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課堂筆記范文
時間:2023-06-01 10:41: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司馬光課堂筆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摘 要】小學語文是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一門學科,在這門學科的學習過程中,小學語文課堂學習出現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課堂氣氛沉悶,老師的教學方式不能適應學生的發展等等問題,本文主要闡述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問題教學法在解決小學語
文課堂教學問題中的意義和作用和如何有效地將問題教學法運用到小學語文課堂中。
關鍵詞 小學語文;問題教學法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出現的問題
(一)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氣氛沉悶,小學語文課堂得不到學生的重視。縱觀中國的很多小學語文課堂,我們不難發現,在小學課堂中,小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不高,小學生在課堂上經常走神,開小差或者是和周圍的同桌聊天,很少有小學生能夠認認真真地聽完一節完整的語文課。他們普遍認為老師上的語文課堂十分的枯燥,他們也體會不到語文課堂的魅力。小學生認為學習小學語文主要就是將老師在課堂上的生字詞背誦下來,然后將老師提出的關于這課的問題和答案直接的背誦下來,他們完全感受不到語文帶給他們的樂趣,也體會不到語文與他們實際生活的聯系。在他們看來語文課堂不過是老師將資料上的重難點知識寫在黑板山,然后他們負責抄下來,在課后找時間背誦下來,所以有些學生在課堂上開小差,或者和同學閑聊,在課后的時候找同學抄筆記,然后背誦下來,學生僅僅是作為一個摘抄和背誦的工具,老師的主要作用是將重點和難點知識總結出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很少,學生的主體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
(二)小學語文老師的教學方式和方法都比較落后。縱觀很多小學語文老師,很少運用多媒體教學,很少通過各種教學手段讓學生深刻感受到語文與自己生活之間的聯系。大多數語文老師僅僅依靠一支粉筆和一塊黑板就可以進行授課,他們完全沒有跟上新的教學方式,這樣看來,小學語文老師的授課手段顯得有些落后。再看看小學語文老師也是僅僅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很少考慮到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這樣一來,學生與老師的教學也嚴重的連接不上。
二、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運用的意義
情景教學法是指老師通過對課堂要教授的知識先設置一定的情景,讓學生在學習課堂知識之前要先進入教學的情景中,這樣學生才能更快的融入到教學的環境中去,才能更好的與老師進行互動。
(一)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運用可以讓學生更加快速的了解到課堂知識,融入到課堂環境中去。例如小學語文老師在講授新疆的葡萄溝這篇文章時,老師可以先讓學生想象一下一串一串的葡萄,讓后讓學生畫出一棵又一棵的葡萄樹,讓學生在葡萄樹上掛上葡萄,一串又一串的葡萄,學生還夠不夠,不夠的話,可以繼續掛葡萄,然后讓學生體會到在葡萄成熟的季節里,新疆的葡萄溝是一個怎樣的情景,這樣就可以讓學生進入到教學的情景中,這樣學生就能更加快速的了解到在新疆的葡萄溝的季節里,新疆人民是一個怎樣的心情。學生就能更加快速的進入到教學的環境中去,學生與老師的互動就更加的多和快速及時。如果老師沒有在講授課文知識之前進行情景的設置,直接讓學生翻開課文,今天我們學習的知識是新疆的葡萄溝,那樣學生僅僅將學習語文課本知識作為一個任務,但是這樣看來,學習學習的積極性也會受到打擊。
(二)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能夠讓課堂學習的效率提高,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更加的廣。情景教學法主要是老師要設置情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入教學的環境和氛圍之中。在設置情景的這部分之中,老師不斷的提出一些相關的情景設置,讓學生更加快速的進入到教學環境中去,學生在這個情景中,能夠和老師進行交流和互動,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積極性也不斷的提高,課堂的氣氛也比較活躍。例如,老師在講授美麗的大興安嶺這篇課文時,老師可以通過相關的視頻讓學生感受得到大興安嶺的美麗,這樣老師和學生的學習的互動也更加的廣,老師可以和學生一起探討,讓學生講出他們最喜歡大興安嶺的哪些景象。這樣老師與學生的互動就更加的積極,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也得到充分的顯現。
三、如何有效地將情景教學法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來
(一)老師在設置情景的時候要注意和學生進行互動。情景教學法只是教學中的一個手段,要將情景教學法運用到小學教學中來的話,那么老師在運用教學法的過程中,要注意和學生進行互動。例如,在講授司馬光這篇文章的時候,老師要設置小伙伴下水的情景的時候,要根據學生的反映的情況,可以讓學生進行情景扮演,要學生也進入到當年司馬光遇到問題的情景之中去,也要注重和學生的互動,讓學生想出如果他們是當年的司馬光,它們會做出怎樣的選擇。這樣一來,學生體會到小學語文學習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學生也能夠在學習中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和魅力,將自己置身于學習的環境和氛圍之中。
(二)老師在運用情景教學法的時候,老師要積極主動地設置各種相關聯的情景。各種情景的設置也不是毫無關聯的。因此老師在設置情景的時候要考慮到學生在上一個情景中進入到教學環境中的情況。例如老師在講授司馬光這篇文章時,老師在設置下一個問題,你是怎樣看司馬光砸缸這個做法的時候,老師要考慮到老師在這時前一個情景時學生的反映,如果學生是當年的司馬光,它們會怎樣做,老師要考慮到學生對上一個情景的反映和接受程度,才能夠考慮到學生對于下一個情景的反映和接受程度。在情景設置的過程中,老師要考慮到學生對于每一個情景的設置的反映程度,這樣一來,老師才能將自己的教學過程與學生之間聯系在一起。
參考文獻
[1]王崇.新課改下情景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現代教育[N].2012(7)
篇2
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閱讀作為一種主體性較強的活動,閱讀效果的好壞,關鍵在于小學生的閱讀需求,能否讓學生產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因此,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指導,教師首要工作在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能夠長時間保持讀書熱情。首先,介紹讀物時,教師可以采用形象、生動的語言,以及豐富的情感,使學生充分了解讀物中的人物和事件,教師描述得越精彩、越緊張,越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生學習好奇心,以此產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其次,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喜歡高聲朗讀的特點,組織學生分角色閱讀、表現閱讀,或者是比賽閱讀等,使學生保持良好的閱讀興趣。最后,教師組織一些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加深對讀物內容的掌握。教師也可以展開一些讀書交流活動,給予學生足夠的交流空間,暢談自己的閱讀感受和心得,以此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興趣,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營造輕松良好的閱讀氛圍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閱讀教學主要強調感情的傾訴,教學活動需要以學生作為實際出發點,教師需要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閱讀氛圍,從而使學生身心得以放松,思維處于最佳的狀態,以此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落實,進一步強調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教師必須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努力做好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給予學生充足的自由發揮時間,注重對學生進行點撥、指導和激勵,以此加深對課文的閱讀體會和感悟。比如說,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良好的問題意識。在小學語文學習中,問題具有非常特殊的意義,問題可以作為學生的學習動力,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中,并且學生在學習中發現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有必要將問題融入閱讀教學中,通過創設不同形式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激發學習欲望。在學習《司馬光》時,教師就可以提出問題:“除了砸缸之外,還有其他的救人方法嗎?并且在不破壞缸的前提下。”創設問題情境,可以極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更加充滿活力。
三、引導學生做好筆記
通常情況下,一、二年級的小學生開始做讀書筆記,具體包括抄寫、摘抄等等。讀書筆記,有利于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豐富學生語言知識,為寫作提供充足的素材。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傳授給學生正確的摘抄辦法,使學生明確哪部分內容值得摘抄,或者讓學生摘抄一些生字生詞;對于課本中描寫人物、景色的成語、格言等等語句,也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摘抄,以此提升學生文化素養。而學生自身感興趣的知識,也可以選擇性摘抄,比如說科學知識、自然知識等等,實現知識的累積。學生只有明確摘抄內容,學會合理運用,做筆記才能夠起到真正的效果。此外,考慮到語文教材內容的豐富性,還需要語文教師能夠精選有價值的文章,讓學生細細品味文章的語法和用句,多讀多思考,在字里行間體會到作者的情感,實現與作者的情感共鳴,久而久之,在長時間的閱讀學習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用音樂澆灌心?`,抒感
篇3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學習;培養
G623.2
就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來看,重教輕學的現象比較嚴重,教師完全占據著課堂的主導,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久而久之,使得學生對教師產生依賴,影響到學生的發展。在新課改背景下,要求教學以學生為主,不斷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而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能力培養的先決條件,因此,在小學語文中,教師必須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進而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一、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語文良好習慣的重要性
語文作為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我國當代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強語文教學意義重大。而要想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引導學生的全面發展,良好的學習習慣至關重要[1]。對于學生而言,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其提高學習效率的保障,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主動去學習、探索知識,從而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形成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多的強調的是死記硬背,強制性的要求學生學習,沒有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不重視,以至于學生無論是在課堂還是課外都是都不夠主動,都是出于被動的狀態,從而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是社會人才應當具備的一種素質,加強良好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是我國新課程改革的內在要求。而小學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接班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就必須加強學生良好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好基礎[2]。
二、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語文良好習慣的幾點做法
1.良好的書寫習慣
在小學語文中,書寫規范與否是語文得分的關鍵,同時也是學生良好文化素養的一種表現。對于小學生而言,往往因為他們書寫不規范,很容易造成錯字。如“外”字,許多學生在寫這個字的時候,往往因為不規范的書寫,“外”字左右兩邊的間隙過大, 讓人容易錯認為是“夕”“卜”。寫好漢字是學生的義務,是一項重要的基本功,對提高學生的你文化素養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中,教師要教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要加強寫作教學,指導學生認認真真地寫字,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教師應當為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書寫水平,制定學生練字的要求和目標,要求學生做好書寫規范、整潔,真正做到“提筆就是練字”[3]。如,在課文《司馬光》中,就課文中選取一些詞語,讓學生進行書寫,教師先進行示范,如“馬”字,一筆一劃地向學生展示正確的“馬”字書寫,然后,讓學生進行聯系,讓學生在不斷的聯系中規范自己的書寫,從而讓學生在書寫過程中找到樂趣,養成好的書寫習慣。
2.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部分,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高語文學習興趣的關鍵。通過自主閱讀,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得心應手。作為教師,要注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給學生更多的閱讀機會和能力[4],如在課文《桂林山水》學習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去閱讀,讓學生先熟悉課文,然后布置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去閱讀,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提升閱讀技巧,養成好的閱讀行管;在課外, 教師要多推薦學生閱讀,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庫,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3.良好的預習習慣
就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來看,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沒有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忽略了預習的作用。而課前預習能夠提高課堂聽課效果,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了解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注重學生預習習慣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每節課后教師要讓學生去預習下一節需要講解的知識內容,適當的時期,可以增加學生的壓力,讓學生來負責演講;在每節課前,要讓學生就教師接下來需要講解的內容進行預習,要對學生的預習效果進行考察,從而促使學生主動地去預習,養成好的預習習慣[5]。如在講解《靜夜思》這首古詩時,教師可以在課堂布置同學去了解這首詩的背景,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這首詩所要表達的情感。
4.良好復習習慣
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闡述了復習的重要性。在小學語文中,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就應當注重學生復習習慣的培養。通過復習,可以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讓學生回顧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讓學生自覺地對課堂中所學知識進行復習、整理,讓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框架,加深記憶,提高語文學習效果。
5.培養做筆記的習慣
記筆記的過程也是一個積極思考的過程,可調動眼、耳、腦、手一齊活動,促進了對講授內容的理解。同時,記筆記更有助于積累資料、拓展新知,達到全面透徹學習的目的。在小學語文中,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零號的做筆記的習慣[6],如,在講解重點知識時,教師應當要求學生做筆記,同時,叮囑學生在課外學習的時候要善于做筆記,將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好記錄,從而在課堂上向老師求解,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
三、結語
在小學語文中,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是提高語文學習效率的保障,在學生的成長道路上有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加強良好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至關重要。現代社會里,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而要想培養當代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須從小打好基礎。而要想學好語文,良好的閱讀、預習、復習、書寫、做筆記習慣十分重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強化良好習慣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段晶.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J]. 吉林教育,2014,08:85.
[2]賈東花.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J]. 考試周刊,2014,01:46-47.
[3]李芳芳. 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J]. 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3,01:377.
[4]焦艷. 小學生語文學習良好習慣的培養路徑探析[J]. 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2,06:139.
篇4
馬爾克斯說的一個段子:1971年,聶魯達在巴黎,聽某個可靠的朋友透露,說他將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聶先生那年六十七歲了,離過世還有兩年,當然不能像年輕人進洞房,猴急跳腳臉火燙。他很沉穩,只是遍請巴黎的諸位朋友吃飯。人問他理由,他只笑而不答。直到消息出來,諸位恍然大悟,紛道恭喜。數中一位問:“那你頒獎詞準備說啥?”聶先生一拍腦袋:“高興忘了!”扯過張菜單,翻個面,就用他招牌的綠墨水開始寫起來。
但這故事講得開,前提是聶先生在巴黎。他在巴黎干嘛呢?工作,在大使館上班。實際上,他老人家是外交官。他那些得了諾貝爾獎的詩,全是業余時間寫的。
如你所知,中國文化人有這傳統:本行是濟世救民,業余就風流揮灑。比如孔圣人當過飼養員,當過魯國官員,也當過老師,學生把課堂筆記一抄就是《論語》。屈原主業是楚國的公務員,業余寫詩。唐朝的詩歌,若非私人抒情,便是酬答贈送之用。歐陽修蘇軾蘇轍王安石司馬光們,都是一邊當國家干部,一邊順手寫詩作文畫畫。所以,曹操的詩,宋徽宗的瘦金體書法和花鳥畫,李后主的詞,天啟皇帝的木工活兒,康熙皇帝的拉丁文和幾何學,聽上去一點都不奇怪:當皇帝也得有個業余愛好不是?
而且中國人思維里,有這么回事:唐朝之后,讀書人都兼有儒家和道家雙屬性。當了公務員,有了鐵飯碗,就是儒家,濟世救民。沒當上公務員,不被天子待見,就決定披發入山,云煙深處去。明清朝的名文人大多如此:做著好官,念叨歸農,自號個什么齋主人,什么居山人,還寫厚厚的詩集出來印,就是想來分富貴風流,兩廂占盡。
歐洲人也兼職,但比起中國讀書人來,更現實點。實話說就是,歐洲人得琢磨生活問題。古希臘諸位大賢能玩學問,是有一比四的公民與奴隸數據對比放著,不愁沒人伺候;中世紀搞文藝的,若非教會養著,就是大富豪。所以,許多知識分子只好一邊謀生,一邊偷空創作。19世紀之前的音樂人,都得連創作帶演出。巴赫在萊比錫做樂長時候,每個星期得寫25分鐘的新曲子,還得親自抄譜,到周末親自夯起管風琴來演出。19世紀的諸位也是能者多勞:門德爾松得做教師,李斯特得繞世界鋼巡回,的主業是指揮。真得等放了假,他們幾位才有時間搞創作。俄羅斯大作曲家鮑羅丁,本行是醫院院長,又是化學家。等把些瓶瓶罐罐都處理罷,才能寫曲子去。
寫東西的諸位,兼職的更多。艾略特先生寫20世紀最偉大詩作《荒原》的時候,本身是個銀行職員。村上春樹寫處女作小說——后來獲得群像新人獎的作品——《且聽風吟》時,是在自家經營的爵士酒吧下班后。納博科夫20世紀40年代在康奈爾教書,為了養家,曾經一口氣開四門課,里面居然包括網球課,實在沒時間,只好趁假期出去捉蝴蝶,又逢下雨時,在汽車里寫著名的《洛麗塔》。當然,上班累一天,下班寫偉大作品,這日子沒法持久。海明威說艾略特當時在銀行困得甚為痛苦:但沒名沒錢之前,就是不敢辭職,當時在巴黎的龐德,雖然詩稿賣不出去,窮得想去當翻譯算了,但還是伙同諸友捐款,“把龐德從銀行拯救出來!”村上春樹寫完自己第二部小說就把酒吧關了專心寫作;納博科夫一等《洛麗塔》暢銷就辭職跑去瑞士,皆此類也。
最神奇的兼職是這樣子:16世紀初,教皇讓米開朗琪羅做壁畫。米開朗琪羅說自己是雕塑家,不會畫畫——給自己雕塑打的草稿不算。教皇不聽,逼他畫,激起了米開朗琪羅的牛性,花四年畫了不朽的西斯廷天頂圖,39米乘以13米的巨畫,都是個“我不會畫畫”的人完成的。實際上,米開朗琪羅并不愛這玩意,終其一生都在嘮叨:“那些逼我完成的畫,摧毀了我完成真正作品的時間”,以及,“描繪景物的工作,是給那些沒能力描繪人物的家伙準備的”。換句話說,他老人家一輩子畫的那些巨作——包括西斯廷天頂圖這樣的不朽作品——都是在他創作雕塑的間隙,憤憤不平,兼職完成的。
最后一個故事。
篇5
【關鍵詞】有效閱讀教學
有學者稱閱讀為“學習之母”“智慧之源”。通過大量地閱讀,學生才能感知語言材料,增加語言積淀,提高寫作能力,增強語文素質,提高文學素養,為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語文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情感體驗中培養自身的獨立的閱讀能力,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與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我結合多年來的教學經驗來談談一些淺見:
1調動激情,激發興趣
興趣才是學習的老師,只有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起來,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才能調動學生樂于閱讀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在閱讀教學中,可通過多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他們的閱讀興趣。
1.1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根據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在教學中,我采用直觀教具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展現教材情境,加強教學的直觀性,以吸引學生注意力。如教學《春雨的色彩》一課時,根據春雨讓大地變得五彩繽紛和生機勃勃,我通過色彩的明快、動靜結合的媒體演示,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重溫往日觀察到的春雨的景象,對課文內容進行形象的整體感知,這樣學生們學起來興趣盎然,情緒高漲。
1.2利用釋題設置懸念,激發學習興趣。如教學《黃山奇石》一課,我先板書“石”,問學生“石頭我們見過嗎?”再板書“奇石”,讓學生說說都見過什么奇怪的石頭。然后告訴學生安徽的黃山就有許多的奇石,作者給我們介紹哪些奇石呢?奇在哪里呢?“想知道的,趕快打開書,到文中找找答案吧!”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致極高,在輕松愉快中學到了知識。
1.3在活動中學,身臨其境。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表演。我經常找一些適合表演的文章,讓學生盡情展示。如教學《司馬光》一課,在學生學習了生字生詞,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后,我請同學將故事演一演。學生在愉快的游戲中掌握了課文內容,明白了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會想出好辦法的道理。
2培養閱讀技巧,傳授閱讀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閱讀教學中,不僅要多方面的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還應教給他們閱讀方法。如:
2.1正確把握閱讀的速度。我們知道閱讀速度過快,會影響閱讀的質量和效果,閱讀速度過慢,會影響閱讀量,完不成課程標準規定的閱讀任務。所以閱讀課上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速度進行適當的調控。
2.2正確把握閱讀方法。如指導學生默讀,教師應要求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做到不出聲,不指讀,一邊讀一邊想,要在逐步提高默讀速度的同時,指導學生會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么想,把讀和思結合起來。
2.3閱讀時要做到聲情并茂。讀的時候要注意指導學生去感受詞語的溫度,人物的情感,這樣才能讀出感情來。
3巧妙設疑,高效閱讀
巧妙設疑,是組織課堂閱讀教學的一門藝術,不僅能為學生閱讀激發興趣,掀起,架設情境橋梁還能使學生省時、高效地掌握閱讀方法,開發學生智力。在閱讀教學中不僅要注重怎樣向學生提問題,還應重視學生質疑問難,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證明:教師只要善于啟發,合理引導,是可以挖掘學生的潛力的。
4創設情境,陶冶情操
早在兩千多年前,莊子已經描繪了這樣一幅圖景:“大人之教,若形之于影,聲之于響。有問而應之,盡其所懷,為天下配。”是的。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應如形和影的自然親和,似聲和響的相得益彰,言語的對話是心靈交流的內容。
教師的情緒感染著學生,要學生有感受,首先教師要有感受,要學生能體驗,教師首先要能體驗,要學生動情,教師首先要動情。當教師把閱讀教學變成了欣賞的過程,變成體驗生命價值的活動,變成了展現自由精神舞臺的時候,學生從中獲得了愉悅,獲得了對人生價值的感悟,獲得了精神的自由,獲得了人文精神,教師也獲得了滿足和幸福。所以教師應是閱讀教學的參與者,而非旁觀者。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用帶有煽情的語言感染學生,帶動學生進入閱讀環境,感悟文本,進而獲得體驗。
5開拓閱讀視野,養成閱讀習慣
在教學中,可采用多種方式組織和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合理安排時間,組織孩子們朗讀、背古詩和課外讀物。教學課文后,可結合課文向學生推薦有益讀物,還可動員學生訂閱少年兒童報刊,幫助他們在教室內建立“圖書角”,把書集中起來,供大家借閱。通過大量地閱讀,使學生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豐富了詞匯,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逐漸形成閱讀習慣。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堅持寫讀書筆記或讀書感受,鼓勵他們用自己的思想、語言與文本、作者對話。
宋代朱熹云:“讀書要切己體驗,不可只作文字看”。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將使學生終身受益不盡。
總之,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與老師心靈的溝通,情感交流的過程,更是學生與教師精神共鳴的過程。
參考文獻
[1]袁振國主編.《教育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