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貿易全球化范文

時間:2023-06-05 17:59: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經濟貿易全球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經濟貿易全球化

篇1

經濟全球化產生之后,在上世紀80年代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在國際格局上,東德和西德實現了統一、東歐發生了巨變、蘇聯解體,這樣一來,原本的東西對峙因為缺乏對抗的基礎而變得沒有意義。新科技革命之后,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在國際社會中,經濟貿易發展成為主旋律。以上世紀80年代為界限,國際貿易爭端發展出了很多的新的特點。

1.國際貿易爭端領域的新特點

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最容易發生國際貿易爭端的領域為貨物貿易領域,但是在上世紀80年代之后,爭端領域發生了變化,由單一的貿易領域擴展到服務貿易領域、知識產權領域、投資領域。服務貿易領域之所以會得到快速的發展,是因為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服務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專業化分工的程度越來越深,由此促進了服務貿易的發展,所以服務貿易領域的爭端就逐漸的多了起來。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交易不再是單純的貨物,非貨物也變為交易的對象,由此爭端就擴展到了知識產權領域。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逐漸增強,促進了間接投資和直接投資的發展?;诖?,國際貿易爭端的領域發生了新的變化,體現出了新的特點。

2.國際貿易爭端內容的新特點

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爭端的內容主要是削減關稅壁壘,而在經濟全球化之后,爭端的內容變為拆除非關稅壁壘。國際貿易在八十年代之前,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平穩發展的影響,一直呈現出貿易自由化,因此爭端就主要集中于關稅壁壘上。但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在國際貿易中,出現了非經貿領域的問題,使得國際貿易爭端的內容呈現了新的特點。

3.國際貿易爭端主體的新特點

在過去,發生國際貿易爭端的主體多為發達國家,但是隨著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壯大,在爭端主體中,出現了大量的發展中國家。一般來說,貿易主體之間的貿易量越多,那么發生爭端的頻率越大,反之則頻率越小。在上世紀80年代前期,主要是在發達國家之間進行國際貿易,因此發生爭端之后,解決爭端的規則也是由發達國家來決定,但是隨著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其經濟實力得到了大大地提高,在國際貿易中逐漸出現了發展中國家的身影,當發生國際貿易爭端時,發展中國家會利用已有的爭端機制來保護自身的合理利益。由于主體的變化,導致國際貿易的格局發生了新的變化。

4.國際貿易爭端原因的新特點

各國在發展的過程中,經濟水平各不相同,這種差異性導致在國際貿易中會會發生爭端。以農業為例,美國和歐盟的農業都比較發達,但是美國的農業發展水平要高于歐盟,在美國與歐盟爭奪世界農產品市場時,歐盟為了取得爭奪的勝利,就制定了一系列出口補貼政策,這樣一來,美國與歐盟之間就發生了爭端。除了經濟水平的差異之外,各國之間的政策、國內法、國際法之間都存在著差異性,在國際貿易中都會形成爭端。

二、WTO解決爭端機制的完善

1.引進“否定協商一致”原則

在解決爭端的過程中,會遇到程序性或者實體性方面的問題,對于這類問題的解決辦法,如果出席會議的成員國沒有一致的反對,那么該問題的決定予以通過。這樣一來,爭端解決得到了有效的保證,不會因一方的阻止而終止或者拖延。

2.建立統一的爭端解決程序,設立專門的爭端解決機構

在關貿總協定中,國際貿易爭端解決由理事會負責,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之后,對這種狀態做出了改變,爭端解決不在由理事會負責,而是設立了專門的解決機構———DSB。爭端解決的規則及程序已經做出了明確的規定,DSB負責執行,另外,在協定中磋商和爭端解決條款也由DSB來負責。

3.引入自動程序

國際貿易爭端解決由多個階段組成,各個階段都有具體的工作時限,這在諒解及附件中做出了明確的固定,如果在規定的時間內,未磋商出結果或者不理會磋商,那么在進行第二次爭端解決申訴時,就會自動成立有關的專家組。專家組成立之后,會向DSB提出報告,DSB要在60日內通過該報告,這樣的規定是為了阻止其中一方當事人有意上訴。報告通過之后,如果沒有“否定一致同意”的情況,那么就會引入自動程序。通過自動程序,減少了人為因素的干預,進而促使爭端得到有效的解決。

4.引入交叉報復

對于中止和減讓的問題,專家組在進行審理時,要與專家組處于相同的部門中,然而,在同一個部門中,中止和減讓比較難以實現,因此,當事人就會用其他的辦法將另一有關協議項下的減讓中止,這就是交叉報復。通過這個做法的引入,可以更好地執行裁決結果。

三、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國際貿易爭端的應對對策

1.中國要積極地加入國際貿易中

近年來,國際貿易爭端的數量急劇增加,并且情況變得越來越復雜,我國加入國際貿易后,會產生一定的風險,但是我國不能因此就拒絕加入,反而要積極地加入到國際貿易中。對外開放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為了提高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提高我國的實力,就需要大力推行對外開放,加強與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科技、文化的合作與交流,并積極地吸收先進的東西。不過,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切忌盲目樂觀,要對國際貿易爭端有一個清晰地認識。

2.加強與發展中國家、亞洲國家的合作

實際上,國際貿易爭端的本質為利益之爭,因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達成協作、協同利益。我國也屬于發展中國家,在與一些發展中國家開展國際貿易時,由于分工定位趨同導致爭端的發生,對于這類型的國際貿易爭端,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實行產業升級,或者進行地區間的合作,進而有效的減少爭端。

3.發揮行業協會在避免和解決爭端中的作用

所謂行業協會,是指一種特殊的中介組織,介于政府和企業之間,屬于民間組織,WTO規則無法直接管轄行業協會。在解決國際貿易爭端時,行業協會可以直接或間接代表會員企業參與其中,利用其自身的優勢促進爭端解決。

4.完善我國的產業救濟體系

在WTO中倡導貿易自由,但這并不能說明其一概排斥貿易保護,在法律框架中,設定了許多的例外,主要目的在于允許成員國實施國內產業救濟。有些國家為了在國際貿易競爭中勝出,會采取不恰當的傾銷、補貼措施等,通過法律框架中例外條例,成員國就可以采取反傾銷、反補貼措施等。完善的產業救濟體系,可以保證我國的國際貿易,并形成公平競爭的環境。

5.培養國際貿易人才

作為國際貿易人才,不僅需要懂得相關的國際貿易知識,還需要掌握國際貿易法律法規、規則,同時還要精通外語,通過國際貿易人才,可以促進國際貿易的順利進行。我國應建立嚴格的國際貿易人才上崗制度,避免非專業人士上崗,讓其在國際貿易中發揮成分發揮自身的技能。

四、結論

篇2

關鍵詞:服務業 服務貿易 經濟全球化 國際競爭力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分工的出現,服務貿易正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發展,日益成為影響各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服務貿易的年均增長持續超過了貨物貿易,而且它占全球貿易額的比重不斷提高,從而一國的服務貿易發展水平也成為衡量其國際競爭力的主要標準之一。服務貿易是在新技術革命和產業升級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不僅在各國產業轉移和升級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還在各國國際收支平衡中發揮著良好的緩沖作用。因此,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國際服務貿易市場的競爭日益加劇,利潤豐厚的服務貿易成為了世界各國新一輪的經濟增長點。

1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服務貿易的發展

全球經濟的發展以及物質水平的提高,大大刺激了高質量的服務要求,這些都使得世界服務貿易有了驚人的增長,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下,服務貿易的發展主要表現為:

1.1 世界服務貿易額持續增長,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出口額增速大體同步

世界各國的服務貿易活動日益頻繁,全球服務貿易出口的規模持續擴大。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最新的統計資料,2000年世界服務貿易出口額達到1.435萬億美元,2004年首次突破了2萬億美元,2006年又增加到了2.71億美元(見圖1)。從長期看,1970年世界服務貿易出口額不過是710億美元,1970年到2006年,出口額從710億美元擴大到27100億美元,36年間增長了37倍,可見服務貿易的發展速度是如此驚人的。

同時,世界服務貿易的增長速度也在多數年份上快于同期貨物貿易的增長速度。在1994年《服務貿易總協定》簽署以后的那幾年中,服務貿易出口平均增長速度都明顯高于貨物貿易,2006年,服務貿易出口額又增加到2.71萬億美元,增長11%,占世界貿易的18.7%。但是近年來,服務貿易增速略低于貨物貿易,例如,2006年世界貨物貿易增長14.7%,稍高于服務貿易的11%的增長速度。但是,總體來說,服務貿易在整個世界貿易中所占的比重有了一定提高,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不斷上升。

1.2 服務貿易在世界范圍內發展不平衡

當代國際服務貿易主要是在歐美發達國家之間進行的,在國際服務貿易中發達國家是主體,全球服務貿易的85%左右都集中發達國家和亞洲的新興工業區,他們是服務貿易的主要輸出國和輸入國,發展中國家的服務貿易仍處于劣勢,與發達國家差距非常大,極不平衡。2006年,世界服務貿易出口排名前十位的美國、英國、德國、日本、法國、意大利、西班牙、中國、荷蘭、印度共占出口額的53.5%,其中除了中國和印度以外,其他的都是發達國家。2006年,世界服務貿易貿易進口排名前十位的美國、德國、英國、日本、法國、意大利、中國、荷蘭、愛爾蘭、西班牙占全球服務貿易進口額的52.6%,其中除了印度和中國以外均為發達國家(見圖2)。

圖2 2006年世界各國服務貿易進出口額所占比重

資料來源:WTO《國際貿易統計》(2006)

隨著全球服務貿易自由化的推進,發展中國家的服務貿易也獲得了一定的發展,在世界服務貿易中的地位不斷上升,發展中國家服務貿易出口的增長明顯加快。但與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的整體服務貿易發展比較滯后,在國際服務貿易中所占的比重遠遠低于在貨物貿易中的水平。因此,盡管發展中國家的服務貿易增速快于發達國家,但是在其整體上對服務貿易出口的依賴程度仍低于歐美發達國家,而對服務進口的依賴程度要高于先進國家。所以,在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服務貿易處于逆差狀態。

2 中國服務貿易的發展現狀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的服務貿易有了很大的發展,服務貿易的平均增長速度高于了國民經濟的增長,我國服務業從而實現了持續、穩定、健康地發展,拉動了經濟增長,擴大了居民消費,緩解了就業壓力,服務業發展促進了服務貿易的增長。

2.1 服務貿易發展迅速,規模不斷擴大,出口快速增長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服務貿易一直呈現出高速增長態勢。1991年我國的服務貿易進出口額為134.57億美元,1995年上升到431.96億美元。2003年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成為第九大世界服務貿易國,2006年,我國的進出口規模繼續擴大,再創歷史新高。服務貿易的進出口總額為1917.5億美元,占世界服務貿易的比重為3.5%,其中,出口額為914.2億美元,增長23.7%,占我國貿易出口比重的10%,進口額是1003.3億美元,增長20.6%。

從中國服務貿易的出口增長速度來看,無論是與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的發展變化都是可觀的。1995年到2005年期間,我國是除了印度以外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平均年增長率達到10%,遠高于過去10年來世界服務貿易出口年均6.5%的增長水平。2006年,我國的服務貿易進口年均增長率達29.11%,出口更是年均增長率達30.34% 。

2.2 新興的服務行業不斷涌現

隨著全球新興服務產業的蓬勃發展,我國金融服務、計算機與信息服務、咨詢、電影和音像等新興貿易服務部門的增速加快,也超過了其他部門。從1997年到2003年期間,金融服務、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咨詢等項目的出口額都分別增長了54.6倍、130.9倍、53.4倍。2006年,新興服務行業中的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通信和咨詢服務出口快速增長,分別比2005年增長60.8%、52.2%和47.2%,占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都分別提高了1%、0.1%和1.4%。

2.3 服務貿易出口結構以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為主,但內部出口結構不合理

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是中國的最大優勢,從服務進出口行業結構對比來看,我國出口依然是以勞動密集型出口為主,所占份額最大的前三項依次是旅游、其他商業服務、運輸,近年來旅游業的競爭力呈現出越來越強的態勢,成為中國服務貿易的支柱行業。2006年,中國服務出口中,旅游占37%,運輸占23%,其他商業服務占21%,相比之下,知識與資本密集型的服務活動,如計算機及信息服務、咨詢、廣告、金融服務等知識與資本密集型程度較高的服務活動所占比重就比較低,都不到5%,因此中國在全球貿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險、商貿、電訊等領域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嚴重制約了我國服務貿易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這與發達國家主要出口的資本、技術、知識密集型產品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此外,除了旅游和其他商業服務有明顯順差以外,知識與資本、技術密集度較高的服務部門均呈逆差。

2.4 服務貿易整體水平差,出口規模與發達國家有明顯差距

首先,一國服務業的發展水平可以用第三產業產值占GDP的比重以及第三產業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比重來衡量。就目前第三產業產值占GDP的比重而言,“發達國家服務業占GDP的比重為60%―80%,發展中國家服務業在GDP的比重為45%―55%,而我國2001年服務業增加值32254億元,僅占GDP比重的33.6%,2005年提高到40%”,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相當落后,占GDP的比重相對偏低;就第三產業的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比重而言,發達國家服務業就業人數占國內總就業人數的平均比重為65%,發展中國家服務業就業人數占國內總就業人數的平均比重為43%,而我國近幾年來就業平均比重不到30%,這說明落后的服務業使得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受到很大的制約。

其次,我國服務貿易出口規模與發達國家差距明顯。2006年,全球服務貿易出口額占貿易出口總額的18.9%,而中國的服務貿易出口占我國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僅為8.6%,在十二個國家中居末位,不到美國的1/3。英國、西班牙、印度、愛爾蘭占比重分別為33.5%、32.7%、37.8%、37.2%,相當于我國的三到四倍。(見表1)

表1 2006年世界服務貿易進出口額的比較

資料來源:《中國發展報告》(2006)

2006年,中國服務貿易出口占全球貿易總出口的3.4%,位居世界第八,而美國占全球的比重為14.3%,是中國的4.2倍;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意大利、西班牙占的比重均高于中國,說明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3 中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分析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服務貿易越來越廣泛地在世界范圍內開展起來。在這種形勢下,我國應該正確認識和客觀評價本國的國際競爭力,從國內行業界和國際服務貿易總體進行比較,努力改善我國的服務貿易環境,增強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3.1 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綜合分析

我國的服務貿易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就一直處于逆差,而且近幾年來其逆差有著持續擴大的趨勢。2004年,我國服務貿易的逆差明顯增大,到達96.99億美元,比2003年增加11.26億美元。2005年中國服務貿易逆差改變了近幾年來一直快速增長的勢頭,比2004年同期減少3億美元,2006年,中國服務貿易逆差89.1億美元,比2005年下降3.9%,延續了2005年逆差下降的趨勢。但是,總體而言,我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相對低下,并且在逐漸下降,主要依據在于中國服務貿易出口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服務貿易各項競爭指數為負值以及占有不足3%的世界服務貿易出口的市場份額,導致了服務貿易在國際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

表2 世界主要國家服務貿易TC指數(2002-2006)

資料來源:世界貿易組織《INTERNATIONAL TRADE STA-

TISTICS 2006》

貿易競爭指數,“即TC指數也是衡量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經常使用的測度指標之一,它表示的是一國進出口貿易的差額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其數值在-1和1之間,數值越大表示越具有競爭力”。

我國的服務貿易競爭力的TC指數低于除德國以外的美國、英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荷蘭等發達國家,從2002年至2006年服務貿易競爭指數平均值來看,美國為0.158、英國為0.098、法國為0.126、中國為-0.077、德國為-0.232,而我國是-0.067,這說明我國的TC指數平均值也明顯低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見表2),我國的整體服務貿易競爭力指數依然處于劣勢。

3.2 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行業分析

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從總體上看是比較弱的,但是從主要的服務貿易行業來比較,TC指數差異較大,因此國際競爭力的強弱也不盡相同(見表3)。

表3 2002-2006年中國服務貿易主要行業競爭力指數

數據來源:2002-2006年《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

2002-2006年,從各個具體行業上看,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結構不平衡。只有旅游和其它商業服務競爭力指數一直在保持正數狀態,而且近年來旅游業的競爭力呈現出越來越強的態勢,成為了中國服務貿易的支柱行業;而運輸、保險服務、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服務、咨詢、電影和音像等服務行業各年度的TC指數均為負值,這就說明我國在這些服務貿易領域的競爭優勢比較差,但是近年來運輸業的TC指數呈現出微弱的上升趨勢;通訊服務、建筑服務、金融服務、計算機和信服務、廣告與宣傳服務等服務行業各年度的TC指數有正有負,這反映了這些服務業進出口貿易增長率變動的不穩定性。

2006年,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指數與2005年相比基本保持不變,仍為-0.05,這就說明我國的整體服務貿易競爭力依然處于比較劣勢的地位。旅游、計算機信息服務、廣告宣傳、其他商業服務等行業競爭力指數雖然都是正值,但都比較小。逆差主要是來源于運輸、保險、金融和專利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等行業,其中專用權使用費和特許費指數2006年接近于-l,說明它基本上是依賴于進口,同時電影音像TC指數于2006年首次出現正值,2006年我國金融業全面開放。

4 中國服務貿易相對落后的原因

近年來,隨著人民對服務需求的增長,我國的服務貿易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較而言,我國的服務貿易仍然處于劣勢,還是相對落后的,這主要是以下幾點原因:

4.1 我國服務貿易發展呈現較大的不平衡性

第一,服務貿易進口增速快于出口增速,而且服務貿易持續逆差。“2006年,中國運輸逆差133.5億美元,比2005年略有擴大。由于進口增長較快,保險服務逆差規模也繼續擴大。2006年,保險服務逆差82.8億美元,增長24.6%。專有權利使用和特許費逆差64.3億美元,增長24.5%。金融服務雖然逆差總額較小,僅為7.5億美元,但進口增長迅猛,比2005年增長456.9%,而且進口額是出口額的6倍”。第二,地區差異較大,區域發展不平衡。由于服務貿易的特殊性,我國的服務貿易主要集中在沿海經濟發達城市,因此各省份各地區的發展極不平衡。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發達的經濟和現代的服務業,沿海發達地區在運輸、保險、計算機等領域都具有比較優勢,他們是目前中國服務貿易的主要出口地區,而中西部地區經濟非常不發達,急有待于挖掘和開發。

4.2 我國長期“重制造,輕服務”的政策導向客觀上造成了服務貿易發展相對緩慢

自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為了推動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采取了先鼓勵發展國內制造業和積極推動貨物貿易出口相結合的政策。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世界范圍內產業結構的升級調整,國際制造業加快向中國轉移,進一步推動了我國貨物貿易的發展。由于我國長期忽視服務貿易,因此,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發展出現明顯的不均衡,服務貿易發展遠遠落后于貨物貿易,并且長期處于逆差狀況。同時,中國大部分服務領域(如電信、運輸、金融和保險等)以少數國有大中型企業為主,這些企業的市場競爭程度不夠,在一定程度上也延緩了我國服務業的發展速度。

4.3 我國服務貿易自由化程度低,對外開放程度不夠

我國對外開放是從第一、二產業開始的,第三產業服務業開放的比較晚。由于基礎設施落后、市場發育程度低和缺乏國際競爭力優勢等方面的原因,服務貿易的開放程度遠遠落后于制造業的開放進程。我國的服務業比較脆弱,屬于較敏感、難度較大且較滯后的部門,許多服務業,如金融、海運、專業服務等的對外開放都是在九十年代才開始試點,有些部門如電信至今仍未對外開放。

4.4 我國服務貿易法律法規不健全

近年來,隨著服務貿易的擴大和服務業開放進程的加快,中國加快了服務貿易的立法步伐,但總的來說中國的服務貿易立法尚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立法尚未形成體系;已頒布的一些有關服務貿易的法律法規比較寬泛,缺乏可操作性;現行立法與國際規范存在差距。有些立法上的矛盾和實施中的困難已嚴重影響到了服務業及服務貿易的健康發展。

5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服務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全球服務貿易自由化的今天,世界服務業與服務貿易迅速地發展,各國取消服務貿易的壁壘,最大限度地實現服務的國際間自由交換,這無疑將給中國帶來發展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機遇,同時也會使中國的服務業和服務貿易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5.1 服務貿易自由化給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帶來機遇

5.1.1 有利于充分利用國內和國際市場,吸引外資

我國開放服務市場后,吸引了更多的外資及國際服務貿易進入國內市場,參與國內服務市場的競爭。外來的競爭者會對我國的服務業產生示范和激勵作用,為其他的產業帶來更多的國外資金,有助于國內服務業獲得外國先進的服務手段和管理方法,建立國內目前尚未出現的現代服務行業,大大提高了我國服務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并使廣大的國內消費者得到更多的好處。在參與競爭的同時,外國企業的競爭將迫使國內的服務企業向國際先進水平看齊,吸收國外先進服務技術與經驗、營銷手段,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走向世界市場。外商的投資可以彌補和緩解我國服務業投入資金的不足,對服務業的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帶動一批新興服務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作用。再有外商投資引進的現代管理經驗和先進的服務技術,強化了競爭和服務意識,帶動了整個服務業管理水平與服務質量的提高,從而進一步推動我國服務業的發展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有利于優化國內產業結構,促進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地發展。

5.1.2 有利于我國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服務業,緩解就業壓力

中國貿易在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的行業存在著比較優勢,例如勞務輸出以及旅游等方面。在旅游方面,我國已經成為世界十大旅游創匯國家和地區之一,在1999年的時候,我國旅游曾創匯收入高達141億美元,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七。我國以其多元文化、悠久的上下五千年歷史以及豐富的自然資源對外國游客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服務貿易自由化帶動我國旅游業的發展,我國旅游資源開發的深度和力度都會有所加強,旅游的配套設施也將逐步完善,旅游服務質量也會有所提高,而旅游業吸納的就業量與會不斷增加,緩解國內就業壓力。隨著國際社會分工程度的不斷提高,全球勞務市場的需求也在與日俱增,而我國擁有相對優勢的豐富勞動力資源,通過勞務輸出,可以緩解國內沉重的就業壓力,換取巨額的外匯收入,而且隨著這些勞動力自身技能的增強,國民素質與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普遍的改善。

5.2 服務貿易自由化使我國服務業面臨新的挑戰

5.2.1 人才流失的挑戰

人才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服務業開放后,人才競爭就成了最重要的競爭。當今,世界上大部分的跨國公司都在實行一種人力資源“本土化”的策略,即雇員本地化,外資企業中的大部分職位都由所在地區的員工擔任,從國外派人來的話,工資成本就要高很多,而在本地招聘,只要給的工資比當地水平高就可以吸引到很多人為他工作。同時,國外來的人對本地的具體情況不十分了解,就地找人的話,很多都是業務骨干,可以很快地熟悉本地情況,而且會帶來一批客戶,對手的削弱就是本身實力的增強,這使得我國的服務企業陷入更大的困境,本身的競爭力就不是很強,加上人才的流失,我國的服務業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5.2.2 發達國家壟斷市場,造成國內服務業的巨大壓力

我國相對擁有出口優勢的服務部門,大多屬于勞動力密集型的傳統服務項目,而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的新型服務產業則是弱項。服務業中的許多部門,例如保險、銀行、通訊、信息、咨詢、法律、數據處理,廣告,金融服務等,都是資本知識密集型行業,而發達國家一向在知識、技術密集型的服務貿易方面擁有巨大的優勢。但是,我國在這些行業的基礎比較薄弱,服務市場體系發育程度還比較低,尤其是那些基礎實施和設備陳舊、經營機制不合理、人才嚴重短缺,壟斷經營突出的服務業將無法適應激烈的國際市場,我國的服務部門經不起發達國家的沖擊。

6 中國發展服務貿易的對策

面對經濟全球化的競爭,一國政府正確的戰略、政策,對于提升一國服務貿易在全球中的地位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面臨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機遇與挑戰,我國應該制定促進服務貿易發展的政策。

6.1 大力發展現代信息技術服務業

現代服務貿易的核心是以信息技術服務為主體的生產,現代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制定服務戰略的首選目標。發達國家正在全力推動以資本和勞動力為基礎的社會,朝著以信息和知識為基礎的社會轉變,開始進入以信息產業化、產業信息化和社會生活信息化為標志的知識經濟時代。而對于我國來說,信息技術的現代化建設,不僅是擴大服務出口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各種服務部門效率的先決條件。信息技術作為整個服務部門的紐帶和核心,為制造和基礎產業部門提供技術更新的手段,信息化服務國際競爭能力的提高,使與整個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水平相聯系的,因此我國應大力發展現代信息技術服務業,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6.2 大力開發人力資源,培養人才

一國經濟的發展,歸根到底依賴于人力資本和科技水平,在服務貿易中,服務貿易人員的素質尤為重要?,F代服務業的產生屬性是人力資本密集型的,中國擁有豐富的人力資源,但是缺乏服務貿易方面的人才,加快服務貿易人才的培養是我們目前一項艱巨的任務。我國應該拓展服務貿易的人力資本基礎,加大教育投入和人力資源的開發,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改進教育和培訓,引進國際同業頂尖人才,促進國際間人員流動,加強專業人才培養與資格認證工作帶動企業發展,加快與國際接軌的步伐。同時,可在現有的各高校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專業中加開國際服務貿易課程,培訓熟悉國際服務貿易的復合型人才,以提高我國國際服務貿易的市場競爭力。

6.3 加強政府促進服務貿易的作用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已成為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只有加快我國服務貿易的自由化進程,才能促進我國服務企業改進自身運作,提高服務貿易。政府作為一國經濟貿易發展中生產力要素的組織協調者,必須采取適當的政策措施,扶持國內服務貿易企業的發展,提高我國服務貿易的競爭力。第一,加快服務貿易領域的改革步伐,加大服務貿易開放力度,逐步取消進入壁壘,放寬市場準入,增強中國服務貿易政策的透明度;第二,加強國際服務貿易政策、法規的制定和立法工作,盡快形成協調一致的國際服務貿易政策體系;第三,建立健全我國服務貿易的法律法規,完善服務貿易的政策體系和管理措施,使其發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第四,加強服務基礎設施的建設,進一步完善關稅制度,提高政府的辦公效率,提高勞動素質和科技水平。

6.4 實行服務貿易的漸進式對外開放

隨著貿易自由化的推進,我國的服務業也逐漸對外開放。由于我國的服務業和服務貿易與發達國家相比,總體發展水平低,許多行業還處在幼稚時期,因此對外國服務和服務提供者的市場準入進行必要的限制。同時,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還在構建之中,服務市場還不完善,服務企業競爭力弱,近期內無法和發達國家實力雄厚的服務業相抗衡,進行自由競爭。所以,現階段,我們應對我國的幼稚服務業、高新技術服務業和戰略服務業進行有效的保護,實行服務貿易適度保護政策,防止因國外服務提供者進入太多,過度競爭給國內的服務業造成巨大沖擊,避免國內服務市場的動蕩,服務貿易的開放只能以“漸進自由化”的方式推進,分行業、分地區有選擇的開放,堅持適度、穩妥、有序開放,保持整個經濟的增長和穩定。

7 結論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服務業和服務貿易在全球產業升級調整與市場整合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國也逐漸加大了對服務貿易的發展和投資。隨著我國國民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增長方式向集約型增長方式的轉變,服務產業將會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和貿易投資自由化的發展趨勢,我國應該積極充分的準備,利用機遇,迎接挑戰,從全球戰略的角度出發,審時度勢,主動參與世界服務貿易市場的競爭,從而促進中國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穩定發展,進而保證國民經濟的良好循環和持續增長。

參考文獻:

[1]裴長洪.中國對外經貿理論前沿[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2]李小牧.國際服務貿易[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7.

[3]鄭吉昌.知識經濟條件下中國服務業發展的對策選擇[J].消費經濟,2002,(3):154-158.

[4]高靜.全球化時代服務貿易的發展及我國的對策[J].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27):85-86.

[5]王翠.WTO與我國服務貿易的對外開放[J].北京經貿,2003,(6):37-38.

[6].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現狀與對策[N].大眾科技,2005,

篇3

一、經濟全球化與國際貿易法的統一

世界貿易組織 (WTO)的建立實現了經濟全球化的一個重大飛躍,使各國之間的貿易程度加強。為了使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能更好的流通,各級貿易組織應積極制定各種完善 健全的經濟制度框架來保障國際貿易的有效進行。國際貿易法是經濟全球化的產物,服務于全球范圍的貿易活動。國際貿易法是調整各國之間商品、技術、服務的交 換關系以及與這種交換關系有關的各種法律制度與法律規范的總和,是制約國際貿易調控的根本所在。國際貿易法的涵蓋內容廣泛,包括了傳統的國際貨物買賣、國 際貨物運輸、國際貨物運輸保險等法律制度以及與WTO法有關的國際技術貿易、國際服務貿易多邊管理法律制度。

經濟全球化為各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使資本在全球范圍內流通,從而得到更好的配置。國際貿易法由聯合國大會召集外交會議形式來進行私 法的統一工作,有一定的權威性。國際貿易法在平衡國際金融關系上凸顯出其作用。一方面,有效協調各國之間的貿易交流;另一方面,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開放的 市場環境,加速了其經濟建設的進程。但與此同時,國際貿易法也存在著局限性。首先,由于國際貿易法涵蓋范圍廣,涉及眾多成員國,各國之間的經濟和法律政策 存在著顯著差異。因此,每項國際貿易法的制定都很難綜合考慮各國的基本情況,制定法律制度也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其次,國際貿易法在制定、執行和仲裁 方面還不是很完善,貿易壁壘在一定范圍內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資產利益的不均衡分配,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過程中獲得的利益顯著高于發展中國家。隨著 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加快,切實完善和落實各項法律制度是維護國際貿易交流的根本。

二、經濟全球化下的貿易安全問題

經濟利益同政治利益一樣,作為國家的基本利益,是民族生存、發展、和繁榮的根本。只有經濟的穩步發展才能增加國家的競爭力,因此,維護國家利益,落實貿易安全問題已成為當今經濟建設過程中重點內容。

現階段全球經濟發展趨于一體化,國家之間的貿易交流越來越廣泛,貿易安全問題在各國間普遍存在。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所處貿易地位較為 被動,對貿易安全問題應對能力也相對較弱。目前貿易形勢下,存在著一些對我國經濟發展不利的因素。首先,體現在經濟利益發展的不平衡,在利益分配方面發展 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一員對出口商品的價格缺乏控制力,對國外進口商品的需求有較大程度的依賴。然而,其他國家對我國出口 商品的需求并不顯著,使得我國在對外貿易過程中比較被動?,F階段國際貿易間存在不公平競爭,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在提升本國貿易壁壘的同時,降低了我國的貿易 壁壘。中國經濟發展現狀使其缺乏應對能力,進一步采取低價策略,也使我國國內的企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從而導致了反傾銷現象的產生。其次,在對外貿易中各 國利益分配也不合理,我國在對外貿易過程中出口商品為低附加值商品,而進口則為高附加值商品,使得我國在對外貿易中獲得的利益處于劣勢地位。我國是貿易大 國,大量原材料及優質商品低價出口,以出口數量多收獲利益。而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利用我國出口的原材料進行加工后,再出口至我國。主要貿易國的貿易保護主義 強化,使得我國的進口價格卻大幅度提升,屬于嚴重的利益分配不平等現象。由此可見,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程度及其在國際貿易中所處的地位使我國對金融風險缺 乏抵抗能力。

國際貿易的經濟安全代表了國家經濟競爭力,因此,國際貿易的經濟安全問題在我國對外經貿發展中是不容忽視的。實現國家貿易安全不僅應提升自身競爭力,更應運用好法律法規政策維護自身利益。

三、國際貿易法對中國貿易安全的制約作用分析

國際貿易法的主要作用就是服務于國際貿易,在調整國際貿易關系的同時,還規范國際貿易市場、維護國際經濟秩序。具體體現在對貿易雙方行為的約 束和處理國際貿易中爭端的調解和仲裁兩個方面。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一員,在國際貿易交流中存在劣勢,更應做好完善貿易安全的準備工作。我國在對外貿易過 程中應主動采取方法措施,加強貿易安全。不僅從內部進行合理經濟政策調整,在調整自身的產業結構的同時,應擴大內需以減少對外貿易依存度,以減緩來自國內 外不利因素的沖擊。更為重要的是利用好國際貿易法,應積極貫徹國際貿易法律、法規和WTO各項基本規則,維護好我國貿易安全。 轉貼于

第一,準確把握國際貿易法的這些發展動向,認真履行貫徹WTO規則和對外貿易法的各項基本規程。結合國際貿易法對國內的外貿法和相關的經濟法律制度進行完善,并積極作出調整,以適應國際經濟新局勢的發展。

第二,認真研習和熟練運用各項法律規章制度,以達到保護國家自身貿易安全的目的。法律內容大多涉及有:《對外貿易法》、《對外貿易壁壘調查暫 行規則》、《反傾銷條例》、《反補貼條例》、《保障措施條例》、《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反壟斷法》等。以上法律從各個方面對國際貿易進行保 護,為國家貿易安全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篇4

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我國對外貿易獲得快速發展。自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來,我國對外貿易規模迅速擴大,貿易順差規模不斷擴大,表現出如下特點:(1)從企業性質看,我國貿易順差主要來自于外資企業和私營企業。據海關統計,無論是進出口額還是貿易差額,外資企業在我國對外貿易中一直居重要地位,且呈逐年擴大趨勢。(2)從貿易方式看,總體貿易順差主要集中在加工貿易。2001年以來,我國加工貿易對整體貿易順差的貢獻均達到100%以上。(3)從貿易國別(地區)結構看,對主要貿易伙伴的巨額順差與巨額逆差并存。我國貿易順差主要集中在美國、香港和歐盟等國家或地區,并表現出逐年擴大的趨勢。中國臺灣、韓國、東盟和日本則是貿易逆差的主要來源地。由于順差增幅遠高于逆差增幅,導致貿易順差總規模明顯擴大。(4)從商品分類看,貿易順差主要集中在工業制成品,其對貿易順差的貢獻在160%以上。其中按原料分類商品、機械設備、雜項制品對總體貿易順差的貢獻較大,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順差增長迅速。

二、我國對外貿易順差的原因分析

1.國家政策方面。加入WTO后,我國政府為了進一步發展經濟,在對外經貿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措施,以推動凈出口這一拉動經濟發展的馬車加速前進。這些政策中最主要有:(1)鼓勵出口的政策。鼓勵出口是指出口國政府通過經濟、行政和組織等方面的措施,促進本國商品的出口,開拓和擴大國外市場的一種外貿發展策略,出口退稅是其主要手段。我國從1985年開始實施出口退稅政策,出口退稅對我國貿易順差的影響主要通過增強我國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能力和優化升級出口商品結構表現出來。(2)吸引外資的政策。吸引外資是我國發展經濟的又一重要策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吸引FDI的數量逐年上升,外資的引入主要通過外商直接投資的順差轉移效應、貿易順差中的貿易替代效應、貿易互補效應等機制形成了我國對外貿易順差。自加入WTO以來,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就占據了我國對外貿易出口的半壁江山,且FDI對出口的貢獻率也超過了50%。

篇5

關鍵詞:世界服務貿易;中國服務貿易;制約因素

 

1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存在的問題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服務貿易不斷發展,在世界服務貿易中的排名不斷上漲,貿易額不斷加大。隨著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額在世界服務貿易中的不斷提升,中國越來越成為全球服務貿易的重要國家之一。服務貿易在中國對外貿易中的地位也逐步提高,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看到,中國服務貿易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需要引起注意。下面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對于當前中國服務貿易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進行分析研究: 

1.1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整體水平仍然偏低,缺乏整體競爭力 

2007年,在世界15個經濟體中,中國服務貿易出口額與服務貿易進口額分列第7位和第5位,其規模較前幾年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服務產品國際市場占有率為3.9%,位居世界第7位,與美國、英國和德國還存在較大差距;2007年全球服務貿易出口額占商品與服務出口總額的比重為19%,而我國服務出口占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僅為9.44%,在15個經濟體中居于末位。按照WTO國際貿易統計數據計算,我國服務貿易比較優勢指數自1992年以來基本為負數,且變動幅度不大。 

1.2中國服務貿易知識含量不高,結構缺乏合理性 

2008年上半年,運輸和旅游收入分別占服務貿易總收入的27%和28%,支出分別占服務貿易總支出的33%和23%,收支合計占服務貿易總規模的56%。而對于金融、保險、計算機信息服務、專利、版稅和許可證費用等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高附加值服務等服務貿易領域,中國尚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所占比重很低,呈現出貿易逆差。 

1.3中國服務貿易地區發展不平衡,出現東強西弱的現象 

由于我國各地區發展的不平衡性,城市化水平較低,導致現代服務業地區發展也不平衡,服務貿易的地區分布過于集中,出現東強西弱的現象。東部沿海地區服務貿易發展態勢良好,在咨詢、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等行業所占份額較大,中西部地區服務貿易雖然有所發展,但規模較小,所占份額仍然很小。同時服務貿易收支也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浙江、江蘇和廣東等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 

2對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的建議 

 

針對上述提到的關于中國服務貿易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目前中國服務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使得中國服務貿易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 

2.1加快我國服務貿易的產業結構調整 

現階段,中國服務貿易總體水平落后,服務貿易結構不合理,其中,最大的制約因素就是中國第三產業規模和比重較小,服務業發展水平較低,且服務部門、種類和設施尚不健全。為此,必須大力發展服務業,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大力發展有影響的戰略產業與行業。要優化服務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重點發展信息、科技、會議等行業,從而帶動服務業整體水平的提高。 

2.2積極穩妥地加大服務貿易的開放力度 

有研究表明,政府管制總體上是不利于競爭的,政府管制對競爭行業的影響更為顯著,加大國內服務貿易市場的開放力度,改革部分行業壟斷經營嚴重,市場準入限制過嚴和透明度不高的狀況,按市場主體資質和服務質量,逐步形成規范,統一的市場,有利于中國經濟與國際經濟接軌,可以吸引大量外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可以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增強創新動力,改變我國服務業發展落后的現狀,最終將有利于國內服務業的發展和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2.3加快服務貿易立法 

針對目前中國服務貿易的發展現狀,筆者認為,中國應客觀地根據我國的實際國情,對我國服務貿易的現狀進行全面分析和把握,找出在各個服務貿易領域中現存的基本法律法規缺位和不足的部分,在保持與服務貿易基本法原則相一致、與服務貿易現行法律規范相對應、與現行非服務貿易的法律相協調的基礎上,根據服務貿易領域中現行行政法規、規章的執行情況和司法實踐,制定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服務貿易法規,確保我國的服務貿易能夠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下得到穩定的發展。 

篇6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 服務貿易業 發展趨勢 對策建議 

 

服務貿易是將一個國家所具有的服務品生產能力轉變為可貿易的“無形商品”或“無形資產”,轉變為貿易的價值形態,以獲得增值價值的貿易形式,是占用較少資源實現更多財富的貿易途徑。當前,世界經濟正在向服務型經濟轉型,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可促進對外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從而推動我國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邁進步伐。 

一、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現狀 

伴隨著三十年改革開放,我國的服務貿易保持了迅速發展勢頭,規模不斷擴大,國際地位也得到了提升。事實上,我國的自然資源和初級勞動力資源相當豐富,服務貿易出口結構以資源和勞動密集型為主,并且長期以來在國際旅游業、海洋運輸和建筑業等產業方面都具有一定優勢,但同時在咨詢服務、金融保險和專利技術等知識密集型的服務領域內卻還處于競爭的劣勢,發展稍顯不足。因此,我國雖已經發展成為一個貿易大國,但從種種方面看,還不能被稱為服務貿易強國,其具體體現如下: 

1.服務貿易規模偏小 

據WTO統計,2007年中國服務貿易出口占全球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3.4%,雖比2005年提高了0.4個百分點,但仍排名世界第八位,而進口排名也保持第七位,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的比重極不相稱。 

2.服務貿易差額擴大 

在我國服務貿易數量迅速增長的同時,服務貿易的逆差也成逐年擴大的趨勢。這些逆差主要存在于運輸、保險、專利特許、咨詢和電影音像等服務項目中。一直以來,運輸業都是我國服務貿易逆差的主要原因。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服務貿易領域開放的擴大,以及保護知識產權力度的加大,我國保險服務、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咨詢業項下的貿易逆差也呈逐年擴大趨勢,逆差的長期存在和擴大將嚴重影響到我國服務貿易未來的發展。 

3.服務貿易結構不合理,競爭力較低 

一直以來,我國服務貿易結構都是以勞動和資源稟賦密集型服務貿易為主。雖然近年來新興服務貿易的比重有所增加,但服務貿易格局仍然呈現出低水平發展的態勢。以2004年的貿易結構為例:旅游、運輸和其他商業服務的比重分別為33.35%、27.2%、18.15%,而保險、金融、計算機與信息服務、技術專利使用和特許費用等新興服務貿易產業比重分別為4.83%、0.17%、2.14%、3.54%。這種貿易格局與歐美發達國家正好相反,表明我國處于服務貿易國際分工中附加值較低的環節,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較低的現狀。 

4.管理體制與法制建設不夠完善 

管理體制不完善,我國對服務業的管理不夠統一;法制建設比較滯后,雖然我國先后頒布了《海商法》、《商業銀行法》、《保險法》等一批涉及服務貿易領域的重要法律法規,但卻未能形成完整的服務貿易立法體系,已有的法律法規和內部文件立法層次較低且缺乏協調性,與GATS的接軌也尚未實現;基礎設施和信息化建設還不夠,雖然就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交通、電訊、文教、能源等基礎設施都有了較大的改觀,但總的來看仍與世界發達國家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二、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趨勢 

1.國際服務貿易發展迅猛,增長速度高于貨物貿易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的發展.世界經濟復蘇增長,企業和個人對服務的需求更加強烈,服務的國際間流動逐步興起,使得服務貿易成為新的貿易增長點。1980年~2006年,世界服務貿易出口額從3650億美元增至27559億美元,26年間增長了6.6倍,占世界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從七分之一上升到近五分之一。但與服務業的GDP占比相比,2006年,服務貿易在全球貿易中的比重仍較小,表明全球服務貿易還不夠發達,全球經濟競爭的重點還處于從貨物貿易轉向服務貿易的初始階段。同時也說明,服務貿易還是一片未充分開發的“處女地”,并注定成為各國競相圈地的焦點地帶。 

2.新興服務行業不斷涌現,服務貿易結構進一步調整 

服務貿易發展速度驚人,規模不斷擴大,涉及的部門越來越多,涉足的領域也日益廣泛。隨著全球科技產業化浪潮的不斷發展,高新技術廣泛應用到服務產業,會計、咨詢等專業服務,建筑設計服務,計算機信息外包服務等新興服務行業不斷涌現并迅速擴張。正是由于這些新興服務業的興起,世界服務貿易結構得到了進一步凋整。據有關數據顯示,長期以來占世界服務貿易額60%左右傳統服務項目,如運輸、旅游服務在發展中份額現在正逐年呈下降趨勢,而其他新型服務(包括通訊、金融、信息、專利許可和其他商業服務等現代服務行業)則增長較快,其所占比重不斷上升。 

據《華爾街日報》稱,IBM準備把美國本土4730個編程工作崗位轉移到印度、中國等國家,即將編程服務外包到成本更低的地方,同時將高薪職位大量輸往海外?;萜?、甲骨文、埃森哲、美國在線、英國諾維奇保險公司等大型跨國公司也都計劃將部分服務業務轉移到印度或中國。 

3.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發展仍不平衡,但差距正在縮小 

目前,發達國家在世界服務貿易中仍占主體地位。從規模上看,發達國家在服務貿易上對發展中國家存在大量順差。而從結構上看,發達國家憑借其技術與經濟實力、制度優勢,以及規則的制定權利,在發展迅猛的知識含量高的新興服務貿易領域存在絕對的比較優勢。發展中國家在總體結構上存在明顯劣勢,只是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旅游及運輸等傳統服務貿易部門有一定的競爭能力。比較樂觀的是,發達國家有逐步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服務貿易的趨勢,這一趨勢使發展中國家在國際服務貿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斷上升。 

三、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發展我國服務貿易的對策建議 

篇7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貿易全球化;對外貿易

一、中國對外貿易的現狀

(一)世界經濟格局發生重大變化

金融危機使發達國家的經濟受到重創,發展中國家雖然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新興經濟體基本保持在增長的態勢,在國際經濟中的地位不斷增強。2010年,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占據全球經濟的份額比2009年下降了2.5個百分點,歐盟所占份額下降了2.4個百分點,而“金磚五國”則上升了2.3個百分點,所占全球經濟份額達到18.3%,新興經濟體成為了支撐世界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按購買力計算,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

(二)經濟全球化進程有所放緩

貿易投資的增長是經濟全球化加大深入發展的重要標志。在全球化快速推進的20(19852005)年間,國際貿易的出口額從2萬億美元增加到10萬億美元。金融危機使全球的貿易投資受到了重創,國際貿易萎縮,跨國資本流動減少。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報告,2009年,全球的貨物貿易量下降了12.2%,是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全球的貨物貿易額下降了23%,從2008年15.8萬億美元下降至12.2萬億美元。

(三)世界經濟再平衡未見改善

金融危機爆發之后,世界經濟再平衡便成為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話題。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在2009年的二十國集團峰會時倡導實現世界經濟再平衡這個理念,但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對經濟再平衡的認識有所不同。發達國家認為,造成不平衡主要是由于新興經濟體大規模的出口導致貿易順差增加,國內消費不足是全球經濟失衡最主要的原因。

(四)貿易保護主義不斷上升

金融危機爆發時期以來,全球貿易保護主義一直呈擴大之勢,貿易的爭端不斷增多,貿易摩擦也從產品延伸到了產業,從貿易政策發展到了經濟政策。貿易保護主義是貿易摩擦激增產生的根本原因。當發達國家的經濟不景氣時,這種保護傾向就更為嚴重。目前,發達國家為了推動經濟增長,推出一系列新型貿易保護手段,例如:放任本幣貶值,逼迫順差國匯率升值以及企圖征收碳關稅等。

二、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和挑戰

(一)促進了中國企業的發展

經濟全球化促進了中國企業的發展,中國的基本國情是生產力發展水平較低,人力資源和勞力資源豐富,自然資源豐富。但是科學技術水平以及應用水平都不算高,在這種國際分工下,經濟全球化促進了我國制造業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社會保障體制相對較弱,人民的消費水平一般,也就是內需是比較小,只能通過對外國的消費者的貿易,也就是制造業的對外貿易來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經濟全球化的腳步跟進,使我國和美國和歐盟等等消費型的國家和組織進行了友好的貿易來往,增進了國際合作,維持了睦鄰友好。

(二)擴大了中國的市場

對我國自身來講,剩余勞動力和富余勞動力的出現是我國的社會問題,然而由于本國的消費能力較低,中國只能建立擴大化的對外貿易,經濟全球化的腳步跟進,擴大了中國的市場。中國的制造業的發達,全靠擴大歐美市場來消耗中國的大部分產品,現階段的經濟全球化使得對外貿易的腳步更加緊密。

經濟全球化不僅為中國開拓了國外的市場,與此同時,經濟全球化伴隨著金融的全球化,中國的企業可以在國外上市,可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這樣,又可以為中國的企業融資。而且,從外資進入我國的這個角度上講,本國的市場的擴大化與外資的引進密切相關。

(三)有利于中國更好的利用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

經濟全球化使得各種先進的科學技術引進,我國在引進資本的同時,也同時引進先進的技術,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本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從經濟全球化的近程的逐步推進,更多的外資才會關注中國國內的市場環境,有了外資的進入,外企進入,才會有外國相對先進的技術和相對先進的管理制度??梢哉f經濟全球化給我國創造了良好的引進外資,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和現金管理制度的機會。

三、我國擴大對外貿易發展對策

(一)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目標與對策

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目標是與國際上的大國建立友好的貿易多邊關系,以美國、俄羅斯、歐盟、日本等等國家為例,用我們的制造業輸出來逐步構建一條國際上的貿易鏈條,這樣中國的各項產業才能更加穩固。另外,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的過程需要我國的對外貿易中要多引進國外的先進的生產技術,中國的發展目標就是在世界的貿易中占有各個行業的主體,逐漸通過自身國際經濟地位的提升和生產力水平的提升來實現強國之夢。中國對對外貿易的依存度在世界上屬于前列,排在墨西哥、德國和俄羅斯之后,中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1980年為13%,1990年為32.5%,1995年為40%,2001年為44%。到近幾年來已經攀升至50%以上了。

(二)新形勢下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探討

自從美國的次級貸款危機以后,各個國家以發展中國家為主,紛紛開始注意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后果,并且開始建立本國的金融防御體系抵制外來的干擾。新形勢下,以我國進入世界貿易組織十三年后的今天,我國的很多行業會逐步向國外開放,會迎來發達國家的一些同行業的平行競爭,我們所要探討的是擴大對外貿易的同時要建立本國的金融防御體系,還有如何增強我國本國企業在同行業中的競爭力。

(三)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的對外貿易政策與外匯儲備對國內經濟影響

中國作為發展中的大國,結合自身的基本國情,我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還很有限,由于本國的技術水平和經濟結構的局限性,現階段我國以制造業為主,多見勞動密集型企業和粗放型經濟形式,從這一點上說,我國的對外貿易沒有太強的主動性,而且對國外的消費力的依賴程度較高。

參考文獻:

[1]張幼文.要素的國際流動與開放型發展戰略――經濟全球化的核心與走向[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8(3)

篇8

一、我國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現狀 

在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推動下,我國國際經濟貿易亦呈現出了更強的全球性與區域性,世界各國、國家內各地區聯系不斷加強,在國際經濟貿易自由化與區域化更為加劇的前提下,伴隨著生態環境問題以及新發展趨勢下的不協調問題不斷的增多,而目前較多的研究只注重于國際貿易自由化、區域化以及國際貿易的發展秩序與協調,對于國際經濟貿易的生態與協調問題研究較少,筆者將以此為研究基礎對我國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新方向進行論證。 

二、我國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瓶頸 

1.國際經濟貿易發展不斷加速,我國的適應能力如何?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加劇,其作為一個必須經歷的經濟過程,國際經濟貿易緊密聯系,國際經濟的微微變化都將會影響到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雖然世界經濟總量排名位居前列,但是其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式仍集中在粗放式的、低價值的經濟發展模式。在國際經濟貿易加速發展的當今社會,我國經濟發展的現狀是否可以做出積極應對,是否可以緊隨世界經濟發展的步伐?在全球經濟開放的大市場中,我國經濟貿易是否能積極、有效的利用各種資源、技術和資金,并且達到優化配置?這均是我國國際經濟貿易的適應能力所要承受的。 

2.區域化、貿易全球化化程度不斷加強,我國內地經濟產業何去何從? 

從1980年開始,科技突飛猛進的發展,國際分工不斷深化,經濟全球化不斷地推動者貿易自由化,貿易全球化的對象不斷再擴大,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的絕大部分經濟行業,均主動或者是被動的加入了全球化的貿易中。國際貿易的涵蓋范圍早已超越了單純的貨物貿,發展到包含金融、服務、技術等在內的多種經濟貿易。貿易全球化的不斷加強,我國的國內經濟和世界市場及國際交易緊密聯系起來,而我國內地的經濟行業,包括貨物貿易以及非貨物貿易的其他種類貿易經濟競爭力如何?能否在國際經濟貿易全球化不斷加強的趨勢之下,推動自身的加強(例如2012年——2013年我國光伏出現的困境以及歐盟對我國光伏產業設定的經濟壁壘)?這將會明顯的形成“最大限度地拆除國際交易阻礙,使全球資源優化配置”與“保護國內經濟貿易”之間相互矛盾,我國的國際經濟貿易未來發展中,將勢必面對的問題。 

國際經濟的全球化,勢必會產生國際經濟的區域化,由于國際貿易的不斷自由化,加強國家自身的國際經濟競爭實力,將在一定區域內的數個國家之間建立起相互合作與依存的貿易關系,如此的區域化設置,將會減少區域內經濟貿易發展的障礙,實現區域內互利互惠,但是,在區域內經濟貿易協調發展的同時,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相關經濟行業亦會產生經濟貿易全球化下的經濟矛盾問題,(“最大限度地拆除國際交易阻礙,使全球資源優化配置”與“保護國內經濟貿易”之間相互矛盾)。 

3.國際經濟貿易是否面臨可持續、生態化問題? 

對于我國國際經濟貿易可否持續、能否生態化問題,筆者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第一,國際經濟貿易引發了極大的環境問題,這不僅僅是我國將要面對的問題,是世界各國均要面對的挑戰。世界經濟貿易全球化、自由化不斷加快,經濟發展不斷加速,但是隨著而來的,不僅是積極影響,其所產生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以及資源的消耗、浪費嚴重都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其次,雖然國際經濟貿易呈現多元化趨勢,但是我國的國際經濟貿易仍然以勞動力、資本為主要貿易方式,價值與技術含量較低,而目前世界各國對于出口商品的種類以及我國出口商品的市場,均開始向綠色方向跟進,我國的國際經濟貿易隨之而來的就是“綠色壁壘”,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在歐盟的綠色貿易壁壘中所受到的限制于懲罰是非常嚴重的。因此,筆者認為,我國的國際經濟貿易已經或者是早已面臨著可持續與生態化問題。 

三、我國國際經濟貿易發展面臨的新趨勢與新挑戰 

為了積極應對我國國際經濟貿易面臨的新趨勢,良好的解決我國國際經濟貿易的可持續與生態化問題,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我國的國際經濟貿易發展做出完善: 

1.積極發展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增強我國國際貿易行業的比較優勢,達到進出口之間的協調發展。同時,結合國際經濟區域化的優勢,學習先進的技術與經驗,實現國內經濟行業的跨越式發展,并在此基礎上,擴展貿易空間,開拓新的國際市場。 

篇9

1.國際經濟

國際經濟,名詞解釋是指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里,各個國家為了達到自己國家利益的最大化、還有全球經濟利益之間的平衡所進行的資本、商品和生產要素的互換,最后形成國際化的關聯。經濟的全球化使得國際經濟貿易能夠出現,經濟的全球化加快了國際經濟的發展。目前,全世界由于資本的組合改變,還有生產要素的改變,國際經濟貿易出現了新的形勢。(1)隨著國際經濟貿易的調整,出現了發達國家的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發展中國家只能相互協作。(2)金融工具在不斷創新,加快了全世界金融的一體進程。資源是有限的,然而經濟的全球化讓國際之間的經濟資源分配不均,加大了國際經濟的風險性,也使得有些國家有空子可鉆,投機現象越來越嚴重。(3)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愈加成熟化,經濟發展快速,潛力巨大,是將來的主要經濟體,同時還可以促進國際經濟更加的活躍。

2.對外貿易

對外貿易指的就是進出口貿易,是指國家與國家之間互換優勢技術和資源的一個過程。對外貿易主要分為兩塊,即進口與出口貿易。由于全球的資源分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這也給經濟全球化找到了存在的可能性,幾乎每個國家都要去到別的國家進行資源互換交易。發達國家賣腦子里的東西,發展中的國家賣手里做出來的東西,而落后國家只能賣土里種出來的東西,比如,發達國家的勞動人口少,這就必須要到發展中國家尋找廉價的勞動力,而發展中和落后國家需要發達國家科技與資本上的扶持。還有石油國家的石油資源豐富,別的缺石油的國家就都不得不來這里進行貿易交換等。各個國家之間所進行的貿易,使得每個國家都參與了市場的分工,在全世界分配有限的資源,最后每個國家都得到了自己國家所缺的資源,生產與經濟效率都得到了提升。

3.貿易戰略

貿易戰略就是指一個國家整體的經濟發展中所涉及到的對外貿易策略。貿易戰略可以非常明顯的體現出政府對于未來國家貿易發展的計劃,在適當的時候也許還會對對外貿易進行有效的政策性的干預,達到最終影響國家整體經濟的目的,這對國家將來的產業型經濟會起到指導作用。正確的國家經濟貿易戰略,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國家的整體經濟的發展。所以,必須要嚴格關注。

二、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新趨勢

目前,在新的國際經濟貿易形勢下,社會的發展對經濟貿易的方方面面都產生著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每個時間段都會出現新的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新方向。

1.國際經濟貿易高級化

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國際貿易向著更高級化靠近,還有國際貿易當中的商品結構也在改變,變得越來越高級。各個國家實現科技化,國內的制造業的產量與質量會得到快速的提高,最后是每個國家都在不斷的完善著自己的不足,并會努力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國際貿易環境,從而促使國際間的資源與技術上的貿易越來越多。

2.國際貿易利益分配不均衡

從古自今,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在國際的大舞臺上,不管是哪方面都沒有太多話語權,地位上的懸殊差距最終會導致有限的資源出現分配不均衡的現象。而放眼當前的全球經濟貿易形勢,不難看出資源依然存在的分配不均衡的現象。正是由于國際貿易存在分配不均衡,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資源占有率上才會出現這樣兩極分化的現象。發達國家在國際經濟地位上處于壟斷地位,發展中國家就只能是尷尬地存在于國際經濟貿易當中,處于被動地位。

三、新形勢下我國國際經濟貿易的應對策略

我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對于像我國這種生產和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國家來講,勞動力資源的豐富絕對是以個優勢,這也是我國長時間以來為何會實行出口導向型貿易策略的原因??墒?,什么都在發生改變,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經濟產業結構也在改變,靠純人工勞動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大量的人工智能機器代替了人工,勞動力的價值在下降。現在是知識經濟在主導著整個經濟體的發展,所以我國必須要加強產業結構的提升,結合國際上新的經濟形勢調整出一個新的對外貿易發展戰略。

1.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對我國的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增加我國在國際貿易上的競爭力,從而達到進出口貿易之間的利益平衡。與此同時,向發達國家學習先進的生產技術,在人家經驗的基礎之上,利用科技的力量發展國家的經濟,加強自主創新與研發,從而開拓出一個全新的國際市場。

2.充分挖掘國內市場

在繼續以出口為導向的前提下,加大挖掘國內市場的力度。我國人口大概占世界人口的20.9%。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從我國進口產品的數量可以看出,這么大的人口基數的消費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在加強國內產品質量監管的同時,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來刺激國內需求,比如,增加人均收入的提高,改變消費觀念,從而達到刺激消費擴大國內消費市場的目的。

3.完善我國國際經濟貿易相關法律

目前,我國的國際經濟貿易法律還不是很健全,還有在國際上國際貿易權利得不到保障。所以,我國應加快完善國際經濟貿易相關法律,防止一些不懷好意的國家損害我國正當國際經濟貿易利益的貿易伙伴國。

4.產業結構的調整

當前的國際經濟貿易形勢下,必須要調整產業結構,加大在國際經濟貿易上的競爭力,提升國內企業的創新能力,形成一個新的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去開拓一個全新的市場領域,從而達到進出口貿易利益的平衡。

四、結語

篇10

關鍵詞 國際經濟貿易 趨勢 影響 戰略構建

中圖分類號:F752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加入 WTO 以來,國際經濟貿易業務逐漸增多,有效促進了我國經濟水平的發展,增強了我國綜合國力。但是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產生的作用是雙重的,既能產生有利影響,也能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我國政府必須要加強對國際經濟貿易戰略的構建,通過采取措施有效提升我國國際經濟貿易的競爭實力。

1國際經濟貿易

國際經濟貿易,主要是指在經濟全球化形勢下,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經濟合作,實現了國家經濟的共同發展,有效促進了全球經濟貿易圈的形成。而我國經過近些年的發展,已經逐步成為世界經濟貿易大國,在國際經濟貿易體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在國際經濟貿易中,對外經濟貿易作為主體,國家之間實現資料的交換,提高對外經濟貿易的效率。

2新時期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趨勢

(1)國際經濟貿易利益呈現兩極化發展趨勢。由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實力有所差別,導致國際經濟貿易利益呈現兩極化發展趨勢,發達國家作為國際經濟貿易的主要操作者,并獲取了全球經濟貿易 80%左右的利潤,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利潤不斷縮小,這對發展中國家十分不公平。

(2)自由貿易越來越活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各國為了快速促進本國經濟的發展,就相繼開展國際經濟貿易,各個國家之間都加強了雙邊區域經濟合作,這就有效緩解了國際局勢,減少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矛盾,實現了國際經濟貿易的自由化。

(3)國際經濟貿易交易高級化。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升級,國際經濟貿易交易產品中大多都是高科技產品,有效提高了經濟貿易的交易水平,促進了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提高了生產力,因此說國際經濟貿易交易呈現高級化發展趨勢。

3我國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現狀分析

隨著全球經濟危機的爆發,發達國家國際經濟貿易活動逐漸減少,所遭受的損失十分巨大,尤其是經濟危機之后,發達國家開始減少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投入,嚴格管控發達國家的技術產權,這樣就將經濟危機轉嫁到發展中國家。而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也受到了全球經濟危機的嚴重影響,生產資料價格不斷上漲、人工費用也逐步提高、人民幣升值導致國內通貨膨脹,這對我國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十分不利。此外,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剛剛完成改革,國際經濟貿易體系尚未健全,正處于初級發展階段,這樣就容易受到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直接導致企業經濟損失,國家勞動力增多,尤其是中小企業面臨著巨大的危機。當前我國政府必須要加強對國際經濟貿易體系的健全,要構建國際經濟貿易戰略。

4國際經濟貿易對我國經濟產生的影響

4.1國際經濟貿易對我國經濟產生的有利影響

在國際經濟貿易活動中主要是對外貿易經濟投資,而我國是發展中國家,正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是發達國家的重點投資對象,大量外國資本的投入,可以有效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而且我國經濟水平與發達國家的經濟水平差距較大,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空間也較大,具有良好的投資環境。其次,我國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可以促進產業的優化組合。

4.2國際經濟貿易對我國經濟產生的不利影響

在國際經濟貿易中主要是依靠資金進行交易,而就我國目前情況來看,資金短缺情況較為嚴重,許多企業無法支撐跨國發展。而且我國企業經濟實力較為薄弱,容易受到國際經濟危機的沖擊,這樣就容易導致經濟結構的失衡。如果我國政府和企業對國際經濟貿易處理不當,那就容易引發國內經濟危機,而我國又有許多勞動密集型產業,這樣將導致大量失業人員的出現,逐漸加大我國與發達國家的經濟差距。

5新形勢下我國國際經濟貿易戰略的構建

5.1制定戰略性貿易政策

我國政府要對進出口方式進行相應調整,要轉變對外經濟貿易方式,注重對產品質量的審查,政府也要針對技術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調整稅收政策,要從戰略性角度去制定對外經濟貿易政策,有效促進我國經濟貿易的發展。

5.2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我國政府必須要加強服務產業的發展,要將服務貿易作為國際經濟貿易的重點,充分體現我國現代化生活水平。政府要加強對服務產業的資金投入,要加強服務產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時還要加強對服務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快速提高服務質量,促進我國第三產業的外貿發展。

5.3加強對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在當今國際形勢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國政府要積極鼓勵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要充分發展我國資源優勢,吸引國外資本,加強對中外合資企業的政策扶持,要積極引進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有效提高我國的科技生產力。同時,我國也要充分利用資本輸出效應發展國外市場,要提高我國高新技術產品的競爭力,制定各項政策,保護我國本土產品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任梳元.當前世界經濟發展趨向以及對我國的影響[J].中國對外貿易,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