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特色方案范文
時間:2023-07-03 17:54: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勞動教育特色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春日的蔬香樂園陽光和煦,清風拂面。師生們徜徉其中,有的在飯后閑庭信步,交談學習心語;有的在課余辛勤澆灌,耕耘班級的自留地;還有的帶著紙筆欣賞景色,寫寫畫畫。漫步在這里,能夠享受到班級園地的春意盎然,感受到師生的熱情與自信。蔬香樂園里一片和諧,生機無限。然而,回首兩年前,這里卻是另一番景象。
一、嘗試:把荒地變資源
2012年初,隨著校安工程的順利竣工,校園內多了一塊兩畝的空地,放眼望去,那里一片荒蕪,雜草叢生,坑洼不平。是將這兩畝地變成綠地,還是為學生開辟實驗場所,打造成種植基地,使其成為開發課程資源的載體呢?我們在選擇中思考著。機緣巧合,此時我校成為縣首批小班化試點學校,部分教師參加了省小班化教育培訓班,學習歸來,我們決定把開發多樣化的校本課程作為推進小班化教學改革的著力點,然而,當宣布把這塊空地作為實驗基地來開發勞動教育課程時,卻聽到了各種質疑的聲音:
“土地與校本課程建設有何聯系?在土地上能建出勞動教育教材嗎?要提升教師的教育素養,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思想上的引導才是更重要的。”
“我校學生都是農村娃,讓他們勞動豈不是畫蛇添足?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加強個別輔導更迫切。”
“學生的成績才是學校的立足之本,搞勞動教育課程建設對成績有何益處?”
還有更多的教師言辭犀利:“課程建設對教師而言不切實際,我們的任務就是教好書,課程建設既高不可攀又徒勞無功。”
面對教師的質疑,我們在內心掙扎著:放棄還是繼續。終于,我們決定直面挑戰,邁出了試探性的一步:聘請當地農民,鏟除荒草,平整土地,統一播種向日葵,然后像劃分衛生包干區一樣劃撥給高年級學生,讓他們負責澆水、除草。于是,校園內開辟出了第一塊種植園區。
二、窘境:被“冷落”的向日葵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處于生長期的向日葵有著旺盛的生命力,校園里,學生們洋溢著青春氣息的臉龐與朝氣蓬勃的向日葵互相映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然而,漸漸地,我們發現學生的熱情并沒有教師高漲,新鮮感過去之后,不是親手播種的東西,那么對他們缺乏天然的吸引力,他們也缺少成就感,走過時很少停下來駐足觀看,關注度漸漸降了下來。更尷尬的是,我們期待的“明艷的花盤對著太陽微笑”的情景并沒有出現,因為向日葵的盛開期是七八月份,正值暑假,校園里空無一人,金燦燦的景象只留在了值班教師的相機里。強扭的瓜不甜,怎么辦?
三、調整:嘗到了“有機蔬菜”的甜頭
帶著這些問題和困擾,2012年秋,我們決定吸取上半年的經驗和教訓調整方案,如何調整呢?由于學生是學校教育的主體,學生的需求是學校教育的出發點,那么就應該聽聽學生的聲音。在精心準備之后,我們對三至八年級的學生進行了關于勞動教育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認為自己參與勞動的機會太少,單一的課堂形式枯燥無趣,雖然生長在農村,但并沒有接觸過種植方面的勞動教育,他們普遍認為種植實踐課程是鍛煉自己、熟悉種植和開闊視野的機會,非常期待這樣的實踐學習活動。隨后,我們明確了學校的基本思路,即以勞動教育為校本課程,由此輻射到學生課堂內外的學習中,形成有特色的學生喜愛的課程。
在確定方案以后,學校首先向全校師生發起了“為基地取名”的活動,師生們積極參與,最終確定了“蔬香樂園”這個名字,寓意“蔬果飄香、快樂成長、收獲希望”。在完成取名之后,學校倡議讓基地綠起來,即按照季節和時令種植瓜果蔬菜,師生們投入到了勞動當中,兩個月后,學校食堂以高于市場價兩倍的價錢收購了學生自己種植的蔬菜,收獲的喜悅令學生的參與熱情更加高漲。
就這樣,“蔬香樂園”課程順利啟航。
四、學習:“風”從上海來
如何讓更多教師利用“蔬香樂園”中的資源,進一步在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的課程目標呢?正當思索時,我們又迎來了發展契機,2013年,學校被推薦為省小班化教育典型學校,得到了去上海市虹口區教師進修學院培訓學習的機會。在聆聽了專家的講座之后,教師們受益匪淺,在隨后的半個月,我們走訪了虹口區的多所名校,實地感受了區域內綠色生態課程建設帶來的精彩。最吸引我們的是上海虹口區第六中心小學“趣樂園課程”的創新實驗室建設,他們所建立的勞動基地既有露天土培基地,又有大棚暖房和水培基地,同時,學校還編纂了《水培蔬菜》《土培技巧》等相關教材,引導學生種植養護、觀察記錄、探究實驗、采摘收獲。此外,學校還把對種植的熱愛滲透到其他課程領域,如花卉折紙、花朵面塑、蔬果國畫、植物圖案藏書票、植物角、野外觀察等,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勞動教育課程。理論洗禮和實地考察是一場“課程頭腦風暴”,教師們有了柳暗花明、豁然開朗之感,這股風暴從上海灘吹到了德清的后花園。
五、前行:“蔬香樂園”成果初顯
2013年秋,學校申報了“農村小班化教育典型學校勞動教育課程開發與建設”課題,計劃用三年時間,將蔬香樂園實踐基地打造成五塊不同功能的實踐區域,即勞動實踐區、學生探究區、大棚實驗區、地膜種植區和綠化園藝區。同時,我們在各功能區就種植內容進行了整體安排,如在勞動實踐區種植蔬果,在學生探究區種植學生感興趣的蔬果及鄉鎮特色作物,在綠化園藝區種植本地區的瓜果樹木。同時,從管理、組織、開發等方面進行探索,成立了以科學組教師為主的種植指導小組,明確了種植方案,鼓勵教師的研究與實踐。
在學校的動員和支持下,多名教師展開了嘗試與探索,教授高段科學的楊老師便是其中一位。她積極開發研究項目,把“蔬香樂園”勞動基地和學生的實驗操作相結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今,她的科學課已不再是單一的課本陳述和教師一人的獨角戲了。在章老師的勞技課上,他帶領學生進行栽秧苗、蓋膜、施肥、剪枝、采摘等勞動,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填寫研究記錄表。學生們在教師的帶領下認真實踐,收到了良好的實踐效果,逐漸養成了愛觀察、愛思考的習慣。
六、反思:“摸著石頭過河”與“課程規劃”
與課程建設接觸已有兩載春秋,我們欣喜地看到了師生們對蔬香樂園項目的認同,我們為師生團結一致、齊心協力的精神而感動,同時也收獲著綠色教學的生機與成果。我們憧憬在新的一年,教師們能結合自己的學科開展課程延伸活動,為課堂尋找一片綠色,讓教學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景象,為此,學校做了以下努力:
第一,科學教師成立編寫組,編寫以時令節氣、現代農業、種植要求等知識為主要內容的種植教材。
第二,語文學科充分利用基地資源成立綠色寫作小組,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感受蔬香樂園帶來的生機,增添校園的文化內涵。
第三,藝術組開展蔬果寫生、瓜果國畫、班牌設計、農民畫等活動,從而豐富課程內容。
篇2
歲月不居、奮斗不止,來到**學校工作已近三年。三年來,在教育局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在班子成員的關心幫助下,在全校教職工的大力支持下,學校各項工作穩步推進,辦學質量不斷提升,特色發展愈加鮮明,特別是剛剛過去的2020年,它不僅是國家發展歷史中極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校發展史上令人難忘的一年,我們在努力中一路成長,在拼搏中一路創新,取得了令人自豪的成績,現將工作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堅持學習,常記崗位擔當,提升校長管理水平
1、堅持做善于學習的校長。學習是智慧的源泉,一年來,堅持閱讀教育教學和人文科技方面的書籍三十多本,經常翻閱教育方面的報刊雜志,關注主流教育媒體和著名教育人的微信公眾號,參加校長智庫組織的為期一年的校長高端研修班線長課程。通過學習及時了解國家教育政策法規,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經驗,經常將好文章推送給中層干部和組長們、青年教師們。向全校教職工進行了《民法典》、《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精神的宣講。
2、堅持做敢于擔當的校長。軟肩膀扛不起硬任務,領導干部一定要敢于擔當。在學校發展的關鍵時期,面對困難和矛盾,我帶領班子成員,凝聚全校教職員工,搶抓機遇,攻堅克難,真抓實干,著力推進學校內涵發展。多方爭取資金,改造美化了讀書長廊,建設了新的智慧錄播教室,更新了26間班班通設備,構建了學校數字化管理平臺。
3、堅持做有“人情味”的校長。校長是學校最具有影響力的人物,校長也是學校情緒最重要的管理者,為此,在各類活動中,既注重儀式感,又注重減輕師生負擔,要求管理干部要站在學生和老師的立場上常想想,我們還能為他們做些什么;遇事敢于擔責,不埋怨、不指責,讓干部和老師敢于做事、不怕犯錯;真誠團結同志、實心關愛同事,指導工會積極開展教師暖心工程和健康工程,努力營造和諧溫馨的工作氛圍和心理環境。
二、堅守初心,常講立德樹人,打造五精教師團隊
1、著力強化師德師風建設,落實精誠團結、精修師德、精湛教學、精心育人、精銳卓越的“五精“教師團隊精神,強化團隊建設,樹立共享共成共榮的意識,通過團隊互助賽課機制、“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教學共享機制、班主任為核心的班級團隊建設、年級組文化墻建設等形式,增進教師情感,形成育人合力。通過開展“圖書漂流”、“教師百日讀書”活動、“班主任共讀一本書”、青藍學院經典共讀及讀書分享會、青年教師沙龍活動以及舉辦 “教研論壇”、“德育論壇”,評選師德標兵、我最喜愛的老師、線上教學先進教師等形式,引領影響教師觀念轉變、思想提升。通過法律法規學習,師德模范事跡學習、師德違紀案例通報等形式,增強教師的紀律意識和底線意識。
2、著力推進主題教研,提升教師課堂教學素養。這一年,繼續深入推進三段式教研,采用課例研修的方式,圍繞課堂教學實效提升,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研教學活動,線上線下培訓相結合,校內校外教學觀摩研討相融合。教研組近二百個教研美篇,形象生動地記錄了一年來教師成長的印跡。借助一體化、第五片區牽頭校契機,搭建教師成長平臺,一年來舉辦了三次市級層面的教育教學研討活動。以研促教,引導教師將問題轉化為課題,本年度有10項課題結題,10項課題立項,二十余篇。教師教學競賽獲獎豐碩,先后有94人次教師在國家、省市級教育教學比賽中獲獎。學校以名列前茅的成績連續15年獲得**市教育質量優秀獎。
3、著力推進外語教學發展,學校辦學特色更加突顯。以**市初中英語基地校為依托,積極開展外語教學教研活動。承辦全市英語閱讀教學研討活動,有二百多位英語教師現場觀摩。借助市教科所英語教研員駐校的有利時機,深入課堂、專注教學、專業評課、扎實推進、成效明顯。和高中聯合開展多語種同課異構活動,有效促進初高中語種教學的交流互鑒。多語種教學在小初銜接領域首開先河,在**小學開設了四個小語種班,學生報名踴躍,一學期的教學成效得到校方和家長的高度認可和一致好評。校園外語文化節成功舉辦,多家媒體持續報道,集中展示了我校外語教學的成果。
4、著力強化班主任專業培養,提高育人管理水平。通過師徒結對的形式,請班級管理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擔任指導班主任,針對性培養青年教師。通過工作坊、團體輔導、案列研討、經驗分享、主題班會觀摩、德育論壇、線上線下班主任培訓等多種形式,提升班主任專業能力。通過班級管理評價方式改革,推行德育示范班申報評選制度,提供自我展示、相互交流的平臺。
三、堅持創新,常抓質量提升,落實五育并舉方針
1、創新育人機制,樹立正確的質量意識。學生能否成才從初中畢業并不能完全看出,為此我們樹立了為學生終生發展奠基的理念。提出“分數是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升學率是素質教育的副產品”的思想。著力落實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要求。擴大改造了“潤心苑”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積極落實“三預”心理工作要求,校園心理劇獲得全市初中一等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全市會議上做經驗交流。強化全員安全意識,常念安全底線,將安全教育和教育安全有機結合,將安全管理和安全考核相掛鉤,將安全物防、技防、人防相統一,確保校園安全、師生健康。注重音體美工作,專項培訓學科教師,提升教師專業素養。認真落實音樂素質新體系項目推進工作,積極開展全市范圍內的學科教學研討活動;通過學生展示、統一測評等形式,檢測學科教學成效;通過舉辦音體美教研論壇,學校領導和學科教師專題研討學校專項工作的推進。
2、創新德育評價體系,落實五育并舉方針。進一步細化完善文化育人、課程育人、活動育人、評價育人、協同育人、環境育人的“六大育人”工程,踐行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方針,推行“尊重差異、縮小差距”的教學原則,創新育人模式,“成為更美的自己”是我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目標。學校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構建三級評價激勵體系和星級增值評價辦法。將綜合素質評價五個維度細化為24項目指標,設立臺階式的評價標準,讓學生突破自我,見證成長。推進勞動教育,制定實施《學生勞動教育課程手冊》,將校園勞動、班級勞動、家庭勞動、社會勞動等有機結合,在七年級學生中開展線上“疊被子能手”、“美食比賽”等活動,在八年級學生中以項目式學習的方式,開展勞動職業體驗活動,對項目成果進行評選,有23個項目獲得一二三等獎,有15位教師獲得優秀輔導獎。
3、創新班級文化特色,激勵榜樣示范引領。為推進班級文化內涵發展,促進班主任專業化發展,我們將班級管理各方面工作梳理為九大方面,出臺了《**學校德育示范班評選方案》,鼓勵班主任對照評選條件積極申報,學校經過評選程序,對通過班級進行掛牌并實行動態管理,形成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育人氛圍。
4、創新管理手段,著力打造數字化校園。學校乘勢而為,抓住教育信息化2.0發展關鍵契機,積極申報并獲評甘肅省智慧教育標桿校、蘭州市數字化校園示范校等榮譽。以項目管理的方式,成立了智慧課堂項目組、校園數字化管理中心、科技創新教研組等專職部門,有力推進了學校信息化發展。加大教師信息化素養提升,通過線上專家培訓、線下課例研討、微課比賽等多種形式,有效提升了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利用釘釘系統的管理、直播等功能,創新學校辦公管理新模式,多次開展教師、學生、家長直播會議、直播課堂和線上講座。以“AI教室、STEM課程、優學派課堂、名師在線”等項目為抓手,通過完善政策機制、創新教育服務模式;借助大數據分析,重塑評價方式、創新資源供給模式,全面加快了學校自身、片區一體化辦學及對口幫扶學校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和教師的專業發展。
四、堅定信念,常思廉潔自律,保持黨員干部本色
1、堅持群眾路線,強化民主作風。 作為一校之長,在工作中,嚴于律己,以身作則,恪盡職守,帶頭干事。在學校事務管理中,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不獨斷專橫,始終以集體利益為主,從大局利益出發,秉公辦事,求真務實。堅持走群眾路線,推行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樹立團結和依靠廣大教職工,同心同德,齊心協力辦好學校的思想意識,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埋頭苦干。通過“我為學校獻一策”網絡問卷、“金點子評選“等活動,聚民心、匯眾智,增強了教師的主人翁意識。
2、強化紀律意識,自覺做到廉潔自律,嚴格執行領導干部廉潔從政有關規定,實行校務公開,財務公開,不以權謀私。注重把宣傳教育、制度建設、監督檢查工作有效結合起來,具體做到“四個結合”,即把教育活動與工作學習相結合,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把教育活動與教師喜聞樂見的活動結合,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把教育活動與干部廉潔自律工作相結合,增強學習效果;把教育活動與完善制度建設相結合,積極探索建立長效機制。“四個結合”為學校抓好黨風廉政建設,打牢了思想基礎。
五、存在不足和努力方向
1、隨著學校辦學品質的進一步提升,面對新時代學校發展的使命擔當,深感自身學習不夠、能力不足。今后還需強化校長學習力、決策力和實踐力,抓住十四五開局的關鍵時機,帶領班子、依靠教師做好學校發展規劃、實施路徑的思考和制定,持續推進學校內涵發展。
2、學校的辦學愿景已然清晰,但實現愿景還缺乏整體性、系統化的推進方案,在學生、教師、學校三個主體發展方面還需有效整合、有機統一。
篇3
作為一所以科技教育為辦學特色的省一級重點中學,臺州市第一中學積極探索普通高中技術教育的新路徑。自2010年以來,學校依托僅一墻之隔的椒江職業中專的教育資源開設“職業技能實踐課程”,“試水”普通高中職業技能教育,開創了普職優勢資源整合實施普通高中技術教育的嶄新模式。
一、普職資源整合的動因
普職資源整合,即通過一定的方式、政策和機制,整合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學校的資源,以實現普職學校的攜手合作、資源共享和人才共育。在實施此項活動過程中,職業學校和普通中學建立結對關系。其中,職業學校負責向結對的普通學校無償提供特色專業實驗、實訓場地、圖書館,為普通學校學生開展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提供物質條件,為普通學校師生開展職業教育政策解讀、職業意識培養、特色專業介紹活動,為普通高中的通用技術課程提供兼職專業教師和必要的教學設施。此種普職資源整合源于臺州一中開展的“學一門生活中的技術”活動,是臺州一中分別于2010年和2011年暑期由校團委、學生會組織實施的實踐活動,目前已成功舉辦兩屆。活動以即將升入高二年級的高一學生為對象,安排4天時間在職業中專集中進行職業技能實踐課程學習。活動過程如圖1所示。
經過兩年多的磨合與發展,該活動已逐步向規范化的選修課程體系發展,派生出多個項目設計類和學科拓展類課程,在課程的開發、實施、評價、師資配備及教學管理制度等方面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操作范式。
從新課程以及普通高中技術教育的角度分析,臺州一中嘗試普職資源整合基于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為了增加普通高中技術教育的比重,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能力是人們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個性心理特征,是人的綜合素質在行動中表現出來的實際本領和能力。它包括人應具有的一般能力——認識能力、實踐能力和社交能力、專業技術能力或職業技能、創造能力。實施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其實質就是解決“高分低能”“重知輕能”的問題,故必須確立“能力為本”的觀念。由于高考的壓力和認識上的誤區,長期以來,普通高中在科技教育中偏重于科學教育,而對于技術教育則相對忽視,即使開設了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研究性學習以及綜合實踐活動等技術教育課程,也往往理論講得多,動手做得少,“應試”痕跡非常明顯。由于缺乏必要的實踐操作機會和實際技術體驗,學生難以將技術課程真正學好,并且導致了動手能力的弱化。物理實驗會考時發現,有些高二學生竟弄不清螺旋燈泡(或卡口燈泡)的兩個接線端在哪里,能自己連接或修理家庭照明電路的學生不到5%。這與新課程的要求不相符合。職業高中雖然在辦學體制、培養模式、教育目標、生源基礎等方面都與普通高中存在著巨大差異,但是它注重實踐操作,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成熟的技術教育模式。借鑒職業高中的技術教育經驗,無疑是增加普通高中技術教育的比重、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捷徑。
(二)為了在普通高中滲透職業技術教育,增強學生對未來職業的認知
基礎教育階段是學生擇業觀、職業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但是,不少學校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對學生進行知識的機械重復訓練和應對考試上,幾乎沒有開展真正意義上的職業認知教育。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對什么是職業、對各種具體職業的認識基本上是模糊的,甚至是空白的,這會導致學生將來選擇職業時迷茫、不安,更談不上選擇一個符合自己興趣、愛好和特長的職業了。普通高中學生滲透職業技術教育是新課程改革的內在要求。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城市的普通中學要逐步開設職業技術課程。在開設職業技能課程方面,職業高中擁有如專業師資、場地、設施設備等普通高中所不具備的實踐教育資源優勢。普職資源整合是向普通高中學生滲透職業教育、增強學生對未來職業認知的一條重要途徑。
(三)為了探索普通高中多樣化辦學的路子,滿足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
高中階段是學生個性才能顯露、人生發展選擇的關鍵時期,學生的個體發展已呈現出多元發展的趨勢;同時,隨著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產業轉型速度的不斷加快,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呈現多樣化和全方位的特點。但一直以來,普通高中“一切為了高考”的傾向十分嚴重,“千校一面”,缺少辦學特色,形成了高度同質化的格局。普通高中這種單一的人才培養機制和教育模式與學生、社會的多樣化需求形成了尖銳的矛盾。普職資源整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技術素養。“技術素養的內涵十分豐富,不僅包括良好的技術知識結構,嫻熟的技巧技能,更重要的是強烈的探究精神、豐富的想象力、富于建設性的批判和創造力,其核心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技術設計等活動,技術課程應能成為激發學生探究、批判和創造欲望的良好載體,使學生的創造潛能、批判思維得到有效開發,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這是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加強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學校間的合作,將職高的一部分專業技術課程引入普通高中,是探索普通高中多樣化辦學、更好地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有益嘗試。
二、普職資源整合項目與課程的開發
普職技術教育資源各有優勢,可以相互補充,相得益彰,這是普職資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礎。作為普通高中,臺州一中擁有大量的理論教育資源,但是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和資源設備卻相對較少。椒江職業中專則擁有大量的實踐教育資源,從專業設置來看,有數控、化 工、電工與電子、機械加工、汽車維修、計算機等與生產生活緊密相關的專業;從專業實訓設施來看,有數控機床、電工電子實驗室、機電一體化設備、計算機軟硬件設施等。這些實踐教育資源與普通高中技術教育的相關學科構成了普職資源整合項目,比如:通用技術、物理課程可與電子、電工、機械等專業整合;信息技術課程可與計算機相關專業整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除了以上各專業外,還可與裝潢設計、平面設計等專業整合。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在分析上述項目的基礎上,普職兩校合作開發了面向普通高中的職業技術選修課程,如電工技能、鉗工制作、電子商務、企業網站設計和制作、多媒體技術與動畫制作、計算機安裝與維修、汽車實用技術、快樂數控、局域網絡搭建、藝術手工、創意廣告設計等。這些課程突出了技術教育的生活性、趣味性、實踐性,授課教師以高級技師、高級工、技術能手等具有專業技能強項的職高師資為主,能夠較好地滿足教學的需求,彌補普通高中技術教育的不足。與此相應,兩校建立了菜單式與自主式相結合的選課機制,為學生提供每周4課時、一學期40課時的職業技術選修課程菜單,組織學生通過網絡報名自主選課,以走校的形式加以實施。
兩校還成立了校本課程領導小組、研發小組、實施與評價小組、審議委員會等組織機構,完善選課、學分認定、檔案管理、教師考核、課程評價等管理制度,以確保普職資源整合的順利開展。
三、 普職資源整合與普通高中技術教育相關問題探究
普職資源整合為普通高中更好地開展技術教育搭建了多元化的操作平臺,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有許多問題需要作進一步探討。比如,我們要認識什么是技術教育,在新課程背景下普通高中技術教育具有哪些特征,它與職業技術教育之間有什么聯系和區別,在普職資源整合的框架下普通高中技術教育的目標定位是什么,等等。這是保證普職資源整合順利實施的前提。因此,在普職資源整合中必須理清以下幾組關系。
(一)“技術教育”與“勞動技術教育”的關系
“勞動技術教育”一直是我國普通高中進行技術教育的主導性概念,直到今天其概念影響依然十分強大。所謂“勞動技術教育”,人們通常將其理解為“勞動教育”和“技術教育”。不可否認,所有的技術都是各種形式的勞動的技術,因此,在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常常附著一定程度的技術教育。從這個意義上說,技術教育與勞動教育有著重合相通之處。但是,歷史上人們對“勞動技術教育”的認識更多地傾向于對學生進行勞動態度、勞動觀念、勞動習慣和勞動體驗的教育,基本上屬于德育范疇,即使涉及到其中的“技術”因素,也大多側重于簡單技能的培養。事實上,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普通高中的技術教育已不能也不可能停留于一般生產勞動教育的階段,其范疇應包括技術本質、技術與社會、技術與環境等技術發展理念。我國高中新課程方案中不再設“勞動技術”科目,而設立“技術”領域,就是這種理念的體現。“技術教育”提倡的是一種思想,要求學生理解:技術是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只有技術的發展,才可能推動社會前進;而技術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技術的創新。這種認識可以使我們的學生去關注社會生活、學習、生產等一切社會實踐活動,從中發現問題,明確問題的癥結,去思考、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養成良好的習慣。因此,新課程背景下普職資源整合最大的意義并不僅僅是為普高學生敲敲打打練技術提供場地和資源設備,也不僅僅是通過實踐活動的參與使學生樹立起勞動的觀念,而是在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基礎上使學生獲得技術體驗,更好地培養其問題解決能力、技術探究能力、反思能力與創造能力,從而促進其對技術的理解,激發其創造的欲望,深刻理解技術對社會、環境和人類生活的影響。如果離開了這個立足點,普職資源整合就將失去其存在的基本依據。
(二)“技術教育”與“科學教育”的關系
由于在日常語言中人們常常將科學和技術混淆起來,這就容易導致誤解,似乎科學與技術是同樣的事物,技術教育存在于科學教育之中。實際上,科學和技術在本質上并不屬于同一個概念。“科學教育是關注科學技術時代的現代人所必需的科學素養的一種養成教育,是將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精神作為整體的體系,使其內化成為受教育者的信念和行為的教育過程,從而使科學態度與每個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讓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現代文明中交融貫通。”[2]科學的作用在于理解,技術的作用在于做、制造和實施。但是,科學和技術又像一對連體雙胞胎,既相互依賴,又相互促進。一方面,科學構成了當今多數技術產品的基礎;另一方面,技術又為科學提供了探索世界所需的工具,促進了科學的發展,提高了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因此,科學教育與技術教育既有合作,又有各自的獨特品性。一般來講,前者具有認識功能,后者具有應用功能。就普通高中技術教育而言,它是一個既要動腦構思、設計,又要動手操作的實踐過程;是一個將高中的科學知識轉化為技術應用的試驗場;是一個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運用技術原理和工具手段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技術教育活動使學生對于技術過程、方法和常見的技術設計、結構等具有基本的技術意識和眼光,形成技術思維。普通高中長期以來注重科學教育,技術教育則嚴重滯后,這為新課程背景下普通高中引入職業技能課程留出了空間。如果不能認清普通高中技術教育的獨特品性,就不能準確、全面地把握普職資源整合對于普通高中技術教育的意義。
(三)“普通高中技術教育”與“職業教育”的關系
職業教育,顧名思義即傳授某一職業所需的知識和技能的教育,它的突出特點在于它不是以傳遞原理性知識為主,而是以傳授技能、技巧、技術性知識為主。由于技術與職業的緊密聯系,技術教育成為職業教育的主要內容,成為職業教育的特色與標志,因此職業教育也常被稱作職業技術教育,但它的目的是應對職業的需要。雖然普通高中的技術教育也具有職業入門教育的意義,但在普通高中開設職業技能類選 修課并不等同于職業教育的職業定向,即它不是為了讓學生學到系統的專業知識,也不是為了掌握專業技能或通過技能等級考試,更不是為了學生就業,而是要通過普職資源整合這個平臺來轉換普通高中技術教育的學習模式。“技術課程不是單純的技能訓練課程,它著力發展的是以技術設計與應用為基礎的技術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它力圖使青少年的知識、技能和對科學的理解結合在一起,注重的是學生對技術思想和方法的領悟和運用,對技術的人文因素的感悟和理解,其核心是‘提高技術素養’。這一課程目標的確立,突破了傳統的以‘單純勞動’或‘技能培訓’為主要取向的目標模式,以全新的內容體系實現了我國技術教育課程目標的根本轉型。”[1]一方面,要通過“做中學”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成就感,提升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要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找到生發學科興趣的研究點。因此,普職資源整合不能單純地將普通高中技術教育和職業教育機械地疊加在一起。
綜上所述,在普職資源整合中,普通高中技術教育一方面要加強與職業技術教育的互動,打通使用職業技術教育資源的渠道,另一方面也應當保持自身的獨特品性。作為普通教育的組成部分,普通高中技術教育是學生全面發展的一個獨特知識領域,其主要目的不是要培養專門技術人才,而是要發展學生以問題解決能力為核心的技術素養,以便為將來進入技術的社會做好準備。雖然在普職資源整合中也滲透了勞動意識教育、職業技能教育等因素,而這些因素也可以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需要,但是其最終的目標在于通過這個多元化的技術教育平臺,使學生獲得一定的技術經歷和技術體驗,并以此為臺階促進他們技術思維的發展和技術素養的提高,而這正是普職資源整合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
參考文獻:
篇4
幼兒園五一節活動方案1一、指導思想:
教育幼兒從小熱愛勞動,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同時能為他人、為集體服務,培養幼兒的責任感和社會適應能力。讓孩子們在勞動真快樂主題中親身體驗到勞動的快樂、勞動的光榮,從而萌發熱愛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的情感。
二、具體安排:
1.時間:20xx年4月26日~30日
2.地點:本園、各班
3.參加對象:全體教師和幼兒
4.活動負責人:各年級組長、各班班主任教師
5.活動內容:各班結合五一勞動節主題活動,進一步挖掘潛在教育資源,開展勞動真快樂的主題活動。同時對幼兒進行假期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并請家長協助進行安全教育。
小班活動:幫爸爸媽媽做一件事情,如:收拾玩具物品,拿拖鞋,倒垃圾等。
中班活動:為班級做一件事情,如:整理圖書玩具,抹桌椅,澆花等。
大班活動:為幼兒園做一件事情,如:幼兒園公共場所撿垃圾,擦洗墻壁瓷磚、樓梯扶手、門、窗臺等(安全的場所)。
三、注意事項:
1.各班活動要進行備課并在周計劃中予以具體安排落實。
2.小班可結合幫爸爸媽媽做一件事情組織一節專門的談話活動。
3.大班年級組長做好各班活動內容、場地的協調。
4.活動期間組織有序,注意幼兒的安全。
幼兒園五一節活動方案2一、活動背景:
在我們日常社會中,有著許許多多的節日。而在這些重要的節日、紀念日中,都蘊藏著寶貴的不可估量的教育資源,不同**質的節日能促進幼兒相應的社會**發展。
教師完全可以利用節日主題活動引導幼兒養成對他人、社會親近、合作的態度,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認識、體驗并理解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學習自律和尊重他,了解自己的親人以及與自己生活有關的各行各業人們的勞動,培養其對勞動者的熱愛和對勞動成果的尊重。
各行各業對幼兒來說既熟悉又陌生,他們在游戲中,在與同伴交流中常會涉及到有關家里****的職業,自己長大后想做怎樣的工作等話題,表現出對身邊各行各業的好奇和關注。
但由于他們的經驗有限,還不能真正了解****工作的辛苦及各行各業工作與人們生活之間的關系,因此經常會出現一些認識上的錯位,結合五一國際勞動節,我們策劃了各行各業的活動方案,讓幼兒親身感受、體驗并體會(表現)勞動者工作的艱辛,從而萌發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情感。
二、活動內容:
1、通過參觀、調查、談話、繪畫、歌唱、家長助教、采訪等形式讓孩子認識各行各業的人,了解不同職業的差異,培養孩子觀察分析的能力;同時在玩游戲的過程中,體會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存在的密切關系。
在我們的角色游戲中,孩子們盡情地扮演和表現心目中不同職業的角色。
2、讓幼兒了解勞動者為社會作出的貢獻,學說感謝的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送感謝卡片、寄感謝的信、表演手語感恩的心等方式尊重并感謝各行各業工作的人。
鼓勵孩子們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幼兒愛勞動的品質。幼兒園五一勞動節教案3、各班可邀請一位不同職業的家長與幼兒共同度過節日,讓幼兒體驗勞動的幸苦。
三、各年齡段:
小班:各行各業愛勞動
工人叔叔揮舞著手中的工具,在車裝上緊張熟練的勞動著;農民伯伯手持鋤頭,在田間仔細的勞動著;警察叔叔不怕太陽曬,在馬路中間認真的勞動著,還有很多很多各行各業愛勞動的勞動者都在自己的崗位上認真的勞動著,讓我們為他們辛勤的勞動說聲:你們辛苦了!
主題目標:
1、知道是國際勞動節,是所有勞動人民的節日。
2、了解各行各業人們的勞動,并體驗勞動是件辛苦又快樂的事。
3、激發幼兒愛勞動的愿望。
具體活動:
1、認識五一節(談話活動)2、勞動最光榮(語言活動)3、鮮花送給您(美術活動)4、快樂的勞動節(綜合活動)5、尋找身邊最可愛的人(特色活動)中班:做光榮的勞動者
主題目標:
1、關心周圍人們的活動,了解常見社會成員的工作及與我們的關系,并尊重他們的勞動。
2、體驗社會成員之間的互相關心和友好交往,愿意向他們學習。
具體活動:
1、建筑工人(談話活動)2、送貨員(數學活動)3、學做解放軍(音樂活動)4、參觀消防隊(參觀活動)5、尋找身邊最可愛的人大班:尋找身邊最可愛的人
主題目標:
1、采訪身邊以及周圍的人的工作,激發對不同勞動人群的工作認識。
2、培養幼兒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樹立良好的勞動意識。
3、探索嘗試周圍****力所能及的勞動方式,體驗的勞動帶來的快樂。
具體活動:
1、快樂的小幫手(談話活動)2、勞動的計劃書(社會實踐活動)3、五一家庭勞動日(綜合活動)4、歌曲《勞動最光榮》(音樂活動)5、慰問身邊的勞動者(參觀活動)6、尋找身邊最可愛的人四、區域游戲:
1、數學區:小小理貨員目標:根據自己的認知需要選擇不同難度的按要求擺放。
材料:不同難度的貨架底板。
指導要點:選擇相應底板,并根據要求擺放不同價錢的物品。
2、科學區:小小水管工目標:和同伴一起合作接通水管。
材料:不同長度的pvc管若干,三通、彎頭等若干。
指導要點:根據需要設計水管長度,彎曲方向,提醒幼兒接水時不要漏水。
3、語言區:他們的工作目標:和老師、和同伴、自己閱讀有關各行各業的人們圖書,并能與同伴交流。
材料:自制各行各業的人們圖書若干。
指導要點:引導幼兒選擇各行各業的人們圖書閱讀,并及時提出的問題進行回答。
4、手工區:服裝加工廠目標:和同伴一起利用各種材料制作服裝。
材料:各類美工工具、紙張、廢舊材料、衣服式樣底板等。
指導要點: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制作服裝并選擇合適的材料進行裝飾。
5、建筑區:小小建筑師目標:能和同伴一起搭建高樓,并用輔助物進行裝飾。
材料:大型積木,樹紅綠燈塑料板等。
指導要點:指導幼兒利用各種搭建技能建高樓,創造**的使用輔助物豐富場景6、娛樂健身區:我運動我快樂目 標: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購買不同的運動項目卡進行游戲材 料:釣魚、飛盤、布網接球、保齡球指導要點:指導幼兒有序地開展運動,注意調節活動量。
7、羊羊面條店:
目標:根據顧客的需要搭配不同口味的面條,服務熱情周到。
材料:各類自制的面條、菜品、一次**的碗、盤子、紙杯等。
指導要點:幼兒根據顧客的需求向顧客推薦特色面條,態度親切,服務周到。
8、魔發屋:
目標:熟練的使用理發用具熱情地為顧客服務。
材料:各類理發用具,假發套,自制熱水器等。
指導要點:幼兒熟練使用各類理發用具,學編三股辮子。
9、點點手機賣場:
目標:熱情地向顧客介紹各類手機的功能,并能制作特色手機。
材料:模型手機、自制手機、雙面膠、剪刀、彩紙等。
10、討論:假如沒有各行各業人士的工作,我們會怎樣?
環境創設我長大干什么專欄,展示幼兒的繪畫及自編兒歌。
五、家園互動:
1、學習運用采訪、交流等方法,了解父母及周圍人們的工作。
2、能清楚、連貫地表達自己對****勞動的感知,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并樂于補充。
3、理解各行各業勞動對人們生活的意義,學習xx認真、細心、負責的工作態度。
4、感受勞動音樂的有力,用歌曲及打擊樂等形式表現音樂的力度變化。
三方互動:
家長:
1、帶孩子到自己的工作場所看父母的工作,感受家長對工作的認真態度,激發幼兒對勞動者的熱愛感情。
2、與孩子共同收集相關圖片。
幼兒:在參觀、交流中表達自己的想法,初步樹立自己的理想,學習自我服務及為集體服務,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師:與幼兒共同收集各行各業人們勞動的圖片,共同設計并制作物品,布置圖片、作品展覽。
幼兒園五一節活動方案3一、活動目的:知道5月1日是國際勞動節。
2.知道身邊的人都是勞動者,他們用勞動為大家服務,有尊敬和熱愛他們情感。
3.在活動中培養勞動意識,學習勞動技能,體驗勞動生活。
二、活動準備:
1.結合活動談話:讓幼兒懂得勞動的辛苦,尊重他人的勞動。
2.讀報和收集關注社會新聞,關心身邊的事。
3.大班幼兒積極參與制作宣傳小旗。
4.創設環境:老師和幼兒共同收集材料,布置成人勞動成果展覽會(可用實物也可用圖片),預備一些成人勞動的照片和圖片。
5.預備一些小水桶、抹布、小刷子等工具,供幼兒勞動之用。
6.選擇人物(如商店售貨員,汽車司機,廚房廚師,馬路上的警察),帶領幼兒觀察成人勞動。小班活動:《環保小衛士》
1.通過晨間談話、集體活動進行有關:我會自己洗手、我會自己脫衣服、我會自己吃飯等系列活動,讓幼兒在日常的勞動中學會生活的自理能力,逐步培養他們的勞動意識。
2.通過我是環保小衛士的主題活動,為我們周圍的環境進行撿垃圾活動。
中班活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通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題開展我會自己疊被子、我會自己穿衣服、我會自己疊衣服、我能自己擦椅子、我會掃地等活動,以促進幼兒的自理能力,以及熱愛勞動的快樂;
2.通過班級的各項活動后,進行年級組的自理能力競賽活動,具體項目就是班級已經進行了的各項活動如:疊被子、穿衣服、疊衣服 、 擦椅子、 掃地。
大班活動:《我是勞動小明星》
1.進行關于五一勞動節的教學活動。
2.各班級充分利用五一勞動節的節日教育資源,進一步挖掘了潛在資源,開展從小做個勤勞人的德育活動,尊重并感謝勞動者,嘗試體驗成人的勞動。
3.以班級為單位包干院內、院外的不同區域進行灌溉花草樹木、拔拔雜草等活動。
特別說明:
1.此活動為五一前后一天或幾天以班級為單位進行;
2.此活動需要挖土和澆水的工具,請教師們提前做好收集的準備。
幼兒園五一節活動方案_幼兒園五一策劃活動 幼兒園五一節活動方案4
參加人數:小小1班、小小2班全體寶寶
活動地點:小小1班教室
活動時間:4月30日下午3:004:00
活動目標:
1、相互學習穿鞋子、折手帕、穿褲子的生活技能, 提高寶寶動手習慣,培養寶寶的動手能力。
2、能愉快的參加集體活動,體驗集體活動的豐富和有趣。
3、讓每個寶寶都有展示的機會,獲得成功感。
活動準備:
1、布置教室,感受五一節的到來
2、手帕、褲子、鞋子若干、獎狀、獎品人手一份
3、音樂、照相機
活動過程:
一、 相互認識:
1、小小1班和小小2班相互聽音樂找朋友。
2、老師告訴寶寶:五一節是國際勞動節
二、 寶寶分組比賽:
1、分組、貼牌。
2、教師示范活動的過程,寶寶傾聽。
3、寶寶分組進行:穿鞋子、折手帕、穿褲子
三、 發獎:
1、分組進行獎狀的領取和拍照。
2、領取獎品
【范例】
大班五一半日活動方案
活動目的:抓住五一勞動節的契機,通過課間活動的展示,與家長的互動、親子游戲等形式增進幼兒園、家長、教師、幼兒之間的情感交流。同時對幼兒進行節日教育,也讓家長了解本學期的工作重點。
親子活動鼓勵幼兒與家長的共同學習、共同游戲,增進幼兒園與家長之間的情感交流。活動進程:活動一:幼兒課間操展示活動活動目的:1.發展幼兒的動作協調性,2.培養幼兒的集體榮譽
感和競爭意識.活動二:
親子美工活動------有趣的風車活動目的:1、鼓勵幼兒進行探索,善于表現、幼兒能和家長共同的進行裝飾畫、剪貼等美工活動2、增進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3、活動準備:美工紙彩色筆范例活動進程:
觀察范例教師講解幼兒與家長共同制作教師分組進行指導作品展示送禮物
【范例】
一、指導思想:
教育幼兒從小熱愛勞動,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同時能為他人、為集體服務,培養幼兒的責任感和社會適應能力。讓孩子們在勞動真快樂主題中親身體驗到勞動的快樂、勞動的光榮,從而萌發熱愛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的情感。
二、具體安排:
1.時間:20xx年4月26日~30日
2.地點:本園、各班
3.參加對象:全體教師和幼兒
4.活動負責人:各年級組長、各班班主任教師
5.活動內容:各班結合五一勞動節主題活動,進一步挖掘潛在教育資源,開展勞動真快樂的主題活動。同時對幼兒進行假期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并請家長協助進行安全教育。
小班活動:幫爸爸媽媽做一件事情,如:收拾玩具物品,拿拖鞋,倒垃圾等。
中班活動:為班級做一件事情,如:整理圖書玩具,抹桌椅,澆花等。
大班活動:為幼兒園做一件事情,如:幼兒園公共場所撿垃圾,擦洗墻壁瓷磚、樓梯扶手、門、窗臺等(安全的場所)。
三、注意事項:
1.各班活動要進行備課并在周計劃中予以具體安排落實。
2.小班可結合幫爸爸媽媽做一件事情組織一節專門的談話活動。
3.大班年級組長做好各班活動內容、場地的協調。
4.活動期間組織有序,注意幼兒的安全。
幼兒園五一節活動方案5隨著五一勞動節的臨近,各大幼兒園都將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迎接勞動節的到來。以下是結合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能力特意設計的幼兒園五一勞動節活動方案,通過專題教學、討論談話、比賽等渠道,來教育影響幼兒,使幼兒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懂得勞動最光榮的道理,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活動目的:
為了讓幼兒在活動中培養勞動意識,學習勞動技能,體驗勞動生活,幼兒園將結合每月一事,根據體驗教育、創新教育的要求,以勞動最光榮為題,開展系列勞動教育活動。
活動對象:全園幼兒。
活動時間:5月1日--5月31日。
活動主要負責:各班正、副班主任、保育員。
活動口號:十個手指動動動,什么活兒都會干!
活動過程:
一、且歌且吟故事講述篇
1、各班搜集各種有關勞動的圖片在主題墻上張貼,進行宣傳。
2、各班搜集適合本班幼兒的關于勞動為主題的兒歌、故事、歌曲,在活動中讓幼兒念一念、聽一聽、講一講、唱一唱。
3、各班在家園欄里進行有關勞動內容的宣傳,達到家園共育的教育目的。
二、小鬼當家勞動實踐篇
(一)小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開展 我會自己洗手、我會自己穿衣服、我會自己吃飯等系列活動,讓幼兒在日常的勞動中學會生活的自理,逐步培養他們的勞動意識。
1、各班以勞動最光榮為主題,圍繞我會自己穿衣服、我會自己洗手、我會自己吃飯等內容設計活動方案并開展活動。
2、每個人選自己認為做得好的一種勞動,參加班級組織的比賽,各班根據比賽結果,評選各種勞動之星。
(二)中班我是快樂小幫手
1、各班以勞動最光榮為主題,選擇適合本班幼兒的活動并開展。
2、各班利用晨間談話,給孩子講解幾種勞動技能。(擦桌子、掃地、疊被子、分餐點、分飯菜)
3、各班每天選出班級小值日,幫助老師、阿姨做好班級各項日常工作。(擦桌子、掃地、疊被子、分餐點、分飯菜、收發本子等)
4、各班每周評選出本周的值日之星。
(三)大班勞動最光榮
1、開展爸爸媽媽真辛苦調查活動。讓幼兒調查自己的爸爸媽媽每天工作回家后所做的事情,利用晨間談話進行交流,談談感受,讓大家體會父母的辛苦,激發幼兒為父母分擔家務勞動的激情。
2、通過調查,了解父母艱辛之后,想一想,如何去做,并與家長共同商量,定好家務勞動計劃。
3、讓幼兒根據自己訂制的家務勞動計劃,開展家務勞動小能手!的家務勞動實踐活動。每天在家做一些家務勞動,家長把孩子當天所做的家務記錄下來。(發記錄表)
4、周末讓家長對孩子在家的勞動進行評價。(在記錄表上進行評價)
5、每周一各班評選出班級家務勞動之星,實現家園共育。
三、我能行 活動展示篇
我能行勞動技能大比武:(分年級組進行比賽、每班男女各10人)
小班:穿衣服比賽。
中班:剝毛豆比賽。
大班:上學準備。(整理書包)
篇5
關鍵詞:課堂內外; 科技教育; 人文素養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3)02-029-001
結合學科教學,滲透科技教育是開展科技實踐活動的一條重要渠道。教師們應按照“滲于其內,寓于其中”的教學思想,把科技教育貫穿到各學科課堂教學之中,形成學科科技教育目標體系。新形勢下的教育是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科技教育是提高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它旨在提高學生的科學知識水平,使學生掌握科學理論和科學常識,從而提高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目標的制訂上,認真挖掘教學內容中的科技教育因素,把科技教育納入教學目標之中;在教學內容上把科技教育和教材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找出最佳滲透點和結合點進行教育;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按科技發展要求處理好認知與情感、基礎與發展、教與學、全體與個體的四個關系;在教學手段上教師將多種媒體手段運用于教學過程中,使信息傳遞形成抽象與直觀、音與形的統一。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整合學科教學的功能,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指導學生網絡學習,拓寬學習渠道,組織開展網上讀書、信息技術應用競賽活動等,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知識技能和獲取最新科技發展信息的能力。
科技興趣活動是以學生自主性學習和實踐性探索為主要形式的學習活動,是學校開展科技教育的重要載體,要打破校內外“壁壘”,立足學校,面向社會,拓寬渠道,精心設計開展各類科技活動。在科普周、科技節活動中開展科普專題講座、參觀訪談、實地考察等教育活動;學校、班級開展以科技教育為主題的黑板報、手抄報評比,積極開展科技小設想、科技小制作、科技小發明和科技小論文的“四小”活動,舉辦“科技節”,展示一年來師生、學校在各個方面取得的科技教育成果。健全網絡,建立制度,保證科技教育特色活動正常開展有成效,以此來培養學生關注科學、關心生態環境、關心社會他人、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的態度,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自我發展意識。其次在科技教育主題活動中不斷創新活動內容與組織形式,賦予豐富的科技教育內涵,努力達到科學精神、人文品質和實踐能力的同步提高。例如“珍惜生命”、“關注我們的家園――地球”、“節約用水”、“低碳生活、節能減排”等主題活動,幫助學生樹立科學思想、科學態度,形成初步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讓學生形成較強的創造型人格心理,在探究中遇到問題時,能實事求是,培養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自然現象和科學問題答案的意識,長大為科技創新作貢獻的情感。科技教育必須依托社會,實行開放教學,讓學生更多地走出校門,更多地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更多地為學生提供活動空間和條件。充分利用校外雄厚的科技教育力量和豐富的科技教育資源,較好地彌補了學校科技教育師資不足的弱點,解決了內容平乏的缺陷。積極開展身邊科技小課題研究活動,我們以綜合實踐活動中專題性、特色性科技活動為研究重點,引導學生從身邊生活實踐中選擇最感興趣的可操作的科技實踐活動小課題,進行研究性學習,遇到問題或困難時,尋求科技輔導員、社區科技人員和學生家長的參與和幫忙,并以展板的形式展示其研究成果,極大地培養了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篇6
美術教學大致分課前、課中、課后三大環節,提高中學生的整體素質必須緊扣這三大環節。
課前是準備階段,應該改掉單純傳授技能或以技能為主增加一點知識的單一性備課思想,挖掘教材因素應該有主次、有重點的提高學生美術素質為備課思想,例如讓學生臨摹印象主義畫家莫奈的《盧昂教堂》組畫一課,以提高學生對色彩的初步認識改變用固有色概念去認識色彩現象的習慣。從而發現對象包含的豐富復雜、美麗多彩的環境色、達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及相應的生理、心理素質為備課思想制定備課方案、準備教具做好課前準備。
課堂上首先要注意多渠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自覺求知、充分激發自身的多種感覺器官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活躍課堂氣氛,科學證明一個人如果興趣做某件事,他身心一旦受到激發,大腦及身體的諸多器官就積極活動起來,做事效率就高。素質教育面很廣、特別是對教藝術課目來說,只有當學生的興受到激況下,才有可能使更多方面的素質得到培養,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采用故事引趣,提問題,留懸念激趣,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求趣等手段激發學生興趣,增強教學的愉樂性。當然我們還可以把美術中美而有趣的形象巧妙設計以多媒體式手段進行直觀教學,提高學生的觀察、想象的能力。
其次我們還要重視教與學的關系,有的教師在作示范畫時,只是默默地畫,學生聽不到老師邊畫邊講解,這樣教與學會脫節。教與學必須和諧一致,既要突出老師的主導,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在有可能的情況下給更多的學生當主角有表現和鍛煉自己的機會,例如:可以放一段輕音樂,調動學生聽官積極參與邊講邊示范,這樣有利于開發學生的身心潛能,提高繪畫技能。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更應注意因材施教,兩者要緊密結合,針對學生各人的基本素質要區分對待,不能要求每個學生都成為美術家苗子,但須人人都有素質的發展,例:上素描課有的學生技能低可以重點突破,有的則可以提高鑒賞力的培養力度等等,采取多樣性。
再次教學上還要注意循序漸進性,俗話說:飯總是一口一口吃的,各方面素質的提高不僅有知識技能還有心理素質、生理素質等,涉及面廣、容量大,如水粉靜物單元對前后的課題可側重不同重點,如何組織色彩寫生的靜物,靜物的構圖,單色靜物寫生,關于色彩等等的提高要層次深入,否則會出現“欲速則不達”或“停滯不前”的弊病。
教學中還應加強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教育的聯系,寓德于美、以美輔智、以美促體、以美促勞,如:壁掛編織課,可滲透編織藝術優秀傳統的教育和勞動人民熱愛生活的美德熏陶,編織操作的技巧,作品的寓意等智能的提高,在編織制作中使學生動腦,動手得到鍛煉促
進勞動觀念形成和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課外要注意與課堂教學緊密聯系,要注意及時小結、總結經驗。另外還應加強美術興趣小組組織建設,堅持把課堂教學中涌現出的美術素質較高的學生吸收到學校興趣小組進一步培養,并以此為龍頭,增加學生參觀美術展覽,參加美術展覽的活動,形成良好的校園美育環境進一步發展學生美術素質同時樹立榜樣,這樣反過來更有利于美術教學的開展。
除此之外,本人還力求美術教學的五個優化,即科學化、藝術化、精彩化、多樣化、特色化。
教學結構科學化,美術教學課堂結構要合理安排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是學生感知、認識、實踐,提高幾個環節,應目綱清晰,結構謹嚴。美術教學要合理安排組織,導入新授課、練習鞏固、小結等五個基本教學環節,要環環緊扣,使得教學內容多而不亂。有的老師過分追求教學形式變化,忽視教學內容,學生在玩中學不到什么,看起來熱鬧,實際上亂而不知所學,這是很不科學的。
教學形式藝術化,因為美術學科有其藝術性,所以教學形式更要美,美,才能引人入勝,學生在“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的藝術形式中更利于高效地發展素質,享受美感的體驗, 培養藝術情操,在強調結構科學同時理應加強形式的藝術化。
教學過程精彩化,教學整個過程要有高低起伏,力求迭起,要處理好動靜,快慢,輕重變化與發展。有畫龍點晴的閃光點,有遵循學生心理、生理的特點。一節繪畫課如果只是單純學生在畫,沒有評議,沒有表演等精彩片斷插入,只有平輔直敘,那肯定是枯燥無味,不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的,那必將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教學方法多樣化,在教學手段上可以運用講授、演示、談話、觀察、比較等方法,要靈活多變,不同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選擇最好的去達到最佳效果,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要特色化,在美術教學實踐中,老師應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有特色,力求突出學科特點,語言有特色,教學方法手段,技巧都有獨特之處,逐步形成風格,這樣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篇7
[關鍵詞]初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課堂教學;德育
初中階段是青少年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在初中階段抓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現實選擇,是廣大教育工作者面臨的緊迫任務。在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我校著重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實現學科教學“三維”目標的統一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渠道。我校通過向課堂教學要效益,將三維目標統一落實在課堂教學中。
1.堅持各學科教學滲透
學校堅持將核心價值觀教育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之中,做到“三維目標”有機結合。學期初,還制定了各學科教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機融合的標準,要求教師必須重視本學科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結合學科教學,重點發揮思品、歷史和地理等課程的優勢,結合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學校將此項內容作為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依據,定期對教師課堂教學進行檢查評估,使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2.開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校本課程
在市教育局的統一安排下,抽調我校和其他兄弟學校的優秀教師,利用暑假開發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校本教材,供全市初中學校使用。學校抓住這一有利契機,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校本教材進課堂。在七八年級每周安排一課時,九年級間周一課時,對學生集中進行宣講,做到有專人授課、有教學時間、有考核評估,通過校本課程教學,讓學生明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懂得如何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生活中自覺踐行,真正將核心價值觀教育落到實處。
二、以學校德育作為重點,不斷豐富教育內涵
學校的德育工作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為了培養21世紀的合格人才,我們不斷豐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內涵,使德育工作常抓不懈,抓出實效。
1.加強理想信念教育
以中國夢教育為切入點,通過開展《中國夢,我的夢》主題讀書、征文比賽、演講比賽等活動,使學生了解中國夢提出的過程、內涵、實現途徑,深刻理解個人夢和中國夢的關系,增強對中國夢和祖國的認同感,樹立遠大理想,明確肩負的歷史使命。
2.加強學生文明禮儀教育
認真落實《中學生一日常規》和新版《中小學生守則》,強化學生文明養成教育。重點抓好學生的一日常規教育和新版中小學生守則的學習和落實工作,使學生養成文明健康的學習習慣、活動習慣和生活習慣。
3.加強中華傳統美德教育
我校以重大節日、紀念日為契機,對學生加強中華傳統美德和革命優良傳統的教育。如:每年的國際婦女節、教師節開展感恩教育,國際勞動節開展勞動教育,清明節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國慶節開展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教育,憲法日開展法治教育等,逐漸形成制度化,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4.加強法制教育
以“六五普法”為契機,積極開展法制進校園活動。每年利用重大宣傳日,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世界環境日、禁毒日、全國法制宣傳日等,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制教育實踐活動。學校定期邀請校外輔導員到學校進行法制講座,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使學生自覺做到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5.做好感恩勵志教育
每學期通過開展主題班會、遠足拉練、專題講座等活動對學生進行感恩勵志教育。學校定期聘請心理咨詢師到校舉辦孝心感恩專題講座,邀請家長參與其中,實行互動,讓學生體會和理解家長的一片良苦用心,自覺弘揚孝親敬長的傳統美德。
三、把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作為主陣地,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和提升
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陣地。我校通過開展一系列的主題教育活動,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得到鍛煉,提升自身的素質。
1.開展“三愛教育”
學校制定活動方案,把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與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通過開展班級學習挑戰賽、小組擂臺賽、學法交流會等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開展文明中學生、文明班級、文明寢室等評選活動,樹立學習榜樣,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開展一日灑掃活動、參加家庭勞動和社區義務勞動等,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和能力;通過國旗下講話、祭掃烈士墓、觀看“開學第一課”和抗戰勝利日大閱兵等活動,把愛國主義教育落到實處。
2.抓好“三節”主題教育實踐活動
在全校開展“節水、節糧、節電活動”,大力倡導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各班級、各處室開展了自查自糾,針對長流水、長明燈、餐桌浪費等現象,制定整改方案,認真整改,樹立先進典型,有力地促進了“三節”活動和節約型校園建設的開展,培養了學生的節約和環保意識。
3.深入開展學雷鋒志愿者服務活動
學校成立青年志愿服務大隊和學雷鋒小組,利用課余時間廣泛開展送溫暖、獻愛心志愿者服務活動,從中感受和體會到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快樂。
4.開展“六個一”專題教育實踐活動
“六個一”專題教育實踐活動即開一個主題班會、讀一本好書、為父母做一件表孝心的事、為同學做一件友善的事、為老師做一件感恩的事、為社區鄉村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我校結合實踐開展了系列主題實踐教育活動,活動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召開主題班會,做好宣傳啟動;二是踐行“六個一“我在行動;三是舉辦一次主題演講比賽。通過此項專題活動的開展,我們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落到了實處,引導全體學生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在弘揚真善美、追求真善美、踐行真善美的過程中,傳遞正能量,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四、把校園文化建設作為有效載體,堅持文化育人
校園文化在育人方面具有潛移默化、春風化雨的作用。我校注重提升校園文化品位,堅持以高雅的校園文化啟迪學生的心智。
1.加強校風、教風、學風建設
學校堅持以辦“民生教育”思想為指導,以“一切為了學生終身發展”為辦學理念,傾情創建平安、綠色、人文、和諧和特色校園,形成了團結奉獻、求實創新的校風;自強不息、和諧發展的校訓;嚴愛相濟、樂教善導的教風;知行合一、樂學善思的學風。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建設促進了校園文化的健康發展。
2.大力開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活動
通過開展中華經典誦讀、藝體活動課、漢字書寫比賽、作文大賽和藝術節等活動,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了解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價值理念、地位影響,增強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并積極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
3.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為了弘揚主旋律,努力建設文明校園,學校結合爭創省級文明單位活動,在全校開展了校園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在活動中,以校園廣播站為宣傳主陣地,大力宣傳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重要意義,宣傳先進人物的事跡,努力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同時,創新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有效形式,在全校開展學生最喜愛的教師、文明班級、文明處室、文明寢室、文明餐桌和文明中學生等爭創活動,學校堅持周檢查、月評比、學期表彰的制度,涌現出了一批先進集體和個人,為全校師生樹立了學習的榜樣,有力地促進了班風、學風、教風和校風建設。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扎實深入開展,將其貫穿于初中教育的全過程,將其融入學校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和方面,長期堅持下去,才會取得實效。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設計理念;文化;大學
1.建大概況:
沈陽建筑大學始建于1948年,原名沈陽建筑工程學院。歷經50余年的建設和發展,它面臨著與許多老校相似的問題,如學科設置發生變化,規模擴大,要建新圖書館、體育中心和校舍等。面對這些問題,學校做出了建設新校區的決定。
沈陽建筑大學新校區位于沈陽市渾河南岸的沈陽高新技術開發區內,為沈陽大學城規劃用地的一部分,總占地面積1428.6hm²,總建筑面積38萬m²。新校區規劃設計從2000年6月招標開始至2000年9月確定由深圳中深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的資深建筑師湯樺主持設計的方案作為實施方案。新校區于2001年8月16日開工,一期工程于2002年12月16日竣工。
2.校園規劃與設計理念解析:
氣候、工業、村落、農耕文化、大學校園的疊加,新校區規劃總設計師湯樺的設計初衷來源于此。
作為一個北方城市,沈陽每年有近半年的時間是0ºC以下的氣溫,寒冷的氣候使人不愿在室外停留過多時間。于是一個特別理想主義的想法出現了:用一座平面尺寸超大的房子涵蓋以往校園里各種不同類型的房子,使老師和同學可以在一個連續的空間里工作學習,從而減少冬天在室外的行動時間。同時,這樣的一個大房子如同一個家,每個空間都有不同的功能,而且處在同一片屋檐下。這個想法不斷發展,貫穿整個設計。
新校址南側是沈陽至撫順的鐵路,不時有火車呼嘯而過;新小區周邊散布著傳統的村落,這些村落功能疊合,形態統一。季節的變化、鐵路與村莊、動與靜、黑與白,構成了獨特的風景;深厚的農業文明與強大的現代工業文化交織也引導了設計的前行。
大學具有教化的功能,因此,大學校園應該向學生傳達一種明確的思想,如果一個大學沒有了自己的精神和立場,則會帶來思想匱乏的悲哀。校園特色與辦學理念互相促及,共同成為校園個性化的構成要素。
新校區的建設中保留了一塊稻田地, 將稻田做成景觀。通過將稻田引入校園, 用現代景觀設計的手法, 使大田稻作既有生產功能, 又能滿足校園學習、美育和文化及農業勞動教育的等功能。這一做法既延續了當地文脈,同時稻田區一年四季的景觀很不同, 是一種動態的景觀, 具有趣味性,景觀效果也很好。春夏秋冬, 稻田不斷變換景觀, 從稚嫩的秧苗到郁郁蔥蔥的秧稈再到沉甸甸的稻谷, 讓學子們欣賞如畫風景的同時, 更能領略到辛苦、收獲和成功。稻田校園景觀用當地的東北稻和蕎麥等農作物為材料, 營造出富有獨特的現代感和鄉土氣息的稻田景觀, 讓學生在一個現代城市環境中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能感受自然。
結合以上因素,最初的方案誕生:結合中國自古院落圍和設計的特點,主體建筑是重復的九個院落式建筑群,方院極為普通,功能容易安排。同時應用自相似的分形原理,進行九個庭院的設計,使每個庭院成為獨具特色的空間,使用者可以通過庭院的平面和內容,感知所在的位置。每個庭院中都有一個用于標識所在教室專業特色的雕塑和小品。這些小品設計的靈感來源于各個專業的實驗室器材、機械及其他相關特征,也是本土文化的深刻發掘。在建立起80m×80m的方形網格建立起基本的庭院結構之后 ,45º的旋轉使方形院落四邊房間的日照機會增加了一倍,同時也為場地帶來了變化的生動和張力。更為重要的是為方院和堪稱巨構的長廊建立了一個簡單明確的幾何關系。
一座756.31m 長的亞洲第一長廊“建藝長廊”將教學區、生活區、體育運動區等巧妙地連接在一起,形成校園一道獨特的風景。長廊設置的初衷是功能性的,為了使在校園東側的學生能夠快速到達教學區,在生活區的最西側和教學區之間建立了一個多功能的步行長廊,寬8m,兩層高,底層架空,屋面上人,形成三個層次的交通流線。長廊寬暢明亮, 南向通透,一覽校院四季風景,沐浴陽光。北向封閉, 抵御嚴冬的寒風。在設計時將長廊內定位成為學生服務的開敞空間,從學生的展覽到休息茶座可隨意調整改變和增加功能, 使其成為一個超越單一交通功能的容器。
此外,通過老校區的局部再利用,建立起新老校園之間的聯系,將老校門、紅磚、石磙、磨盤結合到新校園的設計中,更是校園文化的傳承與再生。
3.校園規劃與設計中的不足:
選址偏僻,使學生們很難有機會使用城市中心的文化資源;稻田位置過遠,同時功能性較弱,很難吸引同學,尤其是大家對其失去新鮮感以后;封閉的庭院占教學區近一半的面積,雖然是基于冬季保溫考慮,卻使其成為無法進入的景觀,造成了空間的浪費;大面積的開窗導致能源的浪費等等。
4.結語:
2000年8月,全國第一所大學城―東方大學城投入使用,一個全新的事物在非常短的時間中,迅速地發酵、催熟,直至形成大學城建設的熱潮,各地大學城項目紛紛上馬。沈陽建筑大學新校區規劃設計從2000年6月招標開始至2000年9月確定方案,始終吸引了建筑界的廣泛關注,它不僅僅是恰逢世紀之交的一場強者之爭,而且從更深層次上激起了當代建筑師和規劃師的思辨。不能不承認,沈建大新校區的建設縱然有諸多不足之處,但其對新世紀大學模式探索的成功之處,確是令人欣慰的,同時也必將引發我們關于中國大學校園建設的發展問題更深層次的思索。
5.參考文獻:
[1] 陳伯超,張福昌,王嚴力。現代校園中的歷史情結――沈陽建筑大學新校區文脈傳承的實踐[J]。建筑學報。2005.5。
[2] 湯樺。十一個半院落和建筑里的城市[J]。時代建筑。2007.6。
篇9
一、成立家長委員會
家長委員會成員由班主任提名推薦,每班產生家長代表一名,經本人同意后由學校頒發聘書。由各班產生的家長代表組成年級家長委員會,每個年級的家長委員會中產生二名代表組成學校的家長委員會。家長委員會主要職責為:與學校共同研究教育教學工作,參與學校各種重要教育、教學活動,對學校教育教學及各項工作實行監督和指導,提出意見和建議;負責聯系家長,采用多種形式,運用社會力量,幫助學校改善辦學條件;密切配合學校、班主任協助家長做好學生的家庭教育工作,提高家教水平;定期不定期地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知識的培訓,把家長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來。幫助家長樹立“為國教子”的家庭教育理念,形成“理性的”、“關愛的”、“民主的”家庭教育方法,引導家長重視孩子的“思想素質”、“心理素質”等非智力因素地培養,促進家庭形成良好的教育環境。
二、分層次召開家長會
召開家長會是學校、教師與家長聯系的主要途徑。學校可以根據不同的教育主題和教育目的召開不同層次的家長會,主要以年級家長會和班級家長會為主,以部分學生家長座談會作輔助。要充分發揮家長會的有效性,必須把握召開家長會的時機和學生家長的層次。例如,根據畢業班學生的特點,學校在每學期開學后1-2周召開九年級學生家長會,上學期會議主題以總結上學年學校教學成績,介紹學校教師情況,學校的教學計劃安排,學生管理措施以及學生順利畢業需要家長給予的配合等為主;下學期以如何給予學生鼓勵和幫助,如何幫助孩子完成體育訓練和中考沖刺等問題給家長一些合理化建議。根據新入學學生的特點,在新學年開學第一個月召開七年級學生家長會,首先讓家長認識學校,掌握初中教學與小學教學的聯系與不同。根據初二學生青春期的特點,在八年級上學期召開家長會,就如何幫助青春期的孩子克服逆反心理與家長面對面交流。大規模的家長會針對性不強,這就需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召開不同形式的家長座談會,這樣與家長溝通交流就更具有針對性。例如,可進行優秀生家長座談會,邊緣生家長座談會等,把學習習慣,行為習慣較接近的學生家長集中在一起交流。
三、讓家長參與學校的活動,提高學校的認可度
在過分強調升學的今天,學校要辦出特色,收到良好的社會效益,必須要有自己的辦學理念,還需讓家長認同學校的辦學理念。我校作為一所農村初級中學,光靠突出升學來強化社會效益是遠遠不夠的。學校始終把“教做人”放在首位來抓,針對農村孩子興趣狹窄的特點,學校通過各種文娛活動,閱讀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展示特長的平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近幾年來,我校珍惜任何一次讓家長走進學校,認識學校,宣傳學校的機會。學校召開教代會邀請家長委員會,家長代表參與學校的規劃、規章制度、管理措施的制定;教師節座談會請村社干部、家長代表一同座談,表彰優秀個人;每年一度的冬季運動會請部分家長共同參與;開學典禮、畢業典禮、藝術文化活動周請家長代表致辭表彰優秀生。家長代表廣泛參與學校活動,增加了對學校的認識和理解,通過家長間的口耳相傳,學校的認可度、知名度得到提高。
四、讓家長走進班級,走進課堂
學校每學期把期中考后一周定為家長接待周(教學開放周)。教務處和政教處共同組織家長走進班級,對班級教師的教學作評價,全程跟蹤學生學習,掌握孩子的學習狀態,檢查孩子的學習效果。各班有針對性地召開小范圍的座談會,對每個學生的情況分別與家長進行交流,共同制定措施辦法。
五、把家訪落到實處,真正構建家校連心橋
很長一段時間,與家長的交流慢慢變成“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空間信息傳播,教師與家長的信息聯系雖然增多,心靈卻疏遠了。近兩年來,學校把家訪訂成死任務,家訪作為班主任和教師考核的依據,成為控輟保學的最有效措施。農村孩子厭學情緒較濃,家長無以應對最終心灰意冷,往往會選擇放棄,流失率居高不下。學校2007年響亮喊出“留住一人是功勞,送走一人是成績”的口號,要求班主任帶領任課教師深入家庭,深入村社田間疏導學生厭學情緒,幫助家長想辦法,選擇合適的教育方式和策略,幫助孩子重回學校。
六、經常給家長一些建議
(一)建議家長與孩子建立心連心的溝通。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長處,并盡可能積極地引導孩子。其次,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切忌打擊孩子的自信心。第三,避免用專橫的態度對孩子進行體罰。第四,盡量多與孩子共處。第五,讓孩子多接觸社會生活,包括社會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甚至是敵對作用的影響,父母應該指導他們去跟不良風氣做斗爭,從而增強孩子的抵抗力。還有給孩子的自由空間應該是有限的,不能一味地去溺愛孩子,盲目地去愛自己的子女,結果是害了自己的子女,這種溺愛,被比作是“送給兒童最可怕的禮物”。
(二)建議家長讓孩子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適時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幫助孩子形成切合實際的人生理想。讓孩子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既可以培養孩子的勞動觀念,還可以培養孩子的非智力情感,增進父母與孩子的溝通,使孩子體會父母的艱辛,從而促進孩子的學習。
(三)建議家長為孩子創設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學校加強文明建設,用學校和學生的“文明”帶動家庭和家長的“文明”,增加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圍,為孩子創建“智力背景”。首先,建議家長為孩子提供足夠的學習時間,即使在農忙時,也不要耽誤孩子的學習時間。其次,要求家長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業,經常查看孩子的作業。再次,幫助孩子買一些參考書籍,訂閱一些有益智力的雜志,培養孩子對讀書的樂趣,增長孩子的知識面。這樣,形成濃厚的家庭文化教育氛圍,幫助孩子形成自覺學習的態度,改變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識,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
七、探索校本課程開發,開展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
篇10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 藝術設計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186
目前,在國內,我國的許多藝術類院校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人才培養上仍采用傳統的三段式教學――專業基礎講授、專業課分析、實踐。
這種傳統的授課方式培養出來的學生,走向社會后往往與企業的要求相差甚遠。作為實踐性、應用性極強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要做到以市場的需要為導向,加強理論講解與專業設計及實踐環節的聯系,在實際案例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項目教學法是比較適合環境藝術專業教學的。
一、項目教學法的理論背景
項目教學法最早萌芽于歐洲的勞動教育思想,雛形是18 世紀歐洲的工讀教育和19世紀美國的合作教育,經過發展到20世紀中后期逐漸趨于完善,并成為一種重要的理論思潮。
所謂的項目教學法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處理,包括信息收集分析、方案的設計、項目實施及最終評價,都由學生自己負責,學生通過該項目的進行,了解并把握整個過程及每一個環節中的基本要求。
“項目教學法”最顯著的特點是“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具體表現在:目標指向的多重性;培訓周期相對較短,見效快;可控性好并且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項目教學法是師生一起完成項目,從策劃到實施到完成,共同取得進步的教學方法。項目教學法的認知項目教學法是顧名思義就是以“項目”為紐帶進行的教學任務分配。
項目教學法可以追溯到美國,但是該方法真正引起教學界人士的重視則是得益于德國對該方法的開發和運用。因為項目教學法是建立在工業社會、信息社會基礎上的,因此它是以大生產和社會性的統一為內容,以將受教育者社會化,以使受教育者適應現代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相統一的社會現實與發展為目的,即為社會培養實用型人才為直接目的的一種人才培養方法。
如果將項目教學法應用在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學中,有利于培養學生與企業用人機制接軌。
二、項目教學法適應用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特點
環境藝術設計是一個新興的、邊緣的、綜合藝術系統工程,是一個跨學科的綜合性專業,無論在專業理論的廣度,還是在專業技能的多樣化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專業特色
環境藝術設計包含著若干子系統,集功能、藝術與技術于一體,涉及藝術和科學兩大領域的許多學科內容,具有多學科交叉、滲透、融合的特點。如何能培養出知識面廣,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度,具有整體思維能力的環境藝術設計人才,是制定專業教學計劃思考的重點。
就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而言,在采用項目教學法的時候,要教導學生,以建筑學為根本,同時兼顧建筑內環境設計、建筑外環境設計及公共藝術設計等方面,則較容易形成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獨特辦學特色,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2.社會適用性
從目前國內就業情況看,對專業人才的知識結構的要求正在逐漸提高,不同的崗位需要從業者有相應的能力來適應并擔負起這樣的社會角色和責任。社會的需求、企業的需求就是學校培養人才的方向。
根據當前以及未來對環境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與評判標準來看,不難發現,環境藝術設計教育中的三段式課程設置已經落后于實際需要與現實設計市場要求人才技能的標準。
另外,專業內各課程的內容銜接不當,重復性較多,與實踐的脫節,相關內容聯系性不夠,等矛盾,在環境藝術設計教育中也日益凸顯。
三、項目教學法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的應用
項目教學法的應用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1.項目教學法在應用中教師參與并做指導;
2.項目本身要體現教學目標;
3.實施項目教學法的項目,在實際生活中是有價值的;
4.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要有足夠的能力來完成該項目。
由于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培養的是具備正確的專業理論知識,熟練掌握專業技能,能盡快適應本行業就業崗位的“準設計師”或“準人才”。所以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項目教學時,適合采用小班的形式――一位老師分帶幾位同學輔導,教師可帶領學生參加實際項目設計或者參與設計競賽。目的在于加強校際交流,促進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藝術教學思潮的撞擊,讓學生通過項目合作的方式,共同承擔設計項目或設計競賽,創造出有創意和豐富實踐意義的作品。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勞動實踐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