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綱挈領范文
時間:2023-03-20 08:00: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提綱挈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華氣功的歷史源遠流長。遠在公元前50世紀的伏羲,因創八卦“使萬世之下知有養生之道”而被后人推崇為中華氣功的鼻祖。春秋戰國時期,中華氣功得以迅速發展而形成體系,其中尤以道家、醫家、儒家貢獻顯著。秦漢時期,醫家氣功成為主流,這時期的特點是出現了宗教氣功,即道教氣功的產生、形成和佛教氣功的傳入。魏晉隋唐時期,佛、道二教達于極盛,成為當時的主流。宋元明清時期,最大的特點是出現了儒、道、佛三家氣功的融合,氣功專論頗豐,氣功名著名家相繼問世。
中華氣功傳統理論是現代氣功的根和源,傳統氣功理論散載于數千年氣功古籍之中,主要包括:陰陽學說、八卦學說、五行學說、藏象學說、精氣神學說、經絡學說、五運六氣學說、干支論、整體觀等。現代氣功學則是一門豐富多采、博大精深、包羅萬象的邊緣科學,不但研究哲學、倫理學、社會學、天文學、地學、古化學(丹學)、醫學,而且同現代生物化學、生物物理、生物數學、生物力學、腦化學、定量生理學、分子生物學、量子生物學等相互滲透,還借助于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的科學方法,以深化對生命本質的認識。
中華氣功的功理功法歷經數千年的繁衍發展,至今已有上百家數千種。對古今功理功法的分門別類方法,各家多有不同,現簡述如下:從時間劃分,有古代功法與現代功法之分;從學派、宗教劃分,有道家功法、佛(釋)家功法、醫家功法、民間功法及諸家融合功法之分;從調身形態劃分,有動功、靜功與動靜結合功法之分;從功夫程度劃分,有上乘功法、中乘功法與下乘功法之分;從功效和作用劃分,有醫療氣功、開智氣功、保健氣功、健美氣功、武術氣功、體育氣功、發放外氣功等之分;從所煉方法劃分,有性功、命功與性命雙修功法之分;等等。
姿勢的鍛煉、呼吸的鍛煉和意識的鍛煉,是氣功鍛煉的最基本方法,古人稱之“三調”,即調身、調息、調心,謂練功三要素。調身分坐、臥、站、行四大基本類,古稱“四威儀”。調息之法有數十種,常見的有自然呼吸法、腹式呼吸法、提肛呼吸法、深呼吸法、胎息法、意想呼吸法、口鼻或口口或鼻鼻呼吸法、吐音法或吐字法、數息或聽息法等。調心法有十幾種,主要有放松法、意守法、默念法、良性聯想法等。練功的基本要領是“松靜自然、動靜結合、練養相兼、意氣合一、準確靈活、循序持恒”。
效應與偏差都是練功時或練功后機體所出現的反應。一般說來,自我感覺良好,健康狀況向上的各種生理或心理現象,就叫效應;反之,則是偏差。某些效應與偏差并無明確的界限,或可互相轉化,這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內氣不止、外動不已、走火、入魔謂四大偏差,須引起警惕。對待偏差問題,一是嚴格按功法要求鍛煉,遵守練功注意事項和禁忌要求;二是會正確糾偏,或請氣功師糾偏。
建國40年來,中華氣功沿著科學化、正規化、普及化的方向逐漸發展。在臨床運用方面,氣功能夠防治的病癥已近百種。在科研方面,近年來重點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氣源(包括“內氣”和“外氣”)本質的研究;二是氣功原理的研究;三是應用研究。
篇2
關鍵詞:試卷講評;三部曲;“題-綱-切-領;比-議-規-悟;固”
文章編號:1005–6629(2013)9–0058–04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1 問題的提出
如果說考試是一場刻骨銘心的戰斗,那么試卷講評就是對戰斗的回顧和總結。回顧和總結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下一階段的學習效果。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試卷講評課并沒有充分發揮它的作用,對于教師而言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對于學生來講也只是“對對答案”、“解解不會的習題”而已。因此試卷講評課就出現了以下現象:(1)不管不顧型,即張貼答案,學生自己訂正,不會的習題自己解決;(2)全盤包辦型,即試卷講評課變成了習題課,教師從頭到尾講一遍[1];(3)情緒發泄型,即試卷講評課變成了嘮叨課和批評課,教師針對學生出現的錯誤批評一頓,嘮叨、埋怨充斥著課堂,考的不理想的學生上課很安靜,神情沮喪。這樣的講評課造成的結果是學生對化學成績的不理想仍然處于模糊狀態,光知道自己的化學成績不好,至于為什么不好,什么地方不好,以后怎樣努力全然不知,甚至部分學生害怕考試,對化學學科產生了不良的抵制情緒,最終導致化學學科成為升學道路上的一顆絆腳石。因此,探討有效的試卷講評課是很有必要的。
2 試卷講評課的三部曲
試卷講評課的作用有兩個,一是對于教師而言,通過試卷講評幫助學生溫故知新,彌補不足,規范解題步驟,對學生提出希望和要求,促進學生學科素質的發展;二是對于學生而言,通過試卷講評找到自己的不足,知識上的漏洞,確立今后學習努力的方向。從試卷講評課的兩個作用來看,主要是圍繞著學生的自身發展進行的,這也正好符合“以生為本”的新課程理念。
2.1 試卷講評課在教學中的地位
考試是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的一個常用的手段,通過考試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找到學生的不足之處,為以后的因材施教提供依據,同時也為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提供了條件。試卷講評課是針對學生考試情況而開展的,它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即總結過去,彌補不足,又展望未來,提出要求和努力的方向。因此,試卷講評課在教學中必須重視,因為它是考試的延續,同時也是教學的延續,是教學環節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
2.2 試卷講評課的三部曲模式
正確找到試卷講評的切入點必修建立在認真研究習題和考綱的基礎上,然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現在閱卷方式有兩種:一是網上閱卷,一是傳統的閱卷方式。這兩種閱卷采用不同方式來統計學生的答題情況。對于網上閱卷來說,找到切入點很簡單。因為系統會自動生成習題的正答率,我們可以根據正答率來找試卷講評的切入點。一般正答率低于80%(按一個班50人計算,80%的比率即有10人出錯)的習題,教師應該講評,因為答對的學生中可能還有一部分也不是很清楚,這樣算來接近三分之一的學生出錯的習題必須講。對于傳統的判卷來說,相對麻煩一些。可以采用以下兩種方式:一是在判卷的時候隨時用畫“正”的方法來匯總習題的出錯情況;二是可以通過學生舉手的方式來匯總。通過匯總可以分析出學生的答題情況,然后把出錯多的習題認真研究,結合前面的“題”和“綱”分析,把學生的錯誤歸類于具體的知識點上。
例如:在一份試卷中通過正答率分析,匯總出學生出錯多的習題主要涉及到離子共存、離子方程式書寫和離子方程式判斷正誤的習題上,我們就可以把這些內容歸類于離子反應這個知識點上,也就是說離子反應的問題學生沒有掌握好,因此離子反應就是這次試卷講評的一個切入點。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就可以找到學生的弱項在什么地方,在試卷講評時就可以做到詳略得當,即出錯率高的要詳細講,出錯率低的要略講或不講,切忌面面俱到。
2.2.1.4 領
引領的意思。試卷講評課的一個目的是糾正錯誤,彌補漏洞,另一個更重要的作用就是引領作用,引領學生的學習方法,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正確的方向上來。通過試卷講評可以引領學生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分類、引申擴展、加強應用,通過試卷講評可以讓學生明白自己的不足之處,明確今后學習的目標方向,引領學生高效地學習。因此,在試卷講評前,應該結合學生的答題情況和平時的表現,認真分析學生出現錯誤的原因,認真思考通過試卷講評計劃把學生的思維引向什么方向,通過此次考試學生應該吸取什么教訓,應該發揚什么精神,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如何改進,試卷的講評就是起到一個“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的作用。
2.2.2 課堂的實施過程“比-議-規-悟”
課堂實施過程,是教師和學生互動的過程,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積極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強烈的求知欲是學好的一個重要前提。新課程理念提倡課堂“以生為本”,教師主導,指導學生的實際活動和交流,讓學生參與研究的過程,體會研究的樂趣。試卷講評課對于學生來說難度不大,完全可以發揮學生的能動性。操作如下。
2.2.2.1 比
與標準答案作對比。現在很多學校采用的是網上閱卷,網上閱卷的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學生不知道是怎么錯的,因此,向學生展示標準答案是必須做的。學生通過比對答案可以清楚地找到自己的問題,從而反思自己的答題情況,爭取下次不出現同樣的錯誤。在比對答案時應該注意展示的標準答案要盡量詳細,每一個采分點都要給學生明確指出,這樣學生分析起來操作性強一些。尤其是選擇題,應該把題中一些關鍵詞或是易出錯的地方也給學生列出,這樣學生就能很快找到自己出錯的原因。學生在比對答案時,提醒學生沒有必要一個字不錯地把答案抄下來,只要找到答題的要點就可以了。
2.2.2.2 議
議即學生之間進行討論。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的作用比單純的教師講解效果會更好。因為學生是十分重視每一次考試的,并且經歷了考場上的“煎熬”,對試題的情況和自己出現的問題十分清楚,通過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學生就可以主動地去解決自己不清楚的地方,這種主動獲取知識的效果是很有益的,并且學生在討論中一些零星出現的錯誤,就能很好地解決,教師就沒有必要在課上集中講解,這樣就會節省很多課上的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學生在討論問題時,教師也應該參與到小組討論中去,這樣就能更深入地掌握學生的答題情況,同時也可以通過與學生交流,從中獲取一些教學靈感,因為學生的不同思維方式會產生不同的解題方法,對于教師的教學是一個有益的補充。此階段教師可以講解,學生也可以登臺,有時學生的講解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起共鳴,效果會更好。在此階段一般都會場面熱烈,教師應該把控全局,適可而止,不可爭論不休,可以留有疑問,課下繼續討論。
2.2.2.3 規
規范。規范學生的答題,如何把自己的想法,正確地表達出來,即如何在試卷上書寫。此環節主要是教師的活動,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情況、答題情況和平時表現,總結歸納。規范的內容包括很多,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1)規范的書寫。如元素符號的書寫,電子式的書寫,單位的書寫等等。(2)規范答題的過程。如計算題一般步驟是先寫化學方程式,再找量的關系,最后根據題中已知數據,列比例式求解。還有在物質檢驗時,我們應該是“取樣品少許于試管中,加入什么物質,進行怎樣操作,出現什么現象,得出什么結論”。(3)規范語言表達。回答問題時,可說可不說的不說,能簡練的簡練,化學術語一定規范,如玻璃棒(玻棒)、藥匙(藥勺)、集氣瓶(瓶子)等。另外就是化學符號不可亂用,如體積一般用V表示、質量用m表示、濃度用c表示等。(4)規范試卷的書寫。因為高考實行網上閱卷,對于不按規范寫答案的就會丟分。因此強調規范答題很重要。那種用鉛筆答題、不在規定區域答題、卷面比較亂的情況,一定杜絕。在規范答題時,可以采用播放學生的實際卷面情況來提醒學生。
2.2.2.4 悟
反思。通過試卷講評,引發學生的深刻思考,讓學生學會總結自己的成功之處,反思自己的不足,確定自己后續學習的目標和努力方向。在此階段教師的模范作用不容忽視,因為教師是學生心中的偶像,教師一句鼓勵的話語會讓學生激動很長時間,教師的一句期望的語句有時會成為學生終身努力的方向,教師的一言一行會成為他們的模仿對象。在試卷講評時,教師應該用科學合理的解題習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引導他們反思自己的解題過程,修正自己的解題思路。
2.2.3 課后的鞏固階段 “固”
課下鞏固練習。課下鞏固練習是試卷講評課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課下鞏固練習,可以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熟練應用,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課下鞏固練習,主要是針對學生此次考試出現的問題,重新編排一些相近的習題或是變式練習,也可以重新再出一套相近的試卷,讓學生課下完成,以此加深印象。
3 模式應用舉例
第一階段:課前準備階段
題:根據周期律對角線規則,金屬Be與Al單質及其化合物的性質相似。又知AlCl3熔沸點較低,易升華,熔融狀態不導電,試回答:
(1)Be2+、Li+、H+微粒半徑由大到小的順序為
。(2)基態Al原子電子排布式為 。(3)Be(OH)2、Mg(OH)2可用NaOH溶液鑒別,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4)BeCl2是 化合物(填“離子”或“共價”)。[運用雙項細目表進行分析]
篇3
關鍵詞:創設情境;提綱挈領;循序漸進; 融會貫通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11-0360-055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1.075
在“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變革時代,我們最需要的是創造力和創新精神,而教育恰恰是培養人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主要途徑。學生創新意識的萌動和創新能力的形成就是從課堂提問開始的。所以,創新提問技巧,適時發問,巧妙質疑,才能提升課堂效率。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智者問的巧,愚者問的笨。”由此可見,提問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因此,在打造高效課堂的新形勢下,教師應精心設疑,巧妙提問,努力優化教學設計,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教學效益。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怎樣創新提問技巧,激活學生的思維,提升課堂效率呢?
一、創設情境,巧妙質疑
思源于疑,如果教師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提供誘因,引起學生思考,激活他們的思維,就可以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使他們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對課文內容的思索上,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因此,上課伊始,我們就應該創設教學情境,通過巧妙的提問,讓心情激蕩的學生平靜下來,迅速進入學習狀態。這樣既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也為整堂課開了一個好頭。
創設情境的目的歸根結底是為了讓學生在活潑、輕松的氛圍中更好地接受新知識。如教學柳宗元的《江雪》這首詩時,我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江雪》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曠古悠遠的畫面,營造了一種凄清孤寂的境界。江面上孤舟獨釣的老者不是詩人的化身嗎?他遠離塵世的喧囂,怡情山水,正是詩人在政治上遭受打擊后的心情的真實寫照啊。怎樣讓學生體味到詩人當時的這種心情,的確是教學中的一大難點。在初步學習古詩,體會古詩描繪的意境后,我是這樣處理的:環境的寂靜――人物的孤寂――心情的孤獨。相應地,視頻出現三個畫面,漫天飛舞的大雪,萬籟俱寂,只有簌簌的落雪聲;畫面漸漸伸向遠方,伸向江面,定格在江心的一只小船上,偌大的畫面中,只有簌簌的落雪聲伴著一只若隱若現的小船;鏡頭拉近,特寫,釣者冷峻的面容。看到這里,我提問:“看了這段視頻,你們有什么感受?”學生仿佛剛從那清冷的世界走出來,紛紛說:“太孤獨了。”我說:“詩人為什么要寫這樣一個孤獨的垂釣者呢?他和作者有什么關系?”這樣,學生立刻感悟到這個時候的詩人正和這個垂釣者一樣感到孤獨,垂釣者正是詩人的寫照。詩歌教學中我們需要創設這樣的情景,引導學生進入詩人所描繪的意境,并抓住他們的興趣點提問,讓學生以自己的情感去體驗詩人所寄托的情感,達到情感上的共鳴。這樣的提問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教給了他們學習方法,使他們得到精神上的愉悅,實現了詩歌怡情的目的。
二、提綱挈領,明確方向
一個好的提問可以起到穿針引線、提綱挈領的作用。所以,教師要根據教學重點和難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提出一些難易適中、切中要害的問題。這樣才能引起學生注意,使他們明確思維的方向,進而多角度、多側面地思考問題,實現新舊知識的聯系,為掌握和深化知識掃除障礙,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循序漸進,優化思維
課堂教學過程是培養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潛能的過程,所以,課堂提問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促使學生有序地進行思考。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出一些既科學又系統的問題,做到有的放矢,環環相扣,層層深入,逐步引導學生向思維的縱深發展,進而達到優化學生思維的目的。
比如,教學《口技》一文,我在總結時提出問題:“這篇文章采用了什么寫法?”學生面面相覷,不知道如何理解,顯然被這種問法難住了。我看到這一情況,迅速改變了提問的角度,把難而大的問題分解成一組小而易的問題,層層深入,一環扣一環,逐步引導學生向思維的縱深發展,依次提出了下面的幾個問題:(1)課文哪幾節是寫口技表演內容的?(2)這幾節除寫口技表演內容外,還寫了什么內容?(3)作者以寫什么為主呢?寫聽眾的反應又起到什么作用呢?學生很快跟著我的思路解決了問題,既培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又提高了課堂的效率。實踐證明,只要巧妙設疑、及時點撥,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就能使學生舉一反三,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融會貫通,創新思維
課堂提問目的是引導學生的思維有縱向的延伸,喚起學生深層次的思考。因此,我們要把課堂延伸到課外,把問題提在學生的“現實發展區”,讓他們融會貫通,學以致用,獲得成功的喜悅。而課堂教學中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既有助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也能開拓他們的思路,達到培養學生創造力和創新精神目的。
篇4
語文,是一門具有多種功能和奠基作用的學科。閱讀是其最為重要的翅膀。閱讀量的多寡,閱讀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著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一些不良讀物不僅耗費了學生大量的寶貴時間,而且污染了學生純潔的心靈。再者,當前閱讀教學中課外閱讀少卻一直是不爭的事實,也一直困擾著廣大學生及語文教育工作者,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當務之急。
二、解決問題方案:
(一)問題解決方案的基本內容:
在課外閱讀中,教師作好服務,具體包括:推薦并引導學生讀精品佳作;及時協調、點撥閱讀方法;啟發乃至激發學生質疑問難,作好讀書筆記。做到舉一反三,讓課外閱讀向低耗時,高效益上過渡。
(二)問題解決方案的具體實施辦法:
新課標下的閱讀,要引領學生由課本延伸開去,讓學生主動與文章作者形成對話、交流的關系,以引起共鳴,產生感悟,從而達到閱讀活動的真正目的——增加文化積淀,提高文化底蘊,形成豐富而全面的語文素養。
首先,推薦精品書刊,文學佳作,讀好書。“一本好書就是一個高尚的人”,它足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好書與劣書對人的影響絕對會有天壤之別,教師可以《古詩文誦讀工程》、新課標及教材后推薦的篇目(書目)為重點,有計劃、有目的的指定給學生,這一環節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全體學生參與進來,可謂“眾人拾柴火焰高”把選擇的機會還給學生,讓他們遍覽名篇佳作,品味比較,讓他們在價值判斷的實踐中逐步提高鑒賞力。
其次,老師要教會學生閱讀方法,研究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心理需求,并由此正確指導他們閱讀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只有讀這樣的書,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即使選擇了精品之作,老師也要指導他們不能憑一時之好,以為追求情節,走馬觀花,而應當理清文脈,抓住中心,領會意圖,體會思想感情,理清作者構思等等,做到“入乎其內,得其要旨”。老師還應教給學生閱讀方法 ,閱讀方法應包括讀書的方法(如默讀法、跳讀法、精讀法、略讀法、速讀法等)和做讀書筆記的方法(如“圈點批注”法、分門摘錄法、提綱挈領法、寫心得體會法等)。對于長篇小說,宜用跳讀法、提綱挈領法;對于短篇小說,宜用精讀法、圈點批注法;對于散文、詩歌,宜用朗讀法、圈點批注法、談心得體會法;對于議論文,宜用復述法、提綱挈領法;對于知識性強的文章宜用精讀法、分門摘錄法等等。當然,具體運用時要不拘一格,靈活運用。
(三)老師要引導學生完善讀書筆記并要反復吟誦,化為己有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閱讀過程中,學生必須做好讀書筆記。讀書筆記不求面面俱到,或摘記內容要點,或摘記好的語言材料,或就某些相關的內容作綜合,或就布局謀篇等形式方面的特點做概括。為激勵學生,老師每周檢查一次,選出好文章(片段),推薦給學生,共同欣賞,共同提高。
熟讀、背誦一部分名篇佳作對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葉圣陶先生曾說:“要親切的體會白話和文言的種種方面,就必須花一番工夫去吟誦白話和文言。”學生通過認真而反復的吟誦,字字留意,句句關心,就可以把文章的內容、思路、語言都化為自己的。達到這種境界,文章的內容、情感就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學生應當掌握的字、詞、語、句也就會日益充盈起來。
(四)教師自身要轉變觀念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也不能以教師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更不能隨便占用閱讀課去干與閱讀課無關的事。在整個閱讀過程中,教師應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
在閱讀過程中,還要注重交流、討論。在課外閱讀中,應把交流、討論制度化,作為一種長效機制固定下來。討論可讓學生更活躍,更主動的進行思維活動。在交流的同時,不同的思維碰撞產生的智慧火花會讓學生受益匪淺,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就有成十上百種思想”,在這過程中,教師應適時點評,但要恰到好處,以理服人。此種活動,可以以“每日一詩”,“每周一詩一文”,每學期二至三次詩、文比賽等形式固定下來,讓學生自主設計,自己主持,真正做課外閱讀的主人。
研究時間:一年。
篇5
現代教學中,隨著多媒體教學的普及,板書的運用漸漸被忽略。尤其在高中英語教學階段,很多教師不注重板書的設計和運用,課堂板書往往存在隨意性,不能系統地、有效地傳遞教學信息。也有很多教師拘泥于板書設計的形式,設計的板書呆板單一,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本文中,筆者結合高中英語教學實踐,探討如何設計既"精"又"新"的板書,以充分發揮板書這一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的作用,從而打造高效的英語課堂。
【論文提綱】
一、板書的優勢
二、高中英語板書的設計
三、板書設計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英語;板書設計;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0
現代教學中,多媒體的使用將圖片、影音結合教學內容,無疑使課堂教學變得更豐富、更生動。但是不是意味著"粉筆+黑板"這種傳統的教學形式已經無用武之地了呢?教學實踐證明,板書是課堂教學中重要的輔助手段,板書的合理巧妙設計和運用,對打造高效的課堂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板書的優勢:
1、濃縮精華
好的板書是教學內容的濃縮。板書的內容往往是對教學內容的加工和提煉:一是理清教學內容的思路,二是將教學內容結構化,三是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好的板書有助于學生記憶、理解相關內容,也便于學生課堂記錄和課后復習。
2、靈活機動
板書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動態生成性,也就是說它可以對課堂教學過程中預先設定、計劃或規定的內容進行及時地補充和修正。而多媒體教學要按照原先預定的環節進行,無法根據學生的特點隨時隨地靈活處理教學內容,尤其是教學過程中會有突發的教學預設環節外的情況發生。當出現這些教師原先意想不到的情況時,板書就能夠充分發揮其靈活機動性,根據課堂情況隨時調整。
3、省時省力
優秀的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確可以使課堂繪聲繪色,但在使用過程中,教師們深有體會:要設計出與自己教學目的相吻合的電腦課件經常需要反復修改,所以準備一節課往往很費時。相對于在制作課件上的大量時間投入,教學效果的產出可謂"事倍功半"。相對而言,板書則無需如此費力,可以節約不少時間。
二、高中英語板書的設計
筆者在多年教學實踐中發現,在高中英語教學階段,很多教師不注重板書的設計和運用,課堂板書往往存在隨意性,不能系統地、有效地傳遞教學信息。也有很多教師拘泥于板書設計的形式,設計的板書呆板單一,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的確,板書設計就如同一門藝術,需要內容和形式的統一,才能到達理想的效果。總體來說,板書設計時要考慮兩個原則:"精"和"新"。
"精",即內容精辟扼要。教師要用盡可能少的文字、圖形傳達盡可能多的信息。
"新",即形式靈活創新。教師要創新板書,使板書成為課堂教學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緊緊吸引住學生的眼睛,吸引住學生的心。
那么,怎么利用板書設計出既"精"又"新"的英語板書呢?下面筆者結合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做法。
1、提綱挈領型
特級教師斯霞曾說:"好的板書對于提綱挈領地了解課文內容,對于把握住課文的關鍵問題,起著很大的作用。大綱指出,高中英語課文要作為一個整體來教。因此,課文整體教學的板書要放眼于全篇課文,準確、清晰地勾畫出課文的主要脈絡和內容。
由于文章的類型不同,不同的課型運用的板書設計不盡相同。提綱挈領型的板書尤其適用于議論
類的篇章。在板書設計的時候,首先要抓住文章的 "綱和領",(往往就是文章的論點或論據),然后圍繞這個"綱和領"進行展開。以人教版英語4(必修)Unit2 Chemical or Organic Farming為例。文章主要介紹了organic farming(有機種植)的不同方法及相應的優勢。這里的"綱和領"即organic farming。
提綱挈領型的板書設計能有效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圖,啟迪學生的思維。
2、層層推理型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對語言技能(七級)的要求中提到:能通過文章中的線索進行推理。層層推理型板書的設計就是要幫助學生理清事情的因果關系,所以條理一定要清晰明了。以人教版英語6(選修)Unit4 Global warming為例。文中分析了全球變暖的原因:燃料燃燒產生溫室氣體導致溫室效應,尤其是二氧化碳。過量的二氧化碳被排放入空氣中,就會導致熱量被"困"在大氣中而導致全球的變暖。筆者以圖示表示全球變暖這個事實(亦可配合漫畫效果,如地球流汗狀等,以引起學生對全球變暖這一事實的關注),然后進行層層的分析,找出原因。其中穿插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溫室效應:既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板書中,筆者用√和×來區別對待)。通過這樣的設計,在引領學生理解文意、理清脈絡的基礎上,也提高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推理
能力。
3、羅列比較型
高中教材中出現了不少人物介紹或者事物比較的文章(常見于說明類文章)。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對語言技能(七級)的要求中提到:能從一般性文章中獲取和處理信息。此時,羅列比較型板書不失為一種高效的課堂教學手段。或通過羅列相關事實,或通過比較某事物的前后變化,幫助學生獲取信息,從而鮮明地呈現出作者的寫作意圖。此類板書常見的有表格形式。表格的優勢在于能有效的將事物之間的差異關系清晰地揭示出來,具有條理性,有助于促使學生記憶的整體化。
單一的表格比較呆板,此時可以考慮將邊框的顏色或形狀進行適當地改編,從而在視覺上避免給學生單調的感覺。此外,建議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參與板書的書寫。尤其是羅列比較型板書,此類板書框架清晰,學生容易把握,也能從文中找出相關信息。教師在把握整體框架的基礎上,不妨邀請學生自己來寫寫,以加深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記憶。通過學生自己參與板書的書寫,促使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索,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4、圖文并茂型
大家都有感受,如果文字刻畫生動形象,能很好地再現當時的情景。板書設計也一樣,要突出被描寫對象的特點,使學生們分享一種感受,一種情感。此時,可以適當地考慮運用圖片或圖形,使生硬的文字能夠變得生動、形象。以人教版英語3(必修)Unit4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為例。文中講述了地球形成的過程。因為文字信息比較瑣碎、枯燥,無法給學生直觀的感覺,筆者嘗試將文字信息和
當然,圖文類的板書設計以圖形簡潔為原則(簡筆畫為主),同時可以通過色彩的搭配豐富畫面,以鮮明的形象展示給學生。如上述的板書設計,寥寥數筆即可畫出圖形(如在表現Big Bang"大爆炸"時,用輻射狀線條表示即可,教師容易操作),從而既迅速又清楚地勾勒出地球形成的過程,學生也易于理解,極大地提高了課堂的利用效率。
5、綜合創新型
板書的設計既有定法,又無定法。很多時候,需要教師發揮想象能力,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靈活設計出符合教學內容,又有助于提高學生記憶效果、理解和把握文章,同時兼顧美觀性、具有創新性的板書。如:板書的整體布局或背景可以緊密結合文章內容。也可以突破傳統的條條框框型,嘗試運用不同的整體造型,如:階梯形、花形、樹形、環形等。再加上色彩的運用,在視覺上給學生以不同的美感。如圖所示:
階梯形板書可以體現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當圍繞某個話題展開討論時,花形的板書可以有效發揮作用;樹形的板書設計往往可以運用于事物的對比或描述事物的發展;環形的板書設計功能也很強大,如:分析事物的前因后果等。
總而言之,有限的板書,無限的創意。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既合理又新穎的板書。著名特級教師斯霞曾說:"好的板書對于提綱挈領地了解課文內容,對于把握住課文中關鍵的問題,起著很大的作用。教師必須慎重考慮,精心設計。"
三、板書設計時需注意的問題
1、層次清楚。常說板書就是一份"微型教案",既然是教案就必須有清晰地思路,能勾畫出本節課內容的結構體系和知識要點。板書的設計要有利于引導學生思路的合理展開,所以教師在進行板書設計時要從大局出發,與講述的內容通盤考慮,合理安排。或根據文章的時間順序,或根據其內在的邏輯順序,有條理、有層次展開。切忌"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否則給學生造成凌亂的感覺,不利于學生理清脈絡,提高邏輯分析能力。
2、重點突出。要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抓住文章的重點無疑是"重中之重"。那么怎樣在板書的設計時突出重點呢?筆者常采用的方法有:
①色彩。運用不同顏色的粉筆以引起學生的注意。
②標注。如下劃線、波浪線、著重號等不同標點符號將重點標注出來。
③字體。可以通過字體的大小或不同字體將重點突顯出來。如在上述第4類圖文并茂型板書設計圖中:筆者為突出水的重要性,將water一詞放大。
④邊框。設置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邊框突出重點。
3、簡明扼要。課堂的板書不管形式如何變化,究其本質,只是條條框框,它必須與教師的講解互相協調、緊密結合才能相得益彰。所以板書的文字不宜過多。如果文字過多,將會"喧賓奪主"。
4、注意細節。基于英語學科的特點,具體來說要注意幾個問題:保持時態的前后一致(與文中出現的時態協調統一);詞性盡量保持一致;注意單復數等問題。因為板書是提供學生記憶的框架,如果教師不注意細節,在書寫時出現錯誤,那么無疑是將錯誤的信息傳達給學生,強化他們錯誤的記憶。所以在書寫板書時一定要克服隨意性,正確使用書面文字。
5、學生參與。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板書的書寫往往是由教師完成。其實,完全可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盡可能多地邀請學生參與板書的補充、完善,這將會使課堂的互動效果更理想、學習更高效。
一堂課上的好壞,效果如何,由多方面的因素決定。這里,既包括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對學生實際的掌握和有無豐富的教學經驗,也包括板書運用的好壞。所以教師在備課時就應根據教學的目的、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情況等來"精""新"設計板書。教育名家王松泉教授說:"教學板書是一個完整的藝術品,應該追求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統一,從而給學生以審美的感受。" 讓我們深入鉆研,精心構思,使板書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從而打造高效的英語課堂。
【參考文獻】
篇6
1認識閱讀中的“通”
古人把閱讀概括為三個詞:磨破,識破,突破,這三個“破”,正是我們閱讀過程中應達到的目的。閱讀中的“通”就是“磨 破”的過程。“通”就是對文章進行通讀,只有在通讀的基礎上,才能獲取大的有效信息,得到總體印象,概括地了解文章的主題,大意,觀點,才能深入理解,加深記憶,這也是古往今來學有成效者學習的必經之道。
2理解閱讀中的“點”
閱讀要實現由淺到深的轉化,必須在通讀基礎上,進行以理解為核心的精讀,抓住文章的精髓,也就是文章中能提綱挈領的要點,實現由淺入深的轉化,體會文章的深層含義。有人把閱讀狀態分為兩類:一類如沙漏漏沙,注進去,漏出來,到頭來一點痕跡也沒留下;另一類像開掘寶石的礦工,把礦渣甩一旁,只要純凈的寶石。閱讀時,如何才能做到“留下寶石”首先要窮究道理。這就要求我們在閱讀時。在通讀的基礎上把道理弄懂,把中心弄明白。全文看完后再串起來看一看,想一想,找出重點,要點和各段之間的聯系,以便從整體上來理解全文。其次,要提綱挈領。也就是說,閱讀時一定要提要與鉤玄,抓住作者的思路。遵循這一思路去閱讀才能理解文章的實質。同時,作者的思維規律和方法就能啟迪我們的智慧,進入創造性閱讀過程。第三,以問題為焦點。在閱讀中發現問題,以問題的解決來推動閱讀的深入,可以說,“問題”是推動閱讀的動力。
3閱讀表達中的“解”
閱讀表達,就是要提高語言吸收能力。閱讀時學會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對文章的理解和感受,閱讀表達分為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兩種。口頭表達就是對文章內容進行口頭復述,解釋或表達。著名學者張學誠認為閱讀不做筆記,就像雨水落大海一樣,很快就會毫無蹤跡。可見書面表達對于閱讀的重要,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強調的就是一種瀆寫的有機結合。做閱讀筆記的好處可以提高和改善閱讀能力,又可以幫你積累資料,鍛煉文字表達能力。讀書筆記可寫評點,心得,隨筆等,記的方法也很多,如批注法,摘錄法,綱要法等。
4創造性閱讀中的“變”
篇7
一、會議精神傳達提綱的含義
會議精神傳達提綱,主要是上級開完大中型會議后,相關職能部門梳理會議精神,向同級或下級進行傳達的一種文稿。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會議精神傳達提綱:一是凡是需要傳達會議精神的,都是大中型重要會議。一般性的會議,座談會等隨意性的會議,不需要專門傳達。就我所在的縣級組織部門來說,一般只傳達一年一次的全省組織工作會議、全市組織工作會議,或者群眾路線教育、“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等重大全局性活動的動員會、推進會、總結會等。二是傳達的對象是同級或下級黨委、政府。比如,我們縣級組織部,傳達全省、全市組織工作會議精神,一般就是向縣級黨委常委會傳達,或者傳達到下面鄉鎮黨委、縣直單位黨委(黨組)。三是負責傳達的主體,一般是參加會議、與會議內容密切關聯的某一職能部門。比如,省、市組織工作會議精神,那就是組織部門負責撰寫“傳達提綱”并傳達;省、市政法工作會議精神,那就是政法部門來負責撰寫并傳達。
二、會議精神傳達提綱的主要內容
會議精神傳達提綱,不僅應包括對上級會議精神、要求的概括,還包括本地如何貫徹落實的意見,等等。具體來說,會議精神傳達提綱應包含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會議概況。這包括會議的名稱、起止時間、地點、參會人員、出席領導、主持人、議題、議程等。該內容可以單獨成一部分,也可以放在導語里。如果是多個層級、多場會議精神一起傳達,則只需列出各會議的主要概況即可。二是會議主要精神。一般來說,就是指會議上的領導講話精神,將領導講話中的核心要求進行概括。假如會議上除領導講話外,還組織了經驗交流,印發了通報等有關文件,也要摘錄其核心要求和關鍵要點,一并進行傳達。總之,應根據會議精神的不同而各有側重。比如,關于傳達上級機關或領導指示的會議精神傳達提綱,以及上級機關部署安排工作的會議精神傳達提綱,應重點列出有關指示精神和工作要求;關于總結工作或交流經驗的會議精神傳達提綱,應重點列出會議總結交流了哪些經驗,討論研究了哪些問題,領導作了哪些指示,形成了哪些決議,布置安排了哪些工作,提出了哪些要求等。有些會議精神傳達提綱還應加上對會議的評價、感受和體會。對會議的評價主要是闡明會議召開的意義,感受和體會則是參加會議的收獲等。在總結會議精神時,可以用“會議提出”“會議明確”“會議強調”“會議要求”等表達方式,也可以分層次,用“一二三四五”這種一目了然的形式進行概括。三是貫徹落實會議精神的具體意見。一般是條目式列出本地貫徹落實上級會議精神的工作打算。它是在傳達會議精神的基礎上提出的本單位本部門貫徹落實會議精神的具體意見,其內容包括貫徹落實的意見、具體分工、工作安排和要求等。比如,上級已經召開了×××會,本地準備什么時間召開同類的會。比如,上級會議精神里提出的一些重要事項,本地打算如何分工落實,等等。
三、寫作會議精神傳達提綱的三點要求
寫作會議精神傳達提綱,一般要注意把握三點要求:一是準確全面,即真實準確地反映會議情況,完整全面地傳達會議主要精神。要忠實會議情況,不能片面走樣。在撰寫傳達提綱之前,要充分聽取領導講話和會議發言,仔細閱讀和認真研究會議文件,吃透會議精神,堅持實事求是。二是提綱挈領,即突出會議主題和要點。傳達提綱不是對會議實況的原始記錄,不需要面面俱到。要善于歸納分析會議精神,理出重點和要點,抓住主要和核心的內容進行傳達。三是明晰有序,即表達明確而有條理。傳達會議精神,關鍵是為了抓落實。如果傳達會議精神表達不夠集中、不夠明白和不夠確切,主次不分、含糊其辭或雜亂無章,就容易導致理解上的歧義,讓受文者找不到要領,弄不清主題,甚至曲解會議精神,影響實際工作。因此,撰寫會議精神傳達提綱時要盡量使用層次序數,篇幅較長的還應使用小標題提示每部分內容,這樣才有利于受文者領會精神和付諸行動。一般來說,層次序數到二級標題即可,切忌層次繁多。
四、提煉會議主要精神的“二三三”寫作技巧
大中型重要會議的領導講話,一般都是洋洋灑灑,少則七八千字,多則上萬字,其中層次雜多。如何對領導講話精神進行恰當的提煉,確保符合上述的準確全面、提綱挈要、明晰有序這三點總體要求,那就需要一定的技巧。結合個人的寫作體會,筆者認為,關鍵是要把握“二三三”寫作技巧:
“二”,即兩個注意:一是在提煉講話要點時,注意把握最核心的要求。最核心的要求,并不是最具體的要求、最細小的要求,而是介于宏觀與微觀之間的要求。所以,在提煉講話要點時,要重粗不重細。如果羅列太細小、太具體的要求,必然使傳達提綱臃腫起來。二是在標題的撰寫中,注意運用自己的語言來進行概括,不要被領導講話中的標題所束縛。盡量按自己的理解和思路,來撰寫標題。
第一個“三”,即三個保留:一是保留闡述意義類語言中最核心的、定性的部分。比如,“政治關是首關”“干部監督是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的首要環節、前置環節”,這些語言,雖然不是具體的要求性語言,但是屬于關鍵的定性的語言、有力度且確定工作導向的語言,也要保留。至于其他一般性的闡述意義類的語言,則刪除。二是保留帶具體事務安排的語言。比如,“2月中旬,各地各單位要向省委整改督查辦報告一次自查情況。今年中央將組織整改落實工作專項檢查。”“上半年,將啟動市廳級后備干部調整補充工作。”領導講話中,如果有這類帶具體事務安排的語言,一定要原汁原味地保留。三是保留涉及主體對象的語言。比如,“×××部門要××××,××××部門要××××。”“黨委(黨組)向上級推薦擬提拔重用人選,必須對其廉潔自律情況作出負責任的評價。”一般來說,會議講話提要求,有專門的指向,比如組織工作會議,一般就是對各級組織部門提出的,如果涉及其他部門或者單位黨委(黨組),那就是個別性的要求,要進行保留,并且主體對象不能省略。
篇8
結課的方式有很多,我歸納了幾種以期與大家一同探討。
1.提綱挈領式
提綱挈領式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結束階段,通過準確簡練的語言,把本節課所授知識內容作綱要式的總結,幫助學生梳理、濃縮知識,強化記憶,加深理解,培養學生總結概括的能力,以提高課堂效率的一種結課方式。我們運用這種結課方式時必須把握整理性、精要性、總結性、重點性和綱要性。例如,講授高一《經濟常識》商品的基本屬性這一框題后,教師可作如下提綱挈領式的結課:本節課概括起來主要講了兩個概念(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關系(使用價值和價值的關系及價值和交換價值的關系)和一個意義(掌握使用價值和價值關系的意義)。
2.思考練習式
思考練習式指課堂將結束時,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實現教學目標的需要設計一些口頭或書面思考,并提出相應要求,讓學生思考回答來結束教學的一種結課方式。我們在運用這種結課方式時必須注意應用性、檢測性、新穎性、指導性和反饋性。如講授《高三政治常識》我國的外交政策這一框題后,可提出我國為什么提出構建和諧世界這一構想來結課。
3.圖表式
圖表式指教師依據教材內容、特點和實現教學目標的需要,通過圖表的形式將知識進行整理歸類,幫助學生進行概括、比較、分析和綜合的一種結課方式。我們在運用這一方式時必須把握可比性、直觀性、簡明性和整理性。例如對高三《政治常識》和平與發展是今時代的主題這節課可以用下面這個圖表結課:
4.懸念式
懸念式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結尾時,根據教材和教學需要,在學生掌握新知識的基礎上,提出新問題,巧妙設置懸疑,但又戛然而止,促使學生課后積極思考,并為上好下節課牽線搭橋、創設思維情境的一種結課方式。這種結課方式具有疑惑性、求知性、邏輯性等特點。例如講授高一《經濟常識》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時,教師可這樣設置懸念:價值規律市場像風雨和陽光,無人能左右它的未來。這就是說價值規律是客觀的,只要它存在就起作用。但價值規律到底有那些作用卻留待下節課學習。
5.呼應式
呼應式是指教師在課尾解答課始提出的問題,使課堂教學達到首尾呼應、完整統一的一種結課方式。這種結課方式具有呼應性、統一性、完整性的特點。例如講授高一《經濟常識》價值規律的作用,教師先提出“為什么在市場競爭中,有的經營者虧本,有的企業被淘汰”,在結課時教師再運用學生已掌握的價值規律的作用使學生明白這是價值規律作用的結果。
6.范例式
范例式是指教師在課尾時舉出有代表性的事例材料和問題,運用當堂習得的知識進行分析解決,促使學生當堂加深理解、鞏固知識,并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結課方式。這種結課方式具有示范性、應用性和提高性等特點。例如講授高二《哲學常識》內外因辯證關系這一問題時可用2008年文綜全國卷1第32題結課。該題如下:經過近10年艱苦實驗,我國科學家應用基因技術,利用水稻亞種間遺傳基因的雜交優勢,培育出高產穩產的超級稻新品種。這說明()。
①外因和內因一起構成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
②在特定條件下外因構成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
③外因使事物的變化發展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④外因通過改變內部矛盾雙方的地位推動事物發展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詳解】①②的觀點明顯沒有搞清楚只有內因才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所以答案應是B。通過該題可總結出內外因辯證關系。
7.愉悅鑒賞式
愉悅鑒賞式是指在課堂教學結束時,教師運用唱歌、朗誦、講故事或看錄像等形式,在鑒賞中寓教于樂的一種結課方式。這種結課方式具有欣賞性、趣味性和知識性等特點。例如我們講解客觀規律性和主觀能動性時可用下面這個故事結課。喬?吉拉德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他講過這樣一個故事:記得曾經有一次一位中年婦女走進我的展銷室,閑談中,她告訴我她想買一輛白色的福特車,她還說這是她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今天是我55歲生日。”我們正談著,女秘書走了進來,遞給我一打玫瑰花。我把花送給那位婦女:“祝您長壽,尊敬的夫人。”顯然她很受感動,眼眶都濕了。最后她在我這兒買走了一輛雪佛萊,因為她在這里感到受了重視,于是放棄了原來的打算。喬?吉拉德一方面自覺遵循價值規律和市場營銷等經濟規律,一方面又通過自己的主觀努力,不懈追求,終獲成功。這體現了客觀規律性和主觀能動性的統一。
8.延伸拓展式
篇9
打開任意瀏覽器,找到百度搜索,精準匹配,需要加上雙引號,不加雙引號搜索的結果中關鍵詞可能會被拆分,比如搜索“百度百科”,這樣所出來的答案中百度百科四個字一定是連著的,如果直接搜索百度百科,那么搜出來的答案中會有百**度**百**科,**代表其他字,帶引號的搜索詞在答案中也不會被分開。
類型使用“+”,比如搜索神雕俠侶的小說,可以在搜索框中輸入:神雕俠侶+小說,這樣搜索出的結果都是神雕俠侶的小說,使用神雕俠侶-小說的方式是沒有作用的。還可以直接搜索格式,比如神雕俠侶txt。“_”標識任意兩個字,比如搜索:北京_,搜索結果的開頭兩個字必須北京,后面僅匹配任意2個字。
高級搜索,網頁標題通常是對網頁內容提綱挈領式的歸納。把查詢內容范圍限定在網頁標題中,有時能獲得良好的效果。使用的方式,是把查詢內容中,特別關鍵的部分,有時候,如果知道某個站點中有自己需要找的東西,就可以把搜索范圍限定在這個站點中,提高查詢效率。
(來源:文章屋網 )
篇10
[關鍵詞]語言;交際工具;語文素養;閱讀訓練
許多語文教師都有這樣的感受:每次上課總感覺內容太多,40分鐘太短;教師太忙,學生太累。歸根究底,是因為語文背負了太多的使命,一節課里大到發展思維,傳承民族文化;小到積累詞語,學會語言運用,一個不落。這種教學看似豐盈熱鬧,實則蜻蜓點水、浮光掠影。語文教學要回歸本真,實現有效教學,就要懂得取舍,做到“四宜”“四忌”。
一、宜“縱觀全局”,忌“管中窺豹”
語文教材的編寫都有一定的整體性和系統性。教師只有根據《語文課程標準》鉆研整套教材,關注文本所在教材中的具置,才能明確單元的訓練重點、編者意圖和思想內涵;了解冊與冊之間、單元與單元之間、課文與課文之間的聯系,確定每個學期、每個單元、每篇課文的核心教學目標,才能更好地對教學目標進行取舍,實施教學。
以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為例,25篇課文中寫人的占了13篇。如何安排這13篇課文的教學,需要教師要有“全局觀”。仔細分析可以發現:同是寫人文章,它承載的教學任務卻不大相同。
從單元主題看,這些課文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側重點不一樣。《鄭成功》《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是第一單元“心中有祖國”的兩篇課文;《最后的姿勢》《船長》等屬于“人間真情”單元主題;《小草和大樹》《輪椅上的霍金》在第三單元“奮斗與生存”中;《姥姥的剪紙》《牛郎織女》安排在“民風民俗”單元;《錢學森》等課文集中于第六單元“名人風采”。
從表現手法看,這些課文的言語訓練點也不盡相同。以《船長》《鞋匠的兒子》這兩篇課文為例,同樣是通過人物的語言來表現人物的高尚品質,但相比之下《船長》一文主要是通過人物對話的描寫,更適合將人物對話的訓練作為重點;而《鞋匠的的兒子》一文不僅寫出了他的三段演講,還通過參議員態度變化來表現林肯的寬容和謙虛。因此,品悟人物的三段語言以及正側面描寫的學習和運用成了本課教學的重點。再將本冊《鞋匠的兒子》一課與下冊《天游峰的掃路人》一課進行縱向對比,同樣是正側面描寫,前者是通過在場人物的表現來烘托人物的語言魅力和人格魅力,而《天游峰的掃路人》卻是通過天游峰的高、陡、險來反襯掃路人的辛苦,對于閱讀和片段練習來講又是一個變化和提升。
通過對比,教師才能做到胸有全局,讀懂、吃透教材,才能領會編者意圖,運籌帷幄,聚焦目標,化整為零進行有效教學。
二、宜“歸正守丘”,忌“買櫝還珠”
何謂語文?《語文課程標準》這樣定義:“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概括起來就是“言”和“意”,前者是語文的外在形式,體現了學生聽說讀寫等知識、能力素養和智慧的形成和發展;后者著眼于言語的內容和意義――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情、意素養的形成和發展。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因此,語文教學要瘦身,就得去除繁雜,牢記語文姓“語”的本位思想。
蘇教版第九冊《艾滋病小斗士》一文,敘述了身患艾滋病的黑人兒童恩科西一邊頑強地與病魔作斗爭,一邊關心跟他一樣患艾滋病的病人的感人故事。一位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感受恩科西的頑強不屈,在教學第二課時花了將近20分鐘交流和介紹了關于艾滋病、紅絲帶的資料和故事,留給學生讀書、思考的時間卻只是匆匆十幾分鐘,課堂看似一頓饕餮大餐,學生似乎也收獲了不少課外知識,可關注學生整堂課的學習狀態,他們從中學習到了別人的言語了嗎?訓練了自己的言語了嗎?能夠自如運用言語了嗎?這樣因“意”而“意”,忽略了語文的本身是語文教學的宗旨,答案顯而易見。
同樣是這課的教學,另一位教師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后,重點抓住文中 “竟然”“坦然”和“依然”三個詞展開,一詠三嘆,引導學生回到課本,回到語文作為言語訓練載體的軌道,這種種“豆”得“瓜”、讀“言”悟“意”的做法,不僅讓恩科西“小斗士”的形象深深地扎根在學生心中,而且字詞句的訓練和語感的訓練也有了著落,實現了語文教學的雙豐收。
三、宜“提綱挈領”,忌“通首至尾”
《三國志》中有句治國名言:天下猶人之體,腹心充實,四支雖病,終無大患。意思是說:天下就像人的身體一樣,只要腹和心是充實的,哪怕四肢有病,也沒什么。語文教學亦是如此,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只要能抓住文本的“腹”和“心”,提綱挈領,哪怕舍去一些段落和句子的教學,也不會產生任何不良的影響。
我們很多教材的中心句就是“腹”,就是“心”,這種句子容量大,與全文各個部分又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常能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例如《詹天佑》一課,如果按傳統教學方法從第一段開始,逐一而教學,就顯得繁瑣、臃腫,但如能抓住開篇“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這個中心句,圍繞“杰出”和“愛國”兩個中心詞展開教學,打破段落的框框,簡化教學內容和程序,就能夠使我們的教學變得輕盈和充實。
再如《輪椅上的霍金》第八段:“霍金的魅力不僅在于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動了大眾。”既是點睛之筆,又起了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教師可以將文本的結構特點與教學的切入點巧妙的融合,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將長文進行“分割”與“鏈接”,使得長文不長,結構緊湊,脈絡清晰,就能將課上出新意。
四、宜“量體裁衣”,忌“目中無人”
王榮生先生曾說:“一堂好課的最低標準是要有適宜的語文教學內容。”而教學內容的選擇離不開教學的主體――學生。一堂好的語文課應根據學生的整體水平、實際需求,真實情感體驗、人生積淀以及語文素養對教學內容進行取舍,使語文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相契合,讓學生從中獲得適合自己的、發展性的“得”。因此,教學中學生已經懂得的須“舍”;學生自己能讀懂的得“舍”;不能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要“舍”;教師講了,學生還是不懂的也可“舍”。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鞋匠的兒子》一課,作家林清玄主要借化解羞辱和化解分裂兩件事來表現林肯的偉大形象。其中化解羞辱是個人生活中的插曲,化解分裂關乎國家民族統一的事業,一小一大,卻同樣是林肯光輝形象的表現。教學時,我考慮到由于學生對美國南北戰爭這段歷史背景完全陌生,要讓他們從化解分裂這件事中感受林肯人人平等的寬容品質不僅存在著較大的難度,而且對于單元重點、教學目標地完成也沒有多大意義,于是我選擇了將教學重點放在了第一件事上,通過充分地讀書、品味感受人物形象,學習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而對“化解分裂”一事只是馬放南山,一掠而過。從課后效果來看,尊重學生,從學生的需求考慮,大膽取舍的做法不僅讓學生學得輕松,而且學得扎實。
“多則惑,少則得。”語文教學只有從學生出發,簡化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程序才能還其語文本色,提高課堂實效。
參考文獻:
[1] 陳溫柔.問題設置法教學的幾種技巧[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8,(11).
[2] 駱強.讓激情涌動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淺談小組合作式語文課堂上的問題設置[J].教育教學論壇,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