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教案范文

時間:2023-05-31 15:21: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特殊教育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特殊教育教案

篇1

【關鍵詞】案例;案例教學;特殊教育

【中圖分類號】G26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4128(2010)11-0125-02

引言

案例教學有著悠久的歷史,1870年最早應用于法學領域的教學,1920年引入到商學院的教學,在法學和商學的教學中得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因為學生在案例教學過程中,自己解決問題比被動接受教師的結論好,有利于學生產生獨立自主與創造思想。[1]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教育者認識到案例教學的優勢而將案例教學應用于學科教學中。案例教學應用于特殊教育領域的才剛剛起步,特殊教育專業課程的教學在以學生為中心,培養應用型、實踐型人才的目標指引下,傳統的講授教學顯示出不足,案例教學是一種有效的補充該不足的方法。大多數專業課教師按照自己對案例教學的理解,不同程度地嘗試應用于教學中。案例教學是指“根據教學目的和培養目標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案例為基本素材。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教學情境中進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2]案例是案例教學的核心,所謂的案例是指“一個案例就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情境中,包含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可能包含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3]

1應用的現狀

培養能夠從事特殊學校的教學工作和對特殊兒童進行個別化教育的應用型、實踐型人才是特殊教育專業培養人才的目標。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單純的講授法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尋找創新性的能夠替代和補充講授法不足的方法成為教學方法改革的重要任務,特殊教育的特殊性、針對性、個別性、經驗性、情境性使教師的目光轉向了案例教學,這也是案例教學應用的目的。

在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把收集的資料和經驗過的特殊兒童的事例作為案例展示給學生,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記憶某些相關的定義或原則。在具體應用中,教師先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講述一些理論知識,包括一些定義、原理、原則,為了更好地詮釋這些理論知識,則把一些所謂的案例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體會“理論指導實踐,并應用于實踐”的過程。

目前,在特殊教育專業教學中,案例教學應用于某些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的教學中,這些課程包括教育學、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特殊學校課程與教學、特殊兒童教育診斷與評估、行為改變技術等。例如:在特殊學校課程與教學這門課的教學中,教師會先講授“什么是培智學校語文教案或數學教案、培智學校語文或數學教案的內容與要素、書寫的步驟和方法、書寫教案的注意事項等”,接著向學生展示培智學校某教師的優秀教案,進一步證明他講授的理論在實踐中的運用,詮釋了培智學校語文或數學教案的概念、內容等,強調了這些知識的重要性。

2案例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2.1把事例等同于案例

在特殊教育領域,由于缺乏現成的案例庫供教師使用,教師在嘗試應用案例教學時,所使用的“案例”實際上都是事例,且都是正面的事例。案例來自于事例,但不同于事例,“所有的案例都是對某一事例的描述,但是并不是所有事例的描述都可以成為案例。一個好的案例應該包括:一是事例的描述中要包含一定的沖突;二是事例的描述要具體、明確,不應是對事情大體如何的籠統描述,也不應是對事情所具有的總體特征所作的抽象化、概括化的說明;三是描述中要把事例置于一個空架子中,也就是要說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等;四是事例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教育教學的反復性、揭示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如態度、動機、需要等;五是事例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故事發生的特定的背景?!保?]根據不同的教學需要,案例也有正面和反面之分。

2.2案例教學的本質是歸納推理而不是演繹推理

在嘗試案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把案例教學的本質定為演繹推理,即先講授理論知識,然后呈現案例,把案例作為理論之知識的一種詮釋和運用,是從一般到具體的過程。實際上,從案例教學誕生那時起,案例教學的本質是歸納推理而不是演繹推理,即案例教學中,教師應該按照教學目標的要求,將案例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了解案例中所描述的事例,并發現問題,并通過查閱相關的資料、周密思考、小組討論等途徑解決問題,最后對這個過程進行總結、歸納、推理,得出結論。

2.3案例教學的地位不明確

案例教學本身具有生動、形象、具體的特點,與講授教學是交相輝映的。但在應用中,教師不能擺正案例教學的地位,過大渲染了案例,僅僅會滿足于案例教學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課堂氣氛較好的優點,沒有根據學科的特點和學生學習的需要濫用案例教學。

另外,成績考核的時候,通過案例教學的方法,學生只是記憶了案例本身,而不能將案例與相關的理論知識緊密結合,考核的結果不夠理想。主要原因是夸大案例教學的作用,并將案例教學進行了孤立,逐漸遠離了專業理論的學習。

2.4案例教學中仍然以教師為中心

在嘗試案例教學的過程中,由于教師沒有認識到案例教學的真正本質,因此課堂中仍然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授原理和理論,教師講授案例,很難轉變角色。實際上案例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在案例教學中,“教師依然是重要的信息源,但主要是啟發和促進意義的建構”,[5]無論是在教學,還是在介紹案例方面,教師具有豐富的經驗,并能夠從宏觀上對教學過程和學科知識進行把握,在案例教學過程中起到引導者和組織者的作用,必要的情況下,教師會引導和提示學生主體如何發現問題和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是把問題和問題的答案直接告訴學生。

3對案例教學在特殊教育專業教學應用的思考

3.1本土化的特殊教育案例教學如何界定

案例教學引入中國的時間并不長,生搬硬套的應用中會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沒有考慮到中國的的具體情況,我國特殊教育的發展有著自己的特點,界定本土化的、易于學生和教師操作的特殊教育的案例教學將成為特殊教育改革中的一個重要任務,有了界定和目標,特殊教育工作者才能大膽把案例教學的方法廣泛應用于教學中。

3.2特殊教育的教學案例采編難度較大

和其他領域的教學案例相同,特殊教育的教學案例也必須具有典型性、真實性、科學性、完整性、教育性,但是特殊教育的教學案例與法學和商學的案例相比較,采編上難度比較大因為特殊兒童更具有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因此特殊教育的教學案例需要進行大量的調查和訪談。另外,在中國,家長還不能完全從心理上接受成為特殊兒童家長的事實,自我封閉、自我壓抑、膽怯自卑的心理狀態使他們不愿意將自己的孩子作為教學的案例進行研究。在特殊教育教學案例的采集上如果得不到家長的同意和支持,就不能獲得典型真實的第一手資料,教學案例庫就很難順利建構,因此特殊教育工作者要幫助家長轉變觀念,互相支持,是教學案例順利采集的前提。

3.3特殊教育案例教學適用的范圍或領域

特殊教育的案例教學正處于摸索階段,是否任何特殊教育的課程都適合使用案例教學仍然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如果將案例教學廣泛地應用于特殊教育的所有課程中,對于教學計劃、教學目標、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都可能帶來不利的影響,要讓案例教學在特殊教育的教學中發揮最大的功效,教育行政部門必須進行大量的調查和驗證其適用性。

3.4案例教學過程的全面性和系統性

案例教學的過程應該是前后呼應,具有嚴密的系統性和全面性。首先,案例教學應該與以學生的培養目標為指導進行制定。學生應該成為案例教學最大的受益者,不僅要注重學生對案例和知識本身的掌握,還要啟發學生對專業知識學習的濃厚興趣,并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案例教學的內容應該與課程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相匹配,體現重點和難點知識,包括教學中重要的定義、理論觀點、方法等。再次,案例教學實施過程中,每個步驟缺一不可,必須是全面的,而且步驟之間必須緊湊,體現案例和案例教學的關系,做好案例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最后,在案例教學中,處理好與其他教學方法的關系,案例教學不是唯一的和萬能的,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靈活使用多種教學方法。

3.5特殊教育中案例教學實施條件

3.5.1教師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仍然掌握著是信息的重要來源,“學習者所接受的知識技能信息以及思想觀念和非智力因素培養主要是由教育者控制,即由教育者選擇、組織、編碼和傳遞教育信息?!保?]教師是案例教學的組織者和策劃者,并依靠自己的知識經驗及對所教授知識內容的把握,按照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的指引,課前對案例進行篩選,做好案例教學的計劃,安排案例教學實施的具體步驟,向學生提供案例的背景信息,組織學生討論,啟發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必要的時候指導學生思考的策略,并評價學生的觀點。

3.5.2學生

學生是案例教學的主體,“是主動的信息尋求者、探索者。在教育者的指引下自主選擇、確定議題、獲取信息、主動思考、積極假設、認真驗證、交流反饋?!保?]即學生要在教師的組織下,分析案例、討論案例、發現案例中顯示出的問題、尋找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歸納并總結自己的觀點。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要集中注意力思考,同時發現的問題并不是在課堂中通過討論都能解決的,需要學生課后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作為解決問題的依據。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遇到問題時,不會得到教師直接的答案,而是根據自己的興趣,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尋找問題的答案。

3.5.3圖書館

圖書館是案例教學實施的后備力量。學生在案例教學中發現的問題,需要查閱大量的書籍和文獻,圖書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大力搞好圖書館的建設,圖書館要整潔、安靜,為學生和教師提供舒適的學習環境,專業書籍和與專業相關的書籍應該齊備、電子閱覽室網絡應該暢通,便于學生和教師迅速找到所需要的資料。

總之,案例教學已經開始在特殊教育專業教學中進行著大膽的嘗試,雖然暴露出一些問題,但是只要我們關注到案例教學中每個環節和要素,嚴格按照案例教學計劃和目標恰當運用案例,將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案例教學將會在不遠的將來成為特殊教育專業教學中被廣泛使用的方法。

作者:李曉慶

     參考文獻 

[1] 劉金祥.案例教學法的產生與發展及優劣辨析[J].化工高等教育,2004.4:86-89 

[2][5][6][7] 唐世綱、李梟鷹.論案例教學的內涵及基本特征[J].教學與管理,2004.6:47-49 

篇2

關鍵詞:案例教學;特殊教育專業;應用型高校

一、案例教學的理論基礎

教學理論是教學模式的基礎,教學模式是某種教學理論在特定的教學條件下的具體展現形式。案例教學這種教學模式涉及到的教學理論主要有下面四種。

(一)發現學習理論

發現學習理論認為學生應該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發現事物,學生學習是主動參與、主動發現的過程而不是被動的接收知識。發現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師引導啟發學生,讓學生自己觀察、分析和歸納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從發現學習理論中得到啟發,并選擇性的繼承了發現學習理論的知識??梢哉f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為案例教學提供了心理學依據。

(二)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的教學觀強調用情節真實、復雜的故事呈現問題,營造問題解決的環境,以幫助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應用型高校特殊教育專業運用案例教學時,所選取的案例都是源于特殊教育兒童教學或者康復訓練的真實事件。能夠把理論知識和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從而促進學生對特殊教育專業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以上就可以看出,建構主義理論和案例教學在理念上有很大的相似之處。

(三)人本主義理論

羅杰斯認為學習是學生個人能力發展的結果,是潛能、人格和自我的發展。人本主義理論強調學生的自我發展,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并且認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而不是主導者。與傳統講授教學相比,案例教學更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以學生為中心的觀點上,人本主義理論和案例教學是一致的。

(四)教學交往理論

教學交往理論認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與同學、教師以及周圍環境的交往建構著自己的知識結構,發展自身的品質。交往是一切有效教學必需的要素。學生在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的過程就是一個交往的過程。案例教學提倡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積極討論。在對案例分析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鍛煉發展了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案例教學是一種以交往為基礎的教學。

二、案例教學的實施程序

(一)準備案例

案例教學展開的前提是案例的準備。沒有案例就不能稱之為案例教學。這一過程包括教師的準備和學生的準備。首先,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要求選取合適的案例,并對案例和相關材料進行梳理。然后,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做準備,提前準備好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做好心理準備,提前熟悉相關材料。

(二)閱讀案例

教師將準備好的案例呈現給學生,可以是文字描述,可以是圖片形式,也可以是特殊兒童的錄像(要征得兒童家長同意)。學生開始閱讀案例,熟悉案例的內容,了解相關資料。帶著問題解讀案例:這個案例講了什么內容?關于哪類特殊兒童?提供了哪些信息?涉及到了哪些專業知識?主要解決哪些問題?初步熟悉之后開始去分析案例,并根據教師的引導,將自己的見解和問題等相關信息整理出來,形成自己的結論。

(三)小組討論

這一過程順利進行的前提是學生已分析過案例,對案例已熟悉。在學生閱讀分析案例時,已經把疑問和見解整理出來。在這一環節,大家集思廣益共同解決問題。通過相互交流和討論,有易于每個小組成員進一步思考、深化自己的見解。一般會選取一名成員整理最后的問題和大家共同的觀點。

(四)班級討論

在經過小組討論之后,大家基本達到共識。在班級討論這個環節,大家可以在課堂上發言,進行全班交流。每個小組可以派出一名代表闡述自己小組的問題和觀點,其他小組可以提出疑問和見解。大家也可以向教師提出問題,讓老師幫忙分析和解答。在這一環節教師要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組織全班同學發言、討論,同時及時提供相關理論知識和材料作為支撐。

(五)評價總結

在經過激烈的班級討論之后,大部分學生的疑問都得到了解答,自己的觀點也得到了闡述。在這一環節,教師首先對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言的表現給予肯定,同時指出欠缺的地方。然后對教學內容進行總結、歸納、評價。進一步把理論知識和案例結合起來,加深學生的印象和理解??梢蕴岢霾煌姆治鏊悸?,引導學生在課下進一步思考。

(六)課后思考

在整個教學過程的結尾,大家基本達成了共識。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案例的學習過程,反思自我,為下一步的學習做準備。

三、應用型高校特殊教育專業案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教師案例教學與舉例教學概念區分不清

舉例教學是基于理論聯系實際出發,在講授理論知識時引出一些事例對理論進行深度的解釋說明;它本質上是演繹思維。而案例教學則主要是把案例作為教學的基點,經過師生對案例進行共同的分析、討論、交流等過程,歸納出案例中所蘊涵的基本理論或專業知識;它本質上是抽象思維。案例教學具體來說是一種師生的雙向活動,主要是以案例為核心,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和啟發學生對案例的思考,這是一種快速提高學生專業素質的教學手段;而舉例教學則主要是一種單向的教師教學行為,也只是一種用來說明具體問題或者具體事例的方法。

(二)缺乏豐富的特殊教育案例資源

特殊教育案例資源的匱乏,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案例數量不足,二是案例質量不佳。特殊教育案例主要涉及到各類特殊兒童的特征表現,而關于言語治療、行為矯正等具體的康復訓練項目的案例較少。雖然目前已有《感覺統合訓練》、《游戲治療》、《運動治療》、《特殊兒童言語治療》、《行為矯正技術》等專業教科書,但僅運用書中有限的案例來進行教學,顯然是不足的。這不僅不利于豐富特殊教育專業學生自身的專業知識,而且阻礙了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教師不能正確處理好案例教學與理論教學關系

有些教師在教學中過分使用案例教學,在教學組織與實施上忽視講授教學,重視案例教學,導致主要原理、概念講授不清,學生對原理、概念難以獲得全面的科學的理解和掌握,這樣就造成教學目標難以完成的局面。

(四)案例材料呈現方式較單一

在特殊教育專業運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主要是以文字材料的形式來呈現案例。文字材料的案例對于教師來說是比較容易運用的,但對學生而言則缺少了一些趣味性和吸引力。學生以視覺的形式獲取案例信息,很難真正融入案例之中。長期使用這樣的案例呈現方式,容易大大降低學生對于案例本身的關注度,亦容易導致學生失去對專業知識學習的興趣,更不利于教師長期的教學發展和學生專業能力的提高。

四、應用型高校特殊教育專業案例教學改進的策略

(一)不斷地反思和學習,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針對目前案例教學在特殊教育專業教學中所出現的問題,主要還是要從教師的身上來解決問題,特殊教育專業教師可通過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化水平,掌握案例教學與特殊教育專業教學之間的相關關系,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特殊教育專業教師應根據自身專業的特點,從自身的發展出發,不斷在教學過程中反思自身教學狀況,積極探究案例教學在特殊教育專業中的運用,挖掘更好的方式運用案例進行教學。與此同時,教師亦可通過參加各種不同的在職培訓來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促進案例教學在特殊教育專業教學中的順利實施。

(二)豐富案例資源,建立完善的特殊教育案例資源庫

不充分的特殊教育案例資源影響著案例教學的有效實施。為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可以由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一線教師和具備較高理論水平的特殊教育科研專家共同組成以一個專門的特殊教育案例選編小組,大家通力合作,從不同方面、不同層次、不同角度來收集和選取合適的案例,且可通過定期組織案例交流活動,實現案例資源共享。另一方面,在收集第一手的真實案例資料過程中,應考慮到特殊兒童家長不愿意將自己的孩子作為教學案例的心理,及時與家長做好溝通,幫助轉變家長觀念,是特殊教育案例順利收集的前提條件。

(三)正確把握案例教學與理論教學的關系

案例教學只是眾多教學模式中的一種,不能用案例教學代替理論教學,而應該在一定理論基礎上實施案例教學。學生對案例的分析和研究以必要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為前提。所以說,理論教學是案例教學的基礎,案例教學是理論教學的延伸。我們不能將案例教學與理論教學相隔離開來,不能在實施案例教學的同時忽視理論教學的價值。案例教學必須與理論教學相結合,以促成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

篇3

前兩天,你們學校的“小畫家”——*同學給我寫了一封信,并寄來了他的繪畫作品。在信中,他講了自己的學習、生活和理想,也談到了學畫的經過。*同學身殘志堅,他那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和頑強拼搏的毅力,深深地感動了我,我隨即給他寫了回信。(*同學以及你們的校領導邀請我們到學校來參加“六一”兒童節慶?;顒?,我和*省長愉快地答應了。)*同學的事跡充分說明,身體殘疾的孩子只要心中充滿“希望之火”,通過奮發進取、努力奮斗,同樣可以取得成功。我們堅信,只要大家始終保持樂觀的、積極的、健康的精神狀態,笑對人生、自強自立,就一定能夠成為國家和社會有用之材、棟梁之材!

一個兒童成長起來不容易,一個殘疾孩子要成長起來更不容易。不僅自身要付出艱辛的努力,以堅強的毅力克服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而且需要學校的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一項神圣的事業,從事特殊教育的老師們在特殊的崗位上澆灌祖國的花朵,哺育孩子們的成長,工作非常辛苦,責任十分重大。正是由于你們的悉心指導和無私關愛,給了孩子們挑戰命運、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力量。希望你們一如既往地細心呵護、精心培養殘疾兒童,讓他們在充滿溫暖的環境中健康地成長、幸福地生活,不斷增強參與和適應社會生活的本領。

讓殘疾兒童擁有一個健康、活潑、幸福的童年,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關心和支持殘疾人事業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我們要積極營造愛殘、護殘、幫殘、扶殘的社會環境和社會輿論,大力弘揚人道主義精神,積極為殘疾兒童的健康成長,為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做好事、做實事,努力形成人人理解、尊重、關心和幫助殘疾人特別是殘疾兒童的良好風尚。社會各界對孩子們多一份關愛,孩子們就會多一份信心。

篇4

[關鍵詞]特殊教育學校;畢業生安置;養成教育

特殊學生畢業后的安置關系著個人、家庭、社區乃至社會的健康與和諧。研究者以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特殊教育學校畢業生為調研對象,對其安置狀況進行了調查,并基于調查結果提出了一些基于學校層面的建議,希望以此幫助學校提高教育的針對性,推動畢業生安置工作更科學化、均衡化。

一、研究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研對象是荔灣區兩所公辦特殊教育學校2011—2018年間的畢業生,共計155人,其中女生56人,男生99人。研究者采用《畢業生基本情況摸查表》,對畢業生的畢業走向、障礙類型、畢業時情緒行為問題程度、畢業時生活自理能力、畢業時社交能力、畢業時做簡單工作的能力、家庭經濟狀況、家長關注孩子教育程度等方面的情況進行了調查。其中,畢業時情緒行為問題程度分為無、偶發和經常三個等級;畢業時生活自理程度、社交能力、做簡單工作的能力均分別分為好、一般和差三個等級;在校期間家長重視孩子教育情況分為重視、一般和不重視三個等級。這155名畢業生的身心障礙類型,以普通智力障礙為主,兼有唐氏綜合征、腦癱、自閉癥、多動癥等其他類型(見表1)。

二、結果分析

與國內大部分地區一樣,廣州地區特殊教育學校畢業生常見的安置方式主要有升學、就業、到社區工療站和居家安置四種。研究者對155名畢業生的安置方式進行了統計,分析了經歷不同安置方式的學生個體及其家庭情況,以探討個體因素與家庭因素對安置方式的影響(見表2至表6)。

如表2所示,在155名畢業生中,有60%以上能通過升學、就業、到社區工療站的方式繼續參與主流社會的生活,保持一定量的良好社交和規律的生活;而將近40%的畢業生主要生活在家中,很少與外界互動交流,畢業后的生活與在校時差距較大。

進一步分析發現,學生個體的情緒行為、自理能力、社交與做簡單工作的能力以及家長對學生教育的重視程度對畢業安置方式的影響最大。

1.對升學、就業畢業生的影響

從表3、表4可見,在升學學生群體中,96.30%的學生偶發或無情緒行為問題,其中無情緒行為問題的比例達70.37%,而在就業的學生群體中則分別為100%和73.91%;兩類畢業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均在中等水平以上;90%以上的學生擁有一般及以上的社交能力,且就業學生擁有“好”社交水平的人數比例(82.61%)遠遠高于升學學生(57.41%);100%的升學學生和65.22%的就業學生擁有中等水平以上的從事簡單工作的能力;70%以上的家長在校期間不太重視孩子的教育。由此可見,在調查的項目中,畢業生個體的能力情況,包括情緒行為、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做簡單工作的能力等,是影響畢業走向的個人主因。而在這些方面能力較強的孩子,即使家庭不太重視孩子的教育,也不會影響上一級學?;驒C構錄取他們繼續學習或工作。同時也間接表明,學校推薦依然是智障畢業生升學或就業的主要途徑。

此外,兩類學生的情緒行為和生活自理能力均好于社交能力和做簡單工作的能力。由此可見,對于特殊學生參與主流社會生活而言,良好的情緒行為和生活自理能力比社交能力和做簡單工作的能力更重要,這也符合主流社會對于一名勞動參與者和學習參與者的基本期許。再者,就業學生總體的良好情緒行為水平和社交能力水平普遍高于升學學生,而做簡單工作的能力卻普遍低于升學學生。這也啟示教育者,在真實的社會生產生活中,“情緒行為”和“社交能力”好的學生更受青睞。

2.對到社區工療站畢業生的影響

從表5可見,到社區工療站做簡單工作的學生具有較好的自理能力,但情緒行為、社交能力、做簡單工作能力的水平要明顯低于升學和就業的學生,尤其是做簡單工作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孩子的家長中70%以上較重視孩子的教育。表6顯示,居家安置的61名畢業生中,有46人“無或偶緒行為問題”。通過對這46名畢業生的分析發現,他們大部分在自理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與到社區工療站的畢業生基本相當,其中有31人同樣具有中等從事簡單工作的能力。因此,有理由相信,這31人具有不居家安置的可能性。至于這些畢業生為何會留在家中,需要進一步研究。但值得注意的是,居家的畢業生中,重視孩子教育的家長僅占比13%,因此不能忽視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對孩子畢業后居家安置的影響。

三、結論及建議

篇5

為進一步在全區營造“學習雷鋒、奉獻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務濃厚氛圍,推進志愿服務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發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特殊教育志愿者服務方案策劃,歡迎閱讀.

特殊教育志愿者服務方案策劃

一、活動背景

秋末冬初的季節,校園衛生是個重要的問題,創造美好的環境,不僅有利于同學們的學習,更有利于對他們高尚情操的培養。美化環境既是學校的事,更是學生自己的事,愛護校園環境是同學們的責任和義務。

二、活動目的

此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讓同學們在活動中感知,在活動中交流,在活動中學習,而且可以為全校師生創造一個溫馨、整潔、舒適的生活和學習環境。通過舉辦此活動還可以激發同學們的愛護校園環境的熱情,去共同美化綠色校園。

三、活動主題

美麗校園,從我們做起

四、活動內容

環湖清掃,擺自行車,教學樓周邊綠地清掃,清理小廣告,運動場清掃。

五、活動單位

校青年志愿者協會組織策劃部

六、活動時間和地點

時間:20年x月日(星期四)下午15:00~18:00

地點:校園內

七、活動參與人員

第一組織者:

主要參與者:各部干事及會員,共計數人

八、宣傳方案

1、校園海報:由宣傳部在活動前期設計出新穎的海報并在11月22日張貼海報并標明時間和地點。

2、條幅:由外聯部負責制作本次活動的條幅。

3、網絡宣傳:由信監部有關人員在活動期間進行信息采集,活動后把活動內容整理上傳到校青協博客和校主頁等網絡單位上。

九、活動流程

1、活動前期具體流程

(1)組織人員商討擬定活動計劃,明確活動內容和分工。

(2)由部長負責向有關部門借用活動所需物品。

(3)由宣傳部負責制作并粘貼海報、制作并張貼條幅。

2、活動中具體流程

(1)14:30之前活動人員準時到文體中心前集合,并由部長組織人員簽到。由部長給各組分配任務,并宣讀注意事項。

(3)15:00時,各組攜帶所需物品分別到指定地點開始工作。

3、活動后具體流程

(1)活動后,由各組負責人收回所借物品并及時歸還。

(2)由辦公室做活動總結,并做好記錄,以備下一次活動參考。

(3)有信監部負責將此次活動照片保留并上傳至校青協博客,為以后社團宣傳工作積累素材。

特殊教育志愿者服務方案策劃

為貫徹《縣年志愿者工作計劃》()3號文件精神,全面推動我鎮文明鄉鎮創建工作,進一步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不斷推動志愿服務活動科學化、制度化、專業化發展。經研究決定在全鎮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為將活動抓好抓實,抓出成效,結合實際,現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為構建和諧社會,推進和諧城關鎮建設做出貢獻。

二、活動原則

(一)公益性原則:志愿服務活動是志愿者自愿為群眾提供的公益,不收取任何報酬,是出于人文關懷和博大愛心而付出的無私奉獻。

(二)實效性原則: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要從志愿者的實際出發,根據自身條件,把自愿者主觀愿望與客觀實際結合起來,把群眾的需求和服務能力結合起來,注重服務質量和效果,實事求是,量力而行。

(三)規范性原則:參加服務隊的志愿者要在志愿服務隊的統一領導下,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有目標地進行。

三、組織機構

為扎實、有效開展我鎮志愿者活動,城關鎮成立以路軍同志為組長領導的工作小組,左金培為常務副組長,劉冰、閆玉古、許明利為副組長,陳德寶、程仲平、楊濤、崔云浩為成員。各單位要建立以書記為首的志愿者工作領導小組。

四、活動時間

年4月9日、10日,為志愿服務活動統一行動日,4月份為志愿者服務月,志愿者服務年(4月——12月)。其次采取不定期、不定時的開展各項活動。

五、活動內容

(一)志愿者精神學習宣傳

1、各單位通過宣傳標語、橫幅、座談等形式營造全民動員學習志愿者精神的氣氛。同時,全鎮社區、村、各單位利用宣傳欄等各類載體,加強宣傳,大力發動廣大學生和群眾積極參與活動。

2、全鎮上下通過學習和宣傳身邊好人的典型事跡,組織開展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大討論,激發全鎮人民心中蘊藏的美好思想品德,把學習雷鋒活動推向。

(二)志愿服務活動內容

1、關愛老人。開展“關愛空巢老人”活動,每位志愿者走訪兩到三戶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困難老人,開展精神慰藉、家政服務、陪同就醫、保健指導、娛樂活動。

2、環境整治。組織志愿者對轄區內的小廣告、破損的店招店牌、公益廣告、垃圾、雜草、衛生死角進行整治清理,并宣傳大家都來維護小區環境,不要在墻面上亂涂亂畫,亂扔垃圾。

3、節假日送愛心。志愿者對困難老人、空巢老人、留守兒童、關愛對象進行節日慰問,關心他們的生活狀況,讓他們感受節日的氣氛。

4、法制、安全警示教育。在全鎮范圍內開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講座,關心未成年人的學習、生活狀況,讓他們健康成長。

5、文明勸導。志愿者在重要十字路口開展文明交通勸導,在車站提示大家文明排隊上車,文明乘車。

6、結對幫扶。志愿者對困難家庭實行走訪慰問,和他們聊天、談心,詢問他們的生活情況,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問題。

7、植樹活動。在植樹節時組織志愿者開展植樹活動,為改善溫室效應做貢獻,倡導大家保護環境。

8、關愛殘疾人。在助殘日開展“關愛殘疾人”活動,請他們看電影、幫助他們來到社區圖書室看書,理解、關心、尊重殘疾人,為他們開展心理咨詢、職業指導、就業培訓和日常生活照料,讓他們對生活充滿信心。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各單位要把志愿服務活動列入年度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計劃,作為年底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做好宣傳發動,動員社區黨員干部、群眾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活動中來。同時,要明確服務內容和重點,確保志愿服務有方向,展示風采有舞臺。

(二)做好志愿者日常管理。建立志愿者服務隊活動登記和情況反饋制度。志愿者服務隊每次服務活動后,要對活動情況進行總結,虛心接受群眾的反饋意見,服務隊隊長對每次的服務效果提出評價意見,并及時將服務開展情況向支部匯報。

(三)營造活動氛圍。一是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期間,要佩戴志愿者服務隊統一標識,高揚志愿服務隊隊旗,彰顯志愿者隊伍的整體形象。二是要充分利用各類宣傳媒體和宣傳途徑,大力宣傳在志愿者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典型事例和先進個人,不斷增強干部職工參與的自覺性,擴大城關鎮志愿者在社會各界的影響力。

(四)加強督查考核,確保任務落實。各單位要按照方案活動的要求,抓好落實。鎮將對各單位活動開展情況,采取全面檢查、重點督查、隨機抽查等監督考核,并對考核結果納入績效工資。

特殊教育志愿者服務方案策劃

一、活動意義

當前我市農村環境形勢嚴峻,面源污染、農村生活污染、畜禽養殖業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問題突出;農業固體廢物處置不當;農藥、化肥施用不合理;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農村環保專業人員空缺;農民環保知識缺乏。人居環境“臟、亂、差”問題普遍存在,部分地區飲用水水質安全受到嚴重威脅,農村的環境監管能力十分薄弱。為提高農民群眾環境保護意識和科技文化素質,改善農村環境質量,長沙市環境保護局決定,在全市組織專家、大學生參加農村環保志愿者活動,旨在調動全社會的力量積極推進我市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推進“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田園、清潔能源”新環保建設;推進“富裕文明,和樂和美,和諧安康”的新生活建設。向農民群眾普及環境保護科學知識,宣傳環保基本國策,掌握環保法律知識和污染治理技術,化解農民群眾環保糾紛,動員廣大農民群眾自覺地參與新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引導農民群眾關注、理解與支持環保工作,提升農村整體環境質量,促進農村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二、活動內容

緊密結合我市新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重點開展工作,密切貼近農民群眾的生活,圍繞農民群眾關心的水污染、垃圾污染、畜禽糞便污染、環境與健康、室內環境、食品安全、有毒農藥化肥的使用等熱點問題開展普及環保法律、政策、技術和專業知識;傳授污水治理、畜禽糞便治理、垃圾處理、清潔生產等環保實用技術;進行水環境、大氣環境、農藥使用現狀的環保調查;反饋農民對其生活環境的環保訴求,推進實施垃圾處理、畜禽糞便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的活動。

三、活動范圍

長沙市各區、縣(市)116個鄉鎮,1281個村。

四、組織機構及形式

本活動由長沙市環境保護局牽頭組織,聯合企事業單位和大專院校成立活動組織指導委員會,各區、縣(市)環境保護局和鄉、鎮具體組織實施,專家負責指導;堅持“部門組織、學校參與、學生出力,專家出智,社會出資”的工作原則;努力實現“突出主題,自愿參與,長期堅持,規范運作,確保實效”的工作目標。

五、活動步驟

專家、大學生農村環保志愿者活動共分五個階段進行。

1、動員部署階段(3月5日~4月17日)

召開大學生農村環保志愿者活動公開招募媒體見面會;啟動專家志愿者、大學生志愿者招募程序,確定志愿者名單;成立志愿者活動專家指導委員會。

2、集中培訓階段(4月18日~5月20日)

聘請國家環??偩志诸I導和專家對100名專家志愿者和2000名大學生環保志愿者集中培訓,并布置相關工作要求。

3、下鄉活動階段(5月21日~11月30日)

啟動下鄉儀式,農村環保志愿者開展相關工作。專家的工作任務為:到活動所在鄉鎮,組織指導所在鎮的大學生開展環保社會實踐活動,提供技術指導、咨詢、專業技術培訓,解決環保技術難題,指導活動的開展、考評大學生志愿者的工作情況,與環保部門溝通、研究各階段活動安排并進行統一部署等;學生的工作任務為:上村下組,深入農戶宣傳環保國策,普及環保知識,傳播環保技術,開展環保調查,反饋農村環保訴求,編寫農村環境保護活動總結報告等。

4、組織檢查階段(10月~11月)

活動組織指導委員會將組織人員對活動情況進行不定期檢查與評估。

5、總結評比階段(12月)

對成績突出的10名專家志愿者和30名大學生環保志愿者給予表彰;開展新農村環境保護活動經驗交流和成果展示。

六、活動要求

1、精心組織。各區、縣(市)環保局要成立領導小組,落實責任部門與人員。此活動時間為期三年,每年招募一次志愿者,上一年的優秀志愿者擇優留用。

2、悉心指導。為每一個鎮配一名專家志愿者;為每一個村配一名大學生農村環保志愿者。所有志愿者的活動每年不得少于30天,每次要填寫“長沙市環保局新農村、新環保、新生活農村環保志愿者活動情況表”并在所服務的鎮、村簽署意見加蓋公章后,交所屬區、縣(市)環境保護局。

篇6

論文關鍵詞:《因特網之旅》教學案例 德育實踐 網絡道德教育

一、學校德育工作要適應網絡時代的要求

德育教育是高中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基礎學科之一的信息技術同樣承擔著德育的重任。網絡時代對學生道德規范產生很大的沖擊,學校的德育工作應當積極地去適應時代的發展,因勢利導,探索新時代下的德育新模式,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

二、《因特網之旅》教學案例中的德育實踐

(一)教材分析

《因特網之旅》是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網絡技術應用(選修3)》第三單元《暢游因特網》第一節的內容。上一節課學習了《接入因特網》,這一節課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本案例的對象是高一年級的學生,通過必修模塊和網絡選修模塊前而部分的學習.大部分學生有了一定的信息技術基礎和上網實踐經驗.老師要結合學生認知基礎,配合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觀念。

(三)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通過使用因特網,了解因特網服務的基本類型;能夠掌握瀏覽器的使用;熟悉登錄FTP網站的方式。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和協助工作的能力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利用網絡獲取信息的意識.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正確的網絡道德觀念。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常見的因特網服務類型:了解WWW、FTP服務的工作過程

教學難點:理解瀏覽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使用FTP服務的相關技術。

(五)教學過程設計

篇7

    一、基本形成了“以隨班就讀為主體、以送教上門為輔助”的特殊教育發展格局

1、加大特殊教育投入。繼續對殘疾兒童少年實行“三免兩補”政策,逐年不斷提高特殊教育的資金投入。建立健全覆蓋全體殘疾學生的資助體系。

2、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得到提高。建立較為完善的隨班就讀工作機制。加強特殊教育資源教室、無障礙設施等建設,為殘疾學生提供必要的學習和生活便利。

3、建立重度殘疾兒童送教上門工作機制,區教育行政部門統籌安排特殊教育學校和普通學校教育資源,每周提供一次以上,每次兩課時的送教上門服務,并將其納入學籍管理。  

二、特殊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得到加強  

1、課程資源:學校充分發揮資源教室的指導、研究、培訓、服務功能,為殘疾學生提供個別化康復教育服務。

2、開展“醫教結合”實驗,探索教育與康復相結合的特殊教育模式。建立特教教師微信群,名師工作室,組織教師定期開展活動,交流特教經驗,提高業務能力。

3、加強特殊教育信息化軟硬件的建設,各學校在利用好現有的多媒體教室、校園寬帶網絡、“校校通”、“班班通”的同時,要不斷完善學校資源庫建設。鼓勵學校組織教師開發課件、電子教案、素材。

三、加強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建設。

我們要挑選思想覺悟高、事業心強,教育、教學有經驗的老師擔任隨班就讀的教學工作。教師職務(職稱)評聘向特殊教育教師傾斜。鼓勵教師利用網絡資源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知識和工作能力。

四、建立了科學有效的特殊教育質量提升體系。

1、實行“一人一檔”,規范管理。以學校為單位,建立0—16歲殘疾兒童少年檔案。

2、落實特殊教育課程教材體系要求。認證貫徹執行教育部制定的三類特殊教育學校課程標準。

3、建立健全覆蓋全體殘疾學生的資助體系,確保每個殘疾學生都能夠“進的來、留得住、學得好”,切實達到“?;尽⒍档拙€、促公平”的民生工程要求。

篇8

關鍵詞:特殊教育;師資;實踐性課程

一、問題提出

特殊師范教育擔負著為特殊教育領域培養、輸送合格教師的重任。教學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活動,但受我國長期以來教師教育體系的影響,教師培養往往重學術輕實用,重理論而輕實踐,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之間嚴重脫節,導致師范生的實踐知識普遍欠缺,實踐能力嚴重不足,使他們從“準教師”向合格的教師轉變有著很大的困難。特殊兒童之間的差異很大,特殊教育教師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只有具備了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才能在教育教學中不斷地實現創新,滿足特殊兒童巨大的個體間差異和個體內差異的需要。

提出要加強特教師資培養中的實踐性課程建設,目的就在于使學生能做到理論聯系實際,使他們經過師范教育的學習,成長為既掌握豐富特殊教育專業理論知識,又具備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的合格的特殊教育專業型人才。

二、實踐性課程在特殊教育師資培養中的意義

我國師范教育實習的內容與形式一般都比較單一,學生主要是進行備課、聽課或充當實習單位教師的教學助手,很少有機會真正參與到基層一線學校的教育教學中。因忽視多種教學策略和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學生班級管理等方面的職業素質也得不到培養和鍛煉。因此,只有重視包括教育實習在內的實踐教學環節,才能促進師范生在對教育教學工作內涵、技藝、方法等方面的必要認識。

實踐性課程的開展能夠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之實現由知識應用型向應用創新型人才的轉變。要改革傳統實驗教學的內容和方法,增加綜合性、研究性和設計性實驗,創建新的實踐教學模式;改傳統的以知識儲備多少為主要評判標準的教育質量觀,為知識儲備與技能訓練并重的新型教育質量觀;由單純的理論知識教育向理論與實踐并舉轉變,提高實踐教學的地;;改變過分強調學科理論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忽視實踐教學的重要作用、無視社會用人環境變化的情況,轉向突出實踐教學、注重學用結合、強調社會參與,從而提高特殊教育未來教師的實踐創新能力。

三、目前我國特殊教育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

結合我國近年來的研究可以看出,目前特殊教育師資培養中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

1.實踐性課程所占比例少,結構不合理

目前我國特殊教育師資的培養仍以師范院校的專業教育為主??v觀各級各類特殊教育師范學校的課程,其在設置上大體分為三類:一是公共基礎課,即語、數、外、馬思哲等,二是專業基礎課,如教育學、心理學等,三是專業課,其中理論課占絕大部分,而實用性課程較少,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更少,導致學生在實際工作中面對各類不同特殊兒童、不同問題時不知所措。

2.實踐性課程的實施形式單一,效果不佳

長期以來,教育實習、見習是師范教育課程中重要的實踐環節,是師范生積累教育實踐知識、鍛煉教學能力、形成教學技能的主要途徑。然而,現實中,教育實習、見習往往會由于各種原因流于形式,不能取得既定的效果。學生參與實習往往只能參與基層學校的一兩次備課、聽課,或充當教學助手,并不能真正地接近特校教師在學校的真實教學活動,缺乏參與特校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機會。更有師范院校并不重視學生的教育實習,不統一安排學生的實習,也沒有給學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指導,使教育實習、見習完全流于形式,學生在其中也得不到鍛煉。

四、特殊教育專業實踐性課程的實施

實踐性課程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掌握教學技能、技巧,能理論聯系實際,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實踐性課程應是基于問題情境,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核心的實踐性教學。師范學校應盡可能地完善學校的實驗設備、實習基地等,教師應盡可能地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如情境教學、案例教學等,為學生創設情境,創造實踐的機會。結合特殊教育專業的特點,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實踐性課程:

1.更新教育觀念

教師首先要更新教育觀念。特殊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有一定普通教育基礎理論,掌握特殊教育和康復訓練相關理論和技術的專業工作者,為一線的特殊學校或相關的基層機構培養既有實際操作能力同時又具有基本科研能力的專業人才。因此,必須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將教育的重點平衡到理論和實際操作兩方面。

2.實驗教學

在實驗中,要充分地激發學習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必須完善學校的實驗設施,為學生提供實際操作的機會。例如:教育聽力學課程,要求學生具備為聽障兒童進行聽力測試的能力,這就需要通過實驗演示使學生清楚測試的方法、程序,以掌握聽力測試技術。

3.微格教學

微格教學是一種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來培訓師范生和在職教師教學技能的系統方法,它包括學習相關知識、確定訓練目標、觀摩示范、分析與討論、編寫教案、角色扮演與微格實踐、評價反饋、修改教案等步驟,實際上是提供一個練習環境,使日常復雜的課堂教學得以精簡,并能使練習者獲得大量的反饋意見。微格教學不僅能訓練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還能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記錄,及時準確地反饋信息,以極大地提高訓練的效果。

4.教育見習、實習

對于師范生而言,教育實習和見習是豐富和發展他們的實踐性知識的重要途徑。學校應與基層特殊學校或實訓基地建立聯系,發展教學實踐基地,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參與一線特殊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盡量接近特校的真實生活,使相關課程的學習有見習、專業考察的機會,以此鞏固和加強學生的專業知識,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在時間安排上,也要改變原來固定的在畢業前和學期末的實習模式,應在每學期根據具體課程的需要進行分散實習和見習。

5.科研訓練

實踐性課程既要求師范生將理論知識用于實踐中,同時也應在實踐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創新理論。科研研究也是實踐性課程的重要形式之一,對于特殊教育專業的師范生而言更是如此,因為我國特殊教育的發展相比世界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距離,在科研上仍存在很大的空白,這就為新理論和知識的研究創造了機會。科研訓練的主要形式包括過學生撰寫見習實結報告、學科課程論文、學年論文,或者參與教師的課題研究等,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科研能力。

參考文獻:

[1]殷曉靜.師范教育實踐性課程思考[J].教師教育研究,2004,(16).

[2]有寶華.高等師范教育課程發展走勢分析[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0,(02).

[3]李軍靠,魏宏聚.我國職前教師教育實踐性課程開發[J].遼寧教育研究,2008,(05).

[4]鐘經華.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構建應用性創新型特殊教育師資培養方案[J].現代特殊教育,2008,(11).

篇9

關鍵詞: 家庭 生態課程 設置要素

1.引言

對一個三歲的自閉癥幼兒來說,什么樣的教育能使其更好地發展呢?很顯然,如果把人生按學齡段分為學齡前、學齡期、學齡后的話,其相應地就應該以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為主。當今社會,學齡前的家庭教育越來越有被學校教育取代的趨勢,事實上普通孩子的學前教育已是正規的“學校教育”,特殊兒童此階段的教育亦朝著這個方向發展。不可否認的是,對特殊兒童的教育遠沒有達到如此高的水平,不僅小齡孩子主要受的是家庭為中心的教育,很多大齡孩子的教育也很難走出家庭教育為中心的局面。因此,我們不得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怎樣對特殊兒童施以家庭為中心的教育?作為該教育重要環節之一的課程設置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設置哪些內容?怎樣設置?對所有特殊兒童來說,課程設置的共同要素是什么?這些是本文探討的重點內容。

2.生態課程的趨勢與內涵

國際弱智教育經歷了零課程、發展性課程、功能性課程、環境生態課程的時代。[1]那么,針對自閉癥教育的課程是不是一定要遵循課程發展的這個趨勢呢?答案是否定的。誠如臺灣特殊教育學者林寶貴所言:“課程與教學編制恪守原則之一:應兼顧社會需要和兒童興趣。”發展性課程發展了兒童的能力,但相對于他們要面臨的生活,只是一種“間接”的學習,而本身遷移能力比較差的特殊兒童則難以把在學校發展出來的能力用在實際生活中,因此兒童的社會化進程必然導向功能性課程。[2]功能性課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使兒童適應社會生活。它根據社會對人之能力的要求,著眼于弱化孩子的缺陷,建立完備的支持系統,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功能課程看似直接面對社會生活,但是誠如所見,該課程很多時候只在模擬的情境中進行。這于那些類化、統整能力較弱的自閉癥孩子來說就失效了。而就自閉癥兒童的教育來說,生態課程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生態課程將兒童置于日常常態生活,依其能力水平及適應現狀,以未來適應常態生活環境為導向,充分了解生活環境,運用生活環境,為促進發展而提供適合其教育需求服務的個別化教育。[3]在充分認識孩子各項能力的基礎上,對孩子所生活、學習、工作、休閑的生態環境狀況進行調查、分析,以發現孩子所處環境對他的影響和要求,從而認識到他在各環境中參與哪些主要活動,以怎樣的形式參與,進而形成對孩子最實際的課程。

課程理論的發展走向表明,生態課程是現階段特殊教育課程的較好選擇。另外,也可以從課程本身的特性來分析其優劣勢。臺灣老師李寶珍認為,課程編制采取模式就兩極端可分為工學模式(或目標模式)和過程模式(過程模式)。[4]依此作為比較的主要項目來進行分析,結果如下,請看表1。

表1 目標模式的課程與過程模式的課程比較

目標模式和過程模式的兩種課程,各有長處和短處,當二者和實施對象聯系在一起的時候,就要看誰的長處多,誰的長處少。拿“著眼點”來說,發展課程著眼于“個人”,注重的是個人的發展特質;功能課程著眼于“環境”,改變的是環境的支持;生態課程則著眼于“活動”,而活動是連接個人和環境的命脈。換句話說,抓住了活動,就等于抓住了個人和環境。由此看來,生態課程顯得更優越。

課程本身高級,但對具體的孩子來說,它所具有的這種特性能否發揮出來呢?我們不得不對生態課程的設置流程及要素作具體的分析。

3.生態課程設置的要素分析

一般來說,廣義上的課程設置都遵循評量、計劃、實施、評估、修正等流程。生態課程設置也不例外。

3.1評量

好的課程設置,少不了有效的評量。那么評量的內容要素有哪些呢?生態課程,必須對孩子及與之相關的人、物、環境等做評量。從孩子來說,他現階段所處的水平是關鍵。只有對孩子進行醫學評量,才能細致地了解他的身體健康狀況、治療與藥物使用歷史;只有對孩子做治療評量(物理、職能、語言三大治療評量),才能了解他的動作、職能、語言等方面的發展現狀;只有對孩子做教育評量,才能對他的智商、情商、心理等全面把握;只有對孩子做護理評量,才能對孩子的生理衛生、家庭養育環境等有所了解,等等。只有這樣,才能對孩子的健康狀況、行動能力、認知能力、溝通能力、情緒情感、人際關系、感官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國文、數學等學業能力之現況[5]有清晰的認識,我們才能比較全面而準確地了解其特質。具體請看表2。

表2 特殊兒童多方面鑒定評量要素分析[6]

從家庭來說,家庭軟硬環境是重要因素。家庭基本物理環境可分為客廳、盥洗間、臥室、餐廳、廚房、休閑空間、書房、陽臺、房外走道。[7]在對家庭基本物理環境分類的基礎上去分析其各自的主要功能,然后把握孩子在每個環境里的主要活動有哪些,由此確定課程設置。具體請看表3。

表3 家庭基本物理環境功能及兒童活動分析

家庭基本物理環境不容小視,非物理環境也不容忽視。一個家庭中,家族成員的健康史與教育水平如何?主要教養人員的觀念與期望如何?孩子父母雙方的工作如何?經濟狀況及主要收入者創設潛在環境的能力如何?這些將直接影響到課程內容的選擇和設置。

3.2計劃

理論上講,評量會促進我們全面而清晰地認識孩子本身的運動、感知、認知、語言交往、生活自理、社會適應等能力特質以及與之相關的環境。研究發現,自閉癥孩子在語言、認知、溝通、社交、生活自理等諸方面都存在障礙。我所帶個案也不例外。經實踐得出,主題活動課程較好。把以家庭為中心的活動作為課程主題,將主題層層細化為一個個教學單元。如將身體清潔設為主題,又將其細化為洗臉、刷牙、洗澡、洗手腳、梳理、清理贓物等小主題,然后將一個個小主題設為一個個教學單元,并將目標融入到每個單元中去。照此計劃便可擬成。

3.3實施

課程設計由上及下,層層細化,而教學實施由下及上,層層泛化。要怎么將一個個教學單元完成并達成相應目標呢?它必須通過教學方案的實施而達成,而教學方案的撰寫方式與所選的教學方法是密切相關的。綜觀諸教學法發現:情境教學法將推動環境生態課程的進行。[8]事實上,針對自閉癥兒童的生態課程具體到每堂課的教學主題是無法完全預設的。這不但是由生態課程本身的生成性所決定的,而且是由自閉癥孩子自身的特性所決定的。一天,我預設的教學主題是認識豇豆,但是在教學的一開始,該孩子表現出對折豇豆感興趣,我順勢引導,結果上了一堂頗有成效的摘豇豆的生態課。由此看來,情境教學法是實施生態課程的較好方法,尤其對以家庭為中心的課程來說更是如此。

那么以家庭為中心的生態課程設置之教學方案撰寫的要素有哪些呢?

首先,主題詞。就拿上面的例子來說,豇豆是確定的,但至于是豇豆的認識還是豇豆的摘理,是不確定的??傊?教學內容的主題詞是預設的,而它的操作主題確是生成的。

其次,目標。活動可以不同,目標卻是一樣的。例如,預設的教學目標是認識蔬菜,而活動可能是觀察學習認識蔬菜,也可能是通過摘理蔬菜而認識。

最后,問題與建議。它是所有教學法都該有的,但是對情境教學法來說卻是最有效的。它不但使教學實施者更清楚地看到當前課程的問題與不足,更為后續的進階目標和課程安排做好準備。另外,情境教學法由于靈活性很強,故對實施者的操作能力要求很高。教學建議與反省是經驗積累的最好手段。具體的要素設置,請參看如下教學案例。

表4家庭中心教案(認識豇豆)與記錄簡單設計[9]

主題:會為家人盛飯學生:夏×× 年齡:3歲 性別:女

基線水平等級:

0.完全不會:完全需要他人照顧、替代或協助

1.偶爾會:大部分需要他人照顧,直接動作協助

2.部分會:需部分照顧,偶爾需要動作協助

3.大部分會:偶爾需要照顧,只需要語言提醒

4.完全會:達到需要能力,不需要提示能獨立完成

當然,這個簡單的教案在實施之前與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是不完全匹配的,它是隨著教學的漸進過程才得以慢慢形成的。這也就是生態課程的生成性所在。

3.4評估

再好的課程也有優化的空間,再好的教學也有改善的余地。但是怎么改?這就取決于教學效果的評估。教學效果直接反映教學目標的達成與否、教學方法的正確與否、教學策略的得當與否、教學工具的適合與否、教學環境的優良與否、教學理念的貫通與否,甚至學生狀態如何、課程設置如何、評量成效如何等諸多方面。這樣看來,狹義上說評估的主要內容是教學效果,廣義上說評估的內容還有課程設置的內容和方式及評量的方法等。

3.5修正

評估結果促進改變教學這一想法的產生,認為效果是教學的反映,這固然不錯,但是它的確是不夠的。我們不妨假設與教學相關的每一個環節都是完美的,而教學效果依然不理想。這個時候就應該思考課程設置有問題與否,內容選擇合理與否,設置方式科學與否,評量準確與否,工具本身對相關障礙類別的診斷適合與否。另外,評估方法和評估環境以及被評估者的狀態也是值得思考的。如此等等都有修正的必要。從理想教育的角度來說,它永遠有待完美的必要。從教育實際的角度來說,孩子教育康復的期望值也使其有著修正的必要。由此看來,從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兩個角度分析都有修正的必要。

4.結語

以上以一個自閉癥幼兒為例對家庭為中心的生態課程設置的要素作簡單分析,希望對自閉癥或其他特殊兒童的家庭康復提供一點幫助。生態課程本身是一種觀念很好的課程,然而也有不足之處。而將生態課程設置的因素分析作為此次研究的重點,也同樣存在著不足。我雖是在實際個案的基礎上進行一些總結與思考,但終因經驗不足,認識上不深入,出現紕漏、錯誤在所難免。也正因為如此,該研究還有后續更正的必要和余地。

參考文獻:

[1]徐勝,許家成.智力障礙兒童環境生態課程的家庭教育模式初探.中國特殊教育,2003,(3):6-7.

[2]李秀.特殊教育課程理論的發展趨勢.現代特殊教育,2007,(7―8):32.

[3]張文京.環境生態課程編制.中國特殊教育,2000,(3):53-55.

[4]張文京著.特殊教育課程理論與實踐.重慶師范大學特殊教育學院特殊兒童心理診斷與教育技術重點實驗室,2009年內部資料復印,35.

[5]臺灣.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98年修訂,第18條.

[6]臺灣.多重障礙者的鑒定與安置評量表.略有改動.

[7]張文京許家成.學年兒童家庭教育訓練手冊.重慶出版社,2000:160-167,略有改動.

篇10

一、關注學生、健康成長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愛護兒童?!碧厥饨逃龑W校的每一位學生都是一個特殊的個體,先天的不足更需要教師以崇高的愛心、高度的耐心、熱情的關心去對待每一個特教學生,以自己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去幫助他們展開“隱形的翅膀”自由翱翔。

我所帶的班級為聽力障礙三年級,這些孩子就像緩緩開動的火車,漸漸地上了軌道??墒?,班上的小文卻在行駛的過程中出了“故障”。在平時的學習中,他常常置身于課堂之外,對于教師的教學沒有任何反應。他似乎還很不合群,木訥的他不受其他同學的喜愛,總是一個人孤零零地發呆,看著他懵懂無神的雙眼,我焦急萬分。于是我留心觀察,細心記錄,終于有了一個讓人欣喜的發現。小文在上美術課的時候,興奮并且專注,他的繪畫作品色彩明亮且充滿想象。于是,我以此為切入點,鼓勵他,表揚他。漸漸地,其他的學生看向他的目光也不再輕視,甚至帶著一絲絲羨慕。小文樂觀開朗多了,他像一只小蝸牛,爬得雖然緩慢,但是透著一股堅決。我們常說:每一位殘疾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他們需要更多的愛來獲得溫暖,迎得成長。而我們特殊教育老師的關愛無疑會化作他們“隱形的翅膀”,讓他們也能自由地翱翔。

二、用心施教、體驗情感

在傳統的聾校教學之中,存在著一種“打乒乓球式”的教學現象。教師只接乒乓球臺上的球,而不接界外的球。也就是說,教師只關注自己的教案和與教案相符的內容,對于學生的真正想法常常忽略。學生只會機械地識記,缺少學習的主動性,就連注重思維的數學也是如此。

杜威認為:“興趣是生長中的能力的信號和象征……興趣顯示著最初出現的能力。因此,經常而細心地觀察兒童的興趣,對于教育者是最重要的?!苯衲晡逶路?,我校舉行了校園文化藝術節。我們班學生的節目是跆拳道及衍生的跆拳舞表演。小家伙們對于暫時不用上課而改為練習跆拳道表現得興奮莫名,一個個勁頭十足,與課堂上的安靜被動截然不同。在學習跆拳道的時候,他們專注認真,教練連連夸獎他們有板有眼,比起健全孩子來絲毫不差。表演那天,換上道服的孩子們每一個人都憋足了勁兒,精彩的表演贏得了大家熱烈的掌聲。這件事給我以啟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緒、積極性、信心等都是教師應該密切關注的。在數學教學中,我注重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們主動投入學習,感到學習是一場開心的游戲。教師必須用“心”施教,以己之心貼近學生之心,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才能學得輕松、認真、主動,才會學有所得、學有成效。

三、關注生活、養成人格

新課改的理念強調: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養成的殿堂?!敖虒W永遠具有教育性”這條規律指揮著教學活動的開展。

在數學課堂中,我常常帶入引導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問題。比如冬冬一共有30張貼畫,他分了15張給亮亮,還剩下多少張?在這個問題中,顯性課程是數學的計算問題,但隱性課程則滲透了一種樂于分享的價值觀。學生們很多都是獨生子女,相對自私,不愿意與他人分享,只顧著自己的利益。這種樂于分享的價值觀對學生們今后的發展也是重要的。在課堂中,我很自然地將這種價值觀滲透進來,與教學活動相結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聾校一直沿用的是老教材,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滲透一些隱性的價值觀,讓老教材煥發新的活力,促進學生人格的養成和全面的發展。我始終堅持,教材只是一堆材料,如何將這堆材料合理組合,最好地呈現才是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