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思考的重要性范文

時間:2023-06-05 18:01: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辯證思考的重要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辯證思考的重要性

篇1

關鍵詞:高中政治教學;學生思維能力;培養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培養高能力、高素質的人才成為學校教育工作的終極目標。思維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學生認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對于學生的成長和以后的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思維能力的培養越來越受到各級學校的重視,政治作為高中階段的重要學科,通過高中政治教學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值得研究和進一步推廣。

一、培養高中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1.思維能力的高低決定了高中學生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水平

高中學生正處于人生的成長階段,其人生觀和世界觀尚處在形成時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在這一階段著力培養高中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提高他們對事物的辨識能力,幫助他們進一步認清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各種現象和規律,正確的看待客觀世界;同時,高中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他們發揮創造性思維的作用,找準解決問題的關鍵環節,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和辦法。

2.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助于提高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

從素質教育的角度,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其思想品德、學業成績、創新精神、傳統文化素養、實踐能力、身心健康信息、興趣愛好以及個人特長等方面,其思維能力的培養對其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直接促進的作用。

二、高中政治教學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思路和方法

1.邏輯性思維能力培養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準確理解教材中的術語和概念,把握這些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并運用一些推理方法對這些概念的邏輯性進行論證,可以逐步培養起學生的邏輯性思維能力。邏輯思維的培養對于學生思維的嚴密性有很大幫助,其推理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正確的識別和判斷一些事物的真偽。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應該把學生邏輯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列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并在實踐中有意識的進行貫徹。例如,在講解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這一章節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對我國的社會制度、國家模式、基本經濟制度的概念進行思考,分清這些概念各自的內涵和外延,找出它們之間的邏輯聯系,弄清其原理。讓學生學會在思考的過程中自學的應用一些邏輯方法,從而提高對于概念或術語的理解程度。

2.辯證性思維能力培養

辯證性思維由于需要考慮的事物更廣、更復雜,因此其能力培養與邏輯性思維能力相比,更為困難。但是,從辯證性思維的優點來看,高中學生掌握這一方法對其識別各種社會現象,增強對復雜事物的認知,提高把控能力,是非常有好處的。辯證思維需要高中學生將課堂學習和課后思考進行結合,通過一定時間的總結和摸索,才能成型。根據相關研究,高中階段是學生辯證思維開展和發展的重要階段,而政治課教學由于其學科特點,成為培養高中學生辯證思維最重要和最直接的途徑。例如,教師在講解我國經濟制度相關內容的時候,可以啟發W生積極思考,是什么原因決定了我國的基本經濟體制是以公有制為主體,而不是以私有制為主體?為什么我國公有制經濟要與多種所有制經濟實現共同發展?它的意義在于哪里?我國公有制經濟居于主體地位,對于其它所有制經濟的發展是有利還是有弊?讓學生通過正反對比式的辯證性思維找出我國必須堅持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原因,這種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深思熟慮的習慣,有助于提高學生對事物的思考深度。

3.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

創造性思維對于高中學生而言,是必須具備的另一種重要的思維能力。其特征是,學生能夠獨立提出新的看法和觀點,建立新的理論體系,尋找新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從某種意義上看,創造性思維是在邏輯性思維、辯證性思維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反映出高中學生所具有的思維層次和能力。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不僅能讓學習的趣味性得到增強,還可以把學習過程中所得到的思想和方法成果化,促進高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形成適合自身學習的方式方法。在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上,其核心的要素是教師必須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對于學生思考過程中存在的瑕疵,不僅不要加以批評,而且還要反復啟發,鼓勵學生求異、求新,找到解決問題的獨特方法。學生對于事物的獨特看法,教師要鼓勵學生勇敢的表達出來,并對其進行充分肯定,久而久之,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就能得到很好的開發。

三、結語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知,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對于學生在思維能力上的培養必須得到教師的充分重視,其中最為重要的三種思維能力,包括邏輯性思維能力、辯證性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三者之間既有層次性的關系,又具有密切的聯系,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不斷總結、積累經驗,逐步摸索出有效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辦法和途徑。

參考文獻:

[1]姜惠兵.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2015(2):72-73.

[2]李向京.高中政治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6(2):64-64.

篇2

關鍵詞:思維敏捷性;獨立思考能力;創新思維

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而在思維品質的培養中,思維敏捷性的培養是重要的一項內容.思維的敏捷性是指思維活動的速度,它反映了智力的敏銳程度.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可以觀察到,有的學生反應快,思路寬廣,處理問題事半功倍;有的則反映慢,思路狹窄,處理問題事倍功半.這正是思維敏捷性差異的體現,也說明了加強學生思維敏捷性培養的重要性.本文就如何提高學生思維敏捷性做一些探討.

一、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獨立思考的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它表明個體能面對不同的情景、運用不同的思維方式、方法和技巧解決所面臨的問題.要培養這種能力,首先必須讓學生參與到具體的活動過程中去,并盡可能提高其參與度,其次是幫助學生逐漸掌握思維的方法和分析問題的方法,最后著眼于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

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水平決定了其獨立思考的程度具有相對性.一般地,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活動能力不斷提高,其思考問題的獨立性也就不斷增強.也就是說,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必須經歷一個長期的過程,才能逐步培養、構建并發展起來.獨立思考并不排斥同學之間的合作互助,但合作學習必須建立在個體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教學途徑:(1)分類指導,提出獨立思考的要求;教育學生,強化獨立思考的意識;(2)引導學生,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創設情境,教會學生獨立思考;(3)留有余地,激發學生獨立思考;推遲判斷,鼓勵學生獨立思考;(4)提倡開放式教學,提高獨立思考的品位。

二、培養學生思路的敏捷性

思路的敏捷性是思維敏捷性之關鍵.解題思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占有戰略地位,一個問題如果有了正確的解題思路,則此問題就可謂解決大半,而思維的敏捷性還表現在縮短計算環節和推理過程,直接而迅速地獲得解題思路和結果.要使學生思路敏捷,就要求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處理問題時的敏捷意識和引導他們善于總結積累有效的解題思想.具體方法為:(1)定向思維訓練.就是在遇到新問題時,善于將其歸結為某種數學模式,并通過對已知條件和結論的分析,盡快形成明確的解題思路,使有“法”可循,有“路”可行,達到敏捷性;(2)逆向思維訓練.即由果索因,知本求源,培養學生從原問題的相反方向進行思維,靈活地逆向應用所學知識,出奇制勝;(3)發散思維訓練.即培養學生善于從各個方向、各個角度考慮問題,即從某一點出發,運用全部信息進行放射性聯系,擺脫“定式框框”的束縛.例如進行一題多解的訓練.

三、培養學生記憶的條理性

記憶的條理性是思維敏捷性的基礎.思維的敏捷性要求準確地掌握所學知識,并且達到融會貫通,才能在處理問題時迅速而正確地發現思維所需要的知識,以達到思維的簡潔和快速.

因此,只有記憶有條理,方能在思維的過程中實現經濟的原則,達到思維的敏捷性.相反,如果記憶雜亂無章,則必然不能及時再現思維之所需,難以達到思維的敏捷,而加強學生記憶的條理性,就是要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通過總結、歸納、疏理達到簡明化和系統化,并從中總結出解題的規律、方法和經驗.這樣在處理問題時就可以迅速檢索、思考、轉換,從而作出快速反應.

四、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數學觀

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數學觀貫穿于整個數學的發展歷史,對數學的研究、學習有宏觀指導作用.思維的敏捷性不能偏離此宏觀指導,否則,思維再敏捷,也是思不得果.我們應積極培養學生的思維敏捷性,使其更快地分析理解更多的信息,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五、培養學生的數學直覺能力

直覺能力就是能在紛繁復雜的事實和材料面前敏銳地覺察到某一類現象所具有的重大意義,進而預見重大發現和創造的可能性.這種直覺能力是一種戰略直覺能力,它決定科學研究發展戰略的成敗,更能影響學生解決問題的速度.法國數學家龐卡萊認為,數學直覺實際上是一種選擇能力,本質上是某種“美”的意識或“美感”.所以培養數學直覺能力要從數學的和諧美入手,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簡潔美、統一美、對稱美、奇異美的認識和體驗,激起學生對數學美的熱情,預感解決問題的方法,增強思維敏捷性.

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沒有問題就沒有數學.現代認知心理學關于思維的研究成果表明,思維過程首先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即思維通常是由問題情境產生的,而且是以解決問題情境為目的的.所謂問題情境是指個體覺察到的一種有目的的但又不知如何達到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當已有知識不能解決新問題而出現的一種心理狀態.人們就必須擬出以前未曾有過的、新的活動策略,也即完成創造性的思維活動.而借以解決包含在其中的問題的心理過程,則稱作問題性思維.根據認知理論,數學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以不斷地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方式來獲取新知識的問題性思維過程.解決問題首先要提出問題,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說:“難處不在于有了公式去證明,而在于沒有公式之前怎樣去找出公式來.”因此,教師無論是在教學的整個過程,還是在教學過程中的某些微觀環節,都應該十分重視數學問題情境的創設.創設問題情境的實質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體內心的沖突,打破主體已有的認知結構的平衡狀態,從而喚起思維,激發其內驅力,使學生進入問題者的“角色”,真正“卷入”學習活動之中,達到掌握知識,訓練創新思維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林崇德.智力發展與數學學習[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2.

篇3

一、化學科學知識水平

九年義務教育初中化學教學大綱,對初中化學教學的四大知識板塊分別提出了不同層次的教學要求,以確保學生在畢業時達到素質教育所要求的知識水平。

1. 對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這兩大知識內容,按照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在初中化學中的重要性,教學要求分為常識性介紹、了解、理解、掌握四個不同層次。

2. 對化學基本計算教學要求的層次是掌握。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有關化學式、化學方程。

3. 對化學實驗的教學要求分為練習、初步學會兩個層次。在教學中,教師應按要求認真做好每個演示實驗。對于學生實驗,要積極創造條件,力爭使每個學生都有動手做的機會。新教材在編排上遵循大綱規定的“初級中學的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的原則,適當降低了理論要求,精減了一些次要概念,為了配合素質教育,培養學生面向未來的適應力,增加了一些金屬、有機物(包括高分子化合物)以及保護生態環境,“溫室效應”,硬水,氫能源,水和人類的關系,金屬和人體的關系,化肥、農藥等內容,體現了化學與生活,化學與社會,化學與生產、科技的緊密聯系,為學生達到規定的化學科學知識水平創造了條件。應該明確,在構成化學科學素質的諸多要素中,化學科學知識水平始終處于基礎和核心的地位。

二、化學科學能力

化學科學能力是指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表現出的心理與個性特征。它包括對物質形態與變化的觀察和感知、化學知識的記憶和想象、對微觀世界和化學現象的理解、概括的能力。對于處在化學教育啟蒙階段的初中學生,應從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等方面,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化學科學能力。

1. 觀察能力。觀察能力是知覺的特殊形式,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知覺。是智力三要素(觀察、思維、創造)之一,是智力發展的基礎。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觀察和實驗是化學最基本的研究方法,通過能動的、客觀的、定性、定量的綜合觀察,從實驗的宏觀現象入手,才能揭示和認識微觀變化的本質。觀察能力不是單一的知覺感知,而是綜合諸多因素的智力過程。新教材增加了多幅彩圖、插圖、章頭圖和多項演示實驗,在學生實驗前增設了思考題,啟發學生養成自覺觀察的良好習慣。教師除應做好每一演示實驗外,還應在課堂教學、課外活動中,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教會他們如何觀察。通過學生動手動腦、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觀察和思考,不斷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避免只看“熱鬧”而不看“門道”的不良習慣。

2. 實驗能力。實驗能力是有目的地在人為控制的條件下進行化學反應,認識和發現化學變化規律的能力。實驗能力既包括實驗操作能力,又包括推理、計算,對數據分析處理以及對實驗結論歸納總結、準確表述的能力。

教師應從以下個方面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①能正確操作實驗儀器和設備;②明確實驗目的,了解實驗原理;③掌握實驗方法,對立驗現象進行準確的觀察和記錄;④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處理;⑤導出結論,寫出實驗報告。教師應積極創設實驗條件,努力完成全部必做實驗。有條件的可適當做一些選做實驗,鼓勵和指導學生做一些家庭小實驗,克服“教師黑板上講實驗,學生考試時背實驗”,只注重理論學習、不重視實驗教學的弊端,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件和創造性,培養和提高他們動手、動腦能力,以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

3. 思維能力。思維是人類在事物表象、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的過程。其中分析是最基本的過程,新教材正確處理了知識的邏輯順序和學生生理、心理發展順序的關系,在敘述方法和行為方面,注意調動學生主動學習、思考的積極性,以提高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例如,在介紹物質結構的初步知識時,通過實驗和類比,引導學生從宏觀現象深入到微觀結構的本質;通過提出問題,引發思考,然后再概括出結論或概念,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4. 自學能力。自學能力就是在已有知識水平和技能的基礎上不斷獲取新知識并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化學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不僅是使學生“學會”,更重要是使學生“會學”。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迅速,知識更新周期縮短,如果不“會學”,就無法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需要。因此,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培養學生不斷攝取新知識的自學能力,使學生受益終身。

三、化學科學思想水平

學生的化學科學思想水平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水平。化學具有豐富的辯證唯物主義素材,在化學教學中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應結合教學內容,通過有機滲透,使學生逐步樹立起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用對立統一、事物發展的矛盾性和統一性、量變到質變等觀點學習和認識化學問題,提高學生應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觀察問題和認識問題的能力。

2. 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初中化學啟蒙教育階段,應結合教學內容、化學史教學,對學生進行堅忍不拔的精神、實事求是的態度、嚴肅認真的作風等方面的教育。通過多種方法與途徑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研究方法和嚴謹求實的治學精神,使學生認識到一切科學知識都來源于實踐又反過來指導實踐的道理。

篇4

關鍵詞:化學教學 初中生 科學 素質 內涵

化學科學素質是科學文化素質構成因素之一。學生的化學科學素質包括學生的化學科學的知識水平、能力、思想水平和品質。在新課改中教師應明確初中生應具備的化學科學素質的內涵,并結合學生的實踐,注意從四個方面著手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化學科學素質:

一、要努力提高學生對化學科學的認知水平

新課標對初中化學教學的知識板塊分別提出了不同層次的教學要求,以確保學生在畢業時達到素質教育所要求的水平。

1.對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這兩大知識內容,按照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在初中化學中的重要性,教學要求分為常識性介紹、了解、理解、掌握四個不同層次;2.對化學基本計算教學要求的層次是掌握。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有關化學式、化學方程式、溶液等方面的基本計算;3.對化學實驗的教學要求分為練習、初步學會兩個層次。在教學中,教師應按要求認真做好每個演示實驗,對于學生實驗,要積極創造條件,力爭使每個學生都有動手做的機會。新教材在編排上,適當降低了理論要求和精減了一些次要概念。

為培養學生面向未來的適應力,增加了一些金屬、有機物(包括高分子化合物)以及保護生態環境、“溫室效應”、硬水、氫能源、水和人類的關系、金屬和人體的關系、化肥、農藥等內容,體現了化學與生活,化學與社會,化學與生產、科技的緊密聯系,為學生達到規定的化學科學知識水平創造了條件。

二、要努力提升學生的科學實踐能力

化學科學能力是指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表現出的心理與個性特征。它包括對物質形態與變化的觀察和感知;化學知識的記憶和想象;對微觀世界和化學現象的理解、概括、抽象、推理和論證;應用化學科學知識解釋客觀世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觀察能力。觀察能力是知覺的特殊形式,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主動的、持久的知覺過程,是和思維緊密結合的主動知覺活動。觀察能力是智力三要素(觀察、思維、創造)之一,是智力發展的基礎。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觀察和實驗是化學最基本的研究方法。通過能動的、客觀的、定性、定量的綜合觀察,從實驗的宏觀現象入手,揭示和認識微觀變化的本質。新教材增加了多幅彩圖、插圖、章頭圖和多項演示實驗,并在學生實驗前增設了思考題,啟發學生養成自覺觀察的良好習慣。通過學生動手動腦,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觀察和思考,不斷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避免只看“熱鬧”,不看“門道”的不良習慣。

2.實驗能力。實驗能力既包括實驗操作能力,又包括推理、計算、對數據分析處理以及對實驗結論歸納總結、準確表述的能力。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①能正確操作實驗儀器和設備;②明確實驗目的;③了解實驗原理;④掌握實驗方法;⑤對實驗現象進行準確的觀察和記錄;⑥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處理,導出結論,寫出實驗報告。

3.思維能力。思維是人類在事物表象、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的過程。其中分析和綜合是思維的最基本的過程。要引導學生從宏觀現象深入到微觀結構的本質,通過提出問題,引發思考,然后再概括出結論或概念,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4.自學能力。自學能力就是在已有知識水平和技能的基礎上,不斷獲取新知識并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化學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不僅是使學生“學會”,更重要是使學生“會學”。

三、要努力提升學生的科學思維水平

學生的化學科學思維水平包括:1.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水平。化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本身就具有豐富的辯證唯物主義素材。在化學教學中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應結合教學內容,通過有機滲透,使學生逐步樹立起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用對立統一、事物發展的矛盾性和統一性、量變到質變等觀點學習和認識化學問題,提高學生應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觀察問題和認識問題的能力。2.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初中化學啟蒙教育階段,應結合教學內容、化學史教學,對學生進行堅忍不拔的精神、實事求是的態度、嚴肅認真的作風等方面的教育。3.愛國主義的思想水平。新教材結合教學內容,注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如教材中介紹了祖國在化學科技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4.環境保護意識水平。要對學生進行防止污染、保護環境的教育。教師應通過“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的教育,讓學生認識到環境保護的緊迫性和重要性,使學生從小養成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良好意識和習慣。

四、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化學科學品質

篇5

關鍵詞:黑格爾 美國歷史 人本管理 哲學思考

黑格爾辯證法中體現出了永恒發展的規律,提出了重視個人的特殊性和尊重人類社會普遍性特征的觀點。這和我們現在提倡的“人本觀念”緊密想通。以人為本的“人本管理”恢復了人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把人看成生產實踐的主題,在生產實踐的發展中,不斷受到主題地位的確認、實現能力和價值的提高、實現更全面自由的發展。而在“物本管理”中,人只是“物”的附屬品,重要性受到低估,影響了人作用的更好發揮。

一、從黑格爾辯證法探索深刻的管理思想

黑格爾認為歷史的發展是由低級到高級的前進上升的運動過程。他提到:“世界歷史無非是‘自由’意識的進展;這一進展是我們必須在他的必然性中加以認識的。這種必然性就是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前進上升的發展。這種發展, 即世界歷史作為精神在時間上的進展, 包含著一連串關于自由更進一步的規定”。

在這里,黑格爾認為人類歷史是由具體的社會的人類具體完成的,是一個有機整體,其中包含著必然的因果聯系。由各種社會關系規定的社會的人成為社會歷史的出發點,并不是僅供理性完成自己的手段和工具。他們利益和需求的見識包含了與理性目的想通的普遍的某種東西,具體表現為法律、道德和宗教的觀念。這就好比是人的身體各器官表面上處于孤立的狀態,但是它們聯合起來共同構成了一個人的有機整體的生命,個人對于社會的作用恰如此,個人的特殊利益往往和人類整體的普遍性原則緊密相連。同時,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新階段往往是建立在前此階段的基礎上,是在舊階級內部逐漸形成的。所以,每一個階段不是偶然出現的,而是作為整體上的一個必然組成階段。每個階段緊密聯系在一起,逐漸過渡,組成了人類歷史的有機整體。這個整體的每個組成形態和階段都具有特定的特點。也正是因為這種特殊性,每個形態和階段(包括人物和事件等)只有放在特定的歷史整體聯系中才會產生,才會被世人理解。

二、從美國歷史發展歷程探索隱含的深刻管理思想

美國是世界歷史進入近代史之后才建立的多民族國家,成立之前,遭受到歐洲國家長期的殖民統治。美國大陸匯集了大量來自全球各民族的外來人,經過獨立戰爭,成立了三權分立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文化格外崇尚包容性,在美國發展歷程中,容納了各國文化的精華,并且讓各種文化相互滲透,相互交融。我們以美國文化包容德國文化作為例子。德意志文化的眾多特點由德國移民帶進了美國,經過了幾代人的傳承,逐漸形成了美國德裔人的特特文化,成為美國生活的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愛因斯坦來到美國,最終幫助美國成功研制出原子彈,這其中也體現出了美國文化的包容性。其實早在美國的啟蒙運動期間,美國的民族特征和文化就發生了極為深刻的變化。啟蒙運動為美國傳播了一個普遍化的夢想,并且深入美國人的心中。這個夢想就是:“各個特定的總是聲稱適合于所有的人, 但同時又強調彼此之間的差異。”啟蒙運動的宗教精神對包容給予了充分的重視。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建立了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建立起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也就是美元金本位制。在美國國內不流通金幣,但是允許其他國家用美元向其兌換黃金,這樣一來,美元成為世界各國的主要儲備資產。到1971年8月美國政府停止其他國家用美元匯兌黃金,同時先后兩次進行美元貶值。至此,美元金本位制度崩潰了。其崩潰的重要原因有兩個:首先美國黃金的生產量的增長滿足不了世界商品生產增長的幅度,無法滿足日益擴大的商品流通需要,這就從根本上動搖了金鑄幣長期流通的可能;其次,黃金存量在世界各國的分布不平衡,黃金存量大部分被少數強國把握,也就嚴重影響了金幣的自由鑄造和流通,消弱了其他國家金幣流通的基礎。

三、當代中國管理思想的哲學思考

我們可以發現,黑格爾的辯證法十分重視對組成人類歷史有機整體的個人的重要作用,指出了這種特殊性所在,重要的是把個人的特殊性放在特定的有機整體中看待,充分尊重個體的價值和需求。這也是當今管理思想中十分重視的“人本思想”。從美國歷史發展進程我們也可以發現,美國文化的包容為美國的強大提供了持久的支撐,而美元金本位制的衰落從反方面證明了經濟領域“包容”的重要性,片面的執行金本位制必然不利于世界經濟的持久繁榮。而把這種“包容”思想轉入管理領域,對當代中國管理思想的發展又有何益處呢?這也就是我們要論述的“人本管理”思想。

人本管理指的是管理者一切管理活動要以人為中心,充分發揮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最終實現組織目標。這種管理理念重視人的價值的發揮,核心與實質就是要在企業管理過程中重視對人的研究和分析,有針對性地采取適當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充分調動人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個體的潛能,促進人力資源的有效利用。現代人本管理理念重視人力資源的人性管理,重視對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培訓,在選才上做到不拘一格,把真正優秀的人才選上來。充分尊重個體的勞動、人格和其他權益,強化創新管理,樹立個體的主人翁意識,加強企業內部競爭,充分尊重和信任員工。

參考文獻:

[1]王林.淺論企業管理中的人本管理[J].技術與市場. 2008(02)

[2]王景哲.淺談企業人本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0)

篇6

關鍵詞:逆向思維;數學教學;邏輯關系;應用

Discussion on Training of Reverse Thinking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Abstract: Reverse Thinking has very important applications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which provides a great help for training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and improving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capacity. From the logic of reverse thinking, this article discuss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reverse thinking ability in mathematics Textbooks and mathematics teaching.

Keywords:reverse thinking;mathematics teaching;logic relationship;application

逆向思維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維,是孕育創造性思維的萌芽,逆向思維能力的掌握對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面臨的問題提供了一種主動、積極的思維方法[1]。在數學教學中,逆向思維對學生提高數學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有很大幫助,是學生學習和生活必備的一種思維品質[2-3]。然而,在數學教學實踐中更注重正向思維的培養,而淡化逆向思維的重要性,久而久之造成學生學習數學循規蹈矩、順向定性的去認識和感知數學,缺乏創造能力和分析能力,這種思維方式也隨之應用于生活和其它學習中,極大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和對新生事物的認知力和適應力[2]。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充分認識逆向思維的重要性,強化學生數學方面逆向思維的培訓,完善學生的數學知識構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新精神。本文從逆向思維的重要性和數學教學中逆向思維的意義出發,探討了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逆向思維的方法。

1 逆向思維的邏輯關系

“反其道而思之”是逆向思維的精髓,即從事物發生的對立面或者結果對事物進行分析,從問題結論出發對問題進行探索的思維方式。逆向思維是與正向思維相對立的,其將正向思維認知的事物在思維上向對立面方向發展,打破習慣性的沿著事物發展的方向去思考和分析事物,而是從事物產生的結果或者效應反向思考和推斷事物和結果之間的辯證效應,尤其面對一些特殊問題,從結論反向推斷,逆向思考,反而會使問題簡單化[1-3]。逆向思維的優點在于行業需求的普遍性、對正向思維的批判性和思維方式的新穎性,逆向思維的培養往往會增強你對事物認知的興趣,提高自身開拓能力和創新能力,試想一下,當大多數人以習慣性的正向思維方式去看待事物或思考問題,而你運用逆向思維方式思考和解決問題,以“出奇”達到“制勝”,這種效果就會使你在行業競爭、就業選擇中脫穎而出。

數學中逆向思維的應用可以分為宏觀逆向思維方法和微觀逆向思維方法。從辯證唯物主義來講,事物都是對立存在的,往往互為因果,這就為分析和思考事物提供了兩種思維方法――正向思維方法和逆向思維方法,宏觀逆向思維方法就是從事物的辯證特性出發,突破思考框架、擺脫思維定律,形成用逆向思維去解決數學問題的思維認知,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就是宏觀逆向思維的產物。微觀逆向思維方法是針對性解決一個數學問題,數學證明中的反證法、舉反例法都是逆向思維的體現。

2 數學教學中的逆向思維培養

學生逆向思維的培養對于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學生興趣愛好、加強對事物的認知能力至關重要。在數學教學中,除了學生正向思維的培養外,要消除思想束縛,大膽嘗試和訓練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在數學教學中加強對學生逆向思維的培訓,養成逆向思維思考問題的習慣,并且與正向思維相結合,雙向思維進行數學問題的理解和思考,是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一種體現,更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一種重要途徑。

2.1 數學定義的正、逆思維理解

學生對數學定義的理解即是一個對新事物認知的過程,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由于老師往往以正向思維方法對數學定義進行闡述,學生對數學定義的理解僅停留在數學定義的字面意思,而缺少對定義深部的挖掘和理解。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正、逆思維對學生進行數學定義的分析和講解,列舉反例,引導學生利用定義進行反向思考,判別異同和是非,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

例1:已知函數是R上的單調遞減的奇函數,若,求a的取值區間?

解答:

變形為

是奇函數

,根據奇函數定義

又函數遞減,

解得

2.2 數學公式、法則的逆向推斷

數學公式和法則是揭示相關數量間數學關系的銜接橋梁,數學公式和法則本身上是具有正、逆兩向的,正向公式和法則的運用必然會產生等量關系的建立,而數量間已經產生的定量關系也是公式和法則的逆向體現。學生對公式和法則的理解,受到固定正向思維的影響,僅僅停留在相關數量間等量關系的建立,而缺乏對公式和法則的推斷、變形,更不會去利用逆向思維對公式、法則進行思考和分析。在解題過程中,除了公式、法則的正向運用外,常常面臨公式、法則的逆向運用,而學生逆向思維的缺乏,增加了解題難度。

例2:已知,,求的值?

解答:=27/16

該題運用的主要為同底數冪除法性質和冪的乘方性質,逆向思維進行計算,不僅提高了運算速度,而且對結果的正確性更有把握,如果利用正向思維進行解答,這道題無從下手。類似題目的練習不僅提高了對公式、法則的認識和熟練程度,還在很大程度上培養了學生逆向思維的能力。

2.3 數學解題方法中正、逆思維的運用

數學是一門靈活學科,對于數學問題的解答存在多種方式,但歸結起來就是正向解題和逆向解題方法,其中逆向解題法主要有逆推分析法,間接法,(排除法),等,逆推法主要運用與條件證明結論的數學問題中,反證法是經典的逆向解題方法,而間接法主要運用在選擇題中。

1.逆推法的運用,對于條件推斷結論的數學問題來說,從僅有的條件出發,數學問題往往不知從哪下手,很容易出現思維瓶頸,造成結論解答的困難。而逆推法是從結論出發,逆向推斷結論產生所需的條件,這樣往往可以簡化問題,明確解題思路,并且能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和解答類似數學問題的興趣。

2.反證法的運用,首先假設結論不成立,然后利用已有的定義、公式或者法則證明結論的不成立與題目條件相矛盾,從而證明命題成立。該方法是一種很實用的證明數學命題方法,并且對培養學生逆向思維能力有很大幫助。

例3:證明:在一個三角形中,至少有一個內角小于或等于60度。

反證法解答:假設命題不成立,即三角形三個內角都大于60度;

則三個內角和必然大于180度;

這與定理“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度”相矛盾;

所以假設不成立,故原命題得證。

3.間接法(排除法),這種方法主要應用于數學競技考試中,對于一個選擇性的數學問題,正向思維解題尋找答案耗費時間較長,并且容易出錯,而在競技考試中時間是最重要的,所以可以選用將答案選項帶入題目中,進行錯誤答案排除法。

例4:當b=1時,關于x的方程有無數多個解,則a等于( )

A:2;B:-2;C:-2/3;D不存在

該題目是典型的競技考試選擇題類型,如果正向思維解題,將b值帶入方程,并進行化簡和求解,耗費大量時間。而運用逆向思維方法,將答案帶入到題目中,很快就會發現答案應選A。

3 逆向思維培養的保障

學生逆向思維的培養關鍵在于數學教學中逆向思維的日常培訓,如何保障學生逆向思維的培養是數學教學需要探討的重要問題。學生逆向思維的形成與提升主要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這些環境包括教師教育理念、學校學習氛圍、學生興趣培養等等,不同環境影響下的學生對數學理念的認識、問題的處理和興趣的培養有著不同的見解程度,這對學生隨后的學習和生活起到很大程度的影響。數學逆向思維的培養,教師的教育理念至關重要,因為學生的思維方法受到老師的影響程度深,先進的教育理念重視運用正、逆思維思考和解決數學問題,尤其在數學定義、公式和法則的認識和講解中,重視逆向思維的運用,并且在日常訓練中,有意加深對逆向思維的練習。學校學習氛圍是培養學生運用逆向思維思考興趣的平臺,學校注重學生的逆向思維培養,構建逆向思維訓練對象和競賽,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興趣。

4 結 論

數學教學中逆向思維的培養,對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具有重要意義。培養學生的正、逆思維能力,可以在解答數學問題的時候,尋求更便捷的解題思路,克服了學生正向思維的固定思考模式。學生逆向思維的培養是個復雜過程,注重數學教學中逆向思維的培養,充分認識到逆向思維的學生思想、創新能力的重要性,從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中構建學生的逆向思維體系。

參考文獻

[1]劉漢民. 論逆向思維[J]. 重慶工學院學報,2005,19(9):96-100

[2]李福興,盤榮華. 數學中的逆向思維方法[J]. 數學教學研究,2009,28(7):62-64

[3]許娟娟. 數學教學中逆向思維能力及其培養[J]. 基礎教育研究,2012,(3)上:44-46

[4]趙景倫. 數學解題中逆向思維的培養途徑[J]. 數學教學通訊,2003,(8):39-40

篇7

一、以我國歷史上偉大數學家對人類進步的貢獻,激發學生的愛國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在古老的中國尚沒有文字記載之前,計數、算術已被古人廣泛應用。在有文字記載以來,我國歷史上出現諸多偉大的數學家,他們的探索與發明對于中國的文明、進步、社會的前進和發展乃至對人類的進步和發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結合教材向學生講述我國古今偉大數學家發明成就和對當時社會、對人類進步發展的作用,使學生了解我國教學的發展史,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以我國古今教學的成就,激發學生為構建和諧社會、為四化建設而獻身的精神。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感到大部分學生,尤其是初中學生的數學學習目的不是很明確,他們學多是為了應付考試,而非學成后報效國家。因此,針對這種現象,初中數學教師要循循善誘對學生進行數學學習重要性的教育,以古今數學的成就,數學在當代高科技領域發展中的重大作用,以及在日常生活、生產過程中的廣泛應用促使學生樹立學習目標。結合教材中的有關內容,針對一些既聯系實際又有思想性的數學題目,反映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改革開放政策的正確性和祖國建設的偉大成就等有關內容,以及古今數學家勇攀數學高峰獻身科學發展的典型事跡,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和目的,從而使學生從小致立于數學的鉆研和探討,以至學成后報效國家和社會,為四化建設,為祖國的強大昌盛,為人類的進步、和諧、發展而獻力。

三、以數學嚴密的邏輯性、規律性,樹立學生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根本所在。辯證唯物主義具有嚴密的邏輯性、規律性,而且世界是物質的觀點,對立統一的觀點,運動變化的觀點,量變到質變的觀點,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的核心,這些觀點無一不在數學中得到體現和印證。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探究這些因素,自覺地用唯物辯證法的觀點闡述數學內容,讓學生能更深入學習并領悟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這既有利于學生學好數學知識,領悟數學嚴密的邏輯推理和規律性,又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推理、判斷的能力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為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以數學的無限神奇和奧妙,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攀登學習高峰的勇氣。

數學是最簡單而又是最普及的,也是最深奧和獨特的。數學的簡單莫過于1+1=2及其廣泛的應用,最深奧也莫過于1+1≠2。數學是神奇的,神奇在于它的無窮奧妙。數學的神奇和奧妙吸引無數有志于數學的仁人志士用他們的智慧致力打開神奇數學的神圣殿堂。

篇8

一、關注學生的興趣點,吸引學生的眼球

高一學生有較強的參與性和表現欲,具備一定的分析和思考能力,但辯證思維仍處于形成期。一堂有趣的課堂更能調動他們的好奇心和積極性,吸引他們的眼球。教師要給他們提供一些有趣的話題,比如:在講“國家財政收入的影響因素”時,我就引用了中國的背景,讓學生知道財政的重要性及充足的財政可以實現國家職能。教師還應利用教學評價方法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對學生的發言要及時給予評價,評價應以鼓勵為主,提倡賞識性教學。學生的發言既是其平時成績的評定依據,也是其學習過程評價確定的依據之一。為鼓勵學生課堂積極發言,要對發言精彩的學生給予獎勵加分,使發言的學生有一種成就感,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同時,評價主體應多元化。在新課程改革評價理論的指導下,我們改變了由教師為評價主體的單一模式,建立了教師、家長、學生等多主體共同參與、交互作用評價模式,加強了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的互動,既提高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將評價變成了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過程,形成了積極、平等、民主的評價關系。

二、實施有效的提問和復習

構建高效課堂,實施有效的提問和復習是必不可少的。就我所了解和學生向我反映的情況看,面對課堂提問,絕大多數學生是害怕和排斥的,就怕老師問到自己。有的學生反映,如果是嚴肅又愛提問的老師下午有課,他中午都不敢睡午覺,抓緊時間背可能要提問的內容。有的學生膽子小、心理素質差,平時記得還行,可是一被提問到,緊張得說話磕磕巴巴,腦子一片空白。針對這種情況,我覺得在備課過程中,就課堂提問,教師首先要想到以下幾個基本問題:我所設計的問題難度如何?由什么程度的學生來回答?你想讓學生注意的是什么?你要以怎樣的方式提問才能引發學生的興趣?你要提出怎樣的問題,才能培養學生的分析、思考、綜合能力?通過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和嘗試,我認為課堂提問應該盡量避免直問直答的問題,要給學生提供背景材料,設問上要有些靈活性,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又能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回歸教材的能力。例如在講完新授《生活與哲學》第九課后,就這一部分重難點知識的提問,我不是直接問“什么是主次矛盾關系原理、矛盾主次方面關系原理”等,而是給出這樣一段材料:“總的看,當前經濟形勢是好的,同時也要看到,當前經濟生活仍然面臨一些突出的問題,如豬肉、油價上漲過快等。因而我們的一切工作仍然應該是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來進行。”讓學生分析上述材料蘊涵的有關矛盾的原理有哪些。學生經過認真分析后,條理非常清晰地回答道:“總的看經濟形勢是好的,同時也應看到問題,這反映了矛盾普遍性原理及矛盾主次方面關系原理;一切工作仍然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來進行,反映了主次矛盾辯證關系原理,突出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抓重點。”在此基礎上,我找學生把主次矛盾辯證關系原理的內容說一下,然后再讓其他同學對這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并指出不足,最后再請一位學生總結一下矛盾主次方面關系原理與主次矛盾辯證關系原理的主要區別。

三、優化教學環節,使政治課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學科之一

篇9

關鍵詞:人力資源;精神動力;節約能源;自然生態

一、認識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其具有的思想政治工作時具有著強大的時代性。黨的工作在社會的發展中,不斷有新情況和問題出現,因此我們要對科學發展觀和思想政治工作進行不斷的正確更新,才能夠有效完善的解決問題。

(一)將黨的各項工作滲透到思想工作中去,人們思想、觀念和情緒方面的問題可以利用思想政治工作來進行解決。人們思想、觀念和情緒方面都是來自于實際工作中的每個方面,然而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人們完成工作的基本生命力。從不用的角度來觀察,工作人員管理就是某種意義上的人力資源管理,其根本的目的就是將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調動起來,然而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調動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基本條件,能夠使工作人員將其具有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效最大化的發揮出來。

(二)加快思想政治工作建設的發展,需要保證其工作中具有科學性。中國的發展中,不斷的證實了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科學性,可以有效的推進其工作的完善和發展。將干部職工的思想政治水平進一步的提高,使其能夠雜思想政治工作中,將引導人、塑造人和鼓舞人的作用能夠充分全面的發揮出來。實現中國社會全面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為社會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

二、正確認識科學發展觀與思想政治工作的關系

國內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中,推動了國內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同時,社會經濟體制的改革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出現了一系列的不協調問題,這些不協調的問題就需要利用社會科學發展觀來進行有效的解決。用思想政治工作來看待這些不協調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下面的三個方面中:①國內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已經和國內的實際情況出現了相對的失衡。②國內社會經濟在快速發展中與自然生態環境的發展出現了沖突情況。③國內社會經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人類也在不斷的發展,兩者發展中失去了相對的平衡。想要將這三個不平衡有效的解決,必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認識到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性,并且將科學發展觀嚴格的落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經濟。

(一)對社會經濟急速和緩慢發展的情況,進行準確的辯證認識和有效處理。要堅持對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確保社會主義物質文明能夠順利的建設;構建出具有政治和精神文明的社會主義,推進中國社會主義的全面發展。

(二)對社會經濟急速發展和自然生態發展的沖突情況,進行準確的辯證看待和有效處理。將追求經濟增長忽略自然生態發展的錯誤觀念改變,有效的對人口數量和質量水平的發招進行控制,提倡節約能源的思想,實現資源可再利用,維持自然生態環境的良好發展,發展高質量的社會經濟,提高經濟的效益,促進生態問題的發展。

(三)對社會經濟急速發展和人類發展的不平衡情況,進行準確的辯證看待和有效處理。構建出能夠將人們物質文化需求滿足的社會,將社會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的基本矛盾有效的解決,主要發展科教文衛事業,將人類的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進行提升,在社會經濟發展中,要對人類自由全面地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將社會經濟結合人類一起全面的發展。

三、落實科學發展觀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意義

社會發展中,要符合當前的社會對經濟、政治和文化的需求,進行統一的發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結合科學發展觀,可以有效的指導社會和諧統一的發展,科學發展觀在落實中,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很大的政治、經濟和精神價值。

政治文明的社會建設時的前提條件就是,社會成員要具有良好的法治觀念、公民和民主意識。如今的社會經濟體制下,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夠有效的推動社會經濟良好的發展,激發起人類的競爭意識,樹立經濟效益和科技意識。科學發展觀眾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人們對社會的認識更加的理智,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理想。

四、結語

中國社會經濟在經過幾十年的不斷發展中,要求我國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也要不斷的增強,思想政治工作進行不斷的創新和改革,根據時代的發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發展要結合科學發展觀眾,有利于實現社會經濟又快又好的全面協調發展。正確處理科學發展觀與思想政治工作的關系,能夠正確的引導我過思想政治工作在科學發展觀中,對社會的發展提供有效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汪育新,盧奕華.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運行方式的幾點思考[J].求實,2013,(z1):215-216.

[2]張友祥.新形勢下做好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幾點思考[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1,(4):12.

篇10

【關鍵詞】文化建設;儒家;審慎;民族;世界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309(2012)07-0057-1.5

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特別是現在正處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對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一直非常的重視。尤其是近些年來,對于文化建設的尤為重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始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足以看出我們的國家和黨對文化建設的重視和追求先進的文化建設的決心。但是,文化建設具體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呢?它的作用和意義以及重要性又具體如何等等。其實并不是很多人都清楚這些問題。在百度百科中對“文化建設”的定義是:“文化建設就是發展教育、科學、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電視、衛生體育、圖書館、博物館等各項文化事業的活動。它既是建設物質文明的重要條件,也是提高人民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條件。”

從“文化建設”的定義入手,可以很直觀地看出對于文化建設對任何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性。只有大力加強文化建設,才能不斷地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文化水平,增強人們的法律意識、安全意識、愛國意識等等,使我們的國家和社會更加和諧穩定。作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擁有著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特點,當今的世界各個國家都在激烈地競爭綜合國力,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強大,不僅要考慮其經濟、軍事、科技等方面,很重要的一部分還要看其文化方面的建設程度,總之文化建設對任何一個國家都是至關重要的,而且它與其他方面的建設是相互支撐,相輔相成的。

我們在理解了文化建設的定義和重要性的同時,更要思考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的核心特點是什么,并且要將其帶入世界大的文化當中去與其他的文化進行對比和分析。芬蘭學者黃保羅先生說“儒家是中國精神文化思想中的重要寶貴元素之一,只要擺正其位置,不但儒家可以成為中國的祝福,而且可對全球的人類做出重大貢獻。儒家應該避免狹隘的民粹與民族主義視角,而應該從全球化視野與時代精神出發,來尋找復興的活力。”的確,儒家思想影響這中國這個文明古國幾千年,它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精髓之一,提到中國文化,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會把它和儒家聯系在一起,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我們就是生活在儒家文化的氛圍里。

與封建社會的閉關鎖國相比,現在的中國可謂是在各個方面都積極地向世界開放,特別是在文化方面也逐步與世界文化對話。在海外,我們的文化也是影響深遠的,并且為全球的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今的孔子學院在國外的影響力也是很大的,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一股學漢語熱潮。我們作為祖國的一份子,看到這種景象是非常驕傲和自豪的,這說明中國在世界舞臺的影響力是與日俱增的,中國經濟文化發展迅速,彰顯著中國不斷地強大起來,雖然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但是我們的發展速度是可喜的,當然對于文化建設也會越來越重視,投入也要不斷加大。

當一種文化與其他文化相遇的時候,會出現各種聲音,當然也會出現不同文化之間碰撞。同樣,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之間也存在很多本質上的區別,也避免不了會發生一些分歧,這就是文化差異所致,當然不同聲音的出現是正常的,就如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們允許這種不同的看法的出現,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看待和處理問題,以及如何更好的與世界對話和融合,使中國更好地融入到地球村,并成為其一份子。

我們在看待一件事物的時候不能狹隘,而要有寬廣的視野,并且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食物,跳出自己的那個小角落來看,不能做井底之蛙。當然這也需要擁有廣博的知識儲備做支撐,否則也不會對一個事物有全面、正確和客觀的認識和評價。例如近些年來部分儒家對于基督教的反對這一現象,我認為在看待事物時“狹隘”是要不得的,我們在評價一個事物的時候與不能簡單地評價“好與不好”,更應該理性地考慮是否適合。就好比中國作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發展戰略是我們必然的選擇,也是由于各方面的客觀條件所決定的,是理性的、符合我國國情的現階段的正確選擇。但是如果把這一發展道路拿到其他國家可能就行不通。這就要理論聯系實際,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去看問題思考問題。孔子云“敬鬼神而遠之”,這說明孔子作為儒家的代表對于“鬼神”并不是說要強烈否定,只是持有懷疑的態度而不靠近,是“敬而遠”的態度。對于同一事物之所以會存在不同的看法和態度,是與出發點以及視角有著緊密聯系的。所以要用廣闊的視野和多角度去看到問題,聯系地看問題,立體地多維地分析問題。

中國的文化建設要想快速發展,一定與其他國家的聯系分不開,要想建設先進文化,就要將中國至于世界大舞臺當中,跳出固化思維,勇于創新積極思考,理性多維地看待問題,對于其他國家的先進文化要取長補短,辯證地看問題,科學地分析問題。總之,中國要想更好地融入到世界這個大舞臺,與其他文化的對話和融合是很關鍵的,但同時不能偏離我們的社會主義道路,不能一概的學習或照搬其他國家的模式,也不要聽不了質疑和反對的聲音,要保留我們最精髓的東西和精華,保持清醒的頭腦、自信理性地、謙虛審慎地學習和完善我們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同時我們每個人也要積極地參與到文化建設當中去,用全球化視角來思考文化建設之路,使我國文化建設更好更快地持續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1]楊伯峻.《論語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