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業市場研究范文

時間:2023-06-25 17:16: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養殖業市場研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養殖業市場研究

篇1

關鍵詞:市場營銷;人才培養;就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34-0241-02

一、高職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就業能力內涵

1.就業能力。就業能力由英國經濟學家貝弗里奇提出,主要是指獲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實現自身價值的能力;二是實現就業理想的能力;三是滿足社會需求的能力。我國學者鄭曉明認為:“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不僅僅是某一項技能,而是各種能力的集合,主要包括學習、思想、實踐和應聘能力等。”[1]本文認為就業能力是為獲得某一崗位所需的各種能力的集合,包括崗位所需的專業知識能力、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其中,專業知識能力是就業能力最根本的體現,是指專門知識和技能,是崗位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前提;社會能力主要包括交際溝通、團隊協作、表達能力以及社會適應能力;方法能力是指能有效并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就業能力可以通過后天練習獲取。因而,就業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并且可行。

2.高職市場營銷專業的就業能力。①通用就業能力,通用就業能力是市場營銷專業學生應聘所有崗位都需具備的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主要包括交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等。處理與客戶的人際關系能力,是市場營銷專業最重要的能力。同時,銷售人員往往具有巨大壓力,因此,需要對學生進行抗壓教育,而交際溝通是一種不錯的抗壓教育方式。團隊協作能力要求各團隊成員各盡所能,并與其他成員協作,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使團隊利益最大化,增強團隊凝聚力,是用人單位招聘人才的條件之一。創新是未來科技發展的方向,創新能力是各種能力融合在一起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種能力,對營銷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實際上是一種綜合能力的培養。②具體崗位的專業能力,高職市場營銷專業的專業能力主要包括市場調研能力、銷售能力、營銷策劃能力和商務談判能力等。銷售能力是一線銷售人員最重要能力。一個優秀的銷售人員的銷售能力主要體現在:一是能根據顧客的形象、氣質等因素調整營銷方案;二是能和顧客順暢溝通,并與之建立良好的關系。

二、提高高職市場營銷專業就業能力的必要性

“市場營銷行業的就業形勢決定了需加強就業能力培養。近年來,高職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普遍缺乏吃苦耐勞精神,團隊協作、溝通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差,經常換工作,處于不穩定的狀態”。[2]隨著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社會需要具備現代崗位能力和素質的人才,不僅僅是單一的專業技能,但高職市場營銷專業對就業能力培養與企業對營銷人員能力需求錯位。高職院校培養的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專門性人才,對學生通用知識和能力的培養相對薄弱,使得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較差,主動創新和學習能力不夠。因此,需加強對就業能力的掌握,促使就業能力不斷增強。高職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強調分析、判斷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僅僅是傳授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三、高職市場營銷專業就業能力培養的困境分析

1.課程體系設置不規范。就業能力的提高需要系統的課程設置,課程設置決定了對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效果。然而,很多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只對核心課程的教材和教學進行了改革,一些專業基礎課程的結構與本科教學內容基本一致,這導致了課程知識更新速度較慢,學生無法學習到最新、最前沿的營銷知識,比如大數據、互聯網時代下如何營銷,如何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進行營銷,基本上沒有教材涉及到。其次,不同課程內容重復較多,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第三,課程比例不合理,公共課程比例過高,專業拓展課程和實踐課程占比較少。第四,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據調查,很多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比例不合理,一般認為,實踐教學所占總學時比例至少要達到40%以上。然而,很多學校市場營銷專業的實踐教學比例都低于這個比例,并且把實踐教學融入到理論教學中,導致實踐教學情況很難統計,人才培養方案的最終計算結果可以達到40%以上,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實踐課程所占比例較少。

2.師資隊伍整體水平不高。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目前我國市場營銷專業的師資整體水平不高。從師資的學緣結構來看,市場營銷專業的師資水平應當涉及到市場營銷、國際貿易、經濟學、管理學、會計學等相關專業,但很多教師缺乏市場營銷專業所需地相關知識體系。從教師的職稱和學歷結構來看,很多教師從學校到學校,80%以上的教師沒有在企業從事過相關工作,導致他們對真實的營銷工作環境不了解,不能從真實案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校企合作停留于形式,校內實訓基地不滿足要求。有的學校與企業雖然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但往往流于形式,學生沒有到企業頂崗實訓,而是到企業參觀或企業專業人士到學校講座。校企合作中,學校往往比較積極,但企業對此恰恰相反。企業的目的是獲取經濟效益,而接納實習生從短期來看往往會影響企業經濟效益。這導致了學生即使獲得了到企業實習的機會,也無法真正達到鍛煉自身的實踐能力的目的。另外,由于學生頂崗實習過于分散,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有針對性的指導,因而,實習質量無法得到保證。市場營銷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往往比較落后,投入不足,很多實訓基地只有幾臺電腦和幾張椅子。

四、提升高職市場營銷專業就業能力的策略

就業能力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這是一個系統、長遠的工程,需要從教學目標、內容、形式等多方面進行改革,提升高職市場營銷專業的就業能力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根據市場對營銷人才需求狀況,確定培養目標。市場營銷專業的就業崗位比較廣泛,根據調研,剛出校門的大學生大多數都集中在初級崗位,需經過幾年后才能進入中層崗位。因此,初級就業崗位就是高職市場營銷專業教學重心。“根據企業實際需求來確定教學目標、課程設置等培養內容,設計出更為合理的培養方案,把培養學生運用能力擺在首要位置,讓教師和學生都能把握就業能力對知識結構的具體要求,從而保證培養目標和方向符合企業要求,順應社會發展需要。”[3]

2.改革課程體系,開發特色課程。在現有的課程體系下,高職市場營銷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存在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口頭表達能力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差。因此,既要重視對學生基礎知識的培養,又要加強職業禮儀與溝通、計算機、大學語文等基礎課程的教學工作,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為將來掌握高一層的知識打下基礎。按照必須、夠用為原則開發特色課程,改變傳統知識陳述方式,展現特色課程的簡潔明了和實用的特征,用圖表說話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3.加強實踐教學,形成系統的實踐教學體系。按照循序漸進的特點對實踐教學環節進行有針對性的安排。首先要加強禮儀、溝通、心理素質以及拓展等專項訓練,提高學生的氣質、交際能力、心理素質、吃苦耐勞和團隊精神;其次,加強課程實踐操作訓練,把操作內容、考核等都納入到教學計劃;第三,營銷專題實踐,在完成專業課教學工作后,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專題調研,弄清企業產品供需情況,為企業完成專題公關策劃和營銷策劃等;第四,綜合實訓,即畢業頂崗實習,讓學生到企業實習,完成調研報告和營銷策劃。

4.加強校企合作,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企業成為學校的校外實訓基地,校企合作不能僅停留在到企業參觀或企業專業人才到學校做講座層面,要以真實項目為依托,為學生提供實踐鍛煉,實現學校、企業和學生三方共贏的局面。一方面,學生提前進入社會,得到了相應的實踐鍛煉,提高了自身的就業能力和創新能力;另一方面,為企業輸送大量新鮮血液,幫助企業節約了人力成本,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5.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學生就業能力的提高離不開高水平教師的指導。因此,需提高教師的營銷理論和實踐經驗。“派遣優秀的年輕教師到企業任職、鍛煉,讓教師熟悉企業管理或銷售崗位上所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以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學習。”[4]在大三頂崗實習環節設立專職的實習指導老師,既有利于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又能對學生在企業實習的過程進行監督。同時,聘請實踐經驗豐富且理論知識深厚的優秀企業人員到教師隊伍中來。總之,建設一支高水平、高技能的教師隊伍,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結合起來,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和學生的就業能力。

參考文獻:

[1]鄭曉明.“就業能力”論[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2,(05):91-92.

[2]陳湘青,關秋燕.基于“就業+創業”雙導向的高職市場營銷課程體系構建[J].職教通訊,2015,(03):1-4.

篇2

為經濟建設培養應用型人才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市場營銷專業要面向經濟建設需要,即按市場需求來抓好市場營銷專業建設。這是人才培養工作主動、靈活的適應市場需求的關鍵環節。在設置市場營銷專業時,一定要深入各個行業和市場進行調查,邀請企業中有實踐經驗的市場營銷從業人員和各個行業的代表進行論證,要從當地相關產業體系出發,從各個行業的實際情況出發,設置所需專業,構建市場營銷專業;要本著有利于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有利于培養適銷對路人才以及適度的預見性、超前性等原則制定專業規劃,抓好專業調整。同時,要將就業狀況作為專業設置及其結構調整的重要依據。專業設置面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放寬,進一步打破專業設置界限,積極培養應用性復合型人才。此外,市場營銷專業的課程設置也要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產業結構調整、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特別是加人WTO后與世界經濟接軌的步伐加快,與國際上知名企業的競爭加劇,各種新興經營業形態不斷涌現,管理模式也不斷更新。因此,營銷專業的培養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都不斷地進行改革,使之培養的人才更符合時代要求,更適合職業崗位的需要。因此,要加強對高等教育教學理論研究,并經常深人企業一線調查研究,設置適應市場需求的市場營銷的專業課程。

二、以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課程模式取代知識型課程體系,實現課程改革

1.建立市場營銷專業五大模塊的課程模式

市場營銷專業要改變傳統學科型的課程模式,根據培養目標與基本要求設置課程,并根據本專業實踐性強的特點,構建了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模塊式市場營銷課程體系,即將所有課程分為五大模塊:經濟管理類課程、專業課程、實驗課程、綜合技能課程、公共必修課程。

經濟管理類課程:管理學原理、市場營銷學、經濟法、會計學原理、國際貿易與金融等。

專業課程:學概論、公共關系、禮賓禮儀、電子商務等。

實驗課程:商務談判、消費者行為分析等。

篇3

中長跑課是一項身體負荷很大、鍛煉價值很高的運動,尤其對發展速度耐力素質、提高心肺功能及培養吃苦耐勞精神有著良好的效果。本文是通過定向越野跑和教師語言激勵的形式進行中長跑課教學,以此來培養職校學生對中長跑課的興趣,提高學生的中長跑成績。運用定向越野跑的形式,充分解決了職校學生對中長跑課的興趣問題,并對職校學生中長跑課的教學方法的實施提供了參考。

2 研究方法

2.1文獻法

查閱了學習興趣的培養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中跑教學方法的實驗研究等文獻資料,為本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2.2實驗法

運用定向越野跑的教學方法,在中長跑課上對實驗組進行七次課的教學,并對實驗結果進行統計學處理,對照組采用常規教學的方法進行教學。

2.3數理統計法

對實驗中得出的各組數據進行統計學論證,各組數據間的差異采用t檢驗,顯著性水平最低取0.05。

3 結果分析與討論

3.1實驗后結果分析

利用定向越野跑進行實驗的實驗組成績有明顯提高,這是因為處在職校階段的學生對其所不了解的事物有很強的探索欲望,而定向越野跑是學生不了解的一種練習形式,所以職校學生對其充滿了好奇心和練習興趣。實驗組不僅滿足職校學生的好奇心,引起職校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使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有機結合。在練習時,學生也十分關注比賽的進程,有的躍躍欲試,有的吶喊助威,有的歡呼雀躍,課堂氣氛大為活躍,再加上教師語言的刺激,在練習過程中,甲班無論是課堂氣氛還是練習的密度和強度,都比對照組強。這就說明實驗組的同學都投入到課堂訓練中了,良好的課堂氣氛、多樣的練習方法和學生不斷增強的興趣是實驗組的成績高于對照組的主要原因。

在訓練中不斷加強定向越野跑的強度,即各分段提出不同的時間要求,達到提高成績的目的。運用定向越野跑的形式進行中長跑課的教學,不僅提高了職校學生的興趣,而且還培養和鍛煉了職校學生的勇敢頑強精神,增強了學生體質和智力水平。運用此方法可以使職校學生在非常放松的狀態下進行練習,不會有枯燥無味的感覺。運用定向越野的形式進行教學,可以充分調動職校學生的積極性,使職校學生在快樂中增強體質。對照組之所以成績沒有大幅度提高是由于教學方法陳舊,滿足不了職校學生的好奇心,引不起學生對中長跑的興趣,導致學生沒有學習積極性,認真練習的程度下降最終沒有好成績。

3.2定向越野跑的形式對培養中長跑興趣的作用

3.2.1運用定向越野跑的形式有利于學生正確認識中長跑項目

按常規的訓練法,學生對其充滿了厭倦心理,在訓練中根本達不到訓練的效果,學生也就體會不到戰勝極點后的,也就無法充分、全面、正確地認識中長跑課。而運用定向越野跑的形式可以使學生對定向越野跑充滿疑問,充滿了好奇,訓練也就更加認真,這樣能使學生在全心投入的情況下感受中長跑課帶來的樂趣。再加上教師在課上對中長跑課生動的講解,就更有利于其對中長跑課的正確認識。

3.2.2運用定向越野跑的形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在實驗課上判定哪個隊優勝是依據全隊成員的成績總和來判定的。并不是以某一個學生的成績來判定,這樣就有利于培養團隊精神,促使身體不好、成績差的同學刻苦訓練來提高成績。在常規的訓練方法下,一個學生的成績好與壞與其他人無關,導致中長跑成績好的學生越來越好,成績差的學生越來越差。

3.2.3運用定向越野跑的形式有利于鍛煉學生勇敢頑強的精神

學生完成了中長跑課本身就要具備一定的勇氣,因為學生從小到大接受的都是陳舊的、枯燥無味的教學形式,學生對這種教學形式有了一種懼怕心理。如果學生能夠完成中長跑課,對他自身是一種很大的鼓勵,他不再懼怕中長跑課,這就是勇敢、頑強精神的表現。通過中長跑培養了勇敢、頑強的精神,對其以后的生活、工作都有很大的幫助。

3.2.4運用定向越野跑的形式有利于學生快速提高中長跑成績

通過實驗研究,在短短的幾個星期內實驗班的成績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說明運用定向越野跑的形式,對職校學生中長跑課有快速提高成績的效果。

4 結論

4.1運用定向越野跑教學方案,提高學生的興趣進行教學的實驗,實驗組中長跑的成績和教學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

4.2運用定向越野跑的教學方案提高學生的興趣,有利于中長跑課教學活動的進行。

4.3運用定向越野跑的形式,提高學生學習中長跑課興趣在教學時數、師資、學習對象、教學條件等方面無特殊要求,符合現階段中長跑課教學的實際,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推廣性。

4.4運用定向越野跑的形式提高職校學生中長跑課興趣的方法,能縮短學生泛化階段的時間,提高分化階段的教學效率,有利于提高中長跑課的成績。

【參考文獻】

[1]劉燕.學習興趣的培養在教學中的應用[J].湖北體育科技,1996(2):78-80.

篇4

關鍵詞:江西野生金線蓮;香蕉;土豆

中圖分類號:S682.31 文獻標識碼:A

金線蓮又名金線蘭、金草、烏人參,為蘭科開唇植物花葉蘭屬多年生珍稀中草藥,在我國主要分布于亞熱帶地區:福建、廣東、廣西、浙江、江西、海南、云南、四川、貴州以及南部等省區[4]。目前深受市場歡迎的主要是福建品種和臺灣品種,在江西野生金線蓮也有廣泛分布,特別是在一些深山老林中如在龍南九連山、安遠三百山、定南等地區,但對其組培技術研究還未見報道,

傳統的組培過程至少包括外植體的誘導、不定芽的增殖、生根誘導等3個環節,而這3個過程至少要用3種不同的培養基,而在工廠化生產時要配置不同培養基增加了操作人員的工作量;把試管苗從一種培養基轉移到另一種培養基中更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在接種過程中還會有被污染的危險。為了最大程度的節省工廠化生產時的投入,本實驗以誘導后的組培苗為材料,研究只接種到一種培養基中就可以使其同時進行不定芽芽和不定根的分化,以及增粗生長。

通常在實驗室中為了使誘導后的組培苗分化出不同的器官,研究人員一般都通過改變培養基中激素的種類和含量,但金線蓮作為一種可以食用的藥材為了避免激素對人體產生危害,本研究不采用激素作為添加物,改用香蕉、土豆等作為添加物,使生產出來的金線蓮安全、可食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2012年6月~2013年12月,以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園林花卉中心誘導的龍南九蓮山野生金線蓮組培苗為實驗材料。

1.2 處理

本實驗研究了4種處理對金線蓮生長的影響,這4種處理分別為:

1.2.1在每升MS 培養基中加入10g、15g、20g、25g、30g土豆泥。

1.2.2在每升MS 培養基中加入10g、15g、20g、25g、30g香蕉泥。

1.2.3在每升MS 培養基中同時加入相同質量的香蕉泥和土豆泥各10g、15g、20g、25g、30g。

1.2.4在每升MS+ 香蕉15g/L+土豆15g/L培養基中加入0.5g、1g、1.5g、2g、2.5g活性炭。

2個月后隨機選60株金線蓮組培苗,分為3組,每組20株,稱取每組單株重量后取其平均值,測量金線蓮的生長高度后取其平均值,數出金線蓮生根條數,取其平均值并算出其生根率。分析比較其單株重量、生長高度平均生根數和生根率。計算生根率公式如下:

生根率=生根金線蓮數量/金線蓮總數×100%

2 結果與討論

2.1 不同質量土豆泥對金線蓮生長的影響

從表1中可以看出,隨著土豆泥使用量的增加金線蓮瓶苗的平均重量在增加,當每升培養基中加入25g或30g土豆泥時平均重量達到最大值為1.13g;平均生長高度隨著土豆泥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當每升培養基中加入30g土豆泥時平均生長高度達到最大值,為3.32cm;平均生根數隨著土豆泥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多,當每升培養基中加入30g土豆泥時平均生根數達到最大值,為2.51條;平均生根率隨著土豆泥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當每升培養基中加入25g或30g土豆泥時平均生根率達到最大值,為87%。綜合以上指標可以看出每升培養基中加入30g土豆泥時最有利于金線蓮的生長。

表1 不同質量土豆泥對金線蓮生長的影響

2.2 不同質量香蕉泥對金線蓮生長的影響

從表2中可以看出,隨著香蕉泥使用量的增加金線蓮瓶苗的平均重量在增加,當每升培養基中加入30g香蕉泥時平均重量達到最大值為1.12g;平均生長高度隨著香蕉泥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當每升培養基中加入20g香蕉泥時達到最大值,為3.31cm,在此基礎上再增加香蕉泥的使用量平均高度不再增加,當每升培養基中加入25g或30g香蕉泥時平均高度也為3.31cm;平均生根數隨著香蕉泥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多,當每升培養基中加入30g香蕉泥時平均生根數達到最大值,為2.62條;平均生根率隨著香蕉泥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當每升培養基中加入30g香蕉泥時平均生根率達到最大值為98%。綜合以上指標可以看出每升培養基中加入30g香蕉泥時最有利于金線蓮的生長。

表2 不同質量香蕉泥對金線蓮生長的影響

2.3 同時添加不同質量土豆泥和香蕉泥對金線蓮生長的影響

從表3中可以看出,當加入相同量的土豆泥和香蕉泥時,隨著它們加入量的增加金線蓮瓶苗的平均重量有所增加,當每升培養基中加入的量為15g時平均重量達到最大值為1.20g,之后再增加土豆泥和香蕉泥的用量時平均重量保持不變;平均生長高度隨著土豆泥和香蕉泥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當每升培養基中加入的量為15g時達到最大值,為3.48cm,之后再增加它們的使用量平均高度不再增加;平均生根數隨著土豆泥和香蕉泥使用量的增加有所增多,當每升培養基中加入的量為15g時平均生根數達到最大值,為2.50條,之后再增加它們的使用量平均生根數不再增加;生根率隨著土豆泥和香蕉泥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當每升培養基中加入的量為15g時平均生根率達到最大值為95%,之后再增加它們的使用量平均生根率不再增加。綜合以上指標可以看出每升培養基中加入15g的土豆泥和香蕉泥時最有利于金線蓮的生長。

表3 同時添加不同質量土豆泥和香蕉泥對金線蓮生長的影響

2.4 不同質量活性炭對金線蓮生長的影響

從表4中可以看出,隨著活性炭使用量的增加金線蓮瓶苗的平均重量沒有任何變化,都為1.20g;平均生長高度隨著活性炭使用量的增加變化不大,在3.50~3.51cm之間徘徊;平均生根數隨著活性炭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多,當每升培養基中加入的活性炭為2g時平均生根數達到最大值,為2.60條,之后再增加活性炭的用量平均生根數保持不變;平均生根率隨著活性炭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當每升培養基中加入活性炭為2g時平均生根率達到最大值為100%,之后再增加活性炭的用量平均生根率保持不變。綜合以上指標可以看出每升培養基中加入2g活性炭時最有利于金線蓮的生長。

3 結語

本研究成果表明:最適合江西野生金線蓮生長的培養基是MS+香蕉15g/L+土豆15g/L+活性炭2g/L,增值倍率達3.5倍,單株重達1.2g,生根率達到100%。傳統的組培過程分為外植體的誘導、擴繁、分化、生根等過程,而每個過程所使用的培養基都有所不同,而在培養基的制備以及把無菌苗從一個培養基轉移到另一培養基中都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在追求最大利益化的組培工廠化生產時如果能簡化組培過程,無疑會給工廠帶來巨大的利潤。同時組培過程中都會運用到植物激素來改變試管苗的分化,但金線蓮作為一種可以食用的藥材,為了避免加入的植物激素給人體帶來危害,本研究拋棄了常用的植物激素,改用土豆、香蕉等可以食用的食材作為添加物。通過本研究的摸索,得到了只用一種培養基就可以使誘導出來的龍南九蓮山野生金線蓮組培苗分化出一棵完整的植株,這大大簡化了組培操作過程,因而本實驗的成果可以用于工廠化的組培生產,且由于本實驗沒用到任何植物激素,所以生產出來的金線蓮可以放心食用。

參考文獻

[1] 孔祥海.“藥王”金線蓮的自然資源初步研究[J].中草藥,2001,32(02):155-157.

[2] 吳清昌.中國本草原色圖譜[M].臺灣:臺灣草藥出版社,1984,14.

[3] 福建中醫研究院.福建藥物志[M].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4] 鐘岑生.金線蓮的藥用價值與開發[J].廣西農業科學,1997(02):102-104.

篇5

Abstract: professional training educ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and market feedback and interaction mechanism, is a kind of government, schools, enterprises, social participation, evalu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improvement of the formative assessment, evaluation and monitoring the unity of scientific system, full range, polymorphous type, it reflects the whole process training in the professional talents.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decided "occupation" is the core of its teaching quality, strengthe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process based on talent cultivati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thods to solve the problem, for education and market feedback mechanism of interaction,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reached three meet: meet with people units of personnel requirements, to meet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the teaching of education especially the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meet the students' self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Keywords: personnel training interactive mechanism of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evaluation Market

中圖分類號:H19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專業人才培養的教學教育質量評價與市場反饋互動機制,應是一種政府、學校、企業、社會等多方共同參與,鑒定性評價與過程改進的形成性評價相結合,評價與監控相統一,全方位、多形式的科學體系,它體現在專業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教育是以滿足多樣化的社會需要來實現其價值的,并以社會需要參照來構建自己的目標體系。因而,教育與社會需要之間形成了一種互動發展的關系。教育培養出高素質的現代人才,來滿足社會發展的各種需要。所以,研究人才培養的教學教育質量評價與市場反饋互動機制,將是擺在人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城鎮規劃專業人才培養的教學教育質量評價分析

1.人才培養方案的質量評價分析

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工作的總體設計,是學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指導性文件,是學校組織教學和進行教學管理的主要依據,是學校對教學教育質量進行監控和評價的基礎性文件。區域性是高職教育的顯著特點之一,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學校應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構建起具有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辦出特色,高職教育才能樹立特色化的辦學目標,主動適應區域性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而現狀問題是人才培養方案是在調整、是在改革,但是大家都沒有注意到突出區域性特點,不能更好地服務于區域經濟。

2.專業課程標準的質量評價分析

⑴校企合作,共同協商制訂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是課程分析、課程設計、課程實施基本思想及做法的載體,是一門課程最基本的教學文件,其基本內容包括課程基本信息、課程主要任務描述、課程學習目標描述、課程能力標準要求、課程主要內容、學習者能力測試指導、教學資源配置等。

3.課程設計質量評價分析------要有高職特色,重點放在“職”上

⑴把課程從知識講授型為主,變成知識應用型為主。

⑵把課程從以理論為主,變成以能力訓練為主。

⑶把課程從學生被動聽講,變成學生主動參與操作,積極參與新知識探索為主。

⑷把課程從教師講解為主,變成由教師積極引導、創造學習的環境條件為主。

⑸把課程評價標準從教師講好為準,變成以學生學好(有興趣、能力有明顯提高)為標準。

4.課程考核質量評價分析--注重考核方式改革

4.1 考核標準與內容

(1)建立以體現職業能力為核心的課程考核標準;

(2)按課程模塊考核,內容包括學生的知識、技能與態度等。

(3)考核結果達到知識點達標率85%;技能達標率100%;態度達標率100%。

4.2考核方式與主體

(1)采用筆試+口試、真題設計+答辯等多樣考核評價方式,開卷、閉卷相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2)根據課程特點,采用校內教師、現場專家、學生考核評價相結合,也可以是學校、企業與社會考核評價相結合等多種評價方式,各種評價主體有明確合理的比例分配。

二、市場反饋運行機制分析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高職學校畢業生就業市場和高職教育市場之間會形成一個循環的流動體,高職學校的畢業生進入勞動力市場謀職,勞動力市場根據供求實現人力資源在社會生產和服務的各行各業中的配置。高職教育對勞動力市場需求能夠準確預測、靈敏適應,使受過高職教育者完成學業后都能夠找到適當的工作崗位,這是高職教育與勞動力市場關系的理想狀態。然而,現實中高職教育與勞動力市場的現實關系和這種理想狀態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偏差。社會的人才需求,與高職教育之間嚴重脫節,目前城鎮規劃專業大多數課程的教材不是高職專用教材,培養出來的學生的知識到企業也脫節。同時由于教育培訓年限的存在,教育系統對信號做出的反應總滯后于勞動力市場的變化,目前我們還沒有成熟的市場反饋機制,造成培養與就業之間巨大矛盾。

強化人才培養過程的教學教育質量評價和市場反饋互動機制建議

高職教育同社會需要、市場需求的結合程度直接關系到高職教育的生命力,它的教育質量如何要接受社會的評價,特別是用人單位的評價。以市場標準取向的前提下,實現高職教育質量的鑒定內部評價和外部評價的互動統一。內部評價是由高職院校自己為主導進行的評價,學校根據自己設定的人才培養目標,評價質量目標的適合度。外部評價是指政府、社會評估機構和用人單位等對學校的評價行為,其評價內容主要是辦學目標定位、人才培養的質量、辦學條件、辦學特色等。

1、建立第三方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制度

建立第三方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制度,引入第三方獨立機構,評價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就業質量等。成立由校內非就業工作部門、人員組成的第三方機構,對學校畢業生就業率、就業質量認真開展校內第三方評價,自我杜絕就業造假,提高畢業生就業工作水平和就業數據質量。同時,要自行引進得到政府、學術界、商業機構和社會公眾共同認可的、有良好公信力的第三方專業教育測量評估機構,對本校畢業生的社會需求、就業率、就業質量和就業結果等情況進行第三方評價,將第三方評價結果上報相關行政部門,并向社會公布。

2、建立為畢業生擇業服務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網絡化平臺

建立畢業生就業的網絡化平臺。主要是由高校收集、存儲、查詢畢業生擇業信息與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信息,并且適時地將二者溝通,以幫助人才市場上兩個主體,即畢業生與用人單位見面,實現畢業生與人才市場“對接”。其實,人才市場既不缺人才,也不缺崗位,缺的是引導。解決的辦法一是進一步加強勞動力市場信息網絡的建設,為廣大勞動者提供便捷、高效的就業信息服務,促進求職者跨區域流動。二是高校應該發揮服務功能,擯棄畢業生就業信息化建設中信息分散、網絡脫節等現象,加強就業指導。因為很多用人單位是通過私人關系等非正式渠道來招聘所需人才的,顯然,這種聘用方式對于沒有或很少社會關系的大學畢業生來說是很不公平的。因此建立網絡平臺,工作招聘和求職的信息免費對所有的招聘者和求職者開放,雙方都可以在其中各取所需。該區建立既可以促進效率,大大降低工作搜尋成本,使勞動力市場的供需雙方得到更好的匹配,也可以促進公平。

3.建立需求導向型的高等教育體制

從教育系統與勞動力市場互動的機制來看,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供給導向型的高等教育體制是阻礙學校與勞動力市場互動,造成雙方信息不對稱的根本原因。隨著高等教育轉變為大眾教育,大學生人數增加,學而無以致用矛盾的暴露,出現了勞動力市場上大學生就業的結構性困難。因此,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關鍵在于利用勞動力市場提供的信號,也就是說,社會上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不需要什么樣的人才,首先通過勞動力市場的供求信號反映出來,進而教育部門按照這種信號進行學科、專業和教學內容的調整,以適應市場的需要,建立這樣一種市場信號生成機制、傳導機制和調整機制,就是建立需求導向型的高等教育體制。這種體制為高等院校與勞動力市場進行信息溝通提供了前提條件。高校在這樣的體制運行下必然會主動與勞動力市場取得聯系,它們在獲取市場信息的同時也向市場傳達著自己的信息,如此良性的信息傳送終究會改變因信息不對稱引起的人才結構失衡。

總之,教育培養出高素質的現代人才,勞動力市場的供求信號反映出社會上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不需要什么樣的人才,研究人才培養的教學教育質量評價與市場反饋互動機制,來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有效促進高職教育的發展和進步。

[1]《基于人才培養過程的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探討》 吳家禮2011

[2]《素質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的互動機制研究》王耀詹克波 荀振芳 1999

篇6

關鍵詞:獸藥企業 市場營銷 價值服務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0)12-276-02

隨著國內獸藥市場逐步對外開放,國外優勢獸藥企業逐步進入中國獸藥市場,獸藥市場新的競爭態勢逐步形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和《獸藥管理條例》的頒布實施,獸藥產業的產品研究開發、生產、經營和使用等環節的監督管理已經全面進入有序、科學的發展軌道,使得獸藥企業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營銷和經營風險等成本會不斷提高,獸藥企業的實力競爭將更加激烈。2010年3月1日國家實行的《獸藥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簡稱獸藥經營GSP認證)規范了獸藥經營企業的市場行為,提高了獸藥經營企業的準入門檻。現約7萬家獸藥經營企業中的大多數因資金、技術、人才缺乏等因素被淘汰,市場份額逐漸集中到優勢獸藥生產企業和營銷企業,市場營銷競爭更加突出。政府對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工程的政策扶持,畜禽養殖將由散戶養殖逐步過渡到規模化、集體化、專業化養殖,獸藥市場的營銷格局將發生根本性變化。因此根據新時期獸藥行業格局發展趨勢,研究獸藥企業市場營銷戰略對策,對獸藥企業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具有戰略意義。

一、獸藥行業發展現狀

中國獸藥企業截至2008年12月止,通過獸藥生產GMP認證的企業有1454家,生產品種約2000個,產品劑型29個,年產值約150億元,經營企業61388家,年銷售量約220億元。大多數生產企業投資在1000萬元~3000萬元之間,年產值在500萬元~5000萬元之間,獸藥GMP認證企業平均市場量在2000萬元左右。但獸藥GMP的認證并沒有消除獸藥企業面臨的困難。大多數企業運營資金嚴重不足,產品供過于求的局面更加嚴重,市場競爭更加白熱化,生產經營管理粗放,人力資源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差,強勢品牌少。

二、獸藥市場營銷存在的主要問題

1.價格競爭仍是企業的主要競爭方式。首先,獸藥企業雖然由原有的2600家左右,通過GMP認證后,減少到近1500家,但企業的產能都將超過原有產能的一倍甚至更多,使得供應總量遠高于原有產量,產品供過于求的局面沒有消除。其次,隨著國家對獸藥行業GMP和GSP認證的強制實施,獸藥產品同質化更加凸現。優勢企業將利用其資金優勢、技術優勢,生產低成本高質量高療效的產品,并采用競價招標方式攻占市場打壓競爭對手。第三,隨著養殖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進程的加快,養殖業者對獸藥企業的要求不再只是提品服務,而更重要的是要求企業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能為養殖業者創造價值。服務營銷已成為獸藥行業的主要競爭方式。弱勢生產企業因缺失提供服務營銷的能力而面臨市場競爭的失敗將退出市場,企業在退出市場時因發生巨大的退出沉沒成本,會通過降價甚至采用保本經營的方式維持企業生存。弱勢經營企業大多數會在GSP認證過程中被淘汰,將被迫采用降價甚至傾銷洗貨的方式挽回部分損失,從而使得獸藥行業在一定時期內的價格競爭更加白熱化。

2.激勵機制缺陷,員工責任意識不強。目前獸藥企業對員工實施的激勵機制多數采用“計件工資”和“基薪+銷售提成”的分配制度。這種激勵制度在經濟短缺及過剩經濟時代的初期,對于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促進企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到了市場經濟時代這種激勵分配機制對員工的激勵作用存在明顯的缺陷。首先,不利于鼓勵員工的協作精神、創新精神、奉獻精神的發揮。因為激勵機制的核心是以個人的業績為唯一的考核標準,而員工的協作、創新、奉獻給企業帶來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無法體現在個人的報酬中。其次,不利于信息即時準確傳遞。以個體為核心的分配機制,不具有協調導向功能,營銷員為了個人既得利益相互封鎖信息,壟斷客戶資源。市場變化信息不能即時準確的傳遞,傳遞的信息有的可能嚴重失真,從而導致企業對市場營銷的決策失誤。第三,不利于樹立全員營銷的服務意識。市場經濟時代,企業的產品研發,原材料供應,產品生產和營銷等經營管理各環節是一個高度協調相互協作的有機整體。以個體為核心的分配制度,使營銷員過多的關注個人回款而忽視其協作精神,其他員工由于市場的變化不會即時地直接地影響到個人的目前收入,從而無法形成員工對市場變化的高度關切,使得產品開發、生產、市場營銷脫節,開發的產品不能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的要求,供應不及時,失去產品占領市場的機會。

3.營銷人員整體素質低,流動性大。目前大多數獸藥企業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人力資源管理粗放,對人力資源管理投入少,沒有從人力資源培養的角度去開發、培養和使用人才,使得高素質的營銷管理人才缺乏。多數企業的營銷隊伍中具有畜牧獸醫專業大專學歷的人員不到30%,低素質的營銷人員已成為企業長期發展的瓶頸。同時由于企業對人才重視不夠,以及激勵機制的缺陷,使得企業的技術人員,特別是營銷人員的流動性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業呆賬、壞賬較多,營銷成本增加,損失較大。

4.市場營銷模式缺乏創新,品牌經營意識淡薄。目前大部分企業采用的市場營銷模式仍然是“業務+技術服務”模式。這種模式曾經為獸藥企業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但目前這種營銷模式已經成為獸藥企業市場營銷發展的瓶頸。這種模式使得營銷成本增加,企業負擔加重;技術服務滿足不了消費者的需求,喪失客戶對企業的認同和信賴;由于技術員與業務員之間利益沖突,相互協作不緊密,相互推卸責任,嚴重影響企業信譽。技術員提供的技術服務是以推銷產品為主,帶有條件式的服務。這種服務往往是養殖業者趨利而來,后續效果不大,不能建立穩固的客戶關系。在大體系、大連鎖、大協作的市場營銷時代,優質的服務營銷是贏得市場競爭優勢的關鍵。因此在市場營銷過程中要牢固樹立質量品牌、綠色品牌、服務品牌,把三個品牌有機地結合起來,實施全員營銷的品牌戰略。

5.科研投入不足或缺失,研發的產品無法滿足消費者對產品高技術含量的需求。隨著國家對食品安全執法力度的加強和人民食品安全意識的提高,迫使養殖業者的健康養殖意識也在不斷加強,養殖業者在動物保健、預防、治療用藥上自覺地選用環保、安全、高效、低殘留的獸用藥品。但由于多數獸藥企業對科研的投入嚴重不足,科研技術人員缺失,因此開發的新產品科技含量不高,產品的升級換代難以滿足養殖業者對產品安全、環保、高質量、高療效的技術要求。多數企業主要從概念炒作上尋求產品賣點,產品競爭主要表現為概念化競爭態勢,過去市場上風行一時的概念產品,因概念炒作過多而很快退出市場。

三、獸藥市場營銷基本對策

1.強化全員營銷理念,實行差異化營銷策略。強化全員營銷理念是企業贏得市場營銷競爭優勢的前提和保證,成功的營銷依賴于獸藥企業各部門的通力協作和努力。營銷部門及時反饋消費者的需求、經銷商的意見、競爭對手的優勢,然后市場部、技術部、生產部、質量控制部協調行動,集合每個員工的智慧協同努力,有針對性的進行產品研發、包裝設計、廣告宣傳和營銷渠道的選擇,這樣企業就會很快地形成戰斗力,贏得市場競爭優勢。

差異化營銷的目的是找準動物藥品的目標消費者,使企業研發的產品適應消費者的需要,滿足不同市場的需求。實行差異化營銷策略,(1)產品突出差異化。首先,尋找目標市場,有針對性的開發產品。如針對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程度高的養殖場,要開發大包裝的預防保健藥品和消毒藥品。針對北方大牲畜養殖比較多的地區,以開發草食動物驅蟲藥為主。針對牛奶生產基地,要開發低殘留高療效安全的防治奶牛炎藥品。針對于寵物市場要開發高療效的1-2mL注射藥品。因此在產品開發過程中要根據目標市場的特點,結合企業自身優勢和品牌戰略,開發出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要求和不同區域需求的產品。其次,根據未來市場需求變化開發新產品。隨著國家對食品安全執行力度的加強和人民食品安全意識的提高,迫使養殖業者的健康養殖意識在不斷提高。因此生產綠色、環保、安全的高療效中草藥制劑、微生物飼料添加劑、預防保健品、寵物藥品等是企業開發產品的重點。第三,產品開發要凸現企業的文化差異,要融企業的文化和服務于一體,體現企業的文化和獨特品牌。國家對獸藥GMP和GSP認證的強制執行,獸藥產品同質化、市場營銷同質化問題更加突出,因此樹立企業品牌對企業的生存發展至關重要。(2)實行渠道差異化營銷策略。隨著國家對獸藥經營企業GSP認證的逐步實施,以及政府對畜牧行業標準化規模養殖的引導和推進,獸藥經營格局、營銷體系、服務體系將發生重要大變革。弱勢企業將進一步被淘汰或重組,大體系、大連鎖、大流通、大協作將是今后獸藥營銷市場的主要發展方向。因此實行渠道差異化營銷是市場變化發展的需要。如針對養殖規模小、分散、運輸成本高的區域,采用“伙伴型渠道模式”,與當地經銷商合作,共同運作市場。對于交通便捷,養殖集中,養殖技術高的區域,采用消費者終端直銷,或者連銷經營的營銷模式。對于實力強,養殖規模大,經濟效益好的企業,采用聯營體的營銷模式。渠道差異化營銷目的就是減少流通環節,節約流通成本,有效控制分銷渠道,進行技術合作和資源整合,實現互利雙贏。

2.加強企業文化培養,提高營銷隊伍整體素質。企業文化是長期凝結在企業內部,共同自覺遵守的觀念和行為總和。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主要是指企業內部具有明確統一的思想、意識、精神、信仰和價值觀。加強企業文化培養,可將企業內部的各種力量,統一于共同的指導思想和經營哲學之中,匯聚到一個共同的方向,進而激勵員工共同努力去完成組織的共同目標。推銷企業文化可以使消費者了解企業發展歷史和現狀,對企業產生認同感,從而認同企業的產品。培養企業文化是一個系統過程,必須建立一個讓人們的創造性持續得到鼓勵,具有主動創新精神的學習型組織,企業的各層次,企業的每一個員工,特別是企業高層領導都必須積極參與其中。

提高營銷隊伍的整體素質,使之成為一支雷厲風行的具有沖擊力的市場先鋒隊,是企業贏得市場營銷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營銷人員代表企業的形象,起到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橋梁作用。營銷隊伍的整體素質關系企業的成敗,因此建立一支訓練有素,技術過硬,創新精神強,服務意識高的營銷隊伍,是企業執行營銷戰略的關鍵因素。高素質的營銷人員能及時整合營銷渠道,提供市場決策信息,抓住有利時機搶占市場,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市場空間。

3.建立健全售后服務體系,為消費者提供價值服務。在產品質量相同,技術含量相同,市場渠道相同的今天,建立健全售后服務體系,為消費者提供價值服務是現代企業發展的必然過程。價值服務遠不是售前、售中、售后服務的概念,而是被社會和消費者認可和依賴的業務技能和服務效應,是在為消費者提供的服務過程中為消費者創造價值。如在推廣企業產品的同時,更加重要的是為消費者提供整套預防、生產、營銷計劃,為消費者提供成功的生產、經營管理模式等。誰能為消費者提供價值服務,誰就能占領市場,贏得高額利潤。價值服務在為消費者創造價值的同時也為企業帶來利潤。如果一個企業無法為消費者提供價值服務,最終一定會喪失價值,而創造價值的最好方式就是為客戶服務。

參考文獻:

1.張國紅.后GMP時代獸藥企業市場研究[J].中國動物保健,2008(12)

2.黃逢春.中國獸藥行業發展現狀與未來方向[J].中國動物保健,2005(9)

3.賀月林.GMP認證時代獸藥企業市場營銷策略[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

4.徐厚民.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J].江西建材,2010(1)

5.李清蘭,曾福生.農產品品牌化經營的經濟價值研究[J]. 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5)

篇7

1林下經濟發展模式及成效

1.1林下種植中藥材產業,主要發展以種植茯苓、白術、丹參、板藍根、太子參、勾藤、金銀花、百合、天麻、靈芝為主的林藥模式。通過在油茶林、果園內套種中藥材,共涉及農戶1500余戶、種植面積3333.33hm2,產值達1億元以上,解決勞動力季節性就業6500余人。如高屯鎮絞便村徐紹勇等農戶,利用20hm2油茶示范林基地,開展林藥種植,在林地內套種白術、丹參、板藍根等中藥材,2013年實現產值60萬元,凈收入40萬元。蔬菜產業,主要發展以種植蔬菜、香菇、木耳、竹蓀等為主的林菜模式,該產業涉及農戶1000余戶,全縣利用森林面積1333.33hm2,總產值4000萬元。果品產業,主要發展以種植西瓜、草莓等為主的林果模式。林下種植面積6.67hm2,產值30萬元,解決勞動力季節性就業400余人。

1.2林下養殖禽類產業,主要發展以土雞、鴨為主的林禽模式,目前,全縣利用森林面積1000hm2,林下養雞、鴨存欄4.5萬余只,產值160萬元,受益50多戶,解決勞動力就業130余人。畜類產業,利用森林面積666.67hm2,主要發展以山羊、竹鼠為主的林畜模式,共涉及農戶300余戶,養殖2.6萬頭(只),產值1500余萬元,解決勞動力就業900人。蜂蜜產業,在林地內放養蜜蜂,發展以養蜂為主的林蜂模式。全縣有專業養蜂農戶10余戶,養蜂150余箱,產值30余萬元,解決勞動力就業40人。如巖洞鎮竹坪村農戶陳明勝2013年在林地內養蜂15箱,產值2萬元,純收入1.2萬元。

1.3林下采集與加工竹筍采集:全縣境內分布有楠竹、斑竹、水竹及實竹等各種竹類資源6666.67hm2,年產各類竹筍500萬kg,產值達5000萬元,解決勞動力季節性就業1.5萬人。其中,年產楠竹筍400萬kg,產值4000萬元,受益農戶3500余戶。同時帶動竹筷、竹席等竹類加工產業的發展。如德順鄉楠竹林場太平山有楠竹基地666.67hm2,過去因經營較粗放,效益差。現引進福建一家大戶黃世龍等人來承包經營,通過加強撫育管理,并采用竹腔施肥等技術,經近兩年的管理,楠竹由原來的低產林逐漸恢復為高產林分,竹筍的產量由原來的450~750kg•hm-2提高到1500~3000kg•hm-2,年產值達600余萬元,解決勞動力季節性就業1000余人。輻射帶動了周邊500余戶農戶實施低產竹林改造。公司下步將開發竹類產品深加工,提高林分的附加值。野生中藥材采集,全縣有近6.67萬hm2森林中散生著各種野生中藥材。如楠竹林場太平山景區森林中,野生動植物物種資源豐富,林下有種類繁多的野生藥材,像羊霍、野三七、見桿風等珍貴藥材。經調查,林農們在太平山采挖山藥,每年能帶來30萬元的收入,惠及農戶300余戶。野生茶葉采集:太平山景區長有野生無污染、無病蟲害原始生態有機甜茶6.67hm2,經加工可制成干茶,該茶含有多種氨基酸、礦物質和維生素,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年創產值5萬余元。蕨類采集:縣境內林下野生蕨類資源近4萬hm2,每年采集量達100余萬kg,年銷售近50萬kg,產值達250余萬元。全縣林下產品加工主要有茯苓、松脂和竹筍粗加工,利用森林面積2333.33hm2,年生產2856t,產值達2088萬元,解決勞動力就業500余人。

1.4森林景觀利用目前,全縣有規模較大的11個森林旅游景區,景區內共開設休閑山莊、農家樂30多家,涉及森林面積3733.33hm2。森林景觀較大的有楠竹林場太平山國家森林公園景觀、東風林場國家森林公園景觀、弄相山原始森林景觀、平甫森林景觀、石龍山至八舟河森林景觀、天生橋森林景觀、飛龍洞森林景觀等。年接待游客30萬人次,實現收入1億元,解決勞動力就業2000余人。如高屯鎮的八舟河-天生橋-飛龍洞景區,每年接待游客10萬人次,實現收入3500萬元,輻射帶動新建10余戶農家樂,解決勞動力就業750余人。

2林下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林下種養殖經濟作為一個新興產業,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我縣林下種養殖經濟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一是森林資源開發利用率低,總量不大。我縣作為林業大縣,森林資源豐富,有林地面積30.92萬hm2,目前開發利用面積不足1.5萬hm2,森林利用率較低,林下種養殖經濟總量不大。二是我縣除了茶葉、油茶形成一定規模,建有龍頭企業外,其他林下種養殖業基本上都是農戶單打獨斗,林下經濟發展規模較小,缺乏龍頭企業帶動,難以形成市場競爭優勢,不能滿足市場批量需求。三是缺乏科學技術,管理水平低。在種養過程中尤其是在養殖方面,農戶大多數沿用傳統的養殖方式,對科學養殖技術掌握不夠,致使飼養成本高、效益差,不能適應市場需求。四是資金制約因素大。經調查,大多數農戶對發展林下經濟熱情很高,但由于缺乏啟動資金,發展之初就受到限制,而現有的一些種養殖戶,由于得不到必要的資金扶持,在做大規模、拉長鏈條方面也是止步不前,致使林下經濟發展缺乏后勁。五是缺乏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服務信息平臺建設,林農信息量少,存在盲目跟從現象,抗風險能力差。

3林下經濟發展對策

3.1培育龍頭企業,帶動林下經濟發展,提高森林資源利用率林下經濟的發展,如果沒有龍頭企業支撐,就沒有市場競爭力,規模就很難擴大。我縣除了對茶葉、油茶加工企業扶持以外,還要扶持新建1~2家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中藥材、養殖加工龍頭企業。要把培育壯大產業龍頭作為推進林下種植、養殖經濟發展的突破口,積極引進和培育林下種植、養殖專業企業,大力推廣“企業+基地+農戶”產業化發展模式,走產業化經營的路子,扶持鼓勵種養戶開展產品精深加工,拉長產業鏈條,不斷做大做強。林業、科技、農業、畜牧、扶貧等相關部門也要創辦本部門的示范點,進行重點培育,促進其上檔次、成規模,催生扶強一批發展林下種植、養殖經濟典型,帶動更多的群眾投身于林下經濟發展,不斷擴大林下種養殖面積,提高森林資源利用率。

3.2做好森林資源流轉服務,加大金融扶持力度,促進林下經濟發展規模化經營是林下經濟產業化發展的必然要求。為了解決林改后有人無山經營或有山無人經營的問題,我縣對森林資源流轉這項工作正在逐步完善中。一是建立流轉制度。制定了《黎平縣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轉管理辦法》等政策性文件,初步明確了物權和債權的各自范圍及其管理方式,規定相關部門的管理職責和林權流轉程序,為規范林權有序流轉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加強流轉服務。我縣有專門的林權管理辦公室,有專職的森林資產評估隊伍。在2010—2012年期間我縣組織具有工程師以上資格的人員,到武漢和貴陽參加國家林業局舉辦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培訓,取得評估資格的人員有15人,為森林資源流轉提供了技術服務保障。三是建立林業綜合交易服務中心。確保了森林資源公開、公平交易,林權流轉不斷走向規范化,促進了大戶承包利用森林資源和林下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四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簡化貸款程序,放寬貸款條件,延長林業貼息貸款期限等優惠政策,對林下經濟項目進行重點扶持,以解決林下經濟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五是積極開展森林保險工作。公益林保費由國家、省、州和縣財政共同解決,商品林保費由國家、省、州、縣財政承擔80%和個人承擔20%。

3.3做好技術和信息平臺服務,為林農提供質量保障一是要搞好技術服務。要整合林業、農業、畜牧等專業技術服務資源,成立專業技術服務隊伍,深入實地開展技術服務,加強技術培訓,解決生產過程中的技術難題,不斷提高種養殖戶和示范戶的專業技術水平。同時,積極做好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和推廣工作。二是要搞好市場信息服務,搭建市場信息平臺。加強市場研究和分析,積極引導農民根據市場行情及時做出產業發展決策調整,最大限度地規避市場風險,使林下經濟種(養)得好、賣得出、效益高。

3.4總結經驗,不斷探索,積極推進林下經濟產業的快速發展發展林下經濟,可提高林地利用率,有利于解決林、牧、菜、藥等爭地的矛盾,緩解占用基本農田問題,促進多種經營的發展。這種可持續發展的林業生態經濟模式,可以有效增加農民收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廣大農民看到了新型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巨大效益,極大地調動了農民開發林下經濟的積極性。由于林下經濟的快速發展,群眾參與植樹造林的積極性明顯提高,全縣森林資源穩步增長。發展林下經濟,把樹枝、木屑等采伐剩余物作為種植、養殖的培養基質,林下種植養殖業的發展又加速了樹木的新陳代謝,畜禽糞便為樹木提供了良好肥源。同時,林農加大了對林地的勞務投入和物質投入,及時為樹木松土、澆灌、病蟲害防治等,對樹木的生長和林木質量的提高大有好處。按照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的原則,大力發展林藥、林菌、林果、林下特色養殖等富民產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林下經濟發展進一步激發了農民建設生態、發展林業的積極性。通過不斷調整經營方向來盤活林地資源,促進林業產業的快速發展,實現林地效益最大化。

篇8

近年來,衡山的農業科技特色產業做得有聲有色,逐步建立了優質稻、超級稻生產基地,蔬菜生產基地,席草生產基地,茶葉生產基地和衡山黃雞生產基地,成為傳統種養型農業強縣。

“十一五”期間,全縣農業總產值由16.08億元增至24.09億元,增長49.8%;農業增加值由10.12億元增長到16.45億元,增長62.5%;農民人均純收入由4351元增長到7322元,增長68.3%。這組數據顯示了衡山縣農業經濟的不凡實力,而科技在農業發展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日前,記者在衡山縣采訪時了解到,該縣正蓄勢待發向現代科技農業強縣邁進,計劃到2015年,全縣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50%以上,達到全省先進水平;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000元以上。

搭建服務平臺

針對特色產業,衡山縣積極搭建農業科技服務平臺,建立農業信息服務機制、加強農業科技培訓,推動農業科技發展。

至2011年,衡山縣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農業信息服務機制,農技站分類別地提供專業的技術服務,如超級稻種植信息服務、蔬菜基地信息服務、農牧養殖信息服務等。組織農技員及時調查掌握當地農民、涉農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需求信息,農資產品、農產品價格及供求信息,農業技術服務信息等農業相關信息,建立信息管理檔案;及時、準確地向廣大農民和涉農企業有價值的農業相關信息;建立區域農業信息網絡,綜合農業信息,實現農業信息服務平臺與農戶、涉農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的信息對接;對農業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及時走訪反饋。

衡山湘旗農牧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曾春華介紹,每年縣科技局農機推廣員給農戶進行養殖技術、解決病害及冰鮮加工方面的指導,這種方式提高了農業企業在生產、加工上的科技水準,促進了民間傳統養殖和現代加工技術的結合。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養殖模式,在技術指導上,上傳下達,農技員親自指導,保證了產品在源頭上的高品質。2011年,公司的“衡山黃雞冷鮮加工技術”獲得市科技進步三等獎,這與農技員的指導密不可分。

為壯大科技人才隊伍,衡山縣全力組織實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培養了一支結構合理、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現代農業勞動者隊伍,強化對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人才支撐。近十年來,共開辦農產品加工員、畜禽繁殖員、農村經紀人、農機操作維修員等18個專業培訓班300多期,培訓農民24000多人,建成各類專業村126個,受訓農戶人均年收入增加600多元。

此外,縣科技局還積極為校企合作牽線搭橋。一方面,力促高校專家指導解決農業技術難題,進行項目合作;另一方面,引進農業院校人才,提高企業員工的農業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衡山縣逢緣草藝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康詩林告訴記者,2011年,公司加強了與湖南農業大學的聯系,在席草項目研發上與農大生物科學技術學院進行深入合作,極大地提高了產品的市場價值。

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科技是產品質量的保證,科研創新能大大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為開拓市場提供支撐。

席草栽培在衡山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一直以家庭作坊式的零散店面加工銷售,產業化程度不高。為做大做強這一特色產業,縣支農資金整合協調領導小組、縣農業局、縣科技局等相關部門,在深入調研后,將席草作為特色產業在開拓市場上先行試點,建立席草協會,加強工藝創新水平,提高產品質量。 “公司的席草產品分為多種檔次,比如有特殊材質及編花工藝的席草在國內和日韓銷售,而有一種材質一般的席草草墊作為沙灘涼席出口到美國。”康詩林說,“針對不同的市場研究不同的加工工藝,提升產品的附加值。”

目前,全縣擁有席草加工機械5000多臺(套),年加工床席、坐墊、地墊,枕頭、枕巾等系列產品1600余萬件,年創產值3億元,純收入上億元。相關席草產品遠銷日本、韓國、歐美等地,為華中地區較大的草席制品出口基地之一。店門席草生產基地常年種植面積3.2萬畝,年產量2.88萬噸,產品遠銷日本、韓國、美國市場,年出口100余萬件,創產值80多萬美元。縣科技局工會主席彭紅雷告訴記者,衡山席草產業已形成了比較完備的生產、加工、銷售體系,產量和品質迅速提高,不僅暢銷全國,還打開了國外市場,是全縣農產品的排頭兵。

構建現代農業保障體系

衡山縣的現代特色農業已初具規模,要真正實現科技現代農業強縣的目標,還需進一步完善現代特色農業發展保障體系。衡山縣科技局副局長曠亞春告訴記者,為快速推進現代農業的實施進程,按照政策集成、部門聯動、資源整合的發展思路,科技局制定了工作重點,重點開發農業的生產功能、生態功能、生活功能和科技示范功能,發展科技農業、休閑農業、生態農業模式。

篇9

一、林下經濟基本情況

位于市北部,是全省重點林業,國土面積1287.4平方公里,其中林業用地面積874.8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68%;森林面積833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到64.7%。曾獲全國造林綠化百佳、全國百個經濟林產業示范、全國國土綠化突出貢獻獎、全省林權制度改革先進等稱號。目前我各類經濟林面積有16.8萬畝,林產品加工企業4家,年總產值約為1.4億元,涉及農戶2300余戶,有效的解決了農村富余勞動力。林下經濟發展模式是以林種模式為主,林養模式為輔。

根據2013年林業補充調查結果,我共有油茶林面積13.6萬畝,其中本地油茶面積12.9萬畝,高產油茶面積0.7萬畝,主要分布于鎮、巴邱鎮、硯溪鎮等。本地油茶基本為50年代所造,樹勢衰退,加之管理不是很精細,多數產量偏低。高產油茶為2010年才開始實施,屬于初產期,產量也不是很高。

林苗模式主要是以鄉土樹種為主的花卉苗木產業,品種有香樟、杜英、火力楠、女貞等品種,升值空間不是很大。地點以鎮、金坪民族鄉為主,種植主體以個體農戶為主,規模較小,沒有集中連片,難以形成產業化、規模化發展,缺乏市場競爭力。另有少量的楠木苗,主要集中在國有林場,但也是有價無市。

林果模式有楊梅、翠冠梨等,全楊梅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主要集中在鎮、鎮兩鄉鎮,現巳全部達到豐產期,每年產鮮果4900噸。由于楊梅鮮果不易貯藏的特點,產品銷售以本地市場為主,因沒有進行楊梅飲料、楊梅干等深層次加工來提高附加值,又沒有專門的銷售隊伍來開拓銷售渠道,往往出現豐產不增收的局面。

林藥模式主要栽植黃梔子,目前全黃梔子總的栽植面積有5240畝,分布在全各鄉鎮,基本為2002-2006年實施退耕還林工程時栽植,后因市場行情不好,損毀部分面積更換栽植了其他品種,隨著近兩年市場行情上升,農戶栽植面積又有所增加。

林菜模式有在桐林鄉江背村利用一些林業采伐剩余物,發展香菇、木耳等食用菌,在林木良種場利用一些疏林地及林中空地種植馬鈴薯、西瓜、花生等農作物,經營面積不是很大。

林養模式主要是在林地內以圈養的方式進行生豬養殖,地點分布以仁和鎮為主,全年出欄頭數約為10萬左右。另有部分在林區散養山羊、蛋雞等。

二、貫徹落文件精神情況

在國務院、省、市相繼出臺了《林下經濟發展意見》后,我迅速組織人員進行了調查摸底和規劃,以委、政府兩辦的名義下發了《關于印發〈林業經濟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方案中明確了我林下經濟發展目標、發展模式、工作措施等內容。同時以兩辦名義下發了《關于成立林下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通知中明確了由委、政府分管領導分別擔任正、副組長,直各相關單位為成員,并對各相關單位的職責進行了分工。

《實施方案》中提出對發展林下經濟要加大政策支持,在產業、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切實加大對林下經濟發展扶持力度。產業政策上,要適當降低林下經濟龍頭企業的入選門檻,將種植及加工大戶納入級產業化龍頭企業加以培育,享受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所有優惠政策;在財政政策上,每年要安排一定經費對林下經濟經營面積及基地基礎設施建設按照《2013年農業產業化發展實施意見》給予補貼;在稅收政策上,對農民銷售自產林下經濟產中品免征增值稅,對農民林業合作社與本社成員簽訂的林下經濟產品和生產資料購銷合同,免征印花稅;對企事業單位從事林下種植和林下經濟產品初加工所得,依法免征、減征所得稅;金融政策上,金融機構要充分發揮財政貼息政策的帶動和引導作用,積極開辦林權抵押貸款、林農小額信用貸款和林農聯保貸款等業務;要將林下經濟保險納入農業保險試點統籌安排,開發適合林下經濟發展的保險險種。

三、林下經濟特點及存在的問題

由于林下經濟是一個新生事物,還處在起步階段,其主要特點有:

1、發展規模小,品種多樣性,產業化水平落后。多數林下經濟是以單個家庭為單位進行發展,認為船小好調頭,發展規模較小,一般在50畝以下,種植品種缺乏統一規劃,難以形成規模化生產優勢,不利于統購統銷,起不到很好的輻射帶動作用。

2、科技普及率低,缺乏技術支持。各個農戶在發展林下經濟時,只是憑借以往的種、養經驗,沒有及時的學習科學知識,進行科學規范的管理,形成不了品牌優勢,致使經濟效益低下,難以適應市場需要。

3、市場組織化程度低。由于缺乏專業的行業協會進行統一調配,沒有穩定的銷售渠道和平臺,農戶市場信息不靈通,在種養品種選擇上存在盲目性,在產品經營中,大多數只能坐等外地經銷商上門收購或者零散銷售,效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存在問題主要有:

1、土地成為制約林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由于多年來實施林業工程項目造林,特別是退耕還林工程,內大部分坡耕地巳全部造林,加之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分山到戶后,要形成一定的發展規模較為困難。

2、相關部門缺乏有效的溝通、合作。雖然成立了林下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成員單位之間的責任,但在實際操作當中,只有林業部門進行單打獨斗,其他部門缺乏連動性,沒有具體的落實措施

3、資金制約因素大。目前大部分林業項目是對營造用材林進行補貼的,對經濟林補貼少且補貼標準較低,很多農戶對發展林下種養熱情很高,但缺乏啟動資金,發展之初就受到限制,而現有的種植戶、養殖戶,由于得不到必要的資金支持,在做大做強方面止步不前,致使發展林下產業方面缺乏后勁。

4、基礎條件差。多數發展林下經濟的地方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不完善,致使先進的種養技術無法推廣,從而制約林下經濟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5、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大。在經營過程當中,超標使用農藥、化肥等因素,沒有科學化經營管理,使用一些生物性、低毒農藥,致使農產品及土地農藥殘留超標。特別是一些生豬養殖,沒有很好的處理沼液,修建沼氣池進行污水處理,對當地地下水影響嚴重。散養山羊也對林區植被破壞嚴重。

四、林下經濟發展趨勢預測

應當堅持“發展為先、生態為重、創新為魂、民生為本”的理念,圍繞林下產品的開發利用營銷、品牌建設等問題,進一步加強對林業專業合作組織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建立,培育林下經濟龍頭企業。通過林業專業合作組織等專業組織、協會或者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按照統一的經營管理,生產無公害、綠色食品,構建和推廣自己的林下產品品牌,提高林下經濟的組織化水平、抗風險能力和競爭水平。

五、促進林下經濟發展的建議

1、加大對林業發展的投入。主要是加大對林業的資金、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投入,加強林區的道路、水電等硬件建設,重視引進先進的管理和生產技術,培養和引進科技人才。

2、加強部門溝通與合作,注重規劃引導。沒有合作,單憑林業一家之力,要說發展好林下經濟,只能是紙上談兵;沒有規劃,要想發展好林下經濟,也只能是瞎子摸象。因此,必須將發展林下經濟與林業產業化建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進循環經濟、扶貧開發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內容融合在一起,各部門精誠合作、優勢互補、形成合力才能確保發展。

3、強化協調服務,合力推動發展。由政府部門牽頭,整合技術服務資源,成立專業技術服務隊,深入實地開展技術服務和技術培訓,解決生產過程中的技術難題。積極搭建企業、農民與高校、科研院所、技術推廣單位之間的合作平臺,同時,密切關注林下經濟科研信息和外地成功經驗,搞好適宜林間種、養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和推廣工作。要積極培育市場營銷組織搞好市場服務,通過成立各類專業合作社、行業協會、中介服務機構,加強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提高經營者適應市場的能力。加強市場研究,使農戶能夠及時了解市場行情,最大限度地規避市場風險。

篇10

龍崗區都市農業考察團

(二年六月)

市第三次黨代會及區有關會議提出我區要發展“三高”農業,建立都市農業基地,使農業在我區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角色。為了借鑒其它大城市在發展都市農業方面的成功經驗,促進我區都市農業的發展,6月7日至14日,我區由曹建良副區長帶隊,組織區農業局、各鎮分管農業的領導及部分農業企業經理一行22人,赴北京、上海、蘇州等地,對當地農業特別是都市農業的發展進行考察和學習。考察團與北京市農委、上海市農委和有關部門的負責人進行了座談,聽取了各地發展都市農業的經驗介紹,并重點對上海孫橋現代農業開發區、蘇州未來農林大世界、北京錦繡大地、北京小湯山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等8個現代都市農業的典型進行了實地考察。整個考察活動行程緊湊,內容豐富而生動,同志們一致認為收獲很多,啟發很大。

一、北京、上海、蘇州都市農業發展的特點與經驗

北京、上海、蘇州是我國的發達城市,它們是我國的政治、金融、商貿、工業中心,經濟與社會發展事業均走在全國前列。在這次考察中,我們強烈感受到這些發達城市對農業發展的重視,特別是近幾年來,他們順應國際國內潮流,因地置宜致力于都市農業的發展,取得了矚目的成績,使農業在經濟發展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他們先進的經驗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一)把握機遇、科學規劃、發展起點高

都市農業是城市化地區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京滬等地認真分析研究都市農業如何與國家的產業政策和市場相吻合。他們根據自身優勢,率先示范,構思和構建都市農業示范區,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以點帶面,促進城郊型農業向都市型農業的轉化。

1、分析形勢,把握機遇

城市化水平越高的地區發展都市農業的優勢就越大。蘇州是中國發展較快的城市之一,本地區的農村現代化建設一直是全國的樣板,并對中國內地有極強的幅射作用。蘇州所處的長江三角洲地區,是當今中國經濟發展最強勁的地區,區域面積雖然占全國的1%,卻擁有10%的人口,創造了22%的國內生產總值。長江三角洲是城市化水平較高的地區,有1.2億居民,城市人口已達0.5億,1997年,90%以上的農民年收入超過了一萬元,農業、旅游大市場極具潛力。蘇州未來農林大世界之發展商新加坡維信集團正是看巨大的市場潛力,于95年初提出對中國的農業領域進行開發,97年完成項目規劃與一期建設工作,這與98年中國政府確立的跨世界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發展目標不謀而合。

2、精心選址,科學規劃 以蘇州為例:

蘇州未來農林大世界選址于名城蘇州西郊的太湖之濱,中國經濟最活躍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帶中心。經與農科院校的反復論證,確定它的主題是:匯集現代農村科技,展示未來自然田園。進入未來農林大世界,可盡享太湖風光之秀美,更能強烈感受到浦東開發區、新加坡工業園區以及滬寧杭城市火爆的發展熱潮。該大世界規劃范圍3000畝,目前進行了一期開發,占地800畝,是一個融生態景觀和農業高科技展示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科技園林,且已成為華東地區重要的農業科技觀光、交流和展覽基地之一。談項目以農林科技為核心,通過一流項目的引進,探尋適合中國國情的農業生產與發展模式,促使農業及農村現代化進程。眾多有識之士在這里參與農林投資、市場研究、項目運作、科技開發、生產管理等,他們組成了未來農林大世界的知識和信息平臺,為園內外農商拓展市場提供了有效的支持,由于未來農林大世界項目的領先和超前,科學規劃和高起點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樣板效應,建樹了形象,每年有數百萬的游客來到這里,成為中國農林工作者,各級政府官員學習考察的熱點。

(二)政府牽頭,市場運作,投入手筆大

無論北京,還是上海、蘇州,地方政府都把發展都市農業,作為今后發展的基本方向。他們充分運用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的作用,辦好農業示范區,在產業開發上起牽頭、引導和扶持的作用,促進城郊型農業向都市型農業轉變。

1、 政府重視,政策支持

北京市昌平區政府成立了以副區長馮維利為主任的北京市小湯山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管委會,負責起草制定示范園的總體發展規劃和入園項目的立項、審批,及對重點項目提供管理、協調、服務工作。制定出《關于加快小湯山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鼓勵和支持對農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和農民致富拉動力強的精品農業、籽種農業、創匯農業、加工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等項目的開發建設,并在土地、融資擔保、戶口、稅費、住房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與便利服務。小湯山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10平方公里,已建成亞洲最大的工廠化、自動化鱘魚繁育場,肉用鴕鳥深加工產業基地和國家級林木種苗生產示范基地。

2、 市場運作,高效開放

此次考察的都市農業示范點基本上是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在管理模式上實現市場化運營、在投資體系上實現多元、開放、高效,在發展模式上主要類型有:一是政府辦園、企業經營。如小湯山示范園,區、鎮二級政府出資出地進行園區的基本建設、規劃功能區域,入園企業可采用租賃方式獲得土地使用權,租賃年限可根據不同產業需要一般為30—50年,區內的土地由小湯山鎮政府統一租賃后再分別租賃給入園企業,并由區政府發給集體土地使用證。二是組建股份制企業。如北京錦繡大地農業股份公司是依現代企業制度組建的股份制企業,98年2月正式成立,主要發起人為北京市大地科技實業總公司等11家國有、集體企業,注冊資本金為2.8億元,總投資逾5億元人民幣。三是引進外資。如蘇州未來農林大世界注冊資金為1億元人民幣,地方政府以土地投入占20%的股份,新加坡維信集團(WBL)出資7200萬元人民幣,占72%的股份,由于市場前景好,外商投資進一步增加。

(三)科技支撐、產業開發、設施程度高

我們所考察的示范區、定位較高,都體現出農業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展示商口、是現代高科技成果轉化的孵化器、是現代農業示范中心。作為一個企業,它不僅是一個產業項目,而且是一個農業的技術、信息、交易平臺。

1、形成農業技術支撐體系:

一是密切與科研院校的合作與交流。如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江蘇農科院、水稻研究所、上海農學院等一批名校院所,已在蘇州農林大世界捷足先登;二是加強科技開發。如北京錦繡大地的技術目標對準美國的那斯達克系統,公司擁有200多名專業技術人員,一個博士后流動站,它將現代科學技術運用到農牧業領域,并已形成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農業工程、植物生理、動物營養及農業生態六大技術支撐;三是積極引進國內外農林高科技。如蘇州農林大世界引進了61項國際、國內的高科技項目,其中成熟形成產業化的有如:素有“全球種苗技術先鋒”盛譽的美國Speedlling公司、處于世界畜牧業領先水平的新西蘭Exceel企業、臺灣農支種植、瑞士大昌、知名的比利時維池麥公司等。

2、形成高科技農業產業項目群。

一是工廠化農業,將農業的栽培技術和工業設施標準化、工藝化的管理技術有效結合起來。通過規模,集約化生產來降低成本,達到可觀的效益。如錦繡大地公司自行設計制造高度自動化的現代化蔬菜生產工廠,采用鋼架結構及先進的覆蓋材料PC板,配備懸掛式遮陰系統,天窗開啟系統,濕簾和風機降溫系統,將溫度、濕度、光照、能量循環調整到適宜蔬菜生長的最佳環境,使蔬菜在可控制的規模下不受季節和環境限制,快速生產,蔬菜工廠里日日播種、天天收獲。一年每畝土地生產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類的A級綠色蔬菜8—10萬斤,效益是普遍農田的30—50倍。小湯山示范園的“北京瑞德鱘魚開發中心”擁有一套集生物、電子、機械技術為一體的節能、節水全自動魚苗、魚種培育設備。設備根據鱘魚的培育過程分為孵化系統和三個不同規格苗種培育系統,設施先進,填補了我國大型經濟魚養殖的空白,成為產業化龍頭企業。二是分子農業,將生物技術成果與傳統農業有機結合,使農業不僅為我們提供鮮活產品,同時還提供保健品。如錦繡大地公司與中科院遺傳所合作,建立了優良食用菌種植工廠,采用經空間誘變選育得到優良菌株進行大規模工廠化生產,目前,香茹、猴頭茹、花菇等各種經過空間誘變選育的優良食用菌正在源源不斷地被生產出來投放市場。 高投入帶來高產出,經濟效益明顯,99年北京錦繡大地公司實現利潤4100萬元,每股分紅0.18元,今年的形勢經營者表示樂觀。

(四)拓展功能、持續發展、都市特色濃

考察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融生態景觀和農業高科技展示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科技園林,其追求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思路明顯,追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和諧統一的特點明顯,生態、觀光、休閑、體驗、教育等都市特色濃郁。

1、旅游觀光農業。

我們所考察的8個項目,均被當地旅游部門指定為主要旅游觀光景點,源于都市居民的回歸自然的要求和現代化農業的獨特魅力。北京朝來農業園有5萬平方米的休閑觀景區,百果林、荷花塘、觀賞池使人心胸開闊;垂釣、游船、坐小驢車使人其樂無窮;恬靜的農家小院,美麗的田園風光,清新的空氣,使人心曠神怡;搖轆轤打水,推碾馬磨面、種植、采摘品嘗各種綠色蔬菜,使人盡享農家豐收的喜悅。園區自97年建成自社會開放以來,共接待中外賓客30萬人次,實現經濟總收入超千萬元。錦繡大地拓展旅游空間,到園區觀光旅游、不僅可以了解現代農業、揭開現代生物技術神秘的面紗,還能充分享受到都市的田園風光,體驗返還大自然的樂趣。98年4月對外開放,至12月,共接待游客12萬人次,平均每天達500人以上,相關收入約700萬元,今年預計可達1000萬元,樹立了“錦繡大地”的品牌形象。

3、以科技教育為導向,建成青少年教育基地。

無論蘇州、上海,還是北京,在農業園區我們都看到一群群的少年兒童在這里流連。上海市農科院在6月1日舉辦“綠色家園”活動,和小朋友們一起栽玉米吃玉米講玉米,把小朋友的生物課開在農科院。北京朝園藝場建成3600平方米的青少年科技活動實驗園,通過實物和標本展示,使青少年開闊眼界,增長現代農業知識,了解農業發展史,突出知識性、啟發性、趣味性和觀賞性,對青少年具有較強的教育意義。該園還被朝陽區委、區政府指定為“愛國文化教育基地”。

二、龍崗發展都市農業的思路

我區的農業伴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已逐漸發生了變化,從產業結構、生產方式、景觀形態等方面都日漸形成都市農業的特色。今后的發展,要認真借鑒其他城市都市農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因地制宜地加快形式多樣的都市農業的開發。

(一)要認識到都市農業的新內涵,增強現代農業意識,形成發展都市農業的氛圍

都市農業是城市化地區及其周邊地區農業與城市經濟、文化、科學、技術密切相關的經濟現象,已不同于鄉村農業、城郊農業,而具有了新的特征、功能與形態。只有對此形成新的認識,增強了現代農業的新觀念,才能提高發展都市農業的主動性。

1、要認識到都市農業的發展是城市化地區的一種必然。

一方面,隨著城市和工業的過度擴張帶來的環境問題日益嚴重,人們對農業有了重新的認識,認為城市化地區也必須有農業存在,無農的城市是不完整的城市;另一方面,城市較為發達的技術、資金、管理等要素使都市農業的發展有了可能性。尤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和融合為都市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農業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現代生產要素與基礎設施、社會化服務條件來改變農業的發展方式。

2、要認識到都市農業是一種較高形態的農業經濟現象,具有城鄉融合的特征,是一個地方經濟發達、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之一。

都市農業產生于農村城市化,既是現代化農村的一部分,也是大城市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的發展,突破了傳統的城鄉布局,模糊了城鄉界線,使第一產業向二、三產業延伸滲透,農業、旅游兩業交叉融合,同時使得原來的農民逐漸步入現代文明生活,城鄉居民可以和諧共處在一個優美的環境中,推動了人與自然和諧、都市與農村和諧的歷史進程。

3、要認識到都市農業是多項功能互相融合的農業。

都市農業的功能必須服務于大城市和滿足大市場需求,在生產和服務中獲得效益。城市及市民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決定了都市農業的功能是多樣化的。它不僅要為市場提供名、特、優、新農副產品,也要提供優美的生態環境、旅游觀光場所、文化科學教育基地等,是經濟、社會、生態三種功能相統一的農業。

4、要認識到都市農業是資金密集、技術密集與土地節約相統一的農業。

隨著都市農業區域地租的上升,在市場規律作用下,都市農業轉向資本、科技密集和土地節約型的發展道路,農業生產方式高度企業化、規模化、科技化、設施化,逐漸實現了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經營,并且經營效果上易達到“三高”的特點。

5、要認識到都市農業是高度市場化的農業。

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和旅游、觀光、休閑功能的實現都以適應市場需求為出發點,農產品在市場上實現大流通以及農業項目受到越來越多市民的青睞是都市農業發展的動力和生命。是通過市場網絡才把生產與需求緊密地連結在一起,農業項目也通過市場實現它的旅游、觀光、休閑等功能,因而都市農業是一種工業化、商業化、市場化的農業。

6、要認識到都市農業具有多樣性的形態。

這與其功能多樣性一致,除傳統的露地栽培、大田農業外,也有設施農業、景觀農業、農業公園、觀光農園、教育農園、農業科技園、農業生態園等多種形態。這些形態既可以單獨經營,也可以互相結合發展。它們都是都市農業的經濟、社會、生態功能的直接體現,是都市農業多種功能的載體。

7、要認識到我區發展都市農業的可行性和有利因素。

我區是深圳市重要的農業基地,具有發達便捷的交通條件,近年來圍繞市場需求已逐漸形成以畜牧、水產、水果、蔬菜、花卉為主的農業生產格局,設施農業面積不斷增加,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發展都市農業有了良好的市場環境、景觀設施等有利條件。

(二)把都市農業作為城市化地區不可缺少的重要產業來抓,做好統一規劃和指導,提高都市農業發展的起點

我區都市農業的建設剛剛起步,首先要對都市農業有一個總體的規劃。規劃要正確分析我區農業生產現狀,研究都市農業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和制約因素,圍繞我區農村城市化,建設深圳后花園的大目標,強化農業的經濟功能,拓展生態功能、社會功能。規劃要對都市農業在空間布局和發展時序上有一個總體安排,對都市農業的產業結構、景觀形態、融資方式、科技支撐、經營體制等方面提出指導。規劃時要注意幾個問題:

1、把都市農業放在城市化發展的總體中予以考慮。

都市農業已成為城市化的重要內容,要按照我區城市總體發展的要求,結合城市空間布局,以點、線、環、面的網絡格局,以高起點、新格局、多功能、富特色的區域定位、形態定位、目標定位,科學合理地規劃都市農業的發展。通過規劃強化城市生態用地、水源保護區、農業保護用地、蔬菜基地、休閑旅游農業用地和農業基礎設施的保護與管理,減少土地開發征用所造成的農業資源的浪費。

2、立足于現有的農業生產設施和條件,根據各鎮農業發展的不同特點,分區指導。

尤其應當注重農業景觀的保護,突出地域農村特色,豐富區域農業文化內涵。根據有利發展的原則和各鎮農業的現狀,規劃各鎮不同的發展方向,選擇不同的重點項目、主導產業和主導產品。同時要按照主次有別、先后有序的原則進行規劃。

3、規劃要體現既增強經濟功能,也不斷拓展生態功能、社會功能的思想。

都市農業生態功能、社會功能的實現要和經濟功能的實現結合起來,有些需要依托經濟功能,都市農業必須以追求功能的完善和提高來求得發展,使農業的功能達到有機的統一。

4、規劃要把都市農業的發展與旅游業發展結合起來。

根據對目標市場的預測,分別選定農業項目的服務內容和形式。我區的觀光、休閑農業大體接待三類顧客,一是外地短期來深游人,二是本市的團隊,三是本市居民,包括一般收入水平居民和高收入居民。不同的地區、不同的項目,需要有不同的目標市場。不同景點其本市、外地游客的到訪率是不同的。規劃就要按照不同目標市場的特點來選擇不同的服務對象,確定相應的項目。

(三)形成投資多元化和企業經營為主的都市農業運行機制,調動多方面的積極性,增強都市農業發展的動力

1、完善多元化投資體系。

都市農業是資金密集型的產業,需要較高的資金投入。都市農業不僅體現出經濟效益,也體現出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其受益者除了農業企業、農戶等農業生產經營者外,也有政府和社會。所以投資主體也必須多元化。要堅持和完善業已形成的“四輪齊轉”的農業投資體系,做到多渠道、多方式、全方位、開放式投資都市農業。農業內部要不斷進行資金積累,財政資金要增加投入,銀行信貸資金要積極支持農業發展,也要加大利用區外資金的力度,鼓勵和引導外資進入都市農業發展的各個領域和環節。同時要規范農業投融資主體的行為,政府投資要力爭實現社會效用最大化的目標。

2、探索都市農業建設和運作的多種形式。

根據我區農業用地規模、農業企業化程度、設施農業現狀等情況,可以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是設施農業園區。即規劃出較大規模的用地發展設施農業,包括無土栽培蔬菜,大棚栽培花卉,工廠化菇類生產,花卉組培車間,觀賞動物養殖等,以及農業的科研、開發、試驗。從產業類型上講,可以是綜合性的,也可以是單一產業的,但都突出以設施化生產為主。 二是高科技農業生態園。是把設施生產和露地栽培相結合,養殖與種植相結合,生產與科研相結合,但著重于生產功能的一種都市農業形式。 三是度假農園、觀光農園、森林公園等。強調以觀賞農業景觀或體驗農業生產過程,體會回歸自然樂趣為主。包括果園、水產養殖區、蔬菜生產基地、森林等都可開發成這類園區,既可以是單一產業的,也可以是多業綜合經營的。 這幾種形式從組織形式上講,可以是政府建園——企業經營型的,即由政府完成規劃及基礎設施建設,然后制定一定的進園標準,由企業投資經營農業項目;也可以是企業建園——經營一體型的,即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項目經營都由企業負責,進園區的項目可以是引進多個企業的。

3、以企業化經營為主,政府各部門做好協調和服務。

都市農業的發展一定要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進行,政府在其中的行為只能是引導、協調和服務,即使是政府的投資,也應當納入市場化的運作管理之中。都市農業也要實行以公司(企業)為主體,產—加—銷—旅(業)一體化、種—養—加—體(驗)一體化、貿—工—農—服(務)一條龍的產業化經營,可以在現有的農業公司(企業)中培育出不斷把農業向觀光、旅游方向拓展的龍頭農旅公司,也可以組建新的農旅公司,擔當都市農業發展的龍頭。當然政府也要有明確的管理服務機構,做好協調、服務、管理工作,專門研究、規劃和指導都市農業的發展。可以由農業、旅游、文化、工商等部門協同運作。

(四)不斷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增加設施農業面積,進一步增強都市農業的經濟功能

我區都市農業的發展仍要進一步增強經濟功能,要繼續按照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效益為中心的原則,以現有特色農副產品為基礎,培壯主導產業和優勢產品,實現農業的產業化經營。把發展設施農業與發展露地栽培結合起來,把優化農業生產結構與改善品種質量結構結合起來,加快發展精品農業、苗種農業、創匯農業、食品農業等。

畜牧業要形成集約化、企業化、規模化的生產體系。要調整畜禽養殖結構,壓縮淘汰規模小、產量低的小型養殖場和成本高、肉質差的劣質品種,充分發揮康達爾公司在畜牧業生產上的龍頭示范作用,積極發展規模化、現代化的大型畜禽企業和雜交型、節糧型的優良新品種,在目前50%良種化率的基礎上,加快良種化進程。鼓勵發展名優和高效生態養殖業,發展跨地域的畜禽業,形成畜禽良種基地。 水產業要繼續擴張,盡快形成工廠化、多元化的養殖模式。繼續發展池養、箱養、吊養、護養多種養殖模式。發揮南澳海珍品養殖公司的龍頭作用,增強區水產研究所的開發、示范作用,引進優良新品種和珍稀品種,優化品種結構。擴大工廠化養鮑、工廠化養魚的規模。

水果業要以優質的龍眼、荔枝為主,同時積極引進適合本地栽植的熱帶水果新品種。要加強果園的科學管護,改善果實品質,提高產量和效益。 蔬菜生產要重點加快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建立無公害蔬菜檢測制度,擴大蔬菜設施栽培面積,提高蔬菜品種的檔次和質量,適量發展以觀賞為主的盆栽蔬菜。

花卉業要逐漸擴大規模,新建幾個花卉場,并要面向市場不斷調整品種結構,重點要進行設施花卉場的建設,引進培育高檔花卉,提高花卉業的水平,盡快把花卉業培育成我區農業新的增長點。

畜牧、水產、水果、蔬菜、花卉等產業的發展,都要實行品牌經營,這是農業市場化的必由之路,必須通過各種形式宣傳品牌,提高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創出幾個名牌產品。

(五)加快旅游農業、生態農業的建設步伐,延伸都市農業的生態功能和社會功能

我區都市農業的發展,應該越來越重視生態功能、社會功能的實現和發揮。生態功能、社會功能的實現具體以觀光農園、森林公園、農業公園、市民農園、教育農場、度假農舍、自然休養村等形態作為承載體。這些大體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以觀賞農業景觀為主的觀光型農業,如觀光農園、農業公園、森林公園等;另一類是以參與農業活動為主的體驗型農業,如市民農園、教育農場、農產品采摘節等;還有一類是以休閑娛樂為主的休閑型農業,如度假農舍、自然休養村等。觀光、體驗、休閑農業的發展,有以下的基本思路:

1、完善配套設施。

在生產設施、農田、園區等的基礎上,根據確定的發展目標,來完善配套設施,如展覽廳、錄相廳、會議室、餐飲廳、住宿房、觀光車、娛樂室、標志牌、說明牌。

2、實行點——線串珠狀開發。

把農業景觀建設與旅游業、山地綠化、城市綠化、園林建設、海上游艇等結合起來,擴大經營領域,延伸服務鏈條。各鎮都要選擇適合作為觀光、體驗、休閑農業開發的項目,抓緊開發和建設。如布吉鎮的三聯果場、石牙山森林公園,橫崗鎮的神仙嶺生態農莊,平湖鎮的甘坑果場,龍崗鎮的回龍埔鴕鳥場、八仙嶺森林公園、五聯村生態公園,坪地鎮的梅花鹿場,坪山鎮的馬巒山保護區、碧嶺生態村,坑梓鎮的尖峰嶺森林公園、金沙農業高科技園,葵涌鎮的田頭山森林公園,大鵬鎮的新穗寶鮑魚養殖場,南澳鎮的七娘山保護區和濱海養殖基地等。近期要重點抓好碧嶺生態村、金沙農業高科技園的觀光、休閑配套設施的完善;加快南澳濱海養殖基地、龍崗回龍埔鴕鳥養殖場、坪地梅花鹿場的觀光設施的配套,盡快增強特色農業的吸引力;加緊開發建設橫崗神仙嶺生態農莊;著手建設坑梓尖峰嶺、龍崗八仙嶺、布吉石牙山三個森林公園。

3、開發龍崗農業一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