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貿市場管理制度范文

時間:2023-05-06 18:15: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農貿市場管理制度,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農貿市場管理制度

篇1

第一條為進一步推進本市農貿市場規范化管理,加強農貿市場的日常監督管理工作,維護農貿市場交易秩序,明確相關職能部門的監管職責,落實農貿市場開辦單位的管理責任、規范市場經營者的經營行為,保證食用農副產品消費安全,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的農貿市場是指由開辦者提供固定場所、設施,有若干經營者進場進行集中和公開交易農副產品,并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注冊的交易市場。

本辦法所稱農貿市場開辦者,是指依照《廣東省商品交易市場管理條例》設立從事農副產品交易的商品交易市場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村(居)民委員會等主體。

本辦法所稱農貿市場經營者,是指在農貿市場內經營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

第三條本市范圍內農貿市場的開辦、經營和監督管理適用本辦法。

第四條農貿市場實行屬地管理。各鎮街人民政府履行對農貿市場規劃、培育和發展的職能,統籌協調有關部門加強轄區內農貿市場的監督管理,對農貿市場文明創建、食品安全、動物防疫、消防安全、建筑安全和重大疾病防控等工作開展檢查和考核評比。牽頭組織對不依法經營的農貿市場進行整治、關閉、取締和拆遷。

經貿、國土、建設、消防、農業、工商、衛生、食品藥品監督、質量技術監督、公安、稅務、物價、城監、動物防疫等部門根據各自職責,依法協同做好農貿市場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五條市農貿市場專項規劃作為商業網點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根據市關于開展農貿市場專項規劃和本管理辦法的要求,制定轄區內農貿市場發展規劃和建設、管理的實施方案并組織落實。

第二章市場開辦者

第六條開辦農貿市場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符合農貿市場專項規劃的要求;

(二)具備與開辦市場規模相適應的固定場地、設施、管理機構和專職管理人員;

(三)具有與開辦市場的規模相應的資金;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它條件。

第七條開辦農貿市場應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市場登記注冊手續。領取商品交易市場登記證后市場方可開業。

第八條市場開辦者應當嚴格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建立健全市場食品準入制度,杜絕各類不安全食品上市:

(一)應當與場內經營者簽訂食品質量安全保證書(協議),訂立食品質量保證及對不合格食品的退市、召回、退貨等條款;

(二)應當督促場內經營者落實索證索票制度,建立食品經營臺帳,記錄進貨渠道;

(三)應當建立健全食品質量查驗登記制度。市場開辦者應當每天派專人檢查場內經營者的重要食品進貨憑證,審核重要食品供應商的經營資質和實際經營情況;

(四)應當設置規范的市場食品準入檔案柜,建立食品安全質量檔案;

(五)應當在市場內設置獨立的蔬菜檢測室,配置檢測設備和人員,每天對場內銷售的蔬菜和水果進行農藥殘留檢測,并做好檢測記錄,或與有資質的質量檢驗中心簽訂定期送檢協議,也可將檢驗機構引入市場;

(六)應當查驗畜產品、禽鳥及其產品檢疫檢驗合格證明和法律法規規定應當檢測合格方可銷售的其他農副產品的檢測證明,對未取得檢疫合格證明或檢測不合格的,禁止入場交易;

(七)應當建立、健全公示制度。在農貿市場入口處等顯著位置設置宣傳欄和公示欄,向消費者公示與交易相關的基本事項和重大事項。

公示內容包括:場內經營者的證照情況、市場管理制度(含市場食品準入管理制度)、消費者投訴電話、農副產品的抽檢結果、不合格商品退市情況、場內經營者違法違章記錄等。

(八)應當建立健全不合格食品退出制度。市場管理人員每天都應對市場內所經營的食品進行檢查,發現不合格食品應立即要求經營戶停止銷售,或監督其銷毀,做退市處理。

(九)應當建立健全市場食品購銷掛鉤制度。市場開辦者應積極以協議方式與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生豬屠宰場、食品質量合格的生產企業、加工單位和管理規范的批發市場、大型批發商建立購銷掛鉤關系,明確供貨主體和供貨產品質量責任,建立優質食品進入市場的快速通道,保障上市食品的安全。

第九條市場開辦者應當嚴格落實市場安全第一責任人職責,按要求做好消防、建筑等安全工作:

(一)制定市場消防管理制度和人員崗位責任制并認真落實,配置專職人員負責消防工作,消防檢查到位,有記錄。管理人員必須經公安消防機構培訓,持證上崗;

(二)配備齊全的消防設施,器材,并保持完好有效;

(三)每個固定鋪位應當配置滅火器;

(四)市場內禁止商住不分、使用明火作業、存放易燃物品、電線亂拉亂接、燒香拜佛等造成消防隱患的行為;

(五)市場開辦者應當經常檢查市場建筑物狀況,及時消除建筑安全隱患;

(六)市場開辦單位應嚴格消防管理,嚴禁違章搭建占用防火間距,堵塞消防通道或者損壞和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設施、器材。

第十條市場開辦者應當建立健全市場管理組織制度,承擔對其所辦農貿市場的升級改造和日常管理工作:

(一)市場開辦單位應當保證場內經營者的主體合法性,領取證照經營,與入場的經營者簽訂場地租賃和經營管理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二)市場開辦單位應當建立經營者檔案,記載市場經營者基本情況、信用狀況等。專業或批發市場應實行計算機管理;

(三)應在市場內設立消費者投訴服務站,落實專人受理消費者投訴。消費者投訴站應當設有公平秤、意見箱和監督電話,公平秤須經市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強制檢定合格。

要求并督促檢查農貿市場經營者配備和使用與其經營相適應的經市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強制檢定合格的計量器具;也可以統一配置經強制檢定合格的計量器具,提供給經營者使用。

配合市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做好市場定量包裝商品、零售商品等商品的計量監督管理工作;

(四)應當設立專門機構,配備負責維護市場秩序、環境衛生、食品衛生、設施設備檢修、治安管理、消防安全、建筑安全和信息宣傳等方面的管理人員;建立市場管理人員工作責任制,市場管理人員定期接受培訓和考核,并佩戴統一證件上崗;

(五)劃行歸市,設置規格統一、美觀、醒目的經營區域標志牌及明確的市場導購圖;

(六)維護市場內環境衛生整潔有序。督促家禽及肉品經營戶實施每天清潔消毒制度,對鮮活家禽存放銷售區實施每月清空家禽停業消毒制度。有完善的清潔制度、配備專職保潔人員,定期進行清潔消毒,并有記錄;場內地面應做到硬化、平整、清潔,及時清除場內的污水、垃圾和其他廢棄物;保持市場通道暢通,無占道違章經營、亂擺賣、亂搭建、亂張貼;配備與經營規模相適應的停車場,保證門前、場內車輛停放整齊;承擔市場責任區內的“門前三包”責任;

(七)保持三鳥檔口排水排污通暢,禁止人畜混居;應修建專門的活家禽宰殺加工室,實行封閉式宰殺;銷售、屠宰人員防護措施到位;

(八)家禽及肉品經營戶應對經營場所實施每天清潔消毒制度,其中鮮活家禽經營戶營業時要落實安全防護措施、穿戴口罩手套等防護品上崗作業,禁止人與家禽混合居住。在市場開辦者組織下實施每月清空家禽休市消毒制度;

(九)市場內熟食檔應設置預進間和售賣間,生熟食品分開,從業人員有《健康證》,有防蠅、防鼠、防塵設施;

(十)應當修建公用衛生間,并保持整潔明亮;

(十一)應當根據國家政策調控規定的需要調整相關責任。

第三章市場經營者

第十一條除農民銷售自產的農副產品外,市場經營者必須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辦理營業執照,方可從事經營活動,并在其營業場所懸掛營業執照;需要辦理其他經營許可手續的,還應當懸掛相應的經營許可證件。

第十二條市場經營者應當遵守和執行市場食品準入制度,履行食品安全責任:

(一)市場經營者應實行索證索票制度,建立進貨臺帳,記錄進貨渠道。

經營者與初次交易的供貨單位交易時,應索取證明供貨企業和生產加工者主體資格合法的證明文件,包括營業執照、生產經營許可證、衛生許可證等法律法規規定的證明文件。

經營者在購進食品時,應當按批次向供貨單位或生產加工者索取食品質量合格的票證。其中牲畜活禽及其肉類應提供動物產品檢疫合格或畜產品檢驗合格證明;糧食及其制品、奶制品、豆制品、飲料、酒類應提供檢驗合格證明和進貨票據;其他類產品參照上述執行;

(二)市場經營者應向消費者出具信譽卡或市場銷售專用憑證,明示經營者名稱、具體經營場所或攤位號、聯系電話等;

(三)市場銷售的肉類及肉類制品須從政府批準設立的定點屠宰場進貨,未經檢疫檢驗的肉類食品不得上市,肉品經營者必須在攤檔明顯位置張掛肉品的檢疫和檢驗合格證明;

(四)市場經營者不得銷售違禁野生動、植物和水產品;

(五)市場經營者不得銷售國家禁止使用的農藥、獸藥或者其他化學物質以及國家明令禁止銷售的商品;

(六)市場經營者不得銷售使用不符合國家有關強制性技術規范保鮮劑、防腐劑、添加劑的生熟食品;

(七)市場經營者不得銷售腐爛變質食品。禁止在市場內銷售不明死因的河水產品、腐爛去皮瓜果;

(八)市場經營者不得露天制作直接入口食品。經營直接入口食品及熟食制品的,要具備防塵、防蠅設施和冷藏器具、消毒設施。

第十三條農貿市場內的經營者還應當履行下列責任:

(一)市場經營者應當按照進場經營協議書的約定,在指定地點經營,服從管理,遵守市場各項規章制度;

(二)市場經營者在市場交易中應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遵守公認的商業道德,嚴禁欺行霸市、哄抬物價、強買強賣;

(三)農貿市場內商品實行明碼標價。農貿市場經營者應當使用經市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強制檢定合格的計量器具,不得使用不合格的計量器具以及人為破壞計量器具準確度或者偽造數據;

(四)市場經營者不得銷售假冒他人注冊商標、使用虛假產地、假冒其他企業名稱或代號、偽造或冒用優質商品、認證產品、許可證標志及危及人身安全和身體健康等的假冒偽劣商品;

(五)市場經營者不得利用廣告對銷售的商品作引人誤解的虛假表示,不得貶低其它市場經營者的商品或者服務;

(六)市場經營者應保證經營場所內消防安全,不應商住混用,嚴禁搭建住人夾層,不應使用可燃材料搭建其他夾層;

(七)法律法規規定應履行的其他職責。

第四章市場監督管理

第十四條經貿部門負責組織制定農貿市場建設發展的專項規劃,組織制定農貿市場管理的行業規范,推進行業組織建設、開展行業交流和指導行業自律,履行農貿市場內生豬及其肉品采購、定點屠宰、食鹽、酒類監管等職責。

第*條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對農貿市場實行登記注冊,審查確認市場經營者的主體資格,履行對其交易行為進行監督管理,依法查處交易活動中的違法行為,維護市場交易秩序等職責。

第*條農業部門負責制定并組織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計劃,對農貿市場上銷售的農產品進行監督抽查,依照有關規定適時公布監督抽查結果,履行對農貿市場內豬肉瘦肉精檢測、三鳥檢驗檢疫、蔬菜、水果農藥殘留檢測等職責。

第十七條公安消防部門對農貿市場防火安全負有監督管理責任,對新建、擴建、改建及室內裝修的農貿市場,依照國家有關消防技術規范的規定進行審核和驗收,履行對未經消防驗收而擅自開業的市場依法進行監督和查處等職責。

第十八條規劃建設部門對農貿市場規劃發展以及建筑工程質量負有監督管理責任,對新建、擴建、改建的農貿市場,依照國家有關建筑技術規范的規定進行審核和竣工驗收,履行對未經建設工程質量驗收而擅自開業的市場進行監督和查處等職責;

第十九條公安部門應當加強對農貿市場的治安管理,督促市場開辦者建立安全保衛機構,落實安全保衛措施,履行依法查處市場上欺行霸市、強買強賣、阻礙執法、抗法等違法犯罪行為的職責。

第二十條城市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農貿市場市容環境的監督管理,履行對市場擺賣秩序、車輛停放、亂張貼等監管職責。

第二十一條衛生部門應當加強對農貿市場食品衛生的監督管理,履行查處有害、有毒及危害消費者身體健康的農副產品交易行為,市場防疫、清潔消毒、衛生保潔等監管職責。

第二十二條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應當加強對禽畜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督促市場開辦者履行禽畜產品檢疫檢驗合格證明的查驗義務和定期清潔消毒措施義務。

第二十三條市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應當加強對農貿市場經營活動中的計量器具、商品量和計量行為的監督管理,依法查處短斤缺兩行為,確保公平交易。

篇2

    城區農貿市場監管不力的主要原因

    1、城區農貿市場監管理念存在誤區城區農貿市場不僅是城市居民購買生活必需品的重要場所,而且還是農副產品銷售的重要渠道,在搞活流通、推動市場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城區農貿市場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認為城區農貿市場經營單位出租市場資產并獲取租賃收益,應按市場方式運作。少數政府職能部門與政府官員甚至認為城區農貿市場已收取了市場設施租賃費,足以維持其正常運轉,無需財政投入。事實上,城區農貿市場經營屬于低收益甚至虧損經營的公益事業。同時,農貿市場是各種農產品、副食品、水產品等商品集中交易的場所,由于經營主體復雜多樣,尤其是文化程度、法律意識、文明意識等普遍偏低,對食品安全問題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對監管部門的監管存在躲避和應付的心理,使得城區農貿市場監管人員的監管壓力大,存在畏難情緒[3]。農貿市場商品來源復雜、銷售快捷、銷路多樣等客觀原因使得工商部門事前介入和事后監管的難度增加。而工商部門在監管干部人手方面的缺乏,加之其他監管任務重,不利于強勢的執法合力形成。2、城區農貿市場監管財政投入相對不足工商行政體制改革前,城區農貿市場的建設主要由工商部門自建或與集體、個體聯建,資金來源主要是銀行貸款、集資或個人入股等,維修改造資金由工商部門自籌。工商體制改革后,2000年至2008年城區農貿市場的建設及維修改造主要由各級市場服務中心自籌解決,除了相關政策支持外,財政投入較少,由于農貿市場服務中心收益低、包袱重,對基礎設施進行維修和改造的資金投入嚴重不足,甚至連工作人員工資和運轉經費都無法保證,導致市場破爛不堪。2008年,五十年一遇的冰雪災害造成許多農貿市場的經營大棚倒塌,傷亡和損失巨大。由于各級市場服務中心無能為力,引起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指派專家組深入農貿市場對毀損設施進行確認、定損,并由財政部門撥付專款對農貿市場基礎設施進行維修改造,以盡快恢復市場經營。自冰災之后,各級政府雖然每年拿出一定的財政資金用于農貿市場的升級改造,但因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嚴重缺乏,仍是杯水車薪。由于財政投入的相對不足,市場經營單位無能力投入,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不愿投入,導致農貿市場的發展與城市建設的發展不同步、不協調。農貿市場的建設滯后于城市建設,不利于城市整體發展。3、城區農貿市場監管執行力弱近年來,城區農貿市場方面的監管制度出臺相對較多,如《市場衛生管理制度》、《市場經營戶管理制度》、《市場治安管理制度》、《市場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市場秩序管理制度》等,但落實效果不太明顯。筆者認為主要原因在于城區農貿市場監管方面人才奇缺,制度落實難度較大。據調查,農貿市場普遍存在監管人員不足的問題,且不重視對市場監管員的管理培訓和繼續教育。同時監管人員的獨立性不強,家族式管理問題突出,絕大多數農貿市場監管人員與市場開辦者都有些沾親帶故的關系[4]。在人才培訓方面,難以進行公平公正的權利制衡機制。因此,即使地方政府熱衷于制定各類農貿市場監管制度,這些制度大多也只能寫在紙上、掛在墻上、喊在嘴上,不能有效地執行,導致城區農貿市場監管效果不佳。4、城區農貿市場監管法律法規不完善目前有關我國農貿市場監管的法律法規主要是沿用1983年國務院頒布的《城鄉集市貿易管理辦法》以及各地方政府相應制定的《城鄉集貿市場管理條例》。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快速發展,這些制度早已不能適應農貿市場經營管理的實際需求,應盡快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農貿市場監管法律法規。1996年,國家工商局頒布《商品交易市場登記管理辦法》,提出對有形商品市場進行市場登記、辦理《市場登記證》等要求。但由于農貿市場管理立法層面的缺失,城區農貿市場的市場準入和主體地位模糊,《農貿市場登記證》與市場經營人員的營業執照不符,直接導致農貿市場開辦單位職責不清、農貿市場開辦者與進場經營者之間的法律關系不明確,從而使工商部門無法開展具有針對性的監管措施并落實開辦方的違法責任,大大削弱了監管力度。

    強化政府對農貿市場監管的對策

篇3

一、縣城農貿市場的現狀

市場:是由5個村民小組和鎮政府6家入股的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占地面積70畝,有190個攤位,管理人員10人(綜合管理人員4人、門衛2人、收費員4人),主要經營土雜、肉類、蔬菜、糧食、飲食等。

市場、商城:是鎮祭祀堂村民小組投資建設的集體企業,有198個攤位,現有管理人員6人(綜合管理人員3人、協管員3人),主要經營水果、飲食、木具、百貨等。

綜合農貿市場:屬于國有企業,有140個攤位,現有管理人員7人(綜合管理人員3人、門衛2人、協管員2人),主要經營土雜、肉類、蔬菜、飲食等。

木材和大牲畜交易市場:是由城關社區第五村民小組投資建設的集體企業,已承包給私人管理,主要經營小豬、木材、大牲畜等。

廢舊物品回收市場:是由兩戶個體戶投資建設和租賃場地經營的個體企業,主要經營廢舊金屬。

二、調研的方式

調研組采取找市場開辦方負責人個別交談,召開座談會、走訪個體戶等方式,共找市場負責人交談6人,市場管理人員20人,召集市場管理人員和市場服務中心負責人座談5次23人,走訪個體戶(含食品、水果、肉類、蔬菜、雜糧等)48戶55人,個體商販(含牲畜、燃料)20人,菜農11人涉及市場的村民小組干部8人、協助市場管理的工商干部3人。

三、經驗和做法

一是市場管理人員配備到位。每個市場都有專人管理和維護市場秩序,市場、市場、綜合農貿市場的管理人員(含門衛)不少于6人。

二是市場管理制度健全規范。建立了市場管理與治安聯防措施相配套的管理制度。綜合農貿市場、市場、市場建有各項制度12個,每個制度裝框掛在辦公室墻上,做到職責明確、責任到人。

三是市場管理人員采取多種形式維護市場秩序。首先與個體工商戶簽訂攤位租賃合同時,規定市場經營戶必須尊章守紀、依法經營。如綜合農貿市場對違反市場管理規定的經營者,經多次教育不改的采取出板報通報,戴紅袖套執勤一個小時等措施,使違規經營者懂得管理市場的難度,警示其他人引以為戒,促進了市場秩序的好轉。違規人員經調研組走訪,都能接受這樣的處罰。其次加強巡查及時排除隱患。每個市場除聘請門衛(保安)人員維護市場秩序外,市場管理人員經常在市場巡查,發現不安全隱患和不穩定因素及時進行處置。因此,多年來縣城市場內未發生影響較大的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

四是防范意識普遍增強。由于年開展了聯攤聯防活動,攤位經營者之間的相互協作較好,重大節日共同出錢聘請人員看守市場貨物,發現有違法、犯罪行為的人和事,都能主動制止和撥打110報警。

四、存在的問題

一是市場個體戶反映:目前在崗的市場管理人員,多數是村民小組干部,有的文化較低,短期思想行為嚴重,工作方法簡單粗暴,未能對管理好市場進行合理安排,隨意變動個體戶攤位,群眾找不著買。

二是市場管理員和個體戶反映:市場管理的各職能部門,執法力度不夠。街道亂擺、亂放得不到有效治理,導致市場內生意難做。由此引發部分個體戶也跟隨著到街面亂擺攤設點,市場內秩序混亂。

四是市場負責人和管理人員認為:政府對市場管理不規范,布局較散,市場內不活躍,缺泛竟爭力。如市場和市場,趕街的人少,推位空的較多,市場蕭條。大牲畜市場存在農戶承包,相關部門管理脫節,導致牛馬交易不進市場,在環城公路兩邊交易,阻礙交通,影響市容。

五是個體戶反映:市場管理的規章制度執行不力,防范措施不到位。市場內和市場門口機動車亂停,部份個體戶占道經營、亂擺、亂放,嚴重阻塞市場通行。市場未建立有效的防范措施,個體戶的財物時常被盜。

六是市場負責人和管理人反映:由于開發市場的收益分配不當,村民小組的收益少,存在群眾上訪隱患。

五、意見和建議

一是政府要合理規劃市場,方便群眾。要減少市場布局,將街面占道經營和燃料市場、祭杞堂村與菜園村交界處的大米交易點進入市場和市。并固定市場交易的種類,讓群眾找得著買賣。

二是市場管理的職能部門要建立維護市場秩序的長效機制。根據市場的實際情況,建立市場管理員獎懲制度、市場門衛獎懲制度等相應的市場治安防范制度。并加大執法力度,徹底整治市場秩序,根治市場內混亂的現象。同時,在市場內分片負責、隨時有人管理,鞏固整治成果。

三是要加強市場管理人員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和素質。現在市場管理人員未經培訓,缺泛管理市場的能力和經驗。因此,加強市場管理人員的培訓勢在必行。

篇4

在鎮委、鎮政府的領導下,在鎮經貿、工商等職能部門的指導下,農貿市場按照《東莞市食品安全樣板市場的建設標準》,結合本市場的實際情況,抓好了市場硬件升級改造,建立了市場管理制度和規范經營行為,創建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得到了市民的好評。

一、基本情況

農貿市場位于鎮村,于重建至今,是一個以經營糧油副食、蔬菜、肉類、三鳥、水產及農副產品等為主的綜合性集貿市場,市場面積有多平方米,目前,經升級改造后擁有攤檔位60多個,商鋪9間。

二、主要做法

(一)完善硬件設施建設

市場硬件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本條件,只有加強硬件改造,切實解決市場臟、亂、差問題,才能提升市場規模檔次,給消費者營造一個整潔和諧的消費環境。

一方面是疏通和改造市場內排水設施。全面對市場原有的排水系統進行清淤疏導,同時結合行業特點,采用不同的形式對市場的排水設施進行改造,對水產、蔬菜區明顯帶有水的行業采用檔內外、明暗排相結合的方式,其他經營類區域采用暗排為主,明排輔助的方式,務求有效地清除地面積水。

另一方面是改造各區的經營設施。按照建設標準,針對重點食品經營設施進行改造。

1、豬肉區改造:在豬肉銷售區,設置定點屠宰場的資料、公示欄,每個經營戶檔位上設置檢驗檢疫合格證明公示牌,統一鋪設豬肉擺賣臺板,做到統一模式,統一規格。

2、熟食檔改造:設立預進間和售賣間,熟食檔在原來基礎上升高加寬,確保空氣流通,預進間內配備洗手、消毒設備,售賣間起到防蠅、防蚊、防塵、防蟲等作用。

3、禽鳥檔改造:實行銷售和屠宰分離,每個禽鳥檔均設獨立的屠宰間,禽鳥籠全部采用不銹鋼材料制造,禽鳥糞便實施暗排。在每個禽鳥檔設置了檢驗檢疫合格證明公示牌和配置相關安全防護用具和消毒藥水。

4、蔬菜檢測室改造:設立獨立的蔬菜檢測室,配置完整的快速果蔬殘農檢測設備,檢測制度上墻公示。

5、公示設施的改造:在市場的顯眼位置設置果蔬檢測結果公示欄,不合格食品退市公示欄和違法違章公示欄,在市場主通道設置了電子顯示屏,在市場流通領域設置了商品檢測信息公示欄和營業執照亮照公示欄,同時,每個經營者檔位正面,公示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健康證、檢驗檢疫證等證件。

6、檔案設施改造:市場設置了專門的資料室,對市場食品準入檔案設有專柜,對臺帳、票據資料進行統一登記管理。

(二)健全和落實各項規章制度,規范市場經營管理

健全管理制度是農貿市場規范化的核心,落實制度是創建樣板市場的關鍵,因此,村把健全和落實管理制度作為創建樣板市場工作的重點和難點,突出抓緊抓好。

1、建立健全管理架構。市場實行經理、場長負責制,下設專職管理人員,包括日常食品監管廵查、果蔬農藥殘留檢測、證照管理、票證臺帳檔案管理、衛生擺賣秩序管理、安全管理和投訴處理等。

2、合理進行人員分工。由一名專職人員負責票證臺帳檔案管理、日常食品監管廵查、蔬菜農藥殘留檢測結果公示;由一名專職人員負責證照管理和投訴處理,市場管理和保潔員負責衛生擺賣秩序管理、安全管理,此外,完善市場管理制度,全天24小時廵邏上班管理,實行分區管理責任制,明確每個市場管理員的職責,提高市場管理員的工作職效,以此保證市場管理的質量和衛生質量。

3、落實食品準入措施。市場與經營者簽訂了食品質量協議書和承諾書,經營者與食品公司簽訂定點屠宰加工協議書,同時,督促經營者辦理相關營業執照,做到持證持照經營。

4、加大廵查力度,確保商品來源正確。我們每天對經營戶進行食品進貨查驗和做好購銷臺帳記錄,收取進貨憑證,供貨商的合法證照和質量證明,保證食品來源合法和可追溯性,對不合格商品及時進行退市處理,并在公示欄進行公示。

篇5

一、農貿市場經營環境存在的諸多問題

(一)場內人員行為缺乏城市公共商業空間內的文明規范

一是市民買菜沿襲路邊交易習慣。有的習慣將菜葉扔在地上;有的邊走邊摘菜,菜葉、豆殼扔了一路;有的光膀子、隨地吐痰、抽煙、亂扔煙頭,不把農貿市場當作城市現代商業空間。

二是場內經營者還有路邊攤位經營意識。為了擴大銷售額提高利潤,有的攤主喜歡突破攤位空間限制,溢攤、出攤經營;有的為圖方便,在攤位周邊亂扔蔬菜廢棄皮殼,垃圾遍地;有的超越攤位條件開展批發業務,尤其在早市,有的甚至將經營攤位拓展到市場外和街道上。

(二)市場主辦方的利益取向導致管理松弛

農貿市場主辦者,一般不直接參與市場日常管理,只是根據攤位情況核算總租金,采取承包轉包方式分派給日常管理人,并將日常管理費用壓到很低水平,由于日常管理人手不夠,難以維護秩序和場內保潔,市場只能維持低水平運作狀態。同時日常管理人員為了增收,場內私搭亂擺,增加臨時攤位,加劇了市場內部的擁擠混亂。

(三)政府行政主導的市場管理模式效率不高

第一,政府任務指派與職能分工不_致,致使管理效果短暫。隨著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以及國家三定方案的落實,過去由工商部門一家統管的職能相繼劃分到相關職能部門,如農殘、家禽防疫,生豬屠宰、收費監管就分別由農林部門、商務部門、物價部門監督和管理。但對市場活動秩序和環境衛生的管理職責,一直由于農貿市場的定位問題而存在分歧,長期以來,職能分工讓位于上級分工,常常出現指定負責的部門沒有依法查處的權限,有查處權限的未被指定管理任務,使得許多行為難以徹底性糾正,只能是暫時性的,管一下改一下。

第二,條線部門超越行業主管部門,牽頭負責聯合管理難以落實。為了實現某一管理目標,需要多部門共同配合,地方政府指定其中一個具有一定行政資源的部門,如行業規劃權、政策制定權、資金扶持權等,來牽頭負責情況匯總、居間協調、信息交流、共同行動。目前,地方政府仍然沿襲過去農貿市場的管理模式,越過商務部門職能指定工商部門作為牽頭部門顯然不合適,一是從工商部門職能看,它主要負責對農貿市場內的經營行為監管,是農貿市場管理中的一小部分;二是作為條線部門在市級以下政府中,工商部門不屬于政府所轄部門,很難協調政府所屬的塊塊部門和下一級政府組織。

第三,過多地依賴行政手段而缺乏經濟手段。農貿市場中屬于事務管理方面的問題,應由相關的管理制度或機制來約束。現在的管理中,依照內部約定實施經濟制裁的手段嚴重欠缺,即便有所規定,也很難有效執行,市場管理工作主要依賴政府部門的檢查執法來推動,通過外在的他律實施監管,不勝其累。

(四)政府對農貿市場建設的公共服務供給不足

第一,政府管理目標要求提升而公共投入卻沒有跟上。主辦方為了盈利,盡量減少管理費支出,場內衛生保潔、場外車輛停放方面政府也沒有補充投入,致使政府管理目標沒有轉化為市場自身的管理目標,導致農貿市場環境差的現象比較普遍。

第二,環衛部門公共服務的長期缺失。環衛部門每天固定時間在固定地點按次序收集垃圾,對于農貿市場這樣生產垃圾的大戶,并沒有安排特殊的收集方式。在早晚上菜高峰期間。經常由于垃圾清運不及時,影響場內經營秩序。

第三,農產品交易準入制度不完善。從消費安全角度看,農產品交易場所必須具有設備檢測和內部質量把控條件。由于缺少準入制度,一些規模很小的農貿市場,以及散落在城市里的個體蔬菜店、活禽店、肉店,還有那些開著卡車、挑著擔子到處兜賣的流動攤販,如果任其發展,農殘、注水肉、瘦肉精、病死豬肉、禽類防疫、水產品運輸過程中添加致癌物、水發產品致癌問題等安全隱患很難消除,而且會降低市場方提高管理水平的積極性,還會浪費大量的行政監管資源。目前,行政監管部門面臨著諸多尷尬,一方面,無法依法責令場外經營小店整改和停業;另一方面,由于怕影響市民日常生活,對不具備條件也不整改的市場,不敢強行關閉。

二、農貿市場作為準公共產品具有多重管理屬性

(一)農貿市場的公共性與準公共產品定位

首先,農貿市場長期融貫于百姓生活之中,所提供的服務具有公共性。

第一,農貿市場功能可替代性弱。對于居民生活十分重要。農貿市場為居民提供日常食品需求,滿足居民的一日三餐;交易的農產品新鮮、方便和價格便宜深受居民認可。即便現在城市里已經擁有眾多綜合性超市。還有一些專業性生鮮超市或是蔬菜連鎖店,但農貿市場依然是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流程中最便捷、最經濟的平臺。

第二,農貿市場選址基本上由歷史沿襲,居民對此有很強的認同依賴。農貿市場設施基本都在居民密集區。所用場地大致可分為四種類型:一是國有房產開發公司或政府興建;二是政府規劃由開發商享受優惠而興建的配套設施;三是由鎮街一級政府或大型企業出借閑置土地民資興建;四是原有大棚市場改造為室內農貿市場,政府給予資金扶持。雖然現在大都實行了民營化,但其為居民生活配套服務的性質沒有改變。

第三,農產品集中交易有利于貨源和質量的把控,農貿市場是農產品進入市民餐桌之前的重要安全關卡。農產品沒有標準化的生產工藝流程,質量問題隨時都有可能在生產、加工、運輸、流通等環節出現,這就需要有對貨源正當性進行審核、對產品質量安全性進行檢測的第三方管理機制,采取農產品集中交易模式、實現集中質量安全把控顯得尤為重要。

第四,農貿市場盈利模式主要是靠獲取租金,基本上屬于微利性經營。農貿市場的經營模式主要是市場主辦者通過投資興建或上繳一定的土地房產租借費或承包費獲取經營權,以收取經營戶攤位費獲取收入,攤位費再通過經營戶成本最終傳導到菜價上,形成租借鏈、成本鏈。從某種程度上講,露天、大棚或設施越簡陋的市場,蔬菜價格較低,人氣反而較旺。

第五。農貿市場內集聚了眾多經營戶,交易方式具有準公共產品的性質。

準公共產品,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競爭性或有限的非排他性的公共產品,它介于純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之間,如教育、政府興建的公園、公路等都屬于準公共產品。

農貿市場的經營活動具有非排他性和一定程度的競爭性。對于獲得同一農貿市場承租攤位的經營者來

說,當甲從事食品經營的同時,并不會排斥乙賣菜。就是說。甲在使用農貿市場的同時,不排斥乙的使用,也不排斥乙獲得利益。但是,場所內經營者之間的競爭是顯然的。與超市、連鎖經營者不同,農貿市場內集合了眾多的市場經營者,他們的進貨渠道大多來自于同一集散地,進貨價格幾近一致,利潤率極其透明,其銷售價格平均要比綜合性超市低。

農貿市場具有公益性、微利性、替代性弱等特征,可以將此定性為準公共產品。對于準公共產品的供給,在理論上應采取政府和市場共同分擔的原則。以此定位,來研究農貿市場的建設和管理問題,才能尋找到較佳的管理思路。

(二)農貿市場管理具有多層次性和多重屬性

一是從政府的角度來看,要管理好兩個層次的主體:農貿市場的主辦方和場內經營戶,政府應當對他們的經營活動與社會影響依法分別實施行政管理。二是農貿市場的主辦方對于市場活動的日常管理,主要通過制定規章制度和工作安排實現對市場經營環境的維護,協助政府相關部門引導場內經營戶合法合規經營。三是市場管理人員對場內經營人員和入場消費的購買人實施具體管理。其市場內交易活動和場內行為都要遵守秩序。

不同層次和方式的管理,具有不同的性質。

第一,行政執法。政府相關部門依照各自職能對市場中蔬菜農殘、家禽與肉類檢疫、農產品來源等,以及經營戶的交易行為的合法合規性實施行政監管,并依法對場內經營戶和市場主辦方的違法行為實施查處,維護市場法制,維護居民消費權益和生命健康。

第二,契約管理。政府通過行政合同規范市場舉辦者的行為。政府依法規劃批準建設農貿市場時,市場舉辦方應有文明規范經營的承諾,由此形成與政府的合約:經營戶在入場經營時向市場主辦方簽訂文明規范經營承諾,相互形成契約;市場主辦方向入場購買者提出文明倡議和宣傳,與廣大消費者達成共識。

第三,自律管理。農貿市場協會可以受政府的委托對所屬各會員農貿市場的文明經營進行檢查、評比,并對履行承諾情況進行評估,提出獎勵和懲罰建議;政府管理部門將檢查、評估結果作為政策扶持的依據。同樣,市場主辦方將場內經營戶組織起來進行評比考核,并將誠信攤位張榜公布,引導市民到誠信攤位消費,從而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和自律機制。

三、建立自律、契約、執法相銜接的農貿市場管理架構

政府對農貿市場的建設管理,具有宏觀性、行政性、依法性、外部性、非自主性的特點。農貿市場的日常運行和文明建設,主要還是要靠市場自身的管理。為此,需要把政府管理、市場管理與行業自律結合起來,構建以自律管理為基礎、以契約管理為紐帶、以執法管理為保障的農貿市場管理架構。

(一)建立農貿市場綜合管理的政府職能協調機制

首先,明確主管部門職責。農貿市場的管理職責歸于具有相關行業管理職能的部門承擔,主要負責制訂整個地區農貿市場的布局規劃,制訂農貿市場的建設標準和管理規范等規劃,提供農貿市場建設和運行的制度,協調政府對農貿市場的管理。

其次,劃分和協調各職能部門行政執法的管轄范疇。農貿市場的文明規范建設,涉及工商、商貿、城管、環衛、衛生、質檢、農林等多家職能部門,應先明確各自職能邊界,再建立各部門合作管理的機制,實行有效監管。

(二)加強農貿市場有序進入和退出制度建設

首先,要建立農產品準入經營和入場經營制度。一是農貿市場必須具備對入場農產品貨源管理機制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設備這兩項基礎條件,方可對外經營。二是對小規模的獨立門店實施行政許可。

其次,加強對攤位收費權限、收費標準的監督,提供相關的指導意見,進一步規范不同檔次市場的收費,提升規范經營的水平;對不按規定的、屢不改正的市場主辦者暫停或收回收費權,使得政府不因對市場主辦的處罰累及百姓日常的購菜權,引發。

(三)構建由政府、市場、經營者組成的規范經營責任鏈

首先,明確相關單位的責任,并通過契約的形式固定下來。申辦農貿市場時,需要對場內場外環境和衛生、攤位擺放秩序、買賣秩序、文明宣傳等事項作出責任承諾;場內經營戶提出入場申請時,也要簽訂相應的責任承諾。

其次,建立與承諾相對應的保證金制度。市場向政府指定部門或委托管理單位,繳納文明經營保證金;經營戶向市場交納合法經營、文明經營保證金。政府指定部門或委托農貿市場協會對各市場進行考核評比,對達到目標要求的,由政府兌現增加人員經費補貼或相關建設改造資金補貼:達不到目標要求的,動用保證金加以整改。

(四)充分發揮農貿市場行業協會組織自律管理的作用

第一,政府要對行業協會加強指導。一方面,主管部門制定農貿市場文明建設的規范標準,提出總體的管理要求,為發展中介服務組織提供良好的制度依據;另一方面,職能部門參與行業管理的制度設計,做好政府管理與行業自律的銜接。

第二。按照市場自治組織的要求建設行業協會。行業協會應保持自己的獨立性、自律性、公正性,需要按照市場化原則完善內部機制,注重協會的微觀制度建設,建立健全責、權、利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強化經濟責任制和財務控制。完善行業協會內部結構,建立行之有效的規則和監管。

第三,充分發揮協會章程實行行業自我管理的作用。行業規章約束行業的從業人員,要把行業章程與每個市場主辦方的經營管理直接掛鉤,與市場中的經營戶直接掛鉤,更好地運用行業規范和經濟責任調節經營者的行為。

第四,加強從業人員的培訓工作,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加強從業人員的法制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增強其法制觀念和業務素質,增強其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端正服務態度,改變目前農貿市場從業人員素質偏低,管理較弱的狀況。

四、政府提供有效的扶持與服務

(一)政府提供必要的建設扶持資金,完善農貿市場的硬件設施

根據城市規劃和政府工作計劃,對興建及改造升級的農貿市場,給予一定項目的一次性扶持資金,為農貿市場規范有序經營創造基本條件。為每個農貿市場配備農殘檢測設備,并提供一定的日常運作費用,確保這些設備的正常運行,以便把好農產品質量關。

(二)政府提供或購買部分公共服務,激發農貿市場投資者提升管理水平的積極性

一種方式是由政府通過公開招標選擇物業公司,負責轄區內農貿市場的內部衛生保潔,門前保潔和車輛停放秩序維護,費用由政府提供一定比例,其余由農貿市場繳付,這樣可以確保市場有比較合理的保潔和維持公共秩序的人力;另一種方式是政府直接按農貿市場保潔、維持秩序人力標準,給予農貿市場一定比例人力薪資的補貼,人員配備由農貿市場負責,政府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考核后發放,并可配套一定的處罰措施。相對而言,前一種方式,容易出現場內經營戶和購買人不配合的情形;后一種更具約束力。

篇6

我市場自開展市級“愛國衛生先進單位”創建以來,對照創建標準,廣泛宣傳、深入發動,不斷完善市場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和衛生管理制度,強化市場環境衛生管理,全力以赴開展工作。在全體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X農貿市場的衛生、秩序持續改觀,衛生管理工作實現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

X農貿市場位于X市X廣場,總建筑面積X萬多平方米,內設X多個經營攤位,經營蔬菜、水果、水產品、豬肉、豆類食品、熟食品、調味食品、干菜干果等農副產品和日用小商品。擁有地下停車場X多平方米。X農貿市場日客流量保持在X萬人次左右,高峰時段可達到X萬人次左右,現已成為X市內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環境最優,管理最嚴的菜籃子零售終端窗口和平價市場,是X人民“菜籃子”消費的首選。現將我們今年愛衛創建工作匯報如下:

一、領導重視,認識到位。年初,針對市級“愛國衛生先進單位”創建任務,市場管理層及時向X集團有關領導匯報,爭取領導支持,明確責任,夯實任務,進一步落實了創建經費。自我市場創建工作開展以來,我市場堅持把這項工作作為一件頭等大事來抓。

一是在第一時間召開專門的領導班子會議和干部職工動員大會,調整了愛衛工作領導小組。二是研究制訂了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先后制定了愛國衛生、除四害和健康教育工作計劃,做到有部署有落實有考核,確保創建工作有序開展,穩步進行。三是實施定期衛生大掃除制度,全體干部職工參與市場衛生大掃除。四是提高市場衛生保潔員的工資待遇,確保全日保潔質量,做到在營業時段內不存留明顯連片垃圾。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各項制度的相繼出臺,為創建工作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和人力保障。

二、著力推進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是創建工作的治本措施。今年以來,市場十分重視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以市場攤位、垃圾堆放點為重點,廣泛開展市場內大環境衛生整治活動,徹底清理室內、外環境衛生,清除暴露垃圾,清除各類積水,填平洼地,疏通下水道,有效控制和減少了四害孳生棲息場所。

我們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中見縫插針地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我們充分利用管理人員晨會、經營戶例會等部署階段性的愛國衛生活動。為提升市場環境,我們開展了“凈化、亮化、美化”市場環境活動;X月底,在經營戶中開展了“優勝柜組衛生動員保證會”,引導市場經營戶配合市場管理層做好市場環境衛生工作。

在全國全國第X個愛國衛生月和我省第X個健康教育宣傳月期間,在X月下旬的全國文明城市指數測評期間,借衛生創建的X,扎實徹底地開展衛生死角清理整治行動。清理衛生死角X個,清運垃圾X.X噸,清除雜草、積水環境X處,取得了預期效果和良好的社會效益。

三、開展季節性消殺活動,有效降低四害密度。對于農貿市場來說,除四害工作是重中之重,特別是德國小蟑螂,層出不窮,殺不勝殺。我們與專業消殺公司“聯眾”開展常年合作,除四害外包。今年以來,根據四害季節孳生規律和生態習性,有組織、有針對性地開展季節性集中消殺活動。

在集中開展滅鼠、滅蠅、滅蚊、滅蟑螂等活動中,對重點單位的重點部位如門窗、儲藏室、下水道、空調過墻孔、排風口及糧食、垃圾堆放處等,按照統一的要求建立了防范設施,有效控制四害密度和病媒生物傳播疾病。今年以來,新增毒餌點個。我們還配合市疾控開展了四害密度檢測工作。據不完全統計,投放鼠藥X公斤,各重點單位投放粘鼠板X張,滅蟑螂藥X公斤,敵敵畏X公斤。

篇7

根據臺市委辦〔20*〕40號文件的要求,我區中心菜場、話月巷菜場、墨池路菜場、下包菜場、石曲菜場、上馬菜場、*菜場、趙王菜場、洋張菜場列入20*年農副產品市場整治工作。這次改造整治的基本內容為:改造市場硬件設施,完善市場配套功能;商品分類劃行,攤位擺放整齊,清理攤外攤,無占道經營,車輛停放整齊;市場保潔到位,配足衛生保潔人員,保持地面、墻面、攤位清潔;食品衛生監管到位,食品經營生熟分開,家禽攤點隔離經營。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積極配合,抓好落實。

石曲菜場改造整治。由路南街道牽頭負責,衛生、貿易與糧食、工商等部門積極配合。要按規范要求整治家禽活殺和熟食攤點,規范其他攤位;增加保潔人員,加強場內外衛生清掃;清理占道經營、亂停車行為;建立完善市場管理制度并做好落實;要與國土資源、水利與海洋漁業、規劃等部門積極溝通,形成市場用地處理意見,由所在街道打報告提交區長辦公會議審議,爭取辦理農貿市場登記及報批手續。

上馬菜場改造整治。對市場攤位進行改造,完善市場通風、保潔等基本設施;設立農殘檢測室,做好農副產品定性檢測工作;按規范標準整治家禽活殺和熟食攤點;加強日常管理,配足保潔人員;加強場外管理,清理占道經營和亂停車行為。路南街道在工商部門的指導幫助下,會同市場業主制訂具體整改方案。

*菜場改造整治。重點解決停車、衛生保潔、經營秩序三大問題,設立農殘檢測室。路北街道在工商部門的指導幫助下,會同市場業主制訂具體整改方案。

洋張菜場改造整治。路北街道與洋張村抓緊論證,確定該地塊功能的調整意見,并抓緊取締現市場。

趙王菜場改造整治。新市場已動工建設,建成后要按照有關要求,加強日常管理,規范經營,同時取締原有非法市場。

下包菜場改造整治。由路橋街道和工商部門一起幫助市場做好引導工作,向超市化方向發展,抓緊實施改造。

墨池路菜場改造整治。嚴禁家禽、熟食制品在場內不符合標準要求經營銷售;取締道路兩側的路邊攤點,引導其進入室內經營。由路橋街道牽頭制定整治方案,城管、交警、衛生、工商等部門積極配合做好整治工作。

話月巷菜場改造整治。話月巷菜場由工商部門會同市場業主制定具體整治方案。市場周邊整治由路橋街道牽頭,城管、工商等部門積極配合,要集中一段時間開展場外環境整治工作,重點解決市場周邊占道經營嚴重及違章搭建臨時棚問題,將在外占道經營的攤點引入場內經營。同時,加強市場日常管理和衛生保潔工作。

磨石橋東側馬路市場整治。由城管部門牽頭,交警、路橋街道等單位一起從實際出發,按照要求制訂切實可行的整治方案并抓緊組織實施。

二、關于去年已驗收農貿市場的整治提升工作

去年,我區按照“一場一策”的方式,加大資金投入,以硬件改造為突破口,基本完成路橋蔬菜批發市場、水果批發市場和*、*、*等7個已批農貿市場的改造提升工作,各市場對地面、排水排污、線路、攤位等設施進行較全面的改造,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今年,要按照“四到位”原則,即制度落實到位、市場保潔到位、交易秩序管理到位和食品衛生監管到位,特別是要健全副食品、肉類、家禽等監管臺賬及索證索票,切實抓好市場日常管理工作;中心菜場和磨石橋菜場今年要抓緊實施必要的硬件改造提升工作。這項工作由工商部門牽頭負責,各有關部門和所在街道予以配合。其中:

中心菜場改造整治。繼續加強硬件設施改造,重點做好場內排水設施和地面的改造,切實解決通道積水、地面易滑等問題。加強市場管理,健全副食品、肉類、家禽等監管臺賬及索證索票,加強衛生保潔,清理占道經營,維護市場交易秩序;地下室劃出空間給經營大戶堆放雜物,制止攤位內堆積雜物。工商部門要會同市場業主于5月底制訂具體整改方案,并抓緊實施。

磨石橋菜場改造整治。要繼續加大投入,按照農副產品市場改造提升的標準要求,提升市場硬件檔次,解決好部分設施破損、貨架零亂、排污管堵塞等問題。適當增強內部管理人員,做好市場日常衛生保潔,清理衛生死角和場內雜物,嚴禁經營戶亂停車、亂拉電線、使用電器及攤內燒煤爐現象。健全副食品、肉類、家禽等監管臺賬及索證索票。要加強引導,積極做好經營戶的思想工作。市場業主要于5月底制訂具體整改方案,工商部門和路橋街道一起做好該市場改造整治的指導幫助工作。

三、有關要求

農貿市場改造整治難度大,工作任務重。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實施市場改造提升和整治工作,確保我區農貿市場達到有關創建標準和要求。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農貿市場整治工作是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各有關街道和職能部門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把農貿市場整治作為為民辦實事的重要工作來抓,納入“菜籃子”放心工程的主要內容,加強領導,明確職責,狠抓落實,確保這次農貿市場整治工作順利實施。

篇8

一、加大農資市場監管力度,切實維護農民利益

各單位要結合實際,一是按照《市工商局2012紅盾護農嚴厲查處銷售假冒偽劣農資專項行動實施方案》規定的時間、節點,扎實開展紅盾護農行動,全年要以肥料、種子、農藥為重點,選擇在春耕、夏播、秋種等關鍵時節,開展2次以上農資市場專項整治;二是按照《市流通領域農資經營監管責任規范》要求,加強農資市場巡查,根據農資市場季節性的特點,合理調整農資市場巡查頻率,農忙季節每周一次,平時每月一次,通過巡查,指導建立購銷臺帳和索證索票制度,規范農資經營戶經營行為;三是加強流通領域農資商品質量檢測工作,今年市、縣局必須各完成2次農資商品質量抽檢,并抓好對抽檢結果的運用;四是加大案件查處力度,有農資案件查處任務的單位,要努力完成案件查處任務,并保證質量,為下半年參加省局農資案件互審會做好準備;五是積極鼓勵引導和推廣農資商品統一配送、銷售與農資技術指導相結合的農資連鎖經營,確保廣大農民群眾用上放心農資;六是抓好“農資經營示范店”的培育工作。

二、積極穩妥地做好商品交易市場信用分類監管工作

重點抓好三個方面工作:一是督促市場主辦單位按市場信用分類監管“十二項制度、五項記錄和四個檔案”進行市場日常管理,積極推進各類商品交易市場規范化進程;二是按照發展A類、提高B類、促進C類、轉化D類的原則,組織人員深入商品交易市場開展行政指導,通過通報情況,指出問題,聽取意見,督促市場開辦者加強市場管理,進行重點幫扶,推動市場信用分類監管工作發展;三是認真落實總局《關于建立商品交易市場信用分類監管制度的指導意見》精神,按照《市商品交易市場信用分類監管工作實施方案》,加強市場信用分類監管信息化建設,建立健全市市場數據庫,完善數據的采集和認定,全面完成全市45個商品交易市場信用分類監管信息錄入和信用認定工作。

三、探索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監管方法,落實監管措施

按照“兩促進、兩維護”的指導思想和原則開展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監管工作。(1)加大培訓和宣傳力度。對內要加大培訓力度,提升內部監管人員的思想認識和業務素質;對外要做好宣傳工作,對網商、互聯網平臺服務商加強宣傳和調研,促進行業自律,促進網絡經濟持續健康發展。(2)完善網絡經濟戶口數據庫。各單位要因地制宜,將懂網絡技術的人才調整充實到網絡監管工作崗位,并發揮他們的長處,積極建立和完善轄區內網絡經濟戶口數據庫,對尚未采集的企業網站要盡快采集形成數據,對已采集的要進行清理篩選確認,確保數據庫真實、準確。(3)加強行政指導,規范網站經營行為。各單位要采取“規范經營主體工商登記及亮照經營行為,引導網絡廣告宣傳規范用語,指導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等措施,督促網站自律和履行經營者的法律義務,努力構建政府監管、行業規范、網站自律、社會評價“四位一體相結合”的監管體系。(4)以網絡信息技術為依托和手段,實現“以網管網”。省局將建立網絡監管平臺,此平臺建成后,各單位要充分利用這個平臺,建立網上巡查制度,加強巡查和實地核查力度,主動實施監管。(5)加大對網絡案件的查處。各單位要組織力量嘗試查處網絡商品交易違法案件,完成市局下達的網絡案件查處任務。(6)認真受理網絡交易投訴,做到“投訴有門,追債有主”。

四、扎實開展農貿市場雙創和肉類市場監管工作

(一)扎實開展農貿市場雙創工作。按照“工商牽頭、屬地管理、聯合執法、業主負責”的管理原則,今年的農貿市場雙創將重點做好以下五項工作:一是召開“市場雙創經驗交流會暨再動員大會”,總結創衛經驗,通報創衛情況,部署新一輪市場雙創任務,推進市場雙創工作向縱深發展;二是繼續按照《市農貿市場管理考核獎懲暫行辦法》規定,加大對農貿市場雙創督查考核力度,改進“五個一”督查考核方式,將平時對農貿市場的督查考核獎懲與屬地工商分局、工商所掛鉤,以調動工商干部參與創建的熱情;三是爭取盡快出臺“農貿市場管理暫行辦法”和“農貿市場建設標準和管理服務規范”,進一步明確市場主辦單位和各相關單位、部門職責,以強化對農貿市場的日常管理,同時,將繼續采取1:1以獎代補的方式,督促各有條件的市場配足或配齊蔬菜周轉箱和醬菜銷售柜,促進市場升級達標;四是督促市場主辦單位認真落實“農貿市場管理制度”,對尚未建立市場創建保證金和履約保證金制度的市場,各分局、工商所要督促其盡快建立,對已建立但不夠健全的,要組織人員幫助完善,全力推進衛生自治;五是認真抓好2012年度“誠信市場和文明集市”和“文明(誠信)經營戶”評選命名工作。

(二)扎實開展肉類市場監管工作。一要認真貫徹省局《關于進一步加強豬肉市場監管工作的通知》精神,建立肉食品準入、豬肉經營掛牌公示、不合格豬肉退市、消費者投訴受理等四項制度。加強對豬肉經營者主體的監管,根據省局規定,今后,凡從事豬肉經營的,必須擁有固定的經營場所或固定攤位,并辦理工商登記等相關手續,持照經營。縣局和市局的郊區、獅子山區分局要把工作的重點放在農村和城鄉結合部,但也不能忽視對城區豬肉經營者主體資格的監管;二要加強對豬肉市場索證索票工作的檢查落實,重點抓好對零散豬肉經營戶(特別是農村豬肉經營戶)索證索票的檢查,督促其建立臺賬,堅決杜絕未經檢驗檢疫或檢驗檢疫不合格豬肉進入流通環節銷售;三要加大案件查處力度,嚴厲查處豬肉經營戶銷售無檢驗檢疫合格證明豬肉、含“瘦肉精”豬肉等不合格豬肉的違法行為;四要加強行政指導、宣傳教育、部門協調和組織領導,確保監管到位、執法到位,認真落實豬肉監管四項制度,確保人民群眾吃上“放心肉”。

9月份,市局將對豬肉經營戶持照經營、四項制度落實和案件等情況組織一次督查,并進行通報。

五、切實加強汽車市場監管工作

一是要嚴格市場準入,規范經營主體,認真做好品牌汽車銷售企業的核查工作;二是要加大案件查處力度,依法查處無照經營、超范圍經營、虛假宣傳、一證多處開店、未經備案擅自銷售品牌汽車等違法行為;三是要根據《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等規定和要求,進一步完善監管制度和指導企業建立自律制度,加大巡查力度,實現監管到位,確保各項制度的落實,逐步確立經營者是消費維權的第一責任人理念,使汽車銷售行業的消費維權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道路;四是要按照《二手車流通管理辦法》等規定,繼續規范二手車交易市場,對已成立的二手車交易市場、二手車經銷企業不符合場地、布局條件的,要加強行政指導,逐步規范;四是要積極開展“4S示范店”評選活動。

六、全面推進網格化監管工作

第一,進一步完善網格化監管系統建設,解決目前網格化系統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積極拓展網格化監管功能,逐步實現網格化監管市場巡查信息錄入全覆蓋。第二,要積極運用網格化監管系統開展市場監管,及時錄入市場巡查等監管信息。網格責任人對自己網格責任區的市場主體進行巡查,并及時錄入信息,確保市場巡查的及時性、真實性。第三,完善市場巡查工作督查與考評制度,以明晰職責,責任到人為重點,推進網格化市場監管督查機制,解決巡而不查、查而不糾等問題。第四,充分發揮工商移動監管系統作用,逐步實現市場巡查電子錄入代替紙質錄入,有效提高市場管理水平和效能。

七、培育和發展各類經紀人工作

一是建立完善經紀人注冊登記制度,積極引導經紀人注冊登記。各單位要按照年度目標任務要求,切實完成經紀人發展指標,特別是農村經紀人發展任務;二是建立經紀人培訓機制。各單位要根據需要積極組織開展經紀人培訓,力爭使今年新發展的經紀人持證持照率達到90%以上;三是建立和完善經紀執業人員備案工作。對經紀執業人員的備案行為、明示行為、經營行為、服務行為等加強巡查,并將巡查情況記錄備案;四是建立健全經紀人及經紀執業人員的檔案。積極引導經紀人實現經營資格合法化、人員隊伍組織化、經紀執業規范化、經紀活動經常化。

篇9

農貿市場是一個與千家萬戶的生活息息相關、不可或缺的購物場所,同時是農副產品流通的重要載體,它是與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水平、群眾的消費習慣、不同層次消費階層等客觀實際相適應的一種流通業態。近年來,XX市通過規劃新建、招商引資、積極培育,初步建立了以城區批發市場為中心,以鄉鎮農貿市場為基礎,以農加超為補充的市場網絡。但就目前農貿市場發展狀況看,仍然不容樂觀。因而,如何對現有的農貿市場進行有效的改造,并努力提升其品位,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課題。現就XX市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問題進行思考,提出下列對農貿市場發展現狀、存在問題的認識,改造提升農貿市場的重要意義和下一步改造提升的建議。

一、XX市農貿市場的發展現狀

自1999年5月被確立為杭州地區開拓農村市場試點以來,XX市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立足臨安實際,堅持以積極務實的態度辦好現有市場,以市場園區的模式建設好新辦市場,以超前發展的眼光規劃好未來市場,通過完善市場機制、培育市場主體、規范市場秩序,不斷健全農村商貿網絡,加快了農村商品流通發展。XX市食用農產品消費初步形成了多種經濟形式、多種經營方式共存發展的流通格局,其中農貿市場是XX市老百姓日常食品消費的主要業態。

截止20**年底,全市26個鄉鎮(街道)共有農貿市場30個,其中經工商注冊登記的15個,城區就占了7個。全市農貿市場總占地面積約為10萬平方米,總營業面積約為5.5萬平方米,服務人口50余萬人,多數農貿市場的服務半徑處于800米至1500米之間。20**年,農貿市場總成交額達到11.18億元,其中市場年成交額超1000萬元的有7家,上5000萬元的有4家,超億元的有5家,分別是臨安天工商廈、浙皖農貿城、臨安於潛集貿市場、青云竹筍市場、於潛城北竹筍市場。

二、XX市農貿市場建設存在的問題

XX市農貿市場在促進農副產品流通,加速區域經濟發展,方便人民生活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然而,XX市農貿市場在農村商品流通環節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同時,也還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

1、農貿市場建設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規劃布局建設不盡合理。一方面是部分地方農貿市場缺少,建設簡陋,容量不足,基礎設施缺乏,難以滿足農民需求,也適應不了經濟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在建設農貿市場時不考慮實際,求大求新,重復建設,結果有場無市,市場建設效益低下,導致資源財富的嚴重浪費。此外,有的小城鎮建設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布局,加之對農貿市場建設不夠重視,致使農貿市場的規劃布局建設普遍存在不合理的現象。XX市很多初具規模的農貿市場是群眾自發形成的,未經工商部門注冊登記,缺少政府的引導和規劃,往往沿交通干線布局,以街為市線狀發展,既影響了鎮容街貌,阻礙了交通,也不利于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2、農貿市場建設資金短缺,建市場的優惠措施不到位。這是影響當前農貿市場建設滯后的一個主要原因。農村集貿市場資金需要量較大,這對于財政狀況普遍緊張的鄉鎮政府來說是不小的負擔。因此,許多鄉鎮政府雖然認識到了市場建設的重要性,卻力不從心,拿不出錢來建市場,甚至于建設市場的一些優惠措施也不能到位。

3、有特色的專業市場化農貿市場不多,輻射能力較弱。在市場競爭中,特色、專業化是提高競爭力和吸引力的主要手段,農貿市場的建設需要特色,需要專業化。這有利于推動農村的專業化生產、商品化經營,深化農村區域經濟和社會生產的分工,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帶動區域經濟的增長。但目前,XX市農貿市場普遍為綜合性的低層次的農副產品和日雜市場,市場建設大眾化,而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專業化市場卻不多,輻射能力較弱。這就導致了市場的建設難以對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區域經濟的增長起到顯著的帶動和引導作用。

4、對農貿市場的管理不夠到位,臟、亂、差現象較為嚴重。一是市場業主對市場經營的認識不到位。認為農貿市場設施如何無所謂,只要市場有人來,能產生效益就可以了,沒必要掏腰包來改善基礎設施。二是經營者素質參差不齊,時不時會發生短斤缺兩、以次充好、強買強賣等不誠信經營行為,對自身的經營行為缺乏正確的認識。三是保潔不到位。有的市場業主為了節約經營成本,減少開支,減少保潔人員,造成市場垃圾隨意堆放,衛生狀況極差。四是存在無序性的流動經營人員。這些經營者隨意性強,往往今天到這個市場亂設攤,明天又去那個弄堂亂吆喝,今天賣蔬菜,明天賣魚貨,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逃費又逃稅。五是存在搶生意拉客的現象。表現在個別經營戶為了一筆生意采取各種手段,讓顧客購買其商品,同行之間經常會發生口角,爭吵不休甚至打架斗毆,導致市場交易秩序混亂。六是管理人員和制度不到位。認為市場內不出大事就沒關系,管理制度不夠健全,對亂占道、亂設攤缺少有效的管理和教育,致使有的市場攤位成了倉庫,貨物堆放過多,又不夠整齊,車輛任意停放,影響市場的總體經營環境。七是市場環境不夠完善。多數市場的情況不容樂觀:自行車、三輪車、機動車隨意停放的現象還比較嚴重。有的市場無證攤販較多,管理難度較大。

上述問題的存在,導致XX市農貿市場建設滯后,品位檔次不高,功能不夠完善,既影響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也不利于統一的社會主義市場體系的建立,從而也就有損于城市經濟的發展,不利于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農貿市場的改造提升已經是一分非常緊迫和現實的任務。

三、改造提升農貿市場的重要意義

農貿市場是一個地區的窗口形象,它與其它商品市場一樣作為生產者與經銷商乃至最終消費者之間的紐帶,作為城鄉居民的“菜籃子”商品供應的主要場所和農產品流通的主要渠道,與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密切相關。它不僅具有一定的社會性,而且還具有很強的公益性,與其他商業設施的功能相比,其社會價值取向更能體現政府形象。搞好城市農貿市場改造提升,不但可提高一個城市的品位,而且可增強市域經濟的發展潛力,提升經濟發展的整體水平,對促進城鎮化進程、構建和諧社會和新農村建設將起到積極作用,是商貿服務業為農業提供服務,暢通農副產品供求信息,擴大農副長品銷售渠道,滿足人們消費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解決“三農”問題,解決再就業的有效途徑。

20**年,XX市保持了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平穩增長的勢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347億元,同比增長28.6%;農民人均收入7263元,同比增長10%。農村產業面積達到165.04萬畝,總產值達到18.82億元。“十五”以來,XX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較快,全市農業龍頭企業總數達到55家,其中20**年新培育農業企業38家,省級骨干龍頭企業6家,超億元企業4家,建成省市農業示范園區15個,無公害農產品基地14個。全市農業專業合作社經濟組織迅速發展,總數已達63個,共有會員4582戶,帶動農戶35761戶,年代銷農產品25603噸,農村經濟人隊伍不斷壯大,竹筍、山核桃營銷大戶已達2700余人,年銷售產值11.6億元。據統計,全市蔬菜種植面積6648公頃,年產蔬菜122624噸;瓜果746公頃,年產瓜果18964噸;年產食用菌194

噸;擁有茶園總面積4016公頃,年產茶葉1964噸,桑園面積2864公頃,產繭3712噸;年產山核桃7010噸;筍干(含鮮筍)17018噸,其中鮮筍外銷1900萬噸,產值5.6億元;白果248噸。XX市日趨擴大的農副產品生產加工規模,迫切需要建立以農貿市場為主的農副產品流通渠道。同時,XX市農民占全市總人口的80%以上,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的收入和積余購買力、消費需求正在不斷增長,消費觀念正在不斷更新,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而且人們有到農貿市場消費的傳統習慣。因此,農貿市場無論是從深度上還是從廣度上,發展潛力都是巨大的,它的改造提升對于農村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農貿市場的改造提升有利于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和區域經濟的增長。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是農村經濟快速增長、城鄉二元結構差異消除和農民收入提高的必然途徑。農貿市場的改造提升有利于改善農村消費環境,引導和方便農民進入市場,并促使他們根據市場供需的變化趨勢,及時調整農業結構,加快規模經營和專業化生產,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使農村經濟逐步實現商品化、專業化、社會化,促進區域經濟的增長。

2、農貿市場的改造提升有利于小城鎮的發展。農貿市場的改造提升與小城鎮發展密不可分。一方面,農貿市場的改造提升應該依托于小城鎮。因為小城鎮是區域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是人流、商品流、信息流的主要集散地,而且,它能夠提供農貿市場發展所必須依托的配套基礎設施,有利于減少市場配套設施建設投資,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農貿市場的改造提升能夠促進人流、商品流、信息流向小城鎮的更大集聚,從而帶動其相關產業和基礎設施的發展,有利于產業結構的優化和提升,提高人口規模和經濟實力。

3、農貿市場的改造提升有利于農村人口素質的提高。經濟的發展最根本的決定因素是人。農村經濟落后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農村人口素質相對較低,比較保守,商品經濟意識較差。通過農貿市場的改造提升,提高管理者和經營者的整體素質,引入先進的管理、經營理念,激發和提高他們的商品意識、市場競爭意識,開闊他們的眼界,逐步提高他們自身的素質,培養出一批農村能人,并以他們的示范效應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4、農貿市場的改造提升有利于保障農村食品安全。XX市現有農貿市場“臟、亂、差”現象普遍存在,這對城鄉居民的消費安全和食品安全產生了極大的隱患。推進農貿市場的改造提升,改善市場經營環境,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加強農貿市場的管理,提高經營者素質和服務質量,對方便群眾日常生活,保障群眾食品安全,提高群眾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四、對農貿市場改造提升的幾點建議

1、轉變觀念,完善政策。過去,在計劃經濟年代里,人們在重生產輕流通的觀念影響下,沒有把商貿服務業的發展擺在一個重要位置,從而對農貿市場的建設也不可能引起足夠重視。因此,當前我們首先要切實轉變觀念,充分認識農貿市場地位、作用及其改造提升的重要意義,真正把農村集貿市場的建設和培育擺在重要位置。其次,要進一步完善農貿市場改造提升的扶持政策,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并實行必要的考核制度,把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加快農貿市場改造提升的步伐。

2、科學規劃,合理布局。農貿市場是小城鎮地域結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科學合理地規劃好農貿市場不但有利于其自身的長遠發展,也有利于小城鎮的快速有序發展。因此,要發展農貿市場,科學規劃與合理布局至關重要。農貿市場的規劃應綜合考慮區位、交通、地形地勢等多方面的因素,符合小城鎮總體規劃、功能分區和道路建設的要求。市場建設要在滿足使用功能和投資許可的基礎上,以高起點、高標準、布局合理、功能齊全、式樣新的要求,完善硬件設施,加快交易手段的現代化,盡可能地提高市場建設的檔次。同時,要認真研究農貿市場改造提升應具備的條件,加強農貿市場改造提升的規劃引導,結合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進行合理布局,不能盲目改造。各地應根據其自身的經濟發展水平、產業基礎、技術水平、商業傳統、交通通訊條件和周圍市場分布情況等因素綜合考慮,注重長遠利益,注重大中小結合,中心與地方市場配合,批發與零售市場結合,綜合性與專業化市場結合,合理規劃和布局農貿市場。

3、發揮優勢,形成特色。注重有特色的專業化市場的建設,專業化市場對于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的意義十分重大。但是,它的建設決不能脫離其區域基礎而盲目建設。因為其具有較高的要求:需要較廣闊的腹地、較高的門檻購買力、較佳的區位和相對較完備的基礎設施條件。因此,各鄉鎮(街道)在農貿市場改造提升的過程中,應慎重考慮,在經過綜合比較和優選的基礎上,注意發揮區域優勢和產業優勢,把農貿市場有步驟、謹慎地改造特色鮮明的專業化農貿市場。同時,在市場建筑的設計上既要先進又要富有地方特色,滿足經商居住多方面的需要,并講究建筑的風格、造型、色彩,體觀時代風貌,把良好的文化環境融入市場當中。

4、尋求合作,多方融資。面對目前農貿市場改造提升資金困難的難題,各鄉鎮(街道)要調動各方面投資農貿市場建設的積極性,增加市場建設資金來源的渠道。農貿市場的建設不可能單單依靠政府,更多的要依靠社會各界的力量,要多方面、多渠道、多層次籌集資金。目前,在城鄉居民的手中游資較多,人們又有很強的投資沖動,但苦于沒有投資的門路。因此,應該制定優惠政策,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個人、集體、國家、外商多方投資于農貿市場的建設。同時,農貿市場的改造應該與小城鎮的改造、土地功能的置換結合起來,將新市場的建設與老市場的改造結合起來。這樣既有利于籌集市場建設所需的資金,促進小城鎮的合理發展,又能為人們經商置業提供機會。

篇10

一、總結經驗,肯定成績

過去的一年,我市立足于農貿市場的民生性、公益性、社會性,將農貿市場改造提升作為保供應、保安全、保民生的重要抓手,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關于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組織領導有力、責任體系健全、政策措施到位、財政保障有力,農貿市場改造提升以及文明示范創建工作成效明顯。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加強領導,政策推動。一是健全組織機構。我市在原先的“市區菜市場建設和改造提升工作領導小組”的基礎上,建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工商、商務、發改、財政等17個部門為成員單位的“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工作領導小組”,各地也全部建立了工作機構,強化組織領導。二是領導高度重視。為進一步推動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工作,去年市政府將“城鄉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工程”列入為民辦實事計劃,并納入市政府對各縣(市、區)政府綜合考核內容。各縣(市、區)政府也高度重視,將這項工作排上重要議事日程或列入為民辦實事計劃,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工作局面。三是出臺政策意見。在深入調研農貿市場改造提升的現實基礎、存在問題和意見建議后,我市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農貿市場提升發展工作的通知》、《市區農貿市場獎勵管理辦法》等文件,明確了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工作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任務要求、推進措施和扶持政策等內容,為有序、持續地推進農貿市場改造提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真抓實干,克難攻堅。一是“一場一策”,狠

抓試點。去年,我市斗潭菜場等7個農貿市場被列為省文明示范創建單位,在各級工商部門的指導幫助下,各農貿市場對照硬件標準和“地不濕、無異味、菜安全、價公道、計量準、可休息”的軟件要求,針對存在的問題,分別制訂改造提升方案,明確整改內容和要求。7個市場共投入1900萬元并在規定時間全面完成了“兩保一穩兩化”改造,得到了省考核組的充分肯定。二是對照標準,狠抓整改。在硬件改造方面,縣城區中心、城區、農村的農貿市場分別按照省三星級農貿市場、我市城區農貿市場和我市農村農貿市場的建設標準分類進行改造提升。在軟件提升方面,以“價公示、可追溯、聯成網”為基本要求,建立農貿市場信息公示系統,運用公示欄、電子信息技術及時公布農副產品供應、價格、檢測結果等公共服務信息;建立交易追溯系統,對上市農副產品實行全程追溯管理,逐步實現農副產品的全索證、全備案。三是注重方法,齊抓共管。為保障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工作圓滿完成,領導小組精心組織,專題調研龍游縣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工作,要求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加大工作力度,抓推進、抓政策、抓投入、抓氛圍,確保圓滿完成改造提升任務;積極開展“三看”活動,邀請社會各界代表、新聞媒體代表130余人,對全市6家農貿市場進行現場觀看、意見座談;并專門組織督查組,對全市6個縣(市、區)農貿市場試點單位改造提升工作進展情況進行督查,下發督查通報單,有力地推動了文明示范農貿市場創建工作。

(三)建章立制,長效監管。一是建立農貿市場食品安全監管機制。建立健全市場準入制度、索證索票制度,通過建立市場食品購銷臺賬、不合格食品銷毀臺賬、電子監管平臺等手段落實銷售食品的可追溯制度;在各農貿市場設立檢測點,配備專職人員,完善市場食品快速檢測體系。二是強化農貿市場日常監管。建立農貿市場信用評價監管制度,指導農貿市場對經營戶開展信用評價,通過信用分類監管和公示,激勵誠信經營者,懲治失信經營者,營造誠信守法的良好經營氛圍。2011年,全市共有35家農貿市場被評為A類市場,63家被評為B類市場。完善檔案管理制度,以市場準入為抓手,對農貿市場經營戶建立“一戶一檔”,每個經營戶有獨立、系統、全面的資料,為“保供應、保安全”提供了堅實基礎。應用駐場式管理模式,各創建市場都設立工商聯絡員,明確主管領導和主抓領導,將工商干部的監管前移,推行農貿市場網格化管理,加強市場巡查,確保市場監管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三是積極探索工作創新。積極創新市場業態,建立產銷合作機制,支持鼓勵農貿市場與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殖大戶等建立產銷對接機制。全市已有10余個農貿市場設立農副產品直銷點,全市超過20個農產品基地和5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上百種農產品進入各農貿市場直銷,農產品流通平均成本降低20%以上,老百姓切實得實惠。不斷完善農貿市場部分商品價格信息公示制度。從2009年8月起,工商、物價部門根據市場采集價格的情況,每月3次在晚報、政務網站上,定期公布雞鴨魚肉蛋、生鮮蔬菜等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農副產品商品價格,讓消費者做到“明白”消費,受到市主要領導充分肯定和社會各界的廣大好評。

二、尋找差距,查擺問題

經過去年一年的試點,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7個試點市場100%通過了省政府考核驗收,其中江山市西市街菜場創建過程中的做法在全省會議上進行了經驗交流。但是,從省政府考核組對我們的考核意見和最近的實地調研來看,我們還不能太樂觀,還存在四方面問題。

(一)領導重視程度不一。前段時間,我在參加全省農貿市場工作會議期間參觀了黃巖城區、城郊、農村的三個農貿市場,對我印象深刻,黃巖經驗的可貴之處在于領導重視、真抓實抓。項目都是市委書記、市長親自協調。在改造過程中,黃巖區委區政府將農貿市場改造提升作為革命性的民生工程來對待,各職能部門思想認識到位,措施有力。當前我們尚有少數領導、少數成員單位還存在認識不到位的現象,認為這是工商部門、市場業主的事情,這點在今后的工作中務必要引起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視。

(二)政策扶持力度不一。去年,全市各地都已出臺了農貿市場提升發展的政策意見,也都提到了財政扶持政策和稅費優惠政策,可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僅市區、龍游縣出臺了具體的扶持、獎勵政策,江山市明確了星級創建和文明示范創建補助獎勵數額,其它各地政府都未出臺相應的農貿市場用水、用電及各項稅費優惠政策,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當地農貿市場業主創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市場管理水平不一。由于市場基礎、經濟狀況、周邊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一些市場的日常衛生管理、交易秩序管理、食品安全管理、價格監測、信用評價等一系列長效監管機制還執行的不夠到位。個別市場里有一些熟食鹵味加工店的水池及消毒設施不規范,防蠅防塵措施有待進一步加強;檢測設備的相對落后,檢測項目偏少,檢測能力有待提高。個別市場的農產品索證索票制度還不夠完善,可追溯、聯成網的信息系統建設需進一步推廣落實。這主要是對市場軟件水平,差距較大。

(四)督促檢查力度不夠。去年,市領導小組對各地7個文明示范創建的市場進行了督查,并在10月份開展了人大政協代表、新聞媒體代表、百姓代表參觀市場,在查找問題的同時也取得了比較好的社會反響,從年底考核的情況看來,我們開展督查的次數還是比較少的,這項工作今年需要加強。前幾天,我和領導小組的部分成員以及兩個區的領導到航埠和廿里菜場了解改造提升具體情況,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上述“三個不一、一個不夠”的問題有待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決。

三、堅定目標,扎實推進

省政府的要求是從2011年起,用三年時間全面完成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工作。今年是第二年,是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工作的關鍵之年,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從數量上來說,去年列入改造提升的市場有4家,今年是14家,是去年的三倍多;去年列入全省創建文明示范農貿市場的任務是7家,今年是13家,接近去年的兩倍;這里面有5、6個市場是重復的,也有2個市場列入了為民辦實事。從質量上來說,去年改造的、創建的市場都是硬件條件比較好、管理水平比較好、地理位置比較好的“三好”市場,而今年要列入改造提升任務的絕大多數是中心鎮一級的農貿市場,各方面條件更差一些,經營素質也相對低一些,民營企業控股多一些,復雜性程度更高一些,實施起來難度更大一些。為此,我們要堅定信心、真抓實干,圍繞今年的目標任務,認真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明確職責,加強配合。為了更好的推進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已經將各成員單位的職責進行了界定劃分,征求了各成員單位的意見后最終以文件的形式給予了明確,各成員單位要根據職責分工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具體推進工作的時候,領導小組的各成員單位之間、成員單位與地方政府之間要密切配合,成員單位要將部門的一些法律法規、政策要求及早地加以梳理,并盡可能多途徑幫助地方政府加以利用。地方政府要總牽頭,確立“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的工作思路,經常性地對當地農貿市場改造提升情況進行了解、檢查、督促、獎懲。今年,我們對每個列入改造提升和文明示范創建的每一個市場都確定一個聯系單位,并將市場年底驗收情況和聯系單位的考核聯系在一起,要加強學習文件的相關內容,請各地各單位按照文件的要求加強服務和指導。

(二)明確重點,及早部署。相對去年5月24日召開全市農貿市場工作會議而言,我們今年的會議提早了將近2個月,有的地方甚至年初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開展農貿市場的調研、走訪,所以從時間上來說,我們今年的時間相應充裕點。去年我們有一個很好的經驗,得到了省里的充分肯定,那就是“一場一策”。今年我們要在去年的基礎上繼續實施,各地的領導小組要對每個列入計劃的市場進行實地走訪,對照省政府考核驗收的具體標準,逐項查找問題,根據問題制定改造計劃表,明確改造的重點,等問題都解決的時候,我們的改造也就完成了。這里需要提醒的是,在改造、提升的過程中,我們要把握好三個關鍵點:一是改了硬件更要改軟件。農貿市場不是簡單的外觀裝修、設備添置,不是形象工程,而是從建設管理到服務的全面提升,既要抓硬件,更要重視抓軟件,特別是食品安全方面的軟件建設,更要引起市場業主的高度重視。二是改了容易的更要突破困難的。農貿市場改造提升按照先易后難的做法可行,但是不等于說只改容易的,不解決更難的。所以,不僅要在先易后難上繼續推進,更要在提升農貿市場的公益性、民生性、功能等體制機制方面的難題上敢于攻堅。三是應該政府投入的決不能轉嫁給消費者。農貿市場改造提升的目的是惠及老百姓,更好地體現民生和公益的屬性。這一點在整個改造提升過程中必須把握,不能因為改造提升工作而增加了老百姓的負擔。