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科室物品管理范文
時間:2023-06-07 16:52: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院科室物品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劉紅玲女,本科,副主任護師,護理部副主任
劉紅玲 劉朋 王志軍
摘要目的:探討神經外科一次性物品管理應用目視管理的效果。方法:采用目視管理模式的顏色、標識、看板等方法對一次性物品進行規范化管理。結果:實施目視管理后,一次性物品準備齊全,擺放有序。護理人員工作效率提高,醫護人員對工作環境滿意度提升。結論:目視管理形象直觀,具有簡單、實用、合理、高效的管理特點。在科室一次性物品管理中應用目視管理,方便臨床護士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關鍵詞 目視管理;神經外科;物品管理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3.049
Application of visual managenont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of disposable goods management
LIU Hong-ling,LIU Peng,WANG Zhi-jun(The People′s Hospital of Cangzhou city Hebei province,Cangzhou061000)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visual management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of disposable goods management .Methods: We used the visual management mode to color, logo, signage and other methods in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disposable items. Resul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visual management, prepares disposable items well, places in an orderly manner,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nursing staff and improves staff satisfaction of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Conclusion:visual management is visualpatter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mple, practicality, rational management, efficient. Application of visual management disposable items, can convenient clinical nurses´ work and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Key wordsVisual management;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Goods management
隨著醫療事業的發展,醫院管理者不斷探索適合醫院發展的管理模式,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務品質,而借鑒企業管理經驗則是一種實用的方法。目視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觀而又色彩適宜的各種視覺感知信息來組織現場生產活動,達到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一種管理手段,以公開化和視覺顯示為特征,被稱為“看得見的管理”[1]。我科于2012年6月以來在一次性物品管理中引入目視管理,進行標準化和程序化的精細管理,通過工作實踐,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院神經外科設置床位70張,其中含無陪護監護床位14張。科室醫師18名,護士40名,護工8名??剖椰F有一次性物品為48類,各類物品型號不同,共計189種??剖規旆课锲焚A備由內勤班每月領取,治療室、換藥室物品準備由責任護士每日根據工作量隨機拿取。
1.2目視管理方法
1.2.1明確一次性物品管理二級庫模式為保證科室物品備貨齊全,種類數量滿足日常工作需求,科室建立物品二級庫管理模式。設置物品儲備庫房為一級庫,存放衛生材料科配送的物資。治療室、換藥室無菌櫥為二級庫,存放每日工作需要各類物品。
1.2.2定崗負責物品管理科室醫護人員數量較多,各種物品取用隨機性強。為保證物品準備滿足工作需要,明確由內勤班負責科室全部物品的請領與補充工作,內勤班護士由40名護士輪流擔任,工作質量納入績效考核,做到責任到人。
1.2.3物品目視管理三固定(1)固定儲物設施。一級庫制作4層貨架存放物品,貨架底層距地面20 cm,符合感控要求。二級庫根據物品規格尺寸選取透明儲物盒存放物品,達到盒內物品直觀可視。(2)固定存貯位置。一級庫和二級庫均按照物品使用性質、使用頻率分類分區放置。物品按低、中、高用度分類擺放,最常用的物品放在最方便取用的地方,使護士不需彎腰、探身即可拿到[2]。一級庫和二級庫物品存放顯著位置均張貼物品存放平面示意圖,每種物品存放處張貼醒目標識,便于治療醫師、護士取用物品,利于內勤班護士核查補充物品。(3)固定存貯數量。一級庫貯備物品數量滿足1周使用需要,二級庫存放物品數量滿足每日使用需要。每種物品存放處的名稱標識條上,除物品名稱外還包括需備貨數量。內勤班護士可根據標識向衛生材料科請領物資,為治療室、換藥室補充物品。
1.2.4物品目視管理四規范(1)規范物品標識格式顏色。統一制作規范尺寸的不干膠標簽,各類物品用標簽不同顏色予以區別,如注射器為綠色標簽、輸液器為藍色標簽等。物品存放平面示意圖各類物品存放區域用與同類物品標簽相同顏色表示。物品存放處用紅色箭頭指向滅菌日期順序,箭頭方向為效期較早,護士按照先入先出原則進行擺放和取用,避免資源浪費。(2)規范物品管理工作流程。內勤班每周五統計一級庫物資,報送衛生材料科,選擇周五領取物品,可以保證周休日物資齊全。內勤班每日上班后及下班前清點補充二級庫物品,確保物品準備齊全,并按有效期規范放置,杜絕了無菌物品過期或用完無人補充的現象[3]。內勤班每日查看缺貨登記本,結合科室工作動態,決定是否提前領取缺貨物品。(3)規范物品管理表格。設計缺貨登記本,在一級庫貨架處放置,護士拿取物品,發現貯備數量已不足標識條注明備貨數量的三分之一時,要及時在缺貨登記本上記錄,便于內勤班每日掌握物品貯備動態。設計物品請領表,物品名稱排列順序同一級庫貨架從上至下、從左至右的排列順序,便于內勤班護士有序填寫請領表,避免遺漏。(4)規范物品存放方法。一級庫內物品要求整包裝存放,每次開啟效期箭頭指示最前方物品包裝,必須做到唯一開啟原則。內勤班護士在向二級庫儲物盒內補充每種物品時,要求用橡皮筋將統一效期的物品套扎成束存放,散開之前備用束物品供護士取用,如此逐一循環[4]。這樣可以保證無菌物品按失效期順序使用,減少過期浪費情況。
1.3評價方法記錄目視管理法實施前后工作質量變化情況即物品齊全率、內勤班補充二級庫時間、內勤班制作請領表時間、醫護人員滿意度并進行比較。
1.4統計學處理采用PEMS 3.1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配對χ2檢驗或χ2c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表1)
3討論
目視管理作為科學管理方法,具有形象直觀、容易識別、簡單方便、傳遞信息快等特點[5],運用在物品管理工作中極大地提高了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
3.1實施目視管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實施目視管理后,病區護士依照科室目視管理三固定、三規范管理要求落實工作,做到了物各有位,物在其位,過目知數,一目了然,保證醫護人員工作中物品取用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6]。缺貨登記本和物品請領表的應用,使內勤班核查物品時間縮短,降低了時間成本。
3.2實施目視管理,減少資源浪費通過目視管理實施,規范了物品管理,護士在使用物品時按照先進先出原則,避免了物品過期未用情況,減少浪費,節約成本。
3.3實施目視管理,有助于優質護理實施目視管理后,護士應準備物品的時間縮短,提高了工作效率,把時間更多地用于患者護理,護理服務質量得到改善。
3.4實施目視管理,提高醫護滿意度通過目視管理開展,科室庫房、治療室、換藥室的物品存放井然有序,滿足工作需要,醫護人員之間因物品不足引發的抱怨明顯減少。在實施目視管理的過程中,科室多次組織討論改進措施,在每次討論中運用腦力激蕩的方式,激發每位護士的潛能和對科室管理的主動性,增進了科室團隊建設。
總之,目視管理在臨床科室物品管理應用中,利用顏色區分物品種類、物品存放位置和提醒有效期,利用標識使物品擺放可視化,利用看板把部分工作流程進行文字說明提高了護理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值得臨床工作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廣泰主編.看板與目視管理[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5:171.
[2]孫桂霞.目視管理在社區衛生服務站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9):98.
[3]吳雪琴.“五常法”在母嬰同室新生兒物品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1):370-371.
[4]張盈.手術間一次性無菌物品補充方法的改進[J].當代護士,2013,2:187.
[5]尹愛紅,王晶.目視管理在傳染病門診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3,27(7):649.
[6]鐘寶英.9 s管理法在手術室無菌間物品管理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1):58-59.
篇2
隨著我國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與以前相比,不管是醫院的服務質量,還是醫院的管理水平都大有提高,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現階段醫院管理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從管理人才和管理經驗方面來說,現階段醫院管理嚴重缺乏高素質的專業性管理人才,很多醫院為了節省開支,并沒有設立獨立的管理機構,也缺乏專業性的醫院管理方面的人才,很多醫院將醫院管理的重任放在財務科身上,認為醫院管理就是財務管理,而大多數財務管理人員對于財務風險的管理、無形資產的管理、預算管理等方面缺乏經驗,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醫院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國現階段醫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涉及到醫院成本管理、醫院人力資源管理、醫院物品管理等。
1.1醫院成本管理:醫院成本管理中存在著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成本意識不強、基礎性成本管理效率不高等。首先,部分醫院重醫療、輕管理的思想較重,將成本管理等同于財務管理,這就容易導致醫院成本管理與外部市場環境相脫節,必然影響到醫院持續健康發展。其次,很多醫院的成本管理基礎性工作不夠規范,不管是實物管理還是行政管理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比如,一些醫院存在著重購輕管、重錢輕物、重經費核算輕實物核算的現象,日常管理相對松散,嚴重忽視了對于固定資產及庫存物資等的管理,經費向實物的轉化缺少計劃性,管理難度較大,成本管理效率較低。最后,成本管理效率不高成為制約醫院持續健康發展的一大因素。就我國現階段醫院成本管理而言,大多數的醫院成本管理系統基本上服務于存貨計價、收益確定和獎金發放等目的,而缺乏經營管理成本的內涵,弱化了成本管理的職能,導致成本管理效率不高。此外,成本管理需要的人才是兼具成本管理專業知識和醫院管理常識的綜合性人才,而不同背景和素質的管理人員因隸屬單位和任務的不同,不容易形成合力,影響成本管理效率。
1.2醫院人力資源管理:我國現階段醫院人力資源管理多還處于傳統的人事管理階段,管理體制相對落后,醫院內部沒有形成規范化、科學化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各個部門之間沒有明晰的界定,影響了醫院人力資源管理的正常運轉。同時,很多醫院的員工培訓缺乏統一的規劃與管理,員工培訓力度不夠,培訓后沒有評價與反饋,培訓現狀不能滿足崗位需求,未建立起戰略需求,這不利于醫院整體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管理人才的儲備。
1.3醫院物品管理:由于藥物的特殊性和時限性,醫院物品管理主要集中在藥品管理。由于各個醫院各自的管理方式、管理的基礎不同,以及管理層對于藥品管理重視程度不一致,導致了醫院在藥品管理上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藥品賬實不符、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對藥品的盤點重視力度不夠等都是醫院物品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目前,大多數醫院對于藥品的管理還處于傳統階段,缺乏必要的技術手段。比如,庫房除了有一本賬簿記載藥品的收入、發出、積存的數量外,藥品其他方面的基本資料不健全,而且藥品的信息收集與交換主要依據手工來進行,自動識別技術、網絡技術等計算機應用相對落后,造成藥品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低,容易出現賬面數據與實際庫存數量不符的情況,產生大量的潛在損失,致使財務報表不能如實反映醫院的資產狀況。
二、現階段醫院管理的對策分析
2.1改變觀念,樹立正確的管理理念:為確保醫院管理的正常運轉,就要改變陳舊的管理觀念,樹立正確的管理理念。首先,要樹立系統觀念,要充分認識到醫院是一個系統,醫院的各個科室乃至個人都是系統中的一份子,這就要求每個人都要自覺遵守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自覺維護醫院的榮譽,主動配合運行子系統,為整個醫院的正常運轉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其次,要樹立服務觀念,醫院工作的目的是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預防、康復和保健的需求。因此,醫院管理的各項工作都要圍繞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來進行。
2.2增強成本管理意識,優化成本管理組織結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增強成本意識就意味著減少不必要的開支,而成本的降低就意味著經濟利潤的提高,這對于醫院而言是極其有利的。通過成本管理,考核和審查各種醫療耗費的合理性,對各項開支精打細算,在保證醫療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減少資源浪費,有利于醫院的持續健康發展。優化成本管理組織結構,有利于明確成本管理在醫院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組織結構橫向模式的人員結構菱形化、組織結構扁平化、分工方式的小組化促使成本管理組織結構創新。經濟管理部門作為獨立的職能部門其權限和作用日趨變化,應與其他職能部門緊密合作,共同為資源有效配置做出貢獻。具體說來,醫院院長從整體上把握全院整體的成本管理工作,各個科室負責本科室具體的成本管理工作,不同的科室還可以下設不同的職能小組,如成本核算小組、質量監督小組、數據分析小組、計算機信息小組等,不同小組部門之間獨立作業又緊密結合,共同為醫院成本管理工作提供依據。
2.3引進現代人力資源管理新理念,合理使用人才資源:現代人力資源管理新理念認為,人力資源管理要與醫院的管理目標相結合,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在醫院經營管理中具有全局性和戰略性的地位。從人力資源管理政策的制定、執行以及人力資源的規劃、中層干部的甄選,到員工的招聘、錄用、培訓、績效考核體系的形成與實施等各個層面都必須引進現代人力資源管理新理念,激發全院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對于我國醫院管理而言,可以通過按需設崗、按崗聘用、定崗定薪、競爭上崗等一系列措施,實現由“單位人”向“社會人”、由“固定人”向“合同人”、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由“以人定崗”向“以崗定人”的轉變,達到搞活用人機制,調動職工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目的。同時,醫院應重視員工的培訓工作,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地進行相關培訓,其中包括:全院性的新員工崗前培訓、優質服務培訓、禮儀培訓,以及機能性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醫師繼續醫學教育、質量改進培訓、AcLc和CPR培訓等。
2.4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完善醫院物品管理制度:首先,領導要高度重視醫院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醫院內部控制制度,明確各個部門的崗位職責,規范各種藥品及醫療器械等物品的采購、保管、使用,發揮藥品內部控制制度的相互牽制作用。其次,醫院應組織專門的人才,成立一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按照醫院內部控制制度開展工作,發現和糾正錯誤與舞弊,確保醫院藥品的安全與完整,減少損失和浪費,提高醫院經濟效益。
三、小結
篇3
共性問題:
1、科室管理比較混亂。
2、涉及生命支持類設備的管理不到位,需日常維護,定期校驗。
3、危險品管理不好,需雙人雙鎖,出入庫登記。
4、手衛生設施不到位,肥皂需干燥放置。
5、備用藥品太多,消毒器材管理不好。
6、近期頒布的法律法規不熟悉,血透純化水指標不到位??谇豢葡?、滅菌、布局不合理,內鏡室布局不合理。
7、消防常閉門不能自動回彈。
8、臨床質控活動做的不好:需體現持續改進?;局笜瞬恢獣裕瑥膫让娣磻鱿嚓P法律法規培訓不到位。一般訪談內容根據自己的專業和國家的法律法規提問。
9、污水處理關系社會安全,必須監測達標。
10、標識清楚、醒目,但顏色不一致,標識反映一個醫院的文化建設,需要統一。
具體各科室問題如下:
透析科:
1、物品存放混亂。更衣室不能有床,庫房內物品堆放混亂,要盡量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找理由反映問題。
2、心電監護儀、除顫儀均不能使用,對于生命支持類設備,需要處于良好備用狀態,要有日常維護、定期校驗,并記錄,屬核心條款,必須做好。
3、危險品管理不到位,應有專門科室負責,全院統一,雙人雙鎖,有出入庫登記。
4、藥品管理:(1)備用藥品太多,備用藥品需要有登記、使用記錄,與醫囑相對應。(2)高危藥品管理不到位。(3)不能用黃色醫療垃圾袋裝藥品。
5、詢問了血透病人報銷情況,查看病歷病毒檢查檢驗情況,病人的陽性結果等。詢問肝素的配置情況,回答較好,現用現配。建議用藥、檢驗、書寫要一致。
6、訪談血液透析并發癥的處理措施、流程,要求熟練掌握。
7、科室質控方面差距較大:訪談科室人員資質,質控活動情況,職能部門監管情況。透析科質控數據統計,上報情況,查看相關登記本,要求體現持續改進。
8、詢問工程師:工程師是兼職,對于自己的崗位職責、負責事宜不熟悉,設備相關的法律法規不熟悉。建議:設備管理法律法規、儀器的使用、校對和管理要熟練知曉。
9、對于回答問題:要求問什么答什么,不回答無關的問題,把專家往別的方面引。
10、消防常閉門回彈不好。
內鏡室:
1. 常用的無菌材料、危險品管理不好。
2. 無純化水設備,純化水監測不達標。
3. 詢問了酶液的配置方法、比例,每月的做胃鏡病人數及酶液用量。
4. 消毒后內鏡的細菌培養不規范,細菌室無過濾裝置,濾膜培養未做。
口腔科:
1、沖洗用水不符合要求,容器屬于家用型,太小,純化水設施達不到要求。
2、消毒器械標識不清楚:外包裝應寫清楚物品名稱、消毒日期、滅菌日期、失效日期、包裝人員、鍋次;個別器械老化,有銹跡。
3、禁止使用儲槽和消毒盒,換成小包裝或使用一次性口腔盤。
4、洗手肥皂儲存方式不對,要干燥保存。
神經泌尿外科:
1、科室基本情況訪談不滿意:包括醫生結構,收治主要病種,手術比例,其中一、二、三級手術分別的占比,醫療分組情況。訪談醫師職稱,開展的手術級別,手術權限、授權、再授權。指出我院手術授權管理不合理。
2、訪談外科抗菌藥物使用情況不理想:抗菌藥物醫院給科室定的標準及實際情況,特殊使用級抗生素使用情況,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相關制度,標本送檢率,陽性率情況,培養常見細菌。如懷疑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應用那些藥物等。指出特殊使用級抗生素需要專檔管理,上報醫院,定期統計,并上報衛生行政部門。
3、訪談科室質控情況回答不理想:非計劃再次手術,平均住院日,住院超30天病人管理,質控活動怎么開展。建議合理制定平均住院日,臨床質控活動不能流于形式,質控活動一周討論一次就能達到要求,要體現持續改進。
重癥醫學科(整體回答較好):
1、科室基本情況訪談:病人數量、基本病情,病人24/48小時重返率。目前我院把關較嚴,重返率低。
2、訪談特殊使用級藥品如何使用,標本送檢率情況,培養最常見的細菌及如何選用抗生素。隔離室設置情況,如果考慮定值鮑曼不動桿菌,是否需要隔離?等等。
3、訪談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病率。要求監測規范,我院目前發生率不高。專家指出發生率太低有可能是診斷標準把握不合適。
4、查看醫療廢物登記本,登記、交接符合規范。
肝病感染科:(時間較短)
查看感染科分區,消防通道。詢問感染科門診位置。未指出具體問題。
急診科:
1、指出應有內、外科值班大夫,限于只有一個診室,需設2個診桌,目前是一個。
2、訪談急診科胸痛和卒中中心,處置流程不合理。
3、詢問胸痛病人就診流程,留觀時間、轉心內科病人、轉歸等統計指標?;卮鸨容^模糊,指出要定期統計,用數據說話。
篇4
關鍵詞:品管圈;手術室工作人員;手衛生;依從性
品質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簡稱品管圈,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所創,指的是由一個工作場所的人,為了要解決問題,突破工作績效,自動自發地結合成一個小團體(圈圈),然后分工合作,在自我啟發的原則下,應用各種統計手法進行分析,解決工作場所中的障礙問題以達到改善工作品質、提高工作效率及降低成本的目的[1-2]。為了提高手術室工作人員手衛生依從性,我們于2013年6~12月在手術室工作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管理中將品管圈應用于實踐,取得了一定成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科室于2013年5月成立品管圈活動小組,圈員有8人,由一名領導能力強的主管護師擔任圈長,全面負責圈內活動,并另外推選一名主管護師負責記錄每天活動的內容,其他成員全部進行分工,實行全程參與。6月開始實施活動,每月1次,活動形式按集中-分散-集中的形式進行。
1.2方法
1.2.1選定主題 采取品管圈的頭腦風暴法提出多個可實行的主題,結合手術室工作特殊性,最后綜合大家的意見,以投票計分的方式選出主題"提高手術室工作人員手衛生依從性",選題理由是規范手衛生管理制度與標準預防制度,通過學習與人員培訓的方式鞏固成效,定期與不定期檢查手術室工作人員洗手依從性的情況,對新出現的問題,制訂動態改進計劃,不斷完善制度,使管理規范化,明確洗手指征及洗手方法,提高洗手依從性。
1.2.2現狀調查及原因分析 調查2013年1~5月手術室工作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為61%,找出主要原因:①設施不足,沒有備速干手消毒劑;②手衛生知識缺乏,由于對手衛生在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而造成手衛生執行力低;③培訓不到位,使知識更新不及時,造成手衛生依從性下降。
1.2.3對策與實施 ①制定手衛生的規章制度;②各手術間配備速干手消毒劑;③組織全體手術科室工作人員進行手衛生知識的規范化學習,指出手衛生的重要性,并在科會議上一再強調必須落實的重要性。科室負責人加強監督管理力度;④院感科負責人不定時來手術室內進行檢查、考核。
1.2.4掌握并執行手衛生相關規定 掌握手衛生指征:①直接接觸每個患者前后,從同一患者身體的污染部位移動到清潔部位時;②接觸患者粘膜、破損皮膚或傷口前后,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傷口敷料等之后;③穿脫隔離衣前后,摘手套后;④接觸患者周圍環境及物品后;⑤進行無菌操作、接觸清潔、無菌物品之前;⑥處理藥物或配餐前。明確洗手和快速手消毒劑的使用原則:①手部皮膚無可見污染,建議使用速干手消毒劑。其效果比洗手好;②手上有血跡或分泌物等明顯污染時,必須洗手。有耐藥菌流行或暴發時,建議使用抗菌皂液洗手。在什么情況下應先洗手,然后進行衛生手消毒:①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和分泌物以及被傳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②直接為傳染病患者進行檢查、治療、護理或處理傳染患者污物之后。掌握外科手消毒應遵循的原則。①先洗手,后消毒;②不同患者手術之前、手套破損或手被污染時,應重新進行外科手消毒。(5)掌握洗手和衛生手消毒的方法:①都是七步法。②洗手時,揉搓雙手至少15s;③衛生手消毒時,揉搓雙手至少15s。
2 結果
手術室工作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由品管圈活動前的61%上升到85.6%。
3 討論
大量流行病學數據表明,通過手傳播疾病是醫院感染的一個重要途徑。手部衛生是關系到醫患安全、提高醫療水平、保障醫療質量的大事[3]。醫務人員的手是病原菌最主要的傳播媒介,手污染是導致醫院感染的主要途徑[4]。手術人員因外科手消毒方式不正確或不徹底,可導致細菌傳播而造成手術感染[5]。通過此次品管圈活動激發了每個圈員的能力,增強了團隊合作意識,提高了對管理措施的執行力和依從性,使手術室工作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由活動前的61%上升到85.6%,這說明品管圈活動是提高手術室工作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劉庭芳,劉勇.中國醫院品管圈操作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1-3.
[2]雷志榮,張文娟.QC小組在改進留置尿管中的作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2B):48.
[3]李穎,武迎宏,張麗潔.門診患者手衛生知識認識現狀的調查分析[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3):305-307.
篇5
關鍵詞:品管圈;無菌物品;包裝
手術是外科治療的方法之一,是指以改善患者病情或滿足其個體需要為目的,運用手法、器械和儀器設備,對人體的解剖結構做治療性的改變[1]。手術過程中使用的器械、布類滅菌合格率需達到100%,因為這直接關系到患者術后的康復,是手術成功的關鍵,也是醫院感染監控的重要指標。但在實際工作中手術使用后的污染器械和布類再處理成無菌狀態返回手術室,需經過諸多環節,到手術室后,由于無菌包標簽脫落、填寫有誤,包布破損等原因使得無菌包不能正常使用,重新返回消毒供應中心處理,這不僅影響手術正常進行,而且使科室人力和財力成本支出增加。品管圈(QCC:QualityControlCircle)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所創[2],指的是由一個工作場所的人,為了要解決問題,突破工作績效,自動自發的結合成一個小團體,然后分工合作,在自我啟發和相互啟發的原則下,應用各種統計手法,進行分析,解決工作場所中的障礙問題以達到改善工作品質提高工作效率及降低成本的目的。為強化無菌物品管理,我科與消毒供應中心聯合運用品管方法降低無菌包裝不合格率,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圈員10名,其中手術室8名,消毒供應中心2名,共有副主任護師2名,主管護師4名,護師4名,由一名業務能力強且具有一定領導能力的主管護師擔任圈長。對我科2015年7月6日~8月7日五周無菌包裝不合格率和經過品管圈后2015年10月5日~11月6日五周無菌包裝不合格率進行調查對比,在品管圈進行前后手術室和消毒供應中心兩科人員均沒有變動,無菌物品包裝材料及滅菌指示卡沒有變動,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活動主題的設立 由品管圈全體圈員通過頭腦風暴法和投票計分法來提出和確定主題:"降低手術無菌物品包裝不合格率",(本研究中無菌物品是特指手術過程中使用的由供應室發放的經壓力蒸汽滅菌處理后符合《消毒技術規范》要求的物品,其他無菌物品不在本研究之內)。整個活動計劃4個月完成。
1.2.2現況把握 根據消毒供應中心送至手術室的無菌物品設定查檢表,對無菌物品包裝不合格率及不合格原因進行為期5周的現況調查,經過調查2015年7月6日~8月10日消毒供應中心共送無菌物品2544件,有248件不合格,不合格率為9.7%,其中外標簽項目有誤107件(占43%),包外標簽脫落78件(占31.3),包布破損27件(占10.8),包布潮濕15件(占6%),指示卡變色不達標13件(占5.2%),其他8件(占3.7%)。
1.2.3目標值設定 根據品管圈二八原則,得出本次活動改善重點為外標簽項目有誤,包外標簽脫落,包布破損。根據公式:目標值=現況值-(現況值×改善重點×圈能力),現況值為9.7%,改善重點為85.5%,圈能力為76%(圈能力評分÷圈能力總分),計算出目標值為3.4%
1.2.4原因分析 目標確定后,全體圈員對目前無菌包裝不合格情況應用特征要因圖進行分析(見圖1),經過要因分析及真因驗證確定標簽填寫失效日期錯誤、無鍋號鍋次,標簽黏貼位置不合理,搬動頻繁,密封不嚴,人員交接履職差為無菌包裝不合格的真因。
圖1 無菌包裝不合格的要因分析
1.2.5改進措施 經過全體圈員的討論及一段時間的實踐,列出改進措施并組織實施,并對實施過程進行督導。具體措施如下:①由消毒供應中心護士長盡快申請信息化系統,實現機打碼,避免人工填寫。②信息化系統未建前,由消毒供應中心護士長培訓標簽填寫格式、內容及要求,并制定工作細則,每月初制定本月各種包裝物品滅菌日期及失效日期對照表,人員按表填寫日期,避免自行推算的錯誤;要求打包人員及消毒員雙人核對標簽信息。手術包在滅菌前必須包裝嚴密,"#"字型包裝捆扎,松緊適宜,使用外用化學指示膠帶貼封,普通器械使用"U"型整理架,尖銳器械應增加器械保護"帽",精細器械使用有固定架的特殊托盤架;根據紙塑包裝的規定,采用合適大小的包裝袋,調高塑封機的工作溫度,盡量減少觸摸次數,避免擠壓與碰撞。③改變以前標簽粘貼位置,由包上方改為包短邊側面,便于查看同時避免檢查時的反復搬動。④手術室無菌物品存放間由專人管理,貨架貼標識,根據標識名稱擺放相應物品,做到固定位置固定數量,并嚴格按照有效期先后順序存放,近效期物品貼紅色醒目標識,優先使用。
2結果
經過為期8 w的整改,再對2015年10月5日~11月6日,消毒供應中心送到手術室的無菌物品包裝不合格率進行調查評價,結果送來無菌物品2095件,不合格44件,不合格率為2.1%,顯著低于活動前,經過χ2檢驗,2=9.566,P
3討論
品管圈活動采用科學的分析方法,通過提出問題,分析找到問題原因,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實施并評價的流程,使得護理工作從被動轉變到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大大激發了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也提高了團隊合作意識與集體榮譽感[3]。本次活動對無菌物品包裝及管理工作進行了一次較深入的剖析與梳理,通過集思廣益,護士自己得出整改措施并積極實施,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體現,使工作取得實效,無菌物品包裝不合格率大幅下降,將標簽側貼、物品定位定量放置等納入標準化內容,并促進消毒供應中心指定了工作細則及考核標準,增加了兩科室人員的相互理解與支持,同時增加了科室人員的團隊合作意識和溝通協調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增強了護理人員參與護理管理工作的意識和工作滿足感。這些無形成果會是今后護理工作持續進步、穩步提升的堅固基石[4]。
在醫院感染管理要求中無菌物品合格率要達100%,無菌物品包裝不合格將導致無菌物品的不合格,不能應用于手術過程,重復包裝滅菌,增加了人力、財力的消耗。我們通過品管圈活動使得無菌物品包裝的不合格率大幅下降,但還達不到標準要求,差距在手術使用布類的清洗與打包工作,我院由公司外包,布類使用次數不多會出現小破洞,公司未更換導致包裝不合格,如何解決成本與包裝質量問題,希望醫院層面能協助解決。
參考文獻:
[1]朱丹,周力.手術室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4-5.
[2]毛曉萍,常后嬋,張秦華.品質圈活動在手術室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01,16(2):104-105.
篇6
[中圖分類號] R714.6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4-306-01
產房是醫院感染管理的重點部門, 同時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也是產房質量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對提高醫院管理水平和醫療護理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了有效的控制產房感染, 我院建立健全感染管理規章制度, 完善管理措施, 規范護理管理, 收到較好效果??偨Y如下。
1 完善感染管理組織機構與醫院感染管理規章制度
首先醫院成立三級醫院感染管理網絡, 即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臨床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剖裔t院感染管理小組由科主任、護士長、質控員組成,主要負責產房的各項指標監測、消毒隔離制度的落實并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采取補救措施,保證各項工作正常運行。產房根據醫院感染管理的有關規定,制定了消毒隔離制度、一次性醫療用品管理制度、參觀制度、產房護士工作質量標準、職業暴露后處理程序等, 有效的控制和降低了醫院感染率。
2 強化醫護人員的感染控制意識
科室每月組織醫護人員學習有關醫院感染管理法律法規知識及各項規章制度,新員工必須進行醫院感染知識培訓, 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感染專職人員定期到現場督促檢查和指導。在不斷強化教育下, 護理人員都樹立了較強的預防感染意識, 工作中能主動的執行消毒隔離制度, 積極配合各項院感監測。
3 產房環境管理
產房的布局應以方便工作、安全且符合消毒隔離要求為原則。嚴格劃分無菌區、清潔區、污染區,各區之間應用門隔開并有明顯標志。
3.1 限制人員進入 嚴格執行參觀、實習和陪護制度,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流動。凡進入產房的工作人員必須戴口罩、帽子,換專用鞋。
3.2 布局設施合理化 做好衛生清潔消毒工作,保持溫度在24-26 ℃,濕度以50%-60%為宜。每天空氣消毒2 次,注意定時通風,保持空氣新鮮;每天使用500 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桌面、產床、儀器,用消毒液拖擦地面2 次,若有血跡或污染立即清潔消毒,實行當班人員衛生負責制。產房內應寬敞、光線充足、空氣流通、陳設簡單實用,天花板、墻壁、地面無裂隙, 表面光滑, 便于清洗、消毒[1]。
3.3 消毒效果與環境衛生學監測 產房是醫院感染監控的重點科室, 我院嚴格按照衛生部《醫院感染管理規范》、《消毒技術規范》的要求, 每月由院感專職人員對空氣、物體表面、使用中消毒劑、無菌物品等采樣送檢進行質控。進行消毒效果重點檢測,如發現細菌指數超標,及時和產房監控人員分析原因,提出改進措施。
4 產房物品管理
4.1 器械及物品管理 器械的清洗是控制醫院感染的關鍵,在引起醫院感染的諸多因素中,通過醫療器械作為傳播媒介的報道已屢見不鮮。因此,器械、敷料應徹底清潔、不殘留血跡、污垢、異物等,需經過高壓蒸汽滅菌后才能使用;每個包內必須放置化學消毒指示卡,包外貼有3M 膠帶,以保證滅菌效果; 滅菌后的無菌物品標識明顯, 專柜專放;包外需注明物品名稱、滅菌日期和滅菌指示帶,無菌包的有效期一般為7d??芍貜褪褂玫男律鷥簭吞K設備、氧氣濕化瓶等, 每次使用后均應浸泡消毒或滅菌處理; 產床每次使用后更換床上所有物品, 并用500 mg/ml有效氯消毒液進行擦拭,嚴格執行終末消毒制度。
4.2 加強一次性醫療用品的管理 產婦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瀉物是醫院感染的主要傳染源,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采用一次性醫療用品、衛生用品可有效的控制醫源性感染,而一次性醫療衛生用品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患者的安危和醫療安全[2],因此, 我院產房使用大量一次性醫療用品有效地預防和控制醫院交叉感染, 同時必須嚴格把好使用一次性醫療用品的購進關、使用關、回收關。一次性醫療用品按要求單獨存放,標識醒目,分類放置,經常檢查產品日期,防止過期,如有破損、污染、字跡模糊等均不可使用,存放間保持通風干燥, 定期進行空氣消毒。
4.3 產房醫療垃圾的管理 為了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病率, 產房根據衛生部頒發的《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 對醫療廢物的收集、存放、處理進行嚴格的管理。醫療垃圾與生活垃圾分開收集,醫療垃圾裝入黃色垃圾袋,生活垃圾裝入黑色垃圾袋,銳器裝入專用銳器盒內,由專職人員統一處理,并建立登記交接制度。
5 無菌技術管理
5.1 規范助產人員洗手操作 手衛生是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因此,我院制定了手衛生制度,并嚴格執行。護士長和院感專職人員不定時進行監督, 未達標者扣科室質控分, 并全院通報。
5.2 分娩過程中嚴格無菌技術操作 接生的每一步操作都應該按無菌操作技術進行。產包在使用前必須檢查核對包裝原樣、有效期,一次性物品,一旦開啟,若未用完,也視為已污染,禁止重復使用。持物鉗滅菌后干燥保存,每次接生使用1套??芍貜褪褂玫男律鷥簭吞K設備,每次使用后均應浸泡消毒或滅菌處理;產床每次使用后更換床上一切物品,并使用消毒液擦拭床單位;氧氣濕化瓶須加入滅菌蒸餾水,使用后進行消毒并干燥保存。因此,產房工作人員應有高度的責任心, 嚴格的無菌觀念,認真執行各項技術操作規程質量標準。
5.3 隔離孕產婦管理 凡可疑或患有傳染性疾病的產婦均應收入隔離待產室待產、隔離分娩室分娩,并按隔離技術規程護理和助產。所有物品嚴格按照消毒滅菌要求單獨處理,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及胎盤必須放入黃色塑料袋內,以雙袋法包裝密閉運送,無害化處理,產房嚴格進行終末消毒處理。對需要重復使用的器械應予含氯消毒液(2 000 mg/L)浸泡消毒處置后再進一步清洗,送供應室清潔高壓滅菌。
總之,實施了全面有效的醫院感染控制工作,不僅使科室的工作環境舒適潔凈,更使醫院感染控制工作程序化、規范化,有效降低了醫院感染的發生,保障產房醫院工作的安全和母嬰健康。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 急診;搶救;安全文化;護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11(a)-0164-02
急診科作為醫院的窗口,因其自身的獨特性和重要性,成為醫療護理糾紛多發的科室[1]。由于工作的隨機性,常常在工作中患者驟增,舊患者尚未處理,新患者又不停出現,使護理任務繁重,再加上患者和家屬的期望值高,存在著很大的護理風險和安全隱患。護理人員只有在確保患者安全的基礎上,才能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服務[2]。如果不把技術和服務提升到人文藝術境界,一句話、一舉手、一投足均可導致急診搶救失誤。
1 急診護理安全文化與護理安全
1.1 急診護理安全文化的內涵
科室護理管理團隊承諾安全,并將其詮釋為全體護理人員共同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護理管理要有安全文化的內涵。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越來越追求高質量的醫療護理服務,患者的心理也逐漸發生新的變化,已不是簡單的被動接受,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在搶救中有時只有護士和患者參與,所有談話和操作患者不可能都知情,例如EICU、手術室、昏迷患者和急診無主患者的搶救護理等,又如搶救中醫護人員對各類危重癥患者處置均已習以為常,忽略了搶救中各項搶救技術操作對患者是否構成侵權,有時因忙于搶救而忽略了告知義務,為護理安全埋下隱患。只有充分認識到護理安全對危重患者的重要意義,將安全理念在科室被普遍接受并上升到一種科室文化,成為護理人員共同遵守和奉行的價值觀念、基本信念和行為準則時,真正意義上的安全服務意識就形成了。
1.2 急救護理的著眼點應視安全第一優先
科室安全文化可以理解為將安全第一優先整合到每一個單元,注入到每一項操作規范之中,并付諸于每天的工作實踐中。安全文化將文化的所有內涵向以安全為目的的方向推進,構成全科的統一行為。急診科早期救治工作的特點是病因尚未明確,搶救時多以一種重癥危象為首發臨床表現,病情發展迅速,因此搶救患者死亡危險性高。這就要求急診護士對重?;颊吣軌蜃龅娇焖僭u估病情,果斷決策,因人因時因病不同,分秒必爭地搶救患者生命。越是如此越應視護理安全為護理工作的命脈,一切搶救工作如果沒有安全保障,即為100×0=0。急診工作隨機性、時限性強,急診搶救患者就診有一定的逆時間性。晚間小夜班往往是就診高峰,急診護士尤其搶救室護士一定在認真工作的同時,注意護理安全。既要在有效時間內進行繁重、緊張的搶救工作和技術操作,又要承擔護理工作責任。我們在急診護理技術上視安全為先,提出細致嚴謹,求實慎獨。嚴格執行護理規章制度操作流程,尤其是在危重患者的搶救上。用熟練準確的操作和急診搶救技能,盡力挽救患者的生命。時刻將安全擺在首位,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搶救風險,保證護理安全,增強護理人員的抗風險能力,提高護理服務質量。
2 急診護理搶救中的安全要素及護理對策
2.1 強化內涵建設,實行科學管理
科室安全管理實行科學化管理,管理手段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更新,必須強化內涵建設,堅持科學管理??剖覟槲V匕Y搶救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核心制度,如搶救制度、查對制度、轉送危重癥制度、搶救物品管理制度等,要求科室護士嚴格遵守,并隨著工作中發生的問題隨時修訂以持續改進。規章制度帶有強制性,是提高各級人員事業心、責任心,增強團隊凝聚力,預防各種事故、差錯、矛盾發生的保障。制度建設內涵帶有長期性、根本性和穩定性,是護理搶救工作的安全設計??剖覉F隊組成安全質量控制小組,定期或不定期的對科室護理工作進行評價,教育全體護士既要遵守制度,更要尊重制度。我們通過制度來規范搶救工作,也通過制度文化保障全體護士對制度的自覺遵守,以雙重作用來保證制度的執行力。
2.2 強化管理功能,實施系統管理
急診搶救是多人協作的群體勞動,科室醫護之間、護護之間、科室之間的協調配合與交流互動是護理安全文化的重要環節,這種良性互動交流應該是經常的、自覺的、坦率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幫助的。急診搶救中高風險服務還有著許多不確定性。如單位時間內來多個搶救患者造成急診環境擁堵,使搶救資源嚴重缺乏帶來的安全隱患;成批傷員造成的患者身份識別困難等。需要當班護士對各個環節的協調性、各項制度的統一性、搶救安排的科學性、搶救過程的嚴肅性做到系統實施,才可取得安全管理的主動權。如患者身份識別我們采取至少兩種以上方式進行核對;對昏迷患者、有溝通障礙的患者及老人、小孩均由陪伴家屬參與核對等。其他方面如患者防跌倒的醒目標識、各種管道的清晰標記、復蘇設施及藥品的完好與便利、急救技術的靈活應用、緊急及意外事件的處理能力、消毒隔離措施的落實、醫院感染的預防等每個環節均有系統的制度流程及防范措施。從環境設施的規范及完備、護理技能、問題的妥善處理和解決,均進行全面質量管理與控制,從而保證患者搶救過程中的安全。
2.3 強化責任意識,實施量化管理
急診科護理質量的重要指標就是急救物品的管理,搶救速度再快,操作技能再高,但搶救物品發生故障,不能形成搶救功能,這種高技能和快速就是無效的。而急診科又是半開放的醫療場所,每天行行各類人群都有,物品的管理尤為重要,尤其是搶救藥品和搶救器材的管理,在平時工作中要保證做到急救物品管理的“一專”、“四定”。即專人保管,定數、定位、定卡片、定期檢查。我們除設一名富有責任心和有專業能力的器械護士專人管理搶救物品外,在物品管理制度上主要的措施有:(1)健全各類登記本,建立藥品登記本、搶救車登記本、貴重藥品物品登記本、毒麻藥品登記本及各類儀器設備使用登記和維修登記本,并認真登記。每月科室指定一人協助器械護士共同檢查急救藥品物品,并及時更換,確保藥品在有效期內。(2)班班核對,每班護士認真交接班,貴重物品藥品共同檢查并簽字,急救器械有特殊情況及時匯報,盡快修理。(3)隨時檢查,每周二護士長抽查,急救車內藥品及用物完好率應在100%。(4)及時補充,搶救后藥品及時補充,搶救器械用后及時清理、消毒清潔整理,并做好下次使用準備。搶救物品完整的應急管理狀態,應是一應俱全﹑百分之百有效的物品,是放置位置固定、不易在緊急搶救中發生使用錯誤的物品;最主要的是用在患者身上立即能夠迅速形成搶救功能的物品[3]。只有在管理中層層把關,才能確實保證搶救物品時刻處于完好的應急狀態。根據衛生部頒發的《急診科建設與管理指南》,我們在搶救物品管理中,不斷優化物品管理,做好物品的明示,使標識清晰,每月在科護理總結會里分析物品管理中的漏洞,不斷持續質量改進
2.4 強化流程意識,實行規范化管理
流程管理是一種以規范化的、構造端到端的卓越業務流程為中心,以持續地提高組織業務績效為目的的系統化方法[4],體現了環環相扣的技術操作時限性。將急診搶救融入流程管理,即提升了規范化搶救的實效性。為此,我們制定了急診預檢分診流程、院前急救搶救流程、成批傷員應急處理流程、危重癥轉運流程、急診疫情應急處理流程、無主患者護理管理流程等。在搶救流程管理中,急救護理質量不是檢查出來的,而是流程中產生出來的。在急診救治中消除了無價值作業、無失誤作業、重復作業,使危重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有了明顯的提高。分析危重患者院內轉送風險和利益的關系,為急診科護士安全轉送患者制定護理對策。在轉運途中可能因病情不穩定、監測治療設備限制和人員不足以及責任心不強等因素,致使患者危險事件的發生率極高[5]。因此,急診護士對患者的病情要做到心中有數,進行轉運前評估判斷,轉運前認真檢查導管連線是否通暢,并將途中風險告知患者和家屬,簽訂風險同意書,途中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出現險情冷靜處理,確保轉運途中安全。此外,在工作中不斷改進轉送流程,對危重患者的轉送過程隨時進行模擬訓練,在轉送工具、搶救器材、藥品及時配置,強化轉運記錄書寫并予以制度保障等,可使院內患者的轉送過程成為高質量的連續監護治療過程。
3 小結
危重癥搶救是一種高技術、高風險的工作,只要有搶救工作存在,就必定存在護理安全問題[6]。如何構建良好的急診安全文化是我們正在探討的問題。通過強化安全文化內涵建設,通過科學、系統、標準、規范的安全管理,及時發現和有效處理護理服務過程中的各種安全隱患,加強執行護理安全管理措施,不斷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才能使科室的護理安全工作有了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 董薔,崔丹. 急診護士在護理糾紛中的證據保留策略[J]. 護理學雜志,2010,25(17):37-39.
[2] 王琳,丁虹. 科室護理安全管理的方法與效果[J]. 護理管理雜志,2011,11(7):484-485.
[3] 王津生,董悅來,張秀敏,等. 搶救用品的應急管理法[J]. 中國醫院管理,2001,21(8):51-53.
[4] 李明子. 現代管理的新理念——流程管理[J]. 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2):956.
[5] 張梅,周瑩,翟鳳平. 急診急救患者護理風險因素識別及防范策略[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5):851-853
篇8
[關鍵詞] 門診輸液室;醫院感染;影響因素;預防
[中圖分類號] R199.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27-0039-02
門診輸液室是醫院的治療窗口,主要承擔各類急慢性疾病的輸液工作,人口流動度高,病種復雜,是醫院感染的高??剖襕1]。醫院感染的出現不僅給患者帶來較大痛苦,也增加了醫患糾紛的風險,嚴重影響診療質量[2]。為探討門診輸液室醫院感染的影響因素,以控制和預防感染的發生,筆者選取我院門診輸液室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92例患者及17名醫務人員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門診輸液室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92例患者及17名醫務人員。192例患者中,男97例,女95例,年齡6~71歲,平均(42.9±10.6)歲,17名醫務人員均為女性,年齡29~53歲,平均(37.7±6.4)歲。
1.2研究方法
1.2.1 感染率分析 按照衛生部頒發的《醫院感染學》中關于醫院感染的診斷標準[3],對上述192例患者及17名醫務人員中出現醫院感染的病例進行分析,探討其感染類型分布。
1.2.2 感染因素分析 對出現醫院感染的患者及醫務人員進行分析,將存在導致感染的隱患納入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
1.2.3 預防對策分析 針對影響門診輸液室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參照臨床經驗及相關文獻,提出相應預防對策。
1.3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采用SPSS13.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對影響門診輸液室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進行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檢驗水準設定為a=0.05,P < 0.05其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 感染情況
192例患者中,35例出現醫院感染,感染率18.2%,17名醫務人員中1名出現醫院感染,感染率5.9%,其感染類型分布見表1。
2.2 危險因素
多因素回歸分析發現,門診輸液室布局不合理、環境衛生消毒差、靜脈穿刺操作、醫用物品管理不嚴格、廢物處理方法不當及患者年齡較小均為門診輸液室醫院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P < 0.05)。見表2。
3討論
3.1 感染現狀
門診輸液室是患者進行輸液的場所,工作量較大,患者密度較高、病種復雜,且流動性強,極易發生醫院感染。本次對192例患者調查中,35例出現醫院感染,感染率18.2%,17名醫務人員中1名出現醫院感染,感染率5.9%,門診輸液室醫院感染對患者和醫務人員的生命健康已帶來了嚴重的威脅[4]。而在感染類型分布的調查中,筆者發現,呼吸道感染占門診輸液室醫院感染的50%以上,Ghaffari J等[5]指出,雖然呼吸道感染經對癥治療后可得到較好的預后,但發熱、咳痰等癥狀也給患者造成了較大的負擔,易導致醫療糾紛的發生。
3.2 感染因素
3.2.1門診輸液室布局不合理 一般門診輸液室面積30~100m2,配藥室、輸液室等距離較近,若同一時期患者較多,室內空氣污染嚴重,而多數患者輸液時有家人陪同,更加劇了空氣污染狀態,使季節性疾病感染風險增加。
3.2.2環境衛生消毒差 門診輸液室一般位于醫院的底層,通風、采光均不夠理想,室內多為陰暗、潮濕的環境,為霉菌等病原菌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條件,由于輸液室工作量較大,每日定期清潔無法有效清除致病微生物,使病菌殘留于座椅、門窗、床位表面,造成交叉感染。
3.2.3靜脈穿刺操作 部分靜脈輸液穿刺操作需使用止血帶、備皮刀等,部分醫務人員未嚴格按照一患者一止血帶、備皮刀規定,反復使用同一止血帶,使其成為重要的交叉感染傳染源[6];而靜脈穿刺屬有創操作,亦為病原菌的侵入提供了便利條件。
3.2.4醫用物品管理不嚴格 復方液體等醫用物品在配制時,空氣中的異物、瓶塞、玻璃屑等物質會進入液體內,使藥液受到污染,從而造成患者醫院感染的出現。
3.2.5廢物處理方法不當 一次性針管、塑料盤等醫療垃圾處理不及時或處理不當會導致廢棄物再次流入社會或造成各類污染[7],增加了門診輸液室醫院感染的風險。
3.2.6患者年齡較小 李紅等[8]報道,門診輸液室60%以上患者為兒童,其年齡較小,免疫功能發育不全,在遭受病原菌侵襲時,往往比成人更易出現醫院感染。
3.3 預防對策
3.3.1 強化醫務人員預防感染意識 組織科室工作人員對《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院消毒隔離技術規范》、《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接受定期培訓,并建立門診輸液室醫院感染防控小組,制定相應管理措施,要求醫務人員嚴格按照規范開展工作。
3.3.2 改善門診輸液室環境 對輸液室進行分區,按照疾病種類可分為呼吸道疾病輸液區、腸道疾病輸液區等[9,10],并限制或禁止家屬隨意走動。確保每日2~3次徹底清潔,開窗通風2次,每次30 min,通風不良時需使用空氣消毒機對輸液室環境進行消毒。
3.3.3 加強自我防護意識 對患者及醫務人員進行健康宣教,加強無菌意識,做好手衛生的消毒,醫務人員在診療前后、患者接受治療后均應采取“七步洗手法”洗手,最大限度清除手部病原菌。同時,對患者提供的全方位優質服務可使其對醫院的信任度上升,從而降低家屬陪護率,達到控制醫院感染的目的。
綜上所述,由于門診輸液室布局不合理、環境衛生消毒差、靜脈穿刺操作、醫用物品管理不嚴格、廢物處理方法不當及患者自身因素等多種原因,導致其成為醫院感染的高危科室,給患者及醫務人員的生命健康帶來了較大威脅,應強化醫務人員預防感染意識、改善門診輸液室環境并加強自我防護意識,從而降低門診輸液室醫院感染率,避免醫患糾紛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Spiess BD. Blood Transfusion and Infection After Cardiac Surgery[J]. Ann Thorac Surg,2013 95(6):1855-1858.
[2] 周偉. 基層醫院兒科門診輸液室醫院感染的管理[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 : 67.
[3] Malinowski A, Majchrzak-Baczmańska D, Pogoda K, et al. Evaluation of total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 with lymphadenectomy in surgical treatment of endometrial cancers[J]. Ginekol Pol,2013,84(3):197-205.
[4] 陳迎春. 兒科門診輸液室醫院感染隱患及干預措施[J]. 中國消毒學雜志, 2012, 29(4) : 331-332.
[5] Ghaffari J, Ebrahimi M, Makhlough A, et al. Seroepidemiology of human t-cell lymphotropic virus 1 infection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should we be concerned about it[J]. Iran J Kidney Dis,2013,7(3):187-190.
[6] 龍素琴, 萬珍蘭, 彭小蘭. 加強門診輸液室管理預防醫院感染[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1,21(24) : 5304.
[7] Bryan CS, Yarbrough WM. Preventing deep wound infection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a review[J]. Tex Heart Inst J,2013,40(2):125-139.
[8] 李紅. 兒科門診輸液室的醫院感染控制與管理[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1; 21(22) : 47-48.
[9] Bouare N, Gothot A, Delwaide J, et al. Epidemiological profiles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nd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s in Malian women: Risk factors and relevance of disparities[J]. World J Hepatol,2013, 275(4):196-205.
篇9
關鍵詞:品管圈;護理管理;應用研究
品管圈就是同一工作現場、工作性質相類似的基層人員,自動自發地組成的小集團,以PDCA-SDCA管理循環為基礎,組織圈內成員發現問題并討論解決問題。
1 一般資料
為了探討品管圈活動在護理管理工作中的應用,我們護理部于2013年1~4月對224例瞳孔測量患者、230例腕帶佩戴患者及393例患者術中低體溫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瞳孔測量的準確率為73.21%、患者腕帶佩戴率為75%、患者術中低體溫發生率為62.5%(8人/d),根據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并于2013年5月護理部爭對性選擇神經內科、康復醫學科和麻醉科三個科室進行品管圈活動試點,充分發揮每一位護理人員的能動性,給低年資護士提供自主管理的舞臺。
2 方法
2.1成立品管圈小組,選定活動主題
2.1.1制定方案 制定品管圈管理實施方案,成立了以分管護理工作的副院長為組長、護理部主任為副組長、相關人員為組員的領導小組,小組辦公室下設在護理部,由護理部主任任總輔導員,具體抓品管圈工作的指導、培訓及推進工作,并分別在神經內科、康復醫學科、麻醉科三個科室成立品管圈實施小組,分別設立輔導員1名(護士長擔任)、圈長1名(組織能力和專業素質較強的護師及以上職稱擔任),圈員各7名,實施小組在醫院品管圈領導小組的培訓指導下開展工作。
2.1.2實施培訓 護理部主任作為總輔導員,首先到全國品管圈開展好的醫院實地學習考察,吸取經驗及教訓,學會了開展品管圈的方法、步驟及管理工具的運用,并開展"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培訓輔導員、圈長及圈員。
2.1.3選定主題 品管圈成員在總輔導員的培訓及指導下,按照上級政策、可行性、迫切性與圈能力,通過頭腦風暴,提出問題,采取排序法(投票)選定主題和主題評價,神經內科、康復醫學科、麻醉科選定的主題分別為"提高瞳孔測量的準確率"、"提高患者腕帶佩戴率"和"降低術中低體溫發生率"。
我們以麻醉科為例探討品管圈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麻醉科圈成員在學歷結構上本科7人,專科2人,職稱方面護師2人,副主任護師1人,主管護師1人,護士5人,選定圈名為守護圈,圈徽由美麗的向日葵和緊握的心形雙手組成,圈徽意義:美麗的向日葵象征著無影燈,心形的雙手以向日葵為中心形象的展示了我們是無影燈下的天使在用心守護患者生命。七彩的向日葵和紅色心形雙手同時也代表著我們朝氣蓬勃和樂觀向上的精神,根據頭腦風暴法提出7個候選主題,按照選題原則,最終確定為降低術中低體溫發生率為本次活動主題。選題理由:術中低體溫的發生與住院時間延長、感染率增加、機體免疫力削弱、術后復蘇延遲等密切相關。
2.2現狀分析 根據柏拉圖的80/20原則:找出產生造成主要錯誤的(80%)的主要因素(20%),通過區分關鍵的與次要的項目,用最少的努力獲取最佳的改進效果。麻醉科圈成員在現狀把握階段對2013年1月4日~4月30日相關手術科室的手術進行了抽樣調查,現將手術臺次及低體溫發生例數報告如下(見表1)。
手術共計393臺次,低體溫發生246次,低體溫發生率為62.5%(8人/d),圈員們根據麻醉科工作實際,從保溫措施不到位、全麻和椎管內麻醉的影響、冷稀釋作用、術中出血多、術中傷口暴露時間長、患者年齡、術前準備等進行分析,用魚骨圖分別分析手術中低體溫的發生與手術、患者等因素密切相關,見圖1患者因素,圖2手術因素,圖3其它因素。將所有原因由圈員們進行投票找出主要原因,按照80/20原則選定:保溫措施不到位、全麻和椎管內麻醉、術中傷口暴露時間長、術中出血多4方面為低體溫發生的主要原因。
2.3設定目標 根據目標值=現況值-改善值=現況值-(現況值*改善重點*圈能力),進行預期目標設定。根據品管圈80/20原則得出此次改善重點為保溫措施不到位、全麻和椎管內麻醉、術中傷口暴露時間長、術中出血多。圈員們分析以上4項內容占術中低體溫發生的94.1%,第1次開展品管圈活動,圈能力在主題選定時根據得分為60%,故本次活動的目標值為45.37%(4.62人/d),改善前擇期手術患者的術中低體溫發生率為62.5%(8人/天)。
2.4制定對策并實施 根據80/20原則,得出此次改善重點分別為保溫措施不到位、全麻和椎管內麻醉、術中傷口暴露時間長、術中出血多,采取5W1H(人、事、時、地、物、如何)方法制定對策。
2.4.1擬定對策 圈員們通過可行性、經濟性、效益性進行投票評價,得分70分以下的暫不作為本次對策實施的內容(表2)。
2.4.2對策實施
2.4.2.1提高護士對患者的保暖處理能力。改善前患者訴寒冷及科室保溫物品不夠用的現象時有發生,爭對這個原因,科室立即購買暖水袋、電熱毯,毛毯,術中護士隨時觀察患者情況及保溫器材的使用情況,術中液體加溫并加蓋棉被,術前調節好室溫20~24℃,科室組織培訓,并將此對策列入標準化。
2.4.2.2提高醫護人員對患者的保護意識。改善前術中僅用了鎮痛藥,存在醫護人員的保護意識不足,爭對這個原因,科室麻醉醫生在術前采取干預措施,術前使用抗膽堿類藥和鎮痛藥;術區薄膜覆蓋,保持干燥,消毒皮膚前后為患者蓋好被褥;加強對護士培訓,術前訪視患者。
2.4.2.3縮短患者在麻醉科外面的等候時間。術前準備不足,患者在手術室外的等候時間長,爭對這個原因,麻醉科醫護人員將物品充分準備好后再將患者接到等候區,縮短患者在麻醉科外的等候時間,并列入標準化流程。
2.5評價標準 比較品管圈活動開展前神經內科、疼痛醫學科、麻醉科(2013年1月4日~4月30日)和開展后(2013年5月~7月30日)瞳孔測量準確率、患者腕帶佩戴率、低體溫發生率。
3 效果
醫院護理部于2013年上半年在3個護理單元開展品管圈活動試點,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下半年將品管圈活動由3個護理單元擴展到13個護理單元,于2014年初品管圈活動在全院所有護理單元(27個)全面推行,并于今年5.12護士節進行了品管圈成果展示,已結題20個,制作流程25個,制度5個,神經內科"提高瞳孔測量的準確率",圈員們將瞳孔測量尺經過5次改良,測量尺的準確率由活動前的73.21%提高到了92.86%,并且瞳孔測量尺已于8月獲國家專利,康復醫學科"提高患者腕帶佩戴率",患者腕帶佩戴由活動前的75%提高到了92%,麻醉科"降低術中低體溫發生率"由開展前的62.5%降低至了45.37%,2014年作者申報區級科研項目《品管圈在護理管理工作中的應用研究》,已經過專家的評審準予立項研究。
4 體會
4.1提升了護士品質 醫院護理部于2014年第二季度進行品管圈滿意度調查,其調查對象分別為全院輔導員、圈長、圈員共計243人,調查內容為QC手法運用、團隊精神、促進腦力開發、溝通協調、活動信心、責任感、榮譽感等7個方面,通過評分標準,將這7個方面進行活動前、后比較,總分都得到提高,最高的提高了3.8分,最低提高了1.7分。
4.2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醫院于2014年7月,醫院開展第三方滿意度調查,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居全院最高(98.1%),提高了醫院的聲譽。
安全是護理工作的主題,護理安全是護理質量的保證[1]。品管圈活動是提高護理質量管理的一種有效手段[2]。品管圈活動讓圈員享有更高的自、參與權、管理權[3]。在品管圈活動中圈員通過討論、發現、解決工作中實際存在的問題,促使質量得到有效改善,提高有形成果和無形成果,提高護士參與管理能力。
參考文獻:
[1]周文琴,吳榮.中醫護理文書書寫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08,8(7):31-32.
篇10
[關鍵詞]控制;急診科;醫院感染;護理管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iatrogenic infection of th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Methods The protection awareness of the nursing profession was enhanced,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rules and regulations were Improved, protective equipment was equipped, nursing practice was regulated, aseptic operation , disinfection, isolation and monitoring measures were strictly executed, strengthen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re management.Results The nurse’s awareness of hospital infection was enhanced, the ward environment, materials management, nursing standards and other management operations were strengthed, 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was controlled. Conculusions Enhancing care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occurr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and the quality of care is improved.
[Key words] control; Emergency department; Hospital infection; Care management
急診科由于其工作特殊性,患者多,流動性大,病種復雜,夾雜著各種潛在的感染和帶菌者;患者家屬衛生習慣差,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造成環境污染;醫務人員忙于搶救病員忽視自我防護,職業危害大。醫院感染控制好壞直接影響醫院工作,而護理工作貫穿于預防醫院感染的各個環節[1],因此,加強急診科護理管理,在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中是非常重要的?,F將我科醫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護理管理體會總結如下:
1 加強護理人員預防醫院感染意識
1.1成立科室醫院感染監控小組
由科室質控成員組成科室感染監控小組,根據本科的具體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制度和措施,科室醫院感染監控小組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定期檢查監控,隨時抽查各項制度和措施的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1.2加強護理人員對醫院感染的認識
定期組織全科護士學習醫院感染控制的相關知識,要求全科護士必須認識到醫院感染與己有關,是護理質量的組成部分,真正明確自己在醫院感染控制中的責任、義務和權利,把控制醫院感染的意識貫穿于每項護理操作過程中,如:夜間操作是否按操作程序進行,在緊急搶救患者時是否所有處置符合要求。這些都聯系到是否會發生醫院感染。科室醫院感染監控小組將檢查結果納入護士的考評中,倡導相互監督,有效提高了全科護士的行為素質,確保消毒、隔離、滅菌和無菌操作的準確無誤[2]。
2 加強環境物品的管理
2.1病區環境管理
加強病員及家屬的健康宣教,保持病區環境清潔,空氣新鮮;加強衛生員培訓,按規范進行濕式清掃,隨臟隨清掃,對地面分泌物必須先消毒再清掃,拖布分區使用,標識清楚,用后消毒懸掛晾干,床單元一桌一布,用后消毒;床單、被套、枕套隨臟隨換,規定禁止在病區過道或病房內清點污染物品,臟布類放規定污物桶內,護理車與治療車分別存放;病房、治療室、輸液室、搶救室和清創室每天用空氣消毒機消毒兩次,專人負責,每月定期采集空氣標本做細菌培養,并作好記錄。
2.2物品管理
滅菌物品按滅菌日期先后存放于無菌柜內,非無菌物品禁止放入無菌柜內,專人管理,若出現過期物品扣發責任人獎金;無菌溶液分類存放,不得混裝;一切用物定位存放,凡能高壓滅菌或低溫滅菌物品一律經預處理后送供應室滅菌,做好消毒登記及與供應室人員的交接登記;使用后的氧氣濕化瓶、吸痰器瓶消毒后干燥存放;使用的消毒劑安爾碘,開瓶后注明開瓶時間,盡量一次性用完,止血帶一人一用一消毒;使用后的血壓計、聽診器、體溫計等都要嚴格消毒。
3.認真落實各項規范化護理措施
3.1我院護理部制訂了基礎護理操作規程及評分標準,貫徹消毒隔離技術于每項護理操作規程之中,組織全科護士學習和示教,實行人人考核過關,使各項操作正規化、過程規范化。在臨床護理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無菌操作前嚴格洗手,戴口罩,必要時無菌手套,抗生素現用現配,操作中應避免在局部有炎癥的部位穿刺,預防感染發生[3]。
3.2認真執行手衛生規范
洗手是阻斷通過醫護人員操作傳播的關鍵環節。護士操作前后、接觸病人前后做好手的消毒尤為重要,是防止醫院感染的措施之一[3]。因此,科室規定護士上班不留長指甲、不涂指甲油、不戴戒指,為提高洗手質量,還組織全科護士學習正確洗手六步法,并將正確洗手六步法示范圖貼在洗手區墻上,讓全科護士掌握并嚴格執行洗手法,認真進行手的清洗和消毒。辦公室洗手肥皂切成小塊,肥皂盒懸掛,隨時保持清潔干燥,并配備干手設施。
4 重視監測工作
每月配合醫院感染科定期進行衛生學監測,監測內容包括空氣、物體表面、醫務人員的手、無菌物品的消毒滅菌效果、使用中的消毒液等,目前為止,衛生學監測結果無一次不合格。
5 加強職業防護,樹立標準預防理念,防止醫護人員醫院感染
提高對醫院感染的認識,堅持做到標準預防;預防銳器傷,建立銳器傷報告制度,傷后要按規范處理傷口,及時上報,進行評估,建檔立案及醫學隨訪;標準洗手,加強個人職業防護,人人掌握一次性醫療用品的正確使用、毀形、消毒和處理方法。使用防護用具,如:我科改用BD飛瑪安全型留置針為急診病人建立靜脈通道后,無一例針刺傷發生;搶救室配備防護眼鏡,為危重病員作氣管插管時使用,避免分泌物濺至眼睛內。
6 加強醫療廢物的管理
我院制定了嚴格的醫療廢物管理制度,將醫療廢物按規范分類處置,盛裝醫療廢棄物的專用桶貼有分類警示標識,損傷性廢物置于防滲耐刺的利器盒內,裝滿容器的2/3時密封置于污物室內,每天醫院派專人統一收集至指定的地方處置,科室設有專用登記本,每日對醫療廢物處理情況進行登記并簽名,落實到人,避免了被污染的醫療器具流入社會。
綜上所述,加強護理管理,認真履行職責,積極組織全科護士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監督,指導護士嚴格執行各項護理操作規程、消毒、隔離、一次性醫療用品的管理等有關醫院感染管理的相關規章制度,使科內工作人員重視了醫院感染,增強了自我防護意識,能注重手衛生,堅持標準預防,減少了職業暴露;規范各項護理操作,完善相關規章制度,配備必要的防護設備,使醫院感染管理做到經?;⒅贫然?、規范化。因此,嚴格的護理管理措施,對預防醫院感染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胡正潔,王紹瓊,劉光華. 醫院感染控制中的護理管理.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2,12(6):380-381
- 上一篇:人生價值概念
- 下一篇:個人風險點排查及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