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技巧方法范文

時間:2023-06-25 17:17: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辯論技巧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辯論技巧方法

篇1

一、技術標編寫方法與技巧

針對評分標準,要從施工準備、施工部署、資源進場計劃、施工方法、施工現場平面圖布置、施工進度計劃及質量、工期、安全措施等方面編寫,既要滿足招標文件的技術條款和現行規范的要求,又要滿足實際情況,同時還能體現高新科技含量份額。特別在施工方法、施工進度計劃及施工現場平面圖布置等方面的編寫,更應突出高新科技含量,這是爭取技術標滿分不容忽視的編標技巧。

(1)主要施工方法的編標技巧

一般建筑工程施工程序為測量放線、地基與基礎施工、主體結構工程施工(鋼筋砼梁、板、柱和砌體)、裝飾工程施工(樓地面、內外墻裝修、門窗)、屋面工程施工、水電暖衛工程施工、室外工程施工等。

編標時,我們要依據招標文件的評分標準和規范要求,緊緊圍繞施工程序描述其工藝流程和操作要點及針對性質量、安全保證措施。特別注意的是貫徹新規范、新標準、強制性標準和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及新的施工方法。主要工藝采用簡圖表示,顯得深入淺出,一目了然,通俗易懂。文字敘述不宜太繁瑣,力求簡明扼要;特殊工藝必須說深說透,一般工藝點到為止,但不容疏漏。

(2)施工進度計劃的編寫技巧

主要體現在施工進度計劃表和工期保證措施方面。一是施工進度計劃表的繪制,要運用關鍵線路時標網絡圖來表示工程進度狀況,用時標表明各工序的具體起訖時間和工序持續時間,并以紅線、綠線和黃線分別表示關鍵線路、非關鍵線路和邏輯線路;用色彩表明線路功能,效果顯著。在施工中運用前峰線法定期檢查關鍵工序持續時間是否滯后,如果滯后,采取調節工藝間歇時間等技術措施,把滯后時間挽回,配合有效的經濟措施、組織措施和合同措施,能夠有效控制總工期不突破。由于運用關鍵線路時標網絡圖計劃技術,控制施工進度,不僅具有較高科技含量份額,而且具有實用價值,從而提高技術標得分率。

(3)施工現場平面圖布置技巧

為了滿足施工現場的實際要求,達到科學合理的布置要求,必須深入施工現場,進行踏勘,掌握第一手材料,疑難問題通過招標方答疑及時解決。在掌握現場具體情況下,繪制施工現場平面圖。平面圖布置原則:

一是生活用房與生產用房應分開,并考慮監理用房;

二是施工道路暢通無阻,兩側設置排水溝;

三是塔吊作用半徑覆蓋率高,主要建材就近塔吊作用半徑范圍內堆放,減少周轉次數;

四是施工用水、施工用電、通訊、圍護等布置科學合理;

五是總體布置考慮安全、衛生、消防、排水和文明施工等方面的措施。按規范要求繪制平面圖,附加必須的文字說明,達到圖文并茂。

二、商務標編寫方法與技巧

依據工程量清單、定額和造價信息等資料測算工程造價,填報表格,形成商務標文。招標方一般采用復合標價進行評分,具有一定隨機性,即招標方標底價占40%或60%,各投標方綜合平均標價占60%或40%,二者相加為復合標價。以復合標價上浮3%、下浮5%幅度剔除廢標,再以復合標價高低排列一、二、三……競標單位名次順序。為了提高中標機遇率,克服隨機性不利影響,一般采取如下技巧與對策:

一是加強市場調研,以造價信息為依據,通過各種信息渠道調查主要建材價格變化幅度,而后進行測算,綜合平衡得出價變幅度。

二是依據招標文件提供的工程量清單,參照招標圖紙,進行詳細的工程量計算,再與工程量清單進行比較,得出量變幅度。

三是針對商務標的隨機性,依據測算的價變幅度和量變幅度等情況,運用因果分析法,測算讓利幅度,再運用讓利的技巧與對策,利用談判讓利機遇,爭取中標主動權。

篇2

論文摘要:《三國演義》是我國古典文學名著之一,因其豐富的人物個性、詩詞歌賦和戰爭所運用的戰略戰術,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文學價值,和軍事價值。在其中的人物塑造中,諸葛亮杰出的軍事和辯論才能給讀者留下了深刻不滅的印象。本文從傳統修辭學的角度分析了在他江東之行勸說孫權聯合抗曹,與江東的眾謀士舌辨的過程中所采取的策略,為當今的修辭辯論技巧提供一些借鑒和方法。

一、引言

《三國演義》是我國家喻戶曉的文學著作取材于歷史,但又不為歷史所限制。 它以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惟妙惟肖的人物刻畫,驚心動魄的戰爭描寫深深打動著中外的讀者。在許多廣為流傳的故事中,諸葛亮舌戰群儒這一片段向讀者展示了諸葛亮非凡的才華和氣度,他運用其清醒的辯論策略和技巧一一駁斥了以張昭為代表的江東眾謀士的降曹思想,為孫劉聯合掃清了道路。在傳統的西方修辭學中,修辭的概念始于演講與辯論,被伊索克拉底和亞里士多德認為是“勸說的技巧”(the artificer of persuasion),本文以傳統修辭理論分析了諸葛亮在其辯論的過程中所使用的修辭策略,意在開拓些以邏輯為基礎的巧妙有力而又行之有效的辯論技巧,為現在的演講與辯論提供些方法和策略。

二、西方傳統修辭學理論概述

傳統修辭學起源與公元前5世紀的古希臘,主要以論辯和演講的方式用來影響法庭、集會上的聽眾,或者稱贊、頌揚某些人或事。修辭被當作一種勸說的特別技巧。著名的修辭學家柏拉圖—蘇格拉底、伊索克拉底和亞里士多德所創建的修辭理論對實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和理論依據。

柏拉圖(Plato)在其書中列出有關篇章結構的文章:以引言開頭,進入說明,直接或間接的論據、或然性、證明和補充說明、駁斥指控和辯護。他對修辭學的主張在演說者須知曉真理;基本勇于應該界定;詞類應恰當安排等等。

伊索克拉底 (Isocrates )則堅持修辭的生成性(Genesis)和分析性(Analysis),這種特性后來成為現代修辭學的重要內容.他和亞里士多德認為修辭是“勸說的技巧”,在辯論中,為了說服別人,要采取一定的戰術策略,并且這些戰術策略要隨聽眾和場合的變化而變化。

亞里士多德(Aristotle)是西方修辭最著名的一位修辭學家,他的著作《修辭學》(Rhetorique, rhetoric)是最古老和最有影響的修辭學專著,為西方古典修辭奠定了理論基礎,也為世界修辭學提供了經典著作。

亞里士多德對修辭提出一系列三分法描述:演講者,主題,和聽眾。演說要想打動聽眾,需要三個因素:一是內容,二是文辭;三是演說技巧。他認為勸說的成功取決于演說者的人格,和是否將聽眾置于一種合適的心態,以及由演說詞所提供的表面證據。勸說的風格特征包括:清晰(clarity),適體(Propriety),和正確(correctness).他還將演講的過程同辯證法結合在一起,認為修辭學是一種反詰的方法,是一種工具,人們借助這種工具來面對或然性和可能性(problematicity)的問題。

三、諸葛亮舌戰群儒之修辭策略

在《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曹操統兵百萬來討伐江東,在此生死存亡的關頭,諸葛亮隨魯肅來到江東勸說吳主孫權聯合抗曹,吳主孫權并不了解諸葛亮的雄韜武略,對他的才能持有懷疑的態度,因此才想出用江東的謀士試探諸葛亮。而且江東的眾謀士對諸葛亮是只聽到傳聞但未見其人,對他也是半信半疑,有些人認為他更是徒有虛名。相反,諸葛亮卻心懷坦然,他十分了解江東吳主和他屬下的心理,對他來說,來江東有兩個任務:一是要說服孫權不能降曹的利害關系,二是要自下而上使江東所有人的意見保持一致,也就是不能讓孫權的謀臣產生任何動搖孫權意志的舉動,所以他已經想到了對策,可謂胸有成竹,對全局已有了成熟的判斷和掌握。在與吳主孫權和眾謀士的辯論中, 他采取了一系列必要的修辭策略:

(一)先徐后速法

《孫子兵法·九地篇》中說:“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后入脫兔,敵不及拒”。意思是知己知彼而后動,欲速則不達。在與眾謀士的辯論中,諸葛亮沒有急于求成,主動向眾謀士講明降與戰厲害關系,而是蓄勢待發,等待他們來發問,然后一一駁斥他們的偏見和錯誤思想從而證明自己的才能,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遠見卓識。這樣,循序漸進地從心理上使眾謀士消除對曹操的恐懼,了解抗曹生降曹滅的道理,加深對聯合抗曹的認識。

(二)擒賊擒王法

在江東謀士中,張昭是最有影響力的人物,在當年孫策臨終時,曾對弟弟孫權說過:“外事不決問周瑜,內事不決問張昭”,在主戰主降的立場上,他主張降曹。因此,使他心服口服地主戰就相當于說服了大多數的謀士,對孫權的決定其到關鍵性的作用。諸葛亮深知這一點,因此與其的辯論也最激烈和最尖銳。他闡述了劉備兵敗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因為諸葛亮的戰略戰術的錯誤,而是因為劉備的賢德貽誤了戰機才導致現在的窘境,一方面駁斥了張昭對劉備的不公正的指責和對諸葛亮才能的懷疑;另一方面又指出劉備的境況只不過是一時,一旦養精蓄銳,一定會重整旗鼓,前途無量;也從側面指出張昭的鼠目寸光的局限性和力求自保的降曹思想的錯誤。

(三)旁敲側擊法

在駁斥薛綜和程德樞時,諸葛亮沒有從正面指出他們的錯誤,而是以儒家思想為道德準則,“夫人生天地間,以忠孝為立身之本”和“儒有君子小人之別。君子之儒,忠君愛國,守正惡邪,務使澤及后世,名留后世。若小人之儒,惟物雕蟲,專工漢墨;青春作賦,皓首窮經;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義正詞嚴得指出他們不為國家和社稷著想而膽小怕事、自私自利的唯諾性格,使他們理屈詞窮,無話可說。諸葛亮以其豐神飄灑,氣宇軒昂的氣度和豪邁自信、愛恨鮮明、才華出眾的人格魅力的贏得了這場舌辨的勝利;并將眾謀士的心態調整到正確的狀態,用充分的論據喚起了眾謀士的憂國憂民的意識和必勝的信心。亞里士多德認為勸說的成功取決于演講者的人格力量,是否將聽眾置于一種合適的心態,及由演說詞所提供的表面證據這一修辭理論在此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四)機智激將法

在舌戰群儒后,吳主孫權為諸葛亮的口才所折服,但他仍舊對孫劉聯合抗曹的可能性和成功性持有懷疑的態度,使他舉棋不定,煩躁不安。諸葛亮洞悉他的心理,借助《孫子兵法·始計篇》中的“怒而撓之,卑而驕之”的激將法,故意夸大曹操的勢力,讓孫權對曹操俯首稱臣的方法來激怒他,從而推動事態向抗曹的方向發展,使吳主孫權明白唯有下定決心與劉備聯合抗曹才能挽救江東。諸葛亮為孫權分析了抗曹的必要性以及曹操失敗的必然性,堅定了孫權抗曹的信心。

諸葛亮的江東之行無疑是成功的,這都歸結于諸葛亮非凡的才華,他縱觀寰宇的全局意識使他能夠站在更高處去審時度勢,制定正確的戰略戰術,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結論

諸葛亮所運用的戰略戰術和辯論技巧無論從軍事上還是實際生活中,多為讀者提供了廣博的學習資料,從修辭學的角度來看,為現代社會待人接物,辯論演講提供了諸多的技巧和方法。只有巧妙的運用這些技巧,才能打動聽眾,使人信服,達到演講及勸說的目的。

參考書目:

[1]從萊庭 西方修辭學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篇3

關鍵詞 律師 口才 素質培養

律師口才,是指律師在提供法律服務過程中,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直接進行口語表達的智慧和才能。律師口才要有一定的基礎一、德是律師口才的靈魂。二、識是律師口才的條件。三、才是律師口才的核心。四、學是律師口才的途徑。法律論辯需要一定的理論基礎與基本素質。首先是完善的知識體系,它要求具有深厚扎實的法律專業知識,豐富廣博的相關專業知識和不斷更新知識的理念與追求。其次,要有科學的論辯思維能力,這包括嚴謹周密的邏輯思維能力,收斂有度的聚合思維能力以及發散與聚合思維的辯證統一。再次,準確精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沉著鎮定的心態與莊重得體的儀態也是必不可少的。但一味強調律師雄辯口才需要滿足哪些要求并無濟于事,因為它并不能就此造就良好的律師口才,律師雄辯口才要有一個“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的過程。

在律師口才的培養過程中,如果掌握一些技巧,可能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前輩們為我們總結了很多方法,有人說可以采用以下幾種論辯基本策略:隨機應變;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釜底抽薪;欲擒故縱,誘敵深入,各個擊破;剛柔并濟,情法交融。也有人說辯論口才要著重注意下面幾種基本技巧:做好辯論的準備工作;態度沉著冷靜;抓住事實、證據、適用法律三個環節;熟練掌握法律;設計辯論方向;講究策略藝術。他甚至還為我們提供了律師辯論口才的方法,如辯證術、態勢術、修辭術、穿插術、控場術、風暴術等。其實我覺得這些方法本質上并沒什么區別,只是從不同的角度來說而已。這些方法都要在實踐中慢慢體會才會明白的。剛才提到了法庭應變技巧,我認為對律師來說,這一點是尤為重要的。法庭論辯中的應變技巧,是指當庭審中出現意外的情況或未曾預料到的論辯觀點時,機敏地適時地采取措施反駁或說服對方的一種論辯方法。一場法庭論辯的最終取勝,往往在于突然事件出現時應變者的水平和技巧的高低。

很多人都看過一部美國影片《律政俏佳人》,在女主角為她的一位校友辯護的案件中,如果大家留心的話,就可以發現女主角在其中表現出來的應變技巧。剛開始她反復問證人案發當時證人在干什么,雖然證人已經說了她在洗澡。女主角作為辯護律師,在當時簡直就不知道該說什么,甚至有點語無倫次了,好像一匹馬被韁繩勒住了似的。后來她靈光一閃,抓住了證人說她當時在洗澡這一證詞,窮追不舍,步步緊逼,終于讓證人主動說出她自己才是殺死她父親的兇手。這一案件的辯護中,我們不僅能看到女主角語言的流暢犀利,現場應變的迅速有效,而且還能發覺一個更加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思維。我覺得與前面所講的內容相比,敏捷、嚴密的思維對于律師來講是更為基礎、關鍵的。在前面那個案件中,女主角剛開始辯護時思路不是很清晰,思維很受限制,所以辯護起來就無所適從。后來她有了清晰嚴謹的思路,所以才有了那場精彩的辯論,連法官都驚嘆不已。律師的思維縱然不能像脫韁的野馬,任意馳騁,但也不能被套上各種枷鎖。律師要破除從眾型、經驗型、權威型、書本型、自我型思維枷鎖。

律師應該在確保自己不被太多的條條框框束縛的情況下追求邏輯嚴密,因為法律思維的典型特征便是邏輯嚴密,嚴密的邏輯結構能使你的論證無懈可擊。下面看一下一個有名的辯論,即林肯為小阿姆斯特朗開槍殺人案所作的辯論:

林肯向證人福爾遜發問:“你認清開槍殺人的的確是小阿姆斯特朗嗎?”

福爾遜:“是的。”

林肯:“你在草堆后面,小阿姆斯特朗在大樹下,相距二三十米,你能看得清楚嗎?”

福爾遜:“看得很清楚,因為當時月光很明亮。”

林肯:“你肯定不是從衣著等方面看清楚的嗎?”

福爾遜:“不是從衣著等方面看清楚的,我肯定是看清了他的臉,因為月光正照在他的臉上。”

林肯:“具體時間能肯定嗎?”

福爾遜:“完全可以肯定,因為我回到屋里時看了時鐘,那時是11點1刻。”

林肯:“這個證人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騙子,他一口咬定10月18日晚上11點他在月光下認清了被告人的臉,請大家想一想,10月18日那天是上弦月,到了晚上11點,月亮早已下山了,哪里還有月光?退一步說,也許時間記得不十分準確,時間稍有提前,月亮還沒有下山,但那時月光應是從西邊往東邊照射,草堆在東,大樹在西,如果被告臉朝大樹,月光可以照到臉上,可是證人就根本看不到被告的臉。如果被告臉朝草堆,那么月光只能照在被告的后腦上,證人怎么能看到月光照在被告的臉上呢?又怎么能從距離二三十米的地方看清被告的臉呢?”(法庭宣布被告無罪釋放)

本案中,林肯依靠自己平日里所掌握的天文知識和敏銳的思維能力,揭穿了福爾遜作偽證的伎倆,讓人嘆服不已。

其實,我覺得大家肯定會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對于方法和技巧,任別人說得天花亂墜,我們還是很難掌握,對我們而言,那些東西還是別人的,只有通過自己在實踐中的體會感悟,從而真正明白了,才可能掌握并恰當地運用它。在律師雄辯口才的培養過程中,我覺得還有一個問題需要特別注意,那就是中國的訴訟實行的不是當事人主義,不像西方那樣辯護律師可以居于主導地位,相互針鋒相對,法庭的氣氛就像戰場一樣。相比較而言,中國的法庭辯論是溫和式的。在中國,律師辯論要結合中國的實際,不要僅講雄辯,而忽視了其它方面。誠如有人說,律師在從事執業的過程中,面臨著商業性與社會期待、當事人利益同社會公共利益以及程序正義和實體正義三個方面的倫理沖突。所以律師在平時的口才訓練中,要注意語氣、用詞、現場環境等,要堅持適當有效原則。律師辯論的目的是達到自己期待的效果,而不是炫耀自己“一舌之辯,強于百萬之師”的能力。最后,我還想再強調一下我的觀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方法,也是學習的最好方法。從身邊細微之處學習,從日常小事中訓練,也不失為一種好的培養律師口才的方法。

篇4

關鍵詞:藏傳因明;僧人;辯經

中圖分類號:B9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5-0048-02

一、什么是辯經

辯經是一種生動的辯證實踐,提供了寶貴的智力資源。通過自己的觀察和所見所聞,還有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辯論的規則和程序,強調其表演方面。辯論是一種先進的學習佛經手段,深化了對佛法的理解。藏傳佛教僧人或學者們通過學習因明,對有關研究邏輯和佛學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尤其是格魯派的辯經傳統最具特色,更具系統化。其辯論更具有學術價值。辯經在現代學術界有很大的吸引力,越來越受到了現代學者們的極大關注。盡管很多的現代學者們對藏傳因明做過研究,很多人的研究僅限于表面,未能凸顯出這種辯經的重要功能及其價值。他們對辯論只是從現代的學術層面及邏輯角度出發,做出具體分析,而忽略了辯經的真正意義及其藝術表現的魅力。從而降低了辯論的意義和邏輯原則。藏僧辯經的價值和意義,不是一種純粹的形式邏輯,它是一種對思維內容的觀察。辯經中的一些行為及表征表現了因明在佛教認識論和解脫論方面的靈活運用。辯經對藏傳佛教僧人有著重要的意義,不僅在于通過辯經提高僧人的智力,通達對經論的理解,而重要的是辯經也是藏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一些學者從形式邏輯的觀點出發,用西方三段性質的判斷和推理來研究辯經的方法及其義理。試圖為辯經找到演繹的必然性和普遍性。但是了解辯經的價值及其意義的探求要從其目的來研究,才能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只有結合它最終作為解脫論的目的才能更全面地展現它的魅力。辯論的質量,從僧人們的智力和情感中體現出來。

從辯經中可以學量知識和教義。辯經中雙方爭論和合作,需要競爭力和參與。在面對這種情況下有說服力的辯手贏得比率高一些。辯論中可以使用合法的誘惑和技巧。真如在玩文字游戲,掩飾結論。加入無用的話題來掩蓋真正的命題。但有一些技巧是非法的。比如說;和尚要娶老婆孝敬佛祖等。不能違反辯經和推理規則。思路和語言必須符合邏輯規律。首先要確立明確的命題。結論與命題必須有一個確定的鏈接。否則程序落入種種謬論之中。因此,辯經不同于大多數自由交流。

辯經過程中,立論者和敵論者都要遵循一套規定的程序以及規則,但是它有更寬泛的發揮空間,其辯論的結果總是出人意料。一個好的辯經總是在充滿激情、思維敏捷、才華橫溢當中進行的。在整個過程中,辯手們為了表達觀點的需要,運用一系列的肢體語言,而且他們的面部表情越來越激動起來,一言一語中透出了他們深邃的智慧和出眾的語言表達能力。所以說一場好的辯經也是如一場戲劇動人心魄。辯經是藏傳佛教各教派學科設置中對于因明的創造性運用,其地位在格魯派的研習傳承中尤為突出。

二、辯經的功能

辯經是選拔人才的一種方式,格魯派的僧人把大部分的時間利用在辯經上。有時候學生每天投入多達10小時進行辯論。其他教派基本上每天只有2到3小時辯經的時間。所以在辯論的培訓方面,非格魯派的學生遠遠不如格魯派的學生。而且格魯派的學生往往投入多年的時間,訓練辯論的技巧。所以格魯派的僧人辯經比其他教派的僧人辯經還要流暢。他們以口頭辯經的形式來考試。甚至最高學位(格西)考試也是通過辯經來考核。考試的時候通常會有很多觀眾圍觀,從而制造緊張氣氛。辯論在格魯派的傳統中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最為出色的部分是毫無疑問的。在格魯派的學院里,僧人的學術聲譽或地位,在于其高超的辯論能力。對他們來說,沒有受過這種訓練的佛教學者是比較難以想象的。一個偉大學者必須精通于辯論,與一般的辯論不同,它要求辯論者對特定辯論規則及程序有深刻的了解。在這個基礎上,一個好的辯經者,還要有高超的表達能力,不但要說服對手,使其心服口服,而且還要通過足夠的論據建立自己的觀點。

對學生來說,辯經可以激發其很大的興趣。往往在格西(教師)防止這種做法,怕學生過度專注于辯論。受過訓練的僧人,經常顯示辯論的喜愛。大多數的藏區佛學學院或哲學學院,不管什么宗派,都是非常熱衷于辯經。僧人們認為,研究佛教哲學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學習因明。對于他們來說,一個好的學者就是一個很好的辯手。藏傳佛教僧人辯經的傳承源于印度,后來逐漸在藏區發展起來。很顯然辯論在印度佛教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藏傳佛教繼承了這一傳統。并且在這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了辯經的方法,開辟了新的辯經傳統。在古印度的佛教邏輯中,辯論的主要功能是揭示事物本質和規律的真面目。印度古因明與藏傳因明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但是了解藏傳因明與印度因明之間的區別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辯經遵循的規則和秩序

藏傳因明辯論涉及兩方,一個立論者和一個敵論者。兩者之間扮演的角色是非常不同的。辯論開始的時候要唱文殊菩薩的儀式調,發音為dhi ji tra chos chad na。此調為文殊菩薩之種子音。這相當于拉開辯論的序幕。儀式結束后,立論者提出一個可辯論的問題,引起敵論者回答的興趣。敵論者首先要說明他的立場。然后立論者立即提問,開始辯論。敵論者一般允許用三種方式回答問題。第一,承許。第二,不成。第三,不遍。由這三種答案來連接命題。如果敵論者認為其命題符合他的觀點,他可以說;“承許”,如果認為作為論據的因與立宗相違則答;“不成”。例如,A:“所有的狗都是聰明的,因為他們是靈長類動物”。B:“不成,因為狗不是靈長類動物。”。當論據(因)不周遍于命題時,可以回答“不遍”。這三種回答的方法不同于印度的傳統辯論。藏僧辯經規則在繼承印度傳統辯經的基礎上自成體系,對辯經規則的要求更為詳細。

在辯論中,敵論者被要求迅速回答問題。如果他試圖拖延時間,立論者則用拍掌敦促他,中間穿插必要的言語。在正式的辯經中,通常會有觀眾的加入。從而增加對敵論者的壓力,若敵論者不能及時回答,立論者就會開始譏諷他。例如問“你在聽嗎?你在觀想什么?”這種充滿的言語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對方更加混亂。通常在這種情況下敵論者便會措手不及,不知所云,一場辯論便這樣結束。盡管以這種方式結束辯論也是很有趣的。當立論者無法用鋪設陷阱的方式使敵論者的觀點出現前后矛盾時,敵論者的觀點建立在于合乎邏輯,合乎規則的論據上。不但敏捷地逃過了對方的陷阱,而且成功地建立了自己觀點。通過仔細領會對方的言語,觀察其中的組織缺陷,敵論者便會反過來捉住對方不充足的觀點連續提問。給敵論者一系列的措手不及的打擊,轉被動為主動,有些時候立論者招架不住,只得悄悄離開。當然如果僅僅是兩個人的辯經,就沒有那么尷尬。但是在正式的辯經中,這種經歷是很丟臉的。有時候充當裁判的格西或堪布為了緩和這種局面,會用平和方式結束辯經,避免為難失敗的一方。

四、結論

對于藏傳佛教僧人們來說,辯經的時間是學習的最佳時機。很多僧人,從小開始辯論佛經,學習教理,進行各種考試,從初學者到最后的格西或者堪布學位都要在辯經中完成。所以他們要抓緊時間,刻苦學習。當然辯經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輸贏,都是為了學習佛理。為了解脫和普度眾生。帶著佛教理念武裝的思維,僧人在辯經中可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所以在辯經場上極少出現負面行為。即使是不理解辯經的人來看,藏傳佛教僧人在辯經中充滿戲劇性和活躍性。辯經是一場關于思維的歷練。

辯經具有復雜性和啟發性。由于它涉及佛教認識論方面的內容,辯經者需要高超的記憶力。辯經也是一場生動的表演,因為論者的身體姿態和面部表情豐富多彩,同時運用了曲折離奇的技巧。為了勝過對方,雙方通過善巧的方法,從看似無望的情況下轉敗為勝。這的確是一個驚心動魄的表演。雖然過程復雜,但是卻絲毫不混亂,角色分明。辯經遵循著一個既定的規則程序,所以一切明了。藏傳佛教僧人辯論,言語自然流暢,整個過程非常生動,表情豐富多彩,就像一場網絡游戲,它給僧人們帶來的是刺激和愉快的學習氣氛。他們在勝利的榮譽感和失敗的沮喪中,更加堅定對佛為量士夫的信心,提高對佛學理論不斷學習的動力。辯經者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不但要有清晰、敏捷的思維,還要有高超的邏輯分析能力。總之,藏傳因明當中辯論的形式被普遍運用到了藏傳佛教各教派研習的傳統中,僧人們在辯經中不斷增長常識,并且提高了學習佛理的精神動力。

參考文獻:

[1]沈劍英.佛家邏輯叢論[M].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11.

篇5

1. 如何把英語辯論有效地引進課堂?

英語辯論能夠培養學生關于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同時也需要很多英語學習中的技巧。那么教師又要如何把英語辯論引進課堂,讓學生不抵觸英語辯論、勇于開口去表達自己的觀點呢?做好辯論前期的準備工作是課堂辯論的保證,教師在讓學生辯論前首先要讓他們有心理準備,并且向學生傳授一些辯論技巧,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疏導,樹立良好的心態。學生不應害怕開口去讀英語,害怕英語讀的不夠標準被他人嘲笑,口語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要勇于去改進,一定能夠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教師抓住學生之間喜歡互動的特點,把課堂中的某個知識點讓學生開展辯論,學生在交流的過程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也有利于提高團隊的合作精神。不要把辯論視為一種非常嚴肅的事情,在歡樂中進行辯論,辯論的結構也并不重要,學生應該重在參與,樂在其中。

科學有趣的辯題有利于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積極開展辯論。教師作為英語辯論的引導者,要科學地選辯題。首選應是能激發學生興趣、學生比較熟悉的辯題,這樣學生能夠根據時事以及課本上的知識點積極的進行準備,在準備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有機會復習學習過的知識點,又能夠拓展課堂外的知識,達到非常好的學習效果。如studying in china or going aboard for education becomes more and more popular. Do you think which is better? 等話題,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經歷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要積極地鼓勵學生參與辯論,告訴學生英語辯論對于英語學習的益處,激發學生的辯論興趣,讓學生珍惜英語語言學習鍛煉的機會。

2. 教師做好指導工作,科學設計辯論

教師根據不同的辯題,把學生進行多種小組的劃分,辯論比賽輪流進行。辯論的話題講究靈活性,且需保證明晰的觀點與論據。教師和學生都能夠作為比賽的評委,學生中的評委可通過推選或自愿擔任產生。教師在讓學生進行辯論前組織播放一些精彩的辯論視頻,學生從中能學習到一些專業的辯論技巧,同時幫助學生提升英語鑒賞水平。英語辯論需要學生能夠流利、清晰的口語表達能力,學生在表達的過程中也應持有鮮明的觀點,嘗試著運用一些所學的高級句型,豐富辯論的內容。教師在后糾正學生普遍容易發生的錯誤,幫助學生注意辯論細節,增強辯論技巧。

由于英語辯論考驗著辯論者一定的口語水平,學生的口語焦慮感成為了課堂辯論的一種阻礙,一些學生對開口說英語的畏懼可能會拉低課堂辯論的參與度。教師應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多傾聽他們的困惑與焦慮,注重他們的內心體驗。教師不僅是學生的良師,更是摯友,教師多培養與學生的友誼,在課堂下對學生的口語焦慮進行疏導,幫助他們勇敢地邁出第一步。課堂辯論的成功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課堂辯論的核心主體是學生,學生應該克服內心的畏懼,做課堂的主人,打造一個更輕松有趣的課堂。

3. 課堂辯論比賽重在參與,學生樂在其中

課堂辯論可使課堂呈現充滿朝氣的面貌,學生的思辨能力以及英語口頭表達能力也能夠得到不斷的提升,學生在辯論的過程中感受到了英語語言的藝術和魅力。在課堂辯論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去參與辯論。課堂的辯論不需要非常嚴苛的規則與流程,學生可以暢所欲言,闡述自己的觀點,與對手進行激烈的討論,教師作為評委應該確保比賽的公平公正,賽后對每一位辯論者進行指導性點評,同時可以強調一些學生在辯論中用過的句型,讓未參加的學生也能夠加深對英語詞匯的記憶。

在辯論比賽后也要注重學生對比賽的反饋和意見,以修正課堂辯論中存在的問題。學生能夠從中找出辯論的問題,可以提高學生的修正能力。學生之間可以相互點評以及提出意見,共同進步。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不斷調整課堂的辯論模式。辯論比賽的結果并不是最重要的,學生在激烈的辯論過程中交流了觀點,發展了友誼更值得開心。課堂辯論包羅萬象,涵蓋了學習生活中的各個方面,英語課堂辯論能夠豐富學生的視野,學生在今后學習的過程中更積極主動地去批評、學習。

篇6

關鍵詞:語文;教學能力;創新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0-286-01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國家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而小學生正處于人才培養的階段,做好小學生的教學工作至關重要。在小學教學中,語文教學作為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其最終的教學目的不僅要求學生們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而且還要培養學生們科技創新的能力。

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尚且存在著一些不足,還有很大的空間需要完善,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改進教學方法迫在眉睫。

一、試教法

試教法就是在課堂上學生與教師轉換角色,讓學生充當教師來給其他學生授課,當然這種試教法相對于其他教學方法來說還具有一定難度,因此,在選擇題材的時候要盡量挑選難度較小、理論性不強的內容,可以是課文中的一個小場景或者是課后的一道 練習題。小學語文試教法的優勢如下。

1、通過角色轉換,使得學生由“被教”轉變為“教人”。這種改進的學習方式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他們探索知識的熱情。

2、試教法能夠增進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由于這種教學模式要求教師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無形中促進了師生間的聯系,而且在試教的過程中,教師同樣享有“學生”的身份,這樣平等的關系更貼近學生,更容易得到學生的信賴和認可。

3、試教法的應用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綜合實踐能力。在試教的過程中,學生要學習如何整理材料、如何備課,并且還要學習如何以自己的表達方式來組織教學,通過對學生各方面技能的訓練,提高他們的綜合實踐能力。另一方面,通過授課實踐使他們能夠更早地進入教師的角色,克服膽怯的心理,增強他們的應變能力,從而體會到教師的苦與樂。

二、多維教學法

多維教學法是將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加以改進,使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從多角度系統地來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舉一反三、分析判斷的能力。開展多維教學法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鼓勵性教學。在課堂上,教師可以使用鼓勵性教學的方式積極地、正確地引導學生的創新意識。適當的鼓勵性評價,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競爭意識,還能夠增強學生對周圍世界探索的欲望。對學生創新見解的肯定有助于活躍他們的創新思維,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2、辯論性教學。在課堂上,教師通常是對所講內容的某個要點提出質疑,然后讓學生們展開小組性的討論,最后讓各組的組長將討論結果匯報給教師。但是,這種課堂探討的教學模式并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而且更糟糕的還會使課堂的學習氛圍下降,針對此現象提出了改進的教學模式,即辯論性教學。在實施辯論性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課堂小型辯論賽,也就是要求教師在課下給學生分組,將辯論的正反觀點下發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組織材料,然后在課堂辯論賽上,學生可以自由發揮。然而,由于辯論的正反方人數是有限的,這樣就不能夠保證所有的學生都會參與進來,因此,可以讓其他未參賽的學生做親友團,當參賽選手辯論時遇到了困難,可以轉向親手團尋求幫助。通過這種方式,所有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不但有助于開拓學生視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能夠增強學生間的團結意識和競爭意識。

三、朗讀教學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法的應用不僅能夠加強學生對課文基本結構的認識,而且通過對課文意境的理解還能夠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然而,小學生的各方面學習能力是有限的,還不能夠很好地掌握朗讀課文的技巧,因此,為了更有效地引導學生掌握朗讀技巧,下面介紹在朗讀時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1、示范朗讀。通常情況下,小學生的思維都比較活躍,對新鮮的事物善于模仿,而且他們的模仿能力都很強,因此,在朗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做示范朗讀。通過教師有技巧的發音,對需要著重理解的內容給予重讀,給有轉折的地方附上停頓,靈活運用多種朗讀技巧,使學生們能夠更好地感受到課文中的語境,在語感上得到有利的熏陶,從而激發學生對課文朗讀技巧的掌握,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篇7

關鍵詞: 中職語文 拓展模塊 單元教學

中職語文拓展模塊在基礎模塊和職業模塊的基礎上,起到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全面提高學生素養和語文綜合能力的作用。課程的教學目標是為滿足學生個性和繼續學習需要,側重學生的終身發展;它是語文課程的拓展和延伸,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教學內容系統性強,注重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一、單元教學內容設計

本課程根據不同主題分為六個單元,每一單元由閱讀與欣賞、表達與交流、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三部分內容構成。每一單元從不同角度出發,進行知識的拓展和能力的提高。結合單元教學內容及學生特點,我們設計了兩大學習任務:一是圍繞閱讀欣賞的主題撰寫鑒賞心得;二是口語、寫作和實踐活動任務。

第一單元:圍繞“歷史與進步”對胡同文化進行賞析,完成撰寫鑒賞心得任務。掌握審題和立意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完成讀書征文活動“文明美德伴我成長”的寫作活動。第二單元:圍繞“對古詩文的鑒賞”,提高對古詩文賞析的品位,培養審美情趣,撰寫古詩文鑒賞心得。學結的結構和寫作方法,完成總結寫作。第三單元:圍繞“微型小說的寫作特色”,掌握欣賞小說的基本方法,撰寫微型小說藝術特色鑒賞心得。學習采訪的方法和技巧,根據采訪主題,列出采訪提綱,完成采訪任務。第四單元:圍繞“文學藝術欣賞”,領悟欣賞文學藝術的方法和途徑,探究文學藝術與人生的關系,撰寫文學藝術鑒賞心得。第五單元:圍繞“多元文化賞析”,領悟多元的世界文化,培養文化感悟能力,撰寫鑒賞心得。學習辯論的方法和技巧,根據辯論主題,完成辯論活動。第六單元:圍繞“對古代優秀詩文賞析”,激發對古詩文的興趣,傳承中國古代文明精神。學習、掌握簡報的格式和編寫的方法,完成專業簡報編寫。

二、教學模式與方法

根據課程特點和課程的整體設計,采用的主要教學模式有問題―探究式的教學模式、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及小組活動式教學模式三種;課程整體教學以小組為單位,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擴大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目的。閱讀與欣賞課主要采取的是創設情境法、多媒體教學法、朗讀法、問題探究法、小組討論法、拓展閱讀法。表達與交流課和語文實踐活動課:主要采取任務驅動教學法、模擬情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及活動教學法。下面將列舉實例對教學方法、手段和工作任務的實施進行詳細的說明。

一是閱讀欣賞課:以課文《胡同文化》為例,設計教學環節如下:導入環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思考。采用情境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通過猜謎語引出主題,通過觀看視頻胡同文化前言了解胡同及四合院的知識,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朗讀感受環節分為兩大環節:一是聽泛讀感受老北京語言文化的魅力,二是學生選擇自己的喜歡的語段進行朗讀,通過朗讀實踐進一步感知文章內容。解讀環節通過布置小組任務,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探討,采用的是問題探究法和小組討論法。品讀環節用多媒體展示不同建筑風格的圖片,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談談你了解的建筑風格以及居住文化”,采用活動教學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拓展環節,采用比較閱讀的方法,選取本單元其他閱讀篇目,進行比較閱讀,撰寫鑒賞心得。

二是表達與交流和語文實踐活動課:導入環節,通過創設情境明確活動主題、任務和要求,采用的是情境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教學法。探究環節,采用學生自主探究的方法,讓學生學習口語技巧或寫作方法,采用的是問題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小組活動環節,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活動任務。展示環節,采用模擬教學法,通過展示學生活動成果評價學習學習效果。評價考核環節,根據學生完成的情況進行自評和互評。

三、學生活動指導:以語文實踐活動――主題辯論會為例

學生活動指導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包括活動設計、活動實施及活動考核三個方面。

一是活動設計:包括活動主題的設計和活動內容的設計兩個方面。首先,活動主題的選定要貼近學生的生活,關注社會生活,注重職業需求。例如第五單元的語文實踐活動――主題辯論會,教材的辯論主題“圓明園是否需要重建”。為了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活動主題的選定上,圍繞社會熱點話題,并結合單元文化主題,選擇“當今社會,老人摔倒敢不敢扶”辯論主題,有效調動學生活動的積極性。其次是活動內容設計,活動的具體內容要充分考慮教學內容的連續性及活動的實際操作性。本單元的口語交際課為辯論,結合辯論的知識設計簡化版的辯論提綱,既充分運用辯論知識,又提高辯論能力。

二是活動實施:一般包括課下和課上兩個階段。課下階段:活動前的準備工作,首先是成立辯論小組,考慮到課堂活動時間的有限性,把全班六個活動小組分為三大辯論組,形成辯論活動組;學生通過網絡、書籍搜集辯論材料并加以整理。課上階段:活動的展示、考評階段,展示階段:由大家推選的辯論會主席主持辯論會,三大辯論組依次進行展示。

三是活動考核:明確評價標準和評價形式,對學生進行評價考核指導。

四、教學評價和考核

評價方案由形成性評價(70%)和終結性評價(30%)兩個方面構成。形成性評價又包括:階段考核(50%)和作業考核(20%)兩個部分。評價的實施過程主要考慮到評價要貫穿日常上課之中,設計平時設計表、活動成績表、階段匯總表等,以便評價的實施。評價達到應有的效果,教學檢測效果好,能夠及時反饋學生的掌握情況,以便教師適時做出調整,提高教學質量;注重平時成績考核及學生自評、互評的機制,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學效果好。

五、教學效果及特色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有積極的情感體驗,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學習任務,并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獲取知識,提高能力。拓展模塊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形成一定的特色,主要表現有以下幾點:一是以小組活動為單位:劃分固定的語文學習小組,活動大多以小組為單位;二是以活動教學為模式:做到節節課有活動,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三是以訓練能力為重點,以實踐(活動、任務)為主線,通過觀察、模仿、練習形成技能,強化語文綜合能力的訓練;四是以多媒體技術為手段:運用信息技術,充分利用課上、課下資源,達到教學資源共享及知識全面拓展的目的;五是以評價考核為激勵;以評價考核為激勵手段,促進學生學習。

六、反思和提高

通過教學實踐,發現教學過程中既有成功之處又有需要提高改進之處。成功之處在于工作任務設計、教學環節設計較合理,實施效果好;教學過程以學生活動為主體,體現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適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今后隨著語文信息化教學的不斷實踐,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都要緊跟改革腳步,繼續優化和提高。具體有以下方面:根據能力訓練的要求,更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實現能力的綜合提高;活動內容應該更貼近學生生活和職業的要求,針對性要強;信息化教學手段要進一步完善,語文教學平臺要不斷完善;評價考核還要進一步優化和調整,實用性、操作性強。在單元教學設計中,應充分考慮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在單元教學設計中應充分考慮教學的整體性,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沈勇.淺談中職語文教學的專業化和有效性.考試周刊,2007.

篇8

中學的學生正處在青春發育時期,這正是他們語言發展、思想開放、感情激蕩、認識敏銳的時期,生理和心理都在迅速變化,個人的性格和氣質也在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在口語交際活動中有比較明顯的表現,抓住這個時機,培養他們敢于當眾大聲地發表個人觀點,用勇于陳述個人的主張,那么,他們將來在工作中,就會有創見,遇事也敢于挺身而出,堅持真理,這正是我們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應具有的氣質。在與人相處中,說話有分寸,儀態大方得體,就增強了學生的文明素養和個人修養,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形成良好的個性。

口語交際能力如此重要,那么在中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現談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一、講故事

這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說話訓練方式,故事的來源可以使文學作品、影視戲劇、所見所聞等,內容應確保思想健康,積極向上,趣味性較濃,藝術性較高。

二、口頭報告

這是圍繞某個問題,某件事情,某項活動的前因后果,向聽眾作比較完整的口頭介紹的說話訓練方式。如讀書報告、實驗報告、參觀活動報告等等。報告前要求學生選取力所能及的題目,充分準備和提煉材料,擬好報告提綱。

三、演講

這是在公開場合面對較多聽眾,針對某一問題或某一事發表見解,闡述道理,進行宣傳鼓勵的說話形式。進行這種訓練,要指導學生,善于運用語言技巧,要讓每個聽眾都能聽清楚;善于調整語速和運用停頓,制造氣氛,突出重要內容;善于配合表情、神態和適當的動作。增強表達的感彩,內容上要求觀點新穎,選材精當,構思精巧,語言精彩。

四、辯論

這是圍繞同一辯題,雙方形成對立觀點而組織進行爭論,是一種層次高,難度大的說話訓練方式。辯論前要求學生認真研究辯題,了解辯因,分析明確焦點,做好材料、技巧和心理等方面的充分準備,教師應從組織準備,辯論技巧和注意事項等方便給予具體指導,并且介紹、提供有關學習參考資料。

五、演課本劇

這是一種既能增添學習興趣,又能訓練藝術語言的活動方式。這種訓練方式既能有效地訓練學生表達個性化語言的藝術技巧,又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訓練的程序:選編劇本或者改編某些課文;讓學生分角色朗誦,體會劇中人物的個性和情節的矛盾沖突;熟練掌握之后,再配以動作,表情和適當的化裝,進行表演。

六、談話

談話是人們最常用的交際方式之一。談話訓練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指導:①與人談話要講究態度。一是講禮貌,二是要專注,三是態度要誠懇。②選擇好的開頭。談話開頭的方法有:一見如故法,攀親認友法,揚長避短法。③尋找話題。如有價值的話題,雙方感興趣的話題等。④轉換話題。⑤結束語。結束語有幾種:表達自己的愉快心情,體諒對方。⑥說服對方。要注意以理服人、以情動人,適當地運用迂回方法等。

七、訪問

訪問是交談的一種形式,是為了獲取某些信息而作的專門性談話。訪問訓練應從訪問和接受訪問兩方面進行指導,訪問中必須做到以下幾點:目的明確,態度誠懇、謙虛,提問得當,記住對方說話內容,隨機應變等。

此外,口語交際教學也常常在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過程中進行,方法靈活多樣。

篇9

一、刑事普通程序案件適用簡化審理是一種庭審方式和技巧的運用

被告人對起訴指控的罪名和事實供認不諱的刑事普通程序案件。在適用簡化審理的案件,必須具備三個條件:(1)被告人對起訴書指控的主要犯罪事實沒有異議;(2)起訴書指控的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3)被告人可能判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從訴訟程序來判斷,仍屬刑事普通程序。我國刑事訴訟法只規定了兩種訴訟程序,即普通程序和簡易程序。對普通程序某些環節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進行簡化是在保證司法公正的前提下,節約訴訟成本,提高訴訟效率。而在庭審中運用的方法和技巧,并不改變其適用程序的性質。因此,無論是法院還是檢察院,都沒有創制新的訴訟程序和權力,而且,簡化審理的方法應適用于被告人對起訴書指控的罪名及事實全部或部分承認的所有普通程序案件;既可以適用于審理全部被告人,也可以適用于審理部分被告人,而不必排除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聾啞人,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或外國人犯罪案件,其他不宜適用普通程序簡化審理的情形。

二、采用簡化審理方法并不要求被告人放棄任何訴訟權利,故也無必要事先征得被告人或其辯護人的同意

在刑事訴訟中,無論采取何種審理方法和技巧都不能剝奪限制被告人法定的訴訟權利,也不能要求被告人放棄任何訴訟權利,這是原則。普通程序簡化審理是在刑事訴訟中,由于被告人認罪而簡化某些訴訟環節,并非要求被告人放棄訴訟權利。對于被告人依法享有的申請回避權、辯護權、申請新的證人、鑒定人到庭作證權和最后陳述權,在實施簡化審理方法時,應當充分予以保障。因此,對刑事案件適用普通程序簡化審理,沒有必要征得被告人同意。而且,從我國刑事訴訟法來看,被告人也無選擇程序或庭審方式的權利。實踐中,被告人認罪問題較為復雜,對于起訴指控的多罪名和犯罪情節,被告人可能全部承認,也可能部分承認;即使被告人庭審前表示承認,也可能在庭審中否認,或者與此相反。因此,庭審前征得被告人同意并在庭審時宣布適用簡化審理方法既不合適,也不具操作性。簡化審理作為一種方法,應是針對具體案件而靈活運用的。例如,被告人對起訴指控的搶劫、盜竊、敲詐勒索、強迫交易罪名犯罪事實,其中搶劫、盜竊認罪的,則只對這二罪名事實簡化審理,如被告人在庭審前對起訴書指控的否定態度而在庭審中又當庭認罪的則可采用簡化審理方法;反之,則不宜采用簡化的方法。

三、簡化審理內容僅限于法庭對被告人的訊問和重復證據的出示,法庭辯論不能予以簡化

如何掌握簡化內容,是適用簡化審理方法和技巧的關鍵。筆者認為,簡化應當僅限于對被告人的訊問和重疊證據的出示。從審判實踐中,庭審時間的冗長,主要在于兩個階段。一是訊問被告人階段,如被告人否認起訴指控的犯罪事實或罪名,法庭對被告人進行較為詳盡的訊問是必要的,在被告人對起訴指控犯罪事實和罪名沒有異議的情況下,不再要求被告人陳述。如被告人對起訴指控的犯罪事實部分有異議,僅就有異議部分進行陳述。庭前證據交換,應在庭審五日前完成,法院應制作《證據交換筆錄》詳細記載公訴人、辯護人及被告人展示的證據內容,交換的意見,注明雙方無異議的證據及雙方有異議的證據,并由控辯雙方簽字后附卷。在證據出示上,由于被告人認罪,法庭只需傳關鍵證人出庭作證,或宣讀不出庭的關鍵證人證言,有關書證及物證即可,不必將所有證據宣讀。對證明被告人無異議的犯罪事實的證據一般不必宣讀證據的詳細內容,僅需簡要說明證據的獲得情況,主要內容及所證明的事實,對證明被告人有異議的犯罪事實或應負刑事責任的證據,應重點舉證、質證。證明同一事實或內容的多個證據可一并出示,或簡要概括總結,并在該組證據全部出示或總結后,一并對證據發表意見,進行質證,而不必一證一質。庭審小結階段,審判長應重點說明法庭對控辯雙方有異議的事實、證據、適用法律的判斷和理由,對雙方沒有異議的內容予以確認。

對普通程序簡化審理,不應當簡略法庭辯論辯護權是被告人的重要訴訟權利,法庭不能明示或暗示被告人放棄式限制辯護權,不能限制辯論時間,更不能限制被告人的最后陳述時間,當然,由于普通程序采用簡化審理方法的前提是被告人認罪,在辯論和最后陳述時,所花的時間自然要比被告人否認起訴指控的簡短,但這里是庭審中自然形成的效果,作為普通程序簡化審理,不能強制性簡略法庭辯論,如果公訴人、辯護人發表公訴辯護意見時可直接提出對被告人應認定的罪名和量刑的具體意見,公訴人對被告人或辯護人提出的不影響定罪、量刑的事實的意見,可以不予答辯。

四、簡化審理不是訴辯交易,不能對被告人作為從輕處罰的承諾

篇10

關鍵詞:第二課堂活動;演講與辯論培訓;學生綜合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05-0106-02

一、引言

近些年為了推進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教育部先后修訂了《英語專業教學大綱》和《大學英語課程大綱》。修訂后的兩版大綱均指出了我國現今英語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在語言技能訓練中往往強調模仿記憶卻忽略了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分析問題和獨立提出見解能力的培養。國內學者文秋芳等(2010)通過對全國11所高校2189名文科學生思辨能力的調查發現英語專業學生思辨能力的發展會隨著年級的升高而逐漸降低。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也往往在口筆頭表達中出現邏輯性差、表達困難等問題(高一虹,1999)。針對這些問題,兩個新版大綱同時指出當今外語教學應加強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隨著要求的提出,國內各個高校教師紛紛撰寫論文提出新的課程規劃,如任文(2007),劉艷萍(2009)等提出演講教學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周淑珍(2004),李鳳榮(2005)則提出通過各類型的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來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雖然筆者所在高校也一直舉辦一些常規性第二課堂活動,如英文歌曲、配音大賽來豐富同學課余生活,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但是學生在用英語做交流時,依然存在言辭表達不準確,缺乏創新觀點等問題。選的學生在參加省、市和國家級各類英語大賽中也收效甚微。第二課堂活動并未真正成為課內教學的延續,學生缺乏一個課內外相互結合的平臺來活躍其思維、拓寬其知識范圍,加強其人文素養和提高其思辨能力。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筆者所在的課題組重新定位了當前第二課堂活動的目的,將演講和辯論課程的建設與二課堂活動緊密結合,期望能真正實現學生語言、知識范圍、心理素質和思辨能力全方位的提高。

二、二課堂活動和演講培訓課整體規劃的必要性

高校英語的課內教學(無論專業與非專業)長期以來強調對學生的語言基本功的培訓,模仿、記憶、重述都是常用的課堂訓練環節,缺乏對思維方式和判斷力的培養。廣大學生也以通過各類考試,獲得不同程度的等級證書作為學習的終極目標。即便有意識的要提高外語的表達能力、提高溝通技巧,往往也會因缺乏相關技巧的培訓而無法在語言使用層面產生巨大飛躍。此外,二課堂活動如僅僅設計以模仿和背誦為主的配音、朗誦大賽則無異于課內訓練,難以做到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突破。

演講辯論培訓課和第二課堂活動整體規劃強調在課內(即演講辯論課)加強學生查閱資料、分析問題、合理安排信息要點、掌握公眾講話技巧的能力;課外為學生搭建相應的實踐活動的平臺,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激發其學習動力,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這樣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才能保證學生從學習知識到學習方法,從懂得語言用法到會用語言,從學習交際到交際中去的能力不斷加強。

三、改革后的第二課堂活動體系

為了解決本校學生口語表達方面開口難,內容空洞等問題,筆者所在的課題組一致討論認為應將演講與辯論培訓課作為整個體系的中心位置。以該課程所提出的訓練目標位依據,設計我們的第二課堂活動,以演講辯論課為圓心輻射帶動各項活動的開展。在課題開展的一年半里,我們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演講辯論培訓的方式。筆者首先在外國語學院英文系作為試點,每周三為學生開設2節有關演講和辯論的培訓課程。授課教師為學院外籍教師,課題組教師與其他3名中教配合輔導學生。培訓課每學期為17周,學期末參加演講測試,合格者會給與創新學分。學生的主體為2、3年級,少部分為1年級新生。整體課程的設置也充分考慮到了與第二課堂活動的接軌,并為第二課堂活動做指導。

(二)在第二課堂的活動中,首推每年一次的英語演講賽和辯論賽。演講賽在每學年第一學期舉行,比賽形式分定題演講、即興演講和現場回答三個部分;辯論賽則在第二學期舉行,比賽模式與現今國內舉辦的大賽保持一致,即采用英國議會制的辯論格局。中教負責對入選選手做進一步的除常規培訓外的賽前指導。校內比賽選拔出的優秀選手會被推薦參加自治區及國家級的相關比賽。

(三)開設外教講座和口語角。課內對學生在公眾演講技巧上的指導無論從時間和人數上都無法滿足非專業學生的需求。外教則利用周五晚上時間為校內非專業同學開辦西方文化及公眾演講能力的講座。在省和國家級比賽中取得優秀成績的學生則輪流負責在校內開辦口語角活動,以自身的經歷感染更多同學。無論是講座還是口語角我們都期望能帶給廣大同學更多的信息,擴大他們的視野,樹立學習的榜樣。

(四)開設英語戲劇比賽。國內學者黃源深(2010)曾提出我國英語人才培養方面必須加強課程設置的改革,語言基本功的課程應當盡量減少,語言文化知識、思想方法和思辨課的比重則需要加強。這期中就包含對西方經典名著的細讀,如莎士比亞作品等。為了加強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避免學生僅僅以掌握語言技能為終極目標,我們鼓勵二年級以上學生以班級為單位選取莎劇的片段來表演,各班授課老師負責指導和排演。校內選拔優秀的表演小組還會得到外教的進一步指導,在校內一年一度的外語文化節上公演。2011年優秀獲獎者還參加了香港中文大學舉辦的“莎士比亞戲劇節”的選拔賽。

(五)建立模擬聯合國協會。經過60多年的發展,模擬聯合國活動現在已經風靡全世界,形式多樣,規模不一,有國際大會、全國大會,還有地區級和校際間的大會。通過在校內組建模擬聯合國協會并派代表參加校際交流,不僅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且學會了閱讀背景資料,會場上書寫大量文件,聽取發言、闡述觀點。在這樣一種體驗式活動的過程中,青年學生們扮演不同國家的外交官,作為各國代表融入外交情景,自覺主動的運用英語進行表達。這種互動性極強的學習經歷不但鍛煉學生組織、策劃、管理的能力,研究和寫作的能力,演講和辯論的能力,還加強了他們解決沖突、的能力,與他人溝通交往等多方面能力。

四、改革后的第二課堂活動成效

通過將課程設計與第二課堂活動的有機結合,我校學生在過去一年中積極參與到各種類型的表演和競賽中,不僅提高了自己語言使用能力,更加強了學習信心。

(一)校際交流和競賽。2010年1月,我們選派3名同學參加了香港中文大學舉辦的“莎士比亞”戲劇節。6月份,選派4名同學參加了“外研社杯”和“歐盟-中國友好交流年辯論邀請賽”。4至7月,我校選派10名同學分別參加了在石河子大學和蘭州大學舉辦的“模擬聯合國大會”,獲得最佳演講、最佳代表和最佳立場文件獎等多項獎勵。10月份,2名同學獲得“外研社杯”新疆賽區演講比賽特等獎,2名同學獲得一等獎,4名同學獲得二等獎。2名特等獎同學還取得全國總決賽中獲得二等獎和三等獎。

(二)校內文化節的順利舉行。2011年3月至6月間,我們在全校范圍開展了外語文化節。在為期3個月的活動中,我們著重開展以培養學生外語思辨能力的為主的各類型活動、競賽及專題講座。全校22個學院,近1500多名學生參與了我們從初賽、復賽到決賽的4大類競賽。各類決賽獲獎者參與了文化節閉幕式的匯報演出,在師生中引起巨大反響。

五、第二課堂活動改革的啟示

通過一年多的教學改革實踐,我校學生不僅語言能力有所提高,其思辨能力也得到很大的發展。這些改革也帶給我們更多的啟發:

(一)形成動態、靈活的學習體系。在整個第二課堂活動開展過程中,我們的學生一直處于培訓、比賽、培訓這種連續性的學習體系下。學生在掌握方法的同時即獲得練習的機會,并在教師的協助下發現自我的不足,及時彌補。

(二)提升學生自信、培養學生思辨能力。通過系統的培訓和相關競賽的鍛煉,學生不僅掌握了如何有效推理、運用論據、組織觀點的方法;也更加注重在公開場合講話時如何與聽眾溝通,及非語言因素的使用。有了這些相關知識的儲備,學生自信心得以提升,語言的表述也更加準確、清晰、邏輯思維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三)培養了學生互學、互助風氣。在課題開展一年多的過程中,我們有很多意外收獲,其中之一就是培訓班里最早的一批同學在修完課程之后,自發組織起來招募新生,每周一次的協助低年級同學鍛煉公眾講話能力。老生帶動新生,并樹立了榜樣,校園內學生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M\],北京:外語教學和研究出版社,2000.

\[3\]高一虹.外語學習木桶的”短板”——從一次失敗的演講談起\[J\].國外外語教學,1999,(3):6-9.

\[4\]黃源深.英語專業課程必須徹底改革—再談“思辨缺席”\[J\].外語界,2010,(1):11-16.

\[5\]李鳳榮,安曉燦,孫東菱.大學英語第二課堂教學體系的研究與實踐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69-72.

\[6\]任文.英語演講課與能力素質培養\[J\].中國外語,2007,(10):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