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管理專業范文
時間:2023-06-27 18:00: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建設工程管理專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工程管理專業;現狀;問題;建設
特色專業建設是教育部門“質量工程”的重要組成部門,其主要是根據國家科技、社會、經濟發展對于人才的要求,引導各個高校根據自身的實際特點,發揮現有的優勢,辦出具有特色的專業。特色專業主要由新興交叉專業和專門人才培養專業組成,其中工程管理專業則屬于新興交叉專業。
一、工程管理專業建設中的問題
(一)人才培養模式與市場需求不符
從目前來看,人才培養模式與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存在著很大的矛盾,兩者不相符,這導致了工程管理就業方向不明,容易被相關專業代替。在當下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許多用人單位急切希望高校能夠培養出專業化、高質量的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以此可以有效解決企業在實踐中所遇到的專業問題。但是由于工程管理專業培養方案基本教育思路的影響即“寬口徑、厚基礎”,同時再加上基本技能的培養得不到的重視,導致工程管理專業缺乏特色,市場競爭力偏弱。
(二)專業師資力量薄弱
工程管理專業的專業性較強,因此要求教師不僅需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而且還需要具備較高的學術水平。例如建筑工程計價課的教師需要掌握關于房屋構造、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建筑施工組織等方面的知識,才能夠將建筑工程計價知識了解透徹,從而傳授給學生。另外,工程管理專業還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尤其是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工程管理專業教師而言,不僅需要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而且還需要傳授相關的實踐經驗。
(三)學生對專業前景認知模糊
由于工程管理專業學生對于該專業缺乏正確認識,對專業前景認知模糊,因此缺乏自信心。通過相關的調查報告顯示,大多數的工程管理專業學生,尤其是剛進大學校門的工程管理專業學生,對其專業的職業發展方向,根本不明確,認為工程管理專業性不強。例如,工程管理專業項目管理方向的學生,大部分都覺得還不如學習土木專業,學習造價還不如學習造價專業,大學畢業也難以進入管理層。正是由于這個認知,導致許多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對于專業的自信心偏弱。
(四)過分注重理論知識
自從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建筑業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想要在市場中求得生存,實現發展目標,就需要一大批優秀的外語能力強,懂得國際慣例,綜合素質較高,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但是許多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取法國家工程管理的能力和知識。除此之外,在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著重視知識的傳授,而忽略素質與能力的培養現象,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不高,同時實踐環節設施不合理,導致學生在進入社會后,無法快速的適應工作。
二、工程管理專業建設的路徑
(一)明確培養目標
工程管理專業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在核心技能上必須過硬。工程管理專業將目標放在復合型技術管理人才方面上,突出學生的專業技能。同時,根據當前社會對于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還需要培養學生國際工程管理能力,邀請工作經歷豐富,具有國外生活經驗的教師講授國際工程口語與交際課,聘請專業豐富的外籍教師講授項目管理課程與國際工程,以此強化學生國際工程管理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二)設置能力為導向的課程
工程管理專業不僅需要技術類的課程,而且還需要管理類的課程。應用型本科工程管理專業應該設置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針對于就業崗位,以能力為導向,設置課程,主次分明、思路清晰,保證課程設置的有效性。在設置課程群的時候,需要根據不同崗位技能之間重疊部分的講解和訓練,必須給予充分的保障。工程管理是以技術為基礎,應該貫穿于各個方面,盡量以考試課和必修課的形式設置。
(三)強化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主要包括有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應該由知識―技能―綜合能力的順序進行,通過分層的訓練,可以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將畢業設計設置不同的方向為學生提供多選,并根據工程的實際特點,進行專業綜合能力的訓練。想要提高實踐教學質量,還需要與企業建立長期合作的關系,制定相關的政策。
(四)深入開展校企合作
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對于學生而言,提高了實踐效率,而且還強化辦學特色。在于企業互動過程中,學校需要根據企業的需求,引導學生進行就業。同時,校企合作,還可以培養雙師型教師,幫助教師掌握理論和實踐。例如,長春工程學院,與中交二航合作,采用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滿足對于人才的需求。在合作過程中,根據中交二航的要求,學校確定了理論課程和實踐內容,對于已經簽訂協議的學生,在畢業前需要進行分段強化。
三、結束語
工程管理專業建設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結構體系,需要考慮到學校的生源質量、發展方向、資源優勢、市場需求、專業定位等。各個學校應該根據自身的優勢、科研能力、專業背景等,凝練特色,形成鮮明的辦學風格。
參考文獻
[1]曾文杰,宋學臣.應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專業實訓中心建設的研究[J].科教導刊,2012,(34):151-151,185.
[2]吳才軒.建設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華夏地理,2015,(2):42-44.
篇2
關鍵詞:執業資格制度;工程管理專業;專業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0-0020-02
一、引言
國家建設事業日新月異,為工程管理專業人才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也為高校工程管理專業的設置和專業建設提供了很好的機遇。但工程管理專業人才的專業性、實踐性、工程性和規范性比較強,隨著經濟全球化和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國家已逐步對工程項目設計、投資、建設、管理規范化,這就對工程技術管理人員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此,以慣例建立的建設行業專業人才執業資格注冊制度作為導向,建設高校工程管理專業是社會發展的新趨勢。
二、執業資格制度簡介
國家按照有利于經濟發展、社會公認、國際可比、事關公共利益的原則,在涉及國家、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專業技術工作領域,實行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制度。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是對從事某一職業所必備的學識、技術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職業資格包括從業資格和執業資格。從業資格是政府規定專業技術人員從事某種專業技術性工作的學識、技術和能力的起點標準。而執業資格是政府對某些責任較大,社會通用性強,關系公共利益的專業技術工作實行的準入控制,是專業技術人員依法獨立開業或獨立從事某種專業技術工作學識、技術和能力的必備標準。[1]因此,在工程建設領域逐步推行職業資格制度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適應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以及全球化的需要,解決工程技術人員的人才評價問題,保證和提高工程技術人員的執業素質,實現與發達國家工程人員的資格互認,提高我國建筑行業和咨詢服務行業的國際競爭能力。
三、執業資格制度促進學生能力培養
工程管理專業的執業資格考試較多,一線操作人員有質量員、施工員、安全員、資料員、造價員、監理員、繪圖員、測量員等;管理人員有建造師、造價工程師、監理工程師等。高校在專業定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實踐性教學環節上,應圍繞著注冊執業工程師制度的要求做出科學合理的培養目標、培養內容,與時俱進,服從社會的需要。
1.明確培養目標。我國執業資格制度對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具有指揮棒作用。執業資格考試內容代表了工程界對注冊工程師知識結構的要求。以一級建造師為例,建造師是以專業技術為依托、以工程項目管理為主業的執業注冊人員。執業資格考試科目有《建設工程經濟》、《建設工程項目管理》、《建設工程法規及相關知識》、《專業工程管理與實務》,體現了建造師是懂管理、懂技術、懂經濟、懂法規,綜合素質較高的復合型人員,既要有理論水平,也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強的組織能力。同時,注冊工程師作為一種行業準入制度明確了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
2.制定培養內容。工程管理專業人才所要求的基本專業基礎知識是學生掌握國家注冊工程師資格考試要求的基本條件,也是學生今后適應不斷發展工程管理事業要求的必備素質,加強注冊工程師考試必備知識的學習尤為重要,是加強人才培養的首要環節。課程的設置是人才培養的基礎,培養模式要與執業資格體系結合起來。因此,高校在考慮學生未來發展需要上,應理順培養目標與執業資格要求,培養內容與執業資格考試內容之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
學生在校所學的知識,由于專業課學時的限制,各門課程之間缺乏有效的聯系,不能互相聯系以解決實際工程問題,往往理論脫離實際。所以加強工程意識,以強化工程能力與創新能力為重點,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課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面向工程界,由注重知識傳授向重視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轉變。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與工程管理行業執業資格注冊考試的要求相適應。在課時分配上注意與執業資格注冊考試尋找一個適當的比例關系,既滿足學科的嚴謹性,也滿足執業資格體系的要求;在知識點的取舍上,注重納入執業資格考試內容,突出綜合運用本學科的基本理論和知識。使學生接受注冊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培養學生具有初步施工、管理和工程研究能力。
3.組織培養考核。對在校學生執業能力的考核可以由行業協會,或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工程類資格考試歸口管理單位組織管理。例如對造價員的認證可以與中國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協會成立認證評審委員會,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造價員歸口管理單位組織對具有工程造價專業的普通高等院校及其應屆本科畢業生進行認證,對通過認證考核并獲得畢業證的學生,除獲得學校頒發畢業證書外,另外還有由中國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協會統一頒發的《全國建設工程造價員資格證書》,這將為學生走向社會多了一個就業籌碼。
四、執業資格制度促進教師水平提高
1.更新教學內容。工程管理專業中有些課程受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法律法規影響較大,內容也隨外界環境變化較大,更新較快,尤其是2010年以來建設方面的法規、標準、規范頒布較多,已頒布的國家規范主要有《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建筑結構加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鋼管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等。[2]專業教師在教學中就應根據每年執業資格考試大綱和試題,適時更新教學內容,有時可以編寫“適用型”教材,使其具有時效性和真實性。針對現行的執業資格制度的發展及考試內容注重實用性的特點,鼓勵教師進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的研究,積極推進教學改革,鼓勵教師參與實踐工程訓練,參加執業資格的相關培訓與考試,以教學促進考試,以考試輔助教學,兩者相輔相成,既提高了個人知識能力水平,也夯實了教學專業知識,實現了雙贏。
2.健全課程建設管理體系。基于執業資格制度下的課程體系建設前,應充分調研,了解學生畢業后可能面對哪些執業資格考試,并結合考試內容安排課程,選擇教材,專業課考試與執業資格考試題庫掛鉤。同時,在專業與執業資格制度要求相結合的基礎上,制定明確的教學計劃、課程體系結構等。針對注冊考試的情況,對于有的課程體系進行適當調整,從而讓相應的教學管理工作不再是浮在上層的綱領性文件,而是有具體指導意義的可實際操作的實施過程,這不僅能夠促進專業建設與執業資格制度的有機結合,也是高校專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項新舉措。
3.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執業資格考試中一個重要內容是注重實踐環節,因此在執業資格考試中對考生來說最難的科目是案例分析。由于大部分考生沒有實踐經驗或者實踐與理論不相符,使很多考生對案例分析望而生畏。但是,日新月異,我國工程管理實行招投標制度以來,工程管理規范化、國際化、網絡化的趨勢日益明顯,對專業技術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求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增無減。因此在校的實踐教學環節尤為重要,為學生設立多個可供選擇的實踐題目,題目應該和實際工程結合,要求形成嚴謹的實踐報告,最好運用專業軟件,模擬實際工程項目從項目規劃到項目實施全過程,來代替簡單的、非實際工程內容的課程設計,以滿足市場需求,使學生身臨其境,更容易掌握專業知識點,真正學到可以應用的知識和提高能力。
五、執業資格制度促進社會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在國外,發達國家及地區的專業認證制度實質是一個利益相關者系統,在此系統內,各利益相關者以認證標準為依據、以能力標準體系與課程設置的響應性檢驗為核心,并將專業認證制度同工程師執業資格制度連接起來,保證學生達到成為專業人士的基本能力要求,確保畢業生的產出質量。[3]因此,專業認證制度的實施實際上是參與高等教育的利益相關者的共同治理,而影響專業認證制度實施的要素則構成了共同治理的核心。在我國,工程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專業教育的評估、執業資格的注冊制度在某種意義上目前是各自獨立運行的。從專業人才培養和人才的社會需求與評價來看,應當有聯系的事物沒有了聯系,應當相互銜接的事物沒有銜接,主要是缺乏相應的制度和操作措施,這是高校、政府和社會應當共同解決的現實問題。從執業資格注冊制度實施情況來看,申請注冊的工程技術人員雖然是具有幾年工作實踐經驗的,來自于社會方方面面的,但大部分都是高校相關專業培養的人才,具有相應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決定了執業注冊人員的水平和質量,決定了執業注冊制度的可持續發展,決定了執業注冊制度的國際交流和互認。
六、結語
執業資格制度的實施,不但明確了工程專業人員應具備的條件,而且能促進我國工程教育界與工程界有機結合。開設有工程管理專業的院校,應積極研究建設行業執業資格制度的特點和要求,并以此為參考確立合理的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內容,推動課程體系、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改革,強化實踐環節與技能掌握要求,以確保高校緊緊圍繞市場,為社會培養具有較高執業素質和創新精神的合格人才。總之,執業資格制度的實施有利于高校與社會的互助合作,提升了高校的教學質量和專業人士的執業素質,同時也加強了社會行業在人才培養中的地位。當高校可以引領社會行業的發展時,行業可以選擇較寬松的伙伴機制,高校對課程體系設置的自由度比較大,可以得到較大的發展和創新空間。
參考文獻:
[1]人事部.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暫行辦法[Z].北京:人事部,1995.
篇3
“慕課時代”的到來改變了傳統的知識傳播方式。借助于互聯網的迅速傳播,“慕課”的興起即將對我國乃至世界的教育體制、教育觀念、教學模式和大學功能等方面產生深刻影響。作為設立時間較短、發展迅猛、學科交叉特點明顯的新興專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課程建設面臨著許多現實的困難,如何利用“慕課”優勢,加強自身素養,并結合教學內容及教授方法進行課程建設的大膽嘗試是我們大學教師應該關注的方向。
【關鍵詞】
慕課教學;公共事業管理;課程建設
借助于互聯網的迅速傳播,作為一種新型的在線課程開發模式,“慕課”教學模式正在引發一場學習的革命。這種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技術手段,給傳統高等教育帶來了顛覆性的影響,給高校課程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
一、慕課教學的優勢和特點
從2011年開始,一種新型的網絡教育模式“慕課”(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開始興起,這種大規模、開放式的網絡課程給互聯網在線學習帶來了巨大變化,很快引起國內外學者的關注。各個國家紛紛推出自己的開放式網絡課程,其中Coursera,edX和Udacity被譽為全球“慕課”平臺的三駕馬車,并吸引了越來越多大學的加盟,其中包括國內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著名高校。在這場全球“MOOC熱潮”的影響下,我國高等教育界也正在為出現本土化的“慕課”而努力,比如2013年清華大學推出的“學堂在線”。慕課,是英文“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的縮寫。世界各地的名校將它們的課程制作成視頻,上傳到特定的網絡平臺,免費供全世界的人們學習,學習者還能夠得到一張證書作為獎勵,慕課教學的優勢非常突出。
(一)慕課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習者可以免學費獲得世界名校優質的教育資源,沒有時間、地域的限制,而且選課完全由自己決定,只要對該課程有興趣。而在傳統的課堂教學,學生只能聽本校老師的課程。
(二)鼓勵學習者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傳統網絡公開課,學生只能作為一個旁觀者,看老師給其他同學上課。但在慕課教學模式中,是老師在一對一地為學生授課,老師會照顧到每個學生的感受。
(三)慕課是一個完整的教學模式。慕課課程是定期開課的,類似于學校的學期。學生要聽課,回答問題,還有作業和考試。在論壇和討論區,可以和全球的學習者一起頭腦風暴,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在討論中學習新的知識。學生可以借助網絡自動化評價系統,自主安排學習進度,進行自測和完成作業。學生可以在線和名校的教授,以及全球任何一個國家的學生進行交流和互動,還可以自行組建學習小組,完成小組布置的作業,相互討論,共同學習。
二、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建設的現狀
作為設立時間較短、發展迅猛、學科交叉特點明顯的新興專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課程建設面臨著許多現實的困難。學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設置于2000年,經過長達十多年的探索,結合學校辦學理念、社會發展需要及專業特點,將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清晰定位在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現代公共管理理論和技術方法、具備處理解決公共事務的能力、能在黨政機關、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環保、社會保障等公共行政部門、公共企業、社會團體及社區等機構從事綜合管理與服務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
目前,學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包括必修課(72.4%)、選修課(27.6%)兩大類。在必修課中又分別設置了512學時的公共課(22.1%)、880學時的學科基礎課(37.9%)以及288學時的專業課(12.4%)。在選修中分別設置了448學時的專業選修課(19.3%)和192學時的公共選修課(8.3%)。同時,參照教育部的相關規定,將《管理學原理》、《政治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公共管理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管理心理學》、《公共關系學》、《會計學》、《統計學》、《管理信息系統》、《管理文秘》、《行政管理》、《保險學原理》、《社會保障》、《教育管理學》、《環境與資源經濟學》、《文化產業管理》等課程設置為專業核心課,課程體系相對規范完整。
三、“慕課”背景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建設的探索
“慕課”的興起即將對我國乃至世界的教育體制、教育觀念、教學模式和大學功能等方面產生深刻影響。如何利用“慕課”優勢,加強自身素養,并結合教學內容及教授方法進行課程建設的大膽嘗試是我們大學教師應該關注的方向。
(一)探索教學新模式,提高課程質量。以課程群建設為組合方式,以網絡視頻課程、精品課程、優質課程、重點課程為基本形式,全面加強專業學科基礎課程群、專業平臺課程群、專業拓展課程群建設,輻射帶動專業群平臺課程建設,大幅度提高課程質量。
(二)加強網絡教學平臺建設,較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與網絡課程”一體化推進課程數量,使得基于網絡的教學互動得到更大的普及。精品課程中網絡課程要涵蓋100%的課程教學大綱內容,優秀課程中網絡課程至少涵蓋85%的課程教學大綱內容,重點課程中網絡課程至少涵蓋70%的課程教學大綱的內容。
(三)打造各課程網站之間的交流平臺,實現網上答疑。未來五年,在原有教學方式的基礎上,引入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即“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將課堂教學與在線教學相融合。實現學生課下看講座視頻,教師課上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從現有的知識中學習、發現新的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四)積極實施雙語教學,通過引進國外的優質課程,努力推進課程建設的國際化。未來五年,本專業力爭開設1~2門雙語教學課程,逐步建立雙語教學的管理和考核機制。盡量選擇三、四年級適宜的主干課程作為雙語教學課程。在任課教師方面實行“走出去、引進來”政策。一方面,鼓勵青年教師出國進修,或者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提升他們的科研能力和外語水平。另一方面,引進有國外學習經歷、外語水平較高、具備雙語教學資格的高層次人才作為開展雙語教學的儲備教師。
(五)對部分實踐類應用課程,嘗試“慕課”教學模式。“慕課”教學模式是對傳統高校課堂教學的一種補充和延伸。課程建設要適應互聯網背景下在線課程發展的趨勢,努力推進在線平臺和課程的一體化發展,實現線上和線下的結合、教與學的結合、主動和被動的結合,改變傳統的授課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六)借鑒“慕課”教學模式,提出課程建設的新要求。傳統的課堂教學,有嚴格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教師需要嚴格遵守。慕課教學則不同,由于學生學習時間不固定,因此,教師的課程教學就不能嚴格按照課時劃分、按照課本章節進行,而必須將課程內容分割成若干小的知識點,每個知識點可能只需要10分鐘左右,如此下來,一門課程不是分成章節,而是細分成幾百個知識點。靈活的講授方式和知識結構為學習者帶來了便利,也為其提供了更靈活的學習選擇。比如,對學習程度高的學生而言,無需對已掌握的知識重復學習,可以自行選擇自己認為較難的內容。但這也對高校教師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需要對所講授的課程體系有深刻理解,能夠正確把握課程體系中的知識結構,清晰地劃分各知識點,并向學習者表明各知識點的內在邏輯聯系,以及重難點的把握。
【參考文獻】
[1]王海波.國外當前慕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探析[J].復旦教育論壇,2015,4:25~30
[2]方芳.慕課時代中華文化傳播的機遇、挑戰與對策[J].江蘇高教,2015,3:75~78
[3]孫南南.挑戰與應對:語言教學慕課模式的國際視野[J].中國大學教學,2014,12:36~39
[4]許濤.慕課背后的爭議研究綜述[J].中國大學教學,2015,7:21,22~27
篇4
1.1合同履約不嚴現象嚴重
違反建設程序建設與施工、監理的關系實質上是合同關系。目前有的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建設對施工、監理的合同履行情況把關不嚴,比如對人員的無序調換不能及時加以制止,沒有按照合同要求進行違約處理,對調換人員沒有達到合同規定的仍予以批準等等,這些都是不重合同管理的表現。我市有多個交通項目早已完工并投入使用,但合同執行中存在隨意變更等問題,工程結算審價爭議久拖未決,以致每年有農民工上訪現象。特別是有的建設財務控制力量不足,債務負擔過重,資金周轉困難,歷年累積的應付工程款欠款嚴重。歷年來工程款支付環節引發的社會矛盾屢見不鮮,所以,近年來建設管理部門等對合同管理特別是農民工支付保證金加強了控制管理。2013年版本的建設合同條款中單獨對工程款支付和合同變更作出了詳細的解釋。
1.2基礎資料不全,竣工驗收拖延
按規定要求,公路項目通車試運行兩年后應進行竣工驗收,但我市大部分已到期的項目無法及時竣工驗收。原因有檔案資料不全,財務決算未及時完成等等。前幾年已完工的多個項目竣工結算還未全部完成,有的項目尚在訴訟中,導致財務決算無法編制、竣工驗收無法進行。建設由于管理人員不懂工程的管理程序,沒有及時整理檔案資料,后續再補有困難。建設程序中要求的以“估算控制概算”、“概算控制預算”、“預算控制決算”的原則沒有得到很好地執行。近年政府主導下的內部專業化分工,統一領導。各司其職,有效地提高了公路建設管理效率。市發改委、財政等部門也成立了基本建設項目綜合驗收領導小組,大大推動了項目綜合驗收的進度。
2推動交通工程建設專業化管理的策略
2.1嚴格控制準入門檻
制定相應法律法規,并且在實際工作中做到嚴格按法律規則辦事,交通工程項目招標的時候,要深入調查競標的能力水準、技術水平,對相關項目負責人的專業資格標準和管理人員的素質、水平進行嚴格把關,將組織機構的組建、人員配置的標準明確化,如此措施的核心目的就是要實現工程建設管理團隊管理的專業化。依據相關準入條件,對眼下正在進行的項目進行檢測、衡量,把不符合標準的進行及時的變動,將涉及到的相關人員替換。新項目的問題上,一定要嚴格按標準展開。
2.2要把好制度關,推進規范化管理
作為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指導督促項目法人建立健全內部管理、招標投標、質量標準、進度控制、安全管理、合同管理、材料采購、工程變更、資金撥付、廉政準則等方面的工作制度,完善各項工作流程,建立規范有序、科學高效的管理運行機制,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同時建立財務竣工決算、綜合驗收、檔案管理制度,做好項目的后評價工作。政府部門也加強對政府投資項目的監督管理,扎實督促建設建立工程項目內部控制制度,并能有效實施,提高管理效益和成果。
2.3要把好考核關,落實好建設管理責任
要加強對項目建設的監督檢查,完善考核評價體系,提高管理效能。要將建設管理能力與項目建設的適應性納入動態監管,重點考核機構和人員變化、履約能力、履職效果、質量安全控制等關鍵要素,及時修正管理偏差。對社會投資項目,還要加強對資金籌措、履約能力的監管,防止出現半拉子工程。對工程實施管理不力、現場管理混亂、容易發生質量安全事故的建設,應責令停工整改。對整改不力的,要及時撤換。
3結語
篇5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素質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消防安全工作,社會對消防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人才的稀缺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和影響消防安全工作的瓶頸,社會急需大量的消防安全專業技術人員。發展消防事業,不僅需要高級消防管理人才,更需要大量消防技術性人才。發達國家都非常注重消防工作,而當前在經濟不斷發展的情況下,我省乃至全國開設消防相關專業的院校還很少。
鑒于此,我校自2000年起開始開設消防安全與物業管理專業,培養從事消防設施設備的維護、保養、檢測、維修、改造、設計和安裝的工作,掌握消防法律法規和消防技術規范,培養具有消防專業技能和管理知識的專業人才。13年來培養了800多名消防相關專業的技術人員,我校培養出來的專業人才,具備基礎知識扎實、實操能力強,能吃苦耐勞地特征,在消防安全工作崗位上發揮了重要作用,該專業也成了我校名副其實的特色專業。
二、 本專業的招生情況
目前,我校的消防設備管理與工程技術專業面向廣東省或全國各個地區招收高中或中等職業畢業生,連續招生13余年,培養學生達800多人。
三、本專業的教學設施
校內設有本專業實訓室,面積達到150平方米,按照消防規范的要求配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自動噴淋滅火系統,并與自動報警主機、水池、消防水泵聯動操作,基本上能滿足專業實習、實操的需要。
然而,由于校內教學場地的限制,我們一直以來無法建立一整套針對建筑內不同部位的可燃裝修材料的火災危險性評估系統;無法建立針對電氣設計引發的火災危險性評估系統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能講解理論知識,學生對專業知識的認識往往只停留于表面,不能深層次地理解。
為了解決我校消防設備管理與工程技術專業教學設備不足的難題,2008年以來,我們堅持以廣東海富建設有限公司消防技術服務分公司作為學生實習基地,與公司進行校企合作,進行教學、研究、管理一體化運作,效果良好。此外,我們還通過多方聯系,尋找具有國家建設部頒發的機電設備安裝工程專業承包一級資質、消防設施工程專業承包一級資質、建筑智能化工程專業承包一級資質和消防專項工程設計甲級資質、安技防施工、設計、保養省一級資質和消防維修保養甲級資質的企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訓基地。多年來,我們多次帶領學生外出,到中信廣場、正佳廣場、廣東省中醫院、保利花園等單位實地考察、進行專業課程訓練,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本專業的師資隊伍
目前,從事消防設備管理與工程技術專業一線教學的老師,大多是富有教學經驗,一專多能的教師,教學效果良好。
五、 專業的校企合作
消防設備管理與工程技術專業實訓教學的投入成本高、周轉慢,而我校又面臨著經費不足的問題。為改變被動的局面,我們積極拓展校企合作,通過與企業合作,可以充分利用企業的消防設備進行實踐教學,從而使學生將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操作更緊密地結合起來。
目前,我們已與廣東海富建設有限公司消防技術服務分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畢業的學生通過職業資格鑒定走上工作崗位,得到了企業的認可和好評。
六、本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
在改革開放、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社會經濟得到迅猛發展,消防工作愈來愈引起政府及社會的廣泛重視。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認真貫徹《消防法》,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消防安全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出現消防專業人才不足和滯后的現象,這為本專業的發展提供了光明的就業前景。
廣東海富建設有限公司消防技術服務分公司就是與我校長期合作的消防設施設備維護管理的專業公司之一,該公司每年都要招聘我校本專業畢業生30至50名,近三年來已有80多名本專業畢業生到該公司工作。從整體來看,本專業學生就業也出現了供不應求的良好現象。
七、專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 教學設備不足;2. 生源缺乏;3. 師資配備不足。
篇6
關鍵詞: 畢業設計 工程管理 指導模式
工程管理專業畢業設計是教學過程的最后階段采用的總結性實踐教學環節,是學習深化與升華的重要過程。通過畢業設計,能使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的各種理論知識和技能,進行全面、系統、嚴格的技術及基本能力訓練,它既是學生學習、研究與實踐成果的全面總結,又是對學生素質與能力的一次全面檢驗,而且是對學生的畢業資格及學位資格認證的重要依據。同時,通過畢業設計,學生對某一課題進行專門深入系統的研究,鞏固、擴大、加深已有知識,培養綜合運用已有知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學生走上工程建設崗位前的一次重要實習。因此,如何提高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畢業設計質量就成為工程管理專業畢業設計指導團隊必須思考的課題,筆者在這方面進行了不斷嘗試與努力,特總結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供工程管理專業畢業設計指導團隊參考。
1.科學合理地確定畢業設計課題。
選題是畢業設計的關鍵。一個良好的課題能強化理論知識及實踐技能,使學生充分發揮其創造力,圓滿地完成畢業設計。因而畢業設計選題要注重課題的實用性、教學性。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筆者也發現,拿到實用性強的課題的學生積極性明顯高于其他學生。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應用,與實際結合的課題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因此,課題應盡可能地貼近生產實際、生活實際。而注重課題的教學能使知識承上啟下,一方面豐富原有知識,另一方面保證知識的前后連貫性,有助于學生進一步消化原有知識,提高自己。畢業設計的課題選擇應綜合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有利于綜合學生所學知識。
(2)能結合學科特點。
(3)盡可能聯系實際。
(4)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根據以上要求和鑒于工程管理專業的畢業設計多集中在工程招投標文件的編制和工程造價確定與項目管理實施規劃的編制方面,因而筆者認為其關鍵是選擇合適的工程項目,其工作量在滿足要求的同時,能使學生在工程造價的確定和項目管理某一階段的實際工作方面得到鍛煉。所以學生選題應切實遵循來源于實踐并考慮其教學性的原則。
(1)教師參加的產學研橫向課題,真題真做,為委托單位提供服務;
(2)實習單位的實際工程項目,真題真做,切實為實習單位提供服務;
(3)教師挑選的工程規模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項目,假題真做。工程管理專業畢業設計指導團隊應注重課題資料的積累,盡量選取最適合教學內容又貼近生產實際的課題,完成資料庫的建設,為今后課題的不斷完善打好基礎。
在確定選題時還要考慮學生實際能力的差異。學生不可避免地在理論基礎和動手能力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因此,課題的預備應有層次性。否則,太簡單的課題將使部分能力較強的學生產生輕視的態度,草草了事,或過早地完成設計而影響其他學生;而太難的課題使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感到無從下手,產生畏懼感,最后由教師手把手地教,甚至由教師一手包辦,使畢業設計流于形式,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因此在分組時應該合理安排,而在布置課題時,基礎好的學生和基礎差的學生的設計課題應有所不同,盡可能符合每一位學生的實際能力,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產生強烈的探索欲望及解決問題的迫切心理要求。
2.為學生落實好對口實習單位,以便學生扎實實習,充分調研。
通過實習(調研)為畢業設計做好準備,在資料收集、方案確定、資料查詢等環節獲得必要的訓練。也可根據實習單位的具體情況,初選畢業設計題目。
為使學生能夠做好實習工作,并受到適應現場、社會活動與人際交往能力方面的訓練,以提高綜合素質。教師必須通過各種途徑為學生篩選落實好對口實習單位,使實習能夠達成下列實習(調研)內容與要求。
(1)了解畢業設計課題研究的對象及生產、科研的實際,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培養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的作風,提高工程管理素質。
(2)獨立深入與畢業設計課題有關的單位、部門了解課題的來源及提出的依據,了解與畢業設計課題有關的實際知識。收集有關的數據、圖表、文獻、資料,并進行分析、歸納、整理及研究,對課題設計方案起到指導作用。
3.構建高效教師指導團隊和指導模式。
(1)逐步建設高效精干的畢業設計指導團隊
畢業設計既涉及理論知識又涉及實際操作技能。因此指導教師既要能從理論上指導,又能給予實踐上的幫助,因而指導教師應具備較強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鑒于目前部分教師一直在校學習到博士畢業,缺少工程管理實踐經驗這一現狀,要提高畢業設計指導質量,有必要組建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互補的指導團隊以滿足設計需要。
筆者經過多年的實踐,充分認識到校企合作指導模式是目前最高效的指導模式,學生既可以得到理論提高,又能很快得到工作能力的提升,滿足就業需要。因此,學校應該考慮聘請一定數量的有經驗的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員加入指導團隊。
(2)構建互動式的指導模式
指導教師布置給學生任務后,要指導學生分析課題,確定設計思路,充分利用技術資料,注重設計方法和合理使用工具書。學生設計時應注重理論與實際的差距,充分考慮設計的可行性。指導教師要注重學生完成任務的質量和速度,及時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啟發其獨立思考。在設計過程中,應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安全意識和嚴謹的工作作風。設計完成后應撰寫畢業設計論文,對自己的設計過程做全面總結。
因此,要提高畢業設計質量就要實施全過程監控,分階段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在畢業設計這一實踐教學環節,努力構建互動式的指導模式,把指導過程看做師生之間的交往溝通,把指導教學看做一個動態發展的并相互影響的教與學的過程。這種指導教學模式的優勢是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所想所知,了解學生在設計過程中面臨的困難與難題,盡早引領學生解決問題,充分發揮教師教學的主導作用,從而讓學生成為實踐教學環節的主體。
4.認真組織好答辯環節。
答辯是檢查學生畢業設計質量的一次“口試”,也是學生在校走向社會前的最后一次綜合檢驗環節。通過這一形式,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總結設計過程,檢驗其應變能力及自信心,為真正走上社會打下堅實基礎。答辯主要考查學生的一些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答辯的過程實際是幫助學生總結的過程。所以在答辯過程中,答辯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總結在設計過程中積累起來的經驗,分析設計效果,找出不足及改進方法,幫助學生把實踐轉化成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通過答辯,有助于學生提高應變能力及自信心,為真正走上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5.建立實際可行的評價指標與標準,嚴格做好成績評定工作。
篇7
本人1991年8月畢業于浙江廣播電視大學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專科學歷,畢業后一直從事建筑工程設計和建筑施工技術管理工作。在工作期間又繼續參加第二專業教育學習,于1996年1月畢業于浙江廣播電視大學計算機應用工程專業,本科學歷,同年9月被浙江省鄉鎮企業局職稱改革辦公室審定為助理工程師,2002年12月晉升為工程師,2007年被浙江省建設廳審定為二級建造師(建筑工程專業)。從事建筑技術工作20多年來先后擔任過建筑工程項目設計主管、建筑工程項目設計技術負責人、建筑幕墻工程項目技術負責人、建筑工程技術部副經理、建筑幕墻及建筑裝飾工程項目總工、公司副總工程師兼建筑幕墻、建筑裝飾工程技術總監等職務。現任浙江華建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兼工程設計總監。由于本人工作認真負責,先后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工程技術骨干及工程技術創新先進個人等,年度考核優秀18次。現將20多年來的專業技術工作簡要總結如下:
一、認真做好建筑工程項目規劃設計工作
本人利用所學的專業技術理論知識,充分運用于實踐。在浙江省城鄉綜合設計院從事建筑工程設計工作5年,參與完成建筑工程設計項目3個,分別是浙江省工業產品檢測中心辦公樓建筑設計,杭州自來水廠職工宿舍建筑設計,杭州之江度假村規劃及建筑設計(設計建筑面積約31000㎡),獨立完成建筑工程設計項目3個,分別是浙江省警察學校辦公樓建筑設計(建筑面積約4100㎡),杭州毛巾被單廠職工宿舍建筑設計(建筑面積約5300㎡),德清水泥廠整條生產線及辦公樓建筑及總圖設計(建筑面積約2900㎡),主持完成建筑工程設計項目2個,即:奉化刀剪廠辦公大樓建筑設計(建筑面積約3600㎡),桐鄉水泥廠整條生產線及辦公樓建筑及總圖設計(建筑面積約2600㎡)。其中:德清水泥廠整條生產線及辦公樓設計,為部分框架結構、樁基。由于地基回填土,淤泥土層深有8至9米,采用大開挖,則工期要拉長,決定改用大孔徑灌注樁基,既可縮短工期,又可節省造價。考慮到大孔徑灌注樁基當時在德清還是剛開始應用,缺乏實際經驗,本人通過學習技術規范,結合現場實際,成功地完成了設計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又如: 桐鄉水泥廠整條生產線廠房,它包含重力設備,材料堆放等功能,荷載較大,決定采用全框架結構,進行受力分析,結構計算,認真仔細地繪制施工圖,得到了院領導和同行的好評。
篇8
關鍵詞:CDIO;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課程群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以下簡稱為“信管專業”)是“管理科學與工程”的下屬二級學科,其核心課程體系無論在教學內容還是在教學方法上,都帶有非常明顯的工程性特點,但在目前的教學實踐中存在著學生積極性不高、教師教學能動性不足、教學水平不盡如人意、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不高等問題。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來國際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是由麻省理工學院等4所國際一流工科大學發起并創立的、我國教育部大力倡導的先進工程教育模式。目前,汕頭大學走在工程教育改革的最前沿,提出了EIP-CDIO工程教育理念。文獻[4]針對中國學生的特點,提出了基于興趣和自主的CDIO教學模型IACDIO。文獻[5]把CDIO人才培養理念引入到課程建設中,提出了基于CDIO的“軟件工程”課程建設方案。
CDIO代表構思(cone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運作(Operate)。CDIO工程教育模式倡導工程教育應該以項目的CDIO全過程為載體,將實踐與課程有機地聯系在一起。通過項目的研發過程,使學生掌握工程基礎知識,提高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工程系統的適應與調控能力。在“如何培養人”方面,CDIO采用了建構主義教育理論,并通過CDIO的12條標準指引工程教育的實施方法,這12條標準從基本理念(標準1:背景環境)、培養目標(標準2:學習效果)、課程體系(標準3:一體化課程體系;標準4:工程導論;標準5:設計實現經驗;標準7:一體化學習經驗)、自主學習模式構建(標準8:主動學習)、師資與環境保障(標準9:教師工程能力;標準10:教師教學能力;標準6:工程實踐場所)和考核與評估(標準11:學生考核;標準12:專業評估)等各個方面指導工程教育的實踐,圍繞培養目標一體化而實現工程教育的培養目標。
針對信管專業工程類課程群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分析了信管專業的工程性特點,并基于CDIO的12條標準,從培養目標、課程群組織架構、自主學習培養模式和學習考核體系等4個方面提出信管專業工程類課程群建設方案。
1.信管專業的工程性特點
信息系統是實施信息管理的基石,信息系統的開發與設計是信管專業知識架構的核心,而信息系統的開發與設計所采用的方法學和過程都借鑒了工程化思想,即要以工程理論、原理、方法和技術來指導信息系統的分析與設計過程,因而使得信管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帶有一定的工程性特點。
在培養目標上,信管專業所培養的人才應該具有工程人才的知識和能力。實際上,信管專業畢業生就業后所從事的也多是信息管理工程師、軟件開發工程師、軟件實施工程師、軟件測試工程師等工程類職業。
在教學內容上,信息系統的分析與設計是信管專業知識架構的核心,其相關課程與實驗、相關課程設計構成了信管專業工程類課程群。如表1所示是信管專業工程類課程群主干課程,顯示了各課程及其在信管專業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和定位。其中,“軟件工程”是整個課程群的核心,它提供信息系統的分析與設計的方法論,也就是說要以工程理論、原理、方法和技術來指導信息系統的分析與設計過程。
2.工程類課程群培養目標
不同的地區性產業,不同的學生生源,決定著教學手段的差異性。經統計,我們發現中南民族大學有三成左右的生源來自少數民族地區,基礎相對薄弱,導致學生在文化背景、基礎知識、創新意識、各種能力素養等諸多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因此,中南民族大學信管專業的定位應當與生源狀況相適應,在教學方法與手段等方面增加更多的基礎訓練環節。
根據CDIO大綱以及CDIO標準2,同時考慮工程師應具備的各種能力和職業素養,信管專業工程類課程群的培養目標是講授信管專業工程類課程群的相關知識,以工程實踐為教育的內容和背景環境,使學生熟練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的理論、方法;培養學生的工程價值觀,使其具備工程技術能力、基本的工程創新能力、工程師職業道德、團隊工作和人際交往能力;培養達到CDIO大綱要求,能夠從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統規劃、分析、設計、實施與管理工作的高級工程人才。
3.工程類課程群組織架構
依據CDIO標準3、4、5和7,以工程實踐作為工程教育的內容和背景環境,增加實踐、實習和操作訓練,以指定項目或自選項目組織教學,讓學生在“做中學”,將信管專業工程類課程群構建成一個圖1所示的魚骨型的階梯遞進式組織架構。
階梯遞進式組織架構分為結構化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面向對象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以及畢業設計3個階段。其中,第一階段采用結構化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把算法(“C語言”與“數據結構”)和數據(“軟件工程”與“數據庫原理與應用”)組織起來,進行課程傳授和實訓;第二階段,按照面向對象方法,使用JAVA、JSP語言和UML,傳授面向對象的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并進行相關實訓;第三階段是在前兩個階段的基礎上,引入“IT項目管理”知識,提供實訓平臺,讓學生自主創新完成畢業設計。
在實驗、實習與操作訓練的組織形式上,按照“課程內實驗課程設計綜合設計”的階梯遞進方式,從左至右按時間順序組織相關教學內容(標準3),使學生通過圖1的階梯遞進式組織架構中的3個遞進階段的學習任務,完成3個級別的設計實現訓練(標準5),使其獲得一體化學習經驗(標準7)。其中,“課程內實驗”提供基礎級實現驗證訓練;其后進階為“課程設計”,綜合基本方法和工具,提供進階級課程設計訓練;最后,進一步上升為“綜合設計”,分階段遞進式提供3個階梯的系統分析與設計訓練。另外,“計算機組成原理”等專業基礎課程主要為信息系統的分析與設計訓練提供計算機基礎知識支撐,但不提供設計實現訓練,在圖1中用虛線框標注。
3.1基礎級實現驗證訓練
3.1.1教學方法
課程教學以課堂形式展開。課內實驗以指定的典型案例為依托,讓學生以個人為單位,指定技術手段,完成指定內容的驗證與實現。實現驗證訓練成績由任課老師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進行審定,并計人課程最終考核成績,一般所占比例為20%-30%。
3.1.2內容組織
為進一步夯實基礎,在表1中除專業基礎類課程外,其他課程均需組織課內實驗,以保障充分的實現驗證訓練。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為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工程師職業道德,在“軟件工程”課程教學中,按照CDIO標準4,特別引入了“工程概論”的知識內容。
3.2進階級課程設計訓練
3.2.1教學方法
1)教學組織。
以二級團隊為單位,2-3人一組,按照二級團隊自主學習培養模式(見4.1節),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利用2-3周左右的集中時間,完成課程設計。
2)指導團隊。
由一名指導老師和2-3名助教構成指導團隊,指導所有的二級團隊。
3)設計選題。
課程設計選題應該是操作性很強、復雜程度不高的設計類題目,大多數是由指導老師指定,亦可由學生團隊自選,但自選題的可操作性和復雜程度需由指導老師論證。
4)所用技術。
課程設計的技術手段由指導老師根據課程指定。
5)成績評定。
按照二級團隊成績評定方法(見4.1節),由指導老師和學生共同評定成績。
3.2.2內容組織
進階級課程設計主要包括“數據結構課程設計”、“數據庫課程設計”和“JSP課程設計”,即圖1中的中心水平線上方的課程設計。其中,“數據結構課程設計”要求使用“c語言”組織相關的數據結構,進行諸如DES加密算法、大數四則運算等中等難度算法的實現訓練,以幫助學生熟悉C語言,完成算法的實現與優化。“數據庫課程設計”要求按照軟件生命周期的流程,完成指定的諸如校園圖書館、超市等環境相對熟悉的案例的數據庫設計與實現。“JSP課程設計”則要求使用JAVA和JSP語言,采用面向對象方法學,完成與“數據庫課程設計”相同案例的設計與實現工作,以幫助學生熟悉JAVA和JSP語言,掌握面向對象方法學。通常,同一個二級團隊的“數據庫課程設計”的選題要與“JSP課程設計”的選題相同,這樣,兩個課程設計完成之后,所得的數據庫和JSP程序就可以集成為一個相對完善的信息系統。
3.3綜合級系統分析與設計訓練
3.3.1教學方法
1)教學組織。
以一級團隊為單位,4~6人一組,按照一級團隊自主學習培養模式(見4.2節),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完成項目開發任務。
2)指導團隊。
1-2個一級團隊配備一位指導老師。
3)設計選題。
課程設計選題應該是操作性較強、中等復雜程度的分析與設計類題目,大多由學生團隊自選,但自選題的可操作性和復雜程度需由指導老師論證。
4)所用技術。
課程設計所用的技術由指導老師根據課程指定,或由學生自選。
5)成績評定。
成績按照一級團隊成績評定方法(見4.2節)由指導老師組共同評定。
3.3.2內容組織
綜合級系統分析與設計訓練主要包括“結構化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面向對象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和“畢業設計”3個階段,均串聯在圖1的中心水平線中。其中,“結構化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要求學生自選題目,按照結構化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的流程,讓學生在6-10周左右的時間內,完成中等復雜度的信息系統的分析與設計。如果條件允許,學生(優秀學生)可自選語言實現該系統。“面向對象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要求學生自選題目(自選題可與“結構化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的選題相同),依托面向對象方法,按照面向對象分析與設計的流程,使用JSP語言,或自選語言形式,讓學生在6-10周左右的時間內,完成中等復雜度的信息系統的分析、設計、實現與測試任務。而“畢業設計”則要求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自選題(需經過老師論證,也可由老師指定選題),自選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的方法和技術手段,在15周左右的時間內,完成復雜度較高的信息系統的分析、設計、實現與測試任務。通常,在“畢業設計”環節,每一個選題可考慮組內配備1-2名學生負責完成所選題的項目管理工作。
4.自主學習培養與考核
針對圖l所示的課程群組織架構,我們按照CDIO教學大綱和CDIO標準8與標準11,構建階梯式自主學習培養與考核模式。考核小組由指導教師團隊與學生評審團組成。該培養與考核模式也相應分為3個級別:基礎級、二級團隊級、一級團隊級培養與考核模式。其中,基礎級培養與考核模式依托課程群,主要在課程講授和基礎級實現驗證訓練中體現。學生以個體為單位,接受老師的課堂傳授,配以課堂作業、實現驗證訓練以及學生課堂匯報環節,輔以多種形式的答疑,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基礎級培養與考核模式基本基于日常教學,操作形式相對簡單,在此不予贅述。
4.1二級團隊級培養與考核模式
4.1.1自主學習培養模式
二級團隊面對的是操作性強且復雜程度不高的訓練任務,因此在進階級課程設計訓練的實際流程中,引入敏捷開發、極限編程以及測試驅動開發等概念,相對精簡地組織二級團隊的自主學習培養模式。
二級團隊的任務不進行分工,所有工作任務均由小組成員共同完成。團隊成員在任務期內共同作息、共同討論、共同接受老師的指導、共同解決問題,以培養學生的工程協作能力、團隊工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為幫助二級團隊按時完成工作任務,指導老師在任務期內,每天均需與所指導的團隊碰面,以幫助成員解決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答疑過程中,指導教師不要求直接回答二級團隊的疑問,但要求指導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讓學生自己掌握“漁”的方法。針對典型問題,在問題解決后,我們組織相關二級團隊進行現場展示,并由他們回答其他二級團隊的問題。通常,二級團隊的現場展示每兩天進行一次。
4.1.2學習考核模式
由學生自行推選優秀學生組成學生評審團,學生評審團人數通常占學生總人數的10%。二級團隊完成工作任務后,組織答辯會,由團隊成員介紹項目完成情況,由指導老師和學生評審團共同進行評審。最終評審成績由指導老師評定成績(60%)和學生評審團的平均成績(40%)加權平均獲得。
二級團隊的考核主要從知識掌握程度(涵蓋原理與方法掌握程度、語言熟悉程度和工具熟悉程度等)、課程設計成果(包括實現的程序以及分析、設計、實現和測試過程中的相關文檔)、個人貢獻與能力(涵蓋工程技術能力、工程師職業道德團隊、團隊工作和人際交往能力)等多個方位全面考核學生的學習成果。
4.2一級團隊級自主學習培養與學習考核
4.2.1自主學習培養模式
一級團隊面對復雜程度較高的實際項目任務。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應用整合與劃分,即“分為治之,合而擊之”的團隊協作思想,由學生在團隊內分化項目任務,由學生自主控制項目過程,完成團隊任務及答辯。
一級團隊項目開發與過程控制的主體均是學生團隊,教師只負責監督、指導與答疑。在項目開發過程中,主要由學生團隊自行分解項目任務、組織項目開發過程、進行項目進度控制與管理、完成項目任務。
為了保證項目任務的有效完成,在項目開發過程中,我們借鑒《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的思想,以周為時間管理的基本單元,要求一級團隊每一位成員每周周末向指導老師提交周報和下周計劃,并在本周周末或下周周一由指導老師主持召開周例會,實時監督項目的完成情況。其中,周報是項目成員完成本周工作任務后的總結性文檔,要求與上周計劃對應,主要包括每個工作日的工作進展、學習情況以及有待解決的關鍵問題。周計劃是項目成員展開下周工作的綱領性文檔,周計劃的制訂要兼顧本周項目任務的完成情況和項目的總體計劃,以便于解決本周存在的問題,推進項目進度。周例會是每周指導老師與學生的碰頭討論會。在會上,項目組成員介紹本周的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和下周計劃,并在指導老師的主持下,針對項目成員所遇到的問題及下周計劃展開討論,以給出解決方案或合理化建議。
此外,為進一步幫助學生及時完成項目任務,指導團隊建立“一周一講”機制,通常在周中進行。在項目初期,“一周一講”主要由指導老師主講,介紹項目開發的相關方法、語言、工具以及典型問題的解決方法;項目中后期,則主要由一級團隊的項目成員主講,介紹其近期所學到的新知識、所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案。這樣,既可以幫助項目組成員互通有無,拓展知識面,使其學得更多,學得更快,也可以提高項目組成員的團隊工作和人際交往能力。
4.2.2學習考核模式
由全體指導老師一起組成評審團。一級團隊完成工作任務后,組織個人答辯會,每個成員在會上獨自介紹項目完成情況,由指導教師評審團進行評審。最終評審成績由該一級團隊指導老師和其他指導老師的成績加權平均獲得,其權重分別為70%和30%。
在二級團隊考核的基礎上,一級團隊的學習考核添加了過程考核和創新考核兩個環節。其中,過程考核關注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工作情況,依據周報、周計劃、周例會以及“一周一講”中學生的表現,進行過程考核。而創新考核關注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包括發現問題的能力、新方法的原發性創新能力和相關技術手段的模仿性創新能力。
篇9
【關鍵字】典型工作任務 物流 課程體系
物流人才被稱為我國21世紀最緊缺的12大類人才之一。據測算,“十二五”期間,物流人才的總需求達到20萬人左右。廣西北部灣物流產業2010年物流人才需求總量約為62300人,到2015年將達到95800人。物流業急需大量掌握一定技能,有一定溝通能力,會做事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大膽地進行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課程教學改革以系統的開發設計一套符合區域需要的、標準化的課程體系是必要的,同時也是迫切地。
一、物流課程體系研究的現狀
近年來,各個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從課程形式上紛紛進行了一些改革,但總體改觀甚微。由于辦學理念、師資力量、辦學經費等等方面的限制,課程體系的改革進程緩慢,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課程體系單純圍繞專業設計,重視專業理論(物流管理的業務知識)的教育,忽視人文素質(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社會交往能力,組織、判斷、領導工作的能力)和專業技能(物流管理各領域的相關技能,如倉儲盤點、入庫管理、條碼制作等)的培養。致使學生知識面窄,適應性差。
2、課程設計生硬,教學內容與企業物流管理的實踐脫節。傳統的課程體系生硬地將實際相互關聯的整體內容人為地分割切塊,造成了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是零碎散亂。這樣直接導致了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欠缺,遠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企業物流管理的實踐。
3、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輕實踐能力的培養。目前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程度不同地存在“關門辦學”的傾向。在課程設置上,專業理論課的開設越來越多,而傳授應用性知識、培養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實踐環節受到輕視和排擠。其結果是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越來越差,在人才市場的競爭力越來越弱。
4、從目前國內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看,認識實習、市場調查等鞏固學生知識的環節過多,而學生動手實踐或進行物流策劃等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性的綜合性實踐環節過少。學生畢業后對工作環境的專業適應性差。
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基于“典型工作任務”的課程體系建設研究勢在必行。
二、研究的必要性分析和價值
構建基于“典型工作任務”的課程體系,能較好的解決上面所存在的問題。
基于“典型工作任務”的課程體系打破原來的學科課程體系,以東盟及北部灣區域物流企業的實際工作崗位及其主要工作任務作為課程內容的選取依據,根據工作任務的實施流程來設計教學單元。使開設的課程與企業的實際運營一致,將零散的學科知識按工作任務集合在一起,更加符合企業的實際需求。從而實現職業教育與企業工作崗位需求的無縫對接。
典型工作任務是搭建在工作與學習之間的立交橋。“做中教才是真教,做中學才是真學”,對于一個專業或一個職業,將來可能要面臨哪些工作,把這些工作提煉出來,再分解成一個個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務。教師通過帶領和指導學生完成典型工作任務的過程,將知識點和技能點涵蓋進來、有機聯系起來。學生通過完成典型工作任務,在做的過程中就不知不覺掌握了散落在工作任務中的知識點和技能點。所以說完成“典型工作任務”的過程能夠促進學生的職業能力發展.
三、基于“典型工作任務”的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置構想
1、構建服務北部灣的基于“典型工作任務”的物流類專業課程體系
(1)與多家物流企業進行合作,依托“廣西現代物流協會”及“廣西國際貨運協會”,對我省從事倉儲、流通配送及國際貨運的企業進行調研,調研企業的數量視需要而定。對企業的專業人才需求層次、職業崗位能力、職業素質與知識點等情況進行調研,對物流職業崗位群的能力進行分析,確定運輸、倉儲、配送、采購、營銷、物流信息等職業領域。
(2)劃分職業崗位,把物流職業領域劃分為基層操作、職能管理、規劃決策三個層次的職業崗位。并細分出適合中職學生的工作崗位。
(3)邀請行業專家和經驗豐富的專業課教師,分解各職業崗位工作任務、分析典型工作任務能力需求。
(4)行動領域的歸納,根據能力復雜程度來整合典型工作任務,從而歸納出行動領域。
(5)重構行動領域并且將其轉換為課程,在這個環節中根據學生的學習及職業成長的規律來構建與物流職業崗位緊密結合的專業課程體系。
2、開發6門基于“典型工作任務”的專業核心課程
根據運輸、倉儲、配送、營銷服務、貨代報關、成本管理、信息處理等主要物流業務的工作過程,將《倉儲實務》、《配送實務》、《物流營銷實務》、《叉車操作與維護》、《國際貨運業務》《物流信息系統》)6門課程確定為本專業的核心課程作為重點加以建設。建設基于“典型工作任務”的物流專業核心課程資源庫。
3、建設4門基于“典型工作任務”的校本特色教材
為適應新課程體系改革和教學實施的需要,校內專任教師與行業專家共同編寫《倉儲實務》、《配送實務》、《物流營銷實務》、《叉車操作與維護》4本基于“典型工作任務”的校本立體化教材。在內容上突出工作崗位技能訓練,在形式上每本教材配套有課程標準、多媒體課件、教案、實訓指導書、試題庫、案例集等資料。
4、基于“典型工作任務”,改革教學模式與方法手段
教學中鼓勵以企業工作流程和任務為主線,采用任務教學法、項目教學法、一體化教學法等利于“老師做中教,學生做中學”的基于“典型工作任務”的“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推行工作任務實踐早介入,真正體現動手操作為主,理論為輔的教學模式。
5、構建“以學生能力發展為本位”的考核評價體系
確立“以學生能力發展為本位”的考核和評價理念,推行綜合性考核。重視對學生的職業素養、崗位技能和學習過程的考核。校內考核和企業考核相結合,知識技能考核與職業資格鑒定結合,全面衡量教學質量。
實訓考核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技能與作業態度相結合,采用筆試、口試、操作相結合,教師評價與企業評價相結合的原則進行,利用“考試指揮棒”引導和督促學生專業技能的積累。
6、建設校內實習實訓基地
擴建物流仿真實訓室3間。通過購置相關教學軟件,使擴建后的物流仿真實訓室能培養學生掌握運輸、倉儲、配送、貨代、采購、供應鏈管理的操作,熟悉相關業務流程和崗位工作內容。此外,進行實訓基地內涵建設和實訓指導書的建設。
7、建設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在現有基礎上完成4個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和完善工作,并與之簽訂長期合作協議,建立互利互惠的長效合作機制。實現“課堂就是店堂,店堂就是課堂”的工學結合目標。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開發校外生產性實訓項目和頂崗實習項目,保證學生半年以上頂崗實習的比例達到100%。培養學生應用能力、職業素養、創新能力、適應能力等。
四、結束語
總之,本文認為構建基于“典型工作任務”的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才能使學生既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又有較強的就業彈性和廣泛的適應性。
參考文獻
[1]彭華穎.工學結合下的高職物流校外實踐教學研究[J].科技信息
[2]楊靜.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探討[J].職業時空
篇10
關鍵詞:火電工程建設;施工管理;新方法
中圖分類號:TU71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進度和質量是火電建設工程的兩個關鍵指標和參考,特別對于火電建設工程實際的管理者,兩個目標的達成是檢驗管理工作質量與效益的根本,有了良好的質量和進度管理火電建設工程就有了基礎性的保障,沒有對質量和進度的精確管理火電建設工程也就不能實現綜合地預定設計目標,所以,火電建設工程管理者必須加強對進度和質量兩個重點環節的管理,這樣才能有效控制火電建設工程的質量,防范火電建設工程的風險,管理火電建設工程的成本,使整個火電建設工程建設達到一個平順、高效的狀態,實現火電工程管理工作對整個建設過程的支撐作用。
一、火電建設工程管理的概述
1、火電建設工程管理的定義
在火電建設領域建設工程管理一般是指:在火電建設工程的實施過程中,根據科學的管理理念和適當的管理方法對火電建設工程進行全面地掌控與管理,對于實際火電建設的偏差予以糾正,為火電建設工程存在的風險予以預警,在不斷調整和全面協調的前提下,對火電建設工程的質量、安全、進度、技術、成本等各項重點工作全面控制,進而實現對火電建設更為準確、更為全面、更為科學地管理,是火電建設工程目標能夠順利、全面地完成。
2、火電建設工程管理的目標
進行火電建設工程的管理是實現工程設計和規劃目標的有力武器,也是火電建設工程現代化的基本途徑。火電建設過程中將工程管理視作控制工程質量、效率的基礎,因此,在火電工程的建設中應該明確樹立管理的目標體系,將火電建設工程的重點進行有機地分解,確定好火電建設工程的技術與管理要點,確保火電建設工程計劃的順利實施,進而達到對質量、進度、成本等各項目標的保證。
3、火電建設工程管理的影響因素
影響火電建設工程管理工作的因素有很多,一方面,來自于火電建設工程的各主體對管理工作有影響,建設方和施工方圍繞火電建設工程形成了共識,但同時也存在自身特有的需求,不同的需求會影響到火電建設工程的各項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來自于火電建設工程的外部因素對管理工作也有重要的影響,市場的波動、自然因素、政策因素都會對火電建設工程管理起到重要影響,進而會形成對火電建設工程管理工作的加速與阻礙作用。
4、火電建設工程管理的價值
科學而全面的火電建設工程管理可以有效組織各方面力量,在控制好進度和技術的基礎上,實現對建設、施工和監理等多方面關系的優化,進而消除火電建設工程中不利的各種因素影響,控制好火電建設工程的各類風險,在確保火電建設工程如期、按質量完成的基礎上,打造精品的火電建設工程。
二、火電建設工程的進度管理
1、火電建設工程進度編制
編制火電建設工程進度時應該考慮到火電建設工程設計,同時應該結合人力、材料、設備、機械、資金等方面的特點,考慮到運輸、工種、建設方、環境因素和自然因素等方面的條件和限制,制定出合理的、可操作性強的火電建設工程進度。
2、火電建設工程施工進度的檢查
進度檢查是確定火電建設工程施工的進程,對于滯后項目,應該進行風險方面的分析和評估,找出拖后原因,及時整改,采取補救措施,以維護火電建設工程施工的順利進行。
3、火電建設工程施工進度的調整
根據火電建設工程的實際應該對工程進度計劃進行適當地調整,調整工作的重點是檢查與落實周計劃,分析未完事項的原因,解決施工中存在的外部條件問題,以保證火電建設工程施工進度。
三、火電建設工程的技術管理
火電建設工程技術管理主要包括圖紙會審、措施編制、技術準備和技術變更。
1、火電建設工程圖紙會審
在火電建設工程的初期應該組織專業工地進行專業圖紙會審,提出問題,以書面形式要求設計院進行澄清和解決。然后進行建筑、電儀、熱機專業之間進行圖紙會審,檢查建筑基礎設計位置與設備是否相符,不同專業之間設備有無碰撞等,如有問題,要求設計人員進行圖紙修改或作出變更,保證施工按照工期預定時間進行。
2、火電建設工程措施編制
應該根據火電建設工程的實際需要編制指導書和甲、乙類的措施,作業指導書和乙類措施的編制和審批由專業工地負責執行,但需要把措施目錄報工程部備案,而甲類措施的編制由專業工地編制,分別報項目部工程部、質量部和安保部審核,各部室審核完畢后,報監理和業主審核,審核通過后,然后才能執行措施方案,指導施工。
3、火電建設工程技術準備
各級工程技術人員做好各項施工準備,在各施工過程開始之前,應對專業設備材料物資的供應情況及時了解,對即將施工的現場環境等做到心中有數。
4、火電建設工程技術變更
當火電建設工程出現變化而引起設計或技術變更時,應該加強設計變更和變更設計的管理,做好工程量的核簽工作,為后續工程結算提供第一手證據資料。
四、我國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新技術的推廣策略
1、不斷地將建筑工程的質量管理方面的新技術的推廣模式加以優化
在推廣的效果上,傳統工程在質量管理的推廣模式方面并不顯著,因此為了實現更加良好的推廣效果便需要不斷地對于建筑工程的質量管理的新技術的推廣模式進行優化。傳統的推廣模式只是把科研人員和施工單位簡單結合,由于科研人員才是新型技術的真正制造者,但是施工單位僅僅是新型技術的直接使用者,因此便容易導致施工單位當使用新型技術時能夠把新技術的缺陷及時地反饋給專業的科研人員,從而有助于科研人員有針對性對相關技術缺陷加以改良。再就是展會模式,由國家定期選擇地點舉辦建筑質量管理新技術展會,展會不僅展示最新的工程質量管理新技術,而且還可以完成新技術的交易。
2、建立健全信息的交流以及反饋機制
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新技術的推廣需要健全的信息反饋機制,因為新技術的設計單位沒有實際的使用過程,所以所開發的新技術并不是非常完善,施工單位作為新技術的使用者,對于新技術的優缺點更加了解,這是新技術開發人員所不具備的,但是傳統的新技術推廣并沒有較好的信息反饋機制,造成施工單位對于新技術的反饋結果無法及時傳達給新技術的設計人員,于是就形成了惡性循環。但是建立健全的信息交流以及反饋機制便可以很好的解決新技術不夠完善的缺點,使得新技術的推廣更加順利。
3、政府加大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教育培訓
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新技術的開發與推廣的風險性極高,不少施工單位不愿意進行類似的投資,如果政府加大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教育的培訓將能夠更好的完成新技術的開發與推廣。施工人員大多不具備新技術的推廣能力,但是施工人員是建筑工程質量的重要保證,只有不斷加強施工人員的培訓過程才能夠使得新技術的推廣工作更快的完成。
結語
綜上所述,火電建設工程的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綜合性工程,對火電建設工程進行全面地管理有利于火電建設工程施工技術的有效運用,進而達到對火電建設工程進度的深入掌控,在降低成本與提高速度的同時,使火電建設工程的建設目標得以保障。應該看到具體的火電建設工程不同,進度和技術管理的側重點也存在差異,這就需要行業加強對火電建設工程的深入管理,探尋出適于實際火電建設工程的管理體系和機制,以適應火電建設的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林漢頌.施工質量管理中目標管理的應用分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