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營商環境優化對策

時間:2023-01-05 08:54:04

導語:民營經濟營商環境優化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營經濟營商環境優化對策

[提要]民營經濟是促進我國現代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是創業投資和促進就業的主要領域,是技術創新發展的重要主體,也是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新時代,我國民營經濟營商環境存在需要進一步提升改進的空間,加之當下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優化營商環境的要求更顯迫切。為此,本文從分析我國民營經濟營商環境所存在的問題入手,以推進新時代高質量發展進程為目標指引,探尋優化我國民營經濟營商環境的對策

關鍵詞:民營經濟;營商環境;高質量發展

營商環境是現代企業運作全要素生命周期管理中所普遍依賴的綜合行政管理環境、法律環境、市場環境和社會人文環境條件的一種總稱,是市場主體投資和決策的重要依據,是運營與發展的依靠。因此,優化營商環境是新形勢下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的實踐舉措。目前,中國經濟結構正在經歷從高速增長發展階段逐漸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轉變。高質量發展會給國內包括部分民營企業集團在內的眾多傳統市場主體帶來進一步轉型升級的壓力。只有不斷調整改善現有民營經濟主體面臨的營商環境,如市場、政策、制度、社會氛圍等,才能形成合力,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幫助民營經濟真正實現轉型升級。因此,認真研究我國民營經濟營商環境存在的突出問題,探索優化營商環境發展的對策,具有重要的價值。

一、優化民營經濟營商環境的重要意義

當前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起步期,也是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果的進一步鞏固期;又是推動全國經濟水平跨越式發展再攀上歷史新臺階的戰略機遇期,還是推進落實新發展重要理念基本要求爬坡過坎的全面攻堅期;是新一輪國際經濟政治格局深刻調整變化帶來的嚴重挑戰期,更是時刻維護我國國家利益和地區經濟安全的一個關鍵期。因此,無論從底線思維還是戰略思維角度衡量,優化民營經濟營商環境都具有深遠意義。

(一)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重要舉措。營商環境好不好,市場主體最有發言權。簡而言之,就是要求政府不斷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加大簡政放權力度,降低市場準入門檻,不斷縮減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協同推進大規模減稅降費,減少政府對市場資源的直接配置;健全制度化監管規則,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對所有市場主體一視同仁,依法保護所有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促進市場競爭性發揮決定性作用;優化政府服務,提升涉企服務質量和效率,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給市場主體更多發展經濟、創造財富的空間,從而提高競爭力,釋放內部市場的巨大潛力。

(二)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成功構建,需要我們同時立足國內及國際兩個重要市場,以持續拓展國內市場為核心戰略基礎,堅定地推動實施重大產業基礎戰略,通過大力優化和完善國際營商環境,著力研究解決如何打通兩種循環經濟存在的結構性瓶頸堵點,不斷調整完善生產要素,消除經濟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四大鏈條中存在的嚴重社會問題,從而有利于促進全球要素公平合理地自由流動,提高世界資源配置水平及運行效率。力爭打造一個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現代營商環境,從而有助于增強廣大國內企業投資者踴躍參與全球化市場投資的信心,為最終實現市場主體和諧穩定發展營造良好的國際市場土壤,在保證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積極地帶動全社會實現經濟增長。

(三)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法寶。當前,世界經濟正面臨著重大歷史變局,經濟全球化發展大潮開始遭遇逆流,少數國家的單邊主義逐漸抬頭,部分民族保護主義又開始盛行,加上當下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我們必然要面臨在這樣復雜的世界局勢環境中如何發展的問題。我們必須要把準確把握市場經濟發展格局、進一步優化國內市場營商環境作為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法寶。通過積極營造出一個能夠與國際水平全面接軌、與世界實現相互良性融合、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為市場主體競爭提供更為包容、平等、和諧的商業氛圍,提高市場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吸引外商來華投資,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增強中國的國際競爭力。

二、民營經濟營商環境存在的問題

我國一直高度重視優化民營經濟營商環境,然而,隨著民營經濟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對營商環境提出了更高要求。現階段,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民營經濟營商環境還存在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一)市場準入存在障礙。在市場競爭中,公平競爭屬于基本原則之一,事關市場機制作用呈現。從客觀角度來看,相較于國有經濟,我國民營經濟的發展空間有限,備受行政和政策制約。一方面市場準入不公平,民間投資“負面清單”未能得到有效落實,同時地方保護和所有制壁壘未能完全打破。部分行業特別是第三產業的開放力度不夠大,“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甚至“無門”、不知道“門在哪”等現象比比皆是。另一方面市場競爭不公平,有些金融機構和地方政府習慣性以國企為重,并未將扶持和引領民企視為工作重點。另外,有的地方政府不尊重民營經濟產權,國有企業利用自身壟斷優勢,在商務服務、房地產、酒店等眾多競爭性領域無度擴張,使民營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受到擠壓,對廣大民營企業發展信心產生不利影響。我國政府應適當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借助行政力量打破客觀存在的市場準入隱性壁壘,為民營經濟蓬勃發展提供更多利好條件。

(二)政策落實面臨壓力。首先,政策的穩定性差。受我國行政能力水平提高和產業區域差異共同影響,民營所有制經濟領域國家出臺制定的財稅政策文件往往更具有臨時性、應變急性特征。政策文件制定后缺少進一步調查摸底研究過程和內部溝通協調,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現象時有發生,政策內容的完整科學性、連續性往往無法保證,影響制約了很多民營企業合理的企業生產和決策,給上級政府主管部門的決策公信力建設也必將帶來重大負面影響。其次,優惠政策落地很難。國家目前鼓勵各類民營企業健康發展實行的是一些地方性優惠政策、專項發展補貼,因為企業申報時流程相對復雜,申報提交資料手續冗繁,規則要求和審核程序等不夠科學透明,致使這些本該由所有民營企業依法享受優惠的一系列國家優惠政策難以完全落實貫徹到位。另外,民營企業的政策獲得感仍需提升。各級層面支持民營企業的政策舉措多但效果不夠理想,政策制定不夠精準,企業對部分政策知曉率不高,兌現步驟較為復雜。

(三)法治建設有待完善。穩定公平透明、正義和諧的營商環境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優化營商環境不僅是當前政府改革的一個著力點,也是經濟發展最大的潛力來源,更是司法機關提高政治站位、加強職能定位的服務出發點。首先,當下部分法律對營商環境建設的推動和保障還不夠充分。目前在國家大多數相關法律規范制度中,以人為本、立法即為立商的經營理念還沒有徹底從此基礎意義上確立。就我國立法實踐過程而言,公眾參與較少,公眾咨詢基本上是敷衍了事,商業實體合法地參與證券市場的活動形式仍需要被進一步擴大。其次,相關地方性政策法規條文內容與當前國家經濟社會建設進程的總體速度以及深化改革創新總體速度的目標不相適應。目前,在針對一些特定的產業領域政策體系中存在一些不足,一些配套行政法律規范制度體系還相對比較稀缺,如關于規范全國城鄉土地整體補償征用、商業項目的投資環境及開發項目投資環評文件審核上報工作流程等,這些社會共性問題仍需各個省級行政區域乃至國家政府部門較為全面細致地進行頂層設計。

(四)科技創新環境缺乏活力。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是推進民營經濟發展重要的戰略助推器。截至2017年底,民營經濟貢獻了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成為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隨著經濟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創新已經成為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經濟發展的創新性也成為衡量新時代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準之一。創新人才不足日益成為影響高質量發展的首要問題。由于現有體制障礙和減少科技要素投入項目等各種原因,民營企業科技人員特別是廣大中小企業科技人才大量缺乏,且資源流失極為嚴重。科技主體創新發展活力相對不足還表現在為中小企業創新搭建平臺缺乏。國家將大量自有科研資金直接投向各科研生產院所、高等學校科研和其他部分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大量的科研設備投入資金仍主要依靠校辦企業進行積累,對于真正需要研發資金支持的科技型民營中小企業來說,他們往往無法盡快建立支撐起一個促進其持續創新發展的企業研發支持平臺,這無疑阻礙了整個企業內部的技術創新。另外,由于不健全的創新成果轉化機制,在財政稅收、財政支持、利益分配、產業銜接等方面沒能建立完備的協同運行機制,導致創新成果轉化率低,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作用沒能發揮出應有的水平。

三、民營經濟營商環境優化對策

新時代,要有效應對民營經濟營商環境存在的問題,實現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就要推動各項政策措施有效落實,讓民營企業真正增強獲得感,增強幸福感,增強使命感,全力助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進一步放寬民營企業的市場準入。首先,改善民營經濟市場地位,發展完善市場經濟。解決民營經濟的市場準入問題,率先要解決民營經濟的“地位”問題。很多人在思想觀念上對民營經濟還存在歧視,需要積極轉變思想觀念,這就急需政府在各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輿論導向。同時,在資源配置層面,要發展完善市場經濟制度,消除傳統的行政管制思想,“讓市場說話”,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其次,打破行業壟斷,實行壟斷行業改革。壟斷行業改革涉及深層次的政府管理和經濟體制改革,如果政府不能打破行業壟斷、引入競爭的話,那么壟斷行業內的利益集團必然會為了維持壟斷地位而阻礙新企業進入。因此,需要做到政企分開,進行產權運營改革,對壟斷企業進行拆分重組,削弱其市場壟斷地位。只有允許民營企業涉足壟斷行業,針對壟斷行業進行改革,民營經濟市場準入問題才有可能得到妥善解決。最后,積極創新,塑造核心競爭力。創新是企業前進的動力,我國民營企業仍集中在勞動密集型領域,并大多采取模仿、跟隨戰略,產品技術含量低,創新力不強。隨著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單純靠勞動力取勝已經不能滿足未來發展的需要,這就要求民營企業在各個方面堅持創新。這種創新包括在技術層面的技術創新、在市場競爭中的市場創新以及在管理戰略方面的管理創新。

(二)提供優質公正的政策環境。首先,進一步梳理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切實增強政策的科學性、穩定性和可行性。一是做好對民營經濟發展情況的分析研判,提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并制定相關配套舉措。二是優化精簡補貼政策申報程序,降低審批成本,引導民營企業用好政策,要確保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平等享受支持政策。三是狠抓政策落實,梳理現行涉及民營企業的優惠政策,列出清單并向社會公布,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督查,對政策執行不到位的要依規依紀予以問責。其次,要增強政策的確定性。地方政策不確定性會損害民營企業活力,在地方政府的行政體制建設中,應注重政策連續性,在執行中央政策時,不應粗心大意,更不應過度,導致企業管理混亂,執行措施的制定應結合地方實際做到長遠規劃。最后,政府應該帶頭講誠信。加快推進政務誠信建設,健全政府守信踐諾和責任追究機制。政策不應隨著地方主政官員的變化而變化,要保持政策的定力,使民營企業形成穩定的政策預期,將更多精力放在生產經營活動上。

(三)促進營商環境法治化建設。首先,完善有關市場經濟的相關法律法規。通過審查、補充和排除,加快建立完善市場經濟法律法規,既從符合我國開放型市場經濟體系的長遠發展和社會現實需要方面出發,又要加強與現有國際貿易運行規則保持銜接聯系,參照并借鑒其他先進法律法規制度,對各種經濟主體活動的貿易相關規則行為等進行制度約束,維護現代市場經濟秩序。其次,完善法治化實現路徑。一是必須要堅持在政府仔細審慎研判、合理論證分析方案的客觀前提條件下科學建立連鎖經營相關法律機制,考慮整個社會經濟實際及法律實施效果、操作管理難度等,以及立法所需各種人力、物力。嚴格審判管理,強化案件質效,進一步穩定企業預期,增強企業信心。強化產權司法保護,依法保護民營企業投資利益。二是要保障依法執政,不可違反相關法律。最后,加強事后救濟力度。逐步健全當前國家經濟體制結構改革環境下的民事糾紛上告制度、事中維權制度、事后監督制度,從而著力加強主體利益相互協調度及公民權益法律保障與各類間接關聯主體利益的協調保障力度,確保一切正當有效的法律訴求能夠在國家法治規定的范圍內得到最及時和最高效的解決。

(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首先,建立符合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創新發展目標的各類人才制度,鼓勵培育和廣泛吸引優秀科技人才進入民營企業領域從事高新技術設計、研發創新和行政管理工作。其次,鼓勵金融創新,以滿足地方科技和創新項目資金需求。降低專利科技中介人事務所的業務準入資質門檻,降低辦理專利代理申請的服務管理等費用,滿足消費者對更高質量專業服務的多層次需求,進一步鼓勵民營企業創新。同時,基于自主創新技術基礎,企業應注重自身市場核心競爭力的挖掘,保質相對敏銳精準的國際市場洞察力和持續較高的競爭力,如此一來,伴隨帶著企業綜合實力的提升,其可持續發展目標才能夠逐步得以實現。最后,完善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員長期穩定的財政支持機制,加大政府對民營經濟重點領域和重要產業的投入。深化高等學校科研項目評審和科技資金評審管理制度改革,確保大學科研設計資金合理使用及自主,切實把高校資金投入到大學科技設計創新團隊活動項目中去。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優化民營經濟營商環境,是新時代我國全面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略的重要舉措,是全面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重要手段,是真正實現我國社會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任務的必由之路。同時,優化營商環境是一項復雜多變的動態系統工程,我們需要不斷努力探索其優化的具體路徑,在創新優化發展實踐中不斷積累和大膽創新,才能夠成功打造出一個“中國版”的世界一流水平的國際營商環境,從而為我國經濟穩定發展保駕護航。

主要參考文獻:

[1]史亞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營商環境問題研究[J].人文雜志,2019(09).

[2]常自全.法治視野下的營商環境優化研究[J].江蘇商論,2021(09).

[3]任保平,文豐安.新時代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判斷標準、決定因素及實現途徑[J].改革,2018(04).

作者:周俊齊 韓影 單位:沈陽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