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班級文化建設的策略范文

時間:2023-07-11 17:51: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淺談班級文化建設的策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淺談班級文化建設的策略

篇1

關鍵詞: 初中班級文化建設 教室 制度 精神

一個真正優秀的班級應該是一個有凝聚力、有愛縈繞的溫馨家園。班主任要通過多種渠道打造班級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從而讓文化成就班級,讓班級成就學生。所謂班級文化,主要指班級內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規范的總和,是一個班級內在素質和外在形象的集中體現,包括班級環境、班級精神、班級情感、班級目標、班級制度、團隊意識、班級文化活動等。班級文化的核心是班級精神,優秀的班級文化具有強大的教育功能、激勵功能、制約功能,能夠凈化學生的心靈,起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作用。可以說班級文化是一種無形的教育課程,具有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班主任是自己所在班級文化建設的主要設計者和實施者,那么,廣辟蹊徑、切實有效地進行班級文化建設就是班主任義不容辭的職責。

一、把教室變成溫暖的家

班級是全班師生共同的“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創造一個教育人的環境,教育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學生生活和學習空間的主要場所是教室,那么班主任就要通過對所在班級教室環境的布置,營造溫暖的家,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生活樂趣,消除學習后的疲勞,使學生不知不覺、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養成文明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鍛煉創新能力,增強班級向心力、凝聚力,激發學生愛班愛校的熱情。

在班級環境布置中,班主任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做真正的設計者,通過小手把教室變成溫馨的家園。布置時讓全體學生一起動手,剪的剪,畫的畫,貼的貼。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最棒”、“每天進步一點點”、“童年足跡”、“圖書角”、“榮譽欄”、“制度欄”都一一美化,成了教室里最亮麗的風景線。在設計和布置教室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去體會美,體驗審美的情趣。教室的美化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有生命的黑板。教室后墻的黑板是一塊流動的宣傳欄,班主任如果讓這塊死氣沉沉的黑板變得富有活力、靈動,則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班每一期的黑板報的設計者,都是在學生通過演說設計思路中脫穎而出。這樣的競爭方式不僅調動了學生辦黑板報的積極性,在極短的時間內辦出一份水平極高的板報,成為鍛煉學生能力的一個有效平臺,而且在競爭中培養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增強了班級凝聚力。同時板報的形式與內容,從各個學科的學習思想教育,從趣味知識到文體內容,可謂豐富多彩,使黑板報充分發揮它的教育作用。

2.會說話的墻壁。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讓教室的墻壁也會說話。”有經驗的班主任都十分注重班級的環境建設,發揮班級文化的教育功能。教室的每一個角落都是我們教育學生的陣地,面積較大的自然不能忽視,我們要努力讓每一面墻壁都說話,都能微笑,都能育人,催人進步,讓整個教室洋溢著文化的氣息;讓教室的每面墻壁都散發出孩子們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氣息,創造極具人性化的教室環境。因此,我們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室的每一面墻壁開設一個個充滿情趣的小欄目,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增強學生的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能力。

例如:我最棒――結合班級的班規,比一比誰得的星最多,然后滿十顆星爬一個臺階,看看誰先能到頂峰,誰最棒,激發學生的上進心,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

每天進步一點點――把學生的獲得的榮譽、學習上的點滴進步通過生動活潑的圖表,或者文字展示出來,讓部分優秀的學生帶動其他學生不斷進步,不斷提高,形成濃濃的競爭、向上的氛圍。

3.能走路的圖書。書是知識的海洋,我們給學生打造充滿情趣的書香班級,激發學生讀書的愿望,讓書籍伴隨走遍天下。因此,我們充分挖掘課外閱讀的資源,鼓勵學生把讀過的優秀書籍帶來,不斷充實班級圖書角,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同時開展一系列的讀書競賽活動,如交流讀書心得、課外知識大擂臺、評比“讀書之星”等,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讓學生的閱讀充滿生機、充滿情趣。

4.愛陽光的窗臺。綠色象征青春和活力,代表希望。每學期開校我都會讓學生帶來一小盆花,擺放在教室的窗臺上,讓教室充滿青春的氣息。這些盆栽的呵護責任就交給它的小主人,學期末評出“最佳小園丁”。這樣做不僅美化了教室環境,凈化了教室空氣,而且培養了學生愛勞動的習慣,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感。

教室的每一塊墻報、每一個角落都具有教育意義,是班級的“眼睛”。教室變成溫馨的家,洋溢著詩的浪漫、詩的韻味、詩的情懷,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使教育的內力綻放得更燦爛,更持久。

二、讓制度成為引航的燈

馬卡連柯認為:“紀律是達到集體目的的最好方式,紀律可以美化集體。”一個班級要有良好的班級文化,跟一套完整的制度是分不開的。班級制度以學校制度為基礎,是學校制度的拓展和細化。在制定班級制度時,必須依據“以人為本”的原則,制定符合本班特色的、更具人性化的班紀班規。

1.制度的激勵性。班級制度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出相應的班級管理制度,重要的是班級管理“以人為本”,重在引導,而不是強制性懲罰。班規涉及多方面內容,有些成文,有些不成文,但大家達成共識,而且條款不多,主要分為“作業”、“三操”、“上課”、“集會”、“禮儀”五個方面。一個星期評定一次,每項要求達到一次加一分,每十分獎勵一顆星,反之則減。總之,制度嚴慈相濟,學生通過努力能做到,充分達到制度的激勵性目的,從而使每個孩子都能愉快接受,快樂成長。

2.制度的榜樣性。制度一經制定,就必須下功夫落實。落實是一本難念的經,班主任首先要從自己做起,通過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和教育學生。每天早上我一走進校門就會檢查班級包干區干凈嗎?走進教室都會進行一番巡視,窗戶有沒有打開,垃圾有沒有及時倒掉。如果學生忘記完成,我就會幫他們把這些事做好,然后找這些沒有盡到職責的學生談話,提醒他們下次別忘。其次是做得好的不僅要表揚,還要讓學生學習,充分發揮榜樣的力量。

3.制度的人文性。部分學生學習習慣較差,紀律松散,性格任性,不可能跟其他守紀的學生相提并論,對這部分學生,不搞一刀切,而是區別對待,分層要求,分層推進,引導他們逐步遵守班規。給他們留出緩沖的余地,直到他們與班級合拍。比如有些學生上課精力不集中,總是會找些東西玩耍,如果按照對待其他同學標準對待他們,那他們每天都要扣很多分,這樣也許他們會更沒信心,更改不好。怎么辦呢?我就跟其他學生說明白,允許他們一步步改,先改做小動作的壞習慣,只要上課不做小動作,就可以不扣分,如果哪節課沒有做小動作,坐勢也端正,就給他特別獎,相信只要他們肯努力就一定會改好。

總之,班級制度中有這樣兩句話:“加星目的在于鼓勵同學們向優秀生方向努力,做一個有理想有目標的學生,提高自身的素養,做一個高品位的人。”“扣星并不是責備懲罰我們的同學,而在于向同學你點明缺點,以便你能及時的更正,向更好的你努力發展。”

三、使精神化作成長的舵

班級精神文化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內容,是一個班級的本質個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抓住班級精神文化,就抓住了班級文化建設的主要矛盾。

1.打造優秀的團隊精神。一個優秀的班集體要有班魂,也就是必須有較強的團隊精神。這種精神要在班級成立之初有意識地培養,逐步讓學生理解接受,根植在全體學生的心里。例如我在建班之初,就把“每天進步一點點,快樂生活每一天”、“班級是我家,我愛我的家”、“書香伴我行”等理念灌輸給學生,抓住一切機會給學生講解這些理念的含義,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慢慢培養并形成這種班級精神,時刻努力營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長氣息的文化氛圍,培養班級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最能體現團隊精神的是參加各種校級比賽了,如經典詩文誦讀比賽、歌詠比賽、廣播體操比賽、運動會等,如果在這些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打造優秀團隊精神則事半功倍。

2.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這就告訴我們,教師要提高自身素養和人格魅力,讓學生喜歡自己,在自己和學生之間架起一座相互信賴的橋梁,使師生在感情和心理上產生協調和共鳴。多一份愛心,就多一份對學生的情感,學生也就喜愛你,愛跟你談話,愛幫你做事,愛聽你講課,教師的言行風范便成了學生的無聲楷模。當師生在感情產生共鳴形成尊師愛生的氛圍時,才能真正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3.搭建友愛的生生關系。教育學生處理好同學關系,包括以下內容:提倡助人為樂;心中有他人;看人要先看別人的優點和長處;正視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要有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我認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最能調動一個班級學生情感的,最能體現班級凝聚力的是參與各種各樣的全員參與的大型比賽了。比如說在組織學生參加運動會時,除了參賽的運動員,每個運動員配一個責任心強的同學跟蹤服務外,班主任還要把其余學生組織起來,有文采的參加宣傳組、熱心的參加服務組、細心的則為衛生監督員。只要有本班學生的比賽項目,其他學生都要沿途加油喝彩,讓每位學生都參與運動會,讓他們懂得每一個人都應為班集體出一份力。正是因為這樣的安排,所以每年運動會,我班運動員都能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為班級增光添彩。

篇2

1.班級文化的重要性及表現

班級文化是一個群體文化的概念,一所學校要有校園文化,而班級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班級文化是包含了班級成員共同的精神信仰、價值觀、行為態度的綜合體。它表現在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物質上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和日常活動的硬件環境。而精神上則是班級在營造班級“軟實力”的內涵,也是班級文化的核心所在。其表現為一個班級的目標、道德、輿論、人際關系和班級風氣等。

2.班級文化建設具體策略

(1)建設一個高效的教師團隊是班級文化精神導向形成的前提。教師的素質高低直接決定班級文化建設的成敗。結合本班學生的特點,找出一個適合本班發展的班級文化內涵離不開班主任的循循善誘。在班主任師德的感召下,學生在學習、思想上積極形成一個集體意識。鐵一小在本學期舉辦“讓幸福回歸課堂――多元入手,強化銜接”校本教研日開放活動,為教師提供了交流學習的平臺。

(2)學生是班級文化精神導向形成主體。學生自主參加班級目標、道德、輿論、人際關系和班級風氣的建設,是促進班級文化精神導向發展的主體力量。在班級文化建立中,班主任引導學生創造性地發揮,積極討論發揮主人翁意識,在友好團結的氣氛下形成初步共識。鐵一小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按照“引導―體驗―明理―提高”循循善誘,將課堂育人、環境育人與活動育人并舉,開展“幸福六星”“優秀一小人”評比活動。

案例一:“勞動之星”評比。為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使其形成初步的社會責任感,教導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幫著做,不會的事情學著做。學校同家長聯動,每月在開始的時候由各班主任把《勞動之星周評表》分發給家長,共同評選出各班的“勞動之星”。

案例二:“健康之星”評比。在方法和過程上學校和家長聯動,監督實施,通過《健康之星周評表》和每個月的《健康之星推薦表》,學校和家庭一起評比出健康之星。

案例三:“才藝之星”評比。為了讓學生對學習、生活、個人能力充滿自信,學校長期堅持舉行“才藝小星星 顆顆亮晶晶”才藝展示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內外才藝展示,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并最終評選出最佳才藝展示學生,頒發才藝之星獎狀。

(3)班級文化的精神導向形成離不開家長的理解和支持。班級文化的建設是班主任、學生、家長通力合作的結果,這需要班主任和家長的溝通配合。鐵一小的“幸福六星”評比活動,就是通過時時反饋表單,把家長的目光引向子女教育,關注班級文化建設上來,家校聯盟形成共同的教育結合體,讓家長在子女的教育上群策群力。

(4)建設一個科學的管理制度指導班級文化發展。班級文化的形成離不開科學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在班級上表現在學生一日行為規范、作業常規、獎懲制度、班級設施管理等。鐵一小在班主任學期計劃上,遵從班情,以學生為主,開展學生自治,在班級制度、習慣養成、三欄建設、課外閱讀幾個方面入手,制定出符合本班特色的班級制度,讓學生在有條不紊的秩序中學習。

(5)班級文化的組建離不開良好的硬件基礎。班級文化的組建要讓環境“動”起來,使教室不再只是容納學生上課的場所。比如:教室張貼名人名言、懸掛國旗、班訓等,這些都是班級文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心理上對孩子進行班級文化的熏陶。

總之,班級文化猶如一縷春風,它使老師、學生深深感受到“潤物細無聲”的滋養。不久的將來,重視班級文化建設的熱潮將成為必然,班級文化的建設將為教育工作者所重視。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新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篇3

關鍵詞:班級;文化建設;和諧集體

良好的班級文化建設對班級的構建和學生個性的發展至關重要。為此,管理者在班級建設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資源創建班級文化,注重班級文化建設的整體設計,充分發揮班級文化的育人功能。班級文化建設是通過班風建設、開展各種班會文體活動以及教師的言傳身教等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與感染,并形成積極的情感意識。班級文化的內容包括班級制度文化、班級精神文化和班級物質文化三方面。

一、建立良好的班級制度文化

班級制度文化指:以規章制度、公約、紀律等為內容的,班級全體成員共同認可并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以及監督機制所表現出來的文化形態。班級制度文化的建設為學生提供了評定品格行為的準則,而且能使每個學生在一定的準則規范下自覺地約束言行,朝著符合集體利益、符合教育培養目標的方向發展。

1.建立班規。無規矩不成方圓,良好班風的形成離不開嚴格的教育管理。班級管理者要帶領學生認真閱讀并領悟《學生守則》《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以及學校的校規等規章制度的內涵,讓他們根據班級實際情況,經過大家的討論之后,制訂初步的班級公約。最后,班級管理者再進行整合并輔之以品德考核標準。這樣產生的班級公約,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條文不多,內容簡明易懂,可操作性強,學生樂于執行和遵守。

2.實行新的班級管理體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在班級管理中,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較差,班干部也可能缺乏主動為他人服務的意識,為使班級工作良性運轉,需配套實行“班委輪換制”,并建立相關的自律小組,做到學生各司其職,使管理真正落實到人,并實行嚴格的獎懲制度。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新型育人觀,它能使每個學生都進入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雙重角色,人人都參與管理,人人爭做、愿做班級的主人。

二、形成有特色的班級精神文化

班級的精神文化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它主要是指班級成員認同的價值觀念、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道德標準、行為方式等,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深層次要求。

1.提高班級凝聚力和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班級精神是班級文化的靈魂,它是一股強大的無形力量,對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起著巨大的潛移默化的教育、激勵和制約作用。“人以群分”,人有了共同的奮斗目標才能走到一起。一旦班級精神確立、深入人心,班內每個成員都有較高的自律、自我教育要求和自我控制能力,大家具有共同的目標、情感、意志,那么班集體建設的目標也就基本達到了。班級精神文化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平時要組織開展各式內容廣泛、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參與競爭,增進學生彼此之間尊重理解和相互協作的意識,提高班級凝聚力和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2.培養學生以人為本、誠信待人。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進人的成長和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品德與修養,激發他們的夢想與激情,使他們對事物不斷產生好奇心,才是教育的宗旨。常言道,“親其師而信其道”,言傳身教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在“言傳”中應用各種形式來教育學生學會關心他人、關心集體、關心學校,進而關心國家民族的興旺,關心人類的前途命運,關心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的環境污染、生態平衡、能源危機等問題。建設班級精神文化時還要注重誠信教育。要用實際事例引導學生說實話、辦實事,對班上出現的不誠行為要及時制止,加以教育。

3.培養學生的創新探索精神。要重視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注重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關注學生成長與發展過程中的進步,鼓勵他們,幫助他們發現自己、肯定自己。

三、不斷優化班級的物質文化

班級物質文化建設是指教室環境建設,主要是指教室的自然環境。優美的教室環境能給學生增添生活與學習的樂趣,消除學習的疲勞,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熱愛班級、熱愛學校的感情,促進學生奮發向上,同時還可以增強班級的向心力、凝聚力。

1.精心設計班訓。班訓是班級整體精神、目標的體現,主要是對學生的要求、訓導、告誡或防范。讓全班學生共同開動腦筋,針對班級目標和自身目標每人收集或寫出一兩句言簡意賅的班訓,選擇幾條合適的,將其以宣傳畫條形式貼在教室側墻上。每個學生都有個性,都應該在這個集體中不斷挖掘自身潛力,不斷創新并實現自我價值,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班級的奮斗目標和價值導向,慢慢形成自己的理想人格,從而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2.細心布置班級空白墻。有些學生表現欲強,因此可以將前墻布置成學習園地、英語角、讀書角等,讓學生自己布置,每周更新,展現自己的才華,增強互相之間的溝通。將教室后墻布置成獎狀區,看到獎狀可以增進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激發大家熱愛班級的情感,從而增強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黑板報也是墻面布置的一部分,要鼓勵學生期期做到圖文并茂,并讓繪畫、書寫能力較好的學生在此過程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小學;班級管理;校園文化

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小學班級管理工作尤為重要。校園文化視野下,小學班級良好的管理策略,可以為小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一個良好的發展基礎。由此看來,重視小學班級管理實施策略,教師提升自身綜合素養,具備良好溝通能力,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小學生,有效拉近與小學生的心理距離,積極建立與小學生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促進小學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小學班級管理影響因素

(一)班級管理方法單一。目前,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管理方法、形式過于單一,往往只關注小學生學習習慣、紀律意識等方面的管理,嚴重忽視了小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和發展特點的培養,另外大多數的管理方法都是運用說教方式,依靠這種單一的管理方法來對小學生灌輸一些道德觀念、價值觀念等,這樣非常容易導致小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導致小學生認同感不高,很難取得良好的班級管理效果。在新時期教育下,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也需要積極做出創新和改革,積極拓展一些豐富多樣化的班級管理方法。(二)班級管理觀念落后。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下,小學生日常學習成長環境和小學班級教育目標的改革,給當前小學班級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目前教師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受應試教育觀念影響,仍舊采取傳統管理觀念,過于注重小學生學習成績,認為只要對小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進行管理即可,往往還是以批評教育為主,嚴重忽視對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培養,從而限制了小學生其他方面潛能和優勢的提高[1]。

二、校園文化視野下小學班級管理的重要性

(一)提升班級學習效率。班級作為學校的構成單位,良好的班級管理模式,可以有效促進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幫助小學生可以更加高效地進行學習。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對于和諧平等班級環境的建立有著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小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遵守班級公約,形成良好的班級秩序,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從而有效提升班級的整體學習效率。(二)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中指出:給孩子創造機會是教育管理的關鍵一環,不讓學生動手實踐是摧殘學生創造力的教育舊觀念。校園文化視野下,小學班級管理策略的有效實施,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集體精神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高,有效的班級管理模式,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高校實現班級管理目標,解放學生雙手,培養小學生的集體責任感,促進小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高。(三)提升學生主體意識引。導小學生對班級管理進行深入了解,促使小學生積極參與到班級管理制度實施中,鼓勵小學生暢所欲言,敢于發表意見,為班級管理注入新鮮血液,從而有效提升小學生的主體意識。

三、校園文化視野下優化班級管理策略

(一)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校園文化建設背景下,教師需要從自身做起,積極提高自身管理素養,科學引領班級發展。教師需要正面解決當前班級管理中所存在的影響因素,認真學習相關文件,對一些真實教育案例進行深入剖析,熟悉作為一個班級管理者應該具備的責任、權力等,充分了解小學生實際情況,引導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作為班級管理者,需要對小學生傾注愛心,不只是單純地停留在知識學習層面,對待學生要向自己的孩子,努力打造良好班級文化,站在學生視覺來對問題進行分析解決,以此來增加班級學生的凝聚力,充分帶動小學生的班級榮譽感,改善班級環境,促使小學生在平等和諧的條件下團結同學、愛護班級。作為班級管理工作者注重自身形象,在日常教育教學中的一言一行,都要作為小學生學習模仿的楷模,真正做到“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從自身的舉止、談吐做起,為小學生樹立一個學習榜樣,提高自己在班級學生中的威信,促進班級文明班風的有效形成,提高班級管理工作的實效性。例如發現教室的地上有一團廢紙,教師需要在小學生面前主動地撿起來,丟進垃圾桶,而不是指使小學生進行清掃。又或者在課余時間和小學生間進行課間游戲,以此拉近教師與學生間的心理距離,幫助教師及時發現學生日常中所存在的問題,便于幫助學生及時地解決,教師的這種教育行為非常有利于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2](二)建立和諧師生關系。新課改教育背景下,基于校園文化建設的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積極轉變管理觀念,做好與小學生間的良好溝通,建立平等、和諧的良好師生關系,幫助學生提高對教師的關注和認可,及時對小學生的行為思想進行正確引導,真心對待班級內的每一位學生,切身地感受每一位學生的需求,走入學生的內心世界,樹立正確、科學的管理理念,熱愛班級管理工作,將學生視為自己孩子進行良好管理教育,促進師生關系可以更加緊密,從而促使形成一個民主、和諧的班級氛圍,進而在班級內樹立起良好的學風、班風增強教師與小學生間的互動溝通,同時也可以以小學生的新鮮活力來有效緩解教師長期班級工作管理的緊張和壓力,進而增強小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尊重,促使班級管理工作的有效進行。[3]例如對一些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就需要主動地靠近他們,對他們進行耐心的指導,細心地為他們講解學習難點,給予充分的關心和耐心,增進與學生間的情感培養,營造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真正地做學生的良師益友,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利用引導的方式來與小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幫助學生走向正確的學習成長之路,促使學生從內心深處燃起對教師的敬畏之情,從而與學生一起構建一個團結奮進的班集體。(三)創設良好班級氛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陶行知先生的愛滿天下教育思想,充分地說明了愛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同時這也是班級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師關心學生、理解學生、愛護學生是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素。校園文化視野下,關心學生學習、關心學生班級、校園內的各個方面,保證學生的健康、快樂安全成長,注重小學生生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努力給予學生一個家一樣溫暖的班級氛圍,幫助學生解決困難,促使學生可以保持一個健康快樂的學習心態,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愛護,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促使學生發自內心地尊重教師、遵守班級管理制度,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與教師間建立和諧舒服的互動溝通方式,實現班級內高效的雙向互動,從而為自身成長發展和班級榮譽不懈努力。[4]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組織開展班容班風主題班會,引導學生針對班級衛生、自身儀表儀容、清潔工具擺放、班級文化建設進行自主討論思考,讓學生在合作討論思考的基礎上,認識到播種一種行為,就會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會收獲一種性格;而播種一種性格,則會收獲一種命運的重要作用。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小組內討論的結果進行分享,然后對班級內學生進行責任分工,促使全班學生動員起來,為創造良好班級管理氛圍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另外教師還可以結合集體情況來組織開展班級內的進步之星、勞動之星、優秀班干部等活動,利用這種評選活動來促進學生對自己學習生活行為的約束,有效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競爭意識和行為習慣,有效促進班級內良好氛圍的形成,進而實現校園文化視野下小學班級管理制度的優化實施。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下,基于校園文化建設,關注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是當前社會大眾重點關注的一件事情。積極建立良好班級管理措施,作為教育工作者從自身做起,提升自身職業道德修養,豐富自身管理文化知識,愛護學生、尊重學生,給予學生足夠的關心和耐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道德觀,堅持新課改理念下的人本化班級管理理念,幫助小學生養成尊敬師長、熱愛學習的良好行為習慣,促使小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進而為小學生未來的發展學習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參考文獻:

[1]張永勝.小學班主任有效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11):277.

[2]丁永兵.淺談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溝通藝術[J].考試周刊,2018(90):188.

[3]袁東芳.網絡環境下小學班級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31):54-60.

篇5

>> 課改理念下普通高色辦學的思考與行動 普通高色學校建設的實踐與探索 普通高中通用技術實踐室建設的反思與探索 普通高中責任文化建設的實踐探索 普通高色化辦學實施策略與啟示 辦高品質高中:文化承創視閾下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發展的校本實踐 普通高中“潛能引爆教育”的探索與實踐 普通高色課程開發實踐探索 高校特色辦學的理論思考與實踐探索 對農村普通高中藝術特色教育的探索 文化視野下城市復興理論回顧與實踐探索 普通高中開展藝術特色教育的實踐與思考 淺談農村普通高色辦學實施思路 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辦學探究 普通高色體育文化建設與學生特質發展的共生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實驗)”的分析、實踐與反思 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發展的標志與路徑 普通高中班級激勵機制與學生發展的實踐探索 普通高中學校有效德育的思考與實踐探索 普通高中體育選項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2010-02-07.

[2]高 靚.藍帶優質學校協會:造就好學校的是文化而非成績[N].中國教育報,2008-02-25(8).

[3]張東嬌.最后的圖騰:中國高中教育價值取向與學校特色發展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302.

[4]操太圣.在實踐場域中發現學校變革能力[J].教育發展研究,2007,(4b):4.

[5]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M].趙瑋 等 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3:108.

[6]蘇鴻.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學校文化重建[J].課程·教材·教法,2003,(7):12.

[7]葉 瀾.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1997,(9):4.

[8]郭剛軍,趙義泉.論特色教學之規定性[J].高教研究與實踐,2011,(3):36-38.

[9]族,高玉英.課堂教學生活:一種教育人類學的闡釋[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5):11.

[10]張斌賢.菲律賓和印度中小學校長培訓考察研究[R].北京:國家教育委員會外事司,1997:93.

篇6

學生管理班主任班級凝聚力班主任或許是學校里最小的“主任”了,但是卻肩負著培育人才的重要使命,班主任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班級的整體風貌和學生品德的形成。所謂“做經師易,為人師難”,要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使班級和諧健康的發展并非一件簡單的事情,作為學生管理的主角,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遠。如何提高班集體的凝聚力、戰斗力,培養出一批有用的人才,是擺在當前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一道重要課題。

一、當前中職院校學生管理現狀

目前,我國大多數中職學生是在中考失利的情況下,才選擇進入中職院校學習的。這些學生往往不知道自己到中職院校來學什么、為什么學、怎么學。漫無目的和得過且過成為了這些學生的共同特點。有些學生自尊心很強,但卻很不自信;有的學生逆反心強,喜歡與學校和老師唱反調;有的學生懶散松垮、不求上進;還有的學生不良行為習慣較多,遲到早退、若是生非。班集體一盤散沙、學生們慵懶自卑,缺乏凝聚力戰斗力似乎成了普遍現象。

二、加強中職院校學生凝聚力的必要性

中職院校學生的典型特征使得學生管理工作較普通院校更為復雜和困難,學生素質的良莠不齊、管理手段的單一乏力都給中職院校學生管理提出了嚴峻考驗。班主任作為學生管理的主角,只有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力,才可以在長期的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教育學生,才能使班集體和諧健康發展,使廣大學生成為有用的棟梁之才。中職院校的學生特點決定了只有大環境的求實上進才能帶動個別的奮發圖強,只有讓大家充分感受到集體的力量,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分量,才能使他們發揮出自己的潛質和動力,自覺成為學有所用、團結奮進的職業技師。

三、如何發揮班主任在增強班集體凝聚力中的作用

1.用文化建設帶動集體主義精神的樹立。一個優秀的班集體可以靠良好的班風影響學生的心理,規范學生的行為,激發學生的凝聚力。班主任可以首先從班級文化建設著手,建立嚴謹的班級文化制度,樹立團結向上的精神風貌,倡導認真努力的學習風氣,創建溫暖和諧的人際關系。一方面,從物質文明著手,營造和諧向上的氛圍。如大家共同參與布置班級教室和學生寢室,營造“家”的感覺;通過增設一些積極向上的名人名言,時刻激勵大家共同努力奮斗。另一方面,從精神文明入手,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如組織運動會、棋類比賽、文藝匯演、辯論會等,讓每一個同學都能夠積極參與,展現自我,為集體爭光添彩,樹立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

2.用情感建設帶動學生性格的自信自強。白居易曾說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每個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中職院校的學生,普遍成績不是很理想,加之中考路上受挫,自信心往往不足。作為班主任,只有激發他們的閃光點,鼓勵他們發揮自身潛質,做到以愛感人,以情動人,與學生產生心靈共鳴,才能感染和帶領學生變得自信自強。一是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作為班主任,首先要相信學生,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積極因素,挖掘他們的潛質,多一些表揚和鼓勵,少一些訓斥和告誡,幫助學生實現自我價值,鼓勵他們敢于從失敗走向成功。二是要及時發現和疏導學生心理問題。中職院校學生大都十六七歲,人生觀、價值觀尚未成熟,心理和思想受到外界影響容易產生波動。班主任要處處留心觀察學生心理變化,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幫學生解決厭學、早戀等思想上的問題。三是要關心關愛學生。學生生病,及時關心詢問病情;學生學習有困難,耐心悉心指導;外出回家,囑咐學生注意安全;天氣變化,提醒學生增減衣物。雖是些生活瑣事,但卻能體現出班主任對學生高尚純潔的師愛,它能夠引起學生心靈的強烈共鳴,從而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3.用制度建設帶動學生管理的自覺自愿。制度建設是班級管理的重要保障,制度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班集體的凝聚力、戰斗力。因此,首先要科學制定一套措施有力、學生認可的管理制度。既要在管理措施上細化、量化,針對學習、紀律、衛生、課間操等各方面制定一套較為合理的考評體系,做到獎罰分明;又要充分發揮班主任教育引導作用,合理、適度使用管理權限,做到有的放矢,學生信服。其次,要培養一支班級骨干隊伍,幫助學生進行自我管理。把那些學習較好、責任心強、樂于奉獻的學生作為班干部,逐步培養一支凝聚力強、工作認真出色的骨干隊伍,使他們成為同學的楷模和服務員,既在學習生活中發揮骨干優越性,又讓班干部服務自己和身邊的同學。長此以往,學生歸屬感、榮譽感越強,班級管理便越順,凝聚力也越強。

4.用“主任”魅力帶動學生行為的規范上進。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是否有鮮明的“個性”,是否有學生喜歡的特質。首先,為人師表要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必須首先做到。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則不行。”作為班主任,必須全面執行學校的規章制度,認真落實學校布置的各項工作。只有班主任以身作則,學生才會以此為標桿、為榜樣。其次,要放下架子,主動與學生打成一片。在課余時間,要主動和學生“交朋友”。通過經常性的互動和交流,深入了解學生喜好、個性、心理,及時發現他們存在的問題,及時引導學生走回正確道路。同時,“朋友”才會使學生真正信任你,樂于接受你的教育和引導。最后,要培養對突發事件的應對策略和技巧。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其實很在意班主任是否有聰敏的智慧、過人的反應及良好的應對策略,這也是體現“主任”個人魅力的地方。比如說有學生從樓梯上摔下來了,有學生上課打架了,有學生和任課老師鬧矛盾了,等等,作為班主任,如何處理這樣的突發事件,會在學生心目中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如果班主任應對自如,靈活處理,自然會讓學生心生敬佩之情,有時候“個人崇拜”也是管理中非常重要的手段。

總之,班集體的凝聚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而是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形成和強化的。只有充分發揮班主任的綜合管理作用,有效建立起班級學生“一盤棋”的格局,才能產生強大的班集體凝聚力,實現班級建設的整體目標。同時,也使廣大學生在積極向上的集體生活中改變自己、奮發圖強,實現個人價值,真正成為高素質、有技能、有活力的綜合性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高瑩.班級文化建設與大學生歸屬感的培養[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0,(6).

[2]張善芳.對班集體凝聚力的認識[J].科技信息,2012,(36).

篇7

摘 要 在校園文化和校園足球蓬勃發展的背景下,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對我校成為“溫州市首批校園足球定點學校”以來校園足球的發展現狀進行調查研究,較全面的闡述校園足球文化內涵、作用和機遇,同時系統地探討我校建設校園足球文化現狀中所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 校園足球 文化內涵 開展現狀 發展建議

黨的十報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校園文化作為學校教育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中學階段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而初中生的健康成長與其中學階段的校園文化有著直接關系。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廣校園足球發展,各級各地有關部門也非常重視,這為校園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

一、校園足球和校園足球文化含義

(一)校園足球的由來

國際足聯草根足球項目發展計劃中指出,可以在任何形式下進行開展(學校,社團以及俱樂部),針對6-12歲的青少年(男生和女生),為每一個人提供進行足球訓練和比賽的機會,努力做到無處不在,人人平等,簡單,有趣和有效的比賽,嚴格遵守公平競賽的原則,旨在讓更多的人進行足球運動,增進彼此間的交流,共同享受足球所帶來的樂趣,其目的就是把足球帶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因為中國青少年都在學校,所以中國足協提出發展校園足球計劃,也就是說校園足球是秉承國際足聯“觸摸世界”的精神,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草根足球。

(二)校園足球開展背景

2008年11月,我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發展計劃正式啟動,這項活動由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教育部體衛藝司、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主辦,旨在:“推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廣泛開展,讓學生在快樂足球中強身健體,在發揮個人天賦的同時培養團隊合作意識和頑強拼搏的精神,為廣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中國足球的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三)校園足球文化內涵

校園足球文化是指校園這一特定范圍內,學校師生在足球活動中所形成的和創造出來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在活動過程中接受德、智、體、美、勞等綜合教育,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求知欲望,豐富學生體育文化生活,拓展知識面,提高身體素質,逐步形成以足球教學為主導,以課外足球活動為依托,多方協調配合,全員積極參與,健康、積極和向上的校園足球文化氛圍。

校園足球文化作為足球文化的一部分,不單有著足球文化的普遍特征,具有自身獨特特性的文化系統,更起著教育和傳承的作用,是學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塑造健康、完善、科學、系統的中學校園足球文化范圍,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四)中央為校園足球保駕護航,校園足球發展迎來春天

近年來,校園足球在全國各地蓬勃發展。2009年4月14日,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的通知》 ,同年時任國務委員的劉延東強調:要堅持體教結合,大力推進全民健身和“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大力發展校園足球,培養更多的專兼職教練員,辦好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四級足球聯賽,夯實足球發展的社會基礎。

2013年2月25日,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聯合出臺了《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關于加強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的意見》。其中關于“加大校園足球投入力度、加強場地設施建設和利用、建立健全校園足球評價機制、加強師資建設”等條款,旨在解決青少年足球發展中的薄弱環節。

近年來在不同場合常常說到中國足球,他說有三個愿望,“第一中國足球能世界杯出線,第二中國能舉辦世界杯,第三中國獲得世界杯冠軍”。他的三個愿望,給中國足球的近期目標,中期目標,遠期目標指明了方向。

二、校園足球文化的作用

校園文化作為學校教育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展現學校教育理念、特色的重要平臺,是德育體系中亟待加強的重要方面,對初中生的身心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校園里開展足球運動,把足球動和靜與青少年身心發展完美結合,形成了特色校園文化。

(一)有利學校物質文化建設

通過發展校園足球比賽和知識宣傳,逐步發展比賽場地建設,足球器材添置,足球知識宣傳窗建設,足球校報校刊創建,網絡平臺建設等一系列和足球有關的物質方面建設,使學校物質文化方面具有主題性和特色性。

(二)有利學校精神文化建設

足球運動是一項集體項目,通過足球比賽,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團隊精神、集體合作以及全局觀念的養成。在參與足球活動中,學生受到各種規章制度、足球競賽規則和各種行為準則等管理和制約,如果違反規章制度則會受到相應的懲罰。這種在活動中遵守規則的行為和習慣會潛移默化地轉移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這種優良的行為最終會成為他們自覺的不用約束的習慣。同時足球比賽有輸有贏,通過教師正確引導和教育可以培養學生勝不驕、敗不餒的好作風,可以培養學生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和勇敢果斷、不怕困難和敢于拼搏的精神。

優秀的校園足球文化氛圍會吸引學生走到陽光下,積極主動參與體育鍛煉,逐步培養和發展學生從事體育活動的能力與學習的自覺性,養成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習慣,讓學生在學生時代學會一技之長,使學生從小培養一種運動愛好,讓學生認識到體育的價值,生活中離不開體育,體驗到體育能給他們帶來無窮的樂趣,讓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通過參與各種校園足球活動,豐富學生生活、開闊學生視野,有利于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養成;同時有助于促進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班班交流、校校交流,培養學生良好的交際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有利于學生良好品格形成。

三、我校校園足球文化發展現狀

2011年,我校成為市校園足球定點學校,到現在也走過2年時間,雖然在比賽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受傳統教學觀念、人才培養觀念的影響,學校體育作為基礎課程始終處于從屬地位,學校開展的一些足球文化活動處于應付和初級無序狀態,還沒能形成良好的校園足球文化氛圍。

(一)足球知識缺乏制約發展

從領導層面分析,認為足球就是比賽,只要在比賽的時候組織隊伍參加比賽就可以,缺少對足球深層次的認識。如通過足球運動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良好品格的形成;有利于團結向上的良好的校風的形成;通過足球比賽磨練可以培養學生良好健康的心態,使學生有較好的心理調節能力;有利于促進終身體育的形成與發展。

體育教師是整個校園體育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是學生學習體育知識的教育者和指導者。校園足球的開展同樣離不開體育教師的指導。目前我校體育教師普遍存在足球專業技能水平不高、足球專業知識缺乏、有關足球科研成果少、以及足球教學水平偏低,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也阻礙了校園足球的發展。

從學生個體情況來看,大多數學生對足球基本知識了解甚少,基本技術掌握差,還不具備比賽的基本能力,從而影響到學生通過足球運動來鍛煉身體,還體會不到足球運動所帶來的快樂,所以缺乏興趣,也就沒有發展的動力。

(二)足球場地設施的制約發展

足球場地器材,作為校園足球教學和娛樂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著教師對校園足球的教學和訓練工作,以及學生課外足球活動是否能夠正常進行和校園足球運動開展的效果。

我校沒有完善的足球設施,學校有一塊25X30米的泥巴場地,一個300米的塑膠場地,按面積說足夠開展活動,但是由于這些地面滑而硬,特別在下雨天就不適合活動,不利于開展足球運動。訓練輔助器材缺乏,使訓練和游戲缺乏新鮮感。

(三)缺乏家長支持制約發展

現在社會獨生子女居多,同時目前中國足球的社會口碑不是很好,加上社會競爭壓力大,學生升學壓力大增,學生家長都希望子女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學習成績上。 在抽樣班級進行家長調查統計顯示:62%的家長不支持孩子踢足球,認為踢足球影響學習,而且容易受傷;26%的家長由學生自己意愿,只要不影響學習;12%家長不了解足球,說不上支持反對。這種文化學習和足球訓練之間的矛盾也是阻礙校園足球發展的重要因素。

(四)學校足球活動開展單一

學校對校園足球的發展重視力度不夠,缺乏對校園足球比賽的統籌安排,缺乏比賽資金,活動內容單一,除體育教師每個學期有一個單元的足球教學課,就是每年舉行的班級足球對抗賽,而且全部由學校幾個體育老師策劃和執行,參與人數不多,只是帶著完成任務的性質組織比賽,還不是全面深層次的發展校園足球文化。

四、提升校園足球文化發展的建議

(一)首先全體教職工端正思想,轉變觀念,為我校校園足球的開展提供思想保障。做好輿論導向,特別是班主任對學生的思想工作,和對家長講解和宣傳參與足球活動的好處。

(二)需要我們的教師盡可能多地增進和家長的交流,使家長明確校園足球的目的和真正內涵,學生在參與校園足球的活動中,能夠通過訓練和比賽,鍛煉意志品質,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還能夠很好的提高學生們的身體素質;并對參加校隊訓練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生活補助,并安排教師給隊員因為訓練和比賽而落下的文化課進行補習,從而消除他們學習上的后顧之憂。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足球文化活動,拓寬學生的足球信息平臺,加強青少年足球參與的意識,不只是局限在單一的班級對抗賽。定期舉辦各種足球節、足球知識競賽、足球知識講座、各種有關足球方面櫥窗、板報、墻報、手抄報的比賽等,以促進學生、學生家長、學校領導、體育教師足球意識文化的形成和提高;逐步擴大影響面和覆蓋面,逐步實現全校人人參與到校園足球活動中來。

(四)加強學校體育教師的足球專業知識培訓,提高足球教師的師資水平。其次,完善足球教學與訓練的評價體系,采取有效的獎懲措施,對優秀的教師給予獎勵,激發足球教師的積極性。

(五)向上級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增加足球場地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完善學校足球場的建設,提高足球場地設施器材建設的質量,加強對足球場地器材設施維護人員的管理和培訓,確保校園足球活動開展具有優質而安全的硬件設施。

(六)樹立榜樣,加大宣傳力度。如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比賽中獲得好成績,以及涌現出來的優秀學員,上有“省校園足球希望之星”、“市校園足球希望之星”稱號,學校可以設置“校足球希望之星”“班級足球希望之星”稱號,利用明星效應,擴大校園足球的影響力。

五、結束語

近年來,我校參加溫州市初中組校園足球聯賽獲得優異成績,在上級部門的關懷和支持下,我校足球文化建設也逐年提升,但是還不夠系統,沒能成為學校主題文化,沒能使足球惠及全校師生。相信只要我們把握時代脈搏,認清不足,逐步完善校園足球文化建設,校園足球文化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我校校園文化的主旋律。

參考文獻:

[1] 何郁富.順德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開展的現狀與發展對策[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24).

[2] 竺建水.淺談制約青少年校園足球運動發展的因素及對策[J].讀寫算.2012(16).

[3] 中央為校園足球護航[Z].體壇周報·周三版.2012(47).

[4] 馬俊明.淺談構建中學校園足球文化氛圍的作用[J].體育時空.2012(9).

篇8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高校體育不斷改革與時俱進,體育教學育人功能中文化建設是其血脈與靈魂,不可缺失。本文采用文獻資料結合體育教學實踐,要點分析。詮釋其內涵為:高校體育文化是在大學特定范圍內所呈現的特定體育文化氛圍,其直接影響大學生體育意識、態度、行為和價值觀,對其世界觀、人生觀與素質素養起潛移默化作用與影響,是任何專業和課程無法替代的。在當代更是精神文明、院校形象的重要體現,是院校創造物質財富與體育精神的結晶。實踐結果表明:健康向上、和諧高品位的高校體育文化,可激勵大學生內驅力、喚起積極參與意識,培養熱愛體育、關心集體的高尚情操,有效提高興趣愛好、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因地制宜加強建設,使高校體育更顯特色與氣質,更有品位與感召力。

關鍵詞 學校體育 文化建設 體育 育人 功能

一、體育文化的內涵

高校體育文化是在大學特定范圍內所呈現的一種特定的體育文化氛圍,其直接影響大學生的體育意識、體育態度、體育行為和體育價值觀。對于提高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與素質素養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與影響,是任何專業和課程無法替代的。在當代更是精神文明程度和院校形象與精神面貌的重要體現,是院校在體育教學與科研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與體育精神的結晶。

二、加強體育文化建設的方法與策略

(一)育體旨在育人

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課外活動及各項賽事,始終堅持用體育精神引領:在追求“健康、快樂、參與”的同時,培養大學生熱愛校園、關愛集體、和諧友善、相互關心、相互幫助、努力進取等高貴品質。在每月組織的小型多樣的系級、班級比賽中,不僅比技能、比技巧,更主要的是比精神文明、比團結協作、比頑強毅力。設置技能技藝獎的同時,特意創設精神文明獎、最佳組織獎,優秀團隊獲得特殊貢獻獎,在激勵大學生參與比賽的同時,陶冶情操、增強凝聚力,培養大學生的自我調控和約束能力,使其思想素質不斷提高、意志品質更加堅強。

(二)開發整合體育課程

開發整合不只是知識分類創編,更主要的是體育知識的融會貫通與綜合運用,拓展為適應時代要求、適合當代大學生學習的課程。整合選編傳統項目、凸顯本院特色、體現體育優勢的和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教材內容,如:健身操、球類運動、體育舞蹈、武術等項目;刪除陳舊不實用的教材內容,增強大學生課內外學習鍛煉的實用性、可行性和實效性。

開發教學資源,開拓多元體育文化課程。將課外活動、社團活動、各系俱樂部活動都拓展為體育的延伸課程。豐富多彩的團隊活動為院校、為大學生搭建另一個學習鍛煉平臺。依據愛好的不同需求,學生自己組織、自主選擇、自由組合、自聘教師輔導,使延伸課程更加輕松愉悅、敞開心扉,發現自我、相互交流,完善自我、以終身受益。

(三)創新優化教學過程

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長和愛好,目標需要等要素。在此環節做大膽創新變革,打破多年習慣成定勢的以班級配置教師授課的傳統做法;二是教師設置教材、由學生根據需求自行選擇教師授課,每學期選擇一次。

授課更是要精心盡力。備好課是前提,為更好的授課奠定基礎。做到以學生為本,以教師為主導,處理好教與導的關系。教是手段、學是目的、教為學服務,以教導學、以教促學、雙主互動,達到教與學的目標,此外“導學”要有創新,教法要有新意。經常依據不同的教材采取達標練習法、目標測驗法、比賽練習法、興趣游戲法,使體育課堂熱烈有序、活躍不亂、陽光朝氣充滿生機。創新優化課后總結評估。課后總結要師生互動、共同總結,改變傳統觀念,教師要評估實施導學過程中的成敗,學生要總結學習過程中的得失,從而發現新知、找到不足、取長補短。

(四)創設體育文化環境,營造體育文化氛圍

創設體育文化環境。首先要努力建設優化體育設施,使其富有感召力。環境點燃激情,氛圍感染心靈,體育文化是一切活動因素的集合。如:我們將網球館、羽毛球館、健身房的器材布置的井井有條,科學實用、富有現代化的設施風格。隨著運動場館體育環境產生共鳴,領略品嘗體育文化與精神,點燃熱愛體育運動的心靈之火。

營造體育文化氛圍。最佳手段是利用大學生年輕好勝心理特點,組織各項小型多樣體育比賽。比賽是杠桿,一翹就起來,驅動每個同學積極參與。營造濃郁的體育文化氛圍,讓大學生在和諧友好的參與中享受快樂、獲得健康,青春陽光、努力拼搏,團結向上、陶冶情操。

(五)加強教師團隊建設,提高完善師資水平

加強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餞行教師神圣職責。愛崗敬業、關懷大學生,以德立教、率先垂范,嚴格遵守體育教師教學常規,做到以規約德,完善教師考評制度,達到以評激德。

要認真刻苦研修業務、完善自我。我們有6名青年教師,利用業余時間攻讀體育學研究生碩士學位,求真務實、言傳身教,體現大學體育教師的豪爽、陽光、謙虛、大氣的體育文化氣質。加強教師的學術研究、拓寬文化視野――體育教師每年都要立項研究課題,提高科研能力,實踐中勤于總結評估、潛心探究,做到教有新意、導有特色,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三、結語

健康向上、和諧高品位的大學體育文化,可激勵大學生自學、苦練、克難、拼搏的精神,喚起不同水平大學生積極參與終身體育的意識。培養大學生熱愛體育、關心集體的團隊精神,增強了團結友善、互助互學、共同進步的道德風尚。有效提高了大學生的興趣愛好,并熟練掌握一兩項體育技能,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我們因地制宜持續加強高校體育文化建設,充分發揮體育文化的育人功能。讓高校體育教育插上文化的兩翼、展翅高翔,更顯特色、更顯氣質,更有品位、更有感召力,為國家培養棟梁人才發揮更積極、更有實效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專題組.為建設社會文化強國提供有力支撐[N].中國教育報.2011.12.9.

[2] 張銳.用手撲球項目開發拓展體育校本課程的實踐與探索[J].當代體育科技.2013.11.25(33).

篇9

【關鍵詞】班級管理;自我管理;模式

一、“90后”大學生負向特征

1、自我學習管理被動。中學學習強調外部管理對學生的監督和控制,多采用一些強制性的約束措施,使很多學生喪失了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未能培養正面的學習興趣和習慣。進入大學后,外部約束變少,他們普遍變得迷茫和無助,缺乏學習動力和目標,甚至開始厭學。

2、自我生活管理缺失。在傳統的高考指揮棒下,我們的教育普遍重視分數,忽視了學生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導致所謂的“高分低能”現象。大量的“90”后大學生進入大學后,無法獨立適應生活,甚者,無法自如的與周圍環境相處,矛盾、沖突時時出現。

3、自我時間管理低效。與中學不同,大學的學習和生活相對自由,于是很多人不知怎樣科學合理地規劃時間,將大量的課余時光用于上網游戲、談戀愛、唱K聚餐等,導致學習和娛樂失衡。

二、班級自我管理建設意義

班級文化建設,是指在學校的大環境下,圍繞班級教育教學活動所建立起來的,以班級為活動空間,以師生為活動主體,以班級物質環境價值觀念和心理傾向為主要特征的群體文化。這種群體文化能激勵學生積極向上,將學生個體行為融入班級集體歸屬感,營造更加融洽的班級氛圍。

實施班級自我管理,有利于培養良好的班風。班風是大學生群體共同具有的富有特色的穩定的行為傾向,它體現出學生共有的精神風貌。學生在自我管理過程中,自我認識、自我組織、自我監督、自我調節、自我評價的能力得到迅速的提高,從而為優良班風的樹立,準備好思想條件。

班級自我管理包括兩層次:一是指班委會負責協調,擔負起班級一部分組織工作和思想工作,為建設班級努力;二是指班級每一成員按班級要求自行控制和調節,為實現班級組織目標而努力。歸納起來,其基本特征在于正確的班級組織目標,已經內化為學生的個體目標,組織利益與個體利益相和諧。

三、探究班級自我管理模式

(一)實施方案

1.班級自我管理的準備――倡導自我教育和班級目標的制訂

班級自我管理的基本和前提是自我教育。教育學告訴我們:“當學生逐漸進入成年期,他們開始身高猛漲,樣子像個小大人,體力、精力以及個人意識的發展,使得他們要求成人把他們當大人看待,他們已有獨立的見解,要求獨立、急于擺脫大人的監護,什么都想自己干。”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引導者,可根據本班實際運用學生行為規范和道德規范引導學生制訂一個較為具體的《班級公約》,深化學生自我意識,倡導學生自我教育。《公約》一經形成,它就是全班同學奮斗的目標、評價自我教育的依據,每個成員都必須自覺遵守。

2、班級自我管理的施行――學生個體自我管理的指導

當學生有了自我教育的愿望和行動綱領,并付之于行動后,班主任應及時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發揚優點,改正缺點,使學生自我管理獨立地、主動地、持久地進行下去。為使個體自我管理得以持久推行并上升到群體自我管理,在前一階段基礎上,班主任應適時建立群體自我管理核心――班委會。產生后,班主任應及時理清班委會在班級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和同學間的關系,加強對小干部的教育與培訓,加強其工作意義、責任、方法的引導。例如,通過談話、講座等向同學傳授管理知識,通過讓小干部看班主任處理同學之間糾紛或讓干部拜師學藝學習管理技能,通過讓干部定期匯報完善管理策略等。

3、班級自我管理的延伸――班主任的指導和協調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開始以抽象前提為基礎進行推理,但是這種推理主要以直觀為依據,雖然不依靠直觀依據的抽象推理,偶爾也可以看到,但是這是不經常的,而且不可能成為有體系得推理。

因此,班級自我管理實施后,班主任的指導顯得尤為重要。具體可為工作的方向意義、原則、方法的指導。如活動要寓教于樂,要有美感,要新穎。對學生的指導為:在原有基礎上引導學生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達到學習生活的獨立自主。

影響班級自我管理的因素很多,例如,內部班級機構內本身的不平衡(干部與干部、學生與干部),外部學校和任課教師的影響。此時班主任的協調尤為重要。需引導平衡機構,引領和任課教師溝通,使班級自我管理有效進行。

班級自我管理真正地體現了把學生當作教育的客體,又把學生當作教育的主體,和在教育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葉圣陶說過這么一句話:“教是為了不教。”也可以借此說,管是為了不管,不管,是班級管理者追求的最高境界,班級自我管理意義于此。

4、目標管理有助于提高大學生自我管理的績效

由于大學生自身、家庭、學校及社會等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我國大學生自我管理的水平仍舊低下,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目標管理的關鍵在于追蹤與考核,通過對大學生自我管理目標完成情況的追蹤與考核,能準確掌握目標進展情況,存在的問題等,提高大學生自我管理績效。

(二)實施計劃

1.班級制度文化的創新建設

(1)班干部的選拔與輪換

采用競選與民主記名投票相結合的辦法選舉班干部。任期為一年,使每個人四年內都能擔任一次班委,都有承擔責任和獲得鍛煉的機會。學期結束前選出下屆班委,以便假期思考和安排自己的工作。

(2)班干部系統設置與分工合作

按實際把班務劃分為三個部分。其中,思想建設由團支部書記負責,宣傳、組織委員協助;紀律建設由班長負責,紀檢、勞動、生活、體育委員協助;學習建設由學習委員負責,科代表和組長協助。三部分在班導師的指導下由班長統一領導,分工協作,形成一個緊密團結的有機整體。

2.班級精神文化的個性化建設

(1)制定班訓。通過征集意見反復討論,共同確定了班訓:“人格+學力成才”。明確了“人格追求”講五心:“忠心、愛心、關心、孝心、信心”;“自我教育”要五自:“自信、自省、自治、自重、自強”;“基本要求”是五實:“誠實、堅實、扎實、樸實、踏實”;明確“學力構成”包括:“思想道德、科學文化、身體心理、審美鑒賞、勞動技能”五個方面。

(2)確定班歌“最初的夢想”,唱出夢想、唱出希望。

(3)設計班徽。綜合同學們的創新思路確定。

(4)系列主題班會。如召開“天南地北來相聚”的主題班會,暢談“如何成為一名合格大學生”、“如何愉快地拂過四年時光”等系列主題的“我的大學”的主題班會,“我愛我家”的班級文化建設獻計會等。

(5)社會實踐。讓學生走向社會,在活動中開拓視野,思考人生,從而增加學習動力。如青年志愿者義務服務:“送溫暖、獻愛心”活動,為殘疾人、孤寡老人、退休教師做好事;也可組織拜訪老師、研究生,拜訪成功人士等活動。

(6)開展豐富的班、團活動,活躍班級的氣氛。常組織春游、秋游、籃球比賽、羽毛球比賽、野炊等活動。

3.班級學科文化的浸潤建設

(1)學習成功人士事跡,激勵學生敢于創新、敢于突破。

(2)開展系列研究性學習

通過“成功――我們還需要什么?”、“自主學習及其策略”、“管理的內涵與魅力”等系列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研究事物本質規律的探索精神和習慣,促進學生的思想趨于理性化。

(3)班級優良學風的浸潤養成

通過各種途徑如:QQ,短信、電話等與教師保持良好溝通,達到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以培養學生素質、能力為出發點,進行集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教學。學生則應給予迅速積極的反饋,促進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情感交流和共鳴,讓每個成員在情緒上與整個課堂同一、交融,產生凝聚力、向心力。進而,通過富有感染力的各科學習生活所產生的情感力量召喚班級成員為實現課堂的共同目標而努力奮斗。

4.班級成員的個性發展建設

(1)新生階段的大學適應訓練

結合新生入學教育和班級活動,讓每一位班級成員以最短的時間適應大學生活,盡快融入大學這個群體。

(2)全面的了解與探索自我

讓每一位班級成員在專業學習、班級活動與個人生活中感受、領會自己的價值取向、性格特點、個性特長,確立健康自主的“三觀”。

(3)加強目標管理,制定大學規劃

每學期開學制定學期發展計劃,全面安排思想修養、專業學習、人際交往、身體鍛煉等方面的計劃,下學期根據實踐的情況進行完善。大一重點是打基礎、大二在廣泛接觸和全面了解、大三需定發展方向、大四為選定的方向做堅實的努力。

四、結語

班級自我管理需要以班主任、輔導員為引導,班委會為先鋒,以學生的為主力軍,共同創建班級精神文化,加強人文關懷。同時,要引導學生的目標管理,正如班主任要求每個人在新學期的開始要制定出個人在新學期的規劃,并努力去完成。在目標管理的過程中目標應該隨著學生的成長而不斷調整,目標的實施以及評估問題也要在管理實踐中不斷研究探索總結提高,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目標,這樣的自我管理才能真正有利于大學生的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畢玉鳳.淺談新形勢下高校班級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甘肅科技縱橫,2009(03).

[2]廖愛軍,尚書,田艷春.高校學生班級建設現狀與管理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0(16).

[3]袁淑清.差異化激勵機制在高校班級建設中的運用[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1(02).

篇10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壓力;疏導機制;構建

[中圖分類號]G44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2549(2018)05-0060-02

心理壓力是指個體在各種刺激下身心產生的緊張、不適,過大的心理壓力將會導致個體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影響。對于大學生來說,目前就業困難、學業競爭、貧富差距等因素帶來的心理壓力不斷增加,與此同時,卻普遍不具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壓力疏導能力,從而使得心理壓力帶來的緊張情緒一支得不到緩解,給其身心健康帶來很大的危害。當前社會各界對于大學生心理壓力的疏導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大學生心理壓力疏導機制并不健全,從而導致了大學生心理壓力不能夠及時得到疏導,不斷出現大學生因為難以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而的崩潰的事情,給其造成了不可逆的身心傷害。基于上述分析,當務之急就是要正視目前大學生心理壓力過大所帶來的各種危害,完善大學生心理壓力疏導機制,從而及時疏導大學生心理壓力,確保大學生身心更加健康。

一大學生心理壓力來源以及危害

當前大學生心理壓力來源是多維的,各種各樣的壓力源導致了大學生心理壓力較高,并給其身心帶來了很大的危害,具體闡述如下。

1大學生心理壓力來源

大學生心理壓力來源很多,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來自學業方面的壓力,大學生學習任務很重,不僅僅要通過各個學科考試,同時還要努力通過各種注冊考試以及完成學業論文,可以說學習任務是比較艱巨的。但是大學由不同于高中階段,大學生學習主要依靠的是自覺,學習氛圍、模式等都與高中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大學生不適應這種學習模式,從而導致了學習成績不好,學習壓力加大。二是來自就業的壓力,當前大學生要想找一個好工作難度是很大的,一些大公司招聘、機關單位招考,往往都會出現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情況,可以說競爭是非常激烈的。因此對于大學生來說,就業方面的壓力很大,找工作被拒絕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這會導致大學生心理壓力增加。三是來自人際關系方面的壓力,一個學校、班級的大學生往往是來自于五湖四海,不同的個體在經濟條件、個體性特點、生活閱歷等方面是各有不同,這給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帶來了很大的挑戰。不少的大學生不知道如何與同學相處,不知道如何去處理情感問題,不知道如何去面對貧富差距問題等等,這些都會導致大學生心理壓力的增加。

2大學生心理壓力危害

如果大學生心理壓力超過其承受能力,同時又一直得不到疏導、發泄的話,對于大學生身心健康來說將會帶來諸多方面的危害。從心理健康來看,過大的心理壓力將會讓大學生始終處于一個緊張、焦慮的負面情緒之中,情感、態度會失衡,心理抑郁、焦慮暴躁等問題會比較突出,大學生情緒層面會處于一個亞健康的狀態。從身體健康層面來看,過大的心理壓力會讓大學生出現失眠、體質變差、內分泌紊亂、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的健康問題,身體將會出現各種不適。當然上文所探討的心理壓力危害主要集中在大學生身上,除了對學生個體帶來危害之外,大學生心理壓力過大還會帶來很多的社會危害。綜上所述,大學生心理壓力危害甚大,這就凸顯了大學生心理壓力疏導機制構建的重要價值。

二大學生心理壓力疏導方面的問題

在大學生心理壓力問題越來越突出的背景之下,目前已經有一些學校開始在大學生心理壓力疏導方面進行探索,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給大學生心理壓力的疏導提供了很多的幫助,不過由于能力、經驗等方面的限制,大學生心理壓力疏導機制并不是很完善,根據筆者的調查可知,大學生心理壓力書疏導方面的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壓力認知教育相對落后

目前大學生心理壓力認知方面的教育非常落后,學校沒有做到針對所有的大學生,來將心理壓力教育作為一門必修課開展。對于大學生來說,缺少對于心理壓力方面的正確認知,有的學生包括很多的家長都簡單地認為有一定的壓力并不是壞事,壓力可以轉變為動力。這種認識過于片面,很容易導致學生壓力過大,并帶來身心健康的受損。同時因為心理壓力疏導教育方面的不足,使得很多大學生沒有掌握壓力紓解的基本技巧,面對巨大的壓力,難以進行有效的紓解、發泄,從而使得壓力越來越大,最終擊垮自己。

2學生自我調節能力較差

大學生在面對各種心理壓力方面,沒有掌握相應的調節技巧,自我調整能力不足,因此在心理壓力的過大的時候,往往都是默默地去承受,不好意思去尋求幫助,不知道借助于運動、聽歌、交際、積極暗示等方法來進行心理壓力的疏導,而做出來一些不當的行為,放大了心理壓力的危害。大學生平時對于自身壓力缺少評估,沒有主動去了解掌握這些方面的知識、技巧,學校也沒有在就業壓力、情感壓力等方面進行指導,從而導致大學生在壓力疏導方面存在很大的欠缺,不能采取正確的方式,有效的去化解各種壓力。

3校內人際溝通氛圍不佳

人際交往是大學生壓力疏導的重要手段,每一個人都是社會人,客觀上存在交往的需求,大學生也不例外,當學生有心理壓力的時候,通過與同學的溝通交談,可以得到較好的開導,減少心理承受的壓力。但是目前很多高校,校內人際交往溝通的氛圍并不是很好,具體的表現就是缺少各種社會社團活動、集體活動,學生很少有溝通的機會。很多大學生沉溺于網絡世界,不與人交往,加上學校也沒有積極創造更多的人際溝通交流機會,使得很多大學不懂得如何處理與他人的關系,導致很多心理壓力無法通過人際溝通來加以化解。

4校園文化建設不夠理想

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長期辦學實踐中積累下來的辦學理念、辦學宗旨、行為規范的綜合,校園文化對于廣大師生的行為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良好的校園文化建設有助于疏導大學生的心理壓力,反之則不利于心理壓力的疏導。不少大學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不是很理想,具體表現就是校園文化更多地強調努力拼搏、競爭向上等,沒有良好的人文關懷、沒有強調學生之前的和諧共處等等,這樣的校園文化,使得每一個大學生更多地感受到了壓力,將每一個同學更多的視為競爭對手而不是親密伙伴,從而導致了壓力的增加。

三大學生心理壓力疏導機制策略

大學生心理壓力疏導工作的專業性、系統性很強,要做好這一工作,需要緊緊圍繞當前大學生心理壓力疏導方面的種種問題,制定切實有效的解決策略,具體闡述如下。

1加強心理壓力教育

高校在大學生心理壓力教育方面需要進一步的加強,可以開設心理壓力疏導方面的課程、講座,讓更多的學生能夠有機會去了解心理壓力方面的知識,糾正學生以及學生家長對于心理壓力的錯誤認知。另外就是在心理壓力教育方面,需要與就業指導、思想政治等課程進行有效的融合,增加心理壓力方面的教育比重,讓學生知道如何去處理就業、學業等方面的壓力,保證自身情緒的積極樂觀。

2完善校內人際溝通

在校內的人際溝通方面,高校需要積極創造人際溝通的機會,依托學校的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讓高校學生能夠積極溝通,廣泛的結交各種朋友。這樣一方面在遇到各種壓力的時候,可以求助于朋友幫忙,順利的去解決各種難題。另一方面就是有更多的傾訴機會,讓朋友傾聽自己的煩惱,實現心理壓力的有效緩解。

3提升大學生適應性

大學生心理壓力疏導的根本還在于學生個體,只有大學生在心理壓力疏導能力方面有了根本提升,才能夠更好地解決心理壓力過大的問題。大學生在生活、學習中,需要主動地去了解心理壓力方面的知識、技能,在遭遇各種心理壓力的時候,需要能夠依據掌握的技巧來化解心理壓力。舉例而言,可以通過體育鍛煉、看書聽歌等方式來進行心理壓力的化解,可以通過積極心理暗示、加強人際溝通來化解各種壓力。

4注重校園文化建設

在大學生心理壓力疏導方面,高校要做到以校園文化建設為重要載體,打造一個強調人文關懷、注重團結和諧的良好校園文化,讓學生在這樣的一個校園文化熏陶下,更少的感受到同學之間的競爭,感受到學校對于學生的關愛,從而減少心理層面的壓力。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需要學校兼顧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等內容,同時采取更有實效性的校園文化建設策略,打造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

心理壓力疏導無論是對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來說,還是對于經濟社會的更好發展來說都具有重要意義,這一點無需過多地強調。因此未來需要加強大學生心理壓力疏導機制的研究,讓這一課題引起更多的關注,無論是學校也好,還是大學生個體也好,都需要更加客觀全面地去認識大學生心理壓力問題,并重點兼顧心理壓力教育、校園文化建設、校內人際溝通等幾個方面,從而切實提升大學生應對心理壓力的技巧以及能力,在出現較大心理壓力的時候,能夠自行化解,具有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保持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陳天麗.當代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及心理疏導方法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20). 

[2]李紅麗,張艷瓊.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心理疏導問題探析[J].青年與社會,2013(34). 

[3]王瑾.淺談高校心理危機干預機制的落實方法和具體措施[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7(8). 

[4]張金娟.高校大學生心理工作中的朋輩輔導[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