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規劃的建議范文
時間:2023-06-05 18:00: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村莊規劃的建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周口市的基本情況
周口市地處豫東黃淮平原,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內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熱條件適中,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較好。因本區開發歷史悠久,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占有量較少。據周口市統計局2009年資料,全市總人口1090.57萬人,耕地面積1251.2萬畝,城鎮化率29.4%。當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1683.44萬畝,總產量716.71萬噸,兩項數據分別占河南省總量的11.59%和13.3%[1],均居河南17個地市榜首之位。
二、周口市農村村莊規劃建設的現狀
通過對周口市轄區內部分縣(市、區)的農村調查,我們認為目前該地區在村莊規劃建設方面存在以下幾點問題,第一、部分村莊居民房屋建設布局零散,農民在村頭或路邊的責任田及自留地里亂搭亂建小飯店、小超市、小加工廠、田間宅院等現象普遍存在;第二、單戶宅基地占地面積較大。通過實地調查發現,幾乎所有農村住戶宅基地面積都超出了河南省政府規定的167平方米的最高標準[2],不少住戶宅基地面積超過300平方米,有的甚至超過400平方米;第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較低,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質量較差;第四,耕地資源浪費現象嚴重;第五,土地使用中的違法現象普遍存在。
三、農村新建居民點的情況調查
(一)新建居民點的基本情況
通過走訪有關部門,我們了解到該市所轄區域近5年來搬遷新建的村莊數量不多,總體來看,因工程建設或城市開發搬遷的村莊數量多于新農村建設試點村的數量。根據調研分析需要,我們選取了H縣和S縣有代表性的5個新村建設案例,這5個案例中,因高速公路建設、河道防汛整治及城區開發而搬遷新建的村莊各一個,新農村建設試點兩個。5個遷建點的建設資金來源分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因工程建設、城區開發搬遷的三個村莊,村民的房屋建設資金主要來自相關部門和開發商給予的拆遷補償,差額部分由村民自己籌集,搬遷責任方對新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相對較少;另一種情況是兩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村民房屋建設資金全由自己籌集,村中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主要由政府一方幫助解決,新村規劃基礎設施齊全項目管理論文,需投入的建設資金較多。
(二)群眾反映
訪談中我們發現,由于各個村莊、各個家庭的情況不同,群眾對村莊遷建的反映態度有所不同。因工程建設和城區開發搬遷的村莊,由于搬遷戶得到了一定數額的經濟補償,且居住環境有了明顯改善,總體來看,他們對村莊搬遷的反映意見不大,但對政府低價征收土地表現出的是更多的無奈。兩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由于采取的政策不同,群眾的反映意見也有所不同。正在建設的L村由于不存在強制搬遷和限期搬遷問題,目前尚未發現群眾有不滿情緒。已經建成的Z村,由于經歷了村莊的整體拆遷和重建過程,完成了地塊的調整工作,村民的反映意見則有明顯的不同,那些搬遷前在老村建了新房的農戶因房屋拆遷損失較大,對村莊搬遷抵觸情緒明顯,尤其對村委會拆了樓房蓋瓦房的決策更為不滿;部分計劃建房的農戶,因新村宅基地面積沒有減?。ㄓ械倪€略有增加),舊房正常拆除不存在經濟損失,居住環境和出行條件有了明顯改善,感覺相對比較滿意。從Z村和L村村民的普遍反映看,他們對新村基礎設施和環境條件的改變比較認可,但又認為新村各項建設占地面積較大,搬遷并沒有節省出土地。
(三)新村規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地方財力難以包攬更多村莊基礎設施建設的大規模投入
調查中我們發現,地方黨政部門為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鼓勵農民遷村并居,一般都會采取一些積極有效的措施。為支持Z村的建設,H縣委、縣政府通過行政手段“動員”縣里條件較好的職能部門對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進行對口援建。據Z村村委干部介紹,H縣教育局、財政局、民政局、衛生局、公用事業局、交通局、電業局等單位為該村小學、村文化大園、村委會辦公樓、敬老院、衛生所、自來水廠、村內外道路、供電及照明等項目建設共計投資3000多萬元。新農村試點可以在政府的主導下大手腳投資建一兩個形象工程,如果更多村莊趁機跟風,地方財政根本無力應對核心期刊目錄。
2.關聯部門對試點區的農村現狀缺乏深入調查研究
根據對本文調查的兩個試點村有關負責人的走訪,我們了解到,在新村規劃建設方案實施前關聯單位(主要是建設規劃部門)沒有對當地農村及農民的情況進行調查研究,舊村該不該拆遷,新村如何建設,完全是基層政府部門的領導說了算,規劃部門只負責村莊布局和居民房屋建設方案設計,至于試點村建設涉及的農戶有多個家庭有建造新房的經濟能力,村莊整合后能騰出多少土地,沒有單位和個人為此提供相關的調研報告。由于對上述基本信息缺乏全面掌握,結果在實踐操作中出現了諸多尷尬局面。如Z村在遷建規劃中本打算全行政村6個自然村全部集中到新村居住,但其中兩個自然村因新建樓房住戶較多村民拒絕搬遷,結果只有四個自然村的村民遷進了新村。表面上看,村莊整合騰出了一部分土地,但實際上由于新村建設宅基地數量增加,村內主干道、環村路及單戶宅基地占地面積較大,加上臨街門面房、自來水廠、文化大院、敬老院、衛生室等新增基礎設施用地,騰出的土地與新增加的建設用地基本持平。而對于該村的搬遷農戶來說,由于沒有分到老村騰出的土地,又要公攤新村的基礎設施用地,結果凡得到一處宅基地的住戶責任田差不多減少了1畝左右。如此新農村建設,的確讓人覺得尷尬。
3.村莊規劃脫離地方實際
理論上講,新農村規劃建設應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超前意識,但也應注意與本地實際結合,不可盲目照搬縣城或鄉鎮經濟點的規劃模式。這里仍以Z為例,一個總人口不足1600人、常住人口不足1000人、距鄉政府所在地不到兩公里、對外聯系并不通暢的村莊,村中卻規劃了一縱一橫寬30米的主干道,主干道兩側規劃建設了近450間門面房(占地面積至少相當于110處住宅),由于本地勞動力素質較低,加之發展項目缺乏,目前已建成的門面房用于加工或其它經營活動的不及總數的3%,這樣不切實際的規劃建設,不僅浪費了寶貴的土地資源,也造成了建設資金的極大浪費。
4.農村經濟發展缺乏產業支撐
通過對5個新建村莊的調查了解,我們感覺地方政府官員對中央新農村建設文件精神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具體表現是,在落實《十一五規劃綱要建議》文件精神的過程中把新農村規劃建設的實踐任務幾乎全部交給了市、縣級規劃建設局,同級農技推廣部門、能源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則很少參與。從目前的實際看,所謂的新農村建設只是房屋、道路及社區附屬設施的建設,規劃設計者并沒有把發展現代農業、農村經濟和農村富裕勞動轉移就業放在重要地位。除此之外,新村建設在太陽能、沼氣等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方面做的還遠遠不夠,5個建設點在規劃建設方案中根本沒有體現出這一發展理念。
四、對策建議
1.做好農村居民點規劃建設的編制指導工作
目前,從全國范圍看,新農村建設尚處在試驗探索階段,個別地方雖然積累了一些成功的經驗,但由于各地情況不同,難以在全國普遍推廣,如四川成都的“拆院并院”改革試驗,浙江嘉興的“兩分兩換”試驗項目管理論文,天津的“宅基地換房”改革以及重慶的“地票交易”改革試驗等[3]都是靠城市周邊高昂的土地出讓金收入補償給農民實施搬遷的。周口經濟發展落后,城市化水平較低,近期城市發展用地少,農村可以整合的土地多,如果政府方面在農村住房建設管理問題上不采取一定措施的話,新的一輪建房很快會掀起,以后再進行村莊布局規劃需要考慮的問題會更多,拆遷的難度會更大。眼下對于政府部門來講,關鍵是做好縣(市)域、鄉(鎮)域村莊布點規劃工作,無論建設新村還是整治舊村,都應盡快給群眾有個明確的表態。
2.堅持依法管理土地,剎住農村亂搭亂建亂占耕地的歪風
前已述及,目前該市農村住房建設混亂狀況的形成,主要是政府有關部門在前期對土地使用中的違規違法行為監管和處理不力造成的,如果繼續放任自流,后期治理整改的難度或將更大。針對目前的現狀,我們認為最有效、最可行的辦法是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及河南省政府有關土地管理和村鎮規劃的法律、法規文件精神,用法律手段制約亂占、濫建現象的發生。
3.抓好試點示范工程建設
綜合對周口市5個農村建設點的情況調查,我們認為,該市新農村建設工作進展緩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前期試點示范工程建設不夠成功,群眾參與的意愿不強,積極性不高,甚至有的試點建設對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進一步開展產生了負面影響,如不切實際的規劃造成的土地資源浪費,強行遷建使農民造成了嚴重的損失等。因此,我們建議,基層政府在以后的工作中對農村試點工程建設一定要給予高度重視,在政策措施的制定、規劃建設方案的實施、建設資金的籌集等方面多做調查研究,根據各自發展狀況和各類村莊的不同特點,積極探索不同的村莊建設和治理途徑。根據我們的調查體驗,我們認為試點示范工程的建設應該做好以下幾點:第一、對那些規模較大、基礎條件較好、布局較為合理的村莊,或雖然規模不大但區位優越、生產生活便利的村莊,要注意基本保持村莊整體布局結構和農民住房現狀,重點做好公共設施建設和人居環境治理工作,著力發展教育、文化、醫療等社會事業;第二、對那些因城市擴展、重大工程建設等需要整體搬遷的村莊,可采取土地置換等方式另選新址遷建新村或直接遷建到小城鎮、中心村;第三、對那些村莊規模偏小、位置偏遠、基礎設施配置困難的村莊,可就近集中向基礎設施條件好的中心村遷建;第四、調整充實舊村中的“空心”部位,合理安排公共基礎設施或住宅建設。第五、拓展農村建設資金的來源渠道,通過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廣泛吸納社會各方面資金支持本區的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參考文獻]
[1]周口市統計局.2009年周口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Z].
篇2
一、村莊改造的基本現狀
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快速推進,__區的村莊改造以推進農村城市化為契機,以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為主線,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按照不同的基礎和條件,基本確立了四種改造模式:一是整體搬遷。對重點工程建設需要整體搬遷的村,從優化整合村莊布局入手,通過整體搬遷,集中安置,建成了一批農村新社區。目前有10個村已基本上整體搬遷,4個村已拆遷了50%以上,基本建成慈湖人家、姚江花園、楓灣家園、麗莊西苑、費市安置小區等,總建筑面積117萬平方米。二是逐步搬遷。凡列入實施撤遷并已拆遷了部分自然村的村,或已有規劃還尚未實施征地撤遷的過渡型村,暫以衛生整治為主,改變目前村莊臟亂差的狀況。如城市工業功能區范圍內的村。三是保留整治。凡目前還尚未規劃征地撤遷,今后相當長時期內仍需保留的村,重點開展以布局優化、道路硬化、村莊綠化、路燈亮化、衛生潔化、河道凈化為主要內容的環境整治,并加強古宅、古村落的繕修保護,完善基礎設施配套,軟硬件同步建設。如半浦村是我市10個歷史文化名村之一,該村在現有環境整治的基礎上,針對本村歷史文化底蘊濃厚,清代建筑保留完好的現狀,編制了古村保留規劃,它將是__區村莊改造后的一個亮點。四是集聚發展。在統一規劃、相對集中的前提下,把改舊與建新、拆遷與集聚、整理與建設有機結合,讓有條件和建房愿望迫切的農民向規劃選定的集居地集中,同時保留原結構較好、布局合理的房屋,連塊改造破舊或布局不合理的住宅,最終達到整個村容村貌的改善。如裘市村按照集聚發展模式,已編制了中心村發展規劃,并按規劃今年新建了44套農民集聚小區。
近幾年來,__區的村莊改造以基本確立的四種模式為依據,以實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為切入口,全面啟動了小康示范村建設和村莊環境整治工作。到目前為止,已創建省級全面小康示范村1個,區級整治示范村5個,市級環境整治示范村45個;今年正在創建省級全面小康示范村2個(保李家爭上邵),區級全面小康示范村4個,市級環境整治示范村20個。據統計,三年來已拆除舊房面積10.9萬平方米,今年上半年已拆除舊房面積2.5萬平方米,新房建設面積2.9萬平方米,增加綠化面積25.4萬平方米,建造公廁323座,設置垃圾箱973個,設置路燈439盞。建設道路34.82萬平方米,建設通村公路50公里,河道砌石長度69.32公里。全面實現了村村通公路、通水、通公交車,最遠的村到市區僅需半個小時車程。通過此項工程的推進、實施,取得了四個方面的效果:一是農村面貌發生了新變化。經過整治的村改變了“臟、亂、差”的現狀,示范村做到了“潔、綠、美”,群眾的生活環境得到了改善。二是農民素質有了新提高。改變了農民思想觀念和生活習慣,增強了環境、衛生、文明意識。三是干群關系得到新的改善。整治工程是群眾真正得到了實惠,從而也贏得了廣大群眾的大力支持和擁護,密切了干群關系。四是農村經濟有了新發展。農村基礎設施的改善和環境面貌的變化,促進了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如慈城鎮五星村通過省級小康示范村建設,進一步促進了“農家樂”旅游業的發展,從而也帶動了農民的入增加。
二、村莊改造中的主要問題
從調查情況看,當前__區村莊改造、整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
1、缺乏城鄉統籌一體化的規劃。盡管__區對村莊改造、整治有了比較明確的四種模式,但在調查中發現,并不是每一個村都明白本村的改造模式,多數基層干部心中無數,沒有明確的村莊改造、整治規劃。此外,他們在不了解、不清楚區、鎮(街[:請記住我站域名/]道)整體規劃的前提下,又怎么能夠有針對性地編制本村的規劃。即使他們編制了村莊規劃,但該規劃由誰來審核、認定和批準?這里除了有一個上、下規劃銜接的問題以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全區缺少一個統籌安排區域經濟、社會、生態以及城鄉空間發展,統籌安排區域內供水、污水、垃圾處理和醫療、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總體規劃。統籌城鄉發展的規劃體系還不成熟。
2、缺少實施規劃的協調機制。在完成編制本村改造規劃后,如何按照規劃來實施村莊改造是一個急需研究解決的機制問題。從調查中看,目前需要明確三個問題,以半浦村為例,半浦村是__區唯一的__市歷史文化古村,在規劃實施中,一是村莊的文物保護主體是誰?目前該村已掛牌的區級歷史文化古宅達24處,這些古宅的保護是該宅現居住的村民,還是該村的集體經濟組織,還是政府有關部門。二是該村在實施古村保護規劃中,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他們向誰反映,由誰來協調解決。如反映的問題尚不能解決,該怎么辦?三是古宅的修繕維護經費如何落實。據該村對古宅修繕維護經費的初步估算需500-600萬元,而該村的年集體可用收入近50萬元左右,他們難以承擔修繕維護的投入。如修繕維護的經費得不到有效落實,其古宅的保護其不成了一句空話?
3、河道污染較為嚴重。小橋,流水,人家。這是古人對村莊居住環境的一種精辟描述,也是現代人對居住環境的一種心靈向往。村莊里有了河流有了水,就有了靈氣有了美, 水是江南獨特魅力所在,作為江南水鄉村莊,河道在村莊整治改造中起著畫龍點睛的重要作用。但從調查情況看,近年來農村經濟迅速發展,農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村人口不斷增長,并在逐步向城市化生活發展的與此同時,農村居民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排放量隨之加大,但目前__區農村還尚未建立污水處理系統,有的生活污水、人畜糞便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到河流中。此外,農村農業生產過程中化肥、農藥的過量和不合理施用,也成了農業面源污染源。水體逐漸超出了自身的納污凈化能力,一旦河道排放不暢, 造成水質惡化,混濁、變色、甚至發臭,成為新的“龍須溝”。過去有少數村為了治理“龍須溝”,增加宅基地面積,采取填埋填平的簡單辦法,造成了村莊自然環境的不和諧。
4、村落分散造成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的投入加大。__區110個行政村共有554個自然村,其中有7個自然村以上的有56個村,小的自然村僅6戶人家,有些農戶其宅基地多達3、4處。村莊過于分散,不僅導致公共服務設施、公共產品等方面的提供、建設、管理帶來了較大的難度,而且也導致__區人均村鎮建設用地達170.97平方米,超過國家最高標準150平方米/人,其集約化利用土地程度低。
此外,村落的分散,也造成了環境衛生維護費用的增加。據部分村的調查,通過近年來的村莊環境整治以后,村集體承擔的管理維護費用每年在5-6萬元左右,這對于經濟薄弱村來說,也是難以承受的。一旦村經濟能力承受不了,“臟、亂、差”現象就會反彈。
三、村莊改造的幾點建議
根據__區村莊改造的現狀與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筆者認為,今后村莊改造(村莊整治)的基本思路是:按照__市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依據__區基本確立的四種改造模式,明確全區各村改造模式。以村莊規劃為龍頭,統籌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建設,推進城鄉空間組織、基礎設施、制度設計一體化;從治理“臟、亂、差、散”入手,優化村莊市局,加大村莊環境整治改造力度,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把農村村莊改造成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根據這一基本思路,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1、村莊規劃(村莊整治規劃)是龍頭。在新一輪村莊規劃編制中,要緊緊圍繞“是不是科學、有沒有特色、群眾是否歡迎”三個問題,從認識抓起,理清思路,準確把握和確定各村的村莊發展的定位、格局和方向。村莊規劃與城市規劃要有所區別,區別性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一是要城鄉統籌。村莊規劃是城市文明涌向農村的橋梁,是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藍圖。二是要因地制宜,注意有針對性地解決所規劃村莊的大部分實際問題。三是要延續特色,延續文脈,保護整體景觀。四是要節約用地。五是要體現生態優先。生態是三農的命脈,不僅關系到當代人,還關系到下一代人。六是要群眾參與。規劃編制必須充分尊重村民的意志。七是要簡單明了,讓農民一看就清楚未來的村莊是怎么回事。八是突出重點,明確建設的時序。
與此同時,落實管理機構要先行。為確保村莊改造、整治的規劃順利設施,一是要健全有關部門參加的協調管理機構,建立一種把規劃、建設、管理和整治有機揉合在一起的機制。各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制定工作計劃,及早出臺相關政策和具體實施意見,搞好技術服務,協助鎮(街道)做好工作。鎮(街道)也要設立相應的工作機構。二是要建立上下反饋機制,形成下情上達的信息渠道,時刻聽取基層干部群眾的意見。如果得不到準確的反饋信息,周而復始就會形成惡性循環,到時再糾正就困難了。三是要加強檢查指導,區協調管理機構要全面掌握村莊改造、整治動態,及時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分析總結村莊改造、整治的形勢,查找問題,研究對策,搞好協調,并及時通報情況,推廣先進經驗。
2、整治建設是重點。對列入保留整治、集聚發展的村,以及近幾年尚不能拆遷的村,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找準突破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村莊整治建設。就全區目前情況看,重點是加快農村的污水凈化處理。對建設規劃內尚不具備直接接入污水處理廠管網的新建住宅小區(包括新村建設、舊村改造和有條件的在建小區)、飯店、賓館、商場、工礦企業等公用設施一律以凈化池代替原三格式化糞池,對原有的老式化糞池不具備直接接入污水管網的,積極創造條件,按規劃有計劃地進行分期分批改造,使之生活污水達到環保、衛生排放標準。同時要采用多種模式科學治理畜禽糞便污染,特別是水源保護區、風景旅游區、主要公路、村級河道兩旁的農村散養畜禽,其畜禽糞便必須集中堆放,由專業人員定期上門收購,集中處理。
此外,要把村級河道的通暢列為整治的重點,要保持村級河道原有的美麗風貌,未經規劃許可批準,決不允許填埋村級河道或縮小村級河道的河道面積。
3、和諧特色是生命。村莊改造、整治要堅持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原則,要突出個性,達到建筑與自然的協調完美。因為生態與文化內涵是鄉村的生命,村莊是與自然相依為命的,尊重傳統和生態環境是財富,更是責任。尤其是在村莊改造中屬保留整治的村,一定要做到“不劈山”、“不砍樹”、“不填池塘河流”、“不拆優秀的傳統文化建筑”、“不破壞歷史文化名村的風貌”、“不改直道路”、“不截彎河道”。這“七不”應該是村莊保留整冶項目的底線,特別是對一些古樹古木、古遺址、古牌坊,以及名人故居、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建筑,要切實注意保護,決不能借村莊整治毀壞文物和古建筑。因為只有尊重的傳統文化,只有文脈的延伸,才能帶來村莊的活力,才能體現各自村莊的和諧特色。否則,__區作為__市的后花園如何去體現?生態游、“農家樂”又如何去發展?
4、投入保障是根本。村莊改造、整治需要資金投入,單純依靠村集體和農民自身的投入還是有限的。因此在資金籌集投入上需建立多元化途徑:一是要建立區、鎮(街道)長期穩定的財政轉移支撐的投入機制。建議從土地出讓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村莊整治建設,重新明確扶持政策,以政府的補貼(以獎代撥、以補促投形式)來促進社會的投資,發揮“四兩撥干斤”的作用。二是整合各部門力量,組織實施有關項目。建議今后凡是上級部門安排有關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發展等補助項目,區有關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責,結合本部門的業務工作重點,要把農田水利(清水河道)、綠色通道、鄉村道路硬化、土地整理、宅基地整理、衛生改廁、污水處理等工程項目與村莊改造、整治有機結合,整合有限財力,發揮綜合效應。三是鼓勵企業投資村莊改造、整治,參與歷史文化村、休 閑旅游生態村等建設,參與觀光休閑農業、生態農業、設施農業及產業化基地,參與農村集體閑置用房綜合利用和村級標準廠房及商貿項目建設,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四是對拆舊新建,宅基地整理節余的土地,建議區出臺相應的收儲政策,其收益返村,專項用于村莊整治改造。
篇3
關鍵詞:村莊綠化建設;舉措;存在問題;發展建議;江蘇溧水
村莊綠化是溧水縣生態建設的一項重點工程。該縣自2007年開始實施村莊綠化建設,實施3年來,全縣共綠化村莊230個,累計新植樹150多萬株。建設力度逐年加大,2007年綠化村莊30個,新植樹20多萬株;2008年綠化村莊44個,新植樹30多萬株;2009年綠化村莊156個,新植樹超過100萬株。建設后的自然村道路和水體宜林地綠化率均達到95%以上,綠化覆蓋率均超過30%,基本每個村莊都能形成1~2個綠化亮點,并建設成一大批綠化優秀村。
村莊綠化的建設有效改善了該縣農村的生態環境,提高了廣大村民的生活質量,帶動了農業旅游“農家樂”的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實現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共贏。現對溧水縣村莊綠化建設舉措及發展建議作一論述。
一、舉措
在村莊建設全過程中,溧水縣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的方針,遵循以民為本的原則,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理念,注重綠化建設質量的提高,注重工程建設與富民強村、改善民生的協調,真正將村莊綠化建設做成一項惠民工程。
1.1規劃設計先行
一是在建設村莊選擇上嚴格把關。在每年的村莊綠化建設前期,縣鎮兩級林業主管部門都會嚴格按照《綠化新村建設標準》要求,對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安排人員對全縣各自然村進行全面的摸底調查,遴選出基礎條件較好、綠化空間較多、綠化積極性高的自然村作為村莊綠化建設對象。二是精心編制村莊綠化建設規劃設計書。針對每個建設自然村制定一套具有各自特色、可操作性強的設計書。在樹種選擇上合理把握樹種的適應性,不同立地條件選擇不同綠化樹種,做到適地適樹,確保新栽樹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同時注重喬灌花合理搭配,形成較好的景觀效果;在綠量把握上做到綠樹成蔭、見縫插綠,確保每個自然村新栽苗木不少于5000株,建成后綠化覆蓋率超過30%。同時,每個自然村集中精力建成1~2個亮點工程,如高標準的公共綠地、水體綠化等。
1.2爭取資金保障
積極爭取將村莊綠化建設列為省“綠色江蘇”和市“綠色南京”工程項目,享受每個村5~8萬元的省、市級項目資金補助。同時,縣財政拿出部分資金用于配套補助,有效解決了村莊綠化這一民生工程的經費問題。補助資金主要用于綠化設計和苗木栽植、補植,同時提留部分作為長期管護費用。
1.3狠抓建設質量
一是在每年村莊綠化建設過程中,縣政府以及農林局都組織召開2~3次專題現場推進會,組織各鎮分管鎮長和農服中心主任參觀村莊綠化先進村、交流工作經驗,為各鎮的村莊綠化工作提供借鑒指導,促進其建設水平提高。二是由縣政府及農林局分管領導組成縣級督查小組,不定期對各鎮進行巡回檢查督促,發現質量問題及時下發整改通知書,督促建設單位整改提高。三是建立以村莊綠化為重點的“生態溧水”建設工作督查責任制,每鎮由農林局確定1名縣級林業技術人員作為該鎮村莊綠化建設的技術督查人員,除負責該鎮村莊綠化的質量進度督查外,還負責相關技術指導。多項督查指導措施的實施,有效保障了村莊綠化建設質量的提高,確保規劃設計書的設計內容落實到位。
1.4遵從民意
村莊綠化在農民居住區內實施,盡管是為群眾辦實事,但同時也存在綠化植樹與群眾生產生活爭土地的矛盾。為了化解這一矛盾,保證村莊綠化建設的順利推進,本著以民為本的原則,采取一些措施:一是組織鎮村干部做有關村民的思想工作,向其宣傳村莊綠化建設的現實意義,提高其對村莊綠化建設的認可度,自覺配合村莊綠化建設;二是在綠化樹種選擇上充分征求相關農戶的意見,在不違背總體原則的基礎上,盡量滿足其對樹種要求,需果則果、需花則花;三是樹木由鎮村組織專業隊統一栽植,栽植后的樹木在誰房前屋后或農田里的就歸誰所有,從而提高了農戶參與建設與樹木管護的積極性,保證了樹木的保存率。
1.5從實際出發,兼顧全面治理
同時,為保護綠化成果,針對農村當前實際情況采取了有別于城鎮綠化的原則開展綠化。一是控制草坪的用量。許多人提議村莊綠化建設應大力實施草坪綠化,以取得更好的景觀效果。但是,在實際建設過程中一直控制草坪的用量,其主要原因是:草坪管護成本大,每年都需要進行多次除雜、修剪等管護工作。多數村莊綠化后的管護相對比較粗放,定期對草坪進行精心管護還不太現實,一旦管護不到位就會造成雜草叢生,加之牲畜破壞,會嚴重影響綠化景觀效果,弄巧成拙。因此,確立植樹造林這一建設重點,將有限的綠化經費集中投入到提高樹苗綠量上。二是選擇低矮花灌木作為農田區域主干道綠化樹種。因農村水泥路兩側綠化空間較窄,緊鄰農田,為了降低綠化樹木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減少農民因此而對樹木的破壞,對于農田區域主干道綠化樹種,基本選擇紫薇、蜀檜等低矮、樹冠較小的花灌木,盡量減少香樟等高大喬木的使用,確保綠化苗木與農作物的和諧共生、綠化建設與農業生產的協調發展。三是兼顧全面治理。在村莊綠化建設過程中,為了取得更好的景觀效果,在增加綠化總量、提高林木覆蓋率的同時,還兼顧進行了村莊垃圾清理、雜草清除、河塘清淤等輔助工作,促進了村容村貌的全面改善,促進了村莊綠化建設與村莊衛生整治的協調全面發展,以村莊綠化建設為切入點,促進村鎮生態環境的全面改善。
二、存在問題
在村莊綠化建設中尚存在一些問題:受綠化經費和群眾認知程度的影響,綠化苗木以香樟、女貞等常規中低檔樹種為主,櫸樹、含笑等景觀效果好的高檔樹種以及具有經濟和觀賞雙重功能的果樹使用的較少;綠化樹木的長效管理體制尚不完善,綠化成果遭破壞現象時有發生;綠化空間大的自然村逐年減少,為今后幾年村莊綠化建設造成空間難題。
三、發展建議
一是遴選出櫸樹、青桐、烏桕等景觀效果好、價格適中的鄉土樹種以及石榴、枇杷、甜柿等景觀果樹作為今后村莊綠化建設的重點推廣樹種[2,3],適當引進樂昌含笑、黃山欒樹等優良樹種進行點綴,減少香樟、女貞等用量,積極向群眾宣傳各樹種優缺點,進一步改變其認知觀念。二是進一步完善管護責任制,村莊綠化建成后須由專人管護3年,管護費用從省市補助經費中列支,對于毀綠案件由林業主管部門嚴肅查處,對于需要較大量涉及綠化樹木的水利、土建工程,應由縣林業主管部門審批[4]。三是對于村內無較大綠化空間的自然村,以建設圍村林為主,營造出“村在林中”的景觀效果。
參考文獻:
[1]馮濤.新時期延安新農村建設中的四維和諧構建[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8(4):18-20.
[2]周繼芬.果樹在居住區綠化中的發展前景[J].江西農業學報,2006,18(3):97-99,101.
篇4
2012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要加快推進農村科技創新,增強農產品供給和保障能力。其中,農村基礎設施規劃方法創新是農村科技創新的重要部分,基礎設施的改善是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有力支撐??茖W的基礎設施規劃,可以有效落實國家政策,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繁榮注入強勁動力。
一、農村基礎設施的“三生”分類
(一)現行農村基礎設施分類的弊端
目前農村基礎設施的分類主要沿用城市基礎設施的分類體系,即安全與防災、給水、排水、電力、電信、道路、廣播電視、環衛設施、綠化、文體活動、室外場地等。這種分類體系一方面造成了農村基礎設施規劃內容的繁瑣,在規劃實施過程中容易遺漏關鍵項目;另一方面,由于各專項規劃缺乏整合,規劃的可實施性很差。此外,農村基礎設施沿用城市基礎設施的規劃方法,較少關注和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的基礎設施,如:農業倉儲設施,農業的生產空間、農村生態防護林等,難以滿足農村發展的需要。
(二)農村基礎設施的“三生”分類
從發展歷程來看,農村經歷了原始農村、傳統農村、現代農村的演變,在其發展過程中,“生產、生活、生態”始終是三個穩定的核心,農村基礎設施也可以從這三個方面來劃分。
農業生產是農村產生和發展的基礎,也是農村的基本功能。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工業和第三產業也逐漸發展起來,但農村第二、三產業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局限性,大部分農村仍以農業為主。生產設施是指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的基礎設施,它們的主要作用在于支撐農業發展,實現產業升級,將現代文明引入農村。
鄉村聚落作為農村人口的集聚空間,具有為農村居民提供安全的生產生活場所,提供就業、醫療、教育保障,提供農業文化,以及為人們提供休閑娛樂場所的功能,農村的生活設施主要承載以上功能。
生態功能指土地和土地上的生物構成的生態系統,具有調節氣候、保護和改善環境、維持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的功能,主要體現在對污染物的治理功能和對生態的保育功能。生態基礎設施可以保證農村的良好環境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農村基礎設施的“三生”規劃原則
(一)區域統籌,以城帶鄉
政府應承擔行政區內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任務,縣級以上地方政府應該對區域內鄉鎮村莊進行統籌安排。避免農村基礎設施重復建設,防止城鄉基礎設施布局混亂,發揮城市對農村的輻射作用。
(二)注重效益,門檻限制
我國自然村莊中人口規模偏小的較多,達不到規模效應。如果居民點太分散,也無法實現應有的效益。對政府來講,基礎設施建設好做,然而維護的費用很高。忽視規模效益和維護費用盲目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將會出現設施無法正常運轉、資源浪費的情況。
(三)節約成本,精簡內容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要充分立足現有設施進行改造,防止大拆大建,落實“節水、節地、節能、節材”的“四節”方針。
三、農村基礎設施的“三生”規劃內容與指標
(一)生產設施規劃的內容和指標
生產基礎設施包括:道路交通設施、能源通訊設施、產業服務設施。生產設施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小類(詳見圖1),規劃內容和指標詳見表1。
需要說明的是,規劃的要點具有可擴充性,可在分類框架下加入新的規劃要點,以適應不斷發展的規劃要求。目前農村優質能源比例低,規劃若考慮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能源通訊設施”中可以加入“其它”類,將新能源(太陽能、風能、沼氣等)歸入此類。在實際規劃中,要制定具體的要點和指標。
規劃指標多是建議值,可以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做適當調整。如產業特點不同的村莊,生產設施指標的數值也不相同。以生產設施中的道路設施為例:運輸業為主的村莊,村莊干路、支路的相對要求較寬;旅游型村莊,對外聯系要方便,村莊干路要順暢,同時要圍繞干路配置合適的停車場地。
(二)生活設施規劃的內容和指標
生活基礎設施的內容主要包括:供水配套設施、安全防災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具體可分為幾個小類(詳見圖2),規劃要點和指標詳見表2。
生活設施規劃應遵循重要性次序原則。生活基礎設施種類較多,建設周期長,投入資金大,應優先安排生存型的基礎設施。如給水配套設施、安全防災設施;發展型的設施次之,如公共服務設施。
實際操作中,應根據不同地域農村的災害特點,有針對性地選取相關的防災類型并制定防災措施。如北方部分地區有風災、雪災,南方地區多洪澇,應增補相關要點和指標。
因為不同村莊的自然情況、人口規模、經濟能力差異很大,如果簡單地按統一標準要求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必然使規劃陷入教條而無法實施。公共設施的需求等次可以根據不同的經濟情況、人口規模找出有規律的對應關系。規劃可以根據村莊的人口規模和經濟發展水平數據,測算公共服務設施的適配等級,選取合適的公共服務設施項目。
(三)生態設施規劃的內容和指標
生態基礎設施包括:排水配套設施,環境改善設施,生態保育設施,具體內容見圖3,規劃指標見表3。
生態保育設施規劃特別要注意利用村莊的植被、河道、農田,提高村莊生態環境質量,發揮其生態、景觀等多種功能作用。要加強綠化和村莊與自然的有機聯系,防止不適用于農村的城市型綠化,如綠化可與庭院經濟結合,改善村莊環境,增加農民收入。
四、基于“三生”理念的規劃案例
野田村概況:野田村位于揚州江都市丁溝鎮東南部,距離丁溝鎮約10.0km。村域東、南與郭村鎮接壤,西與麾中村相連,北與麻村相鄰。全村東西長約2.8km,南北寬約1.3km,村域總面積約3.32k㎡,由兩個自然村組成。
(一)生產設施規劃要點
生產設施規劃原則要與農村產業發展階段相適應,野田村目前仍以種植業為主要產業,但發展方向不明確,土地利用效率低。通過對野田村的特色產業進行研究,結合產業特點和村民生產需求,規劃側重以農業為主的生產設施和生產空間。村莊電力和電訊問題已基本解決,但對生活用能的關注度不夠,規劃從新能源角度提出了建設建議。另外,規劃擬對村莊主要道路進行拓寬。(具體要點見表4、圖4)
(二)生活設施規劃要點
規劃遵循重要性次序原則,優先安排生活基礎設施中的給水配套設施、安全防災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次之。
供水配套設施:村莊自來水普及率達80%。自來水普及率有待提高,水質有待改善。目前野田村由鎮自來水廠供水,實行間斷供水以降低運行費用,水質水壓難以滿足居民生活及工業生產需求,建議野田村的供水遠期并入江都市區域供水系統。
安全防災設施:就目前的災害情況來看,野田村的災害類型有火災和水災兩種,目前缺乏必要的消防和排澇規劃。在村域范圍內確定消防取水點,改造給水工程,增加消防水池和消火栓等設施,還需結合農業灌溉設施進行排澇建設。
公共服務設施:根據村莊的人口規模和經濟發展水平,測算公共服務設施的適配等級。目前野田村理論上建議配備的服務設施包括:幼托、小學、養老院、文化站、中學、銀行。江都市的規劃是做大做強各鎮中心小學,片區中心小學維持現有規模,不擴大發展,所以村級規劃范圍內可不考慮中、小學的建設。除去中小學,野田村的幼托、文化站、養老院、銀行均可在遠期規劃。公共服務設施配套總指標建筑面積按每千人1000~2000㎡計算,根據該村人口數,其公共設施的面積可控制在2300~4600㎡之間。其中經營性公共服務設施配套總指標按每千人200~600㎡計算。(詳見表5、圖5)
(三)生態設施規劃要點
排水配套設施:村莊離市區污水處理設施較遠,可考慮近期自行建設污水處理設備,在村內推廣小型、實用的污水處理系統。遠期江都市各鎮聯建污水處理設施,而野田村排水設施將結合江都市污水管網進行布置。
環境改善設施:生活垃圾將實行分類袋裝化,逐步改變目前垃圾處理方式,遠期野田村的垃圾將并入丁溝鎮垃圾處理系統做統一處理。
生態保育設施:建設沿村莊公路兩側林帶,保護基本農田;對自然水體進行環境整治和保護,疏通河道;鼓勵村民對住宅空間及周圍進行綠化。(詳見表6、圖6)
五、結語
農村基礎設施的“三生”分類,旨在加強規劃的系統性和可操作性,并將在規劃中易忽略的內容(如產業配套設施、生態設施)納入農村基礎設施的規劃體系。“三生”分類的農村基礎設施規劃實踐有待進一步驗證和完善,但“三生”協調分類的規劃方法將對農村規劃提供有益的參考。
說明:本文受“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子課題《村莊整治規劃關鍵技術研究》(2006BAJ05A07)和內蒙古科技大學建工學院課程建設項目資助。
參考文獻:
[1]王悅,袁中金,劉明.農村基礎設施“三生”分類的探討[J].小城鎮建設,2010(2).
[2]方明,邵愛云.新農村建設村莊治理研究[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3]王珍子.現階段新農村建設規劃困境及建議[J].廣東農業科學,2009(7).
[4]蘇楊,程紅光,馬宙宙.農村聚居點環境問題及十一五期間對策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06(6 ).
[5]張泉.村莊規劃[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6]方彭.新農村建設規劃編制指導原則初探[J].建筑學報,2006(11).
篇5
關鍵詞:村鎮規劃;城鄉結合;問題;建議
Abstract: with the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ur country town planning work also has had great success. But, see the result in the same time, we also want to clear see town planning management practice of some common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se hinged will seriously affe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village. Below according to many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relevant data bourg program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and discussed suggestion.
Keywords: bourg program; Rural and urban combination; Problem; suggest
中圖分類號: TU982.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常見問題
一是村莊、集鎮的規劃與建設、管理相對薄弱,有些還不能適應新農村建設的需要。相對于城市規劃,村莊、集鎮的規劃編制與建設管理均較為薄弱。一般村鎮編制規劃的積極性不高。即使編制了規劃,也常常因為農村土地政策的約束、土地調整的困難而難以實施。此外,由于涉農收費逐步取消,村鎮管理實際上已實行零收費,目前村鎮建設因缺乏必要的硬件和人員已難以管理到位。因此,村莊、集鎮的規劃、建設與管理投入不足,與其相關的經濟社會體制之間還難以協調配合,嚴重影響規劃意圖的貫徹和規劃有效實施。村鎮規劃編制與實施監督管理水平都與城市規劃相距甚遠,不能適應新農村建設的需求。必須進一步完善村鎮規劃編制,做好村鎮規劃的管理工作。
二是由于我省村鎮規劃起步較晚,群眾規劃意識還很薄弱,規劃宣傳工作亟待加強。要加大規劃宣傳力度,提高村民規劃意識,發動村民對規劃實施和違章建筑查處工作進行有力監督,進一步健全和強化社會監督機制,從而推動村鎮規劃管理工作由粗放、被動管理向依法、主動管理的轉變。三是村鎮規劃建設檔次較低。受規劃滯后及資金、觀念、產業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目前我市村鎮規劃建設的規模檔次普遍還是較低。許多鄉鎮市政基礎設施如供水、排水、供暖、鎮區道路、垃圾處理等建設嚴重滯后,村鎮有新房無新村,有新村無道路,有道路無排水等現象依然存在。許多小城鎮仍然走不出二、三層樓和沿路“走廊式”建設的格局,使一些小城鎮難以形成較高檔次的綠化、美化、亮化,人居環境和生活質量不高。
二、幾點建議
村鎮規劃是村鎮建設的龍頭,是村鎮建設管理的依據,事關建設的全局,必須采取切實措施抓緊抓好,充分發揮規劃對村鎮建設的調控作用,通過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引領村鎮的建設與發展。
1多方籌措,全面推進村莊規劃編制工作
1.1在村鎮規劃編制資金上,要實行市、鎮、村以及掛鉤單位共同籌措的辦法解決村莊規劃經費問題,采取縣、鎮、村自籌為主、掛鉤單位扶持和省市政府補貼為輔的方式,落實村莊規劃編制資金。
1.2在村莊規劃工作開展初期,許多村莊積極性不高,規劃意識淡薄,個別村莊還有抵觸情緒,對規劃的實施效果也存在消極的觀望態度。應由上級有關部門組成工作督察組和服務組,深入農村進行調研,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契機,了解村民的想法和規劃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換位思考,對村民意見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做好相應的解釋和宣傳工作,并從一些做的較好的村莊入手,努力打開工作的局面,使村鎮規劃相關工作能盡早到位,取得良好的實施效果。
1.3村鎮規劃不能死板的執行條規,要通過實地調查,對每個村莊的自然特征、產業特色、歷史文脈等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和歸納,再結合村民代表的意愿,充分征求鄉鎮的意
見,通過“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幾個輪回的研究,確定規劃方向,以保證規劃的可操作性。在具體程序上,制定了初步成果村莊匯報—修改—專家評審—修改—成果匯報的編制流程,村鎮、國土、建設、文化、農業等部門的廣泛參與,保障規劃的全面和完整性。
1.4在規劃成果上,涵蓋了體系規劃、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村莊整治、修建性詳細規劃以及日常管理的技術規范和農村建房戶型指導內容,使村莊規劃能在村莊建設和管理上得到充分落實,讓村鎮規劃從專業規范回歸到農村建設具體層面上來,讓村莊規劃得到村民的理解支持和認可,從而有力地促進農村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
2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村鎮的新農村建設工作村鎮的發展與經濟增長和產業依托、環境等息息相關,在發展上應擺脫框框,重視地方特色與地方資源的規劃,發揮村鎮本身特有的環境優勢和資源優勢,形成多功能多樣式的發展模式。切實加強村鎮模式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出臺相關政策,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村鎮新農村建設。
2.1應大力扶持區位重要、經濟基礎較好的重點鎮建設。如地處相對偏遠,遠離中心城區和各村鎮的區域中心,現已具備一定的產業優勢和經濟基礎,對周邊村莊發展具有較強的輻射力和帶動力。此類鄉鎮在規劃建設上應給予優惠政策,大力鼓勵其快速發展。
2.2對于近城區的郊區鎮應盡早納入城區管理。目前雖是建制鎮,但已基本與城區相連,此類鄉鎮不能再按建制鎮來相對獨立地規劃建設,而應及早納入城區,按城市標準進行統一規劃建設管理,使之功能定位、設施配套與城區相銜接。特別是對于中心城區與組群之間的村鎮建設問題,按照市委、市政府總體要求,今天的村鎮就是明天中心城區的一部分,在進一步深化完善全市市域城鎮體系規劃的基礎上,應盡快專項編制中心城區與周邊組群之間的區間規劃,合理引導區間村鎮的規劃建設,切實避免造成重復建設或影響城區功能布局等現象的發生。
2.3對于中心鎮所轄村莊、中心村周邊村莊和地處偏遠基礎較差的村鎮應適當控制其發展,積極引導其向中心鎮、中心村發展。目前,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全市農村人口根據其經濟實力和社會條件的不同,正不同程度的向中心城鎮、城市聚集,再加上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農村人口出生率逐步下降,村莊人口規模正在逐步減縮。在這種情況下,在加快中心鎮建設的同時,對于中心鎮所轄村莊、中心村周邊村莊和地處偏遠基礎較差的村鎮應嚴格控制其發展,原則上不再編制規劃,不再審批規劃,適當控制其建設活動。停止鎮區居民分散建設住宅,停止地處偏遠基礎較差村莊的住宅建設。應制定相關優惠政策,結合舊村改造進行遷村并點,積極引導鄉鎮企業向工業小區集中,住宅向居住小區集中。必須致力于促進鄉鎮企業向中心城鎮集中發展,建立中心城鎮發展的主導產業,推進中心城鎮經濟的全面振興。
3加強管理,維護村鎮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3.1建立健全各級村鎮規劃管理機構。在增加了村鎮規劃管理職能后,應相應地增加村鎮規劃管理的專業人員。要進一步加強鄉鎮一級村鎮規劃建設管理機構建設,逐步配備專業人員從事村鎮規劃建設管理工作,有計劃地錄用一定數量的大中專畢業生到村鎮規劃建設管理部門工作。要鼓勵專業人才到基層參加管理,針對基層管理的特殊性,在職務晉升等人才政策上要對基層技術人員進行政策傾斜,目前這一政策基本在基層上沒體現落實。
3.2加強對村鎮規劃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的培訓,提高規劃管理水平。盡快制定培訓計劃并定期定量制度化,分期、分批對鄉鎮的分管領導、建設助理員、部分技術人員,尤其是中心鎮規劃建設管理和技術人員進行培訓。通過加強培訓,進一步嚴格辦事程序,增強服務意識,提高辦事效率,積極推進依法行政。目前這一計劃在基層無常態化,對提高村鎮規劃管理水平有一定約束。
3.3切實加強對違法工程的查處力度。各級規劃和建設行政管理部門要及時查處違法建設行為,加強執法力度,切實維護村鎮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建議行政執法隊伍要延伸到基層重要中心鎮,要建立村級協管員管理網絡和常態化管理。
三、結語
總之,我國的村鎮建設工作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們也看到了很多需要我們去解決的問題,村鎮規劃工作如果要走入一個更高、更科學的層次,就必須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對理論與實踐中遇到的重大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方能指引我國的村鎮建設工作走向更高的臺階。相信在黨的領導下,在各層次人民的努力下,我國的村鎮建設一定能取得全面的勝利。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農村生活污水,分散式處理,接觸氧化法,凈化槽,生物濾池
1工程概況
近年來廈門已建成數十座分散式農村污水處理站,通過示范工程將計劃中的多個自然村的污水處理工藝設施進行論證、分析和比選,經過實地考察了解村莊的水量組成、排水水質、用地條件等情況,為各村污水處理工藝設施建設提供專業參考,為地區內農村污水分散處理達標排放提供技術支持。旨在通過多種處理工藝的比選,篩選國內廣泛應用的、具有相當成熟的運營經驗的主流分散式污水處理工藝,選擇適合廈門地區農村的污水處理工藝類型。
2工程實施方案
根據處理設施工藝的適用性比選,結合各村的污水管道施工設計圖及現場勘查了解的數據,綜合分析各村的用地條件、選址、處理規模及處理工藝。2.1東瑤周瑤兩自然村南北接壤,東瑤常住人口約1000人,周瑤約400人,外來人口屈指可數。村內部無工業產業,村附近近期無規劃工業區,東瑤周瑤均為保留村,無拆遷規劃。村內雨水均為邊溝排水,居民生活用水除飲用水為自來水外,其余多來自井水。根據已設計的污水管道施工圖顯示,東瑤與周瑤污水管網合并為一套系統,周瑤的污水收集并向南排放至東瑤的污水干管中,最終排入位于東瑤南部污水處理設施進行處理。處理站選址在村南部環村管道邊的一塊空地,目前為個人承包地,地面有少量香蕉及龍眼等種植物??山ㄔO面積約有920m2,可用于建設處理設施。處理后的水可排入南面廢棄引水渠,最終排向馬鑾灣。東瑤、周瑤處理設施規模為220m3/d,可用地面積920m2,建議采用復合生物濾池—高負荷人工濕地工藝、生物接觸氧化工藝+人工濕地工藝或微生物土壤生態處理工藝,其中人工濕地推薦采用高負荷人工濕地。2.2林埭林埭位于東瑤村以南,孚蓮路以東。林埭常住人口約300人,外來人口約20人。村內無工業產業,村附近亦無規劃工業區,暫無拆遷規劃。村內雨水均為邊溝排水,居民生活用水除飲用水為自來水外,其余來自井水。林埭地勢南高北低,污水沿管道由南向北排放,處理設施選址位于村北部,經村干部協商擬回填池塘造地作為處理設施用地,池塘目前為個人承包,需辦理征地手續。可建設面積800m2。處理后的水可直接排放至池塘中。林埭處理設施規模為50m3/d,可用地面積800m2,建議采用復合生物濾池—高負荷人工濕地工藝、生物接觸氧化工藝+人工濕地工藝或微生物土壤生態處理工藝。
3處理設施工藝選擇推薦
綜上所述,在示范項目設計村莊中,排放污水以日常生活污水為主,基本無工業污水,結合村莊污水管道設計情況,綜合推薦選擇如下:1)用地面積充足的村莊建議采用復合生物濾池—高負荷人工濕地工藝、生物接觸氧化工藝+人工濕地工藝或微生物土壤生態處理工藝,為保證處理尾水達標并利于管理,建議人工濕地采用高負荷人工濕地,避免傳統濕地管理難的問題;2)用地面積偏小,但仍需建設處理設施的,建議采用模塊化農村污水MBR處理工藝;3)位置鄰近的污水處理設施,如水力條件、用地條件允許,建議集中設置,既減少建設投資,也降低管理難度。
4工程結果與分析
篇7
關鍵詞:新農村規劃 造血生產發展
1 當前村莊建設規劃面臨的問題及癥結分析
在新農村建設規劃實踐的過程中,盡管規劃編制者和組織實施者都是緊緊圍繞著黨和國家新農村建設的二十字方針,但實際的實施效果卻有許多地方不盡人意。就廣東省來說,筆者特別注意到新農村建設主要面臨以下問題:規劃建設方式和方法出現一些照搬城市模式的偏差、村級集體經濟薄弱、農民增收乏力、建設資金缺乏。
其實對于沿海一些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地區的鄉村來講,采用一些遷村并點或者是重點整治市政設施村容村貌的規劃建設方式,無疑是有益于該村發展的,而這些村擁有的共同特點是基本已達到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的發展階段或是早已具備“生產發展、生活寬裕”的內在條件,如在遷村并點之后村集體土地可馬上流人市場用于出租或直接轉化為貨幣資本;但對于那些現狀經濟水平已較為落后的偏遠鄉村來講,將村容整潔作為村莊規劃的重點無疑是舍本逐末、無源之水。
然而在實際的規劃編制過程中,尚有許多規劃不能很好的切合當地現狀,卻將規劃的重點放在貫徹相關規劃指導意見上,主要圍繞村莊的“改水、改廁、改路、改灶、改房等五改”工作鋪開。這些規劃從技術的層面上來講,能勾畫出一幅未來村莊的美好藍圖,但這些藍圖的構建卻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因此實施起來就有很大困難。那么,是否可以通過更多的政府撥款來直接補貼給村民呢?顯然這是不可行的,因為地方政府既拿不出那么多的財政資金來補貼所有村莊,而且這種補貼也只能短期內改善村容村貌和提高村民生活,在農村的經濟發展速度趕不上城市的情況下始終不能長久改變農村落后的現狀。那么,村莊建設規劃的出路在哪?怎樣才能使村莊徹底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筆者認為,只有實現對村莊從“輸血”到”造血”模式的轉變,才能使我國大多數農村地區真正進入持續發展的正循環軌跡。
2 歷史發展對村莊“造血”功能重要性的佐證
珠三角許多地區自下而上的城市化過程也證明了“造血”功能對村莊發展的重大作用。以東莞的寮步鎮為例,歷史回退到上世紀80年代以前,該鎮的許多村跟現今中國大多數落后村莊的狀況無異,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和東莞制造業的發展,各村可通過出租集體土地獲得貨幣資本,這些資金可用于村民收入和發展村公共事業,后來,許多村如橫坑村、嶺廈村、新舊圍村等又用村集體資金自建了廠房,進一步擴大了村民和村集體收入的來源,原先的村民則通過加入集體經濟管理、進廠務工或是經營副業來提高家庭收入。這些村在國家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之前,其村的住房、道路、市政設施及村內綠化環境等就已得到了極大改善,隨著村莊建成區的連片發展,各村內幾乎再看不到傳統的農村景觀,村民們的生活水平和村容村貌與城市無異,自動而自然的實現了“城鄉統籌發展”。在這些村的發展過程中,并不是依賴上級政府的撥款,而是通過村自身資源的轉化能力,通過其土地和廠房的出租不斷獲得村建設發展的資金,即通過其自身的“造血”能力,雖說這些村的發展有一定的時代機遇性,但同時其也證明了“造血”功能的重要。
3 今后村莊建設規劃的出路
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四方面進行著手:
(1)基于城鄉差別化思想觀念的新農村教育體系建設
這里所說的農村教育體系不僅僅指小學、中學等國家職能體系教育,而是指針對所有村民的觀念和勞動技能教育。只有具備進步的思想和良好的勞動技能,村民才會主動去謀求發展,才有足夠的能力去致富、去建設好村莊。而該項建設也無需投入大筆資金,可以利用村委會或村辦公樓增設一處閱覽室或勞動知識普及點,請專人長年或定期為村民提供知識培訓,以提高村民發展經濟的能力。
(2)基于城鄉市場需求的新農村產業結構調整
新農村建設的核心目標之一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因此必須改變農村傳統的單一經濟結構?;咀龇ㄊ且猿青l市場需求為導向,一方面圍繞城鎮產業發展重點發展配套產業,形成城鄉經濟有機聯系的整體;另一方面,依托農村特色資源發展服務城鎮生產、生活的產業類型,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特色農村經濟。具體來講,可以發展技術含量要求不高的城鎮相關產業的下游產業,如為城鎮食品加工提供原材料而進行的種植,為城鎮家a產業提供木材和動物毛皮初級加工;還有可以利用本村的特色資源發展經濟作物種植或開山取石生產初級建材。
(3)基于城鄉信息共享的新農村信息網絡配置
在市場焦息不對稱和被動的話語權面前,農村經常性地出現農產品增產不增收、投入無產出的局面,這是當代中國農村的發展困境之一。就筆者所在的梅州市來說,很多鄉村都具備種植柚類經濟作物的先天優勢,不對稱的市場信息不能將這份優勢轉化為經濟價值。因此,筆者建議可以在各村規劃建設中增設一處對外的市場營銷點(作為村級公共服務設施的一項),負責外部市場信息的收集和村莊產品的對外銷售。
(4)基于城鄉空間聯系的新農村對外交通建設,
城鄉空間共融的本質在于城鄉之間的聯系,要建立通暢便捷的城鄉交通網絡連接,以實現城鄉優勢互補、協調共進的預期目的。在新農村建設中,除對村莊內部聯系道路進行整治、拓寬外,還需結合上層次規劃對城鄉聯系通道建設提出建議。
圍繞著上述四個方面,村莊規劃的重點和資金的投入方式較以前的規劃就有所不同。
篇8
【關鍵詞】 鄉村規劃;科學發展觀
【中圖分類號】 TU982.29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727-5123(2009)03-032-02
Improve rural planning by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hought
【Abstract】 Rural planning is based on local natural resources, population, economy, industry, agriculture and other fields, conduct scientific arrangement,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in planned, targeted promotion, content,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planning purposes, the guiding ideology, the long-term goals, short-term objectives and achieve the goals of specific measures. To study and solve rural planning problems is to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balancing development among region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alancing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adhere to the forefro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Key words】 Rural planning;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hought
鄉村是指農村鄉集鎮之村民居住和從事各種生產的聚居點。它有別于城鎮,具有獨特的發展特征,其規劃也有特殊性。必須用科學發展觀,搞好鄉村規劃。
全市縣以下建制鎮和鄉村建成區面積8805.01公頃,建成區戶籍人員645140萬人,建成區暫住人口149913人;村莊現狀用地面積17732.33公頃,戶籍人口2090280人,暫住人口27186人。2008年未行政村27186個,自然村6587個,其中,200人以下的3438個,200人至600人2330個,600人至1000人380個,1000人以上的62個。去年我市有規劃的行政村115個,有規劃的自然村個數69個,投入268.40萬元,開展村莊人居環境整治23個村。為統籌城鄉發展,用科學發展觀和現行的《城鄉規劃法》法律體系搞好鄉村規劃,是貧困山區探索村莊規劃,農民看得懂、村委用得著、政府管得住的必經之路。
1編制村莊規劃原則內容
1.1編制村莊規劃要因地制宜。而涉及鄉村規劃的國家級法規《城鄉規劃法》和規章《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四川省村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及《村莊整治技術規范》《鎮規劃標準》。按照這兩個標準的指導,鄉村規劃一般應參照村莊整治技術規范的相關內容進行編制;而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我市也通常是按照村鎮規劃標準進行編制。在山區應堅持“就地、就近、分散”的原則,編制深度上也應因村制宜。對于布局高度分散、無30戶以上聚居點的,可只達到示意圖的深度;對于布局相對集中、有30戶以上聚居點的,應按法定要求編制。今年各鄉鎮人民政府組織村民委員會抓緊編制村莊規劃的自然村個數69個。
1.2編制村莊規劃要重點突出以下內容。一是明確主要居民點的布局與規模,提出村民安置方案,以及需在本村外安置的村民數量與安置方式建議。二是落實受災農戶安全可靠的建房宅基地選址,確有必要的,同時提出地質災害防治措施。三是統籌安排主要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以及農業生產設施項目及布局和規模,估算投資需求并提出建設時序與資金籌措建議。此外,對于因安全、生計、用地等原因村莊確需整體搬遷的,要進行充分調研和科學論證,并嚴格按標準和程序報批。
1.3深化村莊規劃管理機制。按照《城鄉規劃法》的基本要求,根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際進展,科學編制縣(市)域村鎮體系規劃、鎮總體規劃、鄉規劃、村莊建設規劃,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和完善村莊規劃編制內容。要不斷完善村鎮規劃管理制度,規范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發放,方便農民辦事。
2村莊規劃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點
《城鄉規劃法》的頒布實施,意味著城鄉規劃不僅要考慮城市,還要兼顧鄉村,要實現“城鄉統籌”。今年將完成200個村莊的規劃編制,《城鄉規劃法》的頒布實施,給規劃行業帶來了一次變革。
構建多部門協調的工作機制,關于城鄉統籌,村鎮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點。為確保村莊規劃的順利開展,全市應成立村莊規劃編制協調小組編制市域城鄉體系規劃,指導縣域村鎮體系規劃,縣區要組織鄉鎮編制鎮鄉總體規劃,以此編制村莊建設規劃。如巴州區成立一個由規劃、國土、農業、農委組成的村莊規劃工作小組,為各鄉村提供指導和技術支持,并負責柏林村、塘壩村、保豐村人居環境治理規劃編制、審查等各項工作的跟蹤、協調、督促和檢查。在去年完成27個村莊的規劃編制基礎上,今年計劃再完成100個。
城市與農村不能割裂開來,要統籌考慮,否則就會造成城鄉結合部布局混亂、農村發展落后,城鄉二元化結構更加明顯,農村發展的滯后也會嚴重沖擊和影響城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也就無從談起?!币巹澆荒芫汀俺鞘小闭摗耙巹潯?應該是就“城鄉”論“規劃”?!冻青l規劃法》的最重要的一個亮點就是強調“城鄉統籌”。意味著規劃的內涵和任務發生變化,新的城鄉規劃,要研究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農民的教育及社會保障體系等等。
早在2004年,中央就提出了五個“統籌”即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社會經濟發展、統籌人和自然科學發展,它對城鄉規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5年底巴中市將完成50%編制工作。去年1月1日,《城鄉規劃法》的頒布實施,要求城鄉規劃不僅要考慮城市還要兼顧鄉村,要城鄉統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二十字方針的村容整潔。
巴中市在新一輪的城鄉總體規劃(2010~2020)的編制中,已將城鄉統籌發展、村莊建設作為總體戰略階段的研究專題之一。市縣總體規劃修編的編制階段,也將提出城鄉統籌發展,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管理策略。對不同類型的村莊,實施不同的規劃管理策略,通過發展控制,避免新的城中村的出現,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3村莊規劃應體現實用性
巴中市原有約2325個行政村(包括行政村管轄的自然村)分布在1區3個縣的188個鄉鎮。由于地處不同區位,其建設發展情況也不盡相同。對此,不能簡單地用城市規劃的手法來撤并。規劃農村,農村規劃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劃模式。根據巴中市制定的《巴中市村鎮規劃編制審批工作實施辦法》,巴中的村莊規劃內容分為村莊布點規劃、新村建設規劃和舊村改造、人居環境整治規劃三部分。根據不同的類型,規劃部門進而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不同的村莊規劃技術導則,將全市村莊分為發展型、保留型、搬遷型三種類型。如南江子庫村,平昌龍泉村,楊柏仙人巔村,巴州區柏林村、塘壩村。村莊規劃的內容與其遍地開花,不如集中力量研究好主要問題,抓住主要矛盾,辦好一件事,謀劃一個發展思路,解決好一個問題,具體歸納為五個“一”的發展思路,即:①一個目標:如柏林村和諧農村建設,包括人與自然的和諧(合理發展)和人與人的和諧(文明的提高)。②一個中心任務:如子庫村經濟發展,抓住以農業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方向,帶動農家樂的餐飲接待業。③一條主導產業鏈:如楊柏村、仙人巔村綠色農業延伸產業(農業產品淺加工、綠色服務業)。④)一個窗口:如塘壩村能夠反映自然生態及豐富資源的窗口,通過一個重新整合的村落風貌,來表達這個窗口的形象。⑤一種新面貌:平昌龍泉村,清江鎮的柏林村、塘壩村、保豐村新的物質環境與精神面貌;物質環境包括生產環境的改善、生活環境的美化、生活物質內容的豐富,精神面貌包括人的滿足感增加、對未來充滿希望。盡管大巴山是欠發達地區有諸多制約發展的欠發達因素存在,但其村莊規劃卻不應是“欠發達”的。該地區的柏林村村莊規劃憑借其獨特的自然環境、人文地理、產業基礎、民俗風情和當地農民的生產生活習慣,在規劃布局、建筑形式、建造方式、環境利用和資源開發各方面都可舒展地方特性、挖掘傳統文化,創造具有鮮明山鄉村特色和濃郁鄉土文化氛圍的村莊規劃。
4編制村莊規劃目的
為了保障規劃的順利實施,巴中市編寫了《巴中市村莊規劃編制細則》,明確村莊規劃應注重體現以下三點:
農民看得懂的規劃:規劃成果的圖文表達方式應力求簡明扼要、規范、平實、通俗易懂,充分體現村民的意愿,讓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當主人、作主體、唱主角,確保廣大村民關心規劃、理解規劃、支持規劃。
村委用得著的規劃:規劃要符合本地實際、體現村的發展方向、具有較強可操作性,可直接指導改善農民生產生活環境,完善科教文體醫療設施。
政府管得住的規劃:發揮規劃龍頭作用。村莊規劃是城市規劃管理部門實施規劃管理的操作依據,是統籌城鄉發展,指導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切實可行,真正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
市規劃建設部門要加強對村莊規劃編制工作的支持、協調、指導和監督,及時幫助解決規劃編制中可能遇到的基礎資料不全、技術要求把握不準、技術力量不足等問題,督促各縣(區)按進度完成村莊規劃編制任務。2020年底巴中市將完成90%編制工作。
篇9
關鍵詞:水庫保護區;小城鎮;生態保護;規劃建設
中圖分類號:F2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3-0239-04
引言
小城鎮建設,特別是水庫保護區內的小城鎮建設,是中國城鄉統籌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改善農村環境,促進小城鎮健康的發展,也能更好地實現城鄉協調發展,使人們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因此重視水庫保護區內的小城鎮建設問題,對于現實生活中具有重要意義。筆者曾參與編制《北京市密云縣太師屯鎮總體規劃(2006―2020)》,對這一地區小城鎮的規劃建設有一些深刻的體會,特撰寫本文以與各位規劃界同仁共同探討。本文以北京市密云縣太師屯鎮為例,主要闡述了在密云水庫保護區內小城鎮的規劃建設思路,包括城鎮發展策略、村鎮空間發展模式與空間布局、遷村并點、村鎮職能與產業布局、城鄉建設用地協調發展、區域空間規劃與管制等內容。
一、太師屯發展優劣勢分析
(一)生態環境優良,具有良好的自然本地基礎
密云水庫是北京的重要水源地。太師屯鎮域范圍內的48平方公里土地,占土地總面積的23.7%是水庫的一級保護區;64.3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31.75%為水庫的二級保護區;99.2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44.55%為三級保護區。由于長期植樹造林、涵養水源,太師屯鎮區域森林覆蓋率達到79.7%,成為保持高度自然狀態的生態凈土,生態環境在北京各郊縣鄉鎮中獨具特色,濕度明顯高于北京市其他地區。
(二)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
太師屯鎮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太師屯鎮自然環境優美,鎮域及周圍地區旅游資源豐富,發展旅游業前景廣闊。密云水庫傍太師屯而建,集山水風光于一體,具有“凈水、凈土、真自然”的意境??胺Q山水人文大觀,開發旅游資源可成為帶動村鎮發展的重要力量。
太師屯鎮域山場廣闊,水面大,形成了特殊的小氣候,適宜林果業發展,是著名的魚果之鄉。密云水庫庫容43.75億m3,水面188Km2,漁業收入占大農業收入的10.8%。果產品主要有蘋果、核桃、板栗、梨、紅果等,是密云縣四大蘋果產區之一,無公害“太師屯”牌綠色蘋果已取得綠色食品注冊商標。太師屯的傳統產業是農業、食品加工工業和服裝加工工業。豐富的農副產品為太師屯鎮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101國道、密興路和京承高速公路提供了高效率的交通網絡骨架
太師屯相對庫北其他鄉鎮交通優勢非常顯著,鎮區距北京市區僅121公里,距密云縣城35公里,且交通聯系便利,路況良好?,F狀101國道和密興路自南向北貫穿全境;京承高速公路大大縮短鎮區與北京的時間距離,可有效地解決大運量的通勤、旅游度假、體育比賽及文化活動等客運交通。優越的交通條件為太師屯鎮域的鄉村城市化提供了高效率的交通網絡骨架,為城鎮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四)處于水源保護區,產業發展受到限制,剩余勞動力多
在密縣域規劃中將太師屯鎮列為水庫的一、二級保護區范圍,即為嚴格控制開發區。一級圈內的居民遠期需要全部搬遷,村民集體搬遷困難。同時由于大面積的退耕還林,農牧業生產需要的勞動力逐漸減少,鎮域內不允許有任何污染工業,這使它的產業結構非常單一,從另一方面也限制了經濟的發展。剩余勞動力的轉化需要通過三產來解決,面臨的市場、資金的壓力巨大。
(五)土地資源緊張,剩余勞動力多,高物耗加工工業資源浪費嚴重
雖然太師屯的優勢資源是林業、農業生產資源,但由于鎮域內山地多,農村剩余勞動力數量大,耕地十分緊張。且太師屯土地后備資源缺乏,隨著人口的增長和城鎮建設的發展,人均耕地面積將呈持續下降的趨勢。如處理不好人地矛盾將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城鎮經濟的發展。
(六)產業趨同化、布局分散化、規模小型化的弊端顯現
太師屯工業發展的特征是加工工業發達、基礎工業薄弱,與密云地區大多鄉鎮工業類型相近。能源、原材料和市場的競爭加劇,資源缺口越來越大,且由于多數鄉鎮企業屬于粗放型低效益生產階段,資源浪費嚴重,高物耗的加工型工業必然受到資源不足和限制開發的嚴重制約。
二、城鎮發展戰略
(一)生態環境優先保護戰略
太師屯鎮作為北京市的水源保護地上游城鎮,保水是其重要任務。作為首都的主要水源地,嚴格保護生態環境特別是水環境在太師屯鎮未來的發展中尤為重要,必須予以優先考慮,因此在太師屯鎮的發展過程中必須實行生態環境優先戰略。首先,在生態環境的建設與保護上,修復地帶性森林植被,提高山區植被覆蓋率,提高山區生態屏障中的森林質量,繼續開展小流域治理,重視整治水土污染源,嚴格保護水庫流域濕地,加強野生動植物的保護,維護地區生物的多樣性;其次,在產業發展上要嚴格符合生態環境建設要求,嚴格控制有污染企業的引進;加強產業結構調整,對污染型產業進行升級改造,對于改造有困難的堅決限制發展;加強產業發展的空間集聚,有計劃地引導水源保護區內的人口外遷。再次,加強生活與生產垃圾的處理,倡導與生態環境發展相適應的生活生產方式,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
(二)產業優化升級戰略
首先,要加強農業的產業化進程。依托保水形成的生態環境優勢,緊密結合市場需求,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對傳統農業進行升級,加快綠色農業的發展,組建生態農業網絡體系,推進農業生產的基地化、園區化和標準化建設。大力發展林果等綠色農業,積極發展苗圃業、花卉種植業,并在此基礎上重點發展觀光農業。第二,在首都經濟與水源保護的整體框架下,積極發展無污染的服裝加工工業、綠色食品為主的食品工業、休閑旅游食品等。第三,面向中心城區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以旅游業為中心,實行旅游帶動型的發展戰略,將帶動商業、餐飲業、服務業、交通運輸業等諸多行業的發展。將太師屯服裝加工工業的優勢與旅游業相結合,提升太師屯鎮旅游接待的設施水平和服務水平,建設與國際化大都市相銜接的服裝生產、展示和購物基地。
(三)空間高效集約戰略
建設用地不足的現狀與嚴格的生態要求決定了太師屯鎮必須要實行高效集約的空間利用方式。首先,要加強產業的空間集聚。第二,要加快城鎮化進程,促進人口向鎮區的聚集,大力發展城市經濟。第三,加強各村產業布局的空間協調,在有效促進各村空間聯系的基礎上,防止產業發展造成的結構性土地浪費。第四,實行嚴格的區域空間管治措施,詳細制定各類用地的開發強度與管理規則。第五,各村要科學制定規劃,嚴格依照規劃批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防止城鎮建設用地的無序開發。
(四)基礎設施健全完善戰略
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是太師屯鎮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瓶頸,因此,健全基礎設施建設是太師屯鎮增加生產要素吸引力,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重要舉措。首先要加快對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太師屯鎮與周邊區域聯系的便捷性。其次,要加強鎮區內尤其是各旅游景點及民俗村的交通、通訊、給排水、供電、供暖等設施建設,全面改善旅游環境。第三,要加強鎮域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與鎮域外部和內部的信息聯系。第四,要加強鎮域的社會文化設施建設,全面提高居民的物質文化生活。
三、村鎮空間發展模式與空間布局
(一)村鎮空間布局
太師屯位于密云縣城鎮空間格局“一區兩帶”中的潮河科技產業帶。中心鎮區作為空間格局中的核心,整個鎮域規劃為自由組團式結構,由三個組團組成,松曹公路北部為北部組團,松曹公路以南、清水河以北為中部組團,清水河以南為南部組團。
同時空間格局沿101國道和松曹公路,成線狀分布,形成二級發展軸線,一級軸線為101國道沿線兩側,此軸線為主要發展軸;二級軸線確定為松曹公路東段,這條軸線是鎮域發展的次要軸線。
(二)村莊體系規劃與遷村并點
按照《密云新城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年)》布局方案,對于那些納入新城規劃區范圍,屬于未來城鎮化地區的村莊,通過采取一些合理有效的規劃發展策略和引導措施,促進該部分村莊實現城鄉聯動協調發展,有效避免新的“城中村”問題出現,逐步推進城鎮化進程。另一方面,密云縣部分山區村莊生存環境惡劣,或是處于水源保護區等生態敏感地區,通過合理調整村莊布局,有步驟地進行村莊搬遷工作,切實改善該部分村莊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實現城鄉協調與可持續發展。
確定規模較大、基礎設施相對完整、交通條件較好、經濟實力較強、人口較多的行政村為中心村,重點發展。加強中心村建設,合并人口稀少、條件惡劣的自然村入所在行政村,以“大并小、弱入強”的原則,進一步合理鎮域村莊空間布局。
在村莊布局調整過程中,逐步形成“中心城鎮―中心村―行政村”三級居民點分布體系。其中中心鎮為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1.近期城鎮化村莊。遷村入鎮,以城鎮標準進行,提高建設質量,避免大量以農村模式建設投資的浪費。并入城區,按小城鎮的建設要求,積極發展。
2.逐步遷建型村莊。位于水源一級保護區內,建議在規劃期末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逐步遷建,原則上由政府主導,建立生態補償機制,采取多種途徑,逐步改善生態環境?,F階段以治理環境,完善各項基礎設施為主。村民搬遷方向有以下四種途徑:(1)一級圈內鎮區附近村民,規劃建議逐步向鎮區所在地搬遷集中;(2)一級圈內南部搬遷村莊就近搬遷至龍潭溝、許莊子等重點發展村莊;(3)一級圈內北部搬遷村莊就近搬遷至令公、松樹峪等重點發展村莊;(4)其他近期優先遷建的村莊搬遷方向。
前南臺村的蔡家溝自然村因處在泥石流易發地區,危險較大,需要優先進行遷建安置。規劃建議搬遷到前南臺主行政村,具體布局需要在下階段結合區域發展深化落實。
流河溝村的前莊子、頭莊子、陳家山自然村處在泥石流易發地區,危險較大,需要優先進行遷建安置。規劃建議搬遷到流河溝上隊,具體布局需要在下階段結合區域發展深化落實。
3.保留發展型村莊。(1)保留、重點發展村莊:選擇村莊規模較大、基礎設施、交通條件較好、經濟實力較強、人口較多,具有發展潛力的村莊,擬作為鎮域各片區經濟、文化、綜合服務中心,重點發展。在保證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提高發展質量,嚴格控制擴張,重點進行環境整治和市政、公共服務等配套設施建設,集約利用土地。(2)保留、適度發展村莊:選擇村莊離主要交通道路近,區位條件好,未來以合理調整村莊內部結構,促進農戶集約用地為方向。重點進行環境整治和市政、公共服務等配套設施建設,集約利用土地,整合現有資源,加強村莊人居環境治理,同時帶動周圍村莊的發展(如表1所示)。
四、村鎮職能與產業布局
中心鎮區職能為鎮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休閑娛樂中心,密云縣東部生態旅游區的外部指揮中心、旅游綜合服務中心和集散地;做為北京市的水源保護與休閑旅游基地,將太師屯鎮建設成為生態、文明、清潔、和諧的中國旅游發展重點小城鎮。規劃到2020年全鎮總人口3.3萬人。其中鎮區人口2.4萬人,城鎮化率達到73%。
中心鎮區產業以服裝加工、農副產品加工和綠色食品加工等產業為主,發展無污染、環保型產業,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創造就業機會,吸引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解決庫區移民就業問題。
太師屯鎮域經濟發展的關鍵是結合自身條件,通過促進農業及二、三業基礎設施的改善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提高經濟效益,增強經濟實力。
(一)大力發展現代生態農業
在農業結構調整上,堅持以林為主,林畜結合,以畜補林,發展生態農業。
建設沿101休閑旅游產業帶,沿101國道兩側種植具有綠化和經濟雙重價值的樹種形成百里綠色走廊。
將果林業作為支柱產業,擴大總量和結構調整并舉,以規模出效益。
篇10
一、負責的項目進展情況
1、縣城總體規劃修編工作
縣城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已全面展開,3月份完成了總體規劃修編前的上輪規劃實施評估評審會,與會專家通過了同意修編的意見,上報市政府修編報告已報市政府秘書處,等待市政府批復?,F已同省城鄉規劃設計院、省測繪院達成框架協議。省測繪院已派出15個小組在縣城70平方公里范圍開始了座標點的布點工作。下周省規劃設計院安排項目組進場,進行基礎資料調研和規劃編制準備工作。為按時完成修編工作,我局倒排工序,制訂了進度計劃(7月底完成70平方公里測繪任務,11月底完成規劃評審成果編制,12月底經評審完成規劃成果編制)。我局將按進度計劃督促編制單位如期完成。
2、縣城西干越公園項目
城西干越公園占地100畝,我局已完成征地放線、工程施工圖設計和工程預算審核,并配齊了專門負責工作人員,做好了建設前準備工作。
3、村莊規劃編制工作
我縣389個行政村,除在縣城及鄉鎮規劃區不需要編制規劃的38個行政村以外,尚有333個村委會和18個分場需要編制村莊規劃,我局成立了領導機構和落實了工作人員,爭取在二年內完成編制任務,現已聯系了省測繪院、師范大學規劃研究院、財經大學規劃設計院、市規劃建筑設計院、農大規劃設計院,加上我局城鄉規劃設計院七個單位合力攻堅,爭取今年將鄉鎮所在地,昌萬公路、高速沿線、余黃快速通道、206國道等主要公路沿線村莊作為今年的重點來完成村莊規劃編制,明年全面完成。此項工作鄉鎮換屆到位后立即啟動,結合縣里規范農民建房年活動,搞好農民建房點的平面及豎向規劃。
4、高速連接線安置點規劃建設項目
我局積極做好高速連接線安置點建設,目前,已完成三個安置點規劃設計工作。鎮、已完成安置點大部分土方工程,派出三名工作人員專職負責抓安置點的建設。鎮已有三十余戶開工,均按照安置點規劃布置和戶型設計要求,完成至地梁位置。黃埠工業園區拆遷安置點規劃設計已基本完成。
二、對其他重點城建項目配合情況
1、縣城新區1+20城建項目規劃設計工作
到目前為止,20個城建重點項目都完成了規劃選址和項目初步方案設計。配合國土局、司法局等11個行政單位做好同設計單位項目設計溝通工作。
2、教育園(神華愛心學校、特殊學校)項目規劃設計
目前,已完成神華愛心學校(含特教學校)選址,選址位于城西工業園原江中制藥用地,面積約87畝,規劃設計方案全面完成,并協助教育部門完成規劃放線、審批等工作。教育園區規劃用地已初步作出安排。
三、存在問題和對今后開展工作的建議
1、縣城總體規劃修編還需政府組織一次協調會議,便于設計資料收集準確、充分、及時。
2、干越公園項目需要相關單位做好建設用地征地工作,同時,做好干越公園BT模式招投標前期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