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知識缺乏護理措施范文

時間:2023-11-06 17:24: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病人知識缺乏護理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病人知識缺乏護理措施

篇1

【關鍵詞】ICU;護理風險;應對策略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313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5119-01

在護理過程中病人可能出現的所有不安全因素統稱為護理風險。對于危重病人來說,ICU是集中施救的場所,ICU病人病情常處于危重,多變而且復雜,因而醫護人員應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熟知各種急救知識,并能夠熟練運用相關監護儀器和設備實時、嚴密地檢測患者病情進展。總的來說,ICU科室中風險較高,其間工作人員長期高強度工作、精神高度緊張,因而也極易出現過度疲勞而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基于此,筆者以180例ICU病人為研究對象,對新時期ICU護理風險存在的原因展開分析,并探討了護理風險防范對策,希望能夠支持護理風險發生的防范,降低其發生率,確保護理水平,有利于護理工作的良好開展,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選取2010年9月――2012年12月期間在院治療的ICU病人180例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60例為腹部大手術患者,50例為呼吸系統疾患;28例為神經系統疾病;28例為心血管疾病;14例為其他。14例患者為非計劃性拔管、11例患者屬溝通障礙、8例患者屬應用血管活性藥物、5例患者屬誤吸反流。此類護理風險因素屬較為常見的幾種,發生率依次為778%、611%、444%、278%。

2常見ICU護理風險與對策

21非計劃性拔管ICU病人身上連接較多管道,如引流管、靜脈置管、氣管導管等,有可能發生意外脫落。究其原因,應為置管不適、未妥善固定管道、病人難以耐受、缺乏有效的鎮靜止痛效果、醫護人員操作失當以及未有效約束所致。意外拔管若未及時發覺或因處理失當則有很大幾率致死。因此對于意外拔管風險事件發生應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和避免。首先應對導致意外拔管事件的危險因素加以評估;其次應選擇科學、有效、合理的約束和固定導管的方法;此外還應對護理程序加以規范,確保嚴格操作;應給予病人有效的鎮靜止痛措施;實施監護,確保第一時間發現此類風險事件并予以救治。

22溝通障礙患者因病情而被迫全身插管并臥床,必然會引起各種不適,而病人因氣管插管等護理措施會伴發語言障礙,因而無法就個人問題與護士展開交流,病人由此覺得極度封閉,繼而產生絕望、無奈以及悲觀心理,缺乏必要的治療依從性。基于此,醫護人員應重視對病人實施心理干預,并予以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措施,為其提供心理支持,穩定情緒;還應與患者家屬深入交流溝通,共同參與護理。

23應用血管活性藥物患者病情若處于危重,則根據其實際情況應用血管活性藥物可使復蘇成功率得到有效提高。但期間應對量化治療方法予以良好掌握,應精確給藥,并保持穩定藥效。輸注不當則會導致病情波動,病人往往會受到損害。本組病例中血壓在藥液更換時發生大幅升高后下降者為5例。對此應采取如下對策:①對藥物輸注速度加以準確計算;②應對輸注通路多做考察以便保證選擇的合理性;③輸注藥物時應確保穩定性,若患者血壓出現大幅升高或降低,切忌中斷給藥,應以雙泵更換法予以處理。

24誤吸反流危重病人往往依靠胃管鼻飼確保營養供給,以此確保腸粘膜細胞具有完整,避免機體因菌群失調而出現腸源性感染。但留置胃管后若缺乏合理護理,則會導致誤吸反流情況發生。其中以昏迷病人和老年病人居多,一旦發生誤吸反流則會引發急性肺損害,若進一步導致急性窘迫綜合征(ARDS),則致死率高達40-50%。此類風險事件的控制策略為:①對患者意識狀態、咳嗽反射以及吞咽功能做出合理評估;②確保胃管正確的置管位置,同時對胃殘余量進行檢測;③將床頭抬高,保持仰角大于30°,避免出現返流現象。

3小結

總之,只有針對非計劃性拔管護理風險的發生應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和避免,同時應同患者和家屬展開深入交流與溝通,嚴格遵循醫囑以及藥物說明給藥,對醫護人員加強專業素養與個人知識技能培訓,才能有效規避ICU風險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1]王茹春,陳友紅,李云婷,等風險管理在急診科ICU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2):46-47

[2]羅躍全,郭繼衛,王慶梅,等ICU護理風險管理的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醫院管理雜志,2012,19(2):117-119

篇2

【關鍵詞】 急診;護理;問題;應對措施

急診科是醫院醫療活動的第一窗口之一,也是醫患矛盾,護患矛盾與糾紛容易發生的敏感地帶和多發區。在急診科工作三年來。我們總結了醫院急診醫療活動與醫療糾紛中產生的護理問題,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實施相應的應對措施,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護理糾紛的發生,完善了醫療護理質量和醫院的兩個文明建設。

1 常見問題

1.1個別護士專業技術不熟練,責任心不強,未嚴格執行護理規章制度及護理常規。比如闌尾炎引起的腹痛,有些護士預分診時失誤,導致診治時間相對延長引起糾紛;由于缺乏實踐經驗或在搶救過程中爭取時間,部分護士在操作中忽視準確性、規范性,導致患者家屬不滿服務質量而投訴。

1.2服務態度欠佳。急診病人起病急,病人和家屬得到及時有效治療的心情急,急診護患關系建立時間短,要求高,矛盾多。護士沒有良好的服務態度易引起糾紛。比如:護士在給病人進行操作時,因操作失誤不但不道歉,還說是病人的原因,從而引起糾紛,糾紛發生時解釋不到位,態度欠佳;個別護士不能做到以為病人服務為宗旨,缺乏耐心和熱忱,對患者及家屬提到的問題不夠重視,解釋不到位,不熱心,在處理問題時細心不夠,缺乏有效的溝通技巧。

1.3年輕護士被投訴的幾率相對較高,這和護理隊伍日益年輕化,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有很大關系。由于年輕護士缺乏實踐經驗,基礎不扎實,技術不熟練等,易引起患者及家屬的不信任。

1.4忽視心理護理在工作中的應用,由于急診患者對疾病的恐懼感和壓力很大,心理上希望醫生護士給予安慰,而護士因為工作繁忙,導致護患間缺乏交流,造成病人誤解而不滿。有的護士單純以病為本,不以人為本,造成病人心理失衡,而引起護患糾紛和投訴。同時因為社會環境因素,病人維權意識過強,病人認為花了錢,就該得到滿意的服務和療效,對治療中出現的問題不理解,就向醫院討個說法,要求經濟賠償。在糾紛中護士無過失,由于家屬不理解,故意發難導致糾紛產生。

1.5單獨值班的時間工作人員人手少。在節假日、晚夜班、中午班及交接班時間,由于值班人員人手少,家屬的期望值與護理人員的服務質量之間存在矛盾,容易引發糾紛。由于急診病人發病急的特點,患者及家屬都希望醫護人員以最迅速,最有效的方式治療,但是因為急診搶救注重輕重緩急,往往不能滿足輕病人立即就能得到治療的要求,引起病人不滿。

2 應對措施

2.1首先堅持原則。對患者和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協調,做到“質量零缺陷”,就是保證一次性把工作做好,預防和杜絕發生糾紛,不留后患。具體措施和策略如下:護士要定期進行學習,總結護患關系中的經驗教訓,避免犯同類錯誤。協調好和患者家屬的關系,取得其配合和理解。若出現患者死亡,要積極協助家屬處理善后工作,避免引起糾紛。護士平時應熟知搶救器械,搶救藥品放置地點,熟練掌握各種疾病搶救常規和技術操作規程[1]。

2.2提高專業素養,保證工作質量。急診病人發病快,病勢急,時間就是生命。急診護士要牢記“搶救第一”的理念,嚴格規范操作技巧。同時應具備良好的判斷力和應變力,加強專業技能的培訓,可以利用業余時間互相監督學習基礎知識,通過護理查房,小講課、技術演練等提高業務水平,掌握好過硬的技術,操作嫻熟就能與患者及家屬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

2.3作為急診搶救護士,要站在更高的高度與立足點。把握好搶救治療的大方向,促進治療護理向著正確方向發展。醫護人員只有維護好患者權益,才可避免患者和家屬的不滿,避免醫患矛盾與糾紛。

2.4以病人為中心。對病人,我們要輕言細語,用心呵護。尊重患者感受,及時滿足他們的需求,建立平等合作的護患關系。在護理過程中護士給自己準確定位,注意語氣、表情,分清場合、地點,做好溝通、告知,取得患者和家屬的信任、配合、支持,并在執行治療護理中,常換位思考,學會忍讓和諒解,防止產生不必要的矛盾。一旦護患糾紛發生,護士應以保護自身安全為首要措施,應做到:(1)少語。在患者與家屬情緒失控,謾罵指責時,學會傾聽,讓其適時發泄,千萬別對著干,以免火上澆油。(2)多思。從自身出發,尋找矛盾產生和激化的原因及解決措施。(3)慎行,管住自己的手與腿,以免做出過激行為,導致事態惡化。(4)矛盾上交,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交給上級或者科里負責人,盡快恢復急診正常秩序,防止新的糾紛與矛盾出現和惡化[2]。

2.5提高年輕護士綜合素質,包括專業,醫德,技術,身體和心理等和各方面的素質。對剛工作的護士,應該嚴格崗前培訓,強化三基,加強安全文化,法制知識培訓[3]。安排高年資,能力強的護士,進行一對一的帶教指導。科主任與護士長加強對低年資,技術水平不高或經常被投訴的護士的監督管理。加強檢查工作,尤其是在節假日及搶救期間。遇到糾紛要及時向上級匯報,做到早匯報,早解決。積極發揮護士長的監督指導作用,要規范各項規章制度,消除安全隱患。

2.6加強安全文化宣教。在與病人或家屬溝通過程中,應該努力與病人達成“安全共識”。將醫療護理中潛在的危險及防范措施的要點告訴病人。進行各種操作前告知病人程序和操作方法,指導病人正確配合。詳細介紹各種不遵醫行為造成的后果,從而引導病人與家屬主動配合。

2.7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強化護士優質服務理念,不斷提高護士的專業素質,克服急診科工作忙,壓力大的認識。遵循互信原則,給予病人知情同意權互尊,互配合的醫患關系。與病人談話要有藝術性。做思想工作要細致。要及時了解病人及家屬對服務及收費的意見,做到解釋要耐心,細致,若遇到問題要及時補救,避免不必要的誤會。

3 討論

3.1轉變觀念,以服務病人為中心。在工作中推行〈護患溝通條例〉。經常換位思考,要樂觀積極地對待病人,做到對患者要關心,對工作要盡心,宣教要熱心,解答要耐心,護理要細心,服務用心,做事專心。護理工作人員積極與患者及家屬溝通,盡量滿足其合理需求,解決困難,加強互信。只有這樣才能有力減少護患糾紛,把工作做到位,做到好[4]。

3.2健全護理監督機構,提高護理質量。要大力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建立嚴格的獎懲制度。對先進人物及團體要大力表彰,對醫德醫風敗壞的現象要認真查處,使醫德醫風建設深入人心,從而提高工作質量。急診護理辛苦,緊張,要求高,風險大。但只要堅持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在治療過程中把醫學、心理、社會等因素融入進來就能取得較好的療效。護理工作者不僅要加強專業技能的掌握,還要學習相關的事故處理條例,只有這樣,才能盡可能減少護患矛盾與糾紛,提升護理整體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席淑華,周立.15起急診護理糾紛原因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2,1(37):43.

[2]宋靜.急診病人心理狀態調查及護理[J].中原醫刊,2003,30(6):64.

篇3

我國有關法律規定,病人享有生命健康權、知情同意權、安全權、求償權、受尊重權、獲取知識權、選擇權、監督權、有權復印病歷,[2]以及保護隱私權、免除一定社會責任權、訴訟權等權利。[3]醫院健康教育是以醫院為基地,以病人及其家屬為對象,通過護理人員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過程,達到使病人了解增進健康的知識,改變不利于健康的行為和問題,使其行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發展。[4]通過開展健康教育,也是對病人生命健康權、知情同意權、安全權、受尊重權、獲取知識權等權利的尊重,護士有義務維護病人以上權利。如果護士不履行這一義務,就有可能侵犯病人權利引起糾紛甚至訴諸法律。如病人有權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療方案、用藥等治療護理措施,如果病人不了解有關情況或不同意某種檢查方式、治療方案等,就制定護理計劃與措施,這種行為就侵犯了病人的知情權,也不利于治療和護理。[5]同時,我國護士管理辦法第二十二條中明確規定了護士有承擔預防保健工作,宣傳防病治病知識,進行康復指導,開展健康教育,提供衛生咨詢的義務。因此,開展健康教育不僅是對病人權利的尊重,也是護士應盡的義務。

2健康教育實施記錄的法律意義

隨著循證醫學的興起,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出臺及舉證責任倒置的實施,一切醫療護理行為均應留有記錄,利于舉證。實施健康教育也同其他醫療護理行為一樣,必須有記錄。目前各級醫院在開展整體護理過程中普遍使用的住院病人健康教育實施單也同其他護理文書一樣,應成為嚴肅的具有法律意義的醫療護理文書,要求記錄真實、及時、完整、科學,切忌涂改、偽造并有病人或家屬簽名。對一些特殊檢查、治療及用藥除了事前講明目的和意義、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大致檢查方法外,還應有專門設計的同意書供病人或家屬簽字認可才具有法律效力。否則,不僅構成對病人知情同意權的侵犯,病人還可能以此為由拒付醫藥費,給醫院造成損失。假如用藥或檢查給病人帶來了人身損害,醫護人員則有可能被告上法庭。另外,實施健康教育后還應在病人護理記錄或交班報告中也有體現。總之,完善有關健康教育的記錄將具有重要的法律意義,也有利于護士自身權益的維護。

3健康教育實施能力及技巧與護理糾紛的關系

3.1不能保持醫護健康教育的一致性,有可能導致醫療護理糾紛。醫院健康教育義務由醫生和護士共同承擔,在開展健康教育過程中,有許多知識內容涉及疾病的病理生理變化及轉歸、自我護理方法等,如果護士專科知識缺乏,又與醫生之間溝通交流不夠,有可能出現護士解釋不到位甚至錯誤解釋,或與主管醫生不一致甚至前后矛盾的解釋的現象,這樣不僅病人對護士的信任度降低,而且可能導致醫療護理糾紛。如一患兒肌內注射后出現肌內血腫,護士囑家屬立即熱敷,醫生囑家屬立即冷敷,后患兒家屬遵護囑熱敷后血腫擴大,遂引起患兒家屬不滿并狀告護士。因此,護士必須加強專科護理知識學習,定期跟隨醫生查房,加強與醫生之間的溝通,提高開展健康教育的能力,避免上述問題的發生。

3.2溝通解釋技巧不當導致病人誤解。在健康教育過程中正確適當地使用解釋性語言十分重要。除了注意應用通俗易懂的大眾化語言之外,還要掌握婉轉修飾的語言藝術,切忌將話說“滿”,說“死”,說過頭。要根據病人具體情況決定是否解釋及如何解釋。如曾有護士在對介入治療前病人講解股動脈穿刺后壓迫止血的重要性時,本意是想告知病人股動脈出血的危險性,卻使用了“出血可能會噴到天花板上”的不恰當的夸張說法,使病人產生恐懼心理而改變主意不同意介入治療,從而導致醫生及病人對護士不滿。因此,應加強護士溝通交流技巧訓練,并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提高。

3.3對該實行保護性醫療的病人,護士對該保密的內容進行了講解,有可能導致糾紛甚至發生不良后果。如對實行保護性醫療的癌癥病人,護士無意中對化療藥的作用進行講解時可能泄露病人病情,從而加重病人心理負擔,加重病情甚至引起病人自殺等不良后果,從而也有可能導致法律責任問題。故護士對此類病人應慎重行事。

篇4

方法:通過對住院老年病人進行噎食危險因素評估,有針對性的進行護理干預。

結果:111例老年病人沒有發生噎食。

結論:評估老年病人噎食的危險因素,采取積極預防措施,加強護理人員、患者、家屬及護理員的安全防范意識,減少或避免了現存或潛在危險因素的發生,制訂安全飲食護理措施可有效杜絕老年病人發生噎食,降低護理風險,提高患者、家屬的滿意度。

關鍵詞:老年病人 噎食 原因 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141-01

噎食是指進食時,食物誤入氣管或卡在食管第一狹窄處壓迫呼吸道,引起嚴重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是老年人猝死的常見原因之一[1]。老年病人由于牙齒松動或脫落,消化液分泌減少,咀嚼或吞咽功能下降,如果食物選擇不合理或進食不當,易引起誤咽、嗆咳、燙傷、哽噎等,或因嗆咳、誤咽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等,因此,應該加強老年病人的飲食護理,確保飲食安全。飲食護理是項重要的護理任務。[2]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月—2012年6月在我區住院的老年病人111例,男性53例,女性58例,年齡49歲~97歲,平均年齡78歲,能自理22例,進食不能自理89例(鼻飼26例);腦血管意外38例,老年癡呆32例,高血壓15例,糖尿病10例,帕金森病9例,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7例。

2 噎食的原因

2.1 衰老。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機體的生理功能發生變化,牙病或牙齒殘缺,咀嚼能力下降,當吃大塊食物特別是禽肉類食物時,不易將肉塊嚼碎,常常只能囫圇吞下,這是造成噎食的最常見原因;另外,由于咽喉部感覺減退,吞咽咳嗽的反射降低,咽喉食管在生理上和形態上都出現了退行性改變等也是造成噎食的常見原因。

2.2 疾病。腦部病變如腦梗塞、腦動脈硬化引起吞咽反射障礙、假性球麻痹導致誤吞窒息;老年癡呆病人沒有飽腹感,只要病人張口,護理員就不停向病人口中塞食;多臟器慢性病變致病人體質虛弱,發生反流,噎食時沒有能力咳出;食管癌、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致吞咽困難。

2.3 其他。如注意力下降、吞食過快、進食過快、食物過硬或過粘、邊進食邊說話、精神疲憊、護理員缺乏相關知識、情緒波動引起食管痙攣等。

3 預防措施

3.1 評估噎食的危險性。患者入院時,責任護士應從多方面收集以往有無噎食的發生,并對老年人進行噎食危險性的評估,對發生噎食危險性較高的老年人,應進行有針對性的預防和健康宣教;同時告知家屬及護理員;護理人員對易發生噎食的老年人應重視,每天重點交接班,做到人人知曉,班班清楚。

3.2 心理護理。老年人發生噎食后,就會對進食產生緊張,害怕的心理,對再次進食時易產生恐懼情緒、嚴重者會產生拒食意念。護理人員應主動熱情地安慰患者,耐心的講明病情和飲食的重要性,引導患者面對現實,解除思想顧慮,消除不良情緒,幫助患者克服恐懼心理。

3.3 飲食的護理。

3.3.1 進食注意事項。①進食時指導患者細嚼慢咽,不催促進食慢的患者;②避免一次進食較多、鼓勵少食多餐;③患者發生嗆咳時要暫停進食,呼吸完全平穩后再喂食;④若患者頻繁嗆咳且嚴重者應停止進食。

3.3.2 進食。老年病人進食時護理人員應協助或指導患者采取合適的進食:①進食能自理的老年病人,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協助患者下床進食,盡量采取坐位,上身前傾15度;②對不便下床的老年病人或進食不能自理者,應將床頭搖高,以坐位或半坐臥位進食;③臥床不能坐起者協作其采取側臥或仰臥位(頭偏向一側)并予適當支托;④鼻飼者進食時取坐位或半坐位,不能坐時取30度仰臥位,頭稍向前屈;鼻飼液溫度適中,一次管喂量不超過200ml,管喂速度盡可能緩慢。進食后不宜立即平臥,保持原有30分鐘以上,防鼻飼液反流或嘔吐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等并發癥。痰多患者進食前充分吸痰,進食后不宜立即吸痰。

3.3.3 進食環境。保持進餐環境整潔、安靜、舒適、安全。將食物、餐具等放置老年病人容易取放的位置,護理人員在就餐時間段應加強巡視,并給予必要的幫助、指導。老年病人進食應在安靜的狀態下進行,集中精力;進食速度要慢,戴好義齒,細嚼慢咽;發生嗆咳時應暫停進食。對于吸氧的老年病人,護理人員應予暫停吸氧后才能進食,防止誤咽、嗆咳。

3.3.4 不能自理者進食。老年病人不能自行飲食者應予喂食,喂食時速度要慢,每匙量不宜太多,給老年病人足夠時間咀嚼。嗜睡或沒睡醒的老年病人不能喂水和食物。

3.4 加強護理員培訓。通過培訓使護理員掌握:正確協助患者進食;選擇合適的食物和;保持患者充分的進餐時間;喂飯時用小勺,勿訓斥患者;教會護理員正確掌握簡單的急救措施。一旦病人進食后、翻身或嘔吐時出現劇烈咳嗽,要立即置病人側臥位或頭偏向一側,檢查口腔內有無異物,如有異物要在第一時間內去除異物。病人出現喘鳴、呼吸困難、聲音嘶啞、面色蒼白、繼之變為青紫就可能發生了窒息,要立即在第一時間內去除呼吸道異物,呼叫醫護人員搶救。

4 小結

通過了解老年病人發生噎食的原因,進行噎食危險因素評估,有針對性的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加強醫護人員、患者、家屬、護理員的安全防范意識,可有效防止老年病人發生噎食,杜絕飲食安全意外,確保身體健康,延長生命,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篇5

1 心理護理措施

1.1 對入院的病人,作詳細的入院介紹,使之盡快熟悉新環境,安置陽光充足,溫、濕度適宜的病房,使病員減少對陌生環境的恐懼和分離性焦慮,感到如同家里一樣溫暖和親切,能很快安下心來接受治療和護理。

1.2 維護病人的知情權,讓病人更多地了解醫護信息。患者到醫院就醫的目的是為了解除疾病所帶來的痛苦和威脅,許多患者都希望對自己所患疾病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而主管護士有責任讓病人獲知有關的醫護信息。

1.3 護士應多巡視病人,主動與患者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做到有求必應,合理的要求盡量滿足;有問必答,耐心解釋清楚病人心中的疑慮,病人提出與診療有關的問題,要及時反饋給主管醫生,再把從醫生那里得到的信息答復給患者,在醫生和病人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

1.4 提供情感支持:病人住院期間,無論護士再周到細心的服務,也代替不了親人在病人心中的地位,有親人在身旁,無形之中給病人一種溫馨和安慰;在病人病情允許和不違反醫院制度的前提下,鼓勵親屬、朋友多探視病人,當然每次探視時不易過長,通過與親朋好友的交流更多地了解外界信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有利于疾病的恢復;對于一些病重、手術隔離等親人不能陪伴的病人,護士應多深入病房看望病人,抽出時間多陪伴病人,轉移他們的注意力,減輕其孤獨感。住院病人的心理需求是非常復雜的,每個患者的情況也各不相同,但是盡量大努力掌握和滿足患者的心里需求,幫助患者早日康復是我們醫護工作者義不容辭和神圣的責任。

1.5 要準確掌握、了解病人心理反應:病人最關切的是病情愈后,以及對工作、生活、學習及家庭、經濟等的影響。這就要求醫護人員拿出精湛的技術,使治療得到最佳效果,同時展開積極的心理護理,幫助病人恢復理智,戰勝自我,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用高尚的愛心影響患者。

2 向病人進行健康指導

篇6

1管理層的因素

1.1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不健全,執行力度不夠,管理措施不到位是醫院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有的醫院沒有編制護理安全質量管理文件,沒有建立規范化安全管理平臺;有的雖然建立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但沒有健全的管理組織進行監督,導致規章制度形同虛設。

1.2上級對下級的監控缺乏力度對潛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預見性,沒有定期召開全體護士會,對護理過程進行分析,總結,識別安全管理的重要環節。沒有制定常見急癥搶救流程,工作環節流程,應急預案流程,服務規范用語以及科室護理質量控制標準等,使護士在日常護理工作中缺乏有章可循,隨意性較大,存在安全隱患。

1.3對護士教育培訓不重視主要表現在僅注重護士的工作完成而忽視護士的在職培訓提高,對護士的業務培訓不到位,職業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監督不得力等。當前護理專業的發展對護理人員的素質和數量的要求較高,如果不能及時根據專業技術發展的情況進行調整,找不到有效的途徑提高人員素質,這些方面因素對護理安全的影響將越來越顯著。

1.4護理人力資源的配置不合理護理人員的配置1978年衛生部的要求是病床與護士比為1.0:0.4,目前抽查的醫院均未達到,與患者的醫療護理需求不成正比,護理工作平凡瑣碎,護理人力資源缺乏,加上工作負荷增大,工作任務繁重,無法顧及患者情緒和心理反應,服務不到位,病人不滿意。護士容易產生身心疲勞綜合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認知行為變慢,工作質量下降,最終導致產生差錯的概率增加,導致護理糾紛增加。

2護士自身的因素

2.1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淡薄護士在學校和在職教育中缺乏相關法律知識教育,臨床工作中往往忽視潛在的法律問題。如對患者的隱私權,患者的知情權等沒有在思想上產生足夠的重視,往往會導致矛盾的產生;護士很多時候是一人值班,一些護理行為只有護士和患者參與,所有的診療和操作不可能都讓患者簽字或知情,雖有記錄但沒有旁證,假如為了有旁證,叫醒患者或陪人,既影響他們的休息又會招致抱怨,由于沒有及時簽字或履行好告知義務導致護患糾紛發生。在實際護理過程中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證據意識,忽視證據的收集和管理。

2.2缺乏以人為本服務理念在工作中責任心不強,注意力不集中,遇事容易情緒化,對患者態度生硬,有的護理人員語言,行為不當或過失給患者造成不安全感或不安全后果,這些常常是造成醫療糾紛的重要因素。

2.3缺乏有效的溝通交流由于人員的編配不足,對病人的護理時間相對減少,更因為許多護理人員的觀念仍停留在功能制護理模式上而不注重與病人交流,導致護患間的溝通不及時,造成護理質量不能保證,病人不滿。

2.4缺乏嫻熟的專業技能隨著新知識,新技術的不斷更新,護理工作中復雜程度高,技術要求高的內容不斷增多,不僅對護理人員形成較大的壓力,而且導致護理工作中技術風險增大。從統計分析來看,低年資護士由于她們專業知識不夠豐富,技術操作不嫻熟,與同事的協作較差,平時不重視業務學習和專業技術培訓,理論與實踐的脫節,違反技術操作規程,容易導致操作失敗或操作錯誤而發生護理差錯。住院病人往往存在多種疾病,涉及到很多專業的醫療問題,護士很難準確實施護理,護士在與病人的溝通交流中,由于缺乏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等方面的知識,護士的角色轉變困難,滿足不了病人的身心護理需求,也不自覺地侵犯了病人的權益。

2.5工作責任心不強有的護士未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工作馬馬虎虎,不負責任,對職業產生厭倦情緒,在技術操作中圖省事,方便,嚴重違反操作規程,也是造成隱患的根源。如患者墜床,摔倒,燙傷,自殺等很多情況是護理人員上班脫崗,睡崗或延誤,遺漏治療,不按時巡視病房,執行醫囑錯誤,患者病情變化不能及時發現等到原因造成的,這均是護士缺乏責任心的表現。

3患者的因素

3.1患者或家屬對治愈的期望值過高若病人心理承受力差,對疾病缺乏正確認識,就易產生焦慮,恐懼,心煩意亂等到心理現象,不信任醫生,懷疑診斷錯誤,更不聽護理人員的安排,拒絕服從治療,導致病人人為的護理不安全因素。

3.2患者的不良心境 患者及其家屬由于疾病,特別是突發疾病的影響及經濟承受能力的限制等因素,容易產生不良心境,導致過激行為,引發護患沖突。

3.3患者的自身素質護理是一項護患雙方共同參與的活動,護理活動的正常開展有賴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及支持[2],但部分病人因所受教育的限制,素質不高,對護士的出言不遜或不尊重行為,也是導致護患糾紛的一個因素,如擅自離院外出,有的雖然請了假,但不能按時回醫院;有的垂危病人需要家屬或護工的陪護,雖然醫院進行了告知,但是部分家屬出于各種不同的原因,不履行應盡的責任,一旦發生意外引起糾紛,患者家屬的不合作,也將會增添諸多的護理安全隱患。

4其他因素

4.1基礎設施配備及布局醫院的基礎設施,病區物品配備和布局不當也存在著不安全因素。如地面過滑導致跌傷;床旁無護攔造成墜床;熱水瓶防治不當導致燙傷等。

4.2護理文書中的不規范行為護理記錄中反映的主觀資料多,客觀存在的資料少,有的過于簡單,有的病歷中只記錄醫囑的執行情況,無其它方面資料。記錄內容上忽視非操作性護理措施,如巡視病房,主要的指導內容及告知性的護理措施等。個別病歷護理記錄入院評估不準確,如病人入院時存在褥瘡,護理人員入院評估中未發現。另外操作性護理措施未記錄,如護士按醫囑給病人吸氧,導尿,若護理記錄中未詳細記錄用氧時間,氧流量,導尿時間,更換尿管尿袋時間及尿液情況,此為記錄不全面。上述情況均為可能發生的醫療糾紛埋下隱患,在實施舉證倒置的程序中,導致院方證據不足。

4.3醫護記錄不相符或記錄不不完整醫療記錄與護理記錄應保持一致,如在醫療記錄中,病人呈昏睡狀態而護理記錄中病人呈昏迷狀態,同一病人,同一時間,醫療護理記錄生命體征不相符合,如死亡病倒中,無生命體征持續監測記錄,病情突然變化,護士忙于搶救事后也未記錄。以上情況,在病歷中留下了安全隱患。

二加強護理安全的對策與措施

1建立和完善統一的護理安全質量管理體系是護理安全的前提針對醫院護理安全質量方面存在的問題,結合醫院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預防與控制措施,規范護理工作流程的各個環節。建立護理部—護士長—科室質控員為主體,全體護理人員參加的護理安全管理組織體系,形成護理監控,科室互控,科內自控的監控網絡,層層把關,環環相扣,各司其職,確保護理安全,護理部按照《護理質量考評標準》對全院護理質量進行定期檢查或不定期抽查,召開會議,分析和解決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處理,并將檢查結果反饋到各病區,各病區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2完善和制訂各項管理制度是護理安全的保證建立護理安全的有效體系,就必須實現對差錯的嚴格預防和控制。制定相應的護理制度和流程,使之人人知曉并在實踐中參照執行,對可能產生護理不安全的高危環節進行重點關注和整治,定期對存在的不安全隱患進行重點講評分析。一個險些釀成差錯的不良事件,實際上因為偶然因素或因即時干預未產生后果。管理學的實踐證實,對這個方面的研究和控制與對實際產生不良后果的差錯研究具有同樣重要的預防和治理意義。對各項護理安全工作應有檢查,監督,反饋,講評,整改的機制,對已經出現的醫療不安全事件,應有危機處理方案,醫院管理部門應及時知曉,協同處理,盡可能性減輕不安全事件造成的危害,做好各項善后工作,盡快找出導致不安全的危險因素,親制定相應對策。

3樹立質量觀念是確保護理安全的核心組織常規制度學習,抓住薄弱環節特別是新上崗護士的培訓,使護士明確職責,以此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成立護理質量監控組,每周對護理質量進行全面檢查并對檢查結果進行書面總結匯報,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對于思想松懈,工作懶散,責任心不強者,要實行零度寬容,嚴格按規章制度處罰,使每一位護士明確制度不容踐踏,要每時每刻牢記自己的職責,加強慎獨修養,為患者提供安全保證。

4增強法制觀念是保證護理安全的關鍵知法,懂法方可依法;用法,才能更好地指導工作和維護個人的合法權益。應通過不定期法律專題講座及結合實際的案例分析,使護理人員了解有關醫療工作相關的法律知識,進一步剖析在臨床護理工作,哪些屬侵權行為,明確護理工作與法律息息相關,將護患雙方的權益靠法律來維護,特別是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頒布實施,對護理人員進行法規知識培訓,明確責任,強化意識,指導自己的護理行為十分重要,讓護士認識到自己違規行為導致的不良法律后果,加強責任感;同時要求護理人員用法律的思維書寫護理記錄,培養護士“寫你所做的,做你所寫的”這一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3]。認真學習《護理病歷書寫要求及質量標準》,遵循護理文書客觀、真實、及時、準確、完整的書寫原則來記錄文字內容,仔細觀察病情,從法律的角度規范護理文書;禁止涂改、粘貼、錯寫、漏寫;使護理人員不但要有保證病人安全的意識,同時也有自我保護的意識。

5提高整體素質是保證護理安全的根本護理人員要加強專業理論的學習及操作技能培訓,只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才能及時發現病情變化,有效地指導康復訓練,做好出院指導,管理者應鼓勵護士參加各種形式的繼續教育,拓寬護士的知識面,獲得國內外的新知識,新動態,新觀念,使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操作技能緊跟學科的發展。各個專科之間,也可以派出業務骨干,互相深入滲透,學習護理經驗和技術。同時還要有側重地學習心理,人文,社會科學的知識,提高與病人的溝通能力,加強護士的專業技術培訓和繼續教育對護理人員十分重要,只有具備了較好的理論水平及嫻熟的護理操作技能,才能高質量地實施護理,護理管理者要有計劃,有目標地結合需要組織護士業務學習,反復訓練專業技術操作,加大執行和考核力度,提高護士的業務水平,積極鼓勵廣大護理人員學習,選送護理骨干外出進修學習,使護理人員畢業后研修制度化,不斷更新知識,以適應學科的發展,從根本上防止技術性護理缺陷的發生。既提高護理人員專業知識與技能,同時不斷培養敏銳的觀察力與判斷力,發揮出良好的職業道德,準確地為患者解決提出的問題,做到護理到位,患者滿意。

 6增強團隊協作精神是促進護理工作的動力鼓勵護士間的相互協作精神尤為重要。由于護理工作較繁忙瑣碎,重復性強而又缺乏新意,但又要求有高度的準確性及責任心,致使護士心理上處于持續緊張狀態,因此要求鼓勵和培養護士間的團隊精神,倡導在繁忙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監督,彌補工作中的缺陷和漏洞,防范護理差錯的發生。

7合理配置人力資源是護理安全的基本保障護理管理者要根據每個專科的護理情況,合理配置人力資源,護士長對排班模式可以進行嘗試性改革,根據不同的時間段,護理工作量化,動態安排人力資源。醫療高峰時實行彈性排班,當天的突發事件發生和危重病人搶救,都應實行動態排班,多種方法解決護士的超負荷工作。

在醫療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安全質量是患者選擇就醫最直接、最重要的標準之一。抓好全員安全質量教育是降低護理不全安因素的前提,它使醫院整體水平得到提高。社會的進步和醫療保健事業的發展對護理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院事業的發展的技術進步應該為患者及其護理人員營造一個更安全、更能體現人為關懷的和諧社會環境。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同時也是護理工作的基本要求,護理安全應該受到每個護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史自強,馬永祥,胡浩波等.醫院管理學.上海:遠東出版社,1995,238-245.

篇7

【關鍵詞】:肺結核;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521【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1007-8517(2009)01-0162-02

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占器官結核總數的80%~90%[1]。大多數患者缺乏肺結核病的知識,病情加重才到醫院就診。而肺結核病病程長,和非傳染病人相比,肺結核病人思想壓力大,怕傳染給別人,擔心別人歧視,使病人產生自卑、悲觀、憂郁、恐懼心理,甚至絕望情緒。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實施了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所2006年5~11月收治的肺結核病人68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8例。年齡最小的18歲,年齡最大的80歲,其中25歲~45歲占50例,是肺結核發病率最高的年齡階段。

1.2 入院情況 平診入院28例,急診入院40例,伴有咳嗽咳痰52例,伴有低熱49例,伴有咯血29例,病程最短者0.5年,最長者5年。

2 心理特點

2.1 診斷疾病所致的心理特點 由于肺結核是一種傳染病,人們自覺不自覺地疏遠病人,且住院期間控制家屬的探視,病人會感到孤獨、自卑、被遺棄感,一部分病人自憐,思想負擔加重。其表現為憂心忡忡、心境悲觀、愁眉不展、睡眠及食欲障礙。

2.2 在治療護理期間的心理特點 肺結核是一種慢性病,短期治療不能立即見效。一部分病人缺乏肺結核病的保健知識,或因經濟、工作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堅持吃藥,擅自停藥,造成病情反復發作,表現為抑郁、傷感、情緒低落、言語少,對醫護人員的言行非常敏感,情緒非常不穩定。

2.3 環境所致的心理特點 肺結核病易感人群與生活貧困、居住擁擠、營養不良等因素有很大的關系。患病后患者擔心身體不能康復,影響工作及生活,病人表現為緊張、孤獨、焦慮、恐懼等消極情緒。情緒已成為軀體致病的主要原因,而軀體病癥又會加重情緒反應,如此便形成惡性循環[2]。

3 護理干預

3.1 督促指導病人合理用藥 對68例病人進行調查表明,約有78%的病人不知道治療成敗的關鍵所在。護士應耐心地向病人解釋抗結核藥的用藥原則,即堅持早期、聯合、適量、規律和全程治療。在調查中發現約有80%的病人因經濟困難而不能接受治療,住院期間負擔重,病情稍好轉就要求出院。針對此類病人,護理人員應讓病人知道必須規律用藥,完成全療程,應有95%以上治愈機會,并不會傳染他人,否則就會發展成難治性肺結核病,使結核菌耐藥,即便應用昂貴藥品,花費更長時間,也難以治愈[3]。

3.2 對住院病人的生活指導 由于結核病是一種慢性消耗疾病,豐富的營養對疾病恢復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指導病人要加強營養,進食高熱量、高蛋白及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豆漿、雞蛋、魚肉、水果及蔬菜等,教育病人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不吸煙、不飲酒,保證每日有足夠的睡眠,勞逸結合,增強機體免疫力。

3.3 加強消毒隔離知識指導 由于肺結核病是經呼吸道傳播,開放性肺結核病人的排菌是結核病傳播的主要原因,切斷傳染途徑從自己做起。給病人講解預防常識,發給病人痰袋或痰紙,囑病人吐在紙里后放入痰袋統一回收并焚燒,不面對別人咳嗽、打噴嚏,咳嗽、打噴嚏時用手帕遮住口鼻,減少結核菌的傳播,保護自己和別人不被交叉感染,增強病人的道德觀念和社會責任感。病室要經常通風,并用消毒液擦洗地面、床頭桌,被褥要經常曬,起消毒殺菌作用。病人餐具應單獨一套使用,并定期煮沸消毒。及早發現和診斷病人,有針對性的進行預防知識的宣傳和教育,使群眾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同時應進行PPD實驗,陰性者及時接種卡介苗,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3.4 心理護理 對于不同病人采取不同的心理護理,這是心理護理至關重要的一步,心理護理貫穿于住院患者始終[4]。由于病人來自不同階層,文化程度、年齡、性別、社會環境及個體的性格差異,我們在護理時要針對這些不同情況,判斷病人的心理活動和發生、發展過程中的特征和規律性,獲得病人的資料,評估病人當前存在的問題和嚴重程度,而決定采取哪一種具體的護理方法。

3.5 出院指導 由于種種原因,超過30%的病人不能長期接受住院治療,而是回家服用抗結核藥,還達不到院內痊愈,因此出院指導非常重要。耐心的向病人再次強調肺結核治愈的關鍵是嚴格遵從醫囑服藥,堅持療程,并強調讓家屬起監督作用,避免因不規律用藥而導致病情反復發作。同時協助病人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適當進行體質鍛煉,提高機體免疫力。按期復查,便于及時了解病情變化,有利于治療方案的調整。病人回家消毒隔離也很主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防止傳染給家人。

4 結果

堅持住院痊愈45例、治愈率66.18%,癥狀減輕出院22例、占32.35%,死亡1例、占1.47%。

5 體會

肺結核是一種嚴重危害人們健康的傳染病,病人除了軀體發生病理變化外,心理上也隨之有一系列變化。對68例肺結核病人的心理特點分析表明,心理壓力往往是造成患者身心健康急轉直下的主要原因。根據肺結核病人的心理特點,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可以及時進行健康教育,幫助病人正確對待疾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第1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497.

[2]王國強.心身疾病的心理護理原則和目標[J].實用護理雜志,2000,16(4):42.

篇8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心肌梗塞患病率逐年上升,心肌梗塞作為內科急診,起病急、癥狀重,有劇烈的胸骨后疼痛,伴有瀕危和窒息感,繼而使病人產生恐懼和緊張心理,情緒和心理變化對疾病轉歸有極大影響。為了穩定病人情緒,減輕病人的恐懼和緊張,我們在積極治療和實施護理措施同時,采用心理疏導模式來分散病人對疾病的關注,給予心理支持,安慰,宣傳相關知識,提高病人對疾病的認識水平,增加對我們的信任度,更好配合治療,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榆林市第二醫院心內科2008-10~2011-10,共收治心肌梗塞病人60例,農民、工人、公務員及服務業人員均有。

1.2方法

我院對2008-10~2011-10期間,來我院的心肌梗塞患者,根據性別、年齡及文化水平高低等特點,實施個體化心理疏導。

1.2.1心肌梗塞病人恐懼和緊張的心理疏導

心肌梗塞起病急、癥狀重,病人對突如其來的胸痛及瀕危、窒息感缺乏心理準備,加上CCU室的環境,吸氧及監護儀的應用,均使病人產生恐懼、緊張心理,擔心會危及生命,所以我們一定要站在病人的角度給予理解、寬慰,允許病人表達內心感受給予心理支持[1]。在積極的實施治療與護理措施的同時,根據病情的輕重,文化素質的高低,進行個體化心里疏導。①在實施治療護理時,思維敏捷,沉著老練,動作要輕,操作做到準、穩、快。護士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不能受病人及家屬緊張情緒的影響。讓高年資護士實施護理,使病人對我們信任,有安全感。②讓病人知道目前先進的醫療技術、方法,能確保治療的成功。各種治療和必要的檢查盡量一次完成,并向病人解釋所帶來的不適,消除緊張取得合作。③對待病人態度和藹,語言親切,讓病人少說話,減少探視,讓病人和家屬知道,充分休息可減少心肌耗氧,有利于疾病好轉。④接受病人的,易激怒的情緒,應用有效止痛藥,解除軀體痛苦。⑤指導家屬穩定情緒,處理好因病人疾病引起家庭成員心理壓力和經濟等問題,解除病人的后顧之憂[2]。⑥了解發病的誘因,以便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態。在與病人交談時,言語得當,簡潔明了,避免引起病人的多慮與誤解,既不要讓他過于樂觀,麻痹大意,也不能悲觀絕望,使患者心態平穩的度過急性期。

1.2.2焦慮、悲觀的心理疏導

隨著我們對臨床病人的觀察顯示,人在患病時均會產生悲觀與焦慮的情緒,心肌梗塞病人更是脆弱群體,社會和家庭的支持,對增加病人的信心有很大的作用,在積極治療與護理的同時,給與心理疏導和幫助,多與病人溝通,根據病人不同性格和文化素質的高低,宣傳與疾病相關的醫學常識,讓他對本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用沉著禮貌的態度取信于病人。各種檢查和治療做到準確、及時、有條不紊,增加病人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對那些發生二次心肌梗塞的病人,因其對第一次心梗的治療過程有全面的了解與體會,這些病人更加敏感,對治愈缺乏信心,擔心預后不良,他對每項檢查和治療都很關注,要一一問清楚,所以我們要更加細致與耐心的解釋,給予關愛和心理支持,告訴他一些成功病例,提高他對疾病的認識水平,樹立積極向上的心態,穩定情緒分散注意力。病情有微小的好轉,也要告訴病人,增加他的信心,消除悲觀,更好的配合治療,早日康復。

1.2.3康復期心理疏導

心肌梗塞后的焦慮情緒,多來自于對今后工作能力和生活質量的擔心。康復期一般在發病的2~3周以后,應予以充分理解并指導病人保持樂觀平和的心態,正確對待自己的病情。同時,這期間病人的癥狀明顯好轉,容易放松警惕,疏忽大意,極易導致病情突然變化,發生意外。所以康復期心理疏導至關重要,既要排解壓力,增加信心,也不能讓病人過于樂觀,放松警惕,選擇恰當的交流方式,讓病人對康復期的注意環節有所了解與掌握,提供相關的支持與忠告,宣傳相關醫學知識,告訴病人心臟的耐受能力與人的活動量成正比,即使病情好轉或治愈,心梗后的心臟不能和正常人相比,所以一定要情緒穩定,心態平和,適量活動,循序漸進。使病人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護士的關注和被尊重,從而排解孤獨,增強信心。

2效果評價

隨著整體護理模式的應用,心理護理在護理模式中顯的更為重要,它可以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會達到最大的愉快狀態。通過對60例心肌梗塞病人實施個體化心理疏導,病人在住院期間,焦慮與緊張情緒得到明顯改善,被關心和尊重,有安全感,使病人更好配合治療,減少并發癥,縮短病程,提高病人生存和生活質量。60例心肌梗死病人,住院期間無一例死亡,病人問卷調查顯示,滿意率+基本滿意100%。得到了醫院的肯定,病人的贊同,收到了很好的社會效益。

篇9

[關鍵詞] 肺結核; 糖尿病; 護理

[中圖分類號] R5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12-203-01

肺結核合并糖尿病臨床較多見,兩者并存治療互相矛盾,護理上也不是單純2種疾病護理的簡單相加。我們分析了42例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特點,并根據特點提出護理措施。

1 臨床資料 我科自2010年5月-2011年7月共收治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42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齡32-68歲,痰菌陰性者28例,痰菌陽性者14例,形成空洞者2例,尿糖在(+―++)空腹血糖7.10-18.17mmol/L,其中不同程度咯血者8例,選同期對照病例50例,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齡30-70歲之間,咯血者7例,痰菌陰性者35例,痰菌陽性者15例。

2 結果 住院一個月觀察,合并糖尿病患者有9例痰菌陰轉,占68%,咯血癥狀消失者6例,占75%,空腹血糖6.65-11.42mmol/L,尿糖(+―++),而對照組痰菌陰轉者14例,咯血癥狀全部消失,占100%。

3 臨床特點與護理

3.1 心理特點

3.1.1 診斷疾病所致的心理特點 由于肺結核是一種傳染病,人們自覺不自覺地疏遠病人,且住院期間控制家屬的探視,病人會感到孤獨、自卑、被遺棄感,一部分病人自憐,思想負擔加重。其表現為憂心忡忡、心境悲觀、愁眉不展、睡眠及食欲障礙。

3.1.2 在治療護理期間的心理特點 肺結核是一種慢性病,短期治療不能立即見效。一部分病人缺乏肺結核病的保健知識,或因經濟、工作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堅持吃藥,擅自停藥,造成病情反復發作,表現為抑郁、傷感、情緒低落、言語少,對醫護人員的言行非常敏感,情緒非常不穩定。

3.1.3 要給患者創造一個良好的休息環境 目前肺結核患者雖然能夠治愈,但對于糖尿病的治療還沒有很好的方法,需終身用藥,造成患者的思想負擔過重,焦慮、恐懼,認為自己好不了了,所以首先要給患者創造一個良好的休息環境,環境優雅,空氣清新,陽光充足,以穩定患者情緒;其次,護理過程中語言要文雅親切,使患者有親近感,尤其是對老年患者,要消除其孤獨感,減輕其心理壓力;睡眠不足者,每晚用溫水泡泡腳,以利于入睡。

3.2 臨床特點

3.2.1 糖尿病對肺結核的影響 糖尿病的糖代謝紊亂是促發或加重肺結核的主要因素。糖代謝紊亂可引起蛋白質及脂肪代謝失調,以致患者營養不良、脫水。血液及組織內糖量增多可促進體內結核菌生長繁殖,使結核病不易控制。糖代謝紊亂導致肝功能受損,加重了對肝功能的損害。

3.2.2 肺結核對糖尿病的影響 浸潤進展期肺結核促使糖尿病代謝紊亂,并使血糖難以控制。肺結核可導致胰島細胞營養不良,胰腺內分泌功能減退。肺結核的中毒癥狀發熱、納差可引起糖代謝功能調節障礙。抗結核異煙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可使血糖升高,波動并難以控制。

3.3 護理體會

3.3.1 督促指導病人合理用藥 對42例病人進行調查表明,約有78%的病人不知道治療成敗的關鍵所在。護士應耐心地向病人解釋抗結核藥的用藥原則,即堅持早期、聯合、適量、規律和全程治療。在調查中發現約有80%的病人因經濟困難而不能接受治療,住院期間負擔重,病情稍好轉就要求出院。針對此類病人,護理人員應讓病人知道必須規律用藥,完成全療程,應有95%以上治愈機會,并不會傳染他人,否則就會發展成難治性肺結核病,使結核菌耐藥,即便應用昂貴藥品,花費更長時間,也難以治愈。

3.3.2 對住院病人的生活指導 由于結核病是一種慢性消耗疾病,豐富的營養對疾病恢復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指導病人要加強營養,進食高熱量、高蛋白及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豆漿、雞蛋、魚肉、水果及蔬菜等,教育病人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不吸煙、不飲酒,保證每日有足夠的睡眠,勞逸結合,增強機體免疫力。

3.3.3 加強消毒隔離知識指導 由于肺結核病是經呼吸道傳播,開放性肺結核病人的排菌是結核病傳播的主要原因,切斷傳染途徑從自己做起。給病人講解預防常識,發給病人痰袋或痰紙,囑病人吐在紙里后放入痰袋統一回收并焚燒,不面對別人咳嗽、打噴嚏,咳嗽、打噴嚏時用手帕遮住口鼻,減少結核菌的傳播,保護自己和別人不被交叉感染,增強病人的道德觀念和社會責任感。病室要經常通風,并用消毒液擦洗地面、床頭桌,被褥要經常曬,起消毒殺菌作用。病人餐具應單獨一套使用,并定期煮沸消毒。及早發現和診斷病人,有針對性的進行預防知識的宣傳和教育,使群眾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同時應進行PPD實驗,陰性者及時接種卡介苗,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3.3.4 心理護理 對于不同病人采取不同的心理護理,這是心理護理至關重要的一步,心理護理貫穿于住院患者始終。由于病人來自不同階層,文化程度、年齡、性別、社會環境及個體的性格差異,我們在護理時要針對這些不同情況,判斷病人的心理活動和發生、發展過程中的特征和規律性,獲得病人的資料,評估病人當前存在的問題和嚴重程度,而決定采取哪一種具體的護理方法。

3.3.5 皮膚護理 糖尿病會引起皮膚微循環障礙,使皮膚防御能力下降,加上結核病慢性消耗,容易發生感染,因此對于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皮膚護理至關重要。首先,要預防皮膚干燥,建議患者用溫水洗澡,熱水會導致皮膚干燥,洗澡時不使用粗糙毛巾擦拭身體,用柔軟的毛巾拍干或吸干皮膚表面的水分。洗澡時間不易過長,避免泡澡,應使用溫和的香皂和溫和的爽身粉。其次,要合理潤膚。保持皮膚滋潤有益于軟化皮膚和避免瘙癢。不使用含有酒精的潤膚產品。最后,要注意保濕和防曬。在寒冷的季節應該使用空氣加濕器。戶外工作時要帶手套,曝露在太陽下的部位要擦SPF在15以上的防曬霜。要適量喝水,保持皮膚滋潤。

3.3.6 健康教育 戒煙戒酒,無論是肺結核,還是糖尿病患者都應戒煙,因為吸煙可以引起血管收縮,導致血液對組織器官的供應減少,這樣對肺結核治療效果及糖尿病的皮膚危害極大;飲酒能導致肥胖增加,肝糖原合成降低,引起應用胰島素治療患者出現低血糖,過量飲酒還會是食欲下降,致使多種營養缺乏。抗結核藥物需長期使用,告知患者即使出院也要持續用藥,不能隨便停藥,即使癥狀消失也不代表結合病灶以痊愈,須經復診后確定病灶以完全穩定,方可停藥。糖尿病需終身用藥,隨時監測血壓、尿糖、空腹血糖,預防低血糖。每月復查肝功能、腎功能、血液分析、胸部平片一次,特殊變化隨時診治。加強鍛煉,增強體質。

3.3.7 出院指導 耐心的向病人再次強調肺結核治愈的關鍵是嚴格遵從醫囑服藥,堅持療程,并強調讓家屬起監督作用,避免因不規律用藥而導致病情反復發作。同時協助病人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適當進行體質鍛煉,提高機體免疫力。按期復查,便于及時了解病情變化,有利于治療方案的調整。病人回家消毒隔離也很重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防止傳染給家人。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 腫瘤患者;護士;心理干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33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8-2677-01

1 腫瘤患者普遍存在的問題

隨著腫瘤患者越來越多的病情影響,擔心什么時候轉移,疼痛什么時候來襲,放化療帶來的身體及心理的影響,不斷考驗著病人的承受力。同時,家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時刻影響著腫瘤患者的心理健康。隨著對患病角色的適應,原先緊張、抑郁、悲傷的心態可以暫時緩解,但由于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或病情變化而出現新的心理問題,患者的情緒也往往隨之變化。

1.1 心理變化

1.1.1 恐懼心理 患者在確診之前常因恐懼而拒絕化驗,一拖再拖,延誤確診時間;確診之后又萬念俱灰;復診后憂心忡忡,總懷疑癌癥已經惡化擴散。這些都是恐懼心理。

1.1.2 自卑心理 有些癌癥患者在確診后,便不愿接觸社會,怕別人知道,深居簡出。他們怕見同事、熟人,怕人詢問,怕聽人議論自己。甚至,害怕面對自己。

1.1.3 盲從心理 不少癌癥患者常常“病急亂投醫”,在治療中瞞著醫生私自用藥,無論是中藥、西藥或是進口藥,只要聽說能治癌,便要千方百計地搞到手。甚至有些患者盲目地跟著廣告走,不斷地換用新藥,結果是花錢又受罪。往往會造成許多副作用,進而削弱了機體免疫力。

1.1.4 絕望心理 許多患者的絕望情緒大都自恐懼心理發展而來。由于缺乏可以“治愈”的信心,加上不注重日常生活的起居規律,又會受到疼痛及治療造成的副反應的影響,不少患者變得心情抑郁,有人甚至自拋自棄,不去就醫,精神處于崩潰的邊緣。

2 經濟及家庭因素

2.1 腫瘤患者都需要系統治療,在發病初期,往往傾其所有治療疾病。而大部分患者是工薪階層或是農民,一生辛苦積蓄,一二次治療后就所剩無幾,于是經濟就成了他們所擔憂的事,為其在治療的過程中造成了不少心理負擔。

2.2 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地點等環境因素都可以引發腫瘤。腫瘤患者住院期間,需要家屬一直在身邊陪伴。由于距離遙遠,家里子女幼小老人年邁卻無法顧及。又因為長期住院都有戀家之感,使思念之情越發加深。這對腫瘤患者及其家屬都是心理負擔,也是影響其情緒低落的因素所在。

3 心理干預與護理

3.1 心理疏導 指導患者正確認識癌癥的自然病程,讓患者清楚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對于許多中、晚期的癌癥,目前的治療手段和療效亦在不斷地突破和提高。隨訪時對其真實的病情適度保密,以免導致患者過于緊張和恐懼。用坦誠的態度仔細傾聽并給予支持和理解。多談些有關患者生活起居、業余愛好等輕松的話題,使其充分表達其消極情緒,并滿足其合理要求。

3.2 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的基礎上,給予鼓勵支持 鼓勵其繼續保持良好的心態,并對以往的治療效果加以肯定。鼓勵其應多一份自信,主動參與集體和社會活動,增加與他人交往的機會。介紹患者參加療區組織的聯誼會,彼此交流抗癌的經驗體會,逐漸建立腫瘤患者的自信。

3.3 指導患者用藥應該遵照醫囑,克服盲從心理 對難以忍受的疼痛,給予同情理解,并進行安慰、鼓勵,指導其采用放松療法配合治療,減輕疼痛。在調養時,注意營養搭配,不要不適當地“忌口”;或只顧藥治,致使機體營養缺乏,使病情加重。

3.4 聯合親友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念、保持樂觀的情緒 指導其按照要求去醫院復診。使其相信日益先進的醫療手段和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與護理,一定會幫助許多患者克服困難,戰勝疾病。通過親友的支持減少病人對家庭過分的自責心理。

3.5 住院期間,為病人安排的病房要安靜、溫馨、舒適 并做好各項基礎護理,對病情嚴重需臥床的病人防止壓瘡等并發癥。并盡量使環境溫馨,空氣清新。可擺放病人喜歡的鮮花或其他物品,讓病人心情愉悅。房間內布置淡綠色或物品可減少感官的直接刺激,使其情緒保持穩定,有助于入眠,減少焦慮、恐懼心理。

4 小結

通過對腫瘤患者的心理干預與護理,使患者更有信心,同時也減少其家屬的擔心與憂慮。使患者的疾病因為及時的治療和護理得到更好的控制。通過護士對其心理問題的了解,把握影響因素,采取及時的干預對策,提高了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因為有效的干預措施及高質量的護理措施,改善了癌癥病人各種負面心理,提高生命質量。

參考文獻

[1] 陳晶晶.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腫瘤中心.使用護理學雜志,1537-4390(2009)08-(00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