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范文

時間:2023-05-06 18:22: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會計人員繼續教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

篇1

1.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認識不足。許多會計人員對繼續教育不夠重視,參加各類業務培訓班經常缺課、少課,認為培訓只是為了完成任務,是形式主義的“花架子”。有些單位至今仍沒有把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列入議事日程和本系統本單位整體的人才資源開發規劃。有的單位負責人對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不予準假。

2.對會計繼續教育定位有偏差。現在的會計繼續教育被簡單地定位于崗位定向培訓,實際操作中主要局限于會計專業知識、會計法規制度、會計準則的培訓上。

3.會計人員的格局和機制不夠完善。我市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工作主要以財政部門為主導,財政主持教育計劃、教學組織、考核等項工作。但社會辦學機構參與度、用人單位參與度、會計人員參培率存在不足。同時,會計人員分布在社會各行各業,大多數單位領導不重視會計部門的整體素質,在智力投資上,領導只重視對業務部門人員的專業水平的投入,而對財會人員的知識更新和素質的提高重視甚少。

4.會計繼續教育缺乏針對性。我們的會計繼續教育幾乎都是中、初級會計人員的大集會,同時也是企業會計人員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人員的大集會;同樣的學習內容、教學方式、考核辦法,大有“公平教育”之勢。但是這樣根本不可能使不同層次和不同崗位的會計人員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初級會計人員認為學習困難,而中級會計人員則認為內容簡單,不能使繼續教育真正收到實效。

二、今后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對策

1.提高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重要性的認識。要認識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宣傳力度是關鍵。宣傳對象不僅包括廣大會計從業人員,還要包括企事業單位的領導者。只有企事業單位的領導認識到繼續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才能在時間和資金上予以支持,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才能有實現保證。對于廣大會計人員來說,應深入領會知識經濟對會計從業人員的能力要求,樹立繼續教育與時俱進的新理念,將繼續教育內化為自己的職業需求,要有意識地通過繼續教育培養會計人員的終生學習習慣。

2.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目前,一些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觀念淡薄、誠信喪失,違背準則、弄虛作假之事時有發生。不能堅持原則,為違法亂紀活動出謀劃策,直接參與偽造、編造虛假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這些問題都表明,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繼續教育,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重塑會計誠信,已是當務之急。

3.建立“財會網”,積極推行網絡繼續教育模式。目前缺少一個專門為財會人員服務的會計網站,因此,很有必要建立一個專業性強的權威網站,利用網絡的靈活性,充分發揮會計行業管理職能,及時會計管理有關法規、政策,提高工作效率,拓展會計管理工作的空間。而且,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現代遠程教育已成為一種較為流行的教學形式。通過網絡平臺學習教學課件,進行網上專業考試,取得繼續教育合格成績,實現會計人員年度繼續教育計劃。

篇2

關鍵詞:后續教育;企業會計準則

    財政部于2006年11月20日了新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要求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必須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和會計行業發展要求,統籌規劃,分類指導,強化服務,注重質量,全面推進會計人才隊伍建設,為經濟社會和會計行業發展提供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各地方財政部門也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具體實施方案,以此來提高當地會計人員的執業水平和素質。會計后續教育,亦稱會計繼續教育或在職教育,它是一種職業教育,是指對正在從事會計工作和已取得或受聘會計專業技術資格( 職稱)的會計人員進行的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業務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為目標,使之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再培訓、再教育 。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已擁有1200萬會計從業者,其中26歲至35歲的會計從業者,占會計從業者總人數的41% 。具備大專學歷人數占總人數的35.71%,具備大學本科學歷人數占總人數的5. 54% 。具備初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的人數占總人數的38. 22% ,具備中級資格的會計從業者占總人數的10. 67% ,具備高級資格的人員占總人數的0. 49%。從會計隊伍現狀可看出,年輕的會計從業者多,大專學歷以下的會計從業者多,中級以下職稱的會計從業者多。加之現有的經濟環境及新經濟事務的不斷涌現,原有的會計知識構架加速變換,因而會計從業者只有不斷地更新知識,才能形成適應經濟發展的新知識體系。根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分為高級、中級、初級三個級別。(一)高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對象為取得或者受聘高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職稱)及具備相當水平的會計人員;(二)中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對象為取得或者受聘中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職稱)及具備相當水平的會計人員;(三)初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對象為取得或者受聘初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職稱)的會計人員,以及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但未取得或者受聘初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職稱)的會計人員。這種分不同層次來開展后續教育的模式是比較科學的。

    本文主要側重于分析第三層次會計人員的后續教育問題。

一、第三層次主要為小企業會計從業人員的后續教育現狀

本次調查主要是針對在小企業從業的會計人員展開的,范圍為蘇南地區的一些縣級市的小企業,總共發放問卷為300份左右,收回有效問卷200份左右,有效問卷回收率為67%左右。在本次調查過程中,筆者發現大部分的小企業會計水平都不高,鮮有本科畢業生或中級以上職稱的人員,50%左右的企業有1至2個大專生,其余的單位會計人員為中專生或高中生,會計人員學歷普遍不高。絕大部分會計人員在回答“每年會計人員后續教育的效果如何”時,都認為“這是一種形式,交了錢,抄一份試卷就可以了”。大家普遍都覺得現在的后續教育流于形式。筆者在會計后續教育面授的現場調查時,發現大部分的會計人員在上課時并不專心,他們不是在講話、就是在做其他的事情,很少有幾個會計人員在認真聽講,平時上課學員出勤率很低,而到考試時大階梯教室卻座無虛席。不過蘇南地區08年的會計人員后續教育內容加入了新的企業所得稅政策,在這個內容講解時,會計人員普遍都很感興趣,到課率和聽講的認真程度都很高,課后還有學員跟教師在交流,向授課教師請教最新的稅收政策,以及稅收政策對自己企業的影響。從這些狀態可以看出會計人員對一些有利于自己工作的內容還是能比較認真地聽講的。經過調查,可以發現小企業會計人員的后續教育主要表現為以下特征:

1、講課方式以教師講解這種傳統方式為主,缺少師生交流和互動,缺少案例討論。

2、強制的后續教育為主。在這種模式下,會計人員的管理機構規定了會計人員為保持其資格或繼續執業的權利而必須接受最基本的后續教育的內容與時間。

3、會計后續教育目標模糊。許多地方“ 為培訓而培訓、為年檢而培訓”的現象普遍存在,沒有真正達到會計后續教育目標的要求。

4、會計后續教育內容單一。目前,許多地方的會計后續教育工作都側重于對財經法規制度的培訓宣傳,而忽視對會計理論、會計實務等專業技能的培訓與提高。

    這些特征集中表現出來的現象就是學員平時上課流于形式,到最后以一張幾乎雷同的試卷上交就可以。后續教育基本沒有什么效果。

二、出現這些情形的原因分析

1、蘇南地區最近幾年培訓的內容都是新的《企業會計準則》,該準則先在上市公司和大型企業實行,小企業繼續實行原來的會計制度,這樣小企業的會計人員就更缺乏學習的動力。調查結果顯示會計人員普遍感覺新的會計準則與實際工作相差太遠,目前小企業都用不到這些內容。而且小企業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和學歷層次偏低,對新的企業會計準則中關于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等有難度的地方無法理解和接受,會計準則中引入了公允價值和資金時間價值的概念,而這些是需要有金融知識和財務管理知識支撐的,由于內容具有一定的難度,小企業的會計人員就越發不能靜下心來聽取這部分內容。

2、由于目前小企業的財務信息使用者50%以上是面對稅務等政府部門,所以小企業目前在進行財務處理時,并沒有很好地按照《小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做,而是在處理業務時主要依據稅法的要求。稅法一旦有變化,企業就必須要第一時間知道,因為這會與企業要交納多少稅密切相關。因此小企業會計人員在接受后續教育時也對稅法的變化很有興趣,而對會計準則的變化并不十分關心。

3、沒有內部動力。因為一直以來的惡性循環,導致大部分的會計人員都認為平時根本不用上課,最后考試大家都可以抄答案完事,所以很多的會計人員都不會真正用心去參加后續教育。只有等他們自己要參加一些職稱考試等相關考試時才會去研究。

三、改進和提高會計人員后續教育的一些建議

目前小企業會計人員后續教育存在很多問題,而小企業會計從業人員又在整個會計人員隊伍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如何提高這些會計人員的后續教育質量顯得很重要。以下有一些建議:

1.大力開發適合會計后 續教育的課程。課程研究與開發是21世紀會計后續教育的核心內容,它關系到后續教育的成敗。目前,我國會計后續教育的教材與學歷教育的教材相差無幾,實踐性與可操作性較差,無法適應21世紀會計后續的要求。因此,大力研究與開發適合會計后續教育的課程力度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在課程的研究與開發中必須以會計人員實務第一線的需求為前提,必須強調其目的性、計劃性和可操作性,同時對不同的培訓對象即高級會計人員、中級會計人員和初級會計人員應有不同的課程,并不斷拓寬課程的開發渠道。后續教育的內容除了新的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以外,還應該加入會計職業道德、稅法等內容,此外,其他相關專業內容諸如金融、證券、管理、信息技術等課程也應該加入。要讓會計人員站在高處看問題,而不要光局限于幾個數字。在具體培訓操作上,可以按職稱分高級、中級、初級來分別確定教育內容,也可以按財務崗位的不同,分財務負責人、主管會計、會計、出納系統管理員來確定培訓內容。

2、改變和更新教育方式

要改變上課“滿堂灌”的方式,目前,對會計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刻不容緩。現代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為會計繼續教育的現代化提供了技術條件。可利用磁帶、光盤、因特網、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大力提高繼續教育現代化水平,優化和合理配置現代教育資源,全面提高繼續教育的社會效益。教育培訓方式也不應僅僅局限于一次兩次的課堂面授,而應采取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可采取自學,集中討論,網絡論壇,經驗交流,案例分析,模擬再現等多種方式,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達到最佳學習效果。在上課的時候加入一些案例討論,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員的學習積極性。采用網絡授課等方式,突破傳統的上課方式,設計一個可以統計學員上課課時的系統,來控制學員的后續教育量。網絡上課還有一好處是可以聽有名的專家上課,這是一般的面授課所不能做到的。

3、要引進有實務經驗的師資

教師的教學水平還要提高,對于從事后續教育的教師也要考慮其學歷的高低和實踐能力的高低,要引進學員對老師的評價機制,做到優勝劣汰,不合格者下崗等措施。還要定期輸送教師接受新知識的培訓,使教師能夠掌握最新的會計改革內容。并且上后續教育課程的教師最好具備實務經驗,這樣才能言之有物。

4、改變目前教育壟斷的局面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應有專人負責,各部門分工合作,統籌管理,合理安排。打破教育培訓市場的壟斷局面,引進競爭機制,應充分發揮各級地方財政、縣團級以上的企事業單位的繼續教育培訓作用,改革會計后續教育受財政部一家管理、精力有限的局面,建立會計后續教育行業自律管理機制,財政部門只負責最終的考核與日常的監督,這樣既有利于提高會計后續教育的培訓質量,也有利于提高會計后續教育的日常管理效率,確保新形勢下會計后續教育工作不流于形式,發揮其真正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篇3

一、理順工作思路。不斷提高會計隊伍整體素質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工作的思路是:圍繞一個中心、兩手抓兩手硬,推進三項改革,加強四個建設,采取五大措施,依法規范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工作。一個目標,就是根據《行政許可法》、《會計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依法加強會計人員的培訓和教育,建立結構合理、運行規范、管理嚴格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機制,下大氣力提高會計人員專業技術、業務水平和職業道德修養,著力提升會計隊伍整體素質和會計工作水平;兩手抓兩手硬,就是一手抓會計人員培養,提高隊伍整體素質,一手抓培訓秩序規范,建立和完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機制;三項改革,就是會計法律制度改革、會計管理體制改革、會計監督管理改革;四個建設,就是會計誠信建設、會計隊伍建設、會計基礎工作建設和會計行業管理網絡建設;五大措施,就是夯實基礎、完善制度、抓住重點、創新服務、量化考核。

二、堅持改革創新、突出培訓特色,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質量

首先是提高會計人員綜合素質,堅持培訓育“才”。提高會計人員綜合素質是會計隊伍建設的核心和根本。為使會計從業人員緊跟上時展的要求,各級財政部門的會計管理機構應把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作為會計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不斷加大對會計人員的培訓力度,把全面提高專業技能、業務水平和職業道德修養,增強其依法履行職責的能力作為主要培訓目標,遵循分級負責、分層次培訓的原則,重點抓好會計從業人員的培訓和教育。要不斷創新培訓形式,堅持集中培訓與日常培訓、內部培訓與外部培訓、本級培訓和上級培訓相結合,使廣大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顯著提高。

其次是采取多種形式,堅持創新教“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是會計隊伍建設的重要途徑。要根據新時期的會計工作特點,針對廣大會計人員需要,積極創新培訓方式和教學形式,綜合運用課堂教學、現場教學、案例教學、網絡傳媒教學、調查研究和實踐活動等形式,抓好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工作。其中,課堂教學方式要不斷更新會計教學內容,突出開展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會計法規制度與會計職業道德規范、會計電算化與會計先進技能知識培訓;要邀請專家重點講授熱點問題,還要穿插運用案例教學,增強工作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

再次是做好典型示范,堅持以才帶“才”。財會工作先進典型是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的寶貴資源,是會計人員求知、創新、求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各級財政部門要通過抓點示范、以點帶面,加強財會工作先進典型培養,堅持把發現培育典型、宣傳學習典型和發揮典型示范帶頭作用作為抓好會計繼續教育工作、促進會計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在認真總結財會工作先進典型培養規律和包點幫扶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建立健全先進典型的培養、跟蹤管理等一系列科學有效的工作機制。一是建立考核評定機制。堅持“抓先進、樹典型,示范帶動、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按照工作規范、績效突出的原則,先確定初選對象,然后由財政部門組織考核,評定財會工作先進典型。二是建立培養機制。按照“樹立一批、培養一批、儲備一批”的工作思路,分鞏固提高、重點培養、后備對象三個層次抓人才培養。三是建立跟蹤管理機制。對已考核評定的典型繼續實行聯系幫扶,努力使先進更加先進。四是建立動態管理機制。對會計信用等級下降,難以發揮模范作用的會計人員,取消其財會工作先進典型稱號,始終保持典型的先進性、示范性。

三、著力整合和拓展教學資源,不斷提升會計繼續教育培訓層次及水平

第一,深入細致地挖掘教學資源,做好教學資源合理配置,下大氣力夯實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基礎。首先,進一步加大經常性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單位建設,主要是充分發揮高等院校、中華會計函授培訓基地等教學品牌的主導作用;其次,鼓勵和扶持符合條件的社會培訓機構設立培訓點,開展短期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再次,倡導和嘗試新興網絡教育傳媒。

第二,加強教學管理,確保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健康有序運行。財政部門會計管理機構一要堅持長年經常性教育與短期培訓相結合的原則,使學歷教育、短期辦班、專題講座、課題調研、會計大賽等形式配套,推進會計繼續教育培訓制度化、經常化。培訓過程可細化為印發教材、課堂授課、集中討論、輔導問答、考試驗收等五個環節,使教學工作扎實有序進行。二要注意延伸培訓鏈,加大培訓前的調研和培訓后的跟蹤服務力度。三要加強對承擔培訓任務單位的監督、檢查和考核,通過隨機跟班抽查、檢查教學日志、召集學員座談、設立舉報箱和電話等形式實行全過程監督,及時掌握動態、總結經驗、發現問題、督促整改,不斷提高培訓質量。對不遵守有關制度規定、教學質量低下、亂收費、只收費不辦班及教學混亂的培訓機構,應提出整改或停止其受理會計培訓任務,對整改后仍不能達到要求的,應向社會公布。

第三,提高財會理論研究水平,增強財會理論研究針對性,切實解決財會管理工作中的實際問題,促進財會事業快速發展。為做到學以致用,應科學謀劃和推進財會科研工作,著力使研究課題具有前瞻性、科學性和時效性;要注重對企業會計、會計誠信建設、《會計法》貫徹實施、會計管理制度改革等重點、熱點、難點問題進行研究。

四、創新培訓體制、完善培訓機制、全力推進會計繼續教育培訓制度化、規范化

第一,財政部門會計管理機構要致力于加強會計繼續教育培訓管理。首先,應建立分工明確、優勢互補、布局合理、競爭有序的會計繼續教育培訓體系,分層次、多渠道開展培訓,按照不同層次、行業和類別,有針對性地實施培訓計劃,在培訓內容、培訓方法、培訓時間、培訓要求等方面體現出各自特色。其次,為規范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財政部門會計管理機構應努力做到三個加強、四個統一。三個加強即加強培訓單位管理、加強師資力量、加強會計隊伍建設;四個統一即統一培訓、材、統一課時、統一考核。

第二,加強制度建設,按照《行政許可法》、《會計法》和財政部《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相關規定,不斷建立健全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管理制度。對已出臺制度要認真貫徹執行;對已成熟的做法和經驗應及時總結,制定可行的規章制度,進一步推進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范化、法制化進程。

篇4

關鍵詞: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思考、建議

一、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在社會不斷發展中,會計人員必須不斷接受國家日益更新的專業知識和掌握政策、法律、法規的內容。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快,會計環境的劇烈變化和日益復雜,對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會計人員必須樹立不斷接受新知識、新技術,才能適應新形勢、新時展的需要。

二、目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存在的現象

(一) 會計人員合單位均對繼續教育認識不足和重視不夠

目前,部分單位和相當一部分的會計人員對繼續教育并不重視,存在認識上的差距。

部分單位負責人認為會計人員學習會影響正常的工作,因而,除了國家強制必須學習外,一般不積極鼓勵支持會計人員參加各類培訓學習。特別是國企以外的部分企業(中小企業、私企等),表現尤為突出;認為培訓會增加企業的成本費用。以會計人員現有的知識足以承擔現有的工作為由,對于一些新知識、新內容靠會計人員自學或稅務系統宣傳也能掌握。

有相當一部分會計人員,在企業提供培訓機會學習時不珍惜,要么遲到、早退、曠課,要么上課期間相互聊天,老師在上面講,培訓會計學員在下面講,造成一大部分想聽的都擾、老師情緒被影響。

個別培訓單位為了追求利潤,對會計人員只報名不參加學習,學習期滿同樣可獲得合格的考試成績。這樣并沒有真正達到繼續教育的根本目的,使繼續教育流于形式。

在部分地區或企業,因條件限制,未能采取分級培訓方式,會計領導、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出納統一集中培訓,一些會計領導、會計機構負責人礙于跟屬下共同學習,多是采取讓屬下代為領取資料或代為考試,從而導致一些會計領導、會計機構負責人每年的繼續教育根本未起到教育更新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會計領導、會計機構分責人是對本單位財務起財務管理和指導作用的,借口繁忙和礙于同屬下共同學習的理由,讓一些會計管理者會計知識更新不到位,對會計管理質量的提高受到限制。

上述諸多原因造成每年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流于形式,只是為了應付會計從業資格年檢。

(二)培訓場所、師資配備不合規范

依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分為高級、中級、初級三個級別,應分別由應具備教授職稱、副教授以上(含副教授)職稱、具備講師以上(含講師)職稱、中級以上(含中級)專業技術資格,或者為具備相應水平的專家。”進行授課。

上述對會計人員分級培訓的規定,要求承辦培訓機構的場所、設施、師資規模必須達標,否則,很難達到培訓質量目的。

目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培訓單位多為會計師事務所和社會辦學承辦,辦學場所和師資力量及培訓質量存在市場混亂、師資匱乏、課程僵化、品牌弱勢現象。沒有達到規定要求分級別培訓。在執行時,繼續教育的培訓內容未充分考慮會計人員的層次,不同層次的會計人員培訓內容往往相同,缺乏針對性;存在培訓單位聘請了一些只有中級職稱的教師及專業技術人員,不符合繼續教育對師資的要求。特別是地區偏遠、落后地區,是很難按規定達到培訓目的。

(三)其他鼓勵教育方式未被真正采納

我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形式規定主要以會計機構組織的培訓、脫產培訓、及參加國家組織的各類專業考試、注冊類考試;同時鼓勵會計人員參加在職自學,包括參加普通院校或成人院校教育、獨立完成通過地(市)級以上(含地、市級)財政部門或會計學術團體認可的會計類研究課題或在省級以上(含省級)經濟類報刊上發表會計類論文、遠程教育和網上培訓等等。

脫產面授教育形式有一定的優越性,比較直觀。且是作為每年繼續教育培訓唯一認可方式。

一些參加國家會計專業考試、會計注冊類考試、或者采取會計自學取得專業課程合格、或在報刊雜志上發表相關會計論文、遠程教育和網上培訓等等,均未能豁免繼續學時教育,其實參加上述項目學習的人員學習時間,遠比《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需達到24小時多的多,學習自主性要好,掌握內容更扎實,而且方式更靈活。

規定要求會計人員所在單位應當對會計人員在職自學提供必要的條件和支持,在實際運用中,自學被部分領導認為是其自己個人的事,與單位無關,殊不知,這種學習受益的不僅僅是會計個人對會計知識的掌握,且提高了會計人員的自身素質,更主要的是將所學的會計知識運用到實際會計工作中,提高會計核算和會計管理工作的質量。

三、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幾點建議

(一)真正落實會計人員分層次教育培訓

    對不同層次、崗位、職位的會計人員確定不同的培訓內容 。特別是對會計管理人員,既要為單位決策提供可靠依據保障,又要領導單位財務管理。因而會計管理人員,不僅需要掌握會計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會計政策、法律法規都需要全面了解,同時要求對不斷更新的知識及時了解和掌握,綜合管理能力的需逐步提高,以充分發揮會計指導、達到會計管理的目的,否則會弱化單位會計管理質量。

(二)對會計培訓機構規模、設施和師資力量出臺具體規定

根據會計業務日趨國際接軌化管理,培訓機構規模和設施需有培訓場地外,住宿、食堂、活動場地等也應配套,以方便會計及相關受培人員的便利學習條件,另外,環境也要求安靜優美。師資除符合規定級別要求外,同時要求各授課老師應對授課課題有一定研究,并能結合國家法律法規政策變化,深入淺出,授課具有吸引力,寓教于樂,授課互動能力強。如廈門國家會計學院的教學規模和設施、師資、環境值得推廣。

(三)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學習形式多樣性靈活運用與考核相結合

采取培訓與自學相結合的教育方法:一是充分利用電臺、電視臺;二是多媒體網絡教育體系、遠程教育聯機學習系統;三是專題培訓;四是參加學術交流;五是出國深造。單位應鼓勵會計人員參加專、本科及研究生學歷學習,提升學歷層次,提高綜合素質;參與專業職稱考試、注冊會計師考試。財政部門應將參加考試合格作為豁免當年單位組織的會計繼續教育培訓,視為會計繼續教育合格。對通過各類考試會計人員單位應予以物質和精神鼓勵,大力弘揚在職自學行為,使之達到普及, 從而達到會計隊伍素質整體提升的目的。

(四)與會計業務相關業務用培訓,也應納入會計培訓范圍

1.會計計算機知識、財務軟件維護知識

隨著計算機應用的普及和經濟交流的增加,計算機知識和外語知識對于會計人員越來越重要。首先,應加強計算機知識的培訓,除一些常規計算機操作和知識外,應重點掌握操作系統和財務軟件的安裝和日常維護;其次,要有針對性的掌握一定外語知識,要重點培養一定數量的會計人員,使其掌握一門外語,并能達到一定的書面和對話交流能力。

2.實現會計軟件分行業統一使用

在一定期限內,實現分行業統一運行財務軟件,達到軟件培訓、軟件維護培訓的集中統一。而不是目前的財務軟件品目繁多,卻不能通用共享。從國家角度看,在一定程度上重復開發,資源浪費;會計人員調換單位,對軟件的使用,需再次培訓。

3.加強會計管理、溝通的培訓

有些會計人員專業理論知識、實際操作技能都很強,卻缺乏如何綜合平衡管理的能力;在溝通方面無法將自己的思想和思維準確表達出來,影響會計工作的開展與進程。因此加強會計人員的管理、溝通、人際關系等方面的知識培訓,提高會計人員綜合素質很有必要。

參考文獻:財會【2006】19號《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

篇5

關鍵詞: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存在問題;對策措施

根據財政部2013年頒布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會計人員每年應參加不少于24學時的繼續教育,繼續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會計理論、政策法規、業務知識、技能訓練和職業道德,繼續教育的形式主要包括面授、網絡教育、遠程教育、電化教育等。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在傳授最新會計專業知識和提高會計人員綜合素質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對促進我國會計人員整體素質的提高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但是,當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也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現狀

根據對我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現狀的調查分析,當前我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主要呈現以下一些特點:

1.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培訓機構一般以社會培訓機構為主。根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財政部門都會選擇一部分社會培訓機構承擔會計人員的培訓任務,有部分地方也會選擇由當地的會計學會和會計師事務所來承擔繼續教育培訓任務,并向會計人員收取一定的培訓費用。從調查可以看出,約80%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是由社會培訓機構來承擔。同時,隨著電腦的普及和網絡教育的興起,一部分地方財政部門組織開展網絡繼續教育,比如武漢市財政局就自主開發了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網絡平臺,并免費向會計人員開放,會計人員在網絡平臺參加培訓并考試就可以完成繼續教育。而那些沒有自主開發網絡繼續教育平臺的地方,也會與一些專業教育培訓機構開發網絡繼續教育培訓合作,供本地方的會計人員進行繼續教育培訓。

2.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形式以知識講授為主。無論是社會培訓機構還是網絡平臺開展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一般都是以講授會計專業知識為主,從形式上看類似學校的課堂教學。

3.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的內容以會計專業理論知識為主。從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機構培訓的內容來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培訓內容一般為新的會計和稅法知識。而且,在培訓中一般都重視會計理論知識的培訓,而忽視了會計實踐技能、職業道德以及會計相關知識的培訓。

二、當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當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研究,發現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機構不規范,使得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質量不高。雖然社會上舉辦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機構名義是非盈利機構,但由于其一般都是個人出資舉辦,培訓機構在培訓場所、教學設施、師資力量以及教學軟件等方面都存在諸多不足。而且,培訓機構在追求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往往重視報名參加繼續教育的人員數量,對于會計人員報名后是否參加繼續教育培訓則放之任之,導致參加培訓的會計人員到課率非常低,甚至有的培訓機構一次培訓的人員達200人,但實際參加培訓的人數不到30人,在最后培訓結業考試時,會計培訓機構還采取各種手段幫助沒有參加培訓的人員通過考試。

2.用人單位和會計人員對繼續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用人單位往往著眼于眼前利益,沒有從時間和經費上來保證會計人員完成繼續教育,導致一部分會計人員無法按照要求完成繼續教育培訓。而會計人員也會以工作、家庭等各種理由,不按規定時間參加繼續教育培訓。導致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是用人單位和會計人員都沒有認識到繼續教育對會計人員的重要性,對繼續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

3.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師資隊伍缺乏穩定性和綜合性。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機構一般都是從高校聘請相關專業的教師擔任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培訓任務,但高校教師的特點是理論知識比較豐富,但缺乏實踐經驗。而會計從業人員,特別是低層次的會計人員除了需要學習與工作相關的最新理論知識外,更希望能夠通過繼續教育培訓來提高會計實踐技能。因此,當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機構的師資一般只能滿足會計人員對理論知識的需求,而無法滿足其提高實踐能力的需要。同時,由于培訓教師與培訓機構往往是一種臨時性的合作關系,缺乏連續性,導致培訓內容無法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這樣就有可能造成不同的培訓教師在不同的時間講授相同的內容,其結果就會讓會計人員覺得繼續教育沒有太大的意義。

4.在繼續教育培訓的內容上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忽視了實踐技能和職業道德的培訓。參加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的學員一般都來自于企事業單位等工作一線,他們在繼續教育中除了希望能獲得相關理論知識外,還希望能提高進行會計核算、稅務處理和資產管理等方面的實踐能力。會計理論知識因其簡便易行和低成本而成為繼續教育培訓機構培訓的主要內容,實踐技能培訓因缺乏相應的教師和高成本,使得繼續教育培訓機構都不愿意開展此類培訓。

5.繼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而沒有注重學習的效果。由于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一般都是由社會培訓機構進行,而社會培訓機構更注重培訓的經濟利益,而忽視了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學習管理。一部分培訓機構在參加培訓的會計人員繳納培訓費用后并沒有督促其參加培訓,而是在培訓結束時的考試中幫助其通過相應的考試,使得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的效果大大折扣。即使實行網絡繼續教育培訓的地方,也存在學員打開網絡后并沒有認真學習,而僅僅是以播放培訓內容以滿足會計管理機構對培訓時間的要求。從某些電商網絡存在大量幫助會計人員聽課和參加考試的店鋪就可以看出,網絡培訓也存在監管難度大,學習流于形式的情況發生。

三、改進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對策措施

提高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效果,關鍵在于提高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的監管和提高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積極性。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質量。

1.會計管理機構應加強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監管。對由社會培訓機構組織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會計管理機構應嚴格限制其一次培訓人員的數量,以確保會計人員的到課率和培訓效果,并采取不定期抽查制度來檢查參加培訓人員的到課率和培訓效果。在發現培訓機構弄虛作假或放任會計人員逃課的,應對其進行處罰,直至取消其承擔會計員繼續教育的資格。同時,應督促培訓機構對教學場所、教學設施、教師隊伍和教學軟件的建設,對達不到要求的培訓機構要求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達不到規定要求的,應取消其承擔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的資格。當前開展的網絡繼續教育,應加強對會計人員參加網絡培訓的監管。應改變以往打開電腦網頁就無限制播放講課內容的局面,可以每間隔十五分鐘需要參加培訓人員回答相關問題后才可能繼續學習的規定,也可以要求會計人員在學完全部繼續教育的內容,統一組織相關的考試,以檢查培訓的效果。

2.用人單位應重視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重要性。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是提高會計人員素質的重要途徑,而有些用人單位往往忽視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重要性,在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培訓時,以人員緊張工作忙為由,沒有專門安排時間讓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培訓,這也是導致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培訓低的原因。用人單位應以長遠眼光看問題,從時間和經費上保證會計人員更好地參加繼續教育培訓,以便會計人員更好地為企業經營服務。

3.對會計人員實行分層分類繼續教育培訓。在我國現有1400萬會計人員中,會計人員的學歷或職稱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并分別來自于企業、事業單位和行政機關。從學歷上看,當前會計人員獲得學歷包括從中學到博士的各種學歷,從會計職稱來看,會計人員的職稱包含了只獲得會計從業資格無會計職稱、初級會計師、中級會計師和高級會計師,甚至一部分人獲得了注冊會計師和注冊稅務師等資格證書。很顯然,如不實行分層分類繼續教育培訓,而是將所有學歷和職稱層次的會計人員統一進行繼續教育的話,則很難同時滿足這些不同層次會計人員的需求。因此,應根據學歷和職稱情況將會計人員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并根據不同層次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有針對性地選擇相應的繼續教育培訓內容,以滿足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需要和提高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培訓的積極性。

4.增加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形式。從形式上看,當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主要以講授相關的專業知識為主,如果在繼續教育培訓的當年,正好頒布了新的會計法規或稅收政策,這種傳統的培訓形式則能很好地滿足參加培訓人員對新知識的渴望。但并不是每年都有新的會計法規和稅收政策頒布,即使有,可能也不需要24小時的時間來講授。如果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僅以講授相關會計專業知識為主,則存在培訓內容每年重復的現象發生,導致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積極性不高。因此,對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應改變過去以講授為主的培訓形式,可以組織會計人員論壇和經驗交流會等,組織參加培訓的人員講述自己在工作中的經驗。同時,也可以組織會計人員到會計核算和管理健全的企業參加學習等。開展形式多樣的繼續教育培訓,不僅有助于提高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積極性,也可以讓會計人員從繼續教育中真正獲得提高。

5.擴寬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的內容。雖然會計人員的主要工作是進行會計核算和監督,但隨著大數據和云計算在企業管理及會計工作中的應用,會計人員除了需要掌握會計專業知識外,還應掌握與會計工作相關的其他知識。因此,在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的內容上,除應對會計專業知識進行培訓外,還應加強對會計實踐技能、會計文化、企業管理、證券投資等相關專業知識的培訓,以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更好地為企業經營管理服務。特別是在當前社會誠信還有待提高的形勢下,更應加強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培訓,以提高會計職業在社會中的聲譽和公信力。

6.加強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的教師隊伍建設。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教師隊伍是保證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優秀的教師隊伍不僅提高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積極性,也是提高會計人員的會計專業知識和綜合素質的保證。而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教師隊伍的建設,應由當地財政部門牽頭組建,通過從高校和企業分別選拔選擇具有較高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人員組建培訓師資庫,培訓機構在開展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時,應從培訓師資庫中選擇相關專業的老師進行培訓。同時,財政部門應定期對培訓師資庫中的人員進行考核,對不符合要求的教師應及時從培訓師資庫中剔除。這樣,就可以改變以往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教師隊伍人員不穩定、教師素質參次不齊和重理論輕實踐的局面,更好地開展會計人員繼續教育。

7.實行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教考分離。實行教考分離有助于改變過去培訓和考試均由培訓機構“包辦”和弄虛做假的局面,以便更好地檢查會計人員培訓的效果。財政部門可以每年分次定期組織參加繼續教育的會計人員考試,對通過考試的人員才視同完成繼續教育,否則應重新參加繼續教育和考試。

作者:姚毅 單位:長江大學文理學院

參考文獻:

篇6

    會計人員作為負有特殊職責的從業人員,新《會計法》中明確規定,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同時作為《會計法》重要配套規章之一的《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中指出,對會計人員資格證書實行定期年檢制度;對于持證人員無故不參加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或不符合其他規定條件的不予通過年檢;持證人員未參加或未通過會計人員從業資格管理部門年檢的,其持有的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自證書載明的有效期限終止之日起自行失效。對于任用沒有從業資格證書人員或者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未注冊登記的人員從事會計工作的單位,由會計從業資格管理部門依據《會計法》第42條的規定處理。以上內容表明,我國會計人員的從業已進入法制化階段,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在會計從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質量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我國會計工作的質量。

    二、影響會計繼續教育質量的因素分析

    衡量會計繼續教育的質量,應以是否完成或達到《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規定》)中所確定的任務、原則和要求為標準。即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提高會計人員政治素質、業務能力、職業道德水平,使其知識和技能不斷得到更新、補充、拓展和提高。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內容應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講求時效、學以致用的原則。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分為高級、中級、初級三個級別。而目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培訓現狀,若以上述標準來衡量存在諸多問題。

    (-)集中培訓問題

    目前我國會計人員整體知識水平參差不齊,以學歷情況分析,研究生為0.07%,本科生為1.97%,專科生為14.75%,中專生為27.20%,中專以下的為56.01%。學歷不同其接受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在目前會計繼續教育采取連續集中培訓的方式下,可以說,在較短的時間內,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大部分會計人員難以接受超大量的培訓內容,而直接影響培訓質量。

    (二)培訓內容的問題

    目前會計繼續教育的培訓內容,每年均由財政部門統一制定,并使用全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系列教材,由于教材和培訓對象的通用性和單一性,即培訓教材不分高級、中級和初級,培訓對象不分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等,結果造成培訓內容與本職工作需求嚴重脫節,如事業單位的會計人員接受企業會計制度的培訓,難以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使部分會計人員失去學習興趣,而直接影響培訓質

    量。

    (三)培訓組織問題

    目前會計繼續教育的培訓組織,一般都是采取高級、中級和初級合并、混合、而又集中統一培訓,組織者們為節約培訓成本,普遍實行大課堂教學,一個課堂容納幾百人,在教學條件不能滿足的條件下,講課教師不得不以通讀教材的方式完成培訓內容,整個課堂氣氛死板,師生之間難以交流,造成教師讀得無味,學生聽得無奈,而直接影響培訓質量。

    (四)培訓考核問題

    目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主要是以一份試卷完成考核內容,雖然培訓單位要求課前簽到,但由于各種原因使得此項考核很不嚴肅,情同虛設。在不分級別培訓,考試內容完全相同的情況下,一份試卷有多少內容是學員獨立完成的,有多少內容代表著培訓的真實收獲,值得懷疑。甚至有些會計人員不愿意參加培訓學習,只在考試時抄抄寫寫以應付了事。所以說,單一試卷的考核方式直接影響培訓質量。

    三、會計繼續教育的層次劃分

    分析以上問題,筆者認為提高會計繼續教育培訓質量的關鍵環節,是在培訓中應全面實行層次劃分,具體包括:對培訓人員、培訓內容和培訓考核方法進行層次劃分,實施從不同層面對會計人員進行繼續教育的培訓。

    (-)培訓人員的層次劃分

    培訓人員的層次劃分是指按會計人員職務和所在行業(或系統)的分層次。目前我國會計人員的職務分為高級會計師、會計師、助理會計師。其中高級會計師為高級職務,會計師為中級職務,助理會計師為初級職務。會計專業職務是區分會計人員從事業務工作的技術等級。建議會計繼續教育應嚴格執行《暫行規定》中三個級次的劃分,并按照行業(或系統)組織培訓,以便理論聯系實際,使不同層次的會計人員通過繼續教育都能有所提高,以達到會計繼續教育的實際效果。此層次的劃分是實行分層次教學的基本前提。

    (二)培訓內容的層次劃分

    培訓內容層次劃分包括培訓內容的橫向和縱向分層次。培訓內容的橫向分層次是指在培訓人員分層次的基礎上,結合每一層次會計人員的基本職責,分別使用三個層次的培訓教材,目前,《會計專業職務試行條例》中規定,高級會計師的基本職責是:負責草擬和解釋、解答一個地區、一個部門、一個系統或在全國施行的財務會計法規、制度、辦法,組織和指導一個地區或一個部門一個系統的經濟核算和財務工作,培訓中級以上會計人才。會計師的基本職責是:負責草擬比較重要的財務會計制度、法規、辦法,解釋、解答財務會計法規、制度中的重要問題,分析、檢查財務收支和預算執行情況,培養初級會計人才。對初級會計人員也規定了相應的基本職責。應對高級會計人員進行相關內容的全面系統培訓,不僅包括新制度的全部內容,而且更重要的是新制度出臺的背景及一些內容變化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對中級會計人員則應有選擇地進行相關內容的重點培訓,如八項資產準備等。而對初級會計人員應重點培訓發生變化后的實務處理。

篇7

[關鍵詞]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創新

在《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應抓好三大教育》(《財會通訊》2002年第9期第50頁)一文中作者提出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要抓好三大教育,即:一要抓好《會計法》教育;二要抓好財務會計準則、制度的教育;三要抓好職業道德與行為準則的教育。然而筆者認為知識經濟時代,為了更好地滿足21世紀財務管理發展的需要,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只抓好這三大教育還遠遠不夠,還要有所創新。

1.從宏觀環境看,經濟全球化浪潮勢不可擋;知識經濟方興未艾;信息技術、通信技術與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等。從微觀環境來看,公司內部的機構重組;公司之間的購并與重組;虛擬公司的興起等等。以上每一方面環境的變化都將對財務管理學科和工作帶來新的挑戰。都要求會計人員在學好用好《會計法》、財務會計準則及制度、崇尚誠信的職業操守的同時要勇于創新。財政部頒布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第四條規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提高會計人員素質、業務能力、職業道德水平,使知識和技能不斷得到更新、補充、拓展和提高”。第七條規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內容應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講求實效、學以致用的原則”。但是,筆者發現近幾年各地的人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工作還存在著很多不足,尤其是只注重法規、制度和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教育,而忽視會計人員知識和技能的更新、補充、拓展和提高的教育。這就要求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要從原來的重法規、重制度、重理論培訓,而轉到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會計人員上來。

2.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應進行創新是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到來的需要,進入21世紀,知識更新周期日益縮短、知識老化速度加劇,這在客觀上要求會計不斷更新知識,知識經濟時代教育的目標不僅要求勞動者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而且還要具有好奇心,有創造欲和持續不斷的創造能力。財會人員也是如此,隨著會計行業的發展,會計人員對新知識、新技能的需求越來越強烈,這就對繼續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墨守成規,以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財會人員不應僅僅是新會計理論和方法實踐中“沉默羔羊”,而應為新理論的發展和完善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見。事實表明,許多理論和管理制度上的紕漏正是由于財會人員的積極大膽預防才得以化險為夷。若是財會人員墨守成規,不僅會給企業和國家帶來損失,同時也使新理論和方法無法得以完善。

3.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要進行創新,從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目標看,要把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會計人員作為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目標。會計人員必須要有超前意識,不僅要適應現代化管理的要求,更要瞄準未來經濟管理發展之需要。不僅要適應我國經濟體制管理的特點,同時也要符合國際經濟管理之慣例。尤其是我國加入WTO之后,現代會計工作者不僅要具備財務會計知識,還必須掌握有關的金融、稅收、經濟和經營管理等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在工作中應用職業判斷處理有關經濟信息。現代會計工作已經逐步進入電算化階段,工作重心已經從過去的手工、記賬、算賬、報賬的會計實務中,轉向了對經濟活動的確認、計量、核算、分析、預測、控制、考核和規劃上來,實現會計角色由核算型向管理服務型轉換。這就要求會計人員繼續教育首先要加大會計電算化教育,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傳統的財務管理也演化到網絡財務時代,網絡財務最顯著的特點是實時報告,企業可以在線管理,這就要求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要普及計算機知識。其次,要從繼續教育目標、方向上進行改革,因為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對財務管理有著直接影響的是金融全球化。而金融全球化對企業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它使企業籌資、投資有更多的選擇機會,但同時在金融全球化的背后又蘊藏著極大的風險。因此,如何尋求機遇、規避風險,是財務管理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內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而會計是一種管理,是信息化社會下的綜合管理的一部分,所以繼續教育應從內容、方式上進行改革,要注重培養會計人員作為專業人員應有的素質;此外,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最少要求會計人員掌握一門外語,一方面,可及時了解國際上其他國家在會計領域的新發展,另一方面,有利于與其他國家會計人員加強交流,增強實力,以適應國際經濟往來的需要。

篇8

為貫徹落實《會計法》、《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關于會計從業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規定,做好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工作,在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的直接指導下,湖北漢川市會計局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開展了會計人員后續教育培訓工作,通過抓住重點內容開展培訓,結合人員結構開展培訓,針對教學方向開展培訓等方式,以提高學員所在單位財務管理水平、提高學員業務能力為目標,調動和發揮學員所在單位在培訓組織管理方面的積極作用,有針對性地設置培訓課程和授課計劃,采取靈活的授課方法,進一步加強了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組織管理、增強了學員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培訓的綜合效果。

首先是發揮學員所在單位的積極性,使學員所在單位與財政部門共同參與培訓組織工作,形成雙邊管理、合力培訓的組織管理方式。漢川市財政局針對各系統財務管理現狀,將每年度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與單位、部門的業務培訓合二為一,所采取的聯合辦班、合力培訓、雙邊管理培訓方式成為探索該市繼續教育培訓模式的新補充,這種繼續教育培訓也成為加強單位、部門財務管理,規范收支行為,全面提高財務人員政策、業務水平的有力措施之一。實踐證明,學員所在單位的積極參與使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由財政部門單方組織管理轉變為由財政部門和學員所在單位雙邊管理,加強了培訓管理的組織約束力,提高了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取得了培訓組織管理的良好效果。

其次,根據學員所在單位業務需求,有針對性地設置培訓課程,制定既符合繼續教育總體要求,又滿足學員所在單位需求的授課計劃。如漢川市園林綠化局培訓班在課程設置上力爭突出針對性、實用性,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做法,先由園林綠化局提出教學內容要求,再由會計局召集任課教師結合當年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授課計劃進行研究,最后確定設置了資產清查及核算、單位財務內部控制及制度建設、會計基礎工作規程、事業單位會計核算、會計報表財務分析等五個課題的授課計劃;又如該市教育局培訓班圍繞近年來教育系統專項檢查中存在的共性問題、財務人員急需了解和掌握的財政政策法規及財務知識等制定授課計劃,重點就教育系統預算外資金管理、行政事業性收費“收支兩條線”管理、清理整治“小金庫”問題、政府采購及控購制度的執行四個章節的內容進行培訓。以上針對學員單位實際業務需求設置課程的做法使教學內容更貼近于學員所在單位的工作實際,將所需與所學相結合,提高了培訓課程的實用性,為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課程設置提供了借鑒。

再次,以提高培訓學員業務能力為目的,采取正確的授課方法,調動學員學習積極性,提高培訓綜合效果。在開班前,漢川市財政局就與園林綠化局共同研究決定把提高學員業務能力確定為教學主要目標。由于教學目的明確,教學方法得當,調動了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全面提高了培訓的綜合效果,達到了學員出勤率好、學習效果好、考核效果好、長遠效果好的目標,提高了學員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重要性、必要性的認識,激發了學員參加培訓和單位組織培訓的積極性。另外,該市教育局培訓班在教學過程中引用大量實際工作案例的做法,也收到了較好效果。

篇9

一、會計工作的重大變革對會計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會計工作從傳統記賬型向經營管理型轉變

隨著企業生產的知識化,企業生產方式、生產組織以及管理的不斷變化,會計尤其是企業內部控制會計必須適應這種變化。一方面,會計知識更新和變化越來越快,對會計人員在適應性、靈活性、知識更新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斷學習、吸收新知識,才能適應和跟上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步伐。另一方面,會計核算領域和空間拓展越來越廣闊,對會計人員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廣泛、全面,會計工作不再單純是記賬、算賬、報賬,它更是一個經營管理手段,會計工作要求會計人員在資本運作、成本控制管理、投資決策等企業管理方面出謀劃策,使企業最大限度保持利益的最大化。

(二)會計創新將成為知識經濟社會對會計人員的最大挑戰

知識經濟所帶來的社會經濟環境的巨大變革,必然對會計產生巨大的沖擊和挑戰。主要表現在:首先,對會計主體假設的挑戰。會計主體假設從理論上限定了會計系統的空間范圍。在知識經濟時代,不僅突破了地域空間對經濟交往的限制,更重要的是導致企業組織之間的界限不再那樣清晰。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及知識資本在經濟發展中作用的加強,出現了多層次、多方位的會計主體。虛擬公司的出現,更突破了以往的地域空間概念。因此,應對會計主體假設進行再認識并予以發展。其次,對持續經營假設的挑戰。在知識經濟時代,科技飛速發展,競爭日趨激烈,經營風險日益加大,企業隨時都有被并購、清算、終止的可能,會計主體的多變性將更加顯現,使得人們更加難以辨別一個主體是否能持續經營,這就失去了支持它的基礎,持續經營假設將面臨嚴重的挑戰。再次,對會計分期假設的挑戰。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的充分、及時利用成為決策制勝的關鍵。現行的會計分期假設,已不能滿足信息使用者隨時利用會計信息及時做出決策的需要。最后,對資產概念的挑戰。在知識經濟時代,經濟資源的主要表現形式為知識資源。知識資源是由人力資源和知識兩部分組成。把人力資源和知識納入企業資產的范圍,意味著傳統的資產概念將被賦予新的含義,資產范圍將會擴展。所有這些表現,意味著會計創新將成為知識經濟時代會計工作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能否將會計人員的“智慧創新”這種高智力勞動轉化為獨立的策略、構思,從而形成各種具有開拓性的設計發明創造和組織管理模式是知識經濟對會計人員提出的挑戰。

(三)會計“職業判斷”成為知識經濟社會對會計人員的普遍要求

近年來,在會計工作中出現了“職業判斷”這個詞,而在以后的會計工作中,將會越來越多地在會計工作中使用。在知識經濟時代,作為會計人員不再單純是會計準則和制度的解釋者的角色,其必須具備豐富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才能做好“職業判斷”。

(四)對風險的控制與計量將成為會計人員無法回避的課題

產業的知識化、企業的不斷創新以及經濟全球化、市場一體化必然會給企業經營帶來極大風險,對風險的控制與計量也會成為會計人員的一個無法回避的課題,對風險的控制必然會加大會計賬項處理的難度,使得會計賬項處理變得更復雜、更困難。

二、創新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工作

只有創新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工作,才能培養出具有很好職業道德、具備較強綜合素質、具有風險與創新意識、專業基礎扎實、知識面廣的管理型復合會計人才,才能適應知識經濟社會對會計人員的要求。所謂繼續教育,是指對專業技術人員不斷進行知識、技能的更新和補充,以拓展和培養其創造、創新能力,提高職業判斷和綜合專業技術水平,完善其知識結構。在知識經濟社會,會計工作作用的發揮,是以高素質的會計人員為保障的。開展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活動,建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制度,歸根到底,是要不斷提高會計人員適應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的需要。現階段,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還遠遠不能適應知識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抓緊對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已經迫在眉睫。為搞好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工作,適應知識經濟社會的要求,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認識

良好的社會氛圍是順利開展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工作的基礎。會計工作涉及到各行各業,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也涉及到社會各個層面。開展此項工作時,要密切與人事主管部門合作,把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工作同會計人員的職稱評定、技術資格考試和上崗證相結合,通過正式行文加以嚴格規范,并大力宣傳實行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意義,提高全社會的共識求得認同,借以取得各級領導特別是會計人員主管領導的重視和支持。使會計人員真正理解繼續教育的意義,激發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熱情,樹立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的觀念,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二)整章建制、依法管理,提高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實效性

為保證繼續教育質量,應做到管理、培訓、檢查與考核相分離。目前,財政主管部門應加強這方面調查研究,盡快建立健全一套符合當地實情并與國家頒布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相一致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體系和運行機制,把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工作作為系統工程,進行統籌規劃,將會計人員的培訓、考核、使用等諸多環節緊密地結合,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辦法,使之制度化、規范化。具體的教學可委托有關會計院校或培訓基地等單位組織開展,考試可由省級財政部門統一命題,由教學單位在完成學時教學任務后組織考試,考試內容除面授內容外,還應包括一定比例自學的內容,以確保會計人員的自學效果。

(三)完善繼續教育的內容,增強會計人員繼續教育針對性

本著講求實效和學以致用的原則,將重點放在會計人員急需的知識更新、技能補充、思維變革、觀念轉化、知識結構調整等方面。在具體繼續教育的內容選擇上,要充分考慮會計的具體工作差異、會計人員層次差異和行業差異,對不同層次、不同行業會計人員應設定不同的繼續教育內容,使每位會計人員都能從培訓中真正受益。

(四)改進繼續教育的方式,增強會計人員繼續教育適用性

應在集中培訓和自學兩種形式基礎上,改革傳統課堂教學方式,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拓展繼續教育的開放性、靈活性和適應性。既可運用傳統的面授、函授、研討會、講座等方法,也可運用網絡教育、遠程教育、電化教育等方式。在教學方法上,要針對在職人員的特點,盡可能地采取研究式、案例式、體驗式等教學形式,增強內容的可聽性、教學的互動性,提高培訓效果和質量。但要特別強化實行定期脫產繼續教育培訓學習,保證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工作不流于形式,取得真正的效果。

(五)加大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投入,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在知識經濟時代,教育活動是知識生產的最活躍因素,教育的支撐力度越大,知識的增量和經濟的效益越大。從企業和社會的長遠發展看,教育絕不僅僅是消費,而恰恰是提高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的必要條件。

(六)創新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理念,增強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積極性

在知識經濟、信息經濟時代,人的素質非常重要。會計人員接受繼續教育,不僅是從事會計工作的實際需要,也是我國有關會計法規的明文規定,更是創建學習型社會的必然要求。會計人員必須樹立起學無止境、終身學習的理念,增強參加繼續教育的積極性,做到自覺學習、主動學習、善于學習、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時代步伐、適應工作需要。在教育上,不僅僅是灌輸知識,而必須把培養提高會計人員的創造性和提高其素質放在首位。

篇10

關鍵詞: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問題;對策

基于教育體制的轉變,高校的各項工作都有了巨大的變化,一方面高校收入渠道的增多,使得高校的財務工作復雜程度更大。另一方面高校體制的法人化,使得高校的財務對象越來越廣泛。高校各項會計工作的變化要求會計從業人員要不斷的學習,提升自身的職業技能,滿足高校財務工作需要。因此繼續教育對于提升會計人員的職業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我國高校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現狀

高校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就是高校利用特定的時間對從事高校會計人員進行一種以知識更新為主的在職培訓。我國會計繼續教育的起步時間相對比較晚,高校會計繼續教育具有特定性,因為高校會計人員的服務對象是教師和學生,因此其工作內容具有特定性。經過實踐調查,高校會計繼續教育的形式主要包括:培訓機構派遣教師按培訓教材授課和高校自己組織會計人員學習兩種方式。為了更加清楚了解我國高校會計繼續教育的現狀,筆者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隨機選取5所高校會計人員就繼續教育問題進行問卷調查,通過對問卷調查結果的統計發現:會計從業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積極性比較高,會計從業人員希望通過參加繼續教育學習到新的知識;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形式以及內容比較單一,而且教學模式比較落后,尤其是授課的內容與實際工作偏差過大;高校組織繼續教育培訓的次數比較少,培訓的形式主要是參加各種培訓班,缺乏目的性和制度性。

二、高校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問題分析

(一)繼續教育沒有得到高校領導的重視

會計工作是高校所有活動的重要保證,會計人員則是開展會計工作的支撐,基于會計工作環境的不斷變化,作為會計人員則要不斷地更新專業知識,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適應高校工作的需要。但是目前高校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認識還存在偏差,對繼續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其主要體現在:一是高校領導將教學、科研等作為工作重點,而對財務工作的認識停留在其為教學科研服務的,這樣就會導致高校不愿意劃分資金與力量用于支持繼續教育,高校領導認為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會耽誤高校的日常工作;二是高校用人機制僵化、激勵體制不順。高校屬于事業單位,因此會計人員認為自己的學歷對薪酬待遇的影響不大,因此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積極性也會受到影響。

(二)繼續教育的內容缺乏針對性和層次性

繼續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更新其專業知識,以便其更加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但是目前高校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教學內容缺乏層次性,比如高校組織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缺乏對參加培訓者個人學歷、工作水平的實際考慮,而是將初級職稱與高級職稱的會計人員放在一起進行培訓,而且培訓的內容也忽視與實際崗位的關聯性,比如高校會計人員培訓的內容是依據事業單位進行的,但是實際上高校執行的《高校會計制度》,因此某種層度上高校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內容缺乏針對性。

(三)繼續教育考核制度不完善

我國有關制度明確規定了會計人員必須參加繼續教育,但是對于考核評價卻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因此就會出現繼續教育考核賦予形式化的現象出現,實踐表明在高校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中一般是以“開卷”的考核模式對會計人員進行考核,這樣的考核機制必然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其中誠信問題是繼續教育中的最大問題,因此誠信是會計職業道德素質的基本要求,加強誠信建設是會計行業的主要任務,但是基于考核機制的不完善,使得在繼續教育培訓中出現了各種非誠信行為:一是部分人員不參加培訓;二是部分高校不組織繼續教育,而是直接組織會計人員填寫試卷,以此應付;三是自己不參加培訓,而是由他人代替;四是參加繼續教育的信息存在弄虛作假。

三、解決高校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問題的對策

(一)高校領導要提高對會計繼續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

提高高校領導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的關鍵在于樹立正確的現代繼續教育理念:一方面高校領導要加強對繼續教育的重視程度,鼓勵會計人員積極參加會計教育培訓,同時還要積極借鑒與吸收國內外其他高校的經驗,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技能和防范會計風險的能力。同時作為高校的管理者還要積極為會計繼續教育提供相應的硬件支持,比如為繼續教育提供教學場地、組建相應的教師團隊等等;另一方面高校也要完善激勵機制,將參加會計繼續教育培訓作為會計人員職務晉升的重要考核指標之一,以此激勵會計人員參加會計繼續教育的積極性。與此同時作為會計人員也要充分重視繼續教育,抓住繼續教育的機會,帶著問題參加學習,以學習促進專業知識的提高。

(二)豐富高校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內容

隨著高校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新的會計法規的出臺,作為提高高校會計人員專業技能的學習途徑,繼續教育培訓的內容也要不斷的更新與發展:首先繼續教育的培訓形式要具有多樣性和層次性。高校要根據會計人員的不同特點制定不同的培訓形式,具體就是普及性培訓、更新性培訓與提高性培訓。根據學員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培訓形式;其次繼續教育的內容要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隨著高校會計工作環境的不斷變化,比如高校出現的銀行貸款等新的會計工作,需要會計人員要具有相應的會計知識,而以參加財政部組織的培訓,其內容往往缺乏針對性與實效性,因此高校在組織各種繼續教育培訓時應該注重內容的針對性,同時還要積極組建各種會計學術交流會,以此增強會計人員的綜合知識。

(三)完善考評制度,革新評價模式

提高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質量就必須要建立與完善考核機制:一是要實現會計人員人事單位與考核單位的脫離,將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考評主體由原單位改為財政部門組織,實現對會計從業人員的集中考核;二是高校要將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考核成績作為職稱評定、人才流動的依據,以此提高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積極性,當然作為會計繼續教育的承擔部門也要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比如增加繼續教育的針對性,避免出現形式化的繼續教育;三是完善繼續教育的培訓考核機制。培訓考核機制要從多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將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平時表現納入到考核中,比如規定會計人員的出勤率。另一方面完善繼續教育的考核方式,改變傳統的以閉卷考試的模式,實現開卷+閉卷的模式。當然考試的內容一定要與高校會計工作相符合,以此增強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四)實施”互聯網+會計繼續培訓“模式

高校會計人員日常工作任務繁雜,參加繼續教育和日常的會計核算本來就有時間上的沖突。傳統的課堂培訓往往使會計人員顧此失彼,難以兼顧。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如網絡教育,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矛盾,適應了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這一特點,學員不用再定時定點參加培訓,能根據自己的時間合理安排,更好的完成培訓任務。以注冊會計師非執業會員網上繼續教育為例,時間自由安排,授課老師都是針對課程量身定做,而且課程設置較多,選擇面廣,這種模式值得推廣到高校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中。

作者:任堃 單位:魯迅美術學院

參考文獻:

[1]翟政蓮.高校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山西財稅,2012(01).

[2]滕宏漢,黃寧.對高校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思考[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