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項目式的實施范文
時間:2023-07-04 17:23: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勞動教育項目式的實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新時代;勞動教育教師;專業特質
新時代背景下,要落實勞動教育,充分發揮其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關鍵在于教師。勞動教育教師只有具備良好的專業特質,才能勝任勞動教育教學工作,真正實現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價值。
一、新時代勞動教育教師專業特質的內涵
從事不同行業的人,有著不同的專業特質。所謂特質是指一種可表現于許多環境的、相對持久的、一致而穩定的思想、情感和動作的特點,它反映了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和行為傾向,具有抽象性、穩定性、相對性和結構層次性等特征[1]。新時代勞動教育教師的專業特質就是指勞動教育教師所具有的穩定、持久而獨立于情境的心理特征[2]。新時代勞動教育教師只有具備從事勞動教育教學工作所必需的、特有的品質,才能勝任勞動教育教學工作,在工作中有所作為。
二、新時代勞動教育教師專業特質的主要表現
新時代勞動教育教師的專業特質是由教育對象、教育內容和新時代對勞動教育的要求所決定的。根據勞動教育教師應具備的特點和符合的要求,筆者認為新時代勞動教育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特質主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豐富的專業知識、過硬的專業能力和強烈的學習意識,以下展開具體論述。
(一)高尚的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所應遵循的基本規范。教育是塑造學生靈魂的事業,教師只有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才能更好地培育學生。勞動教育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主要表現如下。1愛崗敬業能夠充分認識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價值,高度認同勞動教育教師職業,熱愛勞動教育教學工作,對工作認真負責,兢兢業業。2關愛學生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心和社會責任感,全身心關心愛護每一名學生,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和個體差異,相信學生的潛能,努力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3育人為本,因材施教牢記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根本任務,努力培養學生形成勞動價值觀,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能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努力為每一名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
(二)豐富的專業知識
教師的專業知識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持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教育最終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不僅影響著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而且影響著學生的學習[3]。勞動教育教師要具備的專業知識主要有以下幾點。
1扎實的教育知識
勞動教育教師的教育知識指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過程中所具有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是開展勞動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和前提。教師要熟練掌握教育教學基本原理,特別是要把握好知、情、意、行相統一的勞動價值觀形成規律,按照教育教學規律開展教學活動,還要準確把握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做到因材施教。
2精深的學科知識
勞動教育學科知識主要指勞動教育教學的概念、原理、理論、方法等方面的知識。具體包括勞動教育的歷史發展、勞動教育的性質和基本理念、勞動教育的目標和內容、勞動教育的形式與方法、勞動教育的途徑與評價、勞動教育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以及勞動的相關知識等。它是教師進行正常教學、保證教學質量的基礎,教師要精準掌握勞動教育相關學科知識。
3豐富的學科教學知識
學科教學知識是教師運用學科知識進行教學活動的載體和基礎,具有實踐性、工作性、情境性、隱蔽性、綜合性的特點,是教師專業知識最核心的表現。勞動教育教師要從勞動教育的目標、內容、實施、評價等方面系統把握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本質要求,掌握勞動教育課程開發的方法和教學策略,充分了解學生勞動教育的認知特點,然后將這些學科知識、教育教學方法知識及學生知識加以內化,融合于自己的思考中,運用于教學中,不斷優化教學。
(三)過硬的專業能力
1課程規劃設計能力
勞動教育課程教學不像其他學科教學那樣,有課程標準、教學用書、教學參考書等可以依據和參考。也就是說,勞動教育課程沒有具體的體系化或校本化的目標和內容設計,它只有《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作為指導。那么如何確定校本化的勞動教育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實施模式和評價策略?這就需要勞動教育教師進行規劃和設計。勞動教育課程規劃能力就是教師在《綱要》指導下,基于學校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以及對學生學習需求和可以得到的校內外課程資源分析,構建具有學校特色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的能力。其既包括對學校勞動教育課程體系的規劃設計,也包括對學年(學期)課程和具體勞動項目的規劃設計。課程規劃設計能力要求教師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能準確把握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二是能準確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勞動素養現狀及需求,并能對校內外勞動教育課程資源進行價值分析,做到充分利用;三是能確立校本化的勞動教育目標,包括學校目標、學期目標、主題目標、活動目標等;四是能構建基于目標的課程內容體系,做到科學安排、有所側重、因地制宜、凸顯特色;五是能探索出適合學校實際、滿足學生需求的課程實施和評價模式。
2課程實施能力
課程目標的達成關鍵在于課程的有效實施。課程實施能力是指教師在《綱要》指導下,將勞動教育的相關要求付諸行動,并在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個性心理特征。勞動教育教師的課程實施能力主要包括組織協調能力和活動指導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是勞動教育教師應具備的一項重要能力,因為勞動教育的有效實施需要教師精心組織活動和及時協調各種關系。這就要求教師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能創設有效情境,調動學生參與勞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能及時發現學生勞動中存在的問題,組織學生有序有效開展勞動;三是能及時協調學科間、校內校外間,以及家庭、學校、社會間的關系,確保勞動教育順利進行。活動指導能力是指教師在學生勞動中,能對學生的勞動知識、勞動技能、勞動習慣等及時給予指導,促進學生勞動素養的發展。教師的有效指導是實現勞動教育目標的重要保證。活動指導能力要求教師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能熟練掌握各種勞動技能,即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認真學習和熟練掌握勞動知識和勞動技能,做勞動教育的行家里手;二是能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三是能及時發現學生在勞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恰當地給予指導和幫助;四是能指導學生及時進行交流反思,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
3勞動實踐能力
勞動實踐能力主要指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勞動教育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勞動素養。從一定程度上講,教師的勞動實踐能力決定了學生勞動素養的高低。教師的勞動實踐能力主要表現在:一是能清晰地講解勞動的意義、價值,以及勞動的知識技能;二是能正確、規范地使用勞動工具;三是能熟練掌握勞動技能,即能熟練掌握所指導的勞動項目的流程和技能;四是示范操作要科學規范,即能按照技術規范和流程進行示范操作,做到科學規范。
4課程評價能力
課程評價能力是指勞動教育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教師自身課程實施情況的診斷評價能力,包括綜合評價學生的能力和自我評價與改進的能力。勞動教育教師綜合評價學生的能力包括對學生的學習現狀、學習與發展結果的診斷評價能力。教師要能利用多種方式、渠道收集評價信息,對評價信息進行科學分析,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發揮評價的育人導向和反饋改進作用;能做到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有機結合。自我評價與改進的能力是指教師對勞動教育課程的實施情況進行自我認識和反思,從而實現自我素質的提高和專業自主能力的發展。教師要能制訂出具體明確的、可操作性強的自我評價指標體系;能通過多種途徑收集診斷信息,進行綜合分析;能充分利用自我評價結果不斷改進教學,促進自身專業成長。
5課程資源開發能力
課程資源開發能力是指勞動教育教師在校本化的勞動教育目標指導下,在分析學生年齡特點和需求基礎上,對校內外勞動教育課程資源進行分析、開發和利用的能力。勞動教育課程不同于其他學科課程,它沒有現成的教學內容,它的課程資源廣泛存在于學校、家庭和社會之中,需要教師善于發現和開發勞動教育課程資源。因此,教師要具有課程資源開發意識,及時發現課程資源,并能合理利用,使之成為促進學生勞動素養發展的重要條件。
6教育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是指勞動教育課程教師在勞動教育教學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深化課程實施和實現自身專業成長所表現出來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勞動教育教師專業能力的核心,是教師實現自身專業成長的關鍵能力。教師要能善于發現課程實施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并及時將問題轉化為要研究的課題;能對研究課題進行規劃,制訂科學合理的研究方案;能進行文獻綜述與分析,找到已有成果的優點與不足;能在勞動教育教學實踐中利用科學研究方法進行深入研究,并整理分析信息得出研究結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從而達到改進教學、促進自身專業成長的目的。
(四)強烈的學習意識
長期以來,由于多種原因,勞動教育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勞動教育的獨特育人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勞動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勞動教育教師不愿從事勞動教育教學工作,對勞動教育教學工作思考得少、研究得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專業水平低。而新時代勞動教育對勞動教育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這樣就形成了勞動教育教師專業水平不高與新時代勞動教育對教師的高要求之間的矛盾。為了全面落實新時代勞動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勞動教育教師應具有強烈的學習意識,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把學習當作一種不懈的精神追求和行為習慣[4]。勞動教育教師要認真學習關于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各種指導文件,深刻領會文件精神,準確把握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性質、理念、目標、內容、實施策略、評價方式等,積極探索全面落實新時代勞動教育的路徑和方法;要緊跟科技發展和產業變革,準確把握新時代勞動工具、勞動技術、勞動形態的新變化,創新勞動教育內容、途徑、方式,增強勞動教育的時代性;要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和心理學理論等,不斷優化知識結構,提高文化素養,努力做終身學習的典范。總的來說,勞動教育教師要肩負起新時代勞動教育賦予的使命,就要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豐富的專業知識、過硬的專業能力和強烈的學習意識。這就是新時代勞動教育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特質。
參考文獻:
[1]成有信.十國師范教育和教師[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顧明遠.教育大辭典(增訂合編本)(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教育部教師工作司.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篇2
1堅持將日常生活勞動教育與養魚生產全過
程實習相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強化自立自強意識水產養殖技術專業養魚生產全過程實習是基于我國北方地區漁業生產季節特點、魚類生長特點及漁業生產特點而實施的具有鮮明職教特色的教學改革,即從每年四月下旬至十月上旬,在水產養殖專業教師帶領下,到校外水產養殖生產實踐基地,開展為期半年的親魚培養、魚苗繁育、魚種培育、成魚飼養、魚類越冬全過程養魚生產實習[2]。在學生實習過程中,完全脫離了校園“舒適”的環境,如環境衛生的物業管理、品種多樣的食堂餐食、外賣洗衣房的方便快捷等等,取而代之的是需要學生自主完成生活區域及生產區域衛生保潔、衣服被褥清洗、餐具自行清理等各種日常生活安排。這是很好的勞動觀念教育和勞動習慣養成培養期。實習指導教師根據水產養殖技術專業學生養魚生產全過程實習方案,結合實習項目和任務,劃分實習小組、分配居住寢室、落實生活及生產區域值日制度,制定與個人實習成績掛鉤的寢室及生產場所衛生檢查標準,以“大家長”的身份為學生做好榜樣示范的同時,一步一步指導學生什么時間進行寢室通風、被褥晾曬、洗衣做飯(有時會安排學生幫廚)等,讓學生切身感受看到勞動成果的快樂、體味到在校學習時后勤服務人員的辛苦和家人在自己成長過程中每一份付出的辛勤。半年實習下來,學生們變得勤快了、眼睛里有“活”了,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懂得尊重勞動成果,尊重為他們學習和生活提供保障的人們,自立自強自律意識明顯增強。
2堅持將生產勞動教育與養魚生產全過程實
習相結合,培養學生深入理解漁業生產創造物質財富的過程,增強產品質量意識,體會平凡勞動中的偉大水產養殖技術專業學生在池塘養魚實習過程中,都要面臨著勞動關,即與養魚生產緊密相連的勞動關,如打伏草、肥水發塘、池塘清淤等,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精神和堅韌不拔的品格,體會用勞動獲取養魚豐產豐收的喜悅。打伏草是在池塘養魚生產中,由于池塘周邊雜草翻生,即容易藏匿敵害,又影響池塘通風。為了避免用藥除草后因降雨將殘留藥物淋溶到池塘而破壞養魚水質,所以常常采用三伏天晴天中午氣溫最高時用鐮刀沿雜草根部去除,即可有效遏制雜草再生。同學們在老師及漁場師傅的示教下,頂著烈日,彎著腰、流著汗,手上磨出了水泡,但為了實習小組集體榮譽和自己負責池塘的養殖產量提升,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曬黑的臉龐、長成了老繭的手掌,相互幫助后的喜悅,都將這份實實在在的勞動成果融入到了養魚生產實習的成果中,由衷感受到勞動的光榮與偉大。又如在養魚生產實習中有個“發塘”環節,即將1cm左右的小魚苗(俗稱水花)通過池塘施肥培育天然餌料生物,經15d~20d長成3cm左右小魚種(俗稱夏花)的生產過程,其中的關鍵技術環節之一就是通過施糞肥培育天然餌料生物。剛開始,同學們抵觸情緒很大,糞肥往往大味又臟,誰都不愿意去做,甚至認為生產企業應該直接購買“開口餌料”或漁場工人施肥進行天然餌料的培養,不是實習應該完成的任務。在指導教師認真講解肥水發塘高效環保又節約成本的專業知識原理和親身示范下,原來帶著手套口罩“全副武裝”的同學們,看到一車車基肥被漁場其他池塘養魚工人拉走的時候著了急,擼起了袖子、甩開了膀子,“搶”了起來,并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在糞肥中加入1%的生石灰,即殺菌消毒又提溫促進發酵,使投放到池塘中的糞肥短時間內培養出天然餌料,看到投放的小魚苗吃著可口的食物長得快又不得病,給企業節約成本的同時用勞動獲得了漁場師傅、企業領導和實習指導教師的肯定,真切體會到了勞動創造財富的快樂和用生物技術進行養殖生產的安全、生態與高效的環保意識提升[3]。
3堅持將志愿服務性勞動教育與養魚生產全
過程實習相結合,培養學生懂得利用所學知識技能,服務他人和社會,強化社會責任感在養魚生產全過程實習中,在帶隊實習專業教師的指導下,成立魚病防治、水質調節、投飼技術等志愿服務小組,在實習之余為當地及周邊水產養殖業戶提供技術咨詢和上門服務。周圍漁場交通不便,自愿服務隊小組或徒步,或騎自行車、乘坐三輪車等往返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的路程,采集水樣檢測分析、收集病魚樣本進行解剖鏡檢、魚池實地踏勘等,提出水質改良方案、餌料投喂方法和魚病防治措施,常常一忙起來顧不上吃飯,來不及換裝就又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當池水好了、魚吃料了、病魚少了,魚戶親切稱他們為魚大夫時,那份職業的榮譽感和責任感油然而生,志愿服務的勞動成果讓他們真正體會到了勞動創造美和勞動帶來的快樂。
4結語
通過師生共同參加養魚生產全過程實習實踐,深刻體會勞動教育特征具有:一是鮮明的思想性,強調勞動是偉大的、勞動者是最光榮的,重點是一切勞動和勞動者都應該得到鼓勵和尊重,反對一切不勞而獲、崇尚暴富、貪圖享樂的錯誤思想;二是突出的社會性,要引導大學生走向社會,認識社會,強化社會責任擔當意識,體會社會主義社會平等、和諧的新型勞動關系[4];三是顯著的實踐性,以動手實踐為主要方式,引導學生通過勞動認識世界,學會建設世界,塑造自己,實現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目的[5]。努力使自己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翟秀梅.水產養殖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與提升學生服務能力的研究[J].黑龍江水產,2019,(4):6-10.
[2]劉暢.《水產品營養與烹飪》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黑龍江水產,2021,40(3):38-41.
[3]朱世榮,顏相君.高職院校水產養殖專業校企合作產教融合.[J].黑龍江水產,2019,(4):34-35.
[4]田曙曦,陳文欽,周喬.高職水產養殖技術專業教育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黑龍江水產,2019,(4):38-41.
篇3
一、在實踐中培養學生主體意識
著名心理學家瑞士人皮亞杰說:“知識的本身就是活動,動作和思維密不可分。”勞動與技術教育是以學生獲得積極的勞動體驗,形成良好技術素養為基本目標,以操作性學習為基本特征的教育。其強調每個學習者都應通過現實的親自操作過程獲得直接經驗,獲得操作體驗。尤其在《工藝制作》的教學中,需要學生帶好制作作品所需的合適工具,利用一些材料制作一些工藝品,學會一些簡單工藝制作的技能,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因此,教師要認真進行教學設計,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確保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只有當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與積極性最大限度地得到發揮時,勞動技術課堂才能真正地生動活潑起來,才能富有成效。
例如在《工藝品項目的確定和設計》這部分內容中,要求讓學生利用身邊的常用材料,如紙、紙板、竹、木、石、石膏、可塑泥、塑料、金屬、織物、廢棄物等進行工藝制作,以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動手能力。于是,筆者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一個易拉罐工藝品的制作,從先畫出若干張設計草圖、確定設計草圖,到最后的分工動手制作,有的小組制作了成小汽車,有小組制作成了帶有裝飾作用的筆筒,還有的小組制作成了機器人等。通過廢舊易拉罐的工藝制作,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生實踐技能和創新思維能力。
二、在創新中優化課堂教學
一個良好的課堂可以讓師生愉快地進行教學活動,達到事半功倍效果。勞動與技術課程的學習不是就技術學技術,而是以完成一件制作、從事一個任務、形成一樣產品、進行一項設計的項目形式展開。它注重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以及行為與習慣等方面目標的統整,注重學生的勞動與技術能力與共通能力發展的統一。因此,勞動與技術課程既要體現學生的認識發展規律,又要反映技術的靜態結構和發展態勢。教師要加強勞動教育在日常生活和日常學習活動中的有機滲透,充分利用一切有益起源,調動一切教育因素,提升勞動教育的廣泛性和有效性,從而達到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促技、以勞強體、以勞益美、以勞創新的目的。
例如《工藝制作》課共16課時,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使用,但必須保證有足夠的實踐活動時間。教師可以文字、圖片、作業、實驗等形式展現教學內容,力求圖文并茂,生動活潑,趣味性強。并且可以設置一些開放性作業,引導學生通過查找信息、觀察、研究、調查、實驗等方式,獲取工藝制作方面的知識與技能。
三、在資源整合中突出合作和探究
生本教育的另一個重要屬性特點就是強調學生小組學習。小組合作的模式也非常適合勞技課的特點。勞動與技術課程注重課程內容的綜合性,同時強調基礎性、通用性和循序漸進性。因此,教師要加強勞動與技術學習領域內各科目、各項目、各內容之間的聯系與統整,構建符合學生認識特點、符合技術特性、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內容體系。就初中勞動與技術課程來說,把研究性學習作為學習方式,信息技術教育作為學習手段,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觀,能有效促進勞技課程與信息、研學領域的整合、聯動。
篇4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備課;自動機與生產線
項目教學法萌芽于歐洲的勞動教育思想,最早的雛形是18世紀歐洲的工讀教育和19世紀美國的合作教育,發展到20世紀中后期逐漸趨于完善,并成為一種重要的理論思潮。項目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工業社會、信息社會基礎上的現代教育的一種形式,它以大生產和社會性的統一為內容,以將受教育者社會化,以使受教育者適應現代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相統一的社會現實與發展為目的,即為社會培養實用型人才為直接目的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
一、項目教學法分析
項目教學法是教師將授課內容寓于項目中,輔助和引導學生實施和完成項目,學生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自主學習,在學生完成這一項目時,教師也同時完成了教學內容。
項目教學法解決了許多教學法的難題。教學法一直強調以學生為主,但實際上教師自導自演的狀況十分普遍。但這一切都會因項目教學法而大為改觀。項目教學法給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可能,教師只需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進行輔助和引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其中便可得到充分發揮。
二、項目教學法在自動機與生產線課程中的應用
高職教育是特殊的高等教育,高職學生有別于高中生和大學本科生,他們的教學目標有很強的職業導向性,其教育的指導思想和實施模式應有別于普通高等教育。而對于利用項目教學法備課的關鍵在于能夠合理的創設教學情境,只有創設的教學情境學生感興趣,學生才會自主進行學習和發掘。這就要求教師能夠綜合運用專業知識,而不能將知識僅僅局限于一門課程,只有精心的準備才能面對學生的層層“發難”,否則難以達到項目教學的目的。而我認為采用項目教學法有效的備課有下面幾點尤為重要:(1)吃透教材,感悟文本;(2)合理舍棄,突出重點;(3)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改變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努力使教學內容生活化、情景化、動態化;(4)選好教學的切入點(問題),問題的設計要體現出探究性、開放性和自主性。
三、項目教學法能力提升
在自動機與生產線這門課程中有效的運用項目教學法和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對于教師來說要求更高。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了解生產線的實際生產過程,而不是閉門造車自己憑空想象,同時要求教師能夠將生產場景完整的體現出來還要面對學生的層層“發難”,這就迫使教師必須了解關于生產線的相關知識,而不僅僅局限有本門課程中,那么久需要教師能在課前精心做好準備工作。在課前備課固然很重要,但課后反思,進行二次備課更有利于教師的專業成熟與提高。課前備課的價值并不僅僅在于它是課堂教學的準備,他同時是教師思想和方法軌跡的記錄,也是教師認識自己、總結教學經驗的重要資料。
采用項目教學法進行備課、授課,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教學模式,創造了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教學模式。同時,教師在觀察學生、幫助學生的過程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專業水平。可以說,采用項目教學法進行授課,通過師生共同完成項目,使得師生共同取得了進步。
參考文獻:
[1]莫寧.有效備課的策略與方法[J].中國教育教學雜志,2008(08).
[2]王萍.項目教學法在專業課程中的實踐[J].教育與職業,2009(30).
篇5
一、因地制宜整合教學內容
(一)合理處理教材內容。勞動課內容主要包括自我服務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簡單的生產勞動及勞動教育。為便于教與學,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合并同類項的方法整合為系列課(同一年級的相似內容進行歸類),合理調整順序。
(二)合理選擇教學材料。在勞動課教學中學生每上好一節勞動課,完成一項勞動任務,都離不開學生實踐所用的材料,因此,教師因地制宜合理選擇教學材料是至關重要的。
(三)合理選擇教學方法。小學勞動課教材大部分內容屬于鄉土教材的范疇,因此,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應趨于合理性。
二、注重探究培養創新能力
(一)在質疑問難中創新。在質疑問難中發展學生創新能力,尊重學生創新個性。創新的起點是從問題開始的,在小學勞動與技術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對學生質疑問難精神和質疑能力的培養。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激起他們的求知欲,鼓勵學生敢于思考、敢于批判、敢于質疑。
(二)在合理想象中創新。在勞動與技術教學中,要啟發想象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想象具有“創新”的特征與內涵,在課堂教學中,憑借教材的想象因素,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對一些異想天開的學生,有時他們會提出一些荒誕離奇的問題,也不能打擊他們,而是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讓他們白圓其說。
(三)在動手操作中創新。教師要利用學生動手操作的契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心靈手巧是聰慧的象征,動手又動腦是成才的必由之路,動手操作活動是勞動與技術課中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活動,而興趣又是調動學生進行創造的動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要在學生實際學習環境中發展,要堅持不懈地培養下去。
三、落實實踐提高學習效果
教無定法,不同的課程有不同的教法,在同一課程中,也有不同的教法,那么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用哪種方法更實用呢?從它的編制特點來看,我認為“實踐教學法”才是上好勞動與技術課的法寶。因為實踐可以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培養勞動習慣和動手動腦的能力,可以把學生的思想教育與培養良好行為習慣和掌握知識、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鍛煉和發展。
(一)在課堂教學中實踐。課堂實踐是勞動實踐中最簡單最基本的實踐。由于課堂教學的時間較短,場所較小,所以在選擇課題時要選一些活動量小、材料容易準備的內容。課堂實踐的主要方法是教師演示,學生模仿。使課堂教學和勞動實踐有機結合起來,體現了勞動課“實踐性強”的特點。
(二)在家務勞動中實踐。家庭實踐是勞動實踐中基本實踐活動的延伸。在課堂教學中,有些勞動課的內容,可以通過教師的講解,使學生獲得基本知識,但是卻不能進行課堂實踐。確切地說,是不能使全體學生進行課堂實踐。
(三)在生產勞動中實踐。生活實踐是勞動實踐基本實踐活動的升華。課堂實踐、家庭實踐、社會實踐的內容,都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但是勞動課中有一部分內容,它的實踐活動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而需要幾天或者幾個月的時間來完成。
篇6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植物學;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24-111-02
項目教學法萌芽于歐洲的勞動教育思想,最早的雛形是18世紀歐洲的工讀教育和19世紀美國的合作教育,經過發展,到20世紀中后期逐漸趨于完善,并成為一種重要的教育理論思潮,2003年7月德國聯邦職教所制定以行動為導向的項目教學法[1]。當前,我國高校課程改革多以項目教學法為行動指南,改變了以往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的被動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習方式的轉變,設置研究性學習,構建開放的學習環節,為學生提供學知識且加以綜合應用的機會以及獲取知識的多種渠道。
植物學教學以往多采用傳統的課堂講授教學模式,實踐動手機會相對較少,而理論講解占了較大比重,這樣往往容易導致課堂教學以教師單純的知識傳授為中心,而忽視學生需要學習的主體地位,從而導致學生學習的興趣不高,缺乏實踐創新的熱情[2]。為了提高植物學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協作能力、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就需要嘗試新的教學模式。加強項目教學法在植物學的實踐教學的應用,使學生在實踐中直接感受和操作植物的應用過程,能擴大知識的實用范圍,提高實踐動手能力的綜合素質,也是適應培養“能思考、會實戰”人才的具體要求。筆者的教學對象主要是區內學生,目標是為的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針對學生的具體特點,在課堂教學、實驗教學和教學實習等方面探索適合于區情的項目教學法的新的教學模式。
1 項目實施的研究對象
本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圍繞園藝專業的培養目標進行定位,在2012級園藝本科班實施[3]。
2 項目實施內容與過程
2.1 開展課程項目設計和教學單元設計 (1)提高學生參與度與重視度。任課老師在項目實施前向學生強調項目實踐的重要性,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2)優化組合,實施分組。分為組織實施小組和評價小組,實施小組為項目的執行單位,評價小組為監督單位。根據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合理分組,園藝班共33人,分成6個實施小組,每組5~6人。另外,指導老師任評價小組的組長,負責整個項目的總體方向。(3)小組選擇項目并制定詳細的項目目標。如“植物標本的制作”資料查詢,植物標本采集、整理、采集記錄等,并分配采集區域到各任務小組,并把任務落實在每個學生身上。(4)對校園不同區域的植物種類進行調查。各任務組同學對自己負責的項目內容,對植物種類進行調查,做出調查表。(5)學生搜集資料并草擬詳細工作計劃。學生進一步搜集資料,經過各任務組協調討論制定出詳細方案計劃。工作計劃是項目成功的關鍵環節,直接地決定此次項目實踐活動能否順利實施。(6)仔細論證工作計劃的可操作性。詳細計劃制定后通過對校內植物的調查,在網上查找相關資料,與指導教師交流等方式論證其可行性。論證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項目分工是否合理,難度是否過大,二是內容的完整性以及實施的可行性。(7)確定最終的詳細計劃書。通過仔細的論證后,經過評價小組及指導老師的一致認定,確定最終的詳細計劃書。(8)實施工作計劃并詳細記錄實施過程。按照最終確定的詳細計劃書實施計劃進行植物采集與制作,這是詳細計劃書制定后的又一關鍵環節。在次過程中,各小組成員間要緊密合作,認真完成各個環節,同時均要認真寫出自己的詳細實施日志或實施報告。(9)成果匯總與評價。最后的評價以各小組制作標本的數量、質量及相互協作來進行總體評價,由評價小組給出成績。
2.2 項目階段性成果 (1)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對全班分成6組,5~6人的小組規模適中,組員間分工明確,責任到人,有利于高效實施。該項目通過分組、布置任務、劃分工作區域、討論等教學手段,使學生對各自將要負責的任務充滿期盼,使課程的目的性得到很好的解讀。項目可操作性強、任務明確、興趣濃厚,能取得比傳統教學更好的教學效果。(2)學習效果明顯增強。學生參與到項目教學中來,積極做各項準備工作,并認真查閱資料,不懂就問,項目成員間通力合作,相互討論,培養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每個小組制作簡易標本200種以上,大大增強了動手實踐能力。通過在標本制作過程中記錄的信息,可以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復習,大大提高學生識別植物的能力。(3)嘗試了全新的教學模式。通過教學方式的變化,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教學,使學生學會了溝通與合作,突出了學生主動參與和探索創新,是新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在植物學教學中的全新嘗試,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4)查找問題與不足。實施一個項目教學內容往往需要占用較多的課時,而課程在一個學期的教學時數有限,這就要求老師和學生得充分有效的利用時間,由于經驗的缺乏,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到位;學習空間活動范圍大,一些不自覺的學生可能會擾亂學習紀律,因此,為維護正常教學秩序和考慮教學活動中的學生安全,項目教學過程中有必要考慮以項目教學團隊來共同完成,根據班級人數來確定團隊教師人數,以至少配備2位以上指導老師為宜,而目前我們的師資難以達到;在項目進行過程中,教師必須密切關注各方面情況,包括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計劃和決策等。項目分組必需按小組進行,各項目小組人數控制在4~6人,如果人數過多,個別同學在操作上有依靠其他人的惰性。
3 實施項目教學法的原則及建議
通過探索,初步總結和制訂出項目教學法在植物學課程設計中的基本原則:項目教學所涉及的知識和技能是教學大綱規定范圍內的;涉及內容應是學生所熟悉和感興趣的,并與我院學生未來職業崗位有關工作內容密切關聯的;所選擇的項目內容難度不能太大,學生能夠通過自主學習、團隊協作等方式能夠完成。另外,植物學的項目教學需要教師團隊來共同完成,因此建議不斷加大師資隊伍建設,以滿足和適應新的教學形勢發展的不斷要求。
參考文獻
[1]章燕玉.項目教學法在園林植物環境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教育研究,2012(11):119-120.
[2]李光鋒,陳玉秀.項目教學法在 《藥用植物學》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4):95-96.
篇7
關鍵詞: 商務英語寫作 項目教學法 教學應用
商務英語寫作是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是國際商務交往中最重要的書面溝通方式。該課程以培養學生將英語書面語作為媒介進行商務書面溝通的能力為目標,為企業輸送高技能型專門人才。
一、商務英語寫作教學現狀
現階段,商務英語寫作主要采用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以教師講為主、學生聽為輔,這種課堂教學模式通常脫離具體的、真實的商務情境,不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較差,無法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最終影響學生的就業。此外,商務英語寫作教學的考核與評估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單一性,只是通過期末考試評價學生這一門課的學習情況。這樣的考核與評價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不能有效反映學生的實際商務英語寫作能力,不能全面考核學生的實際寫作水平,對學生英語寫作水平的檢測力度不夠,考核方法缺乏多樣性。
二、項目教學法實施的可行性
項目教學法萌芽于歐洲的勞動教育思想,最早的雛形是18世紀歐洲的工讀教育和19世紀美國的合作教育,經過不斷發展,到20世紀中后期逐漸趨于完善,成為一種重要的理論思潮。項目教育模式是以將受教育者社會化,使受教育者適應現代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相統一的社會現實與發展為目的,即以為社會培養實用型人才為直接目的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項目教學法是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法最顯著的特點是“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改變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教學模式,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及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這體現了教、學、做為一體的教學模式,是對教、學、做的具體實施。
教育部頒發的《關于全面提高高職高專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文件明確提出“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辦學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理念,不斷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實施項目教學法符合了現代高職辦學的理念和以提高高職教學質量為目的的要求。
三、項目教學法的實施過程
1.項目選定。商務英語寫作課程作為一門實踐性和社會性較強的課程,在項目選定時,應全面調查分析學習者的目標需求和社會企業需求,由于商務活動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教師的首要工作是考慮和分解商務活動的各個環節,以及與之相關的商務英語寫作任務,將教學內容細化到一個個具體的工作項目中。在這一階段,教師應當精心設計項目內容,并引入真實的工作情景,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商務工作的現實環境,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從而積極努力地完成此項項目,從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鍛煉實際工作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2.制訂項目計劃。根據選定的項目,制訂比較完善的項目計劃,設計并完成項目任務,對商務英語寫作課程實施項目化教學改革,實施以工作項目為中心、以工作體系為邏輯主線、以崗位任務為目標的項目課程模式。把選取的教學內容以工作過程為主線來安排,這樣每次的文體寫作都是一項具體的工作任務、有意義的商務活動。通過對工作任務中所必需的知識與能力要素的分解、整理和融合,教學內容和進度轉化為以不同的模塊。
3.實施項目計劃。在實施過程中,可以把全班分成不同的小組,每組4~6人,每組確定自己小組內的分工。學生必須根據自己的項目主題、任務分工及學習習慣等,制定和監控自己的任務完成進度,教師應啟發學生通過多種渠道獲取相關寫作信息。如在教授準備應聘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提前創設這一商務教學情境,讓學生制作簡歷和書寫求職信。每組合作完成制作自己的個人簡歷,根據招聘廣告針對性地寫求職信。這樣學生就知道自己是在完成一項重要的商務活動,而且與自己的就業是息息相關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分工,收集有關信息,進行歸納這一過程完全模仿真實的商務環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為了完成項目,會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大量閱讀有關商務英語資料和文獻,在進行大量語言輸入的同時,培養收集、分析和利
用信息的能力。在小組的分工和協作中,小組成員確定自己在項目中的角色,教師限定完成任務的時間,利用學過的知識和技能,掌握新知識技能及學習方法和具體的工作步驟等。
4.成果展示并評估。學生在完成寫作任務后,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自評,或由其他小組他評,最后教師對學生的作品加以分析,著重從格式、用詞、句法、語氣等方面評判,讓學生意識到這方面的不足與進步。學生成果評估是一種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相結合的評估體系,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使學習過程和對學習結果的評估達到和諧統一。這門課程的esp性質和項目引導、任務驅動的課堂教學模式,為構建一個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多元化教學評估體系,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該模式強調教學過程任務化,以任務驅動為導向,讓學生在完成職業崗位工作任務過程中整合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提高綜合職業能力。項目教學法為課內進行項目實訓提供了可行性。
篇8
汽車修理 項目教學法 實踐教學
項目教學法萌芽于歐洲的勞動教育思想,最早的雛形是18世紀歐洲的工讀教育和19世紀美國的合作教育。其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工業社會、信息社會基礎上的現代教育的一種形式,即為社會培養實用型人才為直接目的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因此,把項目式教學法融入在汽車修理教學當中,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全面能力的培養具有現實意義。
一、項目教學的意義
1.在教學內容方面
傳統意義上的汽車修理教學是以理論知識為主導,導致汽車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十分枯燥、單調,展現的方式比較單一,教學內容與實際操作脫節。項目教學則是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學生在完成項目的同時從中學到了與項目有關的汽車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通過工作任務的完成,教學內容也變得具有趣味性和現實性,學生可以具體形象的了解所從事的汽車修理的工作內容,以便將來在所從事的工作中更好地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
2.在教學方法方面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以教師為核心,教師傳授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生學習過程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而項目教學法對于學生來說,通過轉變學習方式,在主動積極的學習環境中,激發好奇心和創造力,培養分析和解決實際當中遇到的汽車修理問題的能力。對教師來說,通過對學生的指導,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從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及指導者。由學生與教師共同參與,學生的活動由教師全程指導,有利于學生集中精力練習,更好地掌握汽車修理技能。
二、項目教學在汽車修理中的運用
在汽車修理項目教學中,需要師生共同參與、共同創造來實踐教學內容,它的評價標準應該是整個實踐過程中的操作、探索和完成項目的,不一定以最終的維修結果做結論。以下是在汽車修理實踐教學過程中運用項目教學法的一些探索。
1.項目內容與實際結合為了使課程的教學內容與實際企業崗位的需求相結合,我們根據企業專家、汽車機電維修工、服務顧問和技術總監崗位的任職能力需求,確定以培養專業知識與動手能力、診斷分析與新技術的應用、溝通能力與責任意識作為課程的教學目標,運用項目教學更好地滿足汽車維修崗位的需求。
2.我們通過調研分析歸納總結確立了五個典型的工作任務作為課程內容:汽車常規保養、檢修汽車動力系統、檢修汽車行駛與操縱系統、檢修汽車電氣舒適與安全系統、檢修汽車電腦管理系統。其中包括了30余個具體項目:更換機油及濾清器、發動機總成拆卸、更換燃油濾清器、更換火花塞更換缸線、清洗檢修化油器、正時檢測、更換電子扇、正時傳動帶的檢測、正時帶更換、更換氧傳感器、尾氣檢測、節溫器的更換、更換氣缸墊等。
三、項目實施前的策劃
在項目實施之前,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以便學生能夠獨立完成項目。引導的內容主要包括對關聯知識的梳理和對實踐項目具體實施的解釋或演示。
1.教師要適當對關聯知識進行引導,梳理好要點。有條理地抓住知識的重點講解,力求精練,最好能把簡單的例子融合到實際操作中講解,這樣,學生更容易消化理解知識要點,也為學生后續項目的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教師除了要告訴學生即將完成的項目內容,還應要根據相關維修參數和維修資料及時講解項目實踐的步驟。同時,引導學生采用正確的操作工藝順序,說明應先操作哪個部分,后操作哪個部分。
3.汽車修理教學中運用單純的講解無法有效地傳達很多實踐的教學的內容,其中包括汽車修理的操作手法、操作工藝、操作經驗、操作技巧等。需要教師提前做好演示,如看似簡單的扒輪胎項目,其中的舌形撬棍和壓桿鳥頭的配合使用就是關鍵手法,教師在講解的同時必須進行示范,學生必須把教師操作的細節反復看清后才能進行操作,否則在扒輪胎項目操作中極易損壞輪胎或造成安全事故。
四、項目的執行
根據項目的具體內容特點來確立項目任務是由學生獨立完成,還是分組合作來完成。通過多次的教學實踐經驗得出:單純針對某一新的知識點或項目課題,應讓學生獨立操作比較合適;而對于涉及知識面較廣、難度較大的綜合項目,如冷卻溫度傳感器檢測、發動機空氣流量計的檢測、噴油器檢測、凸輪軸位置傳感器檢測、節氣門控制組件檢測等較復雜項目則要采取分組合作的方式完成,這樣可以讓學生們發揮機電知識所長,互補知識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解決問題。
五、汽車修理項目原則
1.循序漸進原則
每個汽車修理項目以及各個汽車修理實訓項目的銜接都考慮學生的認知規律,體現循序漸進原則,如必須先進行各單項傳感器檢測項目后才能進行綜合有碼故障診斷項目或無碼故障診斷項目。
2.針對性原則
汽車修理項目訓練的目標要明確,對操作步驟進行充分的討論并做到操作細節具體化。
3.仿真性原則
把汽車維修的現場作為教學的課堂以增強教學的仿真性,由汽修實踐指導老師手把手教學,現場講解汽車結構原理、維修技巧,工具、儀器的使用方法等,同時傳授學生專業理論知識,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工學結合,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將現場師傅教的實踐和理論進行融合,使書本知識逐步轉化為實際技術能力。
4.互補性原則
汽車修理實踐教學項目涉及的知識面廣,包含很多專業主干課程,各知識技能互相聯系緊密,要對各組汽車修理人員、資料、檢測設備、時間安排分配合理,應互為補充,盡量避免重復或空缺的現象出現,從而達到讓學生相互學習、互相促進的目的,同時也能夠很好的利用教學設備,提高項目教學質量。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汽車修理項目教學要堅持“規范、嚴謹、務實、致用”的原則,緊跟汽車工業發展步伐,適應汽車維修人才需求,突出“實戰、實用、實效”的特點,精選培訓教材、精心設計課程,精操實訓項目,通過理論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循序漸進,努力培養學員分析故障和判斷故障的能力、排除和解決故障的動手能力,為用人單位培養出大批的汽車修理人才。
參考文獻:
[1]肖永清.貫徹實施二級維護制度提高我國汽車維修業管理水平.商用汽車,2001,(5).
[2]盧雙盈,李向東.職業教育學[M].兵器工業出版社,2009,(12).
篇9
關鍵詞: 中小學思想品德 體驗教育法 實踐
中小學都開設有思想品德課,思想品德課的最大特點是將理論與現實生活相結合,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如何做好中小學生的品德塑造歷來為人們所探究。十多年前,體驗教育開始走進校園。這種教育形式受到學校德育、少先隊工作者的關注,并且積極地進行嘗試、研究與推行。
作為一種嶄新的教育形式,它以凸現學生的主體性、實踐性、開放性為特點,與以往的說教式教育形成鮮明的對比,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明確其教育價值,認真探討實施體驗教育的方法,才能更充分地發揮它的作用。
一、何為體驗教育
體驗是一種情緒、情感現象,是一種人們在實踐中親身經歷的內心活動,強調人的內心感受,注重親身經歷,通過實踐認識事物。體驗學習,是指少年兒童的行為體驗和內心體驗的結合。少年兒童通過實踐體驗行為,在內心深處發生變化、內化或升華,從而規范自己的道德行為。
實施體驗教育,意味著對現實教育的深刻反思和調整,充分認識“缺失主體性教育”和“封閉教育”帶來的嚴重弊端,從而調整到主體性教育、參與式教育上,調整到理論與實踐并重、互動式教育上。體驗教育符合當今的主體性德育和發展性德育的教育理念與價值取向。
二、以實踐為主體的實施原則
引導學生親身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使他們把做人做事的思想道德規范內化為健康心理品格,轉化為良好行為習慣,這個過程強調的體驗是在實踐中的體驗。這一根本原則突出體現了實踐在體驗教育中的基礎地位,而實踐對體驗教育的決定性作用主要體現在體驗教育以實踐為動力方面。
學生是體驗教育的主體,他們在體驗教育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充分發揮,離不開實踐這個大背景。體驗教育除了具有傳統思想道德教育的一般特點之外,還具有教育主體的選擇性、教育內容的可接受性、教育目標的導向性和教育效果的知行統一性等獨特的特點。在進行體驗教育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的體驗觀,堅決反對唯心主義和機械唯物主義的體驗觀。
三、積極進取的心理定向
積極的成功的體驗教育要打破傳統思想品德教學死氣沉沉的局面,使思想品德課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因此,實施體驗教育,要確定積極進取的心理目標。課程實施的心理定向為:第一,學生要充滿自信,既不懷疑自己,又不低估他人;第二,愉快地自發參與,這種心理體驗必須是愉快自發的,而不是被迫的,不受外部強迫性地干預刺激;第三,要做到自主發展,少年兒童有著自主和獨立的性格,這種自主和獨立使得他們更多地依據自己的內心體驗在客觀現實與內心體驗沖突時不盲目跟風,以發展的眼光看世界;第四,善意地互幫互助,少年兒童雖然體驗到世俗中人們之間存在差異,諸如貧富、地位、宗教等方面的差異,但要與人為善,同伴之間要真誠,互幫互助。
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體驗教育方法
良好的思想品德課的開設是為了培養中小學生健全的人格,以便應對未來復雜多樣的社會環境。因此,實施體驗教育,應是全方位的、立體化的,包括家庭、學校、社會、自然界中的教育。
(一)家庭生活中的體驗教育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只有培養中小學生的憂患意識和堅忍不拔的意志,使他們意識到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艱辛和努力,才能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和有所作為。不管將來社會如何發展,中小學思品課都要不忘對青少年進行吃苦教育,且首要的就是家庭生活的體驗教育。
我國的現實是,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城市中的人口政策決定了大多數家庭是獨生子女的三口之家。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大多數農村中的強壯勞動力到城市務工,農村留守少年兒童越來越多。過去以手工勞動為主的家務勞動逐漸被先進的家用電器取代,面對嚴峻的現實,中小學生缺少必要的家務勞動和磨難教育。
在學校里,可以普遍開設家政課,教學生學做家務,包括燒飯炒菜等。學生參加這類實踐活動,既有助于增長知識和見識,增強人際交往能力、組織活動能力、辦事能力和應變能力,又有助于提高學習的興趣和動力,進一步認識到家務勞動的重要性。
針對城市學生,可以有針對性地安排學生每年有7到10天的耐苦生活體驗,在中小學開展“上山下鄉”活動,有意識地安排學生到生活條件差的農村和邊遠地區體驗艱苦生活,接受勞動教育,經受鍛煉,磨煉意志,體驗艱苦生活,品味人生,培養“生存能力”和吃苦耐勞的品質。為了培養學生的基本生活能力和吃苦耐勞精神,在學校,可以給中小學生人為地設置磨難課程,對學生進行磨難教育,還可讓城市里的學生參加用扁擔挑水,用搓衣板洗衣服,用小石碗磨花生等傳統的家務勞動。
(二)學校生活中的體驗教育
學校生活中的體驗教育同樣不可或缺。通過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優化德育環境,學生才能接受中國傳統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象棋、圍棋等比賽活動,以及柔道等國際著名的傳統體育活動,加深學生對歷史和傳統文化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不畏戰斗艱難,懂得合作。通過茶道、書法等傳統藝術,以及古典音樂、古典文化的熏陶,尊重歷史,形成認真協調和良好的道德品質。
此外,學校還可以帶領學生在校內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素質拓展訓練,通過運動項目提高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樹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團隊精神。素質拓展訓練正成為中小學思想品德課中重要的行之有效的體驗教育方法。
比如,可以在校內開展約20分鐘的“信任之旅”項目活動。活動程序是:活動先分組,每組選定一人做向導,兩人做安全員,其余人員均做盲人。盲人蒙上眼睛,原地轉3圈之后,在向導的帶領下,沿著選定的路線繞過障礙物前進。其間允許話語提醒,不能用手勢、動作幫助“盲人”。活動結束后交流當“盲人”的感覺,與幫助別人的感覺,并在團體內交流。也可以開展“板鞋競速”活動,同樣限時20分鐘。活動程序是:先準備兩副6人一排的板鞋,把每隊分成兩組分別站在場地兩端。哨聲響后,兩隊開始向目的地出發,隊長喊口號負責指揮。到達目的地之后交換板鞋,讓下一組人繼續返回起點。活動結束后,大家交流心得。通過這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寓教于樂,學生可以深刻地領會團隊精神的重要。
在學校日常管理中,可以開展“怎樣當好小輔導員”、“怎樣當好小干部”、“做守時形象好少年”等活動,培養學生的主人翁精神。
(三)社會生活中的體驗教育
社會生活中的體驗教育應推廣到社會生活中,而不應局限于家庭和學校。
我們可以以個人的自覺行動為前提,在中小學開展志愿者活動,學校集體組織,以公益和社會服務等為主要內容,在中小學生中廣泛開展社會生活的體驗教育。例如進行給老年人、殘障人士帶路;植樹節集體種花植樹;在社會上展開保護益鳥、道路安全與防火防災的宣傳;到敬老院、社區福利院服務;回收廢舊報紙書刊等社會公益活動。
社會生活中的體驗教育,尤其要重視與社區合作,積極依托社區的力量,加強學校與社區之間的聯系,使學校德育教育和社區德育相互滲透相互配。在農村,要加強學校和村委的聯系;在城市,要加強學校和社區的聯系,建立家長委員會,成立家長學校,組建社區少先隊組織。通過社區教育的組織形式,學校德育得到社會的支持、理解和幫助,從而提高少年兒童學生德育的實效性。同時,中小學校要積極開發和利用社區內各種潛在的德育力量,發揮社區環境育人的功能。如聘請社區的老、勞模先進工作者擔任校外輔導員;充分利用社區的圖書館、博物館文化宮、青少年活動中心、影劇院、公園、商場、工廠、農場、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讓學生充當各類景區的講解員,增強他們的自豪感。
充分重視社區的公益勞動、社會募捐活動和節日慶典活動等,總之,學校德育要充分利用社區內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和教育因素,帶領學生清掃所在街區、社區,在干凈的環境中育人。
形式多樣的志愿者活動,能夠培養學生重視公益、尊重他人和無私奉獻觀念,樹立為國家為大眾效力的思想。此外,在時間上,可以規定,小學和初中學生每年至少要有一至兩周的社會見習與實踐時間,增強少年兒童及家長積極參與社會服務活動的意識。
(四)自然界中的體驗教育
培養學生尊重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優秀品質。城市的水泥磚頭砌成的高樓大廈,雖樓宇之間有綠樹花園,但如果沒有在自然界中的體驗教育,學生能夠感悟到的仍然是相當有限的。中小學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快樂訪問日”、“讓母親河的水更清”、“冬天盛開的花有哪些”、“尋找廢品中的寶藏”、“尋找螢火蟲”等活動,讓學生了解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我們還可借鑒國外某些中小學的做法,如每年都定期組織學生參加生產勞動,將勞動課列入教學計劃,對勞動內容做的規定。戶外勞動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之一。
為了幫助學生了解農業,可以在中高年級開展種植水稻、種植甘蔗活動,讓他們在本地農業等部門的支持下,從耕地、播種、插秧、田間管理直至收割、運糧、脫粒、碾米,參與每個環節的勞動,最后集體做飯品嘗,在體驗勞動成果的歡樂喜悅中增強勞動意識。這樣,學生會學到學校和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真正理解“粒粒皆辛苦”的含義。農村學校可以就近指導學生燒炭種菜,參加漁業勞動,學習養蠶。
五、結語
在中小學思想品德課中,通過這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體驗教育,可以使少年兒童自發自覺地觸動內心,有意識地規范自己的道德行為,最終達到開設思想品德課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劉彩彩,陳敏.“知行合一”的體驗教育[J].中國商界,2010(3):218-219.
[2]劉冬梅.試論蘇霍姆林斯基的道德體驗教育思想[J].榆林學院學報,2007(5):85-86.
篇10
關鍵詞:誤區;更新;新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2-307-01
一、傳統教育的誤區
從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來看,傳統教育在認識上存在著兩個誤區,一是教育對象存在片面性,只對少數成績優秀的學生重點培養,大多數成績一般的學生則是任其自己發展。客觀現實決定了只有少數人能夠通過考試進入大學,片面強調和追求升學率,必將犧牲大多數人的利益,使基礎教育成為面向少數人的教育;二是傳統教育在教育內容上忽視德育、體育、美育和生產勞動教育,只重知識傳授,忽視能力與心理素質培養,它所追求的是片面發展,而不是全面發展。為了考試而學,是根本違背人才培養的規律的。尤其是在數學教學的實施過程中表現的極為明顯,授課基本是按照教材直接在黑板上重復敘述,考試雖然具體到每一道題的對錯,但是總結性的教育較少,解題思想教受很少,學生只是會做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二、當今世界的教育觀念更新與傳統教育的弊端
反觀當今世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教育觀念的更新,智力已不再是能力的同義詞,現實問題的復雜化和綜合程度的提高以及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要求人僅要具備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要具備與他們之間的合作能力,處理問題的應變能力、持續性的學習能力、自我激勵能力和自我提升的能力等素質。簡言之,社會需要的是全面的綜合性高素質人才。顯然,傳統教育教育已經不能適應社會人才培養的需要,而且還會有礙于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尤其是基礎教育的發展。在傳統教育中多數學生受到忽視,產生厭學情緒,片面發展,個性受到壓抑,缺乏繼續發展的能力。對教育的基本職能“盡可能的使人得到全面的發展,最大限度地為每一個人創設良好個性最佳成長的空間,為社會的良性發展不斷提供最大的創新動力”不能顧及或者干脆不提甚至對教育“基本職能”產生“負作用”。
三、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新探索
1、改革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評價。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受教育者能否在未來生活、學習、工作中取得成功,不僅取決于他們擁有知識、技能的多少和一般智力水平的高低,而且還取決于他們的興趣、動機、態度、意志力、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水平,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高低。這些現實問題的客觀存在給現代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無可否認考核評價體系是體現教育工作者狀態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當前的小學數學改革的措施之一就是改革課堂教學的評價標準,讓教師有明確的教育目標,按著考核體系實施教學,行之有效,明確清晰。
2、改變數學內容的呈現方式。轉變傳統的教學表現方式,變老師黑板直接講解為故事性講解,現實實例性講解,思維擴展性講解等等方式。此外可以采用項目教學法實施教學,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變被動為主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在項目教學中培養學生之間的配合協作能力。
3、結合生產和生活實際提出真實的、有思考價值的問題。知識的學習最終是應用于實踐,沒有實踐價值的知識是空談,是空中樓閣,對與小學數學來說,這些知識是基礎中的基礎,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隨處可見。因此在課堂講解過程中應該將大量的生活運用實例展現在課堂上,實現教學方式的靈活運用,更好的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4、擴大例題的思維空間,便于學生獨立思考,學習構建知識的方法。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以及空間模型等概念的一門學科。透過抽象化和邏輯推理的運用,由計數、計算、量度和對物體形狀及運動的觀察中產生。數學的基本要素是:邏輯和直觀、分析和推理、共性和個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從例題出發將學生的空間想象、邏輯推理深層次擴大,從了真正完成數學思想的培養。
5、積極營造自然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敞開思想參與學習活動。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促進孩子對知識的快速吸收學習,尤其是在活潑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孩子的的天性得以發揮,思維不受束縛,是最好的知識接受模式。在小學數學教育課堂中,教師盡量采用活潑的、互動的講課方式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快樂。
在素質教育大力推廣實施的前提下,小學數學教育的改革也勢在必行,為了培養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教育重心必須由成績第一轉變為素質第一。當前小學數學教育新方案的實施還處于一個探索的階段,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的完善。
參考文獻:
[1] 《數學課程標準解讀》,[M] 北師大出版社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勞動實踐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