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責任審計的發展歷程范文
時間:2023-07-23 09:37: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經濟責任審計的發展歷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軍隊;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
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實行以來,全軍絕大多數審計部門嚴格按照要求,依據規定的程序和范圍,認真負責地開展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績。但是有些單位在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應該引起各級高度重視,認真加以研究、解決。
一、單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一,重視不夠,組織實施難度大。部分軍隊組織部門沒有真正把軍隊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貫穿于監督管理中,評價和任用干部時只是委托審計機關走走形式而已。致使領導干部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互相推諉,清查不深不細,甚至敷衍了事走過場。
第二,審計監督覆蓋面小。有的單位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只滿足于“例行公事”,過關完事,而不能通過審計從經費的使用、管理、單位全面建設情況考核干部的決策能力、理財能力和事業心等,未達到審計的最終目的。
第三,法律法規不健全。軍隊現行經濟責任審計法規對審計的原則、范圍、內容等做了明確規定,但缺乏統一完善的配套制度。在責任區分上,黨委決策與個人責任、單位領導與部門領導、主要領導與分管領導、直接責任與間接責任等經濟責任區分不夠明確。在評價標準上,有的重視事業成果,有的重財經管理,有的重視廉潔自律等,沒有形成科學統一,便于操作,定量與定性有機結合的審計評價標準。
第四,審機機構人事方面力量不足。軍隊部門的經濟責任審計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和經費保障等問題至今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影響了審計工作的正常開展。隨著軍事活動的不斷發展,各級軍隊審計機關的工作量急劇增加,審計力量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
二、新形勢下搞好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主要對策
第一,深化人事,加強組織領導。一是要提高對實行這項制度重要意義的認識。各級黨委領導要充分認識到,堅持對領導干部實行經濟責任審計,是新時期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制度,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搞好干部管理、使用的一項重要工作。特別是干部、紀檢部門與審計部門,要把它作為干部政績、廉政建設考核和審計工作職責范圍的重要內容做細做好。二是要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黨委要重視,切實加強對這項工作的組織領導,分工專人負責。干部離任,一律要安排經濟責任審計。審計部門與干部部門應明確責任,相互配合,協同工作。
第二,完善軍隊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法律法規。軍隊領導干部審計工作已經初步實現了法治化、制度化、規范化,但是,為軍隊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發揮綜合協調作用的相關法律法規目前還是一個空白。《中國人名審計條例》知識在原則上要求對軍事經濟效益進行監督,缺乏具體的行為規范。當前軍隊審計部門應以《審計法》的修訂為契機,完善法律制度,同時依據修改后的《審計法》修改《中國人名審計條例》,對軍隊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原則、內容、方法、程序、標準等方面做出具體規定。此外,隨著軍隊審計工作的不斷深入,《軍隊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暫行規定》中的有些內容已經不適應審計工作的需要,應進行必要的補充、修改和完善。新晨
第三,宣揚先進,推廣典型經驗。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既要重視查處問題,清除隱患,更要注重發現積極因素,總結先進經驗。通常情況下,通過審計有三個方面的經驗可總結推廣。一是堅持勤儉節約、精打細算,自覺過好緊日子單位的經驗;二是嚴格執行財經制度、提高有限經費使用效益單位的經驗;三是堅持原則、秉公辦事、廉潔自律的領導干部典型的經驗。通過總結經驗,宣揚典型,增強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影響力,以促進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制度的有效落實。
篇2
關鍵詞:內部控制;內部審計;措施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企業面臨的各種風險不斷增多,建立內部控制體系,加強風險和危機管理,保障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逐步成為企業普遍關注的焦點。內部審計既是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一部分,又是內部控制體系有效性的確認者, 內部審計參與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確保企業內部控制持續有效運行,既是企業內部審計的法定職責,也是企業內部審計的發展機遇。因此,對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的關系進行研究是我們當前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一、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的內容
(一)內部控制。內部控制是指企業為了保證業務活動的有效進行和資產的安全完整,防止、發現和糾正錯誤與舞弊,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實施的政策、措施和程序。我國現行《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將企業內部控制分為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和監控五個要素。其中監督(通常就是內部審計)位于頂端的重要位置,是內控系統的特殊構成要素,它獨立于各項生產經營活動之外,是對其他內部控制的一種再控制。一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應該滿足以下條件:能夠保證業務活動按照恰當的授權進行;能夠使所有交易和事項以正確的金額,在適當的會計期間及時進行記錄,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完整;有利于貫徹既定的管理方針,提高經營管理效率;有利于通過檢查有關數據的正確性和可靠性、確保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實施。內部控制作為現代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
(二)內部審計。根據《內部審計實務標準》對內部審計的定義: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保證與咨詢活動,目的是為機構增加價值并提高機構的運作效率。它采用系統化規范化的方法來對風險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進行評估和改善,從而幫助機構實現其目標。內部審計是在單位內部建立的一種獨立的評價監督部門,其目的是協調單位人員有效履行責任,監督各項管理措施的執行并對其做出評價,以促進企業管理效率的提高。它主要是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以及經營活動的效率和效果所開展的一種評價活動,并實施內部監督,為企業內部管理服務。它既是企業內控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又是企業內部的經濟監督機構。現代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主要涵蓋以下內容:
1、財務收支審計。主要是評價和監督企業是否做到資產完整、財務信息真實及經濟活動收支的合規性、合理性及合法性,對會計記錄和報表分析提供資料真實性和公允性證明。
2、經濟責任審計。是評價企業內部機構、人員在一定時期內從事的經濟活動,以確定其經營業績、明確經濟責任,這里包括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和年度經濟責任審計。
3、經濟效益審計。審計重點是在保證社會效益的前提下以實現經濟效益的程序和途徑為內容,對企業的經營效果、投資效果、資金使用效果做出判斷和評價。
4、內部控制制度評審。主要是對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的完整性、適用性及有效性進行評價。
5、開展明晰產權的審計。審計明晰其產權歸屬,避免造成國有資產、集體資產流失或其他有損企業利益的行為。
6、其他審計。結合企業自身行業特點,開展對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審計工作。
二、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的關系
1、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兩者在產生淵源、作用和目的、理論基礎與假設、發展歷程上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研究企業內部控制理論、做好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離不開內部審計。
2、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中屬于環境控制要素范圍,是單位自我獨立評價的一種活動,內部審計本身就是一種控制,它按照內部控制要求,通過內部控制制度為其制定的審計程序和方法及要完成的任務、達到的目標,協助單位最高管理者監督內部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來促成好的控制環境的建立,并為改進內部控制提供建設性意見。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發揮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沒有內部審計的評價、監督,就不能形成良好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3、內部審計是對內部控制的控制。內部審計獨立于會計控制之外,代表管理層對整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及其遵循情況等進行評價,具有其他任何部門和控制所無法代替的重要作用。目前,內部審計范圍已從傳統的財務收支審計擴展到經營管理的各方面。內部審計促進內部控制,通過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和影響,協助企業上層管理者完善內部控制,促進內部控制的健全,維護內部控制的建設。
4、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內部審計需要內部控制,沒有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作基礎,審計就無法開展;沒有良好的內部控制,會計、財務信息會出現失真,管理人員責任會不明確,管理會出現混亂現象等,不僅會加重內部審計工作量,而且會加大內部審計的風險,從而制約了內部審計的發展。同理,內部控制需要內部審計,沒有內部審計對內部控制設計的健全程度和運行的有效程度的評審和進一步完善強化內部控制的建議,內部控制也只能原地踏步,造成與現實不符,效果不佳,甚至形同虛設,或因內部控制的局限性,給不法之徒以可乘之機,造成內部控制失控。
5、內部審計的角色由監督者逐步轉變為控制者。原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曾講過,要把內部審計定位為 “管理+效益”,將內部審計作為一個控制系統而不僅是一個檢查系統。內部審計的主要作用是“確認和建議”,而不再是以往的“監督和復核”。 內部審計通過提供專業“服務”,為風險管理出謀劃策,降低企業風險,從而在實質上促進財務報告內容的確定性和質量的提高。
三、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相結合的實踐運用
1、內部審計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1992年美國COSO報告提出:內部控制包括控制環境、控制活動、信息和溝通及監督五個要素。其中“監督”因素也包括內部審計。
2009年我國頒布實施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其中內部環境包括了內部審計。
國內一些大型企業的內部審計,在開展內部控制審計和評價方面也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實踐。中石化股份公司(以下簡稱:中石化)2000年境外上市,為適應境外上市監管要求和企業自身發展需要,于2005年正式頒布《內部控制手冊》,在公司各部門和下屬分(子)公司全面正式實施。公司審計部門提出了“以風險為導向,以內控為主線”的服務內向型審計理念,審計工作立足公司經營戰略和目標,“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緊緊抓住管理層關注的問題,內部控制評審成為審計部門一項主要工作。
2、內部審計推動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
內部審計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各個重要環節較為了解,容易發現缺陷和舞弊行為,并能有針對性地提出具體的改進意見和建議。中石化自2005年正式實施《內部控制手冊》以來,審計部門積極參與內部控制設計、修改、補充和完善。2007年中石化審計體制改革以來,審計部門每年對股份公司下屬分(子)公司獨立進行內部控制評審。審計部門依據《內部控制手冊》、《內部控制檢查評價與考核辦法》,對股份公司下屬分(子)公司進行評審、考核,獨立評審單位占被評審單位數量的47%。審計部門出具的審計報告成為公司修改、補充和完善《內部控制手冊》的重要依據,截至2009年初公司已對《內部控制手冊》進行了4次修訂。通過獨立評審,發揮了內部審計的“建設性”作用。
四、加強內部審計完善內部控制的措施
1、內部審計機構要合理設置和準確定位。內審機構應適用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根據企業管理實際,建立內部審計組織架構。內部審計要改變單一的財務收支和舞弊審計模式,向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為主的現代審計轉變。立足服務,做好監督,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免疫功能”和預防性作用,緊緊圍繞企業經營戰略和目標,為增加企業價值服務。
2、內部審計要參與企業內部控制制定。內部審計應站在企業內部控制全局的高度,統籌考慮并提出自己的建議,最大限度地克服內部控制建立時可能就有的天然缺陷。改變內部控制在制定階段主要交由相關業務部門完成的傳統做法,使內部控制在建立之時就交由內部審計進行評價。
3、內部審計要對企業內部控制單獨立項,專門評價。當前我國企業中對內部控制單獨立項,專門評價的還是少數,多數企業內部審計仍將主要精力投入到財務數據真實性、合法性的查證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經營領域,只是在查賬過程中去發現一些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未能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中的作用。內部審計應將內部控制的監督、評價作為重要的工作內容,單獨立項,衡量企業內部控制建立健全程度和抵御風險能力,尋找內部控制薄弱環節,提出強化內控建設的措施,以防范和化解企業各種經營風險,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4、內部審計要向風險導向內部控制評價模式轉變。這就要求內審人員改變過去那種以檢查歷史業務記錄和內部控制系統歷史運營情況而提出建議和意見的傳統評價模式,把審計的起點和重點放在關注企業未來發展所面臨的風險以及企業為降低風險所進行的管理活動上,結合企業目標,評價企業現有控制措施能否將其存在的風險降低至可接受水平,以風險評估的結果來主導內部控制評價重點,根據風險的性質、影響程度、可接受水平,評價內部控制的恰當性和有效性,根據風險管理的需要決定所需要的控制,尋找所有可能降低風險的途徑,提出管理、控制風險的建議和方法,將審計結果直接與企業經營目標和風險控制聯系在一起,為企業增加更多的價值。
5、內部審計要配備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 國內企業要與國際化大公司同臺競爭,將面臨各種風險和挑戰,因此,內審人員結構應是多元化的,人員構成既要有財會人員,還要有工程技術人員、律師、IT專家、人力資源管理和企業管理專家等,知識結構也要多元化,除具備財會知識外,還要掌握經營管理、工程技術等多方面知識,形成復合型人才結構。
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是企業不斷發展和保持競爭力的需求,也是企業面對市場風險與挑戰的需要。要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并使之運行有效,就必須加強內部審計工作的監督力度,使之規范化和制度化,才能有效促進企業控制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關萍.健全內控制度 強化內部審計[J].冶金財會,2007,(7):40-41.
[2]王桂云.淺談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會研究,2007,(3):102-103.
篇3
一、當前云南審計事業發展的現狀
(一)審計資源分散與整合利用不夠。
深入把握“一盤棋”的思路、“一條線”的模式、“大項目”的紅線,把不同層級與屬性的審計資源科學整合起來,建立完善審計工作的大格局。審計資源分散與整合利用不夠,主要體現在審計成果(包括審計資料、審計情況)的運用上下之間相互封閉、相互脫節,存在級次保護、地方保護;信息化建設步伐緩慢,審計信息流轉不暢,上情下達,下情上傳不夠;信息化內部審計與社會中介的成果、力量的運用非常不充分,沒有達到“一主兩翼”的效果,最終未能全面實現深層次的有效整合,造成力量分散、布局分散、重點分散局面。
(二)審計獨立性被弱化
走司法型審計模式,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里”,確保審計獨立。現行的地方各級審計機關的管理結構,實行雙重領導的管理體制,審計機關容易變成地方政府的一個“內審機構”。當國家利益與地方利益、全局利益與局部利益發生矛盾時在具體審計中,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制于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和領導的影響、干擾和牽制,形成“上審下容易、下審上困難”和“執行難、處理更難”尷尬局面。審計機關執法力度、強度都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往往部分甚至全部隱瞞,經濟責任審計對領導干部權力制約和監督作用不能很好的發揮。
(三)審計任務繁重與人力資源短缺的矛盾
隨著“兩強一堡”戰略目標推進,經濟社會得到跨越發展,審計項目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并且時間跨度長、涉及部門多,人少事多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容易造成審計貪多不爛、質量難保證、風險隱患大等問題,提供低層次“產品”和服務,制約了審計水平發揮。針對這樣的矛盾,應加強政府審計、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三位一體”的審計監督模式,走出審計人力資源科學配置的新路子。
(四)信息化建設速度緩慢
我國審計人員在開展審計工作時,主要審計內容是對企事業單位的會計賬冊和憑證進行檢查,而檢查方法主要是采取抽查法、詳查法,也就是對被審計單位的全部賬務、報表,然后抽取其中的一部分會計財務數據進行詳細檢查。但是在檢查中沒有有效運用計算機輔助審計方法,大部分地區信息化建設速度滯后,這對我國的審計工作效率將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二、促進云南審計事業發展的措施
(一)提升審計組織地位
我國政府機構體系中審計部門一般都是與其它職能部門平行,管理體系主要是采取總會計師負責方式。由于審計人員的組織地位較低,因此導致其權威性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審計職能的有效發揮。在常規情況下,審計的組織地位以及領導層次越高,其行使的審計權威性、獨立性就越有保障。因此,筆者建議應該進一步提升審計部門的組織地位,成立相對獨立的審計部門,直接置于審計委員會直接管理,向地方政府負責;另外還應該賦予審計部門對所有職能部門、單位以及個人進行審計的權限,以確保審計工作的結論和建議能得以有效執行。
(二)積極轉變審計工作的目標定位
我國審計部門的設立是具有一個特殊背景,在設立之初只是將其作為國家督察各個部門、單位、企業的一種手段,因此審計工作的重心便僅僅局限于對部門、單位、企業財務收支審計和合規性審計。最近幾年,國家審計署曾經提出:“審計工作的目標是促進組織加強管理和提高經濟效益。”但是目前這一理念在實踐中仍然未被落實到實際運作層面。在很大程度上,審計工作仍然停留在履行監督職能,無法為組織創造更多價值以及提升組織的價值,長而久之可能會對審計工作存在的根基。因此,我國的審計事業必須積極轉變工作的目標定位,從監督審計逐漸轉向管理審計,以此來加強對相關企事業單位的組織管理,努力為企事業單位實現經營、管理目標提供加值服務。
(三)進一步完善地方審計法制建設
由于我國的審計受托于經濟責任而產生的,同時也受到經濟責任的發展而發展,從長期的發展歷程中可以看出,審計工作的發展速度快慢、職責權利的履行和權威性高低、獨立性強弱、運行效率高低、制衡作用大小等都受制于法律建設以及法制環境的影響。
地方審計機構都是依據我國相關審計法而設立的,直接接受國家審計署的工作指導。為了方便審計機構順利開展工作,筆者認為應該賦予審計機構相對獨立的地位以及適當的處罰權利;與此同時,進一步加強審計法制體系的建設工作,以此來促進我國審計工作的快速發展。由于不同的審計工作側重點存在差異性,但是審計的主要對象均為市場主體的財政、財務收支,因此我們應該建立一個包含社會審計制度、政府審計制度、內部審計制度為一體的審計法制體系,以此才能促進我國審計工作逐步走向規范化,保障內審與外審都能夠實現公正審計評價、結論準確。
(四)努力提升審計隊伍的基本素質
為了能夠適應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們必須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審計隊伍。審計工作的作用與地位決定了其必須建設一個高標準的審計隊伍,如今的社會發展迅速,使得審計工作變得越來越復雜,責任越來越重大,審計層次越來越高,若沒有一支高素質的審計隊伍是無法完成審計工作的。
篇4
關鍵詞: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現狀與發展
事業單位內部審計作為一種經濟活動由來已久,隨著社會化再生產的開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斷提高,內部審計也經歷了一個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由初級到高級的發展歷程。現代西方內部審計已不再僅僅局限于單位的財務和會計問題,其工作范圍已經延伸到經濟管理領域的各個方面。近年來,隨著內部審計活動廣泛深入地發展,現代內部審計的職能范圍等一直處在演變之中,它推動了內部審計實務科學理性地向前發展。但在目前內部審計工作實踐中,內部審計的作用沒有得到應有的發揮。特別是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顯得相對滯后,亟待我們尋找存在的問題,探索解決的對策。
一、目前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的認識不到位
一方面,人們通常認為事業單位不具有生產功能,不存在成本費用核算,更無營業活動,因此,沒有開展內部審計的必要。內部結果便導致內部審計工作難以引起足夠的重視。另一方面,對相關法規貫徹不及時,認識不到位,沒有認識到內審工作的法定性、必要性和緊迫性。
(二)事業單位審計規范體系不完善,事業單位現行內部審計制度的立、改、廢滯后于事業單位形勢發展
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用制度規范審計行為,是內部審計業內追求的重要目標。目前,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主要執行依據是國家審計法規制定的規章制度和審計協會制定的內部審計準則等,各事業單位內部審計部門在實踐中探索出許多有益的經驗,在此基礎上應形成規章制度。另外,審計制度要有前瞻性、保持穩定性,但也要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及時予以修訂或補充,因其針對建設期間的項目管理帶有局限性,已不適應現在及未來的工程相關審計實務的需要,所以,有必要對此類審計制度進行梳理、修訂,保留成功經驗部分、去除不適用內容、增加審計管理新理念。及時對現行內部審計制度進行修訂、增補的工作應引起內部審計部門的重視。
(三)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和客觀性不夠
獨立性是內部審計的基本特征之一
目前,我國內部審計機構大都是單位的內設機構,基本上都處于管理層之下,在單位負責人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因此,在審計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單位的利益和相關人員利益的制約,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客觀性及權威性,都得不到保障。
(四)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審計人員素質的高低決定了審計能否客觀,公正及權威。《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內部審計標準說明》規定,從事審計的工作人員應具備財務、會計、企業管理、統計、計算機、概率、線性規劃、審計、工程、法律等專業知識,還應有足夠的經驗和良好的審計職業道德。但目前我國內部審計人員素質總體偏低,據統計部門對幾個大城市有代表性的企業的調查,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多是財會出身,甚至有些還未受到系統的專業訓練,加之我國內審準則工作規范和職業道德標準方面還有一些法律空白,許多內審機構和人員缺乏應有的職業規范的約束和指導。這就大大降低了審計工作的科學、嚴謹性,增加了審計工作的法律風險。
(五)內部審計缺乏明確的定位和目標
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應緊緊圍繞本部門、本單位工作總體目標而展開,并且從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出發,使得內部審計工作具有極強的可行性。現實往往是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目標脫離本部門、本單位的總體目標,從而使其實際效果大打折扣。
雖然有些事業單位也制定了一些內部審計工作目標,但在實際操作中,未對審計工作目標進行科學的解析,使得內部審計工作常常流于形式,從而大大降低了內部審計工作的效果。
二、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的發展建議
(一)充分認識到內部審計對事業單位的重要意義
首先,內部審計部門隸屬于事業單位,熟悉單位的關鍵實際情況和不足,因此,其審計工作相對于國家審計部門具有更強的針對性,效果也更顯著。其次,內部審計部門在國家審計部門的指導下進行審計工作,這是對國家審計的重要補充。
(二)保證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和客觀性
保證事業單位內審部門工作的獨立性和權威性,這是內審部門的重要特點,也是保證其工作客觀性的重要基礎。內部審計機構獨立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要求內部審計部門與其他職能部門相比在設置上應具有較高的地位,對其他職能部門有監督的權利和義務,其審計工作應在事業單位第一負責人帶領下進行,審計部門對其負責并直接匯報工作內容;其二,負責審計人與被審計人不存在經濟利害關系,審計機構、審計人員及經費來源等方面應具有的獨立性。
(三)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審計項目質量的好壞和審計風險的大小。因此,提高審計人員的素質,對提高審計質量起著根本性作用。因此,提高審計人員的素質就尤為重要,這一工作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應加強內審人員專業技能的培養提倡繼續教育,內審人員不僅要精通財會知識,還要熟練其他相關專業技能,提高業務水平;第二,鼓勵審計人員通過工作實踐,及時總結內審工作經驗,不斷完善審計手段和方法,不斷提高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本領,和應對復雜多變的工作局面的能力;第三,進一步完善審計隊伍的招聘制度,實行執證上崗,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審計人員的積極性,激發其愛崗敬業的熱情,使審計工作隊伍在穩定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壯大;第四,還應加強內審人員政治素質教育,樹立內部審計人員一絲不茍的工作精神和扎扎實實的工作作風,使其具備與其工作相適應的責任心,高度的事業心、良好品質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
(四)明確內審工作的職責和目標
內部審計工作要圍繞本單位的總體目標而進行,將改善管理、堵塞漏洞、提高效益為目的,要深刻領會到監督和服務的關系,將二者有機統一起來,監督是手段,其本質目的是發現問題并提出合理化的意見和建議,進而提高事業單位的效率。
(五)完善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制度,充分發揮審計職能作用
健全內部審計規章制度,使得內部審計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內部審計部門也要依照規定的程序、方法、內容等開展各項審計工作,保證審計結果的客觀公正。
充分發揮審計職能作用,促進內審規范化建設。內部審計機構在制定本單位的內部審計項目質量控制制度時,可以參照國家審計署所制定的《審計機關審計項目質量控制辦法(試行)》,結合本單位的具體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合實際的內部審計項目質量控制制度,為運用制度控制方法提高內部審計質量做好基礎工作。
(六)實現審計現代化,推行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
計算機輔助審計是指審計人員利用計算機對被審計單位進行審查,以確定其處理和控制功能是否可行,該技術是實現計算機信息系統環境下審計的主要手段。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的運用既提高了審計的正確性和準確性,也使審計人員從冗長乏味的計算工作中解放出來,有助于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降低審計成本;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的使用可幫助審計人員擴展審計的范圍,擴展至其他媒介;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具有相當大的機動靈活性。可見,計算機在一位審計人員的控制下就能對會計事項進行全面、迅速、經濟、有效的分析。
參考文獻:
[1]廖丹.如何提高內部審計質量[j].審計與理財,2009(2);
[2]趙耿毅.經濟責任審計保障權力在陽光下運行[j].中國審計;
篇5
一、企業內部控制——一個世界性的課題
十九世紀30年代,內部控制被作為一個名詞或完整概念正式提出,此后,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企業組織結構的日益復雜和信息不對稱的存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在現代市場經濟國家,內部控制被普遍認為是企業自身的免疫系統和修復系統,是保證企業正常經營、規避和化解風險、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重要措施和保障。同時,這些國家的有關組織也對內部控制的內涵、構成、程序等開展了廣泛的研究,并形成了日漸豐富的研究成果,如美國的COSO報告、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中有關內控的要求、加拿大的COCO指南等,其中美國的COSO報告中的內部控制框架在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目前許多國家的企業內部控制都是按照COSO框架構建的。在我國,特別是改革開放后,隨著我國企業參加國際市場競爭和在境外上市需要的增加,以及對西方管理理念和管理經驗的引進與學習,許多企業認識到內部控制對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性,并開始有意識的構建本企業的內部控制框架。從20世紀90年代起,我國政府也開始加強對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的推行力度,頒布和修訂了一系列相關的法律法規,強調內部控制的重要性,要求企業建立相應的內部管理和內部控制制度。
但是,從各國企業內部控制的實際執行情況看,由于企業內部控制缺失導致企業倒閉或面臨危機的案例卻時有發生。如英國的巴林銀行,這是一家有著兩百多年輝煌歷史的老牌商業銀行,但由于其新加坡公司交易員里森私自投資損失14億美元,導致這個曾經的金融帝國轟然倒塌。分析巴林銀行的倒閉,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違反了內部控制的“不相容職務”原則。里森在公司內身兼交易員和結算員,使他有機會偽造文件,瞞天過海,逃避監督。當然,巴林銀行也曾有所察覺,但由于對業務的了解不夠和銀行高層對財務報告的重視不夠,幾次調查都被里森蒙騙過去,銀行內部監督失敗。里森本人講:“有一群人本來可以揭穿并阻止我的把戲,但他們沒有這樣做,我不知道他們的疏忽與犯罪的疏忽直接界限何在”。在國內由于內控失效導致的事件也時有發生,如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由于缺乏有效透明的溝通與監督控制機制,使總經理陳久霖所從事的期權交易以及后來的挪盤都成功隱瞞了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同時也突破了新加坡公司本身關于交易的止損限制,公司內部控制失效,該行為產生5.5億美元損失,導致新加坡公司申請破產保護。再如新華人壽原總經理關國亮違規使用資金案,也是由于公司內部控制體系不完善而產生的。由此可見,雖然企業內部控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有關企業內部控制的實踐和理論研究都在不斷尋求深入,但因內部控制失效而發生的事件卻經常發生,故而,如何建立健全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并保證其有效執行仍是世界性的研究課題,需要不斷的探索和實踐。
二、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當前迫切的需要
從國際上一些比較成功的企業經驗看,完善并運轉良好的企業內部控制是這些企業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屹立不倒的重要保障。在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過程中,必須從企業的“內功”入手,建立并完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以提高國有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實現國民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
(一)國有企業內控建設的現狀急需建立完善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當前,關于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性雖然已經得到我國大多數國有企業的普遍認可,但這種認識僅局限于理論認識層面,與落實到企業生產經營實際還有較大距離,許多國有企業還沒有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或雖有建立,但與企業戰略目標和實際生產經營活動契合度不高,成為空洞的擺設,企業的內部控制更多地維系在經理層的覺悟上,而不是建立在制度安排基礎上。在內部控制的執行方面,缺乏有效的執行機制,企業內部人或控股股東集控制權、執行權和監督權于一身,自覺不自覺地凌駕于內部控制之上,而且企業內部執行控制的動力不足,缺乏主動執行、維護及改善內部控制的熱情,內部控制執行效果不佳。根據2007年8月德勤中國的“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現狀的調查報告”顯示,被普遍認為管理更為規范的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仍處于較低水平。由此可見,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機制已經成為置身于日益開放的市場和激烈的競爭中的國有企業的迫切需要。
(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急需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內部控制機制與現代企業制度之間具有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辯證關系。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是“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這要求企業治理結構順暢、行為規范、決策理性、責任明確,成為真正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的主體。內部控制機制的內核是建立科學有效的“決策—執行—監督—反饋”體系,維護企業治理順暢,這是現代企業制度“管理科學”目標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目標的重要保證,內部控制機制有利于促進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因此,在當前深化企業改革、構建現代企業制度的過程中,迫切需要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內部控制體系。
(三)管控企業風險急需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風險無處不在,法律風險、市場風險、信息風險、投資風險、經營風險、財務風險等等,時時威脅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稍有不慎,企業經過多年努力形成的成果就會被風險摧毀。但當前一些國有企業風險意識不強,風險分析和應對的能力不足,在投資、擔保重大購銷業務、大額資金借貸、長期工程合同簽訂等方面缺少相應的制度約束,投資獨斷失誤、資金被騙、擔保損失等問題時有發生,為此,必須盡快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體系,規范決策程序和業務執行行為,明確相關責任,建立責任追究制度,避免亂投資、亂擔保、亂拆借等行為,防范企業風險。
(四)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證國有資產安全急需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會計信息是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等方面的直接反映,是企業利益相關者了解企業的重要手段,企業必須通過內部控制減少會計核算不規范、調節利潤、資金體外循環、挪用公款等行為,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同時,在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變革時期,也必須通過建立完善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形成約束監督機制,避免因企業改制等原因造成的國有資產流失,保護國有資產安全,從制度上遏制腐敗現象的產生。
(五)實施國有企業國際化戰略急需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推進,國際分工深入發展,世界市場日益擴大,公司的跨行業、跨區域布局更為廣泛,組織結構和管理內容也更加復雜,在這種情況急需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以滿足企業國際化經營的需要。
(六)企業的兼并重組行為急需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在全球資本市場日益發展的今天,國有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兼并重組的事項越來越普遍。資源重新整合配置后的企業要實現預期的1+1>2的目標,急需完備的內部控制理念和流程,在企業內部構建統一的管理平臺,形成自我檢測、自我監督、自我調整、自我發展的內部驅動機制,促進企業實現其戰略目標。
三、推進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的幾點思考
建立健全完善的企業內部控制機制是現代企業競爭與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是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的需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作為國有企業的出資人,應當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順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企業生存發展的內在規律,積極推動國有企業建立并完善與自身戰略和生產經營實際相適合的內部控制體系。現就從出資人角度推動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建設提幾點想法,以期拋磚引玉。
(一)推動企業充分認識內部控制重要性,使完善內部控制成為企業的主動愿景。認知事物是將與該事物相關的行動付諸于實踐的前提。目前一些國有企業只是為滿足監管部門等的要求而制定了形式上的內部控制制度,并不是真正重視內部控制的監控作用,在這些企業中,內部控制的完善與否遠不如經營業績的提高重要,也遠未意識到內部控制對企業健康成長和業績提升的保駕護航作用,從而也導致企業因內部控制不完善的問題頻繁發生。對此,從出資人角度必須通過相應的工作提高企業對內部控制的重視:一是制定相關文件,如關于做好內部控制的通知、內部控制建設指導等,增強企業對內部控制的重視度,同時加強對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二是堅持“以人為本”,通過開展相關知識培訓、召開專題研討會等方式普及內控知識,推動企業加強內控知識學習,激發企業建立、完善、執行內部控制的積極性;三是推動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和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為內部控制建設營造良好的控制環境。
(二)差別對待,分類推進。權變理論告述我們,并不存在普遍適用的“最好模式”或“唯一管理方式”,采用何種管理模式應當依據特定的環境確定。我國國有企業的情況千差萬別,不同行業、不同企業以及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對內控的需要都存在差異。因此,從出資人角度推動企業構建內部控制體系時,應當承認并充分考慮行業間、企業間的差異,不搞“一刀切”。同時,認真分析企業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情況,差別對待,分類推進,對于那些內部控制建設尚不完善的企業,以推動企業建立內部控制體系作為重點工作內容;對于那些內部控制較好的企業,以推動企業完善和有效執行內部控制作為重點工作內容。
(三)制定內部控制評價標準,開展內部控制評價。雖然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和一些行政規范都要求對企業內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進行評價,但對評價活動本身怎樣進行并無明確規范,也缺乏對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進行評價的實質性指導和具體的評價標準。企業內部也缺乏對自身內部控制進行自我評價的理念和具體標準,只有少數企業對本企業的內部控制效果進行了分析評價和控制修復。為此,我們可以從出資人角度建立框架性的粗線條的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標準,開展企業內部控制評價工作,從外部推動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與完善。
(四)注意防止企業內部控制建設中的形式主義。內部控制只有符合企業實際才能充分發揮其效能。我國國有企業有其特有的產生動因和發展歷程,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面臨著與國外企業不同的政治、經濟與人文環境。在推動企業建立與完善內部控制體系的過程中,應當注意通過加強對企業的經濟責任審計、推進企業內部審計工作開展、評價企業內部控制水平等手段,推動企業杜絕內控建設執行中的形式主義,監督企業做到:一是制定的內部控制體系要符合中國國情;二是制定的內部控制體系要符合企業實際,并服務于企業發展戰略目標;三是制定的內部控制體系要具有可操作性,切忌將內部控制建設成為墻上掛的、嘴上說的內部控制;四要保證內部控制制度與程序得到切實有效的執行。
- 上一篇: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反思
- 下一篇:農村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