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醫學影像技術范文

時間:2023-08-10 17:33: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專業醫學影像技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專業醫學影像技術

篇1

【關鍵詞】中職衛校 醫學影像技術 教學

中等衛生職業學校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醫學影像技術工作, 要求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和較高的臨床操作能力。在醫學影像數字化時代的今天,醫學影像技術學數字化程度日新月異,伴隨日益更新的大型現代化影像設備的普及應用,對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改進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使教學措施不斷完善,教學手段不斷更新,在醫學影像技術教學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明顯提高。

1.突出影像技術專業學科特點

醫學影像學具有自己獨立的理論體系,是物理學、工程學、醫學等多學科相互滲透的綜合學科,是理、工、醫結合的產物。醫學影像技術的核心是為臨床提供含有最大信息量的高質量圖像,有利于臨床醫生對疾病做出正確的診斷。專業技術人員必須精通本專業和相關醫學專業知識,保證醫療設備正常運轉,全面發揮設備的功能,要做到既能從事技能檢查操作,又懂相關的疾病診斷。對醫學影像專業學生來說,影像技術是醫學影像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拿不出高質量的影像片,就談不上影像診斷,檢查不準確就容易造成漏診或誤診。按教學大綱要求實驗課占一定比例,這體現了醫學影像學多學科交叉和涉及知識面廣的特點,在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臨床課之間起著橋梁的作用,對后期的臨床實習有直接的影響。

2.職業學校教學的難點

醫學影像學在臨床診斷和治療中雖然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在衛生職業學校教學中卻有較大難度。由于涉及的影像技術種類繁多,且不同的影像技術具有不同的成像原理和應用范圍,但職業學校開設的課時普遍較少,對教師而言,如何進行合理的課程設置是一大難題; 同時,中職學校招收的大多是初中畢業生和部分成績不理想的高中生,這部分學生成績差,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已是不爭的事實。對學生而言,自身薄弱的醫學基礎知識和臨床知識,要理解和掌握這門橋梁學科具有較大的難度。由于大部分學生畢業后是進入鄉鎮級衛生單位,因此對醫學影像學的重視不夠,興趣不足,增加了教學難度。

3.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醫學影像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課程學時安排上,適當增加實踐性教學學時,使實踐性學時達總學時的50%以上,保障學生動手時間,強化學生動手能力。影像技術教學學時少、內容多,一直是困擾教學的大難題。怎樣在有效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是影像技術界在思考的問題。以往的教學多采用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指導、學生看的模式,這樣教出的學生理論考分可能比較高,但實際操作和圖像分析成績不理想,尤其是進入臨床后,學生在較長時間內不能獨立操作設備,動手能力差,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為改變這種狀況,應從多方面努力,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電腦、多媒體等,結合理論講解,并通過見習、閱片等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在理解的基礎上加深記憶。多讓學生動手親自操作,只有經過不斷實踐,才能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使投照技術與影像診斷相結合,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應如何去采用最佳的投照或掃描方法才能將病變顯示得更清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理解的基礎上加深記憶。采用啟發式教學,教師在講,學生在想,并且要經常向學生提出問題,然后共同討論、分析、解決問題,應用互動的方式,調動學生聽課的積極性,發揮其主動性,使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活潑,所講內容易被接受。

4.重視學生實踐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應注意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科學的研究能力。保障學生動手時間,強化學生動手能力,實際操作過程中,可在老師指導下上機操作,但是,老師一定要做到放手不放眼,在做大型儀器操作時,老師要全程在場陪同。經過實際操作,學生印象深、記得牢。在實驗課中,應重視設計性實驗和動手操作訓練,強調讓學生自己動手,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學風。為保證教學質量,學校要與一些影像設備較齊全的大型醫院建立長期穩定的見習基地,保證學生通過理論學習后,有更多的機會走到臨床進行實際的操作,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醫學影像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醫學影像診斷水平的提高,特別在醫學影像數字化時代的今天,如何發揮設備的最大功能,發揮最大效益,有賴于醫學影像技術人員的高水平發揮,因此,培養高素質的影像技術人才勢在必行。我們采取理論聯系實際,基礎結合臨床,加強實際操作的教學方法,但愿能為培養高素質的影像技術人才,提供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李陟,林黎娟.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教學體會.中國醫療 沿,2008,3(6):50-51.

篇2

【關鍵詞】醫學影像技術 開放式實驗

教學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7C-

0145-02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而且要求學生進行大量的實踐活動,以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專業人才。實驗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逐步地完成由學習者到實踐者的轉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柳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為例,對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實施開放式實驗教學進行探析。

一、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實驗教學現狀

第一,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課程多,時間短。柳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為2年,學生既要學習醫學影像課程如影像診斷學、超聲診斷學等,又要學習影像技術課程如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影像電子學技術等,總共30多門課程。理論課學時多,實驗教學學時少,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基本上是采取“滿堂灌”的方式。第二,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實驗設備比較昂貴,專業性強,實驗室購置專業設備多為單臺套購置,如B超、X線機等,部分學生沒有操作機會。第三,高校不斷擴招,學生人數迅速增加,實驗設備的補充跟不上學生人數的增長,人均實驗面積少。在教師進行實驗指導時,出現因人數多造成實驗室擁擠,導致部分學生無法看清實驗演示的現象。

二、實施開放式實驗教學的必要性、作用與意義

以前,柳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生實驗課的時間由教務處統一安排,以專業劃分的自然班為單位進入實驗室,實驗內容、實驗項目統一確定,學生沒有太多的選擇,按照實驗要求和步驟完成,缺少發揮的空間,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無法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實踐教學方法改革是推動實踐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關鍵。醫學影像技術是技能性很強的專業,采用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無法適應人才培養的需要,因此,必須實施開放式的實驗教學。實施開放式實驗教學具有以下作用與意義。第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創造性人才。實施開放式實驗教學,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選擇感興趣的實驗內容、課題或設想進行驗證、探索。它將豐富和更新教學內容,不僅對提高教學質量,加強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而且能夠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躍學生的思維,擴大學生的視野,逐步提高學生對實驗研究中各種現象的觀察、分析能力和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啟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創新能力,有利于培養創造性的人才。第二,對師資建設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學生選擇實驗內容的空間越大,在設計實驗方案、進行開放實驗中就會發現更多更深更廣泛的問題。這就要求實驗師資隊伍(教師、實驗技術人員)不斷學習掌握更多的新知識,經常參與實驗課題的開發研究工作,調整教學方法。實驗教學向分層次、多元化教學發展,向能力素質教育轉變。第三,有利于提高現有設備的使用效率。開放式實驗教學必然要求實驗室開放,開放時間長、內容多。有些設備不受空間、時間和課程的限制,這將會極大地提高現有設備的利用效率。在目前儀器設備不足的情況下,應確保實驗教學質量,發掘實驗室的潛力,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真正地實現開放使用和資源共享。

三、開放式實驗教學的實施

(一)制定實驗開放管理制度。為了更好地推動開放式實驗教學的開展,確保開放實驗教學順利進行,必須從學校實際出發,以滿足《高等教育法》的具體要求,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規章制度,規范開放式實驗教學的管理。一是健全實訓中心管理制度。目前柳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已成立醫學影像實訓中心,實行實訓中心主任負責制,每個中心有多名實驗員進行管理。二是制定開放式實驗教學管理文件。制定《開放實驗教學管理暫行辦法》、《開放實驗教學的儀器設備管理辦法》、《開放實驗室安全制度》、《開放實驗室預約辦法》、《實驗教學的儀器設備管理制度》。三是制定支持開放式實驗教學的激勵政策。要確保開放實驗教學順利進行,必須調動實驗人員的積極性,按實驗教學的工作量計算課酬。對實驗室管理實行流值班。

(二)修改和補充實驗教學內容,改革實驗教學項目,提高創新性項目的比重。目前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實驗項目絕大部分是專業基礎性實驗,包括演示性實驗、驗證性實驗、基本操作技術訓練等,綜合性和設計性的項目較少,實驗項目缺乏創新性,學生實驗的積極性不能被有效激發。針對這種狀況,在實驗教學內容的安排方面,盡量做到在基礎實驗上,改革實驗教學項目,開放實驗教學的內容應該比常規實驗教學的內容更新穎、層次更高、形式更靈活,提高創新性項目比重,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逐步提高實驗教學層次。例如,在醫學物理課程實驗測定液體粘滯系數中,按照實驗要求只用掌握奧氏粘度計測定液體粘滯系數的原理和方法。這個實驗屬于專業基礎性實驗,實驗的步驟也很簡單,學生很容易操作,學生實驗積極性不高。為了有效激發學生實驗的積極性,柳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增大了難度。將這個實驗擴展為掌握奧氏粘度計和沉降法測定液體粘滯系數的原理和方法并比較兩種測量法的優缺點,分析誤差來源,探討如何進行誤差處理。學生通過實驗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并把基本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驗中,強化了專業知識理論的理解和實驗基礎。在完成這些實驗的基礎上,柳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進一步加大實驗的難度,即討論液體粘度的大小與溫度的關系。粘度的大小取決于液體的性質與溫度,溫度升高,粘度將迅速減小。測定液體在不同溫度的粘度有很大的實際意義。讓學生繼續研究變溫粘滯系數測量與分析。實驗室提供例蓖麻油,在室溫附近溫度改變,粘滯系數改變情況下分析,欲準確測量液體的粘度,必須精確控制液體溫度。通過修改和補充實驗教學內容,改革實驗教學項目,激發學生實驗的積極性。

(三)與學生畢業論文相結合,讓學生進行設計研究型實驗。由教師根據學科最新發展動態,擬定畢業論文題目,學生根據自身的能力選定畢業論文題目,進行設計研究型實驗。設計研究型實驗主要對高年級學生開放,要求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組建課題小組,查閱相關資料,制訂實驗方案;學生利用學校實驗室開展科研實踐,由學生處理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結果,撰寫實驗報告,形成畢業論文。每年向高年級學生公布畢業論文題目,讓學生選擇。柳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曾經公布的題目有:計算機輔助診斷超聲內鏡圖像在胰腺癌診斷中的應用、兒童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影像學研究及相關治療的系統評價、頸椎融合與非融合術后鄰近節段退變的臨床研究、基于CT圖像的腎上腺三維重構研究、腰椎穩定性與腰背肌退變相關性的研究、股骨頭壞死DSA血管形態和平片骨質硬化的相關性、雙源CT評價索拉非尼影響兔VX2肝癌血管生成的實驗研究、小兒病毒性腦炎頭顱CT與MRI的比較、超聲彈性成像評價肝臟射頻消融范圍的研究、腦白質疏松癥MR圖像病變區域分割方法研究及量化分析,等等,共有30多項。此外,學生可以自己開發一些研究項目進行設計研究。這種方式讓學生帶著任務去學習,學生有一定的壓力,同時課題是由學生自己選擇,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對培養具有較高科研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具有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志偉,張田梅.構建多層次、模塊化、開放式的實驗教學體系[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5)

[2]陳華,劉官元.大學物理開放式實驗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冶金教育,2009(5)

[3]劉虹.論開放式實驗教學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2(1)

篇3

關鍵詞:臨床 實訓基地 示范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115

北海市衛生學校(原北海市合浦衛生學校)始建于1958年,屬衛生行業主管公立中等職業學校,是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和廣西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2007年學校被自治區衛生廳確認為廣西第三批全科醫學教育理論教學培訓基地,附屬醫院確認為臨床技能培訓基地。2012年學校被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批準為第三批“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立項建設單位,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是重點建設專業,附屬醫院是臨床實踐技能實訓基地作為特色項目重點建設。北海市衛生學校附屬醫院既是師生參加社會和技能實踐的重要實訓基地,也是對應衛生產業的經濟實體。多年來,附屬醫院為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服務地方經濟作出貢獻。

我校醫學影像技術專業1975年開辦,具有四十多年辦學經驗,初期稱為放射醫士專業,進入新世紀后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和創新,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已經發展成為我校的特色重點專業,2005年被廣西自治區教育廳認定為全區中等職業教育示范專業,2013年我校中等職業教育醫學影像技術實訓基地建設項目竣工并順利通過廣西自治區教育廳驗收。我校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年招生人數較多(250人/年),在校生規模較大(686人)的專業,培養了廣西醫學會影像技術委員會主任李文美、副主任鐘易等一大批區內該專業杰出學者、專家和技術人才,據統計,全廣西大部分醫院縣市級放射科主任和副主任均為我校該專業畢業生。

北海市衛生學校始終把衛生中等職業教育和醫療服務協調發展、互相促進作為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基本方略,教產結合是學校提高教學質量和醫療服務質量重要的抓手。醫學影像技術專業需要X線機、DR、CT和超聲等大型醫療設備作為教學設備,不但價格昂貴,而且人員和環境要求高,診斷治療和技術操作人員準入認證、人員防護、環境防護以及患者防護等都非常嚴格,如果沒有附屬醫院作為臨床實訓基地依托,實行教產結合,這些大型醫療設備就單純作為示教教具,必定造成資源浪費,生均教學設備均費用很高,學校難以維持運轉。反之,如果以附屬醫院作為臨床實訓基地依托,實行教產結合,學校對附屬醫院實行一體化管理體制,不斷完善醫學教育功能和醫療服務功能,一方面開展醫學應用性技術的研究和開發,提高大型教學設備的使用效益,降低了教學投入成本,增強了學校經濟實力;另一方面教產結合的收益除滿足附屬醫院的發展外,還投入到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中。附屬醫院作為師生參加社會和技能實踐的重要實訓基地建設,附屬醫院的建設和發展壯大,就能很好地展示學生日后將從事的衛生職業前景,起榜樣示范作用[3-4]。

1 建設工學結合和頂崗實習實訓教學硬件

學校附屬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培訓、科研四位一體的國家二級甲等綜合醫院,設置有門診部、急診科、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五官科、口腔科、麻醉科、中醫科、理療科、感染性疾病科等業務;醫技部門開設藥劑科、放射科、CT室、超聲診斷科、心電圖室、腦電圖室、胃鏡室、病理科等科室,開設病床數336張。附屬醫院加強與醫學影像技術等辦學專業的實訓基地相關建設,建好示教室和所有實習生值班室,安裝了超聲診斷科教學閉路電視錄制和轉播系統,完善醫學影像PACS系統,真實的醫療服務場景和衛生職業服務流程等為師生參加實踐訓練提供保證。還新建了兩個各擁有30臺計算機,配備投影設備的醫學影像診斷一體化實訓室,新建了每個擁有8套先進B超設備、電腦捕獲實時圖像可大屏幕投影演示的超聲診斷實訓室,各科室均安裝多媒體大屏幕投影并連接校園網,可隨時調用包括附屬醫院實時CT、DR、超聲影像等網絡資源中心的教學資源上課,這一系列的建設投入有力地保證了一體化教學的實施,也保證了學生充分實踐的機會。

2 改革實訓實習課程和創新實訓實習管理

以附屬醫院為依托,學校率先中職學校中應用問題教學法等現代先進教學方法,推行“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按“模塊化”教學,完善階段實習教學計劃和實施方法、重新編寫實習生手冊,優化和量化階段2周階段見習和頂崗實習教學計劃和實施方法,完善實習管理相關制度教學模式,實施2周階段見習和頂崗實習。以附屬醫院為依托,教產結合,學校創新教學方法,讓部分專業課教學在附屬醫院實施,通過工學結合,改變原來單純理論教學后再實驗的教學方法,引入“導生制”、“助教”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4-5]。以附屬醫院為依托,教產結合,學校在完善校際共享、校企共享、師生共享、滿足專業發展需要的教學資源庫,構建以崗位能力職業準入和職業發展為目標、以工作過程和工作任務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創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的取得進展。

3 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

學校重視“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教產結合,增強教師動手能力、知識傳授能力、現場指導能力等,不斷優化教師隊伍的結構。學校建立附屬醫院專業人員教學輪崗和兼課機制。制定相關制度激勵專業人員承擔實踐教學任務與獲取教師資格證書和中職教師系列職稱,采取雙職(教研室主任、附屬醫院放射科、CT室、超聲診斷科和心電圖室等業務科室主任)或掛職的措施,培養學校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教師擔任附院科主任和兼職教學工作,充分發揮其潛能,認真做好教學工作和醫療服務,以其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臨床經驗、優良的教學效果和突出的科研能力獲得社會和學校師生的一致好評。教師不僅熟悉操作過程,而且精通原理,并能教會學生;教師不僅將生產、管理、服務知識應用于生產,而且將這些知識能有效地再現、傳授給學生。以附屬醫院為依托,教師應用問題教學法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能力,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提高自身素質,很好地順應教學方法改革的要求,一方面,大大提高教師自身的動手與實踐能力、生產實際問題的解決與分析能力、指導實訓與現場教學能力;另一方面,大大提高學生實踐技能水平,同時提高教學效率,探求改革課程和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實現培養實用型衛生人才的目標[4-5]。學校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現擁有具備教師專業技術職稱又具備衛生專業技術職稱的“雙師型”教師二十多人,教師實現了從傳統經驗型教師向現代學者型、反思型、研究型教師轉變。。

4 改革學生評價模式

傳統的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學生評價模式較籠統,專業條塊分割,無細化和量化標準,難以實現與崗位所需的技能對接。以附屬醫院為依托,教產結合,重新制訂實習生出科成績評定辦法和實成績評定辦法,建立較為科學合理的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實習生和評價標準,建立以能力為核心的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學生綜合評價模式。學生要掌握多門知識,還要掌握本專業職業崗位的知識、技能和技術。同時,也要掌握相關專業、行業的知識、技能、技術,并能將各種知識、技能、技術相互滲透、融合和轉化,因此我們以職業道德和職業能力為標準,以橫向為主的模塊式課程體系,強調的是職業崗位、技術的專項性、操作性和應用性,學校通過對該專業技能操作崗位細分,制定了X線攝影技術、肝膽超聲掃描技術、心電圖檢查技術等專業技能考核評分標準。組織實施專業技能操作考核,通過這些考核,對學生實施客觀、標準的量化考核,保證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學生能力培養的質量。學校還舉辦全校醫學影像專業技能操作比賽,激勵學生參加實訓興趣的積極性。學校還建立以理論考、實驗考、實訓考、用人單位考和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評價為主的綜合評價模式[3-6]。

5 改進人才培養模式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具有聯系實際、知能并重和啟發誘導等特點,理論和實踐結合緊密又不乏高深的理論,而且有很強的實踐性[3-4]。課程設置為培養目標服務、教學內容為專業服務、理論系統為操作實踐服務,突出能力的培養。以附屬醫院為依托,教產結合,通過真實病例、實際工作場景和儀器操作,教學具富有能動性和創造性,有效加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有效將書本理論知識轉化為現實工作能力。為節約教學時間,保證學生充分實踐,我校大力推進醫學影像專業課程實施一體化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醫學影像網絡教學資源中心的資源,貫徹多媒體視圖直觀教學、多圖縱橫對比、理論與實踐高度結合、精講多練、調動學生參與等教學原則。學校加大投入,增加了超聲診斷學課時和增開心電圖診斷學課程。傳統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比較籠統,各學科課程條塊分割,難以實現以崗位所需的能力對接[3-5]。傳統的教學大綱專業課程設置超聲診斷僅安排72學時,只能達到讓學生了解的水平, 因此要真正達到熟練的層次必須依托附屬醫院,增加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課時,尤其是實訓課時,我校實施的教學計劃中超聲診斷學調整為144學時,理論實踐比為1:1。傳統的教學大綱中無心電圖診斷學教學要求,因為該門技術在基層已經普及應用,我校在選修課程模塊中安排114課時[7]。通過教產結合,醫學影像專業課程實施一體化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醫學影像網絡教學資源中心的資源,貫徹多媒體視圖直觀教學、多圖縱橫對比,不但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克服從模具、課堂練習轉為真實人體操作和實際場景的恐懼心理,而且方便了在校生及早接觸社會,貼近崗位。制訂完善新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草案),創新教產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制定醫學影像專業新課程表,完成效果評價報告,構建模塊化和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的課程體系,完善“教產一體、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由于我校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畢業生只要一人當班即可同時兼X線、超聲和心電圖儀器操作和常見病看圖診斷工作,實際操作能力強,深受鄉鎮醫院和社區醫院的歡迎,很多在實習階段學生就與用人單位簽訂了工作合同,近年來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當年對口就業率達到了95.4%。[5-7]

隨著我國基層醫療衛生事業迅速發展,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網點大量增多,規模擴大,設備更新,大多配備了X線、超聲、心電圖等輔助診斷設備,基層醫學影像專業人才需求量明顯增加。今后我們將緊緊抓住國家實施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建設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的機遇,產教結合,加大投入,促進作為臨床實踐技能實訓基地的附屬醫院的規模進一步擴大、醫療服務質量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功能進一步完善,促進醫學影像技術專業進一步發展,充分發揮我校醫學影像專業的辦學優勢,培養更多勝任基層衛生服務的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人才,充分體現衛生職業教育的功能,彰顯示范校的特色,造福百姓。

參考文獻:

[1]劉偉,曾以初,陳承軍等.深化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教學改革培養適應基層的多能人才[J].衛生職業教育,2012,30(7):33-34.

[2]劉偉,曾以初,曹俊.醫學影像網絡教學資源中心的構建和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6):67-68.

[3]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4]肖智謙,陳碧瑕,邱瓊華等.實現教師角色轉換,在中職衛校中推進問題教學法[J].衛生職業教育,2009,27(2):31-33.

[5]肖智謙,陳碧瑕,劉偉等.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衛生職校的應用[J].廣西教育,2009,(18):39-41.

[6]肖智謙.教產結合,建設臨床實踐技能實訓基地[J].時代教育,2013,(11):112-113.

[7]劉偉,肖智謙,邱瓊華.電圖診斷視圖直觀加問題驅動教學法實踐初探[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8):76-77.

作者簡介:肖智謙(1968-),男,漢族,廣西合浦人,醫學碩士,臨床醫學高級講師,副主任醫師,北海市衛生學校附屬醫院院長,國家執業醫師臨床實踐技能考試考官,連續從事中職衛校教學二十多年,是中國職業院校教學名師,廣西北海 536000

林斯文,北海市衛生學校,廣西北海 536000

篇4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師專業;發展

隨著國際化趨勢的不斷加強,不論是在國際場合的交流還是在日常生活中,數學在各個領域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對初中生而一言,學好數學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但是在傳統的數學教學觀念的影響一下,在長期以來應試教育體制的左右下,初中數學的教學理念及方式改之甚微。新課程標準中首次對數學教育提出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數學的教學不再單純指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開始著重于綜合能力與素質的培養,這是新的要求,更是數學教學本質的再探索,同時是給數學的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數學新課程的實施關鍵在于教師的發展,數學教師專業發展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完成課改要求和數學教學目標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初中數學教師發展的內在動力和外在需求。

一、初中數學教師專業發展影響因素

1.國家政策的改革

課程改革是世界教育不斷變化著的重大舉措,中國的課程改革是順應世界課程改革的潮流,結合中國自己的教育實際情況而進行的,并且具有階段性的特征,是循序漸進,探索中的前進的過程。

2.課程特色的變化

每門課程都具有某種特殊性,這些特殊性也有相統一的部分。而不論是經歷過初中學習的學生還是對數學教學進行研究的學者。每當拿起數學教材或是走進數學課堂,都會有不一樣的氣息,而對這“不一樣的氣息”。就像不同的人站在你面前會給你不一樣的感覺,我們身處不一樣的城市會有不一樣的情懷那樣,數學課程具有其獨特的個性。

3.所處境地

課程改革之初,隨著政策的不斷出臺,對領導者、教師、學生,甚至家長的振動和改變都比較大,可謂是大刀闊斧,轟轟烈烈。于是上至領導,下至學校,教師都加強對新課改方針的學習,學習之后加強理解并嘗試著應用到教學之中,是一次較大的改變,需要一個適應期。參與到課改中的所有人在嗅到課改所帶來的新氣息的同時,也感受到了要想改變帶來的困惑和難題,甚至很多的教師,特別是年齡較大的老教師,對新的課程教材教學方法無法適應,甚至提出了質疑和排斥,這是適應期中出現的最突出的癥狀。

二、對初中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建議

1.勤于反思,提高教學反思有效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時每刻都會思考,但其中大量的是雜亂無章的,不受我們自己意識控制的思考很少給人留下對自己行為有價值的東西,本文所指的反思是有意識的進行的一種思考,它的發生時基于出現不確定的,復雜的,困惑的,驚奇的或有明確目標的情境下的。而這種反思的目的是尋找解決這種困惑情景的行為,并對行為背后的假設以及行為與后果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也就是說,這里的反思是帶有探究的性質。

2.善于學習,以學習促進專業成長

“學知不足,業精于勤”,學習對于初中數學老師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教材的改革,新的教育理念的獲得,數學知識的不斷更新都要求數學教師通過學習這一唯一渠道而獲得,所以說,善于學習是促進專業成長的必經之路。對初中數學教師而言,學習無非有兩種形式,一是理論性的學習,一是經驗性的學習。理論性知識包括專業知識及教育教學理論知識。數學新課程標準要求初中數學教師具有更扎實的專業知識及更豐富的文化知識,新課程實踐中碰到的種種困難也需要這些知識的獲取來解決。

3.樂于合作,在合作交流中提高

對于教師而言,他所處的生態圈是學校老師,學生,同行。其三個生態鏈是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師,教師群體與學校。這個生態圈的生態系統如何不僅會影響教師的發展,也會對學生的成長造成不利的影響,而每個教師的樂于合作是保持這個生態系統綠色、和諧的關鍵所在。首先是教師與學生的合作。其次是教師與教師的合作。初中數學的教學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創新性與開拓性,在這個過程中教與學的矛盾,教學方法不當及學生的沖突,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如果處理不當會直接影響到教師的情緒及發展,而這些問題的解決單靠一個教師的力量是難以很好的解決的。

4.勇于改革,以方式轉變促效率提高

參與教學改革是教師能夠理解新課程的最好方式,勇于改革是教師理解了課程改革的最佳體現。初中數學新課標對教師的要求是首先要對以往的教學理念進行更新,在新理念的基礎上實施操作,對數學這一學科來講就是要把改革滲透于備課與教學的環節之中,歸根到底是落實到教學方式的轉變上。

初中數學教師專業發展有著很強的時代性和重要性,其發展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一代代學生的成長,關系到教師個人的提高,關系到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好壞,更關系到初中數學課程改革是否順利進行并取得成功。所以,初中數學教師對要加強自身對新課程改革的適應程度。

參考文獻:

[1] 張紅.初中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調查[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7(1):110-113

篇5

電腦藝術設計專業VI設計課程引入項目教學法,通過設計項目作業,化理論知識為實踐經驗,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全面提高學生VI設計能力。

一、VI設計項目的確定

在VI設計課程中引入項目教學法,首先要明確什么樣的對象能夠成為Ⅵ設計對象,這是項目教學的第一步。而項目的確定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題,學生在短時間內很難獲得大量的真實項目,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的指導,也可以利用網絡資源。雖然這是一個難題,但教師也不急著給學生定題,只要指導學生利用現有的資源搜集相關的資料,然后再根據相關的資料來確定一個項目。

在剛開始做項目設計的時候,學生往往會比較迷惑,他們可能只會關注到一些企業。這主要因為VI設計有幾十年的發展史,現在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別是在企業方面。比如世界上一些著名的跨國企業,像荷蘭殼牌、美國通用、可口可樂、日本佳能等,無一例外都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企業形象識別系統,他們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與科學有效的視覺傳播不無關系。而看看中國,近20年來,國內一些企業也逐漸引進了形象識別系統,最早的太陽神、健力寶,到后來的康佳、創維,也都在實踐中取得了成功。當學生只看到VI設計在企業發展中取得的重大成就時,教師應該提醒學生,除了企業本身之外,凡需要與人、消費、市場溝通的對象都可以成為VI設計的對象。社會的日新月異,品牌的概念也隨之擴展,VI設計也不能止于企業、商品,還可以是一個國家、一座城市、一種文化、一個人等等。在這樣的導向下,學生的思路就會被拓寬,于是他們會自己去尋找一些創意項目。有意思的是,學生在進行項目設計的時候,把自己對未來的規劃也融入了項目之中,創立以自己名字為命名的品牌或者公司。雖然這樣的項目在當前是子虛烏有的,但是從中可以看出學生的積極向上的心態以及他們的人生目標,是值得鼓勵的。

二、小組合作,完成項目調查

項目調查分析是完成VI項目的重要過程,項目調查分析做不好就會影響項目定位的準確性,甚至導致Ⅵ設計的失敗。因此,教師在項目設計教學法的應用中,一定要注意發揮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精神,讓他們進行小組合作調查,對本組的項目對象進行有效、準確的調查與分析。不單單是前期調查,在整個項目設計的過程中都不能忽視小組調查分析和再調查。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品嘗到了合作學習所帶給他們的好處,感受到了集體力量的強大,使他們更加團結,享受到合作學習的快樂。比如,有一個小組他們毛遂自薦為一家小企業進行VI設計。在前期的調查和項目設計的調查中,他們這個小組就做得非常的充分。他們用書信廣告的形式向該公司推銷自己的意愿和想法,使得該公司接受了他們的設想,也接受了他們對該公司的調查分析。這個小組雖然沒有向該公司索要報酬,但是該公司主動提出要負責他們在整個VI設計中所需要的一切費用。這一切都保證了這個小組調查的有效、高效,使得整個VI項目能夠順利進行,并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在整個調查的過程中,教師也不能放任自由,應該適時給予指導,讓學生作出正確的分析與判斷,確保其VI項目的順利進行。

三、后期制作。圓滿完工

在對項目對象進行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學生就要對項目進行準確的定位,要塑造一個怎樣的對象,如何突出其特點、優勢,能夠在觀眾中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這是非常重要的。接著,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草圖分析,這也是不能忽略的一個步驟。在做標志設計的時候,要把概念化為視覺符號。最后要進行VI手冊的制作。

在后期制作的過程中,一定要明確VI設計不同于一般的美術設計。VI視覺要素是綜合反映組織整體特色的重要載體,是組織形象外在的符號化的表現形式,必須能使人感悟到組織精神的個性與內涵,傳達組織的經營理念。VI若缺乏美的藝術表現力,則不能喚起公眾的美感愉悅。因此,VI設計是一項藝術,必須遵循一些美學原則,比如統一與變化,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調,和與對比,比例與尺寸,色彩與聯想,情感與心理等等,通過一些獨創性的符號立意來凸顯個性,在公眾中產生強烈的視覺美感。

總之,項目教學法在學生的職業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創造性和創新能力,全面培養他們的職業素養,提高他們的職業競爭能力。

參考文獻:

[1]溫建良,VI設計與實訓,石家莊市:河北美術出版社,2008

篇6

一、課題研究價值

《畢業生就業機制以及對職業學校專業設置影響的案例研究》主要探究職業學校學生的“出口”途徑、策略和變革,以及由此引發的對職業學校專業設置、課程改革等深層內涵的反思、改革和創新。本課題以畢業生(技術工人)為研究對象,透視他們的生命歷程,探究他們的發展規律,以幫助他們實現與就業市場的無縫對接和有機過渡。

就本課題而言,它深入貫徹落實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目標,以服務為宗旨”的發展理念,重點解讀學生的就業問題,積極探索符合職教特點、具有中國特色的就業機制和策略,并以此為突破口,反思職校的內涵建設,加強專業設置的市場論證,側重研究專業設置與就業機制之間的協調關系。本課題研究以我校的江蘇省示范專業和南通市課程改革專業實驗點的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為例,通過案例實證研究的方法和途徑,重點探究就業機制、專業設置、課程改革之間的有機聯系,借以解決對職校而言至關重要的學生“出口”問題和專業建設問題,探索職教的內涵發展之路,推進職業學校的深層次改革和可持續發展。在本課題研究中案例研究是主要方法,就業機制及其影響是主要內容,專業設置和課程改革則是深層次的內涵。這一問題的成功解決,將對整個職業教育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同時,對于我國的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國民素質、就業市場也將有重大現實意義。因為就業乃民生之本,它已成為世界性難題;就業也是職校之魂,它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瓶頸”;就業更是社會之門,它是社會穩定繁榮、和諧進步的首要因素。這既是本課題提出的社會背景,也是它的價值、意義之所在。

二、課題研究目的

(一)通過本課題研究,積極探索職業學校畢業生的就業機制,了解其就業的途徑、方式和策略,優化就業模式,提高就業質量,增加就業渠道,最大可能地解決就業難題,消除職業教育發展最大、最關鍵的“出口瓶頸”,促進畢業生能就業、就好業。

(二)在了解畢業生就業機制的基礎上,研討其對職業學校專業設置、課程改革和教學模式等內涵建設有哪些影響,以及是如何影響的。進而加強對職業教育人才市場的調研和就業市場開發,開展對職業學校專業設置的科學論證,推動學校的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努力建設一套針對性強、實用性高、理論實踐一體化、訂單培養項目化、具有工學結合特點的試點專業校本課程。

(三)以課題研究為龍頭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通過技能培訓、課題研究、業務進修、實踐鍛煉、教學比武、教研活動等形式和途徑,著力打造“青藍工程”“名師工程”“工學結合工程”“專業現代化建設工程”。不僅要建設幾個設施先進、裝備齊全、質效顯著的省市級示范專業或實訓基地,使硬件條件能夠充分保障學生技能訓練和教師教育教學的需求,而且更要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技術精湛、作風頑強、具有改革創新意識和教育科研能力的教(名)師隊伍,使核心軟件因素充分滿足教學需求。如此軟硬兼施,比翼雙飛,才能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確立學校應有的地位和特色。

(四)探索職校學生的就業機制,以及由此引發的內涵建設問題。在研究過程中,通過對訂單式培養、委托培養、聯合辦學、工學結合、創業教育、對口單招、成人高考等就業形式和途徑的探索、總結和反思,謀劃構建對職業教育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包括“培”“考”“招”“薦”“擇”“創”等形式的就業機制的完整體系。同時在此基礎上,通過案例研究,大膽構建就業市場開發機制、專業設置論證機制和專業課程改革機制,實現三者有機協調與和諧統一。

三、課題研究準備

(一)專家引領,科學導航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離不開專家引領。為了幫助廣大教師樹立先進理念,形成一定的課題研究能力,學校先后邀請多名專家開展講座和指導活動。

(二)培訓學習,打造科研骨干隊伍

學校行政管理人員和專業部負責人是本課題研究的主力,學校十分重視他們的培訓學習。2008年至2011年暑假,學校利用如皋市公修課培訓之機,對課題組成員開展了培訓學習活動,除邀請江蘇省教科院、南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江蘇理工學院專家、領導做專題報告外,還舉辦了一些研究沙龍活動。學校還選派課題主持人繆世春校長、課題組核心成員、我校教導處朱仁華主任、實訓處鄒志勇主任、馮志剛校長赴德國、加拿大進行職業教育考察、交流;選派課題組成員何建平、朱燦明、趙永紅、朱仁華等赴南京參加江蘇省教育科研培訓;組織全體教學人員參加全國中小學繼續教育網的培訓、學習和考核。

(三)主題活動,營造課題研究氛圍

學校十分重視主題活動的創設和開展,積極建構課題研究的平臺、陣地和氛圍。學校不僅選派課題組核心成員繆世春、馮志剛、朱燦明、朱仁華、鄒志勇同志赴揚州、無錫、南京參加了江蘇省第四、五、六屆職業教育“創意論壇”;選派趙永紅、鄒志勇等專業負責人赴知名企業進行頂崗實踐和調研;邀請南京秦淮河旅游公司副總經理、我校優秀畢業生戴桂香,南京寧青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我校優秀畢業生、自主創業成功典型陳新兵等來校講學;還分別組織課題組、課改組、專業組赴蘇州工業園區、上海高新技術開發區、南京江寧經濟開發區、山東、河南和天津職校、洋思中學等單位學習、交流。

(四)重視投入,努力改善課題研究環境

在課題研究環境、設施改善方面我校設立了5個“名師工作室”,建設了6個學生創業基地,設立了網絡技術等4個技術創新活動室,增建了多個多媒體教室,100個座位的電子閱覽室,開發和完善了校園通訊系統、校園一卡通系統、視頻點播系統、多媒體教學系統、計算機網絡系統,初步形成了數字化的校園環境。

四、課題研究成果

《畢業生就業機制以及對職業學校專業設置影響的案例研究》與全國“十一五”教育技術規劃課題《中職網絡德育資源的應用與開發研究》南通市“十一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項目化”課改背景下“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策略研究》、《中職班主任專業化建設策略研究》等課題為該時期學校的跨越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智力支持、理論指導及實踐動力。

(一)職業院校應屆畢業生就業的主要問題

通過問卷調查以及與廣大職業學校師生的訪談,課題從四方面總結出職業學校畢業生當下比較突出的就業問題:一是學校知識與實踐工作脫節,許多職業學校學生在校期間理論知識學習不夠扎實,實踐經驗缺乏,導致畢業生難以將所學知識與實際工作有機結合。二是綜合素質有待提高,如今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不僅注重畢業生專業素養,而且要求學生必須具備全面的素質,而這一方面恰恰是職業學校畢業生的短板。三是工作經驗不足,目前的畢業生嚴重缺乏工作經驗,有些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沒能抓住機會好好鍛煉,專業技能缺乏,競爭力不強。四是信息閉塞,畢業生缺乏社會經驗,對用人單位所需職位應具備的能力要求知之甚少,所學專業和崗位工作很難吻合,有些職業學校畢業生即使畢業找到工作也難以勝任。

(二)構建畢業生就業機制的思考

首先,抓好精品專業建設。在招生困難的當下,一些職業學校為了能吸引學生和家長,在專業設置上還是求全、求多,沒有根據招生和就業情況來分析判斷一些專業是否還需要設置,有些招生人數少、就業率低的專業完全可以停招。所以學校要對現有的學科專業進行相應的改革,根據勞動力市場的需求多設立一些市場緊缺或者未來社會需要的、最能發揮學校自身優勢的骨干專業、“精品”專業,將企業的“品牌”戰略應用于職業學校的專業建設,從而讓職業學校的骨干專業產生名牌效應,提高學生在市場上的競爭力。為了突出職業學校的辦學特色,學校需要與合作企業加強溝通和交流,利用企業先進的生產條件、生產設備,把專業教學空間和學生的學習空間由課堂延伸到企業,讓學生“真刀真槍”地在企業頂崗訓練。使學生可以在學習期間就能真正接觸到生產實際,了解自己在崗位上需要做什么事,提高其實際能力,樹立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讓學生在校期間就完成角色轉換,縮短工作適應期,實現與企業的“零距離接觸”。

其次,構建基于就業環境的柔性機制。加強政府對職業學校學生就業環境的治理與優化,以市場為導向,綜合運用多種間接調節與管理手段,大力發展經濟,促進整個社會和諧發展,增加就業崗位;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制定職業學校發展戰略,保持適度、穩定的發展規模;通過制定有效的法律、政策鼓勵職業學校畢業生到艱苦地區與艱苦行業從事艱苦職業;加強對就業的投入與就業市場的管理,建立社會就業指導與服務機構,提供就業信息與培訓,提升職業學校畢業生的就業能力,提高就業的適應性與靈活性。同時,要加強學生就業的立法,實現就業市場的公開、公平與公正。

第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職業學校是培養技術型、技能型人才的搖籃,其教學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實踐性。職業學校畢業生只有掌握了嫻熟的技能、先進的技術才能在人才市場中顯示出自身的優勢,提升自我的競爭力。而學生專業技術、技能的獲得需要一支專業、優秀的教師隊伍。職業學校教師隊伍的建設有別于普通教育,“雙師型”教師是發展目標。但是,加強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提高教師對先進技術的敏感性僅僅呆在學校是難以實現的,必須讓教師“走出去”,讓企事業成功人士“走進來”,在雙方的相互交流、學習中不斷接觸先進技術、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

五、課題研究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后策略性措施

本課題研究在學校校長室領導下,在教科室精心組織和運作下,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與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期待、與兄弟學校的科研成效相比,還存在一些差距:學校整體教師隊伍年輕,科研基礎還很薄弱,加之學校缺編較多,在職教師工作壓力較大,群眾基礎薄弱,整體水平不高;隨著生源的日趨緊張,職業學校招生形勢不容樂觀,與國家倡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宏觀形勢與政策沖突較大,每年招生,兩三天的突擊行動,感性認識五味雜陳,但理性思考困惑重重,缺乏冷靜、全面、深入的剖析和調研。

為了進一步拓展課題研究思路,深化課題實驗,擴大課題研究的成果價值,學校將在今后一段時間采取如下工作舉措:

(一)追蹤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調研分析我國就業市場的走向,認真學習和解讀國家就業政策,從宏觀層面加強研究,拓展課題思維。

(二)加強我國人才市場調研,千方百計掌握更多的信息資源,調整就業思路,創新就業理念,拓展就業渠道,但絕不降低就業門檻,在夾縫和絕境中通過我們更加勤勉、艱苦的努力,為學生就業創造更加優質、完美的契機。

(三)加強學生的就業指導和創業教育,充分利用歷屆畢業生的良好基礎和資源優勢,最大程度釋放他們的效能,為學生謀求更多生存和發展的渠道和方式。

(四)加強學校內涵發展,狠抓對口高考、成人高考、技能競賽、工學結合、學生多技能培訓,幫助學生提升就業素質,拓展就業范圍。

(五)進一步加強校校、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品牌院校、知名企業的資源優勢,借雞生蛋,借力發展,最大限度地謀求互利、雙贏的戰略效應。

篇7

一、四年制醫學影像專業培養的現狀

我國對醫學影像專業培養的目標相對較高,不僅需要其具有良好的醫學基礎、臨床醫學和現代醫學影像學的理論知識,同時還能夠單獨在醫療單位進行醫學影像的診斷和判定,并能熟練操作放射技術和醫學成像技術等。只要嚴格按照這一目標進行培養,等學生畢業踏入醫療行業,不僅能擔任醫學影像技術醫生,還能擔任醫學影像診斷醫生,就業范圍較廣。四年制醫學影像專業的設立是為了迎合醫療行業的改革以及國內當前發展趨勢,盡力滿足社會對醫療衛生專業人才的需求。根據教育部相關規定,四年制醫學影像專業畢業頒發的是理學學位。

根據調查研究發現,目前部分高校的四年制影像專業在專業培養課程方面依舊采用五年制人才的培養方案,其主要原因有幾點:首先,為了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很多學生選擇醫學院學習,目的就是為了以后走上醫生的崗位,而并未考慮影像技師。其次,學校是為了適應當前就業市場的需求,當前我國各大醫院都對影像診斷工作的專業人才具有一定的需求。最后是針對職業醫師考試的政策以及畢業學位證等原因的考慮,導致了很多高校對四年制醫學影像專業的培養還不夠完善,缺乏合理的教學體系。

二、當前四年制醫學影像專業課程設置中存在的問題

(一)培養目標與教學內容

四年制醫學影像專業重點是為醫療行業培養影像技師和影像診斷醫師。影像診斷醫師必須擁有判斷醫學影像的能力,具有對醫學影像的質量評價、放射線管理等的能力。影像技師則需要對自然科學基礎知識、成像理論、放射治療基礎知識、設備原理等具有充分的掌握,并能熟悉操作現代醫學設備,對其操作原理、安裝、基本維修等有一定的認識。因為現代影像設備都是高科技設備,如不了解它的基本性能,很可能會操作不當,導致最終呈現的圖像畫質不清,影響影像診斷醫師的判斷。而我國很多醫學院對技術設備的相關課程相對較少,對影像的診斷明顯超過對影像設備的學習。因此,在四年制醫學影像專業課程設置時,應當優先考慮學位的限制和學校專業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培養計劃和課程安排,注重專業課程的培養。

(二)教學的重點與學制

現代醫學影像包含了很多高科技產品,如超聲成像、核磁共振以及普通放射等,其不同的成像原理和不同的方法,使最終獲取影像、處理影像、分析影像和使用影像的深度都是不同的。由于影像設備的不斷升級和改進,檢查技術也在不斷完善,從最初的診斷到診斷和治療同時進行,不僅要求學生有掌握現代醫學影像的專業知識,還必須對生理、病理和解剖知識有扎實的基礎,并具備一定的臨床專業知識和技能,對計算機知識、物理等知識有一定的掌握。要利用四年的學習掌握眾多醫學影像知識十分倉促且困難。如果在現有學制的安排下,注重強調學生的專業學習力度,必定會影響到學生基礎醫學知識和臨床知識的學習。所以,如何應用有限的學時,合理安排基礎知識、臨床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學習,是四年制醫學影像專業教師和學校應共同探討的重點。

(三)知識的更新與醫學影像的不斷發展

隨著醫學行業的不斷發展,每年都會出現很多新的專著和影像成果。而我們的醫學影像教學盡管也在實時更替,但始終更不上當前的發展腳步。比如普通X線的監測,隨著很多新型檢查技術的增多,這些普通檢查方法在實際應用中已經逐漸被取代,但教材中卻還依然存在。所以,醫學影像學的教師應當不斷了解當前的新知識重點,及時補充需要注意的知識重點,以適應當前醫學影像學的發展。

(四)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

醫學影像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和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培養學生自身的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當前四年制醫學影像專業的教育重點。所以,醫學影像專業的課程設置應當是以理論知識教育和實踐教育共同為主的進行,應當不斷加強臨床實踐學習的機會,保證學生有足夠的實踐機會,讓學生能夠接觸到不同的病種。改變理論知識為主,實踐教育為輔的教學理念,合理調整教程的設置,爭取使四年制醫學影像專業主要課程與臨床實際需要一致。同時,可適當調整學生的實習安排,充分滿足學生知識轉化利用的能力,賦予每個學生足夠的學習和發展空間,指導學生選擇適宜自己的就業方向。

三、四年制醫學影像專業課程的設置

在四年制醫學影像專業課程的設置中,應當以當前社會的需求和發展為參考,明確社會大眾對醫學影像專業人才的自身能力、專業知識以及素質的需求,充分發揮其所在學院自身的優勢和特點,制定合理的課程安排,使整個教學更加專業,且貼近社會的發展需要。

在正式教學之前,應當先明確四年制醫學影像專業的培養目標,再圍繞這一培養目標設置相對應的專業課程。醫學影像技師的培養需要涉及到操作技能、醫學知識、職業素質以及護理等多個學科的學習,并與工學、理學等相互交叉,相對復雜。所以,四年制醫學影像專業的課程培養十分關鍵,能對最終培養目標的實現產生很大的影響,其主要課程的設置如下有幾個模塊:

(一) 公共基礎模塊

該模塊需要學生掌握大學英語、思想道德素質的修養、高數、基礎法律知識等公共基礎課程,并全面發展德、智、體、美等相關課程。

(二)現代科技技術模塊

現在是高科技技術的時代,各類人工智能、計算機網絡、微電子技術以及自動控制技術等都被被合理應用到了醫療行業中,而智能化、數字化和網絡化已經成為目前醫學影像技術的標桿。而MR、CR、CT、DSA等醫學技術都需要用到現代科技技術、醫學知識、成像技術等相關技術知識能完全掌握的復合型人才,而這也是我國目前最缺乏的醫學人才,同時導致了部分先進昂貴的醫學影像設施沒有被完全開發和使用其所帶技術,造成醫療設備的資源浪費,更可能會由于自身技術掌握的的原因在設備中使用產生差錯,造成誤診、漏診等失誤。

(三)醫學物理模塊

目前,我國大多高校醫學影像專業還沒有開設醫學物理學科,但其已經在四年制醫學影像專業中占有一席之地,學生要想為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打好基礎,必須要對醫學物理進行深入的學習。該模塊中所包含的課程有電子學基礎、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技術、大學物理、光電子學與激光技術、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影像設備等課程。在具體實施教學中,這些專業課程知識之間都具有一定的銜接,所以應當將他們合理的組合,形成一個整體,形成醫學物理模塊。按照我國大學的教學形式,這些多個課程可能都屬于不能的學院,所以,加強各個學科之間的交流與融合,及時收集、整理并且分析學生對當前的教學信息是整個學習教研活動的主要內容。如我國某醫學院在實際教學中,每個年級在對醫學物理學模塊進行學習時,都會定期召開學生組織的教學質量研究會,學校專門收集各個學科學生提出的教學意見,再對這些意見進行統一的反饋到認可老師,經過老師對教學的逐步改革,最終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

(四)醫學知識模塊

四年制醫學影像專業和五年制醫學影像以及其他臨床醫學專業都有所不同,四年制醫學專業主要是對學生授予醫學基礎知識和相關臨床知識。很多歐洲國家在該專業的課程安排十分合理,比如英國和美國的放射學院,其課程主要有臨床醫學、病理學、人體解剖學和生理學等,我們可以適當借鑒其可取之處,根據人體解剖學的專業特點,結合四年制醫學影像專業學生所學的知識框架,將人體解剖學大致分為影像解剖學、斷層解剖學和系統解剖學。另外,可以將外科、內科和診斷學進行有機的結合,并由一名教師進行授課。

(五)影像技術模塊

影像技術模塊是四年制醫學影像專業的重點教學課程,其中包含影像檢查中的護理、醫學影像檢查技術、X線攝影學、影像核學習、影像后處理技術等相關課程。其中,很多學校未對影像檢查中的護理進行專業指導,導致實際臨床影響及時在工作中缺乏護理知識,無法養成無菌消毒的良好習慣,如有些技師在攝影暗盒使用后不對其進行消毒,不論何種部門何種疾病都對其進行拍片;技師自身不注重清潔雙手以及設備等,極易造成患者交叉感染。另外,在影像診斷中,超聲波診斷、CT、X線等課程的教材已經得到優化,值得一提的是可以對其進行合理的整合成一門課程,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

(六)人文知識與職業教育模塊

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高技術水平人才,必須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以及良好的人文修養和職業道德。醫學影像作為一門自然學科,同時還包含了很多社會學科的內容,當醫學工作人員在日常處理醫患關系時,不僅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應對患者體現出人文關懷的自身素質。同時,在面對患者時,應當不對其階層、文化、經濟以及其他因素產生偏差,必須一視同仁。

除上訴幾個模塊外,還可以結合學校以及當前醫學發展設置一些相應的選修課程,如預防學、細胞生物學以及生物化學等,不僅拓展學生的知識范圍,還能提高學生職業的遷涉能力,以應便未來就業的各種可能性。另外,學校應當重視修建實驗室,在影像設備實驗室中配備完善的、可供學生實際操作的大型醫學影像設備,保證實驗課程的有效時間,提升學生專業能力。

四、專業教材的選定

四年制醫學影像專業不僅是醫學教育領域的新考驗,也代表著醫學發展的一個潮流趨勢,對推動醫學發展具有一定的意義。各種先進的高科技技術都在逐漸占領整個影像醫學,使得隨時都會出現一種新型的影像成型技術,而技術設備也在實時更新。所以,我們當前所學習領悟的醫學知識,使用期也變得越來越短暫,需要不斷的更新和改進。

目前,我國對四年制醫學影像專業的教材還未取得統一的編寫,大多都還在沿用五年制醫學影像專業以及其他專業的教材,所以,當前應當根據該學科的培養目標制定相應的教材。而教材可以由各大高校相互合作進行共同編寫,同時可借鑒國外的教材來源方式,依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醫學影像學當前的發展特點,不斷更新教材內容,使學生能夠率先學習最當前的知識和技術。另外,醫學影像專業是具有操作性和實踐性的一門專業,在教學中可以合理使用多媒體技術手段進行教學,通過直觀的圖、聲、像等向學生傳遞知識,加深學生的理解程度和印象。

篇8

摘要: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和PACS等現有條件,結合學校E-learning課程平臺為本專業師生建設一個網絡學習交流平臺,

>> 醫學影像學網絡教學平臺中實現師生實時交互的設計 基于PACS/RIS的醫學影像學臨床網絡教學研究 網絡版醫學影像學多媒體實驗教學課件的開發與應用 數字化仿真實驗系統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醫學影像學教學中激勵醫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索 基于Internet的醫學影像學多媒體實驗教學的改革 醫學影像學檢查在法醫學中的應用研究 基于多視圖模式的醫學影像動態學習平臺的構建探索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實驗室建設 地方院校醫學影像學課程建設的體驗總結 醫學影像學發展方向與學科建設的探討 醫學影像學教學方法研究 芻議醫學影像服務平臺的構建與完善 醫學影像設備學網絡多媒體理論教學和模擬實驗教學探究 基于Matlab的醫學影像增強與邊緣檢測算法的實驗研究 虛擬儀器技術在醫學影像實驗課程中的應用及研究 醫學影像學的現狀及最新的進展研究 醫學影像學的臨床教學體會 解讀醫學影像設備學的教學方法 關于醫學影像學教學的幾點思考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qq-pf-to=pcqq.c2c.

[2]林文建;江魁明.醫學影像學網絡教學平臺中實現師生實時交互的設計[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11).

[3]郝金鋼,時常旺,段堂榮,劉建興.醫學影像學網絡教學現狀分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02).

[4]馬著彬,陳澤龍,邱景,黃潔君,歐陽湘蓮,劉民英.如何構建《醫學影像學網絡教學資源庫》[J].西北醫學教育,2003,(03).

篇9

BME的重要目標之一是發展非侵入式的診斷技術用于治療和診斷疾病。生物醫學影像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對結構與功能進行診斷的非侵入式技術。現在,生物醫學影像學已成為現代化醫院的主要標志之一,它是臨床研究的一種主要工具,也是醫院開展新技術、新業務的重要基礎。生物醫學影像學是如此的重要,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NIH)在20世紀初就改變了它們傳統的疾病和器官的機構模式,建立了國立生物醫學影像學與生物工程學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ofBiomedicalImagingandBioengineering,NIBIB)。而在我國國家基金的醫學科學三處,影像醫學不再是BME中的一個分支,而是被放到與BME同等的地位。美國最近開展的一項被認為可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相媲美的腦科學研究計劃,正是生物醫學影像學在神經科學領域的巨大應用。根據美國勞工部的統計顯示,BME專業是美國就業領域中需求增長最快的專業,從2010年到2018年預計有72%的增長,而生物醫學影像學又是BME中增長最快的領域。

生物醫學影像學隨時間在飛速地發展,被廣泛應用在臨床和基本生理和生物學的研究之中。大量的新發明出現在生物醫學影像領域,被用于創建新的影像模式;提高圖像的空間與時間分辨率與對比度;提供更為方便使用的影像數據分析和可視化;進行遠程醫療等。生物醫學影像學是一門交叉學科,它的飛速發展不僅需要優秀的生物醫學影像從業人員,也對生物醫學影像的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和全新的挑戰。如何提高生物醫學影像人才隊伍的綜合水平,已迫在眉睫。

二、生物醫學影像學教育

1.生物醫學影像學從業者的變化

現代化的大型生物醫學影像設備是集物理、材料、機械、電子、計算機、自動化、網絡等多種技術于一體的精密儀器。它的操作、維護和保養均十分復雜,對操作者的素質要求比較高。數十年前,大型生物醫學影像設備的從業者是一些受過醫學圖像培訓的物理學家。隨后,這項工作主要由本科物理專業、研究生醫學物理專業的畢業生充當。而在今天,大型生物醫學影像設備的操作者主要來自于BME專業畢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BME的教育由于融合了物理科學、工程方法和技術以及生物醫學,使得BME專業的畢業生極為適合生物醫學影像學方面的工作。生物醫學影像學從業者的變化給人們提出了三個教育中的問題:是否所有的BME學生都需要對生物醫學成像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和認識?BME專業的學生需要掌握哪些生物醫學影像學知識?如何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設計及使用成像系統?

2.生物醫學影像學的知識結構和應掌握的基本知識

生物醫學影像學的知識來自于多個學科領域,包括電氣工程學、機械工程學、生物物理學、數學、物理學、材料科學、生物學等。生物醫學影像學需要具備基本能量物理、輻射、輻射能量與物質的交互、硬件設計與實現、數據收集、分析和可視化、組織器官基于圖像的建模、數學變換、信號和圖像處理、軟件工程、信息論以及高性能計算等多方面的知識。由于生物醫學影像學在BME教育中的重要性,BME的學生即使未來不從事相關的工作,他也應該學習生物醫學成像和生物醫學圖像處理的基礎課程。他們應該理解常用圖像模式的基本成像原理和它們的優缺點,如何進行基本的圖像分析與處理,常用模態圖像的基本解釋等。而未來準備從事相關工作的BME學生,則應該選擇一到兩種影像模式,圍繞它們的具體應用進行更深入的學習與研究。

3.生物醫學影像學教育中存在的挑戰

在生物醫學影像學教育中,存在著一些挑戰阻礙著高質量的生物醫學影像學教育。這些挑戰包括有限的動手實踐、教科書中的知識老化等。生物醫學影像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原理與應用緊密結合的學科,實踐教育可以使學生快速有效地掌握必要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節省時間,提高授課的效率。醫療機構對生物醫學影像專業大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必須提高醫學影像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而在生物醫學影像學教育中,使用實際影像設備進行教育,往往由于安全問題和成本高而變得不可行。例如,小型x-射線管和在影像中使用的放射線核素在成本上是可行的,但它們所釋放的電離輻射對人體存在安全危害,不適合在高校課堂中使用。如果不考慮安全問題,會發現一臺基礎的磁共振設備就需要數十萬元,而且后期也存在著大量的維護費用,往往不是高校的教育經費可以承擔的。當前,在醫院的放射科、影像科等科室中,現代化的大型生物醫學影像設備被廣泛地采用。而在大學的實體教學中,學生卻往往沒有機會接觸這些設備,這就造成了教學與實踐環節的脫節。另外,生物醫學影像學是一個高速發展的領域,每隔五到十年都會有較重大的突破。而在教學中教材的建設是一個較長期的過程,一本教材往往需要數年才能成形,這就導致了有時教科書和其他教育資源還沒出版就有些過時了。

4.生物醫學影像學教育中的資源

在生物醫學影像學教育中,網絡可以為學生與教師提供了一個開放、共享與實時的資源平臺,大量的不同影像模式和針對不同的生物醫學應用的影像被放在網絡上共享,這就使得學生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圖像形成的方式和認識如何根據工程和科學的需要生成圖像,從而將抽象概念形象化、具體化。一個在線的超聲波教程被證明在幫助BME學生學習超聲波的基本知識上比常規教程更為有效。當前,在課堂中使用真正的成像設備是有一定難度的,而影像設備模擬器則是課堂學習一種非常有用的輔助手段。仿真大腦數據庫可以根據磁共振設備掃描參數的不同生成T1、T2以及PD模式的大腦磁共振圖像。美國的MedSim公司也直接提供了超聲圖像仿真儀用于實體仿真。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實驗室、實習基地、模擬器、網絡資源等實驗實踐教學平臺建設,提供給學生一些重要的電子資源,便于學生課外自學,鞏固知識,鞏固基礎性、實用性、穩定性的實踐教學資源。根據教育技術的發展,對教學方式、內容與手段等進行改革。從過去的以教師傳授,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向以學生為主體,增強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的培養、應用與綜合能力的培養,教師積極引導的方式轉變,構建良好的學習與交互平臺,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和高級思維的能力,廣泛而深入地參與到教學過程。

5.生物醫學影像學教育中的教學方法的改進

生物醫學影像學的教學不再是以課堂灌輸為主,傳統的教學模式必然會導致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積極性下降,它的改革勢在必行。如何高質量地完成現代醫學影像學的教學成為擺在教師面前的一項艱巨的任務。學科的迅速發展與實際應用的需求產生導致生物醫學影像學技術也不斷創新,新的理論、新的方法被應用于生物醫學影像學領域,如多模態成像系統的出現,從解剖圖像到功能圖像,從宏觀的組織結構影像到微觀的分子影像,成像技術與手段不斷更新等。隨之,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生物醫學影像處理方法,包括圖像的融合、三維圖像分割、圖像動態跟蹤、分子影像分析等。教師的科研方向及課題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采用的理論與方法較新。教師可結合具體的項目,實施“產學研”結合,根據所在領域的國內外研究動態,以專題討論或穿插于課堂教學的方式,及時跟蹤學科發展動態,將最新的知識與先進技術介紹給學生,使其掌握本學科最前沿的學術思想與專業知識。此外,宜結合國內外醫學影像乃至生物醫學工程產業的現狀與發展,分析國內相關技術水平與差距,使學生能從宏觀上把握學科知識與相關產業發展情況。

三、小結

篇10

[關鍵詞]醫學影像技術 課程設置 技能培養

[作者簡介]劉穎輝(1966- ),男,吉林白城人,白城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醫學二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醫學影像設備教學及維修、高等醫學職業教育。(吉林 白城 137000)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3)24-0139-03

2005年教育部頒布《普通高職高專專業目錄》(試行)“規定了專業劃分、名稱及所屬職業技術門類,反映了職業技術人才的業務規格和培養目標,是國家對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進行宏觀管理的一項基本的指導性文件,是指導高等院校設置、調整專業、制訂培養方案、組織教育教學和人才預測等工作的重要依據”。在該《普通高職高專專業目錄》中,醫藥衛生類高職高專的招生專業由原來的可以開辦相關醫學類專業調整為只能開設醫學技術類專業。在《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醫藥衛生類)目錄專業簡介》中,對醫學技術類中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主要培養目標、專業核心能力和專業核心課程與實踐環節作出了界定:“專業培養目標:培養掌握醫學影像學的基本理論和操作技能,從事臨床影像檢查、診斷與治療技術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專業核心能力:醫學影像檢查與治療技術。專業核心課程和主要實踐環節:人體解剖學基礎、醫學電子學、診斷學基礎、內科學基礎、外科學基礎、醫學影像診斷、醫學影像檢查技術、核醫學與放射治療、醫學影像設備原理及構造、課程實習、畢業實習等,以及各校主要特色課程和實踐環節。”該簡介中培養目標強調高職高專院校醫學技術應該培養高級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而非學科性人才。學生所具有的專業核心能力是影像檢查與治療技術。為了適應新的需求,高職高專的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只有改革傳統的課程設置,才能應對新形勢對高職高專院校的挑戰。

一、高職高專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一)對課程設置闡釋

課程設置主要是指課程結構的合理性和課程內容安排的科學性。課程結構的合理性指各門課程之間的結構合理,包括開設的課程、開設的先后順序和各課程之間的有序銜接,能使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與訓練,獲得某一專業所具備的知識與能力。課程內容安排的科學性指課程的內容安排符合知識論的規律,課程的內容能夠反映學科的主要知識、主要的方法論及時展的要求與前沿。課程設置必須符合培養目標的要求,它是一定學校的培養目標在一定學校課程計劃中的集中表現。

(二)高職高專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目前的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存在的問題主要有:(1)課程結構不合理。沒有合理定位影像技術專業課程。目前大多高職高專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課程不是脫胎于原來的中專學校,就是參照醫學類本科院校課程,很少做必要的調整,有的學校甚至是因人設課,能夠真正深入社會調查市場需求和用人動態而調整專業計劃并合理設置課程的高職高專院校很少。課程科目的設置往往偏重醫學類科目,學時分配不合理,單純理論性學時過多。通識類課程、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開設不合理,通識類課程和專業基礎課所占比例過大,人文類課程太少或幾乎沒有開設。教材的選擇兩極分化,不是沿用中專的教材,就是采用本科醫學類的教材,不能反映學科的主要知識、主要的方法論及時展的要求與前沿,這就導致學生所學不多或難于消化吸收,不能符合培養高級應用技術人才的需求。(2)輕實踐環節,重理論課講授。高職高專院校培養的是高級應用技術人才,而目前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不注重實踐,單純突出理論課的講授作用,多數學校在進行課程設置時并不重視實驗環節,認為實踐內容只是理論內容查缺補漏的方式而已,沒有固定的實踐課程安排,實踐內容安排的隨意性大,缺乏系統和科學性,完全達不到實踐課程在技術類課程中所應該具有的巨大功效。而且實踐環節往往集中安排在理論學時之后,學生只是單純按照試驗大綱或實驗指導進行操作,極不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提高學生的動手意識,導致學生喪失了實踐中的探索、鉆研意識,對知識的掌握停留在表面層次上,最終培養出來的只能是基礎知識不牢動手能力又差的學生。(3)采取單一的考核方式,考核結果不能作為全面衡量學生能力的依據。大部分高職高專院校因為升格于中專學校或脫胎于本科院校,對學生的考核方式仍舊沿襲原來學校的考核方式,主要采取單一的考核方式,側重理論知識的考核,對實踐環節的考核往往流于形式。單憑理論考試成績確定學生的優劣,學生的實際動手與操作能力被忽略不計,學生在學業上掌握的程度不能被全面客觀地評價。從這種考核方式上反映出的教學質量情況難免以偏概全,失去準確度。

二、應對新形勢,優化高職高專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課程設置

按照《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醫藥衛生類)目錄專業簡介》中所界定的高職高專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醫學技術影像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僅僅突出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實用性和綜合性還不夠,更要建立科學、系統和完善的實踐培訓體系。在課程設置中除加入人文知識內容外,還應該通過課程的設置,提高學生的繼續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一)課程選擇上應立足于高職高專院校

由于高職高專院校大多提升自中專院校或脫胎于本科院校,加之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特殊性,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和教學內容不是相對滯后就是脫離高職高專院校實際,處于探索與實踐階段的高職高專院校課程建設還是參照傳統的醫學類專業的課程建設模式,不能脫離母體的羈絆,所做的只是在課程科目的數量和難度上加以減少和降低,而沒有開設適合高職高專的課程。為了適應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服務社會的職能,高職高專院校應該結合專業特點和市場需要,優化原有的課程設置,脫離醫學類專業的課程體系,創設新的課程,增開一定門類的技術類課程。結合服務區的需要和本院校的資源與優勢,大力發展校本教材。教師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要有所取舍,側重實際應用技能的展示與講解,適當減少單純的理論研究。

(二)醫學技術類專業的特點是課程體系基石,實踐內容所占比重過小

合格的高級應用技術人才是高職高專醫學技術類專業培養學生的主要目標,是影像技術專業課程設置開設成敗的關鍵。科學、完整、合理的課程體系應該建立在工學醫學結合基礎之上,以學生為中心,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根據就業市場用人需求,通過讓學生及早接觸與熟悉工作崗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及實踐操作技能。同時要兼顧學生職業能力可持續提升,培養學生的繼續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三)教學內容契合專業特點,要以影像技術崗位職能培養為出發點

教師安排教學內容,必須充分考慮到醫學影像技術類專業工作職能要求,改革傳統的以理論內容為主忽視實踐教學的教學方式,根據醫學影像技術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崗位的職能要求等選取課程內容。在課程內容的編排上,本著“理論內容是實踐能力的基礎,實踐能力是理論內容的升華”的指導思想,明確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關系,從而達到培養高級應用技術人才的目標。時刻以問題為基礎,知識教育與職業資格考證相融合,教學中采取院校與模擬醫院和附屬醫院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學校影像中心和現代化教學設備及附屬醫院專業崗位的人力、設備等優勢,把部分理論課堂內容直接搬入模擬教室或到附屬醫院影像科室去講授,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了真實的學習場景。

(四)以堅持技能培養和工作相結合為出發點,積極推進整體課程實施

在具體的課程實施過程中,應該在傳統講授方式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新路,注重學生校內學習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做到校內學習和實際崗位工作需求的統一。在專業技能課程方面,采取理論為點,實踐鋪開的方式,采用任務型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實踐應用為載體,以注重培養學生具體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能力為目標,為學生理論素養和實際應用能力的可持續提升提供一個有效和良好的途徑。

采用模塊化教學方式,將醫學技術類專業的專業課程設置為一個總教學模塊,參照綜合醫院影像科的設置來設置子教學模塊,也就是各門課程所包含的章節。這樣各門課程之間的銜接上就會避免出現錯位現象。學生在系統學習掌握好實際操作后既可勝任醫院影像科的某一個職業崗位工作,學校也可根據各級醫院影像科不同的職業崗位需要培養學生的崗位職業技能。這樣,既便于安排各門課程的教學進程,又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發展及就業崗位意向重點選擇一個或幾個課程模塊,畢業后能很快適應工作。

改變傳統的考核方式,淡化成績觀念,提高能力衡量分值。采用筆試+ 技能操作+ 平時作業+ 實踐報告的綜合考評方式。通過測評,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的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專業技術能力。重視實踐考核的績效分值,使其考核總分值與理論考試成績權重相等。考核內容以醫學影像技師所應掌握的技術標準,考核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臨床思維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加大實踐教學內容的比重,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實踐性教學相對于理論教學而言,有著它自己的獨立性,通過加強實踐教學能夠印證學生在理論課中掌握的理論知識,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起著日常理論教學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通過加大實踐教學在課程設置中的比重,能有利于“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在實踐性教學所包含的實驗、實訓與實習三大環節中,不但要認真編制實踐教學大綱與計劃,還應該對實驗內容及方法進行合理改革調整,在實驗中,指導教師一定要精于演示,才能帶動學生,促進學生的實際技能操練。可以采用role playing的方式,在實驗與實訓中讓每兩位學生結成訓練對,分別扮演醫生和患者的角色進行操作訓練并互換角色,教師對于學生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及時給予指導。實踐教學是影像技術專業的重點和難點,是一門應用性的學科, 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應用的能力。在日常教學中還應該適當增加實訓教學,每學期抽出一定的時間,以“模擬醫院的方式將醫學模擬設備應用于影像技術專業技術實踐教學, 倡導以貼近醫院的真實環和更符合醫學倫理學的方式開展實踐和考核”。或者帶領學生到附屬教學醫院,充分利用醫院的影像設備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臨床實際操作技能。在臨床實習教學中,充分安排學生在三級以上具備CT、MRI等大型影像設備以及具有較高診斷和操作技術水平的教學醫院實習,開展技能實訓,讓學生在崗位的氛圍中印證所學專業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健全實習管理制度,確保實習質量。

(六)立足校本實際,深化豐富教學資源

課程設置的成功依賴于學校提供的教育資源。首先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教師的整體素質決定了課程的實施。作為應用型的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教師不但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還要富有前瞻性,能夠站在技術的最前沿,要充分掌握本行業的工作背景和行業發展情況。院校在師資的培養上要注意突破教師的單一教書職能,積極鼓勵教師到醫療衛生行業的一線進行充分的理論實踐,豐富教師的專業素養。同一門課程可以由不同的教師承擔,互幫互學,取長補短。院校可以根據需要合理地甄選本行業優秀人才做兼職教師,與專任教師發揮各自所長,共同承擔課程的教學任務。

積極研制與開發校本教材,從本院校與服務區的實際出發,增強專業課程的適應性。在《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醫藥衛生類)目錄專業簡介》中,鼓勵各個高職高專院校開設學校的特色課程。而目前大多院校的課程建設研究只是初級階段,基本是沿用原來的老教材,目前還沒有使用效果更好、具有影響力的教材。所以院校應該根據影像技術專業的特點,大力進行校本教材的開發。根據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特點和職業崗位的要求,可以由院校和附屬醫院共同合作編寫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特色教材及與之相配套的實驗、實訓指導書,并由附屬醫院共同承擔部分專業課程的教學與實訓工作。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各種方式和現代教育技術,改革教學模式,以提高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水平為目標,為畢業生在各級醫院就業做好更充分的崗位適應準備。鼓勵教學一線教師積極采用國內外同類課程的優秀教材,通過對該教材內容的吸收與消化,并結合本校實際和專業的特點進行適當的調整和進行校本化處理,提高教材的適用性。體現醫學影像技術類專業的特點,理論知識宜廣不宜深,實踐內容要以就業崗位職能為依據。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資源,同時加大資金投入,購入先進的教學設施和相應的實驗設備,充分滿足教學需要。

人類已經邁入21世紀,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對各類醫學人才的需求急劇加大,所以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必將會有極大的發展空間。為了應對新的機遇,高職院校醫學影像專業必須深化課程改革,了解課程結構的現狀,深入分析其不足,對現有課程結構體系進行變革,按照有關依據和原則構建合理的課程結構,以培養一大批適應市場需求的專門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宏毅.高職高專教育課程體系的構想[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7(9).

[2]劉燕,羅英輝.新形勢下高職高專藥學教育課程設置的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7).

[3]強琛,尹曉寧,陳楠.高職院校專業課程設置與考試改革初探[J].中國成人教育,2007(10).

[4]武丙云.培養面向社區服務的實用型醫學人才[J].衛生職業教育,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