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護理心得體會范文

時間:2023-08-04 17:37: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病人護理心得體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病人護理心得體會

篇1

生活在社會群體中的個體,突然被診斷為傳染病,而且需要進行隔離治療及隔離護理的時候,不僅要承受來自疾病本身的折磨,更痛苦的是自己成了傳染病的傳染源,對周圍的人群造成了不可想像的危害。為了避免這種疾病的傳染和蔓延,就要對傳染病患者進行隔離治療。可人不能離開社會,需要有愛與歸屬感,需要與人交往與溝通,隔離治療就是對這些權利的限制和剝奪,這勢必在病人的心理上造成強烈的反差,出現一系列心理上的變化。雖然合理治療對傳染病至關重要,但心理護理對傳染病患者來說更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當患者被診斷為患有某種傳染病時,一開始都產生逆反心理,出現自卑恐懼現象,立即在心理和行為上與周圍的人群劃清界限,出現消沉、不語甚至厭食,甚至覺得自我價值突然消失,自己是一個累贅和沒有用的人,想與親人和周圍的人群溝通,但又怕把疾病傳染給他們。更嚴重的甚至可能出現自殺的念頭。可想而知,缺少溝通給患者造成了不可想像的心理壓力。而且大多數患者不能正確面對自己患病的現實,甚至不配合醫務人員的治療,而患者能否正確認識自己所患的疾病,調解自己的情緒就成了心理治療的一個關鍵。針對患者這一共同的特點,護理工作者一定要制定出嚴密的護理方案,對待他們要向對待自己親人一樣,陪他們聊天,醫務工作者一定不能有嫌棄患者的思想,盡量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困難并要做好患者家屬的工作,經常來院探視病人,幫助他們正確認知疾病和樹立戰勝疾病的勇氣。我們護理工作人員要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動及情緒變化,及時給予調整。在精神上給予支持和理解,根據不同病人的不同情況給予他們精神上及物質上的關懷,護理人員要經常與醫生溝通,提出合理化建議。一定讓患者及家屬認識到傳染病并不可怕,講清楚隔離的意義,并耐心指導他們如何適應隔離后的生活,讓患者及家屬明白只有積極配合治療,執行醫務人員制定的醫囑,疾病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縮短康復的時間。

另外,因為傳染病具有病程長,易傳染,易反復,不易治愈的特點,所以病人在短時間治療過程中極有可能看不到明顯的療效及變化,這使病人極易產生悲觀、猜疑甚至想放棄治療等心理活動,給患者造成痛苦的原因很多而切復雜。病人因治病心切經常出現未經醫生同意自己找偏方,甚至一些毒性較強的藥物治療自己的病,不但沒有達到治療的目的,反而給治療增加了障礙甚至出現嚴重的中毒現象。有的時候,患者自己收集相關的疾病信息,查閱醫學資料,做出錯誤的判斷,造成心理負擔的加重,有的時候給醫生的判斷造成誤差掩蓋了病情,使治療走了彎路。另外他們對周圍的環境特別的敏感,揣摩醫務人員談話的語氣及表情,關注各項檢查結果及數值等。護理人員應根據病人的心理活動特點,在臨床上制定出比較嚴密的治療方案,用較嚴謹的語言對患者加以正確的引導,耐心講解傳染病的特點及發病過程。病要三分治,七分養,保持良好的心態,才能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告訴患者家屬要定時在醫院規定的時間內進行語言交流,說話時不能交頭接耳,語言要溫馨,讓患者知道家人沒有忘記他們,而是時刻在關心著他們。因為傳染病患者被隔離治療,社會交往少,因此在護理工作中密切醫患關系尤為重要,使患者知道醫務人員是他們精神上的依靠。

因此醫務人員的一言一行要讓病人感到真誠可靠、溫暖、可信、可親、可敬。講清楚醫務人員做出某項決定是有一定的目的和意義的,讓患者樂觀地對待疾病,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質。要嚴格執行醫生制訂的飲食標準,飲食要定時定量,營養和熱量的配比一定要均衡,適當做一些戶外活動,減少不必要的檢查和刺激,以消除病人不必要的顧慮和猜疑,全心全意地配合治療,并且激勵患者戰勝疾病蔑視疾病,同時積極的去治療疾病,最后達到完全康復。

護理人員是護理管理體系的基礎。護理管理的有效性取決于護理人員對病人的高度責任心。溝通、理解、心理護理、具體的管理措施,形體語言技巧;傳染性病人離開他熟悉的家庭、中斷工作、改變生活習慣,進入病房,有的傳染病人面臨手術、死亡的威脅,心理負擔加重,所以需要護理人員運用以人為本的護理素質,高素質、高品質、崇高的道德修養,充分體現了人道主義精神;傳染病護理工作要操作熟練、動作輕巧、細致、利落、有條不紊,如靜脈輸液時進針要準、輕,使病人對你放心,這需要護理人員的愛心。日常工作的舉止言談,一言一行、音容笑貌也體現護理人員的素養。護士端莊、大方、衣著清潔、語言和藹,無意識中使病人產生親切感。

篇2

妊娠期血容量增加,系32-34W達高峰,并持續至分娩,產后由于子宮收縮,大量血液從子宮突然進入體循環中,以及妊娠期所增加的組織間液的回吸收,使血容量上升,于產后24~72小時后逐漸下降。因此,心臟病患者容易發生心力衰竭。為了提高產科質量,直接降低產婦死亡率,加強產后護理十分重要。我院收治3例妊娠合并心臟病患者,均母子平安出院,現將護理經過介紹如下:

1 注意休息

分娩后產婦予充分休息,產后72小時護理尤為重要,應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及精神狀況,避免刺激及煩躁,觀察其臨床征象,如頭昏、胸悶、眼花、視物不清、惡心、嘔吐等癥狀,防止心衰發生。

2

產后宜半臥位,腹部放置沙袋,以免回心血量突然增加,心臟負荷增加而發生心衰。必要時給氧。

3 預防感染

注意外陰清潔,預防感染,臨產時宜用抗菌素,如青霉素一周或更長時間,防止心衰發生。

4 防止產后出血

減少子宮出血,亦為處理心臟病患者的關鍵,催產素最好肌肉注射,如需靜脈應用,則宜將10n催產素加入5%GS液體中靜滴,不可靜脈推注,必要時予卡孕栓舌下含化。

5 洋地黃類藥物的應用

服用洋地黃類藥物時,應監測心率,密切觀察有無中毒現象,如惡心嘔吐,緩脈等,服藥前應測脈搏,如每分鐘脈搏數在60次以下、發生脈搏不規則或驟然增快,應停止給藥。

6 飲食

飲食宜給低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如有水腫應立即限制鈉鹽的攝入,同時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給緩瀉劑。

7 潛在誘因

注意有無誘發心衰的潛在因素,如重度貧血、上呼吸道感染,妊高癥,產后發熱,產褥感染,乳脹,過度疲勞,房顫等。

8 搶救的準備

病情惡化或危重患者,應嚴格臥床,頭稍高,足低,禁止用力,以防發生心衰和突然死亡。準備各種急救藥品和器材,熟練其性能及其存放的位置,隨時做好搶救準備工作。

9 選擇合適的喂養方式

心功能1~2級的產婦可以哺乳,但應避免勞累。心功能3級或以上者不宜哺乳,應及時回奶,并指導家屬如何進行人工喂養。

篇3

反復或重度感染血吸蟲尾蚴,未經及時治療,或治療不徹底可發展為晚期血吸蟲病。病人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進入這種狀況,往往會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對病人的治療和愈后有極大的影響。本科2007年2月~2010年5月收治162例晚期血吸蟲病人,通過醫務人員的細致觀察及早發現病人的精神癥狀,及時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降低病死率、延長生存期,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2007年2月~2010年5月收治162例晚期病人。其中男95例,女67例:年齡8~64歲;腹水型102例、巨脾型46例、侏儒型5例、結腸增殖型9例。經過精心的治療和適當的心理護理,除了4例病人死亡,余均好轉出院,病人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性良好。

2護理措施

2.1心理評估

對晚期血吸蟲病人做好充分的心理狀況評估,主要通過護理人員細心觀察、心理問卷調查等方法評估晚期血吸蟲病人的心理狀況,對不能用語言表達的重危病人,主要通過非語言溝通的方式和對周圍環境的反應進行評估。病人的心理狀況是動態變化的,所以心理評估應該貫穿于病人的整個住院期間。

2.2不同階段的心理護理

2.2.1晚期血吸蟲病人的早期階段

患者剛入院后心理恐懼、消極,急于探聽自己的病情,擔心難以治愈。此時醫務人員應詳細講解晚期血吸蟲病的知識,耐心細致地解答患者提出的每一個問題,以解除患者的恐懼、緊張情緒和消極心理,使其積極配合治療。

2.2.2病程中心理護理

這是對晚期血吸蟲病人實施心理護理的主要階段:

(1)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士應充分應用心理護理技巧,給予病人耐心、熱心、細心的關懷,取得其信任,鼓勵病人說出內心感受,給病人心理支持。通過溫柔的動作,親切的言語和關注的目光,給病人以安慰,以穩定其情緒,消除其消極心理,增強治療的信心。

(2)盡可能減輕病人的痛苦和不良情緒。由于晚期血吸蟲病病程長,患者反復接受治療、檢查,且轉歸不理想,難免產生悲觀心理,甚至出現不配合治療的情況。因此醫務人員在進行治療和護理操作時,動作一定要準確輕柔,以免增加患者痛苦,隨時隨地與病人交談,消除晚期血吸蟲病患者孤獨無助、悲觀絕望的不良情緒。宣講優秀的好轉病例,讓病人認識到自身對家人和社會的價值,鼓勵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

(3)加強醫護合作,責任護士和主管醫生應經常巡視病房,一旦發現晚期血吸蟲病患者有病情及情緒變化,溝通應及時并采取有效措施。另外,責任護士主動介紹主管醫生的治療經驗、治療效果好的病例,增加信賴感,解除病人的疑慮;同時主管醫生介紹責任護士的護理技術精湛、責任心強,使病人認真配合。

(4)豐富病人的生活,轉移注意力。比如通過讀書看報、聽音樂、看電視、經常組織病人交流聯誼活動等方式使病人忘記病情的痛苦,增加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2.3康復期心理護理

(1)調動社會支持系統:邀請患者的親戚、朋友等經常來探視、看望病人,鼓勵患者面對現實,做生活的強者!(2)加大國家對晚期血吸蟲病人救治力度的宣傳,減輕患者對治療費用的擔憂。(3)生活指導:無論患者是哪種類型的晚期血吸蟲病,都將長期甚至終生影響病人的生活、生產、心理問題,因此,康復護理不能靠“替代”解決,指導患者在調適好心理狀態下,進行輕度的生產、生活自理,為患者回歸社會創造條件。

篇4

【關鍵詞】艾滋病;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0353―02

艾滋病(AIDS)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一種疾病,其特點為患者細胞免疫功能,特別是T輔助細胞(TH)的免疫功能缺陷,引起一系列條件性感染或腫瘤,病死率極高。隨著國際交流活動的頻繁,AIDS傳播迅速,其發病率逐年上升,成為全球性疾病[1]。預防和護理AIDS是當今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應根據不同患者不同時期的心理特征予以相對應的護理措施,使每位患者都能正確予以對待,對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有著重要影響。現將針對我科院67例艾滋病(AIDS)病人的心理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67例患者,男性45例,女性22例,年齡19--52歲,平均33歲。已婚34人,未婚30人,離婚3人。經性傳播者59例,吸毒共用靜脈針頭傳播者7例,經輸血或血制品傳播者1例。全部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發熱、乏力、盜汗、腹瀉、消瘦、淋巴結腫大等癥狀和體征,經實驗室ELISA法查HIV抗體陽性確診。

1.2心理反應的分型:依據67例AIDS病人的心理反應,將其心理特征分為5期:懷疑否認期、憤怒發泄期、合作協議期、悲傷憂郁期、悲傷憂郁期。

2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

2.1懷疑否認期 患者突然得知確診為艾滋病,企圖以否認的心理方式來達到心理平衡,懷疑醫生診斷錯誤或檢查錯誤。并會去不同醫院就診,希望誤診被證實。

2.2憤怒發泄期 患者常會出現強烈的憤怒和悲痛,表現悲憤、煩躁、拒絕治療,并把這種憤怒向周圍的人發泄。常常與親人、醫護人員發生吵鬧,怕被周圍人遺棄。這種情緒持續不定,會消耗患者戰勝疾病與正常生活的精力。

2.3合作協議期 患者由憤怒期轉入協議期,心理狀態顯得平靜、安詳、沉默不語。這時又能順從地接受治療并希望醫務人員能替他保密,要求得到舒適周到的治療和護理,希望能延緩死亡的時間。

2.4悲傷憂郁期 當患者在治療或休養過程中,想到自已還未完成的工作和事業,想到親人及子女的生活、前途和家中的一切而自己又不能顧及時,便會從內心深處產生難以言狀的痛楚和悲傷。再加上疼痛的折磨,則進一步轉化為絕望,從而產生輕生的念頭,一旦產生了這種心理之后,就可能采取各種手段過早結束自己的生命。

2.5接受升華期 也有許多艾滋病患者雖有多種心理矛盾,但最終能認識到現實是無法改變的,懼怕死亡是無用的,而能以平靜的心情面對現實,生活得更充實更有價值,在短暫有限的時間里,實現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把消極的心理轉為積極的效應,以使心理通過代償來達到平衡。此期患者對自身疾病關注不會太多,而是考慮怎樣發揮自己有限的人生價值。

3心理護理體會

AIDS一旦確診后,患者不僅身體受到影響,而且心理方面也受到影響。社會上多數人歧視排斥AIDS患者(特別是性傳播者)。疾病的嚴重癥狀、隔離治療,使患者感到恐懼、焦慮、抑郁,甚至有些患者拒絕治療,等待死神的降臨。針對這些負性情緒,護士必須加強品德修養,發揚人道主義精神,體諒患者,縮短距離,取得信任,幫助患者處于良好的心理狀態[2],讓其從思想上接受AIDS的事實,積極配合治療。

3心理護理體會

3.1及時了解患者心理變化 隨時掌握患者的心理變化情況。要了解患者真實的心理狀態,同時還應熟悉患者的治療方案和具體治療方法,在掌握全面情況的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根據他們各自不同的職業、心理反應、社會文化背景,測知他們將要或者可能出現的心理變化和心理規律,從而制定出切實有效的預防措施和心理護理方案。

3.2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念 護理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喚起患者的希望和求生的信念。護理過程中要用堅定的表情、不容置疑的語言取得患者的信賴。向患者講解心理作用在疾病康復中的重要性,讓患者主動調節好自己的心態。當患者萌發希望之后,要進一步鼓勵患者承擔力所能及的生活事項,鼓勵他們敢于駕馭生活。因傾述本身具有心理治療作用[3],把壓抑在內心的感受、想法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精神得以輕松、愉快。同時以朋友的立場給患者支持鼓勵,使他們樹立信心,與病魔抗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認真對待AIDS,積極配合治療。

3.3病情變化時的心理護理 當患者出現全身衰竭、失眠、疼痛、不能進食等多種癥狀時,護士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給予必要的支持療法,除力求改善全身狀況外,更應注意對患者良好的心理支持,用歷盡磨難終于占勝病魔的實例,鼓勵激發患者的求生欲望。

3.4治療過程中的心理護理 在對患者進行治療過程中,由于藥物的毒副作用和身體功能的進一步衰竭,應及時地向患者宣傳進行這種治療的必要性,樹立其戰勝病魔的信心,使患者有足夠的心理準備,積極配合治療。

3.5重視家庭成員和親友在其疾病治療中的積極影響 在對患者實施護理的同時,也要重視家庭成員對患者的態度和相互關系。醫護人員以身作則,不歧視艾滋病患者。對于家庭關系親密的家屬,應該正確引導,不可在患者面前表現得過分難過,不要再增加患者的悲痛,使患者能在一種積極、輕松的環境中配合治療。

4小結

艾滋病是一個難治性疾病,除對癥治療護理外,患者在病程中會遇到各種心理問題。不同患者不同發病時期都會有不同的心理問題。一般的技術護理是千人一面的,而心理護理則是根據不同人群、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社會境況及不同個性素質,因人而異提供不同層次的個性化的心理護理。不同文化層次的患者,對心理護理接受的難易程度不同,差異有顯著性。總之,心理護理對AIDS患者是一種情感支持護理,對穩定病情,減輕患者痛苦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對AIDS治療尚無特效療法,也沒有可預防的疫苗,唯一的辦法是切斷傳播途徑,預防每一可能的傳播因素,用法律和道德的手段制約人們的行為,阻止AIDS的傳播[4]。

參考文獻:

[1] 尹顯貴?應對全球性AIDS的預防和護理工作的挑戰?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89,18(7):312

[2] 王玲娣?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中華護理雜志,1986,6(21):283

篇5

腫瘤是對人類健康威脅最大的心身疾病之一,腫瘤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懼焦慮等心理,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和治療效果。因此,對腫瘤患者實施心理護理顯的尤為重要,了解他們的心理特征并對其進行心理行為干預,對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很大的臨床指導意義。現將腫瘤患者的心理特點和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心理特點

1.1懷疑心理由于受文化教育水平低下和對醫學知識的匱乏,患者會猜疑自己的病情非常嚴重或無法救治而產生恐懼心理。部分患者對診斷結果產生懷疑,反復詢問,不愿接受現實,甚至輾轉多家醫院檢查,很多患者一旦知道患癌癥后常驚慌失措,懷疑心特別嚴重,只要身上有點不適都會想到癌癥轉移。因此更加惶惶不安,食欲大減,嚴重失眠。

1.2恐懼心理目前社會上普遍存在恐癌心理,對癌癥的認識都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認為是絕癥。周圍人們的緊張及過分的關懷無形中加重了他們的心理負擔,會使患者產生恐俱心理。感到癌癥無法治愈,死亡即將來臨,對軀體細微的變化過分敏感。

1.3悲哀心理由于病情的日趨惡化和放化療過程中不良反應,導致患者對診療失去信心,常常表現出心情抑郁、悲哀和絕望,甚至產生了生不如死的念頭。

1.4憤怒心理當患者對治療難以堅持或者治療效果不佳,患者會產生憤怒心理,情緒易激惹,責怪別人,對外采取攻擊性態度。常常出其不意地向他人發脾氣,甚至摔東西,出言不遜,有些患者甚至會產生報復他人和整個社會的心理。

1.5求生心理患者經過一段時間發泄后,發現懷疑、恐懼是無助的,開始尋求奇跡出現。此時,患者有強烈的求生欲望,希望能夠找到一種新的療法或者偏方,治愈自己的病。

1.6絕望心理經過手術、放療、化療“積極”治療,花了不少錢,身體消瘦,癌癥并不見好轉,甚至更重了。患者陷入極度悲觀絕望中不能自拔。復發患者的絕望心理比初發者更為深沉。惡性腫瘤到晚期時,患者體質較虛弱,情緒處于一種消極狀態,治療失去信心,有的還采取過激行為,如自殺等。

1.7孤獨與被排斥的心理癌癥大多為慢性疾病,病程長,且反復發作,易出現苦悶、心煩、自卑、情緒不穩等孤獨癥狀,患病后患者的自尊心增強,依賴性增加,總認為應受到別人的關懷和照顧。這時候如果醫務人員和家庭成員給予的關心與支持不夠,患者極容易產生孤獨與被排斥的心理,感覺到心灰意冷。

1.8渴望被尊重與重視的心理大多數癌癥患者最突出的心理要求就是被尊重和重視,特別喜歡周圍的人尊敬、恭維、服從于他,老年患者尤其要求自己的子女們百依百順,稍有半點不如意,便不高興或大發雷霆。[1]

2心理護理

2.1解釋根據患者的認知能力、性格特征和心理承受能力,主動解釋病情及治療效果和藥物不良反應,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狀態接受治療。解釋應注意技巧和方法,既要尊重患者人格,又要讓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2.2鼓勵和安慰雖然給患者作了詳細而又人性化的科學解釋,但有些患者仍心存疑慮、悲哀和恐懼,特別是在治療效果不明顯時,情緒會出現波動,應及時給患者鼓勵和安慰,疏導不良的情緒,令他們振作精神,增強信心。鼓勵和安慰要誠懇熱情,方法合理、科學,著重幫助患者消除心理上的障礙。

2.3采用心理干預方法

2.3.1支持性心理干預治療支持性心理治療,又稱一般心理治療,通過這種干預能夠增強患者的心理平衡調節系統的機能,增強患者對心理緊張狀態的承受力,促使他們克服那些錯誤的、有害的負性心理行為,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而廣義的支持性治療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宣傳教育及心理情緒調節。

2.3.2行為訓練療法行為訓練可以幫助患者降低心理應激和軀體癥狀,它是按一定的練習程序,學習有意識地控制或調節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動,以達到降低機體喚醒水平,調整那些因緊張刺激而紊亂了的功能。通過行為療法,患者對治療的反應較前提高了,機體總體的生理功能較前得以改善。具體為放松訓練,音樂療法,轉移注意力,制訂活動計劃,幫助患者學會適應周圍環境和減輕對放、化療的恐懼,應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

2.3.3認知療法認知療法的干預方式是通過矯正患者的各種不正確的認知和態度,減輕對病情的無力控制感和無助絕望感,減輕患者的心理應激,提高其應對技能,提高治療的依從性[3]告訴患者如何識別這些負性想法。一旦患者能夠學會識別這些認知錯誤,下一步便是指導患者和糾正他們。

2.3.4團體性心理干預可以明顯降低患者的社會孤獨感,召集病人座談,以典型病例親身經歷現身說法,進行癌癥診療常識、防癌知識、指導患者如何面對治療帶來的不良反

應等健康宣教,促進相互溝通、相互幫助既有益于被幫助者感受到他人的支持更有益于提供幫助者增強了自我價值感,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2.3.5家庭支持療法當成員遭受病痛成為患者時,家庭成員可通過提供支持和信息反饋來緩沖患者的精神壓力,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4]需要配偶或家屬的協同參與。一方面是作為治療醫師的合作者,幫助督促和觀察患者,強化和鞏固其有效的心理應對技巧;另一方面,促進和改善夫妻間的溝通,解決有關癌癥所引起的婚姻的消極情緒,提高免疫功能。

2.4疏導與保證部分患者知情后精神會受到嚴重打擊,陷于極度的恐慌、憤恨、抑郁之中。護理人員不要立即給予勸解,可因勢利導,循序漸進的疏導,給患者一個心理適應過程。護士要以高度的同情心,充分尊重、理解、諒解、寬容患者,告訴家屬不要讓患者離開視線,減少探視人員。待患者情緒穩定后,我們再給予熱情關懷、正確開導,對檢查和治療可做出患者能夠接受的有限度的保證,使他們能面對現實,保持最佳的情緒,堅定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

2.5增強患者戰勝治療病痛的信心主要是喚起患者的希望和激發求生的信念。當患者萌發希望之后,可鼓勵患者承擔部分力所能及的生活事項,讓身體受到直接鍛煉,進而喚醒患者從壓抑、焦慮、煩惱、苦悶中解脫出來。

2.6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患者對語言刺激異常敏感,對個人行為控制能力異常低下,因此,護士應注重語言與非語言的交流方式。在治療護理過程中應保持舉止文雅、態度和藹,處處理解和體貼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2.7創造溫馨舒適的生活環境提供安靜、舒適、清潔的環境,協調促進病友間的人際關系,增強患者心理治療效果,使患者在輕松、愉快、融洽的氣氛中積極配合治療,有利于患者的休養與康復。

對惡性腫瘤患者來說,心身間的相互影響以致于形成惡性循環:腫瘤的診斷消息情緒反激(焦慮,悲憤,憂郁)機體免疫功能低下病情加重情緒更消極[5]對腫瘤患者進行心理治療,可解除患者的消極情緒,提高免疫功能,因此,對惡性腫瘤患者配合心理治療,可提高治療效果,進一步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彩霞.老年癌癥病人的心理特點分析與護理[J].護理研究雜志,2009,18(5):1332134.

[2]張伯源.癌癥病人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國腫瘤,1999,8(8):3512352.

[3]張萍華,張桂青,魯謹.癌癥病人抑郁的心理干預研究[J].全科護理雜志,2009,7(1):2042207.

篇6

【關鍵詞】 外科病人 術前 心理護理

1 影響手術的不良因素

1.1人在應激狀態下,神經內分泌系統釋放兒茶酚胺的量增加,體內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血壓上升,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

1.2內分泌系統紊亂,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抵抗細菌、病毒、過敏物質能力下降,術后并發癥上升。

1.3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影響休息、食欲、睡眠質量下降。

2 外科病人術前心理特點

2.1患者急性發病,缺乏思想準備,使正常生理功能受到抑制,致病人術中暈厥、胸悶、心悸等。

2.2對疾病的畏懼,病人懼怕手術引起疾病,盡管現代手術基本上達到無痛要求,但手術會造成機體的創傷,對患者來說,是既渴望又懼怕的事件,由此產生應激,影響血壓、心率變化。

2.3手術是否安全,病人恐懼身體的暴露,要承受麻醉劑不愉快的副作用,更懼怕手術會使自己重要功能喪失,術后的傷殘缺損改變自己的生活,甚至于恐懼手術會奪去自己的生命。

2.4恐癌癥,擔心自己患上絕癥,精神緊張,有恐懼感。

3 手術前心理護理

3.1護士要掌握心理學的知識,及時評估可能增加手術危險性的生理心理問題:①夸大手術的危險性②不理解麻醉的過程③不知道疼痛的程度④對預后悲觀。解決這些心理問題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消除“未知”增強病人的控制感。

3.2護士要理解鼓勵病人,允許其表達疑慮、感受,并給予發問的機會,護士要以熱情和藹,關心同情的態度,講解有關疾病的知識,運用通俗的語言耐心解答病人及家屬提出的問題,解除顧慮,使病人堅信能夠承受手術。

3.3向病人介紹手術目的、麻醉方法、手術簡單過程和術后可能要用的各種引流管和監測儀,使病人減少對各種器械的恐懼心理,或讓治愈患者現身說法,消除病人的消極情緒,消除害怕和不安,使其樂意接受必要的手術治療。

3.4對急診病人常需緊急進行手術,神志清者應給予更多的安慰,并說明手術治療的必要性。

3.5癌癥病人尚需消除其恐癌心理,或執行保護性醫療制度,必要時逐漸的告知病人真實的病情。

3.6護士應具備較好的醫療道德修養,對病人要有職業的同情心和責任心,為病人提供安全、舒適的環境,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以熟練的技術獲得病人的信賴,改善病人的心理,有效解除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

篇7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174―01

1 臨床資料:

觀察我科2009年9月至2013年6月2800例手術病人,男1800例、女1000例,最小年齡7歲,最大年齡75歲,手術種類涉及脂肪瘤切除術、乳腺包塊切除活檢術、包皮環切術、異物取出術、外傷清創縫合術等。

2 存在的護理問題

2.1焦慮、懷疑:2380例占85%,多數病人缺乏醫學知識,對手術懷有神秘感,對手術成功與否表示懷疑,擔心手術并發癥,還有部分病人懷疑自己的腫塊是惡性,擔心預后不好。擔心手術留疤痕影響美容。

2.2恐懼,緊張:2100例占75%,。手術作為一種應激源,大多數患者都會表現出緊張、恐懼的心理,尤其是第一次做手術的患者,其心里反應尤為強烈,此種心理活動,均使病人產生較明顯、強烈的心理應激反映,引起其生命體征及情緒的變化,如面色蒼白,肢端發冷、出冷汗、暈厥等癥狀,直接影響到麻醉和手術的順利進行。。其中最多的是怕疼痛,特別是年齡小的和女病人,甚至要求多用麻藥,有的還要求全麻以減輕術中疼痛。

2.3缺乏安全感:1960例占70%,醫院是一個特殊的社會場所,是人們不愿意來又不得不來的地方,所以病人進入醫院大都是擔心、害怕。需要安全感,希望盡早得到診治,希望最好的醫生給自己做手術。只有這樣才能放心。

2.4依賴心理:多數病人對生理上帶來的不可避免的痛苦缺少應有的心理準備,缺少積極主動的配合。

3 護理措施:

3.1術前主動熱情接待病人,通過交談了解病人文化背景,性格特點,年齡等。根據不同情況,應用不同語言向病人交代術前應做的準備及簡單介紹手術過程。告知病人手術醫生經驗豐富,不必擔心。對于開放損傷的病人,立即迎接,根據自己的經驗和觀察力,視病情給予相應的處置,如壓迫止血、止痛、簡單固定等。醫護人員熱情的態度,熟練準確的操作,是消除病人緊張心理的最好辦法,使之產生安全感,主動配合手術,也能夠促進疾病的早日康復。

3.2術中護理:為病人準備清潔舒適的手術環境,讓病人在愉快的心情下接受手術。手術過程中,病人最怕的是疼痛,疼痛常伴隨消極情緒。因此有效的交談可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減輕肌肉牽拉引起的疼痛,保證手術的正常進行。我們護理人員可以握住病人的手,或撫摸病人額部,讓其做深呼吸,盡量放松自己,減輕其恐懼感。對于10歲以下的兒童在不違背無菌原則的情況下可以讓家長陪伴,可講他喜歡的童話故事等。

3.3術后護理:

及時告訴病人手術的效果、可能會出現的并發癥以及術后注意事項,要主動與患者接觸,了解其思想動態與困難,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克服消極情緒,解除疑慮心理,正確對待術后康復程度。術后保持傷口清潔干燥,定期換藥復查,傷口如有紅腫及時就診。互留聯系方式,便于了解其思想動態和困難,便于及時給與幫助。飲食方面一般不受限制,以蛋白質豐富的食物為主,多食含維生素C 豐富的水果和蔬菜,少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促進組織細胞增長、修復及愈合。

通過觀察和了解病人術前、術中、術后的心里活動特點和發展規律,并對其進行恰當的心理護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心里護理使病人由被動接受變主動配合,使手術順利實施,減輕病人痛苦,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復。良好的心理護理可提高病人的滿意度,提高手術質量,融洽醫患關系。

參考文獻:

[1] 李雪蓮 門診小手術病人的心里護理

篇8

【關鍵詞】第一次發病的慢性乙肝;心理特點;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6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0)012-0129-02

我科收治100例第一次發病的慢性乙肝病人,由于社會上對乙肝存在著誤解,他們常常產生恐慌、自卑等心理,遭受的心理傷害甚至大于乙肝本身對身體的損害。第一次發病的慢性乙肝患者不僅要積極治療肝病同時還要醫治心理的創傷。通過分析病人的心理狀態,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提高病人的自我認識,樹立信心,配合治療和護理,對促進疾病康復起著重要的作用。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我科自2005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100例第一次發病的慢性乙肝病人,平均年齡24歲。其中男75例,女25例。乙肝攜帶病程10~15(平均17.5)年。

1.2 護理方法:針對心理特點采取相應護理方法:

1.2.1 希望醫護人員為其保守隱私的心理乙肝患者的血液和體液含有乙肝病毒,對于環境和人群有一定危害。乙肝患者應避免可能引起感染別人的各種行為,如獻血、自己的污染物,一定要妥善處理[1]。第一次發病的患者,大多是剛參加工作不久,由于乙肝病除了專業醫療人員,社會上的人并不十分了解,有懼怕歧視心理,乙肝患者不愿讓同事及親朋好友知道自己患乙肝,以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我們醫院應當為患者保密,盡量減少負面影響。

1.2.2 渴求醫治和對親人的依賴心理:患者正值年輕,面臨家庭和工作的雙重壓力,極度渴求醫術高明的醫護人員為其治療,希望得到醫務人員的重視和關心[2]。由于身體病弱,生活工作能力下降,希望得到家人照顧和陪伴,盼望早日康復,重返工作崗位。我們主動向病人介紹病情,做家人思想工作,滿足了病人需要。

1.2.3 對醫院消毒隔離制度的不接受心理:乙肝是一種傳染病,需做好消毒隔離,防止傳染病流行,也是醫護人員自身防護的需要。病人在受到各種隔離措施的限制后,往往不愿配合,易產生抵觸情緒。通過耐心講解消毒隔離的重要性,病人欣然接受。

1.2.4 缺乏耐心和對疾病的重視程度:第一次發病的患者,由于對疾病認識不夠,治療一段時間病情好轉后,病人往往認為無需鞏固治療,不想再繼續耽誤工作,不聽勸慰急于出院,結果沒過多久,導致病情反復甚至加重。通過健康教育,病人穩定了情緒。

2 結果

通過針對不同病人的心理特點而采取不同的心理護理措施,病人都能以穩定的情緒配合治療與護理,收到了預期的效果。心理護理在第一次發病的慢性乙肝病人接受治療的過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對促進疾病的恢復,減少反復發病,提高病人的生活生命質量均具

有重要意義。

3護理體會

3.1 首先讓病人盡快適應環境:病人入院后,應熱情接待,細致、耐心地介紹病區環境,責任護士、主治醫生、科室主任、護士長,宣傳消毒隔離的方法、目的和意義。護士在與病人交談過程中,必須以誠相待,通過良好的語言和非語言溝通技巧,采取開放式談話,重視信息的反饋,及時耐心的將病人所需要的信息反饋給病人,承諾為其保守秘密,讓其感覺到護士是可以信賴的。通過交流,病人已適應環境,情緒穩定,對新環境和醫護人員有信賴感,安全感,親切感,能以最佳的身心狀態接受治療和護理。

3.2 加強護患溝通,實行個體化護理:為病人做健康教育,講解發病原因、傳播途徑、治療、護理、性生活的注意事項等,全面正確評估病人,在與病人交流溝通時,尊重患者,要有針對性,有耐心,態度溫和,有禮貌,向他們說明在用藥方面,醫生會盡量選擇一些經濟而有效的藥物,以減輕經濟負擔。交流時注意講話方式,語言簡單明了,說話口氣緩和,吐字清晰,便于記憶,對需要配合做某些檢查、治療時,要詳細交待,交流時對性格固執不能接受者不宜勉強,要循序漸進,多作說明和解釋工作。要仔細觀察病情變化,認真傾聽病人的主訴,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對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盡量予以滿足。

3.3 提高自身素質及業務水平:對第一次發病住院的慢性乙肝病人要有高度的責任心、愛心和同情心,樂于奉獻,樂意為病人服務,有不怕被傳染的犧牲精神及耐心細致的工作態度,還要有高尚的文化修養,積極而穩定的情緒,良好的溝通技巧,嫻熟的技術,良好的服務態度,努力提高業務水平,學習國內外一些新的治療護理措施。

3.4 積極取得家屬的配合和社會的理解:鼓勵家屬多探視病人,向病人家屬講解有關疾病知識,健康防護知識,向他們說明乙肝主要是通過血液和密切生活接觸傳播,只要掌握正確的消毒隔離措施并正確執行,是可以預防傳染的。只有家人與病人多交流,讓病人對家里情況和外面的世界有一個了解,減少心理的牽掛,如不能來訪,可通過電話等方式聯系,使其注意力不再局限于疾病,輕松接受治療,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龔光梅.再住院老年病人的心理護理[J].當代護士,2008,3:79

篇9

【關鍵詞】急性左心衰 急救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2.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4-199-02

急性左心衰患者發病急、病情進展快,死亡率高,必須及時給予搶救和護理,以迅速緩解患者病情。筆者對我院2009年2月~2011年1月收治的83例急性左心衰臨床急救護理資料進行回顧、總結,現報道如下,以供同道參閱。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觀察病例83例均符合《內科學》(第七版)中急性左心衰診斷標準[1]。83例患者中男44例,女39例;年齡35~82歲,平均(47.3±11.2)歲。83例患者同時合并有急性心肌梗死者23例、有風心病者34例,有高血壓者11例,有病毒性心肌炎者4例,有擴張性心肌病者11例。83例患者有明顯誘因,其中肺部感染誘發24例,勞累過度誘發11例,情緒激動誘發14例,停用藥物誘發13例,輸液過快8例,心房纖顫誘發11例,其他感染2例。83例患者均表現有突發性呼吸困難、咳痰、氣促、脈速、雙肺濕音等癥狀及體征,患者咳嗽尤以粉紅色泡沫樣痰多見。

1.2 急救措施

1.2.1 一般急救

使患者保持端坐位或半臥位,且兩小腿處于下垂狀態,以減少靜脈回流、減輕心臟負荷。可在患者背后放一支撐物,以免患者體力負荷過重。對部分精神萎靡、體力不支患者加用護欄,以免患者墜床而發生危險。入院同時立刻給予吸氧治療,氧氣流量以每分鐘4~8L為宜。對情緒激動、煩躁不安患者可給予嗎啡、杜冷丁鎮靜治療。

1.2.2 抗心衰急救

立刻給予患者強心、利尿等抗心衰治療。可給予患者西地蘭靜脈注射,劑量為0.2mg~0.6mg;給予速尿300mg以減輕心臟容量負荷。同時還可給予硝酸甘油等血管擴張劑靜脈點滴以擴張血管。此外,積極控制患者誘因,糾正患者電解質等平衡失調,糾正患者心律失常,解除患者支氣管痙攣及抗感染等。

1.3 護理措施

1.3.1 病情觀察

少數患者發病急驟,但大多數患者通常有突發胸悶、發紺、大汗等早期癥狀,可加強護理巡視、病情觀察以早期發現早期給予搶救治療。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急性左心衰病人有無呼吸困難、呼吸困難程度、頸靜脈有無充盈、兩下肢有無水腫、有無少尿無尿等臨床表現。并對患者進行心電監測,以及時了解患者心肌有無缺血、有無心律失常等征兆,為患者臨床診治提供線索。

1.3.2 用藥護理

護理人員在快速建立血管通路后,應加強對急性左心衰病人的用藥護理。如嗎啡靜脈推注,應在8分鐘~10分鐘內完成,且不能太頻繁應用,每天總次數不超過3次,每次至少間隔15分鐘,且用藥期間應監測患者血壓。同時對伴發肺水腫、顱內出血或有慢性肺疾病患者禁用嗎啡治療。對應用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患者,則應在含服前進行血壓測定,當患者收縮壓在90mmHg~100mmHg以下時可停止含服。患者尿量情況對利尿治療起著重要指導作用[2],應用利尿劑過程中應準確記錄患者尿量多少,為臨床大夫調整利尿劑用量提供依據。給予西地蘭治療中,護理人員測定患者用藥前后心率變化情況,如用藥前患者心率在每分鐘60次以下,則不能再繼續用藥。

1.3.3 飲食護理

做好急性左心衰病人飲食護理具有重要意義。患者宜少量多餐,晚餐最好八分飽,且禁忌過飽,以防夜間出現心功能不全。飲食中應富含膳食纖維,預防大便干燥,從而避免用力大便所致心臟、胃腸道負荷加重而誘發心臟、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患者忌食高脂高鹽及刺激性食物,并應戒煙限酒。

1.3.4 心理護理[3]

急性左心衰病人多數有恐懼心理,故搶救治療中應多與患者溝通,鼓勵患者訴說,并耐心傾聽、細心開導,以緩解其恐懼情緒。同時可通過指導患者深呼吸等幫助患者自我調整情緒。

2 結果

83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經上述急救與護理外,患者心衰獲得快速糾正,臨床癥狀如呼吸困難、氣促等也明顯緩解,無1例出現惡化或死亡。83例患者從急性左心衰救治到癥狀緩解所用時間為20min~18h,平均(1.2±0.2)h;患者住院時間為5~12d,平均(7.2±1.0)d,且均痊愈出院,搶救成功率為100%。

3 討論

急性左心衰屬于心內科急癥,其臨床搶救主要包括保持正確、給予吸氧鎮靜等一般急救方法及強心、利尿等抗心衰急救措施。在搶救過程中,主要護理要點包括病情觀察、用藥護理、飲食護理及心理護理等。從本研究結果來看,83例患者心衰癥狀均迅速緩解,且搶救成功率達100%,這充分說明在積極搶救急性左心衰患者同時加強對患者的搶救護理,可迅速緩解患者心衰癥狀,提高搶救成功率。

參考文獻

[1] 陸再英,鐘南山主編.內科學(第七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79-181.

篇10

臨床一般多呈陣發性,每因情志波動或勞累過度而發作。且常與失眠、健忘、眩暈、耳鳴等癥同時并見。追溯《內經》雖無心悸(驚悸、怔忡)一類的病名,但已經有了類似的記載。

到了漢代,張仲景在《金匱要略》和《傷寒論》兩部著作中,才正式提出了悸與驚悸的病名。

認為主要原因是由驚擾、水飲、虛勞及汗后受邪等因素引發的。西醫認為其是心臟沖動的頻率、節律、起源部位、傳導速度或激動次序的異常。

1 悸動不安

保持病室環境清靜,避免噪音,做到說話輕、走路輕、動作輕;重癥病人應絕對臥床休息,到病情緩解后再適當活動;心慌氣急給予氧氣吸入,每分鐘3~4升;觀察心率變化,必要時給予心電監護,如出現心率持續在每分鐘120次以上或40次以下或頻發早搏,應囑病人臥床休息并報告醫生予以處理;病人心慌不適時,給予針刺神門、內關、通理等穴,留針15~20分鐘;用西洋參泡水代茶頻服,以補養心氣;注意飲食調養,指導病人進食大棗、蓮子、百合、龍眼肉、山藥、豬心、甲魚等補養氣血之品。

2 夜寐不安

了解病人睡眠狀況及其影響睡眠的因素,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提高睡眠質量;為病人提供安靜的睡眠環境,幫助病人取舒適的臥位。煩熱汗出者,衣被不宜過暖。

睡前保持情緒穩定,不易過多交談,不看緊張、刺激性書刊,不飲濃茶、咖啡等飲料;耳穴埋籽,取神門、交感、心,每予睡前按揉3~5分鐘,或睡前用熱水泡腳及按摩腳心5~10分鐘,以寧心安神;晚餐不宜過飽,臨睡前l小時可吃蓮子百合紅棗湯l小碗或熱牛奶l杯。

3 胸悶、心痛

針刺神門、內關,留針15~20分鐘;遵醫囑給服三七粉1.5克,或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2粒,或丹參滴丸10粒,必要時含服硝酸甘油片0.5毫克并觀察、記錄藥后效果及反應,同時給予氧氣吸入,每分鐘3~4升;密切觀察心率、心律、脈象、血壓等變化。若見口唇青紫、面色蒼白、汗出肢冷及時報告醫生,作好搶救準備;保持大便通暢,便時切忌努責,以防發生意外。

4 潛在皮膚受損

腫甚者注意皮膚護理,保持皮膚清涪衛生,忌搔抓,各項穿刺嚴格無菌操作,預防皮膚感染;根據病情給予低鹽或無鹽飲食,控制進水量(每天應小于1000毫升)并記錄24小時出入量,每周測體重、腹圍1次;觀察骨突出的皮膚受壓情況,協助病人翻身,每2小時1次,受壓部位給予1%當歸紅花液按摩,每日2~3次,或給予睡氣墊床。

保持床鋪清潔、干燥、平整無皺褶、無渣屑,如有污染及時更換。

5 潛在厥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