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可視化范文
時間:2023-06-25 17:25: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固定資產可視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 固定資產 管理方法
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是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行政事業單位正常運轉和開展業務活動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是行政事業單位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資源。固定資產具有價值高,使用周期長、使用地點分散、管理難度大等特點。固定資產管理是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工作覆蓋面廣,較為復雜繁瑣,工作量相當大。如何科學有效地搞好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確保其安全和完整,實現保值增值,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對于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增強單位的競爭力顯得尤為重要。
一、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現狀以及存在的不足
行政事業單位購置固定資產的資金來源主要是財政撥款,具有無償性,從而導致行政事業單位普遍存在著固定資產“重購置、輕管理”的問題,內部資產管理制度不健全,執行不到位,導致形同虛設,要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使用效率需要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強化監督,做到管理與監管統一。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都由財務部門兼管,由于專業的局限性,財務人員對固定資產的屬性與特點了解不夠,制約了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管理效果的提高。許多行政事業單位在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如下問題:
(1)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不完善,內部管理責任不明確,出現問題后相互推諉、無人承擔責任。
(2)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大多未設立專門資產管理部門,加之管理人員不穩定、責任心不強,管理意識淡薄,導致固定資產保養、維護不及時,導致固定資產使用率低下,造成浪費現象。
(3)固定資產管理模式落后,信息自動化管理跟不上,固定資產動態變化統計管理不準確,導致資產流失。
(4)缺乏專門的監督部門對此項工作進行檢查和監督,缺少績效評價體系。
二、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
(一)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明確內部管理責任分工,加大外部監管部門管理力度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而重要的工作,要提高固定資產管理水平,制訂規范化、科學化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是關鍵。行政事業單位應根據國家固定資產管理的相關政策法規,結合本單位的具體情況,制訂出完善的內部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包括采購計劃、論證、購置、驗收、保管、使用、維護、轉讓、租賃、處置和定期盤點等制度。同時要采取切實措施,確保制度的有效執行,從而加強日常管理。對固定資產從進入到退出單位全過程,建立合理的核算、管理流程,從制度上保證固定資產管理的規范化、秩序化與高效率,堵住財務管理上的漏洞,防止不法侵占和流失現象的發生,確保固定資產的安全完整。
其次,要完善固定資產管理的責任機制。財政部門和各單位的領導要高度重視完善固定資產管理責任機制,建立單位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部門負責人為主要責任人、財產使用人為直接責任人的三級管理責任制,從而將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的責任落實到單位和個人。通過科學、明細、合理劃分固定資產管理職權范圍,明確相關責任人的職責權限,并定期對其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進行考核,檢查職責履行情況。考核結果可作為人員提拔?任用等的依據,并與年終績效相掛鉤,以此促進激勵管理體制的實施,有效提高固定資產科學化管理水平。
最后,要加大外部監管部門的管理力度。審計、財政、國有資產管理等部門要切實履行自身職責,強化對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采購、增減等情況的的監督,對單位貫徹執行國有資產管理制度相關規定等進行不定期的檢查,把固定資產的真實完整和保值增值情況作為監督的關鍵點,及時發現問題認真分析原因盡快予以解決,督促行政事業單位不斷建立健全自我約束機制,完善內部控制,規范內部管理,有效制止國有資產流失現象的發生。同時,要加大對違規違紀行為處罰力度,對違法違紀行為的單位和個人,嚴格按照規定進行經濟處罰或行政處罰,造成重大損失、觸犯刑律的,移交有關部門處理,從而有效約束各單位和個人的行為,不斷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水平。
(二)加強固定資產管理隊伍建設
固定資產管理是一項政策性、業務性很強的工作,因此,必須重視和加強固定資產管理隊伍建設,為實現固定資產管理科學化奠定堅實基礎。一要建立一支作風踏實、責任心強、政策水平高、業務能力強、善于管理的管理隊伍,二要加強固定資產管理人員業務培訓,重視繼續教育,學習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努力提升綜合素質,提高業務技能和操作水平。三要加強單位工作人員的固定資產管理知識的教育。在日常工作中自覺遵守固定資產管理的相關政策法規,充分發揮大家的聰明才智,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強固定資產管理,保證資產的合理配置,提高使用效率,形成“人人知道資產管理,個個參與資產管理”的良好氛圍,從而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發展,提高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篇2
【關鍵詞】 高校; RFID技術; 固定資產管理
一、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的現狀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高速發展,高校占有和使用的固定資產規模也在迅速增加,加上學校合并以及多校區辦學、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等各項因素,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的難度、復雜度也不斷增加。現行固定資產管理由于信息化程度不高,管理制度以及運行機制不夠健全和規范,并且缺乏網絡信息技術的支撐,高校內部資產管理部門、財務部門、各職能部門以及使用部門之間難以做到信息共享,造成固定資產管理手段落后,管理的任務比較繁重,而且差錯率比較高,各部門之間對賬也難以做到及時、準確和完整,從而致使固定資產管理的效率低下,固定資產不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高校應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起全方位的固定資產管理模式,以RFID技術為基礎,利用優越的校園網硬件基礎和技術力量,充分整合資源,建立高校固定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將學校資產管理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本文將對RFID技術在高校固定資產管理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二、RFID技術介紹
射頻識別即RFID(Radio Freque-
ncy Identification)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自動化識別技術,它將信息編碼寫入粘貼在需要識別的資產表面的標簽中,并借助無線遠程傳輸的功能將信息傳遞出去。RFID具備防水、防磁、耐高溫、識別速度快、使用壽命長等優點,并且標簽的內容可以動態改變,信息采集設備(讀寫器)可以同時處理多個標簽,標簽的數據存取可以加密,也可以穿透其他物體讀取數據,為固定資產設備的追蹤定位提供有效技術支持,運用高校校園網平臺,充分實現固定資產信息與數據的動態監控和共享,充分提高高校資產管理水平。
RFID主要由電子標簽、閱讀器和射頻天線組成,電子標簽即射頻卡,由耦合原件及芯片組成,主要用于存儲需要用來管理資產的數據信息;閱讀器主要用于讀取(在讀寫卡中可以寫入)電子標簽信息;天線則是在標簽與閱讀器之間傳輸數據信號。
RFID系統的工作原理:閱讀器通過射頻天線發送一定頻率的射頻信號,當電子標簽進入發射天線工作區域時產生感應電流,電子標簽獲得能量被激活并發送出自身編碼等信息,閱讀器接收到來自電子標簽的信號后,進行解調和解碼,然后發送到管理系統進行相關處理。
三、RFID技術在固定資產管理系統應用
(一)建立基于RFID技術的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
固定資產的電子標簽在閱讀器發射的信號范圍內被閱讀解碼后進入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系統進行處理,管理系統應當包括資產的日常管理、固定資產月報、固定資產清查盤點、系統維護、安全管理、綜合查詢管理等功能,利用高校現有的校園網絡,實現資產管理信息系統的網絡化管理,實現資產管理部門、財務部門、職能部門和使用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利用RFID技術,可實現對資產的實時、動態監控,從資產采購、驗收、入賬、入庫、領用、使用變動直到報廢的整個資產生命周期的全程跟蹤管理。整合了RFID技術的固定資產管理系統利用校園網絡可以將資產的管理延伸到校園內的每個角落,從而使分散的資產能夠統一到這個資產管理平臺上來,不但能夠實現財務部門與資產管理部門以及使用部門固定資產賬目的實時核對,而且可以強化使用資產部門的管理責任,解決傳統管理模式下的管理效能低下、差錯率高等問題,從而確保高校固定資產信息的完整,實現固定資產的實時管理和監控,同時也提高了資產的利用率,確保資產的完整、保值和增值,充分發揮固定資產的效能,實現預定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二)實現固定資產的可視化管理,加強對固定資產的監控
引入RFID技術,通過準確、快捷的條形碼管理方式以及RFID信息量大、可修改的特點,實現固定資產出入庫的嚴格管理,既可跟蹤每個設備的位置變化,又可跟蹤維修歷史,從而查找故障原因和處理方法,既能描述設備結構層次,又能記錄與其他資產變更的關系;資產巡檢、定位、轉移、報廢等移動現場數據查詢及管理(IEEE802.11b/GPRS),從而可以有效防止盜竊和遺忘現象的發生;結合固定資產網絡化管理系統,可以使資產使用人與賬、卡、實物相符變得簡單易行,比如固定資產出庫時,可以將資產領用人(或者使用人)姓名、存放地點及相應的固定資產信息錄入該固定資產電子標簽,使固定資產在存放地可以自動被網絡信息系統識別,從而實現對固定資產全息、多維的實時監控,可以了解每一件固定資產的來源和去處,杜絕資產流失。
基于條碼/RFID網絡化的數據采集和反饋機制,為管理工作提供全方位、更可靠、更高效的動態數據與決策依據,并實現資產管理工作網絡化、規范化、標準化,可以將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和固定資產管理系統有效地整合在一起,達到實物信息與系統信息的一致,全面提升高校資產管理的工作效率與管理水平。
(三)設立多級權限管理,明確管理責任
近些年,各高校辦學規模擴大后,資產投入也在大幅增加,資產管理便成為一項綜合性、系統性、操作性都比較強的一項管理工程。高校資產除了具備一般資產的特點外,還具有其他一些特征,比如資產數額大、數量多;管理范圍涉及部門多;資產使用地點范圍大;結構分類復雜等。因此,高校的資產管理一直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引入RFID技術后,在資產信息網絡化管理系統中,可以充分考慮每一個資產管理員的不同職責,為每一個資產管理員制定相應的操作權限,通過用戶的身份和密碼識別,保證不用資產管理員只能在其職責許可范圍內進行相應的操作。這樣做既保證了管理的可靠性和嚴謹性、制度的固定性、信息的安全性,又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以加強實際管理過程中的適應能力,從而可以加強資產管理的控制。
(四)可以優化資產的日常管理,提高資產利用率
利用建立的網絡化資產信息管理系統,從采購、驗收、入賬增加、出庫、使用變動直到報廢處置整個周期,整個過程都可以實現資產管理工作的實時、動態、精確控制,縱橫多維溝通和異地網上同步管理的全過程跟蹤管理。
在資產的日常管理中,清查是一項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的工作,難度很大,往往造成的結果便是流于表面、應付了事,全面徹底的清查無法真正落到實處,本應為常規的對賬自然也難以實施,時間長了,自然會出現財務固定資產賬、設備臺賬、固定資產實物賬三者的分離,導致賬賬不符、賬實不符,家底不清。
而通過應用基于RFID技術的固定資產系統,清查盤點效率可以大幅提高。所有資產數據一次性輸入,系統會自動根據不同的基站及區域RFID讀寫器采集的數據自動判斷資產狀態(新增、閑置、報廢等),最終用戶通過可視化的界面,隨時、隨地的進行資產數據的統計、查詢。在資產清查的時候,利用手持閱讀器進入資產存放場地,可以批量閱讀電子標簽信息,檢查資產狀況,大大提高資產清查效率,可以使賬務核對等基本同步完成。而資產管理部門也可以通過系統反饋的信息,及時了解資產的使用狀況,加強資產的監控,對閑置的資產可以在學校內部進行合理調配,從而提高資產的利用效率,為學校節約資金。
總之,通過整合管理信息系統MIS、網絡應用、自動化識別等相關技術,建立起基于RFID技術的高校固定資產管理信息系統網絡化的方案,可以讓高校內部資產信息變得透明、共享,既為使用者提供便捷的業務辦理途徑,又為管理者提供實時有效的管理工具,更為決策者提供真實、準確的決策依據,規范和優化高校的資產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張文豐.RFID技術在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的應用及前景分析[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4).
篇3
《樓市》雜志:BIM究竟是什么?
何關培:BIM就是BuildingInformation Modeling,中文叫建筑信息模型,簡稱BIM。B(Building建筑)定義了信息模型的服務范圍——建筑物或者說工程項目;沒有I(Information信息),BIM就蛻變成了幾何造型或者三維可視化;沒有M(Modeling模型,以三維為基礎的多維),BIM就蛻變成了建筑信息圖形、建筑信息表格或者建筑信息文件了。因此,模型(三維)和信息是BIM的必要條件。BIM概念的提出和相應技術的研究應用起始于上世紀70-80年代,但BIM的流行和大量工程使用卻是從本世紀初才開始的,這里有新技術本身發展和成熟周期的原因,但非常重要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互聯網的普及。
《樓市》雜志:BIM到底能干什么,又是如何實現的?
何關培:BIM承擔著支持建設項目生命周期所有階段所有參與方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的使命,美國buildingSMART聯盟總結了BIM在項目規劃、設計、施工、運營階段的25種應用,國內同行也根據自身的實踐和中國行業特點對BIM可能的應用做了不同形式、不同數量的總結工作。無論是國外專家總結的也好、還是國內同行統計的也罷,這些BIM應用有幾個共同的特點:覆蓋項目全生命周期,覆蓋所有項目參建方;不是一個軟件能做的事情;沒有BIM以前這些事情也都在做,只是用的方法或工具不一定相同。
BIM跟其他技術或工具的不同在于既能在模型中操作信息,又能在信息中操作模型,是模型和信息的同體。通過項目生命周期中不同參建方之間的數據互用提供參建方之間更好的溝通和協同,提高效率和質量,當然,決定因素還是人。
BIM的目的就兩點:第一,數據產生的第一時間收集數據,不是第一時間收集數據容易產生變異;第二,后續環節可以方便使用前面環節已經收集的數據,避免錯誤,減少重復勞動。簡單地歸納成三句話:模型是基礎,信息是靈魂,管理是關鍵。
《樓市》雜志:在建造中,BIM是過程還是模型?其核心價值是什么?
何關培:BIM是利用數字模型進行建設項目設計、施工、運營管理的過程,而不僅僅是要生產的那個產品(建筑物)的數字模型。BIM實施的過程是利用建筑物數字模型里面的信息在設計、施工、運維等各個階段對建筑物進行分析、模擬、可視化、施工圖、工程量統計的過程。其核心是信息,一個創建、收集、管理、應用信息的過程。BIM模型的核心不是模型本身(幾何信息、可視化信息),而是存放在其中的專業信息(建筑、結構、機電、熱工、聲學、材料、價格、采購、規范、標準等)。因此,BIM既是過程也是模型,但歸根結底是信息,是存儲信息的載體,是創建、管理和使用信息的過程。
《樓市》雜志: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建筑行業賦予了BIM怎樣的使命?
何關培:所有發達和比較發達的國家,都把GDP的一個很大比例投資在固定資產的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維護、更新、拆除等工作上,在這個過程中,很大比例的工程建設項目遭遇到工期拖延、造價突破預算的問題,要求全球工程建設行業提高工作效率的壓力越來越大。美國有關部門的研究表明,建筑業的無效工作(浪費)高達57%,而制造業的這個數字是26%,兩者相差31%。
如果建筑業通過技術升級和流程優化能夠達到目前制造業的水平,按照美國2008年12800億美元的建筑業規模計算,每年可以節約將近4000億美元。我國固定資產的投資規模為10萬億人民幣左右,其中60%依靠基本建設完成,生產效率與發達國家比較也還存在不小差距,如果按照美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的資料來進行測算,通過技術和管理水平提升可以節約的建設投資將是驚人的。
篇4
關鍵詞:資產;預算;信息化管理
資產預算管理信息化作為一種集計算機、網絡、數據庫、自動識別、通信和多媒體于一體的信息化技術,能夠全面、及時、準確地向主管部門和資產占有、使用部門提供資產的位置、數量、規格型號、賬面價值、使用狀況、資金來源、人員結構、動態信息等信息,為財務部門編制預算、配置資產提供扎實的數據基礎。
一、資產預算信息化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 資產價值反映不及時、不準確。目前,不少單位在資產賬務處理中,存在以下現象:大型固定資產登記、零星物品不登記;價值高的資產登記,價值低的資產不登記;有的固定資產購入時不及時以原始價值入賬,直到報廢才做一次核銷處理,沒有客觀反映其使用過程中的價值變化;市場上固定資產更新較快,但單位現有固定資產的貶值,賬上沒有確認,形成賬面價值高于實際價值,反映不客觀;有些單位對報廢的固定資產回收的殘值現金收不入賬,自作主張處理,甚至成為小金庫。
2 資產配備使用不科學、不規范。有些單位在購置資產時,對物資儲備情況掌握不全面,盲目地對已有物資重復提出需求申請,造成物資大量積壓,儲存空間被白白浪費,特別是有的單位盲目趕潮流購置先進設備,購進后又無人能使用,造成資產閑置浪費,還有的單位購買新型設備后把能利用的舊設備閑置等等。
3 資產供需指揮不快速、不高效。網絡通信指揮、全程自動跟蹤、全程適時評估、全程動態顯示等一系列高新技術不完善,信息化建設處于初級階段,信息化程度不高,對資產信息、缺乏全面了解,不清楚到底擁有哪些資產、這些資產分布如何、使用狀態如何和價值總量是多少等,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這種資產“不可見性”極大制約了指揮能力的發揮。
二、加強資產預算信息化管理的對策
資產預算信息管理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管理者對固定資產信息的記錄收集和分析的科學化水平,因此,應著重抓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1 資產預算信息功能。一是資產管理可視化。下級作為網絡終端,通過數據報送,實現數據傳輸;上級作為服務器端,通過匯總服務器進行數據自動采集。上級通過該系統查詢下級的存量資產數據和變動情況,查看下級資產實物圖片,達到實時掌控存量資產增減變動和資產管理的目的。二是資產管理條碼化。系統經過自動采集、接收資產管理系統的資產登記憑證、數據,生成不同的條碼化標簽,實施條碼化管理,同時提高資產清查的速度和準確性。三是資產增減變動監控有效化。系統應利用資產編配標準管理和資產預算管理功能,對采集的資產增減變動憑證和相關數據進行綜合分析、識別、判斷,實時監控下級超標準購置和隨意處置資產等行為活動,并及時為上級資產管理人員提供預警。四是數據歸類分析。系統對采集數據經過歸類分析,可以對資產形成的合理性進行分析,為本級、上級資產管理人員提供資產保障和資產調劑決策。
2 加強會計信息管理。在實際工作中,確保資產會計信息的真實、客觀、及時。一是嚴格資產登記制度。資產取得方式有調入、自建、盤盈等,不論以何種形式取得、金額大小,都應在增加時準確地登記在固定資產電子賬簿上,并在資產卡片中詳細記錄信息以防資產重復購置;二是定期清查盤點。資產在使用過程中需要定期進行盤點、稽核,特別是針對小批量、低價位的資產存在帳外游離問題,會計應適時實地盤點,與賬面資產核對,達到賬實相符;三是客觀評價資產價值。資產資金占用量大,其使用與核算是否合理也關系單位決策的正確性和領導實施管理的經濟責任等問題。設備經過長時間的使用,要定期對折耗進行信息反映,要根據資產賬面價值與市價差額及市場更新情況反映減值金額,在“家底”中以確切可靠的金額反映資產現值,以保證資產價值信息質量;四是成本費用的比較控制。信息數據庫要及時反映價值較低或過于陳舊的資產使用信息,對新購與修理的成本費用進行比較,對維護保養和修理的經費必須進行成本控制,否則容易使修理費用高于新購成本,造成浪費。
3 跟蹤反映資產信息。對于資產的合理使用,應在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基礎上,由專門的管理人員對日常使用中的相關信息進行記錄和反映,以防止使用不當。強化設施(設備)使用人員的信息反映意識和及時維護意識,主要對設備的工作量、運行狀態、損耗情況、成新率進行跟蹤記錄,定期更新詳細的資產利用狀態,按期對資產總量、結構變動情況和利用情況進行了解、分析,動態地掌握資產的變動情況。
篇5
關鍵詞:企業 固定資產投資 信息化建設
當今企業管理已進入全球化、信息化,特別是互聯網時代,管理和研發信息化成為支撐企業管理現代化的重要平臺。近些年,中央企業為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經濟效益、增強核心競爭力,在信息化建設上,通過總體規劃、系統集成、深化應用,有效整合管理信息資源,促進管理創新和國際競爭力提升,為做強做優提供了有效支撐。
1.固定資產投資中的信息化建設
1.1加快企業的經濟發展,激活信息化建設的內在動力
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工業化與信息化進程不斷加快,國家基礎工業有了較大發展,信息化、數字化技術飛速前進,為加快企業的經濟發展,央企應加大在信息化建設上的投資力度,以流程再造為契機,在人、財、物的管理中全面推進信息化建設,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央企管理水平和輔助決策能力。逐步建立統一的央企資源計劃系統、項目管理系統、建立符合國家有關要求的網絡基礎設施,統一接口的綜合辦公系統等。
1.2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與信息化建設
固定資產投資方向關注幾個方面,一是推進技術創新,提高央企科研生產設計、試驗、制造的水平和效率;二是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數字央企,注重信息化建設方面的投資力度。制定信息化建設總體規劃,以企業信息化建設總體規劃為依據,開展信息化投資和建設。重點投資以協同設計制造和資源共享為主線的一體化研發信息化建設;遠程服務及計劃、質量等管理信息化建設。
2.央企信息化建設實現途徑
2.1信息化建設的內在需求
當今企業管理已進入全球化、信息化,特別是互聯網時代,管理和研發信息化成為支撐企業管理現代化的重要平臺。近些年,中央企業為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經濟效益、增強核心競爭力,在信息化建設上,通過總體規劃、系統集成、深化應用,有效整合管理信息資源,促進設計研發、管理創新和國際競爭力提升,為做強做優提供了有效支撐。
2.2央企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央企均廣泛開展了信息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尤其是敏捷制造、并行工程、虛擬仿真等先進技術在央企制造業數字化方面的應用,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研制生產能力,但從整體發展來看,央企信息化水平與國外信息化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信息孤島”現象比較普遍,系統集成程度較低。
由于各信息系統建設時間不同,負責建設的廠商不同,采用的標準不同,造成應用系統之間的集成困難,無法兼容,無法共享,形成一個個無法數據共享的信息孤島,此外,隨著門戶、商業智能及協同應用等系統的建設,系統整合的需求日益迫切,根據企業的現狀,為應對企業所面臨的問題,加強企業信息系統之間的集成與協同成為一個時期內工作的重點。
2.3完善信息化保障體系,形成企業信息化建設良好的運行機制
我們必須通過認真的調查研究,弄清楚央企信息化建設的具體需求,比如:研究行業發展趨勢;研究業務戰略、主要流程,分析信息化需求;研究信息化最佳實踐和新興技術發展趨勢;制定信息化愿景;設計信息化總體架構等。
結合產業特點,建立行業特色的信息化建設平臺,圍繞縱橫兩條工作主線,一是垂直延伸至所屬單位部門的相關業務管理系統,圍繞管理業務,建設以OA、項目管理、質量管理、知識管理、分析統計與決策支持等核心的業務應用系統,涉及計劃調度、質量、財務、項目、人力資源、知識產權、材料等管理協作平臺;二是貫穿央企各板塊產業主線的科研、設計、試驗、生產制造、總裝集成的業務工作部門,圍繞設計研發數字化、模擬化、數字三維化、協同化、試驗驗證仿真虛擬化、三維數字制造、可視化、敏捷化等專業協作主題,進一步提升主營業務智能化和自主創新水平,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
2.4央企信息化建設的意義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信息化的建設已經迫在眉睫,央企的發展對國家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是宏觀上,央企的信息化建設能夠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而且能夠更好的迎接全球化帶來的挑戰。有利于實現全球資源信息的共享、利用和傳播,能夠提高國家生產力水平和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企業信息化實現企業全部生產經營活動的運營自動化、管理網絡化、決策智能化。還能夠增加企業間的技術流通、總體提升整個行業的技術水平。二是從微觀上,能夠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適應市場化競爭的要求。
3.結語
信息化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必須切合實際,對企業進行統籌全局的規劃,并且對企業的資源進行充分有效的利用,在這個過程中,管理人員需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及時進行調整和完善,保證企業信息化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徐進.軍工電子企業信息化策略研究[J].信息化研究.2009(11)
[2]范炳健.國外軍工企業信息化現狀及趨勢研究[J].航天工業管理.2007(03)
篇6
關鍵字:校園假設,三維管理,信息系統建設
中圖分類號:TP391.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7(b)-0000-00
一、導論
校園三維綜合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一次性完成全面數字化建設,通過建設項目的地下探測及外業測量工作將原始數據遺失部分全部補齊,實現數據管理的標準化、專業化、智能化、可視化,將為實現資產、后勤的精細化管理奠定重要基礎。
二、傳統數字化校園存在問題
雖然目前全國各高校在廣泛的工作領域也不同程度的采用了一些數據管理措施,例如校園平面圖、各項工程的竣工圖、樓宇平面圖等,但是由于精力有限、投入不足等原因,只能做到傳統檔案式的單一管理,無論從實際應用還是數據存儲角度都已經不能滿足現實工作需要。
目前數據管理的主要問題體現在:
1、校園建設方面大部分數據形成于工程竣工時,多數距今已年代久遠,特別是經過合校、部門變更、人員更替、后期建設等變化,使大量原始數據遺失,即使留存下來的數據也極其分散,造成整體數據準確性差,無法實現動態更新。特別是各校區地下管網的數據。
2、目前數據管理載體以紙質圖紙和平面圖紙為主,在數據的調用、復制、更新等方面極為困難,無論是管理者還是使用者都需要耗費大量精力才能完成工作,而且現行數據管理模式功能性單一,只具備留存和查詢功能,無法實現簡單快速的數據統計分析。由于工種專業不同,現有圖紙以多種標準和格式存在,相互無法交叉、疊加,更無法實現相互關系的分析,大大影響了校園建設管理的整體性和統一性。
3、校園建設數據是學校的寶貴資源,實際上學校每年都在無形中對校園建設數據投入成本,因為基本每個建設項目都需要使用校園的基礎數據,而目前數據管理的現狀使得各部門都存在“現使用現測量、用多少測多少、每年做每年測”的情況,部門和部門之間、項目和項目之間難以實現數據共享,極大的影響了工作效率,同時也使學校在經費方面形成重復性投入。
4、目前高校對校園基礎數據的整理工作迫在眉睫,一方面時間越長原始數據遺失的越多,特別是地下管網方面,隨著建設時期的老技術人員(活地圖)退休離崗,很多原始數據無從查證,后期只能靠技術探測和大面積開挖重新確認管線情況;另一方面校園建設發展迅速,數據整理工作開展的越晚需要面對的情況越復雜工作量越大。如果擁有科學的數據管理系統,可以大幅減少學校每年用于數據測算分析的隱形重復投入、用于應急搶修的經費投入,同時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供準確的校園建設決策依據,反之,數據管理系統建設越晚,學校負擔成本越高。
三、三維校園綜合信息管理系統簡介
三維校園綜合信息管理系統是在地理信息系統之上開發完成的,地理信息系統是一種基于計算機對空間信息數據進行查詢、統計分析和處理的軟件系統,能對地形圖上存在的現象和發生的事件進行成圖和分析。目前很多管理工作都依賴于不同種類的管理系統軟件完成,而地理信息系統與其他軟件系統的最大區別是對空間信息的存儲管理分析,這一特點極有利于對地下管網、公用房屋、固定資產、花草樹木等具有地理位置特性且數量巨大、分布廣泛的數據類型進行分析管理,同時可視化的效果不僅便于基層人員對大數據的精細化管理,更有利于領導層對復雜而分散的數據進行宏觀分析決策。
四、三維校園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優勢
目前,一些高校建成了二維的校園地下管網管理系統,二維管理系統經費投入較低,但是不能適應管理工作的發展,相比之下三維管理系統具備較大優勢:
1.整體感觀方面:三維立體比二維平面更加直觀,容易理解;
2.管理內容方面:三維立體比二維平面所包含的信息更加豐富,具體;
3.軟件操作方面,三維立體比二維平面更加容易操作,方便維護適用面更廣;
4、數據層管理方面:三維管理系統可實現“一張圖管理模式”,不但可以將多個數據層疊加展現和管理,同時還是可完成單數據管理和數據層與數據層之間關系和規律的分析。
五、三維校園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建設重要意義
三維校園綜合信息管理未來可實現各部門平臺融合,具體來說有以下三點重要意義。
(一)提升管理效益
三維校園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功能基本覆蓋了校園資源管理中的各個方面,可實現各項工作具體化的數字監督,使得管理更加精細、迅捷,更好的發揮職能部門的管理作用。
(二)擴大服務效益
系統可以為廣大師生及各職能部門提供更優質全面的服務。
原有數據管理的服務對象只針對部分專業管理人員,而綜合信息系統提供了覆蓋更為廣泛的公共應用平臺,廣大師生可以通過平臺實現校內導航、查詢瀏覽、地圖檢索等多種功能,滿足師生服務需求,提高滿意度;同時系統開放性的平臺可以為需要使用學校地理信息的部門提供技術支持,并可以實現多管理平臺的對接(例如教室管理系統、應急指揮平臺等),將學校的地理信息及校園數據作為一項資源運用好管理好,提高個部門對資產管理與后勤工作的認可度。
(三)增加經濟效益
三維校園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可以節約校園建設相關數據管理成本,目前全國各大高校現有資源管理與校園建設方面的數據量巨大,加之每年都會發生巨額增加,按照現有管理模式,會發生大量的打印復印設備、存放設備及空間等各種資源的投入,建成綜合信息系統建設完成后,不再需要以上投入。
參考文獻:
[1] 洪德法,盧文喜,李偉,伊燕平. 三維虛擬校園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 地理空間信息. 2012(01)
[2] 毛坤德,劉俊林,周圓. 三維地下管網管理系統研究與開發[J]. 城市勘測. 2007(06)
[3] 楊曉星. 基于GIS延邊大學虛擬校園系統設計與實現[D]. 延邊大學 2012
篇7
【關鍵詞】 設備管理 特點 安全管理
機電設備不僅是企業固定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個企業技術裝備水平的要標志,是企業賴以正常生產經營和參與市場競爭的物質技術基礎。設備管理是以企業生產經營目標為依據,通過一系列的技術、經濟、組織措施,對設備的規劃、設計、制造、選型、購置、安裝、使用、維護、修理、改造、更新直至報廢的全過程進行科學的管理。
在當今世界上,無論是何種社會制度,尤其工業發達國家,無不重視企業設備管理。有人說,技術和管理是發展經濟的兩個輪子,足見管理的重要性。設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領域,同其它管理,如生產管理、計劃管理等相比較,有它自己的特點。它的管理對象是設備。為了搞好設備管理就要研究設備,研究科學技術對設備的影響,以及設備管理中的特殊問題。
設備管理又稱設備工程,是以提高設備綜合效率,追求壽命周期費用經濟性,實現企業生產經營目標為目的,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對設備壽命周期(規劃、設計、制造、購置、安裝、調試、使用、維護、修理、改造、更新到報廢)的全過程,從技術、經濟、管理等方面進行的綜合研究和管理。
因此,設備管理應從技術、經濟和管理三個要素以及三者之間的關系來考慮。從這個觀點出發,可把設備管理問題分成技術、經濟和管理三個側面。
(1)制定計劃預防修理制度的主要內容。1)確定修理工作的類別。各類設備的計劃修理有:大修理、中修理、小修理、預防性檢查。2)編制設備修理計劃,進行有計劃的修理,并監督其實現。3)確定各類設備的修理周期結構。4)確定各類設備的修理復雜系數。5)組織修理業務,包括組織機修車間、各車間機修站、修理組,準備必要的設備及配備管理人員和勞動力。
(2)設備管理的主要特點如下。1)以壽命周期費用作為評價設備管理的重要經濟指標,并追求壽命周期費用最經濟;2)強調對設備從工程技術、工程經濟和工程管理三方面進行綜合管理和研究;3)進行可靠性和維修性設計,綜合考慮設置費與維修費,使綜合費用不斷下降,最大限度提高設備效率;4)強調發揮有形資產(設備、機械、裝置、建筑物、構筑物)即設備一生各階段機能的作用;5)重視設計、使用和費用的信息反饋,實現設備一生系統的管理。
通過對該課題的研究,得出了一下幾點心得:(1)規范統一企業機電設備管理標準,實現機電設備管理有據可依,維護有標準可循;(2)實現企業機電設備維護管理的可視化管理,做到機電設備管理的快捷性和較高的數據信息檢索率,達到管理的高效化和信息共享化;(3)為企業機電管理部門提供有效的管理手段,合理制定相關計劃,提高機電設備管理資金的合理運用;(4)結合多個企業在機電維護管理方面的的經驗,制定與完善了機電維護管理制度、規程.這些制度和規程可提高機電系統的維護服務效率和水平,提高設備完好率,降低故障發生率,保障安全生產;(5)提出機電設備維護管理的科學方法,通過對機電設備故障原因及沉淀的維護數據的分析產生維護參考預案的見解;(6)研究了機電設備維護管理網絡化的問題,實現了機電設備管理的實時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秀蓮.加強設備狀態管理降低設備維修費用[J].中國設備工程,2006年02期.
[2]劉艷.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分析[J].科技傳播,2012年23期.
篇8
關鍵詞:鎮江;碳平臺;碳峰值;碳考核;碳評估;碳資產管理;低碳城市
我國提出城市低碳化發展概念較晚,從政府層面來說,直到2010年才開始提出低碳化城市試點建設工作,在2012年12月國家發改委公布的第二批國家低碳化試點城市中,鎮江市榜上有名。鎮江市從一開始就創新性地提出了以“四碳”為核心的低碳城市管理體系,并開展了政府、企業、公眾全民參與的低碳化城市建設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在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鎮江市作為我國唯一一個以城市主題日參加氣候大會的低碳化城市參會,其發展的模式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因此,探析鎮江市低碳化城市發展模式,對于我國其他城市低碳建設以及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一、鎮江低碳化城市發展模式的創新之處
鎮江為江蘇省所轄地級市,地處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和國家級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范圍,地理位置便利,環境資源優越,為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在全國首創以碳平臺為基礎,碳峰值、碳考核、碳評估和碳資產管理為核心的碳管理體系,結合“低碳城市建設九大行動”,還青山綠水于經濟發展中。其中,碳平臺是前提,通過碳考核、碳評估和碳資產管理的手段,以最終達到碳峰值的目標。具體做法如下:
(一) 碳平臺
在2013年,鎮江市整合政府的多部門數據,在全國創新性的搭建了鎮江市低碳城市建設管理云平臺(以下簡稱“云平臺”)。該平臺是“四碳”目標得以實現的基礎。基于“互聯網+”的發展,運用互聯網技術,將數據、管理、服務、交易、查詢5個交易功能進行聚合,可以使觀測者直觀全面的監查到全市碳排放的相關數據,整合國土、環境、資源、產業、節能、減排、降碳等數據資源,引導企業進行精細化管理,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同時提升低碳管理運作中的信息化和技術化水平。
通過云平臺可對鎮江市區的48家重點二氧化碳排放污染企業進行在線監控,將碳排放數據從數字化變為可視化,在地圖上直接顯示,對于不同的被監管區域使用不同的顏色,代表著不同的數據含義,如碳排放總量、工業生產過程碳排放量、廢棄物碳排放量等,其系統運行圖包括區域碳排放信息圖、主干道碳排放信息圖以及企業碳排放信息圖,同時通過云平臺中智能的碳排放數據收集和分析系統,直接給出分析結果。
(二)碳考核
從2014年開始,鎮江以縣域為單位,實施了碳排放總量和碳排放強度的雙控考核機制,這在全國的地級市中也是一次首創。指定目標任務時,不是采取一刀切的定量方式,而且根據不同地區歷史上的排放量和實際的減排能力,因地制宜的制定了差異化的評價內容,建立了逐級評級指標,同時,將碳考核結果納入全市目標管理體系中,將綠色發展與當地的政府的政績相掛鉤。這就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低碳經濟發展中政府的不作為行為,同時完善了綠色政績考核機制,可充分發揮政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碳評估
2014年鎮江市政府公布了《鎮江市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碳排放影響評估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該辦法的實施標志著鎮江市的碳評估機制已經正式進入執行階段。2014年5月丹徒區熱電聯產項目、鎮江新區10萬噸/年生物柴油示范項目和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一期擴建項目就是最早進行項目評估的企業。鎮江市政府委托了南京擎天科技公司作為第三方評估機構,具體依照《暫行辦法》的相關要求,合規合法的進行了相應的評估工作。雖然國內的其他城市也進行了相應碳項目評估標準的指定,但是真正進入到實施階段,鎮江還是第一家,開全國之先河。
所謂的碳評估就是利用第三方碳評估機構對擬投資固定資產的項目的碳排放進行審查,評估時所依據的不單單是碳排放量一個標準,而是包含資源利用、經濟貢獻、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4個準則和8個具體指標的綜合性指標體系,根據每個指標權重的不同,得出其加權平均數。其中,創新性的提出“單位稅收碳排放量”、“單位碳排放就業人數”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的經濟指數,提高了項目評估的時效性。對于評估的標準,以該項目年二氧化碳排放量1萬噸作為分水嶺。如果小于1萬噸,只需填寫《碳評估備案登記表》;如果大于等于1萬噸,還要主管部門進行審核。評估的結果分為三種:綠燈項目可以通過,紅燈項目不予通過,介于中間的黃燈項目則需要進行整改,達到要求后方能通過。此評估結果是項目獲得政府和相關部門同意開工的必要前提條件。碳評估的作用就在于從源頭上切斷了高污染高排放量項目的投產,截止到2015年底,碳評估體系已經對166個固定資產項目實施了有效的評估,達到了治本的成效。
篇9
關鍵詞:工業控制系統;行為審計;智能分析;信息安全
引言
伴隨著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大量IT技術被引入現代工業控制系統.網絡設備、計算設備、操作系統、嵌入式平臺等多種IT技術在工控系統中的遷移應用已經司空見慣.然而,工控系統與IT系統存在本質差異,差異特質決定了工控系統安全與IT系統安全不同.(1)工控系統的設計目標是監視和控制工業過程,主要是和物理世界互動,而IT系統主要用于與人的交互和信息管理.電力配網終端可以控制區域電力開關,類似這類控制能力決定了安全防護的效果.(2)常規IT系統生命周期往往在5年左右,因此系統的遺留問題一般都較小.而工控系統的生命周期通常有8~15年,甚至更久,遠大于常規IT系統,對其遺留的系統安全問題必須重視.相關的安全加固投入涉及到工業領域商業模式的深層次問題(如固定資產投資與折舊).(3)工控系統安全遵循SRA(Safety、Reliability和AGvailability)模型,與IT系統的安全模型CIA(ConfidentialGity、Integrity和Availability)迥異.IT安全的防護機制需要高度的侵入性,對系統可靠性、可用性都有潛在的重要影響.因此,現有的安全解決方案很難直接用于工控系統,需要深度設計相關解決方案,以匹配工控系統安全環境需求[1G2].
1工控系統安全威脅及成因
工業控制系統安全威脅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3G5]:(1)工業控制專用協議安全威脅.工業控制系統采用了大量的專用封閉工控行業通信協議,一直被誤認為是安全的.這些協議以保障高可用性和業務連續性為首要目的,缺乏安全性考慮,一旦被攻擊者關注,極易造成重大安全事件.(2)網絡安全威脅.TCP/IP協議等通用協議與開發標準引入工控系統,使得開放的工業控制系統面臨各種各樣的網絡安全威脅[6G7].早期工業控制系統為保證操作安全,往往和企業管理系統相隔離.近年來,為了實時采集數據,滿足管理需求,工業控制系統通過邏輯隔離方式與企業管理系統直接通信,而企業管理系統一般連接Internet,這種情況下,工業控制系統接入的范圍不僅擴展到了企業網,而且面臨來自Internet的威脅.在公用網絡和專用網絡混合的情況下,工業控制系統安全狀態更加復雜.(3)安全規程風險.為了優先保證系統高可用性而把安全規程放在次要位置,甚至犧牲安全來實現系統效率,造成了工業控制系統常見的安全隱患.以介質訪問控制策略為代表的多種隱患時刻威脅著工控系統安全.為實現安全管理制定符合需求的安全策略,并依據策略制定管理流程,是確保ICS系統安全性和穩定性的重要保障.(4)操作系統安全威脅.工業控制系統有各種不同的通用操作系統(Window、Linux)以及嵌入式OS,大量操作系統版本陳舊(Win95、Winme、Win2K等).鑒于工控軟件與操作系統補丁存在兼容性問題,系統上線和運行后一般不會對平臺打補丁,導致應用系統存在很大的安全風險.(5)終端及應用安全風險.工業控制系統終端應用大多固定不變,系統在防范一些傳統的惡意軟件時,主要在應用加載前檢測其完整性和安全性,對于層出不窮的新型攻擊方式和不斷改進的傳統攻擊方式,采取這種安全措施遠遠不能為終端提供安全保障.因此,對靜態和動態內容必須進行安全完整性認證檢查.
2審計方案設計及關鍵技術
2.1系統總體架構
本方案針對工控系統面臨的五大安全威脅,建立了基于專用協議識別和異常分析技術的安全審計方案,采用基于Fuzzing的漏洞挖掘技術,利用海量數據分析,實現工控系統的異常行為監測和安全事件智能分析,實現安全可視化,系統框架如圖1所示.電力、石化行業工業控制系統行為審計,主要對工業控制系統的各種安全事件信息進行采集、智能關聯分析和軟硬件漏洞挖掘,實現對工業控制系統進行安全評估及安全事件準確定位的目的[8G9].審計系統采用四層架構設計,分別是數據采集層、信息數據管理層、安全事件智能分析層和安全可視化展示層.其中數據采集層通過安全、鏡像流量、抓取探測等方式,監測工控網絡系統中的服務日志、通信會話和安全事件.多層部署采用中繼隔離方式單向上報采集信息,以適應各種網絡環境.信息數據管理層解析MODBUS、OPC、Ethernet/IP、DNP3、ICCP等各種專用協議,對海量數據進行分布式存儲,優化存儲結構和查詢效率,實現系統數據層可伸縮性和可擴展性.智能分析層通過對異構數據的分析結果進行預處理,采用安全事件關聯分析和安全數據挖掘技術,審計工控系統應用過程中的協議異常和行為異常.安全綜合展示層,對安全審計結果可視化,呈現工業控制系統安全事件,標識安全威脅,并對工業控制系統安全趨勢作出預判.
2.2審計系統關鍵技術及實現
2.2.1專用協議識別和異常分析技術系統實現對各種常見協議智能化識別,并且重組恢復通信數據,在此基礎上分析協議數據語義,進而識別出各種通信會話和系統事件,最終達到審計目的[10G11].2.2.2核心組件脆弱性及漏洞挖掘技術基于Fuzzing的漏洞挖掘技術,實現工業控制系統核心組件軟硬件漏洞挖掘,及時發現并規避隱患,使之適應當前的安全環境.Fuzzing技術將隨機數據作為測試輸入,對程序運行過程中的任何異常進行檢測,通過判斷引起程序異常的隨機數據進一步定位程序缺陷[12-14]通用漏洞挖掘技術無法完全適應工控系統及網絡的特殊性,無法有效挖掘漏洞,部分漏洞掃描軟件還會對工控系統和網絡造成破壞,使工控系統癱瘓.本文結合電力、石化行業工控系統特點,研究設計了工控行業專用Fuzzing漏洞挖掘技術和方法,解決了漏洞探測技術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問題,實現了工業控制協議(OPC/Modbus/Fieldbus)和通用協議(IRC/DHCP/TCP)等漏洞Fuzzing工具、應用程序的FileFzzinug、針對ActiveX的COMRaidGer和AxMan、操作系統內核的Fuzzing工具應用,構建了通用、可擴展的Fuzzing框架,涵蓋多種ICS系統組件.ICS系統測試組件眾多,具有高度自動化的Fuzzing漏洞挖掘系統可以大大提高漏洞挖掘效率.生成的測試用例既能有效擴展Fuzzing發現漏洞的范圍,又可避免產生類似于組合測試中常見的狀態爆炸情況[15].采用模塊(Peach、Sulley)負責監測對象異常,實現并行Fuzzing以提高運行效率;還可以將引擎和分離,在不同的機子上運行,用分布式應用程序分別進行Fuzzing測試.2.2.3異常行為檢測技術針對工控系統的異常行為檢測,本方案采用海量數據和長效攻擊行為關聯分析技術,內容如下:(1)建立工業控制系統環境行為架構,檢查當前活動與正常活動架構預期的偏離程度,由此判斷和確認入侵行為,診斷安全事件.(2)研究行為異常的實時或準實時在線分析技術,縮短行為分析時間,快速形成分析報告.(3)基于DPI技術,對網絡層異常行為安全事件進行檢測分析.基于海量數據處理平臺實現對數據包的深度實時/離線分析,從而有效監測工控設備的異常流量,進而有效監測多種網絡攻擊行為[16].(4)應用層異常行為檢測.應用層異常行為安全事件檢測圍繞工業控制系統軟件應用展開,該功能基于應用層數據收集結果進行,支持運行狀態分析檢測、指令篡改分析檢測、異常配置變更分析檢測等.(5)系統操作異常行為安全事件檢測.系統攻擊檢測基于海量日志分析技術進行,在檢測整個系統安全狀態的同時,以大規模系統運行狀態為模型,發掘出有悖于系統正常運行的各種信息,支持系統安全事件反向查詢,并詳細描述系統的運行軌跡,為系統攻擊防范提供必要信息.(6)異常行為安全事件取證.基于安全檢測平臺所提供的多維度多時段網絡安全數據信息進行異常行為安全事件取證,有效支持對單點安全事件的獲取,達到安全事件單時段、多時段、分時段提取,進而支撐基于事實數據的安全取證功能.2.2.4安全事件智能分析技術方案把工業控制系統海量安全事件的智能關聯分析、安全評估、事件定位及回溯相關分析技術應用于分析系統,并且基于不同的粒度進行安全態勢預警.(1)安全事件聚合.采用聚類分析模型,將數據分析后的IDS、防火墻等網絡設備產生的大量重復或相似的安全事件進行智能聚合,并設計不同條件進行歸并,從而將大量重復的無用信息剔除,找到安全事件發生的本質原因.(2)安全事件關聯.系統將安全事件基于多個要素進行關聯,包括將同源事件、異源事件、多對象信息進行關聯,從而在多源數據中提取出一系列相關安全事件序列,通過該安全事件序列,對事件輪廓進行詳細刻畫,充分了解攻擊者的攻擊手段和攻擊步驟,從而為攻擊防范提供知識準備[17].2.2.5安全可視化安全可視化是一項綜合展現技術,其核心是為用戶提供工控系統安全事件審計全局視圖,進行安全狀態追蹤、監控和反饋,為決策者提供準確、有效的參考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減小制定決策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盡可能減少人為失誤,提高整體管理效率.安全可視化包括報表、歷史分析、實時監控、安全事件、安全模型5大類.其中,歷史分析包括時序分析、關聯圖、交互分析和取證分析.實時監控重點通過儀表盤來表現.
3安全事件評估
通過以上安全應用分析,能夠對安全事件形成從點到面、多視角的分析結果,對安全事件帶來的影響進行分級,包括高危級、危險級、中級、低級4個級別,使網絡管理者更好地將精力集中于解決對網絡安全影響較大的問題.
4安全態勢預警
為對網絡安全態勢進行全面評估,建立如圖3所示的全方位多層次異角度的安全態勢評估基本框架,分別進行更為細粒度的網絡安全態勢評估,評估內容如下:(1)基于專題層次的網絡態勢評估.評估各具體因素,這些具體因素都會不同程度影響工業控制系統安全,根據威脅內容分為資產評估、威脅評估、脆弱性評估和安全事件評估4個模塊,每個模塊根據評估范圍分為3種不同粒度.威脅評估包含了單個威脅評估、某一類威脅評估和整個網絡威脅狀況評估3種不同粒度的安全分析.(2)基于要素層次的網絡態勢評估.全方位對安全要素程度進行評估,體現網絡各安全要素重要程度,包括保密性評估、完整性評估以及可用性評估.(3)基于整體層次的網絡態勢評估.綜合評估工業控制系統安全狀況,對不同層次采用不同方法進行評估.采用基于隱Markov模型、Markov博弈模型和基于指數對數分析的評估技術,對安全態勢的3個安全要素進行評估,評估所有與態勢值相關的內容;基于指數對數分析評估技術,實現由單體安全態勢得到整體安全態勢,具體參數根據不同目的和網絡環境進行設置.
5工業控制系統審計方案部署
本項目要符合電力、石化行業工業控制系統特點,提供高可用、可擴展和高性能解決方案.系統包含數據采集器、數據存儲服務器、安全審計分析服務器等核心組件,如圖4、圖5所示.(1)數據采集器是工業控制系統的末梢單元,是審計系統與工業控制各種設備、終端的信息接口.數據采集器數量依據工控終端規模進行分布式動態擴展.特定工控采集環境下,硬件數據采集器輔助探針軟件協同工作.(2)數據存儲服務器用以存儲采集和分析計算處理后的海量數據.數據存儲服務器以彈性擴展集群方式組成海量數據存儲平臺.(3)安全審計分析服務器負責數據處理、安全事件分析、漏洞挖掘等高性能安全計算和結果展示,是審計系統的計算中心.
6結語
篇10
【關鍵字】GIS 資產管理 現場管理 調度
【中圖分類號】TP3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3)04-0138-01
城市照明系統的自動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是城市照明現代化管理的標志之一,隨著城市現代文明的發展和科技的普及,實現城市照明的自動化、智能化成為我們現在的首要課題。根據國家提倡的“中國綠色照明工程”節能環保的活動,建立智能的、科學的控制路燈開啟關閉時間、數量,定點及時的檢查路燈狀態的照明控制管理系統勢在必行。
1、傳統照明管理系統的現狀與缺陷
傳統路燈設施管理比較常用的方法是采用AutoCAD繪制路燈設施圖加以保存,用數據庫存貯管理路燈的各種相關屬性,但是對具有地理位置屬性又具有諸如燈桿、燈具、光源等其它許多屬性對象的路燈管理來說,用數據庫不能直觀地反映其地理位置關系,用AutoCAD又不能將除地理位置以外的其它屬性都表達清楚,數據查詢、統計、分析功能也不夠強。傳統的人工記憶管理、圖紙和數據分離管理、設施靜態管理等管理模式已遠不能滿足路燈設施的現代化管理要求。同時,路燈市場化運作機制的建立和行業公共服務意識的加強,對路燈的運行管理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2、城市照明地理信息系統
在智能照明管理控制系統中,“城市照明地理信息系統”的建立是其中最為基礎和重要的一環。所謂“城市照明地理信息系統”,就是運用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將城市照明相關的組成要素及其關系映射到信息空間(Cyberspace),建立城市現實照明環境的空間信息模型,構造一個與現實城市照明相對應的虛擬“數字城市照明平臺”。城市照明基礎設施(如路燈、配電箱、管線等,廣泛分布于城市的各個街區,且這些設施具有明顯的地理參照特征,它們的工程設計、應急搶修、日常維護都可以借助GIS來完成,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城市照明地理信息系統能克服數據庫和圖形工具各自固有的局限性,又能結合兩者優勢,功能倍增,既管理路燈對象的空間位置又管理其它屬性,而且位置和其他屬性相互關聯,通過各種辦法查詢、瀏覽這些屬性數據,以直觀可視的辦法在地圖上以分層辦法表現出來,打破了傳統信息管理系統常用的菜單報表格式顯示信息的局限性,可以隨時從電子地圖上直觀地了解城市路燈、景觀照明工程和地下管線、電纜線路的實際敷設情況,以及配電線路的運行情況,從而以直觀、形象、精確的辦法對設備、設施、線路進行運行維護和有效管理。
3、城市照明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與發展
為了加強對城市照明設施的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以路燈專業數據信息和地形圖信息為基礎,系統的采用GIS、MIS、數據庫等技術,構建城市照明地理信息系統,做到設施運行、管理可視化,遠程“現場”管理,最終實現城市照明系統自動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3.1 產管理可視化
照明管理部門是資產密集型單位,資產的運營管理是單位的核心業務之一,而固定資產的管理又是單位管理的重中之重,特別是城市照明設施直接關系群眾日常生活,具有接線復雜、數據量大、變動頻繁等特點,管理難度非常大。
城市照明地理信息系統具有同時管理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的優勢,通過數據更新機制及時更新信息,達到“摸清家底,掌控數據”的目的。逐步形成在地理信息系統平臺上的集作業流程管理、人員管理、材料管理、車輛管理、資料管理、辦公管理、應急處理于一體的綜合管理系統。控制深度則從控制到計控箱升級為控制到單燈。在城市照明的建設和管理中,GIS發揮可不可替代的作用。
3.2 遠程“現場”管理
城市的發展讓城市照明設施變得日益龐雜,如何提升現場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提升現場工作管理水平,提高對在外工作人員監管的技術能力,消除業務部門與現場工作人員數據交換的瓶頸,是目前城市照明管理部門亟需解決的問題。移動GIS技術恰恰能為以上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它可打破原有管理方式,讓給城市照明管理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事實上,GIS技術已經廣泛用于城市照明管理中,它的空間分布可視化和海量信息存儲管理能力為城市照明高效運營和科學決策提供了有效工具。
另外,在巡檢工作中,現場工作人員利用移動GIS和GPS以及3G無線數據網絡,將現場數據、圖像和視頻等信息實時傳送到后臺管理平臺,系統后臺應用系統將自動匯總和存儲這些信息,路燈管理人員可以通過后臺管理應用系統直接監督、查看各項工作當前的情況,了解項目工程的分布與實時進展,并可對各種數據進行匯總分析,查看分析結果,輔助決策,提高現場工作效率。
3.3 調度管理
以GIS系統為基礎平臺,集成車載定位系統、視頻系統、線路自動檢測系統、故障自動報警系統、“三遙”控制系統等,做到實時管控照明設施,也為車輛和人員的調度提供了依據,系統在GIS地圖的基礎上,將配電箱、車輛、視頻等分圖層顯示。
3.1.1 配電箱/房圖層:
1)選擇該圖層時需出現一個下一級目錄,這個目錄是對配電箱/房的細化,如箱變、配電間、有三遙、無三遙、防盜標記等。
2)關于配電箱/房信息顯示,針對鼠標動作必須滿足:當鼠標懸停至配電圖標上時,需顯示編號、名稱、位置、電流、電壓等基本即時信息;當鼠標單擊或雙擊某配電箱圖標時,需顯示其詳細屙陛,具體屬性見配電箱信息表。
在地圖上選擇配電箱,將顯示如下圖配電箱詳細信息。配電箱圖標旁的標簽顯示配電箱的實時電壓、電流等數據,該數據通過接口的方式從三遙讀取。
3.1.2 帶報警信息配電箱圖層:
1)該圖層與配電箱/房圖層需求一致。
2)增加報警提示功能。可以將圖標變為閃爍狀態來提示用戶出現報警。報警提示顏色,按照照明工程公司的習慣展示,即綠色表示安全,黃色表示有警報和異常,紅色表示斷路。
3)對于數據異常時的報警,需顯示報警的上下限或其他條件,在頁面能夠發生變色、閃爍等事件。變色的規則可能需要與安全規定標準統一。
3.1.3 維修車輛圖層:
車輛圖層對維修車輛類型的細化,如20米以上升降車、20米以下升降車、一般修燈車、巡線車、吊車、卡車。
在地圖上選擇車輛,通過菜單可以進行派發任務單到該車輛所配置的PDA。調度人員根據接收到故障信息單生成搶修單或者維修任務單,同時發給離該報警點最近的維修車輛得PDA,進行維修。
針對于照明路燈分布廣,監控困難等問題,在城市照明管理系統中通過GIS所提供的顯示工具,直接在地圖中顯示出照明設施工作狀態,同時直觀的展示設施運行信息。做到遠程監控的同時,能及時通知維護工作人員趕到故障現場維護,提高路燈的服務質量。單燈模塊的接人,日常維護不用再需人工巡視,不受地域,天氣,時間等因素的影響。提高設備監控維護效率.減輕勞動強度,防止人力物力資源浪費流失。GIS系統的使用提高了城市照明系統的自動化水平和智能化管理水平,為夜間出行的人們提供了便利,對于改善夜間社會治安和交通安全也具有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