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范文
時間:2023-08-02 17:35: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中等職業 學校 素質教育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題,教育部出臺了《關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對深化中等職業學校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出了具體的意見,但如何在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中推進素質教育,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本文就這方面作一些探討。
一、實施素質教育的要素
1.更新觀念是前提。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它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態度,制約教學的內容、方法和手段。素質教育是一種全新的教育思想,不是一種單純的教育模式或分類,所以,每個教育工作者都有要重新樹立新的教育觀和育人觀,不能把學校看做僅僅是一個傳授知識的場所,也不能把教學活動理解為僅僅是一種傳授知識的活動。要自始至終貫徹素質教育的思想,才有在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可能。
2.提高教師素質是保證。提高教師素質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具體要做到:增強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加強教師政治思想素質,提高教師業務素質,改善師資隊伍結構。
3.制度創新是關鍵。由唯物主義可知,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有什么樣的人事制度、教育制度、考試評價制度和管理制度就會產生什么樣的教育觀念和行為,比如當前的“應試教育”也就是由招生考試制度所決定的。因此,實施素質教育也應該像企業改革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一樣,建立有利實施素質教育的機制,這種制度創新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對于中等職業學校和教師來說,主要的是指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包括校規校紀、教師工作評價制度、學生成績考核評價制度、教師的教學教育制度和管理學生的制度等。
二、改革中等職業教育教學,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要實施素質教育,首先得明確中等職業學校素質教育的目標。中等職業學校的素質教育目標可概括為:一個靈魂、兩個重點、三個掌握、四種能力和一個健康。一個靈魂是指政治思想素質,兩個重點是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三個掌握是指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礎知識、掌握專業知識、掌握比較熟練的職業技能,四種能力是指繼續學習的能力、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立業創業的能力、基本的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一個健康是指健康的身體和心理。
1.實施以德育為核心的素質教育。中等職業學校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首先要樹立以德育為核心的教育思想,把德育教育放在各項素質教育工作之首,加強德育工作制度建設、建立建全學校德育工作領導、管理、檢查、評估、保障等一整套制度,并且要全員參與,齊抓共管,為學生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教育目標是:培養學生具有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
2.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點。如何更好地培養和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擺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難點,這也是教師要提高的素質之一。筆者認為中等職業學校的創新教育要做好如下幾點:
(1)明確創新教育的目標,中等職業學校的創新教育應側重于“創新方法和技術”的培養與訓練。目前在科學技術上流行的創新技法多達300多種,在學校中試行的創新技法有:原點回歸法、集思廣益法、檢核表法、列舉法、演變法、排列組合法,等等。
(2)要在“傳道、授業、解惑”的基礎上加上“啟疑”。教師要努力創造質疑情境,啟發學生質疑,引發學生的積極思維。
(3)做好角色的轉換,變學生被動為主動,強調學生是教育的主體而不是教師是教育的主體。
(4)做好教學模式的轉變。要從傳統的“三中心”(即課堂中心、教師中心、書本中心)轉向“三結合”(即產教結合、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教學活動及技術開發推廣應用和社會服務相結合)的模式轉變。
3.“三個掌握”是中等職業學校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礎知識,加強文化基礎教育,提高學生文化素質是適應專業教學和學生發展的需要,也是實施創新教育和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基本條件。中等職業教育的特色是在于使學生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識的同時,掌握專業知識、掌握比較熟練的職業技能,具有專業知識和熟練的職業技能,以勝任某專業技術工作,成為初級專門人才。
4.“四種能力”是中等專業人才的必備能力。一是繼續學習的能力:學會終生學習、具有繼續學習的能力。二是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作為職前教育的中等職業學校應培養學生具備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三是創新能力。四是立業創業能力:注意培養學生具有創業立業能力和意識。
參考文獻
[1]周遠清.素質.素質教育.文化素質教育——關于高等教育思想觀念改革的再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00,(12).
[2]高明海.從高職素質教育談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J].職業教育研究. 2006,(3).
篇2
關鍵詞:教師素質 職業道德 素質教育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就必須充分發揮中小學教師的主力軍作用。教師職業的本質是育人,教師的勞動是培養人的勞動,具體的說就是引導青年學生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向他們“傳道”、“授業”、“解惑”,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教師發揮著主導作用。
多年以來,黨和國家特別關心教育的發展,采取了多種措施,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及待遇,教師已真正成為社會大眾崇尚的職業,教育戰線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生機勃勃的景象。但是,在兩種體制的轉換過程中,社會思潮中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的影響也使教育領域產生了許多不和諧的音符。一些教師把知識當作商品,把純潔的師生關系變成了商品關系,熱衷于撈外快,向學生索要或變相索要錢物;有的教師工作方法簡單粗暴,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有的教師不認真備課,不批改作業,不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思想教育,教學意識淡薄,教學無目標,隨意性大,甚至制定目標錯位,不能依綱據本,知能傳授不嚴密,缺乏科學性,淺層次的講解多,許多課還是一支粉筆一本書的僵化不變模式,使學生感到乏味、沉悶,現代教學媒體形同虛設等等。上述現象,農村中學尤為突出。不解決上述問題,推進素質教育只能是喊喊口號而已。
教師本身素質的高低,決定了教育質量的高低,更決定了所培養者質量的高低。做教師要具備四種條件:首先,要有尊嚴和威信;其次,要有豐富的經驗和崇高的信仰;再次,要具備有條理、有傳統的傳授知識的能力;最后,要能夠了解精微的道理并加以發揮。英國資產階級教育家斯賓塞也曾明智地指出:方法只是工具,工具再好,沒有本領的工匠也使用不好。所以,好的教育教學方法還要有高水平的教師使用,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提高教師的素質關鍵在于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培養他們對教育事業無限忠誠的事業心和獻身教育事業的精神。馬克思在《青年在選擇職業的考慮》一文中說:“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恒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馬克思的這段名言應當成為廣大教師的座右銘。教育勞動是一種周期長、見效慢的勞動;教師的勞動沒有轟轟烈烈、動人心魄的大場面,總是在一點一滴中進行,是一種平凡的勞動,沒有嚴格的時空界限,它是“全天候的”、“立體多維度”的艱巨勞動。
雖然近年來黨和政府在改善教師的物質待遇上做了不少的努力,但由于各方面條件的限制,我國教師的報酬與他們付出的辛勤勞動相比,仍然是偏低的,其工作條件、生活條件與其他行業相比還有差距。所以,作為一名教師,只講待遇不講奉獻是不行的,要做到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就必須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堅定自己的職業信念,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的關系,在教育工作中尋求自身的價值,甘當人梯,甘當鋪路石,找到自己人生軌跡的光輝位置。 轉貼于
提高教師的素質還必須加大教育體制改革的步伐。迄今,我們還有不少同志認為教師職業是“金飯碗”,就連民辦教師也是“金飯碗”,一干就是十年、二十年,你教書我也教書,教孬教好一個樣,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告別“金飯碗”,實行全員聘用、競爭上崗,在確保公平、公正、公開的基礎上,根據本人的德、能、勤、績逐項打分,合格者聘用,不合格者下崗甚至辭退,勢在必行。這樣能促使廣大教育工作者增強壓力感,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激烈競爭的需求。
“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須切實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應當精通所教學科的專業知識并形成自己工作需要的知識結構,具有綜合運用知識、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各種實際問題的本領。“授業”不但需要教師有深厚的文化修養,還要他們能吸收新信息、具有新思維,也就是說既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又要有現代的新鮮的“活水”。“解惑”需要教師有廣博的知識,在課堂上不但能解決書本上的“惑”,還要能解決學生認知過程中發生的知情意行幾方面的“惑”。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自我調節、自我完善的能力,具有創造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掌握一定教育技術的能力和進行教育研究的能力。要達到上述要求,每一位教師必須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認真學點教育學、心理學和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重視文化、業務的進修,同時苦練教學基本功,這樣,自身的素質才能再上一個檔次。
身正為范,學高為師。處在世紀之初的教育工作者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必須提高對素質教育的理性認識,時刻注意自己的形象,樹師德,鑄師魂,修師業,篤師行,使自己成為一名高素質的優秀教師。
篇3
關鍵詞:素質教育;綜合素質測評;高職學生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3)08-0068-02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符合社會發展和時代需要的高素質創新人才是當前我國高校的戰略任務,也是高校在激烈競爭中生存發展的現實選擇,而建立科學合理的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是高校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
大學生素質教育目標與綜合素質測評
大學生素質教育 大學生素質教育是指從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出發,以全面培養受教育者高尚的道德情操、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較強的實踐和動手能力以及健康的個性為宗旨,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勞動、學會健體、學會審美,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協調發展的教育方針和教育活動。素質教育強調既要有豐富的知識和文化修養,也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能力,還要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 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是根據《決定》精神在大學校園中全面展開的,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量化考核。它對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指導學生全面提高綜合素質有重要的意義。
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與素質教育之間的關系 實施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對高等院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有著現實意義。首先,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是素質教育決策的重要依據,是素質教育科學化的根本要求。其次,通過實施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科學、系統地對學生的素質情況進行評價,從而更好地規范學校開展全面素質教育,正確引導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也為用人單位提供了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情況。
高職學生綜合素質測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測評體系不合理 對于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內容,某些高校還偏重于傳統的學習成績等易于測評的內容,而忽視了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測評。這不符合素質教育目標的要求,也不符合對高職學生實踐能力要求更強,對心理素質、身體素質、德育素質及社會適應能力要求更高的現實。各高校應根據企業及社會的要求,制定出符合專業崗位需求的綜合素質測評內容。另外,某些高校綜合素質測評內容雖然涵蓋了素質要求的各項內容,但設定的加權比例不合適,仍然沒有脫離應試教育的框框。
測評程序簡單化 學生的綜合素質測評結果與學生后續的獎、助貸、減補有很大的關系,如程序太簡單顯得這項工作太草率,不能引起師生的高度重視,還會帶來一些矛盾。
評價主體單一化 現在許多高校綜合素質評價由輔導員和班長來完成,這樣測評出來的結果具有片面性和主觀性。
注重橫向測評,忽視縱向測評 綜合素質測評結果會根據測評內容進行分數的加權計算,然后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分數進行排名,根據分數和一定的比例排出等級,這是學生之間的橫向比較,忽視了學生個體的縱向比較,讓某些基礎和能力較弱的學生產生消極的或自暴自棄的想法。
注重結果測評,忽視過程測評 許多高校測評均設基礎分,然后設加分項或減分項,三者之和為綜合素質的最后得分,加分項和減分項一般為學生獲獎或被處分的分數,只重視結果得分,而沒有將學生過程參與或改正錯誤的過程考慮到測評中去,這樣,打擊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另外,某些高校規定只要受到記過以上處分的學生綜合素質成績就是不及格,這樣的規定沒有考慮學生改錯的過程,不利于對學生的教育與培養。
注重校內學生素質評價,忽視校外學生素質評價 隨著高職教學改革,工學交替、訂單培養、“廠中校”等辦學模式在高職院校實施,但對學生校外綜合素質的評價還是空白,多數學校到第三學年就不進行綜合素質評價了,這對學校和學生來說都是缺失。
新形勢下高職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的有效途徑
測評體系合理化 人才素質目標及社會、企業用人要求是不斷變化的,學校要不斷調研,構建科學的高職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現提供一種測評體系,具體如下頁表1所示。
測評程序嚴格化 為了保證綜合素質測評的參與性、公平性、公開化,可以采用如下頁表2所示的完整的程序進行。
測評主體多元化 在測評過程中,可采用學生自評(占10%)、班級互評(占30%)、考核小組評定(占30%)、班委成員評定(占10%)、班主任評定(占10%)、輔導員評定(占10%)方式進行,然后將各項測評成績加權得出綜合素質評定分,以減少主觀性和片面性。
兼顧橫向測評和縱向測評 橫向測評各高校均執行得較好,縱向測評建議采用檔案袋法,即從每個學生入校起就建立學生成長檔案,不僅收集學生的作品和榮譽,更重要的是記錄學生發展的歷程,根據學生個人發展情況可設立單項獎,如學習進步獎、體育之星、實踐之星、思想進步獎等。
兼顧結果測評和過程測評 在綜合素質測評細則中應加入對學生參與過程的考慮,而不僅僅是對獲獎等各種結果的考核,這樣可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兼顧校內和校外學生測評 各高職院校辦學情況不同,可分別制定《校內學生綜合素質評定條例》和《校外學生綜合素質評定條例》。這樣,不僅有利于對校內學生的素質能力進行培養,也有利于對校外學生的素質能力進行培養。校外工學交替、訂單培養等多種培養模式對學生素質培養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兼顧素質測評和素質培養 素質測評是高職院校學生素質培養效果的檢測手段。各高職院校一定要根據素質測評的各項內容努力創造和提供各種機會及條件進行學生素質培養。另外,素質測評體系一定要充分體現素質培養的各項內容。
各高職院校只有不斷探索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完善評價體系,建立一整套符合學校實際情況的高職學生綜合素質測評條例,才能切實做好學生的綜合素質測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素質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謝長旺,趙彥,范麗遠.對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0(3).
[2]楊海斌,徐慧君.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問題及措施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0(22).
[3]李俊杰.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探索及思考[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0(6).
[4]賀澤群,李方遒,倪東輝.以科學發展觀創新高校學生綜合素質測評新模式[J].高教論壇,2010(3).
[5]劉國君.對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構建的探討[J].科技創業,2010(11).
篇4
一、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英語教師不但要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而且要有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要樹立全面的教育質量意識,要牢牢把握英語教學的目標,要培養適應當今世界高科技、高知識容量、網絡化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的英語人才,要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面向世界和未來的健全人格,成為富有個性,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棟梁之才。
二、健全心理,優良品質
具有良好的職業心理素質,才能以健全的心理,優良的品質來陶冶、影響學生,在英語教學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
1.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一是要具有觀察和分析國際國內教育教學改革最新信息的能力,分析利用先進的教育教學手段和教學經驗,進行創造性思維和教學;二是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隨時觀察和分析學生的反應,掌握其心理個性特點,排除干擾因素,使整個教學過程在師生的心理交流中愉快地進行。
2.豐富的情感因素,教育的本身就是愛的藝術,英語教師不但要熱愛本職工作,更要熱愛全體學生,把廣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以寬厚的胸懷感染學生,用真誠的愛心喚醒學生,和學生相處時要和藹可親,平易近人,與學生不斷地進行“情感交流”要愛而不從,怨而不棄,言傳身教,使學生的個性、身心得到全面發展。
3.堅強的意志。教師意志上的良好品質對學生的思想行為有直接的影響,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應以沉著、耐心、誠懇的心情處理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有一定的人際交往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用英語交往的能力。
三、語言流暢,生動風趣
英語本身就是一種語言交往工具,一個好的教師應具有良好的職業語言素質。
1.語言要規范和流暢,在英語教學中不但要用詞準確,語言合乎語法和口語習慣,條理清楚,而且要能說一口流利通暢的英語,給人以美感。
2.語言要有啟發性和趣味性,英語教學,語言要有啟發性和表現力,生動風趣而具有幽默感。
3.語言要具有針對性和適應性。英語教學中盡量使用英語,使用必要的身體語言,對初中生要選用生動、形象,富于知識性,口語化的語言,從小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和能力。
四、靈活多樣,因材施教
職業能力素質是教育者應具有的基本素質,職業能力的高低是衡量教師稱職與否的重要標志,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前提。
1.駕馭教材和教育對象的能力。首先要精通教材,對教材內容要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在教學中能做到得心應手,其次要熟悉學生,熟悉學生的學習基礎、能力特長,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根據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2.組織教學的能力。英語教師的組織能力表現在多方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發和拓展學生的智力,在課堂教學中要始終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使快樂教學的原則貫穿始終,根據課堂教學的不同情況改變自己的角色,保證所教的內容學生都能理解。
3.英語教師還應具有較高的人際交往能力。英語本身就是一種語言交際藝術,要實現有效的英語教學要使學生積極地有效地投入到英語教學活動中去,就離不開與學生的對話和溝通,建立起你――我關系,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具有和學生建立互動感應的能力,另外英語教師還應具有和其他科任教師互相交往和合作的能力,以使師生進行深一層的情感交流和溝通,保證課堂教學的效果。
4.英語教師應具有較熟練的操作能力。隨著時代和科技的發展,英語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已不限于講臺,新的教學手段將更多的進入教學活動,這就要求英語教師不僅要會操作錄音機,幻燈,而且要能操作錄像機、電腦等設備,并學會自制教學軟件,為實現教育網絡化而努力。
篇5
一、重視家庭教育,是順利開展全面學生素質教育工作的前提
1. 落實家訪制度,密切學校與家庭的聯系。家訪是教育工作者與家長聯系的紐帶,是實現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同步進行的重要環節,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手段。我校的工作計劃中,全學期必須普遍家訪一次。教師們積極響應,踴躍參加,不辭勞苦地家訪,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加強了學校和家長之間的聯系,增加了彼此間的感情,更全面地了解學生,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 辦好家長學習班、座談會、經驗交流會。了解學生,重視學生,家訪是做好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而家庭素質,尤其父母自身素質對其子女的影響又是極其關鍵。為此,要想全面提高和發展學生的素質,學校要辦好家長學習班、家長座談會,經驗交流會。定期組織家長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家庭教育等知識,提高家長教育的能力。若條件允許,還可以召開評選先進家長的表彰會,邀請教育專家舉辦專題講座或座談交流等集體活動。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不但使家長們對自己如何當好家長有所認識,有所提高,而且進一步明確自己的職責,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家長們的素質提高。他們除了當好孩子的“后勤部長”外,還成為孩子們學習和言行方面的顧問,抽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了解,激勵子女,使他們成為具備可持續發展意識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人。
3. 應定期組織教師學習家庭教育的理論知識,并根據各個時期可能發生的問題有預見地、有目的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經濟生活的不斷提高、進步,引起思想觀念不斷變更。如何在學生身體健康成長時,思想也健康成長發展。學校應及時組織教師、家長和學生共同學習如《家庭教育的學問》、《教師給家長的建議》、《言傳與身教》、《家長必讀》等這類文章,使家長、學生的認識得到一定的提高。
二、轉變好學校教育觀念,是全面開展學生素質教育工作的主靈魂
教育觀念總體上決定某種教育模式的形成與發展,而教育模式又相應地制約著學校的教育對象、方向、步調、教育前景等。可以說有什么樣的教育觀念,往往有什么樣的教育手段教育效果。教育觀念是時代的產物,它會隨時代的前進而更先進、完善。過去由于受傳統教育影響,多年來,我國的教育觀念一直圍繞著“應試教育”而轉。所謂“應試教育”是一種一味追求升學(考分)的教育,是死記硬背為主的教育,從嚴格意義上講,是“唯升學教育”。學校要重視教育新觀念,做好新舊觀念的轉變工作。本人認為轉變好教育觀念,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工作必須做好下面幾個方面:
1. 學校領導要重視,要認真地計劃、制訂好有關的教學方案,如啟發式教學,生本教育等。
2. 建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高質量的教師隊伍,學習其他學校的寶貴經驗。
3. 選擇全面的、多層次的、切合實際的教學內容及教學場所,以及相應的配套系, 比如多開設各類活動課和競賽等。
4. 開辟多維的、有機聯系的品德教育途徑。
學校作為直接對學生教育的場所,一定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不同愛好的學生,在德、智、體、美、勞方面得到開發與發展。學校只有領會和重視了新的教學觀念,才能面向全體,大力推行素質教育,才能動手改造只重視升學,重視灌輸知識的羊腸小道,構建提高學生素質促進人才成長的康莊大道。
篇6
根據英語素質教育的特點和內容,筆者從以下幾方面探索新時期英語教師必須具備的素質,旨在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滿足學生在未來職業中既懂英語又具備綜合素質的需求。
一、英語素質教育的特點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它自身的特點就決定了它不能被機械地教,機械地學。現代英語教學理論已經充分證明,語言雖然可以學得,但更主要的是習得的。因此,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與其綜合素質息息相關。學生如果要想學得好,首先要學得活,就要博覽群書,獲得豐富的背景知識,建構豐富的圖式框架。
二、英語素質教育的內容
英語學科素質教育的內容,就語言本身來講,主要是聽、說、讀、寫、譯這幾方面的素質。這也是學校教育中所要解決的主要內容。
三、適應新形勢對英語教師的新要求
筆者認為,新形勢下對教師的新要求,除了愛崗敬業以外,英語教師還必須具備以下幾方面的素質:
1.具備既教書又育人的素質
教書育人為社會育出有用之才是教師的遠大理想。為收獲理想之果,英語教師還要將創新教育理論與本學科教學緊密結合起來,提高既教書又育人的素質。
2.具備掌握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的素質
新形勢下,許多教師采取自學或參加繼續教育的措施,拓寬知識的廣度,特別是采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及素質,以促進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現代技術教育手段將廣泛用于英語教學改革實施過程中去。
3.具備不斷更新教學方法的素質
眾所周知,“一言堂”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機器、考試的機器,這些嚴重阻礙了教育的發展。新課程給教師指明了教學方法更新的方向。首先,還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其次,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快樂中學會學習。再次,教學要體現“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4.具備科學研究的素質
篇7
[關鍵詞]高職教育;素質教育;師德建設;必要性
在知識經濟和裝備制造業迅猛發展的今天,職業教育的作用和地位越來越重要。而作為培養人才的教師,其與人的質量與其自身的修養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要提高育人質量,就必須加強教師自身的師德建設,提高師德修養,以良好的言行去影響和教育學生。樹立良好的師德師風是教師這一職業的必然要求,也是立校之本,為人師表是教師履行教書育人職能的前提條件。然而,在市場經濟的社會環境里,高校師德出現了一些滑坡,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是一項刻不容緩的緊迫任務。
一、加強師德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需要
社會主義文明包括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職能不單是傳道,授業解惑,教師同時也是精神文明的宣傳者和實踐者。教師通過自己的教育活動不僅教給學生各種知識和技能,從而推動社會物質文明:同時也向學生傳授社會的道德和規范,是他們成為維護社會向前發展的后續力量。為發展社會的精神文明注入新的活力。
二、加強師德建設是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事業的需要
全面提高教師綜合蒸質是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之本,而教師素質又以師德為本。教師是實現以德治國方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實施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生力軍。因此,加強師德建設是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推進教育的全面發展的有力保證。
三、加強師德建設是培養合格人才的根本需要
職業院校要完成培養高素質的實用型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任,全面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必須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這就要不斷地提高現有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特別要加強師德建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還要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質等方面的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品德,因為小學生的道德素質直接決定著未來的國民素質和國家的命運。因此職業院校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和嫻熟的操作技能,而且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修養。高尚的師德就是一本好的教科書,就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不但能促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對青少年學生潛移默化的教育更是巨大、深遠的,甚至是終身的。因此,教師的思想道德水平決定著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決定著學校培養目標的最終實現。
四、加強師德建設是推進以德治校的需要
學校擔負著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學校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基地,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必要的規章制度無疑是重要的,但道德的力量往往會起到特殊的作用,有時甚至是不可戰勝的,在有些場合,單靠規章制度有時難以發生作用,必須依靠道德即師生的自律來維護并運轉來保證正常的教學、科研、生活秩序。
如在我校2006年教學質量評估時,廣大師生為了保證教學質量評估順利通過,他們更加嚴格要求自己,付出了許多艱辛的努力,這是靠師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來維系和支撐的。教師在學校里的特殊地位和職責,決定了教師在學校道德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也決定了以德治校必須構筑起以師德為核心的學校道德體系,充分發揮實德的示范、輻射和教化作用。
五、加強師德教育是師資隊伍建設的需要
篇8
關鍵詞:數學;作業;教育;學生
作業的設計在教學中至關重要,它也是學生消化知識的有效途徑。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小學數學練習設計的變革創新力度還遠遠不夠,傳統的做法仍然大量存在。具體表現在:練習要求“一刀切”;練習量依然過多,質量不高;練習內容的綜合性不強。那么,應該如何減輕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呢?怎樣才能精心設計小學數學學科的作業呢?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作業的針對性
實施素質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面對學生,因材施教。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承認和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而,作業的設計要有坡度,在范圍和數量上要有層次性、伸縮性,以適應不同程度的學生。既要使學困生“吃得消”,中等生“吃得飽”,又要使優等生“吃得好”。
二、作業的趣味性
趣味性作業的設計能夠寓教于樂,易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既鞏固、強化了知識,又讓學生感到學習的輕松、快樂。例如,在做四則混合運算計算題時,一味地布置計算題,機械地重復練習,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而且會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針對這一問題,我設計了兩組練習,每組四道。我把每一組各題的得數之和告訴學生,這樣,學生做完后,就知道做得對不對了。學生做完第一組后,馬上又去做第二組,做得快的學生要求教師出第三組。
三、作業的適量性
教師布置作業要少而精,要在培養鍛煉學生思維能力上下功夫,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好數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就決定了數學作業不能過濫,更不能簡單地以熟生巧、以量求質。教師必須精心設計作業練習,練得恰到好處,這是提高學生能力,同時做到“減負”的重要手段。
四、作業的選擇性
學生在完成他認為比較多的作業時,或多或少會存在逆反心理,如果教師一意孤行,強迫學生必須如數完成所有作業,那么作業的質量就很難保證,作業的目的也就很能達到。在布置作業時,我大膽規定,學生對不會做的題可以不做,只要在把會做的題做完后,回答下列問題就算完成了作業:寫出此次作業中,你獨立完成的題的序號和在別人幫助下弄懂并完成的題的序號;不會做的題的序號,力求分析不會做的原因;此次作業你用到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技巧?你的最大收獲是什么?
這樣能使教師迅速、清晰地把握學生的作業情況和實際水
平,為教師今后的教學指明方向,提供參考,同時可以使學生摒棄抄襲、自欺欺人的不良學風。
篇9
同志們:
這次全市高中素質教育總結表彰(靜寧現場)會議開得很成功,會上,市委張書記作了重要講話,靜寧縣、靜寧一中、靜寧甘溝中學介紹了經驗,6縣(區)縣委政府、7所重點中學校長分別做了發言。表彰獎勵了20__—20__年學年度高考質量優異的縣(區)、學校以及高考名師,同時作出了《再掀學習靜寧經驗新,全力推進高中素質教育上水平的決定》。特別是軍利書記的重要講話,系統全面地總結了“十五”期間全市發展高中教育和實施素質教育的經驗,客觀地、實事求是地分析了20__年全市高中教育工作面臨的形勢、任務和存在的問題,站在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高度,對20__年高中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這個講話主題鮮明,重點突出,任務具體,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各縣(區)黨委政府、市縣區教育主管部門和各學校要認真學習領會,切實抓好貫徹落實,使會議精神真正落到實處。靜寧縣介紹了他們狠抓高中建設、提高高中素質教育的經驗,很有說服力,希望各縣(區)、各學校認真學習借鑒。素質教育說到底是提高教育質量問題,最終要體現在升學率上。關于這一問題,我再強調幾點:一、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加強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全面推進高中素質教育
教育質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線,提高教育質量,向高一級學校培養和輸送更多高素質的人才,是普通高中的根本任務。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素質教育,切實抓在手上,決不能認為提高教育質量只是教育教學部門的事,實踐證明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與黨政領導的重視程度有很大關系。
一要落實責任。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始終堅持“科教興市”、“科教興縣(區)”的戰略思想不動搖,切實把教育作為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重要工作來對待,要把發展教育作為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根本措施,始終放到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及時研究和解決教育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和熱點、難點問題。各縣(區)分管領導要傾其全力抓高中教育的發展和質量的提高,尤其要在提高高考上線率上出實招、見實效。要建立領導干部聯系學校制度。建議市縣(區)黨政領導每人聯系1所學校,經常深入學校進行調查研究,幫助解決實際問題,推動工作。要建立黨委、政府定期議教制度,有針對性的專題研究解決教育工作中的具體困難和問題,激發廣大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為全市經濟發展多培養人才,培養好人才。
二要強化質量意識。衡量一個地方教育質量的高低,不能只看辦學條件的好壞,而要看學校的質量和大多數學生的素質是否提高了。沒有質量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家長不答應,社會不認同。這幾年學校基礎設施有了很大的改善,高中教育的規模和速度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創造了條件。但要堅決防止出現學校建好了,設施完備了,而教育質量下滑了,社會的滿意度降低了等類問題的發生。因此,各級黨委、政府要樹立“質量第一”的思想。既要從宏觀上管理教育、服務教育、支持教育,又要從微觀上抓教育管理、抓教育質量、抓升學率。我們要在繼續重視規模和速度發展的同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素質教育的質量和效益上,大幅度地提高升學率,使教育質量穩步攀升,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對教育的需求,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二、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促使高中素質教育上臺階、上水平
在推進素質教育中,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擔負著重要的職責。因此,要加強自身建設,使人人成為懂教育、重業務、會管理、愛事業、受歡迎的行家里手,要勤于調查研究,善于鉆研業務,善于科學指導。要堅持依法治教,從嚴治教,努力提高科學管理水平。要經常深入教學第一線,和廣大教師一起研究加強高中發展、提高高中素質教育的途徑和辦法。要嚴格教師準入制度、考勤制度和獎懲激勵等制度。對教學績效不佳的教師要采取措施,及時調整;對學校質量高、教學成績好的校長和教師要進行宣傳和獎勵,在全市上下營造爭先恐后抓質量、促發展的良好氛圍。在抓質量上,尤其是要抓高考質量,提高高考上線率。這次會后,各縣(區)要切實加強對高考的研究和指導,要有一些大的推動措施,堅持分類指導、分層要求 ,抓住一些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及時研究解決,實行一校一策,目標管理,完善質量監控體系,搭建服務高考平臺,使今年高考上線率有一個大的回升。全市普通高中招生達到初中畢業生總數的55,高考上線率達到80,本科上線率達到50,重點本科上線率達到5,以上四項重點目標要力爭達到。尤其是崇信縣、涇川一中、莊浪一中、平涼一中等20__年高考成績明顯下滑的縣(區)和學校一定要打好翻身仗,爭取高考上線人數有一個大的躍升。
三、要著力造就一支高素質的學校管理者隊伍,為強化高中素質教育提供保障
校長是學校的組織者、管理者、示范者和帶動者。一個優秀的校長,不僅要有較好的組織才能,而且要在學術上有造詣,在某一學科上能夠帶頭。如果把校長看成“做官”,脫離教學工作,就是不稱職。因此,希望每一位校長都能親自授課,深入教學第一線,及時了解教師的思想動態,掌握學生的行為動態,從而增強管理的針對性和科學性。要求教師做到的,校長應該率先垂范,身體力行。對那些不懂教育、不會管理或者事業心差、管理無方的校長要適當進行調整或免職。對那些事業性強、教學業績突出、有一定組織才能的骨干教師,應進行專門和專業化培訓,及時選擇到校長崗位上來,逐步建立起一支志存高遠、愛崗敬業、育人為樂、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學校管理者隊伍。要改革和完善現行高中評價機制。衡量一個地方的教育質量如何,既要看教育規模和總量變化,更要看質量,也就是高考上線率的高低。教育質量是學校的形象,是學校的生命線,是教育的永恒主題。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要把高考上線率和本科上線率作為高中素質教育的重要指標進行考核。各完全中學要理直氣壯地抓素質教育,抓升學教育,以高質量的高中教育回報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支持和厚愛。
四、切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確保高中素質教育穩步提高
教師是教育事業的第一資源。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的基本保證。各級各類學校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牢固樹立尊重教師、依靠教師、服務教師的意識。始終堅持人才強教、人才強校的觀念。要重視教師資源的投入、開發和利用,維護和保障教師的切身利益,關心和愛護教師的工作和生活,把廣大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保護好、調動好、發展好。同時,要堅持把師德建設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靈魂,切實抓緊抓好。首先要培養教師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要通過教育引導和管理,使每一個教師都能夠樹立勤奮敬業、無私奉獻、育人為樂、忠于職守的敬業精神。其次,要培養教師強烈的進取精神。要十分重視教師業務素質的提高,培養教師勤于鉆研業務,苦練教學基本功,爭當教學骨干。在學校形成比師德、比奉獻、比責任心、比業務水平的良好氛圍,建立起優秀的骨干教師群體。第三,要培養教師頑強的拼搏精神。教師要一心撲在教學工作上,要時時刻刻關注學生的進步和學習成績的提高。要不斷探索改進教學方法的新途徑,不斷尋找提高教學質量的新辦法,在不同的起點上追求更高的目標,創造更加優異的成績。
五、不斷深化教育管理體制和用人機制的改革,為推進高中素質教育提供動力
篇10
思想意識
思想決定行為,關于什么是教育科研,你怎么看待教育科研,對教科研教師的認識大致有三種:一是把教科研神秘化、專業化,認為教科研是專家的事。二是把教科研與教育教學等同。行動研究,就是教育教學工作本身,教科研被行動取代,往往只有行動沒有研究。三是把教科研形式化、庸俗化。認為教科研就是寫文章,擺花架子;就是電視里有影,電臺里有聲,報紙上有名。調查表明:教科研工作的廣度和力度還不夠,教師的教科研知識還很模糊,欠缺正確的認識。大量的教科研實踐表明:教育科學研究是提高教師素質的主要途徑,科研能力是21世紀教師必備的能力。教師的科研意識尤其是思想意識將直接影響著教師的科研行為,制約著教師科研素質的提高和能力的形成。
認識決定行為,及時引領教師對教科研的看法,把教師的專業成長和教科研聯系起來,把教師的生命意義和教師的專業發展聯系起來,從自身的成長和生活的意義入手研究學生、研究教學,讓教科研成為工作的支撐點,科研能力成為核心素養。
學習意識
學習意識是對什么是學習,你的學習習慣是怎樣的等問題的思考、覺察和認識。教師作為文化的傳承者,他是怎樣看待學習這件事,他的閱讀習慣如何呢?筆者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來分析:①是否有固定學習時間。有固定學習時間的教師占60%,學習時間在1至2小時;沒有固定時間的教師占12%,學習時間不固定的占38%。②近期是否看書學習。近期看書的占17%,其中看專業書籍的占14%,看其他書的和沒看的各占3%。③訂報刊情況。訂一份雜志的占40%,訂二份雜志的占31%,沒訂雜志的占16%。④最喜歡的書。喜歡文史類的占25%,喜歡專業書籍的占12.5%,沒有最喜歡的占18.7%。⑤喜歡看的報刊雜志。喜歡看日報類的占10%,喜歡學科類的占45%,喜歡生活類的占26%。
從以上數據看出,本區教師有比較好的學習習慣,基本上能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看書、看報,學習范圍從學科指導書到生活報刊、文史類書,但學習深度明顯不夠。在“最近看的書”“最喜歡的書”“訂刊情況”和“最喜歡看的報刊雜志”中,80名骨干教師中無一人最喜歡教育專著,無一人讀教育理論書,更無一人訂閱教育理論性較強的報刊如《中國教育學刊》,而更令人遺憾的是有近20%的教師沒有自己“最喜歡的書”,有占12%的教師沒有固定的學習時間,而學習時間不固定的占38%。由此可見,骨干教師的學習習慣尚需進一步培養。
思考意識
學與思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我們分析思考意識,主要從“是否做摘記”“是否談論讀書”來進行。對于“是否做摘記”,調查顯示:做占52%,不做占20%,摘記在學習筆記上占40%,不固定占6%。對于“是否談論讀書”,調查顯示:談占55%,不談占16%,與朋友、同事談占28.7%,與孩子談17.4%。
教師自覺做讀書筆記需要一個過程,為縮短這個過程,本區將教科研和教師教育相結合,規定教師每年做讀書筆記的數量,并定期進行檢查。從統計可以看出做摘記的教師占了半數以上,其中40%記在了學校規定的業務學習筆記上,但畢竟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如果做讀書摘記是一個感性思考,談論則是對思考潛意識的深化。經常談論可以激活思維,觸發靈感,使思考更有深度和靈活性,從而促進更深入地學習。教師勞動的特點之一是個人勞動,群體結果。教育需要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因而教師之間的相互切磋與溝通十分必要。而現實中反映的情況卻不容樂觀,只有半數以上的教師談論讀書問題,其中占17%的教師是輔導教育自己的孩子。可見教師間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合作的氛圍還遠遠沒有形成,教師的思考意識還較弱。
探索意識與總結意識
由于探索意識和總結意識是建立在前三者即思想意識、學習意識和思考意識的基礎上,因此受前三者的影響,教師的探索意識很被動。調查了解,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會經常發現一些問題,但大多數教師都沒有往深處思考,更沒有結合理論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探索研究,至于善于總結提煉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者就更是鳳毛麟角了。這與前面所言的思想意識極為一致,也導致了教育長期以來無特色教師、無拔尖人才,教了一輩子書只是個教書匠。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要求教師必須盡快由“經驗型”向“研究型”轉變。21世紀是創新教育的時代,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操作能力,而教師對于素質教育的內容和方法而言,不僅僅是理解者和選擇者,更應該是探索者和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