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培訓范文

時間:2023-03-25 12:01: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養殖培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養殖培訓

篇1

大家好!

我叫,是區學校的負責人,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區林下經濟養殖技術”培訓開班儀式,首先我代表金海職校感謝街道辦事處的各位領導給予我校的大力支持,感謝各位學員忙里偷閑,為求真知,不辭辛勞從四面八方趕來參加這次培訓活動。

在這里請允許我先簡單地介紹一下我們學校的基本情況,我校是1998年經重慶市區勞動局、民政局、物價局批準成立的一所非營利性企業,學校位于區人民小學大門正對面,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施齊全、環境寬敞明亮、出行交通便利,目前我校開設的專業有計算機、電焊工、市場營銷、餐飲服務等多個專業。辦學十二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級行政主管部門的關懷下,學校堅持“以人為本、面向未來”的辦學理念,為社會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實用型技術人才,他們用自己學得的一技之長,戰斗在各自的崗位上,為社會默默奉獻。黔城內外、大江南北,到處都揮灑著他們的身影,他們用真情和汗水詮釋著生命的真諦,看著他們取得一個又一個驕人的業績,作為學校我們感到由衷的自豪。

同學們、朋友們,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全區正掀起林下經濟種養殖熱潮,你們響應政府號召、順應時代潮流、緊扣市場脈搏,帶著一顆虔誠的心來到這里學習知識,學校感到由衷的高興,并表示熱烈的歡迎。(鼓掌)

什么是林下經濟呢?林下經濟又稱林業高效復合經濟。簡單地說就是以林地資源為依托,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資源和林蔭空間,選擇適合林下生長的動植物和微生物(菌類),進行科學種養殖的一種經濟模式。使林地長短結合,增加林地附加值。

近日,在區召開的經濟工作會上,區委、區政府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林下經濟作為我區促農增收的又一重點。“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區情決定了山地的潛力和希望。著力打好林下產品無公害,綠色這張牌,依托龍頭企業走“公司 專業合作社 基地 農戶”的模式發展林下經濟。實施品牌戰略,抓好品牌培育,實現“一區一品”規模發展,拉動林下經濟產業快速推進。

同學們、朋友們,現在我們可謂“天時、地利、人合”,人的一生中機會不多,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我們要充分認清當前形勢,把握好這次培訓機會,努力學習專業技能,俗話說得好“家有良田萬頃,不如薄技在身”,

我們再也不能像我們父輩那樣“蠻干加苦干,最后只得喝稀飯”。我們要相信科學技術,依靠科學技術,運用科學技術來增收致富,奉獻社會,我們不但要做“富了口袋”的舊農民,還要做“富了腦袋”的新農民,我們要堅定信心,學好技術,扎根,發家致富。大家說,好不好?

同學們,技能培訓是一項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我知道你們都是來自各方的佼佼者,既然來到這里學習,那就是學生,作為學生,我希望你們要珍惜這次學習機會,端正學習態度,遵守學習紀律,積極投入,認真學習,在今后的實踐中不斷增長技能,爭創新的業績,為區突破200億gdp,擠身重慶20強做出應有的貢獻。

篇2

(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寧夏銀川750021)

[摘要]移民要想真正富裕,有一技之長,掌握生存技能尤為重要。文章介紹了寧夏生態移民新村農業養殖人員技能培訓從中標啟動、宣傳發動,組織實施、結業總結,督查鑒定、推薦就業,完善機制、健全檔案,以及評價反饋、應用推廣的流程。

關鍵詞 ]寧夏生態移民;技能培訓;流程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5.259

為落實寧夏黨委、政府提出的全力打好35萬貧困群眾生態移民安置工程的戰略決策,為保證移民能夠實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總體目標,[1]切實實施富民工程,加大對移民的培訓力度,解決好“三農”問題,以適應新農村經濟發展趨勢。[3]政府組織有關部門采取多項舉措,積極為移民打造文化、生活、交通、就業等良好環境。移民要想真正富裕,有一技之長,掌握生存技能尤為重要,職業技能培訓作為移民搬出來要穩住的一項重要工作,在政府指導下,充分利用培訓學校辦學資源,開展多形式、多渠道、分類別、分層次的移民技能培訓[2]。高職院校義不容辭地組織實施了大規模的移民技能培訓任務。筆者以學院開展家畜飼養人員技能培訓為例,淺談寧夏生態移民新村農業養殖人員技能培訓流程。

1中標啟動,宣傳發動

由自治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財政廳、扶貧辦等相關人員及專家組建評標委員會,面向社會公開招標,通過對投標機構投標書的評審及投標單位情況了解和問詢,進行綜合評分,確定中標培訓機構[3],網上公告異議后,中標單位組織培訓。我院投中“就業援助工程”,開展家畜飼養工培訓任務,首先在全區范圍內調研了解移民居住點的養殖情況,確定培訓地點,經過宣傳后確定培訓人員。并與對口市、縣人社部門簽訂就業援助工程培訓協議書,提出家畜飼養工技能培訓的開班申請及備案審核表,預備開班。

2組織實施,結業總結

按照移民點養殖情況、培訓計劃和職業能力標準,配備師資、組織實施方案、修訂教學大綱、安排職業工種課程表及與用人單位簽訂就業協議書等培訓實施過程。

(1)制訂培訓計劃。校方與用人單位簽訂就業協議,定向培養學員,共同就培訓方式、時間、內容及實施和管理等進行協商,修訂培訓大綱,安排課表,學校做好理論部分培訓,用人單位做好實訓操作場地提供及就業崗位的安排。

(2)實施培訓。根據職業技能培訓要求,選用培訓書籍。學校及用人單位根據企業需求可適當調整教學內容,突出實踐技能教學,確保培訓有針對性的實施。培訓包括理論和實操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學校教師進行理論教學,主要講授家畜飼養崗位必備的知識和技能要點,占培訓總學時的2/3。第二階段為實際操作,以分小組形式,按照家畜飼養崗位技能操作任務,在培訓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的指導下,反復完成技能操作訓練,直至熟練掌握。

(3)組織結業考試。結業考試是衡量培訓院校教學成效的方法之一,也是學員完成培訓的見證。培訓教師根據移民學習情況,進行筆試和實操測試,合格者頒發結業證書。

(4)師資隊伍。師資由專兼職教師組成,專業教師發揮教學水平和提升服務社會的能力,兼職教師完成實操訓練的培訓任務,并“傳幫帶”專職教師提升技術能力。

(5)運行管理。政府為培訓提供資金支持,校企合作是培訓就業的保障,學校將授課移向社會,深化了職教改革,企業將技術搬到課堂,縮短了教育時間,移民直接掌握一技之長,大家都節省了成本。培訓的目的是讓移民就業后熟練崗位技能,直接勝任工作,要保證培訓的質量,培訓加大了技能操作訓練,培訓中發揮移民主觀能動性,調動移民的積極性,提高其對培訓的熱情和動力。培訓中政校企多溝通、多協商,發揮好自身優勢,學校將教學、企業將實操、政府將政策發揮好,順利完成培訓及就業任務。

3督查鑒定,推薦就業

培訓過程中政校企隨時進行常規檢查、不定期抽查、階段性核查等督促檢查,以確保培訓規范性。為加強就業崗位與勞動力的需求對接,增強移民就業的崗位穩定性,公共職業技能鑒定機構免費為生態移民提供職業技能鑒定服務,通過理論與實操考試,合格者頒發省級以上從業資格證書。鑒定結束后移民接受所在市、縣(區)提供的免費就業創業政策咨詢、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等服務,[4]鼓勵有就業能力的移民到簽約企業直接就業,進工業或農業園區安排就業,或依托區外轉移就業,或落實政策鼓勵創業,總之多渠道實現移民就業。后續并協作用工單位與招收的生態移民簽訂勞動合同,為招收的生態移民繳納社會保險等勞動維權的跟蹤服務。

4完善機制,健全檔案

(1)組織保障。專門成立培訓工作小組,由學校和企業領導掛帥統籌安排工作,專人負責校企合作、技能培訓、管理運行等工作,直接將培訓過程安排到鄉鎮服務站、企業崗位。

(2)制度保障。以技能培訓順利就業為目標,培訓注重技能操作的培養,結合培訓者的學習水平,調整、修訂培訓大綱。選擇生產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教學、實操,教師培訓期間居住在培訓地點,規范教學流程。對培訓者在培訓期間試行考勤制,督促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培訓期間政府、學校、企業、鄉鎮各級領導隨機督導、檢查培訓工作。

(3)環境保障。按照政府關于生態移民培訓管理辦法,為保證培訓工作順利完成,培訓者順利就業,經過相關部門驗收后,按人頭發放國家補助,以滿足培訓過程中產生的各項費用,這為培訓提供資金保障;[5]通過培訓工作小組,將政校企和鄉鎮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了以工作小組為“橋頭堡”、鄉鎮為理論知識培訓“主陣地”、企業為實操“主陣地”、學校為“供應站”、政府為“大后方”的共同育人良好培訓環境。

工作小組在培訓進行過程中,協調各方事務,解決突發問題,組織培訓人員,整理檔案。通過采集培訓人員信息、收集校企合作(就業)信息、協調培訓教師授課、建立培訓人員花名冊、培訓人員登記表、組織結業考試、申報職業工種技能鑒定、安排就業、統計就業去向及穩定就業等任務,并及時歸整培訓檔案,向政府部門提交檔案。

5評價反饋,應用推廣

由政府、培訓院校、合作企業及協助的鄉鎮等單位和培訓移民、社會群眾對技能培訓結果進行評價,培訓院校分析評價結果,及時總結經驗,抓典型,宣傳、推廣先進經驗及典型,以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2]并及時組織下一輪技能培訓工作。

總之,在開展生態移民職業技能培訓工作中,政府移民辦、扶貧辦、培訓院校、就業企業、鄉鎮等各個部門都要認真履行職責,分工協作,做好移民培訓的宣傳發動、培訓規劃、計劃實施、督查管理、健全檔案等環節的工作。

參考文獻:

[1]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寧夏“十二五”中南部地區生態移民教育培訓實施方案的通知(寧移辦〔2011〕34號)[Z].2011.

[2]倪建林.做好少數民族地區移民培訓工作[J].甘肅農業,2014(15):34-35.

[3]楊文龍.再談農民培訓的模式[J].學園,2014(35).

[4]自治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財政廳、農牧廳、科技廳、移民局、扶貧辦和自治區婦聯.關于認真做好2013年全區創業培訓城鄉勞動力職業培訓工作的通知(寧人社發〔2013〕56號[Z].2013.

[5]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做好生態移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的通知(寧政辦發〔2011〕89號)[Z].2011.

篇3

為了加強我縣畜牧業人才隊伍建設,積極規范我縣畜牧從業人員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我縣農牧村經濟,增加農牧民收入。今天縣畜牧獸醫局在這里舉辦夏河縣農牧村勞動力陽光工程農業職業技能培訓班,這對推動我縣畜牧產業發展,促進我縣首位產業科學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此,我謹代表縣委、縣政府,向本次培訓班的開班表示熱烈的祝賀,向關心支持本次培訓班的上級業務部門表示衷心的感謝,向參加培訓班學習的各位學員表示誠摯的問候!借此機會,我講三點意見,和大家共同探討。   

一、提高思想認識,增強做好畜牧產業發展的緊迫感、責任感

    進年來我縣畜牧業發展勢頭迅猛,畜牧業發展也成為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的最大亮點。在縣委、縣政府正確領導和上級業務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縣牧區基礎設施建設、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組建、政策性農業保險、草原補償獎勵機制、種畜投放、人工授精改良等扎實推進,首位產業“三農” 政策性補助和建設工程相繼實施并投入生產應用,并適時調整投資結構,將項目投資向富民產業傾斜、向首位產業傾斜,為首位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在全縣畜牧業轉型跨越的關鍵時期,舉辦此次培訓活動,旨在農牧民盡快掌握產業發展的技術要求和標準,著力提高新技術的接受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充分利用這次難得的培訓機會,努力提高經營技能,不斷提高從事現代畜牧業的真本領,真正涌現出一批會管理、懂經營的畜牧業生產能手和帶頭人,興起科學養畜的積極性,為我縣畜牧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二、嚴格要求,扎實做好養殖服務工作

    這次培訓班我們邀請了州牧研所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從動物防疫應用技術,牲畜養殖、繁育管理技術、畜種改良,專業合作社組織形式、合作經營、章程、生產管理模式等進行全面系統的培訓,培訓內容緊密結合專業合作社和養殖戶實際工作。因此,我希望各參訓人員在培訓期間嚴格要求自己,積極思考,學以致用,在課余時間加強交流,互相學習,為畜牧業發展帶來好的思路、辦法,取得好成績。

三、珍惜學習時機,明確學習目標

這次培訓班時間緊、任務重、培訓內容多,參加培訓班的各位學員都應該珍惜把握這次難得的學習、交流機會。因此各位參訓人員要認真聽取專家授課,遵守課堂紀律,勤做筆記,把我們所學到的知識用于今后的生產、生活當中,我相信通過這次培訓活動參訓學員會有很大的收獲,并對推動我縣畜牧產業發展壯大也將產生十分深遠的影響。

篇4

    【關鍵詞】培訓 培訓計劃 冰山模型 平衡計分卡

    一、引言

    目前,金融危機波及了許多國家,在經濟緊縮的狀態下,使得培訓這件花錢但立足長遠的事情處于尷尬境地,短期利益與長期矛盾如何平衡?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企業或個人修整的最佳時期。一方面,企業用更少的成本對員工培訓,既有助于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也有助于激勵員工,提高員工歸屬感。另一方面,員工個人可以根據工作中出現的短板合理制定培訓計劃,以提高人力資本價值,為下階段工作做準備。

    著名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在《管理的實踐》中提到利用資源組成一家企業,能夠增大的只有人力資源,所有其他資源都受機械法則的制約。人們可以更好的利用這些資源,或者交叉地利用這些資源,但是這些資源絕不會產生出比投入的總量更大的產出。相反,在將人力資源匯集在一起的過程中,始終存在著一個如何將由于摩擦等原因造成不可避免的產出損耗控制在最低限度的問題,在人類能夠運用的資源中,只有人才能成長和發展。因此,人力資源作為企業的核心要素,企業的發展對其完備性和先進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這些要求為構建合理的培訓開發體系指明方向。

    二、企業培訓問題分析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力資本投資,很多企業或多或少的做了一些培訓,然而培訓效果差強人意,原因如下。

    1.從企業的角度講,在我國,培訓業務發展并不充分,企業高層領導者對培訓尚未形成系統的認識。其一,培訓在短期內不會給企業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而管理者往往更加青睞于投資那些能夠取得立竿見影效果的項目。其二,盡管有些企業能夠意識到培訓的重要性,但是還不能將培訓與企業的戰略經營目標很好地聯系起來。培訓目的模糊,即便想重視也不知道從哪里入手,就像是給培訓支了一個空架子,培訓計劃隨意性很強,培訓什么,怎樣培訓等沒有明確的規劃。其三,有些管理層認為培訓是給競爭對手做嫁衣,擔心員工培訓后跳槽,得不償失。

    2.從員工的角度講,大部分員工沒有自身的職業發展規劃,一些員工日復一日地工作,但是業績沒有得到改善,然而他們并不清楚自己業績停滯不前的原因,更不懂得如何做培訓需求分析,也就無法向企業提出合適的培訓需求,因此企業制定的培訓開發計劃與員工的需求不能相互匹配,難以起到良好的培訓效果。

    3.從培訓的過程和結果角度講,人才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做好系統規劃;在具體行動上,領導的重視不單停留在口頭上,更要身體力行。然而,企業領導者對于培訓推動力不足,忽視對培訓過程的管控;另外,缺乏對培訓效果的評估和反饋,因此不能為下階段的培訓提出參考性意見。

    三、解決問題思路

    企業最重要的資源是人,提升人力資源素質是提高企業各方面品質、生產力及競爭力的利器,而提升人力素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教育訓練。人力資源管理職能的目標是使企業所有員工有效地工作和獲得良好的發展機會,并使用其所有與工作相關的技能達到工作效率的最大化。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的結果所關注的一定是企業和員工根本利益的同時實現。而員工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更高的薪酬?更好的福利?晉升?還是工作環境的改善?尤其是在當前金融危機的環境下,在選人、用人、育人、留人中,對員工進行培訓有極高的價值。一方面,可以提高其技能,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利益;另一方面,有助于員工自我實現,提升自己在企業內外部的競爭力。如圖1。

    而要正確地完成任務,取決于員工是否具備完成任務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態度。不同的崗位在企業發展的不同時期對人員的素質要求不盡相同。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麥克利蘭于1973年提出了一個著名的素質冰山模型,所謂“冰山模型”,不同崗位的人需要不同的培訓體系,需要依據其崗位特點制定相應的員工培訓體系。如圖2。

    素質冰山模型把個體素質描述為漂浮在洋面上的冰山,其中知識和技能是對任職者基礎素質的要求,可以通過針對性的培訓習得。內驅力、社會動機、個性品質、自我形象、態度等屬于深層部分的素質,它是區分績效優異者與平平者的關鍵因素,這部分素質很難通過后天的培訓得以形成。冰山勝任力模型提供了每個崗位需要的知識、技能等各方面的素質,為人力資源的培訓工作奠定了基礎,企業可根據戰略目標結合員工需求構建有針對性的培訓計劃。

    在確定崗位對應的人才素質模型之后,用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簡稱BSC)解讀公司戰略,提煉實現戰略目標的關鍵成功因素(KSF),基于關鍵成功因素提煉組織對人力資源素質的要求,而這些要求最終都要落實到人才的標準上,即通過具備這些標準或素質的人員實現公司戰略。如圖3。

    實現企業戰略目標從四個方面考慮,從學習與發展的角度講:我們能否繼續提高并創造價值?員工的能力素質和提高企業競爭力息息相關,企業唯有不斷學習與創新,才能實現長遠發展。為實現戰略目標需將目標分解至部門、至個人, “企業的使命和任務必須轉化為目標”。若一個領域沒有目標,這個領域的工作將被忽視。管理者應通過目標對下級進行管理,當管理者確定目標后,將其分解,轉變成各個部門及員工的分目標,上級根據分目標的完成情況對下級進行考核、培訓和獎懲。

    不同崗位對員工素質要求不同,進一步將學習與成長這一目標利用魚骨刺圖進行分解,劃分為不同類型員工的目標培訓體系。如圖4。

    每種類型的員工都有其相應的培訓計劃,但是培訓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如培訓師是否符合要求、培訓場所與內容是否協調、培訓結果的反饋等,因此為保障培訓計劃落地實施,需要對培訓計劃進行過程管理和改善。如圖5。

    因此,企業培訓計劃既可以保證與戰略目標統一;也可以保證培訓的過程控制。

    然而,仍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員工,如果員工不重視,企業領導規劃的無論多么合理,培訓效果仍可能會差強人意。為激勵員工積極參與培訓,設立上崗準入制和培訓不合格的低崗運行制。對新上崗人員、轉崗人員和特殊崗位人員,實行先培訓,取得相應崗位職業資格證書后可上崗;對已經在崗的員工逐步實行崗位、職業資格證書制。培訓不合格,不能取得資格證書,降低崗級,實行低崗運行或退出現崗位,接受再培訓。

    同時將員工所獲薪酬與其取得的崗位職業資格證書相掛鉤,資格證書級別越高,薪酬等級就越高。一方面,企業建立了資格級別清晰的人才庫;另一方面,員工因希望獲得更高級別而更加關注培訓。這樣,通過企業與員工的共同努力,方可保證培訓工作的有序進行。

    參考文獻:

    [1]彼得?德魯克.管理的實踐.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2]陸智能.建人才標準,促擴張發展—快餐連鎖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成功之道.HR經理人,2008,(4).

篇5

[關鍵詞] 護理;技術操作培訓;人文素質

[中圖分類號] R47[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10)06(b)-097-02

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和適應新的醫學模式,護理人員不僅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而且臨床護理技術操作也要達到標準化、規范化,體現科學化和人性化。因此,在培訓護士專業技術操作的同時還要培訓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提高護士的人文修養,將人文關懷貫穿于護理技術操作中,才能真正為患者提供全面、系統、人性化的護理,提升護理人性化服務質量,密切護患關系。

1護理技術操作培訓中人文素質培養的重要性

古人云“醫乃仁術”,自古就有醫學、人文和諧統一的思想。然而我國多年的護理教育過程中過多地重視知識的灌輸,技能的培養,側重專業素質教育而忽略人文素質的提高,導致了護士的溝通技能,社會適應能力,心理素質等相關人文素質較差[1]。表現為在護理技術操作中缺乏人文關懷的護理,與患者溝通不良[2],不了解不同患者的需要和患者不同時期的需要,對患者的文化、信仰及生活習慣等缺乏尊重。據有關部門統計,40%以上的醫療糾紛是與醫護人員缺乏有關的法律意識,及缺乏愛心、同情心、責任心所造成的。對患者和生命有愛心,理解和認識心理、社會因素對于健康與疾病的影響,才能體現“人性化個性化的護理”,才能緩解護患間矛盾,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

2 在護理技術操作中注重培養人文素質

我們常說的人文素質,其實就是指一個人的內在品質由知識、觀念、情感、能力、意志等多種因素綜合形成的。人文素質是一個人的整體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是通過環境的熏陶和人文學科知識的學習積累,使之內化成為人的人格、修養、精神、氣質,成為人的相對穩定的內在品格的一種基本屬性。在人的內心世界和情感體驗中,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質會使其更為豐富,使人表現出善于思考,善于觀察。對于醫護工作者來說,人文精神的體現及工作的目標在于工作中表現出對患者健康的關心,對患者人格尊嚴的尊重,將人文關懷融入護理技術操作中,全方位地尊重患者的權益,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2.1培養人文意識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對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長,護士已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健康照顧者,還充當著健康知識的宣傳者、教育者,疾病護理的管理者、計劃者、合作者,醫生與患者之間和諧溝通的橋梁以及促進全民健康的指導者。因此,貫徹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采用模擬病例的培訓方式,設置患者不愿導尿,討厭胃腸減壓的案例,將關愛和尊重融入到護理技術操作的每個環節。如:操作前巧妙地告知患者操作的目的、配合方法,讓患者有心理準備;操作中,用真摯的語言安慰患者轉移其注意力、觀察其反應;操作后,交代注意事項,鼓勵患者,增強其勇氣和信心[3]。

2.2營造人文氛圍,塑造人文精神

將人文知識和護理實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是培訓護理工作人文化的目的,工作中營造出對患者的尊重、關愛的氛圍,塑造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首先,注重禮儀服務的培養,對護士的言行舉止、著裝、儀表儀態進行培訓[4],請專職人員講解、示范和培訓,如接待禮儀、交接班禮儀、查房禮儀等,規范接聽電話、入院接待、訪客接待、操作流程用語,使形象意識、換位思維、文明用語融入所有的護理活動中,同時,在護理技術操作過程中,注意使患者有一個相當封閉的空間,保護患者的隱私權,提高自身人文精神修養水平。

2.3滿足患者需求,密切護患關系

良好的護患關系,有助于護理技術操作的順利進行,加速患者的康復進程。提高護理人員自身修養,把所學到的人文關懷的知識用到與患者接觸當中,使患者的情緒保持愉快,工作中對待患者所提出的問題,能耐心仔細地做出解釋,使患者感受到切實的愛護、關懷、理解、尊重,良性情感則促進溝通。在護理工作的操作過程中,護士耐心地把患者所表達的意見、愿望和需要,與具體的護理操作技術相結合,實現最優質的服務。患者的病痛是要靠護理技術操作來解除的,但同時患者的痛苦和心理傷害等不良刺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護理技術操作所造成的。此時就要通過護士的正確引導和關懷,來減輕患者身體和心理上的不適感,從而達到讓患者更好地配合操作和治療的目的。有效的關懷能增強患者應對壓力的適應能力,改善患者的舒適感,增加安全感,促進患者康復[5]。操作失誤要道歉,操作成功要感謝,形成一種體現尊重患者、關心患者,以患者的利益和需要為中心的人文環境和氛圍,使患者在整個操作過程中感受到關懷和尊重。患者感受的關懷越深,其滿意度就越高[6]。

總之,在護理技術操作培訓中,重視人文素質的培養,使護士在熟練護理技術操作的同時融入以人為本、奉獻愛心的內涵,讓患者感到溫暖,和諧了護患關系,提高了自身修養,同時也提高了護理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林遠輝.護士心理健康狀況及應對方式調查[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14):113-114.

[2]王文生,邢艷會.護患溝通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7):96-97.

[3]甘元瓊.心理護理在當代護理工作中的運用和作用[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15):117-118.

[4]吳清華.禮儀培訓對提高護士綜合素質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17):91.

[5]曾鑒珍.探討護理工作中人文關懷[J].實用醫技雜志,2003,10(8):920.

篇6

關鍵詞:實訓教學;職業素養;中職生職業

焊接專業教育中的實訓教學,也是一種技能的鍛煉,主要是對學生的職業素養進行全面的培養。所以,要對實訓教學環境和教學步驟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為社會培養更多的綜合性人才。

1研究職業素養,理解其中的主要內容

假如把一個工作人員的所有表現看成一座冰山,能被人所看到的部分只有八分之一,而這八分之一就是指個人所具備的能力、知識、技能和行動,也就是工作人員顯現在外部的素養表現。其中潛在的素養達到了7%,也就是指一個人的職業準則和職業狀態。顯現在外部的素養主要包括:知識、水平、社會交際的能力和理解能力等等。隱藏的素養主要是指:一個人所具備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狀態,是潛藏在員工內部的道德素養。平衡隱藏素養的高低,主要看重的是職業道德和工作狀態。職業道德包含了:誠實信用、兢兢業業、遵紀守法、團結互助、注重保密、掌握整體。工作狀態主要有:服從安排、積極熱情、踏實肯干、盡職盡責、不斷學習等。下面我們就來談談怎樣把素養更好地融合到焊接專業實訓教學中去。

2完善實訓構造,順應市場安排

職場的要求就是培訓的主要目的,健全實訓構造,讓學生在其中的各個環節中都能學到知識、認識到素質的重要性。所以,我主要把焊接實訓的內容分為以下六個部分,并在各個部分中安排不同的任務。第一,安全意識:焊接實習訓練前進行排隊,在隊伍排整齊后,實訓老師講解相關的安全知識,并且每天堅持,這主要是為了更好地加強學生們的安全防范觀念。第二,秩序進場;進行焊接安全教育,進入實習場的時候,要排隊進場,保持隊伍整齊,進入實習場后要保持安靜。這是為了更好地鍛煉學生們的集體觀念——公共場合不進行個人主義。第三,實際操作;在進入實習場后進行訓練項目操作,這個環節不能太快,也不能落后整體水平,更不能只講求速度,從而造成焊接設備出現問題。這就告訴大家要注重速度和質量的融合。第四,進行焊接設備檢測;要保證其安全,在操作的過程中要注重其先后順序,要有秩序;注意檢查好設備是否有安全隱患。第五,生產綜合;要進行全方位的總結和整理。今天學到了什么,今天的試件焊接的怎么樣,外觀有什么問題,有哪些焊接缺陷,如何避免這些焊接缺陷的產生,這樣就會學到更多的知識。只有不斷的總結和整理,才可以獲得長足的進步,要培養及時總結的好習慣。第六,按秩序進場;大家服從老師的安排,值日生要負責當天的值日衛生,其中有垃圾的劃分、桌面的整潔、黑板的清理、工位的清掃等。垃圾分類主要是焊接廢料和普通垃圾進行劃分,并進行回收,建立環保觀念。

3構建教學環境,感受職工角色

教學環境主要是老師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建立適當的文化氛圍,讓學生更好地感悟其中的內容,并且傳播知識,以便更好地處理問題。江蘇省江陰市華資中等專業學校為了更好地進行實訓教學,就和一些企業進行融合,以便更好地滲透職業素養,建立實際的企業生產環境。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找和企業生產之間的關系。實際環境,實際操作。為了更好地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綜合性人才,就要經常去企業進行學習,在實際環境中感受職工的角色,體會其中的責任觀念和職業素養,還要了解企業的實際需要,使自己成為最受市場歡迎的人才。使用影像機械,進行現場處理。可以拍攝一些企業的實際錄像,根據錄像的回放,再次進行觀摩學習,讓學生感受其中的企業生產環境,更好地理解企業的職業素養。轉變師生關系,表現其任務的職業化、真實化。職業化和真實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學生和工人相互融合,老師和師傅相融合,產品和作品相融合。老師也被稱為“師傅”,學生也可以看作“工人”,學生就是不斷生產的過程。比如,“江細化工機械公司的管理人員要求我們,在兩個小時之內檢查出并修補好損壞的電路板,我就是你們的師傅李xx……”在最后還可以進行“生產總結”,對于表現較好的人提出表揚。利用工人的角色進行研究,不但增加了其成就感,還加強了人們的責任觀念和職業素養。

4項目促進教學,全面加強人才綜合能力

項目教學利用項目來推動教學的發展,把實踐項目更好地融合到教學中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傳播知識的時候要和實踐項目相互融合,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把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讓學生通過實際項目制作,更好的運用知識;讓學生在實踐中鞏固理論知識,并且融入其中;利用項目的制作,讓學生體會成功的樂趣,加強學生理論和實踐相融合的能力,全方位的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所謂的“項目教學法”,是為了讓學生更早地接觸到和實際生活相關的問題,并且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處理它,這對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所以,“項目教學法”在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是值得使用的教學方法。

作者:葛明 單位:長興島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植物組織培養;綜合實訓;教學探索

植物組織培養是基于植物細胞的全能性,將莖尖、莖段、花藥、種子等組織或器官進行離體培養的所有技術的總稱,在植物組織快速繁殖、植物脫毒、植物新品種培育、植物次生代謝產物生產和種質資源保存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產生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1-2]。基于園藝園林專業的市場和社會需求,南陽農業職業學院開設了植物組織培養課程。植物組織培養課程總課時30個,實踐教學占比50%,理論課程以現場教學、案例教學和線上線下混合模式開展,在學期結束以綜合實訓的方式推動學生職業技能的綜合提升。國外發達國家十分重視植物組織培養教學中的實踐教學,著重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科學探究能力[3-4]。國內近年對植物組織培養實訓教學改革研究較多,但針對高職院校植物組織培養實訓特點的研究不多,存在重現狀闡述而分析不深入、輕對策研究且對策假大空和研究模式固化等問題[5]。鑒于植物組織培養實訓的重要性和培養職業人、創業人、科研人的實訓目標,基于實踐教學經驗,探索如何在1周的綜合實訓時間里學生既能掌握基本技能,又能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科學探究能力至關重要。綜合考慮國家職業教育方針政策、三教改革實施方案、課程人才培養方案和職業院校學生特點,從教學內容、教學管理等方面對綜合實訓進行教學改革與創新,培養基礎扎實、技能嫻熟、有創新意識和有研究能力的新型職業人才。

1綜合實訓內容的優化植物組織培養課程內容的開展是參考南陽農業

職業學院立項的立體化教材,根據園林園藝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圍繞植物組織培養教學目標和植物組織培養大賽的比賽內容[6-7],結合學生特點,確定教學內容。實訓內容主要包括7個任務(見表1)。教學隨堂實訓目標是讓學生能根據任務掌握植物組織培養的基本操作技能,將理論知識靈活運用于實踐中。綜合實訓的教學目的包括三方面:一是學生能系統熟練掌握植物組織培養操作技能,達到植物組織培養行業懂生產、會銷售和能管理的職業人要求;二是引導學生樹立創新意識,鍛煉并提高個人創新能力,培養植物組織培養方向的創新人,為職業院校畢業生創新創業打下堅實基礎;三是提高學生的科研興趣,提升學生的科研能力,培養植物組織培養方向的科研人,為學生專升本、專升碩做準備。綜合實訓內容有演示性實驗瓶中花,結合南陽當地植物特色月季花,開展驗證性實驗月季的植物快繁培養,包括月季快繁培養基的設計與配制、月季組培材料的消毒與接種、初代培養、繼代培養、月季組培苗的生根培養和馴化移栽。在月季組織培養過程中,可以對比扦插月季苗的生長狀況,學生能對組織培養的優點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8]。實訓過程中培養興趣小組,帶領完成實訓任務的學生參與到教師組織培養技術的校內外科研項目中,親自指導實驗,包括實驗設計、操作、記錄和實驗數據的處理等;組建團隊,帶領學生參加大學生挑戰杯、互聯網+大賽和植物組織培養技能大賽,以賽促學,以賽促發展,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學生課下針對喜歡的植物,查閱其生長特性、組培技術、應用領域和最新研究進展,制作成PPT,分享給學生,既增加了學生的知識儲備,鍛煉了學生文獻查閱和PPT制作能力,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實現1+1>2的效果;學期結束,對學生的實訓情況進行成果展示,組織開展一次植物組織培養經驗交流會。

2創新教學模式

以職業人要求學生,實現員工角色的轉變[9];實訓紀律主要包括不留長指甲、嚴格按照殺菌流程操作、不串崗、不帶飯、不吃東西和不帶手機上崗。實訓安排包括對學生分組,培養知識技能扎實的學生為小組長,小組長建立微信群,在相應實訓項目開始前每個環節的標準操作視頻;學生提前復習,進入崗位直接操作;教師觀察指導解惑,把學生的典型錯誤發到學生群,以引起警醒。小組長任務包括標準操作視頻的發放、學生操作過程的指導、質量的檢驗和督促、在小組中發放學生操作視頻、學生完成數量的統計、學生作品的擺放和標記。每個小組整體完成后,向下一個實訓項目推進,完成快的學生可以參與到教師的科研項目中;提前將瓶中花的制作方法教給小組長,在月季驗證性實驗結束后,每個小組長演示給學生看,并拍攝視頻。每次實訓結束后,對實訓成果進行匯報,對實訓過程中經常出現的錯誤進行改正,對疑惑較多的問題進行集體解答,表揚每組表現突出學生,調動大家實訓的積極性。根據學生實訓情況和興趣,在課程結束后帶領學生參加大賽。實驗過程再安排1名專門的老師,對學生的紀律進行監督和統計。

3優化考評機制

植物組織培養堅持過程性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其中平時考核(考勤30%+課堂表現30%+實訓40%)占30%,終結性評價占70%,其中綜合實訓在終結性評價中占比40%,包括考勤、實訓報告、實訓操作技能正確熟練度、任務完成度、組培苗污染率、PPT制作精良度,期末考試占比60%。

4健全實訓管理制度

一是實訓過程實行小組長責任制,每天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匯總,及時,形成競爭意識,不但減輕教師的負擔,而且鍛煉了小組長的個人能力;二是每次實訓工作結束對整個環境進行集中消毒,以防交叉感染,特別是刷瓶間;三是每周最后半天,對組培室整個環境打掃消毒,清洗拖鞋和白大褂,并進行高壓滅菌;四是培養室平時只有小組長能進出,其他人一概不能進入;五是每個實訓項目按照操作手冊和標準視頻進行。

5提升植物組織培養授課教師的實訓能力

充分利用節假日時間,加大雙師型教師、骨干教師和學術帶頭人的培訓力度。實訓過程中可邀請有植物組織培養經驗的管理人員,開展組織培養管理指導工作。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建立聯合培養學院,一方面給學生提供工學結合的跳板,另一方面培養一大批熟知生產實踐、理論聯系實踐、產學研相結合的雙師型老師。

6結語

為培養理論扎實、技能嫻熟、會創新創業、有研究能力的職業人才,南陽農業職業學院逐漸探索出適合植物組織培養綜合實訓的教學策略,2018屆和20138名學生進行了植物組織培養綜合實訓教學改革,通過問卷調查,學生滿意度提高到57%,學生普遍認為相比簡單的技能操作訓練,實訓內容的豐富度大大提高,激發了自己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實現職業人、創業人和科研人三個梯度的跨越,充分滿足了學生的畢業需求。

參考文獻:

[1]陳世昌,徐明輝.植物組織培養(3版)[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20:1-2.

[2]韓立敏,化文平,王智.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核心目標的植物組織培養課程教學創新研究與實踐[J].生物學雜志,2019,36(04):123-125.

[3]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1-4.

[4]杜威.干承緒,譯.杜威教育論選讀[M].上海:華中師范出版社,1981:347.

[5]趙玲.甘肅省中職學校《植物組織培養》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20.

[6]楊雪,劉春雷,王丁,等.植物組織培養及實驗(實訓)教學的幾點心得[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2(01):65-67.

[7]洪森榮,曾曉健,徐婷,等.植物組織培養“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教學模式的應用[J].黑龍江農業科學,2020(05):105-108.

[8]湯春梅.創新創業背景下高職院校植物組織培養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2020,48(03):265-266.

篇8

【關鍵詞】職業學校 雙師型 培養 培訓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8B-0054-02

目前,我國基本上是把既能講授專業理論課,又能在相關專業、行業領域中指導學生進行實習、實訓工作的,并具有相關專業技術資格證的教師稱之為“雙師型”教師。筆者認為,“雙師型”教師的界定應符合教育部頒發的“雙師素質型”教師標準,一是既有實踐經驗又有教師職稱的教師;二是有雙職稱資格的教師;三是取得重大成果的專業學科帶頭人。可見,“雙師型”教師應該是能勝任教學科研,又是生產實踐能手的復合型、創新型的高素質教師。然而,“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仍是當前我國職業教育亟須解決的問題,本文對其現狀及困境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策略。

一、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的現狀與困境

1.培養培訓條件不足

目前,我國“雙師型”教師的素質參差不齊,根據廣西中等職業教師隊伍建設研究課題組對廣西14個地市共362所中等職業學校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畢業后能夠直接進入中職學校任教的教師占54.6%,企業轉型的教師占13.0%,事業單位轉入的教師占6.6%,其他學校調入的教師占14.2%,也就是說,88.4%的教師在從教前并沒有學過相關的專業技術,更沒有實際教學經驗。目前,廣西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占專業教師人數的42.9%,其中,累計培訓時間在半年以上的教師還不到40%,累計培訓時間在三個月以下的“雙師型”教師僅占36.6%。由此可見,“雙師型”教師的培訓時間和平臺都比較少,其專業知識水平未能通過參加培訓得到應有層次的提高。事實上,部分取得雙證的“雙師型”教師既不具備相應的專業理論知識,也沒有實踐操作經驗,難以實現“雙師型”教師的真實價值。

2.師資數量不足,質量不高

實施《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以來,全國各類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的數量明顯增加,但“雙師型”教師僅占專業教師人數的42.9%,而且有的教師雖然持有雙證,但沒有實際操作能力,無法勝任相關專業課;有的教師持有的資格證書與所教專業不對口;有的學校為了達到師資方面的某種要求,鼓勵教師通過理論學習考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來增加學校“雙師型”教師的數量,這種連基本操作技能都不具備的教師被稱為“雙師型”教師。此外,近年,職業教育發展過快,職業學校不斷擴招,“雙師型”教師工作過于繁重,沒有時間和精力進修和提升專業技能,其教學質量也就無法得到保證。

3.社會地位不高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很多職業學校都重視“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與建設,但國家法律法規缺乏健全的“雙師型”教師評價標準和激勵機制,對“雙師型”教師的認證比較模糊、教師福利待遇得不到保障,“雙師型”教師承擔著比一般教師更繁重的工作,卻沒有能得到相應的社會待遇。有的“雙師型”骨干教師干脆跳槽到社會福利相對較好的單位或企業,導致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的流失。

4.培養培訓制度不完善

從目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模式來看,基本是單純的學校式培訓,企業單位參與較少,這就導致了教師培訓重理論輕實踐,教師培養培訓在時間上、質量上沒有得到保證,因而培養出來的“雙師型”教師無法實現預期目標。在選派“雙師型”教師參與培訓方面,很多職業學校往往沒有制定選派計劃和標準,選派培訓對象草率,有些被選派參與培訓的教師因為專業不對口、時間調整等問題放棄參加培訓,浪費了培訓的機會和資源。此外,很多學校對外聘教師的招聘缺乏一定的錄用標準以及相關的社會福利,很難吸引企事業單位工程技術人員到學校做專職或兼職教師。

二、“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模式的策略

1.嚴格執行上崗職業資格證書制

職業學校要嚴格執行上崗職業資格證書制。一是要求有專業理論、專業技術而無相關職業資格證的教師,在一定期限內通過培訓或自學等手段考取本專業職業資格證;二是要求有專業理論知識而無專業操作技能的教師,必須先通過培訓學習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才能按“雙師型”教師的標準來安排課程;三是要求缺乏實踐經驗的教師和新分配的畢業生,必須到企事業單位生產、管理第一線進行實習鍛煉,掌握最新的操作技能,督促其考取相關專業資格證和上崗證,才能開展教學活動。

2.建立校內實習培訓基地

教育是一項產業,職業學校應建立校內專業實訓室、實習車間和生產基地,實施產、學、研結合的教學模式。在經濟相對欠發達的地區,可以由省、市教育主管部門協同當地人民政府共同出資,根據各學校的特點進行統籌規劃,共同建設校內實習培訓基地。在當地人民政府的扶持下,建立學校生產、實習、實訓的產業基地,為本校乃至本市其他職業學校的“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平臺,對學生的實習、實訓提供更好的環境。

3.加強學校與行業的合作

為了培養企業所需要的技術人才,職業學校要加強與行業保持合作,積極探索如何與行業保持合作。有的學校以專業課程設置為基礎,與企業共同探討并制訂教育目標和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向企業及生產車間延伸,既促進了專業課教師與企業生產人員的溝通與交流,也強化了教師對生產過程的了解和認知。此外,學校可以選派專業教師到企業頂崗上班,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經考核合格,學生畢業后可以留在企業上班。因此,職業學校要加強與行業的緊密聯系與合作,為“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培訓提供有利的外部環境。例如,欽州市浦北縣第一職業技術學校與英格瑪(中國)有限公司、鳳冠集團公司、美的集團等多家企業實行了聯合辦學;柳州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與廣西柳工路創制造科技有限公司、海信容聲(廣東)冰箱有限公司等企業的聯合辦學都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4.建立健全教師獎懲制度

“雙師型”教師是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兼備的具有較高水平的教師群體,承擔著繁重的工作任務。國家、相關政府部門和學校應出臺相關的優惠政策和獎勵制度,堅持激勵與制約相結合的原則,建立科學、規范的管理體系,確保“雙師型”教師的切身利益,保證優秀的“雙師型”教師不外流,同時吸引其他行業優秀的技術人員到學校擔任專職或兼職教師,充分發揮具有專業技術的教師的優勢。例如,對聘期考核合格的“雙師型”教師,發放教師津貼;對參加全國、省、市組織的各類專業技能大賽、比賽中獲得名次的“雙師型”教師,學校應按有關獎勵規定給予獎勵,或者在評選先進、晉升職稱時給予傾斜。

篇9

關鍵詞: 高校輔導員培訓培養專業化職業化

加強輔導員培訓培養,推進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和職業化建設,是新時期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是當前形勢下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內在要求。多年來高校輔導員隊伍的發展與建設實踐表明,輔導員隊伍的培訓培養與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密切相關。做好輔導員培訓培養工作,對于全面提高高校輔導員的專業素養,推動輔導員隊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當前,研究加強輔導員培訓培養,推進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和職業化建設,必須從明確目標定位、拓展實施路徑和構建保障體系三個方面著手。筆者結合目前高校輔導員培訓培養工作的實際情況,對以上三個方面展開研究。

一、輔導員培訓培養目標

目標是實踐活動的第一要素和前提,它決定著實踐活動的方向和內容,也制約著實踐活動的手段。因此,要加強輔導員培訓培養工作,首先就必須明確輔導員培訓培養工作的目標。輔導員培訓培養工作的目標,不是簡單地使輔導員了解一些相關知識和工作方法,也不是單純地提高輔導員的學歷層次,而是要根據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專業特色和職業要求,全面提高輔導員的專業素養,推動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和職業化,從而使加強輔導員隊伍的建設真正落到實處。

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和職業化勢在必行。所謂“專業化”是指高校輔導員應當是經過系統的專業培訓培養,掌握有關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專業人才[1]。這是因為,高校輔導員工作有其自身特殊的內在規律、特定的工作職責和特有的工作手段,要勝任輔導員工作就必須系統地掌握反映其內在規律的專業理論和能夠熟練運用其工作手段、全面履行其工作職責的專業技能。同時,高校輔導員工作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學生事務管理、職業指導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許多領域,具有很強的綜合性,需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學、管理學、心理學、社會工作等多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方法。但又不是這些學科理論知識和方法的簡單拼湊和機械相加,而是需要在系統掌握這些學科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依據高校輔導員工作的特殊規律和具體實際,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加以綜合運用。可見,高校輔導員工作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勝任的,而是一項具有很高的知識含量和技術含量的專業工作,有其自身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方法體系,并且要勝任這項工作,就必須經過專門的培訓和培養。

所謂“職業化”是指高校輔導員并不是一項臨時性的、附帶性的工作,而是現階段我國社會分工的一個重要領域,已經成為一個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重要職業崗位[2]。輔導員工作的“職業化”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系統知識與技能的職業性要求。社會主義高校人才培養工作有其內在的特殊要求,普通教師受到學科領域的局限,無法綜合、系統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學生事務管理、職業指導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要求。而以上內容都是輔導員崗位的基礎性要求。從這個角度來講,輔導員崗位具有不可或缺性,非專職不能做好,從業人員具有不可替代性,非專人不能深入。二是市場經濟發展和高等教育改革所帶來的職業性要求。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高校學生人數大量增加,學生構成的層次性、復雜性日益突出,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日益凸現,學生思想教育、管理與服務工作任務繁重,難度加大,迫切需要有一批政治方向堅定、專業理論扎實、專業技能熟練的專門人才全身心地投入到輔導員工作中去,并把輔導員工作作為自己長期從事乃至終身從事的事業,扎實工作,努力探索,不斷創新。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與職業化是緊密聯系的。專業化是職業化的必要前提和基礎,職業化是專業化的必然趨勢和提升。

總之,輔導員培訓培養工作的目標,要適應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從而全面提高輔導員的專業素養,實現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和職業化。明確了這一目標,也就明確了輔導員培訓培養工作的努力方向和工作內容。

二、輔導員培訓培養的主要路徑

1.開展專業培訓。多年來,各地高校積極開展輔導員的培訓和進修,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一個包括多種形式、多種層次的培訓體系。[3]一是上崗培訓。每年都組織新聘輔導員進行上崗培訓,邀請各方面的專家和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優秀輔導員代表進行業務輔導。著重引導他們認識輔導員工作的價值,了解輔導員工作的基本任務,初步掌握輔導員工作的基本知識和專業技能,以使他們盡快符合輔導員工作崗位的要求。二是日常培訓。根據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實際需要,一般高校每年都要對輔導員進行專項業務輔導或培訓,組織他們聽取形勢政策報告、專家講座,到兄弟高校學習考察,引導和幫助他們及時掌握黨的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及時了解輔導員工作的新情況、新發展和新經驗,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三是專題研修。圍繞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和新情況,經常組織具有一定理論基礎、實際操作能力和研究能力的輔導員骨干,開展專題研修,并邀請有關專家進行具體指導。近年來,我國許多高校都經常組織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危機干預、大學生管理溝通、大學生中突發事件的處理、大學生管理中的有關法律問題等專題研修,收到了顯著的成效。四是學位進修。充分利用部分高校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及相關專業博、碩士學位授予權和招收高教碩士的有利條件,鼓勵和支持輔導員在職攻讀思想政治教育及相關專業的碩士、博士學位,不僅提升了輔導員的專業理論素養和科研能力,而且使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學歷層次有了明顯提高。

2.進行實踐鍛煉。實踐出真知、長才干。在輔導員培訓培養工作中,高校應堅持理論培訓與實踐鍛煉相結合的原則,在加強系統理論培訓的同時,著力組織和指導輔導員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放手工作、大膽實踐,在實踐中深化對專業理論的理解,并把所學到的專業知識真正轉化為自身的專業技能,在實踐中增強能力、展現才干,實現自身的價值[4]。一是要積極發揮輔導員作為學生導師的作用,引導他們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中著力增強自身的育人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輔導員要認真做好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活動;在課堂教學領域,輔導員應兼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善于把思想教育有機地滲透到教學活動之中,緊密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開展理論教學,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的作用;在學生生活領域,高校可以選派輔導員擔任“學生生活園區指導教師”等,讓輔導員經常與學生生活在一起,了解學生實際,從而使工作更有針對性;在校園文化活動領域,輔導員應兼任學生社團指導老師,為社團活動的開展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在社會實踐領域,輔導員應在切實做好宣傳發動和組織工作的同時,親自帶隊分赴全國各地開展參加社會實踐。只有輔導員全方位、全過程地介入到學生學習、生活和各項活動中,才能使輔導員隊伍在學生培養中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二是要積極發揮輔導員作為管理骨干的作用,并引導他們在推進學校事業發展的過程中著力增強自身的管理素養。如我校輔導員隊伍在“建設新校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過程中,引導輔導員們積極帶領學生投入學校建設事業,發揮了重要的組織、指導和協調作用;一些高校在開展百年校慶、本科教學“創優迎評”等工作中,輔導員們經常組織學生開展各項活動,均受到了廣泛好評與肯定。三是要積極發揮輔導員作為突擊隊的作用,并組織他們在維護校園安全穩定、構建和諧校園的過程中著力提高自身的快速反應能力。近年來,許多高校緊緊依托輔導員隊伍做好校園穩定工作,逐步構建和完善各種信息預警機制和各種突發性事件預案,及時化解了各種影響學生安全和校園穩定的因素,同時也使他們在應對和處理突發事件的過程中經受了鍛煉,提高了快速反應能力。

3.組織科研活動。在輔導員培訓培養中,高校應堅持理論學習與工作研究相結合的原則,在加強專業理論學習的同時,注重根據輔導員工作的實際需要,組織開展工作交流、經驗總結、專題研討和課題攻關,以提高輔導員的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推進輔導員工作的創新。此外,還應逐步提升不同類型輔導員的科學研究能力。比如,針對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輔導員,要增強其學科意識,努力使其成為專家型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輔導員本身具有學科優勢,具備較為深厚扎實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方面的知識和理論,能夠較為熟練地運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識和理論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研究和學術研究。他們應該成為高校輔導員隊伍中的研究型專門人才;針對非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要加強其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知識的學習,努力使其成為行動研究型輔導員。非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輔導員相對于思想政治相關專業輔導員,在理論基礎方面有所欠缺,所以要加強理論學習,以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只有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才能在任何復雜的形勢下保持清醒的頭腦,在任何風險中站穩腳跟,增強凝聚力和戰斗力,為深入開展理論研究打下基礎;針對不同年齡層次的輔導員,要發揮各自優勢,加強團隊合作。首先對于年輕輔導員來說,要從事務性工作中走出來,合理安排工作時間,多角度獲取資訊,開闊自己的視野,釋放工作熱情,發揮創新精神,有目的地開展調研工作,把握學生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其次對于年紀偏大的輔導員,要注重工作經驗的總結,一方面發揮老輔導員的傳、幫、帶作用,提高年輕輔導員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將好的經驗總結、凝練、討論、推廣,轉化為科研成果。此外,年輕輔導員還要發揮各自的專業特長和優勢,在不同研究內容方面合作研究,從而相互促進、相互帶動,進而在整體上形成重理論研究的氛圍,這樣更加有助于科研水平的不斷提高[5]。

三、輔導員培訓培養的保障體系

輔導員的培訓培養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為切實保證這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有效實施,必須提高思想認識,完善管理政策,辦好培訓基地,從而為加強輔導員培訓培養構建起強有力的保障體系。

1.提高認識,奠定思想保證。切實加強輔導員培訓培養,首先就要端正對輔導員工作的認識。因此,高校要著力做好領導干部和輔導員的思想工作,引導他們從以下三個方面提高思想認識:一是要充分認識輔導員工作的性質和價值,明確輔導員是高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克服那種認為“輔導員低教師一等”的思想,糾正重專業教師隊伍建設、輕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傾向,引導輔導員增強從事輔導員工作的光榮感和使命感;二是要充分認識新時期輔導員工作的職責和功能,明確輔導員已經成為當今社會不可或缺的一種重要職業崗位,克服那種認為輔導員只是“過渡崗”、“臨時工”,甚至把輔導員當作“跳板”的思想,糾正重輔導員的使用、輕輔導員培養的傾向,引導輔導員確立長期從事乃至終身從事輔導員工作的志向;三是要充分認識輔導員工作特殊的專業性質,明確輔導員也應當是具有較高專業素質的專業人才,克服那種認為輔導員是缺乏專業性的“萬金油”,甚至把輔導員當作一般人都能從事的“勤雜工”的思想,糾正重專業教師培養、輕輔導員培養的傾向,并引導輔導員增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的自覺性。

2.完善政策,強化制度保證。為激勵輔導員通過各種途徑,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高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輔導員工作激勵機制。首先,要明確崗位職責,推行目標責任制,加強對輔導員工作的有效考核。高校要明確輔導員的崗位職責,推行輔導員工作任務,加強過程控制,使輔導員各項計劃任何和工作指標得以落實,使輔導員既有目標又有壓力,從而更有效地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和動力。其次,要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實現輔導員獎酬的相對公平。分配制度是組織獎酬資源與組織目標體系之間的通路,它決定著員工完成目標后會獲得什么樣的獎酬資源,它在激勵機制中處于核心地位。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特別是確定合理的薪酬水平是提高輔導員薪酬滿意度和調動輔導員工作積極性的重要策略[6]。輔導員是高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因此,輔導員薪酬水平的定位要參照專任教師和行政干部的薪酬水平。再次,要不斷完善輔導員的管理、培養和發展機制,拓寬輔導員的發展空間。要堅持“嚴管、精育、優出”原則,逐步完善規范管理機制、學習培養機制和科學發展機制,激勵輔導員更好地結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實踐開展科學研究,不斷向職業化、專家化方向發展。最后,要獎懲分明,強化期望行為。高校要利用好獎勵與懲罰這兩個激勵手段,做到獎功罰過、獎優罰劣、獎勤罰懶。

3.辦好培訓基地,搭建新的平臺。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發展,需要通過各種途徑對輔導員進行教育和培訓,加快輔導員知識更新的速度,及時調整輔導員的知識、能力結構。目前,從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視加強輔導員培訓,教育部自2005年以來列出專項經費連續舉辦全國高校輔導員培訓班,各省市也紛紛出臺相關的培訓政策,建立輔導員培訓基地。2007年9月29日,教育部在北京召開了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建設工作會議,公布了首批21個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會議要求,要盡快健全基地運行工作機制,落實基地培訓計劃,完善基地培訓工作方案,展開基地各項職能,努力推動輔導員培訓研修基地的建設和發展。培訓基地的建立,為開展輔導員培訓提供了新的更高的平臺,使輔導員培訓工作更具計劃性、系統性和規范性,同時也激勵著基地所依托的高校進一步做好本校輔導員的培養工作,在推進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和職業化建設方面發揮應有的帶頭和示范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國良.關于構建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專家型的思考[J].湖北社會科學,2009,(1).

[2]李永山.高校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的基本問題[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6).

[3]于成學.轉型期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與職業化建設的期待視野[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05).

[4]胡建新,高校輔導員培訓的現實困境和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8,(12).

篇10

一、建立教師隊伍分級培養模式

教師的培養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程,企業培訓學校應根據教師不同學歷、資歷、專業和教學能力,實行分層培訓。

1.全體教師的“初級”培養。一是要落實好課堂教學常規工作;二是加強職業道德和職業態度教育;三是實行導師帶徒,使每位教師順利地實現至少一門優質培訓課。

2.骨干教師的“中級”培養。一是要使教師明晰學校的發展目標,明確在企業培訓事業發展中所肩負的歷史使命,自覺地從學校發展大局出發,把自己的職業生涯與學校發展戰略目標緊密結合起來,把自我價值的實現與學校的發展愿景緊密結合起來,把自己的業務能力提升與更好地服務于學校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找準自己在學校發展中的定位;二是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培訓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學習現代培訓方法,創新培訓模式,提升授課水平;三是學校要通過多種方式,對教師進行有效培訓,如請專家進場,把先進的理念、前沿的信息、獨到的見解、鮮明的觀點、實用的做法呈現在教師面前,引領他們快速成長。對事業心強、有培養潛力的教師進行重點培養,讓他們到國內外大的培訓機構參加研討培訓、觀摩取經、豐富精神,融入先進的培訓潮流之中。學校要通過觀摩、研討、競賽、考核、評比等形式,給骨干教師以成功的機會,使其從中獲得成功的心理滿足。

3.名師的“高級”培養。“名師出高徒”,這是流傳千古的至理名言。可以斷言,凡是在社會上享有盛名的名牌學校,均有一批為人師表、造詣頗深、見解獨到、才干超群的名師。企業培訓學校要按照建設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高層次人才綜合培訓基地的愿景目標要求,必須培養出一批具有現代教育培訓思想觀念、具有風格特色的,頗有影響的知名教師,由此來帶動培訓教學工作的全面發展。名師具有較高的教學能力,不僅可以培養出一批出類拔萃的優秀學員,也可以帶出一批高素質的青年教師,形成高素質的教師整體。以科研為先導,要求名師進行教育科研,學校在智力投資、經費援助上給予一定支持,為名師的研究工作創造條件。使教師通過科研攻關,提高創新能力,逐步展現名師風采,不斷壯大名師團隊。經過穩扎穩打的精心“選苗”、悉心“育苗”、加快“出苗”三步走策略,必定形成“名師帶高徒”、“以名師培養名師”的良好風尚。

二、強化教師的專業基本功訓練

1.歷練教學基本功。一是引導所有教師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學習,二是組織和鼓勵教師參加各種“教師基本功大賽”,既檢驗了教師教學基本功,又為教師提供了展示的舞臺,滿足了教師成就感,激活了積極向上的競爭機制。

2.錘煉教學策略。堅持師德與師能并重,長線與短線結合,點面合理安排,既有前瞻性,又能及時解決實際問題。我們要求骨干教師的課堂教學煥發出生機與活力,摸索教學課堂教學的策略——把握整體性、突出人文性、體現開放性、發揮主體性、注重實踐性、落實探究性、追求藝術性,讓課堂煥發生機與活力。運用好的教學策略,獲得好的教學效益。

3.提煉教學思想。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化教師隊伍,是建設行業一流、國際知名的高層次人才綜合培訓基地的基礎和保障。高素質的專業化教師首先就要具備先進的教育觀念,教學思想。教育觀念轉變了,教師的差距找到了,教師專業化發展也就有了明確的方向。要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是一個艱苦而漫長的過程,需要有一批教育領銜式的將帥人才。學校各級領導以及名師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三、構架教師學習、實踐、展示的空間

1.構建學習空間。廣大教師要進一步增強學習的壓力感和緊迫感,樹立培訓增效,培訓是一種福利、是一種激勵、是一種享受的理念,通過外出培訓、進修、內訓、自學等多種形式,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新技術,更新知識結構,提升實踐技能,探索培訓教學規律,使自己保值增值。教師要立足企業,服務企業,突出企業高端培訓;要圍繞企業重點工作,加強新理論、新技術、新工藝、技術創新等前瞻性的學習。

2.構建實踐空間教育的實踐性是一個永恒不變的原則。教師要走“學—教—踐—研”相結合的道路,努力構建適應教學發展的“雙師型”知識結構,既有豐富的理論知識為底蘊,又有較高的科研水平和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教師要下功夫、下力氣,就要走出辦公室,深入基層,深入現場,去感受、體驗、調研和采訪;要人人打造“精彩一課”,打造精品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