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的重要性范文

時間:2023-06-15 17:40: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民營企業的重要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民營企業的重要性

篇1

關鍵詞:企業文化;民營企業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428(2012)04-18 -02

前言

哈佛商學院約翰·科特教授和同事詹姆斯·核斯克特教授認為:“一個企業本身特定的管理文化,即企業文化,是當代社會影響企業本身業績的深層重要原因。”并且預言,在近十年內,企業文化將成為決定企業興衰的關鍵因素。這個觀點對經濟的發展和企業的行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縱觀世界成功企業的經營實踐,人們往往可以看到,一個企業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常勝不敗,歸根到底是因為在其經營實踐中形成和應用了優秀的、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

促進民營企業文化建設,使之沿著先進文化的方向前進,用先進文化引導民營企業的發展,對于在企業內部形成符合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生產關系,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民營企業文化建設絕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當前民營企業現狀

首先,我國的民營企業發展于社會的巨大變革時期,我國民營企業正在進行著一次大規模的企業文化變革,民營企業文化正處于一種從萌芽到快速發展的過渡階段。也許這些年大家對那些倒下去的民企還記憶猶新,比如巨人倒下、三株枯萎、飛龍落地、標王折翅、小霸王別姬……這些失敗的民企現在還有人拿它當歌謠,民營企業迅速消亡的原因主要在于缺乏有效的組織構建,沒有建立職業化的管理隊伍,但是民營企業內部沒有形成與設備現代化、管理現代化相適應的企業文化理念和企業文化氛圍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企業員工在經營活動中沒有與企業形成共有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而作為企業,應該更加注重人文的東西,注重人對企業的重要性,而不僅僅是技術設備的先進性,這樣企業文化就顯得分外重要。

其次,很多民營企業都忽視了企業文化的創新和個性化。企業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該企業獨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業的個性化表現,不是標準統一的模式,更不是迎合時尚的標語。綜觀許多企業的企業文化,各方面都大體相似,缺乏鮮明的個性特色和獨特的風格。其實,每一個企業的發展歷程不同,企業的構成成分不同,面對的競爭壓力也不同,所以其對環境作出反應的策略和處理內部沖突的的方式都會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完全雷同。企業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將企業自身發展階段、發展目標、經營策略、企業內外環境等多種因素綜合考慮而確定的獨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因此,企業文化的形式可以是標準化的,但其側重點各不相同,其價值內涵和基本假設各不相同,而且企業文化的類型和強度也都不同,正因如此才構成了企業文化的個性化特色。

二、我國民營企業文化存在的問題

我國目前大多數民營企業規模小,各種經濟活動的數量并不大,實力不強,企業的經營管理比較簡單,抗風險能力差,對于企業文化建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首先,對企業文化建設的意義認識不足。絕大多數民營企業沒有認清企業文化的本質,很多企業領導沒有認識到企業文化的重要性,所以就造成了很多企業經營者不重視企業文化,也沒有把企業文化建設放入企業發展規劃的整體戰略中,他們首先關注的是如何降低成本,如何提高產品利潤,如何贏得更多的客戶,各方面的原因使得他們忽視了企業文化的建設。

其次,大多數民企處于生產鏈的最低端,產品沒有什么技術含量,利潤也就十分微薄,所以企業領導者想盡一切辦法來降低成本,降低員工福利,延長工人工作時間,更不會花錢來培訓員工,使員工缺乏歸屬感,不利于企業核心價值的形成,阻礙了企業的發展。即使企業領導想創建企業文化,也只是請一些專家設計一些振奮人心的標語,他們認為這就是企業文化,還有一些企業認為搞文化建設就是多搞些活動,彼此增加凝聚力,這些東西雖然能一定程度提高企業的向心力,但是這些不是企業文化的全部,企業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它是以企業價值觀、企業經營理念為核心的。

最后,大多數民企重視短期利益,缺乏戰略意識。很多企業為了短期內成功,采取了重利輕義的經營理念,這些過分重視短期利益的經營理念,最終導致企業長遠發展前景有限,這是不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這些企業的文化建設沒有連續性和穩定性,無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從而無法使自己的文化傳承下去,另外,一些企業不注重產品質量和創新,僅僅重視品牌營銷,這樣做給企業的長遠發展帶來很不好的影響,企業應該注重產品質量,不斷創新,以此贏得客戶的滿意度,所以民營企業需要打造以顧客為中心的經營觀念和企業文化。

三、建設企業文化對民營企業的重要性

首先,成功的企業文化能夠對企業的發展產生有利的影響。企業文化對于一個企業的發展壯大起到了極大的作用,雖然這種作用常常看起來并不是很直接,可能要在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體現出來,但是它卻在潛移默化中發揮效用,是企業發展最持久的決定因素。它決定著企業成員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所以好的企業文化能夠充分發掘出企業中每一個成員的潛能,激發出他們的士氣。同時,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是企業無形的約束與支柱,當企業管理趨向團隊化時,它就是企業內部團結的紐帶、溝通的渠道,是團隊之內或團隊之間相互默契的“共同語言”。

篇2

【關鍵詞】 資本投資項目; 資本預算; 戰略評價; 財務評價

一、引言

項目投資決策是以財務評價為基礎的,但是,能夠通過財務評價的項目就一定能成為企業的投資項目嗎?一般來說,從戰略的視角對投資項目進行審視可能是其中的一項主要內容,凡是不符合公司戰略的項目,即使通過財務評價,也不會成為本公司的投資項目(Shank,1996;Carr&Tomkins,1996)。同時,研究表明,環境不確定性和所有制結構對戰略管理具有顯著影響(鄭石橋,王建軍,2010)。基于以上認識,本文區分不同的環境變動性和不同的所有制,在比較的基礎上研究三個問題,第一,戰略評價在資本投資中的重要性;第二,戰略評價的具體內容;第三,環境不確定性和所有制對上述兩個方面是否有顯著影響。根據202份有效問卷的數據分析發現:企業對投資項目的戰略評價都有一定程度的重視,但重視程度都低于財務因素;企業不重視戰略組合評價,對于SWOT分析、價值鏈分析、成本驅動因素分析、競爭優勢分析和行業地位分析這些戰略評價內容,有一定程度的重視;民營企業重視程度顯著低于國有企業;環境不確定性程度越高,對戰略評價的重視程度越高。

二、問卷設計與數據來源

問卷的調查對象為分布在我國中部發達地區、東部崛起地區和西部發展地區根據不同性質隨機抽樣的企業(樣本分布以及問卷回收情況如表1所示)。有效樣本分布:按企業所有制性質,民營企業123份,占有效樣本的60.89%,國有企業79份,占有效樣本的39.11%;按環境變動性,環境變動性小于中位數的82份,占有效樣本的40.59%,環境變動性大于中位數的120份,占有效樣本的59.41%。調查的主要目的是獲悉被調查對象在企業投資時戰略評價的重要性以及內容現狀。問卷的統計分析使用SPSS統計軟件。

調查中,除基本信息(公司類型、公司規模、所屬行業、成立時間)外,調查問卷內容為資本投資戰略評價內容,一是企業投資項目決策考慮財務、戰略及其他因素的百分比;二是問卷采用5級利科量(Likert)調查資本投資內容和因素與公司實際相符程度,要求各企業有關負責人對所有問題進行逐一勾選。問卷內容及度量方式如表2所示。

三、調查結果

(一)戰略因素在資本投資評價中的重要性比重

將資本投資項目的評價因素區分為財務因素、戰略因素和其他因素三個方面,這三個因素的重要性之和為100%。

1.小組1和小組2相比

(1)不同環境變動條件下,戰略因素在資本投資決策中的重要性如表3。小組1的均值為27.9114,小組2的均值為39.5833,方差分析結果是F=23.881。這個結果表明,兩個小組對戰略因素都有一定的重視,但是,小組1的重視程度沒有超過30%,同時,小組2對戰略因素重要性程度顯著高于小組1。

(2)不同環境變動條件下,財務因素在資本投資決策中的重要性如表4所示。小組1的均值為46.1392,小組2的均值為41.6500,方差分析結果是F=2.058。這個結果表明,兩個小組均很重視財務因素,并且二者無顯著差異。

(3)其他因素是指財務因素和戰略因素之外的因素。不同環境變動條件下,其他因素在資本投資決策中的重要性如表5所示。小組1的均值為17.6582,小組2的均值為16.4250。表明兩個小組對其他因素的重視程度都不高,并且二者無顯著差異。

2.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相比

(1)戰略因素重要性如表6所示。結果顯示,對于民營企業來說,資本投資評價中戰略因素重要性比重為28.815%;對于國有企業來說,這個比重為39.310%。方差分析結果為F=10.615。這個結果表明,在資本投資評價中,國有企業對戰略因素的重要性程度顯著高于民營企業。

(2)財務因素重要性如表7所示。結果顯示對于民營企業來說,資本投資評價中,財務因素重要性比重為44.237%;對于國有企業來說這個比重為41.744%。可見,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在資本投資評價中都很重視財務因素。

(3)其他因素重要性如表8所示。結果顯示對于民營企業來說,資本投資評價其他因素重要性比重為20.959%;對于國有企業來說這個比重為8.275%,方差分析結果為F=22.121。在資本投資評價中,民營企業對其他因素的重要性程度顯著高于國有企業。

3.資本投資決策中戰略評價重要性

(1)不同環境變動下,資本投資決策中戰略評價重要性的描述性結果如表9所示。結果表明,小組1的重視程度為2.5063,小組2的重視程度為3.1005,方差分析的結果是F=99.865。這個結果表明小組2對戰略評價的重視程度顯著高于小組1。小組1的重視程度小于中位數3,屬于不重視戰略評價。

(2)不同所有制結構下,資本投資決策中戰略評價重要性的描述性結果如表10所示。結果表明國有企業在資本投資決策中重視程度為3.9483,顯著大于中位數3,而民營企業重視程度為2.8509,小于中位數3,方差分析結果是F=144.639。在資本投資評價中,國有企業顯著高于民營企業。

(二)資本投資項目戰略評價的內容

1.戰略組合分析

(1)不同環境條件下,戰略組合分析的重要性描述性結果如表11所示,方差分析結果為F=0.138,顯著性=0.710。這個結果表明小組1的重視程度為2.4241,小組2的重視程度為2.4617,二者都沒有超過中位數,且無顯著差異。可見,兩個小組均不重視戰略組合分析。

(2)不同所有制結構下,戰略組合分析的重要性描述性結果如表12所示。結果顯示,民營企業的重視程度為2.44,國有企業的重視程度為2.43,二者都沒超過中位數3,且無顯著差異。可見,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均不重視戰略組合分析。

2.SWOT分析

(1)不同環境條件下,SWOT分析的重視程度如表13所示,結果表明不同環境條件下,對SWOT分析都有一定程度的重視,且二者無顯著差異。

(2)不同所有制結構下,對SWOT分析的重視程度如表14所示,方差分析結果為F=10.329。結果顯示民營企業的重視程度為3.11,略高于中位數,國有企業的重視程度為3.71,高于中位數。同時,國有企業的重視程度顯著高于民營企業。這個結果表明,民營企業對SWOT分析的重視程度一般,國有企業對SWOT分析較為重視。

3.價值鏈分析

(1)不同環境條件下,企業對價值鏈分析的重視程度如表15所示。結果顯示,小組1對價值鏈分析的重視程度為2.9367,小于中位數,小組2的重視程度為3.1917,大于中位數,方差分析結果為F=2.550,顯著性=0.112,表明二者之間無顯著差異。

(2)不同所有制結構下,企業對價值鏈分析的重視程度如表16所示,方差分析結果為F=4.798。結果顯示,民營企業對價值鏈分析的重視程度為3.01,國有企業的重視程度為3.50,國有企業顯著高于民營企業。這個結果表明民營企業對價值鏈分析的重視程度一般,國有企業對價值鏈分析較為重視。

4.成本驅動因素分析

(1)不同環境條件下,企業對成本驅動因素分析的重視程度如表17所示,方差分析結果為F=1.433。結果顯示小組1對成本驅動因素分析的重視程度為3.0000,小組2的重視程度為3.1156,二者都略高于中位數,且無顯著差異。

(2)不同所有制結構下,企業對成本驅動因素分析的重視程度如表18所示,方差分析結果為F=16.427。結果顯示,民營企業對成本驅動因素分析的重視程度為3.05,國有企業的重視程度為3.91,國有企業顯著高于民營企業。這個結果表明,民營企業對成本驅動因素分析的重視程度一般,國有企業對成本驅動因素分析較為重視。

5.產業關鍵成功因素

(1)不同環境條件下,企業對產業關鍵成功因素分析的重視程度如表19所示。結果顯示,小組1對產業關鍵成功因素分析的重視程度為3.1154,小組2的重視程度為3.1667,均略高于中位數。這表明,不同環境條件下,對產業關鍵成功因素的重視程度無顯著差異。

(2)不同所有制結構下,企業對產業關鍵成功因素分析的重視程度如表20所示,方差分析結果為F=13.051。結果顯示,民營企業對產業關鍵成功因素分析的重視程度為3.06,國有企業的重視程度為3.82,國有企業顯著高于民營企業。這個結果表明,民營企業對產業關鍵成功因素的重視程度一般,國有企業對產業關鍵成功因素較為重視。

6.競爭優勢分析

(1)不同環境條件下,企業對競爭優勢分析的重視程度如表21所示。結果顯示,小組1對競爭優勢分析的重視程度為3.1696,小組2的重視程度為3.3833,均略高于中位數,方差分析結果為F=1.870。這表明,不同環境條件下,對競爭優勢分析的重視程度無顯著差異。

(2)不同所有制結構下,企業對競爭優勢分析的重視程度如表22所示,方差分析結果為F=21.464。結果顯示,民營企業對競爭優勢分析的重視程度為3.17,國有企業的重視程度為4.13,國有企業顯著高于民營企業。這個結果表明,民營企業對競爭優勢分析的重視程度一般,國有企業對競爭優勢分析很重視。

7.行業地位分析

(1)不同環境條件下,企業對行業地位分析的重視程度如表23所示。結果顯示,小組1對產業關鍵成功因素分析的重視程度為3.2167,小組2的重視程度為3.0933,均略高于中位數。表明不同環境條件下,對行業地位分析的重視程度無顯著差異。

(2)不同所有制結構下,企業對行業地位分析的重視程度如表24所示,方差分析結果為F=21.791。結果顯示,民營企業對行業地位分析的重視程度為3.00,國有企業的重視程度為4.01,國有企業顯著高于民營企業。這個結果表明,民營企業對行業地位分析的重視程度一般,國有企業對行業地位分析很重視。

四、結論和啟示

資本投資是企業最重要的投資決策。對于資本投資項目,企業會從哪些方面進行評價,如果要進行戰略評價,會評價一些什么內容?環境不確定性和所有制是否會影響戰略評價的重要性及評價內容?本文區分不同的環境變動性和不同的所有制,在比較的基礎上研究三個問題:第一,戰略評價在資本投資中的重要性;第二,戰略評價的具體內容;第三,環境不確定性和所有制對上述兩個方面是否有顯著影響。根據有效的數據分析,關于資本投資決策中戰略因素和戰略評價的重要性有如下發現:

(1)不同環境變動條件下,兩個小組對戰略因素都有一定的重視,但是,小組1的重視程度沒有超過30%,小組2對戰略因素重要性程度顯著高于小組1。國有企業對戰略因素的重要性程度顯著高于民營企業。(2)不同環境變動條件下,兩個小組均很重視財務因素,并且二者無顯著差異。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都很重視財務因素。(3)不同環境變動條件下,兩個小組對其他因素的重視程度都不高,并且二者無顯著差異。民營企業對其他因素的重要性程度顯著高于國有企業。(4)不同環境變動下,小組2對戰略評價的重視程度顯著高于小組1,小組1的重視程度小于中位數3,屬于不重視戰略評價。國有企業顯著高于民營企業。

根據分析,關于資本投資項目戰略評價的內容有如下發現:

(1)戰略組合分析。不同環境條件下,小組1和小組2的重視程度都沒有超過中位數,且二者無顯著差異。可見,兩個小組均不重視戰略組合分析。不同所有制結構下,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的重視程度都沒有超過中位數3,且二者無顯著差異。可見,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均不重視戰略組合分析。(2)SWOT分析。不同環境條件下,對SWOT分析都有一定程度的重視,且二者無顯著差異。民營企業對SWOT分析的重視程度一般,國有企業對SWOT分析較為重視。(3)價值鏈分析。不同環境條件下,小組1對價值鏈分析的重視程度小于中位數,小組2的重視程度大于中位數。但是,二者之間無顯著差異。不同所有制結構下,民營企業對價值鏈分析的重視程度一般,國有企業對價值鏈分析較為重視。(4)成本驅動因素分析。不同環境條件下,小組1和小組2的重視程度都略高于中位數,且二者無顯著差異。民營企業對成本驅動因素分析的重視程度一般,國有企業對成本驅動因素分析較為重視。(5)產業關鍵成功因素。不同環境條件下,企業對產業關鍵成功因素分析的重視程度均略高于中位數,且重視程度不顯著差異。不同所有制結構下,民營企業對產業關鍵成功因素的重視程度一般,國有企業對產業關鍵成功因素較為重視。(6)競爭優勢分析。不同環境條件下,企業對競爭優勢分析的重視程度均略高于中位數,且重視程度無顯著差異。不同所有制結構下,民營企業對競爭優勢分析的重視程度一般,國有企業對競爭優勢分析很重視。(7)行業地位分析。不同環境條件下,企業對行業地位分析的重視程度均略高于中位數,且重視程度無顯著差異。不同所有制結構下,民營企業對行業地位分析的重視程度一般,國有企業對行業地位分析很重視。

總體來說,有三方面的結論:第一,企業對投資項目的戰略評價都有一定程度的重視,但是,重視程度都低于財務評價;第二,環境不確定性和所有制對戰略評價的重要性有一定影響,國有企業對戰略評價的重視程度顯著高于民營企業,環境不確定性越高的企業,在資本投資決策中,對戰略評價越重視;第三,在戰略評價中,企業不重視戰略組合評價,對于SWOT分析、價值鏈分析、成本驅動因素分析、競爭優勢分析和行業地位分析這些戰略評價內容,民營企業重視程度都一般,國有企業都較為重視或很重視,環境越是具有不確定性,對上述內容的重視程度越高。上述發現與龔巧莉、鄭石橋、王建軍(2010)的發現基本一致。上述發現告訴我們,企業對于資本投資項目的決策前評價,戰略的成分都不夠。如何提升投資決策中戰略評價的重要性及優化評價內容,是提升資本投資決策水平的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

[1] Shank,J.K.,Analysing technology investments—from NPV to 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SCM),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1996(7):185-197.

[2] Carr,C,and Tomkins,C.,Strategic investment decisions:the importance of SCM,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51 case studies in U.K.,U.S and German companies,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1996(7):199-217.

篇3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民營企業取得了快速的發展,有效的促進了地區經濟水平的提高,推動了地區間經濟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在民營企業的發展中,由于其自身性質的特殊,在內部管理結構上沒有較多的繁瑣機構,但是財務管理對于民營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在新的形勢下,民營企業也與時展步伐相一致,對財務管理活動的創新也勢在必行。

關鍵詞 :民營企業 財務管理 創新

民營企業作為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者,在我國的經濟體制構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國家在近幾年也出臺了很多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文件。相對于大型企業來說,在民營企業中,財務管理活動的及時創新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民營企業自身規模并不大,企業的財務資金需要有較高的利用效率,以保持效益的增加,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重要時期,各方面都有了創新,從民營企業的自身性質來看,及時的財務管理創新是必需的。

1、財務管理對民營企業的重要性

首先,財務管理活動的正確合理性對于企業的總體發展戰略規劃具有重要的作用。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給企業的管理者在制定企業發展規劃時提供及時全面的財務信息,可以保證決策的合理性;其次,企業的財務管理也是企業發展目標的忠實執行者和目標的輔助制定者,是企業內部組織中關鍵的管理機構,其他各個部門的活動都需要有財務部門的資金支持;第三,企業的根本就是獲取經濟利益,而經濟效益的最終落腳點還是在財務管理方面,它是對企業的各種經驗活動的最終效益的核算;最后,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高效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發展進步,如果管理不善很容易使企業陷入發展困境,遇到資金上的困擾,它是企業發展進步的重要支撐。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知道,在企業的經營中,財務管理活動是極為重要的,特別是對于規模不大的民營企業來說,更是如此。

2、當前民營企業中財務管理的現狀

2.1 管理人員的素質有待提高

我國的民營企業起步較晚,造成在發展的過程中由于過于重視短期內效益的增加,忽視了內部財務管理的完善,財務和會計嚴重分離,財務管理人員對于財務核算的重要性認知不夠,而企業自身也沒有形成專門的、獨立的財務管理機構,在機構設置上缺乏健全性。民營企業由于自身規模的限制,在資本構成上規模也不大,造成有些企業在財務管理中沒有設置會計核算,把一些與財務管理相關的機構統一為一個機構,這就是在核算上沒有專業的人員進行相應的任職,對于企業的資金活動也沒有高效的管理,對于財務管理對企業資源配置的促進作用不了解,缺乏專業理論水平,造成管理活動的盲目,沒有針對性,從而制約了民營企業的健康運行發展。

2.2 管理機制落后

民營企業屬于小規模的自營經濟,在成立之初對于企業的各項活動大多是由管理者所決定的,長期以往,會弱化財務管理的功能,加上相關制度的配合不協調,造成財務管理機制的不健全。

第一,缺乏必要的成本管理。民營企業實際上就是由民營企業家獨立發展壯大的,在發展的過程中為了彌補成立之初的資金花費,往往會注重短期利潤的增加,會對企業的成本進行壓縮,忽視了成本管理的內涵和對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造成成本管理上的不足,導致企業預算體系不完善,不利于企業健康發展。

第二,財務風險意識弱化。企業財務風險是財務管理活動中不可避免的影響因素,注重短期利潤的增加,必然會導致企業的其他方面出現漏洞,造成企業資金流動的不合理和使用率的低下,也給財務管理風險的產生埋下隱患。

第三,投資決策不合理。在民營企業中,企業的經營管理權過于集中是現代民營企業發展面臨的通病,權力的過度集中導致決策的科學性大大降低,企業管理者在進行投資選擇時往往會忽略企業自身的實際發展狀況,而只是盲目的重視未來的經濟效益,致使最終的投資決策脫離了實際,在執行上造成資金的大量浪費。

2.3 財務管理的模式落后,管理目標不恰當

從我國民營企業長期的發展中可以發現,財務管理的內容大的只是限于運營資金的管理,沒有形成較為系統全面的管理模式。現代形勢下,企業間的競爭加劇,財務管理已取代了生產管理,但是很多的民營企業在管理理念上并沒有及時的創新,仍然是舊的管理模式,這與新時期下的財務管理思路是不相符的,會造成管理方式的不恰當,缺乏實效性,管理的目標沒有與企業的總體發展戰略相吻合,使財務管理在企業結構中的核心地位發生偏移。另外,對于新形勢下財務管理的作用并沒有形成全面的、多角度的認知,缺乏長遠整體的思考,忽視了其導向作用。

3、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創新途徑

3.1 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財務管理活動的高效性直接取決于管理人員的素質和專業水平,財務管理對企業日常經營活動起著導向作用,因此,就需要管理人員有很強的分析能力和統籌能力,能夠把各部門所需的資金有合理的分配,對資金的使用有科學管理,使資金的使用率大大提升,讓財務管理的重要性貫徹于整個企業發展中。

3.2 完善財務管理體制

在新時期下,對于財務管理不再是簡單的資金的運營管理,而是涉及到企業的成本、預算、投資以及效益目標的實現等各個方面,因此,就需要把會計核算制度、成本預決算制度以及投資決策制度都規范化的施行,使之與財務管理形成一個較為系統協調的體系,確保財務決策的科學合理化。另外還要注意的就是對風險的管理,要有強有力的風險預測防范機制,把風險的產生降為最低。

3.3 創新管理模式,合理制定目標

采用現代化先進的管理技術和方法,把財務管理的內容豐富化,使其具有的產管理功能更加的具有實效性。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管理素質,全面改革財務管理模式,信息化、網絡化管理,確保財務管理的信息涉及面足夠廣泛,可以對企業的經營狀況及時的跟蹤,從而確保企業的目標制定符合自身實際,有很好執行性。

結語:

在新形勢下,我國的民營企業取得了迅速的發展,財務管理作為其重要的內部結構,需要管理者加大創新認知,不斷的對其進行優化改善,提高財務管理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從而使財務管理對企業發展的推動作用有最大化的發揮。

參考文獻:

[1]趙素琴.新形勢下探析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新思路[J].中國商貿,2012,(02):90-91.

篇4

(佳木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摘 要:存貨是連接產品生產和銷售的紐帶,民營企業為了保證生產經營過程的持續,必須有計劃地購入、耗用和銷售存貨。而民營企業存貨管理的好壞,則與民營企業的發展息息相關。隨著我國經濟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民營企業管理日臻完善,眾多新型的民營企業部門應運而生,存貨管理部門便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新興部門。其良好的存貨管理不僅對民營企業收益最大化有著重要的影響,而且對民營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也極為關鍵,因此當前要努力提高民營企業存貨管理水平,以促進民營企業長遠的發展。文章從存貨管理概念及其重要性著手,討論當前民營企業存貨管理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民營企業存貨管理存在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 :存貨管理;銷售存貨;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0-8772(2015)10-0102-02

收稿日期:2015-03-20

作者簡介:李長福(1966-),男,黑龍江省依蘭縣人,經濟學學士學位。佳木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會計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會計電算化和財務會計。楊曦(1992-),男,黑龍江省大慶市肇源縣人,現就讀于佳木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方向為管理學會計學。

一、存貨管理的相關理論概述

(一)存貨管理的含義

存貨是指民營企業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持有以備出售的產成品或商品,或仍然處于生產過程中的產品,或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將要消耗的材料、物料等。它是反映民營企業流動資金運作情況的晴雨表,往往成為少數人用來調節利潤、偷逃國家稅費基金的調節器。因為它不僅在民營企業營運資本中占很大比重,而且又是流動性較差的流動資產。

(二)民營企業存貨管理研究意義

1有利于滿足市場需求,提高民營企業競爭力

通過存貨管理,不僅可及時有效地處理有問題的存貨,避免存貨的霉爛、變質和大量積壓,還可以使滯銷產品變為暢銷產品。存貨作為一項重要的資產,在民營企業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存貨在民營企業流動資產中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它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民營企業的財務狀況。

2.有利于實現銷結合,保證生產經營正常進行

存貨是貫穿于供、產、銷3個環節的紐帶,只有通過存貨管理,才能使儲備存貨、生產存貨和成品存貨在數量上彼此協調,防止和避免銷脫節。

3.有利于減少存貨資金的占用,加速資金周轉

通過存貨的定額責任管理,可使儲備存貨、生產存貨和成品存貨保持合理的數量,防止和避免存貨積壓,減少資金占用,加速周轉。

4.有利于降低平均資金占用水平,提高民營企業獲利能力

在不同的存貨管理水平下,民營企業的平均資金占用水平差別是很大的。通過實施正確的存貨管理方法來降低民營企業的平均資金占用水平,提高存貨的流轉速度和總資產周轉率,才能最終提高民營企業的經濟效益。

二、民營企業存貨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儲存不合理資金量過大

根據分析提供的資料,民營企業存貨資金平均占用為流動資產總額的百分之四十五,民營企業從最初忽略存貨的管理,不在乎庫存占用資金的多少,發展到民營企業存貨積壓,流動資金嚴重緊缺,無形中積壓了大量資金,造成資金周轉速度明顯減緩,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控制存貨成本困難,這是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長期困擾民營企業發展的難點;另一方面,存貨管理中記錄材料領用、歸集結轉生產成本及費用的人為因素較多,尤其在工程項目核算上更顯現其弊端。

(二)毀損待報廢超儲積壓存貨儲備管理不到位

民營企業的管理人員專業素質的缺乏使得公司難以確定科學的庫存量。管理人員知識結構不合理,致使其在對庫存進行管理的過程中,不是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對存貨進行定性與定量控制。毀損待報廢、超儲積壓存貨儲備在每年一次的清產核資中都要作為重點問題進行上報,但每年都是只上報,沒有上級主管部門的批示,沒有處理結果,致使毀損待報廢、超儲積壓存貨儲備量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三)存貨管理未能實現信息化

民營企業仍沒有建立健全的存貨管理信息系統,雖然建立了以統計為目的的小型數據庫系統,但這樣的系統穩定性、準確性較差,常會誤導民營企業采購行為,造成存貨脫銷或積壓。民營企業尚未實現信息化管理。缺少信息化的存貨管理,公司各職能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致使公司的庫存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公司供、產、銷各部門往往片面追求各自部門的利益,彼此之間缺少有效的信息溝通,導致要么公司的存貨儲備量低于市場需求使之失去市場機會,要么造成庫存積壓,增加其儲存成本。使公司極易產生以下不利情況:一是存貨核算準確性差,造成賬實不符,無法反應民營企業真實財務情況;二是不利于加強存貨管理,無法對存貨進行及時監控,偷盜現象時有發生,不利于公司內部管理,并進一步影響存貨核算。

(四)缺乏有效的統計方法

民營企業一直以來,存貨會計核算不健全是原因民營企業管理層長期不重視和不支持財務會計有關。還有存貨核算管理人員技術素質普遍偏低,倉庫保管員幾乎都不是經過專業培訓的財務專業人員,采購、驗收、付款、記錄的崗位職責也不很明確。以上問題影響了民營企業資產損益的真實性,影響了對民營企業資源配置利用的判斷,影響了民營企業資金的正常運轉,削弱了民營企業對資源的利用程度,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民營企業存貨管理的科學性。材料領用記錄生產成本及費用的歸集、結轉的記錄人為因素較多,尤其在工程項目核算上更顯現其弊端。未合理制定成本費用的結算程序和方法。

三、民營企業存貨管理的相應對策措施

(一)完善存貨的儲存管理

儲存已驗收的存貨,民營企業應將已驗收的存貨的保管與采購的其他職權相分離,可減少未經授權的采購風險,存放商品的倉儲區應相對獨立,限制無關人員接近。合理儲存存貨分類歸口保管,便于存貨的領用和清點。科學儲存存貨營造良好的存貨儲存環境保障存貨的儲存質量,減少民營企業不必要的存貨損失。

(二)注重民營企業管理人員的培養提高其綜合素質

民營企業的存貨管理人員對存貨管理水平的高低決定了存貨管理的效果。為此,民營企業需要選擇那些管理能力強、品德好、有豐富工作經驗的人去擔任民營企業的存貨管理工作。民營企業要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不能永遠停留在“小打小鬧、小富即安”的經營理念上,要實現從粗放型的管理向集約化、精細化管理的跨越。必須建立人力資源管理制度,選拔或任用思想品德好、能為民營企業盡職盡責服務、具有專業技能、工作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擔任存貨的采購、進出庫、銷售、財務管理的關鍵崗位工作。此外本民營企業還要對管理人員進行定期的教育培訓,使管理人員具有高超的管理技術和綜合的管理素質。本民營企業還要建立起有獎勵機制的存貨管理方法,做到獎懲分明,用制度管理人、約束人、激勵人,要選好人、用好人,充分調動發揮管理人員的積極性。

(三)實現存貨管理網絡信息化提高存貨管理水平

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統,實行電算化管理。在現代科學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和進步的今天,僅靠傳統模式上的存貨管理形式已經不能滿足市場和社會的要求,根據民營企業的存貨管理現狀建立適宜的信息管理系統是民營企業取得長足發展的必備措施之一。根據民營企業的生產經營模式,了解民營企業各環節的存貨信息,建立涵蓋采購系統、生產系統、財務系統、銷售系統等集成化的高效運作信息系統,提高存貨管理的運作效率。

(四)選出合適的存貨方法

由于民營企業存貨的品種很多,需要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出存貨管理方法,保證民營企業存貨周轉的速度。民營企業的管理人員需要對貨物的重要程度、用途等深入把握。民營企業可以利用分類管理存貨方法,對重要性程度比較高的存貨進行重點控制,對重要性程度比較低的進行簡單控制,還要加強對存貨的盤點,防止出現民營企業倉庫存貨的大量積壓,影響民營企業資金的正常運轉。本民營企業存貨種類的多樣性需要民營企業把不同的貨物存放在專門庫房中,來保證貨物的使用性能。

參考文獻:

[1] 王芳,中小企業存貨管理問題淺析[J].財務與會計.2013,(5):59-62

[2] 李春燕.民營企業存貨管理問題及對策[J].會計研究,2012,(6):68-72

[3] 姚順波.淺析民營企業存貨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3):26-29

[4] 余紅梅.企業存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應措施[J].農業經濟,2013,(2):15-18

篇5

關鍵詞:民營企業 企業文化 建設困境 對策

縱觀改革開放以來,毋庸置疑,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短暫的企業生命周期卻是一個讓人不可回避的并客觀存在的棘手問題。如何讓我國的民營企業如大型國企、世界500強企業般茁壯成長與持續發展,引起了學術界和企業界的廣泛關注。研究者們發現,建立一個符合企業自身特質并適應時展需求的個性化企業文化,是企業獲得持續發展空間和保持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企業文化,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文化大背景下形成的,是與企業同時存在的一種意識形態和物質形態,是企業這種人類經濟活動的基本組織所形成的組織文化[1]。21世紀的企業間的競爭,將上升為企業文化與企業文化之間的競爭。只要企業存在,企業文化就勢必存在。無論企業經營者(管理者)或是員工是否意識到這一點。民營企業要在企業轉型日益加快、國際競爭日漸加劇、文化變革日趨多元的環境中存活并發展,就必須正確審視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構建并重塑起適應民營企業發展的個性化、特色化、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文化體系,以提高民營企業的競爭能力。

1.我國民營企業文化建設現狀

1.1民營企業文化建設整體性推進較差。企業文化反映著企業成長發展的過程、企業經營管理的理念。企業文化是以企業為依托,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而服務。伴隨著企業的成立,企業文化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而現階段,我國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推進上缺乏整體性。尤其是民營企業,簡單地視企業文化為形象工程、品牌工程,從本源上忽略了企業文化建設的激勵功能與積極作用。

1.2民營企業文化建設缺乏可持續發展性。據不完全調查,全國實行家族化管理模式的民營企業,約占70%。在這種企業中,近40% 的管理人員是家族成員,而且基本上都是處于企業的重要崗位[2]。以企業所有者、經營者、管理者三位一體的家族式企業為例,這類型的民營企業主要以親友為主體,親情、友情為紐帶,缺乏嚴謹的、科學的企業文化為企業發展作良好支撐,其在管理方式、管理理念等方面存在瑕疵,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企業的發展與壯大。

1.3領導者素質水平決定民營企業文化建設進程。民營企業的經營者(管理者)作為民營企業文化的創建者、倡導者,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往往應處于主導地位,擔負著企業興衰榮辱的重擔與責任。而就現階段我國民營企業發展的客觀情況來看,我們的民營企業經營者(管理者)與國外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不少民營企業家錯誤地認為企業文化就是老板文化,認為老板文化決定著企業文化。其實對于企業文化這一概念而言,這只是片面性的認識。

2.規制民營企業文化建設困境原因分析

2.1對企業文化的認知存在偏差。由于我國對于企業文化的引入和研究只有短短的三十載,為了能夠與國際接軌,我們的民營企業經營者(管理者)往往只是將其看作企業建設與發展的形象工程,并沒有真正了解、認知企業文化的實質和內在以及企業文化對企業發展的激勵和積極作用。對于日漸激烈的市場競爭局面,民營企業往往粗淺的建立企業文化,制作簡單的企業CI形象標識,并沒有從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倫理道德、企業風貌與企業形象等五個基本要素深入研究,以形成優秀的企業文化,推動企業長遠發展。

2.2缺乏“以人為本”的文化經營理念。目前,我國絕大多數民營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層次較低,企業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普遍較低。營企業的家族式固有傳統文化抑制了員工參與并管理企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企業經營者(管理者)對企業員工個人價值認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企業員工的潛力得不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從企業長遠發展的角度來說員工是企業的根基,這種忽視企業員工“軟實力”建設的偏頗經營管理理念,阻礙著民營企業文化的創新與發展。

2.3民營企業在文化建設上缺乏戰略性。鑒于對既得經濟利益的追求,當前我國不少民營企業經營者(管理者)對于那些能夠直接取得經濟效益的項目和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導致企業經營者(管理者)對企業文化建設重視程度較差并缺乏長期規劃。絕大多數民營企業經營者(管理者),特別是一些中小型民營企業只是將企業文化通過單一的口號或是標語予以固化,未能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制定并形成具有企業個性的企業文化體系。

3.構建我國民營企業文化的若干思考

3.1企業經營者(管理者)必須正確認識企業文化的重要性。企業經營者(管理者)要全面并充分認識到企業文化的重要性,深入了解企業文化對民營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作用。通過機制與體制的保障,激發企業文化在民營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的生機與活力。同時,企業經營者(管理者)要以積極、正面的態度,引導并帶領企業員工認同企業經營理念、擔負企業社會責任,營造具有企業個性的文化氛圍。

3.2創新民營企業發展思路,優化民營企業文化體系。眾多民營企業要延長企業生命周期,做強、做久、做大,就要與時俱進地不斷創新企業發展思路。特別是世襲制、家族制的民營企業,更要勇于打破固有僵化的家族化、封閉化的經營管理戰略理念。要用精神文化重塑民營企業文化體系,用制度文化保證企業順利運營,用行為文化推進民營企業文化建設,用物質文化提升民營企業文化水平。通過建立科學的、系統的、全面的企業文化體系,進一步優化民營企業文化建設層級,推動民營企業持續發展。

3.3構建民營企業特色文化,在共性中彰顯企業個性。我國民營企業要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長久發展,就要杜絕“拿來主義”。企業文化,猶如人的品性一般,具有個人魅力和個性特質。民營企業在企業不同發展階段過程中,結合自身情況,科學、合理地制定企業文化體系,推進企業文化建設進程。通過抓好民營企業經營理念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產品創新等內容,博采眾長,有的放矢保持民營企業具備長久的競爭能力與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1]劉志迎.企業文化通論[M].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4.

[2]蒙慧.中小民營企業文化重塑探析[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6,(3).

[3]黃巍.淺析現代民營企業文化建設問題[J],商業經濟,2011,(8).

[4]王巧渭.民營企業文化建設的思考[J].發展,2012,(5).

[5]成明.民營企業文化建設的現狀[J].東方企業文化,2012,(4).

篇6

關鍵詞 中小民營企業 會計信息 需求

一、優化中小民營企業成本管理體系

在運營管理過程中,中小民營企業必須結合自身各方面情況,綜合分析主客觀影響因素,多角度優化自身成本管理體系,嚴格控制各關鍵點。做賬過程中,財務人員需要進行相關操作,借助會計信息系統,備份記賬原始憑證記錄。中小民營企業要定期安排相關人員檢查財務人員工作情況,仔細檢查會計信息系統一系列程序,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避免運營成本的增加。中小民營企業管理者必須正確認識自身不足之處,從不同角度入手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在優化成本管理體系的基礎上,動態控制各方面支出的成本,客觀分析不同項目成本支出是否合理,結合實際情況,準確判斷項目成本策劃,看其是否準確,制定“科學、合理”的全面評價成本控制方案,確保一系列成本控制工作有序開展,避免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此外,中小民營企業要以社會市場為導向,優化成本考核指標,要將數量化指標、質化指標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優化成本考核,將其考評結果融入自身日常運營中的經營利潤、收入等多方面指標中,看其成本是否超出規定范圍,動態控制運營成本。

二、注重會計信息風險度量方法的探索

在運營管理過程中,中小民營企業必須全方位準確把握自身發展中的優缺點,從不同角度入手,不斷探索適合自身的會計信息風險度量方法。通常情況下,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是新時期中小民營企業經常采用的兩類風險度量方法,尤其是定性分析方法。對于這兩種方法來說,在應用過程中,中小民營企業都需要結合自身各方面情況,采用適宜的方法,優化完善不足之處,多借鑒國內外在這方面的成功經驗,優化創新會計信息風險度量方法,避免運營過程中會計信息風險的提高,大大增加自身運營成本,導致自身資金鏈斷裂。

三、提高會計人員綜合素質

在新形勢下,想要降低會計信息風險,中小民營企業必須意識到提高會計人員綜合素質的重要性,要將其放在關鍵性位置。中小民營企業要結合內部會計人員各方面水平,以社會市場為導向,準確把握會計信息客觀需求,制定“長、中、短”期人才培養計劃,定期對其進行全面、系統化培訓,對其進行再教育學習,學習最新會計知識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等,比如,《公司法》、《會計法》,優化完善已有的知R結構體系,定期通過不同形式提高其會計專業技能,比如,風險控制能力、納稅籌劃能力,在實踐工作中積累豐富的工作經驗,提高其綜合素質,確保一系列會計工作順利開展。同時,企業要堅持“引進來”戰略,適當提高會計人員錄用要求,必須具備較高的財務會計信息處理能力,注重高素質會計專業人才的引進,優化完善內部會計人才結構,提高會計人力資源利用率。在此過程中,中小民營企業要從不同角度入手,優化利用先進的技術,借助信息化手段,優化完善財務管理系統,確保財務信息數據處理方法更加合理,提高財務信息數據處理準確率,避免出現信息數據失真現象,進而,提高自身會計整體水平,有效滿足會計信息方面的客觀要求。

四、健全會計信息監督控制體系,優化內部控制制度

在運營管理過程中,中小民營企業要以會計信息為基點,多角度優化完善會計信息監督控制體系,將檢查監督工作落到實處,進一步優化會計工作程序以及工作流程。中小民營企業要采用不定期的形式,安排專業人員全方位仔細檢查基礎會計數據信息,比如,會計數據、憑證、報表,認真清點各方面物資、設備、材料等,確保賬目、實務二者吻合,全方位實時監督會計信息,提高會計信息整體質量。同時,中小民營企業必須通過不同途徑強化會計人員財務風險控制意識,做好會計信息核對工作,及時發現日常工作中會計信息方面存在的問題,尤其是潛在的各類風險,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確保一系列會計工作順利開展。此外,中小民營企業要多角度優化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符合自身發展客觀要求,強化自身內部控制,避免出現公布虛假數據信息情況,確保會計信息更加真實、完整。在此過程中,中小民營企業要構建“科學、合理”的會計稽核制度以及牽制制度,這是因為二者是內部控制制度不可或缺的關鍵性組成要素,促使會計人員嚴格按照相關要求,開展一系列工作,提高會計核算準確率與質量,規范會計人員日常行為,規范操作。

五、結語

在社會市場經濟背景下,中小民營企業的重要性日漸顯現,利于促進我國經濟的全面發展,有效解決新時期日益加重的就業壓力,而如何有效解決中小民營企業會計信息需求不足問題已迫在眉睫。在日常運營過程中,中小企業必須將這一問題放在核心位置,要結合自身在這方面存在的問題,通過不同途徑有效解決,優化完善內控控制制度,健全成本管理體系與會計信息監督控制體系,提高會計人員綜合素質等。以此,有效解決自身會計信息需求不足這一問題,提高會計信息整體質量,確保一系列會計工作順利開展,動態控制各方面運營成本的基礎上,獲取更多的經濟利潤,提高自身經濟效益,促使中小民營企業走上長遠的發展道路。

(作者單位為廣東省輕工業高級技工學校)

參考文獻

[1] 嚴璋鵬.中小民營企業會計信息需求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2012

(07):72-74.

[2] 楊少明.中小民營企業會計信息需求分析[J].中外企業家,2016(04):159-160.

篇7

一、文獻回顧

(一)企業文化和社會責任的內涵

1.企業文化。20世紀80年代,企業文化的研究在全世界范圍內興起,不同學者圍繞企業文化的概念和內涵展開研究,逐步加深了對企業文化的理解。美國學者約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1992)認為,企業文化是指一個企業中各個部門,至少是企業高層管理者們所共同擁有的企業價值觀念和經營實踐。它是指企業中一個分部的各個職能部門或地處不同地理環境的部門所擁有的共同的文化現象。特雷斯•E•迪爾和麥肯錫管理咨詢公司專家阿倫•A•肯尼迪(1982)在《企業文化》中指出,“企業文化是五個因素組成的系統,其中價值觀、英雄人物、習俗禮儀和文化網絡是它的四個必要的要素,而企業環境則是形成企業文化唯一的而且又是最大的影響因素。因此,理解企業文化的重要性,就是重視運用價值觀形成、塑造英雄人物、明確規定習俗和儀式并了解文化網絡來培養其職工行為的一致性”。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對企業文化進行研究,業已形成較為系統的企業文化理論并在企業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郭紀金(1995)認為企業文化是組織成員共同認可和遵守的價值觀念、道德標準、商業哲學、行為規范、經營理念、管理方式、規章制度等的總成。劉光明(1999)總結國內外研究,提出組織文化是組成成員共同認可的價值觀、行為準則等意識形態和物質形態。企業文化是企業信奉并付諸實踐的價值理念(魏杰,2002)。它既是具體企業、公司所形成和保持的文化傳統,也是抽象形態的企業、公司的一般文化體系和價值準則。公司文化已成為一門特定的學科、思想體系。

2.社會責任。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源于17、18世紀,企業在一定程度上作為國家政權的延伸,必須在政府權力的干預下生存和經營。因此,社會責任必然貫穿于企業的整個經營活動中。在歐洲,早在1851年,英國企業家TitusSalt就提出“企業有義務促進社會的發展”這一具有企業社會責任含義的理念。1924年,美國學者謝爾頓(Sheldon)提出了“公司社會責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CSR)的概念。20世紀90年代,國內學者對于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和概念及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標準進行了研究。張彥寧(2002)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為了所處社會的全面和長遠發展必須關心、全力履行的責任和義務,表現為企業對社會的適應和發展的參與。盧代富(2002)指出企業社會責任是創立于企業經濟責任之外,獨立于企業經濟責任并與經濟責任相對應的另一類企業責任,是企業在謀求股東利益最大化之外所負有的維護和增進社會利益的義務。由此可見,企業的社會責任是以利益相關者為對象,由企業承擔的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和道德責任達成的內在統一的,處理企業內部關系,增進社會福利的綜合義務。關于社會責任的標準,國際上有影響力的是SA8000企業社會責任標準。

(二)企業文化與社會責任的關系

企業文化是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在決定因素。企業文化影響著企業的員工、股東等企業內部的利益相關者的行為,促使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企業通過履行社會責任,滿足內外利益相關者的要求,從而在企業內外部形成有利于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環境。環境是企業文化形成的決定因素之一。企業社會責任通過利益相關者的行為選擇影響企業的生存環境,決定企業文化的形成和建設。企業文化通過企業社會責任的載體將自己的影響擴大到整個社會。此時企業是在創造自己的未來,創造社會的需求,而不是簡單地適應社會,滿足社會的需求。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企業文化和企業社會責任是緊密聯系的,企業文化決定著企業真正的社會責任,企業文化通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而得以彰顯。企業能否長久發展就在于它是否如實地對自己的社會責任角色做了定位,因此通過企業文化來確立企業的社會責任,既不會影響企業自身的發展,又有利于企業和社會的良性互動。

二、我國民營企業社會責任文化建設特點及根源

(一)我國民營企業社會責任文化建設的特點

1.民營企業管理者忽略社會責任文化。2008年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組織的“中國企業經營者問卷跟蹤調查”結果顯示:受調查的企業經營者中,僅有17.4%的企業經營者認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企業文化上,80%以上的經營者認為企業核心競爭力主要表現在市場營銷能力、戰略決策能力、研發能力上。民營企業面臨著市場競爭的壓力,為了生存和發展,必須注重經濟利益,因此民營企業家在發展過程中更為注重的是企業硬實力的建設,而忽視企業軟實力的建設。

2.部分民營企業道德根基薄弱。一些民營企業認識到了社會責任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試圖通過社會責任文化建設,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但是,民營企業卻很少在文化建設中思考文化建設的根基所在。在企業社會責任文化建設中沒有道德作為根基,會形成扭曲的利益觀和對社會責任和義務的逃避。

3.部分民營企業缺乏社會責任意識。一些民營企業價值觀扭曲,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生產假冒偽劣產品、偷稅漏稅、污染環境,忽視員工、消費者、社區、社會和環境的利益。2008年乳制品行業危機事件、2011年雙匯“瘦肉精”事件、2012年“毒膠囊”事件,顯示出一些民營企業社會責任意識的缺乏。

(二)民營企業社會責任文化缺乏的根源

1.重物輕人的管理哲學。民營企業家對企業的管理多是“家長式”的管理方式,民營企業的規章制度和組織機構不健全,企業民主氛圍缺乏,缺少人本管理。領導者自身的道德情操往往影響著企業的文化。企業領導對于企業的文化沒有明確的定位,企業文化往往停留在低層面上,缺乏社會責任。另外,一些民營企業創立者和員工整體文化素質偏低,領導者不重視企業文化建設。

2.重經濟責任,輕法律、道德責任。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民營企業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形成的是唯金錢的價值觀,重利輕義、先利后義,背離了傳統儒家文化所遵從的先義后利、合乎義的利,義、利、禮三者統一的義利觀。目前,我國市場經濟的誠信度正經歷著考驗,民營企業成長于不健全的市場經濟環境下,儒家的義利之辯在企業社會責任文化建設中仍然是值得深思的道德命題。因此,誠信無疑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3.缺乏社會責任評價標準。我國對民營企業的評價是以經濟評價方式為主,就企業社會責任的評價和考核尚未全面開展。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主要通過企業自覺自愿的方式,對社會責任報告的披露也沒有強制的規定。這種情況下,一些民營企業難以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即使企業履行了社會責任,對其履行的程度、社會影響力和效果也難以給出可信的證明,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的權利與未履行責任的企業沒有區別,使得民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積極性受挫。應立足民營企業發展實際,建設一套能有效推進企業健康發展的社會責任標準體系。

三、民營企業社會文化重塑

(一)仁

中國古代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其中最為寶貴的思想是“仁”,孟子提出“民貴君輕”(《孟子•盡心章句下》),《禮記•中庸》提出“仁者,人也”。“仁”的思想就是愛人、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思想。民營企業社會責任文化應首先提倡“以人為本”的人本管理理念和文化環境。民營企業的領導者應堅持“以人為本”,嚴格律己,提高自身素質。民營企業應塑造“人性文化”,重視人才、任人唯賢,打造學習性組織,注重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企業內部堅持人本管理,對外也要尊重消費者,照顧弱勢群體。樹立顧客至上的理念,用優質的產品、周到的服務和博愛之心,贏得社會的認可,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

(二)義

義利關系是儒家思想的一對重要的關系。“義。宜也”(《禮記•中庸》)。義是經濟活動中人們追求利益中的行為約束。孔子提出“見利思義,見危授命”,荀子主張“先義后利”。民營企業社會責任文化建設中一個重要的命題,就是民營企業應建立以義取利、義利并重的價值觀。企業是盈利組織而不是慈善組織,民營企業追求企業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生存的需要,但應遵守法律、履行義務,與社會提倡的科學發展、和諧文化應適應,保護環境、節約資源,關愛弱勢群體,解決社會和的就業、消費者權益、環境、公共安全等問題,促成社會和諧穩定的目標。義利并重,利己應建立在利他的基礎上。競爭離不開合作伙伴的理解、支持,民營企業只有關注消費者、合伙人、股東的利益,才能得到認可,形成良好的形象。民營企業既要樹立以義取利、義利并重的價值觀,也要防范平均主義,應與激勵和約束機制相結合,激發員工的創造性。

(三)和

“和”是儒家思想和文化的高度概括。“均無寡,和無寡,安無傾”《論語•季氏》。意思是團結和合作才能取得勝利。孟子主張“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強調了人與人之間和諧的重要性。“人和”要求民營企業有人文關懷的企業文化。領導要愛護員工,處理人際關系要以尊重為基本原則。民營企業內部要培養精誠合作的團隊精神,讓員工與企業融為一體,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民營企業要與利益相關者形成“利益共同體”,協調和處理好與政府、社會、消費者和合作伙伴的關系,為企業樹立良好的形象,同時為社會做出貢獻,實現企業和社會的和諧發展。民營企業還要做到內和外爭,建立和爭相濟的競爭文化。從自身做起規范競爭環境。民營企業在內和外爭的競爭中,也要形成創新的企業文化,創新生產工藝和產品設計、創新管理方式,只有不斷創新,民營企業才能保持長久的生命力,不斷滿足變化的需求,履行社會責任。

(四)信

篇8

關健字:民營企業財務管理資本結構企業價值最大時務杠桿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對民營企業財務管理體制的完善和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去年6月財政部組織的會計信息質量檢查,首次將民營民營企業列為檢查對象。今年1月8號,公布的會計信息質量報告顯示,大部分民營民營企業存在會計基礎士作薄弱、白條抵現金、財務管理混亂等問題,尤其是提前確認收人、粉飾報表的現象比較突出。中國的民營企業平均壽命只有2.9年。很多企業之所以發展到一定階段就英年早逝,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財務管理工作跟不上企業發展的需要。破產與持續經營只是一步之遙。一個企業如果不重視財務管理,導致財務狀況惡化,喪失現金支付能力,不管其規模多大都會破產。對民營企業財務管理體制的完善和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科學地設置財務管理最優目標,對于研究財務管理理論,確定資本的最優結構,有效地指導財務管理實踐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本文擬從確定財務管理的最優目標出發,分析財務管理最優目標(民營企業價值最大化)與資本結構的關系,并運用資本結構的計量指標(財務疚桿利益),對我國民營企業的負債經營狀況進行分析研究。

一、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最優目標——民營企業價值最大化

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是民營企業在特定的理財環境中,通過組織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所要達到的目的。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目標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民營企業利潤最大化、股東財富最大化、民營企業價值最大化、民營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根據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理論和實踐,并通過關于財務管理目標的幾種主要觀點的比較,認為民營企業價值最大化應作為財務管理的最優目標。

(一)以民營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彌補了利潤最大化的不足

如果以利潤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一方面,沒有考慮民營企業所創造的利潤與投人資本之間的關系,不利于不同資本規模的民營企業或同一民營企業不同時期之間的比較另一方面,它沒有考慮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取得的同一利潤額所用的時間不同,其價值不同,承擔的風險也可能不同。如果以追求民營企業利潤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還可能會忽視產品開發、生產安全、履行社會責任等工作,導致民營企業短期行為的發生。進行財務管理就是要權衡報酬與風險的得失,實現二者的最佳平衡,使民營企業價值最大。以民營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可以將民營企業取得的報酬按時間價值進行計量,考慮了報酬與風險的關系,使民營企業的前當收益與未來收益都對民營企業價值產生影響,有效地避免民營企業短期行為的發生。

(二)以民營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對務管理目標更符合我國國情

在我國,有人認為應將民營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因為經濟效益是指投人與產出的關系,即以一定限度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限度的收益。這是一個比利潤更廣義的概念,它是三類量化指標的綜合:一是以資本、成本、利潤的絕對數及相對數表示的價值指標;二是以產量、質量、市場份額等表示的實物量指標;三是以勞動生產率、資產利潤率、保值增值率等表示的效率指標。并認為第一類指標反映的是民營企業現實的盈利水平,第二類、第三類指標反映的是民營企業潛在的盈利水平或未來的增值能力,因此該指標在利潤中加人了時間因素,可以認為該指標考慮了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由于反映民營企業盈利水平的利潤指標是按照權責發生制計算的,并沒有考慮時間價值。這種認為潛在的盈利能力或未來增值能力反映了時間價值的觀點在理論上是缺乏依據的,在實踐上也是難以計量的。而以民營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體現了對經濟效益的深層次認識,不僅考慮了風險與報酬的關系,還將影響民營企業財務管理活動及各利益關系人的關系協調起來,使民營企業所有者、債權人、職工和政府都能夠在民營企業價值的增長中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滿足,從而使民營企業財務管理和經濟效益均進人良性循環狀態。因此,民營企業價值最大化應是財務管理的最優目標。

二、資本結構理論與民營企業價值最大化

資本結構理論是西方當代財務理論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民營企業的資本結構是由于民營企業采取不同的籌資方式形成的,表現為民營企業長期資本的構成及其比例關系即民營企業資產負債表右方的長期負債、優先股、普通股權益的結構。各種籌資方式及其不同組合類型決定著民營企業的資本結構及其變化。資本結構的變化與民營企業價值處于怎樣的關系?當民營企業資本結構處于什么狀態能使民營企業價值最大?這種關系構成了資本結構理論的焦點。其中,莫迪利安尼和米勒創立的MM定理,被認為是當代財務管理理論的經典。

(二)資本結構理論對我們的啟示

資本結構理論的重要貢獻不僅在于提出了"是否存在最佳資本結構即這一財務命題;而且認為客觀上存在資本結構的最優組合,并使我們對資本結構有了以下幾點明確認識:

1、負債籌資是成本最低的籌資方式

在民營企業的各項資金來源中,由于債務資金的利息在民營企業所得稅前支付,而且,債權人比投資者承擔的風險相對較小,要求的報酬率較低,因此,債務資金的成本通常是最低的。當存在公司所得稅的情況下,負債籌資,可降低綜合資本成本,增加公司收益。

2、成本最低的籌資方式,未必是最佳籌資方式

由于財務拮據成本和成本的作用和影響,過度負債會抵消減稅增加的收益。因為,隨著負債比重的增加,民營企業利息費用在增加,民營企業喪失償債能力的可能性在加大,民營企業的財務風險在加大。這時,無論是民營企業投資者還是債權人都會要求獲得相應的補償,即要求提高資金報酬率,從而使民營企業綜合資本成本大大提高。

3、最優資本結構是一種客觀存在

負債籌資的資本成本雖然低于其它籌資式,但不能用單瑣資本成本的高低作為衡量的標準,只有當民營企業總資本成本最低時的負債水平才是較為合理的。因此,資本結構在客觀上存在最優組合,民營企業在籌資決策中,要通過不斷優化資本結構使其趨于合理,直至達到民營企業綜合資本成本最低的資本結構,方能實現民營企業價值最大化這一目標。

三、衡,資本結構孟要指標一一財務杠桿利益

由于民營企業一般都采用債務籌資和股權籌資的組合,由此形成的資本結構一般稱為”杠桿資本結構”,其杠桿比率即為資本結構中債務資本與股權資本的比例關系。因此,財務杠桿利益就成為衡量民營企業資本結構,評價民營企業負債經營的重要指標。

財務杠桿利益是民營企業運用負債對普通股收益的影響額。財務杠桿理論的重心是負債對股東報酬的擴張作用。其計量公式如下:

普通股利潤率=投資利潤率+負債股東權益x投資利潤率一負債利率x(1一所得稅率)。由上式可見,當民營企業全部資金為權益資金,或當民營企業投資利潤率與負債利率一致的情況下,民營企業不會形成財務杠桿利益;當投資利潤率高于舉債利率時,借人資金的存在可提高普通股的每股利潤,表現為正財務杠桿利益。當投資利潤率低于舉債利率時,則普通股的利潤率將低于稅后投資利潤率,股東收益下降,表現為負財務杠桿利益。在實際工作中除要考慮財務杠桿利益外,還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一)經濟周期因素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國家的經濟都既不會較長時間的增長,也不會較長時間的衰退,而是在波動中發展的。這種波動大體上呈現復蘇、繁榮、衰退和蕭條的階段性周期循環,即為經濟周期。一般而言,在經濟衰退、蕭條階段,由于整個宏觀經濟不景氣,多數民營企業經營舉步維艱,財務狀況常常陷人窘境,甚至惡化,經濟效益較差。在此期間,民營企業應盡可能壓縮負債,甚至采用即零負債朋策略,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而在經濟復蘇、繁榮階段,一般來說,由于經濟走出低谷,市場供求趨旺,大部分民營企業的銷售順暢,利潤水平不斷上升,此時,民營企業應增加負債,以抓住機遇,迅速發展。

(二)市場競爭環境因素

即使處于同一宏觀經濟環境下的民營企業,因各自所處的市場競爭環境不同,其負債水平也不應一概而論。一般來說,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壟斷性行業的民營企業,如我國目前的煤氣、自來水、電力等民營企業,以及在同行業中處于壟斷地位的民營企業,由于這類民營企業的銷售不會發生問題,生產經營不會產生較大的波動,利潤穩中有升,因此,可適當提高負債比率,以利用債務資金,提高生產能力,形成規模效益,鞏固其壟斷地位;而對于一般競爭性民營企業,由于其銷售完全由市場來決定,價格易于波動,利潤難以穩定,因此,不宜過多地采用負債方式籌集資金。

(三)行業因素

不同的行業,由于生產經營活動的內容不同,其資金結構相應也會有所差別。商品流通民營企業因主要是為了增加存貨而籌資,而存貨的周轉期較短,變現能力較強,所以其負債水平可以相對高一些;而對于那些高風險、需要大量科研經費、產品試制周期特別長的民營企業,過多地利用債務資金顯然是不適當的。

篇9

摘 要 民營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民營企業的發展卻是步履維艱。導致民營企業經營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其人力資源管理的缺陷尤其是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不足。本文從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含義出發,從外界環境變化和民營企業自身兩方面分析了民營企業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從認識層面、人力資源規劃層面以及人力資源制度層面分析了我國民營企業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對策。

關鍵詞 民營企業 人力資源 戰略人力資源管理

當前,非公經濟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非公經濟重要內容的民營企業也得以飛速發展,它們在發展生產力、吸納就業、增加地方財源、滿足社會需求以及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民營企業的發展卻是步履維艱,據全國工商聯合會公布的《中國民營企業發展報告》顯示,我國每年新生15萬家民營企業,同時每年又有10萬多家倒閉,有60%的民營企業在5年內破產,有85%的民營企業在10年內滅亡,其平均壽命只有2.9年。人力資源管理的薄弱在一定程度上是造成民營企業現存問題的關鍵因素。在已有討論如何促進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研究中,人們發現民營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存在諸多問題。為此,國內學者就民營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進行了深入研究。但從現有的研究來看,從戰略角度研究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嘗試還比較少。因此,本文擬就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相關理論,對此問題進行探討。

一、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理論概述

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理論是由比爾(Beer)于1984年在其著作《管理人力資本》中提出的 。戰略人力資源管理是指圍繞企業戰略目標和發展規劃,制定人力資源發展規劃,通過有計劃的人力資源開發、培養和使用,為企業的經營戰略目標實現配置可靠的人力資源。

相較于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戰略人力資源管理有如下基本特征:(1)更加凸顯以人為本。傳統人力資源管理以“事”為中心,強調人是為完成事而存在的。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出發點是“人”,更加強調人是獲取競爭優勢資源的資本。(2)強調人力資源管理在企業戰略中的核心作用。傳統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戰略的聯系較少,往往定位在行政輔助功能上。戰略人力資源管理強調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戰略之間的動態化、一體化。戰略人力資源管理已經融入到企業戰略之中。(3)關注企業整體層次的績效。傳統人力資源管理關注的是本部門的工作績效,強調本部門工作績效對于企業發展的貢獻。戰略人力資源管理關注企業整體層次的績效,強調人力資源的價值在于幫助企業獲得競爭優勢。

二、民營企業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性

戰略人力資源管理是在傳統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代表著一種先進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和模式。我國民營企業要加強戰略人力資源管理,是由民營企業內外部因素決定的。

第一,外環境激烈變化的需要。在當前經濟形勢下,民營企業機遇與挑戰并存,一方面將面臨著全球化的機遇,實施走出去戰略,占領國際市場,進一步促進企業發展。而另一方面,由于民營企業受自身規模、經濟實力、技術條件等條件的限制,使得我國民營企業面臨的挑戰也大為增強。在利用全球化經濟帶來的機遇和應對全球化經濟帶來的挑戰過程中,民營企業在軟件、硬件提升方面可以實施跨越式發展。而在人力資源的提升上是沒有近路可以走的。在當前人力資源管理的戰略性越來越凸顯的情況下,民營企業只有迎頭趕上,才能有效應對企業外部環境變化。

第二,民營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在現代企業管理中,人力資源是企業發展的第一資源,這種觀念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認同。企業間的競爭實質上就是人力資源的競爭。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把企業所需人力資源吸引到企業中來,將他們保留在企業之內,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并開發他們的潛能,來為企業服務。因此,各個企業都紛紛采取措施加強了人力資源管理。在此背景下,民營企業要獲取人力資源管理的優勢,必須順應新時代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趨勢,利用自身的優勢,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只有不斷完善人力資源管理,民營企業才能提高其效益,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中處于不敗之地。

三、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主要問題

根據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框架和要求,反觀我國民營企業的實際情況,不難看出我國民營企業在戰略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存在嚴重不足。具體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對人力資源管理的戰略性認識不足。目前,我國絕大多數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很少是從企業戰略層面來考慮的。大多數民營企業沒有從企業戰略發展的需求來考慮人才的引進和配置,導致人才的引進也只是為了應急需要,無法滿足企業長遠發展的需要。由于缺乏戰略性認識,導致企業對員工的管理主要是依靠“控制”和“服從”, 而忽視人性化的管理,忽視與員工的交流,忽視對員工授權賦責,更不愿讓員工擁有對企業相關情況的知情權,使員工工作起來目的性不強,效率不高。這使得員工的創造性受到嚴重挫傷,喪失歸屬感和忠誠度,導致民營企業員工流失現象嚴重。

第二,與企業戰略相匹配的人力資源戰略規劃缺失。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隨著管理者素質的不斷提升,他們對人力資源資源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也逐步認識到了人力資源管理對企業戰略的重要意義。但是,民營企業的人力資源規劃往往與企業戰略規劃并不協調。在民營企業初期,會向市場和銷售傾斜,而到了穩定成熟期,民營企業在實施過程中往往將“人情”與“人性”混淆,導致以人為中心的說法淪為空話。另外,由于民營企業自身的特點,人才流動性太大,所以民營企業也不愿意將人力資本投資作為企業的基礎性投資,這又進一步使得人才流動性變大,形成惡性循環。另外,民營企業在制定市場戰略、產品戰略、投資戰略時,也沒有制定相應的人力資源戰略以支持。

第三,人力資源管理具體制度安排的戰略性凸顯不夠。戰略人力資源管理要求人力資源管理的各個環節,都必須圍繞企業發展戰略而展開,包括薪酬、績效考評以及培訓機制等。而我國民營企業在這些方面是嚴重滯后的。一是薪酬制度的戰略性激勵不夠。民營企業薪酬一般采用基薪加獎金或提成的做法,這種單一的薪酬體系是不能滿足員工多樣化的需求的。二是績效評估的戰略性凸顯不夠。民營企業對員工的績效評估主要是依據企業既定目標和任務下所完成的工作量來衡量的,缺乏完備的考評指標和方法,對員工的考核缺乏科學性,不利于調動員工的積極、主動性和創造性。三是培訓開發力度的戰略性嚴重滯后。我國大多數民營企業在人才培養上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一些短期行為,沒有形成與企業發展戰略相匹配的系統性、持續性的培訓機制。

四、構建民營企業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對策建議

針對我國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借鑒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理論,我國民營企業戰略人力資源管理要從如下幾個方面加以完善:

第一,樹立戰略人力資源管理思想。如前所述,絕大多數民營企業對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還缺乏認識,甚至對人力資源管理的認識還停留在簡單的人事管理層面上。缺乏對人力資源的戰略性思考,導致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出現了諸多問題,嚴重制約著民營企業的進一步發展。為此,民營企業首要的任務是要樹立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理念和觀念。這是民營企業實施戰略人力資源管理,吸引人才的基本前提。具體要樹立這樣的思想: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重要資源,是企業一切活動成敗的根本,企業的一切都要從人出發,企業應建立一種以人為中心的組織理念,樹立以人為本的用人思想,強調把人看成一種資源,而不是成本,看作第一位的資源,充分發揮這一資源優勢,用好企業的每一位員工,使企業成為協同作戰、團結合作、高效創新的團體。

第二,做好人力資源戰略規劃。針對民營企業人力資源戰略規劃中的不足,必須要強化人力資源戰略規劃與企業發展戰略的協調。人力資源戰略規劃是民營企業對未來人才的需要、供給、培養與選拔方式進行科學、整體的預測和規劃,它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其他職能的基礎,是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企業實現經營戰略目標預先準備所需人才和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并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活動提供指導性的建議。具體內容包括:核查現有人力資源,關鍵在于弄清企業現有人力資源的數量、質量、結構及分布狀況;分析企業現有人才開發使用情況及存在的問題;預測企業未來人力資源需求,確定人員需求量;制定匹配政策,確保企業人才需求與供給的一致;確定具體行動計劃或對策措施;搞好反饋調整。

第三,完善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具體制度。一是要建立戰略薪酬體系,民營企業要根據企業戰略制定適合本企業的薪酬戰略,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的薪酬策略。要針對不同類型的員工采取不同的薪酬管理模式,努力破除單一化薪酬模式帶來的弊端。二是要完善績效考核制度與方法,在實施績效考核前一定要保證績效目標的明確、客觀以及量化等。在實施考核過程中一定要公平、公正、公開,并盡可能讓更多的員工參與績效考核。考評結束后要注意考核結果的反饋,企業要幫助員工制定改進計劃。三是要加強員工培訓開發。要從企業發展戰略的角度來樹立正確的人力資源培訓理念,充分認識到培訓開發對于企業發展的長遠意義。在此基礎上,科學分析員工培訓的需求分析,做到培訓的有的放矢。另外,還要完善培訓體系,建立多樣化的、多層次的、適合不同員工的培訓開發體系。

參考文獻:

[1]孫燕.我國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管理問題分析.科技進步與對策.2008(8).

篇10

一、我國民營經濟內部環境面臨多方面的挑戰

(一)民營企業管理模式有其局限性目前我國許多民營企業經營者在管理體制方面都存在家長式管理模式,經營者一人定奪,缺乏來自內、外有效的反饋和制約。民營企業經營者的局限性、隨意性往往易導致決策失誤,帶來損失。

(二)民營企業的產業結構急需調整和優化

1.民營企業的投資規模小。由于民營企業實力較小,投資有限,在產業投資上易選擇小規模企業發展,這就容易導致其產業結構層次較低,并且區域發展較小,市場競爭實力不足。企業投入和發展比較落后,還受地方政策、行業、資金、技術、人才等因素的制約,產業優化升級時更受制約。

2.企業自主創新機制較差,產業的持續競爭力不強。由于民營企業在產業、經營上以粗放型、外延型經營為主,科技含量較低,市場競爭力較差,企業自主創新機制較弱,造成產品持續市場競爭力不強。這就要求民營企業在其經營機制上要不斷提高。

(三)民營企業管理者個人素質、人力資源的開發面臨挑戰

1.素質、學歷層次較低,專業知識缺乏。大多數民營企業管理者思想素質、政治素質較低,企業在發展壯大時期,管理者的各方面素質也應有所提高,才能跟上企業發展的步伐,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有不少企業管理者成功后,其政治、思想素質并沒有提升,妄自尊大,法律意識淡薄,偷稅漏稅,擾亂了社會秩序。管理人員缺乏專業知識的培訓與更新,缺乏管理體制的更新與換代,使企業不按現代企業制度運行。

2.缺少正確的人才觀,人才信任危機。民營企業經營者大都缺乏注重人才引進,缺乏人才培養的長期發展戰略,忽視了企業人才的重要性。提高民營企業的競爭力已成為當今刻不容緩的問題。而人才對于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并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對于我國的民營企業而言,由于其財力、物力有限,不可能與大企業比資金、比實力,因而人才,尤其是優秀的人才對我國的民營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就有著決定性的作用。企業應實行“走出去,請進來”的發展戰略,要讓人才參與培訓,學以致用,要積累人才,以備壯大企業實力。

二、我國民營企業外部環境有待于進一步的提高

(一)民營企業貸款難貸款難已成為當下民企的普遍問題,由于民企規模小,自身實力差,有的還處于企業發展初期階段,很難求到銀行的貸款支持。當前的民營企業發展融資還是靠自身力量,滾雪球似的自我發展,金融機構的貸款還十分有限,使民營經濟不能充分發揮市場經濟的特殊作用。

(二)民營企業融資渠道狹窄我國的民營經濟發展是由無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強,不斷發展起來的,由于民營企業規模小,達不到發行債券來融資的標準,自有資金又比較缺乏,最近幾年通貨膨脹嚴峻,又是銀根緊縮時期,銀行貸款比較困難,對于大部分民營企業來說,融資依舊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三、我國民營企業應發揮企業自身優勢,優化內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