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人工養殖技術研究進展
時間:2022-10-17 15:18:35
導語:林蛙人工養殖技術研究進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對東北林蛙不同生物學時期的人工養殖技術、疾病防控與管理進行綜述,并提出東北林蛙養殖產業發展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東北林蛙;人工養殖技術;研究進展
東北林蛙(Ranadybowskii)是吉林省林區重要的野生經濟動物,具有藥食同源特性,有較高的營養保健和藥用價值,根據其生活習性可劃分為繁殖期、森林生活期及越冬期3個生物學時期[1]。目前,東北林蛙主要采取“人工助繁,天然放養,封溝管理”的生態養殖方式,即“人養蝌蚪,天養蛙”的模式。除了成蛙交配產卵、卵在體外水中受精、卵的孵化及蝌蚪這4個階段在水中生活外,幼蛙、成蛙主要在陸地生活。戶國等指出,21世紀初期,東北林蛙的養殖模式主要有自然散放、全人工養殖和增殖3種方式,以人工增殖模式最為普遍,但近10余年人工增養殖方面沒有突破性進展[2]。
1東北林蛙人工養殖技術
1.1繁殖期人工養殖
從早春開始,一直持續到初夏,是東北林蛙繁殖的季節。除回捕率較低外,困擾東北林蛙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為雌蛙比例較低。據調查,吉林省東北林蛙雌雄比約為3∶7,雌蛙的價格卻是雄蛙的10倍,因此,提高東北林蛙雌雄比的研究尤為重要。張士俊等研究表明,東北林蛙蝌蚪發育期是蝌蚪體重快速增長期,也是雌雄分化的主要時期;同時提出在蝌蚪發育期采取人工干預,從蝌蚪鰓蓋完成期(第25期)始,到口裂發育期(第42期)止,通過換水和遮陰等手段避免高溫,降低蝌蚪飼養池水體溫度,控制水溫最高不得超過22℃,雌蛙比例可提高25%左右,從而提高林蛙產值,增加蛙農收入[3]。高雅針對林蛙繁殖期成活率低等問題,提出林蛙蝌蚪期植物性飼料與動物蛋白配比要合理,蛋白質含量應在30%左右,同時每日增加光照12h,強度為4000lx的紅光,以滿足蝌蚪生長發育需求[4]。
1.2森林生活期人工養殖
森林生活期是東北林蛙生長發育進行時期,也是其生長發育最重要的階段,主要受自然環境和天敵的影響。東北林蛙喜好陰雨潮濕的生活環境,自然條件下如遇干旱少雨或郁閉度低、林下濕度低的環境,導致昆蟲種類、數量資源匱乏,加之天敵的危害性影響,直接影響東北林蛙的生長發育及存活率[5]。佟慶等針對東北林蛙入林生活期因昆蟲數量匱乏而導致的林蛙可食用活餌料數量稀缺問題,提出利用牲畜糞便吸引大量昆蟲繁殖的方法,以補充天然活餌料的不足[6]。變態幼蛙上岸期昆蟲種類、數量匱乏尤為嚴重,大密度的變態幼蛙在變態池四周附近活動,活動區域內適口昆蟲數量根本滿足不了龐大的幼蛙群體需要,造成存活率大幅降低,直接影響林蛙產量的提高。崔鐵花等對300只東北林蛙變態幼蛙進行了耐饑餓的破壞性試驗,研究表明幼蛙在完成變態后的6~8d是耐饑餓極限,需在幼蛙變態后的第5d前供給到適口活餌料,才能提高幼蛙存活率[1]。徐太成等提出人工繁殖蠅蛆喂養東北林蛙幼蛙的方法,蠅蛆是一種高蛋白飼料,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幼蛙存活率,因此,幼蛙輔助喂養是十分必要的[7]。同時,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對天敵的防治也是十分必要的,其中較普遍的天敵為鼠類、黃鼬、蛇類、鳥類等,可投放鼠藥或用器械捕殺等方法防治鼠害,通過采取人工看護或設網捕捉方式對鳥類進行防治[8]。
1.3越冬期人工養殖
東北林蛙越冬是在自然環境下正常的生理現象,主要受溫度控制,是其抵御外界不良環境的一種適應行為,越冬時間一般從10月初到第二年3月末,長達5~6個月的時間,安全越冬是提高東北林蛙成活率的重要保證。柏永明等提出室內越冬法養殖東北林蛙,對東北林蛙越冬密度、成活率及越冬時間進行分析。研究表明:1齡林蛙由于體質虛弱等原因,其死亡率高于2齡、3齡林蛙;越冬池水體的pH、溶氧量、氨態氮水平是林蛙室內越冬的重要指標[9]。張士俊等通過對東北林蛙在不同環境下越冬水中溶解氧質量濃度(DO值)監測,得出當DO值低于1.6mg·L-1時為林蛙死亡臨界值,提出東北林蛙安全越冬關鍵因素是DO值,水體中DO值在實際生產中低于2.0mg·L-1,可通過投放CaO2的人工增氧方式,改善東北林蛙越冬環境,提高存活率,延長安全越冬時間[10]。依據東北林蛙越冬生態習慣,創建安靜、避光的林蛙越冬環境,避免受到外界的干擾,讓林蛙在人工環境中順利冬眠、安全越冬,有利于林蛙存活率的提高[11]。
2東北林蛙疾病防控與管理
2.1疾病防控
東北林蛙蝌蚪期的常見疾病主要有:氣泡病、腸胃炎、出血病、水霉病、車輪蟲病、爛皮病等。蝌蚪期的科學養殖是林蛙養殖的重要環節,蝌蚪生長受溫度、飼料、病害等因素的影響,科學喂養不僅可以提高蝌蚪體重,還能為蝌蚪變態提供物質儲備,提高變態幼蛙的成活率;病害防治能夠有效抑制病害擴散,為提高蝌蚪存活率和變態率提供保障[12]。幼蛙和成蛙的常見病為紅腿病(又稱敗血癥),還有黃皮病、爛皮病,腸胃炎等。
2.2管理
人工養殖需加強環境衛生管理、控制養殖密度,按時、按量投喂食物,發現發病個體及時分離治療,防止疾病蔓延[13]。
3東北林蛙養殖產業發展對策與建議
隨著管理體制的轉變,林蛙資源面臨由保護為主轉為保護與利用并重的新局面,2021年3月30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林蛙保護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2021年10月,吉林省農業農村廳編制《吉林省林蛙產業發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從國家到地方,為東北林蛙產業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科學發展綠色健康林蛙產業、保護林蛙資源已是今后發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半人工養殖技術較為成熟,全人工養殖技術有待進一步研究,各地區因氣候條件、地理環境差異等因素,要采取適合的人工增養殖技術。根據東北林蛙的生存條件、捕食行為、捕食習慣,進一步研究蝌蚪期營養與人工飼料配比、幼蛙和成蛙人工輔助喂養、無冬眠養殖技術及綜合越冬新技術,提高免疫和疾病防控技術等,不斷創新應用科學研究[14],提高東北林蛙成活率及回捕率,提高林蛙產量,促進林蛙產業健康發展。逐步推進林蛙標準化養殖,探索“互聯網+林蛙產業+康養”的新型業態發展模式,形成林蛙養殖、精深加工及康養相結合的第一、第二、第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全產業鏈條,實現“小林蛙、大產業”的發展目標。
作者:勾天兵 崔鐵花 張士俊 鄒建軍 姚旭東 單位:吉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
- 上一篇:公路公共基礎設施資產管理問題及對策
- 下一篇:城市軌道交通牽引供電及電力技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