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詩歌散文范文

時間:2023-05-06 18:23: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經典詩歌散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經典詩歌散文

篇1

【關鍵詞】新課程 選修課 瞄準高考

2009級高中是河北省新課改起始年級,即將接受2012年高考的檢驗,現總結我們的選課情況及選后反思、建議,請各位方家指正。

一、我校選修情況介紹

1.計劃早,方案細。

幾乎在必修一開課同時,學校教研處就開始安排各科選修設置,給全體老師預訂了全部的選修教材、教參,供大家提前進入研討備選狀態。最終,在高一下學期制定了詳細的選修方案,在網上公布給全體師生,舉例如下:

2.廣借鑒,通有無。

我們全體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等學科骨干,集體到北京參加神州智達新課標課程設置培訓,遠赴寧夏、鄭州等先期進入新課改高考地區,與課改區老師面對面交流,溝通。聽取建議。建立五校聯盟(石家莊、邯鄲、保定、張家口、唐山),邀請省教科所張瑾琳主任講解省教科所對選課的指導意見。

3.瞄高考,重落實。

選修內容無非就是高考的幾大考點。選課指導思想即為高考備考鋪路。新課程改革中語文學科選課可以放開。語文內容本身博大精深,無窮無盡,但有了高考一張卷做指揮棒,方向清楚目標明確。高二選修課開放方案,選修課數量與高考選作題之間的關系怎樣?現摘錄五校聯盟各校高二備考思路如下:

唐山一中:選修課與高考選做題關系密切,高三上學期復習基礎知識,選修課瞄準高考。

張家口一中:高二講完選修課,高三復習。

邯鄲一中:高二講完選修課,高三復習。

保定一中:某些沒講的詩歌散文高三復習時帶講,高三先復習現代文閱讀。

4.過程艱辛,結果相同。

各個地區、學校,選課內容各不相同,五校聯盟各校選課情況:

石家莊一中:中國古代詩歌散文、語言文字應用、文章寫作與修改、新聞閱讀與實踐(選講)、中國古代文化經典(專注于文言文閱讀)、小說閱讀專題、校本課程(26門任選一走班上課)。

邯鄲一中:諸子百家、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著重講散文)。

張家口一中:中國古代詩歌散文、人物傳記、杜甫詩歌、魯迅(拓展)、外國小說欣賞、中國文化經典研讀(選一個儒家代表、道家代表,其他學生自己選讀)。

保定一中:中國古代詩歌散文、中國小說欣賞、名人傳記、影視文學欣賞、校本課程。

唐山一中:語言文字與應用、古代詩文、現代詩文、文章寫作與修改。

最終的等級評分結果,統統2分。

二、選課中的困難、困惑與解決方案

1.困難、困惑

選修內容過于雜亂,閱讀量增大,教師備課任務量超重,有些觀點難于自圓其說。

2.解決方案

將五個模塊分為三類:

必選的:語言文字應用、文章寫作與修改、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國小說欣賞、中外傳記作品選讀

可選可不選的:外國小說欣賞、先秦諸子選讀、新聞閱讀與實踐

建議不要選的:中國民俗文化、演講與辯論、影視名作欣賞、中外戲劇名作欣賞、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外國詩歌散文欣賞

精選輔助資料與自編資料:輔導資料《核按鈕》,配合學業水平測試必修一至五的復習訂了《核按鈕教材知識梳理》,自己編寫的小知識點每日練,使得每天的教與學目標明確。

三、開發校本課程選修

我校開設21門校本課程選修,學生任意選課,真正走班上課。

篇2

課程改革轟轟烈烈地進行了許多年,為什么選修課教學沒有出現讓人耳目一新的局面?為什么語文教師在教學選修課時還要篇篇精講而不愿進行專題教學?在經過調查分析后,我們找到了兩個原因:一是選修課教材雖然在編排上異于傳統教材和必修教材,這些文本也足夠經典,但依然是文選式的。這種文選式架構,與教師在必修課教學中形成的固有的教學模式不謀而合,教師自然也保持著因循舊有模式的巨大慣性,特別是當選修課教學由理想走向現實后,老師們在觀望和迷惘中,漸漸失去了革新的沖動。二是選修教材編寫本身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讓教師無所適從。如《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詩歌部分的三個專題,它們本身并不能完全孤立,欣賞一首詩歌要“知人論世”,也要“置身詩境”,還要“因聲求氣”,這三種鑒賞方法并不能斷然隔開,按哪一種主題進行專題教學都會顧此失彼。而散文部分也存在著“示例”不夠典型及選文與專題主題不匹配的問題,前者如第四專題所選的陸游作品《過小孤山大孤山》,無論是在中國古代散文中,還是在陸游的作品中,這篇作品都缺少代表性,因而也難以承擔“示例”的作用;后者如第五專題所選的蘇洵作品《六國論》及歐陽修的《伶官傳序》,這兩篇文章是史論文中的典范,形制規整,把它們列入“散而不亂”這個專題中顯然讓教師們摸不著頭腦。

我們不得不承認,在教學實際中,很多教師對于選修課一直抱有不敢放手的想法,寧愿求全求深,唯恐掛萬漏一。其實,選修課自有其特點,選修課與必修課的最大不同之處在于它的自主性、靈活性遠遠地超過了后者。選修課在教學內容的取舍、教學形式的呈現以及難度深度的把握上教師是有自的。教師可以綜合考慮教情學情等要素,科學而富有實效地將教學內容重新整合,突出重點,去除枝蔓,連綴成線,以使教學思路更清晰,學生視野更開闊。

下面筆者結合教學《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時的一些做法,談談如何對這一模塊進行專題重構。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是人教版的選修模塊之一,編者從高中生實際水平出發,按不同的鑒賞角度、鑒賞方法設置六個專題,且詩文分列:詩歌部分三個專題,依次是“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置身詩境、緣景明情”、“因聲求氣、涵詠詩韻”;散文部分也是三個專題,分別是“創造形象、詩文有別”、“散而不亂、氣脈中貫”、“文無定格,貴在鮮活”。這種以文本中客觀存在的、規律性的知識或方法為標準建構的專題,不僅切合高中生的欣賞需要,而且能從幾個基本方面充分體現詩歌散文兩種文體的各自特點。但確如前文提到的那樣,教材編寫是存在著一些問題的,為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更好地進行系統性的專題教學,我們對這一模塊進行了一系列的重構。

一是對與專題主題不契合的個別文本進行替換。如“以意逆志,知人論世”專題的“示例”《長恨歌》,該文主要是從諷喻的角度對詩人創作的意旨和作品的主題進行探討,其他方面如白居易的生平事跡、詩歌創作的背景等均未作介紹,只是建議學生“根據作品本身和相關文獻資料作出自己的理解”,而學生個性化的理解,既可以是歌頌李、楊愛情,也可以是諷喻當時李氏荒誤國,還可以是愛情諷喻相結合,這種多義性使得對本文的鑒賞即使是介紹了創作背景,這種背景與詩歌的主題關系也不大,這種情形造成了專題目標“以意逆志,知人論世”方法在本詩鑒賞過程中的明顯缺位。再如第五專題“散而不亂,氣貫中脈”中的《六國論》,這篇文章第一段提出了總論點“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而后兩個分論點緊跟上:“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苯酉聛?,第二段論證對應第一個分論點,第三段論證對應第二個分論點,該文論證非常嚴密,何來“散”呢?又怎么能作為“散而不亂”的代表?“示例”的作用是使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如若教材的例子不足以全面概括單元學習的重點,教師則可以另選作品作為賞析示范,如白居易的《秦中吟》、歐陽修的《瀧岡阡表》,用它們作為“知人論世”和“散而不亂”的“賞析示例”代替《長恨歌》、《六國論》則是很有示范性和典型性的。

二是對不太合理的專題進行整體重構。本模塊第四專題“創造形象詩文有別”是需要進行重點改組的部分?!督處熃虒W用書》在這一部分的“說明”中指出: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都很重視形象,但二者的形象性又有差別。中國古代詩歌是一種高度凝練的藝術,常常有“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因而,詩歌的形象非常發達,象外之象、味外之旨需要仔細品味。中國古代散文相對于詩歌來說是一種比較舒展的藝術,句式散化,篇幅可長可短,表情達意不受格律限制,可以興之所至,自由揮灑,因而散文中的“意”表達得更為明白顯豁。按照這個說明及本專題的主題,這一專題的選文應該詩文對舉,以進行對比賞析,但是教材卻不是這樣。從“賞析示例”的《過小孤山大孤山》到“自主賞析”中的《庖丁解?!?、《項羽之死》、《阿房宮賦》再到“推薦作品”的《西門豹治鄴》、《大鐵錘傳》等,全是散文作品。那么,教學中無論是采用單篇形式還是專題形式,都無法讓學生明白在“創造形象”方面“詩文”是“有別”的。為此,我們對這一專題的教學內容進行了必要的重組。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是學生們在初中學過的散文,在簡要分析后,把杜甫的《登岳陽樓》、《泊岳陽樓下》、《陪裴使君登岳陽樓》和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中的一兩首拿來作為“賞析示例”對比閱讀,使學生明白在描寫岳陽樓方面詩歌散文在創造形象時是各有特點的,然后在自主賞析《項羽之死》時,引導學生把它與杜牧的《題烏江亭》、胡曾的《烏江》、王安石的《烏江亭》、李清照的《詠項羽》等一起來閱讀;學習《阿房宮賦》時,把它和胡曾的《詠史?阿房宮》一起比較賞析。這樣的重構不僅能突出“創造形象詩文有別”的主題,讓學生明白“散文和詩歌雖然都具有形象性,但各有特點”,而且能發揮學生探究問題的熱情,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三是打破原有專題甚至是教材的限制,依一定的標準選擇相關篇目重構專題。主要是同類文本的共性閱讀賞析或比較賞析,分析這些篇目的共性與個性。如按照同一體裁建構專題,在學習《項羽之死》時,把它和《西門豹治鄴》、《大鐵錘傳》、《種樹郭橐駝傳》組合成人物傳記專題;按照同一題材建構專題,在學習孟浩然《夜歸鹿門歌》時,把它和謝靈運及王維、韋應物、儲光羲、常建、李白、杜甫等人同類詩歌集于一處,形成“山水田園詩賞析”專題;按照表現手法建構專題,在學白《越中覽古》時,把它和其本人的《蘇臺覽古》、劉禹錫《石頭城》、韋莊《臺城》、岑參《山房春事其二》合在一處形成“詩詞中的對比技巧運用”專題;以流派或風格為標準建構專題,學清照的《一剪梅》時,把它和溫庭筠《菩薩蠻》、李煜《虞美人》、周邦彥《蘇幕遮》、姜夔《揚州慢》建構“婉約詞欣賞”專題;以時間斷代為標準建構專題,把陸游、辛棄疾、岳飛、陳亮等詩人的作品集結構成“南宋愛國詩詞賞析”專題;以作家屬地為標準建構專題,將歐陽修、王安石、曾鞏、黃庭堅、楊萬里等人的作品集在一起,形成“古代江西籍作家詩詞賞析”專題;以某一作家個人的作品為主建構專題,學習杜甫的詩歌,我們選擇杜甫的一些作品建構“沉郁頓挫――杜甫與杜詩”專題,當然也可以將不同作家的作品進行比較,如建構“李白與杜甫”、“蘇辛豪放詞”等專題。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這一選修教材精心選擇了中國古代詩文發展的主要時期、重要流派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進行集中編排,目的在于使學生在必修的基礎上認識中國古代詩文的特征,掌握詩文鑒賞的基本規律,將已學過的作家作品貫穿起來,從整體上獲得對古代詩歌散文發展流變的初步了解。欲達到上述目標,圍繞專題主題的單篇精講教學固然是不能完全擯棄的,但在選修課教學中如果一味墨守傳統的教學方法又是教學惰性的表現。我們認為,在當前選修課教學不甚理想的背景下,教師應有專題意識和課程意識,并在繼承必修課教學傳統中促進選修課教學的發展,在守正中不斷創新。當然,這種創新是以建構主義哲學作為基礎的。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以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獲取、建構知識,這個過程包含著對原有經驗的改造與重組。而另外一方面,選修課教材的設計是給教師和學生留有了改造與重組的余地的?!吨袊糯姼枭⑽男蕾p》的編者在“前言”、“致同學們”中分別指出:“文學作品是多種因素的復合體,教材在一些章節中列舉一些作品,并不意味著這些作品只能從這一章節所提供的角度進行欣賞。在具體的閱讀和理解運用中,完全可以引入另外一些角度,以獲得對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體感知與把握。”“這套教科書只是提供了一些資源,幾個平臺,大家完全不必受此局限?!彼?,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要“充分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和其他有關資料”,“增強課程資源意識,重視課程資源的利用和開發”,引導學生根據教學目標進行篇與篇的組合、單元專題的整合,由點入手,以點帶面,步步擴展,縱橫聯系,使單篇課文成為專題乃至模塊整體架構中的有機部分,以發揮整體效應,幫助學生通過這種聯系獲得對詩歌散文的更深刻的認識,從而增強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獲得多方面的提高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張妍.人教版《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教學構想及實施建議.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8(5).

[3] 張妍,龍勝祖.選修不是全修.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9(8).

[4] 吳俊.走出語文選修課程教學的誤區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9(12).

篇3

高二語文教學計劃模板

一、指導思想

以教育科學理論為指導,努力貫徹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落實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教學中突出“過程和方法”,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使學生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良好習慣,提高文化品位,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我們使用的是人教版新教材,體現了新理念和新目標,致力于構建新的教材系統,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編排體系上,人教版《必修五》按照“閱讀鑒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導讀”四大板塊安排相關內容。同時根據學校的安排,本期開始開設選修課《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這本教材,從高中生實際水平出發,對于詩歌,從“以意逆志、知人論世”(探究詩旨)“置身詩境、緣景明情”(把握詩境)“因聲求氣、涵詠詩韻”(體會聲韻)三方面入手;對于散文從“創造形象、詩文有別”(理解散文的形象性)“散而不亂、氣脈中貫”,切實地培養學生的文學文化修養,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

三、學生分析

本期本人擔任高二理科6班和文科17班的語文教學。

本人面臨的這兩個班屬于普通班,學生由高一升入高二,剛剛經歷分班,情緒欠穩定,人數超多,中等生少,后進生多,學習興趣欠佳,語文基礎知識薄弱,語文學習習慣較差,課堂沉悶,思維不活躍,思考問題不積極。

四、工作重點

1、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培養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愛國主義精神,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世界觀、人生觀。發展學生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加強對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加強常規工作的落實和檢查,并有階段性檢查小結和整改措施。

3、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養成閱讀經典和優秀作品的習慣,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空間。。

4、提升學生對閱讀量,引發對中國文學的感性認識,培養文言語感,提高審美鑒賞能力。引導自主寫作,在實踐中提高寫作能力。

5、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五、具體措施

1、加強書本和海南遠程教學資源的學習,提高教師自我素養。

2、提高備課質量,繼續學習新大綱,鉆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體現知識和能力要求,充分發揮教師的個性和優勢。

3、指導學生加強積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準備摘抄本,每周布置閱讀量,積累語文基礎知識,名句名篇的。

4、重視誦讀,改進古詩文教學,培養學生語感。

5、跟同事協作,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向同事們學習,積極參加學校的聽課評課活動。

6、作文訓練以“表達交流”和《周計劃》相結合,面批、互評、自批多種批改方式結合,切實提高效率。

7、加強電化教學,增加課堂容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六、教學進度

1-3周 第一單元課文、表達交流

4-6周 第二單元課文、表達交流

7-8周 第三單元課文、表達交流

8-9周 第四單元課文、表達交流

10-11 周 復習、期中考試

篇4

在完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詩歌單元教學任務的過程中,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一:課前準備,對所帶班級學生進行分組,并推選一名組長。在教材中選取一部分理解難度不大的詩歌,主要以選修教材中的推薦作品為主,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從中選擇。在選定詩歌后分工合作,搜集、整合與詩歌相關的知識。

步驟二:自主賞析,學生選擇合適準確的角度和切入點,深入挖掘詩歌的內涵和思想感情,走進作品,感受和體味詩歌的意蘊。讓學生把自己賞析的心得和感受以講解的方式呈現給其他同學。

步驟三:教師根據學生講解的具體情況進行拓展、歸納和點評,并作適當補充和說明。

步驟四:針對學生進行有效的作業設計,展示自主賞析成果,教師對作業進行點評。

下面以王維的《積雨輞川莊作》、韋莊的《菩薩蠻》、納蘭性德的《長相思》為例,展示引導學生自主賞析詩歌的具體過程。

【課前準備】

每組同學除準備好相關詩詞的講解內容外,還準備了與教材相關的豐富的語文素材。如:

主講王維《積雨輞川莊作》的學生小組,課前準備了許多山水風景圖片和水墨畫圖冊投影,用于課前簡介和補充說明。另將王維隱居終南山時創作的經典詩作制成卡片分發給其他小組同學,以便課后拓展閱讀。

主講韋莊《菩薩蠻》的學生小組,課前主要搜集和整理了許多相關江南風物人情和民俗文化的寫作素材,以便將這些素材和作品有效地利用到寫作中去。

主講納蘭性德《長相思》的學生小組,課前準備了有關邊塞詩的相關文化常識和著名邊塞詩人的代表作品,主要搜集和整理了詞人納蘭性德這一人物素材,通過作者介紹讓同學們明確詩詞鑒賞過程中“知人論世,以意逆志”的方法,通過了解作者生平經歷走進作品,體會詞人獨特的人生情懷和藝術風格。

【教學實錄】

一、《積雨輞川莊作》教學

1.自主賞析

小組選派主講人負責講解,引領同學疏通詩歌大意,以抓住詩中寫景和抒情的巧妙結合方式入手,分析詩中景物描摹的色彩對比,突出詩歌寫景的藝術手法和特點,從而細致入微地表現詩人隱居輞川與大自然和諧相融的悠然情懷。主講人認為:“這首詩中的所有景物描寫,是詩人頗具禪心的靜觀所得,而不是單純物象的客觀描摹,極有詩人的主觀色彩。山中平靜的生活對一般人來說太過寂寞,但詩人卻過得大有興味。”詩歌中引用典故所表露的情懷、山間隱居生活的描摹、民俗文化風情的展示,在主講人的講解下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2.教師點評

在詩歌分析講解的過程中能夠抓住詩歌深層次的思想內涵和情感意蘊,突出了詩歌中濃厚的禪味。

二、《菩薩蠻》教學

1.自主賞析

以輕音樂開始,伴隨著悠揚輕盈的曲調,主講學生將詩詞的深意娓娓道來。以詩詞中“似直而曲,似達而郁”的情感特點入手。以抓住詞中關鍵字“莫”來詮釋詞中包蘊的情感要素,和韋莊有家不能歸、流寓江南的憂傷和無奈。主講人認為:“‘人人盡說’的背后是作者不能回鄉的隱憂,所有江南風物的描摹都是作者心中哽咽難言的哀愁。”主講人還以整首詞中所表現的“思鄉”之情,聯系分析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對“思鄉”的不同解釋,讓詩詞的情感得到升華。尤其是主講人本身對詩詞情感和主旨的個性化解讀也受到其他同學的一致認可。他認為詞人以借寫他鄉之美來表現自己心中思鄉的無奈與憂傷,這不僅是詞人的個體情懷和感受,更是中華民族共同的一種心理特征,是一種鏤刻在骨子里的愛與牽絆。

2.教師點評

個性化的解讀和層層深入的分析,讓詩詞的內涵和情感充分地體現了出來。

三、《長相思》教學

1.自主賞析

主講人從作者納蘭性德的身世入手,以“知人論世,以意逆志”的方法解讀詩詞,從“詩人、景物、意象、開頭、變化、妙處、典故、主旨、類別、技法”幾個方面來解讀品析,提出要圍繞文本內容仔細閱讀,但也要“展開想象”的方法。層層深入、抽絲剝繭,最后歸納和梳理納蘭性德這一人物素材,突出詩詞“文如其人”的特點,以備寫作時應用。

2.教師點評

詩詞鑒賞方法很重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將自己的主觀情感融入其中,品讀詩歌的過程也是與作者情感交融的過程。

四、布置作業

根據自主賞析的三首詩詞寫一段文字,可以是對詩歌個性化的解讀、可以是自己的學習心得和感受,也可以自己寫一首相同題材的詩詞。

【成果展示】

作業示例1:賞析感悟

憶江南

李郁文

人人都說江南是一個美好的地方,令人憧憬,令人懷念,每一個在那里停駐的人都對那里有一種眷戀,有一種渴望。我沒有去過江南水鄉,但卻夢見過那樣幽靜的小路,那下過雨的石橋,那橋下的船夫撐著船游蕩在河面上。這讓我想起了邊城,人們樸實地在過著自己的生活。在這種恬靜的地方或許你有許多憂傷,但你也會把它埋起,忘記哀愁,不想用那樣的心情來迎接這美好的鄉土。

韋莊也想盡力地去掩藏自己心中的苦悶,忘記那些斷腸的往事。來到江南的他,也許是最落寞的他,不能釋懷自己對家鄉的思念,卻被這江南水鄉的詩意所深深吸引。我沒有離開過自己的故鄉,也不明白那遠在他鄉漂泊的游子的心境,但我能感受到他的心境,他的那顆赤子之心。

當北國的秋來臨之時,北方已沉浸在落葉的海洋中,惟有江南依然長春,保留著每個人依然長存的思念。

教師點評:帶著對詩詞的體悟與摯愛,望穿了作者對故鄉的不舍與眷戀,一種另類的思鄉之情,民族情感深處的愛與牽絆。

作業示例2:原創詩詞

蝶戀花

王世樂楠

正是今歲霜風寒。落木千山,嚴雪盡峰巒。獨登百尺攬冰蟾,只見星河不見月。

欲訴琴心亂撫弦。北風滿滿,綠水面喃喃。青山無情本無念,流光映雪卻白頭。

教師點評:填詞需要緊扣詞牌韻律。以“落木”“冰蟾”“星河”等經典意象寫景抒情,生動形象,真摯感人。

【課后反思】

在詩歌教學過程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何讓學生不受時代和文化背景的影響去理解詩歌,如何學會欣賞和品味詩歌,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獨特的審美感受和心靈滋養,促進他們產生對民族優秀文化的熱愛,值得我們深思。

自主賞析,學生不僅真正將詩歌理解得更加深入和透徹,而且對詩歌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分組討論研究,集中展示成果,有利于學生互相借鑒,更進一步理解和領悟詩詞的要旨,掌握屬于自己的詩詞鑒賞方法和技巧。在學生講解的過程中隨機添加一些感悟,也使很多詩歌在賞析的過程中產生了個性化的認識和解讀。這種自主賞析的教學方法,也體現了必修教材與選修教材在教學實際過程中的不同處理方式,適應課程標準對不同教材教學的要求。

篇5

對于高考語文文學常識而言,《語文課程標準》和各考區考試大綱(說明)是依據,但通常表述簡略,不夠具體;而同學們所學教材成為文學常識命題和備考的主要載體。新課標語文課程增加了學生文學常識積累的比重,各版本教材引入了更加廣泛的作者及其作品。古今中外、不同領域作家的作品進入課本,既重名家經典,又重新^新作。

1 重要作家及其作品常識是文學常識考查的主體。命題側重于考查高中階段學習過的重點課文的作者國別、時代、作品及其成就等。這是文學常/:請記住我站域名/識最基本的要求。

例1 下列文學常識相關內容的搭配,不正確的一組是( )

a 劉蘭芝-《孔雀東南飛》-《玉臺新詠》-敘事詩

b 林沖-施耐庵-《水滸》-章回小說

c 《小狗包弟》-冰心-現代-散文

d 《奧賽羅》-莎士比亞-英國-悲劇

解析 c項中《小狗包弟》的作者是巴金,不是水心?!缎」钒堋氛n標教材新引入的課文,在大綱教材中是沒有的。答案為c。

2 對文學體裁常識的考查依舊是文學常識考點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針對常見的文學體裁,即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側重考查體材概念、分類、歷史發展、藝術特點等。

例2 中國古代戲曲主要指元雜劇和明清

解析考查內容并非課文表面最基本的作家、時代、作品等,而是課文背后包含的文學體裁常識。答案為:傳奇。

3 文學名著、文化經典閱讀成為文學常識考查的拓展內容。《語文課程標準》擴大了建議同學們文學閱讀的范圍,提高了閱讀量、閱讀水平的要求,因而不少考區也拓展了文學常識考查內容。借文學名著、文化經典命題是近兩年出現的創新新題型。

例如,2012福建卷讓同學們從5個選項中選出“作品故事情節的表述不正確的兩項”。試題涉及《紅樓夢》《子夜》《家》《巴黎圣母院》《復活》,考查文學名著的故事情節,要求同學們判別故事情節的正誤,檢測課外閱讀的積累情況。

古詩文默寫

高考語文對同學們古詩文默寫的考查一般都會在考試大綱(說明)中以附錄的形式列出命題范圍。具體篇目在不同地區有所差異。凡是考試大綱(說明)列舉的背誦篇目或段落,同學們必須一落實。從各考區劃定的背誦默寫范圍和命制的高考試題來看,主要呈現以下特征。

1 篇目絕大部分來自必修教材。少部分出自選修教材。前者為必修教材中要求背誦篇章中的句子,但不一定是名篇名句;后者雖來自選修教材,但多為名篇名句,難度不會太大。選修教材《先秦諸子選讀》《(論語)(孟子)選讀》《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為選文重點。

例3 (1)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____。君子于其言,________?!墩撜Z》

(2)愛其子,________,于其身也,________,惑矣!(韓愈《師說》)

答案:(1)言之必可行也 無所茍而已矣

(2)擇師而教之 則恥師焉

2 名篇名句、佳句是考點。同時檢測正確、工整書寫漢字的水平。這些名篇名句或解釋人生哲理,或反映生活真諦,或描摹事物情貌,語言精美,含義深刻。一些考區在考試大綱(說明)中對古詩文默寫限定了“常見的”,則說明重點考查名句,難度不大,但書寫時須小心謹慎。

例4 (1)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__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2)青青子衿,________。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答案:(1)常在于險遠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悠悠我心

3 考查范圍不僅限于名篇名句。全文背誦篇目考查較細。近幾年來,考試篇目每年都有適當增加,考題從過去的只考名句逐步改變為深入背誦篇目中的其他語句。抽查全文背誦的水平,難度上有所增加。

例5 莫春者,________,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風乎舞雩,詠而歸。(《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答案:春服既成 浴乎沂

4 考查篇目中列舉的初中課文也可能出現在試卷中。不少考區都在考試大綱(說明)中增加了初中階段學習過的背誦篇目,通常為名篇,命題時亦以考查名句為主,難度不大。但考

生需要在精準背誦的基礎上,認真仔細地辨識形近字和易錯字。

例6 (1)土地平曠,屋舍儼然,________。(陶淵明《挑花源記》)

(2)親小人,遠賢臣,________。(諸葛亮《出師表》)

答案:(1)有良田關池桑竹之屬(2)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2013備考策略

1 嚴格依照考試大綱(說明)的范圍,依托所學教材進行復習。功夫下在平時,要將考綱中規定的背誦篇目對照教材,逐個落實。

2 按照《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文學常識方面需要掌握的知識除最基本的作家作品外,還有作品所涉及背景材料、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傳統文化等。一輪復習中,應該全面顧及,避免出現知識盲區。

3 對于要求全文背誦的古詩文篇目,一輪復習時決不能投機取巧,只背名句,而要按照要求識記全文。因為我們看到,有些考區古詩文默寫題中的句子并非全部都是名篇名句。

4 注重提高復述、書寫的能力,尤其要特別識記復習中遇到的重難點字詞、通假字,做到既能準確背誦,也能規范書寫。如2012遼寧卷需要在默寫中寫出的“晦朔”“蟪蛄”(《逍遙游》)、“頻煩”(《蜀相》)這類重難點字詞,容易出現錯別字。同時,切忌出現漏字、字跡不清等情況,否則該題將會被判錯。

篇6

一、當前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模塊設計存在的問題

為了適應社會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和學生對語文教育的期待,《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課標》)將高中語文課程設置為必修和選修兩部分,其中選修課程設計為五個系列: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運用、文化論著研讀。并指出:“學校應按照各個系列的課程目標根據本校的課程資源和學生需求,有選擇地設計模塊,開設選修課。對于模塊內容組合以及模塊與模塊之間順序編排,各學??梢愿鶕嶋H情況靈活實施。”[1]然而,這種理念上的初衷只是“看上去很美”?,F實當中,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模塊設計可謂問題叢生,具體表現如下。

1.選修模塊多樣有余而科學不足

高中語文選修課程設置了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運用、文化論著研讀等五個系列。圍繞這五個系列,各個學校集思廣益,結合實際開發出了各種各樣的選修模塊,如“論語選讀”、“中國小說欣賞”、“外國小說欣賞”、“影視名作欣賞”、“中國民俗文化”等等,不一而足。然而總體來看,這些選修模塊在表面的“熱鬧”下卻掩蓋不了存在的缺陷。首先,選修模塊大多限于語文學科領域內的“自娛自樂”,缺乏與其他學科的交叉糅合,少有的一些交叉內容卻也僅限于簡單的移植。顯然,選修模塊的狹窄視野必然帶來學生學習視野的狹窄。其次,選修課程模塊對學生發展關照不夠。我國普通高中需要完成兩個層次的教育任務,“第一層次的教育任務是,按照國家對高中學生提出的全面發展、具有個性的要求和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對全體學生進行基本的全面素質教育,使之達到高中畢業的標準。第二層次的教育任務,是按照高三學生對于升學和就業的不同選擇而分別進行升學教育與擇業就業教育”[2]。而從現實來看,大多學校語文選修課程模塊只是關照到第一層次教育任務以及第二層次教育任務的升學教育目標,而擇業就業教育的目標卻極少體現。這與西方發達國家選修課程相比,是有很大出入的。再次,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模塊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以及校本特色凸顯不夠。一些學校選用了某一版本的必修課教材后,接著就選用該版本的選修模塊教材,這樣,校本、地方特色的語文選修模塊開設空間就顯得非常狹小了。最后,高中語文選修課程實施時間保障不足。大多數學校往往在高二學年集中實施選修課程,以致學校無論如何加快速度,最多只能開設三個或四個選修模塊。而《課標》建議:“從五個系列的選修課程中任意選修四個模塊。對于語文學習興趣濃厚并希望進一步深造的學生,建議在此基礎上,再從這五個系列里任意選修三個模塊?!盵1]顯然,時間的保障不足可能帶來選修模塊的“走馬觀花”以及學生學習的“消化不良”,并且給學校的師資、場地條件帶來巨大的壓力。

2.選修模塊限制有余而自由不足

區別于必修課程,選修課程是在必修課程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與拓展,其主旨在于關照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志向,關照學生的個體差異,培養學生全面發展。自由與選擇是選修課程的最大特征,這也是落實選修課程目標的關鍵所在。然而,囿于傳統認識、教學設施、教學任務、教師水平和時間精力等因素的限制,許多中學在語文選修課程模塊的開設上作了很多限制。這些限制可以概況為三種:一種是完全以高考為“指揮棒”,明確要求只開設與高考內容相關的幾個選修模塊,并且要求全體學生都選這幾個模塊,如此導致選修課程“名存實亡”,湮滅了選修課程的本真含義和價值。一種是由于學校師資、教學設施限制,或沒有更多的教師來開設選修課,或沒有更多的教學場地提供給學生走班、自由選課,因此,學生只能“看菜吃飯”,統一時間、室、師指定選修課程。第三種情況是由于必修課程任務繁重,高三升學壓力較大,許多學校干脆大量擠占和壓縮選修課程的時間,使選修課程僅僅停留在靜態的課程設計層面。

3.選修模塊功利有余而功效不足

《課標》要求“選修課與必修課的教學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把選修課上成必修課的補習課和應考的輔導課,也不能照搬大學里的選修課”[1]。然而,當前大多高中語文選修課的實施狀況卻正應驗了這種擔心。這種情況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將選修課上成必修課。教師在選修課教學時,照常按照慣性思維大肆訓練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至于新課程要求的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增強學生的文化修養和關注歷史與現實的意識等等或無從顧及或視而不見。二是將選修課上成高考專題輔導課。如開設“詩歌與散文”模塊時,許多教師就選擇古代詩歌、文言散文或詩詞散文閱讀專題訓練;開設“小說與戲劇”甚至“文化論著研讀”模塊時,也是把相關的文章作為閱讀專項訓練的寶貴題材。三是簡單照搬大學選修課教學模式,教師單純從自身的知識儲備和教學喜好出發決定教學內容,從而導致教學漫無計劃,凌亂隨意,效果甚微。

二、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模塊設計的優化思路

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模塊優化是指在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指導下,語文選修課程模塊的限制性與靈活性之間的調控以及各選修模塊之間最優化的組聯方式。科學設計語文選修課程模塊是一項系統且復雜的工程,涉及諸多要素。要有機整合各種要素,就要求學校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圍繞學生的語文基礎、語文興趣、語文能力,在語文必修課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和提高,凸現課程的選擇性,實現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要有效優化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模塊設計,可以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課程結構入手。

1.宏觀結構——探索“雙軌并行+同步穿插”的選修模塊實施模式

基于新課程理念而言,“走班制”應當是選修課程實施的最佳方式。然而,考慮到高中教育需要保障相對穩定而有序的教學秩序以及學校的教學設施、師資力量等軟硬條件限制,高中選修課程實施要完全實現從傳統的行政班授課制轉到理想化的“走班制”,在當前多少是不可實現的。因此,實行“雙軌并行”應當是高中選修課程實施的可行路徑。所謂“雙軌并行”是指把選修課程模塊分為兩軌,且兩軌平行進行。其中,限定選修模塊(即每個學生必選的課程模塊)為一軌,任意選修模塊(學生可真正自主選擇的課程模塊)為一軌。限定選修模塊由學校統一組織安排,并在原有行政班基礎上統一實施。而任意選修模塊則由學生根據興趣自主選擇課程,并打亂E有行政班格局真正實行“走班教學”。學??梢悦恐艽_定一個固定時間,全部安排任意選修課程。這種開設組織形式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學生自主選課的需求,也緩解了大規模走班上課所引發的教學秩序混亂和教學設備不配套的矛盾。

在選修課程模塊開設時間安排上,許多中學基本上是先上完必修課程后,再集中開設選修課程。這種安排的弊端在于必修課上得太匆忙而沒落到實處,而選修課過于集中導致學生身心疲勞,學習效率低下。因此,選修課程的開設可以實行“同步穿插”的方式進行,即在時間上適當同步,在內容上必修與選修相互搭配,交叉安排,協調推進。具體而言,學校可以拉長選修模塊的學習時間。在高中12個學段內(將以往的學期制改革為學段制,一學年分為4個學段,每個學段10周,其中9周學習,1周考試),第3~5學段開始設置趣味性的任意選修模塊,第6~8學段集中開設限定選修模塊,第9學段開設偏向文理升學方向和就業方向的選修模塊。必修與選修同步穿插的課程實施模式,會給學生從學習內容到學習方式上帶來新鮮感,有利于學生科學的學習方式養成,有利于提高學生全面的語文素養。

2.中觀結構——構建“統一集中+自主選擇”的選修模塊組聯模式

高中階段,“語文選修課程是在必修課程基礎上的拓展和提高”,必修課程是主要和核心,選修課程只能是“錦上添花”,這一性質決定了語文選修課是在約束性下的選擇性修習。因此,在高中12個學段的劃分范疇內,學校在第1~2學段可只開設必修課程,原因有二:一是高中第一學期學生大多來自不同學校和地區,語文基礎參差不齊,語文習慣各不相同,有必要對語文常規、語文基礎、學習習慣進行統一的教學;二是以行政班為單位的必修學習有利于班級凝聚力、團隊意識的培養。第3~5學段可以開設趣味性的任意選修模塊,原因有二:一是這一學段學生的語文基礎還不夠扎實,不能開設具有一定難度的、專題性的選修模塊,以防挫傷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二是趣味性的任意選修模塊有益于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第6~8學段集中開設限定選修模塊,一是因為這一學段學生經過前面的學習,有了一定的語文基礎,在必修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和提升有了可能;二是必修任務大多已完成,有充裕時間集中選修,為學生的專業方向的發展和學生的個性特長發展奠定基礎。最后,學??稍诘?學段開設偏向文理升學方向和就業方向的選修模塊,主要解決高三學生分流,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以上選修課程模塊組聯模式,通過興趣選修模塊進入限定選修模塊,再到專業提升和擇業就業準備選修模塊,模塊切換頻度適中,基本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既注重學生的語文學習基礎、學習興趣,更注意關照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

3.微觀結構——施行“有機整合+遴選優化”的模塊內容選擇模式

“高中階段的教育,仍然是基礎教育,選修課程在整個高中課程結構中不應該占據主導地位,適當控制選修課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必要的。”[3]可見,各個學校有必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對語文選修課程的內容進行整合和遴選。

篇7

青少年學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是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科學文化修養、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直接影響著未來我國在激烈的國家競爭中的地位和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提高i少年學生的道德素質和政治覺悟,增強他們的民族尊心、信心和豪感,把他們培養成具有良好思想品質和道德修養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對確保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而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

經典閱讀一直以來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發揮著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隨著網絡媒體迅速發展,快餐文化盛行,文化泡沫泛濫,各種適于耳目之娛的文化產品充斥市場,這些因素V致使中職生難能靜下心來閱讀經典,文學經典閱讀被冷落。經典的缺失導致部分中職生未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缺少文化素養。因此,我們需要審視這種閱讀狀況,營造經典閱讀的氛圍,讓學生通過閱讀經典,汲取營養。文學教育的概念通常被界定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從文學作品中吸取思想、藝術感情的營養,豐富自己的情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并引起閱讀鑒賞文學、嘗試進行文學研究的欲望,甚至進行文學創作興趣的教育。

語文教育與文學教育的關系:

第一、文學教育與語文教育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文學教育屬于語文教育,而且是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在新一輪的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中,文學教育的重要性己在課程設計、課程資源開發方面體現出來了。人教版高中新課程標準選修教材就編有側重語言教育的《語言文字應用》與側重文學教育的《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先秦諸子散文欣賞》《外國小說欣賞》等教材。

第二、文學教育與語文教育自、密、相關。正所謂,不識字,何談文學沒有語文教育,何談文學教育語文的“人文性”需要有一個載體,缺少了這個載體文學教育就會顯得十分空泛。語文教育的基礎功能,即“工具性”,就是文學教育實現“人文性”的載體。可見,文學教育應在語文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因此,在進行高中新課程標準選修課教學時,應將文學教育與語言教育在教學中實現交融。

第三、文學教育雖然從屬于語文教育,但不等于語文教育,它有自身的教育特點。教學中絕不能簡單地用語文教育的要求來框定文學教育,也不能用文學教育的要求來批評語文教育。語文教育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均有教育的作用,是對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文學教育則側重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又學素養。

此外,既然語文教育包括語言教育和文學教育。那么我們就有必要在語文教育中把語言教育與文學教育區分開來。語言教育與文學教育是語文教學的兩個組成部分,它仃之間既有聯系也有區別。因為文學是語言的藝術,任何經典文學作品都要通過語言表現出來,所以語言成為文學的載體,二者密不可分。從區別上看,語言教育與文學教育各自所擔負的主要任務是不同的,絕不能相互代替?!拔膶W教育的任務是使學生從文學作品中了解生活、感受命運、體驗痛苦與幸福,并引起對文學的興趣”這主要是由語文的“人文性”所決定的。而語言教育的任務,是使學生懂得語言的規律,能正確地掌握和運用這個規律,正確地說,正確地寫。通過語臺教學,使學生熱愛自己祖國的語言。語一言教育的這一任務主要是由語文的“工具性”所決定的。可見,語言教育和文學教育是兩種任務不同的教育,他們可以相聯系,但不可混淆。

篇8

一、目前實施選修課程的現狀分析

(一)高中語文選修課程設置過于集中統一,學校教師基本上沒有選擇選修課程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指出:“高中語文課程必須體現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既要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使學生的語文素養普遍獲得進一步的提高,同時也要為具有不同需求的學生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薄氨匦拚n程要突出課程的基礎性和均衡性”“選修課程也應該體現基礎性,但更應該致力于讓學生有選擇地學習,促進學生有個性地發展?!币虼?,設置選修課是高中新課程改革高中最重要的特色之一,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

《課程標準》還規定:“選修課程設計五個系列。”“學校應按照各個系列的課程目標,根據本校的課程資源和學生的需求,有選擇地設計模塊,開設選修課。對于模塊的內容組合以及模塊與模塊之間的順序編排,各學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實施。課程的具體名稱可由學校自定。”這樣,一所學校選修課選擇的合理與設置的精當,正是構成學校教學特色、教學風格的重要元素。

然而,按照《貴州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語文學科教學實施指導意見(試行)》,其建議選修教學模塊安排了十個模塊。(以人教版教材為例)如下表:

前四個學段為“建議選修”,只有最后一個學段為“自主選修”。按照這樣的安排,實際完成的選修模塊就只有4—5個。如此說來,高中語文選修課程“讓學生有選擇地學習,促進學生有個性地發展”的課程目標就只能大打折扣了。

而從我了解的學校來看,在設置選修課程時,都是把與高考有密切關系的作為首選。如所有學校都選了《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另外選得較多的有《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中國小說欣賞》《語言文字應用》模塊,只有少數學校選了《先秦諸子選讀》《外國小說欣賞》等,而《中國文化經典研讀》《中外戲劇名作欣賞》這兩個模塊沒有一個學校選修。至于某些學校的教師自主研發的校本課程,則根本沒有用武之地。筆者在進入新課改之前興致勃勃地設計過的選修模塊,如《史記傳記文選讀》《唐宋散文選讀》《魯迅小說選讀》《蘇軾詩詞文選讀》都沒有派上用場。

總之,在選修課的設置上,目前各個學校都似乎被一張無形的網捆住了手腳,缺乏一種選修課教學應有的生氣和活力。

(二)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教學實踐中過于功利化的傾向,根本無法讓學生有選擇地學習,并不能促進學生有個性地發展

選修課程教學對教師的知識素養和專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盡管在實施新課程前教育部利用網絡對一線高中教師進行了工程浩大的“高中新課程國培計劃”,省、州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也組織了上崗教師進行了崗前培訓,但是諸多的擔心和疑問困擾著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如何上好選修課?選修課和必修課的教學有什么本質的不同?從必修到選修應如何銜接和過渡?既然是選修課,就要考慮它與必修課的異同,既不能把選修課上成必修課的重復,又不能將選修課上成講座或隨意的活動課,因為畢竟是上課,上語文課,而且還要面對高考。

如果說在高中語文選修課程的設置上,教師們先就被憋了一口氣,那么,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受高考命題內容形式的制約,就更難施展拳腳了。首先,在貴州省的絕大多數高中學校,由于教學資源匱乏和辦學條件的限制,加上教師業務水平的參差不齊和繼續教育的不能持續跟進,學校根本實現不了與新課程同步的走班制,依然采用傳統的班級授課形式。其次,在具體的教學方式方法上與此前的教學幾乎一樣,選修與必修在教學內容上沒有層次的區別,就連最能體現其特色的“自主選擇學習內容”這一點,實際上也做不到。例如,人教版的《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選修模塊的教學,開始時很多教師都把握不好。這冊教材共有6個單元,詩歌、散文各3個單元。每個單元都分為“賞析指導”“賞析示例”“自主賞析”“推薦作品”四個部分。詩歌部分每個單元10篇作品,共30篇作品;散文部分每個單元6篇作品,共18篇。一些教師把選修當作必修來上,對每篇課文都精心講授,結果一個學期下來,這冊書差點沒上完,學生還在那里叫苦連天;而有的教師則全部舍棄掉“推薦作品”,好像是必修部分古詩文教學的簡單重復,達不到鞏固和提高必修成果的目的。人教版的《語言文字應用》模塊的教學,絕大多數教師都忽略了語言文字的學習重在平時積累的基本原則,把它當成了針對高考第一輪復習的語言文字練習課,讓學生整天在大量的選擇題里游移,結果學生往往學完這個模塊后對語言文字的規范常識依然還是一頭霧水。

(三)選修課程的評價受制于滯后的高考內容和形式的改革,是選修課程在新課程改革中無法實施的主要根源

其實,無論是教育行政部門對選修課程設置的建議,還是學校教師對選修課程教學的處理,總是放不開手腳,從而達不到實施選修課程的理想效果,其根本原因都受制于滯后的高考內容和形式的改革,受高考這根指揮棒的左右。筆者通過檢視實行高中新課程改革以來,2007—2012年教育部考試中心給新課改省份所命制的6套高考試卷,試卷的設置模式完全一致,6年之中沒有任何變化,實在是讓人費解。由此造成了在實施新課程課改的地區,各種泛濫成災的同步練習材料,包括單元測試卷、模塊測試卷甚至期中期末測試卷等,大多按照這一僵化的模式來命題。因為一個選修模塊學完后,往往大多數學校和教師還是喜歡用一張類似于新課標高考模擬題的試卷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而像這樣的檢測能夠喚起教師教學選修課程的創造性和激情嗎?能夠激發起學生學習選修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嗎?

二、對今后實施選修課程的思考

從以上分析看來,實施選修課程教學任重而道遠。而選修課程實施成效如何,將是檢驗高中新課程改革是否成功的一個試金石。在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無論是國家層面的教育部命題考試中心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教育研究機構,還是身處教學第一線的高中語文教師,都應該積極思考并且必須竭盡全力通力合作才能實現選修課程的教學目標。

首先,教育部命題考試中心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積極創新。要在準確理解新課程改革精神的基礎上,通過在全國不同層次的學校和教師中廣泛的調研,徹底改變高考命題的僵化模式,在高考命題中逐漸增大選修課程的內容和分值,題型靈活多樣。要充分發揮好高考這根指揮棒的作用,使之在促使一線語文教師在教學上的創新發展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

其次,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給學校及教師放開手腳,讓他們在選修課程的設置和選擇上有一定的自。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教育研究機構對有能力開發校本選修課程的學校和一線教師,要積極地支持,并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幫助。

篇9

一、健全班級管理制度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茖W、民主、建全的班級管理制度是班級文化的一大核心。在健全班級規章制度的實施中,根據校規校紀,由學生學習討論,班主任只是謀劃者,當好顧問,學生才是班級的管理者,師生共同制定了班級管理制度,包括行為規范、學習習慣、班務管理等方面來約束學生行為。

二、努力營造班級書香氛圍

班級環境的布置是班級文化建設最基本的內容。它不僅體現了班級的精神面貌,而且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要利用好每一個空間,精心布置,充分挖掘教室的育人功能,使其既溫馨舒適,又催人進取。發動學生群策群力,布置一個溫馨的班級環境。

1.墻壁文化建設

墻報是班級環境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根據班級特點布置具有濃郁書香氛圍的班級文化,教室內懸掛名人讀書格言、字畫和經典名句;并組織學生精心設計和布置,利用這塊宣傳陣地開展專題活動,利用墻壁小喇叭欄張貼學生優秀習作、學習心得、優秀書畫作品等,把有限的教室空間成為無限的教育資源。

2.精心出黑板報,設立名言專塊

教室后墻的黑板,是學生施才、求知的重要陣地。每期黑板報的內容豐富,版面設計獨具特色,都凝聚著學生們的心血。每期板報都設立一個名言專塊,要求每一位同學輪流在黑板的一角寫下自己最喜歡的名言。許多學生的心性就通過了這幾十個字顯現了出來。

3.創建班級智慧書屋

為了讓學生有書讀,實現資源共享,活動開始我們號召每個學生積極捐出自己喜歡的課外書籍,要求每人捐書1本以上,放到班級的智慧書屋,由圖書管理員負責圖書的借閱、登記、歸還等工作。班級智慧書屋的建立,極大地方便了學生閑暇時間的閱讀,也為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提供了條件,營造了良好的班級讀書氛圍。

三、師生共讀經典,積淀人文素養

我國古詩詞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瑰寶。新課程標準推薦的小學必背古詩詞更是歷代的名篇佳作,內涵豐富,審美價值極高。在教學中,我注重教給學生有效的自學古詩的方法,并對所學古詩有關聯的詩詞加以拓展,讓學生感受到古詩詞的魅力。

1.根據班級詩詞誦讀計劃,按部就班開展

根據計劃,激勵學生每期每周至少背三首古詩詞,還包括詩的作者、朝代、背景等,學習委員、組長監督學生背誦,班主任隔幾周抽查一次。班級大部分同學都有一本《小學生必背古詩詞》,少數沒有書的,都用一個積累本把背過的古詩詞抄了下來,課題研究兩年來,同學們的收獲頗豐。

2.師生共讀,促進學生發展

學校舉辦了書香校園建設“學生讀書知識競賽”、“學生美詩文誦讀大賽”、“紅色經典誦讀”、“師生講、演故事”大賽等大型的書香校園系列活動,組織學生積極參加這些活動,首先激勵學生自題材,參與到活動中來,在班級開展評比活動,然后進行交流,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讀書交流習慣,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3.引導學生走進名篇名著

讀書活動應引導學生最大可能走進名篇名著,以激發學生對文學的熱愛和向往,讓學生在讀書中智力得到拓展,心靈得到凈化,人格得到升華。在課堂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對一些經典的名篇名著的興趣,引導學生自覺去找書讀。如:向學生推薦名著:《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書中主人公面對艱辛、挫折和失敗仍不屈不撓的崇高精神給了同學們心靈上的巨大震撼,學習更積極主動了。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展示讀書成果

以讀書增智慧,以讀書促養成,以讀書樹理想,以讀書塑人格。2008年8月,我校申報的“貴州省農村小學書香校園建設試驗研究”課題被省教科所確定為省級重點研究課題,由此確定了“誦千古經典、做少年君子”為學校的辦學特色,并以此推動學生養成教育的深入開展。

1.打造奮發向上、團結拼搏的班級

班級活動是學生學校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班主任要善于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發展,通過活動與競爭打造奮發向上、團結拼搏的班級精神。

2.積極開展主題班會

班會是班主任面對班集體的最好時間,更是班主任倡導、融進班級文化的主渠道。為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每月上一節“讀書伴我成長”主題班會;舉辦一次以“讀書、讀故事、品讀美詩文”為主題的比賽活動。學校每月評選一次“讀書明星”(學生)、評選一次“特色書香班級”。

3.勤于讀書學習,樂寫讀書筆記

讀書改變命運,文化彰顯特色,在創建學習型班級的文化活動中,以建設“書香班級”為切入點,引領全體學生勤于讀書學習,引導學生多學生讀兒童詩歌散文,配畫小說、名著等實用性書籍,學生準備一本筆記本,用于摘抄佳句佳段,寫體會等。每月舉行一次讀書筆記展評活動,樹立起優秀學生典型,成為“讀書之星”評選的依據。

4.彰顯讀書特色,提高寫作水平

篇10

信息技術能豐富教師知識,提高備課質量。詩詞鑒賞是綜合性極強的學習內容,涉及到天文地理等方方面面。語文教師通過查閱豐富的網上資源,豐富自己的文化常識,教學時就能游刃有余,信手拈來,既擴大了課堂教學容量,又把知識性、趣味性寓于一體,增強了師生之間交互性和教學的趣味性。這樣教師與學生之間能輕松地教學,使寓教于樂變為一種可能,激發了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還能為學生學自主學習提供了幫助,充分體現了新課改自主性、個性化的學習原則。在課堂上,老師引導學生發揮互聯網的優勢,人機互動,借助豐富的網絡資源,收集資料主動獲取知識,將網絡上的語文資源充實到語文教材中,給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平等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更廣闊的范圍內學習語文,運用語文,享受語文。在平等參與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得到身心智力的發展,充分體現了我們課堂的動態性和開放性。如唐代杜牧的《阿房宮賦》一文,課前,由學生從網上查閱晚唐的歷史資料通過比較會發現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詞人對社會的不滿,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學習空間,豐富情感,提升人格,領略名家風采。

信息技術可以優化詩詞教學過程,切實提高教學效率。創設和諧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習古詩詞的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探索。學生對所學詩詞內容感興趣,學生積極性就會明顯提高,學生們才能樂于接受,此所謂“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痹谠娫~鑒賞課上,我們積極運用信息技術能使詩詞教學過程呈現出情景交融、形聲并茂、生動活潑的美景,不僅為學生提供認知的感性料,而且可以再現情境,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

信息技術創造教學情境美。文學是“美”的同義詞,而詩詞則是文學中的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因而詩詞教學首先應有一個“美”的氛圍,使學生身臨其境,很快地融入詩情畫意中。而運用多媒體可以用音樂來渲染情境,用圖像來顯示情境,用文字來詮釋情境。利用多媒體聲像文集合的特點選取許多與教學內容相符合的畫面和音樂并配以文字解釋,積極地創造教學情境,使學生獲得視覺美、聽覺美,為學習詩詞奠定感情基調。

如《蜀道難》一詩,教師在教學中,可借助多媒體圖片讓學生感受蜀道的險峻,搭配錄音使學生感受李白詩歌語言的壯麗之美。通過觀摩專家的朗誦讀音,體味感情、節奏、停頓、強弱、快慢,評點其精彩與不足,分析朗讀技巧。通過創設視聽情境,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營造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氛圍,使師生仿佛身臨其境,效果自然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