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服務貿易法范文

時間:2023-05-18 17:05: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國際服務貿易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國際服務貿易法

篇1

一、新趨勢下我國國際服務貿易存在的問題

國際服務貿易是多哈回合的重要議題之一,GATS將國際服務貿易分為四種類型:第一,跨境交付;第二,境外消費;第三,商業存在;第四,自然人流動。當今國際服務貿易成為國際貿易中新的增長點,并呈現以下新的趨勢:(1)國際服務貿易發展迅猛,增長速度高于貨物貿易。新興服務行業不斷涌現,服務貿易結構進一步調整;(2)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服務貿易發展仍然不平衡,但差距正在縮小;(3)在服務貿易日趨自由化的同時,貿易壁壘日趨隱蔽化。我國入世以后服務貿易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許多方面仍然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國內相關法律尚不健全,管理滯后。首先,缺乏一部統帥整個服務貿易的基本法律。目前調整國內服務貿易的法律主要是行業性的法律以及跨行業的調整企業組織和交易行為的法律,缺乏具有統領全局的基本法。由于服務貿易行業對外開放的時間較晚,而且是通過試點辦法逐步擴大開放領域的,因此沒有由最高權力機關制定的統一的服務貿易基本法,只有國務院及其部門制定的專項法規。在這種情況下,各部門鑒于自身利益考慮,其制訂的規定難免從部門利益出發而不考慮全局利益。其次,許多行業至今尚無專項法規予以配套。現行服務行業普遍存在法律規范真空現象。入世前,我國某些服務部門雖已經對外開放,但并無與之相配套的法規予以規范;入世后,某些部門原雖有配套法規,又存在與我國服務貿易《承諾表》規定不符的問題。再次,許多專項法規條款簡單,沒有涉及到對服務經營活動的監督管理,缺乏可操作性。現行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問題,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制度與黨和政府之間的關系都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二)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國際服務貿易發展不平衡。發展中國家的服務貿易發展起步晚還處于幼稚階段,國際競爭力不強。在國際服務貿易領域,我國具有比較優勢和出口利益的行業不多,只有在一些附加值較低的領域有一定的優勢。

(三)當今國際間的服務貿易隨著服務業的進一步發展而日益擴大。隨著服務貿易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服務貿易保護也日益成為各國政府貿易政策的重點。貨物貿易壁壘以關稅壁壘為主要表現形式和其他進出口許可證、配額、技術標準等非關稅壁壘來加以概括,但是服務貿易的保護卻并不那么直觀、簡單,無論從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遠比貨物貿易復雜。各國出于自身的經濟利益對服務貿易領域進行多種形式的國家干預,實行歧視性保護政策的措施,致使國際服務市場上保護主義盛行,表現為全球服務貿易壁壘森嚴,各種貿易障礙林立。

二、新趨勢下我國國際服務貿易應對措施

(一)加強立法,逐步完善和統一我國國際服務貿易法律、法規體系和立法內容。首先,應加快服務貿易立法,建立系統的服務貿易法規體系。我國目前服務貿易的立法工作還很落后,服務業中許多部門都無專項法律法規。為保證服務貿易健康發展,應加強對GATT、GATS、WTO等有關條款原則的研究,盡快建立健全既符合本國經濟發展目標又不違背國際法律準則的法律、法規體系。對服務市場準入原則、服務貿易的稅收、投資、優惠條件等要以法律形式規定下來,以增加我國服務貿易的透明度。同時,依據GATS進行保護性立法,最大限度地緩和與減少外來的強大沖擊。其次,加快行業性基本法律的制定。應注重參照國際條約和國外的立法經驗,加大立法的力度,盡快完成服務貿易領域的各項法律制定。按照我國承諾的開放部門,加速公布相配套的部門法規。我國服務貿易《承諾表》承諾開放或逐步開放的服務行業共9個,每個行業都包含著種類繁多的部門和分部門。特別是其中商業服務(含專業服務、計算機及相關服務、房地產服務等)、金融服務(含保險及其相關服務、銀行及其其他金融服務等)、運輸服務(含海運服務、內水運輸、空運服務等)這些都是包含面廣泛的服務行業。這些部門甚至許多分部門都須有專門的法規加以具體規范,因此加強部門立法顯得十分必要。我國實踐中曾由于開放某些部門,如零售服務,因未公開與之相配套的部門法規,批準的合資期限過長,并由外方長期控股,已經給我國服務市場的開放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亂。最后,依據我國的具體承諾,完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立法內容,增強法律可操作性。從我國入世后國務院及其部門公布的若干條例和規定的內容來看,已基本與我國在《承諾表》中的具體承諾相吻合,但是其中仍然有許多地方與GATS相矛盾。因此,我們應以立足本國國情并與世界接軌為原則增強法律的可操作性:(1)加強人大常委立法解釋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原則對有關條款作出補充性的立法解釋;(2)通過制定國務院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的部委規章的形式進一步具體制定各項實施細則;(3)對現行服務貿易法中的灰色領域可以通過頒布司法解釋的方式來解決。

(二)建立緊急保障措施,采取必要的保護政策。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服務貿易起步晚發展水平低。隨著服務貿易自由化的趨勢我國服務貿易領域受到的沖擊自然會很多,研究服務貿易領域的保障措施建立相應的保障體系也是當務之急。面對國際高水平服務業的沖擊,中國有必要制定適度的服務貿易保護政策。

建立緊急保障措施機制賦予各成員在發生緊急服務貿易危險是采取限制性保障措施的權利。中國許多服務行業都很不成熟,特別是金融、電信部門,一旦受到突發性的外部沖擊,不僅該部門本身的經濟利益受損整個國家的利益和安全也會受到嚴重威脅。因此,應當加快在我國服務貿易領域建立緊急保障措施體系。中國應充分加以利用GATS給予發展中國家若干特殊的優惠待遇、寬限期以及保護措施。可以采用的保護方式有:(1)有選擇地、適度地開放國內服務市場。這樣對未開放的國內服務市場客觀上形成了保護;(2)在對外開放的服務市場領域,實行一定的進入限制,如對服務提供者的數量限制、資格限制等;(3)對外國服務提供者在國內服務市場的競爭行業進行管理,如價格管理、壟斷競爭行業管理等;(4)對國內部分服務行業和領域制定產業傾斜政策,在稅收、財政、信貸、人員培訓及科技支持等方面提供優惠條件。

(三)利用GATS消除服務貿易壁壘。服務貿易壁壘對國際服務貿易的阻滯作用日漸明顯,已引起各國的普遍關注。許多國家力爭通過簽訂雙邊和多邊條約來達到開放服務市場,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的目的。GATS為服務貿易國際化、自由化及法制化奠定了基礎,我們要充分利用GATS跨過服務貿易壁壘:

(1)GATS提出無條件的最惠國待遇原則,可利用GATS所確定的發展中國家逐步參與的原則,即根據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情況給予相應的靈活性,以達到使發展中國家更多參與的目的,以及最惠國待遇原則幾種例外與豁免。

(2)利用GATS提出的市場準入原則,即一成員方給予其他成員方服務提供者的待遇應不低于其在承擔義務的計劃表中確定的期限、限制和條件。GATS還規定各國在其做出市場準入承諾的服務部門中,除在其承擔義務的具體承諾表中列出外,不能維持或采用數量配額、壟斷和專營服務提供者方式。數量配額和要求測定經濟需求的方式限制服務交易或資產的總金額;采用配額或要求測定經濟需求的方式限定服務交易的總數和以數量單位表示的服務提供的總產出量;采用數量配額或要求測定經濟需求方式限制某一服務部門或服務提供者為提供某一具體服務而需要雇傭的自然人的總數等不合理措施。

(3)利用GATS中提出的國民待遇原則,確保服務領域的貿易機會不被一些國家的歧視性措施所阻礙。

(4)利用GATS確定了透明度原則,即每個成員方必須把影響協定實施的法律、法規、行政使命及其他決定、規則和習慣做法,無論是中央或地方政府做出的,還是由非政府有權制定規章的機構做出的,都應在生效前予以公布。鑒于此,我們可通過健全服務業管理協會或商會,及時從WTO秘書處和其他成員方設立的咨詢機構處收集他國服務業管理法規、行政命令和決定,從而為我國的服務業跨國經營提供直接的信息,并制定相應的戰略。

三、我國國際服務貿易展望

篇2

【關鍵詞】服務貿易 現狀解析 對策研究

服務貿易是一種跨越國界進行服務品交易的商業活動,包括旅游、運輸、保險、金融、通信郵電、建筑安裝與承包工程、計算機與信息、專利與技術許可、咨詢、教育、醫療保健、廣告宣傳、電影音像、個人勞務等。統計顯示,2011年,我國服務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為43.1%,吸納就業人口約2.7億;服務貿易總額突破4000億美元,居世界第四位;服務業吸收外資552億美元,首度超過制造業成為利用外資最多的領域。但是與其它服務貿易大國相比,我國服務貿易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依然偏低。據統計,服務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發達國家65%以上,中等收入國家50%以上,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也在30%—50%之間。因此,我國服務業的發展與經濟整體發展似乎很不相稱。

一、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現狀

(一)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增長速度較快,但長期處于逆差。根據商務部2008年《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報告》資料,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由1997 年的522.3 億美元上升到2007 年的2 509.1 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達到27.4%。但是中國服務貿易卻出現了連續10 多年的貿易逆差。在2004 年服務貿易逆差額為95.5 億美元。到了2009年服務貿易逆差達296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約3倍。

(二)我國服務業目前發展結構性失衡。服務出口主要依賴旅游、運輸和其他商業服務等資源、勞動密集型服務,而全球服務貿易增長最快的金融、保險、咨詢、郵電等技術密集和知識密集行業出口比例很小。

(三)服務貿易的管理水平相對較低。全國缺少統一促進服務貿易發展的管理和協調機構,各職能部門責任不明確,不能協調行動。我國現行的服務貿易體制,在中央和地方的服務貿易政策和規章方面差異很大,缺乏統一促進服務貿易發展的協調部門,服務貿易發展政策缺乏透明度,各有關職能部門在服務貿易方面上容易出現多頭管理,還容易形成行業壟斷和權責不明等一系列的問題。此外,我國對服務業的定義、劃分標準及統計范疇與國際慣例不一致,也會影響到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

(四)我國服務貿易的法律,法規體系不完善。立法未成體系,不少領域還是空白,即使已頒布了一些有關服務貿易的法律法規,但仍較抽象,缺乏可操作性,有的規定也主要表現為各職能部門的規章和內容規范文件,不僅立法層次低,而且影響到法律的統一性和透明度,一些規定與國際經貿規則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五)國際服務貿易壁壘隱蔽而盛行。某些國家為了保護其服務產業,對服務市場開放施加諸多限制,服務貿易壁壘的隱蔽化趨勢也會繼續體現。中國在服務貿易方面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旅游、建筑、運輸等勞動密集型服務部門。這些服務需要大量勞動力作為中間投入,需要人員的流動。但目前發達國家在人員跨境流動的問題上限制較多。此外一些諸如資格認證、技術標準、外匯限制等服務貿易壁壘也成為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的實質。

(六)服務貿易專業人才匱乏。目前服務業正在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新興服務貿易在貿易總額的相對份額不斷擴大。現代服務業是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需要大批專業扎實、高素質的技術與管理人員。但由于中國服務業的比較優勢是勞動密集型服務業,服務提供者只需具備一般的文化素質或經過簡單培訓后就可以上崗;加之中國對服務專業人才的培養不夠重視,導致目前服務行業從業人員的素質普遍不高。這種人才供給狀況不能適應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需要,削弱了中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

二、我國服務貿易發展對策

(一)立足比較優勢,提升國際競爭力。(1)尋求跨國經營,實施走出去戰略。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技術落后,資本不足,且管理欠缺,有必要利用好跨國經營來提高本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服務企業可以利用產權重組與產權交易,實行跨地區、跨行業、跨所用制、跨國界的經營。(2)加強培養和引進精通國際服務貿易業務的人才。將豐富的人力資源轉化為不竭的人力資本,逐漸發展高層次的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業。培養人才可以通過加強現有服務人員的培訓,也可以通過高校培養熟悉國際服務貿易的復合型人才,或者通過各種途徑引進海外高素質人才來國內就業,提升我國服務貿易中的智力資本因素。(3)建立和完善服務貿易統計系統。深入開展服務貿易統計分析,提高我國服務貿易的理論水平。建設服務貿易公眾信息網,向公眾提供及時的國際服務貿易信息,幫助服務業企業了解國內服務市場供求狀況,從而抓住商機,促進自身的發展。

(二)加快產業結構和地區結構的調整與優化,統籌規劃全國的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發展。(1)保持和促進原有優勢產業,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優化產業結構。在傳統服務領域,應將海洋運輸服務業作為優先發展的戰略重點,以滿足對外貿易快速增長的需求;旅游業要繼續大力挖掘豐富的旅游資源,繼續擴大產業規模,延長產業鏈;建筑服務領域一直具有比較優勢,要繼續鼓勵國內的企業走出去搶占國際市場,提高參與國際工程的層次和水平。在現代新興服務業領域,把信息技術服務貿易作為發展的戰略重點。通過重點行業和領域的快速發展來實現中國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結構的優化。(2)要統籌規劃全國的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發展,要使東、中、西各區域協調發展。東部地區因有一定的基礎,可率先發展知識、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現代服務業,特別是現代生產業;而中西部地區除教育和旅游外,則應先從較低級的生產業開始發展。

(三)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體制。(1)政府應加強對GATT、GATS、WTO有關條款的研究,設立專門機構管理我國的國際服務貿易,要按照法律、法規對服務市場進行監督管理。(2)由于許多服務業如運輸、通訊、金融、保險與醫療、教育等部門涉及一個國家的基礎結構;同時發展中國家存在著服務貿易逆差擴大問題,因此,一方面致力于振興我國服務業并積極推進出口,另一方面對國內新興服務業予以一定的保護。按WTO 規則建立我國服務貿易競爭規則發展服務貿易, 目前應盡快制定和完善既符合我國實際情況又不違背服務貿易總協定和WTO 規則的法律法規。(3)加大國際合作與交流。通過合作與交流來學習國外先進的服務貿易管理,再結合我們的國情,在服務貿易管理體制方面不斷創新和探索,建立符合有中國特色的服務貿易管理體制。例如,可以按國東、中、西部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建立適合各地區的服務貿易體系,然后再由中央進行統一協調,建立全局性的服務貿易管理體制。

(四)建立與國際接軌的中國服務貿易法律體系。要加強我國服務貿易立法,提高我國法律整體水平和透明度。在打擊服務貿易犯罪的同時,加大對合法的服務貿易企業的法律保護;對現存的法律進行及時的更新和調整,使之與相關的國際服務貿易法律接軌,逐步填補我國服務貿易法律的灰色或空白地帶,使我國的服務貿易訴訟案件能有法可依。

我們要抓住全球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轉移的機遇,進一步拓展改革開放的廣度和深度,積極穩妥地提升服務業對外開放水平,加強與世界各國在服務貿易領域內的合作,完善政策法規,積極推動我國的服務貿易的發展,努力使我國的服務走向世界,為世界各國人民提供更多高質量的服。

參考文獻:

[1]楊利娟.中國服務貿易的現狀及對策分析[J].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2009,(11).

篇3

關鍵詞:服務貿易 市場拓展 對策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升級,服務業、服務貿易在一國經濟活動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大力發展服務業和服務貿易,開拓國際服務市場,不僅是應對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需要,也是經濟發展的內在本質的要求。

一、發展服務貿易是保持我國外貿優勢的迫切任務

我國對外貿易在改革開放之后獲得了迅速的發展,尤其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對外貿易額每年以30%的速度高速增長,截止到2 004年底 ,我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和德國的世界第三大貿易國。

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不斷發展,尤其是入世三年來,我們正逐步履行入世前開放我國服務業的承諾。無論是從提升我國出口商品結構來說,還是從適應國際競爭來看,大力發展服務業,積極擴大服務貿易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特別是充分利用國際直接投資,擴大差異產品,積極發展服務業的產業內貿易更具有改善當前我國貿易結構的現實意義。總之,發展服務貿易既關系到未來我國對外貿易的健康發展,也關系到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二、我國服務貿易的現狀與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幾年來,我國服務貿易發展較快。已經形成了以金融、零售業、旅游、民用航空運輸、房地產、租賃、專家服務和咨詢、基礎電訊為主的進口服務行業,和以國際旅游、國際金融與保險、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國際運輸為主的出口服務行業。在服務質量體系基本形成的同時,我國服務貿易各業的運行機制也在不斷改變,為我國服務貿易的迅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總的來說,我國服務貿易市場和服務貿易的對外開放進程及發展速度都是比較快的,也取得了一些驕人的成績。但是,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也存在一些要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我國對外服務貿易結構不合理

隨著科技的發展,特別是服務技術的進步,國際服務貿易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世界服務結構朝著技術、知識密集型方向發展,與科技有關的服務業和以高科技術為手段的服務貿易在世界服務貿易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趨勢。而我國在現代服務貿易領域起步較晚,尚處于較不發達的發展階段。目前,我國服務貿易主要集中于遠洋運輸、勞務工程承包和旅游等勞動密集型部門和資源稟賦優越的部門。

2.2 我國服務貿易法律法規不健全

近年來,我國加快了服務貿易立法步伐,先后頒布了《海商法》、《商業銀行法》、《保險法》、《廣告法》、《民用航空法》、《注冊會計師法》、《律師法》、《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等一批涉及服務貿易領域的重要法律法規,對構筑真正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國際通行規則需要的統一開放、有序競爭、規范管理的服務貿易體制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同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中國服務貿易的立法未成體系,不少領域還是空白,即使已頒布的一些有關服務貿易的法律法規,也比較抽象,缺乏可操作性,對在華外國服務機構服務提供者的規定較少或沒有規定;有的規定主要表現為各職能部門的規章和內容規范文件,不僅立法層次低,而且影響到法律的統一性和透明度,有一些規定與國際通行的經貿規則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2 .3服務貿易專業人才匱乏

現代服務業已逐漸向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轉變,需要大批專業扎實、高素質的技術與管理人員。但由于中國服務業的比較優勢是勞動密集型服務業,服務提供者只需具備一般的文化素質或經過簡單培訓后就可以上崗;加之對服務專業人才的培養不夠重視,導致目前服務行業從業人員的素質普遍不高。這種人才供給狀況不能適應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需要,削弱了中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

三、拓展中國服務貿易市場的策略

3.1 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快服務業改革和創新

要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相應的服務貿易總協定為契機,加快服務業的對外開放,引進新的經營方式、新的服務理念和新的服務產品,促進服務業經營方式的現代化。要繼續深化服務企業的改革,優化企業組織結構,積極促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集團的形成,鼓勵經營方式靈活、服務品種多樣、各具特色的中小服務企業的發展。

3.2 大力調整服務業結構,提升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

深化服務業各領域的產業劃分,引導服務業向專業化方向發展。積極發展旅游、文化、體育等需求潛力大的行業,形成新的增長點。優先發展現代金融、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支持國民經濟高效運行的生產行業。

3 .3開放經濟條件下實現服務業的技術創新

我國服務業發展水平落后,資金與技術缺乏是主要的障礙因素,現代服務業的很多部門越來越成為資金與技術密集型的部門,如金融、電信、航空運輸、海洋運輸等都需要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資,要用到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等各種先進技術。

篇4

關鍵詞:中國;服務貿易;現狀;制約因素;對策;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F7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3890(2010)02-0090-06

一、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的現狀

(一)服務貿易總量增長,逆差擴大

1980年代以來,隨著貨物貿易的發展,中國服務貿易的總量不斷擴大。1984-1995年,中國的服務貿易一直保持小額順差,1995年開始出現逆差,然后進入持續逆差狀態,并且從2002年開始逆差規模呈現逐年擴大的趨勢。[1]表1是1997年以來中國服務貿易進口額、出口額和進出口總額和貿易差額的總體情況。

從表1可以看出,1997年以來,中國服務貿易發展迅速,服務出口額由1997年的245.0億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1 216.5億美元,11年間擴大了4.96倍,占世界服務出口比重由1997年的1.9%上升到2007年的3.7%;服務進口額由1997年的277.3億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1 292.6億美元,11年間擴大了4.66倍,占世界服務進口比重由1997年的2.1%上升到2007年的4.2%;進出口總額由1997年的522.3億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2 509.1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達到27.4%,占世界服務進出口的比重由1997年的2.0%上升到2007年的4.0%。

與此同時,中國服務貿易卻出現了連續10多年的貿易逆差,特別是入世后,服務貿易逆差更加擴大。圖1描述了2001-2007年中國服務貿易逆差額變動情況,圖1顯示,2004年服務貿易逆差額達到最高值95.5億美元,2004年以后服務貿易逆差呈小幅縮小之勢。但2008年,中國服務貿易逆差規模進一步擴大,達到115.6億美元,比2007年增長51.9%,是自1997年以來逆差最大的一年。

(二)服務貿易結構性失衡突出

在服務貿易總量快速增長的同時,結構性失衡表現突出。具體表現在:

1. 服務出口主要依賴旅游、運輸和其他商業服務等資源、勞動密集型服務,而新興的知識、技術和資本密集型服務出口比例很小(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旅游、運輸和其他商業服務等資源、勞動密集型的傳統服務貿易領域一直是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的主要部門,除個別年份外,三大傳統服務部門出口總和占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均在80%以上。其中旅游業一直是中國服務貿易出口占比最大的部門,尤其在1998-2002年,它們的出口占比都在50%以上,2003年以后比重有所降低,2007年是旅游服務出口最低的一年,僅30.6%,但仍居出口第一位;其他商業服務在2005年以前,其出口占比一直居第二位,2006年開始退居第三位;運輸業的比重從2000年開始逐年增加,2006年之后超過其他商業服務而位居第二。相反地,代表知識、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的新興服務貿易部門出口所占份額很小。咨詢服務業從2001年開始發展比較迅速,同期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緩慢增長,除此之外,金融、保險、通訊、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以及電影、音像等行業變化趨勢不明顯,五項僅占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3%以內。

2. 傳統服務進口變化不大,新興服務進口增長迅速(見表3)。

從表3可以看到,中國服務貿易進口最大的三個部門是運輸、旅游和其他商業服務。三大部門的進口總和在1997-2000年,都占到服務貿易進口總額的80%以上,2001-2007年,其占比逐步下降,但還在70%以上;其中運輸業的進口比重比較穩定,大多數年份維持在30%以上,從2003年開始超過旅游業占據進口的第一位;旅游業的進口占比先升后降,2001年開始逐步走低,位居第二;其他商業服務呈現先平緩上升再急劇下降又平緩發展的特征,2007年其占比上升明顯,但一直排在第三位。而新興服務貿易進口逐年增加,特別是保險、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以及咨詢等部門的增長更加明顯,所占份額分別由1997年的3.8%、2.0%和1.7%上升至2007年的8.3%、6.3%和8.4%,大大縮小了與其他商業服務的差距。

(三)服務貿易總體競爭力仍然偏低,但呈現出緩慢的提升趨勢

為了衡量中國服務貿易的總體競爭力,本文選用了1997年以來中國服務貿易的TC、RCA、CA和NRCA等四個指數進行考察。其基本含義是:

TC指數,即貿易競爭優勢指數,是指一國進出口貿易差額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是分析一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常用的測度指標。

RCA指數,即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是通過計算一個國家某種產品出口占該國出口總值的份額與世界該類商品出口占世界總出口份額的比例,來測定該國這一產品在國家出口格局中的地位和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優勢。

以上兩個指數的數值與行業相應的國際競爭力的關系見表4。

CA指數,即顯示性競爭比較優勢指數,是指用一國產業出口的比較優勢減去進口的比較優勢而得到的該產業的競爭優勢指數。

NRCA指數,即凈出口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是用一國某一產業出口在總出口中的比重與該國該產業進口在總進口中的比重之差來表示。[2]

1997-2007年中國服務貿易總體競爭力情況見表5。

從表5可以看出,當前中國的服務貿易總體比較優勢指數(RCA)、競爭力指數(TC)都很低。RCA指數處于0.1~0.80,TC指數處于-0.4~0,按上述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劃分標準,中國服務貿易具有較弱的國際競爭力。同時從CA、NRCA指數來判斷,中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較弱。所有指數在1997-2007年波動不大,部分指數呈現緩慢上升的趨勢,其中TC指數由1999年的-0.09上升到2007年的-0.03,NRCA指數由1997年的-0.04上升2007年的-0.02,而RCA指數則有微小的下降。

二、制約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的主要因素

(一)服務貿易開放程度比較低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服務業發展較快,服務貿易進出口額不斷增加,但總的來看,中國服務貿易的開放程度不高、領域不廣。這是因為,中國長期把服務行業視為制造業的附屬品,不注重生產業的發展。雖然引進了跨國公司的制造環節,但經常把為跨國公司服務的生產環節拒之門外。中國服務業的開放整體上也要晚于制造業,開放程度遠低于制造業。圖2是1986-2006年中國服務貿易開放度變化情況。

由圖2可知,目前中國服務業對外資的開放度約為6%~7%,已經超過我們加入WTO時的承諾,但遠低于西方國家近幾年10%的服務貿易開放度。早在1999年,英國、韓國、意大利、法國的開放度就分別達到12.0%、11.9%、11.3%和10.6%。當前,中國仍有許多行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開放程度低,如電信、民航及鐵路部門仍處于壟斷之中。由于壟斷經營,導致服務質量差、市場競爭力低下,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而且阻礙了這些行業的發展。[3]事實上,中國服務貿易開放度的提升有賴于服務貿易的大發展,關鍵在于吸納國外先進技術、經驗,發展高附加值服務貿易,提高中國的服務貿易產值。

(二)服務貿易管理體制不完善

目前,中國管理和協調服務貿易的機構為商務部,主要負責服務貿易的戰略和政策制定、國際多邊談判、服務業利用外資政策等事務。這種服務業管理體制與GATS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為:服務貿易缺乏統一的協調管理部門,中央和地方有關服務貿易的政策和規章不統一;目前對服務貿易的管理仍處于各自為政的狀態,各有關職能部門多頭管理、交叉管理、條塊分割現象嚴重;[4]此外,中國對服務業的定義、統計范疇以及劃分標準與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及國際慣例不一致,所有這些都是阻礙服務貿易發展的主要因素。

(三)服務貿易法律法規不健全

長期以來,中國有關服務貿易方面的立法嚴重滯后,盡管近幾年先后頒布了《商業銀行法》、《保險法》、《廣告法》、《律師法》、《民用航空法》、《海商法》、《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但由于服務業涉及面廣,在許多領域如電子商務、互聯網通訊等還沒有相關的法律。即使已有的一些法律、法規,有些條文抽象、模糊,缺乏可操作性,不同法規之間存在漏洞和矛盾,相互沖突,損害了法律法規的權威性和執行力;[5]有些法律法規與國際運作慣例及國內服務貿易的需要不相符,只是職能部門的規章和各地的政策,立法層次低,難以規范國內市場。

(四)國際服務貿易壁壘隱蔽而盛行

雖然當前國際服務貿易表現為自由化和全球化的總趨勢,但為保護國內某些弱勢服務產業,國際競爭力較弱的國家往往對本國服務市場開放施加諸多限制。今后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之間在開放服務貿易領域的對立將會加劇,服務貿易壁壘的隱蔽化趨勢也會繼續體現。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在服務貿易方面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旅游、建筑、運輸等勞動密集型服務部門。這些服務部門都需要中、低技術勞動力作為中間投入,需要人員的流動。但目前發達國家在人員跨境流動的問題上限制較多,其對自然人提供服務方面在原則上不作承諾,而只是將與設立提供服務的商業機構聯系在一起的少數高級管理或技術人員的流動作為例外情況規定在承諾表中,這使得自然人提供服務在很大程度上僅作為“商業存在”的補充,人員跨境流動也高度依賴于設立在外國的商業機構的需要。[4]此外一些諸如入境限制、資格認證、技術標準、外匯限制等服務貿易壁壘也成為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的實質。如在工程建筑服務業上,一些發達國家不愿提供開業權。

(五)服務貿易專業人才匱乏

當今世界,服務業正在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新興服務貿易在貿易總額的相對份額不斷擴大。現代服務業是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需要大批專業扎實、高素質的技術與管理人員。但由于中國服務業的比較優勢是勞動密集型服務業,服務提供者只需具備一般的文化素質或經過簡單培訓后就可以上崗;加之中國對服務專業人才的培養不夠重視,導致目前服務行業從業人員的素質普遍不高。這種人才供給狀況不能適應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需要,削弱了中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

三、加快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的對策

(一)改善服務貿易發展的基礎環境,提高服務貿易的整體競爭力

1. 提高認識,轉變觀念,營造促進服務貿易發展的輿論環境。我們要提高全社會對發展服務貿易重大意義的認識,轉變觀念,把加快服務貿易發展作為轉變外貿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促進中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主要內容,把服務業發展放到促進國家經濟現代化的高度來認識。當前,中國服務業的總體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加大服務業引進外資的力度,參與服務的國際競爭與合作,有利于我們學習、借鑒外國在服務業管理、市場運作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加快提升中國服務業水平。

2. 加強對GATS等規則的學習和研究,完善服務業發展的制度環境。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不同,其發展要求有嚴格的法律法規約束,特別是涉及培育和保護國內服務業等方面都應該有嚴格的法律依據。因此,我們應進一步加強對GATT、GATS、WTO有關條款的學習和研究,將服務市場準入原則、服務貿易稅收、投資、優惠條件等都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下來,以增強中國服務貿易的透明度,保護企業和個人在海內外的合法權益。要根據GATS的要求,逐步完善中國服務貿易領域的法律法規。

3. 推進財稅優惠與產業傾斜相結合,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中國應制定和完善相關的產業政策,使中國的產業政策進一步向服務業傾斜。除增加國家對服務業的投入外,還應積極鼓勵民營企業參與發展服務業,要打破某些服務部門的國家壟斷和地區封鎖,盡快建立和完善全國統一、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服務市場體系。當前應把以下領域作為服務業發展的重點:一是投資少、見效快、就業容量大、與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行業如商業、金融保險業、餐飲業、文化衛生業等;二是與技術進步相關的、代表服務業未來發展方向的行業如專有技術服務業、咨詢業、信息業、各類專業服務業等;三是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全面性、先導性影響的基礎產業如交通運輸業、科學研究、教育和公共事業等。[4]

在制定促進服務業發展的產業政策基礎上,對有利于產業結構升級的服務投資項目,在稅收、金融等方面給予一定的優惠措施。

(二)構建開放的服務貿易發展戰略

當前可以從四方面構建開放的服務貿易發展戰略:(1)繼續擴大服務貿易領域開放,強化外資政策與產業政策的協調,修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加強分類指導與企業監管,在優化結構、提高質量基礎上擴大服務貿易利用外資規模;吸引包括新建、并購風險投資在內的多種服務業跨國投資,擴大在通信、保險、金融、計算機信息服務、文化創意和商業領域利用外資的規模,帶動中國服務水平的整體提高。(2)按照積極推進新興服務貿易出口與擴大傳統勞動密集型服務貿易出口相結合的原則,重點擴大外資企業設計咨詢、技術轉讓、教育培訓、信息技術等服務貿易出口。(3)提高已經建立的國際服務外包基地的規模和水平;引導跨國公司在中國設立地區總部、研發中心、采購中心、培訓中心,向我國大規模轉移服務外包業務;推動引資能力較強的地區和開發區提高層次和水平,積極向研究開發、現代流通等領域拓展,充分發揮集聚和帶動效應。(1)加快實施服務貿易“走出去”戰略,推動以商業存在模式為主的服務貿易發展。[6]

(三)完善服務貿易的管理體制,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為促進中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實現經濟形態從工業經濟向服務經濟轉型,必須堅持市場化、產業化和社會化,推進服務業的改革,完善服務貿易的管理體制,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具體包括:(1)要明確服務貿易的管理范疇。中國商務部作為服務業政策的歸口管理部門,其管理職能主要是制定進出口發展戰略,負責服務貿易的統籌、規劃、立法、政策協調和對外談判工作,建立和完善符合國際規則的服務貿易法律法規體系,并落實“服務貿易總協定”的有關條款。各歸口管理部門則在各自管理范圍內實施具體管理。在可能的情況下,成立全國性的服務貿易管理組織,負責服務貿易發展規劃、立法、對外談判和政策協調等事宜。[7](2)中央和地方應加強互動,各地方的服務貿易政策和規章應與國家服務貿易的總體戰略和整體規劃保持統一,并與其他地方政策、規章相協調。(3)政府應避免采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預服務貿易市場,而是在相關法規、政策引導下對服務業進行法制化管理;發揮行業協會、同業組織協調和監督服務貿易的職能,引導服務業進行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4)應根據不同地區服務業的特點和服務貿易的優勢,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在發展服務貿易中的作用,建設國家級服務貿易示范區。例如,上海、江蘇、廣東、北京等地的服務貿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可以在這些地區建立服務貿易示范區;加大西部大開發的力度,充分利用這些地區的資源發展特色服務貿易,從而促進中國總體服務貿易有一個較大水平的提高。[8]

(四)加強服務貿易立法,健全服務貿易法律法規

為保證服務貿易健康協調發展,中國應根據WTO、GATS的規定,建立既符合本國經濟發展要求又符合國際現行標準的法律法規。要加快以國際貿易法為母法的各部門法立法,形成完整的國際貿易法體系,與國際法律體系相銜接,充分體現保護本國企業和貿易行為的立法精神。一是修訂完善已經頒布的法律,解決不同法律之間沖突或者疏漏,以及大部分法律有失嚴謹細密的問題,將行之有效的法律解釋性條款補充到程序法和實體法之中;將按照職能部門設立或帶有職能部門色彩的法律整合修訂為統一規范的法律。二是清理取消不符合市場化發展原則的政府規章,將立法層次較低的政府規章和地方法規,依次上升到地方法規和國家法律。[9]三是對于一些服務行業存在的法律空白,我們要加強探索研究,借鑒國際上成熟的經驗,盡快制定出相應的法律法規以進行有效的監督,促進服務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五)認真研究《服務貿易總協定》,積極應對服務貿易壁壘

服務貿易壁壘對服務貿易的阻滯作用日益明顯,已經引起各國的普遍重視。針對中國服務貿易遭受貿易壁壘的現狀,我們應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首先,充分利用GATS中的規定消除服務貿易壁壘。GATS為服務貿易的國際化、自由化奠定了基礎,我們要充分利用GATS中的相關規定消減服務貿易壁壘。其次,充分利用WTO爭端解決機制解決因服務貿易壁壘產生的爭端,避免爭端的升級。WTO爭端解決機制是一種司法性和政治融的綜合性爭端解決機制,鼓勵成員通過雙邊協商解決貿易爭端,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爭端解決方法。因此,我們在遇到因服務貿易壁壘引起的爭端時,要充分利用WTO爭端解決機制,合理解決爭端。最后,加強遭受服務貿易壁壘相關救濟的立法。在外國對中國服務貿易設置壁壘、實行歧視性待遇和不公正貿易時,我們能依靠法律手段爭取自己利益,能按照法律規定及時采取相關保護手段。[10]

(六)加快服務貿易人才培養,加速企業自主創新

中國與發達國家在服務貿易方面的差距,歸根結底是服務專業人才數量和質量的差距。為加快中國服務貿易的發展,一方面,政府要制定措施,形成多渠道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要鼓勵和引導高等院校建立與服務貿易發展相適應的學科和專業,支持高等院校、職業院校、科研院所與有條件的服務企業建立服務貿易實習實訓基地;對國內外服務貿易培訓機構,對獨資或與高校、企業合作成立培訓機構給予審批便利。教育、人事和勞動保障等部門,應按照服務貿易發展需要,調整和完善職業資格和職稱制度,盡快設立相應的職業資格和職稱。[6]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充分發揮現有高層次服務貿易人才的作用,避免由于外資服務企業的大批進入而造成國內人才的流失,為服務貿易積累和培養長期競爭優勢。與此同時,加速服務業企業的自主創新,培育有國際競爭力的服務業企業,提高服務業研究和基礎設施的投入。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國際服務業競爭,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有序承接國際現代服務業轉移,改進外匯與資本流動管理,支持有條件的服務企業到境外投資。

參考文獻:

[1]劉海云,余道先.中國服務貿易:總量增長與結構失衡[J].國際貿易,2008,(2):33-36.

[2]陳繼勇,余道先.知識經濟時代世界服務貿易發展的新趨勢及中國的對策[J].世界經濟研究,2009,(4):3-8.

[3]那穎.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社科縱橫,2008,(7):25-27.

[4]徐倩.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制約因素與對策研究[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7,(10):25-26,40.

[5]周中林.當代國際服務貿易發展趨勢與我國應對策略[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0):80-83.

[6]陳文玲.推動服務貿易發展的政策選擇[J].國際貿易,2008,(10):14-18.

[7]楊利娟.中國服務貿易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09,(2):169-171.

[8]武力超.中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現狀與提升對策分析[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8,(1):96-100.

[9]章志剛.服務貿易發展趨勢及其應對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28-31.

[10]劉冰.推動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法律對策[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45-46.

The Current Situation, Constraint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 Service Trade Development

Chen Songzhou

(Department of Economic Management, Shantou Polytechnic, Shantou 515078, China)

篇5

[論文摘要]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世界產業結構的升級,以及第三產業的迅猛發展,服務貿易業也得到飛速發展,并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貿易已是影響、推動一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通過對我國貿易的現狀、發展趨勢進行細致分析,提出了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機遇與對策建議。 

 

服務貿易是將一個國家所具有的服務品生產能力轉變為可貿易的“無形商品”或“無形資產”,轉變為貿易的價值形態,以獲得增值價值的貿易形式,是占用較少資源實現更多財富的貿易途徑。當前,世界經濟正在向服務型經濟轉型,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可促進對外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從而推動我國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邁進步伐。 

一、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現狀 

伴隨著三十年改革開放,我國的服務貿易保持了迅速發展勢頭,規模不斷擴大,國際地位也得到了提升。事實上,我國的自然資源和初級勞動力資源相當豐富,服務貿易出口結構以資源和勞動密集型為主,并且長期以來在國際旅游業、海洋運輸和建筑業等產業方面都具有一定優勢,但同時在咨詢服務、金融保險和專利技術等知識密集型的服務領域內卻還處于競爭的劣勢,發展稍顯不足。因此,我國雖已經發展成為一個貿易大國,但從種種方面看,還不能被稱為服務貿易強國,其具體體現如下: 

1.服務貿易規模偏小 

據wto統計,2007年中國服務貿易出口占全球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3.4%,雖比2005年提高了0.4個百分點,但仍排名世界第八位,而進口排名也保持第七位,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的比重極不相稱。 

2.服務貿易差額擴大 

在我國服務貿易數量迅速增長的同時,服務貿易的逆差也成逐年擴大的趨勢。這些逆差主要存在于運輸、保險、專利特許、咨詢和電影音像等服務項目中。一直以來,運輸業都是我國服務貿易逆差的主要原因。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服務貿易領域開放的擴大,以及保護知識產權力度的加大,我國保險服務、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咨詢業項下的貿易逆差也呈逐年擴大趨勢,逆差的長期存在和擴大將嚴重影響到我國服務貿易未來的發展。 

3.服務貿易結構不合理,競爭力較低 

一直以來,我國服務貿易結構都是以勞動和資源稟賦密集型服務貿易為主。雖然近年來新興服務貿易的比重有所增加,但服務貿易格局仍然呈現出低水平發展的態勢。以2004年的貿易結構為例:旅游、運輸和其他商業服務的比重分別為33.35%、27.2%、18.15%,而保險、金融、計算機與信息服務、技術專利使用和特許費用等新興服務貿易產業比重分別為4.83%、0.17%、2.14%、3.54%。這種貿易格局與歐美發達國家正好相反,表明我國處于服務貿易國際分工中附加值較低的環節,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較低的現狀。 

4.管理體制與法制建設不夠完善 

管理體制不完善,我國對服務業的管理不夠統一;法制建設比較滯后,雖然我國先后頒布了《海商法》、《商業銀行法》、《保險法》等一批涉及服務貿易領域的重要法律法規,但卻未能形成完整的服務貿易立法體系,已有的法律法規和內部文件立法層次較低且缺乏協調性,與gats的接軌也尚未實現;基礎設施和信息化建設還不夠,雖然就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交通、電訊、文教、能源等基礎設施都有了較大的改觀,但總的來看仍與世界發達國家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二、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趨勢 

1.國際服務貿易發展迅猛,增長速度高于貨物貿易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的發展.世界經濟復蘇增長,企業和個人對服務的需求更加強烈,服務的國際間流動逐步興起,使得服務貿易成為新的貿易增長點。1980年~2006年,世界服務貿易出口額從3650億美元增至27559億美元,26年間增長了6.6倍,占世界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從七分之一上升到近五分之一。但與服務業的gdp占比相比,2006年,服務貿易在全球貿易中的比重仍較小,表明全球服務貿易還不夠發達,全球經濟競爭的重點還處于從貨物貿易轉向服務貿易的初始階段。同時也說明,服務貿易還是一片未充分開發的“處女地”,并注定成為各國競相圈地的焦點地帶。 

2.新興服務行業不斷涌現,服務貿易結構進一步調整 

服務貿易發展速度驚人,規模不斷擴大,涉及的部門越來越多,涉足的領域也日益廣泛。隨著全球科技產業化浪潮的不斷發展,高新技術廣泛應用到服務產業,會計、咨詢等專業服務,建筑設計服務,計算機信息外包服務等新興服務行業不斷涌現并迅速擴張。正是由于這些新興服務業的興起,世界服務貿易結構得到了進一步凋整。據有關數據顯示,長期以來占世界服務貿易額60%左右傳統服務項目,如運輸、旅游服務在發展中份額現在正逐年呈下降趨勢,而其他新型服務(包括通訊、金融、信息、專利許可和其他商業服務等現代服務行業)則增長較快,其所占比重不斷上升。 

據《華爾街日報》稱,ibm準備把美國本土4730個編程工作崗位轉移到印度、中國等國家,即將編程服務外包到成本更低的地方,同時將高薪職位大量輸往海外。惠普、甲骨文、埃森哲、美國在線、英國諾維奇保險公司等大型跨國公司也都計劃將部分服務業務轉移到印度或中國。 

3.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發展仍不平衡,但差距正在縮小 

目前,發達國家在世界服務貿易中仍占主體地位。從規模上看,發達國家在服務貿易上對發展中國家存在大量順差。而從結構上看,發達國家憑借其技術與經濟實力、制度優勢,以及規則的制定權利,在發展迅猛的知識含量高的新興服務貿易領域存在絕對的比較優勢。發展中國家在總體結構上存在明顯劣勢,只是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旅游及運輸等傳統服務貿易部門有一定的競爭能力。比較樂觀的是,發達國家有逐步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服務貿易的趨勢,這一趨勢使發展中國家在國際服務貿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斷上升。 

三、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發展我國服務貿易的對策建議 

1.大力發展國內服務業 

國際服務貿易的迅速發展是以強大的國內服務業為前提保障的。目前我國國內服務業相對發展落后,嚴重制約了服務貿易的發展。應有重點、有步驟地大力優化服務行業結構。首先,對于投資少、收效快、就業量大、與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行業,如商業、物資業、金融業、保險業、飲食業、旅游業、房地產業、居民服務業和文化衛生業等,國家需對其進行重點扶持、加大發展力度。其次,加大對技術、知識密集型服務行業人才培養的投入,加速發展與科技進步相關的新興行業,如咨詢業、信息業和各類技術服務的行業。再次,堅決發展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全局性、先導性影響的基礎行業,如交通運輸業、科學研究事業、教育事業和公共事業等。此外還應重視農村第三產業的發展,特別是農業產前、產中、產后服務行業的發展。同時,發展服務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要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努力提高服務質。服務產品質量不僅對服務企業本身的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高有決定性的作用,也是提升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基礎。 

2.實施以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為導向的發展戰略 

根據比較優勢理論,我國可以按照服務業各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地位確定產業結構和行業發展順序,同時根據競爭力的變化調整產業結構,以實現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全面提升和優化,從而獲得動態比較利益。盡管我國的服務業總體上落后于各發達國家,但在某些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的服務領域仍具備一定優勢。因此,可根據服務產業部門在經營規模、市場份額、增長速度和比較優勢等方面的排序,確定發展服務貿易的戰略重點,同時逐步開放國內服務市場,引進國外競爭,促進國內服務業行業學習先進技術經驗。但是服務貿易自由化是個漸進過程,在開放國內服務市場時,應結合國際服務貿易發展趨勢,根據我國服務業的具體情況,有重點、有步驟地開放。

3.建立和完善我國服務貿易管理體制,轉變政府職能 

服務貿易涉及許多部門,與國家主權和國家經濟安全密切相關,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完善科學的服務管理體制,確定統一協調的服務貿易進出口政策。政府對服務貿易的管理,主要是建立和完善市場競爭環境,規范市場競爭秩序,提供優質服務,搞好投資軟環境建設。首先,要明確服務貿易的管理范疇。我國商務部是對外貿易政策的管理部門,其管理職能主要是規劃進出口的發展戰略,參與制定貿易法律、法規,對外協調與其他國家的服務貿易關系,并落實gats的有關條款。其次,要繼續規范服務貿易進口,把握好對外商投資服務貿易必要的審批權,避免和防止對我國經濟和產業的損害。再次,繼續完善對服務貿易出口的管理,防止服務貿易出口外匯的流失。應該把占我國服務貿易外匯收入比重達70%的旅游外匯管理、國際貨運管理和境外承包工程外匯收支管理作為重點,加強檢查和管理的力度。同時,加大扶持我國國際服務貿易的出口力度。我國的服務貿易一直處于逆差,因此應注意發揮我國經濟的比較優勢,進一步拓寬勞務輸出市場,擴大境外承包工程和勞務輸出規模,多渠道增加服務貿易出口收入。 

4.制定適度的服務貿易保護措施 

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同程度地對服務貿易實行保護。我國服務業基本上屬于“幼稚產業”,除了一些勞動密集型的建筑、旅游、運輸等傳統產業外,涉及知識和資本密集型的服務業發展都不夠成熟,目前還無法與外國匹敵。gats對發展中國家做出了很多保留與例外,特別是在國民待遇、最惠國待遇、市場準入、逐步自由化,以及對發展中國家服務業發展援助方面予以很大的靈活性。因此,要認真研究掌握gats的各項規則,充分利用這些例外,這些保護“幼稚產業”,提高發展速度。 

5.加強我國服務貿易法律、法規建設 

服務貿易的發展和市場有著嚴格的法律法規,在制定法律法規時。應加強對gats、wto有關條款的研究,盡快建立健全既符合本國經濟發展目標又不違背國際法準則的法律法規。對服務市場準人原則及服務貿易的稅收、投資、優惠條件等以法律形式確定下來,以增加我國服務貿易的透明度。在立法的同時,要注意與國際接軌,在指導原則、立法精神等方面,向國際標準靠攏,廢除妨礙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的法規,修改、完善不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法率和法規。 

綜上所述,隨著世界新一輪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貿易自由化進程的繼續推進,服務業和服務貿易在各國經濟中的地位還將不斷上升。但就服務業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而言,全球服務貿易的發展尚不成熟,世界服務貿易利益新格局還尚未形成。為順應這一趨勢,我國需不斷調整國內經濟政策,爭取打破服務貿易壟斷,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同時要加快法務立法,建立系統的法規體系,并加強服務貿易人才的培養,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 

 

參考文獻: 

[1]鄧世榮:中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m].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403) 

[2]鄭吉昌:國際服務貿易.中國商務出版社,(200405) 

[3]趙永寧:淺析我國國際服務貿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經濟師,2001,(8):182-183 

[4]馬牧云:國際服務貿易發展趨勢及我國的對策[j].黨政干部學刊,2002,(9):19-29 

[5]張蘊如:中國服務業的開放度與競爭分析[j].國際經濟合作,2002,(4):34-37 

篇6

關鍵詞:中國;韓國;服務業;服務貿易

中圖分類號:F06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5-000-02

服務業作為國家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其發展水平正成為衡量一個經濟體產業結構層次與經濟發展水平以及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目前,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等國家中服務業在占GDP和就業率的比重超過70%。服務業的快速增長,依賴于人口的高齡化和國家福利的增加以及保健、醫療以及對私人服務需求的增加。同時企業的生產過程中,外包業務不斷增加,從而使得服務越來越走向專業化,并且伴隨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企業的交易費用日益減少。

自1978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服務業發展迅速,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提高,2014年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達到48.1%,高于第二產業和第一產業。韓國做為初步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的國家,2014年服務業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更達到59.6%,特別在就業方面,2014年韓國的73.6%的人員從事在服務業。

在中國和韓國服務業飛速發展的背景下,進入21世紀中韓服務貿易也達到快速發展。2014年中韓服務貿易總額更達到361.6億美元,比起2000年的46.1億美元相比擴大約7.8倍規模,中韓服務貿易實現了飛躍性增長。今后,借助2015年6月1日簽訂的中韓FTA兩國服務貿易和服務業合作將面臨更加廣闊的發展機遇。

一、中國和韓國的服務業發展

1.中國的服務業發展

自1978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服務業發展迅速,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提高。1978年服務業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只有23.9%,低于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比重,但2014年經過強勁增長已經達到48.1%,高于第二產業和第一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相反,農業等第一產業在GDP中所占的比重由1978年的28.2%,2014年下降為9.2%,制造業等第二產業在GDP中所占的比重由1978年的47.9%,2014年下降為42.7%。

從就業人口來看,自1978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服務業就業人口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也日益明顯。1978年服務業就業人口在全社會就業中所占的比重只有12.2%,但2014年已經達到40.6%,高于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成為吸收就業人口的主導力量。相反,農業等第一產業就業人口在全社會就業中所占的比重由1978年的70.5%,2014年下降為29.5%,制造業等第二產業就業人口在全社會就業中所占的比重由1978年的17.3%,2014年下降為29.9%。

2.韓國的服務業發展

自1962年的“經濟開發5年計劃”為標志,韓國在政府主導的出口導向型工業化政策下逐步擺脫狹小的國內市場和貧乏的自然資源,把出口貿易作為突破口,迅速步入了經濟起飛和迅猛發展的新軌道。由此韓國的服務業發展比中國起步早,1978年服務業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就已達到44.3%,并且1988年以來一直占據50%以上的份額,2014年服務業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更達到59.6%,超過第二產業38.1%和第一產業2.3%之和,說明服務業正引領著韓國的經濟發展(參見表3)。特別在吸收就業方面,2014年韓國的73.6%的就業人員從事在服務業,比起中國的40.6%相比高出很多(參見表4)。這與韓國已經步入發達國家行列,而中國還處于發展中國家的階段相關。

二、中韓服務貿易的發展

中國和韓國服務業飛速發展的背景下,進入21世紀中韓服務貿易也達到快速發展。2000年中韓服務貿易總額達到46.1億美元,但此后2004年中韓服務貿易就超過了100億美元,2008年又超過了200億美元,2014年中韓服務貿易總額更達到361.6億美元,比起2000年的46.1億美元相比擴大約7.8倍規模,中韓服務貿易實現了飛躍性增長。

具體來看,2000年的中國對韓服務貿易出口只有26.45億美元,但2014年達到了143.2億美元,是2000年的5.4倍,實現了19.7%的平均增速。2000年中國對韓服務貿易進口則只有19.66美元,而2014年達到218.4億美元,是2000年的11.1倍,實現了高達28.2%的平均增速(參見表5)。2014年中韓服務貿易中占據主要地位的是旅游業占總貿易額的33.5%,其次為運輸業占據29.4%,第三位的是服務外包業占16.5%,第四位的是商務服務業占11.4%,上述四個部門交易占據中韓服務貿易的90.6%。

三、中韓服務業合作的未來前景

2004年中國成為韓國第一貿易伙伴國,2008年中韓兩國建立了戰略伙伴關系,2015年6月1日中韓兩國正式簽署FTA協定,隨后12月20日FTA協定正式生效且首次降稅同時啟動,并且2016年1月1月第二步降稅也已實施。中韓FTA,對中國來說是迄今為止最具影響力的自貿協定,同時是以中國為核心的未來東亞經濟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的來看,中韓兩國在世貿組織多哈回合談判的基礎上,在服務貿易領域達成了更高的自由化水平,并得到了彼此重點關注的開放領域的讓步。韓國主要在速遞和建筑服務領域向中國做出了超出其已簽其他國家FTA協定的承諾,中國也在合作拍攝電影、電視劇紀錄片動畫片共同制作、建筑、法律、環境、體育、證券等領域作出了更加開放的承諾。同時,中韓兩國宣布FTA生效后在服務貿易領域開啟第二階段談判,營造更加開放和寬松的服務貿易環境。今后,中韓FTA將使兩國企業獲得前所未有的機遇,獲得更低的關稅和更大的共同市場,兩國間商業活動和經貿往來將更加自由、便利和規范,從而推動中韓服務貿易和服務業合作實現更高層次飛躍發展。

參考文獻:

[1]崔文.順應中韓FTA開創長吉圖地區服務業發展新路徑,延邊大學學報社科版[J].2016(1).

[2]江小涓,李輝.服務業與中國經濟:相關性和加快增長的潛力[J].經濟研究,2004(1).

[3]崔文.吉林省應對中韓自由貿易協定的策略,吉林日報[N],2015年8月25日。

篇7

論文關鍵詞:國際貿易;服務貿易;出口;差距

論文摘要:在國際貿易中,服務貿易也占有一席之地。而我國服務貿易出口主要集中在旅游、運輸等傳統服務行業上,但是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水平總體偏弱,與許多發達國家還是相差很多,所以本文詳細分析了差距的表現及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方向。

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水平雖然在逐步提高,而整體薄弱,發展滯后,出口行業結構又極不合理,以資源和勞動密集型服務貿易項目占主導地位的出口結構。我國在服務貿易收支中一直處于凈進口狀態。我國新興服務貿易項目出口比重非常之低,計算機和信息服務業比重不超過3%,咨詢服務業比重不超過10%,金融保險業比重1%都不到.近乎為零。而且這種傳統服務貿易項目出口占主體地位的局面延續至今依然沒有改變,反映了結構的極不合理。而且從服務貿易出口變化來看,傳統服務貿易項目從20005年開始穩步上升,而新興服務貿易項目卻變化不大。在服務貿易中我國不具有比較優勢,而是處于比較弱勢狀態。不過,從競爭力系數長期變化趨勢來看,2004年數值為0.08,2005年數值減小至0.06,2006年進一步減少至0.05,這就意味著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水平在逐漸提高,但還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為與原點還有距離。從1998年的240.6億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914.2億美元,提高近4倍。服務貿易的國際地位也在顯著提高,出口額排名從1997年巧位上升到2006年8位。但是出口額占世界市場上的份額卻非常小,2005年我國服務貿易出口額比重僅為3.1%。我國服務貿易始終處于大量逆差狀況,貿易逆差從2000年的56億美元一直增加到2004年的108億美元,體現了我國服務貿易整體競爭力在全球趨于劣勢。

現在我國的服務貿易出口主要包括運輸和旅游業這兩大傳統服務貿易項目。但是在發達國家占據了服務貿易出口主體的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金融保險業新興服務貿易行業在我國比重卻非常低。2006年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達1917.5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22.1%。我國服務貿易總量上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然而從結構上來看我國服務貿易發展卻是滯后的。2006年我國貨物貿易總額超過1.7萬億美元,而服務貿易額僅有1928.3億,只占貨物貿易總額約11%,這個比重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所以,我國在服務貿易出口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水平。

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依賴于一個國家整體生產效率,而生產效率提高又依賴于交易效率提高。目前我國多數城市中的服務業基本是以傳統商品零售業、餐飲、旅游等系列為主,其比重約占第三產業GDP的60%以上。建筑師、會計等事務所亟待發展,房地產、咨詢、信息和廣告等中介公司以及新型生產業剛剛起步,投資、證券尚處于開發階段,而文化產業則嚴重滯后。可見,我國目前服務業以傳統行業為主體,新興行業相對不足;自然資源和勞動密集型行業居多,知識、技術密集型行業居少。所以要發展服務貿易,首先需要從發展服務業著手,而我國服務業有很多是具壟斷性質,如金融、電信、鐵路等等,由于政府規定了十分嚴格的市場準入的限制,即市場化程度的不足限制了競爭,從而阻礙了此類服務業的發展。一個國家需要創造好的制度和制訂好的政策,保障交易效率提高,從而促進各行業專業化水平提高,進而促使生產效率提高和GDP穩步快速增長,從而使人均國民收入得以增加。但是服務需求不足,既抑制了進口需求,也制約了服務出口能力。同時生產貿易很多是伴隨貨物貿易而產生的,如進出口信貸服務、國際貨運服務等。所以只有貨物貿易規模不斷擴大,才會導致服務貿易需求增加。2006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雖位居世界第三,總量可觀,然而貨物貿易出口的層次較低,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出口商品所占的比重并不高。我國貨物出口的50%以上是靠加工貿易方式來實現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中80%以上是由外資企業完成的.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我國現在服務貿易在出口方面水平還是很低,各個服務貿易企業應該充分提高國際競爭的能力,同時也要增強我國的生產性貿易的發展,只有這樣,多品種齊頭發展,我國服務貿易會發展到世界同期水平。

篇8

關鍵詞:服務貿易;發展現狀;對策研究

一、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現狀

(一)進出口總額分析

2000-2010年我國服務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從2000年的660億美元增長到2010年的3624億美元,十年間增長了5.5倍,年增長率達到了18.6%。2010 年的服務貿易總額在經歷2009 年的低谷之后,實現了較快增長,比2009 年增長26.4%;服務貿易進口居世界第三位,出口居世界第四位,進出口總額居世界第四。雖然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速度比較快,但由于起步較晚,發展規模和水平與世界其他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二)進出口差額分析

近些年來我國服務貿易在快速的發展,規模不斷擴大,但服務貿易一直都處于逆差狀態,這與我國貨物貿易的發展很不平衡。2000-2010年間我國服務貿易一直處于逆差狀態,且逆差規模成逐步增大的趨勢。特別是,2008年后,逆差金額增加到百億美元,2009年更是接近300億美元。根據WTO數據分析,1980~2010年,發達國家的服務貿易收支一直保持著明顯的順差狀態,而且服務貿易的順差還在逐年增加。

(三)行業結構分析

1.出口行業結構

出口行業的結構不僅可以反映出我國經濟結構是否合理,還可以推斷出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潛力。2000-2010年各行業出口額占服務貿易總出口額比重中,三個比較大的項目是旅游、其他商業服務和運輸,比重分別為26.9%、20.9%和20.1%,合計占我國服務貿易總出口的67.9%。由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的比較優勢主要體現在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的服務產業上,我國經濟與貨物貿易的高速發展并沒有推動我國服務貿易的轉型,知識與技術密集型服務行業的發展形勢仍然不容樂觀。

2.進口行業

在服務貿易進口行業結構方面,所占比重較大的仍然是運輸、旅游和其他商業服務。與出口行業結構不同的是,運輸行業的比重最大,達到了32.9%,占了我國總進口額的三分之一還多。運輸服務的進出口額都比較高,這與我國貨物貿易的快速增長有很大關系。除此之外,計算機信息與服務、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咨詢、廣告和宣傳等服務行業近年來進口比重有了明顯的上升。這表明我國在積極融入世界技術和知識革命。服務貿易的進口結構有望進一步優化完善。

(四)開放度分析

服務貿易的開放度是指一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占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比。它反映了一國參與世界服務貿易的程度,也體現了一國經濟增長對國際服務業市場的依賴程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一國服務貿易和貨物貿易的開放度提供了相關的計算公式,公式如下:

SO=(Sx+Si)/GDP

CO=(Cx+Ci)/GDP 其中,SO、CO分別表示服務貿易開放度和貨物貿易開放度;Sx、Si分別表示服務貿易的出口總額和進口總額;Cx、Ci分別表示貨物貿易的出口總額和進口總額;GDP是國內生產總值。

2000年以來,我國服務貿易的進出口總額逐年增加,服務貿易占GDP的比值即服務貿易開放度也呈現一種逐年上升的趨勢,服務貿易開放度從2000年的5.51%上升到2010年的6.16%。2007年我國服務貿易開放度為7.18%,這已是近十年來服務貿易開放度的最高值,但仍遠遠低于同期62.18的貨物貿易開放度。從國際范圍看,很多發達國家的服務貿易開放度都超過了10%,而我國仍然長期在6%-7%之間徘徊。

(五)國際競爭力分析

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可以用貿易競爭力指數(TC)來評價。服務貿易競爭力指數(TC)又稱比較優勢指數(CAI),它能夠從總體上反映出計算對象的比較優勢狀況,大致反映一個國家某行業或某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和市場定位。其計算公式為:

TC=(出口-進口)/(出口+ 進口)

TC的取值范圍為[-1.1],TC0 表示處于競爭優勢,越接近1表示競爭優勢越強;TC=1 或- 1 代表一國該產業只有進口或只有出口的極端情況。

就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總體情況而言,從2000-2010 年我國服務貿易整體TC 指數一直為負,這表明我國服務貿易在國際市場一直處于比較劣勢,國際競爭力較弱。但自2004-2008年,我國服務貿易的TC 指數負值逐漸減少,說明其國際競爭力有所提高。2009 年之后,競爭力指數又有升高,從-0.10上升到2010年的-0.06,表明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又在恢復性提高。

二、發展我國服務貿易的對策研究

(一)擴大服務貿易對外直接投資

根據小島清的其邊際產業擴張理論,傳統工業部門到國外生產要素和技術水平相適應的地區進行投資,其優勢遠比在國內新行業投資要大。擴大服務貿易對外直接投資為延長我國勞動密集型服務貿易的比較優勢提供了一條途徑。小島清在邊際產業擴張理論中指出,對本國已經或即將喪失比較優勢產業,可通過對外投資延長其生命力。而我國服務貿易正在喪失比較優勢,因此通過擴大對外直接投資可延長其生命力。

(二)加強人才培養

動態比較優勢理論指出,當一國的要素稟賦或要素密集度發生改變時,比較優勢可能會發生變化。隨著我國對人才、科技創新投入的增加以及對技術、外資引進力度的加大,我國的要素稟賦和服務部門的要素密集度正在發生緩慢的變化,服務的技術水平和資本含量正不斷提高。因此,我們應根據實際情況,逐步發展并建立起資本和技術密集型服務業的比較優勢, 以推動我國服務貿易的健康發展。

(三)提高國內市場需求

提高我國服務貿易國內市場需求,主要有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量的提高;二是質的提高。我國政府和企業應依托巨大的市場需求,努力引導居民優化消費需求的結構,提高服務貿易消費比重和層次;同時要調整國內服務市場,創造良好的服務消費環境,改善服務質量和效率,吸引人們擴大服務消費。

(四)大力發展服務業相關產業

在國內擁有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供應商和關聯輔行業,是服務貿易能夠發展壯大、增強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條件。目前,我們正處于協同制勝的經濟時代,知識和技術使得各產業只有相互支持才能持續發展,因此,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離不開服務業相關產業的支持與協調。這些相關產業不僅包括服務業內部的運輸、旅游、餐飲、娛樂、金融、保險、計算機等,還包括服務業外部的工業和農業等。我們要徹底擯棄輕服務重產品的慣有思路,建立高效完備的相關產業協調和支持機制,全面推動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五)營造公平激烈的競爭環境

一個行業中存在著激烈的國內競爭與該行業保持國際競爭力二者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激烈的國內競爭引導企業努力尋求提高生產與經營效率的途徑,反過來促使它們成為更好的國際競爭企業。國內競爭給企業帶來創新、改進質量、降低成本等一系列壓力。因此,我國服務貿易企業要想在國際市場上具備較強的競爭力就必須先經過國內市場激烈競爭的歷練。而政府和相關行業組織就必須從這個角度出發,為服務貿易企業的國內競爭營造一個公平的環境。

參考文獻:

[1] 馮宗憲,郭根龍.國際服務貿易[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

[2] 朱玉贏.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現狀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1.

篇9

內容摘要:本文針對目前世貿組織成員方對高等教育服務的出價進行研究,以使我國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對當前國際高等教育服務貿易的發展和影響有一個客觀地認識。

關鍵詞:高等教育服務貿易 跨境高等教育 出價

近十年來,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突出表現在留學生數量的增加,在本國注冊參加國外教育項目和機構的學習、或者完全通過國際互聯網絡接受其他國家高等教育機構課程學習的人數增加。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日益加快,西方國家政府大幅度削減公共服務領域的投入,高等教育已經日益表現出其非公共產品的一面,特別是在跨境高等教育方面。

教育服務具體分為初等教育服務、中等教育服務、高等教育服務、成人教育服務及其他教育服務五類,其中高等教育服務包括中學后的職業和技術教育和其他高等教育服務,前者指次級學位資格的職業和技術教育,強調實際技能,但也包括理論知識背景的學習,后者指獲取大學學位或同等學位的教育。

國際高等教育服務貿易的發展現狀

20世紀90年代,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簡稱OECD)國家接受了85%的全球外國學生,目前,這一比例還在增長。2003年,有2.12 百萬外國人在 OECD國家學習, 比上一年增長了11.5%,其中70%在澳大利亞、法國、德國、英國和美國學習,其中又有三分之一的外國學生在美國學習,而學生主要來自中國、印度和東南亞。從1998年開始,澳大利亞的市場份額有所增長,英國和美國的市場份額下降。但是到美國的中國和印度學生增長了47%和12%。

目前在亞太地區還出現了大量的教育項目和機構的移動,項目跨境移動,主要是指跨境教育合作項目、通過國際互聯網絡提供的學習項目和向國外機構出售或特許教育培訓課程等。教育機構跨境移動,主要是在國外設立教育機構或開展合作辦學等。20世紀90年代后期,馬來西亞政府開始鼓勵外國大學在馬來西亞建立分校。目前馬來西亞有四個國外大學的分校和600多所私立學院頒發當地或國外的資格證書。2001年,中國香港地區有150個國外教育機構和40個國外專業機構單獨或與當地機構一起提供645種課程。中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于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分別批準了32、40、61和78項授予國外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學位的合作辦學項目。

跨境高等教育增長的主要原因是為促進互相理解,滿足知識經濟對技術人員移民的需求,獲得高等教育產生的收益,促進本國高等教育能力的建設。各國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需要考慮上述四方面的驅動因素,這四方面的驅動力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在促進本國高等教育能力建設的同時,可以兼顧促進互相理解,滿足知識經濟對技術人員移民的需求和獲取高等教育產生的收益。目前,跨境教育無論以何種方式提供,發展援助、非盈利合作和越來越多的貿易往來,均是在各種各樣的合同安排下進行。因此,無論是從統計數據,還是從各國的高等教育政策來看,高等教育服務貿易都存在發展的潛力,并為人們所重視。追求商業利益的高等教育服務貿易雖然不是各國發展跨境教育的全部內容,但至少也是各國或地區貿易和教育政策的目標之一。

國際高等教育服務貿易出價的特征

從世貿組織多哈回合主要高等教育服務貿易國的出價和國際高等教育服務貿易的發展狀況可歸納出目前國際高等教育服務貿易發展的特征,這有助于人們對有關高等教育服務、高等教育服務貿易和跨境高等教育等問題的認識,本文對主要的出口國美國、德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和主要的進口國中國、印度、日本和韓國等國的出價進行分析(如表1所示)。

開放度增加

一些國家在新的回合談判中已決定對高等教育進行承諾,這些國家主要有:美國、日本、瑞士、印度和韓國等貿易大國。已經對教育進行了承諾的國家,也提高了其出價,例如美國在其初始的出價中并沒有包括高等教育,只有成人教育和其他教育服務。通常只要對教育服務進行了承諾的成員,均包括了對高等教育服務的承諾。

態度謹慎

目前,仍有一些國家沒有對整個教育部門進行承諾。加拿大明確表示,不對加拿大的公共教育進行談判,保持其在所有國際貿易協議中公共教育政策的彈性,確保公共教育不會受到GATS危害。另外,智利、冰島也沒有對教育部門進行承諾。這反映了整個國際社會對教育納入世貿組織的兩種完全不同的觀點和做法。一種意見支持將教育納入世貿組織,一種意見則反對將教育納入世貿組織。而加拿大的立場與其管理體系有很大的關系,加拿大沒有教育部,教育由各省政府負責。加拿大約有九十余所綜合性大學及附屬學院,多數為公立的。

多數出價限于私人高等教育服務

瑞士、墨西哥、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歐盟等國家和地區明確指出,高等教育服務貿易的承諾范圍只限于私人高等教育服務。這等于認可私人高等教育服務具有商業化的特點,更多地表現為私人物品的性質。而教育服務公共物品屬性的實現則由公共教育機構完成。

出價排除的具體部門差別較大

美國排除的是飛行教育,韓國排除的是醫療、健康及相關教育服務、學前和中小學的教師培訓。中國不包括軍事、警察、行政和黨校等專門的教育服務。這反映了各國所關注和敏感的部門不同。

1995年跨境高等教育市場估計為270億美元,1999年為300億美元,2002年為350億美元。因此,無論從統計數據來看,還是從世貿組織主要成員方的出價情況來看,或從高等教育服務本身所具有的公共和私人物品的混合特性來看,高等教育服務貿易不可能在短期內迅速地增長。

國際高等教育服務貿易對中國的影響

長期來看,整個跨境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服務貿易將隨著經濟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而穩步增長。比較世貿組織主要成員方已經作出的承諾和出價,中國在境外消費、商業存在和自然人移動上的承諾已經很高,今后開放的壓力主要在跨境交付上。因為高等教育的主要出口國美國、德國、英國、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等國已經承諾在跨境交付上沒有限制。這就需要中國一方面要重點研究這些國家在遠程高等教育方面的實踐和經驗,另一方面要研究日本和韓國在這方面的動態,目前日本和韓國在跨境交付上同中國一樣,也沒有作出承諾。

篇10

關鍵詞: 零售業 經濟衰退 對策

21世紀初,亞洲,尤其是經濟飛速發展的中國已成為全球零售巨頭利潤的主要來源。在零售業嚴冬的當下,國際零售巨頭們在中國如何動作,給中國零售業可能帶來哪些機遇與挑戰,而中國零售業將如何應對等等問題已是當前人們比較關注的課題。

一、國際零售服務貿易與我國零售業的發展現狀

1、國際零售業服務貿易的總體現狀

全球化步伐正在加快,其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經濟的全球化使各國市場呈現多樣化、國際化,消費者不僅只滿足于本國的商品及服務供給,而且對具有異國文化的商業服務也產生廣泛需求,這為各國零售業的國際化提供了市場條件。

二是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發達國家零售業由于西方國家經濟增長緩慢、消費不振、市場增長空間有限,制約了國內零售商業的擴張。另外,零售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實現了組織化和規模化,而市場飽和以及過度競爭導致國內經營成本上升,商業利潤不斷下降。于是各國大型零售商紛紛沖破本國市場局限,進軍海外市場,在國外開店,在全球采購商品,并將全球化發展定為其發展目標。

三是國際零售服務貿易的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在國際服務貿易格局中,發達國家在進出口方面都占絕對的優勢。跨國銷售額,包括沃爾瑪、家樂福、阿赫德、麥德龍等在內的世界超級零售企業,每年都以百億美元計算。從進入國家和地區的數量來看,世界約20多家零售業巨頭開展跨國經營,其店鋪分布于歐、亞、中南美和北美等40余個國家和地區。

2、我國零售業的發展現狀

經過20多年的改革和發展,我國零售市場體系已初步建立,并正在向現代零售市場體系的方向發展和完善,零售市場經營主體規模不斷擴大。

隨著居民購買力的持續提高,市場供應商品的極大豐富,以及市場經營主體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零售市場總體規模迅速擴大。2006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12.6%,2007年上半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5.4%,增幅為1997年以來的新高。居民消費多元化和層級性的發展,促使我國零售業業態快速發展。目前,我國零售市場上的零售業態,幾乎包含了世界上所有的零售業態,以連鎖經營形式發展的現代零售業態己成為我國零售業發展的主流。

連鎖化、集團化經營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零售企業重組、并購等改革步伐加快。大型零售企業規模持續快速擴大,漸成零售市場主體。2006年,中國零售企業百強商品銷售總額為8742.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1%,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11.4%。

我國現行的國內零售市場開放政策,總體上非常接近加入WTO所作的承諾,在開放地域上已經超出了中國的承諾,突出表現為以沃爾瑪、家樂福的大賣場為代表的大型零售商場快速增長。到2008年底,沃爾瑪在我國開設了104家分店,家樂福開店達120家。目前,中國已成為家樂福在法國之外最重要的海外市場。

二、當前我國零售服務的SWOT分析

隨著中國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更多的國外資本通過多種方式進入中國零售領域是必然趨勢。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形勢下,中國零售業既面臨內部的優勢和劣勢,也面臨著外部的機遇和挑戰。

1、內部優勢

(1)改革開放和引進外資以來,我國零售業發生了很大變化,主要表現在:零售市場化程度大大提高;新的經營理念、營銷方式、管理手段和技術在零售業率先使用,引發了國內以流通社會化、現代化,與國際市場接軌為主要內容的流通革命;結構調整成效顯著。

(2)與外商零售業相比較,中國零售業的最大優勢就是熟悉本國國情的本土化優勢。這種優勢主要體現在:民族文化優勢;門店地理位置優勢;與供應商長期關系優勢;區域銷售規模優勢。從總體實力上看,目前沒有哪家國內零售企業能與沃爾瑪、家樂福等國際零售巨頭抗衡,但其在區域上的優勢只是相對的。

2、內部劣勢

(1)企業規模零、散、小,從業人員素質低下。盡管我國流通企業已經具備較大規模,但放在全球背景下看,仍屬中小企業。零售企業的核心是員工的服務,但我國的許多零售企業只注重員工形象,而忽視員工的素質。

(2)經營管理水平不高,經營方式單一。我國零售企業在管理上大多數是粗放式管理,離規范化、制度化、體系化和特色化還有很大的差距,表現出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特色。在經營方式上,零售企業大多采用招商、聯營、代銷甚至出租柜臺,這種經營方式常常導致企業的管理與經營脫離,企業不僅無法提供有特色的優質服務,也無法形成企業的經營戰略。

3、外部面臨的機遇

(1)國內零售市場容量擴大。2008年1—8月份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6.84萬億元,同比增長21.9%,這顯示出我國消費保持強勁增長態勢。我國零售市場業已經成為亞太地區乃至全球最具增長潛力的市場之一。

(2)政策扶持。中國政府已經將過去的管理職能轉變為為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民族大型流通企業。力爭培育出擁有自主品牌、自主產權、主業突出、核心競爭能力強,可以和外國零售企業相抗衡,初步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流通企業集團。

(3)享受加入WTO帶來的權利,可以進入更大的國際市場舞臺。

4、外部面臨的挑戰

我國零售企業外部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跨國零售商的沖擊,因為我國零售業與其差距是顯而易見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規模上的差距。進入中國的外資零售企業普遍規模大,如沃爾瑪公司2007年在華銷售額高達213億元,家樂福為296億元。我國本土零售企業普遍存在著規模相對較小、網點分布不合理、定位趨同化的缺陷,在總體經營規模上與跨國集團有較大差距。

(2)業態形式上的差距。目前,外資零售業在中國市場所涉及的業態包括百貨店、超市、大型綜合超市等現代零售業業態。雖然目前外資零售企業的銷售額只占國內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0%左右,但在競爭激烈的高端大賣場,外資所占的份額已經達到80%以上,擁有絕對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