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護理措施范文

時間:2023-05-04 13:20: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病人護理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病人護理措施

篇1

便秘護理措施(1)培養定時排便的習慣。

(2)觀察排便間隔時間、大便形狀、便后有無出血、腹部有無硬塊、有無腹痛等情況。

(3)合理安排膳食:保證飲食中纖維素的含量和充足的水分攝入。

(4)進行適當的運動。

(5)提供適當的排便環境:提供病人單獨隱蔽的環境及充裕的排便時間。

(6)協助病人采取最佳的排便姿勢,以合理地利用重力和腹內壓。最好采取坐姿或抬高床頭;對手術病人,在手術前有計劃地訓練其在床上使用便器。

(7)進行適當的腹部按摩,順結腸走行方向作環行按摩,刺激腸蠕動,幫助排便。

(8)指導或協助病人正確使用簡易通便法,如使用開塞露、甘油栓等。

(9)指導病人正確使用緩瀉劑,但應告之病人長期使用緩瀉劑的危害,即會使腸道失去自行排便的功能,甚至造成病人對藥物生理、心理上的依賴。

(10)必要時予以灌腸。

導致便秘的主要原因一些白領人士受到便秘的困擾,苦不堪言,影響身心,還可能誘發其他更嚴重的疾病。對不少人來說,不良習慣是導致便秘的主要原因。

有些白領人士該排便的時候不排,總是忍著,結果在一次又一次放棄排便的過程中,大腸對發出的便意信號反應越來越遲鈍,漸漸地就沒有了便意。時間一長,就出現了便秘。因此,不論多忙,該“方便”時就要盡快“方便”。

一些人總拿著書報或手機如廁,蹲下后慢慢翻、慢慢看,這也是非常不好的習慣,看似很愜意,殊不知,時間一長,就會給造成不必要的壓迫,便秘也會悄悄找上門來。因此,上廁所時還是要有個利索勁,切不可“戀戰”。

還 有一些女性白領經常穿塑身衣,結果壓迫了調節排便活動的副交感神經,使大腸內分泌的消化液減少,小腸中將食物分解向前推的力量變弱,于是食物殘渣在經過大 腸的時候,要比正常的時候費時。在此過程中,很容易產生便秘。另外,白領人士普遍缺乏運動,如果再加上飲食不合理,就很容易出現便秘。

遠離便秘的困擾,除了改變上述不良習慣之外,還應該養成其他一些好習 慣,比如多補水,特別是清早起床后喝點蜂蜜水,對防治便秘就很有效果。傳統醫學對蜂蜜的通便功效認識可謂是歷史悠久,中醫早已經認識到蜂蜜的功效:“除心 煩,通便秘,解虛熱,療心痛,悅顏色,和百藥,除眾病”。蜂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酵素類物質,而酵素可以幫助人體消化、吸收并加強新陳代謝,因 此起床后或在晚睡時來一杯蜂蜜水,可讓“便”路暢通,需提示的是,糖尿病人不可飲用蜂蜜水。

菠菜含有大量的植物粗纖維,具有促進腸道蠕動的作用,利于排便,且能促進胰腺分泌,幫助消化,對于便秘有很好的治療作用。蘆筍低糖、低脂、高纖維,是減肥的“明星食物”。蘆筍中含有豐富的水分和膳食纖維,使大便松軟,易于排出。

冬季通便潤腸還應多吃粗纖維的食物,以促進胃腸蠕動。冬季吃點松子等堅果也具有很好的通便潤腸功效。

潤腸通便、和血疏風,可以服用北京同仁堂的潤通丸,該藥用于津枯氣滯證,癥見大便秘結、小便短赤或有身熱口干腹脹等。

便秘的治療方法早起一杯冷開水:早上起床后就喝冷開水。早上起床后喝2~3杯冷開水,即能消除便秘。這是因為冷水進入胃部之后引起胃—大腸反射,開始了大腸的蠕動。便秘時水分會被體內吸收,致使大便變得又干又硬,喝冷開水就具有補充大便所不足的水分。

飯后吃梨:梨鮮甜可口、香脆,是一種許多人喜愛的水果。梨富含維生素A、B、C、D和E。一只梨的維生素C含量是“建議每日攝取量”的10%,鉀的含量也不少。同蘋果一樣,它還含有能使人體細胞和組織保持健康狀態的氧化劑。梨雖然很甜,但是它的熱量和脂肪含量很低,極適合愛吃甜又怕胖的人食用。 梨每百克含有3克的纖維素(多為非可溶性纖維),它是非可溶性纖維,能幫助預防便秘及消化性疾病,可以凈化腎臟,清潔腸道,長期便秘的人應多吃梨,并有助于預防結腸和直腸癌。

揉腹部有效治便秘:揉腹的具體做法是:起床后排空小便,喝涼開水300~500毫升。站立,兩腳與肩同寬,身體放松,右手掌心放在右下腹部,左手掌心放在右手背上,從下腹部按摩上提至右季肋部,推向左季肋部,再向下按摩到左下腹部即可。沿順時針方向反復按摩30~50遍,按摩時無需壓力過大,只需輕輕按摩即可。剛開始可能效果不大,只要堅持此法,10天后均可見效。堅持每天做一次,30天后可完全達到自行正常排便的效果。

卡捷運動:做卡捷運動時,應放松腹肌、腿肌與股部肌肉,像自己控制不讓放屁或排尿的那種收縮動作,每次要堅持10秒鐘或更長一些,然后放松10秒,如此收縮一放松共三次算一輪,每天應鍛煉10輪。當肌肉強化后,還可增加輪次。當排便不利的癥狀得到控制后,輪次可不再增,但應該繼續堅持每天至少做一輪,或每周三輪,使肌肉群繼續保持強勁有力。

飲醋療法:米醋30毫升(約兩大勺),蜂蜜兩勺,攪拌3-5倍的水,每餐后飲用。醋可以促進排便,但是直接飲用會傷及胃和十二指腸,所以要稀釋后飲用。 便秘嚴重者可以加大劑量。

“便秘了,多吃菜。”連最不關心健康知識的人可能也知道這一點。但事實上,很多常年吃素的人也很容易便秘,原因是,光有粗纖維是遠遠不夠的,那便秘吃什么好?便秘了應該保證充足的蛋白質和水分,適當的油脂肉類,再加上運動,五大要素綜合作用,才能有效治療便秘。

(1)“動力素”充足的蛋白質能給腸。胃以動力,使腸胃蠕動有力量。蛋白質才是防治便秘的首要因素。可適當攝入優質的、高蛋白質的食物(如瘦牛肉、瘦豬肉、蛋白粉、酸奶等)尤其是富含雙歧桿菌等益生菌的酸奶,可改善胃腸內菌群,抑制腐敗細菌的繁殖,使腸內環境干凈。

(2)“體積素”富含纖維素的食物,能使糞便膨脹、體積增大,利于糞便排出。要多吃粗糧、雜糧,少細米面,注意谷豆混著吃,營養價值更高。每天還要吃五種顏色以上的新鮮蔬菜和時令水果。

(3)“素”為了減少糞便與腸道的摩擦力,飲食中應增加能起作用的一定量的油脂,建議每周吃一次紅燒肉,并搭配著芹菜腐竹、醋烹豆芽、香菇油菜、蝦皮菠菜等粗纖維多的菜肴。

(4)“滋潤素”每天保證喝水3000毫升,起床后飲一杯溫水、三餐前可以喝溫水或湯。但要注意餐中不要喝水,餐后也不要立即喝水。

此外,多運動能促進胃腸蠕動,可選擇游泳、快走、爬山、瑜伽等有氧運動,促使排便、通便。便秘雖然不會直接致命,但它是引起很多大病的間接原因,研究表明,乳腺癌的間接原因是便秘;便秘也是引起肝病、腎臟病、高血壓等等疾病的元兇。不只是老年人高發便秘,現在兒童青少年便秘的也很多。便秘還能嚴重妨礙人的記憶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所以要重視防范便秘帶給我們的困擾。

便秘雖然不會直接致命,但它是引起很多大病的間接原因,是身體提早衰老的一種表現。美國《科學雜志》指出,乳腺癌的間接原因是便秘;便秘也是引起肝病、腎臟病、高血壓等等疾病的元兇。更應該引起注意的是:不只是老年人高發便秘,現在兒童青少年便秘的也很多。“腸麻痹就會引起腦麻痹!” 便秘還能嚴重妨礙人的記憶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所以,為了遠離便秘帶給我們的困擾,請牢牢記住能保你“痛快”的五大要素。

如何根治便秘春天是萬物的開始,給人新的希望.但是同時在寒冬中隱藏的疾病也會在這時候發病,給人帶來痛苦.中華網健康頻道便秘的治療專題為你詳細介紹如下知識:如何根治便秘,祝您早日治療康

1、陰寒內盛、陽氣虛衰型。此病多由燥熱內結,津液不足,情志失和,氣機郁滯,以及勞倦、產后氣血不足,年老血虛等造成。此病宜溫中導滯。藥方:新薈皮9克、甘草6克、附子6克、白蜜30克。每日一劑,水煎服,晚飯后一次服完。

2、陰虛血燥、水虧火盛型。此病皆因津液枯涸,傳導失職而造成。此病宜滋陰養血、潤腸導秘。藥方:當歸15克、麻仁9克、郁李仁9克、瓜蔞仁12克、制大黃6克、黑芝麻9克、松子仁10克、冬瓜仁9克、炒枳殼9克、桃仁9克、杏仁9克、焦谷芽10克。每日一劑,水煎服,一日三次。

有些食物是可以起到預防便秘1.白開水通便瘦小腹。簡單易行的通便方法,每天早晨起來,喝幾杯白開水,即可順利通便。多喝白開水。不但能保證人體的需要,還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體內廢物的作用。

2.蘿卜。又名萊菔,分白皮、青皮、紅皮等不同品種,既可生吃,又可熟食,其VC含量為梨的10倍含酶類與VC共同作用,及含有干擾素誘生劑,具抗病毒、抗癌作用,吃生蘿卜蘿卜性味辛、甘、涼,有消除積滯、化痰解熱、解毒等功效,對氣管炎和咳嗽有療效,所含木制素和辛辣味物質有防癌作用,且富含維生素C。蘿卜能通便、抗菌,防膽結石的形成,降膽固醇,可預防高血壓和冠心病。生吃蘿卜通便,吃半斤左右。

3.生吃白菜心。白菜是大眾菜。它性微寒,味甘,具有解毒除熱。通利腸胃的功能。凡心煩口渴,大便不暢,小便黃少者均可常食白菜。白菜中含有較多粗纖維,還含有維生素A,B,C,尤以維生素C較多,白菜中的纖維素可以促進腸壁的蠕動,幫助消化,防止大便干燥。生吃白菜心可以不破壞白菜的營養,通便很有效。每次吃白菜心半斤。每當感到有大便,但是便不出來時,邊吃白菜邊喝水,很快能便出來。

4.西葫蘆。又稱美洲南瓜,西洋南瓜,也稱其攪瓜。每100克西葫蘆中約含水份94克以上,它是低熱量食物,維生素A的含量較多,其余的維生素類和礦物質類與筍瓜相近,含鉀。鎂的比例較高。其品質比筍瓜要好。還含有較多的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和果膠等。這些物質不能被人體消化酶水解,但可促進腸道蠕動,有利于糞便排出。生吃西葫蘆,效果比熟食效果更好,也可以用它做菜湯吃通便。

篇2

關鍵詞:膿胸手術 病人 臨床護理

        膿胸是指滲出液聚于胸膜腔的化膿性感染。有大量滲出布滿全胸膜腔時稱為全膿胸;機化纖維組織引起粘連形成包裹性膿胸;膿腔可穿破胸壁形成自潰性膿胸。臨床上以發熱、胸痛、食欲不振、咳嗽、咳膿痰為主要特征。急性膿胸行抗炎、排痰等對自癥治療;慢性膿胸行肺剝皮術。常見護理問題包括:①焦慮;②自我形象紊亂;③營養不足:低于機體需要量;④清理呼吸道低效;⑤體溫升高。

        1 臨床資料

        一般資料 35例患者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18~70歲,經過積極的治療與護理,治愈30例,好轉5例。

        2 護理

        2.1焦慮

        2.1.1主要表現

        病人表現郁悶,不愛社交,心事重重,有的則表現脾氣粗暴。

        2.1.2護理目標

        病人能向醫務人員訴說焦慮的原因。能以積極的態度接受手術治療。

        2.1.3護理措施

        多與病人接觸、談心,了解病人的思想動態。護士以誠待病人,處處為病人著想,解決病人的急需,爭取使病人少花錢、治好病。多向病人講解手術的進展及效果,使病人對治療充滿信心。

        2.1.4重點評價

        焦慮的原因及程度。焦慮是否減輕。

        2.2自我形象紊亂

        2.2.1主要表現:病人有一種自悲感,痛苦感,孤獨感,唯恐因膿液臭味而遭人唾棄,不愿進行社交活動。

        2.2.2護理目標

        病人對治療、手術能改變自我形象而充滿自信心。病人能掌握自護胸壁膿腔破口的方法。病人能掌握長期置胸腔閉式引流管自護方法。

        2.2.3護理措施

        多與病人接觸,護士不能有任何傷及病人自尊心的言行。膿腔穿破胸壁,污染衣物要及時更換,并予換藥,用無菌紗布覆蓋。咳膿痰時要加強口腔衛生,每天用生理鹽水漱口,減輕口臭。 

篇3

【摘要】 目的 通過對15例骨折病人的心理問題的分析,總結出心理護理對骨折病人早期康復,提高生存質量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結論 護理在某種程度發揮著醫學技術和藥物治療無法代替的作用。我們除給予及時的藥物治療外,給予她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加強了心理護理,經常與她接觸交談,盡量滿足她在護理上的需要。同時指導她進行功能鍛煉,以減少疼痛。使患者在心理上感到踏實、安全,情緒逐漸好轉,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

【關鍵詞】 骨折病人 護理措施

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醫學正由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轉向“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從而證明了情緒對調整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

對病人來說,保持樂觀的情緒尤其重要,一切不良的社會心理因素作用,都可導致并加速病情的發展。因此,加強對病人的心理護理是我們臨床護理的重要環節。我院骨外科病房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骨折患者15例,現將患者的心理特點及我們采取的護理措施介紹如下。

1 心理護理

1.1 心理因素分析

通過我們臨床觀察,病人的致病因素與心理活動的改變有著直接的關系。護理心理學認為,一個人患病后的心理狀態不同于正常人,有著特殊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反應,但因其疾病類型,病程長短及其性格,經濟狀況和所處的社會環境不同而表現出相應的不同特點。所以,加強病人的心理護理對治療效果是十分重要的。

1.2 患者入院后心理狀態的護理

患者住院后由于環境的改變,人地生疏,故表現為焦慮和恐懼,擔心自己的病治不好,怕成為一個殘疾人,特別是一些農村自費患者,常為住院費擔心。護理人員在病人面前切忌表現出驚慌、忙亂、煩躁或不屑一顧的輕視態度,應以良好認真的服務態度,從容鎮定的神情,熟練準確的操作技術取得病人的信任。及時止血、鎮痛,使病人脫離生理痛苦反應,從而穩定情緒。對病人進行有針對性的衛生宣傳,簡單介紹病情和同類病人救治成功的病例、醫院救治的經驗及傷病良性轉歸的可能,使病人建立安全感。

1.3 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狀態的護理

骨外科的慢性病患者多見于一些陳舊性的骨折,骨髓炎或傷口不易愈合的開放性骨折,病情多數較為頑固,容易反復發作,有時藥物治療也不太理想。這些患者入院后會產生一種以希望了解病情為中心的求知欲望,他們盼望醫生能對病情做出詳細的了解,冥思苦想詢查病源,本組患者15例;有的患者由于治療時間較長,產生急躁情緒,失眠、煩躁、易怒,自覺度日如年。

2 護理措施

2.1疼痛護理

2.1.1針對引起疼痛的不同原因對癥處理。創傷、骨折傷員在現場急救時予以臨時固定,以減輕轉運途中的疼痛,并爭取及時清創、整復;發現感染時通知醫生處理傷口,開放引流,并全身應用有效抗生素;缺血性疼痛須及時解除壓迫,松解外固定物,如已發生壓瘡應及時行褥瘡護理;如發生骨筋膜室綜合征須及時手術,徹底切開減壓。

2.1.2在進行各項護理操作時動作要輕柔、準確,防止粗暴劇烈,引起或加重病人疼痛。

2.1.3 斷肢(指)再植術后病人肢體疼痛應及時判明情況,有效鎮痛,防止因疼痛刺激血管痙攣而影響再植肢體的成活。

2.1.4截肢術后如患肢疼痛,應向病人耐心解釋,一般可隨時間的推移而自行消失,不須應用鎮痛藥物鎮痛。

2.1.5采用非侵襲性鎮痛方法,如控制焦慮,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利用視覺或觸覺分散法分散或轉移病人的注意力。另外,利用冷敷、熱敷、按摩及皮膚搽劑,也能起到骨折病人 鎮痛效果。

2.2營養失調護理

2.2.1盡快糾正病人的悲觀、消沉、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建立正常心態,保持健康的心理。

2.2.2建立規律的生活習慣,定時就餐,定時排便。

2.2.3鼓勵病人進食,傷病或手術早期供給較清淡的飲食;病情穩定后及時調整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

2.2.4根據病人的生活習慣及口味適當調整飲食,盡可能在病人喜歡的基礎上調整營養結構。并保證食物結構多樣化。

2.2.5多食用水果及含維生素多的蔬菜,避免進食易產氣的食物,如牛奶、糖等。

2.2.6注意多飲水,防止便秘。

2.3 功能鍛煉

2.3.1向病人宣傳鍛煉的意義和方法,使病人充分認識功能鍛煉的重要性,消除思想顧慮,主動運動鍛煉。

2.3.2認真制定鍛煉計劃,并在治療過程中,根據病人的全身狀況、骨折愈合進度、功能鍛煉后的反應等各項指標不斷修訂鍛煉計劃,增刪鍛煉內容。

2.3.3一切練功活動均須在醫護人員指導下進行。隨著骨折部位穩定程度的增長及周圍損傷軟組織的逐步修復,功能鍛煉循序漸進,活動范圍由小到大,次數由少漸多,時間由短至長,強度由弱增強。

3 體會

在掌握了骨折患者的常見心理變化,筆者認為在臨床實施心理護理應把握以下幾點:要積極做好心理工作,和患者密切交流,關心體貼患者,去的患者的信任;通過交往減少陌生感,了解患者思想情況、家庭情況、愛好及生活習慣,隨時掌握患者病情變化和治療情況。

骨折患者的治療周期長,情緒波動大,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狀態,用美好的語言、周到的服務,全面的知識,合理的指導,對患者進行精神上的安慰、鼓勵、疏導,從而縮短病程,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醫學護理模式的轉變向我們每一個護理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護士不但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嫻熟的專業技術,良好的醫風醫德,還要有良好的自身修養,把握言談技巧的方法,以積極的工作態度面對每一位病人,使病人早日康復。

篇4

【關鍵詞】 腦出血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183(2013)11-0128-01

腦出血是老年病人的多發疾病,大多數病情嚴重,預后差,死亡率較高,常見病因是高血壓、動脈硬化,臨床表現為頭暈、頭痛、意識障礙、失語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嘔吐等,嚴重者立即出現昏迷,急性期后常遺留有言語障礙、偏癱等后遺癥,為了降低病殘率和死亡率,應加強對患者的護理,提高生存質量。

1 臨床資料

本組10例,男4例,女6例,年齡45-70歲,以突然發病為特點,頭部CT診斷依據,出血部位,基底節區出血。

2 護理措施

2.1 保護安靜:絕對臥床休息,24-48h盡量避免搬動,注意保暖,頭部抬高30°,進行各項護理操作(如插管、翻身、吸痰、導尿)時,動作較輕柔,以免患者因疼痛不適而掙扎導致再出血,避免情緒激動和突然用力,為了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給予緩瀉藥。

2.2 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認真觀察體溫、脈搏、呼吸及血壓變化,生命體征常隨病情變化而變化,因患者腦代謝率高,耗氧量大,不利于腦細胞的恢復和減輕腦水腫,而藥物降溫副作用多,宜采用物理降溫,可枕敷冰袋、頭頸、腋下處用冷毛巾冷敷,若體溫持續不降,可用酒精擦浴或冰水灌腸。腦出血早期呼吸深而慢。病情惡化則表現為快而不規則呼吸,如呼吸急促、潮式呼吸、嘆息樣呼吸等,均說明呼吸中樞受到嚴重損害。隨著血腫的增大,顱內壓繼續升高,脈搏緩慢有力,呼吸快而不規則,血壓代償性增高。在觀測血壓時應了解病人的既往血壓值,結合病人的實際情況做出正確判斷。

2.3 瞳孔及神志的變化:瞳孔雙側瞳孔不等大,一側瞳孔進行性散大固定,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提示有顱內壓增高,腦疝的發生,常需進行緊急搶救,雙側瞳孔極度散大,對光反射消失,伴有生命體征的改變提示危極。神志是判斷病情變化發展的重要標志,患者術后意識障礙加重或由清醒轉為昏睡或昏迷,多由術中止血不完善而形成血腫,壓迫腦組織引起腦組織的缺血性損害而引起,需CT確診后立即行血腫清除術等。

2.4 做好基礎護理,防止并發癥:加強口腔護理,防止口腔炎。昏迷患者,每日應進行口腔護理2~3次,以保持口腔清潔濕潤,預防口腔感染,防止口臭、口垢。常用瀨口液有生理鹽水。昏迷病員禁忌瀨口。擦洗時須用血管鉗夾緊棉球,嚴防遺留在病人口腔內。棉球不可過濕,以免溶液吸入呼吸道。口腔粘膜有潰瘍者,可涂布冰棚散。口唇干裂涂以油。患者長期臥床痰液墜積在肺部不易咳出,所以肺部感染最常見,根據病情給予地塞米松、慶大霉素、糜蛋白酶做超聲霧化治療,保持痰液稀釋,利于痰液排出。

2.5 保持肢體功能:腦出血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預防關節攣縮、肌萎縮,臥床病人雙下肢用軟枕墊墊起,保持功能位,防止足下垂,每日做關節運動和肌肉按摩,防止肌肉攣縮和畸形,在病情允許情況下,可協助病人離床活動,加強功能鍛煉,以促進功能重建。如偏癱病人應多取健側臥位,患側肢體維持功能位,兩腿之前墊軟枕,患側大腿避免屈曲成銳角,以防止髖部屈曲畸形,用足托板可預防足下垂。

2.6 褥瘡的護理:因肢體感受、運動和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受壓部位局部組織血液循環障礙,易潰爛及壞死,形成褥瘡,嚴重時可繼發感染引起敗血癥而危及生命。應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膳食,以增強抵抗力和組織修補能力。及時更換床單,保持床鋪干燥平整,清潔無渣屑。局部長期受壓,每2小時翻身1次,最長不超過4小時,骨隆突處可用壓力調節墊、海綿墊圈墊于突出部位。

2.7 心理護理:注意病人心理 清醒后病人因偏癱失語,生活不能自理,常煩燥不安,恐懼悲觀失望,護理人員應從關心愛護,緦護理和耐心解釋,充分給予患者安慰和鼓勵,經常巡視病房了解病人心理狀態,耐心與病人交談,使之對本病樹立正確的認識,并配合治療,安全渡過危險期。腦出血病人預后不佳,但能得到良好正規合理的護理,預防并發癥就能減少死亡率,認真觀察病情加強護理工作非常重要,是減少并發癥,降低死亡率關鍵。

參考文獻

[1] 外科護理學,人民出版社.

篇5

關鍵詞:冠心病 誘因 心里反應 心理護理

冠心病是危害全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冠心病患者隨時都可發生心絞痛或心肌梗塞,而這些危急情況發生,除心臟本身的病變之外,外環境的影響對本病的發生亦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誘因已引起廣大臨床醫護工作者的重視。國內外醫學研究發現,情緒變化是冠心病發病的主要誘因之一…,因此,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應和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對預防冠心病的治療、護理及愈后是至關重要的。本人通過對我院住院的96例冠心病患者在住院期間的心理反應進行了分析,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對2007-2009年在我院住院的已明確診斷為冠心病的患者中,用隨機方法抽取96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54例,39―50歲23人,51-60歲33人,61-75歲40人。

1.2 方法:用問卷方法調查。根據焦慮量表和抑郁量表及醫學心理學,問卷設計了20個問題反映4個方面的心理特征,每個心理特征從不同角度提問5次,用百分比統計。

2 結果

從表2中看出,焦慮是患者較易出現的心理反應,其次是否認、恐懼和憂郁。筆者認為,患者這四個心理特征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冠心病的治療、護理及預后。如果通過心理護理手段,有效地解除這些不利于治療的心理狀態,將對冠心病的治療、護理及預后產生積極的影響。

3 心理反應分析、護理且的及措施

我國醫學家很早以前就曾經指出“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表述了心理和健康的關系。現代醫學進一步表明,冠心病的發生與不良的心理狀態有關,普遍都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心理障礙:

3.1 焦慮心理:冠心病患者在知道自己得了冠心病之后,心理反應是復雜多樣的。大部分患者考慮到患病后給工作、經濟、家庭、社會活動帶來影響,因此表現出情緒低落、灰心喪氣、孤獨、焦慮、失望等心理反應。特別是腦力勞動者和文化素質較高的人,由于掌握冠心病有關知識較多,往往表現出更多的焦慮和不安;還有就是一直在工作崗位上努力工作或是在單位較受領導器重的人,患病后由于活動范圍、社交圈子縮小,喪失了一定的工作和生活能力,給事業、前途等方面均帶來損失,再加上病痛的折磨,他們會經常表現出唉聲嘆氣的樣子,或過多的自責,或怨天尤人”,對任何瑣事都耿耿于懷、遇事好動感情、易激動。

3.1.1 護理目的:促使患者擺脫焦慮狀態。

3.1.2 護理措施:要親切、和藹地對待病人,多給予溝通,充分了解他們的個性,穩定他們的情緒,安慰他們,同時將治療計劃告知患者,有針對性地給患者講述有關本病的科學知識,使患者能夠正確理解治療、護理要求,并很好地配合,對疾病的轉歸給予積極的回應。護理上多給予關心、安慰、解釋和幫助,使他們盡快適應治療、護理要求,消除不適感覺和不良反應,并根據病人病情,進行冠心病的健康指導,從疾病的發病誘因、休息、飲食、運動量等方面進行指導,鼓勵病人通過學習書法、繪畫、寫詩、種花草、養魚鳥來陶冶情操,或者看喜劇、聽輕音樂、相聲及學氣功等,達到松弛和怡養心情的目的。這樣不僅配合了治療,也調整了病人的情緒,使病人有一種被重視感。這樣能較好地將患者從焦慮狀態中擺脫出來。

3.2 否認心理:多見于老年患者,此類患者不承認自己有病或病情嚴重,對可能發生的嚴重后果缺乏思想準備,相信自己的身體會抵抗所有疾病或者不相信以往健壯的身體會得病,甚至認為醫生疾病診斷錯誤,病情稍好轉,便拒絕進一步治療及護理。也有的人滿不在乎,認為醫護人員危言聳聽夸大其詞。

3.2.1 護理目的:是使患者承認疾病,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

3.2.2 護理措施:護士應主動地、有分寸地把病情和醫生的診斷告訴患者,使患者認識到自己確實患病及疾病的進展程度,講解當前冠心病研究的進展,明確指出冠心病不是不治之癥,回避可能對自己不利。讓本病房再次緩解的患者現身說法,幫助其建立信心,采取暗示、疏導、解釋等方法,讓患者了解臨床診斷是正確的,治療是科學的,護理是得當的,講清道理,提高認識程度,配合治療。護士應指導病人調整心理狀態,盡量做到遇到麻煩先回避一下,待冷靜后再處理,要想得開,善于安慰自己;遇到憤怒情緒時,要學會減輕自己怒氣的方法,不要固執己見,學會讓步;學會合理安排生活、工作時間,有規律、有節奏的生活、工作,做到一張一弛,勞逸結合,保持樂觀態度。

3.3 恐懼心理:恐懼心理在臨床上常常表現為精神緊張狀態。冠心病患者常在夜間發作或加重,有的患者每晚睡前即開始精神緊張,擔心發作時得不到及時發現或搶救,有的患者看到或聽說別的患者搶救而緊張恐懼,或者看到搶救器材、吸氧裝置,精神就緊張,結果容易促使病情發作或加重。病人表現為憂慮、沮喪、空虛、傷感、恐懼的情緒,將疾病視為“不治之癥”,拒絕與醫護人員合作,對疾病失去信心,對自己的前途悲觀失望,顧慮重重,以至于生活變的沒有規律,甚至對自己的一些不良嗜好不去主動節制,整天混日子。

3.3.1 護理目的:幫助患者解除緊張情緒,消除恐懼心理。

3.3.2 護理措施:患者人愿后即以熱情、親切、誠懇的態度與之接觸,主動介紹周圍環境,用文雅的舉止,穩重、嫻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避免不良刺激,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通過暗示、說明、示范、誘導等方法,讓患者學會放松,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緊張心理,使之產生安全感和對醫護人員的信賴感,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護士要隨時掌握病人的心理狀態Ⅲ,以利于及時的調整,用勸導、啟發、同情、支持、消除顧慮等方法,對幫助病人認識問題,改善環境,提高信心,促進健康是很重要的。對于過分緊張的患者睡前可服少量鎮靜劑。

3.4 憂郁心理:臨床表現為對未來事件及結果的擔憂,夸大疾病嚴重程度,但能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多見于緩解或恢復期的患者,這一類患者擔憂冠心病復發,擔心出院后再發病時得不到醫護人員的及時治療和照顧,擔心換醫生后不了解其病情而延誤治療。

3.4.1 護理目的:幫助患者消除憂郁,鼓勵其對未來充滿信心。

3.4.2 護理措施:加強有關疾病知識的宣教,讓患者及家屬了解和掌握冠心病的發病機制、治療、休養中的注意事項及自我保健,自我救護等有關知識。患者出院前護士應做好出院指導:即表明患者病情已好轉,緩解期只要耐心堅持治療,定期隨診,精神開朗,預防發作誘因,提高對疾病認識,就可以減少發作。指導病人學習或培養情趣,如學釣魚、織毛衣等,當心情抑郁或焦慮時,釣魚、織毛衣等使病人的注意力逐漸轉移到感興趣方面,以抑制原來的心理障礙;

鼓勵要心胸寬闊,遇事不怒,平時保持和悅的心境;盡量把煩心事向朋友或家人講出來,找知心的人傾訴、宣泄,使心情變得平靜安定,達到心身平衡。

篇6

【關鍵詞】 ICU;氣管切開;肺部感染;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8231(2011) 08-0708-01

ICU對危重患者進行搶救的一種主要的急救手術方式是氣管切開術,因為危重患者較低的抵抗力,較差的自理能力,對氣管套管需要保留較長的時間,所以氣管切開術一個最為常見的并發癥就是肺部感染。現對2011年1月至2011年我院ICU氣管切開肺部感染患者采取綜合性護理干預取得的良好效果報導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資料共計48例,均為2011年1月至2011年我院ICU氣管切開肺部感染患者,男26例,女性22例,年齡31~79歲,平均59.4±5.8歲。氣管切開時間6 d~3個月。隨機分為觀察組24例(綜合性護理干預)和對照組(常規護理)24例,兩組在性別、年齡及病種等方面相比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干預措施

1.2.1無菌操作及消毒隔離操作的嚴格化執行:保持定期消毒與監測,病房內安靜,紫外線每日都能照射入內。進出ICU室的工作人員,在衣著上要著專門的工作服、專用的拖鞋、必須戴帽子和口罩,還要及時地進行洗手,對于患感染性疾病的人員,要禁止出入ICU室。如果病員感染了高度耐藥菌或者其他特殊的病菌,要對其予以保護性隔離,住單間病房。對于病室,日均使用三氧消毒機進行2次的嚴格消毒,按時進行通風換氣作業,盡可能的減少不必要人員的流動,病人要求無陪護。冷凝水和呼吸機管道等每天也都必須要更換。

1.2.2對生命體征進行監測的嚴密化:對于進入ICU病房的患者,要嚴密的對患者的血壓、體溫、意識、呼吸、脈搏、肢體活動的變化、對光的反射及瞳孔的大小進行密切的監測觀察,發現患者是否有腦疝、顱內再出血等先兆性癥狀。在整個護理過程中,要求護士的動作盡可能的輕柔,避免因為連續過度的護理操作產生醫源性刺激,造成波動血壓。

1.2.3氣管切開操作后的良好護理措施:對患者的傷口進行嚴密的觀察,觀察是否有出血的現象,對于氣管切開的局部位置,應盡可能的保持干燥和清潔,按照傷口敷料的清潔程度以及分泌物量的多少,決定換多少次藥。正常情況下,每天換藥1~2次即可,如果紗布被痰液浸漬,則要馬上更換,對于切口周圍,用使用0.5%碘伏進行消毒處理,每天進行2次消毒操作。氣囊壓力保持的范圍應該在低于2.45Kpa。氣囊放氣的時候,患者要平臥, 氣管內的痰液要先被吸凈,然后吸凈口鼻分泌物,這樣就可以盡可能的避免因為痰多,使得氣體測壓不準,產生高壓力或者因為發生了漏氣,產生了墜積性肺炎。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分析。采用x2檢驗。差異有顯著性為P

2結果

2.1兩組的預后情況對比

經過積極的治療及護理后,觀察組的成功率為91.67%(22/24),對照組為79.17%(19/24)。兩組的成功率相比差異有顯著性 (P

表1 兩組預后情況對比(n/%)

2.2兩組并發癥情況對比

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4.17%(1/24),對照組為16.67%(4/24)。兩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相比差異有顯著性 (P

3討論

ICU氣管切開后,最重要的、也是最常見的一個并發癥是合并肺部感染,這個并發癥的發生與患者本身的病情關系密切,比如有其他合并性疾病、高齡、較低的FEV1/FVC、有較長的吸煙史、營養不良等等;因為較長的手術時間,較多的術中失血,在手術后,長時間的采用抑酸劑、PCEA等等:這些就會減弱老年人的呼吸肌力量,使得其咳嗽能力被降低,使得患者進行深呼吸(清除痰液)的能力也被降低;如果患者術前有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合并慢性支氣管炎、吸煙史,這些都使得患者的儲備能力和呼吸代償能力較差;在手術的負面影響下,比如傷口的疼痛等等,這些都會延遲老年患者下床活動的時間。本研究對綜合性的護理干預進行了研究分析,按照具體的結果,可以發現,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優勢明顯,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幾率,使得護理質量被提高,非常值得進一步的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篇7

    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對照組中男23例,女22例;年齡22~74歲,平均56.2歲。治療組中男24例,女21例;年齡23至76歲,平均57.1歲。研究對象自然資料差異無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在治療過程中進行常規護理。

    1.2.2  干預組  在治療過程中進行中醫護理,主要措施包括:① 飲食:食物是使人體基本生命活動得以維持的主要營養來源,食物對于人體而言不僅僅具有營養作用,而且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我國傳統醫學對藥食同源非常重視,食物和藥物一樣,都具有“寒、熱、溫、涼”的屬性和“辛、甘、酸、苦、咸”的味道,中醫學理論認為“五味可以入五臟,辛可入肺臟,甘可入脾臟,酸可入肝臟,苦可入心臟,咸可入腎臟”,患有不同性質疾病的患者在對食物進行調護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如對于屬腎陽虛的患者,應該盡量多食一些溫熱補腎食物,比如羊肉、狗肉、鹿肉等,在服用中藥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加入一些食鹽,可以達到引經入腎的效果,使藥效進一步提高。對于一些濕熱下注的患者,其日常飲食應該以清淡、偏涼食物為主,盡量少食甘、咸食品,以防出現濕熱清化不利癥狀,對病情的恢復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② 情志:中醫學理論中將導致該類患者發病的病因分為很多種,主要包括外因、內因、不內外因,其中情志致病是導致該類患者發病的一個重要原因,人有正常的情志活動,中醫學中將其概括為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情志不調就會導致患者發病,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泌尿外科疾病患者的發病多與恐、怒、思、憂二者相關,故對其進行護理時應該盡可能使心情保持舒暢,使緊張情緒消除,避免出現憂思惱怒情緒[2]。③特殊護理:中醫對該類患者的治療技術比較獨特,在泌尿外科疾病中應用相對較多,如針灸、拔罐、熏洗、刮痧、溫熨等治療方法,它們不僅是中醫治療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醫護理的一項重要技術,如針對尿閉癥狀可以采用針灸、局部熱敷等方法進行治療,可使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減輕,針對前列腺疾病患者可以采用熏洗、坐浴等方法進行治療,使局部用藥進一步加強,與單純的口服用藥比較療效更好,護理人員對護理技術要保證做到熟練掌握,應用于臨床,可以使護理工作的內容得到更大的豐富,使護理工作的重要性得到充分體現。對兩組治療時間、不良反應、滿意度進行比較。

    2   結  果

    2.1  住院治療時間  對照組和干預組患者住院接受治療的時間分別為(11.2±1.3)d和(6.8±1.5)d,干預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2.2  不良反應和滿意度  對照組患者在住院治療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和對護理服務滿意的人數分別為9例和37例,所占比例分別為20.00%和82.20%;干預組患者在住院治療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和對護理服務滿意的人數分別為2例和43例,所占比例分別為4.40%和95.60%。

    3  體  會

    泌尿外科疾病患者的病種相對較多,其病情程度的輕重也存在一定的不同,病情程度較輕者慢性發作,纏綿難愈,如一些前列腺增生、性功能障礙的男性患者,病情程度較重者急性發作,需采用手術方式進行治療,如一些腎結石、膀胱損傷患者,護理在此類疾病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既往臨床對泌尿外科疾病患者主要進行西醫外科護理。有中醫特色的臨床護理觀念和內容在臨床泌尿外科中應用具有非常光明的前景,在使中醫理論基礎知識得到充分強化的前提下,其更高層次臨床護理工作還應該在今后的臨床實踐工作中進一步向具體化、標準化靠攏,中醫特色的護理服務模式必將使臨床護理服務的價值得到更好地體現,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應對中醫護理服務給予充分的重視。

    參考文獻

篇8

方法:選取我院在2012年8月-2013年8月這一年時間內收治的此類患者共34人,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預護方式,即針對頭頸放療展開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基礎之上采用干預護理方式,對比兩組患者預護效果。

結果:觀察組患者在預護總有效率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兩組對比具有顯著差異(P

結論:護理人員應積極采取措施預防放射性皮炎的產生,若患者已經患上此類病癥應采取有效措施爭取在短時間內緩解,減輕患者痛苦程度。

關鍵詞:放射治療放射性皮炎護理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430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1-0295-01

放射性皮炎主要是由放療中的β射線、x射線以及γ射線照射造成的皮膚表層受損引起皮黏膜炎癥[1]。這一病癥不僅會出現在從事放射工作的醫護人員身上,還會出現在接受放療的患者身上。對于放療頭頸患者而言,放射性皮炎對患者會造成較大身心影響。本院基于這一情況,采用對比方式研究了針對放療頭頸患者采取護理干預方式對于此類皮炎的預防效果及護理效果,希望能夠減輕患者在放射性皮炎上帶來的痛苦程度,提高治療有效性。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本次研究共選用34名放療頭頸患者,均為我院在2012年8月-2013年8月這一年時間內收治。患者中男性21人,占總人數61.76%;女性13人,占總人數38.24%。在放療次數方面,患者次數最少為9次,最多為36次;劑量在30Gy-70Gy之間。

患者使用6MeV-9MeV的電子線或是6MV的高能x線展開放療,頻率為每周5次,每次2Gy。

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每組17人。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式,即針對放療展開基礎護理;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采用護理干預方式,預防放射性皮炎的產生并通過護理減輕患者因皮炎造成的不適感。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

1.2.1放療前護理。患者在放療前通常會存在恐慌情況,害怕放療會產生疼痛感或較嚴重不良反應,對于這一點護理人員應加強心理疏導,告知患者使用射線的種類、治療方式、治療原理以及可能出現的放療后不良反應,減輕患者恐懼感。部分患者會因為恐懼產生對治療的抵觸情緒,護理人員應多與患者溝通交流,這樣做不僅能減輕患者心理不適感,促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還能夠通過心理調節提升體內各部分機能運作狀態。

放療前應對患者進行正確的描線,若發現描線有所偏差,切忌讓患者自行修改。放射性皮炎的產生大多在于患者自身的不正確,讓射線有空間接觸到正常皮膚,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在放療前間對其展開糾正,確保患者在放療過程中保持正確,達到劃野、定位與放療三項環節的一致性。

選擇上,患者由于采用的是頭頸放療,因此應保持臥姿與側臥姿。放療前加強營養補給,每日多飲水,飲水量在2500毫升以上即可。若患者自身身體機能狀態較差,可通過靜脈補液注入營養液,增強抵抗力。

1.2.2放療過程護理。照射野部位皮膚切忌用指甲抓撓,對于已經脫皮的皮膚不要用手將表皮撕掉。患者應保持身體干燥,汗液及時清潔(如腋下、下易產生的汗液)。洗澡時切忌使用過熱或過冷的水,并需使用質地較軟毛巾,以此來減少對皮膚的摩擦[2]。放療部位或是已經產生較輕潰瘍部位應避免暴曬或使用化學成分的沐浴露、香皂等洗浴。

放療前后應使用放射線專用噴霧器清潔照射野皮膚表面,放療前噴灑的需要待其自然干透才能夠開始放療。

1.2.3放療后護理。患者需加強營養元素的攝入,食物以清淡為主,注意蛋白質的補充并多休息。若患者在放療結束后出現較嚴重皮炎,則應繼續使用噴霧器,時間為一個月。頭頸放療休息時間一般為一年,這一年內加強修養,并注意深呼吸與散步鍛煉。

1.3護理效果評價指標。本次研究使用顯效、有效以及無效這三個程度對護理效果展開區分,各程度判斷指標如下:顯效―皮膚僅存在色素沉著現象,有少量紅斑出現;有效―皮膚存在干性脫皮情況,之后產生水泡并滲液,但未發生潰瘍;無效―皮膚產生糜爛,表皮大面積脫落,嚴重者產生潰瘍。

1.4統計學方法。根據上述方式將得出的數據進行匯總,在軟件使用方面本次研究采用的是SPSS19.0版本統計學軟件,對結果數據展開處理與分析,了解其差異程度。當P值在0.05以上時說明統計結果無顯著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以下時說明統計結果存在顯著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論

本次研究中采用顯效、有效以及無效三種程度對護理效果展開分析,以此來了解護理干預有效性。兩組患者護理狀況具體對比情況如下表1:

從上表不難看出,觀察組患者在護理總有效率方面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

3討論

臨床表現上,此類患者會表現出皮膚毛發脫落、皮膚萎縮以及色素沉著,且皮膚萎縮屬于不可逆狀態,其原因在于毛發缺失以及汗腺與皮脂腺在放療影響下已經毀滅,造成其處于放射性壞死狀態,久之發展為潰瘍。本次研究中使用的放射線噴霧是一種含有大量自由基的產品,能夠將患者有害自由基清除并切斷其反應鏈,達到皮膚自我修復效果。

總之,對放療頭頸患者應注重放療前、放療中以及放療后的護理,爭取通過護理干預減少放射性皮炎發生幾率并抑制其惡化,減輕患者承受的皮膚潰爛痛苦,提升放療有效性。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脊髓損傷病人 護理安全隱患 防范措施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自然災害的頻發,特別是汶川大地震后,康復科住院病人中脊髓損傷病人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以我科為例開放床位數90張,脊髓損傷病人總數占住院病人總數的比例高達16%-25%。脊髓損傷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間接因素導致脊髓損傷,在損害的相應節段出現各種運動、感覺和括約肌功能障礙,肌張力異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應改變。脊髓損傷病人住院時間長,致殘率高,并發癥多,易發生意外,任何疏忽均可導致嚴重后果,給患者和醫院帶來損失。因此探討容易出現意外的安全隱患,并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對避免意外發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現將脊髓損傷病人康復期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措施總結如下:

1 主要護理安全隱患及原因分析

1.1 壓瘡

脊髓損傷后病人出現截癱、四肢癱瘓,雙下肢感覺、運動功能障礙或雙上肢合并雙下肢感覺、運動功能障礙,不能自主更換臥位;此外尿失禁;輪椅以及矯形器使用不當;營養攝入不足等。這些均成為引發壓瘡的高危因素。

1.2 跌倒、墜床

脊髓損傷后病人雙下肢無力,肢體癱瘓,步態不穩;長期臥床引發性低血壓;輔助器使用不當;未使用床欄;鞋底不防滑;地面濕滑;環境光線不足;一部分病員自尊心強不愿接受護士和家屬的幫助等。這些均成為引發跌倒和墜床的高危因素。

1.3 燙傷

脊髓損傷的病人由于疾病的影響,存在感覺障礙,對痛、溫覺不敏感,加上護士健康教育落實不到位,病員及家屬未引起重視,未嚴格執行護理操作規程等,病員極易發生燙傷。

1.4 自殘、自殺

脊髓損傷病人較患病前生活經歷了較大的變故,患者往往不能接受癱瘓的事實,不能忍受疾病的痛苦而出現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如不及時發現,及時疏導。可出現自殘、自殺的傾向或行為。

1.5 院內感染

脊髓損傷病人由于長期臥床,活動量減少,極易引發肺部感染,特別是老人、小孩;有基礎疾病的患者。部分尿儲留的患者由于需要長期留置尿管或行間歇導尿,增加了泌尿系統感染的機會。此外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未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未嚴格執行手衛生要求,均可能導致醫院感染。

1.6 嗆咳、誤吸

第二胸椎以上脊髓損傷的患者由于損傷位置高,影響了患者的吞咽功能,咳嗽反射減弱,極易發生嗆咳和誤吸。

2 防范措施

2.1 壓瘡的預防

2.1.1 對新入院的脊髓損傷患者均發放預防壓瘡的宣傳冊,行壓瘡健康教育,行Braden評分,當評分≤12分時,病員則屬高危患者,應懸掛小心壓瘡的警示牌于床旁,并上報護理部,定期監控。

2.1.2 護士在工作中做到“六勤”:勤觀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換,并注意交接班。

2.1.3 定時翻身,使用矯形器時應墊襯墊,并定時松解,避免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必要時可行氣壓治療,骨隆突處給予減壓貼或透明貼保護;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保持患者皮膚和床單位清潔和干燥;促進皮膚血液循環,每日行主動或被動的全范圍關節運動練習,以維持關節的活動性和肌肉張力;增進全身營養,指導患者進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的飲食。

2.2 墜床、跌倒的預防

2.2.1 對新入院的脊髓損傷患者均發放預防跌倒的宣傳冊,行跌倒安全知識宣教,按美國Morse量表進行評分,當得分>45分時,病員則屬高危患者,應懸掛小心跌倒的警示牌于床旁,同時上報護理部,定期監控。

2.2.2 指導患者康復鍛煉時正確使用輪椅、拐杖、助行器,避免獨自鍛煉、過度鍛煉,變化時動作宜慢。

2.2.3 為患者提供光線充足的環境,保持地面干燥,避免濕滑,清除病房和廁所中的各種障礙物,夜間睡覺時使用床欄,穿大小合適、舒適、防滑的軟底鞋。

2.3 燙傷的預防

2.3.1 向病員及家屬介紹預防燙傷的知識,使用熱水袋時應避免直接接觸皮膚,熱水袋外面要加套布袋或用毛巾之類的東西包裹,適宜的水溫為60℃-70℃,感覺功能障礙的患者水溫不可超過50℃,加強巡視并做好交接班。

2.3.2 開水房專人管理,開水瓶妥善放置,行動不便的患者避免自行到開水房打水。

2.3.3 使用電磁波譜治療器(TDP)時做好宣教,烤燈高度為30CM為宜,告知病員和家屬勿自行調節高度,同時護士應加強巡視。

2.4 自殘、自殺的預防

2.4.1 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況,有自殘、自殺傾向的患者24小時留陪伴,護士班班交接,加強巡視。

2.4.2 理解、關心、同情病人,耐心傾聽病人的訴說,豐富病人住院期間的生活,如科室可提供書籍、報刊、雜志等,鼓勵病人多與病友交流,給病人推薦康復效果佳、態度積極的病友認識,幫助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4.3 護士應加強心理學和人際交往學知識的學習,并把這些知識合理的運用到病人身上。

2.5 院內感染的預防

2.5.1 長期臥床的患者,應落實好晨、晚間護理,經常為患者拍背,預防肺部感染,每日行尿管護理,嚴格在無菌技術下行導尿術,醫務人員應掌握洗手的指征,嚴格執行六步洗手法,同時不斷加強醫院感染知識的學習。

2.5.2 合理使用抗生素,增進全身營養,提高抗感染的能力。

2.6 嗆咳、誤吸的預防

2.6.1第二胸椎脊髓以上受傷的患者由于存在吞咽障礙,飲食的選擇應以半流質為宜,飲食宜軟、爛,呈糊狀或凍狀,少量多餐,并減慢進餐的速度。

2.6.2 加強吞咽功能的訓練,加強舌和咀嚼肌的按摩和運動,指導行伸舌、屏氣、吹起的訓練,以提高咽下反射的靈活性。

總之,護理安全管理是護理質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護理安全管理工作不僅可以提高護理質量,提高護士的風險意識,還能減少護理不良事件和差錯事故的發生,保障病人的就醫安全。

參 考 文 獻

[1]周立寧. 營造安全文化防范護理差錯[J]. 中華護理雜志,2004,(39)3:192-193.

篇10

【關鍵詞】不孕癥病人;護理糾紛;原因;措施

隨著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善及普及,人們法律觀念和維權意識的不斷增強,不孕癥病人對護理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防范和避免護理糾紛的發生,現將發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報告如下:

1 誘發護理糾紛的原因

1.1 服務態度 隨著行業醫德醫風的加強,因服務態度不好而引發的護理糾紛明顯減少,但仍然有少數護士不注意服務態度,不注意說話的方式和語氣,服務態度生硬,對病人缺乏同情心,導致病人誤解而引發矛盾。

1.2 溝通不到位 當前發生護理糾紛中,多是溝通不到位造成的。和病人溝通時,要根據情況掌握說話的語氣和技巧,病人提出的問題要耐心的回答。

1.3 護理知識的缺乏和護理操作不當 在日常護理工作中,常常會出現這種情況,盡管我們的服務態度和藹,但由于護理知識的缺乏和護理技術操作不熟練,對注射促排卵藥的劑量不準確,抽血未能一針見血,都會引起病人的不滿,而引發護患糾紛。

1.4 暴露病人的隱私 對大多數病人來說,患上不孕癥都是難起齒的痛苦,更是不能讓親戚朋友知道。在公共場合避免口無遮攔,信口開河。當病人的病情被暴露出去,對病人將無法承受的心理和社會的壓力,將會造成很大的護患糾紛。保護病人的隱私對護士來說尤為重要。

2 防范護理糾紛的措施

2.1 增強法律意識和教育,確保護理工作安全 護理人員必須學法,懂法,要從法律的角度來認識護理糾紛產生的原因,使護理人員逐漸學法懂法,并運用到護理實踐中去,提高防范意識,從而確保護理工作的安全。

2.2 加強護患溝通 減少護患糾紛 提高護士的溝通技巧,消除護患糾紛。護士應加強與病人的溝通,了解潛在的護患矛盾。在護理工作中,要求每位護士都應熟練掌握溝通技巧,語言藝術,認真傾聽病人的意見,向病人解稀,說明,交代一定要仔細。通過有效的溝通,給病人更多心理上的關心,取得病人的信任,使病人心情舒暢,配合護理治療。

2.3 提高護理服務質量 在護理工作中,護士應從病人的切身利益出發,體會病人看診不孕癥時的焦慮心理和不安的心情,把被動服務變為主動服務,對病人提出的問題要耐心仔細的回答,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減少護患矛盾。努力營造和諧的服務環境,真正為病人提供耐心、細心周到的服務,以緩解病人的心理壓力。隨著生殖護理學科的不斷發展,護理人員應繼續不斷充實和更新知識,參加各類護理知識培訓,使護士們不但要有扎實的基礎理論,而且要以精湛的技術,嫻熟的護理操作,高質量的服務水平為病人服務,真正贏得病人的信任和尊重,從而有效的減少護理糾紛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陳曉玲.護理糾紛產生的原因和防范措施[J].護理管理雜志,2002.25(9)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