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數字校園評估材料范文

時間:2023-06-08 17:39: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小學數字校園評估材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中小學數字校園評估材料

篇1

目前,成都有幼兒園1848所,3~5歲幼兒入園率達到98.5%。義務教育階段普通學校有878所,在校生108.3萬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學齡人口入學率99.9%。成都于2013年9月通過國家督導評估,成為全國首個實現全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的城市。成都全市有普通高中126所,在校生21.5萬人;中職學校90所,在校生23.9萬人。成都全民教育的重點,已從“學有所教”轉向“學有良教”,目的是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推進教育國際化,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公民。

信息化無疑是鑄就卓越教育品質的先進工具。成都正根據“寬帶中國”戰略,進一步修訂完善教育信息化規劃及其政策措施,檢測與評估政策實施和目標達成效果,提高師生使用信息通信技術的能力,創新學習方式,開放教育資源,推進移動學習。這為實現全民教育目標,共享有質量的教育,發展終身教育,提供了技術支撐和環境條件。

一、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成效明顯

2009年,成都市建成了教育城域專網,校、縣、市三級光纖聯通,已接入880所公辦中小學。2011年,公辦中小學校園網覆蓋率達到100%,所有教室、功能室、辦公室都能夠接入互聯網,農村學校能夠更快捷更大范圍地接受優質師資培訓乃至直接教學。2012年,全市多媒體到班率1.26:1,師機比1.36:1,生機比10:1;近300所學校具備校園有線、無線雙網覆蓋,能夠進行移動辦公、移動學習。2012年底,成都市教育系統互聯網接入總帶寬達到每秒5569兆位,每校平均互聯網接入帶寬每秒6.4兆位(見表1)(終端配置如表2所示)。

成都市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已有良好基礎,發展任務重點在于資源建設和有效應用。

二、信息化促進教學方式變革

(一)信息化手段讓教和學更高效

目前,成都市中小學教師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整體普及率為77.4%。絕大多數教師能夠熟練地運用數字資源備課,制作課件,在互聯網上進行交流,使用計算機輔助課堂教學,指導學生查找資料、完成自主學習,進行教學效果評估。

1.信息技術對教學的貢獻

調查顯示,教師們認為信息技術對教學的貢獻很大,按照得分高低,信息技術對教學活動的貢獻如下:對教學準備的貢獻程度最大,得分為86.52;其次是對提高課堂效率的貢獻,得分為83.7;再次是對教師本人專業發展的貢獻,得分為82.43;最后是對教研活動的貢獻,得分為81.7。

2.信息技術對學生學習的貢獻

調查顯示,學生認為信息技術對課程學習的貢獻較大,認為貢獻很大的占37%,認為貢獻比較大的占34%,二者共占71%。學生認為,使用信息技術帶來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學生更容易集中精力;教師更方便呈現課程內容;學生更快捷地理解課程內容;課程教學進度更快。也有一小部分學生認為,多媒體的使用使課程難度加大,且容易分散注意力。

(二)數字化教學讓學習更便捷

“一對一”數字化教學讓學習更加個性化。目前,成都市已經有20余所城鄉中小學正在積極開展“一對一”數字化教學實踐。例如,高新區成都七中初中學校的學生通過電子書包和在線學習平臺,提前下載學習卡進行預習,利用多種終端完成教師布置的個性化在線作業;通過“讀書”頻道,拓展閱讀范圍;通過“研究型學習”板塊,組成學習共同體,完成一定的研究任務;通過“成績分析”欄目記錄每次考試變化,并形成線狀或柱狀分析圖。

數字化實驗提升學生探究能力。數字實驗室在中小學校的應用拓展了實驗范圍,激發了學生的探究精神,提升了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比如,都江堰市李冰中學開展重力和質量的關系、水果電池電壓測定、探究聲音共鳴等十多個數字化理科探究實驗,創新了教學手段,實現了對傳統儀器的補充和替代,使實驗教學煥發新的生命力。

(三)云端教學平臺讓課堂更智慧

研究表明,云計算和移動學習這兩種既有聯系又各具特色的技術將進入主流應用。學習分析和開放內容將引發基礎教育領域的濃厚的興趣。當下,成都越來越多的學校正在采用云端工具輔助教學,越來越多的學生持有并使用平板電腦等便攜電子設備,借助云端服務隨時隨地進行學習。

2012年10月,成都市建立了西南地區首個“智慧教室”,隨后,7個試點中小學校紛紛落地并開展教學實踐。學生在“智慧教室”里能實現課堂多媒體互動、e化評量與診斷分析,以及無縫導入云教學平臺,契合了教育科技和未來學校發展的趨勢。各中小學還通過多種方式創新教學方式,借助“魔燈”(moodle)和博客平臺開展特色網絡環境課堂教學。不僅實現了網上教學資源的共享和應用,而且方便學生開展網上學習討論,教師可以實時追蹤學生的學習情況及課堂檢測結果,并及時反饋給學生,有利于開展分層教學和指導。

(四)遠程教學讓優質資源更均衡

名校如何引領并帶動薄弱學校發展?如何讓城市一般學校、農村學校、山區學校、民族地區學校共享城市名校的教育資源?成都市充分運用教育信息技術,6個中心城區與9個遠郊區(市)縣均已完成遠程互動教室建設。2002年6月,全國第一所基礎教育網絡學校――成都七中東方聞道網校成立。網校已開通高中直播式教學、初中錄播式教學、小學植入式教學,初步形成了貫穿小學到高中的遠程教學模式。依托衛星通訊技術,通過全日制遠程直播等方式,將成都七中、成都實驗小學等名校的課堂教學實況全面、完整、實時、系統地向省內外薄弱學校傳送,實現薄弱學校的學生與名校學生全程異地同堂上課,共享成都名校課堂教學。

通過網絡結對,促進城鄉學?;影l展。2010年初,成都在全市范圍內遴選出中心城區130所學校與遠郊169所學校進行深度結對,形成合作互動的發展團隊,通過市政府專項資金支持,在結對學校建設授課教室和聽課教室。通過成都教育專網和遠程互動技術,初步開展了課堂互動教學、遠程教研、培訓、評課議課等活動。

三、成都教育信息化愿景

(一)建設教育云平臺,提供優質多元的信息服務

一是構建成都教育云基礎平臺,實現“寬帶網絡校校通”。提升學校信息化基本配置,優化教育信息網絡環境,實現教育單位、學校專網全接入,構建學校每秒1000兆位的網絡服務能力。

二是構建成都教育云資源平臺,實現“優質資源班班通”。形成覆蓋各級各類教育的優質、多元、豐富的數字資源庫和共建共享的公共資源服務體系,打造隨時、隨地、隨需互動交流、無限溝通的數字化無邊界學校。

三是構建成都教育云管理平臺,實現“網絡學習人人通”。完善教育管理基礎數據庫,推動數據整合和教育業務覆蓋,形成全面、集成、即時、動態的教育管理和學業質量監測評估體系,促進教育管理的科學高效和網絡學習的廣泛運用。

(二)建設數字優教課堂,滿足學生個性化移動學習

組織成都市名優教師設計制作數字優教課堂,提供優質網絡教育資源廣泛共享服務。數字優教課堂涵蓋小學、初中,向成都市的全體學生和教師免費提供。著力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同時輔助教師解決問題。

優教課堂全部為10分鐘左右的切片資源,采用流媒體技術,通過專業級播放平臺,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家庭數字電視、移動多媒體等終端,在有線網絡、3G/4G移動網絡、ITV、IPTV等多網絡環境下,實現對資源的在線點播,更好地為學生的個性化移動學習提供資源保障。

(三)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塑造新型工作學習模式

建設專業化程度高的技術支撐隊伍。實施成都市中小學教育信息技術行政管理及專業技術人員專業提升培訓工作,實現校園網網管人員全員持證上崗。到2015年,完成對500名技術裝備管理干部、2000名技術裝備專業技術人員的骨干培訓。

全面提高教師教育技術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制訂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標準,著力強化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學習與培養創造力、變革工作與學習模式、提高信息時代公民責任感。2014年,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初級培訓參培率要達到100%,考試合格率不低于85%。2015年,50%的中小學教師完成中級培訓。

(四)主動擁抱新技術,積極探索教學方式改革

篇2

今年,省、市人民政府對我縣教育工作的督導評估,是推進我縣教育事業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次良好機遇,是對縣、鄉各級政府近年來發展教育事業的一次大檢閱。根據省政府的統一安排,我縣教育工作將于6月10日左右接受省政府教育督導團的評估檢查。這次督導評估檢查要求之高、檢查之嚴,不亞于去年省政府“兩基”“普實”復查驗收工作。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能不能順利過關,就看各鄉鎮、各部門在座的各位領導思想上重視夠不夠,工作措施落實不落實,工作成效明顯不明顯。為認真做好迎檢工作,確保順利通過省政府教育督導團的評估驗收,下面,我主要講三點意見。

一、市級教育督導復評情況通報

5月11日至13日,市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導復評組對我縣教育工作進行了督導復評。復評組對照《云南省縣級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導評估標準》、《云南省縣級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導評估辦法》和《〈云南省縣級政府教育工作督導評估標準〉評估要點及評分要求》等文件內容,采取“聽、看、察、訪、議”等方式,堅持實事求是,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堅持督政與督學相結合,堅持鑒定性評估與發展性評估相結合,力求客觀、如實地評估元江縣教育工作。復評組首先聽取了元江縣關于全縣教育工作情況匯報,分別召開了人大、政協、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鄉鎮和學校負責人座談會,并對相關問題進行了質詢,深入到澧江、東峨、青龍、因遠4個鄉鎮政府及當地的中小學共14所學校實地檢查,認真細致查閱了相關檔案資料,抽查清點在校學生情況,進一步驗證、核實縣政府的自評報告。通過兩天多的調查核實,復評組認為:元江縣委、縣政府重視教育督導評估工作,作為宣傳、動員全社會尊師重教的大事來抓,縣、鄉(鎮)政府做到思想認識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責任履行到位,全縣上下形成了迎接督導檢查的濃厚氛圍,自評工作嚴肅認真,扎實細致,有關檔案資料較為規范,掀起了繼“普九”之后的又一輪關心、支持教育的熱潮;自評報告內容基本符合全縣教育工作的實際;檢查組所到學校管理有序、師生精神狀態好,教育質量逐年上升,校園環境做到了綠化、美化、人文化,校園文化建設有聲有色,發揮了環境育人和管理育人的功能。評估組給我縣教育工作督導復評分為91.5分,基本達到“教育工作先進縣”的分值要求,但由于評估過程中發現有涉及“教育工作先進縣”一票否決的要素(主要是d級危房嚴重超標),評估組經過認真合議后,同意將元江縣作為“教育工作合格縣”等級呈報給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團評估認定。

市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導復評組,在充分肯定我縣教育工作取得成績的同時,也中肯地提出了存在的問題。

一是危房偏高。全縣中小學現有45584平方米危房,占校舍總面積的16.21%,遠遠超出評選“教育工作先進縣”標準中關于d級危房比例不得高于3%的要求。

二是辦學條件還需進一步改善。我縣中小學宿舍較為擁擠,農村寄宿制學校食堂大多數是簡易房,學校沒有洗澡房,廁所十分簡陋。實驗儀器老化,自然破損、報廢、消耗較大,原來配備的實驗儀器與新課改教學需要不相適應,特別是農村中小學音體美、衛生、勞技器材配置嚴重不足,生均圖書不達標,小學計算機配置生機比也不達標。

三是我縣初中控輟保學形勢不容樂觀。近幾年,縣、鄉政府加大了初中控輟保學的力度,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各種原因,初中在校生輟學率仍然有突破省定標準底線的危險。輟學率20*年為2.59%,從數字上看雖然不超標,但是初中生輟學是動態的,稍有疏忽,輟學率就會反彈和超標。個別初中學校的輟學率已大大超過3%的指標要求。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基本解決了因貧輟學的問題,但對于因厭學而輟學還缺乏有效措施。

四是進一步加強校長和教師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整體素質。元江縣教師隊伍在區域分布、年齡結構、學科結構等方面尚不夠合理,校長和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

五是存在的幾個具體問題:

1、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高度重視學校安全工作,切實加強學校管理,消除安全隱患,杜絕安全事故發生。特別要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管理,完善寄宿制學校的配套建設,重點支持寄宿制農村初中改善學生宿舍、食堂、廁所和文體設施的條件,加強住宿生的安全管理、衛生管理,高度關注寄宿生的身心健康。

2、評估檔案資料要力求規范。加強對鄉鎮職能部門的業務指導,更多地體現政府行為(個別鄉鎮的匯報材料是教育部門的工作總結)??h級與鄉(鎮)的統計數據要一致對應,同時要注意數據核實,如實反映情況(因遠鎮初中入學率92.37%,低于95%屬于“不合格”指標,原因是因遠二中未將戶籍內在外借讀學生算入)。關于檔案資料和表冊的一些細節問題,必須抓緊修改完善。

3、進一步加強教育督導工作,為教育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要認真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云南省教育督導規定》,加強縣教育督導機構的建設,成立元江縣人民政府教育督導機構,落實編制、配備專職督導人員,開展教育督導工作。

4、根據*年國務院《教育費附加征收暫行規定》第八條“地方征收的教育費附加,按照專項資金管理,由教育部門統籌安排,提出分配方案,商同級財政部門同意后,用于改善中小學教學設施和辦學條件,不得用于職工福利和發放獎金”要求,將“教育費附加”全額及時劃撥縣教育局“義務教育資金專戶”進行專項管理、統籌使用。

5、抓好勤工儉學工作,促進基礎教育和諧發展。要堅持開展以校園“五小工程”為主要形式的勤工儉學活動,把辦好一個食堂,種好一片菜地,養好幾頭肥豬,救助一批困難學生作為工作重點來抓。要從政策導向、資金支持等方面對學校的勤工儉學給予扶持。要把勤工儉學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份,培養學生勞動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改善學生生活質量。

六是實地檢查中發現的幾個問題。一是匯報材料上的問題。幾乎所有鄉鎮都把教育工作匯報材料寫成了教育工作總結,有的鄉鎮簡單地把20*年省政府“兩基”、“普實”復查驗收匯報材料修后就進行匯報。沒有站在政府的角度敘述履行教育工作職責的情況。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各鄉鎮對本次教育工作督導評估認識上還存在偏差,錯誤地認為教育督導評估只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學校的事情,恰恰相反,本次教育督導評估主要是督政,而不是督學,主要目的是為了檢查當地黨委政府履行教育工作職責的情況,具體講就是當地黨委政府依法組織適齡兒童進行義務教育、學校周邊環境整治、當地黨委政府支持學校建設給予用地保障(勤工儉學實踐基地)、力所能及為學校改善辦學條件和表彰優秀教師等等情況。二是資料裝檔方面的問題。個別鄉鎮在資料裝檔上比較隨意,籠統地把各種資料混裝在一起,不但不便于查閱,而且顯得混亂。根據市政府復評組的要求,鄉鎮黨委政府的教育工作資料應分開裝訂,并帖上標簽。具體包括四個方面:鄉鎮黨委政府教育督導評估的各種文件,鄉鎮各種教育工作匯報材料、控輟保學先進材料,強化教育管理方面的材料,“兩基”表冊。

二、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增強做好迎接省政府教育督導評估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確保順利通過省政府教育督導團對我縣教育工作的檢查驗收,是我縣今年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必須完成的硬任務。對此,大家務必保持清醒頭腦,端正思想,提高認識。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這次教育督導評估工作的重要性和嚴肅性。20*年5月,我縣“兩基”“普實”工作順利通過省政府復查驗收,去年主要是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檢查驗收,而這次督導評估是對“普九”復查的進一步拓展、深化和加強,涉及部門多、范圍廣、要求高,是對縣鄉兩級政府履行教育工作職責全面的、綜合性的檢查驗收。所以大家務必采取過硬措施,集中時間,集中精力,對照標準,查漏補缺。

其次,我們要認識到這次教育督導評估工作形勢的嚴峻性和任務的艱巨性。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關心支持下,我縣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對照省政府教育督導評估各項要求和指標,仍然還有很大差距。從5月13日市政府教育工作督導復評組對我縣教育工作督導復評反饋意見看,我縣還存在許多問題。這些問題既影響了教育督導評估的檢查驗收,又制約著我縣教育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必須盡快加以研究解決。冷靜分析目前的現狀,迎檢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任務十分艱巨、時間十分緊迫。各鄉鎮、各相關部門和學校一定要高度重視,迅速將迎檢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堅持硬件從實、軟件從嚴的原則,扎實做好各項迎檢準備工作。

第三,我們要認識到做好迎接省教育督導評估工作是提高我縣教育發展水平的良好契機。這次省檢的很多內容包含了中小學校辦學水平和辦學條件(如d級危房排除等)的指標。這無疑是各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良好契機,也是推動教育上水平的大好機遇。各鄉鎮、各部門、各中小學校要通過這次省檢,認真對照標準,尋找差距,盡最大努力把欠賬補上,把遲早要干的事提前干好,著力解決一批群眾關心、社會關注的教育熱點、難點問題,推動提高全縣中小學校辦學水平。

三、明確職責,狠抓落實,扎實做好各項迎檢準備工作

應該說,5月11日~13日市政府對元江縣教育工作的督導復評只是省政府教育督導評估的一次預演,說直接一點,市政府對我縣的教育督導評估并不算嚴格,所提出的問題也很宏觀,但實際上我縣在前次市政府教育督導復評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尤其是一些部門的領導在專家質詢環節上,對涉及本部門的情況了解不全、掌握不清,這種情況在省政府督導評估時要避免發生。下面,我針對市政府教育督導復評組提出的整改意見,具體講五個方面的問題:

(一)縣級職能部門工作

1、落實教育督導機構

一是縣教育局要盡快提出《關于成立元江縣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的請示》報縣機編委;二是縣機構編制委員會要盡快研究,盡快批復。(此項工作由縣教育局和縣機編委負責落實)

2、落實教育費附加的撥付

按上級有關文件要求足額撥付教育費附加,并辦理撥付相關手續。(此項工作由縣財政局和縣教育局負責落實)

3、材料檔案:一是縣政府教育工作匯報材料以《云南省縣級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導評估基本情況登記表》為依據,進一步核實相關數據;增加社會力量辦學、教師小區建設和捐資助學情況的內容;利用圖片、統計圖,把縣政府匯報材料做成電子文稿。二是教育工作督導評估申報材料經修改定稿后,按市政府教育督導室的要求,做好材料申報工作;三是進一步完善表冊檔案,核對縣、鄉兩級教育相關數據,做到表表相通,冊冊相符。(此項工作由縣教育局負責落實)

4、各職能部門負責人,要出席匯報會、座談會和反饋會,并能回答專家質詢本部門的相關問題和涉及的數據,說得清本部門履行教育工作職責的情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縣政府辦:做好部門之間協調工作;相關文件的印制和下發;認真做好迎檢工作方案,包括省政府教育督導評估日程、會場、食宿、車輛的安排和標語的布置等等。

(2)縣發改委:熟悉和掌握“十一五”元江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中相關教育工作和教育設施建設項目立項及教育收費情況。

(3)教育局:一是指導全縣各鄉鎮、中小學做好復查迎檢準備工作,幫助全縣各中小學建立健全備查的“兩基”、“普實”表冊和學校管理工作檔案,充分展示我縣在強化管理、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和辦學質量等方面的成果。二是做好控輟保學工作,確保涉及“一票否決”的普及程度的各項指標達到省定標準。三是配合縣政府辦做好各種迎檢工作,確保萬無一失。

(4)廣電局:一是制作教育工作的電視專題片;二是及時報道省政府教育督導團在我縣的檢查工作情況,做到當天活動當天報道,并全程跟宗報道。

(5)人事局:熟悉和掌握全縣教職工配備情況、農村富余勞動人員轉移培訓和社會效益的情況、禁止使用童工專項整治情況。

(6)財政局:熟悉和掌握近三年義務教育經費的“三個增長”按規定足額征收城市教育費附加和撥付情況;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執行情況;“三免一補”經費撥付情況;及時撥附相關教育經費。負責向省督導評估團解釋和說明教育經費的相關問題。

(7)農業局:熟悉和掌握近三年農村成人中等教育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農科教統籌取得的成果情況。

(8)公安局、工商局、文化局、衛生局、建設局:熟悉和掌握近三年本部門履行教育工作職責的情況。同時要安排人員,在這段時間經常開展整治學校周邊環境、食品安全、文化環境等活動,認真治理學校門口擺攤設點、無證占道經營的現象。在城區中小學上學、放學時段,公安要幫助學校維持校門通秩序。

(9)其他職能部門,也要按元政辦發〔2009〕12號《元江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元江縣鄉鎮人民政府及縣級有關部門教育工作職責的通知》的規定,負責向省政府教育督導團說明本部門所履行的教育工作職責情況;對一些未按要求達到的硬性指標要寫出專題報告說明情況。

(10)其他要求。凡參加匯報會的部門領導,會后要認真通讀全縣的教育工作匯報材料,凡是涉及本部門的相關情況和數據,務必做到匯報會當場解釋得清、道得明;同時,各部門在專家質詢時要能密切配合,相互補充匯報、說明情況。

(二)鄉鎮工作

1、對尚未入學或流失的適齡少兒,要認真梳理,摸清底子,建立翔實可靠的流失生名冊;落實“控輟保學”責任制,進一步明確鄉、村、社和學校、教師的職責,依法采取“動員勸學”、“強制執行”等多種辦法,使輟學生重返校園完成義務教育,保證義務教育階段“普及程度”的各項指標達到省定標準。

2、鄉鎮長匯報材料:要從鄉鎮政府的高度,認真總結近三年本鄉鎮確立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促進教育協調發展、學校布局調整、“兩基”鞏固提高工作、教師隊伍建設、改善辦學條件、“控輟保學”工作、治理校園周邊環境等方面取得的成績和經驗。材料應包括鄉鎮基本情況、主要措施與成效(重點部分)、存在的問題、今后工作的打算。要對現有的匯報材料進行認真修改,材料中涉及到的教育統計數據,要以20*年度學校統計年報和“兩基年審情況登記表”為準。修改好后報縣教育局進行審閱定稿。

3、檔案:要在現有的基礎上,要組織發動中小學、各站所,采取“缺什么、補什么”的辦法,認真挖掘和整理相關教育工作的材料,進一步充實和完善教育工作檔案。具體按會上發放的《鄉鎮檔案資料》要求建立。鄉鎮檔案要擺放在匯報會所在地,不能放在學校。

4、要做好2個彩色封面材料:一是鄉鎮長匯報材料;二是迎檢方案等材料合訂本(文件順序為自評領導小組、迎檢方案、*年履職自評報告、07年履職自評報告和06年履職自評報告)

(三)學校(幼兒園)工作

(1)要進一步整理完善近三年“兩基”、“普實”表冊和學校管理工作檔案,特別要認真核實各種材料中使用的數據是否與教育統計數據相符。加強與公安等職能部門的聯系,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加強學生養成教育,搞好學校衛生保潔工作,以斬新的校園面貌和良好的師生精神狀態迎接省政府教育工作督導評估。

(2)要做好3個彩色封面材料:一是迎檢方案等材料合訂本(材料裝訂順序為自評領導小組、自評實施方案、近三年學校工作情況匯報材料);二是學校(幼兒園)特色材料(3至5個材料);三是學校(幼兒園)簡介(檢查組進入校門時分發)。

(3)檢查期間,學校所有教職工要佩戴工作牌。

(四)迎接工作

1、縣、鄉鎮主要領導,一是相關人員(鄉鎮包括書記、鎮長、人大主席,分管教育工作的領導、中小學校長,并由鄉鎮長匯報)要參與迎接;二是按通知要求參加匯報會和反饋會;三是全程陪同檢查。

2、縣、鄉鎮、學校、住宿賓館均要在醒目的地方懸掛“熱烈歡迎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團蒞臨我縣(鄉鎮、學校)指導教育工作”字樣的標語。(此項工作由各鄉鎮、各相關部門負責落實,具體由縣教育局負責通知鄉鎮和學校)。

3、鄉鎮召開匯報會時,涉及的鄉鎮站所長和學校校長要參加會議,并接受督導評估組的詢問。

(五)相關工作要求

1、縣、鄉鎮、學校所有表冊、材料的修改完善及歸檔工作,要在5月31日前完成。

篇3

1.數字校園的定義

數字校園是以高度發達的計算機網絡為核心技術,以信息和知識資源的共享為手段,強調合作、分享、傳承的精神,是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有機結合的新型教育、學習和研究的教育環境。這種新型的開放式教育環境提供了適應學習者個性化成長和發展需求的學習平臺,學習者可以自主選擇多種媒體組合的學習資源,能夠創新地運用和創造資源。數字校園環境在日益發達的互聯網技術的服務下,強調受教育者學習的自主性、靈活性和多樣性,促進教育的進一步開放。

2.數字校園的重要作用

數字化校園是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訊技術以及科學規范的管理對校園內的教學、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務有關的所有信息資源進行整合、集成和全面的數字化,以構成統一的用戶管理、統一的資源管理和統一的權限控制;通過組織和業務流程再造,推動學校進行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最終實現教育信息化、決策科學化和管理規范化。以教師、學生、管理人員為主體,以教學、科研、管理活動為主要服務對象,通過校園數字化實現資源高度共享、信息高速流動,建設數字化教學、科研與管理環境。傳統校園的基礎上,以網絡為基礎,從環境、資源到活動全部數字化,實現網上辦公、網上管理和網上服務。學校在開展教育、科研和管理及對外通訊工作全過程中,運用寬帶、交互性和專業性的局域網絡實現數字化教學及學校辦學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3.數字校園的組成

數字校園的建設包括校園基礎信息化環境的建設和校園應用系統的建設。校園基礎化信息環境包括校園網絡化環境、基本的信息化終端建設、數字教室的建設。校園應用系統應包括基礎應用系統和功能應用系統。

二、杭州市數字校園示范工程建設的背景和理念

“十五”和“十一五”期間,教育部和浙江省都曾實施過“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表椖?,浙江省曾前后共開展了三批省級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的實施工作,杭州市共有11所國家級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76所浙江省級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通過實驗工作,這些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的信息化工作得到長足發展,使信息技術在學校的教育教學、學校管理、學生學習等方面的應用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并向兄弟學校和社會起到了較好的輻射作用。隨著社會經濟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媒體、物聯網、泛在網絡、微視頻教學、數字地球、數字城市、開放教育、終身教育、移動學習、在線學習、學習力等新概念、新理念、新技術層出不窮,對學校的教育教學產生了新的沖擊和影響。面對新時期教育信息化工作所面臨的挑戰,我們該如何抓住機遇,迎難而上,把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向新的階段,這是從事教育信息化工作人員的職責所在。

根據《杭州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發展規劃》《杭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發展規劃》《浙江省中小學數字校園示范校建設指導意見》的精神,為加快推進我市教育信息化、現代化建設,構建更有效的教育技術支撐基礎,我們實施“杭州市數字校園示范工程”基本的理念為:通過實施《杭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發展規劃》來普遍提高我市基礎教育的信息化整體水平,以“課題研究”的思路和方式來實施“數字校園示范工程”,讓新技術、新理念在一部分有條件的學校率先實驗研究,促進實驗示范的學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設和應用方面形成自己的亮點和特色,實現創新發展。

三、杭州市數字校園示范工程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建設總目標

1.指導思想

按照《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發展規劃》《杭州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杭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發展規劃》的要求,以學校網絡及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以教育資源和平臺建設為重點,以教育教學信息化應用為核心,以管理體制、機制和隊伍建設為支撐,以創新教育模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加快杭州市教育信息化進程,提高信息化水平,為我市實現教育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2.建設總目標

經過五年時間的努力,形成數字校園示范建設體系,建成80所市級數字校園示范學校,力爭建成25所省級數字校園示范學校。通過示范學校引領、帶動各級各類學校進一步加強數字校園建設,充分發揮信息化設備設施的作用,提高設備使用效率,進一步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促進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現代化,進一步加強信息技術在學校教育教學、科研、管理和學生校園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學校核心競爭力,全面提升我市教育信息化整體水平,促進教育現代化。

四、杭州市數字校園示范工程建設的基本原則和要求

實施杭州市數字校園示范工程,是貫徹全國、全省教育工作會議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構建更有效的教育技術支撐基礎的重大探索與創新。為此,在實施過程中我們將堅持以下原則和要求:

1.統籌規劃,分類指導

在浙江省數字校園示范學校建設指導意見的基礎上,根據我市教育信息化實際情況,制定出中小學適用的《杭州市數字校園示范學校建設指導意見》。依據《杭州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杭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發展規劃》的總體部署,統籌規劃,合理創建,分類指導。學校應根據各自辦學類型、辦學定位和辦學實際,根據省市兩級有關數字校園創建指導意見,制定學校的數字校園建設總體計劃和方案,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切實提高學校信息化水平。

2.突出應用,強化特色

堅持以應用為核心,以育人為本,以推進教育教學模式創新為重點,積極探索信息化教育新模式,促進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現代化。數字校園建設應充分體現學校的辦學理念,根據學校辦學定位和辦學特色,結合學校的整體發展規劃統一設計和建設,嚴格遵循相關技術規范和標準,注重對學校核心和特色工作的支撐與引領,服務于學校的管理者、教師、學生和家長,服務于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服務于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

3.優化整合,適度超前

數字校園建設應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以應用促建設,適度超前。依托學?,F有的信息化環境,努力實現對學?,F有各類資源的優化整合,分層推進,分步實施,建構一個以學校應用為中心的數字空間,實現校園內部、校園與區域、校園與社會之間的信息、數據和資源授權的共享與交流,充分發揮數字校園建設的投資效益。

五、杭州市數字校園示范工程建設的實施步驟

成立“杭州市數字校園示范學校建設工作小組”和專家組,組織力量制定《杭州市數字校園示范學校建設指導意見》,籌備第一批30所市級數字校園示范學校建設工作。

2012年:根據省級數字校園示范工程創建的進度,啟動第一批30所市級數字校園示范學校建設工作?;I備第二批50所市級數字示范學校建設工作。

2013年:做好第一批30所市級數字校園示范學校建設的中期督查,繼續執行市級第一批示范學校的建設。啟動第二批50所市級數字校園示范學校建設工作。

2014年:完成第一批市級示范學校建設并進行驗收,做好第二批50所市級數字校園示范學校建設的中期督查,繼續執行市級第二批示范學校的建設。

2015年:完成第二批市級示范學校建設并進行驗收。做好杭州市數字校園示范學校創建的總結工作。

六、杭州市數字校園示范工程建設的遴選程序

杭州市數字校園示范學校遴選采取學校申報、學校主管部門審核推薦、杭州市評審立項、學校實施、經市驗收合格后授予“杭州市數字校園示范學校”稱號的方式進行。

1.申報

杭州市數字校園示范建設由學校根據本校教育信息化發展基礎及當地教育發展和教育信息化規劃申報。申報學校根據學校類別,依據《浙江省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標準》《杭州市數字校園示范學校建設指導意見》進行建設和自評,自評達到合格方可申報,填寫《杭州市數字校示范校園建設申報表》和示范建設方案,并附自評報告,報學校主管部門審核。

2.推薦

學校主管部門根據學校申報材料,組織專家對學校教育信息化現狀和建設方案進行檢查、評估。根據分配的市級示范名額,推薦市級數字校園示范建設學校。

3.評審

市級數字校園示范建設學校評審堅持“公開、公平、競爭、擇優”的原則。各區、縣(市)和直屬學校申報市級數字校園示范建設學校,經審核初選、專家實地考察、評審委員會評審后,由市教育局公布市級數字校園示范建設學校。

4.驗收

市級數字校園示范建設學校建設期滿后,由市教育局組織專家組根據學校示范建設方案進行驗收。驗收合格,授予“杭州市數字校園示范學?!狈Q號。

七、杭州市數字校園示范工程建設的保障措施

實施杭州市數字校園示范學校建設是推動全市教育信息化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具有引領和示范作用。數字校園示范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學校教育、教學、科研和管理的各個環節,影響和決定著學校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全局與走向。為此,必須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以科學創新的發展思路予以推進,確保目標任務的完成。

1.加強領導,確保數字校園示范學校建設順利實施

市教育局成立杭州市教育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制訂實施方案和工作計劃,加強對省、市兩級數字校園示范學校創建過程中指導和落實情況的督查。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杭州市教育技術中心,負責省、市兩級數字校園示范學校建設的日常管理工作。

各教育主管部門應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工作機構和專家組,研究落實本地區的數字校園示范創建方案,切實把數字校園建設納入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和重要議事日程,加強統籌領導,制定扶持政策,落實工作責任,扎實有效推進。教育主管部門主要領導和學校校長要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建立目標工作責任制,切實擔當起教育信息化和“數字校園”建設任務。

2.加大投入,切實推進學校教育信息化進程

各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應將數字校園建設、運行維護和創建工作經費納入教育事業年度預算,并設立數字校園建設專項資金。加大投入,加快推進數字校園建設,確保建設項目按期完成并順利通過驗收。

3.加強管理,努力提高數字校園示范建設效益

各教育主管部門應高度重視“數字校園”的管理和應用工作,通過完善的管理制度、人員培訓、經驗交流和考核評估等形式促進數字校園的應用,重大活動要求做好相關活動記錄、工作臺賬、宣傳報道等工作。

(1)建立工作年報制度。省、市兩級數字校園示范建設學校要嚴格按照建設方案要求,落實項目,每年6月底前要將上一年度示范建設進展情況形成書面總結報教育主管部門。

(2)建立督查制度。各教育主管部門要建立督查制度,督促學校如期完成建設任務。市教育主管部門將組織專家進行不定期的抽查。對于按計劃實施,建設成效顯著的省、市兩級數字校園示范建設學校,給予通報表揚;對于未按計劃完成示范建設,或者成效不顯著的,責令其整改,延期一年后仍未能完成整改、通過驗收的,將予以通報批評,取消其數字校園示范學校建設資格。

(3)建立驗收制度。省、市兩級數字校園示范學校建設期滿,市相關部門組織驗收。驗收時,將根據省、市兩級數字校園示范學校建設指導意見和學校申報的實施方案,重點檢查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落實情況,在教育、教學、科研和管理中所發揮的效益,以及經費使用等情況。市級示范學校驗收合格后,授予“杭州市數字校園示范學?!狈Q號。

(4)建立幫帶制度。每所省級數字校園示范學校必須有2所以上牽手(結對)學校,每所市級數字校園示范學校必須有1所以上牽手(結對)學校,推廣經驗,幫助牽手(結對)學校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示范、輻射效應。

篇4

為迎接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檢查驗收,鎮中心校于2020年11月19、20日抽調力量組成督查組對縣前十名和后十名的鎮中、青中、樹中、江中、干中等五所中學及江潭完小、煤礦完小、昆侖完小、大塘完小四所完小的校容校貌、均衡發展資料、功能室、校園文化建設、后勤設施等方面進行了第二輪督查,現將督查情況通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各單位領導工作方案重新進行了調整,按照督導評估四類21點分工責任到人,加強了力量。材料扎實,數字邏輯關系嚴密,文字、數據、圖片各種材料具備,能按照教育局的封面和裝訂要求對封面進行了更換,新增了10、11月各項資料,重新進行了裝訂。 材料整理更加精細。干中、鎮中、江中、樹中的校園文化建設、班級文化投入大,全部換新。學校核查表、學校達標情況表、問題清單交表及時,數據準確、數據邏輯關系吻合、問題整改到位。

二、教育均衡發展資料扎實,裝訂美觀

1、各校在原基礎上進行了更加詳細科學的分工,校長為第一責任人,四項21點逐項落實好。迎檢材料規范齊全,各校都在第一次督查的基礎上進行了充實和理順。開學后教育局舉辦的和參加上級各種培訓證書復印件、學校的各種活動資料都能裝進了材料。資料、佐證材料、圖片齊全、數據邏輯關系嚴密、裝訂順序與縣指標順序一致。其中鎮中、江潭完小資料最為突出。

2、各校資料員加強了訓練,能對各項數據熟記于心,檢查時對答如流。鎮中尹華恩、江小卿萍最好。

三、功能室及實驗室、圖書室、儀器室、體育室建設

各單位都能按照“一表清”的要求,完成了功能室布置,標牌、功能室資料(器材登記表、使用安排表、使用記錄、報損記錄等)、制度、職責上墻、器材擺放整齊,柜卡、物卡準確,拿取器材快速準確,學生實驗報告擺放有序、消防設施齊備等。大塘完小圖書和儀器重新進行了整理。

1、場地設施規范:鎮中、大塘完小、樹林中學、昆侖完小、江潭完小。

2、資料齊全。室牌,各項計劃、總結,使用記錄,實物臺賬等上墻、歸檔。其中鎮中最到位。

3、各室使用率高。如鎮中理化生實驗室,圖書室、閱覽室經常使用,有特色。

4、各單位管理人員分工明確,責任心強,迎檢時,每個功能室都有具體管理人員及時到位。

5、大塘完小有專門的美術室,使用經常(痕跡明顯),資料整理好,布置美觀,管理員迎檢素質高,學生作品欄張貼美觀、檔次高。

6、樹林中學、江潭中學勞技室有制作工具。

三、校園文化建設

各校都認真創設一個優美、和諧的學習生活環境,秉著“讓每一塊墻壁都會說話,讓每一棵花草都能傳情,讓每一幅圖畫都能會意”的環境育人理念,先后投入資金,美化了校園環境。室內外的墻上掛上新的了校訓、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師職業道德、名人名言等。通過學校文化、班級文化,培養了學生思想道德情操,學生養成教育得到很大的提高。第一次檢查后,干木中學、鎮中、樹中又投入資金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和班級文化建設。鎮中學本期還制作了2處校園文化墻和19個宣傳窗,整個校園文化生活的品位得到提升,不僅優化了校園環境,還增添了濃厚的學習氛圍。

四、準備時間長,花費精力大,但個別學校還存在許多軟肋:

1、大部分學校的教師交流比沒達到省級要求10%的標準,個別學校交流比為零,缺教師交流花名冊。5%培訓經費,佐證材料不夠。

2、個別學校在中心校第一次督查后,沒有行動,這次檢查時,材料仍只做到九月份。

3、個別學校經費花的少,材料做得太簡單,圖片和佐證材料不夠。校園文化建設還是原來的老樣子,有兩所小學材料封面不符要求。

4、個別學校的課表與部頒標準有差距。

5、個別學校領導、資料員對學校資料與數據不認真去記,這次迎檢時不能一口清。

6、學生養成教育有待加強。

7、個別學校伙食費公示,與實際有差距,留樣柜為單鎖或沒鎖, 依然有部分菜堆放在地上。食堂衛生不夠。

8、部分學校功能室資料不完整、混裝,缺計劃、總結,活動記錄停留在9月中旬。室內衛生沒掃,室外衛生有蜘蛛網沒打掃。危險化學藥品未上鎖,儀器柜缺柜卡,實驗室未通水等。室內設施簡陋,體育室器材少,科技室無工具,無學生作品,實驗報告不夠或沒整理裝訂。多媒體教室投影儀已壞,無法使用,美術室洞膏模型上滿是灰塵,模型殘缺破敗。功能室與教師宿舍有沖突。

行百里,半九十。辦法總比困難多。要不斷努力,去實現我們的目標。雨露潤花蕾,溫馨滿校園。我們洞江教育人在迎接國家教育均衡發展檢查工作中,將以這次檢查為契機,用我們智慧和勤勞充分體現自己的價值,塑造積極的、富有生命活力的人文精神,豐富人生內涵,提升學校的辦學品位,引領學校不斷走向卓越、走向輝煌!

篇5

一、“工程”實施情況

去年以年,在縣委、政府的領導下,在省、市遠程教育領導小組的指導下,縣教育局、財政局、發改局密切配合,共同協作,經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順利完成了我縣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項目的工作任務。全縣建成三種模式項目學校*個,其中:模式一學校*個、模式二學校*個、模式三學校*個。工程實施過程中,我縣堅持“配備為基礎、管理為關鍵、培訓為重點、應用為核心”的原則,緊緊圍繞遠程教育資源應用這一個中心環節,不斷提高教育質量,降低教育成本,并且在建、管、學、用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加強領導,協調推進。實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是全面提升農村教育質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實現教育跨越式發展難得的歷史機遇,我縣充分認識到這項工作的戰略意義,把它作為全縣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一項全局性工作來抓。成立了分管縣長任組長,教育局、財政局、發改局負責人為成員的工程領導小組,負責對工程項目實施進行統一部署,制定實施方案.由教育局局長任組長,分管副局長為副組長,計財科、裝備中心、網絡中心、教研室等職能科室為成員的工程業務指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電教站,具體指導與協調實施工作,監督檢查實施工作中的有關問題。各“項目學?!币蚕鄳闪⒘艘孕iL為組長的工作機構,擬定工程實施方案,明確工作職責,專人負責工程項目的管理、實施、安裝、調試、驗收、應用和維護等工作。

(二)加大投入,穩步推進。我縣在省“農遠工程”帶動下,全面實施了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在省、市“農遠工程”資金啟動下,我縣加大資金配套力度。教育局、財政局聯合下發了《*縣中小學數字化校園建設規范標準》,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撥出79萬元配套資金參加全省統一招標,各鄉鎮和學校設立了“農遠”工程專項建設資金。按照省“農遠工程”標準完成*所“模式三”學校的建設,*處“模式二”學校的建設,*處教學點“模式一”建設。農村中學多媒體教室*口,所有項目學校均布置信息接收點和播放點。

(三)健全制度,規范運行。一是制定“農遠工程”設備管理制度,落實管理人員崗位責任。先后下發了《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作管理辦法》、《遠程項目學校工作職責》、《遠程教育設備管理制度》、《現代遠程教育管理(人員)教師工作職責》、《現代遠程教育資源接收管理人員職責》、《現代遠程教室管理制度》、《計算機教室管理制度》、《多媒體教室管理制度》、《現代遠程教育資源下載和軟件使用管理制度》、《現代遠程教育項目服務管理制度》等10種規章制度。做到了“制度上墻,責任到人”,使管理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職責分明。二是完善“農遠工程”技術支持服務體系。組織人員定期到學校進行設備巡檢,能做到農遠硬件設備維修“隨報隨修、大故障在一周內處理”,初步形成了統一的服務機制。三是設立專項建設資金??h教育局、財政局聯合下發了文件,中小學電教費??顚S?,主要用于電教設施的維護與更新,重點用于“農遠工程”建設,確保農村遠程教育工程可持續發展。四是教育局擬定出臺《*縣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年度考核評估細則》,對各校從“項目管理、活動組織、實施效果、師資培訓”等方面進行年度工作考核,將考核結果直接記入校長年度目標考核,保證農村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各項工作得到有效落實。

(四)管理到位、規范驗收。(一)是為保證工程施工工作組織管理有序,我縣要求施工隊在工程施工中必須嚴格執行《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項目工程施工管理手冊》中的各項規定,對施工設備、施工程序、施工進度、施工結果逐校進行真實有效的記錄,保證遠程教育設備全部安裝到位,做到了施工各環節科學規范,確保了工程質量。(二)是我縣各學校項目領導小組高度重視項目評估工作,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了認真全面的自查評估。各學校從項目組織機構、配套資金、人員培訓、設備建設、資源接收和應用管理、課題研究等方面全面回顧,總結了項目執行中取得的經驗成績,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及今后的計劃措施,在向縣農遠辦提交書面匯報材料的同時,并提供了與項目有關的檔案資料。

在各學校自查評估的基礎上,縣農遠辦按照驗收標準,由縣教育局黨組成員帶隊組織人員分別于20*年*月中下旬進行抽查,*月*日進行全面普查,對項目學校通過聽取匯報、實地查看、查閱資料、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各學校工作進展情況進行了現場檢查驗收。從檢查的情況來看,各學校能認真貫徹執行相關文件精神,保證遠程教育設備按時安裝到位并投入使用。同時,對在檢查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對存在問題的項目學校下發整改通知書,并進行復查,有力地促進了項目學校的工作進展,充分發揮了遠程教育的作用。

(五)加強培訓,強化應用。教師培訓是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應用的關鍵。為扎實做好農村教師培訓工作,我縣全面開展了一系列農村教師培訓工作。一是要求所有農村學校建立“先培訓、后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使用機制??h教育局配套出臺了“農遠工程”教師計算機能力“四會”達標考核,要求農村學校所有專任教師通過校本培訓,達到“會使用操作系統”、“會上網查找資料”、“會office操作”、“會用課件上課”。每次培訓都要由人事局、教育局聯合組織考試,頒發結業證書,考試結果與教師職評、評先、年度獎金掛鉤。二是抓好骨干培訓。今年縣教育網絡中心安排了五期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骨干教師培訓,并于20*年*月專門組織“農遠工程”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半個月培訓,培訓會對多媒體設備的維護和常見故障的排除、光盤資源的管理、應用和光盤存儲技術舉辦了專題講座,學員分組到鄉鎮中小學微機室進行實際操作維護,鞏固了培訓效果。三是把“農遠工程”納入校本培訓之中。依托骨干教師開展教師全員信息技能操作培訓,積極探索和建立了校本培訓新模式,其內容涉及觀摩全國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培訓光盤,設備使用技術培訓、課堂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模式等,通過系列培訓,有效地提高教師遠程教育應用能力,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推進了遠程教育工程的深入實施。

(六)因地制宜,提高效率。為充分發揮工程效益,我們堅持“面向學生、走進課堂、用于教學”,結合實際,因地制宜,不斷提高應用水平??h農遠辦指導督促各項目學校建立三種模式應用保障制度,區別不同學校、不同模式分學科提出課時安排要求,區別不同學校、不同模式分學科提出課時安排要求。在各項目學校試點的基礎上,認真總結經驗,初步提出了“一機兩用”應用模式,即“上課學生用,課余教師用”??h“農遠”辦正在制定三年規劃,培養新的典型,總結經驗加以推廣。

二、檢查反饋情況

在各學校和鄉鎮自查的基礎上,縣農遠辦按照驗收標準,由縣教育局黨組成員帶隊組織技術人員分別于20*年*月中下旬進行抽查.*月*日,縣教育局、財政局、發改局聯合對所有項目學校工程進行全面普查.20*年*月*日,市教育局、財政局、發改委聯合抽驗了*小學,檢查組專家們通過聽取匯報、實地查看、查閱資料、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各學校工作進展情況進行了全面驗收。在充分肯定了我縣認真貫徹執行上級文件精神,保證遠程教育設備按時安裝到位并投入使用等方面的做法。同時,對檢查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反饋,還存在著一些困難和薄弱環節:一是由于縣財力薄弱,經費投入仍然是制約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瓶頸”,教育經費的供給與需求矛盾突出;二是在設備安裝過程中,沒有對項目學校所應配備的電視櫥柜、機器防塵布提出具體統一標準,造成一部分項目學校在衛生防塵方面不到位;三是對所應要求下載的教學資源沒有達到標準數量,多數下載資源沒有及時刻錄光盤,下載資源與本地學科教學進程在一定程度上還不同步,部份光盤資源示范課教學目標難以全面落實。四是部分教師(特別是部分老教師)認識不到位,認為使用這么先進的教學設備是青年教師的事,學習使用農遠設備的積極性不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針對現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下步工作中,我們將按照省、市的部署,教育局、財政局、發改局統一行動,密切配合,堅持以應用為核心,加大投入,進一步加快農村遠程教育工程建設,推進信息技術在農村教育教學中的普及與應用,充分發揮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效益,促進教育事業的全面開展。

1.立足縣情,按照“適度超前,科學規劃,穩步實施,整體推進”的原則,加快農村遠程教育工程推進。爭取3-5年,實現農村中小學普通教室多媒體化。

2.充分發揮主管部門的組織、協調、指導作用,認真組織開展現代遠程教育課題實驗研究,切實加強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與課程整合的研究,努力實現教育模式、教學方法和呈現方式的變革,實現“輕負擔而高質量”的辦學目標。

篇6

【關鍵詞】移動學習;教學設計;模式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 (2008) 10―0069―04

引言

隨著WAP技術、藍牙技術及GPRS系統的成功開發,移動電話和移動計算技術迅速普及全球,為移動教育的開展提供了理想的技術基礎和物質準備。移動通信技術與移動計算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使得教育中出現了一種嶄新的學習形式――移動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模式,移動學習已在世界范圍內備受關注。我國教育部高教司已于2001年12月發出了關于“移動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項目立項的通知[1]。到2006年我國高等教育技術協作委員會已經開展“移動教育工程”試點項目[2],國家教育部“移動教育的理論與實踐”試點項目已經立項,這些都表明,我國教育技術界已經認識到移動學習和移動教育研究的重要意義。國內關于移動教育研究的代表性項目主要有兩項:(1)北京大學的移動教育實驗項目。該研究分為四個階段:一是基于GSM網絡和移動設備的移動教育平臺。二是基于CPRS的移動教育平臺。三是基于本體的教育資源制作、和瀏覽平臺。四是教育語義網絡平臺。(2)南京大學多媒體移動教學CALUMET項目。CALUMET項目的全稱是“多媒體移動教學網絡系統”。該系統預期通過先進的多媒體教育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在校園網中實現隨時隨地的教學[3]。

一 移動學習概述

1 移動學習的涵義與特點

鑒于對移動學習認識與理解取向的不同,對于移動學習的定義表述也是眾說紛紜,綜合多種移動學習的定義表述,可將移動學習定義為:移動學習是利用無線移動通信網絡技術以及無線移動通信設備(如移動電話,個人數字助理PDA,Pocket PC等)獲取教育信息、教育資源和教育服務的一種新型學習方式[4]。

移動學習具有學習便捷性,教學個性化,交互豐富性,情境相關性等特點,是移動計算技術與數字化學習技術嫁接的產物,代表著學習的未來。移動學習將諸如個性化,多媒體,情境智能,觸覺交互,移動設備等新技術融入到教育與培訓領域,它又區別于一般給予優先網絡與固定桌面計算機的網絡學習和數字化學習的基本特點,如學習便捷性,教學個性化,交互豐富性,情境相關性等特點。移動學習的出現本質上是教育與技術相互作用的結果,經歷了一個教育需求與技術發展交互驅動的過程,它的出現不僅會帶來人們觀念的改變,還會促進整個人類學習環境的徹底改變。

2 移動學習的理論基礎

移動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技術與方式,是寬帶移動多媒體通信技術在教育中的具體應用,一定學習的實踐必須有新型的學習理論作指導,這也有助于我們深刻認識這一新型的學習方式。與移動學習有密切關系的學習理論有:非正式學習(Informal Learning)、情境學習(Situated Learning)、活動學習(Action Learning)、經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等學習理論有著密切的關系。一方面,這些新型的學習理論為移動學習實踐提供了理論基礎;另一方面,移動學習又為這些學習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提供了技術手段與方法。

3 移動學習的技術支持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移動學習系統將給使用者提供更方便的服務,移動學習的不斷發展離不開與之相關的技術支持,移動學習實現的技術基礎是移動計算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即移動互聯網技術, 如WAP、“藍牙”技術、GPRS、UMTS 技術等。

4 移動學習的實現方式

目前可實施的移動學習方式主要有:基于短信息的移動學習和基于連接瀏覽的移動學習。

(1) 基于短消息的移動學習[5]

學習者通過手機等學習終端,將短信息發送到位于互聯網的教學服務器,教學服務器分析用戶的短信息后轉化為數據請求,并進行數據分析、處理,再發送到學習者手機,利用無線移動網絡與互聯網之間的通信來完成一定的教學活動。學習者通過短消息接收到的信息更具個性化,同時更方便快捷。短消息服務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應用于教學是完全可行的。它不僅可以用于學習者日常的學習交流,而且可以被用于課業信息、日程安排和重要通知等信息的。短消息服務所具有的隨時隨地性,使它在某些學習情境下具有比E-mail和Web更為優秀的表現。

(2) 基于連接瀏覽的移動學習

基于連接瀏覽的移動學習是學習者利用移動學習終端,經過電信的網關接入互聯網,通過WAP協議訪問教學服務器,進行瀏覽、查詢,實時交互,類似于普通的互聯網用戶,由此可以看出,基于連接瀏覽的移動學習方式不但可以傳輸文本,還可以傳輸圖像信息。隨著移動通信協議的不斷改進,通信的速度將大大提高,基于連接瀏覽的移動學習將得到廣泛的應用。

綜上所述,移動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模式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成為教育技術領域研究的新熱點。移動學習不同于以往的網絡學習,因此移動學習的實踐必須有新型的教學設計模式作指導。

二 基于移動學習的教學設計模式構建

1 教學設計相關概念

教學是以促進學習的方式影響學習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6]。教學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指導下,圍繞著教學活動中的某一主題,形成相對穩定的、系統化和理論化的教學范型[7]。教學設計模式就是教學設計理論的簡化形式,是組織化和結構化了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移動學習下的教學設計是在終身教育以及繼續教育的理念指導下,以學習者為中心,對各種學習資源進行設計、開發、利用,以促進個體的終身發展。

2 移動學習教學設計模式構建

教學設計涉及到一個組織化的教學過程,如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習者、教學策略、教學媒體以及將這些基本要素整合為一個模型。目前現有的教學設計模式不下百種之余,這里僅介紹兩種教學設計模式:ADDIE模式和ASSURE模式。

ADDIE教學設計模式包括教學的分析(Analysis)、設計(Design)、開發(Development)、實施(Implement)和評價(Evaluation)五個環節。[8]

由Heinich 等人(1989)開發的ASSURE教學設計模式則包括分析學習者特征(Analyze learners)、陳述目標(State objectives)、選擇媒體和材料(Select media and material)、運用媒體和材料(Utilize media and material)、要求學習者參與(Require learner participation)以及評價、修改(Evaluate and revise)六個環節[9]。

以上介紹的兩個教學設計模式已在教育技術學領域中已沿用了很多年,而當今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給教學設計者和教師都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傳統的線性教學設計模式顯然不能適應當今的e-Learning學習環境,尤其是移動學習環境。因為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知識常以超文本的組織方式加以呈現的,知識難以被分成小塊進行學習。當人們開始對建構主義產生興趣的時候,便產生了許多對教學設計模式概念上的重新建構。建構主義理論強調的發現學習、合作學習、以學習者為中心等思想理念非常適合e-Learning環境中非良構知識的學習。具有非線性特征的超文本有助于學習者從多種觀點的角度接近概念并構建知識表征,真正改善對復雜概念的掌握,以達到隨機通達。

本文根據ADDIE和ASSURE兩種教學設計模式,并借鑒臺灣基礎教育中移動學習課程開發模式,提出了一個適合移動學習的移動學習教學設計模式。該模式由學習者分析和教學情境分析、移動學習資源的設計與開發、移動技術與教學環境的整合、移動學習教學策略的設計、教學活動的實施和移動學習結果的評價這六個環節構成,圖3展示了該模式各組成部分及之間的關系。下面便對這六大環節中所包含的內容加以介紹:

(1) 學習者分析與教學情境分析

分析學習者應用無線設備的能力;

分析是否需要整合移動計算技術幫助學習者的學習;

分析外部環境,如天氣、安全狀況等;

(2) 學習資源的設計與開發

組織化的學習內容;

闡明學習目標;

選擇適當的學習內容呈現方式,即可在移動設備中以多媒體的方式呈現學習內容,也可在真實情境中;

開發數字多媒體學習資源;

安排課程時間表和在學習活動中的體力分配;

(3) 移動技術與教學環境的整合

考慮移動設備的特征和實用性,如重量、屏幕的大小和分辨率、計算能力、輸入方式、訪問方式等;

構建移動環境,包括移動設備間的通信方式,Internet的接入方式;

(4) 移動學習教學策略的設計

移動學習環境是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學習者很容易產生迷失現象,低齡學習者不能將注意力集中于學習任務上。圖3 移動學習教學設計模式是以建構主義為指導思想,因此一般采用合作/協作學習、發現學習和自我調節學習這樣的教學策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為學習者提供指導。

(5) 教學活動的實施

按照加涅的九事件教學安排移動學習活動并創設學習情境,教師應熟悉學習者的學習內容,利用先行組織者策略為學習者建立先行知識;

培訓學習者使用無線設備的技術技能,尤其是對設備基本功能的操作;

觀察學習者使用移動設備時的小組協作學習活動,教師在適當的時機通過移動設備或面對面地給予干預和指導;

(6) 移動學習結果的評價

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的教學設計模式更加強調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真實體驗,而傳統的標準化測驗并不能完全夠檢測出學習者的能力,因此對學習結果的評價就不能夠完全按照傳統的標準化測驗,而替代性評價則避免了典型的多項選擇測驗中存在的問題。這些新的評價系統中所蘊涵的核心思想是:要求學生自己展示自己的學習,或者展示自己能夠利用在學習過程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來完成一些實際工作,其目的就是要在真實的情境中展示學生自己的水平。對于在移動學習中可采用的評價方式有如下幾種:

檔案袋評價

替代性評價的一種常見形式是檔案袋評價(portfolio assessment),即搜集和評估學生在一段時間內的作品樣本。教師可以收集學生的作品、研究設計以及其他一些反映高級心理技能的作品,并以此作為評估學生進步程度的依據。

表現性評價

表現性評價(performance assessment)是在現實生活中對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實際表現進行考察的測驗。汽車駕駛員和飛行員的駕照考試、醫學上的臨床測驗等,都是表現性評價。

(7) 對圖3移動學習教學設計模式的分析

教學設計模式圖包含六個要素而不是步驟,表明設計的非線性和設計的彈性。

學習者處于中心位置,而且又與其他要素相互關聯,說明在教學設計的任何過程中,學習者都是中心。周圍的其他要素是相互獨立但又關聯的,沒有用箭頭表明邏輯順序,是因為在具體設計時可根據具體情況,以任何要素作出發點。

移動學習環境處在最,包括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強調環境建設的重要性,以及開展的教學始終以真實環境或情景性信息化環境為基礎。環境的虛線表明這個教學環境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性的。

環境中的調整要素是指在教學或學習過程中,根據具體情況隨時調整的某些要素,體現該移動學習教學設計模式的靈活性和生命性。

三 移動學習教學設計模式在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中的初步應用

在終身教育的要求下,教師應該樹立時時學習、處處學習、事事學習的觀念,將移動學習理念貫徹到教育教學、科研、管理中。我校作為四川省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基地之一,在我們對中小學教師進行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過程中,我們將圖3移動學習的教學設計模式在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中初步進行了應用。

1 學習者分析與教學情境分析。中小學教師是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和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的成人,一般都有手機;國家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有了明確的要求,并已開始對中小學教師進行教育技術能力水平培訓,培訓后的中小學教師要能通過國家的教育技術能力水平考試,這樣的形勢使得中小學教師從主、客觀兩個方面都有了學習的動力和壓力;中小學任課教師一邊要完成大量的教學任務、一邊又要為自身教育技術能力的提高進行學習和實踐,他們用于學習的整塊時間不多,需要利用他們的零碎時間來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移動學習的及時性和靈活性,既節省時間,又不會影響老師們的教學和生活,還能使教師在工作學習中的疑問及時得到解決,減少了教師的額外壓力,滿足了教師自身學習和學校工作的需要。因此我們把移動學習引入到培訓中,作為對教師進行集中培訓后的后續支持性學習的一種方式。當然移動學習不能取代常規的集體培訓和遠程網絡學習,只是它們的重要補充,只有應用適當才能取得顯著的效果。

2 移動學習資源的設計與開發。移動學習不像傳統的課堂教學,它是一種很靈活的學習方式。這種靈活性體現為靈活的學習時間、學習地點、學習方式以及學習內容。所以教學設計者在設計教學內容時要設計非常豐富的學習資源,包括可以在移動設備中以多媒體方式呈現的學習內容,滿足學習者多方面、多角度地學習每個知識點。在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活動中,我們通過對中小學教師進行大量的調查,確定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相關知識中教師容易出現問題的內容,對這些內容進行歸類分析,確定知識表現形式,進行適合移動學習的資源開發,形成相關的數據庫,初步實現學員能隨時隨地進行登錄學習,提高學習者的積極性。

3 移動技術與教學環境的整合。移動學習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作指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為了獲取知識,必需在一定社會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和有效手段,通過與他人的協商、交流與合作來實現。我們在進行教育技術能力移動學習設計時,注意通過各種渠道,創設良好的交互性,引導學習者積極參與。移動學習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注重信息的交流,因而為學習者提供良好的人機交互與人際交互的教學環境成為移動學習的基本要求。我們采用“基于短消息的移動學習”的形式來構建移動環境――人、手機、移動計算機,創設教學情境――各種問題情境和媒體情境的呈現,激發學習者興趣;并利用手機這種移動終端的便捷性,為學習者提供豐富多樣、生動活潑、具有交互功能的學習情境,讓學習者通過查詢、檢索、探究來解決遇到的問題。

4 移動學習教學策略的設計。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教師團隊的老師可通過電子公告牌系統(BBS)或在線聊天(CHAT)引導學員參與問題的討論,啟發性地提出一些具有發散性思維的問題,并給出解答或讓學員自己找資料、自己解決問題,以提高學員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電子郵件系統(E- MAIL)實現移動教學的交互式答疑,教師可隨時掌握學員的進展情況,必要時還可以進行個性化的教學與輔導。建立協作學習小組,小組內學員之間的交流與探討,可以培養學員團結協作、互相幫助的情感和態度。

5 教學活動的實施。在培訓支持活動中,我們用到了移動資源瀏覽,移動即時訓練,移動學習討論,移動信息查詢,移動提問――回答等功能。移動學習既關注了人文精神和協作精神,又提供了教師與培訓者以及教師之間學習、工作的交流平臺。

6 教學評價。我們通過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來檢驗學員們利用手機等進行移動學習的效果,學員自己也可以隨時通過相關檢測了解自己哪些知識掌握得還不好,弄清存在的問題,及時通過手機短信的方式進行咨詢解決;學員還可以將自己的作品通過手機傳輸到數據庫中自己的學習檔案中,相關老師將定期通過學員平時參與的學習記錄和成果對其進行總體評價。

通過初步應用實踐,我們發現,移動學習可以彌補集中培訓的諸多不足,是一種有效的培訓輔助手段。

四 結束語

移動學習的前景是光明的,要使移動學習成為學習教育和終身教育的重要形式,真正在教育信息化中發揮其重要作用,教育技術工作者要對整個移動教育系統,包括教學資源、教學過程、教學對象、教學策略等一系列要素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努力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移動學習理論與實踐,以促進移動學習更好更快發展。

參考文獻

[1] 關于“移動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項目立項的通知[Z]高教司函[2001]256號.

[2] 關于開展“移動教育”工程的通知[Z].教技協[2002]1號.

[3] 隋清江,張艷萍,張進寶.移動教育:國內外實踐研究綜述[J].教育探索,2004,8,66-67.

[4] 葉成林,徐福蔭,許駿.移動學習研究綜述[J].電化教育研究, 2004,3,12-13.

[5] 李玉斌,劉家勛.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移動學習[J].現代遠距離教育,2005,(1):31-32.

[6] R.M.加涅.教學設計原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9,11.

[7] 李秉德主編.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56.

篇7

關鍵詞:英國;3D打印技術;學科教學;創新設計;體驗式學習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5)04-0108-07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5.04.016

引言

3D打印技術以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軟件生成的或通過實體掃描設備掃描實物所獲得的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積層造型法”逐層打印材料層創建物體,主要用于原型設計以及組件或產品地制造。3D打印技術實現了“設計即生產”的創想,具有快速生成的特點,不但能夠實現從零件設計到整體設計的跨越,而且所“打印”的產品,較之傳統方法所生產的產品具有更強的穩固性、更精密的結構,支持更有創意的設計與生成,因此近年來在機械制造、生物醫藥、建筑設計、藝術創造等多個領域受到越來越多地關注。

雖然3D打印技術在上述多個領域的應用受到關注,但目前針對3D打印技術在基礎教育領域深入應用的系統研究相對較少。英國教育部及相關組織機構于2012-2013年實施了為期一年的探究3D打印技術在學科教學創新中的應用,該項目不僅取得了實質性教學應用成果,而且推動了3D打印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為更多學校引進3D打印技術,變革教與學的模式起到示范與引領作用。本文結合英國3D打印技術教學應用案例,深入分析3D打印技術在英國中小學教學中應用的目標指向、應用效果及影響因素,探究3D打印技術在教學應用推廣時需要注意的問題,希望為學校教育引入3D打印技術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3D打印技術在英國中小學教學中應用的目標指向

1.指向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基于對3D打印技術本身特性的把握,發現該技術可以作為動力激發工具和支持創新設計的技術工具應用到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高和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一方面,3D打印技術本身的功能特性以及對學習活動的支持作用決定了其作為技術支持工具對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有積極影響。首先,3D打印技術作為一種新型技術,其新穎性更加容易引起學生參與基于該技術的學習活動的好奇心和興趣,激發他們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動機。其次,3D打印技術的獨特功能一一快速打印模型或實物,支持并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打印活動。學生可以利用3D打印機將自己的創新設計或想法以可視化方式呈現給教師和其他學習者,由此獲得的成就感,不僅會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而且會激勵他們主動參與創新設計。第三,3D打印技術支持的學習活動有助于體現學生作為學習活動主體主動參與學習的重要性和價值,進而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D打印技術的學習任務,需要學生主動分析打印任務、參與計劃與決策、參與創新設計原型,這種主體意識和被需要的感覺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和價值,促使學生更加的主動地參與到打印活動。

另一方面,為保證學生主動參與并有效進行學習活動,英國教育研究者認為在3D打印技術快速打印實物功能的支持下,學生可以將時間和精力集中在創新設計環節,有助于創新思維的培養。創新啟于格物致知,創新思維啟于透徹地分析打印任務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是進行創新設計、打印出創新性個性化作品的基礎和源泉。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創新設計、全面細致地分析打印任務,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最終打印出個性化的作品。

2.指向探索新的教學方法

英國3D打印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項目是在“人類可以通過制造和分享過程產生學習”理念指導下開展的學科教學創新探索項目。該理念的核心是“制造”和“分享”,強調在真實情境中通過體驗式學習與探究式學習是獲得知識并實現學以致用的有效方式。所以,教師借助3D打印技術可以為學生創建“體驗式學習中心”,這同時也是一個知識運用空間,學生需要主動參與到真實的實踐活動中,并通過親自動手操作獲得直接的學習體驗,提高解決問題的知識與技能水平。在3D打印技術支持下的體驗式學習中心從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上都有所突破。

“體驗式學習中心”的學習內容可以是一個專題的探究學習,也可以是單一知識或問題的學習與探究,還可以僅是一個創意的實現,甚至是這三者的交叉融合。在專題探究學習活動中,教師需要給學生提供一個主題及其設計綱要,并期望學生能對該設計做出自己的選擇,主動的進行學習和探究。學生在專注于研究主題的同時,會自然地將3D打印機作為學習或探究內容的一部分。針對后兩種學習內容,學生可以利用3D打印機將一個想法變成現實,將一個知識或問題以可視的打印作品呈現,有助于個性化和創新思維的發展。例如,沃特福德男子文法學校(Watford Grammar School for Boys)的學生打印出各種代數方程的3D圖形。

“體驗式學習中心”的學習方式可以是協作學習,也可以是自主學習,前者是實現“共享”理念的有效方式,而后者在實踐中已經證實了3D打印技術對學生個性化學習起著重要的支持作用。在2012-2013年英國3D打印技術走進校園項目研究中發現:基于3D打印技術的自主學習能改善學習效果并伴隨產生其他更廣泛的利益。例如在物理和數學學科教學中,教師非常希望能成功的使用打印機來促進學生思考、推理和理解學科教學知識,并且開展學生為主導的實驗。這種自主學習方式更大程度的將學習的主動權交付學生,讓學生在3D打印技術支持下進行自主學習,將知識學以致用。這種突破性的新教學方法,不僅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而且有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3D打印技術通過創造與設計這兩種技術使用方式為學生獲得并應用知識提供可靠、便捷的技術支持,實踐了“設計是重點,生產不是問題”的新思想,在提升學生分析、設計、評估、實踐和創造能力、促進學生的分析性思維與創新性思維以及系統思維發展、提高現實中建造高質量的工程提供保障并切實地實現了利用技術輔助工程設計等方面有重要實際意義。而且就如溫莎男子學校(The Windsor Boys’School)的DT負責人認為,熟悉3D打印設計流程(計劃、設計、制造和評估)的學生能夠利用3D打印機來縮短“制造”階段的時間,使打印機在“打印”產品時更快。這意味著學生可以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分配到產品的“設計”上,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此外,目標指向中提到的“體驗式學習中心”,更多地發生在“設計與技術”學科教學過程中。

三、影響3D打印技術在英國中小學教學中應用的因素分析

通過對2012-2013年英國開展的3D打印技術進入學科教學項目的分析,總結出成功背后的影響因素有以下幾個:

1.教師對3D打印技術的教學應用持積極的態度

正如許多參與項目的老師說,他們只花幾個月的時間就能足夠熟練地使用打印機和相關軟件,并且能在教學中成功而自信地使用。在實踐教學中表明,自信的教師在使用3D打印技術時要比那些相對孤立且不能堅持解決委托或獲得持續支持的教師更得心應手,因為他們有著對主題探究的熱情和敢于實驗與創新的膽量。正所謂“心之所向,身之所往”。當教師憧憬并相信3D打印技術具有促進教與學的潛能,便會致力于技術與教學的有效整合,探究創新教學方法,最終獲得成功的經驗和有效的技術應用策略。

2.教師與教學支持人員的通力協作

英國3D打印技術在中小學學科教學中應用項目,是由教育部、物理學會、全國數學教師理事會(NCETM)、3D打印機廠商、學校等合作進行的。其合作的目的有三個:一是確保教學中所選擇的軟件是適合跨學校、跨科目的;二是提高各種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包括各學校的教9幣資源、技術資源;三是促進交流與共享技術應用經驗。技術與教學整合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和人力。例如參與項目的Highworth女子文法學校有成功的案例,該校的DT老師和物理技術人員密切合作,共同設計一組可以通過金箔模擬阿爾法粒子的散射的設備。所以,教師與教學支持人員,包括專業技術人員、3D打印機廠商、同一學科或不同學科的教師之間的通力協作是推動探索技術促進學科教學的持續動力。

3.必要的軟硬件環境建設

(1)軟件

項目組織者和支持者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使用設計軟件的專門培訓,而且盡可能選擇容易上手且免費的設計軟件,比如很多學校選擇使用的免費Sketchup(草圖大師)?;谠擃愒O計軟件的數字設計模型是3D打印機打印產品的源文件。該文件在打印輸出時,通常是一個.stl文件,然后送入第二層軟件并生成打印機指令(G code),該指令唯一指向于一個特定的打印機。.s3g文件格式的G代碼通過SD卡輸入打印機。打印項目中Makerware和復制因子G計劃通常被用于生成G代碼。數字設計模型可以從如Thingiverse等免費網站下載,這有助于入門打印機操作的學習。

(2)3D打印機

從英國3D打印技術應用到學科教學的項目經驗分享中可以看出,3D打印機的選擇關系著能否有效使用打印機并將其優勢功能發揮到最大化。需要從以下幾點考慮:第一,要考慮3D打印機的使用者和使用目的。若是教師使用3D打印機打印教學模具,優先考慮打印機的速度和質量:若是學生利用該技術制作模型,則還需要考慮其易用性、耗材和成本。第二,要考慮打印機本身的一些因素,比如打印速度、打印機文件傳輸接口、與學校操作系統和網絡的兼容性以及質量和售后支持等。第三,要重視打印機所置放位置和環境,防止拖拉或移動,避免要打印出來的物體出現干燥和翹曲等問題。所以,學校或者教師在選擇和使用3D打印機時需要全面且慎重考慮。

4.對應用過程提供系統的支持

(1)來自學校管理層的支持

參與項目的大多數學校里的領導教師都是具備專業計算機輔助設計能力的設計與技術專家,他們通過“低干涉”管理讓學科教師更專注于技術使用方法和教學目標實現途徑,這不僅為學校師生提供財政支持以及他們創新使用3D打印機的視角,而且在鼓勵和支持教師使用新的、不熟悉的技術,組織并建立強大的人才團隊以及給學生傳授他們的技術知識等方面也起著積極作用。

(2)對應用3D打印技術的教師團隊進行專門的培訓

學校管理者與相關技術專家在學校引入3D打印技術后需要對校內擬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3D打印技術的教師進行專門的、系統的培訓。培訓初始期間,3D打印技術的使用輕松實現教師、技術工作人員和學生的一些大膽創新性想法,進而激發他們對技術持續探索的熱情。而且,跨部門在使用相關軟件時證明專門的培訓和持續的支持對技術使用與推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沒有經驗的教師必須花一段時間來提高使用打印機和應用設計軟件的能力。

培訓課程一般包含為教師提供3D打印機項目基礎內容和實踐機會,組織討論會分享使用3D打印機的經驗想法等活動。此外,教師需要花費正常教學以外的時間和精力來鞏固編程技術和CAD專業技術,以保證熟練使用3D打印機并充分發揮3D打印機的功能。

四、結束語

篇8

盡管近幾年中等職?;ㄙM了大量經費購置了一些硬件設備和部分教學資源,但是由于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歷史背景所限、專業門類眾多及教學資源開發人員奇缺,加上可移植性教學資源較少等原因,在常態教學過程中數字化教學還是沒有發揮好應有的作用,主要是中職校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嚴重匱乏及建設滯后所致。

(一)缺乏整體統一規劃

目前,大部分中職校教育信息化建設仍停留在硬件投資上,對軟件建設還不夠重視,存在著有路有車而無貨的現象。對于教學資源庫建設缺乏統籌規劃,購置教學軟件存在一定的隨意性,造成了有些專業教學軟件重復投資,而有些專業教學資源又嚴重老化的現象。自制資源缺乏管理,校內教師自主開發的教學課件、軟件、教案等教學資源,往往是學科教師根據課程實際需要而開發制作的,缺乏規范性、完整性,資源內容重復、形式單一。有些中職校在著手進行教學資源庫建設時,缺乏交流溝通環節,使許多相同的內容在不同的資源庫中重復,既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又造成了資源內容的冗余。[1]

(二)缺乏優質教學素材

目前,中職校教學資源形式比較單一,僅僅能滿足傳統信息化教學,交互性差。大部分素材仍局限于一些文字材料、圖片、積件、單機版課件以及試題,即使有動畫也只是二維動畫,缺乏三維動畫,缺乏視頻、音頻等多媒體資料以及中職校迫切需要的網絡課件、網絡課程、虛擬仿真實驗平臺等高質量的實用教學資源。

(三)缺乏專業特色資源

中職校教學資源庫的開發仍處于邊緣化狀態,沒有一家教育機構、軟件開發商能提供一套針對中職校的教學資源庫(不包括單獨開發的專業學習軟件),遠不及中小學教學資源豐富,中小學教學資源有專門軟件開發商、教學儀器生產商和出版機構。中職校購買的大多數資源庫都是由商業化的非職教經歷人員開發的,既粗糙又不能直接運用。有些專業教師從網上下載的資源也需要進行二次加工,主要是中職校專業門類太多所致。(四)缺乏校際與校企合作由于中職校普遍實施數字化教學的要求較晚,沒有專門管理與研究機構,因此學校管理人員和教師都在按照已有的經驗、想法各自為戰,使有限的優質教學資源未能得到交流共享和有效利用,更沒有在中職校間的交流與合作。另外,很少有學校在軟件開發時聘請行業專家參與,在教學資源庫結構、資源內容組織形式、資源文件類型和技術處理方式等方面都沒有一個統一標準,這不僅給使用者帶來了不便,也影響了教學資源庫之間信息的交換和共享。[2]

二、中職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有效途徑

由于中職校專業課程門類多、教學資源嚴重匱乏和教學軟件開發人員緊缺,應當從建立教學資源建設隊伍、完善數字化教學設施入手,構建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框架體系,加速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進程,從而加快中職校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

(一)組建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隊伍

根據中職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的現狀,首先應當建立由學校領導、課程專家、軟件企業專家、學科骨干教師、學校軟件開發人員組成的學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指導委員會,負責指導與審核學校各專業、學科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方案;其次以專業或學科為單位建立以學科(專業)骨干教師、信息技術教師教學資源開發團隊,同時聘請相關專業軟件公司技術人員擔任顧問,進行項目論證與評估;然后在此基礎上以學校學科(專業)教研室為單位,組建教師和管理人員全員參與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庫運用與評價團隊,通過具體教學過程的實施,提出相應整改意見和新的需求,供教學資源庫開發團隊進行調整或二次開發參考。在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過程中應當根據具體校情,除學校組織教師自主開發外,還可以通過校際合作、校企合作方式進行,利用教學設施供應商和出版社的教學素材資源進行開發。對于目前有些學校暫不具備條件開發的教學軟件如虛擬仿真實驗系統,應當采用先購買、后合作開發的方式進行,并在合作開發的過程中提升學校教師開發與運用軟件的能力。

(二)完善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設施

中職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設施除數碼攝像機、數碼照相機、高配置計算機和一體化編輯機外,還需要有一系列圖像、動畫、音視頻和編輯軟件,需要百兆乃至千兆接入、百兆到桌面到校園網系統,需要海容量的儲存系統和各類服務器群,甚至需要云計算機技術的支持。為了使教學資源得到較好的運用,不能停留在一個學校有幾臺液晶投影儀,而需要裝備多媒體網絡教室。在目前全面實施數字化教學環境下,學校除了為所有教學人員配備筆記本電腦,所有教學場所裝備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學系統外,還得配備標清或高清智能錄播室,利用多方位標清或高清攝像頭、自動拾音儀器用于全自動采集師生教學過程,并自動合成教學資源,而對于技能教學場所可以采用移動式定位型自動采集系統進行,從而提高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效率。

(三)構建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框架

中職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必須遵循在數字化教學環境下的師生在教學過程中角色觀的改變原則。因此,在建立數字化教學資源系統時,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以建構主義為理論基礎,重視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和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具體體現在:支持教學過程的多樣性,實現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講授式教學、探究式學習等多種教學與學習模式;支持教學過程的交互性,實現師生間暢通無阻地交流與協作;體現網絡化的特點,具備大容量、大規模、開放式、共享性、共建性、實時性等特性;體現資源豐富的特點,形式多樣;充分體現多媒體的特點,信息顯示多媒體化,交互界面設計友好,建立超文本鏈接,管理及使用便捷,能應用于各教學與學習環節,為全方位、多層次的數字化教學提供服務。[3]

三、中職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運用效能

中職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可提升教師收集、整理、加工和開發教學資源能力,可以實現多種教學模式,改變課堂教學方式??傊虒W資源庫是動態變化和開放的,可以延伸學生學習時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終身發展。

(一)提升了教師信息素養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數字化信息技術與各個教學環節有機融合起來,更新了教學理念,掌握了數字化教學理論,從而使教師具有高效獲取信息與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具有數字化教學資源的使用和開發能力,具備數字化備課和課程整合的能力。

(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中職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成后,教師在網上備好課后,可將課件存儲在與中心交換機直接相連的資源體系服務器上,或上傳到個人教學網站的相應位置,上課時,利用教室內的交互式電子白板系統,調用已備好的文件進行上課。這種課件圖、文、聲并茂,可有效激發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興趣與熱情。

(三)構建了新型教學模式

數字化教學模式是依托數字化教學環境,綜合運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和數字化教學工具,師生通過對數字化教學信息的展示、收集、利用、探索、發現、創作、重組等方式進行的各類教學活動的模式。這種模式讓自主交互式學習模式、網絡資源利用的研究性教學模式和基于Internet的遠程教學模式更有利于教學。

(四)提供了開放學習資源

篇9

關鍵詞:數字化;信息化;校園網;校校通;網上教研;視頻會議

昌邑市共有8處鎮、街道,695個行政村,總人口58萬?,F有各級各類學校117處,在校生73319人,教職工5385人。近幾年來,為貫徹落實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精神,推動數字化校園建設工作的開展,促進教育信息化發展,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逐步完善”的建設思路,采取得力措施,扎扎實實地開展了數字化校園建設與應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提高認識,增強做好數字化學校建設工作的緊迫感

在新世紀,以網絡通訊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在社會許多領域中正在引發各種深層變革,從而加速了人類邁向信息社會的步伐,也引起了教育領域的深刻變革,建設數字化教育,促進教育的科學、均衡發展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

1.發展數字化教育具有現實迫切性

信息化帶動基礎教育現代化是教育實現現代化,教育走向未來、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信息技術、通訊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對教育產生了史無前例的巨大沖擊,從教育環境、教育模式到教育理念、教育目標,都在這場沖擊中發生著變革。建設數字化,應用數字化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2.在教育信息化建設實踐中,構建數字化學校成為實現學校信息化的主要內容

隨著認識和實踐的進一步深入,我們發現:硬件加軟件的校園信息化模式遠遠不能發揮校園的優勢,更不能實現教育信息化所要求的對傳統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對全新教育模式的構建。要想發揮基礎設施的作用,促進信息化設施的有效利用,實現學校的統一協調發展,就必須建設數字化學校。即:配齊計算機,建成校園網僅僅是為數字化學校建設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構建數字化學校成為實現學校信息化的主要內容。

3.數字化學校建設是提高教育信息化應用效益的有效措施

近年來,我市教育信息化發展很快,特別是在信息設施建設、信息化配套項目、信息技術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當前嚴峻的現實是:信息化設施建設的高投入,并沒有帶來教育效益的高產出。數字化學校建設正是從改善信息化建設投資結構、加強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適用的教育資源、建立效益評估長效機制以及建設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等方面入手,是適合我市解決教育信息化應用問題的最佳方案。為此,我們進一步增強了做好數字化學校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采取切實措施,扎扎實實做好工作。

二、采取措施,加大力度,扎實做好數字化學校建設工作

數字化學校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必須做到統一規劃,分步實施。一是要從長遠著想,制定一個長遠而系統的整體規劃。二是要把數字化學校建設作為一項長期的任務來抓,分步、分層次逐步實施,逐漸完善。三是要全體師生積極參入,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1.加強設施建設,為數字化學校建設和應用奠定基礎

從2001年下半年開始,我市從4個方面,加強了教育信息化設施建設。一是計算機的配備。通過政府投入、社會各界贊助和廠校共建等方式,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投資4000多萬元,配備計算機11000多臺,基本實現了專任教師人手1機,學生近10人1機。二是“校校通工程”。從2002年開始,全市共投資近1000萬元建設了市教育信息中心和46處校園網,并借助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工程,采取“村?!甭摻ǖ男问綖樗修r村中小學建設了現代遠程教育系統,2005年我市就高質量地完成了“校校通”工程。三是多媒體投影教室建設。到目前為止,我市共投資近1000萬元,先后建起了300多個多媒體投影教室。四是加強軟件建設。借助電教教材收費政策,先后投資500多萬元,為教育局信息中心、學校校園網配備了辦公平臺、信息平臺、教育教學資源庫及資源管理平臺、數字圖書館等軟件,建起了全市視頻會議系統。通過近幾年的努力,我市教育信息化設施建設邁上了一個新臺階,也為數字化學校建設搭建起了較好的軟、硬件平臺。

2.強化隊伍建設,為數字化學校建設和應用提供保障

數字化學校建設是一項綜合工程,需要全體師生員工積極參與、通力合作。為此,我們通過建立有效運行機制,強化隊伍建設。一是建立領導機制。教育局成立了以分管局長為組長的項目領導小組,負責數字化學校工作的領導、組織、管理與協調。二是建立工作機制。市里成立技術保障和建設應用兩個項目組,建立了以相關業務科室為第一責任人的項目小組責任制。技術保障組由電教站技術人員和各學校網管員組成,負責網絡的安全、維護、更新及軟件平臺的開發、應用和培訓等,為其他科室和學校的數字化建設與應用提供服務。建設應用組由教研室、普教科、政工科、職教科和裝備站等業務科室組成。教研室負責教研網站的管理及各學科網上教研工作;普教科主要負責網上學籍管理、中考招生錄取及昌邑德育網管理;職教科開展了網上教師學歷進修、業務技能培訓;裝備站開展了信息技術學科網上教研。三是建立培訓機制。為抓好全方位的培訓工作,我市依托教研室成立了教學研究培訓中心;依托裝備站成立了信息技術培訓中心;依托進修學校成立了教師專業技能培訓中心。各培訓中心在每學期的開始,通過教育網本學期培訓菜單,教師可以自主選擇培訓內容,通過面授或網絡課堂進行學習,每學期完成60課時的學習內容。在搞好本市培訓的同時,我們還組織大量骨干教師參加上級業務部門組織的業務培訓和技能培訓,參加網管員培訓100多人次,計算機制作培訓200多人次,機器人教育培訓100多人次,信息學奧賽120多人次,教材培訓1100多人次。另外,每學年我市都要組織一次全市教職工教育信息化技能大比武,比武分教育行政干部、學科教師、信息技術教師和網管員4個組別,內容涉及數字化管理與應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課件制作、網站建設、常用軟件的使用等內容。通過培訓,提高了教師的信息素養和應用能力,為數字化學校建設和應用提供了保障。

3.狠抓設施應用,增強數字化學校建設的實效性

以數字化學校建設為抓手,本著“邊建邊用,以用促建”的原則,在抓好信息化常規應用的同時,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加強主題資源網站建設與應用。采取“面向一線教師,立足教學實際,推進新課程改革”的建設思路,成立了由裝備站、教研室和學科骨干教師組成的資源建設工作小組。裝備站負責主題網站建設軟件、網站系統的培訓、資源建設任務的分工、收集及合格資源的編目、入庫和。教研室負責主題資源內容的審查和評比。骨干教師負責組織本學科教師根據新課標要求制作主題資源。運用階段性評價和重點點評相結合的工作方法,完善主題資源網站建設與應用。先后多次召開點評會和研討會,解決了欄目設置不科學、資源內容不全面、網站整體質量不高的問題,使主題資源網站建設工作達到了較高水平。在完成建設任務的基礎上,狠抓了主題資源網站應用工作。大部分教師利用主題資源網站開展了集體備課活動,中青年骨干教師利用主題資源網站進行了常態課堂教學,許多學生借助主題資源網站進行了網上自主學習,發揮了主題資源網站在教育教學中作用。

(2)扎實做好網上教研工作。我市在2005年就依托教育信息網建設了教研網站―“昌邑教研在線”。開通了校園網的學校也建立了校本教研網站和學科教研專欄。各學科教研員都建有本學科教研專欄,通過專欄宣傳學科課程標準,報道學科教研活動,展示共享教學方法、教學論文、案例、課件、優質課等教研成果。所有教研員和部分教師建立了博客網站,開設網上專題研究,實現了教研員與一線教師之間的隨時隨地溝通,使上級的教育教學方針、政策能夠及時貫徹到基層,同時教研員也能得到來自一線教師的教學信息反饋,發掘教育教學中先進的教學模式、教學理念,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加以推廣或糾正,彌補了傳統教研模式的不足,提高了教研工作的時效性,促進了教研員和一線教師教學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3)開通視頻會議,實施網上辦公。我市在所有市直學校和鄉鎮駐地小學開通了視頻會議系統,利用該系統召開面向全市的各種會議,有計劃地組織了示范觀摩課、研討培訓等活動。實行網上辦公。教育局所有公文、各科室的通知和有關報送的材料都通過網絡進行傳送,方便了基層,節約了經費,提高了辦事效能。

(4)抓好教育技術軟件的管理與應用。在征訂方面,分學段、分學科成立了由學科教研員和骨干教師組成的教育技術軟件征訂專家組,每次征訂之前,先由專家組成員組織本校本學科教師,通過目錄和公司網站了解軟件性能,根據教學實際,提出實用的軟件推薦意見,由教育局匯總后形成我市的推薦意見。然后由學校根據推薦意見和上級有關要求,結合本校實際,自主征訂。對于大型軟件,采取“先試用,后征訂”的辦法。在管理方面,實行縣、鄉、校三級管理體制,各學校都建立電子音像室,做到專人管理,專櫥存放,制度健全,賬目清楚,賬、卡、物相符。對教育技術軟件的管理使用實行過程性評價,促進了軟件的日常管理與使用。

(5)積極開展機器人教育活動。我市專門設立了機器人教學教研組,由機器人教育教研員和部分學科骨干教師組成,負責組織、指導機器人實驗室的建設和教學工作的開展。先后共投資120多萬元,建成7處機器人教育實驗室,6處機器人教育示范校,20多所學校共配備機器人100多臺。開展了全方位培訓,并按要求開設了機器人教育課程,機器人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先后有96個代表隊分別在國家、省、市獲獎。

4.實施課題帶動,推動數字化學校的建設工作向縱深發展

“十五”期間,我市在22處市級以上現代教育技術示范校開展了校園網建設、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資源建設等方面的課題實驗。“十一五”以來,又確立了以數字化管理平臺、數字化教學平臺、機器人教育、校園一卡通等內容的“十一五”課題實驗項目,共立項國家、省、市級課題44個。在實驗中學、第一實驗小開展了“建立學生成長數字檔案”的實驗研究,便于家長通過網絡實時查詢學生的基本信息和在校學習情況,方便學校對學生綜合素質進行評價。在第一中學、文山中學開展了“校園一卡通”實驗研究,教師和學生可以用“校園卡”在學校內用餐、借書、考勤和身份識別,方便了學校管理。在外國語學校、奎聚小學開展了“家校通”實驗,為學校提供了多樣化的信息渠道,教師隨時為家長各種信息和建議。90%的學科教師都確立了自己的實驗課題,如:“信息技術與閱讀興趣的提高”“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學生求異思維能力”“多媒體與問題情景設計”等,使全市上下形成了人人有課題,個個搞實驗的良好實驗氛圍。通過課題研究,探索了數字化學校建設與應用的做法,形成了較為科學、有效、可操作的數字化學校建設模式和方法。

5.建立評價體系,為數字化學校建設增添活力

建立長效的評價機制是促進信息化設施管理與應用的關鍵,為此,我市在2004年制定了《昌邑市現代教育技術考核評價辦法》,從“校園網的管理與使用”“資源建設與使用”“網絡化辦公”“信息技術學科教學”“電教軟件的管理與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示范校建設”“計算機、多媒體的配備”“競賽及成果”等幾個方面都制定了詳細的目標要求和評價標準。評價采取過程性評價、結果性評價和綜合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評價結果計入各單位每年一度的綜合督導成績。從2006年開始,為推動創建數字化學校建設,又制定了《昌邑市數字化學校建設與應用評價標準》。從環境建設(包括設備、教室等)、資源建設(圖書、教學設計和課件等)到活動過程(包括教、學、管理、服務和辦公等)幾個環節實行了多元化評價,針對不同類別的內容分別設定了4個一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26個三級指標。一級指標包括領導與管理、環境與條件、應用與研究、成果與效益,每一個三級指標均對應一個工作點,都有相應的評估要點及打分辦法。如:學校主頁、班級主頁、教研網頁、教師博客和學生個人網頁等采取評選的辦法;教師信息素養通過技能比賽進行測試,學生信息素養通過信息技術抽考和計算機作品來進行評價。將數字化學校建設和應用工作也納入了全市一年一度的教育綜合督導評估。通過評價體系的建立,促進了信息化設施的管理與應用,激發了學校創建數字化學校的熱情,為數字化學校建設增添了活力。

三、取得的成績及建議

篇10

一、聯系社會、展現學校風貌的數字窗口――外部網站

學校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傳承知識、啟迪智慧的重任,其教育教學內容必須共振于社會發展的脈搏,與科學技術創新的步伐保持同步。社會的變化與發展對學校教育有著極大的影響,要辦好人民滿意的學校,僅依靠學校的資源是難以實現的,充分發揮社會資源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作用,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架設學校的外部網站能促使學校與社會之間信息的高效快捷傳遞,完成信息對稱的使命。通過學校網站的信息可以弘揚學校的辦學理念、顯現辦學的特色、記錄發展的歷史、展示辦學的成果,還可以及時相關公告與通知,實現多方位快速溝通。

1.網站運行維護的方式

(1)網站運行在校外:常見形式有主機托管、虛擬主機或租用空間等。這種建設方法的優點是網站架設與硬件運行維護的工作由專業運營商負責,學?;静挥每紤]運維的工作,也就不需要專職的網絡管理人員。

有些學校的網站沒有自己的獨立域名,僅使用他人域名下的二級域名或虛擬目錄,甚至是隸屬于某個域名下的一個鏈接,只租用很小的網絡硬盤空間,這不僅導致訪問速度會受到影響,上傳文件也將受到存儲空間的制約,對宣傳學校與網站管理也會帶來不便,更難以拓展信息化應用。其實現階段申請一個屬于自己學校的個性化獨立域名無須太多的繁雜手續,費用每年僅需幾十元。

(2)網站架設在校內:學校網站架設在校園內的服務器上,運行維護與管理均由學校的相關的網絡管理人員負責。這種方式需要網管人員具備一定的技術水平,更要有工作熱情和奉獻精神,由于防黑客攻擊、防木馬、防病毒等工作較多,經驗不足的網絡管理員會有較高的壓力和心理負擔;但這種模式優點也很多:由于服務器運行在學校內部,校內訪問速度快、管理方便、空間巨大且可以輕易擴展,可方便快捷地架設隸屬于學校域名的二級域名網站,也利于開展各種信息化應用,更能促進信息教師的專業化成長。2010年適合普通學校架設網站的服務器價格僅萬元左右,存儲空間可達1TGB,建議學校優先考慮這種建站方案。

2.網站程序設計的方法

(1)使用免費建站模板或由學校教師自己設計制作網站。早期很多學校采用這種方法,有些網站已正常運行多年且效果良好,為學校節約了不少的制作經費,促進了信息化工作的開展。由于受管理人員技術水平與精力的制約,近年來這類網站出現了不少起遭到惡意攻擊的事件,很多有名的高校網站也慘遭黑手,傷痛之余大家普遍認識到免費、低廉的設計與運維成本很難保障學校的信息安全。

(2)由專業軟件公司根據學校需求專案定制設計。這種方法需要投入一定的經費,但由于是專業人員為學校量身定做,不但可形成鮮明的個性特色,且能在結構設計、代碼編寫、程序優化、數據安全等方面提供較高質量的保障,隨著近年來市場競爭的激烈化,建站價格在不斷地下降,更由于教師工資待遇的大幅上升,使用這種建站方法利大于弊,建議資金稍有寬裕的學校采用這種方法制作網站,2010年報價較低的僅在幾千元至一萬多元范圍內。

3.網站內容管理維護的技巧

規模較小的學校信息量相對較少,網站不必設立過多欄目,可以采用各部門共同維護的方法,保持主要欄目信息的及時更新。

規模較大的學??刹扇楦餍姓块T、學科、班級等架設專題網站,并賦予專題管理權限,通過自定義專題外觀風格與欄目名稱,達到百花齊放、彰顯特色的效果,還可促進各欄目信息的質量與更新速度的提升。

群體的智慧遠遠超越個人的才智,全員參與、發揮每個人的優勢將會使網站豐富多彩,無論學校規模大小,建議設立教師風采欄目,展示每位教師獨特的精神風貌,并為每位教職工建立易記的賬戶,根據需要分別賦予不同的信息權限,在信息頁面顯示信息者的姓名,并對其信息數量實施統計匯總,適時表彰激勵,增強信息者的榮譽感與責任感,促使其從信息的瀏覽者提升為信息的創造與者。

二、實施科學管理、保障信息對稱的平臺――內部辦公網

爆炸性產生的各種信息,經常讓我們不知所措,甄別篩選我們所需要的信息就顯得極其重要,有用的信息不能少,多余的垃圾信息應過濾掉,減少對時間與空間的無謂侵占。傳統的行政辦公管理模式存在著文件如山、會議繁雜、占用大量人力物力、難于快速反饋與精準實時評估的弊端;學校服務保障體系缺乏有效監管與激勵的舉措,推諉懈怠是家常便飯;教學研究流于形式,教學過程我行我素,教學績效難于評定;形成制約學校發展的瓶頸。

幾乎每所學校都制定了貌似完善的各項規章制度,可執行起來阻力重重,多數形同虛設。究其原因,即有重人情、輕制度的傳統習慣,也有各人所任工作的過程績效難以客觀顯現等因素,致使各項工作的評估因缺少真實有效的數據,言而無力,草草收場。懶惰者在寬容散漫中悠然推責、以混為樂;勤奮的人因缺乏激勵舉措而逐漸懈怠、黯然神傷;校務公開因手段的制約等多種因素而難以及時、客觀和全面,公開、公平、公正的民主環境建立不易、維持更難;各項工作飽受效率低下的困擾,教職工的積極性日趨低落。很多學校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工作已初見成效,但由于受到太多的干預制約逐漸步入了發展的平緩期,甚至出現退步滑坡現象。

深刻剖析制約發展瓶頸存在的原因是由于未能充分發揮人的能動性,抑制了人的潛能,使大家還沉浸在“大鍋飯”時代的遺風中。架設內部辦公網(Oh平臺,Office Automation),實行辦公自動化,就是很有益的舉措之一,學校管理工作中存在著的難點,有很多是可以通過在Oh平臺中設置相應管理模塊來排解,使用OA平臺將推進協同辦公,促使各項管理科學化、扁平化與透明化,減少中間環節,實現校務公開,不僅可以保障信息對稱,還能發揮多元激勵措施,調動諸多因素,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蓮囊韵聨讉€方面入手:

1.保障信息對稱

信息時代應建立有效的信息傳輸通道,充分注重信息的及時公開,并能使公眾知曉信息的接受狀況,杜絕或減少冗余信息的發生與傳播,保障信息對稱。

加強各項工作的前期科學規劃,實施過程的記錄與明示,構建各項工作的動態跟蹤管理體系,通

過科學合理的監控干預,確保各項工作目標的完滿達成。可設置公示公告、內部通知、留言專區、每周工作、安全警示、會議紀要等欄目,并提供網絡交互功能。管理員根據學校的行政部門事先設立有各種組別的組織架構,為每位教職工建立以個人姓名漢語拼音全拼的實名賬號(登錄顯示為其中文姓名),將教職工加入到相應的組中(如王波老師分屬于物理教研組、高二年級部、班主任組),信息時勾選不同的組別,實行定向。教職工用個人賬號實名登錄后得到不同的訪問權限,信息閱讀后將留下訪問者、訪問時間等痕跡,也可發表自己的評論意見,該條信息的所有可訪問者便能知曉此信息傳遞狀態,確保了校內各種信息的快速傳遞與反饋。

2.強化統計處理與匯總分析

建立網絡上傳如人員、設備、考試評測、問卷調查、文件流轉等各種基礎信息的機制與方法,留存基礎原始數據。僅有信息的傳輸通道還遠不夠,還必須具備各種信息的分類、處理、匯總、統計與查詢功能。設立學籍管理、人事檔案管理、文檔中心、教學績效評估、榮譽管理、薪金管理、財產管理、成績分析系統、評教評學、授課交流、備課教研活動、教師發展檔案、學生成長足跡等模塊將使授課與點評、成績與績效、財務與財產等敏感話題透明化,積淀詳實可信的基礎數據,為科學分析評判提供真實有效的信息。

3.賞識管理、真誠服務

由于教育現代化、信息化裝備水平的提高,學校普遍缺乏專業維護技術人員,少數水平較高的人才長期在經濟待遇、存在認可、心理愿景等方面無法得到滿足的狀況下,轉行流失是很正常的現象。部署服務支撐模塊,建立電教設備報修、總務校產報修、信息技術服務、校辦服務、總務服務、專用教室預約等欄目可使服務與管理人員的工作業績得到充分體現、個人技術水平凸顯、能力得到同事的欣賞。用戶何時提出的需求、難度如何、解決問題采用什么樣的方式方法、耗時多長、所需費用、用戶滿意度等信息一目了然,不僅能為考評提供可信的依據,還可收到獎勤罰懶的效果,提升相關人員的自信度與自尊心。

通過建立溫馨學校欄目,為教職工提供家政、物品代購、家庭設施維修等服務,排解教職工家庭后顧之憂;設立教職工生日祝福窗口,彰顯學校對教職工的人文關懷,讓他們充分享受職業幸福與工作快樂,會有意料之外的奇效。

4.分享與欣賞

可設立相關欄目,充分交流思想,啟迪智慧。

校長推薦欄目將是學校為大家準備的理念大餐,讓全體員工勇于承載學校發展的責任,思索提升學校辦學層次的妙方高策。

閑暇隨筆欄目中會閃現大家燦爛的思想火花、窺見深邃睿智的理念,賞閱風格各異的美文、聆聽到源于肺腑的建言。

美文共賞欄目讓大家的眼界更寬,學識更廣,教師的知識與素養不應僅局限于本專業,分享教育教學經驗能提升教師跨學科的多樣才能與魅力,欣賞將讓更多的人浸潤在成功的愉悅之中。

資源導航可引領師生依據賦予的權限訪問到學校各種文件與教育教學資源。全員參與資源上傳分享,實現分類檢索查詢,經過真誠點評使其完善更新,充實積淀海量的校本教育教學資源庫。

5.全面展示與評估

由于教師工作所特有的準獨立性,互相了解很不全面,特別在評優、職評、年度考核等本可調動積極性的環節,由于溝通不暢,執行結果常常是事與愿違。在學校內部辦公網中可將學校所有工作環節予以體現,并確定經過全體教職工一致認同的獎勵分值,為每位教職工建立獨立的信息匯聚頁,將其教學、研究、管理、創新、服務等實績工作及時完整體現,并自動匯總獎勵分值,必要時還能實施排序,定會極大的激發全體教職員工的工作熱情,減少或杜絕布置工作需反復強調、催要材料如“收租子”等詬病,顯現每位教職工的工作績效,煥發其潛能,可極大地滿足廣大教職工的心理需求,還能達到督促鞭策的效果,由于引入全員參評機制,評估工作將有案可稽,各種矛盾定能迎刃而解。

三、顯師生個性、促探究學習的交互空間――師生天地

學習者能力的培養與提升不是僅依賴在課堂上的認真聽講就可達成,更不會在一朝一夕實現,那種灌壓填塞與超時補課的手法早就被有識之士嗤之以鼻,還學生快樂的學習環境,回歸教育本真是社會各階層長久以來的奢望。近年來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對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強化了檢查與監督,各級學校也在積極整改之中,規范辦學不僅可以減輕師生的負擔,更重要的是能消除孩子們對學習的厭倦,讓師生的身心得以健康發展,提升創新創造能力,在學習與生活中顯現鮮活的個性與風采。

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段內使學生輕松愉悅的獲取與鞏固新知,是多年來追捧的話題,其實美國心理學家帕林通過試驗早已證明,人的短期記憶只能保持數秒鐘,短期記憶經多次反復,就可以轉為長期記憶。開辟彰顯教師與學生個性的師生網絡互動空間可將師生教學的時間與空間充分延展,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形成長期記憶并達到鞏固。

學校蘊藏著豐富多彩、存在于各種載體中有助于教育教學活動進行的寶貴資源,有以下特征:

基本類型:語言、文字、表格、數據、圖片、聲音、動畫、視頻、網頁、學件、課件、學案、教案、論文、隨感等。

拓展形式:策劃創意、活動過程、實物展示、分析評價等。如:主題班會、愛心助人、走訪看望、參觀學習、辯論會、換位體驗、社團活動等。

依附載體:書籍、報刊、雜志、黑板報、膠片、廣播電視信號、網站、磁帶、光盤、磁盤、閃存、人腦等存儲設備。

將這些寶貴的資源數字化后集中存儲,部署在師生網絡互動的空間師生天地中,實現網絡可以訪問與更新,并能夠全面統計匯總,將對學校的教育教學、評估分析、精細管理、科學決策工作產生極大的影響,是數字校園建設可考慮的重要環節。

在師生天地版塊中,每位教師都可以在自己獨立的網絡空間里輕松留下教學隨感,上傳美圖與照片,秀出各自的魅力,分享生活快樂。通過上傳每節課的教學要點、教案、課件、素材、作業要求等資源,使用網絡攝像頭,將教師的講授視頻傳至個人教學網站上,借助在線評測等平臺形成網絡課堂,使教學活動延伸至課堂之外,更可促進教師間教學方法與睿智思想的交流。

在師生天地版塊中為每位同學設計與架設個性化的專題網站,使其充分張揚個性,展示自我風采,每位學生都可通過網絡發起如探究、讀書、義賣等各種活動,實現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網絡交互;也可快速進入各任課教師的網絡空間與教學網站,學生將不再受時間與空間的束縛,在課堂之外可先期或再度學習,充分享受遠程教育所帶來的學習樂趣,不但能夠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也能應答社會為學生減負的呼喚。

由于師生天地版塊建在校內,便于集中管理,隨著師生的參與,將會逐步積淀全校師生教與學的過程與資源,形成學校的海量校本知識庫,充實完善學校的校本資源,是學校發展進程中寶貴的財富。

四、網絡全覆蓋、數字化探究、一卡一指通――智能管理

數字校園建設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網絡全覆蓋的智能管理。建設有線為主、無線輔助的校園網,使其達到校內高速接入、高帶寬連接互聯網,實現網絡全覆蓋。統一接口、共享數據中心、統一口令認證多點登錄、網絡行為管理等舉措為用戶提供與其身份角色相對應的個性化信息服務。

啟用校園一卡通或校園一指通(指紋識別)等管理系統將學生入學登記、學籍管理、圖書借閱、機房使用、培訓跟蹤、就餐洗浴、購物消費、考勤記錄、校園出入身份識別與門禁管理等功能匯集一體,可消除信息傳遞的盲區、保障各種信息的高效傳輸,促進管理的高效智能化。

裝備數字化的各種探究實驗室,讓傳統的研究學習方法與先進的數字化分析有機結合,有助于師生的教育教學探究進程;建設全自動課堂錄播系統,不僅能記錄存儲和分發教師的教學實況,還能使教師全面客觀的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過程的魅力。

架設數字圖書館、開通校園網絡電視臺、部署視頻點播服務、構建海量的多媒體資源庫,服務于教育教學的多樣需要。

建設網絡監控安防系統,使校園可視、可控、可查,保持校園的平安與穩定,拓展數字校園應用的寬廣度與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