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設計亮點范文
時間:2023-07-14 18:05: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畢業設計亮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畢業設計 工程管理 指導模式
工程管理專業畢業設計是教學過程的最后階段采用的總結性實踐教學環節,是學習深化與升華的重要過程。通過畢業設計,能使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的各種理論知識和技能,進行全面、系統、嚴格的技術及基本能力訓練,它既是學生學習、研究與實踐成果的全面總結,又是對學生素質與能力的一次全面檢驗,而且是對學生的畢業資格及學位資格認證的重要依據。同時,通過畢業設計,學生對某一課題進行專門深入系統的研究,鞏固、擴大、加深已有知識,培養綜合運用已有知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學生走上工程建設崗位前的一次重要實習。因此,如何提高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畢業設計質量就成為工程管理專業畢業設計指導團隊必須思考的課題,筆者在這方面進行了不斷嘗試與努力,特總結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供工程管理專業畢業設計指導團隊參考。
1.科學合理地確定畢業設計課題。
選題是畢業設計的關鍵。一個良好的課題能強化理論知識及實踐技能,使學生充分發揮其創造力,圓滿地完成畢業設計。因而畢業設計選題要注重課題的實用性、教學性。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筆者也發現,拿到實用性強的課題的學生積極性明顯高于其他學生。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應用,與實際結合的課題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因此,課題應盡可能地貼近生產實際、生活實際。而注重課題的教學能使知識承上啟下,一方面豐富原有知識,另一方面保證知識的前后連貫性,有助于學生進一步消化原有知識,提高自己。畢業設計的課題選擇應綜合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有利于綜合學生所學知識。
(2)能結合學科特點。
(3)盡可能聯系實際。
(4)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根據以上要求和鑒于工程管理專業的畢業設計多集中在工程招投標文件的編制和工程造價確定與項目管理實施規劃的編制方面,因而筆者認為其關鍵是選擇合適的工程項目,其工作量在滿足要求的同時,能使學生在工程造價的確定和項目管理某一階段的實際工作方面得到鍛煉。所以學生選題應切實遵循來源于實踐并考慮其教學性的原則。
(1)教師參加的產學研橫向課題,真題真做,為委托單位提供服務;
(2)實習單位的實際工程項目,真題真做,切實為實習單位提供服務;
(3)教師挑選的工程規模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項目,假題真做。工程管理專業畢業設計指導團隊應注重課題資料的積累,盡量選取最適合教學內容又貼近生產實際的課題,完成資料庫的建設,為今后課題的不斷完善打好基礎。
在確定選題時還要考慮學生實際能力的差異。學生不可避免地在理論基礎和動手能力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因此,課題的預備應有層次性。否則,太簡單的課題將使部分能力較強的學生產生輕視的態度,草草了事,或過早地完成設計而影響其他學生;而太難的課題使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感到無從下手,產生畏懼感,最后由教師手把手地教,甚至由教師一手包辦,使畢業設計流于形式,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因此在分組時應該合理安排,而在布置課題時,基礎好的學生和基礎差的學生的設計課題應有所不同,盡可能符合每一位學生的實際能力,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產生強烈的探索欲望及解決問題的迫切心理要求。
2.為學生落實好對口實習單位,以便學生扎實實習,充分調研。
通過實習(調研)為畢業設計做好準備,在資料收集、方案確定、資料查詢等環節獲得必要的訓練。也可根據實習單位的具體情況,初選畢業設計題目。
為使學生能夠做好實習工作,并受到適應現場、社會活動與人際交往能力方面的訓練,以提高綜合素質。教師必須通過各種途徑為學生篩選落實好對口實習單位,使實習能夠達成下列實習(調研)內容與要求。
(1)了解畢業設計課題研究的對象及生產、科研的實際,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培養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的作風,提高工程管理素質。
(2)獨立深入與畢業設計課題有關的單位、部門了解課題的來源及提出的依據,了解與畢業設計課題有關的實際知識。收集有關的數據、圖表、文獻、資料,并進行分析、歸納、整理及研究,對課題設計方案起到指導作用。
3.構建高效教師指導團隊和指導模式。
(1)逐步建設高效精干的畢業設計指導團隊
畢業設計既涉及理論知識又涉及實際操作技能。因此指導教師既要能從理論上指導,又能給予實踐上的幫助,因而指導教師應具備較強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鑒于目前部分教師一直在校學習到博士畢業,缺少工程管理實踐經驗這一現狀,要提高畢業設計指導質量,有必要組建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互補的指導團隊以滿足設計需要。
筆者經過多年的實踐,充分認識到校企合作指導模式是目前最高效的指導模式,學生既可以得到理論提高,又能很快得到工作能力的提升,滿足就業需要。因此,學校應該考慮聘請一定數量的有經驗的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員加入指導團隊。
(2)構建互動式的指導模式
指導教師布置給學生任務后,要指導學生分析課題,確定設計思路,充分利用技術資料,注重設計方法和合理使用工具書。學生設計時應注重理論與實際的差距,充分考慮設計的可行性。指導教師要注重學生完成任務的質量和速度,及時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啟發其獨立思考。在設計過程中,應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安全意識和嚴謹的工作作風。設計完成后應撰寫畢業設計論文,對自己的設計過程做全面總結。
因此,要提高畢業設計質量就要實施全過程監控,分階段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在畢業設計這一實踐教學環節,努力構建互動式的指導模式,把指導過程看做師生之間的交往溝通,把指導教學看做一個動態發展的并相互影響的教與學的過程。這種指導教學模式的優勢是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所想所知,了解學生在設計過程中面臨的困難與難題,盡早引領學生解決問題,充分發揮教師教學的主導作用,從而讓學生成為實踐教學環節的主體。
4.認真組織好答辯環節。
答辯是檢查學生畢業設計質量的一次“口試”,也是學生在校走向社會前的最后一次綜合檢驗環節。通過這一形式,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總結設計過程,檢驗其應變能力及自信心,為真正走上社會打下堅實基礎。答辯主要考查學生的一些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答辯的過程實際是幫助學生總結的過程。所以在答辯過程中,答辯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總結在設計過程中積累起來的經驗,分析設計效果,找出不足及改進方法,幫助學生把實踐轉化成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通過答辯,有助于學生提高應變能力及自信心,為真正走上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5.建立實際可行的評價指標與標準,嚴格做好成績評定工作。
篇2
關鍵詞 畢業設計;教學質量評價;TOPSIS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10-0061-02
1 引言
隨著兩化融合的深入及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廣大企業特別是數量眾多的中小型企業,信息化人才嚴重匱乏。機電信息工程專業專門為企業信息化建設培養人才,以適應企業的需要。在所有教學環節中,畢業設計是對學生的知識、能力的全面檢驗,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應用專業知識能力的重要環節。
在本專業的教學中,指導教師對畢業設計質量的影響有重要作用,對畢業設計教學質量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有利于形成穩定的判斷標準,及時矯正過于隨意的指導,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本文依據機電信息工程專業畢業設計的教學實踐,給出畢業設計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提出一種基于TOPSIS的評價方法,對教學效果進行綜合評價。
2 評價指標
對畢業設計教學質量進行評價的關鍵是建立一套嚴格、客觀、公正的評估指標體系和科學的評估方法。以往本專業對畢業設計環節的教學質量缺少系統的評價,也沒有確定的評價指標,一般按照學生的最終成績進行定性判斷,對教學的促進作用有限。通過對機電信息工程專業多年來畢業設計環節的分析,發現畢業設計教學質量涉及的因素較多,考慮所有因素則評價難以實施。確定評價指標應遵循重點突出、相對獨立和導向明確的原則,并且簡潔明了,可操作性要好。同時,為使評估結論準確并符合實際,畢業設計教學質量的評價除了由指導教師參加外,人員組成也應包括其他教學環節的教師,并結合學生畢業設計本身的成績。通過以上分析,最終確定畢業設計教學質量評價指標為專家評估、學生平時成績、教師自評和畢業生綜合表現。
3 評價的方法及流程
本文提出一種基于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的畢業設計教學質量評價方法。TOPSIS方法是一種多屬性問題決策方法[1],該方法借助“理想解”和“負理想解”對評價對象進行排序,思路清晰,對信息的利用更充分。用該方法評價教學質量,決策過程更趨合理,消除了過去使用主觀評判所帶來的弊端。
該方法借助理想解和負理想解為方案集中的各方案排序。若有m個方案,每個方案有n種屬性,則構成m行n列的決策矩陣[2];理想解的每個屬性值都是決策矩陣中該屬性的最佳值,而負理想解的每個屬性值都是決策矩陣中該屬性的最差值[3]。將方案集中的各個方案與理想解和負理想解的距離進行比較,靠近理想解且遠離負理想解的方案即為最佳方案,可以據此排定各方案的優先序。
TOPSIS法的流程如下。
1)用向量規范化方法求得規范決策矩陣。若決策矩陣Y={yij},規范化決策矩陣Z={zij},則:
2)構成加權規范陣X={xij}。若給定權重ω=(ω1,ω2,…ωn)T,則:
xij=ωj?zij(i=1,…,m;j=1,…,n)(2)
3)確定理想解x*(x*1,x*2,…,x*n)和負理想解x0(x01,x02,
…,x0n)。
設理想解x*的第j個屬性值為x*j,負理想解x0第j個屬性值為x0j,則理想解和負理想解分別為:
4)計算m個方案與正、負理想解的距離。
方案xi到理想解的距離為:
方案xi到負理想解的距離為:
5)計算m個方案的相對貼近度:
6)根據Ci*值由大到小排列m個方案的優先序。
4 應用實例
對本專業5位畢業設計指導教師的畢業設計教學質量進行評價,考慮的評價指標為C1專家評估、C2學生平時成績、C3教師自評、C4畢業生綜合表現成績4個指標,均為效益型指標。
各評價值構成決策矩陣,C2和C4直接采用其成績冊中的值,各項評價值見表1。
由式(1)求得規范化矩陣,見表2。
權重的確定采用專家直接賦值法,取權向量為[0.38,
0.27,0.25,0.10]T,由(2)式得加權規范化矩陣見表3。
由式(3)(4)得理想解和負理想解分別為:
由式(5)(6)得評價對象到正、負理想解解的距離為:
由式(7)計算相對貼近度為:
5 結束語
畢業設計教學質量擁有多個屬性,以往給出的優、良、合格等評價較為含糊,主觀性強。本文采用基于TOPSIS的方法,使評價基于定量的分析,最大程度克服了主觀因素的影響,同時需確定合理、簡明、可操作性好的評價指標,才能正確實施畢業設計教學質量的評價。
參考文獻
[1]岳超源.決策理論與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篇3
關鍵詞:畢業設計;質量;實踐環節;提高
電氣工程類本科專業主要培養在電氣工程、自動化、電子與計算機技術應用等領域能夠從事工程設計、系統分析與運行、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與管理,能獨立分析和解決電氣工程實際問題,適應本專業領域各項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因此,該學科方向具有強電與弱電結合,理論與實踐并重,學科特色明顯等特點。這些都決定了畢業設計不能流于形式,應該嚴格保證質量,過程管理應當規范細致。但目前由于高校擴招、軟硬件資源缺乏、畢業分配制度改革及就業形勢嚴峻等問題,導致畢業設計效果不盡如人意。筆者分析了電氣工程類畢業設計的現狀和不足,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措施和方法。這些措施和方法對于培養創新型和復合型電氣工程類人才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1 畢業設計現狀和不足分析
通過近幾年指導畢業設計教學的親身體會,筆者發現在電氣工程類畢業設計中主要存在如下方面的問題和不足。
1.1 畢業設計選題方面
選題是畢業設計的開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設計的方向和質量。選擇合適的課題是順利、高質量完成畢業設計任務的關鍵所在。目前,教師給出的部分選題過于陳舊、范圍偏窄,工作量明顯不足,有的選題甚至幾年不變,不能明顯反映本專業的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有些選題雖然反映了本專業的前沿技術和發展動態,但作為本科生的畢業設計選題,則顯得偏難、工作量偏大。同時學生在選題時認識不足,認為畢業設計只是走走過程,只選一些簡單易做的題目,而不結合自己的興趣和今后的工作方向。由于重視程度不夠,投入時間不足,也就造成了畢業設計質量不高。
1.2 教學資源不足方面
隨著1999年全國高校開始擴招,很多學校的師資隊伍、實驗室條件等都不能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我校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共計10余名教師,但近年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就業形勢良好,每屆學生人數均在150人以上,導致每位教師人均指導畢業設計10人以上,教師除了承擔教學任務外,還承擔著科研任務。同時由于實驗條件跟不上,許多畢業設計只能是簡單理論的重復。這些情況從根本上限制了畢業設計的規范性和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提高。
1.3 學生個人因素方面
目前,本科生就業是每個學校招生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大學時代最后一個學期找工作就成為大部分本科生的重心。這一時間段也是考研學生復試的關鍵時期,導致他們對畢業設計不會投入很多精力,只選一些簡單易做的題目。而學校在這種情況下管理也比較寬松,導致學生在思想上不夠重視,不認真扎實地做設計。已經簽訂工作協議的學生認為已經找到工作,畢業設計的好與不好無關緊要,畢業設計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
1.4 復制抄襲現象方面
由于網絡資源豐富,每個學校的圖書館都有大量的論文資源數據庫,這對于學生查找資料、了解學科的發展動態和方向非常有利。但有些學生缺乏科學態度和創新意識,在撰寫論文過程中會抄襲他人成果,有的章節或內容幾乎是成段、成章節地復制,整篇論文中基本沒有自己的觀點和思想。
2 提高畢業設計質量的措施
針對畢業設計出現的上述問題及畢業設計教學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我們需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以不斷提高畢業設計的質量。
2.1 選題的優化及選題形式多樣化
指導教師在出畢業設計選題時,應該每年更換三分之一以上的題目,保證選題不過于陳舊。合理評估畢業設計工作量的大小,選題不宜過難、過大、過寬,以保證學生能獨立完成或協作完成。找到工作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今后工作的方向自定題目,不局限于指導教師所出的題目,這對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及今后的發展都大有好處。總之,在選題上應該革陳推新,保持選題的新穎性和多樣性。
2.2 強化過程規范管理
畢業設計是大學本科時代時間最長的一次實踐教學環節,一般在4個月左右,這么長的時間內必須強化過程規范管理,才能做到對畢業設計全過程的有效管理。我校引入畢業設計(論文)智能管理系統,該系統對畢業設計在時間上嚴格劃分,每一個畢業設計階段必須完成相應的工作任務,并提交給系統,在指導教師審閱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階段的設計工作。這樣不僅對學生的畢業設計進行了規范管理,也對教師的指導過程進行了約束,起到了強化過程監督的作用。同時指導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在進行畢業設計過程中每周見面2次,并進行畢業設計答疑,這樣就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畢業設計過程,從而要求學生全身心地投入,以保證畢業設計的質量。
2.3 建立創新及激勵機制
為了調動學生和指導教師的積極性,提高畢業設計質量,對于在畢業設計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畢業設計論文有創新點,能與企業生產實際緊密結合的學生,在成績評定上應給以傾斜。鼓勵有科研課題的教師指導一定數量的畢業設計,讓學生參與到教師的課題中,通過實際科研項目的鍛煉,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這樣不僅可以提高畢業設計質量,也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他們今后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2.4 完善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
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及二級學院應加強畢業設計的全過程管理,可分別成立校級教學督導組和各二級學院教學督導組,定期檢查畢業設計的各個環節完成情況,同時對指導教師的指導情況進行監督,使學生和指導教師都能夠從思想上認識到畢業設計的重要性。為了防止學生成句、成段地抄襲,我校教務處利用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對畢業設計論文進行比對,有效防止了學生在撰寫論文過程中大量抄襲的情況。在答辯、評定畢業設計成績時,由于設計題目類型較多,各位答辯教師的評分標準不一致,因此應建立質量評價機制,做到畢業設計評分工作的公正、公平,有利于在專業教研室形成正確、積極的價值判斷標準和氛圍,對教師的畢業設計指導工作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3 結束語
通過對電氣工程類本科畢業設計現狀進行分析,分別從選題優化及選題形式多樣化、建立創新和激勵機制、強化過程管理及完善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和方法,這些措施和方法對提高電氣工程類畢業設計的質量及層次,培養創新型和復合型電氣工程類應用型人才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 周鮮成.提高本科生畢業設計質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8(2):162-163.
[2] 朱娟娟.實驗教學的改革建議與見解[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8(6):89-90.
[3] 鄭翔,高健和.高校工科本科生畢業設計質量問題與對策[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0,14(2):91-93.
篇4
傳統課題一般是由指導教師主觀出題,有的來源于電子專業范疇中的一些經典實例;有的來源于指導教師自己承擔的研究項目。學生僅僅是被動選擇,因而,學生喜歡選擇簡單的課題或是指導較為寬松的老師的課題。若要改變這一現象,筆者認為可從以下三方面入手:①啟發學生按照自己的專業和興趣去尋找課題。擬定欲解決的問題和采用的方法,然后再與指導老師討論研究具體內容和工作量,最后共同確定課題。由于課題來源于學生的興趣,在確定課題之前學生對課題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學生選題的盲目性。同時還能激發學生探索和創新的熱情。②深入企業尋找課題。指導教師帶領學生深入企業,尤其是學生有意向工作的企業,了解企業產品和運作情況,到現場去發現問題,或是參與企業的技改項目,然后經過提煉后從中確定畢業設計的課題。這種課題來自于企業,并有可能幫助企業進行產品或流程上的創新。③從市場已有產品的缺陷中尋找課題。選擇一些剛上市的新型電子產品,了解產品的主要缺陷,然后通過功能分析和原理分析,找到問題的癥結,從中確定畢業設計的課題。這種課題可使學生有機會接觸新技術、應用新技術,甚至在新技術的基礎上再進行創新。
2課題形式的創新
傳統的課題表現形式比較單一,多數采用一個明確的課題名稱,然后指定具體的功能要求和參數要求。這樣一來,學生無需創新,只要完成具體的產品設計即可。所以課題形式也應有所改進才能把創新能力的要求真正納入畢業設計中來。建議可采用以下形式:①新產品的設計。以某些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為背景,結合本專業的知識,解決該問題,設計一個新產品出來。此時,該課題只有客戶對產品的需求信息,不給出確切的產品功能和參數指標。要求學生在設計過程中,先通過分析客戶的需求確定產品功能,提出創新想法,完成新產品的概念設計。再根據成本、功能和參數特性篩選性價比高的可行性方案。然后再確定產品實現形式及具體參數范圍。這種課題形式明確地提出了很高的創新的要求,給學生很寬的發揮空間。②企業技改或流程的優化。以企業技改或流程優化的任務書形式下達畢業設計的課題任務。將具體企業環境、企業要求和企業流程引入畢業設計環節中來。由于企業問題多種多樣,即使是相同的問題,在不同企業中也會需要不同的方法解決。采用這類課題形式,不但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了解一些企業的運作流程,而且還能鍛煉學生靈活處理現場問題能力。③現有系統或產品的改進。提出現存某個電子產品的缺陷或是不足之處,要求學生進行改進或是提高其性能參數。這類課題形式,可以引導學生使用一些創新方法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將學生從被完成任務的狀態中,帶入到主動求解問題的氣氛里,激發學生創新的熱情。因此也能產生水平較高的畢業設計作品。
3課題確定流程的創新
傳統課題確定是先由指導教師申報,再由分院或系部審核通過后下達給學生。課題公布后學生通過查閱相關資料,才能對課題有所了解,然后再著手進行設計。整個過程,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地位。因此,導致很多學生把畢業設計當作是負擔,以應付的態度對待整個過程。作為畢業設計環節的起始端的選題環節,如果能調整流程,讓學生適當的參與確定課題,對調動學生積極性是很有幫助的。筆者認為,可嘗試以下兩種方式:①畢業設計環節開始之前,鼓勵學生主動聯絡負責指導畢業設計的各位專業教師,以選擇適合自己風格的指導教師。然后再通過與指導教師的進一步溝通,來選擇自己想要做的畢業設計課題。最后,再由指導教師將課題整理后申報至分院或系部審核。②將畢業設計環節和頂崗實習環節相結合。學生先進入企業頂崗實習,在實習過程中了解企業問題,然后把問題帶回學校,與教師共同提煉出畢業設計課題。總之,畢業選題環節開始之前,學生就應該參與,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這樣,不但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而且還能根據學生個體特點來設計課題。畢業設計中將產生更多的創新亮點。
4總結
篇5
[關鍵詞]畢業設計;培養質量;選題;團隊畢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5823(2016)02-0084-02[收稿日期]2015-10-11
一、畢業設計現狀
畢業設計是大學生在大學期間的最后學習內容,它占用學時最長、綜合性最強,是大學階段學習的深化與升華。它是高等學校本科生培養計劃中最能衡量學生綜合水平的重要教學環節。可以說,畢業設計是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深入的檢驗,最能充分反映出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正因為此,各個高校都特別重視大四學生的畢業設計工作,且采取多種措施來盡可能完善該項工作。作者所在的中國民航飛行學院航空工程學院是培養中國民航機務人才的主力院校。通過分析總結近幾年所在教研室指導畢業設計的情況,發現傳統的個體畢業設計存在著一些弊端,主要表現如下:
(一)選題難
航空工程學院每年幾百名畢業生,同時要求畢業設計的題目幾年內不能重復,給我院教師的畢業設計選題帶來了很大難度。選的題目太難,學生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很難高質量地完成,到最后反而使指導老師非常被動,為了讓學生順利通過,干脆自己上陣和學生一起做;選題太簡單,學生走過場,達不到應有的鍛煉效果[1]。有些老師手頭有一些科研項目,但是涉及的專業知識分屬于不同的學科領域,只有由各個專業領域的老師合力指導才能完成,這就需要團隊協作,而個體形式的畢業設計在這種情況下滿足不了實際的需要。
(二)學生精力投入不夠
航空工程學院畢業生在大四下學期要下到各個分院的機務部門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實習。如果已經找到工作,則可以做畢業設計的時間只有3個月,如果工作還沒有著落,則需要參加各種招聘會,甚至到用人單位面試,期間真正忙于畢業設計的時間就會大打折扣。而簽好就業協議的同學,往往覺得既然單位也已經找定,畢業設計質量好壞就和自己的求職沒有關系了,容易變得懈怠,思想上放松要求,追求答辯通過就好,不在乎實際的分數,在畢業設計過程中也是主動性嚴重不足,利用往屆的論文或在網上搜索一些相關資料拼湊了事。
(三)教師能夠花費在指導學生畢業論文的精力非常有限
中國大多數高校青年教師的壓力都很大,不僅要完成一定的教學量,同時還要搞好科研,而科研是探索未知領域,要讀大量的中英文文獻,非常耗時間,而文章、科研項目是教師職稱晉升的主要考核指標。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學生畢業設計選題和自己的科研不十分契合,就不愿花更多的時間去指導。同時,隨著高校每年畢業生數量的增多,每個教師往往要同時指導多名學生,工作量很大,這種情況下也很難保證畢業設計的指導質量。
二、團隊畢業設計的概念
團隊畢業設計,或者說團隊合作模式的畢業設計是指由多個參加畢業設計的學生組成一個團隊,針對某一個大的研究項目,合理地利用每一個成員的知識和技能協同工作,解決問題,達到共同的目標[2]。在以往個體畢業設計模式下,每個畢業生的題目和同屆的同學都不相同,且可能差異很大,如果遇到問題,除了自己的指導老師外并學生并沒有太好交流溝通的對象,而如上所述,因為學生自身的主動性缺乏或者教師的精力分配不夠,就容易導致問題一拖再拖,最終影響了畢業設計質量。而在團隊畢業設計模式下,學生在論文研究工作進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可以和同團隊的其他成員充分溝通,這無疑會加快論文寫作進度,提高論文的質量,且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交流溝通的能力。還有一個積極的因素,因為是團隊的研究攻關,無形中會使學生體會到團隊的榮譽感,這種榮譽感會使每個學生都不敢懈怠,努力按時間節點完成團隊分配的子內容,確保不至于因為自己一個人而影響整個團隊的畢業設計進度。
三、關于在民航院校畢業設計中引入團隊畢業設計的思考
以團隊為單位開展大學生畢業設計工作是一種新的形式和方法,是以常規畢業設計工作為基礎而發展創新的成果[3]。南京的一些高校較早對以團隊為單位開展大學生畢業設計工作進行了探索和嘗試,江蘇省在省優秀畢業設計評選中設立優秀團隊獎,對此也起到了良好的導向作用和推動作用。在我校引入團隊畢業設計,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以畢業設計的階段為序):
(一)選題階段
畢業設計的研究課題應具有較好的系統性,這是團隊畢業設計選題的基本要求。系統性強的課題,有利于拆分成幾個既有一定的獨立性又相互關聯的子課題,實現團隊畢業設計模式的初衷。比如,對于通過計算流體力學的方法研究不同夾角下的附面層流動情況的課題,需要不同角度,不同湍流模型,甚至不同商業軟件之間的互相對比、校核,如果安排給一個學生,學習軟件就需要耗費畢業設計一半的時間。這種情況下,只有進行團隊畢業設計,通過團隊中每一位成員的分擔、交流與合作,才能深入研究該課題。
(二)團隊組建方面
指導教師要對所帶學生進行合理安排。一般情況下,畢業設計的團隊成員限定在4-5人,且可以從中選取一名研究與組織管理能力兼具的學生當團隊組長,或者說是導師助理,由他來召集學生開會,負責指導老師和團隊成員的信息溝通,收集團隊成員的研究進展情況,并適時反饋給指導老師,必要的情況下可以輔助導師協調整個團隊的研究進度。每個團隊里的成員負責一個具體的子課題,為了保證在預定的時間節點完成預定的畢業設計研究內容,可以根據每位學生研究能力的強弱選擇不同難度的子課題,確保該工作能夠協調推進,不會因為某一個學生而延誤。
(三)開題報告編寫階段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這一階段,指導教師應通過定期學術SEMINAR的形式向學生介紹該課題的背景,了解各個學生的專長以進行各個成員之間合理分工;同時要求各成員分頭查找相關資料,并資源共享,在這個過程中逐步促成一個良好的團隊氛圍。對于一些閱讀價值高的文獻資料,可以分發給每個學生并在SEMINAR的學術研討會上集體討論、研讀。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畢業設計團隊要完成一份較高學術水平的團隊開題報告,而不是每個成員各自寫各自的。這個開題報告反映了整個團隊的集體貢獻和集體智慧,它要達到碩士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的學術水平,具體則包括:該課題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國內外在該領域的進展情況、學院前期已經開展的工作以及下一步要解決的具體問題、預期的研究手段,甚至包括詳細的研究計劃。
(四)中期階段
可以采取類似國外學術SEMINAR的形式,每隔1周由導師組織開一次團隊的例會進行工作進展情況的匯報,學生在會上介紹自己負責的子課題遇到的問題,下一步的工作打算。導師在會上要耐心地給予學生指導與建議,在學術民主的氣氛中互相交換意見,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案及進一步工作思路。通過過程管控,確保整個團隊的進度。
(五)畢業設計論文編寫及答辯階段
通過團隊合作的形式,每位組員在編寫自己的畢業設計論文時會加強與小組內其余成員的溝通,這樣避免了畢業設計常見的一些低層次問題,同時也可以把論文研究背景及國內外發展趨勢等內容敘述得更全面深入;每個成員根據分擔的研究子課題完成自己的畢業設計論文,答辯時采取統一PPT模板、以團隊為單位依次答辯的模式。這樣可以使每個組員感受到團隊的力量;自己表現好壞對團隊的答辯成績有重要影響,而團隊答辯成績對個人的成績也有重要影響;從而增強其團隊意識和團隊榮譽感;為其進入社會后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四、結語團隊畢業設計模式不僅解決了傳統的個體畢業設計與系統性強的課題需要多學科融合之間的矛盾,而且在整個過程中顯著地鍛煉了學生之間協作、溝通的能力。在選題階段選擇一個系統性強的題目,按照各自專長組建團隊,合作編寫總的開題報告,通過定期的學術例會加強過程管控,各自編寫畢設論文,并以團隊為單位組織答辯。我們相信,通過逐步的探索和總結,團隊畢業設計工作將逐步完善,形成民航院校畢業設計工作的特色和亮點。
[參考文獻]
[1]范濤峰,童明波.團隊模式畢業設計(論文)的探索與思考[J].高教高職研究,2008,(4):175-177.
[2]王樂梅,熊璋.工程師教育中團隊精神的培養[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12,(4):110-112.
篇6
一、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緊密結合
依據環境工程專業的建設思路,按照“加強基礎知識、拓寬職業范圍、增強專業技能”的要求,制定提高型實踐教學計劃,突出應用特色。根據就業需要,在基礎理論課階段,把《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棄物處置與資源化》作為重點課程,并著重在水處理設備的設計與制造、大氣環境監測、固廢處理、儀器分析等水、氣、固污染控制工程方面有重點地設置實驗課程。課程教學結束后,獨立設置2周的環境綜合實驗和實習,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理論、強化基本訓練的基礎上,加強實驗思想、實驗方法、實驗技能、綜合應用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實踐教學模式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
二、創新性實驗,促進學生對掌握理論知識的理解
環境專業實驗教學是對環境學科基本知識、理論和技能的驗證、鞏固、創新和深化,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實驗教學,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專業技能、職業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研究能力和專業技術綜合應用能力。學生參與實驗設計,通過與實驗指導老師一起設計實驗,學生對所掌握的理論知識進行了一次生動的復習,同時培養了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采用案例式教學法,使學生由被動的聽講轉變為主動的思考,在明確需求的驅動下去積極地探尋相關未知領域知識。采用定時答疑與作業流程,每周固定時間,教師就實驗教學難點與同學開展討論、交流,學生可以課內或課外隨時提交實驗報告與問題,使得學生的學習活動建立在一個更加科學、開放、規范、高效的教學環境中。從驗證性實驗內容向綜合性設計性教學內容轉變發展,將實驗內容分成三大類:基礎類實驗項目(基本的實驗技能項目)、提高型實驗項目(技能操作訓練實驗)、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開設基本+綜合性+創新性實驗項目,摒棄單項技能簡單重復,建立前后銜接、層次分明、相對獨立的基本技能實驗+綜合性+創新性能力培養實驗教學模塊。重點增設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項目,提升教學內容,強化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訓練效果。
三、開放性實習,提高學生處理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
環境工程專業實習的目的是使學生熟悉和掌握水質凈化、氣態污染物防治、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等其他公害防治等技術方法,從而進一步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工藝設計和解決實際污染治理問題的能力。在實習階段,以企業需求為主導,使學生全面了解企業的生產、處理等各個環節的環境相關問題和實施方法。重點關注企業在清潔生產方面的實施方法和國家相關項目的申請。利用暑期使學生提前接觸企業,感受企業工作環境和氛圍,直接與企業工作人員交流,增加對職業和工作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人際溝通和交流能力,掌握企業的環境問題現狀,促進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內化提高,實現基礎知識與實習實踐的融合。盡可能地擴大實習企業的范圍,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創新創業實踐基地。改變實習模式,使學生參與到整個企業生產過程,緊密聯系相關清潔生產工藝、技術和廢棄物處理技術。
四、多元性引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
實驗教學淡化課程、學科間的界限,體現相關學科、知識與技術的交叉融合,突出解決環境問題的手段方法,按照循序漸進的技能形成規律,整體優化實驗設計,通過引入化學、生物學、數學等多學科研究方法和分析手段,利用學科交叉的優勢,發現新亮點,啟發學生的解決科學問題的思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五、嚴謹性畢設,培養學生規范的具體工程設計素質
在畢業設計階段,嚴格要求學生,按照現實工程規范,模擬設計,培養學生能獨立完成特定系統設計的能力和素質。采用“早訓練、抓基礎、重應用”的方案,在畢業設計初始階段使學生掌握環境工程畢業設計的規范,進行畢業設計技能綜合強化訓練。畢業設計指導方式采取“課間輔導”和“集中設計”兩種方式。聘請設計經驗豐富的輕工設計院骨干設計師為帶教老師或外聘教師,負責以實際案例指導學生畢業設計及制圖。
六、全面的考察,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篇7
關鍵詞:環境工程問題改革實踐
一、環境實驗教學中常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材
現在很多學校都使用人教版的教材,如仔細分析教材中的所有實驗會發現:實驗數量較少,且其中很多實驗內容脫離實際生活;定性實驗過多,定量實驗過少(如定量實驗只有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及酸堿的中和滴定);演示實驗多,學生實驗少;某些實驗描述得不夠準確,像實驗試劑的用量(如“加適量水”),實驗現象等等。
2、實驗設備
我國現階段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發展中國家,各方面都不是很完善,比如教育方面學校的硬件設施。大多數學校的實驗設備陳舊,數量少,體積龐大,精密度較低,不能滿足實驗的要求。
3、教學實驗模式
由于教材、設備和實驗時間的原因,很多老師采用的教學模式都是“老師講,學生做”。通常都是教師先講了實驗目的、原理、步驟和注意事項后,學生只要按照實驗步驟做就可以了,不用考慮里面的問題,時間也就是一個課時。這種做法注重實驗操作技能但限制了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如果讓學生脫離教材,學生就不會做了,更不用說根據實驗目的設計實驗了。
4、教師的觀念
有些教師仍舊是“照本宣讀”,教材中的實驗只要有條件就照做,沒條件的就不做,往往不會去探究教材中的實驗是否嚴謹,是否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有幫助,忽略了對實驗教學的改革。新型環境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本文針對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模式進行初步的改革與探索,以期為普通本科校環境工程專業的培養模式提供一定的參考:一、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緊密結合依據環境工程專業的建設思路,按照“加強基礎知識、拓寬職業范圍、增強專業技能”的要求,制定提高型實踐教學計劃,突出應用特色。根據就業需要,在基礎理論課階段,把《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棄物處置與資源化》作為重點課程,并著重在水處理設備的設計與制造、大氣環境監測、固廢處理、儀器分析等水、氣、固污染控制工程方面有重點地設置實驗課程。課程教學結束后,獨立設置2周的環境綜合實驗和實習,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理論、強化基本訓練的基礎上,加強實驗思想、實驗方法、實驗技能、綜合應用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實踐教學模式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
二、創新性實驗,促進學生對掌握理論知識的理解
環境專業實驗教學是對環境學科基本知識、理論和技能的驗證、鞏固、創新和深化,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實驗教學,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專業技能、職業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研究能力和專業技術綜合應用能力。學生參與實驗設計,通過與實驗指導老師一起設計實驗,學生對所掌握的理論知識進行了一次生動的復習,同時培養了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采用案例式教學法,使學生由被動的聽講轉變為主動的思考,在明確需求的驅動下去積極地探尋相關未知領域知識。采用定時答疑與作業流程,每周固定時間,教師就實驗教學難點與同學開展討論、交流,學生可以課內或課外隨時提交實驗報告與問題,使得學生的學習活動建立在一個更加科學、開放、規范、高效的教學環境中。從驗證性實驗內容向綜合性設計性教學內容轉變發展,將實驗內容分成三大類:基礎類實驗項目(基本的實驗技能項目)、提高型實驗項目(技能操作訓練實驗)、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開設基本+綜合性+創新性實驗項目,摒棄單項技能簡單重復,建立前后銜接、層次分明、相對獨立的基本技能實驗+綜合性+創新性能力培養實驗教學模塊。重點增設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項目,提升教學內容,強化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訓練效果。
三、開放性實習,提高學生處理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
環境工程專業實習的目的是使學生熟悉和掌握水質凈化、氣態污染物防治、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等其他公害防治等技術方法,從而進一步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工藝設計和解決實際污染治理問題的能力。在實習階段,以企業需求為主導,使學生全面了解企業的生產、處理等各個環節的環境相關問題和實施方法。重點關注企業在清潔生產方面的實施方法和國家相關項目的申請。利用暑期使學生提前接觸企業,感受企業工作環境和氛圍,直接與企業工作人員交流,增加對職業和工作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人際溝通和交流能力,掌握企業的環境問題現狀,促進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內化提高,實現基礎知識與實習實踐的融合。盡可能地擴大實習企業的范圍,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創新創業實踐基地。改變實習模式,使學生參與到整個企業生產過程,緊密聯系相關清潔生產工藝、技術和廢棄物處理技術。
四、多元性引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
實驗教學淡化課程、學科間的界限,體現相關學科、知識與技術的交叉融合,突出解決環境問題的手段方法,按照循序漸進的技能形成規律,整體優化實驗設計,通過引入化學、生物學、數學等多學科研究方法和分析手段,利用學科交叉的優勢,發現新亮點,啟發學生的解決科學問題的思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五、嚴謹性畢設,培養學生規范的具體工程設計素質
在畢業設計階段,嚴格要求學生,按照現實工程規范,模擬設計,培養學生能獨立完成特定系統設計的能力和素質。采用“早訓練、抓基礎、重應用”的方案,在畢業設計初始階段使學生掌握環境工程畢業設計的規范,進行畢業設計技能綜合強化訓練。畢業設計指導方式采取“課間輔導”和“集中設計”兩種方式。聘請設計經驗豐富的輕工設計院骨干設計師為帶教老師或外聘教師,負責以實際案例指導學生畢業設計及制圖。對環境工程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可以從專業教育訓練環節和實習、設計環節著手。
1.專業教育訓練環節包括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等化學類實驗課程,環境工程微生物實驗、環境監測實驗等專業基礎課程實驗以及水污染控制實驗、大氣污染控制實驗、固體廢物處理實驗等專業方向實驗課程。這些實驗課程的開設對于培養學生基本實驗操作、提高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很有幫助。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改變老師為主、學生為輔的局面,從傳授實驗知識變為指導實驗方法,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自覺汲取,控制實驗小組的人數,力爭讓每個學生都有動手的機會;減少驗證性實驗,增加綜合性、探索性實驗,提倡學生自己進行實驗設計,培養獨立實驗工作能力;同時采用靈活的學習機制,對積極參與教師科研、開展科研實驗工作的學生也予以承認一定的學分,提高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能較快的適應實際工作,得到全面鍛煉。
2.認識實習是學生在開始專業學習之前進行的一項實踐教學環節,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參觀水污染、氣污染、固體廢棄物以及噪聲污染治理實際工程的基礎上對環境工程專業有一定的簡單了解。由于學生沒有一點專業基礎,所以只能是一些感性的認識。建議可將認識實習的課程設置進行調整,將其學時分配到專業課程學習過程中,采用邊學習專業知識邊進行參觀的方法,可以很好地理論聯系實際,加深對實際工藝流程的了解和認識。國外某些高校在專業課程設置時往往采用這種方式。如德國斯圖加特大學,在進行環境工程本科第二階段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時,在生物和化學處理工程、水資源管理、環境規劃等多門課程教學過程中除理論學習之外,均安排一定學時的參觀學習,并記入學分。
3.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是培養環境工程專業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關鍵環節。但是由于條件限制,這一重要環節往往只能在校內進行,無法及時了解最新工程技術進展,因此常常造成學習的專業知識老化、與市場需求脫節的現象。要注意采取多種有效手段,為學生深入社會進行工程實踐創造條件。如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污染治理工程作為固定的實習和設計基地,進行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時可以安排學生到基地進行學習,也可以邀請基地的工程技術人員直接進行指導,依托實習基地進行實踐教學,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技術與工程相結合;或者讓學生在設計時參與教師科研工作,完成實際工程設計,對培養學生的工作技能、實驗能力、工程設計能力以及交流能力,也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六、小結環境實驗微型化開放能更有效地培養職業技術應用型人才,為廣大企業生產一線和工作現場的職業崗位群輸送具有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技術和管理人才,從而進一步促進辦學質量和效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彭永臻,曾薇.環境工程專業體系改革[J].中國大學教學,2006,6:36-37.
[2]李和平.環境工程專業建設探討[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2):95-96.
[3]何德文,柴立元,彭兵等.特色環境工程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7,30(1):47-49.
[4]陳偉琪,張珞平.關于高校環境類專業本科教學的思考[J].福建環境,2003,20(2):11-13.
篇8
摘要:
針對應用型高等院校辦學定位特點,依據實際教學情況,闡明了地下工程專業方向人才培養特色與思路,論述了開展以提高工程能力為導向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思想及可行性,提出了構建統一關聯的實踐教學培養體系及有效實施工程實踐教育的諸多舉措,并分析了今后面臨的問題與對策。實踐證明,緊密圍繞工程實際,著力強化實踐能力培養,是實現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
關鍵詞:地下工程;工程能力;實踐教學;校企合作;應用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TU9;C9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2909(2012)01-0028-05
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現代化城市建設的發展迫切需要充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這一重要的天然資源,其中,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成為當前中國地下工程領域的熱點與亮點。截止2011年8月,全國已有33個城市正在規劃建設或新建地鐵。按照國家發改委已經批準的規劃,到2020年中國地鐵總里程將達6 100公里。前所未有的地下工程建設規模為新形勢下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課題,即如何針對自身辦學定位和專業特點,在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等人才培養模式上更好地適應行業需求。
作為一所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教育目標的教學型工科院校,北京建筑工程學院長期以來堅持“以提高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質量為核心,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教學指導思想[1]。其中,具有悠久辦學歷史和良好教學傳統的土木工程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成績斐然,其多年來培養的畢業生在首都建設行業中已占據“半壁江山”。近年來,首都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蓬勃發展,為滿足行業對專業人才日益旺盛的需求,更好地服務于首都城市建設,土木工程專業于2006年正式設置了地下工程方向,在土木工程學科地下工程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方面開創了嶄新的局面。
一、地下工程專業方向人才培養特色與思路
鑒于學校土木工程專業長期以來形成的鮮明辦學特色,其地下工程專業方向培養的畢業生絕大部分將服務于北京城市地鐵建設與地下空間開發等領域,尤其以一線施工企業居多,加之地下工程學科本身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因此,在地下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計劃中既要重視對學生吃苦耐勞和勤奮務實精神的培養,也要在知識結構上適當予以調整,包括增加工程一線所需的專業知識
教學,加強現場實際操作和施工技術與組織類課程的設置,強化實踐教學環節訓練等,力圖使培養的畢業生知識面寬、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在工程建設第一線實際工作中“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
盡管學校土木工程專業傳統的房屋建筑、道路橋梁等專業方向多年來形成了良好的實踐教學管理體制,積累了眾多有益的經驗,但亦存在實踐教學環節(專業認識實習、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之間彼此分散、缺乏關聯、相互脫節等問題,未能有效形成一脈相承的、統一的實踐教學體系。此外,實踐環節學時偏少,這些問題均在一定程度上對人才綜合素質的深入培育造成了不利影響。正如文獻2中指出:“對學生來講,培養目標所要求的各種能力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機結合的。培養的途徑也絕不是某一個教學過程所能夠解決的,而是一個綜合的,復雜的系統工程。”
為強化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加強學生實踐技能訓練,在認真總結既有專業方向實踐教學環節的經驗與不足的基礎上,對地下工程專業方向課程作了調整,將地下工程施工(32學時)與地下建筑結構(32學時)兩門主干專業課程獨立單列(多數高校將地下結構設計與施工合并為一門課程—地下工程),突出施工課程理論教學的重要地位。著重對該專業方向大學4年期間的所有實習、科技活動周、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等各主要實踐教學環節的統籌考慮,力圖形成一個科學的、系統的、密切銜接的實踐教學培養體系,以有效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二、以提高工程能力為導向的地下工程專業方向人才培養途徑
(一)基本思想
眾所周知,與一般房屋建筑工程不同,城市地下工程建設項目大多具有建設周期漫長、線路標段分散、施工工法眾多、受復雜地質條件影響大等特點,依照常規的實踐教學安排,在某一個工地進行短期實習,難以實現深刻理解教學內容,取到好的實習效果。但相對于道路橋梁工程而言,地鐵建設項目地點卻主要集中在城市人口較密集區域,交通相對便利,非常有利于根據實際工程進展選擇時機多次組織參觀與實習。根據上述城市地下工程建設項目特點分析,借鑒不同高校在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方面的有益做法[3-8],遵循自身培養計劃對地下工程專業方向實踐教學環節統籌考慮、系統訓練的指導思想,明確提出了以“貫穿式工程實踐教育”為主線的培養思路。所謂“貫穿式工程實踐教育”,即遵循教育教學基本規律,緊密圍繞實際工程,將大學一年級末開始的專業認識實習、科技活動周,大學二、三年級相關課程設計,直至大四上學期的生產實習,以及下學期的畢業實習、畢業設計有機銜接,構建前后呼應、由淺入深的實踐教學體系。此外,為加強工程實踐內容的連貫性,在地下建筑結構及地下工程施工等主干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以及學生假期社會實踐中,均明確要求安排一定數量工程實踐的內容,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實踐教學環節學時相對不足的問題。
(二)可行性分析
近年北京市軌道交通6號線、7號線、8號線二期、9號線、10號線二期、14號線、15號線等多條線路已相繼展開,目前在施線路數量達13條。預計到2015年,13條新線陸續建成,北京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將猛增至561公里。包括國內其他眾多城市在內,前所未有的軌道交通建設在強力拉動內需的同時,也造就了星羅棋布的地鐵工地,這為貫穿式工程實踐教育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條件。
地鐵建設迅猛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良好契機尚需要通過深化校企合作予以實現。這些得益于多年來對首都建設行業人才培養的卓越貢獻,得益于業內深厚廣泛的校友資源。學校一貫重視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已與北京城建集團、北京建工集團、北京市政集團、北京市政研究院、榆樹莊構件廠等眾多承擔首都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主力軍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并簽訂了實習基地協議。這些均為學校地下工程方向人才培養構筑了寬廣而堅實的平臺。
(三)主要舉措
1.科技活動周銜接認識實習,明確專業方向,激發學習興趣
自土木工程專業2006級地下工程專業方向專業認識實習起,學校年年組織學生參觀北京市豐臺區榆樹莊構件廠,重點針對廠內地鐵盾構隧道預制管片生產制作過程進行觀摩教學,以此作為工程實踐教育的第一站。通過實習,學生不僅熟悉了管片鋼筋綁扎、模板架設、混凝土澆注、養護脫模等主要工藝流程,而且通過觀摩細部防水構造,以及組裝好的豎向盾構隧道管片等實物展示,初步對盾構隧道的襯砌構造與作用有了理解。安排學生參觀不同類型的在建地鐵工程項目,在幾屆認識實習活動中,先后組織參觀了北京市政集團承建的地鐵4號線國家圖書館站、動物園站,北京城建集團承建的9號線東釣魚臺站、白石橋南站等工程,使學生對地下工程明挖法、暗挖法、蓋挖法等主要施工工法現場概況積累感性認識。例如,在白石橋南站明挖基坑開挖現場,學生不僅觀摩挖掘機開挖過程,在一定程度熟悉了鋼支撐的構造及作用,初步了解了明挖法基坑施工工藝順序,這些均為以后土力學、地下建筑結構及地下工程施工等相關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了有益的基礎。此外,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還積極推進地下工程施工學科及教學配套設施建設。2006年建立了施工技術仿真實驗室,其中電動仿真盾構機模型及模擬盾構隧道施工的三維動畫虛擬現實技術,為學生體驗并掌握典型施工方法與主要操作技能提供了鮮活生動的素材。 認識實習周結束后,隨即布置科技活動周的訓練任務,即根據地下工程認識實習接觸的主要內容,積極開展相關結構模型制作活動。學生自選題目,興趣盎然地制作各種車站結構模型。這種活動不僅及時鞏固了認識實習成果,切實鍛煉了學生動手能力,也為培養學生結構構造與力學概念,拓展思維空間,發揮個人想象力和創造力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2.確立定期回訪工地機制,前后銜接主要實習環節
專業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宜構成土木工程各專業方向三個相互銜接且逐步擴展深入的實踐教學體系。在地下工程方向貫穿式工程實踐教育思想指引下,通過確立工地定期回訪機制的做法能夠實現三種實習環節的前后銜接與遞進接力。經過認識實習周和科技活動周的初步實訓,已經調動起學生專業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在隨后的二、三年級相關課程學習中,學生有必要定期回訪、調研當初認識實習工地,針對該工程后續建設情況進一步積累工程實踐經驗。一般規模的地鐵車站建設周期至少需要1~2年,而包括區間隧道在內的整個合同段項目建設則需要更長的時間,基本能夠滿足大學期間實習參觀的要求。自2010年起,針對2007級地下工程專業方向大三學生暑假社會實踐環節,開創性地提出強化假期工程實踐的口號,以實現暑期社會實踐與下學期生產實習相結合的目標,即根據各自以往跟蹤回訪地鐵工地的情況,自主聯系實習工地,并在現場工程技術人員指導下深入施工一線開展一定時間的暑期工程實踐,為大四上學期即將進行的四周生產實習預熱。當四周生產實習結束后,繼續保持定期回訪機制,直至最后一個學期畢業實習乃至畢業設計環節結束。這樣從根本上實現工程建設與人才培養的全周期貫穿式吻合。例如:2006年、2007級相當一部分學生堅持3年間對地鐵4號線動物園站及9號線白石橋南站等工地的定期回訪,為后續專業課程學習,牢固掌握地鐵車站結構設計原理及各種施工工法,出色地完成了畢業設計任務。
3.理論教學注重實踐環節,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立足解決工程實際問題
眾所周知,課堂理論教學是人才培養的基礎環節,應用型本科教育側重于應用,在地下建筑結構、地下工程施工等主干課程教學中宜注重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與創新。例如:地下建筑結構課程教學中結合相關教學內容,安排課時上機操作理正、PKPM等深基坑支護結構設計軟件,在鞏固基本設計理論知識的同時,為下一步的課程設計及相關畢業設計提供實用技能訓練的機會。在地下工程施工課程教學中主動聯系參觀地鐵9號線玉淵潭豎井內安裝的LOVAT盾構機及后來的掘進過程,以加強學生對盾構機構造、性能及工作原理的理解與掌握。此外,根據辦學定位目標和人才培養特色,在課程教學內容選擇上突出實用性,即立足于城市地下工程規劃、設計、施工等方向,以工程案例為主線,將主要章節知識貫穿銜接,展示工程實例照片,播放典型施工工藝視頻,
最大程度地實現學以致用、學有所用。
為檢驗專業實習及理論課程學習效果,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與專業技能,培養適應首都地鐵建設行業需求的專業人才,在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環節明確圍繞地鐵車站設計與施工領域進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訓練。所編寫的設計任務書和指導書力求通過學生在專業實習及理論課程教學中接觸過的工程實例來反映現行規范的具體應用、最新科研成果及工程實踐經驗,使其領悟到如何將書本知識運用于工程實踐,再從實踐步步升華至理論的過程。例如:地下建筑結構課程設計主要針對地鐵車站現澆鋼筋混凝土樓蓋體系進行結構設計,而畢業設計階段選擇地下結構設計課題組的學生則需要完成包括支護結構設計、車站主體結構主要構件結構設計在內的大量設計任務。地下工程施工組織課程設計要求針對明挖法施工的普通地鐵車站所涉及的灌注樁及冠梁施工、基坑開挖、鋼支撐架設與拆除、主體結構施工、地下工程防水施工及基坑回填等工種工程,確定施工展開程序及分項工程施工順序,劃分流水段,選擇施工工藝與方法,編制施工進度計劃表,繪制施工現場平面布置圖,制定技術組織措施,而畢業設計階段選擇地下工程施工課題組的學生除要完成包括明挖法、蓋挖法、暗挖法等多種工法在內的復雜地鐵車站的施工組織設計,尤其要求根據具體工程特點,利用已有知識對關鍵技術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分析探討。所有的設計題目均緊密圍繞實際在建工程,某些甚至就來源于學生們曾經實習過的工程。每位學生的工程背景不同,技術難點亦不同,可實現學生人手一題,有效防止成果雷同。這樣通過對實踐教學內容的精選配置,實踐教學內容體系自身內部實現了良好的統一、協調,加之畢業設計期間形成的定期回訪工地機制,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創新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其在畢業前獲得合格工程師專業素質訓練并取得相應成果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4.實施的效果
地下工程專業方向自2006級實施“貫穿式工程實踐教育”模式以來,在北京城建集團、北京市政集團、北京路橋集團等多家單位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在建的地鐵工程深入展開了專業人才培養工作。在最近兩年畢業設計期間,2006級學生康惟依托在建的地鐵10號線成壽寺站—宋家莊站區間隧道,編制了現場施工進度計劃網絡圖并進行優化分析,為科學安排施工工序,縮短工期發揮了積極作用。學生黃俊杰協助現場項目部編寫了9號線白石橋南站監控量測施工專項方案,并繪制了全部測點布置圖,使之進一步充實和完善。2007級學生蔡志勇依托在建的地鐵14號線東風北橋車站,通過有限元計算和現場實際情況,重點分析了深基坑倒撐設計與施工的優化方案,為節約成本、簡化工序提供了可靠的理論依據,此外還負責編寫了盾構穿越五環、盾構聯絡通道等多項施工方案,憑借豐碩的實踐成果,其畢業設計最終獲得2011年北京建筑工程學院校級優秀畢業設計。2011年7月19日 ,《科技日報》“教育觀察”版 “本期關注”欄目報道了蔡志勇等同學的事跡,特別強調了他們在暑期社會實踐中就提前進入工程現場作為施工員實習對今后成才具有的重要意義。
在已畢業的2006、2007級地下工程專業方向畢業生中,大多數學生憑借過硬的工程實踐能力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脫穎而出,紛紛簽約大型施工企業。其他一些考取研究生的學生亦紛紛表示大學階段工程實踐的強化訓練令自己“受益匪淺”,為繼續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礎。
5.問題與對策
以提高工程能力為導向的教育模式實施的關鍵,在于要保證具備與各實踐教學環節相對應的實際在建工程項目。盡管實踐教學環節安排有固定的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且建立了定期回訪工地機制,但畢竟每次接觸工程實踐的時間相對較短,往往只能看到工程施工的某些局部工藝或某種工法,很難認識地下工程施工全部細節過程。此外,因為時間和經費的限制,也難以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在大學期間全面接觸多個不同工程施工內容。隨著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回落,地鐵建設工地數量規模的萎縮等問題都成為地下工程專業方向實踐教學需要面對的難題。
為此,宜充分利用現代化攝影、攝像技術手段將各種可能接觸到的施工工法的各個施工環節記錄下來,然后運用多媒體技術將各種影音資料加工制作成信息量大、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信息化實踐教學課件,以展現工程全貌和施工全過程,從而把施工現場搬進課堂,或者通過網絡在線學習,讓學生足不出戶便可全面深入地認知施工過程和關鍵工序,以增長見識、獲取經驗。將以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引入土木工程實踐教學環節的做法已有先例[9],且特意指出,如有可能,最后再選擇適當的工地進行現場體驗工程活動,對于那些現場看不到的前后工序可以反復觀看教學課件,確保各實踐環節的教學效果和質量。
三、結語
大規模的城市地下工程建設召喚大批合格的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辦學定位目標的高等學校應審時度勢,因地制宜,以加強學生工程素質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為核心,不斷探索研究教育教學規律,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實踐證明,以提高工程實踐能力為導向,開展貫穿式強化教育鍛煉,使學生對專業知識體系有較為深刻的理解,并實現有效的融會貫通,有利于增強個人綜合業務素質。
參考文獻:
[1]李雪華,楊湘東,朱光.土建類專業人才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3):35-38.
[2]周志軍,孫建偉.提高土木工程專業生產實習質量措施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1):112-114.
[3]潘睿,李淑紅,王志偉,等.強化高校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實踐技能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2(3):509-513.
[4]何夕平,陳燕.土木工程三大實習教學與課堂理論教學有機結合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5):124-127.
[5]陳明政.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2):16-18.
[6]何淅浙,宋少民,楊湘東.重視實踐教學提高土木工程人才培養質量[J].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2006,6(8):341-344.
[7]沈良峰,高文華,萬文,等.改革實踐教學強化學生綜合能力[J].中國地質教育,2006(4):127-129.
[8]齊偉軍,李國柱,吳國祥.高校工科土建類本科專業跟蹤式生產實習模式改革的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3(1):158-159.
[9]鄒中權,王齊仁,舒小娟,等.新形勢下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時代教育,2008(5):135-138.
[10]賈曉云,宋玉香,朱永全.地下工程方向畢業設計教學環節探討與實踐[J].石家莊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4):92-94.
[11]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本科教育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及課程教學大綱[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specialty
WANG Liang
(School of Civil and Traffic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eijing 100044, P. R. China)
Abstract:
篇9
化學綜合實驗課程在新要求下應具備以下特點:①在內容上要體現“綜合”的特性;②使學生全面接觸大型測試儀器;③緊密聯系當前研究熱點。這樣設置課程內容不僅能改善實驗項目陳舊的問題,引領學生直接關注研究熱點,同時也能系統地訓練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的全面性也讓參與實驗的教師對自己的科研有了新的體會,實實在在地起到教學相長的作用。
1實驗項目選擇
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切實完成好一個個具體的實驗。因此,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實驗項目進行了修訂。
(1)突出熱點和學科前沿。
學院調動廣大優秀教師對《化學綜合實驗》教材重新進行了編寫,所有實驗均精選自一線教師的教學積累、近期研究成果及前沿科學等相關課題,內容涉及鋰電池電極材料、熒光磷光材料、金屬有機配合物、表面活性劑等多個領域。
例如“氧化-還原法制備石墨烯”的實驗。由于石墨烯在電子運輸、導電性、機械特性等方面廣闊的應用前景,加上其在2010年成為諾貝爾物理獎的主題,受到廣大科研工作者的青睞,是目前國內外研究的熱點課題。本學院教師在科研基礎上將其轉化為一個成熟的綜合實驗。充分考慮實驗安全性和原料成本,以天然鱗片石墨為原料,運用Hummers法制備氧化石墨,通過超聲波剝離技術制備單層氧化石墨烯及還原石墨烯,并通過X射線衍射譜和拉曼光譜對比分析了原料和產品。再如磷光發光材料對未來新一代顯示技術及節能固態照明光源研發的意義重大,實驗“2-苯基吡啶Pt配合物磷光發光分子的合成與光物理表征”合成了一種磷光發光分子,它是一種金屬有機配合物,是在聚合物主鏈或支鏈通過化學鍵引入功能性金屬中心而生成的新型高聚物。金屬聚合物由于整合了金屬中心的導電、熒光、氧化還原、催化特性以及高分子材料優良的溶解性能而備受關注,在催化、磁性材料、熒光材料等多方面都有很好的應用前景,也是當今化學研究領域的熱門課題之一。我校教師將其整合成一套適用于學生操作的綜合實驗。從前驅體的制備、目標分子的合成到產物的分離、提純,從方法的選擇到洗脫液的選擇配比,都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讓學生對金屬配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及柱層析分離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這些實驗既加強了學生化學專業必備的基本操作技能訓練,又能讓他們充分了解教師的科研內容和目前此研究方向的現狀與進展,開闊了眼界,達到了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目的。
(2)聯系實際,注重設計。
大多數基礎實驗內容與日常生活關系不大,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只是照方抓藥,這樣會有種紙上談兵的感覺。這次改革引入了一些和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實驗,可以讓學生體會化學知識對人類文明的推進作用,提升他們的專業親切感和自豪感。如“兩性表面活性劑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堿(BS-12)的合成與評價”,學生自己從原料入手合成表面活性劑,進行系統的性能評價后進一步設計并配制自己專屬的洗手液和洗發水;鋁合金是日常生活中一種非常重要的裝飾材料,“鋁合金的圖紋化”實驗強調學生自行設計,在教師審閱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給予學生最大的自由度,讓學生將校徽、自己的名字制作成銘牌留作紀念。這種寓教于樂的實驗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興趣;實實在在的樣品更有視覺沖擊力,使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印象更加深刻。
(3)緊密圍繞“綜合”的主題。
整個教材的選題對于從單個實驗內容到各項目之間的關聯都進行了通盤考慮。單個項目內容全面,從產品合成、優化、修飾到表征是一個小“綜合”,各實驗項目之間從基礎性實驗、綜合型實驗到設計性實驗,逐級增加實驗難度,并且囊括了化學學科中的幾大分支,輻射到了無機合成、高分子、儀器分析等各方面,甚至對近化學學科(如材料、醫學、食品等)也有涉及,相當于一個大“綜合”。《化學綜合實驗》教材本身是一本很好的科研入門資料,雖然我們在課程設置上不能將所有實驗全部開出,但是學生在平時的閱讀中也能有所收益。化學綜合實驗將做成一個不斷開發升級、滾動發展的課程,逐步開出更多新型的實驗,為科研成果向教學項目的轉化進行有益的探索,為學生系統地接受科研訓練創建平臺。
2引入先進大型儀器
大型儀器設備是高等院校重要的科技資源之一,隨著國家對高等教育經費的不斷增加,我校的儀器設備特別是大型精密儀器設備在數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基礎實驗條件和目標的限制,學生接觸到大型精密儀器的機會很少,但在進行畢業設計時又需要使用,造成了帶畢業設計教師的很大困擾。因此在化學綜合實驗課程中引入先進實驗儀器的訓練很重要。
在化學綜合實驗課程中,學生有機會在老師的指導下親自操作大型儀器,可以提高他們參與實驗的興趣。同時使用大型儀器的經歷使得他們對儀器的構造、使用及簡單維修都有了很直觀的認識,也能更深刻地體會到先進儀器設備對科研發展的促進作用。改革后的化學綜合實驗課程中的所有實驗項目均涉及產品的鑒定分析,涵蓋了我中心大部分的大型儀器,如:X射線衍射儀(XRD)、核磁共振儀(NMR)、拉曼光譜儀(Raman)、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儀(UV-vis)、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FT-IR)、熒光光譜儀(AFS)、接觸角儀(CAT)等。每位教師可根據自己的科研內容,選擇最有代表性的幾種表征手段。教師對儀器的原理、具體的操作方法以及最后的譜圖分析都要進行詳細的介紹,使學生在掌握儀器的使用方法后能夠自行進行檢測。與傳統實驗相比較,學生的參與度更高。
如在實驗“金屬酞菁的合成及光譜特性研究”中,學生合成出含有鈷、鋁、鋅等金屬中心原子的酞菁配合物,分別研究了不同金屬中心、不同溶劑對酞菁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的影響,并針對同一溶劑的不同濃度、不同金屬中心的酞菁熒光光譜進行了檢測對比。相較于基礎化學實驗單一的評價條件,在化學綜合實驗中系統地討論了各種變量之間的聯系和影響,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是很好的鍛煉。同時,學生對兩種譜圖進行分析比較,對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及熒光光譜這兩種分析手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也有了更深的認識。又如實驗“局部麻醉劑苯佐卡因的制備及表征”,由對甲基乙酰苯胺分四步反應最終合成出產品苯佐卡因,每合成出一種前驅體都要進行相應的檢測(用熔點儀測熔點,用紅外光譜分析官能團等),學生從檢測的數據和合成產品的產量,選擇下一步的投料量,最終對合成出的產品進行核磁共振分析。由于每一步的成敗都直接影響最終的結果,可使學生意識到這是“自己”獨一無二的實驗,檢測時就不會走過場。
3調整教學方法及考核辦法
3.1教學方法的改進
化學綜合實驗已從原來的32學時增加到64學時,時間的延長有利于科研的系統性,同時也對這門課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傳統的實驗課一般都是教師根據教科書中的明確實驗目標對學生提出統一的要求;改革后的化學綜合實驗不但內容輻射面廣,而且與時俱進,強調學生參與實驗設計,這更符合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要求。課程內容則是教師給出實驗題目及基礎背景,由學生上網查閱相關資料,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相互探討;教師根據目前的研究水平進行分析,并結合實驗室具體條件,和學生一起討論出最佳的合成路線、提純方法及相應的檢測手段;在實驗過程中,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給出解決辦法,直到最后報告的完成。學生每完成一個實驗就相當于完成了一個系統的小課題。
3.2師資配備的調整
化學綜合實驗課程的改革對帶實驗課的教師自身科研水平的要求有很大提高。以往科研水平高的資深教師較少參與實驗教學。此次除了對課程內容和結構上進行很大的調整之外,另一個亮點就是科研一線的教授、副教授直接走進實驗室,全程參與學生實驗中的討論、指導。同時,打破了一位教師主講一門課程的傳統。我們的實驗課是由一位教師總負責,6位資深教授、副教授分別指導自己編寫的實驗項目。由最專業的教師講授自己最擅長的實驗,能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隨時接受到最有效的指導,這本身對學生來說就有很強的吸引力,因此收效顯著。
3.3考核制度的改進
完善的考核體系能更好地檢驗教與學的效果,同時也能促進教學內容的不斷完善。新的考核制度更注重對學生自身素質、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既包括對平時操作技能的評價,也包括對實驗的積極性、主動性,實驗設計能力,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等的評價。平時成績從原來占總成績的30%增加到70%。加大平時實驗的成績能使學生更注重在平時實驗過程中的表現,引導他們由過去的“學習、考試”型學生向“學習、探索、研究、創新”型學生轉變。
4以科研助教學、教學帶科研的循環滾動式發展
經過系統的綜合化學實驗課程訓練后,提高了學生科研訓練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實驗操作的能力,使他們對隨后進行的畢業設計選題、考研方向和工作方向的選擇都變得更主動、更有目的性,而且縮短了學生進入畢業設計后的磨合期。同時,這門課程促進了不同研究方向的交叉,更有利于激發創新思維,產生新的科研思路。
科研與教學是對立的統一體,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以科研助教學,以教學促科研的循環滾動式發展既能鍛煉學生的能力,又有利于教師的科研,是一項雙贏的措施。
5結論和展望
科研成果向實驗教學轉化的實踐,得到了廣大師生的認可。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方面有了明顯提高;查閱文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大型儀器的認知及熟練操作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為他們進行后續的學習和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化學綜合實驗將不斷更新和調整,這對教學資源配套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也需要教師傾注更多的心血、投入更多的力量。這種改革無疑會使教學和科研都充滿勃勃的生機。科研成果向實驗教學轉化是高校教學科研相輔相成的正路,理應得到大力推廣。
篇10
設計作品的特性是可以代表你作為一個設計師的風格。圣馬丁的時裝設計課程不會教我們關于Marketing方面的東西,我想是為了讓我們去挖掘自己內心所真正喜愛的,去發展自己的設計語言,讓自己的設計“特性”突出且有說服力。
――MING MA
無意間在網絡上見到馬志千的設計,剪裁利落優雅,色彩純凈無瑕,模特的發型恍似待嫁的天使,也許離開妖異,離開符號化的東方元素,新一代的設計師正在用一種全局觀的態度對待設計,這也是我們所期待的設計型中國的未來,路是要一步一步走下去的,但是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希望。
iLOOK:首先恭喜你畢業了,能給iLOOK的讀者介紹一下你自己,同時分享一下這幾年學習到的東西嗎?
Ming:馬志千,英文名叫Ming。三年前來到中央圣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學習女裝設計,來英國前我在國內學金融專業,二年級決定換專業學習服裝設計。選擇去英國學習設計,是我做過的最正確的決定。圣馬丁是一個很好的平臺,讓你有機會去接觸來自世界各地、各種不同背景的優秀學生。在與他們共同學習、交流的過程中,你有許多的觀念會發生改變,而思維方式也隨之改變。對我個人來說,這三年與同學、朋友之間想法上的交流以及不斷的覺悟、進步是學校生活中最有意義的。
iLOOK:之前在國內學習金融,怎么突然想到要做一名服裝設計師呢?
Ming:首先我對服裝與藝術一直很有興趣,在國內大學讀金融第一年,發現我無法看到自己的未來,在金融界工作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而那個時期,了解到一些國際的設計學校,圣馬丁的畢業秀給我很深的印象!于是我開始查找各國的設計學院,發現英國藝術院校的教育水準是世界首屈一指的,便有了去嘗試一下的想法。
iLOOK:你覺得國內的教育跟國外的教育有什么區別?
Ming:在國內,我們從小被教導的是要去達到某個分數,完成某項考試。而國外的教育更偏重于對個性的培養。就服裝設計專業來講,當我來到圣馬丁后發現,在這里的老師不介意你之前的背景,你過去有多少的成就,你是否學習過相關專業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現在是如何去做的,你學習的態度,且是否受教。
iLOOK:你覺得一個好的時裝設計師所必須具備的條件是哪些?
Ming:熱情和對設計的喜愛,且堅持不懈。設計師個人的“特性”如果能很好地體現在作品中也很重要。
iLOOK:每年都有大批很有才華的畢業生給我們帶來驚喜,但很多隨后就銷聲匿跡了,你認為時尚行業的一個學生,你期望在學校里學到什么能夠更好地幫助你們未來面對市場,成為一個有作為的設計師?
Ming:畢業秀上你可以看到很多元化的系列作品,每一個學生的系列“特性”(Identity)很重要。設計作品的特性是可以代表你作為一個設計師的風格。圣馬丁的時裝設計課程不會教我們關于Marketing方面的東西,我想是為了讓我們去挖掘自己內心所真正喜愛的,去發展自己的設計語言,讓自己的設計“特性”突出且有說服力,這樣才能讓優秀的學生在已經飽和的設計產業有一席之地。
iLOOK:那如果從概念、剪裁、面料以及制作這些細節來看,你覺得時裝設計最難的部分是:
Ming:對我而言整個過程是很享受的,從靈感收集到實驗、制作完成。這個過程當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問題,但我們一定能找到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案,作為學生來講,對時間的合理管理會很考驗我們!
iLOOK:你這個畢業作品系列的主題叫什么?怎么想到做這個系列的?
Ming:系列是我對材料3D剪裁,線條的一個嘗試過程。經過本科前兩年的學習,我對干凈,純粹的設計有一種特別喜愛。所以我希望能做到簡潔有力的設計。這個系列的設計看上去十分簡潔,但我運用3D剪裁在很多細節上,所以設計在每一個角度都有不同的Shape,而面料大部分來自工業材料,通過剪裁提升這種特別的材料的質感。
iLOOK;當初做這個系列的靈感來自哪里?
Ming:畢業設計靈感來自Duilio Barnabe的繪畫和Richard Bryant的攝影作品。Duilio Barnabe繪畫中的人物有著最簡潔純粹的形態。畫面中單色的基調,沒有強調任何的時間或地點,所有人物畫像都是在一個單色的背景前。Richard Bryant建筑攝影中對空間和比例的強調,照片中即使是弧形的線條也有著力度。他們藝術作品中對低調簡潔的形態理解讓我受啟發。
iLOOK:在這一季的作品中我們看到有些比較特別的面料,能介紹一下嗎?
Ming:通常我花很多時間在立體剪裁和研究面料的性質上,這次我用的面料來自英國的一家工業面料廠商贊助(白色和橙色)。這種面料不是用于服裝制作,通常是用于工業設計領域,但我喜歡它既厚重又有很強的可塑性,所以想把這種材料用于強調體積感和簡潔利落線條的設計當中。細節上有些的開口和Folding在腿部,強調女性的線條,但同時保持硬朗。過程中也有對原面料進行改造,我用雙面聯合襯將工業面料與Jersey或Cotton黏合,嘗試讓面料有不同特性,去幫助實現我想要的剪裁。
iLOOK;你對自己的設計風格有一個什么樣的定位呢?
Ming:注重剪裁且干凈利落。
iLOOK:這一次畢業設計最大的亮點是什么?國外的評論怎么說的?
Ming:對剪裁的堅持,設計保持純粹干凈。導師Howard對我設計的評論是Very Pure,Clean,and Focused on Tailoring。這是我希望能夠做到的,也是我將來想繼續堅持去做好的。
iLOOK:有通過這個展示獲得什么機遇或是發展嗎?
Ming:Press Show結束后,得到一些公司面試的邀請。之后可能會和一個London Based Stylist和Photographer合作拍攝。
iLOOK:作為一個剛畢業的設計師你怎么看待自己現在的成績和未來的路?
Ming:本科期間讓我們花時間嘗試不同的東西,尋找自己真正所喜歡的,并且很專注的把它完成好。未來希望能夠嘗試不同領域的東西。例如和IndustrialDesigner合作發覺時裝更多的可能。
iLOOK:你最喜歡哪位設計師?你的設計是否潛移默化的受他的影響?
Ming:Nicolas Ghesquiere是啟發我時裝設計的一位設計師。2003年到2008年間的Balenciaga,他對非常規材料的運用,面料的改造與大膽嘗試,結合有空間感的闊型讓我非常欽佩。Raf Simons對時裝的Sense以及他作品中體現的“Youthness”,也是我所喜愛的。
iLOOK:在你看來時裝設計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
Ming:你是否享受它,因為你對時裝,對設計的所有情感,都會從最終的作品中流露。
iLOOK:在創作一個服裝系列的時候,你是從哪個設計步驟開始的?為什么?
Ming:通常是從Research開始,有時候也可能會突然想到一個Silhouette或Detail,從它作為起點開始設計。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畢業論文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