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展林業經濟范文

時間:2023-08-01 17:39: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如何發展林業經濟,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如何發展林業經濟

篇1

關鍵詞: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S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10-00-01

引言

近些年來,我國提出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和口號,要求經濟的發展一定要和自然環境以及自然的可持續發展相呼應,林業經濟的發展應該調整相應的經濟增長模式,從而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

(一)符合我國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我國在近些年來提出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無論是何種經濟的發展,都要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和目標,以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保護生態自然環境為根本出發點,從而更好的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發展相互適應。

(二)有利于林業經濟自身的發展

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并不是單方面的,不僅僅可以為我國的自然環境保護帶來更好的發展空間,更主要的也可以為自身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同時,也可以為自身的發展帶來源源不斷的自然資源,細水長流的經濟發展模式可以持續不斷的為經濟發展帶來效益。

二、當前我國林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和現狀

(一)林業經濟結構較為單一

當下我國的林業經濟發展還相當的不成熟,大多數地區的林業經濟發展還處于粗放的發展狀態。另外企業的發展規模都相對較小,缺乏技術含量,在進行林業發展的過程當中,總是會造成許多的原材料浪費和資源浪費,進而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這種粗放型、低水平以及技術含量較低的結構形式和生產模式只會嚴重的阻礙我國林業經濟的發展。

(二)森林資源的數量和質量都直線下降

由于林業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們亂砍濫伐對自然造成的影響,導致了我國的森林資源數量和質量都呈現出直線下滑的趨勢。而且,我國絕大多數植樹造林的樹種也相對單一,樹種的死亡率相當高。再加上樹種的產期較低、效益低下,進而造成了森林資源的不斷匱乏,最終必然也會影響林業經濟的發展。

(三)缺乏相應的林業體制改革

缺乏相應的林業體制改革是現階段林業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阻礙。故而,在林業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就會出現許多政企不分、職責不分明以及林業經濟發展受阻的現象產生。林業體制的完善可以更好的對林業經濟發展起到監督和保障的作用,而這種體制的缺乏勢必造成林業經濟發展得不到合理的保障。

三、我國林業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一)科學配置人才,促進林業經濟高速發展

林業經濟要想更加集約型的發展一改以往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和經濟生產方式,首先就要對這一行業進行嚴格的規范,對從業人員進行專業科學的配置。這就要求廣大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實現科學的人才配置,建立起一個專業的個人人才平臺,為林業經濟的迅速發展帶來可能。具體而言,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相關專業的人才進行對整體行業的規劃。2.企業也應該不斷的對人才進行升華培養,包括對其創新意識、資源意識的培養。3.大量儲備高水平、高學歷、專業能力高的人才隊伍。確保林業經濟發展過程中能夠不斷創新,多層次、多形式的進行林業發展創新。為我國林業經濟的發展帶來較多的空間和可能。

(二)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和規范條例

我國林業發展之所以會遇到許多的問題,產生很多破壞自然資源的現象出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相關的法律制度做為保障以此規范林業企業的發展行為。在林業經濟的發展過程當中,法律制度和法規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為了促進我國林業經濟更好的發展,林業主管部門應該努力的借鑒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在林業發展當中制定的相關制度和條例,確立環境優先的原則。當經濟利益和生態利益二者發生沖突的時候,要本著環境生態優先的原則,充分的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二者之間的關系。

(三)優化林業經濟產業結構

由于林業經濟產業結構還不完善,因此一定要不斷的對此進行優化,從而形成相對完善的經濟產業結構。針對傳統的林業經濟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和改變,建立起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新的市場對策。同時要加大引進各種先進生產技術,盡可能的縮短生產周期,引進新的原材料和樹種,確保樹種數量的提升和質量的改進。最后還應該加大改革的步伐,引進和創新新的產品,努力發展服務性項目和產業。

(四)建立林業經濟生態評價體系

建立林業經濟生態評價體系實際上就是權衡林業經濟利益和社會利益的表現,也就是在二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的重要展現。建立起來的林業經濟生態評價體系,應該是客觀、科學的,并且人們現在已經逐步的認識到林業經濟所具有的獨特的社會效益。所以在發展林業經濟的時候,應該找到一個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切合點,使得林業經濟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的結合起來。

(五)貫徹和落實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對于林業相關企業,應該不斷的貫徹和落實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思想。可持續發展是和科學發展觀相繼提出來的我國的重要發展戰略,也是近些年來我國各個產業發展的首要要求和根本依據。企業應該不斷地進行這種思想的學習和普及,從根本上認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進而在社會發展和企業發展的過程當中,都可以真正的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將生態環境保護提上日程。當社會效益和經濟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有所取舍,明確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四、結語

要想更好的將林業發展起來,首先應該改變林業經濟發展粗放型的現狀,將其集約化、專業化、生產化。同時還應該將其與生態環境保護以及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機的結合起來,只有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才可以確保林業經濟不斷發展,獲得更多經濟利益的同時也獲取相應的社會利益。當經濟利益和社會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可以本著環境優先的原則,將社會利益和環境保護置于首位。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供給側改革;市場前景

中圖分類號:F019.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6-000-01

一、前言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來,林業經濟也遇到了新的發展機遇。從我國林業經濟的現狀來看,我國林業經濟總體發展態勢較為平穩,林業經濟總量較高。但是也存在地區差異以及產能過剩問題,如何在國家的供給側改革中強化林業經濟改革,成為了關系到林業經濟能否得到健康發展的關鍵。基于對新常態下林業經濟的了解,林業經濟進行供給側改革是推動林業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對林業經濟的發展而言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我們應立足林業經濟改革實際,探討供給側改革的動力以及林業經濟的市場前景。

二、供給側改革對新常態下林業經濟的影響

從供給側改革的概念來看,主要是改善產業結構及供需關系,并降低產能過剩造成的負面影響,達到調節供需平衡的目的。結合林業經濟的發展形勢,在新常態下對林業經濟進行供給側改革,其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供給側改革改善了林業經濟的發展環境

通過開展供給側改革,林業經濟在整體發展環境上得到了改善,林業市場低迷的現狀有望得到緩解,林業經濟在發展模式上將會取得一定的突破,對提高林業經濟發展質量和促進林業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供給側改革調整了林業經濟的產業結構

為了達到供給側改革的目的,林業經濟需要對現有的林業產業結構做出較大的調整,不但要改善現有的產業結構,還要對產業結構進行優化,使其適應供給側改革的實際需要。所以,供給側改革對調整林業經濟的產業結構具有重要影響。

3.供給側改革增加了林業經濟的活躍程度

林業經濟特點突出,可開發價值高,要想改變低迷的發展現狀,就要根據林業經濟的發展需要增加其活躍程度。而供給側改革恰恰賦予了林業經濟以新的發展機遇,保證了林業經濟在發展過程中能夠得到更多積極因素的支撐。

三、新常態下林業經濟供給側改革的根本動力

從新常態下林業經濟的發展來看,供給側改革的根本動力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1.林業經濟的內在需要,推動了供給側改革

林業經濟作為一種特殊的經濟形式,其發展的繁榮程度受到產業結構和市場需求等多方面的影響,其中林業經濟的內在發展需求,使得林業經濟必須尋求一種新的增長方式來推動其整體發展。而供給側改革恰好滿足了這一需求,對推動林業經濟改革和持續增長具有重要作用。

2.林業經濟的市場形勢,催生了供給側改革

林業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產業規模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產業經濟狀況和整體效益處于較低水平,不利于林業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并且外界激烈的市場競爭形勢,使得林業經濟不得不進行積極轉型。所以,林業經濟的市場形勢,催生了供給側改革的進行,對林業經濟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3.林業經濟的產業變化,促進了供給側改革

隨著封山育林政策的推出,林業經濟已經從傳統的粗放式經營向集約化經營轉變,產業結構的變化和生產方式的變化,使得林業經濟必須找到一種行之有效的發展模式予以支撐。而供給側改革正好提供了相應的支持,使得林業經濟在發展過程中能夠得到更多的依托,提高林業經濟的發展質量。

四、新常態下林業經濟的市場前景分析

在新常態下,林業經濟的供給側改革已經成為了必由之路,對林業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結合林業經濟的發展實際,林業經濟的市場前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新常態下林業經濟的產業結構將更加合理

隨著供給側改革的不斷深入,林業經濟的產業結構也將會得到持續的調整,在產業結構優勢上將更加突出,產業結構的合理性有所增加,產業經濟將會朝著向好的方向發展。

2.新常態下林業經濟的發展方式將更加多元化

經歷過供給側改革之后,林業經濟在發展中將會從規模效應向質量效應方面轉變,將立足現有經濟形式,積極開發多元化的增長方式,使得林業經濟實現多元化發展。

3.新常態下林業經濟的發展質量將更加理想

受到供給側改革的影響,林業經濟的產能將有所降低,產業發展質量將會更加提高,對林業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直接推動了林業經濟的持續增長。

五、結論

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新常態下林業經濟進行供給側改革,既符合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去產能的安排,同時也是推動林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動力。結合林業經濟的發展實際,以及林業經濟的產業現狀,要想提高林業經濟的發展質量,就要認真分析供給側改革對林業經濟的影響,并找出新常態下林業經濟供給側改革的根本動力,把握新常態下林業經濟的市場前景,探索出一條林業經濟發展的新道路。所以,正確分析新常態下林業經濟供給側改革的動力和市場前景,對林業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劉世錦,余斌,陳昌盛.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格局調整與變化趨勢[J].中國發展觀察,2014,02.

[2]黃群慧.新常態工業化后期與工業增長新動力[J].中國工業經濟,2014,10.

[3]劉偉.經濟新常態對宏觀調控的新要求[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4,05.

[4]余斌,吳振宇.中國經濟新常態與宏觀調控政策取向[J].改革,2014,11.

篇3

關鍵詞:林業養護;復合經濟;經濟發展

我國的林業經過了初期發展(1949~1978)和中期探索(1978~1992)兩個階段后,從1992年開始步入第三階段,這一階段受國際社會關于林業轉軌態勢的影響,結合當前環境惡化的實際,我國林業發展步入了新的發展時期。由于經濟發展的需要,對林業資源的掠奪式開采給生態環境帶來了極大地破壞,這就要求新時期林業發展必須走一條生態和經濟效益并重的復合式新道路。

一、現實要求新時期林業發展必須走一條復合式新道路

從我國林業發展的實際情況考慮,走新型林業復合經濟發展道理主要是基于以下三點:首先,生態工程建設要求林業走復合發展的道路。越是那些經濟落后、位置偏遠的地區,生態環境往往越惡劣,這是因為傳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想造成了對生態環境的過度開采,缺乏科學布局和規劃導致的直接后果,只有從生態環境建設大局考慮,才能統籌好養護與利用的關系,林業發展才能步入健康的發展之路。其次,林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支持。林業發展是一項巨大的工程,需要不斷有資金投入,僅僅依靠國家投資是遠遠不能滿足需要的,這就有必要依靠全社會的支持,支持和鼓勵民間投資,發動全社會的力量來共同促進林業的長遠發展。最后,這是我國當前國情的需要。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的經濟總量已經位居世界前列,但我國人口眾多,再多的收入只要一平均,得出的數字就會少得可憐,因此,從發展的長遠角度考慮,無論做什么事,我們必須本著勤儉節約的精神,做到少花錢多辦事,這些都是由我國的現實國情所決定的。

二、林業養護與發展林業復合經濟的關系

當前經濟發展的新形勢為林業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新條件,但如何利用好這種難得的發展機遇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嚴肅課題,要利用好這樣的機會,首先要對林業養護與發展復合式的林業經濟之間的關系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林業養護是林業經濟發展的基礎,離開這個基礎,林業經濟的發展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過去那種只知道開采和利用地發展方式對環境造成了毀滅式的破壞,已經不能適應當前林業經濟發展的需要,從促進林業經濟發展的長遠角度考慮,必須把林業養護作為主要手段,既要向林業要經濟效益,又不能破壞林業的生態效益,養護是為了更好地利用,對于這一點,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的認識。復合式林業經濟發展離不開對林業的養護,林業經濟要持續發展,林業產品是基礎,對于這些產品的深加工以及對產業鏈條的延伸是主要手段,而這些都要依靠林業養護來保證,沒有良好的林業養護做前提,林業經濟的復合發展只能是紙上談兵。

三、如何養護

做好林業養護工作,才能為林業經濟的復合發展提供物質基礎,為了把養護做好、做扎實、做深入,應該圍繞兩個方面開展研究。一是科學調整林業結構。改變以往林產品結構單一,競爭力缺乏的狀況,努力開拓林業新產品。通過科學研究,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有重點地培育經濟性樹種,通過對自然生長樹種的選育、引種、馴化、嫁接等的加工利用,探索樹種新的功用。從生態經濟效益出發,考慮多樹種綜合配置的種植方式,改善各植物種群的互生關系,在保證經濟效益的同時,提高林業的生態效益。在增加種植面積時,要充分掌握市場信息,有針對性地種植一些有市場潛力的新品種,避免盲目發展。二是注重林業生態效益。當前的林業發展中,人們越來越注重林業經濟的綜合效益,因為林業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緊密相聯,密不可分。首先,林業的生態效益是以經濟為落腳點的,它通過經濟效益來保證經濟發展速度和總量,效益越高,速度越快,總量也就越多。其次,它屬于一種勞動再生產,生態效益必須有約束條件,這個條件就是它必須保持環境系統的良性循環,綠色產業是它的支柱產業,具體方式包括以林養林、林農結合等。

四、小結

林業資源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復合式林業經濟的發展不僅要求我們要重視林業的經濟效益,更要重視林業的生態效益,加強林業養護,加快林業發展,是實現林業經濟復合發展的重要手段。通過對林業養護的分析和探索,不僅能為廣大林地覆蓋地區的居民帶來現實的經濟實惠,也能為整個地區的生態環境創造價值,因此,我們在不斷開拓新林地的同時,更要注重舊林地的養護,這樣才能保證林業建設的綜合效應,走出一條林業經濟復合式發展的新路子。

參考文獻:

[1] 徐薇玉徐良才•林業養護與林業復合經濟探索[j]•上海農業科技, 2007 (6)

[2] 李鐵民趙江平•林業生態工程與生態經濟型復合體系[j]•山西林業科技, 2007,12(4)

篇4

【關鍵詞】林業經濟管理可持續發展

1.引言

我國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就是森林,森林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物質基礎。目前我國林業發展迅速,林業不僅承擔著經濟建設的發展,還承擔著林業產品發展以及生態建設的要求。新形勢下,我國已經開始轉變經濟的發展方式,重視生態文明的建設。現今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資源環境還面臨著較大的環境問題,因此如何協調好減排、降耗、節能、經濟之間的關系刻不容緩。我們要加大對林業的經濟管理,優化林業經濟的結構模型,從而促進我國環境、資源、人口、社會的協調發展。

2.我國林業經濟管理發展的基本模式分析

我國林業經濟模式變化以及經濟管理的重要依據就是國有經濟的宏觀發展戰略。因此林業的經濟管理受到發展特征、發展內涵、發展模式等的影響,以下就對我國林業經濟管理發展的模式進行分析與研究。所謂經濟的發展模式,實際上就是指管理項目與管理結構組合形成的發展模式。林業經濟管理具有較高的調節功能,在各種經濟因素的作用下,林業經濟發展模式會受到經營效益、管理質量以及發展水平的作用與影響,因此優化林業的經濟結構,可以促進林業經濟管理的可持續發展。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就是林業經濟,林業經濟管理主要是對區域內的林業資源進行經濟方面的管理,若是當地林業的經濟發展、管理模式以及區域政策的重心偏移林業經濟發展方向,那么就可以將林業經濟發展模式與區域內的所有經濟發展模式結合起來。林業經濟發展會受到資源的影響。經濟發展模式管理的主要內容就是以林業資源為核心的經濟產業結構,因此在生態環境的作用影響下,林業經濟的產業發展會受到林業資源的影響,一旦林業資源受到自然災害導致資源嚴重降低,就會使林業經濟的發展受到嚴重的影響。林業經濟發展具有周期性,現代化林業經濟發展的原始動力就是資源的開發,林業經濟面臨的資源開發壓力較大,開發成本、開發能力、開發技術等都會極大的影響到林業經濟效益的變化。在林業經濟的實際發展中,面臨著比較復雜的資源開發現狀,因此林業經濟發展的模式基本上保持穩定狀態,因此林業經濟發展水平、運營模式以及經濟效應等都具有周期性。國家的政策也會影響到林業資源的利用與開發,因此林業經濟發展的經營重心以及管理模式都要以國家政策為導向。并且國家會根據林業資源使用以及分配的實際情況,進行相關林業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政策調整。因此國家政府會對林業經濟管理模式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并且每個地區的林業經濟都會受到相關政策的影響與干擾。

3.促進我國林業經濟管理可持續發展的措施分析

3.1加大林業產業的資源經濟管理

我們要圍繞林業資源,展開林業生態的旅游經濟產業發展。打造林下優美景區、林下休閑旅游區域、森林公園、森林人家等時尚的林業休閑旅游。加大沼氣的能源發展與建設,從而提高林業生態系統的經濟效益。根據林業的資源條件,創新發展資源循環的生態經濟模式,從而大力發展無公害的水果、無公害的蔬菜等林業附屬的農產品。打造出優秀的林業與農業品牌產品,加大風能、太陽能等生態節能環保能源的普及應用與推廣。從而培養一系列的林業經濟產業結構,提高林業經濟的發展與效益。我們要以林業資源為基礎對象,加強林業市場的導向作用,從而對林業區域產業合理的布局。加大林產品加工、苗木花卉、特色林木果業等的產業發展,實施集約化以及規模化的經營與生產,從而實現流通、銷售、加工、種植等各個經濟化解的可可持續發展。最后,林業的經濟管理與發展,還要建立林畜、林禽、林茶、林果、林菌、林藥等林業的經濟基地,加大林業的經濟產業化發展,從而增長資源,提高林業的經濟效益,增加居民的收入。

3.2提高對林業經濟管理的觀念認知

林業經濟管理首先就要從思想上改變以往的認知,不能只注重林業的經濟效益,要在滿足林業生態效益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效益。林業企業要認識到林業生態效益以及經濟效益的關系,認識到林業經濟效益的基礎就是良好的生態效益。在發展林業經濟時,要將林業的經濟效益以及生態效益聯系在一起,視為一個統一的整體,這樣有利于林業經濟管理的可持續建設與發展。以往人們為了過分的追求林業資源,獲取經濟效益,就亂砍濫伐,這樣對林業的森林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一旦生態平衡被打破,勢必會給當地林業經濟的發展帶來致命的打擊。因此,林業經濟發展的而前提就是要保證林業生態環境的和諧與平衡,改變以往只重視經濟效益卻忽略生態效益的思想,認清楚林業生態環保的重要性,在林業的經濟管理過程中,要始終將可持續發展思想作為經濟發展的核心。此外還要加強林業資源過度采伐的管理,避免亂砍濫伐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要加大植樹造林的力度,合理的控制林木的采伐,從而提高林業森林資源與生態環境的保護觀念。

3.3加快林業經濟的體質改革

林業經濟體制的發展既要適應社會市場經濟條件,又要適合當今林業發展模式的經濟體制,因此需要政府協調好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制度管理,在社會效益的基礎上,科學合理的安排林業企業的發展模式,完善并且改革林業森林資源的產權機制,從而使林業資源符合市場化的經濟體制。

3.4應用科技促進林業經濟管理的可持續發展

現今林業經濟管理的模式還停留在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上,因此我們要加大對林業科技的投入,從而為林業經濟管理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動力。加大林業科研水平,從而實現我國林業經濟管理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4.結束語

總之,我國林業經濟管理在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還面臨著挑戰與機遇,我們要加大措施的研究,從而促進我國林業經濟管理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廣利.淺談林業經濟管理可持續發展研究[J].商品與質量•建筑與發展.2014,01(7):13-17

篇5

1.1我國林業經濟管理模式中的弊端

林業經濟管理學中還有很多的弊端。第一,師資力量不足。師資是一切專業快速發展的必要條件,專業沒有師資就沒有發展前景,熟話說好馬配好鞍,同樣的好的專業也要配備好的專業老師。但是我國大學都有的一大教學弊端就是對專業老師的培養力度不夠,沒有領會到大學的靈魂在于學校的師資力量,由于師資力量不足,嚴重阻礙了林業經濟管理學的發展。為了提高林業經濟管理專業的競爭力,就必須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我國經濟管理專業老師主要從事有關林業生產關系和林業計劃經濟管理的教學和研究,但是我國正處在快速發展的現代,經濟模式更多的向工業方面發展,同時城鎮化進程也在加大,國家非常需要大量專業人才入駐我國林業經濟管理學專業,所以國家必須要加強林業經濟管理專業師資隊伍建設,以增強和提升林業經濟管理專業的師資力量。第二,專業內容太少涵蓋面太窄。教學內容太陳舊,不能跟上時展的步驟,專業內容很是落伍。林業經濟管理學缺少以經濟為本位的教育改革來全面提升人的素質的教育體系。同時林業經濟管理專業也缺少自己專業學科的體系,包括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體系。

1.2處理林業經濟管理模式問題的辦法

為了全面改善我國大學林業經濟管理學專業的發展問題,需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善。第一,加強林業經濟管理學專業師資隊伍力量,努力提高師資教學和科研能力,這就要大學引進其他國家的先進知識分子來學校進行專業知識的教授,還要幫助年輕的林業經濟管理學學者到國外進行深造培養,除此之外還要積極組織召開國際性的林業經濟管理專業會議,促進和國際間的交流,開展學術專業研討會,來提高我國大學林業經濟管理學專業的學術水平和能力。第二,建立完善的教師制度來約束,進而使得教師隊伍師資力量快速提升。教師隊伍要積極合作互相幫助,這樣進步會更快。

2.結束語

篇6

關鍵詞:新疆林業;保護和發展;生態環境;措施

當前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極大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保護和發展林業是維護生態平衡的必要措施,同時也是確保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新疆地理位置獨特,氣候環境比較惡劣,探討有效的保護和發展措施,促進新疆林業的穩定發展,對促進新疆經濟發展和提高新疆人民生活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

1新疆林業現狀及存在問題

1.1自然災害危害大。自然災害具有不可控制性,其危害大,難以預防,其中火災、病蟲害、氣象災害等是常見的森林自然災害。新疆林業發展中,火災是主要危害因素,多數是人為因素造成的。森林中一旦發生火災,危及的森林面積大,損失森林資源慘重,且災后恢復原貌難。1.2亂砍亂伐現象嚴重。亂砍亂伐是森林面積急劇減少的重要原因,可直接造成生態失衡,水土流失。在利益的驅使下,不法分子利用不正當手段對森林進行砍伐,無視生態平衡的重要性。森林發展成較大規模的林業需要漫長的時間,該過程是一個平衡發展的小生態,但亂砍亂伐勢必破壞這種平衡,導致森林資源嚴重缺失,引發生態問題。1.3監管部門管理不到位。新疆林業的可持續發需要完善的管理做后盾,但監管力度不足,監管不到位,容易導致不法分子大肆偷盜森林資源,尤其是一些稀有的野生植物,造成砍伐亂象。同時管理不到位極易導致不法分子占用植樹土地,導致森林面積減少。

2新疆林業保護和發展的必要性

保護和發展新疆林業,增加森林覆蓋面積,不僅可以防止土地沙漠化,減少自然災害的發生,同時能夠維護地區生態環境的平衡,促進地區經濟的穩定發展。新疆由于地理環境惡劣,通過加強林業發展,形成天然的森林防護屏風,減少沙塵氣象的侵襲,保護地區農業的發展。此外,保護和發展新疆林業,建立起森林天然氧吧、內部綠洲等森林生態區,并結合當地特色形成主題旅游區,促進新疆旅游業的發展。因此,新疆林業的發展勢必帶動地區農業、旅游業的發展,繼而推動地區經濟的發展,這對提高新疆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新疆林業發展措施

3.1植樹造林必不可少。植樹造林是保護和發展新疆林業不可少的基礎措施,也是森林資源源源不斷的必要措施。植樹造林即是擴大森林種植面積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不僅重視數量的增加,同時注意把關植樹質量,即要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土地性質種植不同品種樹木,提高種植成活率,促使經濟效益最大化。眾所周知,森林不僅穩固土地,防止水資源干枯,同時森林能有吸收二氧化碳,減少空氣污染,提高地區空氣質量。過去由于人們森林保護法律意識淡薄,對森林保護觀念不強,導致亂砍亂伐現象嚴重,地區政府應該聯合林業局加強宣傳力度,通過宣傳小冊子普及《森林保護法》相關知識,并組織地區居民觀看森林防護視頻,向地區居民強調植樹造林和退耕還林的必要性,確保植樹造林的措施順利實行[2]。3.2重視發展林業產業。林業經濟產業是現代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林業經濟產業與林業生態建設密不可分。林業生態建設是林業經濟產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而林業經濟產業發展勢必帶動林業生態建設的發展;反之林業生態遭破壞失衡,那么林業經濟產業失去基礎資源難以發展,而林業經濟產業蕭條勢必制約林業生態的發展,兩者相輔相成,相互制約。因此,政府部門應用出具先關優惠政策鼓勵林業經濟產業的發展,比如稅收優惠、惠民補貼等,鼓勵林業加工和深加工企業發展林業經濟。同時政府應該對林業種植加大扶持力度,包括資金、人力或物力,為新疆地區發展林業提供便利,提高地區保護和發展林業的積極性。3.3建立法律法規保護林業。法律法規是規范和限制不法行為的有效措施,新疆地區應當結合我國《森林法》制定符合地方特色的相關法律法規,為保護林業的發展提供可靠的依據,確保發展新疆林業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此外應當認真貫徹落實“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號召,在執行過程中以照法律法規為依據,加強林業的保護和監督,確保新疆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4結語

森林資源是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其在維護生態平衡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保護和發展新疆林業,應當加強植樹造林,擴大森林覆蓋面積,增加森林資源存儲量,確保森林資源源源不斷;隨后通過相關優惠政策鼓勵地區企業發展林業經濟產業,促進林業生態建設的穩定發展;最后通過完善的法律法規懲治一切破壞林業生態的行為,為發展林業提供法律保護[3]。

總之,保護和發展新疆林業可以改善地區生態環境,促進地區經濟可持續性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經濟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作者:師海濤 單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三十八團林業工作站

【參考文獻】

[1]羅興才.關于如何做好林業保護和發展的措施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15,12(04):125-126.

篇7

關鍵詞:林業經濟 發展 影像因素

林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基礎產業,對于人類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維護大自然的平衡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特別是我國的北部邊疆,其更是是三北防護林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其境內包含了大量豐富的森林以及其它動植物資源。如何克服林業經濟發展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促進林業經濟能夠得到適度的增長,加快林業技術的進步,成為了林業從業者關注的問題。下面本文就對林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探討其應對策略。

一、林業經濟的影響因素

影響林業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森林資源分布不均衡。林業經濟廣泛受到自然條件、氣候等地域條件的影響,從而導致其發展不均衡。例如是一條狹長的條狀,受自然因素的影響,內蒙古森林資源分布非常不均勻。其中內蒙古地區的東北方向是其中主要的林業產業帶,主要集中在興安盟和呼倫貝爾市地區。絕大部分森林面積和森林資源都集中在以上兩個地區,而其它地區的森林覆蓋率比較低,這在一定程度影響了林業經濟的發展。

(2)林業產業結構不合理。林業產業中的一、二、三、產業發展不協調,林業產業中的一產業所占比例比較高,而二、三產業發展比較落后。從而降低了其整體經濟實力,對經濟效益的拉動力不強。再加上森林資源不足,林業基地建設比較落后。由于森林資源的有限性,其總量存在一定的不足。特別是天然林禁止砍伐之后,人工林資源十分有限。森林資源的投資大而且周期比較長,影響了農民投資的積極性,例如林木長大后是否能夠砍伐等,都影響了森林資源的發展。

二、林業經濟發展的改善對策

為了有效的提高林業經濟的發展,可以考慮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

(1)首先要重視保護林業資源的生態效益,在保證其生態效益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發展林業經濟的過程中要遵守自然規律和經濟發展的規律,可以優先發展速生商品林和豐產林,灌木原材料、經濟林基地和飼料林基地要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不斷的推進林業產品深度開發,提升林業產品的利用率和附加值。同時還可以推進現在比較流行的生態旅游和森林觀光,以及開發森林產品以及野生動物的馴養繁殖等產業,不斷的提高林業資源的利用率,增加發現林業經濟新的著力點。同時還要堅決的落實中央和關于林業經濟的相關政策,加大對林業產業的扶持和引導力度,培養和發現具有領導力的品牌產品和企業,不斷的優化林業相關產業的經營方式,提高林業產業的在全國林業市場中的競爭力和活力。要重視對林業產業從業者的技術工作,提高他們的技術能力。把他們從原始單一的林業生態建設上轉移到依靠勞動者素質和科技進步的軌道上,建立起以政府林業管理部門為林業技術推廣和培訓的主體,以市場經濟為導向,以林業教育、組織、科研、企業共同參與的林業經濟體系。通過政府、科技和林業從業者的充分結合,在不斷完善和提高林業生態效益的基礎上提高林業產業的經濟效益。要圍繞林業生態建設為中心,不斷調整和解決林種、樹種等問題,解決抗旱保活等技術性問題,提高林業產業的規模和水平。

(2)不斷的推進林業產權制度改革。林業產權制度改革成為了我國當前經濟改革中的一個熱點,各地區可以借鑒我國南方部分省市國有林業產權改革的經驗。根據當地特殊的氣候條件,在保證生態的前提下,將林業職工作為主要的承包群體。將林業經營者和吃包者之間的積極性充分的發掘和調動起來,保障和提高國有林業資產的保值和升值。要確保改革的過程有序、透明、公開,保證改革和穩定,做好相關的配套措施,不斷的提高和解放林業產業的生產力。通過不斷的改革相關制度,建立起有效的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方案,不斷的開發森林資源,使其呈現多元化的發展思路,能夠滿足現階段多樣化的社會需要。這對于提高農民收入,增加就業,促進林業經濟的發展和繁榮具有重要的意義。

除外還應當根據林業發展的規律和經濟發展的規律,堅持因地制宜,實現一、二、三產業的協調發展。政府要積極的落實中央的相關政策,加強對林業產業的引導和扶持,培育名牌產品。努力實現林業產業化經營,不斷提高林業產業的競爭力和在市場中的活力。林業產業經濟的發展還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例如引進社會化的服務,提高林業產品在市場中的流通速度,不斷的開拓市場。努力建立布局合理,而且經濟效益良好,在市場中具有競爭力的現代林業產業體系。

三、結束語

林業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一定要對林業經濟發展中的影響因素進行詳細分析,并制定相應的解決對策,以為我國林業經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確保其穩定發展。以上本文就對林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及對策進行了探討,以對林業經濟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 林業生態建設 林業產業 影響 意義

[中圖分類號] S7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2-0139-01

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核心,是人類得以生存與發展的物質基礎,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價值。而以森林為核心經營對象的林業,不僅能夠為社會發展提供必需的林產品,而且還肩負著生態建設與保護的時代使命與任務。因此,如何正確認識林業生態與林業產業的關系,如何實現林業生態對林業產業的正面推動,已經成為廣大林業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話題,這也是本文研究的根本立足點和歸宿點。

1 我國當前林業建設的現狀

2016年1月10日,全國林業廳局長會議明確得出,我國林業建設的目標是:到2010年,使森林覆蓋率達到20.3%。到2020年,使森林覆蓋率達到23.4%。到2050年,使森林覆蓋率達到28%以上,最終實現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林業經濟發展水平躋身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建設比較完備的森林生態體系和比較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

據權威數據調查顯示,我國2015年的林業產業總產值已經達到了5.81億萬元,是2010年的2.6倍,而林產品進出口貿易額更是突破了1400億美元的大關,是2010年1.5倍,是名副其實的林產品生產與貿易大國,躍居全球首位。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核心,是人類得以生存與發展的物質基礎,而林業的發展是資源為前提的。因此,推動我國林業產業的積極建設,對實現我國社會經濟的和諧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客觀來講,我國林業建設與發展的現狀,集中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人工造林勢頭強,人工林保存面積居世界首位;

第二,林業產業不斷發展,實力不斷增強;

第三,林業科技水平顯著提高,法律體系不斷完善。

而林業生態問題集中體現在生態惡化方面,主要有土地沙漠化、旱澇災害、水土流失等。

2 林業生態建設對林業產業發展的意義

2.1 林業生態是林業發展的基礎與前提

林業經濟的發展與建設,歸根結底都是以森林資源為根本前提的,如果失去了林業生態資源的支撐,那么所有都是妄談。因此,從生態保護角度來看,林業產業發展與林業生態建設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而從林業產業建設的角度看,木材屬于經濟的直接來源,其數量與經濟規模直接掛鉤。從林業生態建設的立場看,地區內的綠化率與地方環境質量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也就是說,當林業開發過度時,植被綠化率和覆蓋了也將隨之降低,最終會帶來空氣質量和環境破壞等一系列問題,隨之林木產量也將大幅下降,由此進入惡性循環,最終制約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所以,林業生態和諧建設是林業產業發展的基礎與前提。

此外,林業產業價值,主要是通過林產品的市場流通和銷售來實現的,這樣就需要一個成熟、穩定、健康的林業發展體系,以確保林產品開發數量和加工鏈的合理。但在實現經濟價值的過程中,必須注重對生態系統的保護。若是過度開發,則將打破森林生態系統的平衡,影響到林業的健康發展,那么不僅會帶來嚴重的生態破壞問題,而且還會造成木材產量下降或中斷等問題,阻礙林業生態和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說,在加快林業產業建設與發展的過程中,一定要兼顧林業生態效益,最終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共贏,推動雙方可持續發展。

2.2 林業生態將促使林業發展走向可持續道路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必須要有充足的資源供給和支撐,如此才能確保經濟持續、穩定和健康發展。目前,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實踐與探索,我國明確了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等可持續發展理念,而在林業產業建設方面自然也不例外。但客觀來講,可持續發展理念在林業產業建設中的執行效果不是很好,部分地區一味追求地方GDP效益,完全不顧林業生態而進行掠奪式開發,導致對地方生態系統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此外,大量實踐也證實,在林業產業建設的同時,必須兼顧林業生態效益,確保生態林業的豐富性,如此才能促成林業生態的形成,從而促進林業發展走向可持續發展道路。

生態林業屬于林業生態和林業產業和諧發展的一種全新理念,它要求在林業產業建設中,以生態理論和方法為指導,科學、合理、適度地開發利用林業資源。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落實于林業產業建設的全過程是生態林業的核心理念,而這也是林業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據權威預計,2016年我國會進一步加強林業產業建設,會更加注重發展綠色、環保、特色的林業產業,將逐步擴大林產品的生產和貿易。對于林業的產業結構也將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加強林業能源開發,探索全新的森林能源產業發展模式,并抓住“互聯網+”的時代機遇,拓展林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空間。但最為重要的還是加強對林業生態保護,加強森林保護工程建設力度,以進一步推動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3 結論

新常態下,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如何推動林業生態和林業產業的和諧健康發展,已經成為業內亟需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課題。在林業生態和林業產業建設中不斷暴露的諸多問題,廣大林業工作者應當立足現狀,采取針對性措施加以解決,在注重林業產業建設的同時,兼顧林業生態效益,如此才能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高治強.林業技術發展在林業建設中的重要性[J].北京農業,2015(34).

[2]閔慶文,劉某承.李文華:生態農業發展和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的推動者[J].世界農業,2015(11).

篇9

關鍵詞:營林生產;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策略

在營林生產過程中,林業生產單位要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意識到營林生產與林業生態之間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要努力實現兩者的協同發展。因此,林業生產單位首先要了解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內容和重要性,進而采取科學合理的策略,在保障林業生態的基礎上,促進營林生產經濟效益的提高。

1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是當今世界主流的發展理念,也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可持續發展的提出對于解決當前我國社會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可持續發展包括3個方面,即經濟可持續發展、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生態可持續發展,經濟可持續發展是條件,社會可持續發展是目的,生態可持續發展是基礎,而實現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于人的管理和調控。

2實現營林生產與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2.1加快調整林木生產結構

林木生產結構主要是針對森林種植品種的結構,為了實現林木生產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必須要對當前的林木結構進行調整。首先,營林單位對于林木的品種要進一步優化選擇,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選擇一些經濟價值高,適宜當地自然環境的林木種類。同時,盡量豐富林木的種類,避免出現地區林木品種單一化。過度單一的林木品種,可能會出現較為嚴重的病蟲害傳染。通過品種的更新達到提高營林部門經濟效益的目的,同時改善當地生態環境。其次,延長林木加工的產業鏈,實現林木深加工,提高林木產品的附加值。避免直接進行原木加工,沒有任何的林木產品。通過延長產業鏈和提高附加值,一方面可以增加經濟收益,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當地就業率。最后,營林部門在對林業生態環境進行建設的過程中,除了要保護林木的生長,也可以積極發展相關產業。

2.2加快技術在林業生產中的應用

科學技術是實現林業生產質量提高和林業生態環境改善的重要保證,林業生產的相關部門要加強對林業科技的引進和應用,切實提高林業生產的效率。在林業生產和保護過程中,注重對林業方面的科技投入:一方面加大對林業專家的引進和咨詢,通過林業專家的專業指導提高營林生產水平;另一方面加強林業科技設備的采購,提高林業生產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依靠科技人員和科技設備,林業生產部門可以快速查找出自身在營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而不是靠一些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經驗盲目處理各種營林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最終實現營林的持續生產和生態保護雙重目的。最后,營林部門不僅要加強引進科研人員和科研設備,也可以對營林的方式和措施進行改進,引進先進的營林方式和措施。例如,森林防火監控系統、森林培育監控系統、森林生態監控系統等各種先進的科學技術,都可以結合當地的需要加以運用。通過對森林環境的整體監控,提前發現森林生產過程中的問題,提高林木生長質量,提升林木生產水平,實現營林生產的增產增效。

2.3完善林業生產的管理制度

科學合理的林業生產制度對于營林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由于受我國社會發展的限制,仍然沒有全國性的相關規律法規,對營林生產和林業生態建設設定統一的標準和規定只有各個省級部門制定了相關管理制度。因此,地方林業部門在生產和保護過程中,要積極參照省市各級政府所制定的規章制度,結合自身林業生產特點和發展現狀,同時,借鑒國外先進的林業生產和保護制度,制定出適合當地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管理制度。具體可以從人員設置及職責配備方面,外來人員的管理和營林生產過程及林業生態保護過程中的技術操作方法及原則等多方面進行制度完善,保證營林生產和森林保護的各項要求及措施能夠得到真正有效地貫徹和實施。

3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針對營林生產以及林業生態建設可持續發展過程中應該采取的措施進行了具體分析,相關單位在營林生產工作以及林業生態建設工作中應綜合采取相應的措施,保證營林生產工作以及林業生態建設工作實現可持續發展,保證營林生產在獲取更大經濟效益的同時,更加有效地提高林業生態建設水平。

參考文獻

1王守成.營林生產與林業生態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芻議[J].才智,2011(34)

2劉玉善.探討營林生產與林業生態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J].科技致富向導,2015(2)

篇10

關鍵詞:林業經濟;結構調整;思考

中圖分類號:F3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5-0031-02

林業經濟是我國經濟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隨著多年來積累下來的林業經濟結構失衡、經濟效益差等深層次矛盾,如今林業經濟已體現不出往日的輝煌,轉而步入了遲緩期。主要表現在森林資源結構上、林業產業結構上以及林業產品結構上都出現了嚴重的問題。這必將逐漸導致森林涵養水源功能降低、生物多樣性喪失、森林病蟲害的自然控制能力下降,影響到林業的社會、生態、經濟效益的發揮。所以,如何適應當前的市場需要,做出符合自然的規律的林業經濟結構調整,使得我國林業事業更好更快更穩定地發展,才是我們林業工作者們應著重研究的問題。

一、我國林業經濟結構中的問題

1.在森林資源結構上。主要表現在林種結構方面,當代人為了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在營林造林時往往多考慮用材林的營建,致使林分結構中用材林比重偏大,公益林、防護林等具有很高生態價值的林分比重偏小;在樹種組成方面,由于天然林的不斷減少,現存的多是人工林以及人工次生林,這種人工林樹種極其單一,往往是一片林分一種樹種,并且針葉林多、闊葉林少。這種樹種組成單一、林分結構簡單,沒有中間過渡層及林下植被覆蓋的林分,其抗逆性極差,很容易因火災、蟲災的爆發而造成林分大面積死亡,甚至全林死亡。在用材林齡組結構方面,由于原始天然林損失殆盡,我國現有的林分其林齡組成中幼齡林多,近成過熟林比例較少。

2.在林業產業結構上。隨著多年來的森林經營,大量采伐跡地沒有及時更新造林作為基礎產業的營林業與林業工業的發展不協調狀況未能夠全完扭轉,森林“ 赤字” 問題仍有待從根本上予以解決。我國形成了一種不合理的“獨木舟”式的兩頭窄、中間寬的林業內部結構,存在投入大、產出低、資源利用率低的問題。同時,以第一產業為主的經濟結構,粗放式規模擴張,導致森林資源質量和效益呈下降趨勢。因為林業投資不足,但是又必須要加快造林綠化,所以出現了大量人工林,而長期的人工林存在會引起土壤退化,造成地力嚴重衰退,破壞森林的生態結構。與此相對的,以保護生態環境為主、以森林旅游為形式的第三產業,由于經濟效益體現時間較長,見效慢,其巨大的潛在價值被人類所忽視。近年來采育比例失調嚴重,更新跟不上采伐。

3.在林業產品結構上。原木生產與木材綜合利用產品結構不協調,多年來,大多森工企業采用的均是以原木生產為中心單一的生產品結構,近些年隨著市場經濟改革,雖然銷售方式有所改變,但還沒有能從根本上調整過來。其具體表現為,林產品結構不夠合理、整體質量不高,不少地方在發展林業基地的政策導向上,重發展規模,輕質量效益,產品趨同化現象嚴重。還有林特產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場競爭能力不強。受市場經濟、科研投入、政策導向等因素影響,科研的短期行為和急功近利現象日趨嚴重,良種選育、新品種引進和產品貯藏保鮮加工等技術儲備嚴重不足。

二、調整我國林業經濟結構的方法

1.調整森林結構,改變林種組成。為了使森林能夠持續的發揮多種用途,達到永續利用,能持久地產生經濟效益,生態效益以及社會效益,需要在林種結構上應做相應的調整。應改變林種結構簡單的人工林,逐步改建成為人工混交林,應把比較單純的偏重用材林的結構的林分,調整為以用材林和防護林為主的各林類按比例的多種林份的結構。在今后營造新林工作中,應將較大精力投入的營建具有高生態價值的防護林、釋濟林和薪炭林上面。在少林缺柴地區,應大力營造薪炭林,以解決燒柴的問題;在水土流失嚴重地區,多營造防護林。同時,加強對天然林的保護工作,以及對中幼齡林的及時撫育工作,保證合理的林分結構,增加林分產量。

2.按照市場需求,調整林業產業結構。對林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要制訂出合理的利用方案,調整生產布局,調動森工企業力量。要將林業經濟從“獨木支撐”的局面中拉回來,調整為第一產業、第三產業齊頭并進發展。在穩步提高第一產業產量,增加市場供給的同時,大力發展第三產業。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需求的變化,森林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日益增加并終將會上升到主導地位。著眼于未來,我們應該大力發展林業第三產業,開發以休閑娛樂為目的的森林旅游業以及能夠實現快速收益的木竹加工業、林副食品加工業、貯藏保鮮業、野生動物馴養繁殖業等第三產業。

3.對林業產品結構的進行調整。改變原來以單一的原木為中心的產品結構,加大開發新產品的力度,從林副產品、森林動物養殖等方面入手,使林業產業結構調整為多元化共同發展的方式。同時,應加快新技術的研發,加大林業產品的科技含量,自主創新,做好新技術的應用,從而做好林業產品的改革,利用技術的革新做好林業產品的深加工,更好地增加其附加值。重要的是做好林業產品不同的出口類型的調整工作,打破中國沒有高檔的林業產品的出口的情況,保證中國林業產品的不斷更新和發展。

有遠見認知的產業是可以長足發展的,林業產業也不例外。林業經濟結構的調整是需要從長遠打算的,只有林業的發展適合時代的發展,它才可以有立足之地,才可以更好地發展。所以,林業經濟結構的調整是必然的也是重要的,只有適應當前的市場需要,進行符合自然規律的調整,才可以更好更快更穩定地做好林業事業發展的不斷提升工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