息化提升消防裝備的升級換代,適應現實化社會火災攻克特點,提高消防工作效率;(3)加強消防監督管理。對于火災的預防工作,信息化可以從工程項目開始就進行消防安全監督檢查,從設計、施工到竣工,實行全程信息跟蹤和監督,大大提高了消防的監督管理能力;(4)促進消防部隊規范化。信息化的發展促使消防行政工作的透明化,制度化,民主化,提高了工作效率。規范了消防部門的日常工作,加強了相關人員的責任意識。有利于向社會樹立良好的消防行政工作形象。
2.2 消防信息化建設
(1)消防信息管理。消防的信息管理主要是接警,出警和現場的信息。接到消防報警的同時,消防信息系統會自動顯示出報警人員的位置、姓名、家庭住址、周圍地圖信息等。使消防人員能夠迅速掌握現場基本情況;系統根據火災的性質和特點,選擇距離最近最適合的消防隊,并且發出出動的命令;系統根據火災地點情況,消防車選擇最佳線路及時到達火災現場,消防車末端的信息裝置及時講現場情況信息傳輸給指揮中心,利于消防決策的迅速形成;系統根據轄區內的氣象設施,自動推測火災地點天氣情況,提供信息給現場消防人員參考處理;(2)災害信息管理。災害的信息管理包括:接警的處理、對應的措施、受災情況的統計等信息,并且將這些信息及時傳輸到指揮中心,指揮中心根據這些信息下達作戰命令;(3)火災預防管理。系統根據火災預防性質把一些火災預防點記錄在案,便于在火災發生后作為支援信息進行共享,提高消防工作的科學性;(4)警防統計管理。系統科學有效進行火災數據統計、救護數據統計等各項業務統計,并出具報告書;(5)辦公,綜合管理。辦公信息管理符合現代化社會發展,把辦公管理信息化,實現無紙辦公。消費單位后勤工作的信息管理,提高消防單位的后期工作效率。
2.3 消防信息化建設面臨的問題
(1)認識問題。我們很多人對消防信息化工作的認識不足,消防工作的信息化是大勢所趨,順應了時代的變化。傳統的消防認識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的消防需求,消防事業的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需要每個消防人員的共同參與。所以,我們消防人員要統一認識,提高對消防信息化的重視程度,才能在現代社會的消防戰場上取得勝利;(2)技術問題。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不足。消防工作中信息量較少,不能滿足對現代社會的消防需求。消防信息化的建設不能作為一項面子工程去搞,而是要真刀真槍的去認識研究,不斷改進技術水平,提高消防工作的信息化;(3)安全保密問題。消防信息網絡化,勢必牽扯到安全問題。網絡技術的發展有利有弊,提升了我們信息化水平的同時,也帶來了信息的不安全性。我們要加強網絡安全項目的建設和管理,制定網絡安全的對策,建立一個網絡安全保障體系,提高我們消防工作的網絡安全性;(4)專業人才的缺乏。消防信息化的發展,需要業務素質較高的專業人才。尤其是又熟悉信息技術,又熟悉消防專業的消防人才。現代的消防部隊,如果連基本的電腦常識都不懂,就不能勝任現代化的消防戰場。所以,我們要加強人才隊伍的培養,在信息技術和消防專業的結合上下功夫。
3 消防信息化的建設
3.1 建設原則
消防的信息化建設是依靠現代科學技術的,離不開社會的進步和科學的發展。我們建設消費的信息化,要遵循以下原則:系統性、先進性、實用性、經濟性、安全性、可拓展性
3.2 建設方法
(1)轉變觀念。我們的消防認識要符合時代的需求,堅持與時俱進和改革創新。在思想層面上要有信息化的方向,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理念;(2)建設消防信息化實戰體系。通過計算機技術,建立網絡,實現辦公自動化、網絡化。內部局域網與外部互聯網相互合作,把消防知識等信息傳達給社會。加強消防監督,利用信息技術把消防工作量化,促進行政執法規范;以實戰為核心,提升消防裝備和信息化水平,實現接警自動化、指揮程序化、決策智囊化,行動成本化;完善網絡教學,利用信息技術對部隊進行管理;(3)加強資源的共享和利用。加強內部信息整合的同時重視外部信息的整合。消防信息整合是為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把社會資源整合共享,為消防工作所用,提高消防事業的信息化水平;(4)對消防信息化建設要協調發展。網絡建設是基礎工作,加強對網絡建設不能放松。加強消防軟件的開發和利用,提升信息化的建設。加強管理,提高管理的水平,制定嚴格的信息化運行管理制度,加強信息化維護管理和安全保護管理;(5)人才的培養。消防信息化建設最終離不開人才。擁有一批既懂計算機技術,又熟悉消防業務的人才,對消防信息化建設的發展來說,必不可少。所以,要加強對這方面人才的培養力度。
4 結束語
利用現代社會的網絡技術,對消防信息進行采集、存儲、處理和分析。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和利用,帶動消防信息化的發展,為現代社會消防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李淑惠.消防信息化建設與發展[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11(11).
[2]陳文貴.中國消防全書[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
[3]艾建國.消防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信息化建設,2003(10).
篇10
關鍵詞:信息化建設;網絡;教育規劃
中圖分類號:G47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7)01-0053-03
一、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現狀
1.前取得的主要成績
依據遼寧對外經貿學院的“十二五”規劃中相關教育信息化工作要求,學校信息化建設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1)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更加完善
“十二五”期間,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諸多成績,主要包括:我校校園網節點已增加至1.2萬,實現了全校有線網絡和無線網絡室內的全覆蓋;共有交換機300臺以上、實體服務器52臺,網絡由原來的單一采用S8505千兆交換機作為校園網的核心交換機,發展為學校主節點采用雙核心Juniper MX960萬兆交換機。已完全實現了“核心萬兆――骨干千兆――節點百兆”的校園網絡拓補結構。多媒體教室合計104個,座位總數達到15521。校園監控點共計1314個,實現了校園各個角落、所有樓宇內部和124個電子考場的監控全覆蓋。現有學校出口帶寬達1.2G,教育網鏈路帶寬10兆。
(2)教學信息化資源建設更加豐富
學校積極推進教育信息化資源建設,不斷提升教學信息化水平和質量。“十二五”期間學校上線的教育教學信息化資源達20余個。精品課程網絡平臺建設初具規模。自主學習及考試平臺普遍開展,共包括16門課程實行“機考”,實現了集學習、考核、評閱的全過程自動化。
(3)信息化校務管理更加有效
校各職能部門已建或在建16個系統平臺。并對其進行分析細化。教科研校務管理從無到有深入各個管理領域。教育教學全過程以及人財物等資源調配過程實現信息化管理。
(4)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制度更加健全
進一步明確各部門人員在信息化建設中的職責,逐步細化學校信息化建設的工作規范與要求,修訂、完善具體工作中的各類規章制度,共包括計算機信息網絡安全管理條例、校園網計算機用戶行為規范、官方微博信息安全防范及應急預案、網上信息暫行規定、網絡中心機房管理制度、校園一卡通管理辦法、多媒體教室設備使用管理規定、錄播教室使用管理規定等8項。為保證校園網絡和信息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支撐。
(5)教研科研信息化管理更加科學
通過系統平臺實現了科研工作的網絡化管理,建立了科研管理平臺,全面、實時、準確提供學校相關的科研信息,為校領導科研決策提供有力信息支持,在學校整體科研水平的提升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逐步完善實現了學生早操考核人臉識別管理平臺,安裝了12個室外攝像頭,可完成1.2萬在校生的早操簽到任務。
(6)教育信息化管理隊伍更加強大
學校領導高度重視信息化隊伍的建設,由副校長兼任網絡中心主任主持信息化建設;學校各二級學院和職能部門配備專人負責教育信息化;學生依據“學院-系部-班級”的組織方式組建各級信息員隊伍,隊伍人數達到200人以上。每學年進行3批次以上固定培訓,將學校信息化建設成果、具體系統的實際使用方法推廣宣傳到每一名學生,同時將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
2.尚需解決的主要問題
在學校當前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制約發展的問題,主要體現在:
(1)信息化建設觀念有待加強,我校的校園信息化建設實現了快速發展,但是,由于各基層單位不夠重視,教職工信息化建設的觀念跟不上,使很多校園信息化資源不能夠得到很好的利用。有時甚至出現了把舊有管理模式塞入新建系統的現象,這些都阻礙了我校的信息化建設進程。
(2)基礎軟硬件平臺建設仍沒有達到全覆蓋,信息化管理與服務落實不夠深入,以至于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出現了一些管理、規劃、服務不夠協調的問題。導致出現了信息化建設各自為政的情況,形成了多個信息孤島。
(3)信息化管理人員素質和數量有待進一步提高,隨著學校校園信息化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信息化管理人員工作量也隨之提升,同時對其專業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高層次高水平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也隨之加大。現有人員的業務水平亟需大幅度提高,特別是要提升現代信息管理方面的知識,以滿足快速發展信息化建設的需要。
(4)教育教學基礎數據標準還不夠規范、數據范圍還不夠全面,數據交換與共享還不夠充分,開展更進一步的數據分析與挖掘十分困難,難以提供準確、全面的數據分析決策。
二、信息化發展建設總體規劃
1.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和參照《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重點推進信息技術與我校教科研及校務管理的全面融合,在教育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校務管理等方面實現先進化、現代化。圍繞解決我校教育改革發展中的實際突出問題,以明確辦學目的、支撐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為重點,全面深化信息技術在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實際應用,為實現教育現代化和建設一流應用型大學提供有力支撐。
2.基本原則
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堅持以“服務全局、融合創新、深化應用、完善機制”十六字原則做好工作。建設具體的思路為:一個目標,建設一個智能感知、互聯協作、個性定制、綜合決策的智慧型校園;二大理念,以“用戶驅動”為第一要件,將“互聯網+”技術深度融合到教育教學管理與服務全過程;三個抓手,以信息交互、業務整合、數據分析為主要抓手,優化信息化建設路徑;四個平臺,打造基礎設施平臺、基礎數據平臺、信息與交互平臺、管理與決策分析平臺,提供統一數據共享、綜合信息管理和決策支持服務;五項保障,科學規劃布局、細化需求導向、落實經費投入、強化信息安全、加強應用培訓。
3.主要目標
我校信息化建設主要目標包括:一要建成無處不在的網絡學習基礎環境,達到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二要融合不斷創新的教科研網絡,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新技術不斷進行教育教學綜合改革,從而培養出更高素質的合格人才;三要打造高效互聯的校務管理,達到先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四要提供智能感知的校園文化生活,提供優質周到的個性化定制服務。最終將各應用服務領域的所有信息融入統一平臺,以此為基礎進行進一步數據分析與挖掘,為教科研及校務管理提供決策依據。
三、信息化發展建設主要任務
不斷進行校園網絡核心換代和骨干網絡升級改造;及時地進行出口帶寬擴展工作;不斷規范和拓展校園基礎數據;制定和修正我校數據接口標準;逐步建設完善各分支系統。并大力加強移動校園、智慧校園的發展建設。全力開展四大平臺建設。
1.基礎設施平臺建設
(1)加強網絡硬件平臺的建設:構建結構穩定、運行可靠、出口通暢的網絡基礎平臺,實現出口路由雙鏈路負載,完善大二層網絡精細化網管。進一步深化無線網絡,加強網絡密度和鏈接覆蓋。網絡出口逐步提升至5G以上。
(2)加強信息系統軟件平臺建設:逐步深入教科研校務管理職能的信息化,實現校級跨部門管理的業務流程重組再造與優化,提升學校信息資源共享利用及數據整合,在提高工作效率同時提供決策支持服務。
(3)大力發展物聯網應用建設:通過智能感知、識別技術與“互聯網+”的融合手段,以信息網絡為依托,運用大量的感知終端,通過豐富的應用系統進行綜合分析處理,高效便捷地服務于我校教科研及校務管理的全過程。
2.基礎數據平臺建設
依據堅持、強化服務和技術開放的原則,拓寬校園網的數據服務領域,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最大限度地為學校信息化建設服務。完善和細化基礎數據標準,落實相關建設責任部門,及時填補數據管理空白。
3.信息與交互平臺建設
充分整合微信、微博、APP及學生自媒體資源,建設立體式多層次信息交互平臺,切實加強個人、團隊、專項工作組群、校級各部門橫向及縱向溝通。使教科研及校務管理中的政策和通知順暢下達并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及時反饋。
4.管理與決策分析平臺建設
通過我校多平臺互通互聯,將基礎數據資源進行分析和挖掘處理,對學校的人、財、物進行統一調配管理,將教科研活動、校務管理的各業務流程進行自動感知、識別并及時給出評價處理提示和建h。給予廣大師生個性化的綜合信息服務。
四、保障措施
1.科學規劃布局
制定和落實教育信息化發展政策,完善各類信息化項目管理制度及信息化工作績效評價體系,建立教育信息化評估體系,將行政管理人員及教師信息教育技術能力納入考核體系。加強督導評估機制,把教育信息化建設應用水平納入部門考核中來,促進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持續提升。
2.細化需求導向
從各級院系、職能部門的實際業務出發,立足我校長期規劃發展目標,對現有教科研及校務管理的工作流程進行深入調研,并依據廣大師生的實際需求逐條細化,同時不斷進行數字資源重組和優化。抓住重點,準確及時地建設和整合信息管理系統,以充分保障學校信息化快速發展的實際需要。
3.落實經費投入
進一步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保障基礎設施和應用系統的運行維護經費,合理確定并逐步提高應用系統和資源開發的投入比重,堅持可持續發展。同時廣泛開拓資金籌措渠道,適時引入校企合作,鼓勵企業進校投資,從而加快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設步伐。
4.強化信息安全
從組織體系、管理體系、技術體系三方面建立統一的安全保障體系。建立信息安全事件處理領導機構,制定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方案。針對突發信息安全事件,明確專人負責,按章辦事,對安全事件進行分類、逐級處理。對重點防護對象實施嚴防死守,責任到人。加強安全防護技術手段,從物理上徹底抑制安全事故發生。
5.加強應用培訓
以“互聯網+”及現代教育教學思想理念為指導,結合我校實際特色,切實提高我校教師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以此促進教育教學手段方法的變革,將先進的信息技術引入課堂教學,努力培養出一支具有現代教育意識、精通信息技術業務、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敢于創新、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加速我校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的進程。
五、結論
校園信息化建設工作任重而道遠,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信息化建設水平一定能夠邁上一個新的臺階,為學校的教育教學、科研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等各方面服好務,為實現高水平應用型本科大學的目標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馬金鐘,趙國宏,徐鵬.基于校園網絡教學平臺的顛倒課堂教學實踐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