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項目化學習范文

時間:2023-07-10 17:20: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勞動教育項目化學習,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勞動教育項目化學習

篇1

主持人提示:德育自始至終都貫穿于整個教育體系,充分發揮勞動課的德育功能,可以克服目前普遍存在的德育空洞說教、被動灌輸的問題,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體驗、感悟道德境界,提高分析判斷能力,主動遵從道德規范。

四川省成都市二十中校長胡鈴冬:勞動教育課的開設,使學校課程更加豐富,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更加生動活潑,對學生意識和行為有著深遠的影響。學校德育處規定:各年級勞動教育課程,高一40課時,高二30課時,高三15課時。從勞動教育課開設初始,學校組織教師編寫了簡明教材,經過不斷完善,成為校本教材《勞動技能》。該教材曾在2014年省級高中課改校本教材評比中獲得一等獎。內容涉及勞動教育的意義、勞動教育的主要內容、清掃的主要技能、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校園責任區的劃分、勞動效果的評價等。學校還專門為勞動班級制作了工作服裝,先為灰色大褂,不久就改為了沿用至今的綠背心。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和深入,勞動教育課又逐漸整合了禮儀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除了清掃校園維護校園整潔外,勞動輪值班級還承擔了每日的升降旗儀式、課間禮儀執勤、考場執勤等教育活動。隨著勞動課的開展,學校對學生打掃清潔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比如,推垃圾車不能用傾倒方式,要把垃圾袋在垃圾房一袋一袋地放好,以便清潔工人進來收拾;給垃圾桶換垃圾袋,袋口覆蓋要達到8厘米,追求整齊美觀。學校希望通過這樣要求,指導學生做好身邊事、細小事,教給學生智慧的做事方式,務實的工作態度。

江蘇省海門市證大小學校長仇麗君:由學校德育部門協同少先隊大隊委,對各項勞動進行評估,配以相應數額的星光幣。完成該項勞動就獲得相應數值的星光幣,如果不能完成或者不能完全完成,要扣除一定數額的幣值。各個班級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在學期初進行一次性的勞動項目公布,也可中途每隔一兩月進行一次更替,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機會。要求每一位學生至少參加一項以上班級勞動,一項校級勞動,這是期末評選“星光學生”和“十佳星光學生”的必備條件。每月最后一天,學生可以把一個月積攢的星光幣存到星光銀行,星光銀行進行登記并賦予一定比例的利率。學生獲得的星光幣,可以購買學校圖書館的折舊圖書,可以參加校園貿易節的拍賣活動。每學期學校都要舉行淘寶拍拍樂貿易節,也可以使用星光幣購買貿易節的各種物品。《星光幣勞動創業》德育課程體系,是以學校公共福利為主要特征的勞動教育,通過對班級、校園內涉及的各項勞動進行梳理和整合,采用自由開放的認領形式,讓全體學生都積極投入到各項勞動中。而通過發行校園星光幣,把勞動教育與創業教育結合起來,從小培養學生“有勞動就有收獲,有付出就有回報”的積極創業思想。通過星光銀行的開設,讓學生初步感受貨幣流通,滲透理財理念。

體現校本課程特色

主持人提示:學校勞動教育要建立多元課程體系,形成“課程超市”,包括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個性化課程和選修課程等,以供學生自主選擇。

北大附屬實驗學校德愛學校校長陳二泉:我校的勞動教育,是從和學生生活最緊密的“吃”開始的。從一年級就開設廚藝課,請廚藝大師給他們上課,從包餃子到做壽司、從炒菜到煲湯,學生按程序環環相扣、一絲不茍,然后享受自己的勞動果實。周末回家偶爾還能在父母面前展示一下,不但極大地增強了自信心,同時培養了學生愛惜糧食,也懂得了相互配合和尊重學校廚師等。學校還開設了手工課、泥塑課,每個學生每學期還要認領一盆花或一盆草,自己精心照顧和養護,每學期定期開展“美麗的班級我的家”活動,整個教室的布置和美化全部由學生完成,低年級則是在教師指導下完成,通過微信展示,并展開拉票活動。班級打破了以班長及各種委員為干部的組織結構,學校打破了以學生會等常規的學生組織,全部以小志愿者組成的各種組織機構,校園衛生、食堂管理、宿舍看管,完全是自發、自動、自覺、自愿。通過每個人親身參與,提升了他們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享受到校園因我而改變,感受到自己的水平和力量,真正喚醒了自己、發現了自己,從而帶動自己各方面不斷提升。

重慶市南岸區教師進修學院附屬小學副校長朱燕紅:在重慶市南岸區區域幸福教育理念的推動下,我校始終將“讓動手成為一種習慣”作為學校辦學理念的行動指南。學校組織了“播種在春天”的活動,旨在讓學生通過自己種植蔬菜和花草,見證蔬菜等農作物的成長過程。在種植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耐心與責任意識,而且在勞動的過程中創造了美,感受了植物生長過程的魅力,進而塑造了學生的勞動意識與勞動精神。同時,我校借助開展“左手游戲,右手生活――培養鼓娃生活能力和動手能力”德育系列活動,讓孩子們在動手動腦的游戲和實踐活動中,學會了必要的生活小技能,讓學生通過自己制作手工零錢袋、水果拼盤等生活用品,發現自己的創造力,在勞動中體驗幸福。

江蘇省淮安市復興鎮中心小學校長王志洋:學校融合國家和省級課程,開辟校本勞動養成課程,編寫了《學會生活》教育讀本,按照“自理習慣、家證服務、生產勞動、社區服務、實踐活動、生存技能”六個板塊來設計。每個年級各板塊有不同的內容和要求,形成六年一貫制的校本課程體系。學校德育處和教務處通力合作,制定出全校學年度技能競賽計劃,并以此來規范各年級學生勞動技能培養活動。學期初在家長會上將競賽項目布置給家長,各班級在學期中進行班級海選,學校擇優在家長會上進行技能展示競賽。上學期各年級預設的習慣類競賽項目為:一年級“我會系紅領巾”,二年級“我會系鞋帶”,三年級“我會裝書皮”,四年級“我會整理書包”,五年級“我會擦桌椅”,六年級“我會清掃地面”。這樣做,讓每一個孩子在小學六年中都能學到生活技能的教育。此外,爭取地方政府投入巨資,改善勞動教育硬件,添置“四維一體機”“標本室”“探究室”“勞技室”等教學設備,為學校勞動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礎。學校設有專門的勞動試驗田,加之集鎮周邊工廠商鋪較多,這些都是勞動教育的寶貴資源。

挖掘其他學科蘊含的勞技內容

主持人提示:在其他學科教學中,也或多或少蘊含著一些勞動教育內容,因此,“在其他學科教學和相關教育活動中也應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成為新的著力點。

江蘇省宿遷市實驗小學辦公室副主任張艷紅:學校提出辦“有靈魂的教育”,教會學生以勞動獲取幸福體驗,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幸福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我校在一周一課時的基礎上,發動各科教師根據學科特點,充分發掘所在學科蘊含的勞技教育內容,不失時機地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勞技教育,進而形成教育合力。比如:通過挖掘以勞動教育為主題的課文,告訴學生幸福就在有益于人類的勞動之中。有的老師甚至將數學課開在了食堂,孩子們在食堂師傅的指導下開始學包餃子。利用這一主題先學廚藝,在“勞動”之后,老師才開始教學生進行數學的“統計”單元內容的學習。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真可謂是一舉兩得。此外,為了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學校還專門開辟了種植園,園里有大片的竹林和丁香、桂花、海棠等觀賞植物60余棵,還有石榴、櫻桃、枇杷等果樹100多棵。學生親身體驗選種、播種、澆水、施肥、收獲等環節,教師讓孩子們觀察樹木、花草、麥苗以及蔬菜的生長過程。在陽光的照耀下,孩子們同大自然的植物一起長大。

安徽省蕪湖市棠梅小學校長沈鴻:學校十分重視對孩子勞動意識和勞動技能的培養,充分認識到勞動教育是德育乃至整個學校教育的重要環節,把學生勞動實踐納入德育系統中。學校利用班隊課和手工社團的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日常勞動教育。此外,在學校每學年的“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系列活動中,會專門舉行兩次主題勞動教育活動:5月“我勞動我快樂”主題活動;11月,結合素質教育開放周開展的“勞動大比拼”專場比賽。今年5月開展的“我勞動我快樂”主題活動,體現了學科整合、全員育人的特點:美術教師組織學生在班級展示了勞動作品――“各行各業的勞動人民”的繪畫作品,有描繪交警指揮交通的,有描繪清潔工掃馬路的,有描繪園丁修剪樹枝的……每個同學的作品都栩栩如生,以學生向往的方式拉開了勞動的序幕;班主任組織一次室內大掃除和校外勞動實踐教育,大掃除活動,包干到人,分工勞動,清掃綠化帶、洗擦宣傳欄等;音樂教師教唱《勞動最光榮》等勞動歌曲。通過“畫、做、唱”等形式,引導學生體會勞動的樂趣,學會勞動、珍惜勞動成果。

遼寧省大連市中山區實驗學校副校長孫怡:學生生活在一個科學技術瞬息萬變的時代。揭開技術的神秘面紗,我們可以看到,勞動與技術教育綜合了數學、物理、化學、地理等學科的基本知識,同時也融合了經濟、法律、環保等方面的教育內容。綜合實踐課是國家課程,是勞動技術課實施的主渠道。學校從學情入手,設計了“衣食起居的勞動習慣、社會生存與生活技能、信息技術與應用”三個綜合實踐課主題,分三個年段,板塊推進,實施國家課程,很好地體現了國家課程校本化的一面;學校開發校本課程生物與種植、化學與生活、物理與維修等,把勞動技能有機地植入學科中,體現了校本課程生活化的一面;另外,學校還倡導特色教師開發個性課程,例如軍模設計課、光與電的探究課、保險與營銷課……鼓勵教師以生為本,各盡其才。

離不開家長的配合

主持人提示:言教不如身教。學校勞動教育離不開社會、家庭的配合。中小學生勞動意識和勞動習慣的養成更離不開父母及家庭成員的模范作用。

江西省安遠縣三百山中心小學校長盧紅勝: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有效補充,學校勞動教育離不開家庭的配合。我校通過組織開展“今日我當家”主題活動,激發小學生做家務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家庭生活,促進與家人之間的感情聯系。活動內容有洗杯子、倒垃圾、掃地等,并讓孩子們互相分享自己的家務勞動成果,讓孩子們產生濃厚的勞動興趣,形成一種帶動、交流的效果。通過一系列勞動實踐活動,促進了教育與生活的聯系,學校與社會的溝通,將學生的學習與教育置于真實的自然、社會、生活中,促進人的發展,在鍛煉多種勞動技能的基礎上,獲得一技之長。

篇2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中職化學教學;應用

項目教學法(Project teaching method)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親自動手完成一個項目,這是師生共同完成某一個項目的教學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從項目的設計方案與實施操作以及完成后的評價任務,都需要學生來完成,教師的作用是在學生操作時對其監督,對學生遇到的疑難問題進行解答,對學生操作錯誤的環節進行糾正。項目教學法的基本目的在于使教學達到理論、實踐相結合,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項目教學法概述

項目教學法最初起源于歐洲勞動教育思想。18世紀歐洲的工讀教育與19世紀美國的合作教育法是項目教學法最早的雛形,經過一系列發展,在20世紀的中后期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新思潮,并漸漸得到完善。項目教學法是現代教育形式的一種,是建立在工業社會與信息社會基礎上所形成的一種以讓受教育者社會化,適應現代社會生產關系,培養社會實用型人才為直接目標的全新的人才培養方式。它的基本核心是不再將教師所掌握的現成知識直接傳授給受教育者,也并非簡單地讓學生按照老師的安排去得到結果,而是通過教師的指點,讓學生自己得到尋找結果的途徑,學生在過程當中會得到各種能力的鍛煉。

二、項目的選擇應注意的事項

項目教學法的模式是以項目為中心點,因此,項目教學應該有精心的準備與策劃,當項目確定的同時應注意考慮以下幾點因素。

(1)所選項目的難易程度應該因人而定。在項目確定之前應考慮職教老師的自身能力,以及學生的綜合水準,再決定選擇項目的種類。項目的適當性應該由教師去把握,盡量選擇學生樂于去操作的項目,這有助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

(2)選擇的項目不能遠離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項目的設計必須以教學綱要為基本,大綱中要求的知識點要盡可能多地融入到項目當中,使學生在項目操作后可以深入了解所學科目的主要研究內容,并能夠有能力去勝任所學專業的基本工作。

(3)設計的項目要具備實用價值。化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學科,為了突出本學科的實踐性,所選擇的項目應該做到就地取材,根據目標所要求的內容來確認方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例如水的電解實驗,基本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到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構成的,讓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水進行了解,為學生以后從事化工專業的工作打下基礎。結合教學大綱,使學生根據水的電解實驗步驟進行操作,并能熟悉文字表達式:水(通電)氫元素+氧元素;以及化學方程式:2H2O(通電)=2H2+O2,讓學生親自操作,對水電解后產生的氣體進行收集,并通過對氫氣、氧氣的檢驗讓學生了解到氧氣的特性是助燃,可以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以及氫氣具有可燃性,并且燃燒時產生藍色火焰等相關信息。因此,確定項目為“水的元素組成以及相關實踐驗證”。

三、項目教學的準備工作

(1)學生的準備工作。由于項目教學屬于開放性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新模式,因此,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提高其學習成績,學生務必以極其認真的態度來對待本學科的學習,應在學習前認真閱讀相關材料以及書籍,做好相關知識的準備工作,養成提前預習的好習慣,搜集相關企業的資料,為實驗操作做充分準備。

(2)任課教師的準備工作。項目教學屬于系統化工程,由于項目教學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有更加復雜的過程,在難度方面也要比傳統教學的難度大很多,因此,項目教學法對教師的各項教學能力的要求都很嚴格。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更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在實行項目教學任務之前,應該對相關的項目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并查找大量資料以及相關信息,還要了解相關的知識面,大量搜集有關的實例。了解實驗儀器,認真制定完整的項目教學計劃,最后要在實施項目之前對學生進行動員,使學生了解到該項目的基本意義與作用,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用更高的學習熱情來完成這項活動。

四、項目的具體應用

(1)對班級學生進行分組,建立學習小組,將每個小組的學生均勻分布。教師應該對每名同學的不同方面特點有所了解,比如年齡、性別、學習成績等,將不同層次的同學劃分到一組,使學習小組在不同方面進行互補,學習好的同學或者操作能力強的同學可以通過老師的均勻分組來幫助各自組內學習成績差的或動手能力欠佳的同學,從而使每位同學都能得到良好的學習機會。在分組過程中人數應該均勻,每組最適合的人數一般為三至五人。每個小組需要推選出一位組長,職責就是在教師的指點下對本小組的開發進行設計,并負責本小組各成員的任務分配工作,以及對小組的操作實施進行監督。

(2)按計劃進行項目的開發和完成。本階段以學生的互動配合和自學為主要內容,鼓勵學生大膽嘗試操作,學生應該對自己的任務和角色有所了解,激發自己的創新能力以及潛質,與同學互相學習,互相交流,互相糾正錯誤,以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學生在項目完成之后應該針對本次項目制定表格并對每一階段的操作作出相應的自我評價。

教師應在項目結束后對本項目的實施過程進行打分,應該就學生的實際操作情況公平、公正、公開地給出相應的評價,通過對學生操作的一些不足之處進行歸納,提醒學生以后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例如上文所舉出的“水的元素組成以及相關實踐驗證”項目,根據實踐情況制定相應的評價表格。評價的目的不單單是評出本次的成績,更主要的目的在于指出病癥所在,讓學生在后來的項目中有所注意。

五、結束語

總之,項目教學法的實施,可以使學生各個方面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如學生的專業能力、動手能力以及觀察能力等,教師在教學實踐上與學生的積極互動,不但能夠使學生牢固掌握所學知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自學意識。采用項目教學法不但在中職化學教育方面得到良好的效果,在其他學科的教育當中也存在著重大作用,因此,在教育領域中,應該大力提倡項目教學法,從而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賀 平.項目教學法的實踐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22).

篇3

關鍵詞: 商務英語寫作 項目教學法 教學應用

商務英語寫作是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是國際商務交往中最重要的書面溝通方式。該課程以培養學生將英語書面語作為媒介進行商務書面溝通的能力為目標,為企業輸送高技能型專門人才。

一、商務英語寫作教學現狀

現階段,商務英語寫作主要采用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以教師講為主、學生聽為輔,這種課堂教學模式通常脫離具體的、真實的商務情境,不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較差,無法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最終影響學生的就業。此外,商務英語寫作教學的考核與評估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單一性,只是通過期末考試評價學生這一門課的學習情況。這樣的考核與評價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不能有效反映學生的實際商務英語寫作能力,不能全面考核學生的實際寫作水平,對學生英語寫作水平的檢測力度不夠,考核方法缺乏多樣性。

二、項目教學法實施的可行性

項目教學法萌芽于歐洲的勞動教育思想,最早的雛形是18世紀歐洲的工讀教育和19世紀美國的合作教育,經過不斷發展,到20世紀中后期逐漸趨于完善,成為一種重要的理論思潮。項目教育模式是以將受教育者社會化,使受教育者適應現代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相統一的社會現實與發展為目的,即以為社會培養實用型人才為直接目的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項目教學法是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法最顯著的特點是“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改變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教學模式,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及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這體現了教、學、做為一體的教學模式,是對教、學、做的具體實施。

教育部頒發的《關于全面提高高職高專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文件明確提出“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辦學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理念,不斷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實施項目教學法符合了現代高職辦學的理念和以提高高職教學質量為目的的要求。

三、項目教學法的實施過程

1.項目選定。商務英語寫作課程作為一門實踐性和社會性較強的課程,在項目選定時,應全面調查分析學習者的目標需求和社會企業需求,由于商務活動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教師的首要工作是考慮和分解商務活動的各個環節,以及與之相關的商務英語寫作任務,將教學內容細化到一個個具體的工作項目中。在這一階段,教師應當精心設計項目內容,并引入真實的工作情景,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商務工作的現實環境,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從而積極努力地完成此項項目,從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鍛煉實際工作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2.制訂項目計劃。根據選定的項目,制訂比較完善的項目計劃,設計并完成項目任務,對商務英語寫作課程實施項目化教學改革,實施以工作項目為中心、以工作體系為邏輯主線、以崗位任務為目標的項目課程模式。把選取的教學內容以工作過程為主線來安排,這樣每次的文體寫作都是一項具體的工作任務、有意義的商務活動。通過對工作任務中所必需的知識與能力要素的分解、整理和融合,教學內容和進度轉化為以不同的模塊。

3.實施項目計劃。在實施過程中,可以把全班分成不同的小組,每組4~6人,每組確定自己小組內的分工。學生必須根據自己的項目主題、任務分工及學習習慣等,制定和監控自己的任務完成進度,教師應啟發學生通過多種渠道獲取相關寫作信息。如在教授準備應聘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提前創設這一商務教學情境,讓學生制作簡歷和書寫求職信。每組合作完成制作自己的個人簡歷,根據招聘廣告針對性地寫求職信。這樣學生就知道自己是在完成一項重要的商務活動,而且與自己的就業是息息相關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分工,收集有關信息,進行歸納這一過程完全模仿真實的商務環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為了完成項目,會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大量閱讀有關商務英語資料和文獻,在進行大量語言輸入的同時,培養收集、分析和利

用信息的能力。在小組的分工和協作中,小組成員確定自己在項目中的角色,教師限定完成任務的時間,利用學過的知識和技能,掌握新知識技能及學習方法和具體的工作步驟等。

4.成果展示并評估。學生在完成寫作任務后,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自評,或由其他小組他評,最后教師對學生的作品加以分析,著重從格式、用詞、句法、語氣等方面評判,讓學生意識到這方面的不足與進步。學生成果評估是一種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相結合的評估體系,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使學習過程和對學習結果的評估達到和諧統一。這門課程的esp性質和項目引導、任務驅動的課堂教學模式,為構建一個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多元化教學評估體系,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該模式強調教學過程任務化,以任務驅動為導向,讓學生在完成職業崗位工作任務過程中整合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提高綜合職業能力。項目教學法為課內進行項目實訓提供了可行性。

篇4

1.我省中小學生道德品質各方面發展的總體趨向、學段特征、地區差異(沿海地區與內地山區)、校際差異(重點與一般)、表現及其內在規律性。

2.社區環境、傳播媒介、學校、家庭諸因素在學生道德發展中各自不同的作用及相互影響的結果。

3.當前中小學道德教育中的成功經驗、教訓及存在的問題(最成功、最受學生歡迎和最不成功、最不受學生歡迎的德育活動形式及產生的原因)。

4.當前中小學生道德發展諸因素(道德認識、道德判斷、道德情感、道德行為)中的最薄弱環節。

這個調查研究僅是我們整個道德教育研究中的第一階段,第二步的工作將是根據道德教育理論和調查結果,擬定一套道德教育內容與方法,擬訂一套適合于我省中小學生特點的道德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建立中小學道德教育與學生道德水平發展的激勵機制(科學的德育評價理論、指標體系和方法技術),選定學校進行實驗驗證,以提高成果的科學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中小學生道德品質發展的總體概述

應該說,我省中小學生的道德品質發展總體上是好的和比較好的。有80%左右的學生,在許多項目測量中,顯示出良好的品德素養。這說明,我們這幾年學校的德育工作是有成效的。比如:對“我們國家太窮了,有機會我一定爭取出國不再回來”持否定態度的占95%;對“如果能出國賺錢,任何下賤的事我都干”表示不同意的占94.5%。這雖然不足以全面反映當前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實效,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廣大教師和德育工作者的心血沒有白費。

但我們也看到,中小學道德教育中還存在不少問題。

首先是學生的誠實問題,在我們設計的一個測驗學生是否會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作弊的項目中,有60%的學生顯示出不誠實的傾向,其中學段愈高這種情況愈嚴重。聯系到當前各級各類學校在考試中出現的類似問題,我們認為這個結論是可信的。這種現象可能與社會環境影響有關。目前社會處于轉型期,政治、經濟與文化等領域的運作尚未完全進入理性化、法制化階段,在不發達、不規范的商品經濟條件下,社會上出現了許多假冒偽劣、坑蒙拐騙等丑惡現象,且多能得逞,這就難免對中小學生產生惡劣影響。此外,學校德育工作長期以來對誠實正直品質的培養重視不夠也是一個原因。

其次是勤勞儉樸問題。有52%的學生很少或從未干過家務;有25%的學生很不情愿參加學校組織的勞動。事實上,近年來學校對勞動教育抓得比較緊,許多學校經常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各樣的勞動,但由于結合社會實際教育學生懂得勞動的作用和意義不夠,以及許多家長因怕影響孩子的學習,不讓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為未來獨立生活所必需的家務勞動,使其收效甚微。因此,教育學生認識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對個人、對社會生活的重要意義,并提高他們的勞動自覺性,是今后學校教育中應當加以重視的。

第三是學生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較弱。有26%的學生覺得自己難以承受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或打擊。這自然與當代學生所處的環境有密切關系,如學校和家庭過多的呵護,學生缺乏憂患意識和艱苦的生活鍛煉。這種現象若不加以糾正,將來就難以適應市場經濟中的激烈競爭。

第四是孝敬父母問題。雖然有90%的學生存有報答父母之心,但他們行為上沒有表現出來或不知道怎么表示。37%的學生很少與父母交談,更多的人沒有幫父母干家務。也就是說,他們有一定的道德認識或道德情感,卻缺乏相應的道德行為。這種現象的存在與學校和社會的德育觀念偏頗有關,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我們把孝道視為封建倫理道德避而不談。事實上,孝敬父母是愛國主義、樂于助人、團結友愛、謙恭禮讓、責任感等道德品質的基礎。

第五是主持公平和正義的品質較差。只有75%的學生表示,當好友與人發生糾紛時會站在有理的一邊;而有26%的人則表示偏袒好友或干脆躲開。這26%的人中還僅僅是出于情面上的考慮。可以推斷,當危及自己安全時,表示偏袒或干脆躲開的就遠不只26%了。聯系到社會上見義勇為者少、明哲保身者多的現象,更使我們感到在中小學加強正義感的教育與培養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第六是集體觀念淡薄。只有69%的學生很喜歡參加集體性的活動。這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當前學校中集體主義教育少了;另一方面在商品經濟發展初期,社會上個人冒尖、個人奮斗成功的現象較多,激烈的生存和發展競爭使人際關系趨于冷漠,這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與之相呼應的是,學生的寬容精神也比較差,如表示與人發生矛盾時,能主動與之和好的學生僅為66%。實際上,現代化的大生產和發達的商品經濟,無論是在社會生活還是在生產方面,更需要團結協作和融洽的人際關系。今后亟需加強這方面的教育。

了解學生道德品質形成中外界作用的程度是我們調查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發現,有39%的中小學生認為對他們為人處事影響最大的是家庭、父母;32%認為是學校、教師;29%認為是社會文化媒體。當代學生的生活環境是一種多維的環境,家庭成員、社會文化媒體、社會生活現象對青少年產生的作用日益上升,因此必須下大力抓好家庭教育這一個重要環節。

各學段學生道德品質的比較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高中生的道德品質現狀值得憂慮。如我們在一項測量作弊傾向的測驗中發現,小學、初中和高中生的不誠實傾向分別為53%、66%和74%。聯系到當前假冒偽劣現象給未來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教育學生做一個誠實正直的公民,是我們今后道德教育應突出強調的一個方面。在勤勞儉樸方面,很愛參加學校勞動的人數比例在三個學段逐步遞減(82%、76%、57%);高中生中喜歡在消費上攀比的情況從小學和初中的16%左右猛然增加到31%。隨著年齡增長,消費上有一定的自或更注重外在形象是自然的,但必須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因此高中階段,要適當進行消費教育。

學習上的勤奮進取精神在高中階段也有衰退。根據調查,爭取好成績的高中生僅為63%,大大低于小學的81%和初中的83%;力求獨立克服學習上困難的高中生為70%,而小學生為84%,初中生為86%;愿意在今后的事業上有所進取的高中生為77%,而小學和初中生則為85%左右。這里反映出的問題可能與當前社會上知識和收益失衡及學校教育教學與社會不適應有關。如何使大多數升學無望的學生繼續進取,提高學習積極性,是社會和學校應加以研究并認真解決的問題。

對家鄉很有感情的人數比例從小學到高中呈遞減趨勢(90%、79%、69%),這種現象說明“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心態在初、高中學生中頗為嚴重。其數字也預示了今后我省人口外向流動增強的潛在性和建設農村的艱巨性。

高中生的團結協作精神也明顯弱于小學生和初中生。表示很喜歡班集體和集體活動的人數比例小學、初中、高中分別為81%、65%、49%;高中生表示樂意完成班集體分配的難事的僅為65%,低于小學的87%和初中的82%;表示愿意盡力幫助同學的為76%,低于小學的85%和初中的89%。由此可見,培養當代中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是學校道德教育中一項艱巨的任務。

值得注意的是,學生的自我反省、自制自律和謙恭禮讓的品質并未隨著年齡的增大而增大,這種反常的現象也在幾道道德規范理解程度測試題中反映出來。在提倡節約的三項原因(①因為父母希望子女節儉;②因為平時節儉便不致于有求于人;③勤儉是一種美德)中,選擇③的比例小學、初中、高中分別為85%、82%和71%。

從正常的道德認知發展來看,中小學生對道德規范的理解力總體上應是不斷提高的。上面這些反常的情況說明,中學生道德品質發展具有敏感性和不穩定性(如道德認知水平的局部停滯和下降);社會道德和價值取向對中學生道德品質產生負面影響的嚴重性(如崇尚實惠、拜金主義等一些社會現象,直接地或間接地影響學生的道德認識水平的發展,甚至出現一些道德認識障礙);學校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片面性(如過去只強調說教,現在又過分偏于他律)等等。在當前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背景下,如何增強對中學生,尤其是高中生道德教育的實效性,使之內化,值得深思。

不同學段的學生,道德品質養成的途徑也不同。高中生雖然外表上與父母不那么親近,但父母的言行仍然在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因而道德教育不能沒有家庭的協助。學校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比例大致保持在1/3左右,如果方法得當,作用還會增大。而對小學生而言,則取決于道德規范和行為本身與小學生日常學習生活關系的緊密程度。小學生的日常道德規范認知水平表現為:對較遠離其生活的理解力低,對貼近其生活并具體實踐的則理解力高些。為此,對這些“在電視機前長大的一代”,我們應注意適當地通過與他們生活、學習較貼近的電影、電視、廣播和圖書之類直觀形象的媒體來影響他們,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沿海地區和內地山區學生的比較

在沿海和內陸地區的比較中我們發現,總體上講,內陸地區小學階段學生的道德品質發展水平低于沿海地區,但中學階段尤其是初中則高于沿海地區。

沿海地區環境更為開放,初、高中學生思想比較活躍,觀念變化較快,對傳統道德價值觀念認同程度較低;而內地山區由于環境比較封閉,中學生的道德觀念變化比較遲緩,相對沿海地區更穩定、淳樸一些。比如,在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方面,內地山區高中生中有73%愿意這樣做,沿海地區為60%;很喜歡參加學校勞動的,內地山區初中生比例為83%,沿海地區僅為68%;內地山區高中生的學習進取心強于沿海地區(分別為69%和57%);有66%的內地初中生經常和父母交談,而沿海只有55%。此外,諸如同情心、熱愛家鄉、樂于奉獻等品質的發展方面,內地山區的中學生均強于沿海地區。在調查的樣本中,內地山區有86%的初中生對自己的家鄉很有感情,而沿海地區則只有70%,這可能是因為沿海地區與國外各方面交流較多,社會環境中出現的一些消極因素反映到學生的思想中,從而對其道德認識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引導學生正確地比較國內外的生活與發展,加強熱愛家鄉的教育,是沿海地區學校德育應重視的工作;同時應探討在商品經濟競爭的環境中,如何培養學生助人為樂和寬宏大量的品質。

近幾年,沿海地區的學校尤其是小學比較重視學生的道德品質教育,比如不少地區小學向家長發放調查表,了解學生在家的勞動情況等。而內地山區由于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兒童的道德教育似乎有放松的跡象。如在勤勞儉樸方面,沿海地區小學生經常干家務事和從未干過的分別為42%和11%,而內陸地區學生則為35%和20%;不喜歡參加學校勞動的沿海為14%,內陸為23%;喜歡在消費上攀比的,沿海為14%,內陸為21%。因此,應該在內地山區的小學大力加強勞動教育。

在勤奮進取方面,內陸地區的小學生也不如沿海地區。在學習中力爭取得好成績的,沿海高達90%,而內陸僅為69%;學習中遇到困難、自己設法解決的,沿海為91%,內陸為77%。兩地區初中差距不大。而內地山區高中生的進取精神又強于沿海地區。這可能由于沿海地區的家庭對幼小子女在學習上的要求較高,而到高中階段,隨著就業機會增多,學生減弱了在學習上的進取心;而內地山區的家長對能上高中的子女升學期望值較高,并不斷強化學生這方面的心理欲求。因而,沿海地區的中學應教育學生保持學習上的競爭與進取意識,當升學無望時,應使這種品質轉移到對事業和人生的追求上;而內地山區學校應注意從小就鼓勵學生競爭進取,同時教育學生立志開發山區,建設山區。

總體上看,內地山區的學生在道德判斷和認知的發展水平上低于沿海地區的學生,道德發展未擺脫他律狀態的比沿海地區多。

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是在社會交往和人際交往過程中逐漸習得的。兒童只有在許多行為的相互作用中,才能逐漸懂得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沿海地區的兒童相對于內陸地區的兒童社會交往和人際交往頻繁,獲得的信息量多,實踐活動量也大,因此在道德認知水平上高于內陸地區的學生。

從市場經濟的大背景去看,過去我們的德育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如過分偏重書本知識,偏重考試和分數,忽視了對學生生存能力、競爭意識、價值觀念、人格修養等方面的教育。近幾年,隨著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社會現實的變化和需要反而促進學校重視加強道德教育。由于社會經濟條件的變化,學校的升學率負擔相對低于內陸地區,這也為沿海學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條件。總之,擴大兒童的活動與實踐領域,在活動和實踐中加強道德教育,是內地山區學校應當引起充分重視的。這種情況也說明,市場經濟的發展對學校教育雖有負面影響,但也有其積極的一面。學校德育工作者要全面認識社會影響,對消極因素不必害怕,只要我們積極引導,總是會有成效的。

重點學校與一般學校學生之間的比較

在小學階段,重點小學學生的個性品質的發展反不如一般學校。如在勇于承認錯誤、干家務事,守信用、喜歡集體活動、關心他人、寬容心和責任感等方面,重點小學學生的良好比率均低于非重點小學10個百分點左右。一般說來,重點小學的學生與非重點小學的學生起始的智力相差并不大。能進入重點小學,有的是因屬于片內,相當多的是由于走了各種途徑。因此,大多數父母對子女的學習寄予厚望,在功課上抓得緊。重點小學的功課也相對繁重。因此,對于重點小學來說,應該在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加強道德品質方面的培養和鍛煉。

盡管重點小學的教師和學生父母對小學生的成績如此重視,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重點小學學生的學習進取精神卻不如非重點小學:表示要在學習上爭取好成績的,重點小學和非重點小學分別為79%和93%;表示在學習中碰到難題努力自己想出來的,重點小學學生只有80%,而非重點小學學生卻有92%;表示在事業方面努力進取奮斗不息的,二者之比為80%和89%。這種情況說明,重點小學可能忽視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健康發展。另外,重點小學學生的父母很多恨鐵不成鋼,或“陪讀”,或請“家教”,學生承受較多的心理壓力,雖然他們心理壓力承受能力強的學生比例較大(重點校44%,一般校38%),但他們對學習可能會感到厭煩,缺乏主觀能動性和自覺意識。而在非重點小學讀書的學生,要求將來進入重點中學學習的愿望比較強烈,這就促使他們在學習上更具主動性和進取心。

上述觀點,可以從學生認為對自己影響最大的因素調查中得到佐證。重點小學學生中,認為家庭和父母對自己作用較大的有31%,而非重點小學僅為14%;認為電視、電影、廣播等傳播媒體對自己影響較大的,重點小學有37%,而非重點小學多達56%。這里說明了重點小學學生的父母對子女看電視等活動的限制。而過多的限制和他律,使學生在品質發展上自律程度降低,重點小學學生的自律程度就低于非重點小學學生。這從一個側面提醒我們,過重的學習負擔會影響學生個性品質的發展。

在中學階段,學生的品質發展狀況和小學有所不同。首先,重點中學學生自尊自愛的品質略強于一般校。如在“為了出國或賺錢,任何下賤的事都干”的回答中,重點校肯定的只有2%,一般校有6%;重點校從未參加賭博之類活動的學生為91%,一般校為85%。在誠實傾向的測驗中差異更為顯著,重點中學不誠實傾向的有48%,一般校高達76%。在謙恭禮讓和寬容心方面,重點中學也略強于一般校。另一個差異表現在重視集體榮譽方面,重點中學占92%,一般校占84%。之所以出現上述現象,可能是由于重點中學學生起點較高,學校校風一般比較嚴謹,良好的班集體較多,學校德育工作條件較好。

兩類學校的學生雖然在勤奮進取品質方面差異不大(在事業上力求奮斗不息的重點校為80%,一般校為82%;在學習上一定要爭取好成績的前者為75%,后者為74%),但他們的差異主要在學習的意志和毅力上,如“在學習上碰到困難努力自己解決的,重點校為86%,一般校為77%。因此,對于一般校來說,須在培養學生學習意志和毅力上下工夫。

一般中學學生的品質發展也有自己的長處。比如在勞動方面,經常干家務事的占46%,而重點校只有26%;喜歡參加學校勞動的一般校為68%,重點校為65%。這是由于重點校學生在學習方面花費較多的時間,而對勞動和勞動教育有所放松所致。因此,重點校應當要求學生參加家務勞動,增加集體勞動鍛煉,這將有利于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的激烈競爭。

學習成績不同水平學生之間的比較

在小學階段,一些與學習直接有關的品質,好生明顯優于差生,如勤奮進取、自信自立、自尊自愛、責任心等等。但一些與學習不那么直接有關的品質,好生也大多好于差生。如勤勞儉樸,自制自律、謙恭禮讓、孝敬父母、團結協作、助人為樂、公平正義、寬容與同情心、愛國愛鄉、樂于奉獻等。在三個道德自律測量題中,學習成績好、中、差的學生,選擇自律回答的比例遞減。也就是說,學習成績越好,道德認識理性化的人數比例越大。這種現象提醒我們,把德育與智育截然分開是不行的。

另一方面,學習成績好不等于道德品質的發展就必然毫無問題。比如,成績好、中、差不同水平的小學生的不誠實傾向比例幾乎相同(54%左右)。承受挫折的能力方面,好、中、差生的比例分別為42%、40%、43%。因此,對成績好的學生,應加強這兩方面品質的培養。

在中學階段,情況又有所不同,一般說來,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比較誠實正直的比例較大;而在勤奮進取、樂意參加集體活動、關心集體榮譽感等方面,品質好的人數比例也從學習差生到好生遞增。

但中學生中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在道德品質發展方面也存在很多令人擔憂的問題。不少品質發展不一定與學習的好、中、差正相關。如:尊敬師長方面,比例分別為91%、97%、93%;關心他人方面為92%、96%、86%;寬宏大量方面為62%、70%、59%;樂于奉獻方面為80%、90%、86%。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可能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自我感覺良好,容易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看不起別人;平時過于專注于自己的學習,對其他人和與自己無關的事不大關心;由于學習上競爭的影響,有時在待人接物方面有些情緒化,寬容心不夠。這樣的品質必然導致人際關系不融洽,而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得以生存并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

還有一個應引起充分注意的問題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質較差,當問到“在生活中如碰到嚴重的挫折或打擊”時,回答“會很長時間提不起勁”的,學習好的為25%,學習中等的為21%,學習差的為19%。這是由于成績好的學生,平時在精神中總是處于順心的狀態,老師的表揚、家長的贊許和寵愛使他們自視甚高,一旦受到打擊就接受不了。一些中學中的優等生在大學成了中等生后,精神崩潰甚至自殺的例子,提示我們在中學中應該重視心理承受能力教育。在未來社會中,個人的個性品質和道德素質如果與瞬息萬變的社會不對位、不適應,那就會很快被社會所淘汰,更談不上會取得什么成功。

學習成績差的中學生,在個性品質上與其他人最顯著的差異在于勤奮進取的精神方面,比如,選擇“一定要爭取好成績”的僅為58%,大大低于好生的92%和中等生的80%;“學習中碰到困難努力自己解決”的為77%,而學習好與中等的學生均為87%。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另外,要促進學生自信心的遷移。從調查看,總體上說,學習差生的自信心并不差,在“遇事總有自己的見解”和“雖然有的同學在許多方面比我強,但我也有自己的長處”的回答中,學習成績不同的學生差異并不顯著,差生主要是在學習上的自信心差。因此,我們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引導或激勵他們把自信心轉移到學習上來。

學生對德育形式和方法的反映

從總體上看,學生對效果良好的德育活動的形式和方法有幾種比較集中的反映:

首先是理論要聯系當前的社會實際。如經常走出校門,參加社會實踐;到生產、生活和市場第一線去進行社會調查;到部隊去實地接受國防教育,參加軍訓;利用自己的本領切實開展學雷鋒助人活動等。

其次是校內德育活動的形式要多樣化。如主題班會、各種競賽活動、文藝活動、野外游覽或考察活動等。當然,在組織這些活動中,一定要有鮮明的主題和內在的德育因素,不要盲目迎合學生的興趣,忘了我們的教育目的和任務。

第三是要求適合自己的年齡特征。如小學生中就有相當多的人要求以講故事的形式來進行道德教育。有的中學生對中央電視臺的“焦點訪談”表示出極大的興趣。

對最差勁的德育形式和方法,學生也有幾種比較集中的意見:

首先是開會,尤其是聽枯燥乏味而又冗長的報告;即缺乏生動事例又沒有結合現實生活和社會問題的形式主義的宣傳。

其次是批評,特別是粗暴的批評和有損自尊心的譏諷,這些只能激起學生的反感心理和抵觸情緒。

第三是勞動懲罰和形式主義的“做好事”。勞動本身是一種很好的德育形式,但如果和懲罰結合起來,學生就會認為勞動是一種懲罰的手段,從而逃避勞動,看不起勞動和勞動者,勞動教育也就完全失敗。相當多的學生對“做好事”也有意見,在這種活動中,學生是被動的,沒有自覺性,而且許多活動本身并沒有實際效用,更談不上教育作用。

對于游覽活動、野炊、觀看電視和錄像片甚至讀書活動等,學生中有不同意見,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組織以及看什么樣的電影、錄像。比如,有的中學生認為看教育影片沒有意義,說“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之余,應該看一些娛樂片”。出現這種情況,有幾種可能:片子對于她來說,太淺或看過多次;看完后沒有組織必要的討論;影片對于她太深了,看不大懂。因此,即使是看教育影片,學校也要精心組織,根據對象掌握時機,方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學生思想活躍,個性多樣化,求新求變意識較強。因此,要力求活動的多變性,挖掘活動中的趣味性,做到適人、適時、適地。對于過去的和現在正在采取的德育形式和方法也不能全盤否定。有的應保留發揚,有的應摒棄更新,有的應注入新的因素和內容。我們應該尋求既適應時代潮流又適應青少年特點的德育方式方法,以達到教育的宏偉目標。

篇5

[關鍵詞]以賽促教;教學能力;工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G71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6-0603(2020)19-0126-02

為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實施方案》,多措并舉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各地各校都高度重視教師職業能力提高,按照“以賽促教、以賽促改”的思路,大力提升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水平,為職業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供有力的師資保障。

一、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現狀

教師教學能力決定了教學水平,影響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學改革。中青年教師是教學一線的重要力量,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授課中青年教師大多是博士或碩士,作為高素質人才,大多數青年教師具備扎實的專業素養,工作熱情度較高,有奮斗的進取心,渴望在教師職業中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為參加教師教學能力比賽奠定了重要的人才基礎。教學能力比賽為老師提供了展現教學能力的舞臺,中青年教師能夠通過大賽錘煉自己,提高業務水平,成為參賽的主力軍。

高職院校的青年教師雖然在學歷上已經達到較高層次,但是,大部分人缺乏師范院校正規的訓練,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教學經驗都相對匱乏。中青年教師需要通過課堂實戰鍛煉提高教學能力,而教學競賽搭建了“教學相長的雙贏平臺”“教學方法的交流平臺”和“以賽促教的示范平臺”,開展教學競賽是提升中青年教師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也是青年教師進行教學交流、提升教學能力的重要平臺,是很多高校積極推行教學質量保障建設的重要舉措,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抓手[1]。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大學的課堂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微課、MOOC、翻轉課堂等都進入了大學課堂。新時代的大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對教師的要求更加高,教師不僅要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和素養,還要有運用和處理信息化的能力[2]。教學能力大賽特別提倡和鼓勵合理運用技術、方法和資源等組織課堂教學,進行教學考核和評價。中青年教師學習能力強,積極性高,對新事物接受快,比較樂于運用信息化手段改善教學條件。參賽促使教師熟練掌握和運用信息化手段參與和輔助教學,提高學習效率和豐富考核評價方法。

二、“以賽促教”提升教師教學能力

(一)教師教學能力的基本內涵

教師教學能力包括教學認知、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監控能力四個方面。教學認知能力:主要包括掌握教育教學理論知識的能力;學情分析能力、教學研究和創新能力。教學設計能力:主要包括設計教學目標的能力;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的能力。教學實施能力:主要包括多媒體應用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科研促教學的能力;師生交流互動的能力。教學監控能力:主要包括教學反思及課堂掌控能力[3]。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貫穿于教師職業生涯的全過程。

(二)“以賽促教”思路在工業設計專業的教學實踐

工業設計是一門側重于應用型的學科,學科專業和人才培養側重于應用型以及滿足地方經濟發展,教學質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師的整體素質決定的,特別是中青年教師素質。我專業教學團隊全部由中青年教師構成,其教學能力和水平將直接決定教師隊伍的整體教學質量和水平。工業設計專業教師團隊通過參加教學能力比賽,基于“以賽促教”的思路,深化教學改革,探索提升專業教師教學能力的途徑和方法,主要體現在教學認知能力、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和教學監控能力四個方面的探索與實踐。

1.強化培訓,提高教學認知能力

因為我專業老師都不是師范專業畢業,缺乏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經驗,在教學認知能力上不夠系統全面,因此教師的任務除了教學和科研以外,還應該重視教育教學理論知識的積累,研讀教育教學理論書籍著作,補齊自己的短板。針對教師需求和競賽,學校各類學會不定期舉辦各種師資培訓、教師技能培訓、競賽培訓,并納入培訓學時考核體系。通過參加培訓,教師能在最短時間內學習經驗豐富的教師的教學方法,吸收先進的教學理念,掌握最新的信息化手段,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使之適合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同時還能盡快了解和研判國家教育方針政策。除了參加普適的培訓外,還可以參加一些個性化培訓,針對個人需求,選擇參加適合自己的線上線下課程,利用集中統一或碎片化時間不斷更新知識體系并與時俱進,將前沿的教學理念、先進的教學模式方法以及最新的信息化技術合理應用于課堂教學。

2.項目教學,提高教學設計能力

高職院校的每門課程都需要做出詳細的整體和單元設計,我專業3名專任教師均通過了學校執教能力測評和有效課堂認證,教師具備一定的、系統的課程設計能力。參加教師教學能力大賽的重點工作就是教學設計,因此要對所授課程的知識體系和教學內容做系統梳理,構思設計詳實生動的教學方案。要對照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系統修訂課程標準,明確課程對人才培養的知識、能力、素質目標的具體指向。依據課程標準實施教學,建設完善的線上線下課程資源。工業設計專業由于專業特點,一直堅持項目化教學,項目教學以任務導向為原則,引入企業的實際產品設計項目作為課程的載體,通過下達產品設計任務,模擬企業設計師真實工作情境,讓學生體會、參與并完成相應的任務工作,在項目和工作任務中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能,達到“做中學”的目的。學生積極參與到每一個知識點的學習中,并同時參與體會,提出問題和嘗試解決方案,進而達到知識遷移,舉一反三,掌握設計方法,參與設計勞動,最終能夠獨立完成企業設計任務。

3.做中教,提高教學實施能力

一堂好課,需要教師精心的準備、組織、設計、實施。一個完整的課程單元包括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課前充分利用在線資源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學生自學或教師集中在線指導教學,利用在線課程資源平臺,可調研、資料收集、觀看視頻、章節測驗、閱讀相應文獻資料、討論等課前預習任務,將學生能夠嘗試完成的學習任務前置,提高課堂效率。課中著重解答學生疑問、教授課程重難點、強化實際操作演示體驗、提倡互動評價,同時積極開展課程思政、學生心理疏導、勞動精神培養,教學過程實現師生間、生生間全面的良性的互動。課后教師應該及時布置作業、討論,在線為學生答疑輔導,完成作業批改、在線考核評價以及過程性學習數據統計分析等。教學予教師來說是根本,通過做中教,教師不斷轉變角色,從知識的施與者變為能力的幫促者,讓學生養成討論和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強調過程性知識,培養學生全局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4.反思診改,提高教學監控能力

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再認知、再加工的過程,教師在授課結束后對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等方面重新進行審視。教學反思能力的培養對教師的教學能力發展具有重要意義[4]。教學競賽不僅提高了教師個人的教學技能,更重要的是促進了教師的不斷反思和持續發展。參賽教師在課程實踐后需要撰寫教學反思與診改,這就要求教師反復回想教學情境,結合課堂實際,總結出教學過程中的優勢和經驗以及亮點所在,找出存在的關鍵問題和不足,并制訂整改措施,繼續深入學習和研究,進而不斷完善教學策略[5]。因此,提高教學反思水平必將會大大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增強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篇6

關鍵詞: 高職院校AI案例教學項目教學

Adobe Illustrator是一個基于矢量的大型繪圖軟件,在本文中我們簡稱為AI。它是數字圖形設計類課程主要的學習軟件,很多高職院校都開設了相關課程。使用Adobe Illustrator所提供的具有突破性、富于創意的選項和功能強大的工具,能完美地實現自己的設計意圖,提供無限的創意空間。但是由于缺乏大量的社會實踐環節,對于大多數沒有真正參與到平面設計行業中的學生來說,平面設計軟件看似簡單,卻難以很好地應用,更不要說創作理想的作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怎樣能讓學生主動學習實踐,是我們為人師者考慮得最多的問題。這關鍵在于如何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如何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及培養學生的美感;如何引導學生從主觀上認識到這門課程對今后學習的重要性;如何拓寬學生的視野,利用豐富的資源不斷充實和提升藝術創作能力。

AI教學具有生動直觀、實用性強、藝術創造性強等突出特點,深受學生歡迎。但面對AI知識點的“繁、雜、靈活、多變”等特點,短時間內掌握并非易事。為了方便學生快速理解Adobe Illustrator相關知識,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技能,筆者經過長時間教學實踐工作,認真分析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總結出了若干教學方法,經過實際的教學檢驗,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上好第一節課

戴士弘教授在他編著的《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一書中指出,課程的第一節課很關鍵。第一節課,教師應拋開傳統的概念概述,引入設計界的優秀作品和各屆的競賽獲獎作品,并介紹其高品位的價值定位。最好的效果,就是在學生睜大眼睛和感嘆聲中引入簡單的色彩原理和簡單的軟件介紹。教師上好第一節課,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熱情,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增強學生學習信心,使學生對AI的重要性有切身感受,這樣就能為整個課程的后續內容提供認知動力,為進一步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2.教學方法

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說:“每種教學方法按其本質來說都是相對辯證的,它們既有優點又有缺點,每種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決某一種問題,而解決另一些則無效,每種方法都可能有助于達到某種問題,卻妨礙達到另一種目的。”任何教學方法有其特定功能及運用范圍,也有局限性,只有將教學方法取長補短,才能發揮教學方法的優勢,達到理想的教育目標和教學效果。

(1)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通過對一個個具體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境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不單單指向于“教”,而且涵蓋“學”在內,要求教師與學生有更多的投入和參與。案例的選擇多是緊密聯系實際,創設良好寬松的教學實踐情景,把真實的典型問題展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設身處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討論,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創造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極為有益。

教師通過案例的準備、案例的設計、案例制作等過程,可以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運用不同的方法來發揮各種類型學生的優勢,挖掘他們的潛能,從而達到使所有的金子在這里都能發光的目標。案例教學法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素質,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增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加教師和學生之間在教學中的互動關系。

但是在案例教學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大多采用理論加簡單實例的教學方法。這一點容易造成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對課程的學習片面,往往死學死記,只掌握了少數幾個實例,卻無法活學活用,無法培養創造力。

(2)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萌芽于歐洲的勞動教育思想,其雛形是18世紀歐洲的工讀教育和19世紀美國的合作教育,經過發展到20世紀中后期逐漸趨于完善,并成為一種重要理論思潮。項目教學法追求不再把教師掌握的現成知識技能傳達給學生,不是簡單地讓學生按照教師的安排和講授去得到一個結果,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去尋找得到這個結果的途徑,最終得到該結果,并進行展示和自我評價,學習的重點在于學習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鍛煉各種能力。在項目教學法中,教師已經不是教學中的主導,而是引導者、指導者、監督者。

在AI課程設計中,我們通過一定的項目讓學生完成海報、兒童圖書等設計,從中學習和掌握AI課程的原理和素材處理、制作,以及具體操作。學生具有獨立制訂計劃并實施的機會,在一定時間范圍內可以自行組織、安排自己的學習行為;有具體而明確的成果展示;學生自己克服、處理在項目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學習結束時,師生共同評價項目工作成果。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項目之中,讓學生通過完成具體的項目,在自己動手設計實踐中掌握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標。它是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中心,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必須與實際項目相結合,以完成項目來調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他們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學生在項目的制作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以項目的實際大小進行人數分配,組員分工明確,培養學生的小組協作和團隊合作精神。在應用中學習,在需要時學習,將理論學習和實際應用緊密結合,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內化程度。項目教學法又稱“跨學科的課程”,是相關課程整合的一種方式。因此在項目教學法中,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不僅要對各門相關課程融會貫通,隨時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而且要為學生創設學習的情景,培養協作學習的氣氛,審核項目的選取等。

雖然實踐證明項目教學法對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十分有效,但是它也是有適用范圍的。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學科性質與特點、學生發展水平和教學條件來選擇何時采用該方法。因此結合案例教學法,吸取其他教學法的長處,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也是非常必要的。

3.實踐環節

AI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我院的專業必修課提供了一定課時量的實訓環節,這是對本門課程的一個綜合應用和對所學知識的一個檢驗,更是對知識的鞏固和開拓創新。通過實踐,筆者將課堂所學知識有機地靈活地運用到項目制作中去。實訓環節的優勢顯而易見,但是筆者仍然認為短短的實訓只是室內的設計和制作,還需要出去參與實際項目的實踐,可以將實訓加入到合作的公司正在開發的項目中去。

4.結語

在設計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各種問題。學生缺少社會實踐,對平面設計軟件的強大功能和重要性了解不夠,沒有切身體會。這一點直接造成學生主觀能動性下降,不愿主動學習這門課并加以應用。而采用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尊重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學生日后很好地融入社會,并取得良好的成績打下堅實的基礎。事實證明,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不僅從理論上得到了提高,而且熟練掌握了AI圖形設計創作及處理技巧,從而提高平面設計綜合素質。設計類課程雖然各有不同,教學改革和課程教學方法也各有差異,但是我們的目標是相通的,那就是教育必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6.

[2]劉曉艷.案例教學法在Illustrator軟件教學中的應用.中國包裝,2009.3.

[3]李紅霞.高等職業院校《Illustrator平面藝術設計》教學改革研究.機械管理開發,2009.4.

篇7

學校品牌是學校在創建、發展過程中長期積淀下來并被公眾認可、具有特定文化底蘊和教育性的一種無形資產。在教育倍受關注的今天,學校品牌形象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對師生家長而言,良好的品牌形象具有強大的教育能量,能夠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師生家長置身其中,就會在潛移默化的氛圍中規范行為、陶冶情操、提高素質,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對學校而言,在教育均衡發展的大背景下,硬件建設的影響力越來越有限,品牌已成為學校生存發展的關鍵,成為贏得家長信賴的重要“軟實力”,不管是優質學校還是薄弱學校、新創辦的學校還是籌設中的學校,都應堅持用品牌的標準來衡量辦學成效;對金牛區域整體而言,必須要有一定數量的品牌學校,才能增強區域教育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并以優質的教育服務帶動高端人才聚集、吸引高端產業聚集,推動產業升級、城市轉型、社會轉軌。抓學校品牌建設,必須要有強烈的品牌意識。一是大局意識。增強大局意識,就是要認識大局、把握大局、服從和服務大局,更加自覺主動地深度融入大局、真情服務群眾。特別要認真思考如何圍繞金牛產業升級優質配套、城市轉型先行配套、社會轉軌系統配套這個大局來建設品牌學校,認真思考如何通過創辦優質品牌學校來服務產業功能區建設。二是責任意識。“有什么樣的校長就有什么樣的學校。”在金牛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校長必須要有遠大的抱負、崇高的理想和執著的堅守,要有攻堅克難的勇氣和自信、拼搏進取的毅力和韌勁、奮力創業的激情和干勁,只有盡心盡責“經營”學校、打造品牌,才能成就學生、成就自己。三是機遇意識。建設品牌學校,既是區委、區政府對金牛教育的新部署,也是金牛經濟社會發展對教育的新要求,更是學校自我突破、自我發展的新機遇。縱觀成都教育,已經有很多歷史悠久、積淀豐厚或勇于創新的學校,在品牌建設方面走在前列,并創造出了良好的社會口碑。而我們在全市全省叫得響的品牌學校還不多,必須把握和珍惜當前的大好機遇,否則就會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四是發展意識。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當前,我們的一些學校發展意識、品牌意識不強,辦學理念傳統守舊,甚至還停留在僅靠規模和外延的擴張來取勝、僅靠人為的宣傳和拔高來取勝的階段。學校品牌建設是發展人、成就人的過程,是以育人為基礎的復雜、綜合和長效的工作。必須切實遵循人才規律、教育規律和品牌建設規律,才能為學生的生命成長奠基、為學生的終身幸福奠基。

二、理清思路明方向,切實優化學校品牌建設路徑

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品牌建設路徑,在學校品牌建設的過程中,應綜合考慮學校內外部因素,根據學校實際選擇恰當的建設路徑,并且在實踐中適時調整、擇優使用。

(一)積淀傳承的內生路徑

根正苗紅花才艷。內生路徑就是從學校實際出發,立足學校傳統的“根”,以辦學傳統和文化積淀為基礎,經過一代又一代校長持續的傳承提煉、充實升華和發揚光大,最終形成學校品牌。最近《成都商報》報道了成都二十中的勞動教育,學校延續近20年的傳統本身就是一種傳承,這種積淀傳承的過程是對“勞動教育是人生第一教育”理念的實踐,是幫助學生啟迪心智、陶冶情操、關注未來的過程。再比如成都八中建設的校史陳列室,成為對學校光榮愛國傳統和深厚歷史積淀傳承的有效載體。

(二)名校孵化的集群路徑

集群路徑就是以名優品牌學校為龍頭,采用“名校+弱校”、“名校+新校”等集團化方式,充分發揮已有名優品牌學校的示范輻射功能,促進優質教育資源有序擴張。名校集團好比是一個“孵化器”,將集團成員學校“孵化”成熟后再“單飛”。因為一所新學校單打獨斗往往收效慢,而將名校先進的文化、理念、管理方式等資源進行遷移整合,就會縮短成熟周期。比如我們的“錦西”系列品牌,錦西中學、錦西外國語實驗小學、錦西幼兒園分別是由金牛實驗中學、石筍街小學、十六幼孵化出來的。再比如華僑城小學,就是由人北小學孵化出來的。我們正在建設的金牛教育網絡集團學校也是實現品牌延伸的創新方式之一。

(三)優質嫁接的外引路徑

外引路徑就是通過引進優質品牌名校的方式,把區外知名學校品牌嫁接到區內學校或新建學校,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創辦學校,最終形成新的品牌名校。比如我們已經建成的成都七中萬達學校,以及下一步將要引進的成都市實驗小學和成都市樹德實驗中學品牌等。再比如成都鐵中、人北中學分別引進北京四中網校資源,為自身品牌建設提供了新的平臺。

(四)自主聯姻的合作路徑

開放的尺度決定著學校品牌建設的高度。合作路徑就是要堅持開放辦學的理念,善于借對外交流之力,不斷拓展對外交流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在“請進來、走出去”的過程中尋覓發展的契機和伙伴,持續創新教育理念、機制和辦學模式,推動學校品牌建設。比如二十中與中科大、鐵中與北大附中、石筍街小學與北師大教育部小學校長培訓中心、機關二幼與東北師大教育部幼兒園園長培訓中心的聯姻,大大提升了學校發展水平。此外,締結國際友好學校也是自主聯姻的合作方式之一。

(五)科研引領的創新路徑

科研引領的創新路徑就是充分發揮教育科研的先導作用,通過教育科研在某一方面探索出創新性、開拓性的貢獻而形成品牌。以科研引領來培育品牌學校,既可以是對成功經驗的提煉研究,也可以是對突出難題的攻堅突破。比如石筍街小學通過狠抓教育科研,逐步從當時西城區的落后學校跨入了市、區先進學校的行列。再比如四幼堅持科研強園,通過在家庭教育指導、幼兒獨立性培養、社區早期教育、嬰兒教育等方面的成功探索,形成了鮮明的品牌特色。

三、突出重點抓關鍵,切實細化學校品牌建設舉措

建設品牌學校應突出重點和關鍵,針對性地細化舉措,切實提高學校品牌建設實效。其中校長是核心、文化是靈魂、質量是根本、特色是基礎、資源是保障、傳播是橋梁。

(一)校長是學校品牌建設的核心

校長作為學校品牌建設的領導者和決策者,是學校發展和品牌建設的核心。校長應具備時代的眼光和專業的底氣、先進的理念和創新的思想、堅韌的品格和廣闊的胸懷,切實做好“扛旗人”和“引路人”;應認真梳理分析,著力找準突破口,制定好學校發展和建設“兩個規劃”,扎實推進學校品牌建設;應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善于調動師生家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多措并舉將學校的教育思想和主張轉變為師生家長的自覺行動。穩步推進“校長領導力提升工程”,開展“影子校長”培訓,抓好“先鋒校長”和“啟明星”行動計劃,遴選15名金牛先鋒校長實施雙導師制和訂單式培養,持續提升校長綜合治校水平,盡快培育一批在市上、省上乃至全國叫得響的名校長。同時,善于打造校長個人品牌,特別是圍繞“爭當金牛先鋒校長”這一目標來制定和落實個人發展規劃,通過校長個人品牌的打造提升自己、成就學校。

(二)文化是學校品牌建設的靈魂

“一種好文化才能造就一所好學校。”學校文化作為師生認同的價值觀、信念,是學校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學校品牌建設的靈魂和學校發展的永恒動力。只有圍繞“文化育人”目標,進一步強化學校文化建設,切實讓每一所學校都打上自己特有的印記,讓每一所學校出來的人都能夠打上這所學校的印記,都能夠一輩子記住學校、為學校驕傲,學校才能持續擁有生命力,才能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辦學理念作為學校所追求的核心價值的集中表達,是校長對“辦什么樣的學校”和“怎樣辦好學校”深層次思考的結晶,決定著學校發展的方向和愿景。應從辦優質學校、樹教育品牌的高度出發,認真提煉辦學理念,并以辦學理念引領學校文化建設。

(三)質量是學校品牌建設的根本

教育教學質量是支撐學校品牌的基礎,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要堅持一切從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出發,著力構建全面均衡的課程育人體系,切實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作為學校品牌建設的落腳點。應將教育科研作為動力,著力破解制約質量提升的障礙,多角度、多舉措推進高效課堂實踐。應堅持“大教育觀”,積極創設校內校外、線上線下立體化學習環境,特別是要加強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切實讓學生“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來”。應圍繞全國“教育評價與質量管理”改革實驗區建設,構建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抓好常態化質量監測。

(四)特色是學校品牌建設的基礎

學校品牌是一所學校區別于其他學校的顯著特征,鮮明的辦學特色是學校的“風景線”,是學校最寶貴的無形資產和核心競爭力。不同類型、不同處境的學校,品牌建設也應該是千姿百態、豐富多彩的,而不是單一化、模式化的。這其中,學校特色是品牌多元化的重要支撐,尤其是面臨這樣一個發展日趨多元化、人才需求日趨多元化的時代,更要立足區域和學校實際,通過集中力量來打造“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人新我特”的特色項目,盡力彰顯學校辦學特色。比如成都十六幼的游戲教育、全興小學的田園教育、人北小學的兒童閱讀和幸福教育、茶小的敬人教育、錦西小學的生命教育、解北一小通過棋類引導學生走好人生每一步增強抗挫折能力的教育、三十六中的國防教育等等。我們應從特色切入,努力把這種特色發展為辦學優勢,最終形成系統化的辦學特色和辦學優勢,進而成就品牌。

(五)資源是學校品牌建設的保障

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獨特的資源優勢,在學校品牌建設的過程中,不僅要高效利用顯性資源,還要善于挖掘隱性資源。學校就像一個龐大的機器,每個個體都是一個零部件,要想使這臺機器良好地運行起來,需要每一個零部件的密切配合,要堅持全員參與的原則整合人才資源,多方聽取師生家長和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建議,讓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成為學校品牌建設的重要支撐。現代學校的發展離不開學校與社會、與社區的良性互動,我們應不斷拓寬視野,勇于打破自我封閉和保守的“關門辦教育”模式,牢固樹立“無圍墻教育”的理念,一方面充分利用學校資源為社區建設服務,另一方面深入挖掘校外資源提升辦學水平,使學校品牌、特色建設有穩固的基礎和廣闊的空間。

(六)傳播是學校品牌建設的橋梁

篇8

加快重點工程建設。2016年,仍然是我縣教育基建工程大項目多、投資總量大、任務繁重的一年,預計總投入將超過1.6億元。加快新城中學和第四中學建設進度,完成新城中學、第四中學主體結構施工;完成文溪小學二期土石方工程,爭取完成二期主體工程30%以上的工程量;尚湖小學綜合樓竣工交付使用;啟動新渥鎮中心幼兒園、電大教師進修學校建設,爭取基本完成職教中心建設前期工作;完成投資1500萬的年度校舍維修改造項目;完成學校高污染燃煤鍋爐整治。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根據《__縣創建教育現代化縣實施方案》,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計劃在2016年投入1200萬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設,爭取各學段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年均投入值均達到全省上年平均值。交互式多媒體班套比達到2∶1,普通中小學生機比達到5∶1,普通教室和功能教室多媒體配備比達到1∶1。以廣泛應用為前提,以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為突破口,有序推進信息技術和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一是組織各種比賽活動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二是加強資源庫建設促進應用,“人人通”空間開通率達到90%以上,建設視頻教育資源和共享平臺;三是優化技術環境促進教育教學管理,爭取啟動建設全縣統一管理無縫漫游校園無線網絡(不低于100M);四是打造信息化特色品牌促進智慧型校園建設,加強__中學、__二中兩個創新實驗室的跟蹤管理。

著力拉長學前教育短板。堅持學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則,全面實施《學前教育發展第二輪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規范幼兒園辦學行為,健全、完善幼兒園信息管理系統,開發建設游戲型課程,全面推廣游戲型教育,堅持小學起始年級“零起點”教學,防止幼教小學化傾向;開展城鄉結對、公民辦共建、示范園幫扶等活動,開發、利用、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提升保教質量;提升學歷水平和持證率,今年安排38名幼兒教師的招考名額,其中招考本科非幼師學歷及以上的20名;實行學前教育公用經費制度、編外教師補貼制度、新建民辦園獎勵制度、幼兒園升級獎勵制度;建立科學合理的收費標準調整機制,穩步提升公辦幼兒園收費標準;加快等級幼兒園創建,爭取鄉鎮等級幼兒園比例達100%,入等級園兒童比例達90%以上。制訂和啟動__縣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計劃,努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

著力拉長職業教育短板。推進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以打造多樣化的選擇性課程體系為切入點,深入探索,建設“模塊化課程”的選擇機制、“工學交替”的教學機制和“做中學”的學習機制,深度推行理實一體教育,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打造特色優勢專業。積極嘗試現代學徒制,強化實踐環節,加強專業技能教育,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大力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探索“校企合作、雙元育人”,加強實驗實習基地建設,鼓勵校際共享實習實訓設施,爭取與橫店影視職業學院的合作辦學有重大突破。多路徑成才,滿足廣大家長及學生的“技師夢”和“大學夢”。加強職校內部管理,控制流生,增強中職教育吸引力,做好職高招生工作,確保普、職高招生比保持基本相當。堅持“兩條腿”走路,開展城鄉居民各類教育培訓,完善以縣社區學院為龍頭、區域社區教育中心和鄉鎮社區學校為骨干的成人教育網絡,力爭城區街道社區學校和中心鎮成人學校標準化率達到100%,設點社區學校標準化率達到60%以上,基本滿足居民學習需求。

全面推進立德樹人行動。貫徹落實育人工作會議精神,強化政治意識、政權意識、陣地意識,實現課程、實踐、文化、活動等四維育人,把德育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提高德育的科學性、實效性。一是實行課程育人。加強時政教育,建設好校園時政宣傳欄,及時宣傳國內外重大時政新聞,宣傳黨和政府的主張,宣傳社會新風尚。積極開發德育校本課程,打造德育精品課程和學科德育精品課程,創新德育內容、途徑和方法,實施中職學校德育品牌項目建設。著力培育中小學生的家國情懷、文明教養、公民責任和理想志向。二是實行實踐育人。學習和踐行新修訂的《中小學守則》,加強養成教育,培養學生的文明素養,大力開展

勞動教育和實踐教育,推進志愿服務,推行垃圾分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弘揚__精神,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小、落細、落實。三是實行文化育人。發揮廣大師生的主體作用,強化校園的品質鑄造和文化建設。召開全縣校園文化建設和育人工作推進會,出臺《關于加快校園文化建設的實施意見》,全面開展校園的環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設,創校園環境之美,展校園文化之美,揚師生品行之美。廣泛開展“扮靚我們的校園”活動,師生動手、動腦,整飭校園環境,裝點學習生活場所,建設美麗校園。合理規劃校園公共文化空間,廣建讀書角,各類功能教室及實驗室經常性地向學生開放。繼續開展書香校園、特色項目學校、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和特色學校評比,突顯學校的品牌效應,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人文情懷。完成義務教育段學校章程制定,組織學校開展校內規章制度立、改、廢、釋工作,全面建立學校法律顧問制度,并以章程為基本規范,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健全辦學自律機制。學校要努力提高顏值,提升氣質,成為當地的文化地標,今年下半年面向社會分類開展點贊最美麗校園、最濃書香校園活動。四是實行活動育人。多形式地組織開展儀容儀表和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在中職學校開展文明風采競賽、勞模進校園等主題教育活動。鼓勵、支持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及公益活動。積極開展創建快樂校園、幸福校園活動,認真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持續推進“體藝2+1”項目,深入實施“陽光體育運動”,組織好全縣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和科技節。深入推進教學改革行動。一是積極穩妥地開展課程改革工作。抓住校長和教研員等少數關鍵人物,大興校長讀書學習之風、教育研究之風、上課聽課之風,讓潛心抓教育教學成為校長的新常態,持續提升校長課改領導力。組織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撰寫學校課程建設頂層設計,向全校教師作專題講座,講座視頻上掛教育網分享交流,邀請專家評比點評。組織教改論壇、學校課程評價方案交流、分管教學校長評課等活動。局機關干部深入基層學校,蹲點抓好教改試點工作。以選擇性教育思想為指導,借鑒供給側改革的思維,豐富課程結構,提高課程質量,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開齊開好基礎性課程,積極探索拓展性課程的開發、實施、評價和共享機制,推一批課改樣板學校,推一批精品課程。小學側重行為習慣和興趣愛好,初中側重品格和學習能力。推進普高課改與新高考招生制度之間的有效銜接和深度融合,推進普通高中必修課程的校本化和分層分類走班教學,積極指導學生選課選考,分散考試節點,減輕考試壓力,系統設計、大力推進特色課程群、精品學科課程群建設,重視生涯規劃教育,適當增加職業技能類課程,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二是推進體現學科本質、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改革。加強對中小學生作業管理,堅決糾正作業過多、過難以及需要家長代做作業等現象。改變傳統低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建設民主平等、互動對話的課堂文化,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課堂、學習的課堂、教服務于學的課堂。增加體驗式學習,引導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究與合作交流。完善教學組織形式,重視學習小組的建設和培育,探索泛在學習、移動教學新模式。鼓勵開展選課走班、小班化教學、小學低段全科教育等教學改革,多形式實施協同教學、個別化教學。實現農村自然小班學校實施小班化教學全覆蓋,從小而散走向小而美、小而優。三是完善與課改相適應的教學管理評價制度。修訂《__縣中小學教學管理評價方案》,建立體現素質教育要求、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科學多元的中小學教育質量評價制度、學生綜合評價制度,探索過程性評價、發展性評價、多樣化評價,切實扭轉單純以學生學業考試成績和學校升學率評價中小學教育質量的傾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積極探索和改進試卷評價方法。落實普通高中與職業高中相互轉學的政策,規范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四是加強教育督導、教學視導。教育督導突出中小學規范辦學、課程管理、教育現代化短板建設等重點,教學視導重點解決教學檢查和反饋不同步、反饋與矯正不同步等問題。

認真實施“責任與擔當”主題教育工程。以“責任與擔當”為重點,以“愛”為核心,開展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廣大教師勇于承擔責任,樂于承擔責任,對自己負責,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追求道德高線,守住紀律底線,讓每位教師成為學生身邊的立體教科書,以優秀人格魅力和豐富學識魅力影響學生。引領教師提升擔當能力,敢擔當、會擔當,積極作為,主動成為實現教育現代化事業的參與者、推動者、貢獻者。完善校長教師交流制度,重點促進骨干教師向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流動,讓優秀教師下得去、留得住、發展得好。繼續尋找和發現身邊“最美教師”,大力宣傳先進事跡和先進典型。開展常態化、有質感的教師家訪,密切家校聯系,提高教育美譽度。組織豐富多彩的教職工活力行動,鼓勵教職工追求高尚、詩意的生活。加強基層工會規范化建設,推進學校民主政治建設,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科學執行全面二孩政策。鍥而不舍抓作風建設,形成從嚴管理的新常態,向實處使勁,向細處用力,向嚴處較真,繼續出重拳治理傷害學生身心、學術不端、有償補課等違法違規和有損師德的行為。

大力實施教師專業提升工程。加大青年教師的培養

篇9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和諧寢室;構建

大學生作為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其成長成才和高校的培育環境密不可分,而高校寢室作為大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的重要場所,在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探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寢室這一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大學生和諧寢室關系的構建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及其對當今高校和諧寢室關系的構建的指導意義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

2012年11月,黨的十報告指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以為指導思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堅持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公正為先,以和諧為基,以民主為魂,以人本為源,以文明為柱。

2、令人堪憂的高校寢室關系現狀

目前,高校寢室人際關系存在著不和諧的現象。筆者在走訪某師范大學學生寢室的過程中,通過問卷調查發現,部分寢室關系比較和諧,和諧的寢室關系不僅為寢室爭取到相關榮譽,如校“文明寢室”榮譽稱號;而且寢室成員的個人成長也相當好,如同寢室四名同學都考上名校研究生,同寢室四名同學均在500強公司就業等。但也有部分寢室存在著不和諧的因素,筆者通過分析,他們存在共性的現狀:如寢室人際關系淡漠、寢室突發性沖突、寢室成員矛盾難以調和等。在走訪中,有些寢室出現矛盾,往往是“四個人建立一個群組,同在一個屋檐下互不說話,只靠網上交流”。這些現象在學生大一時比較少,到了高年級問題凸現出來。男生寢室和女生寢室人際關系不和諧現象在數量上和特點上存在差別,表現在男生寢室成員矛盾少于女生;二者處理矛盾的方式不同,女生更傾向于采取“冷暴力”解決問題,男生則會出現吵架甚至打架來解決。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高校大學生和諧寢室關系的構建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首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校開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我們在全社會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離不開高校的推動。大學生作為當代青年中的優秀分子,承擔推動祖國未來發展繁榮的神圣使命,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更應做全社會的表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當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契合緊密,是開展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

其次,高校和諧寢室關系的構建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謀而合。高校學生寢室關系的好壞,不僅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個人發展,而且是衡量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標準,更關乎校園乃至社會的和諧穩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文明、和諧”,這和高校學生寢室的建設目標完全一致。

再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高校和諧寢室關系的構建更有利于高校育人功能的充分發揮。筆者所工作的高校倡導“三全育人”新理念,即在全校范圍內實現全員、全過程和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全體教職員共同的工作目標,對學生的教育和培養工作貫穿于學生在學的始終,倡導多途徑、多層面育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于指導“三全育人”工作,更有利于內化學生和諧寢室關系構建的實踐。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角下有效推動高校學生和諧寢室關系的實踐

當前高校學生寢室存在諸多不和諧因素,這與家庭教育模式、“90后”大學生個人特質、學校的管理方式和水平、社會風氣和評價體系等諸多因素密切相關。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寢室,可以從工作隊伍建設、創新載體、搭建教育平臺、推動校園文化建設等多方面開展工作,創新學校管理模式,營造良好校園氛圍,建立“校”“家”“生”三位一體的工作模式,共同推進高校和諧寢室關系的構建工作。

1、高校學生寢室不和諧的成因

首先,“90后”大學生成長的家庭環境造就了其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特質。當前,大學生中多數為獨生子女,他們是整個家庭的中心,長期的家庭成長環境造就他們以自我為中心,過分注重個人興趣愛好和需要的滿足這一特質。他們個人主義觀念十分強烈,而集體意識淡薄。一方面,他們表現欲強烈,敢想敢做,積極表現自我;另一方面,他們很少顧及他人感受,許多大學生對他人缺乏必要的理解與同情,不能夠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這就造成在寢室集體生活中,成員關系淡漠,大學生孤獨感強烈。

其次,社會風氣和評價體系的異化作用。當下我國處于社會轉型的重要時期,社會上的不良風氣也會影響看似平靜的校園。大學是社會的縮影,在大學,同學之間的友誼不再那么單純。如在涉及考研、就業這種關系切身利益的事情時,很多同學暗自努力,大家的交流也會減少。一旦涉及個人利益,寢室成員之間競爭加劇,矛盾凸顯。作為“90后”的大學生,社會對他們的認可度不高,他們作為獨生子女同時面臨家庭的厚望和社會上激烈的競爭環境,他們壓力巨大,心理脆弱。一旦出現矛盾,往往急劇激化。

再次,學校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不夠完善。在很多高校,學生寢室硬件上了臺階,但其管理水平尚處于較低階段,學生沒有選擇住宿地點的自,管理模式單一,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管理隊伍不完善,出現寢室矛盾時不能及時處理,這些都是造成寢室關系不和諧的間接原因。

2、通過“四結合”,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寢室,構建高校和諧寢室關系

第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高校學生社區工作模式創新相結合。良好的學生寢室管理機制是構建高校和諧寢室關系的重要保證,堅持創新工作模式意義重大。筆者所工作的高校近年來推行學生社區網格化,大力推進“數字化”社區工作模式。具體表吸在“數字化”迎新與新生入學教育。學校專門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組;開發網上報到系統,鼓勵新生自主報到;搭建在線學習平臺,引導新生自主學習;打造數字化校園,啟迪數字化人生。數字化工作模式使得學生能夠實現網上報到、網上選寢室床位、網上學習,方便快捷,而且學生的自主性大大增強,這一工作模式的創新有效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到學生自助服務、志愿者結對幫扶和學生網上自主學習中,為構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長效機制奠定了牢固基礎。

第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高校學生社區工作隊伍建設相結合。高校和諧寢室關系的構建離不開一支高水平的管理隊伍。應當積極探索社區輔導員――樓棟長――樓層長――寢室長四級管理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選拔一批責任心強、綜合素質高的學生組成“樓棟學生管理委員會”,加強對寢室的管理。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理應在學生宿舍社區化建設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輔導員入住學生宿舍已成必然之趨勢,這就為學生宿舍社區化建設提供了重要的人員配備。

但目前在學生宿舍社區化建設中,專職的社區輔導員配備尚不完善,缺乏專門從事社區工作的專業人員。筆者工作的高校做了一些有益嘗試,值得其他高校借鑒。首先,學校選拔了一批素質過硬的社區輔導員,形成一支強有力的社區工作隊伍。其次,打造社區工作平臺。學校在基礎條件較好的樓棟試點,專門開辟了學生活動室,為社區輔導員工作的良好開展提供硬件支持。第三,形成合力,推動社區建設。依托社區輔導員、宿舍管理員和黨員學生干部,形成三位一體的工作格局。在人才隊伍培養上,需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他們的頭腦,他們應當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寢室的宣傳者和實施者。

第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高校寢室文化建設相結合。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高校是國家思想文化的高地,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礎和先導,在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青年決定國家的未來,青年的價值觀影響未來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高校作為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主要場所,是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陣地。高校學生寢室應當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開展系列文化活動,使之成為高校寢室文化建設的主要載體和有力抓手。寢室文化建設可以以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展開,比如開展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于文化活動,以寢室文化活動的“體”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魂”,力求以優秀文化活動的魅力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國內某些高校通過編排話劇、社團文化活動進寢室、寢室文化建設月等活動,吸引學生、感化學生、教育學生,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產生了顯著的以文“化”人的了良好效果。

第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高校和諧寢室建設的實踐相結合。高校和諧寢室建設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理論指導,同時建設過程本身也是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和諧寢室建設需要優良的管理機制,更需要內化為廣大學生服務。東南大學通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活教育實踐學園和耕讀園,以學生寢室為依托,成立七大主題學園,通過開展繪畫墻、主題展板、志愿服務、勞動教育等多種活動,形成知情意行四位一體的工作格局,達到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自我教育相融合的良好效果。高校和諧寢室的構建可以通過有形載體和無形載體的有機結合,以服務來育人,建立長效機制,達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構建高校和諧寢室二者有機結合共同推進的目的。(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基金項目: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科研項目(思政專項)

參考文獻:

[1]衣慶泳.對話大學生寢室人際交往問題[M].中國文獻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2]陳芝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M].光明日報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

[3]鄭承軍.理想信念的引領與建構:當代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

[4]楊曉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的基本問題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

[5]羅國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核心價值體系研究[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

[6]杜杰,管祥兵.大學生良好寢室文化的教育功能及其建構[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2):61-62.

[7]林曉.大學生寢室和諧人際關系的構建[J].高校輔導員學刊,2009(2):50-53.

[8]劉軍,程毅.大學生寢室矛盾化解與人際關系重建[J].教育理論研究,2009:151-152.

[9]劉春雷,李鐵鑌.大學生寢室人際關系影響因素及應對方式的調查研究[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1):81-84.

[10]李忠軍.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作用[J].文化縱論,2012.9:58-61.

[11]熊曉春,韓菁.關于高校寢室文化建設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7(6):47-48.

篇10

【關鍵詞】《焊工工藝學》;教學;改革;探討

《焊工工藝學》是一門重要的專業課,是一門培養學生全面掌握中級電焊工所需要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專業課,作為專業課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即夠用、會用、實用。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講完教學大綱規定的全部教學內容,學會應掌握的焊工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這就要求專業課教師必須要達到教學最優化。

一、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指針。因此,任何一名教師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明確教學和發展的目標,分析學生的現狀,把教學任務條理化、具體化。《焊工工藝學》教學大綱的任務和目標是:使學生獲得中級電焊工技術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具備能獨立完成常見的金屬材料的焊接操作。

二、以教學目標為中心,實現教學最優化

圍繞教學目標的全面性、層次性、可行性,然后客觀科學的處理并優化教材,準確的把握教學重點和難點,準確把握大綱和教材的要求,做到既不流于膚淺又不無限延伸。

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就是在學習、理解并掌握專業基本理論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在焊接過程中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優化教學設計,達到教學最優化。一是要考慮全程設計,即對從開始的組織教學,導入語,直到結束的整個教學過程,要有一個精心的設計。二是考慮板塊結構,即把幾個重點內容作為幾個相對獨立,相對完整的教學目標板塊來精心設計。三是要考慮過渡銜接,即精心設計好各教學步驟之間,各重點內容之間的過渡銜接,從而使教學設計張弛有效,自然流暢。對于《焊工工藝學》而言,通過認真分析不難知道,重點是常用焊接方法的原理、特點及操作方法,常用焊接材料的選用原則、焊接性及基本工藝措施;關鍵點是焊接時如何選擇工藝參數和操作要領,這些問題分析清楚后,就可以圍繞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和關鍵點精心組織、編排教學內容以及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教學方法。

三、優化教學方法,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

在選擇、運用教學方法時,首先要堅持因標設計,選擇與教學目標相適應,能夠實現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傳統的教學側重于教師的教法,而對學生的學法并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因此容易出現“滿堂灌”和“填鴨式”的教學現象,教學效果往往不理想。教育界有句話:“我聽,我忘記;我看,有印象;我做,我記住。”課堂教學的實質首先在于它不僅是“教”或“學”的過程,而是 “學”中 “做”、“做”中“學”,全體參與的過程。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引導、刺激他們增強自我學習和培訓自己的欲望。讓他們主動參與到整個教學中去,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其次,教學的本質是一種師生交往、交流、互動、對話的活動。在這樣的活動中,老師作為一種知識資源出現在學生面前,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促進者,而不是教材的代言人。《焊工工藝學》作為操作性和指導性很強的專業課,在教學方法上必須改變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塊黑板的傳統教學方法,把課堂設在焊工車間,推行項目教學法、實訓教學法、討論式、探究式、協作式和自主學習法,應本著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講授內容及學生現狀,及時練習,及時反饋,及時糾錯,科學的選擇教學方法,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

四、創建參與情景,實行打包技能教學

創設參與情境是改進教學方法的一個重要手段,課堂教學中參與情境的創設對主體參與過程起引發、導向和定向的作用。教師根據教學目的的需要,依據一定的教學內容創造出某種認知情境和情感氛圍,用以調整學生的心理,形成參與欲望,從而進行生動活潑的教學。例如講到低壓割炬的工作原理時,專門組織學生討論對于打開氧氣閥和乙炔閥的先后順序制定最優化的方案,并闡明理由,使學生在全面了解基本概念和理論的基礎上,去動手操作,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通過“立體化”的教學模式可以引發學生的興趣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培養創造思維及創新能力。

打包技能教學著眼于學生的技能培養,而不拘泥于課程系統教學的設計思想。它能較好地把握基本知識、操作技能及實際應用的整合,提高教學的效率,達到培養學生適應社會需求的目的。如《焊工工藝學》,圍繞這種實用型人才去考慮課程的設置、教材的選擇和處理、課時的分配、教學模式的采用、教師特長的發揮等等問題,統籌安排,將其打成如下四個“教學包”, 1、安全生產,文明生產、企業文化及企業崗位等知識;2、常用焊接設備,切割設備工作原理和使用規則及維護保養方法;常用焊接方法的原理及焊接材料的種類,牌號和使用原則;3、焊接應力與變形產生的原因及防止或減少應力及變形的基本工藝措施;4、常用焊接質量的檢驗方法及應用范圍。分項來實施、檢查,在教學中理論和實踐交叉進行,檢查和點評同步進行,這種教學法大大提高了授課的實效,充實完善課堂結構,極大地激發了學生求知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

五、優化課堂氣氛,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愛因斯坦認為:“提出一個為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所以教師應全力提倡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性,鼓勵學生向課堂質疑,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營造積極健康的心理環境。首先,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和諧民主的師生對接是互動的重要條件,只有在和諧的氣氛中,才會有人格的自由舒展,才會有思維的跨越激蕩,才會有創新潛能的迸發。其次,營造積極健康的心理環境。積極健康的心理環境,不僅可以促使學生積極學習,還會對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的形成產生深刻的影響。尤其中職的學生普遍存在著自卑、強烈的逆反心理等各種心理狀況,所以教師在傳授知識時,多采用鼓勵式、討論式、探究式、協作式和自主式教學法,在鼓勵討論探究中讓學生來獲得自主接受知識,這樣才能讓學生學好知識,掌握技能,對他們的健康成才才有幫助。如《焊工工藝學》中的手工電弧焊的焊接變形教學,教師先讓學生用平焊對接兩塊薄鋼板,焊好后出現變形,然后教師指導學生再用同樣的兩塊薄鋼板用反變形法焊接,焊好后進行對比,教師質疑,學生討論,然后教師再講授焊接變形產生的原因、防止和減少焊接變形的措施,最后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反復練習,互相對比探討,達到掌握知識和技能的目的,效果很好,這樣學生就在和諧民主的環境中自主的掌握了知識和技能。

六、適時指導反饋,強化技能訓練,培養綜合能力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是一帆風順的,總要遇到這樣、那樣的難題。此時,教師要適時指導,教師在教學中可遵循“講授,反饋,再講授,再反饋”的教學過程,發現學生的錯誤和不足,就及時指導,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這樣他們就一直處于很好的學習狀態。

《焊工工藝學》與其它理論課不同之處在于它不僅有豐富的理論知識,而且還具有很強的操作實踐性,評價學生是否全面系統地掌握了大綱規定的內容,不僅要看他理論考試成績的高低,更主要的是看他運用所學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培養,要積極給學生營造動手操作的機會,加強實踐環節的訓練,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同時通過實踐來檢驗理論知識,不僅加強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而且達到提高學生技能的目的,同時還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老師不能跟學生一輩子,將來的路還得靠學生自己去走。沒有一定的自學能力,不能對現有的知識進行更新,就無法適應改革的需要,就會被社會所淘汰。如《焊工工藝學》中的手工電弧焊教學,從焊機的接法,焊條的選用和烘干,引弧到平焊、立焊、橫焊和仰焊,教師先介紹原理及操作要點,然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反復練習,最后分組由幾個學生協作完成一個工具柜的制造。這樣既培養了他們的操作技能,又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產實踐中,去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培養了他們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七、結束語

總之,要達到教學的最優化,除了優化上述要素外,還要因材施教,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因人而異,不作硬性、統一的規定,貫徹“一法為主,多法相輔”的原則,把“學”中“做”和“做” 中“學”有機會結合起來,使教學過程各要素之間形成最佳的聯系,互相配合,互相促進,從而產生最大合力,收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焊工工藝學》第三版 勞動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